CN102474865A -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865A CN102474865A CN2010800366450A CN201080036645A CN102474865A CN 102474865 A CN102474865 A CN 102474865A CN 2010800366450 A CN2010800366450 A CN 2010800366450A CN 201080036645 A CN201080036645 A CN 201080036645A CN 102474865 A CN102474865 A CN 1024748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signal
- downlink control
- fundamental frequency
- assignment information
- dc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将基本频率块结合多个块而使系统频带宽频带化的通信系统中,适合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其下行控制信道以不同的基本频率块发送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该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在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通过PDCCH通知的DCI中包含CFI值的DCI结构,在DCI包括被设定了CFI值比特的追加字段。或者,为了实现在通过PDCCH通知的DCI中包含CFI值的DCI结构,通过CFI值来掩盖DCI字段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提高数据速率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的特征。对于该UMTS网络,研究了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作为复用方式,对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使用不同于W-CDMA的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使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
第三代系统利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能够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在下行线路能够实现最大300Mbps,在上行线路能够实现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频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系统(例如,高级LTE(LTE-A))。设想将来这些多个移动通信系统并存的情况。对于正在研究的LTE-A系统,要求确保与LTE的向后互换性(向后兼容性)。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LTE-A中,决定结合多个以LTE系统(第八版)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基本频率块,从而系统频带被宽频带化。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基本频率块结合多个块而使系统频带宽频带化的通信系统中,适合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其下行控制信道以不同的基本频率块发送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发送时间单位,对发送数据分配多个基本频率块,并对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分配其他的基本频率块的步骤,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是对于分配了一个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使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括用于表示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在所述发送时间单位中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的步骤;以及通过所述其他的基本频率块发送包含了所述分配信息的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步骤。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步骤;对接收到的每个基本频率块,从基本频率块的接收信号中解码用于表示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在发送时间单位中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的步骤;基于解码的各基本频率块的分配信息,从各基本频率块中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步骤;当在解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检测到对于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取出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分配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发送数据是与被分配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基本频率块不同的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以及基于取出的分配信息,对所述不同的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在对对于分配了一个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分配了其他的基本频率块的情况下,通过其他的基本频率块发送包含了用于表示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从而,在用户终端中若通过其他的基本频率块能够准确无误地对包含了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则也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分配信息。准确地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且能够防止错误地接收用于表示其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而引起的缺陷。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提供在将基本频率块结合多个块而使系统频带宽带化的通信系统中,适合通过不同的基本频率块发送下行链路共享信号与其下行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LTE以及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的图。
图2(A)是表示PDSCH与其PDCCH通过相同的分量载波发送的情况的图,图2(B)是表示PDSCH与其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发送的情况的图。
图3是表示用于表示控制信道区域与数据区域的关系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结构的图。
图4(A)是在LTE系统(第八版)中定义的DCI结构图,图4(B)是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发送PDSCH与PDCCH的情况的DCI结构图。
图5(A)是以用户识别号码掩盖CRC的概念图,图5(B)是以用户识别号码以及CFI值掩盖CRC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基带处理单元的功能方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基带处理单元中的发送处理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10是表示CFI值分配到子帧为止的处理内容的图。
图11是表示将DCI结构映射到频域为止的处理内容的图。
图12是将DCI结构映射到频域为止的处理内容与DCI结构相对应的行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基带处理单元的功能方框图。
图15是说明PCFICH错误的影响的图。
图16是表示设置了用于CFI值以及载波号码的追加字段的DCI结构的图。
图17是表示通过载波号码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设置了用于载波号码的追加字段的DCI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通过载波号码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的图。
图20(A)是在图18所示的DCI结构中表示绝对指示法的图,图20(B)是在图18所示的DCI结构中表示相对指示法的图。
图21(A)是在图19所示的DCI结构中表示绝对指示法的图,图21(B)是图19所示的DCI结构中表示相对指示法的图。
图22是表示通过CFI值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的图。
图23是表示通过CFI值与载波号码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动态地切换DCI结构的方法的图。
图25是表示动态地切换DCI结构的其他方法的图。
图26是表示动态地切换DCI结构的其他方法的图。
图27是表示动态地切换DCI结构的其他方法的图。
图28是表示动态地切换DCI结构的其他方法的图。
图29是表示动态地切换DCI结构的其他方法的图。
图30是表示CFI值的低位2个比特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低位2个比特的优选组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在LTE-A中决定的阶层型带宽结构的图。图1所示的例子是作为第1移动通信系统的LTE-A系统与作为第2移动通信系统的LTE系统并存的情况下的阶层型带宽结构,其中第1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第1系统频带,第2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由一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第2系统频带。在LTE-A系统中,例如,通过100MHz以下的可变的系统带宽进行无线通信,在LTE系统中,通过20MHz以下的可变的系统带宽进行无线通信。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成为由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为一个单位的至少一个基本频率块。在LTE-A中,将基本频率块称为分量载波(CC)。将这样结合多个基本频率块而进行宽带化的情况称为载波聚合。
例如,在图1中,LTE-A系统的系统频带成为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基带:20MHz)为一个分量载波的包含五个分量载波的频带的系统频带(20MHz×5=100MHz)。在图1中,移动终端装置UE(User Equipment)#1是应对LTE-A系统(还应对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应对100MHz为止的系统频带。UE#2是应对LTE-A系统(还应对LTE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应对40MHz(20MHz×2=40MHz)为止的系统频带。UE#3是应对LTE系统(不应对LTE-A系统)的移动终端装置,能够应对20MHz(基本频带)为止的系统频带。
在这样宽带化的系统频带中的无线通信中,作为发送用于通知业务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接收、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所需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考虑图2(A)、(B)所示的两个方法。在图2(A)所示的方法中,PDSCH与其PDCCH通过相同的分量载波发送。具体地说,PDSCH-1分配给分量载波CC#1,PDSCH-2分配给不同的分量载波CC#2。作为有关PDSCH-1的控制信息的PDCCH-1通过与PDSCH-1相同的分量载波CC#1来发送,作为有关PDSCH-2的控制信息的PDCCH-2通过与PDSCH-2相同的分量载波CC#2来发送。用户终端对PDCCH进行解码而取得PDSCH的控制信息,并根据该控制信息而对PDSCH进行解码。
在图2(B)所示的方法中,PDSCH与其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来发送。具体地说,与图2(A)相同,PDSCH-1分配给分量载波CC#1,PDSCH-2分配给不同的分量载波CC#2,但作为PDSCH-2的控制信息的PDCCH-2的通知方法与图2(A)的方法不同。即,PDCCH-2通过与PDSCH-2不同的分量载波#1来发送。
本发明人等着眼于以下问题点:在通过载波聚合而使系统频带宽带化的LTE-A系统中,当允许图2(B)所示的通过与PDSCH-2不同的分量载波CC#1通知PDCCH-2的通知方法的情况下,即使准确无误地解码了PDCCH-2,也存在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CC#2)发送的PDSCH-2未被准确解码的可能性。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在LTE/LTE-A系统中,作为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号而发送的信息,能够包括控制信道格式信息(CFI:控制信道格式指示符(Control channel Format Indicator))、对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数据的ACK/NACK信息、上行/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主要包括无线资源分配信息,但可以包括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等的无线资源以外的控制信息。因此,DCI也可以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L1/L2控制信息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DCCH来发送。这些控制信号以与PDSCH时间复用的形式,通过各子帧中的第1时隙的开始n个OFDM码元来通知。子帧是用户数据发送时的发送时间单位。
PCFICH通过2个比特的CFI值来通知在一个子帧中分配PDCCH的OFDM码元数(n)。在通过CFI值指示的区域,配置PCFICH、PHICH、PDCCH的信号。在各子帧中,能够将通过CFI值指示的区域称作控制信道区域,并在各子帧中,将配置PDSCH的信号(主要是用户数据,但可以包括一部分控制信号)的区域称为数据区域。在图3例示控制信道区域与数据区域的关系。子帧#1是通知CFI=1的情况,在第1时隙的开始一个OFDM码元复用控制信道区域,从子帧的第1时隙的开始,从第2OFDM码元起开始数据区域。即,对每个子帧通知的CFI值表示各子帧中的控制信道区域与数据区域的边界。
当图2(B)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的情况下,若通过分量载波(CC#2)发送的PCFICH错误,则通过该PCFICH通知的CFI值所表示的PDSCH-2开始位置错误。其结果,发生PDSCH-2未被准确解码的现象。特别是在PDCCH-2准确无误地解码的情况下,针对PDSCH-2重复解码的失败以及重发请求,从而发生较大的浪费。
因此,本发明为了应对PDSCH与其控制信息即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发送的情况,采用(A)通过PDCCH通知的DCI中包含应通过PCFICH通知的CFI值的控制信道结构、以及(B)对CRC掩盖(masking)的结构这两种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了实现在通过PDCCH通知的DCI中包含CFI值的DCI结构,包括对DCI设定了CFI值比特的追加字段。
图4(A)、图4(B)表示DCI结构。图4(A)表示在LTE系统(第八版)定义的DCI结构,图4(B)表示在PDSCH与其PDSCH的控制信息即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来发送的情况下优选的DCI结构。在LTE系统(第八版)中定义的DCI结构包括:每个终端的资源分配信息(资源块分配(Resource block assignment))、满足分配的资源块错误率的最高效率的MCS信息(调制与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用于高效率、低延迟地校正在终端侧产生的接收数据错误的在使用混合ARQ时所需的信息、具体为在合成初次发送与重发分组时用于指示对应的存储器的HARQ进程号码(HARQ process number)、用于区分是新数据还是重发数据的识别符(Newdata indicator)、表示通过HARQ发送冗余度的哪个部分的信息(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TPC for PUCCH)。
图4(B)所示的DCI结构对在LTE系统(第八版)中定义的DCI字段结构追加设置用于设定应通过PCFICH通知的CFI值的追加字段。这里,该CFI值表示对应的PDSCH的CFI值。该追加字段在物理信道中利用PCFICH发送。通过设为追加了CFI字段的DCI结构,DCI与CFI值作为一体而发送,因此当PDCCH(DCI字段)准确无误地被解码的情况下,CFI字段也始终准确地被解码。从而,当PDSCH与该PDSCH的控制信息即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而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虽然PDCCH(DCI字段)被准确无误地解码,而CFI值错误的缺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对通过PDCCH通知的DCI包含CFI值的DCI结构,通过CFI值掩盖DCI字段的一部分。
参照图5(A)、(B),说明通过用户识别符(UE-ID)掩盖对DCI附加的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码的方法。该图(A)是在DCI结构中不包含CFI值的情况下的概念图。在DCI字段的最后末尾附加16比特的CRC码。只有附加的CRC码被对每个用户分配的用户识别符(UE-ID)掩盖。作为掩盖方法,进行CRC码与用户识别符(UE-ID)之间的异或的运算。在用户终端中利用对用户分配的用户识别符(UE-ID)复原CRC。
图5(B)所示的方法进行利用了用户识别符(UE-ID)的掩盖、与利用了CFI值的掩盖。通过用户识别符(UE-ID)与CFI值之间的异或运算而生成掩码,利用该掩码掩盖CRC码。在图5(B)中通过用户识别符(UE-ID)与CFI值的异或运算来生成掩码,但本发明还能够应用异或运算以外的掩盖方法。
这样,通过CFI值来掩盖DCI字段的一部分,从而抑制DCI结构的比特长度,从而能够使DCI包含CFI值。本发明通过CFI值来掩盖的DCI字段的一部分并不限定于CRC码。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这里,说明利用应对LTE-A系统的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情况。
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移动终端装置(UE)10与基站装置(Node B)20的移动通信系统1。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移动终端装置10与基站装置20的移动通信系统1的结构的图。另外,图6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1例如是LTE系统,或者是包含超3G的系统。此外,该移动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6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包括基站装置20、与该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的多个移动终端装置10(101、102、103、......10n、n是n>0的整数)。基站装置20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移动终端装置10在小区50与基站装置20进行通信。另外,上位站装置30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各移动终端装置(101、102、103、......10n)具有相同的结构、功能、状态,因此,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出,则作为移动终端装置10来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设为与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移动终端装置10而进行说明,但更一般的是既包括移动终端装置又包括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
在移动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对各副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使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LTE系统中的通信信道。对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终端装置10中共享的PDSCH、以及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该PDSCH,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发送数据包含在该用户数据中。另外,在基站装置20中分配给移动终端装置10的CC或调度信息通过L1/L2控制信道而通知给移动终端装置10。
对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移动终端装置10中共享使用的PUSCH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即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等。
这里,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的结构。如图7所示,基站装置2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寻呼处理单元205、传输路径接口206。
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装置20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的用户数据从位于基站装置20的上位的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而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PD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的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从而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此外,针对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等的发送处理,从而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203。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通过上述的广播信道,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用于小区50中的通信的控制信息。用于该小区50中的通信的广播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根序列索引(Root SequenceIndex))等。
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此后,在放大器单元202放大而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进行发送。
另一方面,对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到基站装置20的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被频率变换后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对输入到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寻呼处理单元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释放等的寻呼处理、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功能方框图,图9表示基站装置20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的发送处理单元的功能方框图。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参考信号(参照信号)被输入到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以及CQI测定单元212中。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基于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接收状态,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CQI测定单元212根据从移动终端装置10接收到的质量测定用参考信号,测定CQI。
另一方面,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的接收信号在CP除去单元213中被除去在该接收信号中附加的循环前缀后,在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214中被傅立叶变换而变换为频域的信息。变换为频域的信息的接收信号通过副载波解映射单元215而解映射到频域。副载波解映射单元215与移动终端装置10中的映射对应地解映射。频域均衡单元216基于从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提供的信道估计值,将接收信号均衡化。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17对接收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反变换,从而将频域的信号返回到时域的信号。然后,在数据解调单元218以及数据解码单元219中,基于传输格式(编码率、调制方式)而解调、解码后再现发送数据。
调度器220从用于处理发送信号的上位站装置30输入发送数据以及重发指示。此外,对调度器220输入在同步检测/信道估计单元211中估计的信道估计值、以及在CQI测定单元212中测定的各资源块的CQI。调度器220参照从上位站装置30输入的重发指示、信道估计值以及CQI,进行上下控制信号以及上下共享信道信号的调度。移动通信中的传播路径由于频率选择性衰减而对每个频率的变动不同。因此,在用户终端发送用户数据时,对各用户终端使用对每个子帧分配通信质量良好的资源块的自适应频率调度。在自适应频率调度中,对各资源块选择分配传播路径质量良好的用户终端。因此,调度器220利用从各用户终端反馈的每个资源块的CQI而分配资源块。此外,决定在分配到的资源块中满足规定的块错误率的MCS(编码率、调制方式)。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的发送处理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应于三个分量载波CC#1~CC#3。与各分量载波CC#1~CC#3对应地包括下行信道信号生成单元221-1~221-3。此外,最多可容纳N用户(用户#1~#N)。在图9中,作为与本发明关联的下行链路,表示了PDSCH、PDCCH、PCFICH,但实际上还包括其他的信道。
下行发送数据生成单元2211利用来自上位站装置30的发送数据,生成下行共享信道信号。在下行发送数据生成单元2211中生成的发送数据在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2中被编码后,被调制。对于发送数据的编码方法和调制方式的信息(MCS)从调度器220提供到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2。对于分配到相同的分量载波CC#1的其他的用户#2~#N,也同样设置下行发送数据生成单元2211以及下行发送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2。对每个分量载波CC#1~CC#3,生成PDSCH的信号。
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根据对每个用户决定的资源分配信息、MCS信息、HARQ用的信息、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等,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号(DCI)。在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中生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DCI)被下行控制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4编码后调制。通过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生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DCI结构包括如图4(B)所示的PCFICH字段(CFI值)。对于追加了PCFICH字段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调制处理,将在后面叙述。对于分配到相同的分量载波CC#1的其他的用户#2~#N,也同样设置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以及下行控制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4。对每个分量载波CC#1~CC#3,生成通过PDCCH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CFI生成单元2215基于对由调度器220决定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分配的OFDM码元数(控制信道区域),生成用于表示分配码元数的2个比特的CFI值。例如,分量载波CC#1的CFI生成单元2215如图3所示那样对每个子帧生成2个比特的CFI值。通过CFI生成单元2215生成的CFI值被CFI编码/调制单元2216编码后调制。
此外,在被调度为PDSCH与其PDCCH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发送的情况下,在发送PDSCH的一个分量载波的CFI生成单元2215中生成的CFI值被提供到发送PDCCH的另一个分量载波的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例如,相当于在发送对于用户#2的用户数据时,PDSCH被分配到分量载波CC#2,PDCCH被分配到不同的分量载波CC#1的情况。在进行这样的资源分配的情况下,用于表示配置该PDCCH等的控制信道区域的CFI值由分量载波CC#2的CFI生成单元2215#2中生成。因此,在分量载波CC#2的CFI生成单元2215#2中生成的CFI值在分量载波CC#2中被提供到与用户#2对应的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2。
下行信道复用单元223将从各分量载波CC#1~CC#3的编码/调制单元2212、2214、2216输出的各信道的信号进行复用(可以包含时间、频域以及码复用)。
在下行信道复用单元223中复用的下行信道信号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224中被快速傅立叶反变换而从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间序列的信号后,在循环前缀附加单元(CP附加单元)225中被附加循环前缀。另外,循环前缀起到用于吸收多路径传播延迟的差异的保护间隔的作用。被附加了循环前缀的发送数据发送至发送接收单元203。
这里,参照图10来说明CFI值分配到子帧为止的处理内容。如上所述,PCFICH将用于表示一个子帧中的PDCCH的分配区域的OFDM码元数作为2个比特的信息(CFI值)来通知。调度器220根据小区半径、容纳用户数等而选择最佳的CFI值,从而通知给CFI生成单元2215。CFI生成单元2215将从调度器220指示的用于表示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区域的OFDM码元数变换为2个比特的CFI值。CFI编码/调制单元2216执行以下的处理。即,将2个比特的CFI值通过单一编码与比特重复(bit Repetition),扰频为32比特编码数据。将由此生成的16个QPSK码元映射到4个REG(资源元素组)。由4个资源元素构成一个REG,一个资源元素由一个副载波×一个OFDM码元构成。各REG期待频率分集效果而对系统频带的全频带均衡地配置。另外,一个子帧的时域由第1以及第2时隙构成,一个时隙由7OFDM码元构成。此外,频域由12个资源块(RB)构成,一个资源块由12副载波(180kHz)构成。如图10所示,在映射了CFI信息的各子帧中,CFI信息(断片)被配置到第1时隙的开始OFDM码元。
在LTE系统中,如以上所述,CFI值被配置到各子帧中的第1时隙的开始OFDM码元而被发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来发送PDSCH与其PDCCH的情况下,CFI值被提供到发送PDCCH的分量载波的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CFI值被编入DCI信息而发送。
这里,为了实现包含了CFI值的DCI结构,进行基于如图5(B)所示的CFI值的掩盖,但如图4(B)所示,也可以设为对DCI结构追加PCFICH字段(CFI值)的结构。
参照图11以及图12,说明将包含CFI值的DCI结构映射到频域为止的处理。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对用于发送用户#2的用户数据的PDSCH分配分量载波CC#2,对用于发送其PDSCH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PDCCH分配不同的分量载波CC#1。此时,分量载波CC#1的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2生成对于用户#2的DCI信息(参照图9)。从而,编入DCI结构中的CFI值从分量载波CC#2的CFI生成单元2215#2传送到分量载波CC#1的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2或下行控制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4#2。当通过CFI值掩盖CRC码的情况下,也可以传送到下行控制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4#2,但当对DCI结构追加PCFICH(CFI值)字段的情况下,也可以传送到下行发送控制数据生成单元2213#2。
下行控制数据编码/调制单元2214#2进行如图11、图12所示的数据编码以及调制处理。即,对DCI追加16比特的CRC码,并通过16比特的用户识别符(UE-ID)与CFI值来掩盖CRC码(参照图12)。被掩盖处理后的DCI通过基于编码率的码而进行编码,并进行速率匹配,使PDCCH成为规定的比特数。对于其他的用户的PDCCH,也进行DCI的编码以及速率匹配。其中,针对通过相同分量载波发送PDSCH与PDCCH的用户,不进行对DCI结构包含CFI信息的处理。
PDCCH的发送以由36码元构成的CCE(控制信道元素)单位进行。基站装置20的调度器220通过控制对于各用户#1~#N的CCE的分配数量,从而能够控制编码率。对于如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那样需要高编码率的用户,减少分配CCE数量。此外,对需要低编码率的用户,增加分配CCE数。在将全部的PDCCH串行结合而复用后,以CCE单位进行交织(interleave)。进一步,通过小区固有序列进行扰频,并映射到QPSK码元。将其按每4个码元进行捆绑,按照规定的顺序映射到REG。
这样,通过分量载波#2发送的PDSCH的控制信息即PDCCH以包含CFI值的状态,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1而发送。
接着,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10的结构。移动终端装置10包括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应用单元105。
对于下行链路的数据,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通过发送接收单元103被频率变换后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通过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在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到应用单元105。应用单元105进行有关比物理层、MAC层上位的层的处理等。此外,在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单元105。
另一方面,对于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进行重发控制(H-ARQ(混合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等后转发到发送接收单元103。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的频率变换处理,此后,在放大器单元102中放大后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的功能方框图,表示了接收处理系统。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出的接收信号被输入到CP除去单元111。在CP除去单元111中从接收信号除去作为保护间隔的循环前缀。被除去了循环前缀的接收信号(OFDM信号)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112而被快速傅立叶变换后,从时间分量的波形变换为频率分量的正交多载波信号。在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中下行控制信道的信号被解调。在下行发送数据接收单元114中,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解调下行共享信道的信号。
移动终端装置10能够进行利用了由多个分量载波构成的系统频带的通信。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从接收到的全部的分量载波中解码各个PCFICH,并根据解码后的PCFICH获得CFI值。使用根据全部的分量载波获得的CFI值,对通过各分量载波发送的PDCCH进行解码。在PDCCH,利用用户识别符(UE-ID)掩盖在发送侧对DCI附加的CRC码。在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中,利用用户识别符(UE-ID)解除CRC码部分的掩盖,并通过CRC码来检查DCI是否被准确无误地发送。其结果,只要能够确认DCI没有错误,则得以准确无误地接收PDCCH。
这里,在无线基站20中对移动终端装置10发送用户数据时,当对PDSCH与PDCCH分配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通过PDCCH发送的DCI结构中包含CFI值。在图4(B)所示的方法中,若通知了CFI,则在DCI中追加PCFICH字段。可以从对DCI追加的PCFICH字段获得CFI值。当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PDCCH的情况下,从PCFICH字段获得的CFI值也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此外,在图5(B)所示的方法中,若通知了CFI,则附加到DCI的CRC部分通过已知的用户识别符(UE-ID)与CFI值被掩盖。从而,被掩盖的CRC部分与已知的CRC码取得“异或”,复原根据用户识别符(UE-ID)与CFI值的“异或”而生成的掩码。而且根据复原的掩码与已知的用户识别符(UE-ID)的“异或”,求出CFI值。
当对PDSCH与PDCCH分配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如以上那样获取在DCI结构中包含的CFI值,并将该CFI值提供给下行发送数据接收单元114。下行发送数据接收单元114基于在下行控制数据接收单元113中获得的CFI值,检测数据区域(子帧中的PDSCH的开始位置),并从PDSCH的开始位置,开始取得用户数据。
参照图15,说明以下情况:当PCFICH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反复重发失败的缺陷。
图15例示以下情况:针对某子帧,尽管通过PCFICH通知的CFI值为CFI=1,但在移动台中错误认为CFI=2。此时,作为PDSCH(发送信号)的控制信息的PDCCH通过与PDSCH不同的分量载波来发送。
在移动台中,错误地认为第1时隙的第3个码元为PDSCH开始位置。另一方面,设通过与PDSCH不同的分量载波来发送的PDCCH并没有发生错误。移动台根据错误的CFI值,将原来的发送数据序列的第13个认为是第1个。此时,由于通过错误检查而检测到错误,因此将该偏移序列保存在接收缓冲器中而请求重发。然后,将重发的数据与接收缓冲器的数据进行合成,因此成为再次检测到错误的结果。其结果,发生反复重发请求的浪费。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由于通过PDCCH通知的DCI中包含CFI值,因此只要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PDCCH,包含在DCI中而发送的CFI值也不会发生错误。从而,只要利用该CFI值检测PDSCH的开始位置,能够防止无用的重发反复。
但是,当对PDSCH与PDCCH分配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需要将PDCCH的原来的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通知给移动台。本发明对PDCCH的原来的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的通知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在移动台识别从某分量载波接收到的PDCCH是哪个分量载波的即可。
接着,说明适于将CFI值与原来的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包含在分配给其他的分量载波的PDCCH的DCI中的DCI结构。
图16表示设置了用于CFI值与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的追加字段的DCI结构。该图所示的DCI结构具有DCI字段F1、载波识别字段(Carrier indicator)F2、PCFICH字段F3、用户识别字段F4。DCI字段F1被设定在LTE中定义的DCI的控制信息(图4(A))。载波识别字段F2通过一个比特来设定对与PDCCH对应的PDSCH分配的原来的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PCFICH字段F3通过2个比特设定PCFICH的CFI值。用户识别字段F4通过四个比特来设定成为通过PDSCH发送的用户数据的接收目的地的移动台的用户识别符(UE-ID)。为了确保与LTE的向后兼容性,用户识别字段F4通过用户识别符(UE-ID)掩盖CRC部分。图5(A)所示的CRC码是16个比特,但这里方便地通过4个比特来表示。
当载波识别字段F2为一个比特的宽度的情况下,能够识别两个分量载波。作为指示载波号码的方法,能够使用绝对指示法或相对指示法。绝对指示法通过载波识别字段=0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1,并通过载波识别字段=1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2。相对指示法通过载波识别字段=0表示原来的分量载波(例如,CC#1),并通过载波识别字段=1表示从原来的分量载波(CC#1)相对增加或减少了的号码的分量载波(例如,CC#2)。此外,当PCFICH字段为2个比特的宽度的情况下,CFI值能够设定为1、2、3、4为止。在图16所示的DCI结构中,用户识别字段F4与DCI字段F1分别设置。
DCI#1表示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相同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DCI#2表示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
在移动台中,解码了PDCCH的结果,获得DCI#1、DCI#2,因此根据载波识别字段F2的比特值,能够确定DCI所属的分量载波,还能够获得CFI值。
此外,通过将在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相同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DCI#1)与在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不同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DCI#2)设为相同结构,从而能够将DCI的比特长度固定化。
图17表示通过载波号码来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该图所示的DCI结构在图16所示的DCI结构中删除了单独设置的载波识别字段F2。将载波号码通过与用户识别符(UE-ID)相同的比特数来表示,并通过载波号码来掩盖用户识别字段F4的用户识别符(UE-ID)。
对于指示用于掩盖用户识别字段F4的用户识别符(UE-ID)的掩码号码(载波号码)的方法,也能够应用绝对指示法或相对指示法。绝对指示法通过掩码号码=0000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1,并通过掩码号码=0001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2。相对指示法通过掩码号码=0000表示原来的分量载波(例如,CC#1),并通过掩码号码=0001来表示从原来的分量载波(CC#1)相对增加或减少了的号码的分量载波(例如,CC#2)。
当解码PDCCH而获得了DCI#2的情况下,移动台运算用户识别字段F4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异或”,从而取得载波号码。
用于用户识别符(UE-ID)的掩盖的各分量载波CC#1、CC#2的载波号码从基站用信令通知到移动台。或者,也可以各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预先决定共同的号码(掩码),当对PDSCH与PDCCH分配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信令通知不同的分量载波CC#2的载波号码(掩码)。
图18表示设置了用于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的追加字段的DCI结构。该图所示的DCI结构具有DCI字段F1、载波识别字段(Carrier indicator)F2、用户识别字段F4。DCI字段F1中设定在LTE中定义的DCI的控制信息(图4(A))。载波识别字段F2中通过一个比特设定对与PDCCH对应的PDSCH分配的原来的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对用户识别字段F4通过4个比特设定成为通过PDSCH发送的用户数据的接收目的地的移动台的用户识别符(UE-ID)。为了确保与LTE的向后兼容性,用户识别字段F4通过用户识别符(UE-ID)掩盖CRC部分。图5(A)所示的CRC码是16个比特,但这里方便地通过4个比特来表示。
当载波识别字段F2为一个比特的宽度的情况下,能够识别2个分量载波。作为指示载波号码的方法,能够应用绝对指示法或相对指示法。绝对指示法如图20(A)所示那样,例如将载波号码字段设定为分量载波号码。在图20(A)中,通过载波识别字段=1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1,通过载波识别字段=2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2。相对指示法如图20(B)所示那样,通过载波识别字段=0表示原来的分量载波(例如,CC#1),通过分量载波字段=1表示从原来的分量载波(CC#1)相对地增加或减少的号码的分量载波(例如,CC#2)。在图18所示的DCI结构中,用户识别字段F4与DCI字段F1分别设置。
DCI#1表示在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相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DCI#2表示在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
在移动台中,对PDCCH进行了解码的结果,获得DCI#1、DCI#2,因此根据载波识别字段F2的比特值,能够确定DCI所属的分量载波。
此外,通过将在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相同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DCI#1)与在对PDSCH与PDCCH分配了不同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的DCI结构(DCI#2)设为相同结构,从而能够将DCI的比特长度固定化。
图19表示通过载波号码来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该图所示的DCI结构在图18所示的DCI结构中删除了单独设置的载波识别字段F2。将载波号码通过与用户识别符(UE-ID)相同的比特数来表示,并通过载波号码来掩盖用户识别字段F4的用户识别符(UE-ID)。
对于指示用于掩盖用户识别字段F4的用户识别符(UE-ID)的掩码号码(载波号码)的方法,也能够应用绝对指示法或相对指示法。绝对指示法如图21(A)所示,例如将掩码号码设定为分量载波号码。在图21(A)中,通过掩码号码=0000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1,并通过掩码号码=0001固定地表示分量载波CC#2。相对指示法例如图21(B)所示,通过掩码号码=0000表示原来的分量载波(例如,CC#1),并通过掩码号码=0001来表示从原来的分量载波(CC#1)相对增加或减少了的号码的分量载波(例如,CC#2)。
移动台在对PDCCH进行解码而获得DCI#2的情况下,运算用户识别字段F4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异或”,从而取得载波号码。
用于用户识别符(UE-ID)的掩盖的各分量载波CC#1、CC#2的载波号码从基站用信令通知到移动台。或者,也可以各分量载波的载波号码预先决定共同的号码(掩码),当对PDSCH与PDCCH分配不同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用信令通知不同的分量载波CC#2的载波号码(掩码)。
图22表示通过CFI值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该图所示的DCI结构在图16所示的DCI结构中删除了单独设置的PCFICH字段F3。将CFI值通过与用户识别符(UE-ID)相同的比特数来表示,并通过CFI值来掩盖用户识别字段F4的用户识别符(UE-ID)。
移动台在对PDCCH进行解码而获得DCI#2的情况下,对载波识别字段F2设置不同的分量载波CC#2的载波号码。此时,运算DCI#2的用户识别字段F4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异或”,从而取得CFI值。
图23表示通过CFI值与载波号码掩盖了用户识别字段的DCI结构。该图所示的DCI结构在图16所示的DCI结构中删除了单独设置的载波识别字段F2与PCFICH字段F3。将载波号码、CFI值分别通过与用户识别符(UE-ID)相同的比特数来表示,并通过载波号码来掩盖用户识别字段F4的用户识别符(UE-ID),并进一步通过CFI值来掩盖。
移动台在对PDCCH进行解码而获得了DCI#2的情况下,运算DCI#2的用户识别字段F4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异或”,并运算其运算结果与CFI值的“异或”。从而,获得CFI值与载波号码。
另外,如上所述,在图22、图23所示的CDI结构中,载波号码(包含掩码号码)的指示能够应用绝对指示法与相对指示法。
图24~图29例示了动态切换DCI结构的情况。
图24的上段表示在LTE中决定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在下段表示图16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2A)。在发送用户数据时,从无线基站20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选择了哪个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或通知方法2A)。在对各移动终端装置10单独通知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层3的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步骤进行。此外,若是对相同小区内的移动终端装置10广播,则能够通过广播信道来通知。
图25表示切换在LTE中决定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与图17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2B)的例子。此时,通过RRC信令,通知通知方法的切换以及作为载波号码来追加的掩码信息(0001)。
图26表示切换在LTE中决定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与图22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2C)的例子。通过RRC信令或广播信道,从无线基站20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选择了哪个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或通知方法2C)。
图27表示切换在LTE中决定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与图23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2D)的例子。此时,通过RRC信令,通知通知方法的切换以及作为载波号码而追加的掩码信息(0001)。
图28表示切换在LTE中决定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与图18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2E)的例子。通过RRC信令或广播信道,从无线基站20对移动终端装置10通知选择了哪个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或通知方法2E)。
图29表示切换在LTE中决定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1)与图19所示的PDCCH的通知方法(通知方法2F)的例子。此时,通过RRC信令,通知通知方法的切换以及作为载波号码而追加的掩码信息(0001)。
另外,图24~图29所示的DCI结构的准静态的切换方法还能够应用于包含载波号码但不包含CFI值的DCI结构与LTE的DCI结构的切换。
另外,基于被分配的分量载波的PCFICH而将CRC扰频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用于将CRC扰频的掩码,存在运算CFI值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异或”的方法以及运算二进制数加法的方法。
在取得“异或”的方法中,设CFI=1、2、3例如为0000、0001、0010的值,取得与用户识别符(UE-ID)(若是方法2B,则也对掩码)的异或。此外,也可以将CFI=1、2、3设为0000、001、1010而生成其他的图案,从而运算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异或”。
在仅仅取得和的方法中,例如将CFI=1、2、3设为0000、0001、0010的值,取得与用户识别符(UE-ID)(若是方法2B,则也对掩码)的和(对上述的方法加上进位计算)。
这样的通过PCFICH(CFI值)的掩盖具有比特数不会增大的优点,但另一方面,会产生用户识别符(UE-ID)的冲突。例如,不能区分UE-ID:0000、PCFICH:0001与UE-ID:0001、PCFICH:0000。
但是,重点在于,尽可能地不引起冲突问题地进行掩盖。本发明人等着眼于PCFICH的CFI值只取3种(00、01、10)这一点,通过与用户识别符(UE-ID)的低位的2个比特的组合而如图30所示那样定义CFI值的比特图案的低位的2个比特。在基站装置20发行用户识别符(UE-ID)时,发现若始终设为低位的2个比特00,则不会产生上述冲突的问题。这是因为,通过如上那样定义,基于CFI的掩码只影响低位的2个比特,因此通过高位的14个比特利用不同的UE-ID而不产生冲突。
此外,成为用户终端的移动终端装置10为了改善抗PCFICH的错误的能力,能够采用以下的方法。
移动终端装置10包括PCFICH错误的检测功能。基于从基站装置20通过PCFICH通知的CFI值,从数据区域(PDSCH)取出用户数据而解码(例如Turbo解码)。此时,检测机构通过双解码前后的似然而确认接收信号的可靠性,若可靠性低于阈值,则指示在重发请求时丢弃接收用户数据。由此,废弃由于PCFICH错误而从PDSCH的错误的开始位置获取到的接收数据,因此只要重发到的PCFICH没有错误就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接收。
此外,在移动终端装置10中,基于三种CFI值(n=1、2、3)的全部而非通过PCFICH通知的CFI,改变各子帧中的PDSCH的读取开始位置而对接收数据进行解码,并采用CRC成为OK的接收数据。即,将PDSCH的读取开始位置按照各子帧中的第1时隙的第2、第3、第4OFDM码元的顺序进行切换。
此外,也可以设为PCFICH错误的影响变小的帧结构。例如,从各子帧中的第1时隙的第4OFDM码元开始配置PDSCH,并将PDSCH的最后的数据复用到该子帧的第2、第3OFDM码元。通过设为这样的帧结构,第4~第14OFDM码元的数据位置被固定而与PCFICH无关,因此PCFICH错误的影响变小。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决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而实施。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仅仅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09年8月18日申请的特愿2009-189505。其内容全部包含在此。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发送时间单位,对发送数据分配多个基本频率块,并对对于分配了一个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分配其他的基本频率块的步骤;
使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括用于表示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在所述发送时间单位中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的步骤;以及
通过所述其他基本频率块发送包含了所述分配信息的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被追加了用于追加所述分配信息的字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通过表示所述分配信息的比特数据,掩盖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分配信息掩盖的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一部分是对下行链路控制信号附加的错误检测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用户终端分配的用户识别号码与所述分配信息,掩盖所述错误检测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发送时间单位,对发送数据分配多个基本频率块,并对发送数据与其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分配相同基本频率块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与表示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在所述发送时间单位中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通过与发送数据相同的基本频率块来发送的步骤,
根据对于所述发送数据与其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基本频率块的分配状况,切换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是否包含所述分配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切换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含了所述分配信息的通信方式、与在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不包含所述分配信息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下,对用户终端通知通信方式的切换信息。
8.一种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步骤;
对接收到的每个基本频率块,从基本频率块的接收信号中解码用于表示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在发送时间单位中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的步骤;
基于解码的各基本频率块的分配信息,从各基本频率块中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步骤;
当在解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检测到对于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取出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分配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发送数据是与被分配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基本频率块不同的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以及
基于取出的分配信息,对所述不同的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的步骤。
9.一种无线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部件,以发送时间单位,对发送数据分配多个基本频率块,并对对于分配了一个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分配其他的基本频率块;
分配信息附加部件,使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括用于表示该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在所述发送时间单位中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以及
发送部件,通过所述其他的基本频率块发送包含了所述分配信息的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号。
10.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部件,接收多个基本频率块;
控制数据接收部件,针对接收到的每个基本频率块,从基本频率块的接收信号中解码用于表示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在发送时间单位中的分配位置的分配信息,并基于解码的各基本频率块的分配信息,从各基本频率块中解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当在解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检测到对于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取出检测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中包含的分配信息,其中所述发送数据是与被分配了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基本频率块不同的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以及
下行发送数据接收部件,基于取出的分配信息,对所述不同的基本频率块的发送数据进行解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89505A JP5255537B2 (ja) | 2009-08-18 | 2009-08-18 |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
JP2009-189505 | 2009-08-18 | ||
PCT/JP2010/063847 WO2011021617A1 (ja) | 2009-08-18 | 2010-08-17 |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865A true CN102474865A (zh) | 2012-05-23 |
CN102474865B CN102474865B (zh) | 2015-03-25 |
Family
ID=43607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3664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865B (zh) | 2009-08-18 | 2010-08-17 |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17697B2 (zh) |
JP (1) | JP5255537B2 (zh) |
CN (1) | CN102474865B (zh) |
WO (1) | WO201102161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93624A (zh) * | 2013-08-09 | 2016-03-09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CN108964846A (zh) * | 2012-09-27 | 2018-12-0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Tdd pucch harq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CN110121908A (zh) * | 2016-11-01 | 2019-08-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24471A1 (en) | 2010-09-28 | 2013-08-07 | Fujitsu Limited | Method,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mponent carrier scheduled i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
CN103609052B (zh) | 2011-04-13 | 2019-02-1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JP5432210B2 (ja) | 2011-05-02 | 2014-03-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下り制御チャネル受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KR101943821B1 (ko) * | 2011-06-21 | 2019-01-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채널 송수신 방법 |
JP2014027608A (ja) * | 2012-07-30 | 2014-02-06 | Ntt Docomo Inc |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GB2512600A (en) * | 2013-04-02 | 2014-10-08 | Sony Corp | Receiver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signals |
US9686063B2 (en) * | 2013-04-04 | 2017-06-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PR management for EPDCCH in LTE |
CN104661309A (zh) * | 2013-11-22 | 2015-05-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Lte系统中多点协作网络的下行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9497717B2 (en) * | 2014-05-23 | 2016-11-15 | Ruckus Wireless, Inc. | Out-of-band acknowledge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0034271B2 (en) * | 2014-06-13 | 2018-07-24 | Apple Inc. | Decoding of PCFICH in LTE for power savings and range improvement |
US9979509B2 (en) | 2015-07-24 | 2018-05-22 | Apple Inc.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decoding PCFICH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KR102407923B1 (ko) * | 2015-09-04 | 2022-06-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코딩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A3008673C (en) * | 2015-12-18 | 2023-01-24 | Cornelius Hellge | Data signa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duced end-to-end latency |
US10524289B2 (en) | 2015-12-25 | 2019-12-3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KR20180091527A (ko) * | 2017-02-07 | 2018-08-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및 데이터 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
WO2018163433A1 (ja) * | 2017-03-10 | 2018-09-1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通信装置、及び復号方法 |
US10972214B2 (en) | 2019-02-15 | 2021-04-0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cheduling of uplink data us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scheduled resources |
US11665706B2 (en) * | 2020-05-05 | 2023-05-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ayer mapping methods for piggyback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60146A1 (en) * | 2005-07-20 | 2007-03-15 | Samsung Electronics.,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7221755A (ja) * | 2006-01-18 | 2007-08-30 | Ntt Docomo Inc |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US20080070518A1 (en) * | 2005-03-23 | 2008-03-20 | Atsushi Shinozaki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90003467A1 (en) * | 2007-06-27 | 2009-01-01 | Motorola, Inc. | Power profile reshaping in ortho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mbols |
KR20090003086A (ko) * | 2007-06-28 | 2009-01-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신호 전송 방법,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상향링크 맵구성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23304A2 (en) * | 2009-04-24 | 2010-10-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
-
2009
- 2009-08-18 JP JP2009189505A patent/JP52555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8-17 US US13/390,524 patent/US891769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17 WO PCT/JP2010/063847 patent/WO20110216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17 CN CN201080036645.0A patent/CN10247486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70518A1 (en) * | 2005-03-23 | 2008-03-20 | Atsushi Shinozaki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70060146A1 (en) * | 2005-07-20 | 2007-03-15 | Samsung Electronics.,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7221755A (ja) * | 2006-01-18 | 2007-08-30 | Ntt Docomo Inc |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US20090003467A1 (en) * | 2007-06-27 | 2009-01-01 | Motorola, Inc. | Power profile reshaping in ortho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mbols |
KR20090003086A (ko) * | 2007-06-28 | 2009-01-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신호 전송 방법,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상향링크 맵구성 방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3GPP TR 25.912 V8.0.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Feasibility study for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UTRA) an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UTRAN)", 《3GPP》 * |
3GPP TSG RAN WG1 #57,R1-092237: "PDCCH structure for multiple carrier aggregation in LTE-Advanced", 《3GPP》 * |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BIS: "Way Forward on PDCCH in LTE-A", 《3GPP》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64846A (zh) * | 2012-09-27 | 2018-12-0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Tdd pucch harq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CN108964846B (zh) * | 2012-09-27 | 2021-05-2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Tdd pucch harq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US11178649B2 (en) | 2012-09-27 | 2021-11-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DD PUCCH HARQ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ePDCCH) |
CN105393624A (zh) * | 2013-08-09 | 2016-03-09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CN105393624B (zh) * | 2013-08-09 | 2019-04-02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CN110121908A (zh) * | 2016-11-01 | 2019-08-1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0121908B (zh) * | 2016-11-01 | 2024-01-1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21617A1 (ja) | 2011-02-24 |
US20120163334A1 (en) | 2012-06-28 |
CN102474865B (zh) | 2015-03-25 |
US8917697B2 (en) | 2014-12-23 |
JP2011041226A (ja) | 2011-02-24 |
JP5255537B2 (ja) | 2013-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4865B (zh) |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 |
CN102934503B (zh)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KR101509618B1 (ko)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강화된 커버리지를 통해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598822B (zh) | 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 |
KR101407677B1 (ko) | 멀티-캐리어 동작을 위한 피드백 정보의 송신 | |
KR101784189B1 (ko) |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JP5899603B2 (ja)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EP2334115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2013018267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30107836A1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JP5801694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2011223127A (ja) |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CN102754473A (zh) | 通信方法、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 |
CN102273305A (zh) | 基站装置以及信息发送方法 | |
JP7546717B2 (ja) | 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
CN103918337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US8379600B2 (en) |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478951B (zh) | 通信装置 | |
JP5325841B2 (ja) | 参照信号送信方法、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 | |
WO2010073477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方法 | |
KR101825892B1 (ko) | 반송파 집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