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339B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339B CN102474339B CN201080032504.1A CN201080032504A CN102474339B CN 102474339 B CN102474339 B CN 102474339B CN 201080032504 A CN201080032504 A CN 201080032504A CN 102474339 B CN102474339 B CN 1024743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subframe
- base station
- frame
- via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通信方法包括: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本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以及一种中继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数据通信能力以及传输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复杂无线环境中阻挡、阴影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许多通信死角,这将使用户难以获得持续的高速率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线系统采用中继节点对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转发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和用户数据速率.
图1示例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中继节点和移动台。移动台分为中继节点服务的移动台,即移动台2,以及基站服务的移动台,即移动台1。基站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称为中继链路,如图1中的实箭头所示。中继节点与移动台之间或者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如图1中的虚箭头所示。基站在某一时刻通过中继链路将数据发送给中继节点,在接下来的某一时刻,中继节点通过接入链路将数据发送给移动台。
下面以LTE(长期演进)TDD(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为例介绍无线通信中所采用的帧结构。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的帧结构中的每个帧为10ms,包括10个1ms的子帧。根据一个帧中的上下行子帧的比例的不同,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共定义了7种子帧配置,如下述表1所示。
表1:LTE TDD通信系统中的上下行子帧配置
表1中,U表示上行子帧,D表示下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S子帧中前几个OFDM符号用于下行数据发送,后几个OFDM符号用于上下行切换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为表述方便,下文中将特殊子帧和下行子帧统一称为下行子帧。上行子帧U用于从移动台到中继节点或基站方向上的信号传输,或者从中继节点到基站方向上的信号传输,下行子帧D和特殊子帧S用于基站或中继节点到移动台方向上的信号传输,或者从基站到中继节点方向上的信号传输。
移动台在接收到基站或中继节点发送的数据后,需要向基站或中继节点发送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其中ACK表示译码正确信号,NACK表示译码错误信号。现有LTE TDD标准中规定设备从接收到数据到反馈ACK/NACK之间的间隔需要大于或等于3ms,即三个子帧,并且为7种子帧配置规定了固定的ACK/NACK反馈位置,如图2(a)、图2(b)和图2(c),分别示出了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子帧配置1、3和6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根据子帧配置1,例如,移动台在第零子帧和/或第一子帧接收数据后,需要在第七子帧反馈ACK/NACK,再例如,基站在第二子帧接收数据后,需要在第六子帧反馈ACK/NACK。
在考虑了中继节点的情况下,由于必须将一部分上行子帧规定为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信号的中继上行链路子帧,将一部分下行子帧规定为中继节点向移动台发送信号的中继下行链路子帧,图2中所示的反馈方案会出现问题。
由于移动台收到数据后产生的ACK/NACK必须在对应的固定上行子帧中发送。如果这些上行子帧被用作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则由于中继节点在上行中继链路是处于发送状态,所以中继节点将无法接收来自移动台的ACK/NACK,即ACK/NACK与数据发生了碰撞。以图4为例说明这种碰撞的产生,图3中规定子帧#2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子帧#9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第五子帧、第六子帧中中继节点所发送的数据信号对应在第二子帧由移动台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但由于此时子帧#2已经作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即中继节点处在发送状态,所以中继节点将无法接收中继节点服务的移动台反馈回来的ACK/NACK。即出现ACK/NACK和发送数据的碰撞。
发明内容
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上述ACK/NACK与数据之间的碰撞的方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通信方法包括: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该收发器被配置为: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以及如上所述的中继节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详细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a)、图2(b)和图2(c)分别示出了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子帧配置1、3和6以及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与数据之间的碰撞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一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二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三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四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子帧配置3的第一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子帧配置3的第二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子帧配置6的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结构图;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在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中继节点不能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因此在下行中继链路,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所以中继节点不能发送任何信号给该中继节点服务的移动台;而在上行中继链路,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所以中继节点不能接收移动台向该中继节点发送的任何信号。为此,为了更有效的利用中继节点,一般将一个10ms帧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子帧配置为用于中继链路的通信的中继链路子帧,其他子帧为用于接入链路的通信的接入链路子帧。
为了避免出现上文提到的碰撞问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使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和下行中继链路子帧配对的方案。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在步骤S402中,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步骤S404中,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注意中继节点接收第一信号的预定下行子帧和中继节点发送第二信号的预定上行子帧可以不处于同一帧中。
可以看出,在步骤S402和S404中的预定下行子帧也就是预定的用作下行中继链路的子帧,预定上行子帧也就是预定的用作上行中继链路的子帧。上述响应信号可以是针对数据信号的ACK/NACK反馈信号。也就是说,第一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第二信号可以是针对第一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即ACK/NACK反馈信号。或者第二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第一信号可以是针对第二信号的ACK/NACK反馈信号。
在上述方法中,通过使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和上行中继链路子帧配对,将其分别用于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信号和针对该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传输。也就是说,如果在下行中继子帧,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则在配对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对于该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如果在上行链路子帧,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数据信号,则在配对的下行中继子帧,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对于该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除了中继链路子帧以外的子帧为接入链路子帧。由于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和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已经配对,对于在下行接入链路子帧中中继节点向移动台发送的数据信号,移动台就不能在上行中继链路子帧中进行反馈,也就避免了冲突。上述配对的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和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可以为一对,也可以为多对。
下面以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为例介绍具体的ACK/NACK反馈方案。
在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在一个10ms的帧中,广播信令,寻址信令,同步信令等固定在第零子帧,第一子帧,第五子帧,第六子帧中传送,即移动台在此四个子帧中接收来自基站或中继节点的系统信息。所以,第零子帧,第一子帧,第五子帧,第六子帧不能用作中继链路子帧,只能用作下行接入链路子帧。如前述,由于第零、第一、第五、第六子帧不能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所以第零、第一、第五、第六子帧和其他下行接入链路子帧只能用于基站和中继节点向各自服务的移动台发送信号。
另外在现有LTE TDD标准中规定设备从接收到数据到反馈ACK/NACK之间的间隔需要大于或等于3ms,即三个子帧。
图5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一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LTE TDD的子帧配置1,在每个帧的第零到第九子帧中,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可见,在该方案中,将第四子帧和第八子帧配对。
具体地,第四子帧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信号;第八子帧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反馈对于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在第四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四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四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八子帧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八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图6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二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根据LTE TDD的子帧配置1,在每个帧的第零到第九子帧中,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可见,在该方案中,将第九子帧和第三子帧配对。
具体地,第九子帧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信号;第三子帧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反馈对于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在第九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九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九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三子帧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三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图7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三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根据LTE TDD的子帧配置1,在每个帧的第零到第九子帧中,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三信号,在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四信号,其中第三信号是第四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四信号是第三信号的响应信号。可见,在该方案中,将第四子帧和第八子帧配对,并将第九子帧和第三子帧配对。
具体地,第九子帧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信号;第三子帧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反馈对于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在第九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九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九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三子帧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三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同理,中继节点在第八子帧向基站发送信号的同时,移动台不向中继节点发送信号。
图8示出了子帧配置1的第四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根据LTE TDD的子帧配置1,在每个帧的第零到第九子帧中,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五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六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对于第五信号和第六信号的响应信号。这里,第五信号和第六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
具体地,第九第四子帧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信号,并且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也接收来自基站的数据信号;第三子帧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反馈在第四和第九子帧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在第九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九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九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三子帧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三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同理,对于在第四子帧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ACK/NACK的子帧时刻为第三子帧,如上所述,在向基站发送信号时,移动台不向中继节点发送信号,因此避免了上述碰撞。
在图8的另一种情况中,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七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对于第七信号的响应信号,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八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对于第八信号的响应信号。这里,第七信号和第八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
同理,中继节点在第八子帧向基站发送信号的同时,移动台不向中继节点发送信号。
可以看出,在图8中,第九子帧和第三子帧配对,但是第四子帧并没有配对。在图8中,对于移动台在第八子帧发送给中继节点的数据信号,中继节点需要在第四子帧反馈ACK/NACK。但第四子帧又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所以这里可能会存在另一种碰撞。可以采用如下的解决方案来避免这种碰撞。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首先处于发送状态,向移动台反馈ACK/NACK,然后再由发送状态转换为接收状态,成为下行链路子帧。具体地,在LTE TDD中,第四子帧作为MBSFN(多播广播单频网络)子帧。在该子帧最初的一个或两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基站和中继节点发送控制和参考信号(可以包括ACK/NACK反馈信号)给它们相应的移动台。该子帧随后的OFDM符号被用于上行中继链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基站的第四子帧应该被配置成一个特殊子帧.在该特殊子帧中,在经过最初的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周期后,基站马上从发送状态切换到接收状态,这使得基站能够收到来自中继节点的信号。当然,这种方案要求在下一个子帧到来前基站从接收状态切换回发送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干扰,需要预留两个OFDM符号分别用于收发和发收的转换。
图9示出了子帧配置3的第一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根据LTE TDD的子帧配置3,在每个帧的第零到第九子帧中,第二、第三、第四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七或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二信号。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可见,在该方案中,将第三子帧与第七/第八子帧配对。
具体地,第三子帧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发送数据信号;第七或第八子帧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在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在第七或第八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七或第八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七或第八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三子帧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三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信号,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在图9的另一种情况中,在第七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九信号,在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十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对于第九信号和第十信号的响应信号。这里,第九信号和第十信号可以是数据信号。
具体地,考虑到上下行信号传输的不对称性,例如,下行链路方向传输的数据量通常大于上行链路方向传输的数据量,因此这里第七和第八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这两个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第三子帧作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发送对于在第七和第八子帧中接收到的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在第七和第八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七和第八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七和第八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三子帧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三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图10示出了子帧配置3的第二ACK/NACK反馈方案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根据LTE TDD的子帧配置3,在每个帧的第零到第九子帧中,第二、第三、第四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可见,在该方案中,将第九子帧与第三子帧配对。
具体地,第九子帧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第三子帧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发送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信号。在第九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九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九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三子帧向中继节点反馈ACK/NACK。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三子帧向基站发送ACK/NACK,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图11示出了根据子帧配置6所获取的预定下行子帧和预定上行子帧的第七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根据LTE TDD的子帧配置6,在每个帧的第零到第九子帧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二信号。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可见,在该方案中,将第九子帧与第四子帧配对。
具体地,第四子帧为上行中继链路子帧,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发送状态,例如向基站发送数据信号;第九子帧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该子帧中中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例如从基站接收数据信号的译码响应信号ACK/NACK。在第九子帧作为下行中继链路子帧的情况下,该第九子帧不能作为下行接入链路子帧,移动台就不会在第九子帧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的第四子帧向中继节点发送信号。因此,中继节点可以在第四子帧向基站发送数据信号,避免了中继节点在发送信号的同时需要接收信号的碰撞。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的结构图。
该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1200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例如LTE TDD系统中。因此,该LTE TDD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该中继节点1200。该中继节点1200包括收发器1202,该收发器1202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该收发器1202被配置为: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该中继节点1200的收发器1202还可以被配置为进行上述图5至图11任一个所示的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该实施例提供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1300包括:基站1302、移动台1306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1304。
该时分双工通信系统1300可以是LTE TDD系统。
为了使得中继节点1304在预定下行子帧和预定上行子帧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基站1302被配置为在通信开始时向中继节点1304通知该预定下行子帧和预定上行子帧。基站1302可以被配置为在通信开始时向不同的中继节点1304通知相同的所述预定下行子帧和预定上行子帧,也可以被配置为在通信开始时向不同的中继节点1304通知不同的所述预定下行子帧和预定上行子帧。
注意在图5-11中,对于示出的中继链路子帧仅是指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的通信可以利用该子帧位置,并不意味着中继节点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以及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不能利用该子帧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也可以利用该子帧位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也可以利用该子帧位置。在中继节点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或者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利用该子帧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ACK/NACK的反馈位置(例如如图2所示)。
在上文中,以LTE TDD无线通信系统为例介绍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也可以应用于类似的TDD无线通信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申请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含义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
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或者
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2.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
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三信号,在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三信号是第四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四信号是第三信号的响应信号。
3.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
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五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六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对于所述第五信号和第六信号的响应信号。
4.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
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七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对于第七信号的响应信号,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八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对于第八信号的响应信号。
5.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四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
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七或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二信号;或者
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6.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四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
在第七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九信号,在第八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十信号,在第三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对于第九信号和第十信号的响应信号。
7.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以及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
在第四子帧中,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中继节点从基站接收第二信号。
8.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第四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八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或者
在第九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9.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第九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三信号,在第八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三信号是所述第四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四信号是所述第三信号的响应信号。
10.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第四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五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六信号,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对于所述第五信号和第六信号的响应信号。
11.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七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从基站接收对于第七信号的响应信号,并且在第四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八信号,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对于第八信号的响应信号。
12.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四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七或第八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二信号;或者
在第九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13.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四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第七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九信号,在第八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十信号,在第三子帧中,向基站发送对于第九信号和第十信号的响应信号。
14.一种中继节点,用于时分双工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和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不同时处于接收和发送状态,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帧的预定下行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一信号;
在帧的预定上行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二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所述第二信号的响应信号或者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每个帧包括从第零子帧到第九子帧共十个子帧,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子帧为上行子帧,其余子帧为下行子帧,并且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
在第四子帧中,向基站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九子帧中,从基站接收第二信号。
15.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移动台以及如权利要求8-14之一所述的中继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为在通信开始时向中继节点通知所述预定下行子帧和预定上行子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为在通信开始时向不同的中继节点通知不同的所述预定下行子帧和预定上行子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80032504.1A CN102474339B (zh) | 2009-08-21 | 2010-02-10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1306.2 | 2009-08-21 | ||
CN2009101713062A CN101997598A (zh) | 2009-08-21 | 2009-08-21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CN201080032504.1A CN102474339B (zh) | 2009-08-21 | 2010-02-10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PCT/CN2010/070610 WO2011020314A1 (zh) | 2009-08-21 | 2010-02-10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339A CN102474339A (zh) | 2012-05-23 |
CN102474339B true CN102474339B (zh) | 2014-07-23 |
Family
ID=4360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13062A Pending CN101997598A (zh) | 2009-08-21 | 2009-08-21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CN20108003250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339B (zh) | 2009-08-21 | 2010-02-10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13062A Pending CN101997598A (zh) | 2009-08-21 | 2009-08-21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47792A1 (zh) |
EP (1) | EP2469732A4 (zh) |
JP (1) | JP2013502767A (zh) |
KR (2) | KR20120047961A (zh) |
CN (2) | CN101997598A (zh) |
AU (1) | AU2010285438B2 (zh) |
BR (1) | BR112012003782A2 (zh) |
CA (1) | CA2771639A1 (zh) |
MX (1) | MX2012002157A (zh) |
RU (1) | RU2516252C2 (zh) |
WO (1) | WO20110203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97598A (zh) * | 2009-08-21 | 2011-03-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CN102307060B (zh) * | 2011-08-31 | 2015-08-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JP5851482B2 (ja) * | 2013-12-20 | 2016-02-03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移動体端末試験装置および試験方法 |
CN109417789B (zh) * | 2016-09-30 | 202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子帧指示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6055A (zh) * | 2006-10-18 | 2008-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跳中继方法和多跳中继系统 |
CN101471756A (zh) * | 2007-12-27 | 2009-07-01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集中式调度的多跳中继下行系统中的harq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L100213A (en) * | 1990-12-07 | 1995-03-30 | Qualcomm Inc | Mikrata Kedma phone system and its antenna distribution system |
CN1941666B (zh) * | 2005-09-30 | 2014-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中转站实现带宽分配和调度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GB2452991B (en) * | 2007-09-24 | 2012-12-26 | Plextek Ltd | Data ackmowled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1 |
US8509162B2 (en) * | 2008-02-13 | 2013-08-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over multiple hops |
KR101632440B1 (ko) * | 2008-12-03 | 2016-06-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을 위한 harq 수행방법 |
KR101470654B1 (ko) * | 2009-01-05 | 2014-12-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Tdd에 기반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중계 방법 |
CN101873630B (zh) * | 2009-04-24 | 2013-04-0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
CN101997598A (zh) * | 2009-08-21 | 2011-03-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
2009
- 2009-08-21 CN CN2009101713062A patent/CN101997598A/zh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2-10 JP JP2012525026A patent/JP2013502767A/ja active Pending
- 2010-02-10 KR KR1020127004549A patent/KR2012004796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2-10 EP EP10809448.3A patent/EP246973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2-10 KR KR1020137034072A patent/KR2014001556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2-10 RU RU2012110060/07A patent/RU2516252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2-10 WO PCT/CN2010/070610 patent/WO201102031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2-10 CN CN201080032504.1A patent/CN10247433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2-10 AU AU2010285438A patent/AU201028543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0-02-10 BR BR112012003782A patent/BR112012003782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2-10 MX MX2012002157A patent/MX2012002157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2-10 CA CA2771639A patent/CA27716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
- 2012-02-17 US US13/399,281 patent/US2012014779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66055A (zh) * | 2006-10-18 | 2008-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跳中继方法和多跳中继系统 |
CN101471756A (zh) * | 2007-12-27 | 2009-07-01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集中式调度的多跳中继下行系统中的harq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516252C2 (ru) | 2014-05-20 |
EP2469732A4 (en) | 2017-03-29 |
US20120147792A1 (en) | 2012-06-14 |
WO2011020314A1 (zh) | 2011-02-24 |
KR20140015568A (ko) | 2014-02-06 |
BR112012003782A2 (pt) | 2016-04-12 |
MX2012002157A (es) | 2012-04-02 |
JP2013502767A (ja) | 2013-01-24 |
AU2010285438A1 (en) | 2012-02-23 |
KR20120047961A (ko) | 2012-05-14 |
RU2012110060A (ru) | 2013-09-27 |
AU2010285438B2 (en) | 2014-06-12 |
CN102474339A (zh) | 2012-05-23 |
RU2014100168A (ru) | 2015-07-20 |
EP2469732A1 (en) | 2012-06-27 |
CN101997598A (zh) | 2011-03-30 |
CA2771639A1 (en) | 2011-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13398B (zh) |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对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 | |
US879789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backhaul resources | |
CN102480347B (zh) | 中继链路子帧配置切换时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CN101925110A (zh) | 中继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中继站及基站 | |
CN101888661B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 |
EP3909336B1 (en) | Remot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 |
RU2012134792A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 | |
CN101814944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 |
EP2058969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K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753198A (zh) | 通信方法、中继器和通信系统 | |
CN101931960B (zh) |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1925118A (zh) | 一种避免接口传输冲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908954B (zh) | 一种解决中继节点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474339B (zh)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
CN101895379B (zh) | 一种实现接入链路上行重传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784125A (zh) | 一种tdd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01867944B (zh) | 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和中继节点 | |
CN102594436B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902820B (zh) | 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CN101790193A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控制方法、系统、发送及接收端设备 | |
CN101790194A (zh) | 用于上行中继链路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111214A (zh) | 基站、中继节点、中继子帧配置信息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 |
CN103701516A (zh) | 中继节点、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
CN101835194B (zh) | 基站 | |
CN102474848B (zh) | 避免mbsfn子帧外自干扰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