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9052B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09052B CN103609052B CN201180071612.4A CN201180071612A CN103609052B CN 103609052 B CN103609052 B CN 103609052B CN 201180071612 A CN201180071612 A CN 201180071612A CN 103609052 B CN103609052 B CN 1036090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equipment
- base station
- classification
- class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05—Buffering arrangements using dynamic buffer spa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文实施例涉及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基站(603)通信的用户设备(605)中的方法。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与基站(603)通信。如果从基站(603)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则用户设备(605)选择这些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那一个。如果没有从基站(603)接收指示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则用户设备(605)选择用户设备类别的默认值。用户设备(605)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软缓冲器大小。用户设备(605)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603)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实施例通常涉及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并且涉及基站和基站中的方法。更特别地,本文实施例涉及通信网络中的通信。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蜂窝无线电系统中,无线终端经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CN)通信。无线终端也被称为移动台和/或用户设备(UE),例如移动电话、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具有无线能力的平板计算机和膝上型设备。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便携式、便携存储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式、或车辆装载式移动装置,它经由RAN来通信语音和/或数据。在下文中,在提及无线终端时使用术语用户设备。
RAN经由小区来覆盖地理区域,其中每个小区由基站(例如,无线电基站(RBS),在一些网络中它也被称为节点B、B节点、演进型节点B(eNB)或基站收发信台(BTS))提供服务。当在下文中提及任何以上示例时,将使用术语基站。小区是逻辑实体。小区已经被指派一组逻辑资源,例如在地理区域中提供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信道。基站站点处的基站物理上实现逻辑小区资源(例如,传送信道)。从用户设备的角度,网络由多个小区表示。
在RAN的一些版本(特别是较早版本)中,若干基站例如提供陆上线路或微波而典型地连接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RNC(有时也被称为基站控制器(BSC))监管并且协调其所连接的复数个基站的各种活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典型地连接到一个或多个CN。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它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演进而来,并且旨在提供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接入技术的改进移动通信服务。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本质上是使用用户设备的WCDMA的RAN。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经承担进一步演进基于UTRAN和GSM的RAN技术。
长期演进(LTE)是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的变形,其中基站直接连接到CN而不是RNC。一般而言,在LTE中由基站执行RNC的功能。因此,LTE系统的RAN具有本质上“平的”架构,包括不向RNC报告的基站。
LTE在3GPP中用其版本8引入。版本9和版本10是LTE的后续版本。例如,版本8可被称作例如rel-8、版本8、LTE版本8或3GPP版本8。LTE已经具体地采用术语“码字”、“层”、“预编码”和“波束形成”来指代信号和它们的处理。码字表示在它格式化用于传送之前的用户数据。术语“层”与流同步。对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必须使用至少两个层。允许高达八个层。层的数量通常小于或等于基站上的天线的数量。在传送之前预编码修改层信号。这可以完成以便进行分集、波束控制或空间复用。波束形成修改传送信号来给出在信道的输出处的最佳载波对干扰加噪声比(CINR)。
LTE包括多天线传送。LTE中的不同多天线传送方案对应于不同的传送模式(tm)。不同的传送模式在天线映射的具体结构、用于解调的参考信号(RS)、和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面相区别。LTE支持下行链路(DL)传送路径的九种传送模式。九种传送模式如下:
●模式1:单个天线端口。
●模式2:传送分集。
●模式3:开环空间复用。
●模式4:闭环空间复用。
●模式5:多用户MIMO(MU-MIMO)。
●模式6:闭环空间复用,单层。
●模式7:单个天线端口,用户设备具体RS。
●模式8:具有用户设备具体RS的单层或双层传送。
●模式9:闭环单用户MIMO(SU-MIMO)和MU-MIMO。
模式1-8用于LTE版本8/9,并且模式9用于高级LTE(也被称作LTE版本10。模式9是支持闭环SU-MIMO和增强的MU-MIMO支持的多层传送模式。由基站支持的传送模式是由基站的供应商基于基站的实现来决定的。基站配置用户设备中的传送模式并且因此知道用户设备配置为哪种传送模式。模式3和4中的空间复用是MIMO无线通信中的传送技术,用来传送与多个传送天线中的每个独立并且单独编码的数据信号。
在LTE中,使用具有递增的冗余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HARQ是通过在接收装置中存储损坏的数据分组而不是丢弃它们来允许从通信网络中的错误更快恢复的技术。即使重新传送的数据分组具有错误,也可以从坏的数据分组的组合中导出好的数据分组。代替重新传送码字的相同部分,改为重新传送不同的冗余版本,从而产生超过追赶合并的额外增益。理想地,全软缓冲器在接收器侧可用,以使可存储整个码字的所接收的软值/位。软位是位是0或1的几率的测量的表示。然而,由于用户设备复杂性和成本问题,用户设备中的软缓冲器大小是有限的。对于更高速率的传送(其中从传送器发送更大的码字),用户设备可能仅具有有限的缓冲器空间并且不能够存储完整的码字。因此,基站和用户设备应该对软缓冲器大小达成一致。否则,基站可传送用户设备不能存储的编码位,或更糟的,用户设备不知道这些是其它位并且将它们与它以前存储的位混淆。
图1以简化形式描绘完整的码字以及也描绘用户设备可存储多少软位。图1图示编码传输块和由用户设备存储的编码位(即软缓冲器大小)。如图1中所看到的,完整的码字包括系统位和校验位。软缓冲器大小包括完整的码字的所有系统位和一些校验位。校验位是通过使用前向错误校正(FEC)信道码(例如,turbo码)来信道编码而生成的位。校验位可用在接收器中来检测并且纠正信道码的错误校正/检测能力内的传送错误。如果基站和用户设备对软缓冲器大小有相同的理解,则基站将不传送用户设备不能存储的编码位。相反地,基站只采用那些由用户设备存储的编码位并且使用那些位来进行(重新)传送。这由图2中示出的循环缓冲器描绘。术语循环缓冲器是指存储器中的用于存储进来的数据的区域。当缓冲器充满时,新的数据在缓冲器的开始处写入并且覆盖旧的数据。码字(即,系统位和校验位)存储在循环缓冲器中。图2图示从循环缓冲器导出的在第一传送和重新传送中使用的位。循环缓冲器的大小匹配用户设备的软缓冲器大小。完整的循环对应于软缓冲器大小并且不对应于整个码字。在第一传送中,取决于码率,传送一些或所有系统位以及没有或一些校验位。在重新传送中,改变开始位置并且传送对应于圆周的另一部分(例如,循环缓冲器中的另一点)的位。
在使用频分双工(FDD)的LTE版本8中,每个用户设备具有高达8个HARQ过程。每个HARQ过程可包括高达两个子过程,用于支持双码字MIMO传送。LTE版本8将可用的软缓冲器相等地分成配置的数量的HARQ过程。划分的软缓冲器中的每个可用于存储所接收的码字的软值。在双码字MIMO传送的情况下,划分的软缓冲器进一步被相等地划分来存储两个接收的码字的软值。
在图3中图示单个码字传送模式的软缓冲器(SB)分配。图3图示八个分配的软缓冲器,其中SB0图示用于第一码字的第一软缓冲器,SB1图示用于第二码字的第二软缓冲器,SB2图示用于第三码字的第三软缓冲器,等等。图3示出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送模式不是模式3、4或8时的LTE版本8中的软缓冲器分配。可以观察到,存在为每个码字保留的缓冲器。
在图4中图示双码字传送模式的软缓冲器分配。图4图示十六个分配的软缓冲器,其中SB0a图示用于第一码字的第一缓冲器,SB0b图示用于第二码字的第二缓冲器,SB1a图示用于第三码字的第三缓冲器,SB1b图示用于第四码字的第四软缓冲器,等等。软缓冲器应用于码字。码字是用于与传输块关联的编码位的术语。图4示出当PDSCH传送模式是模式3、4或8时的LTE版本8中的软缓冲器分配。
为每个码字保留的缓冲器只是以前的操作情况的一半。软缓冲器限制问题在双码字MIMO传送操作中特别尖锐。此限制减少来自递增的冗余重新传送的软合并增益的有效性。
载波聚合。LTE版本8支持高达20兆赫兹(MHz)的带宽。然而,为了满足高级国际移动电信(高级IMT)要求,3GPP已经发起对LTE版本10的研究。LTE版本10的一个部分要支持大于20 MHz的带宽。LTE版本10的重要要求是确保与LTE版本8的向后兼容(包含频谱兼容)。其结果是,载波或LTE版本10(比20 MHz宽)应该显现为对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的多个更小的LTE载波。每个这样的载波可被称作分量载波。对于早期的LTE版本10部署,可以期望的是,将有相较于许多LTE遗留用户设备的更少量的具有LTE版本10能力的用户设备。因此,合意的是确保通过遗留用户设备的宽载波的有效率的使用,这意味着应该有可能实现遗留用户设备可在宽带LTE版本10载波的所有部分中调度的载波。实现这的一个方式会是使用载波聚合。术语遗留是指用户设备继续使用,典型地因为它仍然运作以便用于用户的需要,即使新的技术或者更多有效率的技术是可用的。
载波聚合意味着LTE版本10用户设备可接收多个分量载波,其中分量载波具有(或至少可以具有)与LTE版本8载波相同的宽度。在图5中图示载波聚合的示例。图5的x轴指代用于五个分量载波505的频谱宽度501并且y轴定义每频率单元的能量510。
载波聚合中的软缓冲器操作。在LTE中,每个分量载波用其自己的一组HARQ过程操作。由于需要在分量载波之间共享总的软缓冲器存储器,因此,每个分量载波的软缓冲器大小可取决于所配置的分量载波和每个分量载波的所配置的MIMO传送模式的数量而变化。每个码字的可用的软缓冲器大小也取决于如何在所有码字之间划分并且分配软缓冲器。
LTE中的多天线支持。多天线能力已经包含在LTE版本8中,并且是高数据率、改进的覆盖和容量的重要使能技术。传送器和接收器处的多个天线可以按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分集技术用来提升链路的鲁棒性,并且波束形成技术可用于提高覆盖。空间复用提供用于增强链路的频谱效率的手段,并且如果适当地设计则可改进整个系统的性能。峰值速率可使用空间复用来实质上增加并且可理想地与链路的传送和接收天线的最小数量成比例地增加(假定信号噪声比(SNR)足够高并且信道状况有利)。实际增益高度依赖于信道,例如它们需要高的SNR和有关链路的有利干扰情况,但可以是大体上改进的(假定SNR充分高)。示例是低系统负载场景或当用户设备接近小区中心的情况。
LTE版本8的下行链路支持经由基于码书的预编码的高达四层的SU-MIMO空间复用。此外,在LTE版本8的下行链路中支持传送分集模式以及具有单层传送的波束形成。在LTE版本9中,引入了增强型下行链路传送模式,其中波束形成功能性被扩展为也支持双层传送,并且其中提供MU-MIMO操作(其中不同的层传送到不同的用户设备)。LTE版本8/9上行链路多天线支持受限于用户设备天线选择,其在所有用户设备类别中是可选的。以下将更详细描述用户设备类别。
用户设备类别信令。用户设备可分类成不同的用户设备类别,其被称为UE类别或UE类,其定义用户设备的整个性能和能力。需要用户设备类别来确保基站可与用户设备正确地通信。通过让基站知道用户设备类别,能够确定用户设备的性能并且因此与它通信。因此,基站将不超过用户设备的性能来通信。缓冲器大小的不同值与每个用户设备类别关联。在一些图中,用户设备类别可被称作UE类别。
在LTE版本8/9中,有五个用户设备类别(1-5)。LTE版本10具有三个附加的类别(6-8),即版本总共有八个用户设备类别(如以下表1示出的)。列1包括用户设备类别1-8。列2图示用户设备类别1-5与LTE版本8/9有关,并且列3图示用户设备类别1-8与LTE版本10有关。
表1.用户设备类别
以下表2示出与LTE版本8/9/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列1(即最左列)包括LTE版本,并且列2包括用户设备类别1-8。列3包括在传送时间间隔(TTI)内接收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传输块位的最大数量。列4包括在TTI内接收的DL-SCH传输块的位的最大数量。列5包括软信道位的总数量。列6包括DL中的空间复用的所支持的层的最大数量。如早先提到的,空间复用是MIMO无线通信中的传送技术,用于与多个传送天线中的每个独立地并且单独地传送编码的数据信号。
表2.在LTE版本8/9/10中支持的用户设备类别
如从表2看到的,不同的用户设备类别与例如软信道位的总数量和下行链路中的空间复用的所支持的层的最大数量关联。LTE版本10的用户设备支持传送模式9,并且8层传送唯一可能具有传送模式9。
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的定义建立在用于LTE版本8/9的原理上,其中用户设备类别的数量是有限的来避免市场中的用户设备实现变形的分裂。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在下行链路中的峰值速率方面定义,其范围从10、50、100、150和300Mbps到高达3 Gbps。峰值速率的不同实现在用户设备类别内是可能的。例如,在用户设备类别6和7中,有可能支持MIMO的两个层连同40 MHz的载波聚合,或MIMO的四个层连同20 MHz的单载波。两个配置支持高达300 Mbps。重新使用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支持两个分量载波与每个用户设备类别3的用户设备的高达10 MHz带宽的聚合。用户设备发信每个频带组合所支持的MIMO层的数量,其符合来自用户设备类别的要求。尽管预期在未来可定义附加的用户设备类别,但是LTE版本10支持组合了五个20 MHz的分量载波(每个具有八层MIMO)的聚合的高端用户设备类别,其支持用于高级LTE的大约3 Gbps的总峰值数据率。
LTE版本10用户设备可指示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5)、以及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8)。问题在于支持LTE版本8/9的基站只可检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而支持LTE版本10的基站会检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和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两者。如果用户设备与支持LTE版本10的基站中的用户设备类别6/7有关,则当它指示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4时,还可发生类似问题。
因为用户设备不知道基站的LTE版本,所以它不知道是根据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类别5)来操作还是根据与LTE版本10有关的类别(例如类别8)来操作。由于用户设备会取决于用户设备类别而不同地操作,因此这有严重的后果。如可从表2看到的,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大小不同。这可引起用户设备和基站使用不同的软缓冲器大小,由于基站和用户设备中的速率匹配会根据不同的软缓冲器大小而完成,因此这导致信道编码的破坏。其结果是,用户设备将不能够在PDSCH上接收数据。由于编码的位将插入到错误的位置,因此编码保护将不起作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文实施例的目标是消除以上缺点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提供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根据第一方面,该目标由用于与通信网络中的基站通信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实现。用户设备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与基站通信。如果从基站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则用户设备选择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如果没有从基站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则用户设备选择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用户设备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用户设备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
根据第二方面,该目标由用于与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通信的基站中的方法来实现。基站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与用户设备通信。基站基于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基站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来与用户设备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
根据第三方面,该目标由用于与通信网络中的基站通信的用户设备来实现。用户设备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与基站通信。用户设备包括选择单元,配置为如果从基站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则选择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选择单元还配置为如果没有从基站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则选择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用户设备包括确定单元,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用户设备包括通信单元,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
根据第四方面,该目标由用于与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通信的基站来实现。基站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与用户设备通信。基站包括确定单元,配置为基于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基站还包括通信单元,配置为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来与用户设备通信并且应用相应软缓冲器大小。
因为用户设备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而与基站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所以它们具有它们将应用在其通信中的软缓冲器大小的共同理解。因此,改进了通信网络中的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本文实施例提供许多优点,如下为示例的非穷举列表:
本文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它们允许LTE版本10的用户设备在遗留网络中操作。
本文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它允许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的向后兼容方式的引入,该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具有相较于与以前的版本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不同的软缓冲器大小。
另外的优点在于,本文实施例允许新的用户设备类别(它具有与以前的版本不同的软缓冲器大小)的引入。这些新的用户设备类别然后可在旧版本的网络和新版本的网络两者中起作用。
本文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因为用户设备知道基站的版本,所以它知道是根据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类别5)来操作还是根据与LTE版本10有关的类别(例如类别8)来操作。这可引起用户设备和基站使用相同的软缓冲器大小,由于基站和用户设备中的速率匹配会根据相同的软缓冲器大小而完成,因此这避免信道编码的破坏。其结果是,用户设备能够在PDSCH上接收数据。
本文实施例的另外的优点在于除改进网络的覆盖、容量和性能以外,它们还增加了通信网络的有效性。
本文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的特征和优点。在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附加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将通过参考图示实施例的附图来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更详细地描述本文实施例,并且附图中:
图1是示出编码传输块和由用户设备存储的编码位(即软缓冲器大小)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从循环缓冲器导出在第一传送和重新传送中使用的位的示意图,其中循环缓冲器的大小匹配用户设备的软缓冲器大小。
图3是示出当PDSCH传送模式不是模式3、4或8时LTE版本8中的软缓冲器分配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当PDSCH传送模式是模式3、4或8时LTE版本8中的软缓冲器分配的示意图。
图5是图示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6是图示通信网络的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7a-d是图示方法的实施例的信令图。
图8是图示用户设备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图示用户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0a-b是图示基站中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图示基站的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12是图示基站和用户设备的实施例的图解视图。
本文实施例的上文和其它目标、特征和优点将从如在附图中图示的下文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多特定描述而变得明显,在附图中参考字符在通篇各视图中涉及相同部分。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可夸大某些特征的尺寸。反而是将重点放在图示本文实施例的原理上。
具体实施方式
图6描绘其中可实现本文实施例的通信网络600。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网络600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LTE、高级LTE、WCDMA、GSM、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或任何其它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
通信网络600包括服务于小区的基站603。基站603可以是例如节点B、eNodeB等基站、或能够在无线电载波604上与存在于小区中的用户设备605通信的任何其它网络单元。基站603可以是LTE版本8/9或LTE版本10。在一些图中,基站603可被称作BS。
用户设备605可以是具有能够在无线电信道上与基站通信的通信能力的任何合适的通信装置或计算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设备、MP3播放器或便携式DVD播放器(或类似媒体内容装置)、数码相机、或甚至是固定装置(例如PC)。PC还可经由移动台连接来作为广播或组播媒体的终端站。用户设备605还可以例如电子相框、心脏监视设备、入侵或其它监视设备、天气数据监测系统、车辆、汽车或传输通信设备等中的内嵌通信装置。在一些图中,用户设备605被称作UE。用户设备605可以是LTE版本8/9或LTE版本10。
由于存储器的成本,对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的存储器的大小有限制。基站603知道用户设备605有多少存储器并且根据此情况来编码PDSCH上的数据。然后,用户设备605接收来自基站603的数据并且用相同的理解来解码数据。如果基站603和用户设备605会具有用于存储位的存储器大小的不同理解,则位将在交织或解交织过程中以错误位置结束,取决于是基站603还是用户设备605犯错误。如果位在交织或解交织过程中以错误位置结束,则它将导致数据不可解码。因此,基站603和用户设备605两者需要以某种方式来确定软缓冲器大小。
如上所述,LTE版本8/9的用户设备605与用户设备类别1-5关联。当为LTE版本10时用户设备605可与三个附加的用户设备类别6-8中的一个关联,即此处关联意味着用户设备605安排为根据此用户设备类别来操作。LTE版本10的用户设备605被允许将例如一个用户设备类别或两个用户设备类别发信到基站603,独立于基站603支持哪个LTE版本。在LTE版本10的用户设备605发信一个用户设备类别的示例中,用户设备605还可指示不同于LTE版本8/9中的可能的数量的MIMO层数量。
例如,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6或7的用户设备605也发信用户设备类别4。如果基站603具有LTE版本8/9,则基站603将只理解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4。这是因为由用户设备605发信的关于用户设备类别6的信息具有较旧版本(即LTE版本8/9)的基站603不理解的格式并且基站603简单地丢弃与用户设备类别6有关的此部分信息。在另一示例中,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8的用户设备605也发信关于用户设备类别5的信息并且该信息不被较旧版本的基站603理解。
用户设备605安排为相应操作的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4和8或用户设备类别5和8)需要软缓冲器的单独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603与用户设备605之间的关于当用户设备605通知两个用户设备类别时应用什么用户设备类别的共同理解基于通信使用什么传送模式。存在传送模式1-9并且其中的一个应用于基站603与用户设备605之间的通信。应用什么用户设备类别的决策典型地是用户设备605是否配置为传送模式9。这是因为传送模式9是唯一用在版本10中的并且不用在任何较早版本中的一个传送模式。
基站603配置用户设备605中的传送模式并且因此知道用户设备605配置为哪个传送模式。考虑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4和用户设备类别6的示例。如果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则基站603将理解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4和用户设备类别6两者。然而,用户设备605将仍然只使用与用户设备类别4关联的软缓冲器大小,这是由于它配置在传送模式1-8中的一个中。用户设备605不知道基站603是否已经理解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4和6两者。换句话说,如果用户设备605配置为仅在LTE版本8/9中可用的传送模式,则用户设备605将应用对应于与LTE版本8/9有关的其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大小。
用户设备605可默认配置为取决于基站603的天线配置的默认传送模式,除非用户设备605在初始接入网络600之后已经由基站603配置在任何其它传送模式中。用户设备605应用与其例如用户设备类别6关联的其软缓冲器大小的唯一方法是在用户设备605配置在传送模式9中时。如上所述,传送模式9与LTE版本10有关。传送模式9不存在于以前的/早先的LTE版本(例如,诸如LTE版本8)中。因此,如果基站603支持传送模式9,则在这方面可假定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并且反之亦然。
注意,在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的通信会话期间,可改变传送模式。此改变需要在基站603和用户设备605两侧完成。此过程如下。基站603将无线电资源控制(RRC)重新配置消息发送到用户设备605来指示它改变传送模式。用户设备605接收此消息并且具有例如15ms的时间来应用此消息。在此15 ms的时间期间,本质上未定义用户设备605是处在新传送模式中还是旧传送模式中。用户设备605将在应用新传送模式之后将RRC配置完成消息发送到基站603来指示它已经应用新的传送模式。原理上,相同行为也是当用户设备605配置有更多或者更少分量载波时的情况。RRC协议处理用户设备与UTRAN之间的层3的控制平面信令。
现在将参考在图7a-图7d中描述的组合信令图和流程图中示出的示例来描述用户设备605与通信网络600中的基站603通信的方法,其中基站603和用户设备605具有软缓冲器大小的共同理解。
图7a图示基站603具有LTE版本8/9的实施例的示例。在下文的示例中,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5和8。方法包括下文的步骤,步骤也可以按不同于以下描述的另一合适的次序来执行。
步骤701a
用户设备605将关于其根据与不同LTE版本有关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行为的能力的信息发信到基站603。一个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8/9有关,并且另一个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10有关。作为与图7a有关的示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是类别5,并且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是类别8。通过让基站603知道用户设备类别,能够确定用户设备605的性能并且因此与它通信。
由于在此示例中的基站603具有LTE版本8/9并且因此支持传送模式1-8,因此LTE版本8/9基站603具有检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在此示例中是用户设备类别5)的能力。检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的这些能力在基站603中预定义。
步骤702a
基站603选择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在示例中选择了用户设备类别5,由于它是由基站603检测到的唯一一个用户设备类别。基站603基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类别5)来确定软缓冲器大小并且将它应用中与用户设备605的另外的通信中。
步骤703a
用户设备605已经不配备有来自基站603的指示它应该选择哪个用户设备类别的任何信息。因此,作为默认值,用户设备605选择其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它是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即在此示例中的用户设备类别5。用户设备类别5被LTE版本8/9的基站603和LTE版本10的基站603两者支持。用户设备605不知道基站603是否已经理解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5和8两者。基于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5,用户设备605确定软缓冲器大小。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和有关的软缓冲器大小可以是永久的或暂时的,直到(例如在请求时)被基站603改变。
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5和对应软缓冲器大小可以预配置在用户设备605中。
步骤704a
如上所述,当没有从基站603接收其它指令或请求时,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根据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并且它与LTE版本8/9有关,例如类别5)而通信。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在通信中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由于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都应用软缓冲器大小(即根据LTE版本8/9的软缓冲器大小),因此,它们具有它们将应用在它们的通信中的软缓冲器大小的共同理解,并且因此提供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图7b图示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的实施例的示例。图7b与图7a之间的差别在于图7b中的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而图7a中的基站603具有LTE版本8/9。在此示例中,相较于在图7a中图示的示例,基站603将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设备605。在下文的示例中,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5和8。方法包括下文的步骤,这些步骤也可以按不同于以下描述的另一合适的次序来执行。
步骤701b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1a。
用户设备605发信关于其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行为的能力的信息。一个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8/9有关并且另一个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10有关。作为示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是用户设备类别3,并且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是用户设备类别8。通过让基站603知道用户设备类别,能够确定用户设备605的性能并且因此与它通信。
由于基站603在此示例中具有LTE版本10,因此基站603具有检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和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两者(例如用户设备类别5和用户设备类别8)的能力。检测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这些能力在基站603中预定义。
步骤702b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2a。
基站603在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之间选择用户设备605应该为其操作/在其操作中应用哪个用户设备类别,以使用户设备605具有能力来根据步骤701b中发信的信息而处理。在此示例中,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并且因此在用户设备类别5和用户设备类别8的两个备选之间选择用户设备类别8。基站603也基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8)来确定它应该在其与用户设备605的通信中应用哪个软缓冲器大小。
步骤703b
根据本实施例,基站603经由RRC协议将指示基站603在步骤703b中选择哪个用户设备类别来用于与用户设备605的另外的通信的信息发信到用户设备605。
如果没有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被发送到用户设备605(如在图7a中所图示的),则在由基站603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是用作默认的用户设备类别的情况下,可忽略此步骤。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必须在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两者中预定义,用于要应用什么用户设备类别的共同理解。
步骤704b
用户设备605确定要在其与基站603的通信中应用的软缓冲器大小。该确定基于从基站603接收的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
假如忽略步骤703b,则用户设备605将用户设备类别选择为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并且基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软缓冲器大小(如图7a中所图示的)。
步骤705b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4a。
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e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通信,并且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8)来将软缓冲器大小应用在基站603与用户设备605之间的通信中。由于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两者应用相同的软缓冲器大小,因此它们具有它们将在它们的通信中应用的软缓冲器大小的共同理解,并且因此提供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图7c图示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的实施例的示例。图7c与图7a之间的一个差别在于图7c中的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并且图7a中的基站603具有LTE版本8/9。图7c与图7b之间的另一差别在于图7b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令不存在于图7c中。在下文的示例中,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5和8。方法包括下文的步骤,这些步骤也可以按不同于以下描述的另一合适的次序来执行。
步骤701c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1a和图7b中的步骤701b。
用户设备605将关于其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一个与LTE版本8/9有关并且另一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10有关)而行为的能力的信息发信到基站603。如上所述,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是用户设备类别5,并且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是用户设备类别8。通过让基站603知道用户设备类别,能够确定用户设备605的性能并且因此与它通信。
由于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并且因此支持传送模式9,因此它具有从发信的信息中检测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和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5和用户设备类别8)的能力。检测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这些能力在基站603中预定义。
步骤702c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2a和图7b中的步骤702b。
支持传送模式9的基站603选择两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例如,用户设备类别5)用于与用户设备605的另外的通信。基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基站603基于用户设备类别5来确定软缓冲器大小。
步骤703c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3a和图7b中的步骤704b。
用户设备605没有从基站603接收到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任何信息,因此用户设备605选择默认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类别5)并且确定要在其与基站603的通信中应用的软缓冲器大小。
如果用户设备605配置在传送模式1-8的至少一个中,则用户设备605确定与用户设备类别3关联的默认软缓冲器大小。这是因为用户设备605将不知道基站603是否已经理解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5和8。如果用户设备605配置为仅在LTE版本8/9中可用的传送模式,则用户设备605将确定对应于与LTE版本8/9有关的其默认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大小。
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可以预配置在用户设备605中。
步骤704c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4a和图7b中的步骤705b。
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根据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即,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其可以是用户设备类别5)来通信。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根据如在步骤703c中所确定的与LTE版本8/9有关的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5)来应用软缓冲器大小。换句话说,在此示例中,基站603不经由RRC协议将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发信到用户设备605。由于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两者都应用相同的软缓冲器大小(即根据LTE版本8/9的软缓冲器大小),因此,它们具有它们将在它们的通信中应用的软缓冲器大小的共同理解,并且因此提供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图7d图示LTE版本10的基站603的示例。图7d与图7a-图7c之间的差别在于关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被广播而不是发信到一个特定接收器。在下文的示例中,用户设备605具有用户设备类别5和8。方法包括下文的步骤,这些步骤也可以不同于以下描述的另一合适的次序来执行。
步骤701d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1a、图7b中的步骤701b和图7c中的步骤701c。
用户设备605将其处理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一个与LTE版本8/9有关并且另一个与LTE版本10有关)的能力发信到基站603。如上所述,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是用户设备类别5,并且与LTE版本10有关的类别是用户设备类别8。通过让基站606知道用户设备类别,能够确定用户设备605的性能并且因此与它通信。
如上所述,基站603具有LTE版本10。LTE版本10的基站603具有能力来从用户设备605检测关于其根据与LTE版本8/9和LTE版本10两者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5和用户设备类别8)而行为的能力的信息。检测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这些能力在基站603中预定义。
步骤702d
此步骤对应于步骤图7a中的步骤702a、图7b中的步骤702b和图7c中的步骤702c。
基站603选择两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用于与用户设备605的另外的通信。基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和基站603支持的传送模式9,基站603确定软缓冲器大小。
步骤703d
根据此示例,基站603向通信网络600中的所有用户设备605广播它领会LTE版本10用户设备类别。广播用RRC协议,例如通过使用系统信息块(SIB)来执行。例如,广播信息可由加在现存的系统信息块的末尾的可选的信息元素(IE)作为所谓的非关键扩展而组成。信息元素的缺乏意味着无线电接口的网络侧只支持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然而信息元素的缺乏意味着它支持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和与LTE版本10有关的类别两者。
在一个示例中,用户设备605根据与LTE版本10有关的其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用户设备类别8)来使用软缓冲器大小。否则,如果基站603不广播信息元素,则它将指示只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并且使用对应软缓冲器大小。由于根据信令句法的较早版本实现的用户设备605默默地丢弃未领会的可选扩展,因此,在基站603侧的可选的LTE版本10扩展的实现不产生任何互用性问题。
步骤704d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3a、图7b中的步骤704b和图7c中的步骤703c。
用户设备605基于广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类别8)和用户设备605被配置的传送模式来确定要在其与基站603的通信中应用的软缓冲器大小。换句话说,它重新确定或更新软缓冲器大小。
步骤705d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4a、图7b中的步骤705b和图7c中的步骤704c。
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类别8)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由于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都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因此它们具有它们将在它们的通信中应用的软缓冲器大小的共同理解,并且由此提供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之间的改进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605配置有用于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通信的传送模式。与位率有关的传送模式可在通信信道上实现。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该传送模式从基站603接收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传送模式9是多层传送模式,它支持SU-MIMO和MU-MIMO传送能力两者,而当在共享数据信道上的SU与MU传送和接收之间切换时用户设备605不需要经由更高层信令重新配置。传送模式9基于用于解调的用户设备605具体RS和用于CSI估计的CSI-RS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用户设备类别6或7的用户设备605也提供附加的用户设备类别4。用户设备605基于用户设备605配置有哪个传送模式来确定应用哪个软缓冲器大小。换句话说,用户设备605基于它配置有哪个传送模式来确定它应该应用与用户设备类别1-5还是与用户设备类别6-8关联的其软缓冲器大小。如果用户设备605配置有传送模式1-8,则用户设备605应用与其用户设备类别1-5关联的软缓冲器大小。如果用户设备605配置有传送模式9,则它根据用户设备类别6-8来应用其软缓冲器大小。
在此特定实施例中,如在步骤703中从基站603发信到用户设备605那样的指示要在移动终端中应用什么用户类别的信息是传送模式的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配置有传送模式9,则用户设备在步骤704b中选择只在版本10中可用的用户设备类别。如果配置有传送模式1-8中的任一个,则用户设备在步骤704b中选择在版本8/9中可用的用户设备类别。
即使以上所有图7a-图7d没有清楚描述,在用户设备605开始发送关于与LTE版本8/9和LTE版本10有关的其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之前,用户设备605和基站603也已经选择默认用户设备类别,确定对应软缓冲器大小并且根据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和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来通信。因此,例如步骤702b中的用户设备类别的选择和软缓冲器大小的确定是另一用户设备类别的选择和软缓冲器大小的重新确定。然后重新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将取代所确定的默认软缓冲器大小。
现在将从用户设备605的角度描述上述方法。图8是描述用户设备605中的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基站603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基站603的通信是在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方向上。如上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603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应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8/9和LTE版本10中的至少一个有关。
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具有用户设备类别1-5,并且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除了可具有用户设备类别1-5中的一个以外,还可具有类别6-8中的任一个。
方法包括要由用户设备605执行的以下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次序来执行:
步骤801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1a、图7b中的步骤701b、图7c中的步骤701c和图7d中的步骤701d。
用户设备605将关于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或发信到基站603。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
用户设备类别的用户设备信令用以下方式来定义。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1-5经由RRC协议从用户设备605发信到基站603。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单独地经由RRC协议(使用RRC协议中的LTE版本10部分)从用户设备605发信到基站603。消息的接收器是基站603,并且也是基站603来使用所接收的信息。为了能够在遗留网络中操作,报告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的LTE版本10用户设备605也会使用RRC协议中的LTE版本8/9部分来报告与LTE版本8/9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例如1-5),并且使用RRC协议中的LTE版本10部分来报告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版本10有关的用户设备类别会被LTE版本10基站603理解,但不被LTE版本8/9基站603理解。通过这样做,用户设备605可通知遗留和新的基站603关于其用户设备类别。
步骤802
此步骤对应于图7b中的步骤704b和图7d中的步骤704d。
如果从基站603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则用户设备605选择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换句话说,基站603已经配置或告诉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的通信中使用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用户设备605从基站603接收包括指示它将应用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的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经由RRC协议而接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以基站603配置给用户设备605的传送模式的形式来接收。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设备605配置有的传送模式来由此选择用户设备类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经由来自基站603的广播(例如,在信息元素中)来接收。
步骤803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3a和图7c中的步骤703c。
如果没有从基站603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则用户设备605选择803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
关于默认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可以预配置在用户设备605中。
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是标准已经发布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最早的一个。
步骤804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3a、图7b中的步骤704b、图7c中的步骤703c和图7d中的步骤704d。
用户设备605根据用于下行链路接收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如上所述,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可以是根据从基站603指示的信息或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如上所述,软缓冲器大小基于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确定可以还基于传送模式。换句话说,传送模式可与用户设备类别组合使用来用于确定软缓冲器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605配置有传送模式用于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通信。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传送模式而从基站603接收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
基站603基于DL传送模式来确定用户设备605将使用哪个软缓冲器大小。用户设备605基于它配置有哪个DL传送模式来选择它将应用哪个软缓冲器。
步骤805
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4a、图7b中的步骤705b、图7c中的步骤704c和图7d中的步骤705d。
用户设备605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603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该通信是在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方向上。
如果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是默认的用户设备类别,则通信根据默认用户设备类别而继续,至少在从基站603接收到关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之前。
第r个编码块的循环缓冲器可如下地生成:
,用于
,用于
,用于
其中是常数。
循环缓冲器具有长度。
由个位指代传输块的软缓冲器大小,并且由个位指代第r个码块的软缓冲器大小。大小如下获得,其中是码块的数量:
,用于下行链路turbo编码传输信道
,用于上行链路turbo编码传输信道,
其中等于:
其中:
是软信道位的总数量。
如果用户设备配置为基于传送模式3、4或8来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传送,则等于2,否则等于1。
是DL HARQ过程的最大数量。
是等于8的常数。
例如,如果用户设备605发信参数ue-Category-v10xy,并且配置有用于DL小区的传送模式9,则N_soft是根据由参数ue-Category-v10xy指示的用户设备类别的软信道位的总数量。否则,N_soft是根据由参数ue-Category指示的用户设备类别的软信道位的总数量。
例如并且如早先提到的,指示用户设备类别6或7的用户设备605也将指示用户设备类别4。指示用户设备类别8的用户设备605也将指示用户设备类别5。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605应用传送模式1或传送模式2作为默认值。如果应用传送模式1或传送模式2,则用户设备605将根据由参数ue-Category指示的用户设备类别而应用软缓冲器大小。基站603有可能采用传送模式9配置用户设备605,在此情况中用户设备605将根据参数ue-Category-v10xy来改变其软缓冲器大小。
为执行图8中示出的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基站603通信的方法步骤,用户设备605包括如图9中示出的布置。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与基站603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与长期演进(被称作LTE)的版本8/9和LTE的版本10中的至少一个关联。至少用户设备类别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预配置在用户设备605中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605配置有传送模式用于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基站603基于传送模式来选择用户设备605将使用哪个软缓冲器大小。
用户设备605包括选择单元901,配置为在从基站603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时,选择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选择单元901还配置为在没有从基站603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时,选择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是标准已经发布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最早的一个。
用户设备605包括确定单元902,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如上所述,关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可以是预配置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902还配置为基于传送模式来确定软缓冲器大小。
用户设备605还包括通信单元903,其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603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基站603的通信是在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方向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单元903还配置为根据默认用户设备类别而与基站通信,至少在从基站603接收到指示用户设备类别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之前。所接收的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取代默认用户设备类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605包括接收器905,配置为从基站603接收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换句话说,基站603配置或告诉用户设备605在与基站603的通信中使用哪个用户设备类别。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905还配置为经由RRC协议接收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905还配置为经由来自基站603的广播来接收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指示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设备605还包括发送器908,其配置为将关于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到基站603。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
现在将从基站603看到的角度来描述上述方法。图10a和图10b是描述基站603中的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通信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图10a图示方法的主要步骤,并且图10b图示方法的所有步骤。如上所述,基站603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例如第一用户设备类别和第二用户设备类别)而与用户设备605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与长期演进(被称作LTE)的版本8/9中的至少一个关联,并与LTE的版本10关联。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用户设备类别能力使用用在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之间的通信链路上的传送模式来确定用于DL接收的软缓冲器大小。传送模式可以是传送模式9。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603与多个用户设备通信,其中一个是用户设备605。基站603根据不同的用户设备类别来处理多个用户设备,这取决于例如用户设备是否支持LTE版本10。基站603根据所选择的默认用户设备类别来与用户设备605通信并且应用对应的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通信是在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方向上。此通信继续,至少在从基站603发送关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之前。
方法包括要由基站603执行的以下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次序来进行:
步骤1001
此步骤在图10b中图示。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1a、图7b中的步骤701b、图7c中的步骤701c和图7d中的步骤701d。
基站603从用户设备605接收关于用户设备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而行为的能力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
步骤1002
此步骤在图10b中图示。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2a、图7b中的步骤702b、图7c中的步骤702c和图7d中的步骤702d。
基站603确定与用户设备605的通信应该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
步骤1003
此步骤在图10a和图10b中图示。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2a、图7b中的步骤702b、图7c中的步骤702c、和图7d中的步骤702d。
基于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基站603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传送模式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大小。传送模式用于与用户设备605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鉴于上述步骤1001,用户设备605重新确定软缓冲器大小。
关于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取代默认用户设备类别。
步骤1004
此步骤在图10b中图示。此步骤对应于图7b中的步骤703b和图7d中的步骤703d。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603将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设备605。换句话说,基站603配置或告诉用户设备605使用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603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经由RRC协议来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经由到用户设备605的广播来发送。
步骤1005
此步骤在图10a和图10b中图示。此步骤对应于图7a中的步骤704a、图7b中的步骤705b、图7c中的步骤704c、和图7d中的步骤705d。
基站603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用户设备605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用户设备605的通信是在从基站603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方向上。
为执行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通信的在图10a和图10b中示出的方法步骤,基站603包括如图11中示出的布置。基站603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来与用户设备605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与LTE的版本8/9和LTE的版本10中的至少一个关联。
基站603包括确定单元1101,配置为基于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大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传送模式来确定包括在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大小。传送模式用于与用户设备605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1101还配置为确定与用户设备605通信应该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
基站还包括通信单元1103,配置为根据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用户设备605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软缓冲器大小由用户设备605确定。基站603必须根据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大小来适配其传送和重新传送。基站603将根据软缓冲器大小来对它传送到用户设备605的传输块进行速率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603包括发送器1105,其配置为将指示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设备605。换句话说,基站603配置或告诉用户设备605使用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用户设备类别来与基站603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105还配置为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被称作RRC)协议来发送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单元1105还可配置为经由到用户设备605的广播来发送指示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示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603包括接收器1108,其配置为从用户设备605接收关于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包括在信息元素中。
用于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与基站603之间的通信的本机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在图9中描绘的用户设备905中的处理单元910和在图11中描绘的基站603的处理单元1110)连同用于执行本文实施例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例如,处理器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或微处理器。上述程序代码还可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来提供,例如采用携带当加载到用户设备605和/或基站603时用于执行本文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数据载体的形式。一个这样的载波可以采用CD ROM盘的形式。然而用其它数据载体(例如,存储器棒)是可行的。此外,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作为服务器上的并且远程下载到用户设备605和/或基站603的纯程序代码来提供。
图12图示了图示用于实现包含用户设备类别信令的上述技术的基站603和用户设备605的实施例的非限制性功能框图。基站603包含耦合到执行软缓冲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203的整个基站控制器1201。关于用户设备605,软缓冲可涉及根据软信道位的总数量来执行速率匹配。关于基站603,软缓冲可涉及根据软信道位的总数量来执行速率匹配。射频(RF)电路1205耦合到用于执行基站的无线电传送和接收的多个天线1208。在图12中,作为示例,示出了四个天线1208。图12中的天线1208对应于图1中的发送单元1105和接收单元1108。图6的示例示出支持载波聚合。示出对应于图1中的处理单元1110、确定单元1101和通信单元1103的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包含HARQ处理1210、用户设备类别信令处理1212和MIMO层处理1215的对应任务。
用户设备605包括类似的处理和存储器块,并且取决于其版本而包含更高或者更低的复杂度、带宽和其它能力。用户设备605包括耦合到执行软缓冲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223的整个用户设备控制器1220。RF电路1225耦合到用于执行用户设备605的无线电传送和接收的多个天线1228。在图12中,作为示例,示出两个天线1228。图12中的天线1228对应于图9中的发送单元908和接收单元905。示出对应于图9中的处理单元910、确定单元901和通信单元903的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包含HARQ处理1230、用户设备类别信令处理1232、和MIMO层处理1235的对应任务。用户设备605还包括用户接口1240,用于允许与用户设备605的用户的通信。
版本10的用户设备605和任何用户设备类别6-8发信两个不同的用户设备类别,一个关于版本8/9并且另一个关于版本10。用户设备605通过RRC参数ue-category来发信关于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类别。那个参数指示用户设备类别4或用户设备类别5,这取决于用户设备605发信关于LTE版本10的哪个用户设备类别。除此以外,用户设备605通过RRC参数ue- Category-v1020发信其LTE版本10用户设备类别。关于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类别和关于LTE版本10的用户设备类别具有对用于空间复用的不同数量的最大支持层的支持。
基站603和无线终端605的功能块可以通过采用计算机实现或硬件电路(例如,ASIC)实现的形式的机器平台或电子电路来实现。在计算机实现中,如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由处理器等执行,还包括或调用存储器(例如,RAM、ROM、应用存储器),以及在必要时的各种输入和输出装置。
包含功能块(包含但不限于那些标为或描述为“计算机”、“处理器”或“控制器”)的各种元件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例如,电路硬件和/或能够执行采用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编码指令的形式的软件的硬件)的使用来提供。因此,这样的功能和所图示的功能块将被理解为硬件实现的和/或计算机实现的,并且因此是机器实现的。
关于硬件实现,功能块可包含或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精简指令集处理器、硬件(例如,数字或模拟)、包含但不限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电路、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能够执行这样的功能的状态机。
关于计算机实现,计算机通常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并且本文可互换地采用计算机和处理器和控制器。当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提供时,可以由单个专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由单个共享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或由多个个别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其中的一些是共享的或分布式的)来提供功能。此外,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的使用也将解释为涉及能够执行这样的功能和/或执行软件的其它硬件(例如,以上叙述的示例硬件)。
尽管以上描述包括许多特异性,但这些不应解释为限制本文实施例的范围而只解释为提供本文实施例中的一些的说明。将意识到,本文实施例的范围完全包含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明显的其它实施例,并且因此本文实施例的范围不是局限的。单数的元件的提及不旨在意味着“一个并且只有一个”(除非清楚地这样声明),而是“一个或多个”。因此,本文通过参考明确地并入并且旨在由此包含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上述实施例的元件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的等效。此外,装置或方法不必要处理由本文中的实施例尝试解决的每个和每一个问题,因为它要被包含于此。
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解释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具体细节(例如,特定架构、接口、技术等),以便提供本文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是,可在背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实践本文实施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想尽管未在本文中清楚地描述或示出,但是体现本文实施例的原理并且包含在其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布置。在一些实例中,省略熟知装置、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以便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混淆本文实施例的描述。本文叙述原理、方面和实施例、以及其具体示例的所有陈述旨在包含其结构和功能的等效。此外,旨在这样的等效包含当前已知的等效以及在未来中开发的等效,即,执行相同功能的不考虑结构的开发的任何元件。
因此,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文的框图可表示实施本技术的原理的说明性电路或其它功能单元的概念图示。类似地,将意识到,任何流程图、状态转换图、伪代码等表示可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大体上表示并且由计算机或处理器这样执行的各种过程,无论是否清楚地示出这样的计算机或处理器。
Claims (30)
1.一种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基站(603)通信的用户设备(605)中的方法,其中存在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所述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可选择的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而与所述基站(603)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如果从所述基站(603)接收到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则选择(704b、704d、802)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
如果没有从所述基站(603)接收到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则选择(703a、703c、803)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
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703a、704b、703c、704d、804)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所述基站(603)通信(704a、705b、704c、705d、805)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预配置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605)至少在从所述基站(603)接收到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信息之前、根据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来与所述基站通信,其中,所接收的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信息取代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信息经由被称作RRC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协议来接收。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信息经由来自所述基站(603)的广播来接收。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关于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701a、701b、701c、701d、801)到所述基站(603)。
6.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传送模式来确定(703a、704b、703c、704d、804)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的所述软缓冲器大小;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有用于从所述基站(603)到所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通信的传送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
8.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是标准已经发布的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最早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与被称作LTE的长期演进的版本8/9和LTE的版本10中的至少一个关联。
10.一种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通信的基站(603)中的方法,其中存在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其中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所述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可选择的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而与所述基站(603)通信,以及其中所述基站(603)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而与所述用户设备(605)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用户设备(605)接收(701a、701b、701c、701d、1001)关于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该信息来与所述基站(603)通信;
确定(702a、702b、702c、702d、1002)与所述用户设备(605)的通信应当根据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类别;
基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702a、702b、702c、702d、1003)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来与所述用户设备(605)通信(704a、705b、704c、705d、1005)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以及
取决于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被确定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有条件地发送(703b、703d、1004)指示所确定的第一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给所述用户设备(60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传送模式来确定(702a、702b、702c、702d、1003)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的所述软缓冲器大小,所述传送模式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605)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信息经由被称作RRC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协议来发送。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信息经由到所述用户设备(605)的广播来发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与被称作LTE的长期演进的版本8/9和LTE的版本10中的至少一个关联。
16.一种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基站(603)通信的用户设备(605),其中存在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所述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可选择的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而与所述基站(603)通信,所述用户设备(605)包括:
选择单元(901),配置为:
如果从所述基站(603)接收到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一个的信息,则选择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并且
如果没有从所述基站(603)接收到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的信息,则选择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默认值;
确定单元(902),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确定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以及
通信单元(903),配置为根据所选择的用户设备类别来与所述基站(603)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605),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预配置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并且其中所述通信单元(903)还配置为至少在从所述基站(603)接收到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信息之前、根据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来与所述基站通信,其中,所接收的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信息取代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605),还包括:
接收器(905),配置为经由被称作RRC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协议来接收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605),还包括:
接收器(905),配置为经由来自所述基站(603)的广播来接收指示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一个的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605),还包括:
发送器(908),配置为将关于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603)。
21.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605),其中所述确定单元(902)还配置为基于传送模式来确定所述软缓冲器大小,并且其中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有用于从所述基站(603)到所述用户设备(605)的下行链路通信的传送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户设备(605),其中所述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
23.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605),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所述默认值是标准已经发布的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最早的一个。
24.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605),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与被称作LTE的长期演进的版本8/9和LTE的版本10中的至少一个关联。
25.一种用于与通信网络(600)中的用户设备(605)通信的基站(603),其中存在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其中所述用户设备(605)配置为根据所述一组多个备选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可选择的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而与所述基站(603)通信,以及其中所述基站(603)配置为根据可选择的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而与所述用户设备(605)通信,所述基站(603)包括:
接收器(1108),配置为从所述用户设备(605)接收关于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所述用户设备配置(605)为根据该信息来与所述基站(603)通信;
确定单元(1101),配置为:确定与所述用户设备(605)的通信应当根据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类别;以及基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来确定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的软缓冲器大小;
通信单元(1103),配置为根据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来与所述用户设备(605)通信并且应用所确定的软缓冲器大小;以及
发送器(1105),配置为取决于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中的哪个被确定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而有条件地发送指示所确定的第一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给所述用户设备(605)。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603),其中所述确定单元(1101)还配置为基于传送模式来确定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605)中的软缓冲器大小,其中所述传送模式用于与所述用户设备(605)通信。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603),其中所述传送模式是传送模式9。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603),其中所述发送单元(1105)还配置为经由被称作RRC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协议来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603),其中所述发送单元(1105)还配置为经由到所述用户设备(605)的广播来发送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类别的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站(603),其中所述两个或者更多用户设备类别与被称作LTE的长期演进的版本8/9和LTE的版本10中的至少一个关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04042.2A CN110061932B (zh) | 2011-04-13 | 2011-12-22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161475181P | 2011-04-13 | 2011-04-13 | |
US61/475181 | 2011-04-13 | ||
PCT/SE2011/051572 WO2012141638A1 (en) | 2011-04-13 | 2011-12-22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categori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04042.2A Division CN110061932B (zh) | 2011-04-13 | 2011-12-22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09052A CN103609052A (zh) | 2014-02-26 |
CN103609052B true CN103609052B (zh) | 2019-02-19 |
Family
ID=455816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71612.4A Active CN103609052B (zh) | 2011-04-13 | 2011-12-22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201910104042.2A Active CN110061932B (zh) | 2011-04-13 | 2011-12-22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04042.2A Active CN110061932B (zh) | 2011-04-13 | 2011-12-22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20130165183A1 (zh) |
EP (2) | EP4072048A1 (zh) |
CN (2) | CN103609052B (zh) |
AR (1) | AR086007A1 (zh) |
DK (1) | DK2697922T3 (zh) |
ES (1) | ES2919077T3 (zh) |
MX (1) | MX2013011811A (zh) |
WO (1) | WO20121416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919077T3 (es) | 2011-04-13 | 2022-07-2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la gestión de almacenador temporal flexible basada en categorías de equipos de usuario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
CN111181708B (zh) * | 2012-04-12 | 2022-09-0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
KR102117024B1 (ko) * | 2012-11-28 | 2020-06-0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042938B2 (en) * | 2012-12-27 | 2015-05-26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20140274011A1 (en) * | 2013-03-14 | 2014-09-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physical layer parameters |
WO2015016550A1 (en) | 2013-07-29 | 2015-02-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a buffer status and device therefor |
CN103414543B (zh) * | 2013-08-15 | 2016-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harq缓存量的方法及终端 |
JP2015061288A (ja) * | 2013-09-20 | 2015-03-3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
US9674845B2 (en) * | 2013-11-04 | 2017-06-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ft buffer management |
US9801185B2 (en) * | 2014-01-30 | 2017-10-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25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user equipment category handling |
CN105337684B (zh) | 2014-07-25 | 2019-09-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存储下行数据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US9860888B2 (en) * | 2014-10-08 | 2018-01-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 category handling |
US9680578B2 (en) | 2014-12-30 | 2017-06-13 | Mediatek Inc. |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
US9831958B2 (en) | 2014-12-30 | 2017-11-28 | Mediatek Inc.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
US9893843B2 (en) | 2014-12-30 | 2018-02-13 | Mediatek Inc. |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
CN106416113B (zh) * | 2014-12-30 | 2019-09-24 |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 速率匹配和软信道比特存储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US9948431B2 (en) * | 2015-01-12 | 2018-04-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soft buff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948430B2 (en) * | 2015-03-17 | 2018-04-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and retransmission data in layer domain |
WO2016199855A1 (ja) * | 2015-06-11 | 2016-12-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情報受信方法 |
JP5980380B1 (ja) * | 2015-06-26 | 2016-08-3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ソフトバッファサイズ決定方法 |
US20170026431A1 (en) * | 2015-07-20 | 2017-01-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ulticast mechanism for wireless devices |
US9848279B2 (en) | 2015-09-11 | 2017-12-1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User equipment categories for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operating in an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 |
US10455454B2 (en) | 2016-01-03 | 2019-10-22 | Apple Inc. | Device category in 3GPP communications |
US20180035409A1 (en) * | 2016-07-28 | 2018-02-0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itigation of rate matching erro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8059004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WO2018182489A1 (en) * | 2017-04-01 | 2018-10-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performed by a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transport block for error correction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0378A (zh) * | 2007-05-01 | 2010-03-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95296A (en) * | 1994-11-18 | 1996-05-22 | Int Maritime Satellite Organiz | Mobi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684329B2 (en) | 2002-05-06 | 2010-03-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gmenting physical layer ARQ in 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243633B2 (en) | 2004-03-16 | 2012-08-14 | Nokia Corporation |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application protocol over lub/lur |
EP1645963B1 (en) * | 2004-10-07 | 2014-05-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termining sizes of memory frames for dynamic memory allocation limiting internal fragmentation |
EP1699158A1 (en) * | 2005-03-02 | 2006-09-06 | Evolium S.A.S. | A method for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HARQ retransmission scheme for data transmission, a base station and a program therefor |
US9137844B2 (en) * | 2007-10-04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information |
BRPI0808394A2 (pt) | 2007-03-01 | 2014-07-08 | Ntt Docomo Inc | Aparelho de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omunicação. |
EP2168294A4 (en) * | 2007-06-14 | 2013-02-2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DATA BLOCK SIZE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UTOMATIC HYBRID REPLAY REQUIREMENTS WITH SOFT COMBINING |
US8229039B2 (en) * | 2007-11-26 | 2012-07-2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Flexible rate matching |
US8665720B2 (en) * | 2008-03-12 | 2014-03-0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limited soft buffer size on transport blocks for rate matching |
EP2266238B9 (en) * | 2008-03-24 | 2016-06-1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Soft buffer memory 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616493B (zh) * | 2008-06-27 | 2011-1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系统及相应装置 |
EP2983336B1 (en) | 2008-10-20 | 2019-08-28 | Sun Patent Trust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
US20100232524A1 (en) * | 2009-03-12 | 2010-09-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bandwidth indication |
WO2011003433A1 (en) | 2009-07-10 | 2011-01-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ignalling of reference signals for single user spatial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schemes |
US8386875B2 (en) * | 2009-08-07 | 2013-02-26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opera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mode changes |
JP5255537B2 (ja) * | 2009-08-18 | 2013-08-0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
US9253784B2 (en) * | 2010-01-11 | 2016-02-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resource block bundling in LTE-A systems |
US8908582B2 (en) | 2010-02-12 | 2014-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equipment operation mode and channel or carrier prioritization |
JP5094896B2 (ja) | 2010-02-26 | 2012-12-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US20120113831A1 (en) | 2010-04-30 | 2012-05-1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US20110267948A1 (en) * | 2010-05-03 | 2011-11-03 | Koc Ali T |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and managing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918563B2 (en) * | 2010-06-01 | 2014-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data throttling by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scaling |
US9762372B2 (en) | 2010-06-15 | 2017-09-12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CSI reporting on PUSCH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724742B2 (en) * | 2010-10-06 | 2014-05-13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EP2636174B1 (en) * | 2010-11-05 | 2018-10-17 | BlackBerry Limited | Harq soft bit buffer partition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8504013B2 (en) | 2011-01-07 | 2013-08-06 | Apple Inc. |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mobile device |
US9204289B2 (en) * | 2011-02-15 | 2015-12-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user equipment catego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S2919077T3 (es) * | 2011-04-13 | 2022-07-2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la gestión de almacenador temporal flexible basada en categorías de equipos de usuario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
WO2012141634A1 (en) | 2011-04-13 | 2012-10-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number of mimo layers |
US8891466B2 (en) * | 2011-04-29 | 2014-11-18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handling soft buffer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885525B2 (en) * | 2011-08-24 | 2014-11-11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partitioning in time-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
US8787480B2 (en) | 2011-08-24 | 2014-07-22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of determin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8705398B2 (en) * | 2011-09-12 | 2014-04-2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chanism for signaling buffer status information |
US20130121216A1 (en) * | 2011-11-11 | 2013-05-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harq operation |
-
2011
- 2011-12-22 ES ES11844002T patent/ES2919077T3/es active Active
- 2011-12-22 MX MX2013011811A patent/MX2013011811A/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12-22 US US13/393,952 patent/US2013016518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12-22 EP EP22166455.0A patent/EP407204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1-12-22 DK DK11844002.3T patent/DK2697922T3/da active
- 2011-12-22 CN CN201180071612.4A patent/CN103609052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22 EP EP11844002.3A patent/EP2697922B1/en active Active
- 2011-12-22 CN CN201910104042.2A patent/CN110061932B/zh active Active
- 2011-12-22 WO PCT/SE2011/051572 patent/WO201214163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04-12 AR ARP120101271A patent/AR086007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
- 2016-04-05 US US15/091,403 patent/US1015399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6-22 US US16/016,220 patent/US104843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15 US US16/685,714 patent/US11218428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2-27 US US17/562,497 patent/US2022012405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0378A (zh) * | 2007-05-01 | 2010-03-3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97922A1 (en) | 2014-02-19 |
EP2697922B1 (en) | 2022-04-06 |
MX2013011811A (es) | 2014-01-23 |
EP4072048A1 (en) | 2022-10-12 |
CN110061932B (zh) | 2023-04-11 |
US11218428B2 (en) | 2022-01-04 |
US20220124052A1 (en) | 2022-04-21 |
AR086007A1 (es) | 2013-11-13 |
CN103609052A (zh) | 2014-02-26 |
US20200084163A1 (en) | 2020-03-12 |
WO2012141638A1 (en) | 2012-10-18 |
US20180367473A1 (en) | 2018-12-20 |
US10153990B2 (en) | 2018-12-11 |
DK2697922T3 (da) | 2022-07-04 |
US20130165183A1 (en) | 2013-06-27 |
RU2013150189A (ru) | 2015-05-20 |
US20160218996A1 (en) | 2016-07-28 |
US10484312B2 (en) | 2019-11-19 |
ES2919077T3 (es) | 2022-07-21 |
CN110061932A (zh) | 2019-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09052B (zh) | 通信网络中基于用户设备类别的软缓冲器管理方法和装置 | |
US1071611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number of MIMO layers | |
CN112039643B (zh)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EP3846370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2577210B (zh) | 用于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harq反馈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1801922B (zh) | 用于支持v2x业务的控制信道结构设计 | |
KR20210091818A (ko) |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 |
CN104521303A (zh) | 用于无线网络的子帧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205699A (zh) | 取决于信道状态信息的ack/nak绑定 | |
CN106664271A (zh) | 256正交幅度调制用户设备类别处理 | |
KR20200044963A (ko) | 업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6868521A (zh) | 用于使用可重配置表面进行通信的技术 | |
US20230089446A1 (en) | Beam state upd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RU2574343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буфером нечетких значений на основе категорий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в сети связ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