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465A - 用于回程链路的增强型控制信令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回程链路的增强型控制信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465A
CN102474465A CN2010800347708A CN201080034770A CN102474465A CN 102474465 A CN102474465 A CN 102474465A CN 2010800347708 A CN2010800347708 A CN 2010800347708A CN 201080034770 A CN201080034770 A CN 201080034770A CN 102474465 A CN102474465 A CN 102474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fiel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lock
dow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47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465B (zh
Inventor
曾二林
汪海明
韩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02474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4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方法,包括组成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该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该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包括来自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的无线链路向中继节点发送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回程链路的增强型控制信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而非限制的实施例主要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网络接入节点(比如eNB或者DeNB)与用户装置或者用户设备(UE)之间使用中继节点。
背景技术
这一部分旨在于提供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背景或者上下文。这里的描述可以包括可被探求的概念,但是未必是先前已经设想、实施或者描述的概念。因此除非这里另有明示,在这一部分中描述的内容并非是本申请中的描述和权利要求的现有技术、也并不因为包含于这一部分中而承认为现有技术。
可以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找到的以下缩写词定义如下:
Figure BPA00001499482700011
Figure BPA00001499482700021
称为演进型UTRAN(EUTRAN,也称为UTRAN-LTE或者EUTRA)的通信系统的规范当前在3GPP内接近完成。如所规定的,DL接入技术为OFDMA而UL接入技术为SC-FDMA。
感兴趣的一项规范为3GPP TS 36.300,V8.7.0(2008-12),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其通过整体引用结合于此。这一系统可以方便地称为LTE Rel-8或者简称为Rel-8。一般而言,一般作为3GPP TS 36.xyz(例如36.211、36.311、36.312等)而给出的规范集可以视为描述整个Release 8 LTE系统。
图6再现了3GPP TS 36.300的图4.1并且示出EUTRAN系统的总体架构。EUTRAN系统包括eNB,eNB提供朝着UE的EUTRA用户平面(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末端。eNB之间借助X2接口来彼此互连。eNB还借助S1接口连接到EPC、更具体为借助S1 MME接口连接到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并且借助S1接口连接到服务网关(SGW)。S1接口支持在MME/服务网关与eN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eNB托管以下功能:
用于无线电资源管理的功能:无线电承载控制、无线电准入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向UE动态分配资源(调度);
用户数据流的IP报头压缩和加密;
在UE附着时选择MME;
将用户平面数据朝着服务网关路由;
调度和发送寻呼消息(始发于MME);
调度和发送广播信息(始发于MME或者O&M);以及
用于提供移动性和调度的测量和测量报告配置。
这里特别感兴趣的是3GPP LTE的以朝着将来IMT-A系统(这里方便地简称为LTE-高级(LTE-A))为目标的进一步版本。
可以参照通过整体引用结合于此的3GPP TR 36.814,V1.2.1(2009-06),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Physical Layer Aspects(Release 9)。
LTE-A的目标在于借助更高数据速率和更低延时以及减少的成本来提供明显增强的服务。3GPP Ran-1中的当前进展已经表明将在LTE Rel-10中包括第1类型的RN。
更具体而言,3GPP TR 36.814 V 1.2.1的第9节声明考虑将中继用于LTE-高级作为一种用于例如改进高数据速率覆盖、群移动性、临时网络部署、小区边缘吞吐量和/或在新区域中提供覆盖的工具。
中继节点经由施主小区无线连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连接可以在频带内,在该情况下,网络到中继站的链路与施主小区内的直接的网络到UE的链路共享相同频带。Rel-8UE在这一情况下应当能够连接到施主小区。连接也可以是在频带外,在该情况下,网络到中继站的链路未在与施主小区内的直接的网络到UE的链路相同的频带中操作。
就UE中的知识而言,中继站可被分类为透明(在该情况下,UE并不知道它是否经由中继站来与网络通信)或者不透明(在该情况下,UE知道它是否经由中继站来与网络通信)。
根据中继策略,中继站可以是施主小区的部分或者控制它自己的小区。在中继站是施主小区的部分的情况下,中继站没有它自己的小区标识(但是仍然可以具有中继站ID)。RRM的至少部分由施主小区所属的eNB控制,而RRM的部分可以位于中继站中。在这一情况下,中继站应当优选地也支持LTE Rel-8UE。智能中继器、解码和转发中继站以及不同类型的L2中继站是这一类型的中继的例子。
在中继站在它自己的小区的控制下的情况下,中继站控制一个或者若干小区,并且在中继站控制的每个小区中提供唯一物理层小区标识。相同RRM机制是可用的,并且从UE观点来看,在访问中继站控制的小区与“正常”eNB控制的小区方面没有不同。中继站控制的小区应当也支持LTE Rel-8UE。自回程传输(L3中继站)和“第1类型的中继节点”使用这一类型的中继。
3GPP TR 36.814 V1.2.1还声明至少“第1类型”的中继节点是LTE-高级的部分。“第1类型”的中继节点是具有以下特征的频带内中继节点:它控制如下小区,每个小区在UE看来是与施主小区不同的单独小区;小区应当具有它们自己的物理小区ID(在LTE Rel-8中定义)并且中继节点应当发送它自己的同步信道和参考符号等。此外,在单小区操作的上下文中,UE应当直接从中继节点接收调度信息和HARQ反馈并且向中继节点发送它的控制信道(SR/CQI/ACK)。此外,中继节点应当在Rel-8UE看来是Rel-8eNB(即它完全向后兼容于Rel-8UE)。另外,针对LTE-高级UE,第1类型的中继节点应当有可能看起来不同于Rel-8eNodeB以允许进一步性能增强。
如上文所言,在3GPP TR 36.814 V1.2.1中已经假设将以Rel-8向后兼容方式来实施无线DL回程(即从DeNB到RN的链路)。这通过在RN小区中配置MBSFN子帧来实现。在回程链路与正常链路之间的一点不同(即在DeNB与宏小区UE之间的一点不同)在于,对于前者而言聚集用于在RN小区之下的多个UE的数据业务。通过重用LTE Rel-8机制,将在回程链路之上捆绑不同QoS类型的数据业务以形成传输块(即TB)。因而物理层可以通过使用Rel-8过程来处理TB,这意味着一个R-PDCCH信道用于授权资源,而一个R-PDCCH信道用于在UL上的ACK/NACK反馈。然而这一方式如在R2-094637,2009年8月24-29日,3GPP TSG-RAN WG2#67,“Number of MAC PDUs for Relay Operation”(LG Electronics Inc.)中指出的那样受缺乏效率所困扰,因为在调度和HARQ操作方面对不同QoS类型的业务将必须一视同仁。
已经提出回程可以有可能在单个子帧中支持多个TB(R1-093388,2009年8月24-28日,3GPP TSG-RAN WG1 Meeting#58,“Considerations on Multiple HARQs in Type I Backhaul LinkTransmission”,Samsung)。一个可能的益处在于可以向不同TB中嵌入并且因此相应地对待不同QoS类型的业务。
发明内容
通过运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来克服前述和其他问题并且实现其他优点。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在其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组成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该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该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该方法还包括通过包括来自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的无线链路向中继节点发送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在其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与处理器一起使装置至少执行:组成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该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该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并且通过包括来自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的无线链路向中继节点发送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在其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中继节点处接收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该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该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该方法还包括在中继节点处解译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供在通过回程无线链路向网络接入节点至少发送用户设备数据时使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图示了来自回程上的多个TB的不同QoS类型的业务。
图2图示了控制开销随着回程上的TB数目而增加。
图3是Rel-8DCI格式1的例子。
图4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DCI格式的例子。
图5是RN经由公共的和RN专属字段确定资源和MCS的例子。
图6再现3GPP TS 36.300的图4.1并且示出了EUTRAN系统的总体架构。
图7示出了适合于在实施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时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的简化框图。
图8和图9分别为如下逻辑流程图,该逻辑流程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以及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指出回程链路上的多TB传输的控制信令开销问题,并且提供一种新颖的控制信令设计以减少该开销。定制这一信令设计以用于回程上的多TB传输,同时其又灵活地经由某些半静态配置而退回到单TB情况。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是一种UL ACK/NACK反馈信令设计,其针对每个TB存在一个R-PDCCH信道的情况解决和解答多R-PDCCH遗漏问题。
在更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之前,参照图7,该图用于图示适合于在实施上文已经描述的本发明示例实施例时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的简化框图。在图7中,无线通信系统10实施基于中继站的网络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设备(UE)2、至少一个中继节点(RN)4和至少一个这里称为DeNB 1的接入点或者基站。UE 2和DeNB 1各自包括分别与存储器(MEM)2B、1B操作地耦合的适当控制器,比如数据处理器(DP)2A、1A。DeNB 1可以耦合到网络5,比如局域网和/或广域网(比如因特网),该网络可以例如包含向多个UE2广播或者多播的内容的来源。UE 2和DeNB 1各自包括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关联天线的至少一个无线(例如射频)收发器2C、1C。至少一个RN 4假设为类似地构造并且可以包括DP 4A和关联MEM 4B,而且适于利用如图所示至少一个或者两个无线收发器4C、4D来与UE 2和DeNB 1通信。在RN 4与DeNB 1之间的无线链路3包括回程链路(在从RN 4到DeNB 1的UL方向上)。
假设存储器1B和4B包括如下计算机程序指令,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分别可由关联数据处理器1A和4A执行以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操作。一般而言,可由DP 4A和DP 1A执行的程序指令操作所示RN 4和DeNB 1以实施如下文具体描述的改进的回程传输技术。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可以至少部分由DP 1A、4A可执行的计算机软件或者由硬件或者由软件与硬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施。
一般而言,UE 2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便携计算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图像捕获设备(比如数字相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游戏设备、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音乐存储和回放装置、允许无线因特网接入和浏览的因特网装置以及并入这样的功能的组合的便携设备、单元和终端。
MEM 2B、1B和4B,可以一般视为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以及有关数据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介质,其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数据存储技术来实施,比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闪存、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拆卸存储器。DP 2A、1A和4A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作为非限制例子的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处理器。
为了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置于恰当技术环境中,现在参照图1,该图图示了来自回程链路3上的多个TB的不同QoS类型的业务例子。在这一非限制例子中,组成并且与单独QoS参数一起递送两个单独MAC PDU(即PDU 1和PDU 2)。在图1中,箭头‘A’表示从发送器向接收器的第一发送,而箭头‘B’和箭头‘C’分别表示NACK反馈和ACK反馈。在图1中示出了包含TCP业务的PDU 1可以支持更大数目的重发,而包含对延迟更敏感的VoIP(网际协议上语音)业务的PDU 2具有更小数目的重发。因此可以使用优化的物理设置来单独发送VoIP数据和TCP数据。基于这样的过程,调度器和HARQ功能体可以单独处理这些TB以增加效率。
在这一情况下的一种简单直接的技术是DeNB 1为每个TB配置一个R-PDCCH(用于DL授权),这意味着单独授权用于这些TB的资源。对于‘每个TB有一个R-PDCCH’的情况,可以看出存在由于高控制开销而出现的效率问题。
在图2A中针对DCI格式1示出了DCI位数随着回程上的TB数目而线性增加。从图2B可见,假设每个PRB的四个符号用于R-PDCCH的示例性情况,R-PDCCH占用的频率资源随着TB数目而增加。
另外,随着控制信道数目增加而存在“遗漏”R-PDCCH问题。例如假设每个R-PDCCH的遗漏概率P_m=0.01并且在单个子帧中发送四个TB,则未丢失任何R-PDCCH的概率将仅约为0.96。这样,应当设计UL ACK/NACK信令以适应这一增大的R-PDCCH遗漏概率。
作为另一例子,在图3中示出了Rel-8DL控制信息(DCI)格式1。可见资源分配字段加上CRC部分占据全部控制位的近似65%。因此,为了减少回程控制开销,应当减少/压缩这两个字段。
在上文提到的R2-094637中指出需要支持回程上的多个TB。在上文提到的R1-093388中提出在一个子帧中发送多个HARQ过程,而每个HARQ过程可以具有与在LTE Rel-8系统中相似的过程和控制信息。然而在这些提议中未考虑某些问题,比如控制开销和“遗漏”R-PDCCH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型DCI,该增强型DCI被配置成减少用于支持回程上的多个TB的回程控制开销。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半静态配置回程链路上的TB数目的机制。还提供一种用于针对每个TB有一个R-PDCCH的情况适应和解决R-PDCCH遗漏问题的技术。
针对用于减少回程链路控制开销的增强型DCI,DeNB 1通过更高层信令(例如第3层(L3)RRC信令)向RN 4指示在某个时间段期间在每个子帧中的TB数目(N_TB)或者最大可能值N_Max。
增强DCI格式以利用单个R-PDCCH支持多个TB。在这一实施例中,至少共享用于TB的CRC和资源分配/MCS字段。也就是说,向DCI位附着(或者在DCI位中包括)仅一个CRC字段。另外,在DCI中包括一个公共的资源分配/MCS字段,并且在DCI中包括每个TB的一个资源/MCS偏移。另外根据这一示例实施例,RN 4基于上文描述的公共的和TB专属字段而确切知道向每个TB分配多少资源和哪些资源。此外,如果存在公共的和TB专属MCS字段,则RN 4明确知道用于每个TB的MCS,或者如果缺乏公共的和TB专属MCS字段,则RN4经由公共的和TB专属资源分配字段而隐含知道用于每个TB的MCS。
另外,增强型DCI格式的内容假设经由更高层配置的TB数目N_TB或者最大TB数目N_Max,因此避免需要过量的RN 4R-PDCCH搜索复杂性。
另外,TB的数目(即N_TB)由DCI中的TB专属字段隐含指示或者由TB数目字段明确指示。
现在针对半静态TB数目配置,DeNB 1经由半静态更高层信令来配置某个时间段中的最大TB数目(例如N_Max)。N_Max的最大可能值可以被预定义并且由DeNB 1和RN 4预先知道。取而代之,可以使用某个时间段中的专属TB数目(N_TB),并且N_TB的最大可能值可以被预定义并且由DeNB 1和RN 4预先知道。
DeNB 1经由半静态更高层信令来配置RN 4应当监视哪个R-PDCCH格式(例如DCI支持多个TB的情况或者每个TB有一个R-PDCCH的情况)。优选地,RN 4仅监视配置的DCI格式以减少R-PDCCH搜索复杂性。
现在针对处理遗漏R-PDCCH问题,DeNB 1通过更高层信令向RN 4指示在某个时间段期间在每个子帧中的TB数目N_TB或者最大可能TB数目N_Max。DeNB在一个子帧中为每个TB发送一个R-PDCCH。RN 4检测R-PDCCH并且针对每个TB使用ULACK/NACK信令来指示:a)是否遗漏(即未接收到)R-PDCCH,b)是否接收到R-PDCCH并且R-PDSCH ACK,或者c)是否接收到R-PDCCH并且R-PDSCH NACK。如下文更具体说明的那样,RN 4根据DeNB 1用信令通知的N_TB或者N_Max来形成ACK/NACK信令。通过从RN 4接收UL反馈,DeNB 1知道RN 4接收或者遗漏多少和哪些R-PDCCH。
现在更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前述示例实施例。
对于回程链路3上多个TB的情况,在LTE Rel-8中,可以通过调度/优先级处理子层和复用子层将具有不同QoS水平的MAC层业务数据复用到一个MAC PDU中。因此,具有不同QoS水平的业务数据将在PHY层中经历相同的QoS处理,例如相同重发次数和相同延迟限制。这往往会降低发送效率,但是由于有限数据和不频繁复用,这对于Rel-8UE而言并非严重问题。然而对于回程链路3而言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业务是针对连接到RN 4的所有UE 2(可能潜在地为大数目)。此外,用于回程链路的时域资源宝贵,并且在相同TTI中将发送多个QoS水平的业务的概率很高。即使不存在多个载体或者多个流,但是针对回程链路3中的不同QoS业务使用不同QoS处理对于增加发送效率而言仍然非常重要。
例如在上行链路中,DeNB 1根据从RN 4接收的缓冲报告来为多个QoS业务调度资源和MCS。然后在UL回程子帧中,RN 4将根据调度信息预备多个MAC PDU。对于每个MAC PDU,RN 4可以例如复用QoS水平相同的业务以增大发送效率。然后,多个MAC PDU或者传输块(TB)将经历单独PHY层处理并且在相同TTI中同时在PHY层上发送。
DeNB 1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指示调度信息。因此,用于多个TB的这一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不同于Rel-8中的单个TB的DCI格式(无多个流)。下文说明用于具有多个TB的回程链路的DCI格式的详细设计。
就针对LTE Rel-8定义的DCI而言,可以主要参照3GPP TS36.212 V8.6.0(2009-0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8)、具体为第5.3.3节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和第5.3.3.1节DCI formats(包括DCI格式0、DCI格式1、DCI格式2等)。
用于支持单个子帧中的多个TB的增强型DCI格式包括比如多个TB共享DCI中的资源分配/MCS字段和仅一个CRC字段这样的特征。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增强型DCI格式的例子。
在图4的例子中,DCI包括用于指示N_TB(在授权中包括的TB数目)的标志位字段。TB的最大可能数目可以预定义成有限集。注意这一信息也可以例如由TB专属字段隐含携带。一个简单例子是如果某个TB未存在于子帧中,则TB专属字段由全零位(或者其他预定义位)填充以向RN 4通知确切的TB数目。
DCI还包括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该字段可以包含用于示出将为RN 4分配哪个PRB或者哪些PRB集的位映射。例如可以将这些分配的资源表示为R。
DCI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在子帧中为RN 4选择的调制水平和编码方案的基线MCS字段。
DCI还包括TB专属字段(例如B_1、B_2、…、B_x),这些字段可以包括用于每个TB的HARQ信息并且也包括用于每个TB的资源/MCS偏移。基于偏移值,RN 4确定为每个TB分配R之中的哪部分资源。HARQ信息可以例如包括RV、NDI和HARQ过程编号。
DCI支持的TB数目(即x)经由更高层信令由DeNB 1配置,以避免过量的RN 4R-PDCCH搜索复杂性。例如,如果经由更高层信令配置了某个时间段中的最大TB数目,则将x设置成N_Max,而如果经由更高层信令配置了某个时间段中的确切TB数目,则将x设置成N_TB。对于后一种情况,控制开销可以更少,同时又可以引入某些调度约束。对于前一种情况,确切TB数目可以是在1与N_Max之间的任何整数。在这一情况下,RN 4将经由TB数目字段或者通过对隐含指示存在某些TB的TB专属字段进行解码来知道确切TB数目。
如果必要则可以在DCI中插入填充位,并且向DCI附着CRC字段以用于纠错。
图5呈现了RN 4经由公共的和RN专属字段来确定资源和MCS的非限制例子。公共的资源字段示出了向RN#1分配共计10个PRB,并且公共的MCS字段例如指示调制为16QAM而编码方案为1/3Turbo编码。通过对TB专属字段进行解码,RN 4知道4个PRB用于TB#1,而其余6个PRB用于TB#2。在本例中,16QAM调制将用于两个TB,且Turbo 1/3编码将用于两个TB,其中根据向每个TB的确切资源分配来匹配不同速率。为了确定确切的TB大小(如在LTE Rel-8中那样按照未编码位),可以使用相似的LTE Rel-8机制,即通过读取在PRB数目/MCS与TB大小之间的列表映射,RN 4将知道用于每个TB的确切大小。注意对于回程链路3,无需引入大量查找表,可以代之以基于将回程的潜在更佳链路质量纳入考虑的Rel-8TB大小查找表来引入某一偏移值。由于使用公共的调制,所以尽管有效编码速率取决于资源分配,但是无需为每个TB提供MCS偏移字段。
简单例子示出了增强型DCI可以有效减少回程控制开销(在该例中减少12.6%)。
用于回程链路的PRB总数:
N_PRB=25
每个PRB的可用于回程的符号数目:
N_BH_Symbol=10
用于回程的RE(资源元素)数目:
N_RE_total=N_PRB*N_BH_Symbol*12=3000
RN数目:
N_RN=10
每个RN的TB数目:
N_TB=3
假设格式1的DCI位数
每个TB一个R-PDCCH
N_1=47*N_TB*N_RN=1410位
一个R-PDCCH用于多个TB(压缩CRC和资源字段)
N_2~=83*N_RN=830位
假设16QAM 1/2平均回程效率,则:
Figure BPA00001499482700141
在这一非限制例子中可以观察到数据吞吐量增加约12.6%。
注意本例假设每个RN 4仅有3个TB并且未考虑UL授权R-PDCCH开销。在UL授权用于多个TB时,相同概念适用并且同样有益。
现在讨论作为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例的半静态TB数目配置。
为了减少RN 4R-PDCCH搜索复杂性,为TB数目配置引入更高层信令。该信令可以指示某个时间段中的最大TB数目(例如N_Max)或者某个时间段中的确切TB数目(例如N_TB)。例如,如果经由更高层信令指示N Max,
如果N_Max=1,则回程控制可以退回到Rel-8机制(即一个R-PDCCH用于唯一TB),而
如果N_Max>1,则连同N_Max一起,DeNB 1也可以经由更高层信令向RN 4指示将监视哪个R-PDCCH模式。例如第一模式可以是‘每个TB一个R-PDCCH’,而第二可能模式可以是增强型DCI格式,该格式利用仅一个R-PDCCH支持最多N_Max个TB。在这一情况下,RN 4仅需监视配置的模式,从而减少搜索复杂性。如上文描述的那样,对于N_Max>1的情况,可以总是使用包含多达N_Max个TB专属字段的一个R-PDCCH以避免RN 4需要针对不同TB数目在不同的可能DCI格式中搜索。
图4中的例子以Rel-8中的DCI格式1作为一种可能实施并且示出了如何形成可以支持多个TB的DCI。在实践中,以下情况也是可能的。
首先,在UL中分配多个TB,因而需要用于UL授权的多个R-PDCCH或者支持多个TB UL授权的新DCI。在这一情况下,可以基于Rel-8DCI格式0(用于UL授权)来定义新DCI格式。
其次,空间复用可以用于回程3,这意味着在回程3上发送多个流。在这一情况下,可以基于用于空间复用情况的Rel-8DCI格式2来定义新DCI格式。
对于这些例子以及可能的其他情况,示例增强型DCI格式也可以适用。
现在讨论作为本发明又一示例实施例的用于处理遗漏R-PDCCH的更高层信令和UL反馈信令。
对于DeNB 1为每个TB发送一个R-PDCCH的情况,可以执行以下操作以处理R-PDCCH遗漏情况。首先,DeNB 1经由更高层信令指示用于N_TB或者N_Max的值。然后,RN 4检测R-PDCCH并且在UL反馈中指示:a)是否遗漏R-PDCCH,b)是否接收到R-PDCCH并且R-PDSCH ACK,或者c)是否接收到R-PDCCH并且R-PDSCH NACK。RN 4根据由DeNB 1用信令通知的N_TB或者N_Max来形成ACK/NACK信令。
例如,如果DeNB 1针对某个时间段配置最大TB数目为4(或者确切TB数目在可能某种调度约束下将为4),那么UL反馈中的7位信令足以提供前述指示。
基本上,对于TB数目N_TB,UL反馈位数给定如下:
N_UL=round(log2(power(N_TB,3)))。
在实践中,UL反馈位可以由某些信道编码进行保护以确保检测性能。在接收到反馈位后,DeNB 1将知道遗漏哪个R-PDCCH(如果有的话)并且可以有可能在以后子帧中重新调度TB。
基于前文应当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在回程链路3上的多个TB发送方面提供了多个优点和技术效果。例如,运用这些示例实施例针对每个TB存在一个R-PDCCH的情况以有效方式处理遗漏R-PDCCH问题。又例如,运用这些示例实施例明显减少回程链路3上的控制开销,这使LTE中继系统更高效和稳健。
基于前文应当清楚,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在中继节点与基站或者更一般为网络接入节点之间(例如在图7中所示RN 4与DeNB 1之间)的回程链路操作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图8是逻辑流程图,该逻辑流程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结果。根据这些示例实施例,一种方法在块8A执行以下步骤:组成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该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在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该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在块8B有以下步骤:通过包括来自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的无线链路向中继节点发送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如图8的方法中,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在授权中包括的传输块数目的标志位字段。
在如图8的方法中,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分配包括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该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包括用于指示向中继节点分配的物理资源块的位映射。
在如图8的方法中,其中调制/编码方案字段包括用于指示在子帧中为中继节点选择的调制水平和编码方案的基线调制/编码方案字段。
在如图8的方法中,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传输块专属字段,这些传输块专属字段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息。
在如前段的方法中,其中传输块专属字段还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资源/调制编码方案偏移值,以使得中继节点能够在全部已授权资源之中确定向每个传输块分配的那些资源。
在如图8的方法中,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支持的传输块数目通过去往中继节点的更高层信令设置成在某个时间段期间的最大数目或者每个时间段的特定确切数目之一。
在如前段的方法中,还包括:对于向中继节点发送每个传输块一个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在来自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信令中接收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中继节点接收到还是未被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指示。
在如前段的方法中,其中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指示与中继节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确认或者未确认指示相结合地发送。
图9是逻辑流程图,该逻辑流程图图示了另外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方法的操作和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执行结果。根据这些示例实施例,一种方法在块9A执行以下步骤:在中继节点处接收具有格式的下行控制信息,该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该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在块9B有以下步骤:在中继节点处解译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供在通过回程无线链路向网络接入节点至少发送用户设备数据时使用。
图8和图9中所示块可以视为方法步骤,和/或视为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操作所产生的操作,和/或视为构造成执行关联功能的多个耦合的逻辑电路元件。
一般而言,可以用硬件或者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者其任何组合来实施各种示例实施例。例如,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来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者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者软件来实施,虽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尽管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可以图示和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者使用某一其他图形表示来图示和描述,但是很好理解可以用作为非限制例子的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者逻辑、通用硬件或者控制器或者其他计算设备或者其某一组合来实施这里描述的这些块、装置、系统、技术或者方法。
因此应当理解,可以在各种部件(比如集成电路芯片和模块)中实现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至少一些方面,并且可以在实施为集成电路的装置中实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一个或者多个集成电路可以包括用于如下电路(以及可能的固件),该电路(以及可能的固件)用于实施可配置成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来操作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处理器、一个或者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电路和射频电路中的至少一项或者多项。
鉴于在与附图结合阅读时的前文描述,对本发明的前述示例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调整可以变得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清楚。另外,任何和所有修改仍然将落入本发明的非限制和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内。
例如尽管上文已经在E-UTRAN(UTRAN-LTE)和LTE-A系统的上下文中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并不限于仅与这些特定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一起使用,而是它们可以有利地使用于包括中继节点能力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
应当注意,术语“连接”、“耦合”或者其任何变体意味着在两个或者更多元素之间的任何直接或者间接连接或者耦合,并且可以涵盖一个或者多个中间元素存在于“连接”或者“耦合”在一起的两个元素之间。在元素之间的耦合或者连接可以是物理的、逻辑的或者其组合。如这里所用,作为若干非限制和非穷举例子,可以考虑通过使用一个或者多个接线、线缆和/或印刷电连接以及通过使用电磁能(比如波长在射频区域、微波区域和光学(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区域中的电磁能)将两个单元“连接”或者“耦合”在一起。
另外,用于所描述的参数(例如N_MAX、N_TB等)的各种名称并非为了在任何方面进行限制,因为这些参数可以由任何适当名称标识。另外,向不同信道(例如R-PDCCH、R-PDSCH等)和消息(例如DCI)指派的各种名称并非为了在任何方面进行限制,因为这些各种信道和消息可以由任何适当名称标识。
另外,本发明的各种非限制和示例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即使在未对应使用其他特征时仍然可以有利地加以运用。这样,前文描述应当视为仅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原理、教导和示例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方法,包括:
组成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所述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以及
通过包括来自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的无线链路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在授权中包括的传输块数目的标志位字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资源分配包括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所述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包括用于指示向所述中继节点分配的物理资源块的位映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字段包括用于指示在所述子帧中为所述中继节点选择的调制水平和编码方案的基线调制/编码方案字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传输块专属字段,所述传输块专属字段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块专属字段还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资源/调制编码方案偏移值,以使得所述中继节点能够在全部已授权资源之中确定向每个传输块分配的那些资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支持的传输块数目通过去往所述中继节点的更高层信令设置成在一个时间段期间的最大数目或者每个时间段的特定确切数目之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于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每个传输块一个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在来自所述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信令中接收所述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还是未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指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与中继节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确认或者未确认指示相结合地发送。
10.一种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所述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成与所述处理器一起使所述装置至少执行:
组成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所述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并且
通过包括来自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的无线链路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组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在授权中包括的传输块数目的标志位字段。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资源分配包括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所述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包括用于指示向所述中继节点分配的物理资源块的位映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字段包括用于指示在所述子帧中为所述中继节点选择的调制水平和编码方案的基线调制/编码方案字段。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传输块专属字段,所述传输块专属字段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输块专属字段还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资源/调制编码方案偏移值,以使得所述中继节点能够在全部已授权资源之中确定向每个传输块分配的那些资源。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支持的传输块数目通过去往所述中继节点的更高层信令设置成在一个时间段期间的最大数目或者每个时间段的特定确切数目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对于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每个传输块一个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在来自所述中继节点的上行链路信令中接收所述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还是未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指示。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与中继节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确认或者未确认指示相结合地发送。
19.一种方法,包括:
在中继节点处接收具有格式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格式被配置成支持单个子帧中存在多个传输块,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针对所述多个传输块包括公共的资源分配和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以及单个循环冗余校验字段;以及
在所述中继节点处解译所述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供在通过回程无线链路向网络接入节点至少发送用户设备数据时使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用于指示在授权中包括的传输块数目的标志位字段,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所述资源分配包括用于指示向所述中继节点分配的物理资源块的公共的资源授权字段,其中所述调制/编码方案字段包括用于指示在所述子帧中为所述中继节点选择的调制水平和编码方案的基线调制/编码方案字段,传输块专属字段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信息,其中所述传输块专属字段还包括用于每个传输块的资源/调制编码方案偏移值,以使得所述中继节点能够在全部已授权资源之中确定向每个传输块分配的那些资源,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所支持的传输块数目通过去往所述中继节点的更高层信令设置成在一个时间段期间的最大数目或者每个时间段的特定确切数目之一,并且对于每个传输块一个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由所述中继节点接收的情况,在去往所述网络接入节点的上行链路信令中发送所述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还是未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指示,其中所述中继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已被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与中继节点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确认或者未确认指示相结合地发送。
CN201080034770.8A 2009-09-30 2010-08-17 用于回程链路的增强型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570,165 2009-09-30
US12/570,165 US8724648B2 (en) 2009-09-30 2009-09-30 Enhanced control signaling for backhaul link
PCT/FI2010/050641 WO2011039408A1 (en) 2009-09-30 2010-08-17 Enhanced control signaling for backhaul lin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465A true CN102474465A (zh) 2012-05-23
CN102474465B CN102474465B (zh) 2014-05-28

Family

ID=4378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477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465B (zh) 2009-09-30 2010-08-17 用于回程链路的增强型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24648B2 (zh)
EP (1) EP2484063A4 (zh)
CN (1) CN102474465B (zh)
WO (1) WO201103940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635A (zh) * 2014-09-03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d2d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10546971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10628A (zh) * 2019-11-30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授权方法和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88497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703800A (zh) * 2018-09-20 2021-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报告关于来自多个发送接收点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4211B1 (en) * 1999-08-03 2004-10-12 Wi-Lan Inc. Frame structure for an adaptive modul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853156C (en) 2000-11-15 2015-03-24 Wi-Lan, Inc. Improved frame structur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daptive modulation
JP5529955B2 (ja) 2009-04-21 2014-06-2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レーノード使用方法
EP2494706B1 (en) * 2009-10-28 2018-10-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of relay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carriers
EP2355608B1 (en) * 2009-10-30 2016-03-09 Institute for Imformation Industry Donor evolved nodeb, relay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DK3396889T3 (da) * 2009-12-14 2021-09-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rekonfigurering af kortlægning af et bærerindikatorfelt til en komponentbærer
CN102123503B (zh) * 2010-01-07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GB201000449D0 (en) 2010-01-12 2010-02-24 Nec Cor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24563B1 (en) * 2010-01-15 2014-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ention-based gran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10222491A1 (en) * 2010-03-09 2011-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enhanced coverage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20130029374A (ko) * 2010-03-29 2013-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다중 안테나 전송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AU2011241357B2 (en) * 2010-04-14 2014-12-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a search space for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8750305B2 (en) * 2010-06-24 2014-06-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wo-hop star network topology extension
KR101769375B1 (ko) 2010-10-21 2017-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노드가 기지국으로부터 데이터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480347B (zh) * 2010-11-23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子帧配置切换时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9191176B2 (en) * 2011-02-23 2015-1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ding and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TWI473511B (zh) * 2011-03-29 2015-02-11 Innovative Sonic Corp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改善高速移動性的方法及裝置
US20120269140A1 (en) * 2011-04-25 2012-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2263746B (zh) * 2011-08-26 2017-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326299B2 (en) * 2011-11-08 2016-04-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and wireless device
US9826514B2 (en) * 2011-11-16 2017-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design for low cost devices
US9155076B2 (en) * 2012-02-02 2015-10-06 Tejas Network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earer management
CN103248464B (zh) * 2012-02-13 2016-04-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379594B (zh) * 2012-04-28 2018-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令发送方法及控制信令处理装置及终端
EP3076626B1 (en) * 2013-11-28 2019-05-22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expansion modulation scheme
CN103888981B (zh) * 2014-03-25 2017-12-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路径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5178648A1 (ko) * 2014-05-18 2015-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61648A1 (zh) * 2015-04-10 2016-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终端
US10009826B1 (en) 2016-01-25 2018-06-2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de area network (WAN) backhaul for wireless relays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887761B2 (en) 2016-01-25 2018-02-0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backhaul for wireless relays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973256B2 (en) 2016-01-25 2018-05-1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Relay gateway for wireless relay signaling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913165B1 (en) 2016-02-03 2018-03-0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relay quality-of-service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867114B2 (en) 2016-02-04 2018-01-0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relay backhaul selection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568126B2 (en) * 2016-03-01 2020-02-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uplink data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limited backhaul
US9608715B1 (en) 2016-03-02 2017-03-28 Sprint Cô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dia service delivery over a wireless relay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405358B1 (en) 2016-03-02 2019-09-0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ata communication usage tracking in a wireless relay
US9973997B1 (en) 2016-03-03 2018-05-1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provide network access data sets for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of a wireless relay
US10631211B1 (en) 2016-03-11 2020-04-2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User equipment (UE) hand-over of a media session based on wireless relay characteristics
US10038491B2 (en) 2016-03-11 2018-07-3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PMIP) tunnel selection by a wireless relay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009142B1 (en) 2016-08-23 2018-06-2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Control ove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used by wireless relay user equipment
MX2019011203A (es) * 2017-03-24 2019-11-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etroalimentacion de harq-ack de enlace ascendente para mtc.
WO2019006742A1 (zh) * 2017-07-07 2019-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指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909527B2 (en) * 2018-07-23 2024-02-20 Lenovo (Beijing) Limited CBG-based retransmission
CN110831220B (zh) * 2018-08-10 2023-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块tb调度方法及装置
EP3785480B1 (en) * 2019-01-09 2023-03-29 Ofinno, LLC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s
US11259293B2 (en) * 2019-01-10 2022-02-22 Ofinno, Llc Two-stage preamble transmission
BR112022021451A2 (pt) * 2020-04-22 2022-12-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nó de rede, dispositivo sem fio, meio para comunicação com base em 16-qam
CN117136507A (zh) * 2021-04-19 2023-11-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触发中继传输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7015A1 (en) * 2007-04-11 2008-10-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tdd system
US20080310338A1 (en) * 2005-11-30 2008-1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figurable Acknowledgement Mode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US20090088148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onitor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09041785A2 (en) * 2007-09-28 2009-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86145A2 (en) * 2008-01-30 2009-08-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1517980A (zh) * 2006-09-29 2009-08-26 英特尔公司 无线多跳中继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帧格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7633B2 (en) * 2008-10-01 2013-07-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84732B2 (en) * 2009-02-03 2012-10-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block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29303B2 (en) * 2009-04-06 2015-0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for advanced relay operation
US8649281B2 (en) * 2009-04-27 2014-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design for backhaul relay to support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0338A1 (en) * 2005-11-30 2008-1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figurable Acknowledgement Mode for a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tocol
CN101517980A (zh) * 2006-09-29 2009-08-26 英特尔公司 无线多跳中继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帧格式
WO2008127015A1 (en) * 2007-04-11 2008-10-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tdd system
US20090088148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monitoring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09041785A2 (en) * 2007-09-28 2009-04-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c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86145A2 (en) * 2008-01-30 2009-08-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INC.: "《Number of MAC PDUs for Relay Operation》", 《3GPP TSG-RAN WG2 #67 R2-094637》 *
LG ELECTRONICS: "《Consideration 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lay Backhaul 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6 R1-09079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NOKIA: "《Further Aspects of Control Channel for Relay Backhaul link》",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BIS R1-092565》 *
SAMSUNG: "《Considerations on Multiple HARQs in Type I Backhaul Link Transmiss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 R1-093388》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635A (zh) * 2014-09-03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d2d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6797635B (zh) * 2014-09-03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d2d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12703800A (zh) * 2018-09-20 2021-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报告关于来自多个发送接收点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12703800B (zh) * 2018-09-20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报告关于来自多个发送接收点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US11800522B2 (en) 2018-09-20 2023-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in respect of multiple downlink assignments from 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s
WO2020088497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546971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07823A1 (zh) * 2019-07-17 2021-01-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46971B (zh) * 2019-07-17 2023-10-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10628A (zh) * 2019-11-30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资源授权方法和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84063A1 (en) 2012-08-08
CN102474465B (zh) 2014-05-28
US20110075684A1 (en) 2011-03-31
EP2484063A4 (en) 2016-08-03
WO2011039408A1 (en) 2011-04-07
US8724648B2 (en) 2014-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465B (zh) 用于回程链路的增强型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US8929272B2 (en) Relay method of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and base station, relay device and replay system thereof
CN102224758B (zh) 针对扩展的带宽的优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
CN102907169B (zh) 用于采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双向中继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EP2416518B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network node thereof
WO2011059199A2 (ko) 중계국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JP6553592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02448053B (zh) 在回程链路上执行多个mac pdu传递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CN102742338A (zh) 用于无线回程链路上的多个传输块的资源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77568A (zh) 用于中继的dl回程控制信道设计
EP2441194B1 (en) Code block selection combining in multi point reception up-link data transfer
CN108988983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83076A (zh) 用于确定索引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WO20110420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CN102026361B (zh) 干扰协调方法和系统
CN102006601B (zh) 一种发送协同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148673A (zh)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388742A (zh) 一种中继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24008008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control signaling for the relay scenarios
JP2008193240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006602B (zh) 一种发送协同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883387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361769B2 (en) Partial decode and forward (PDF) signal forwarding device with scheduler
CN112838914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32937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1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