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440A - 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440A
CN102474440A CN2010800300805A CN201080030080A CN102474440A CN 102474440 A CN102474440 A CN 102474440A CN 2010800300805 A CN2010800300805 A CN 2010800300805A CN 201080030080 A CN201080030080 A CN 201080030080A CN 102474440 A CN102474440 A CN 102474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grouping
groups
network line
line concent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00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板野青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ED TELESIS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ED TELESIS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ED TELESIS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ALED TELESIS HOLDING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74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4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reduction of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网络集线装置的节省电能目的。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网络集线装置(100)中,控制多个端口(102、104、106、108)中、属于第一分组(10)的至少一个端口(102、104、106)以及属于与该第一分组(10)对应的第二分组(12)的至少一个端口(108)的连接状态,其中包括:检测步骤,检测属于所述第一分组(10)以及所述第二分组(12)的各端口处于连通状态还是中断状态;设置步骤,当所述检测步骤的结果为所述第一分组(10)以及所述第二分组(12)中的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分组(10)以及所述第二分组(12)中的另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时,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Description

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可用简易构成来实现节省电能目的的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交换式集线器来说,当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从连通状态变成中断状态时,即使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不能进行通信,另一个端口仍然处于连通状态,因此会白白浪费与此相当的电能。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例如已知有以下技术:如日本特开2007-328671号公报的技术那样,在因连接中断等而不能通信的期间,当没有来自网络设备的需要接收的数据时,停止时钟控制电路的工作,以停止时钟信号的生成。但是,该技术需要控制每个端口的时钟,因此会存在装置以及处理变得复杂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86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特征之间的组合来实现。并且,从属权利要求限定本发明的更有利的具体示例。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具备用于在网络上连接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的网络集线装置中,控制所述多个端口中属于第一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以及属于与该第一分组对应的第二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的连接状态,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步骤,检测属于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各端口处于连通还是中断状态;设置步骤,当所述检测步骤的结果为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时,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根据上述方面,由于检测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是否处于连通或者中断状态,并将不使用于通信却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因此可以避免端口徒劳地处于连通状态。从而,能够抑制用于连通的电能消耗,能够实现节省电能的网络集线装置。并且,端口的不可连接的设置,是基于属于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的连接状态来进行的,从而能够用简易构成实现节省电能的目的。
在上述方法中,还可包括在所述检测步骤之前,确认设置有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的情况的步骤。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设置步骤中可以包括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在上述方法中,还可以包括,在所述设置步骤之后,当检测出所述另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从中断状态变成连通状态时,解除在所述设置步骤中所进行的、所述一个分组的不可连接设置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网络集线装置具备用于在网络上连接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并控制所述多个端口之中属于第一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以及属于与该第一分组对应的第二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的连接状态,其中该网络集线装置具备:检测部,检测属于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各端口处于连通还是中断状态;设置部,当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时,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根据上述方面,由于检测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是否处于连通或者中断状态,并将不使用于通信却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因此能够避免端口徒劳地处于连通状态。从而,能够抑制用于连通的电能消耗,能够实现节省电能的网络集线装置。并且,端口的不可连接的设置,是基于属于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的连接状态来进行的,从而能够用简易构成实现节省电能的目的。
在上述装置中,还可具备确认所述第一分组和所述第二分组的设置情况的分组设置确认部。
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设置部可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在上述装置中,当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另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从中断状态变成连通状态时,所述设置部解除所述一个分组的不可连接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网络系统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其他适用例的图。
符号说明:10、40、40a为第一分组,12、42、42a为第二分组,100、100a、400、400a为网络集线装置,102、102a、104、104a、106、108、108a为端口,200为网络,300、302、304、306为网络设备,120为控制部,122为分组设置确认部,124为检测部,126为设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实施方式不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并且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特征的组合不全是发明的解决手段中所必须的内容。
图1是示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网络系统的图。该网络系统包含用于在网络200上连接多个网络设备的网络集线装置100、100a。对于网络集线装置100、100a来说,典型的有交换式集线器(又称第二层交换机)。
网络集线装置100具备用于在网络200上连接于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102、104、106、108。多个端口包含属于第一分组10的端口102、104、106和属于第二分组12的端口108。其中,对于第一以及第二分组10、12,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在网络集线装置100的下侧的端口102、104、106上连接有网络设备300、302、304,在网络集线装置100的上侧的端口108上连接有其他网络集线装置100a的下侧的端口102a。并且,在网络集线装置100a的下侧的端口104a上连接有网络设备306,在网络集线装置100a的上侧的端口108a上连接有网络200。
网络设备300至网络设备306只要是通过网络而进行通信的设备,则对其构成没有限制,例如可以是通用的计算机终端、网络打印机、交换式集线器等。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构成的图。如图2所示,网络集线装置100除了开关电路110、物理层(PHY)电路以及连接器(SFP、RJ45)以外,还包含控制网络集线装置100的端口的连接状态(即,连通还是中断)的控制部120。开关电路110、PHY电路以及控制部120连接于同一个控制总线,以能够相互收发数据。并且,网络集线装置100还包含保存用于控制控制部120的各种信息的存储部130。存储部130连接于控制部120,以能够与控制部120收发数据。另外,开关电路110以及PHY电路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网络集线装置100例如通过由控制部120的CPU执行存储在存储部130的只读存储器(ROM)等的预定的程序(限定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网路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程序),从而能够用后述的各种功能模块实现网络集线装置100,或者在网络集线装置100中执行各个步骤。其中,将限定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程序加载到计算机,使CPU执行的处理,分别与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或者方法中的对应的部件的功能以及动作相同。
如图2所示,控制部120包含分组设置确认部122、检测第一分组10的各个端口以及第二分组的各个端口的连接状态的检测部124、基于检测部124的检测结果来设置端口的连接状态的设置部126。控制部120构成为能够读取保存在图2的存储部130的信息,或者向存储部130写入信息。
分组设置确认部122确认在网络集线装置100的多个端口中设置有第一分组10以及第二分组12的情况。具体来说,分组设置确认部122当在网络集线装置100的多个端口中设置有属于第一分组10的至少一个端口和属于第二分组12的至少一个端口时,判断为“有设置”,反之判断为“没有设置”。
第一分组10与第二分组12相对应,以使端口之间能够相互进行通信。各分组中可以设置网络集线装置100的任意端口。例如,如图1所示,可以将网络集线装置100的下侧的端口102、104、106设置为第一分组10,并且可以将网络集线装置100的上侧的端口108设置为第二分组12。而且,也可以将网络集线装置100的部分端口(图1中为端口102、104、106)设置为第一分组10,将其余所有端口(图1中为端口108)设置为第二分组;或者也可以将网络集线装置100的部分端口设置为第一分组10,将其余端口中的部分端口设置为第二分组12。在后一种情况下,会存在均不属于第一分组10和第二分组12的端口。并且,属于第一分组10的端口和属于第二分组12的端口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动态地变更设置。而且,也可以设置为在第一分组10以及第二分组12中的一个分组的端口为一个,另一个分组的端口为多个(参照图1)。或者,也可以是第一分组10的端口为多个,第二分组12的端口为多个。
检测部124检测属于第一分组10的各个端口102、104、106的连接状态,并且检测属于第二分组12的各个端口108的连接状态。这些各端口的通信状态可通过控制总线从开关电路110以及/或者PHY电路检测出来。
当第一分组10中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二分组12中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时,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之间可进行通信。另外,当第一分组10以及第二分组12中的至少一个分组中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包含电缆脱落等发生故障的状态)时,不能进行通信。
设置部126连接于检测部124,以获取检测部124的检测结果。并且,设置部126当第一分组10和第二分组12中的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且第一分组10和第二分组12中的另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时,将一个分组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的状态(包含不能连接的状态)。具体地,设置部126向开关电路110以及/或者PHY电路发送命令,以将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并且,不可连接的设置,可通过关闭PHY电路以及开关110的电源来进行;也可通过关闭PHY电路的电源或者重置PHY电路(包括:当PHY电路具有对应于端口的多个控制模块时,关闭至少一个控制模块的电源或者重置至少一个控制模块)来进行。或者,还可通过由开关110输出妨碍连通的信号或者向PHY电路输出此类信号来进行。并且,也可以将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所属的分组中的全部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并且,设置部126还包含基于检测部124的检测结果来解除端口的不可连接的设置的功能。例如,当设置部126将第一分组10的各端口102、104、106设置为不可连接的状态时,若检测部124检测出第二分组12的端口108处于连通状态,则设置部126获得该检测结果,并且设置部126解除各端口102、104、106的不可连接的设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集线装置,由于检测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是否处于连通或者中断状态,并将虽然不使用于通信却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因此能够避免端口徒劳地处于连通状态。从而,能够抑制用于连通的电能消耗,能够实现节省电能的网络集线装置。并且,将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是基于属于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的连接状态而进行的,从而可用简易构成实现节省电能的目的。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在此,图3是示出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的图,并且图4是示出图3的步骤S119和S123的子流程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各步骤(不但包含带有符号的步骤,还包含带有符号的步骤中的部分步骤),在使处理内容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其顺序可以任意变更或者并列执行。
首先,在网络系统中,针对应用限定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程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多个端口,确认第一分组10和第二分组12的设置情况(S101)。确认第一分组10和第二分组12的设置,可以由分组设置确认部122来进行。确认分组设置的结果,若判断为“有设置”,则进行下一个步骤;若判断为“没有设置”,则回到步骤S101(S103)。
接着,在网络集线装置100中,检测属于第一分组10的端口和属于第二分组12的端口的连接状态(S111)。即,对属于第一分组10的全部端口和属于第二分组12的全部端口检测连通或中断与否。该连接状态检测,可由检测部124进行。
接着,检测第一分组10的端口的连接状态(S113)。其结果,当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UP)状态时,进入步骤S115;另外,当全部端口处于中断(DOWN)状态时,进入步骤S117。
接着,在步骤S115中,检测第二分组12的端口108的连接状态,其结果,当第二分组12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UP)状态时,处理回到确认分组的设置的步骤(S101)。即,由于第一分组10的连通的端口和第二分组12的连通的端口之间正常进行通信,因此无需设置成不可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步骤S115中,当检测第二分组12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的结果为第二分组12的全部端口都处于中断(DOWN)状态时,将第一分组10的连通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S119)。即,由于虽然不使用于通信,但在第一分组10中却有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因此将该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在此,该不可连接的设置,可由设置部126来进行。
并且,在步骤S117中,当检测第二分组12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的结果为第二分组12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UP)时,将第二分组12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S123)。即,由于虽然不使用于通信,但在第二分组12中却有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因此将该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在此,该不可连接的设置,可由设置部126来进行。
另外,在步骤117中,当检测第二分组12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的结果为第二分组12的全部端口都处于中断(DOWN)状态时,处理回到确认分组设置的步骤(S101)。即,第一分组10和第二分组12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因此无需设置成不可连接的状态。
其次,参照图4,更具体地说明将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的步骤(S119和S123)。
首先,设置部126在存在有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的分组X中,将该连通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S201)。此时,可将存在有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的分组X中的全部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S203)。
接着,设置部126检测第一分组10以及第二分组12中没有被设置为不可连接的分组侧的分组的端口的连接状态,等待在该端口中检测出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S205)。
具体地,当设置部126将第一分组10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时(S207),检测对应的第二分组12的端口的连接状态(S209),其结果,若第二分组12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DOWN)状态,则接着等待在第二分组12中检测出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另外,若第二分组12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UP),则解除第一分组10的端口的不可连接的设置(S213)。
并且,当设置部126将第二分组12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时(S207),检测对应的第一分组10的端口的连接状态(S211),其结果,若第一分组12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DOWN)状态,则接着等待在第一分组10中检测出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另外,若第一分组10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UP),则解除第二分组12的端口的不可连接的设置(S21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检测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是否处于连通或者中断状态,并将虽然不使用于通信却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因此能够避免端口徒劳地处于连通状态。从而,能够抑制用于连通的电能消耗,能够实现节省电能的网络集线装置。并且,将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的操作,是基于属于第一分组以及第二分组的各端口的连接状态而进行的,从而可用简易构成实现节省电能的目的。
而且,当将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时,通过将分组中的全部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分组整体的电能消耗,进一步能够实现网络集线装置的节省电能的目的。
而且,在解除不可连接的设置时,由于通过检测没有被设置为不可连接的分组的端口的连接状态来进行,从而能够实现节省电能的目的,同时能够用简易构成来恢复工作。
接下来,参照图5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的其他适用例。该网络系统包括具备多个端口402、404、406、408、410、412、414的网络集线装置400和具备多个端口402a、404a的网络集线装置400a。
在网络集线装置400中,设置为端口402、404、406、408、410属于第一分组40,端口412属于第二分组42。并且,在端口402、404、406、408、410上连接有网络设备310、312、314、316、318,端口412上连接有网络集线装置400a的端口404a,并且端口414上连接有网络200。而且,在网络集线装置400a中,设置为端口402a属于第一分组40a,端口404a属于第二分组42a。并且,在端口402a上连接有监视服务器500,端口404a上连接有网络集线装置400的端口412。对于网络集线装置400、400a的其他构成来说,可以适用上述的网络集线装置100的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网络集线装置400、400a,在监视服务器500的监视下,当多个网络设备310、312、314、316、318在网络200中进行通信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不仅实现系统的节省电能的目的,而且还具有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的优点。
即,例如即使因电缆的脱落等而使端口402a处于中断状态,导致监视服务器500无法监视网络设备,但是由于连接在网络设备310、312、314、316、318上的端口402、404、406、408、410被设置为不可连接,因此能够防止网络200上的网络设备的不正当访问。
具体来说,在网络集线装置400a中,当第一分组40a的端口402a处于中断状态时,将第二分组42a的端口404a从连通状态设置为不可连接状态。并且,在网络集线装置400中,当检测出端口404a被设置为不可连接状态时,基于该检测,第二分组42的端口412从连通状态变成中断状态。据此,在网络集线装置400中,第一分组40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402、404、406、408、410被设置为不可连接,其结果,能够避免网络设备不在监视服务器500的监视下访问网络200。
并且,反之,当连接于网络设备310、312、314、316、318的全部端口402、404、406、408、410处于中断状态时,连接有监视服务器500的端口402a被设置为不可连接,从而能够在无需监视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节省电能的目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系统的节省电能的目的之外,还能够实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的目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示例,即当检测出第一分组的处于中断状态的端口时,第二分组的端口被设置为不可连接;并且,当检测出第二分组的处于中断状态的端口时,第一分组的端口被设置为不可连接。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双向的不可连接设置方式,作为变形例,也可以进行限于单方向的不可连接设置。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在网络集线装置中设置一组第一和第二分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网络集线装置中设置多组第一和第二分组。此时,也可以设置为某一个组的分组的部分或全部范围与其他组的分组的范围重叠。
通过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说明的实施例和应用例可以根据用途适当进行组合,或者结合变更或改进而使用,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这些组合或者结合变更或改进的方式也可以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具备用于在网络上连接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的网络集线装置中,控制所述多个端口中属于第一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以及属于与该第一分组对应的第二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检测属于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各端口处于连通状态还是中断状态;
设置步骤,当所述检测步骤的结果为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时,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检测步骤之前,确认设置有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情况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设置步骤中包括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络集线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设置步骤之后,当检测出所述另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从中断状态变成连通状态时,解除在所述设置步骤中所进行的、所述一个分组的不可连接设置的步骤。
5.一种网络集线装置,该网络集线装置具备用于在网络上连接网络设备的多个端口,并控制所述多个端口中属于第一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以及属于与该第一分组对应的第二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网络集线装置具备:
检测部,检测属于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各端口处于连通状态还是中断状态;
设置部,当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中的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处于连通状态,且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处于中断状态时,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集线装置,其中,还具备分组设置确认部,确认设置有所述第一分组以及所述第二分组的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网络集线装置,其中,所述设置部将所述一个分组的全部端口设置为不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络集线装置,其中,当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另一个分组的至少一个端口从中断状态变成连通状态时,所述设置部解除所述一个分组的不可连接设置。
CN2010800300805A 2009-07-08 2010-06-25 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24744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2162 2009-07-08
JP2009162162 2009-07-08
PCT/JP2010/060801 WO2011004718A1 (ja) 2009-07-08 2010-06-25 ネットワーク集線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440A true CN102474440A (zh) 2012-05-23

Family

ID=4342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00805A Pending CN102474440A (zh) 2009-07-08 2010-06-25 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37419B2 (zh)
JP (1) JP5139579B2 (zh)
CN (1) CN102474440A (zh)
WO (1) WO20110047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2829B2 (en) * 2008-04-14 2014-05-20 Td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securing a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US9239749B2 (en) * 2012-05-04 2016-01-19 Paraccel Llc Network fault detec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JP6200707B2 (ja) * 2013-06-28 2017-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7059904A1 (en) * 2015-10-07 2017-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omaly detection in a data packet access network
KR20170087602A (ko) * 2016-01-21 2017-07-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에서 동작 모드의 전환 방법
CN107948105B (zh) * 2018-01-02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设备的端口状态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6874A1 (en) * 2000-07-11 2002-02-07 Tatsuya Watanuki Circuit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laying apparatus
US20060034181A1 (en) * 2004-08-16 2006-02-16 Fujitsu Limited Network system and supervisory server control method
CN1746875A (zh) * 2004-09-06 2006-03-15 康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系统和复合装置及设定复合装置地址的方法
CN1835478A (zh) * 2005-03-14 2006-09-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重定向虚拟局域网网络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9420B2 (ja) * 1999-02-26 2002-09-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ポート監視及び切替機能付きhub
JP4246580B2 (ja) * 2003-09-12 2009-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US20050147082A1 (en) * 2003-12-30 2005-07-07 Keddy Asha R. Apparatus to control PHY state of network devices
US7672314B2 (en) * 2004-07-09 2010-03-02 Cisco Technology, Inc. Scaling VLANs in a data network
JP2006238413A (ja) * 2005-01-27 2006-09-07 Nec Electronics Corp Usbハブ、usb対応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060224754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Prakash Ja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oot-up proces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witch using preconfiguration of port hardware
JP4643499B2 (ja) 2006-06-09 2011-03-02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6874A1 (en) * 2000-07-11 2002-02-07 Tatsuya Watanuki Circuit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laying apparatus
US20060034181A1 (en) * 2004-08-16 2006-02-16 Fujitsu Limited Network system and supervisory server control method
CN1746875A (zh) * 2004-09-06 2006-03-15 康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系统和复合装置及设定复合装置地址的方法
CN1835478A (zh) * 2005-03-14 2006-09-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重定向虚拟局域网网络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04718A1 (ja) 2012-12-20
JP5139579B2 (ja) 2013-02-06
US20120131188A1 (en) 2012-05-24
WO2011004718A1 (ja) 2011-01-13
US8737419B2 (en) 2014-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3038B1 (en) Switch chip port management method, main control board, switch board, and system
CN102474440A (zh) 网络集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87022A (zh) 一种以太网供电方法和装置
CN111314214B (zh) 一种拟态工业边缘网关及拟态处理方法
CN112118158B (zh) 一种交换机的测试方法、测试装置、测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64309A (zh) Sol功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1488101A (zh) Cpci冗余备份系统
CN106301803A (zh) 一种芯片供电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1654424A (zh) 一种多路并行can转以太网的方法及系统
US9100336B2 (en) Method for managing a switch chip port, main control board, switch board, and system
CN101605076B (zh) 测试接入点和数据链路监测方法
CN108132898A (zh) 多路通讯控制方法及通讯盒
CN102253686B (zh) 服务器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03532728B (zh) 一种对故障dsp芯片复位的方法及装置
CN202404483U (zh) 一种嵌入式网络服务器设备
CN113407480A (zh) 一种集中式管理的框式交换机
CN103634237B (zh) 微型电信计算架构机架管理控制器
CN104426598B (zh) Olt的sfp保护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07643990B (zh) 可配置架构的通信设备
CN112929356A (zh) 一种cclink协议转modbus协议的方法和系统
CN104243173A (zh) 一种接口配置方法、母卡及高速子卡
CN104219012A (zh) 应答器传输模块的emc测试系统与测试方法
CN101694645B (zh) 用于通讯系统的子卡及其操作方法
CN106647689A (zh) 一种整机测试系统
CN101459587A (zh) 扩展微型电信计算架构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