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8661B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8661B
CN101888661B CN200910083768.9A CN200910083768A CN101888661B CN 101888661 B CN101888661 B CN 101888661B CN 200910083768 A CN200910083768 A CN 200910083768A CN 101888661 B CN101888661 B CN 101888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b
uplink
backhaul link
lin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37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8661A (zh
Inventor
张文健
潘学明
沈祖康
王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9100837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8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8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8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8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8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所述中继节点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回程链路中无法反馈下行数据包的响应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中继节点的引入使得基于中继(Relay)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链路有三条:基站与宏用户终端间(eNB-macro UE)的直射链路(direct link),基站与中继节点(eNB-RN)间的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以及中继节点与中继用户终端(RN-relay UE)间的接入链路(access link),考虑到无线通信的信号干扰限制,因此三条链路需要使用正交的无线资源。由于中继节点的收发信机是半双工时分工作模式,回程(backhaul)链路和接入(access)链路在TDD帧结构中占用不同的时隙,但是直射(direct)链路和backhaul链路是可以同时共存的,只要其时频资源正交即可。
对于in-band relay,backhaul链路与access链路采用相同的频谱。因为Relay发射机对自己的接收机有干扰,除非能够对进出的信号提供足够的隔离,例如特殊设计、独立且隔离很好的天线结构,下行backhaul链路与下行access链路不适于在同样的频率资源上同时存在。类似的,上行access与上行backhaul链路也不适于同时存在。
一种可能的处理干扰问题的方法是RN在从eNB接收数据时不给终端发送,即在下行access传输时间内设置“间隙(gaps)”。可以通过MBSFN子帧的方式设置“gaps”,如图1所示。在这些“gaps”内,终端,包括R8 UE,不会期望存在任何Relay发送。上行backhaul传输可以利用一些限制终端给RN发送的子帧实现。
现有技术中,已有的LTE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直射链路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定时关系。在LTE技术规范中规定,如果在一个上行子帧#n内反馈ACK/NACK,则对应发送PDSCH的下行子帧为#n-k,对于FDD模式,k=4;对于TDD模式,k值与上下行配置有关,如表1所示,如:如果采用配置结构0时,在编号为2的子帧中反馈ACK/NACK,则编号2对应的配置结构0中的数字为k=6,即为n-k=12-6=6,则在当前子帧向前(k-1)=5ms,即在前一帧中的编号为6的子帧中发送下行数据包。反过来说,在发送完下行数据包后,延时了5ms,需要向基站反馈ACK/NACK。这里,可以将(k-1)ms称为LTE技术规范中所述帧结构下的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对于TDD模式,下行子帧不少于上行子帧,所以存在多个下行子帧在同一个上行子帧反馈。
表1
当前没有回程链路上的下行HARQ定时关系设计,即PDSCH与ACK/NACK反馈的定时关系,因此中继节点收到PDSCH传输的下行数据包时,无法针对收到的下行数据包反馈ACK/NACK。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回程链路中无法反馈下行数据包的响应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
所述中继节点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基站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提供给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
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
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提供给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
第二发送单元,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
接收单元,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通知中继节点设备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中继节点设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所对应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回程链路中无法发送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MBSFN子帧进行回程链路的下行传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下行数据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FDD模式对称结构时下行数据包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FDD模式非对称结构时下行数据包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TDD模式对称结构时下行数据包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TDD模式非对称结构下行数据包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继节点侧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侧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继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201:基站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后,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提供给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
步骤202: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
如果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信息,则中继节点可以根据所述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行子帧位置。
如果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包括上行配置信息和下行配置信息,则中继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上行配置信息和下行配置信息直接获得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和上行子帧位置。
步骤203:所述中继节点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步骤204: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所对应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这里,中继节点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向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FDD工作模式下,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中继节点可以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中继节点可以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每个下行子帧对应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并将每个下行子帧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通过对应的上行子帧上发送给基站,其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对应至少两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
所述分配原则包括以下所列原则中至少一个:
(a)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至少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ACK/NACK反馈;
(b)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与发送对应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之间的定时关系与LTE技术规范相同;
(c)所述中继节点将多个ACK/NACK反馈平均地分配到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多个上行子帧中发送;
(d)所述中继节点接收的下行数据包的先后顺序与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发送的ACK/NACK反馈的先后顺序相同。
(a)、(b)、(c)和(d)的优先级由低至高递增,当所述分配原则包含(a)、(b)、(c)和(d)中至少两个原则时,如果两个原则存在冲突,则将高优先级的原则作为分配原则。
在FDD工作模式下,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帧结构配置相同,则所述中继节点将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作为分配原则。
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则所述中继节点可以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其中,(k-1)个子帧长度为LTE技术规范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如果所述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则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中每个上行子帧对应一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
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上行子帧上,按照接收的下行数据包的先后顺序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步骤205: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通信系统的帧结构可以是FDD模式,也可以是TDD模式。FDD模式的子帧#0、#4、#5和#9(TDD模式的子帧#0、#1、#5和#6)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和paging,不能配置为MBSFN子帧,即不能应用于下行回程传输,上行回程子帧无限制。对于FDD模式,PDSCH与ACK/NACK要满足n+4的关系,对于TDD模式,PDSCH与ACK/NACK反馈要满足n+k的关系,k值如表1。
下面分别以帧结构以不同模式为例分别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当采用FDD模式的对称模式时,中继节点发送每个下行数据包的反馈信号的位置可以是基站发送的每个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延时3ms的上行子帧。
例如:对于FDD模式回程链路对称的情况下,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数等于上行子帧数,为不影响接入链路的HARQ定时关系,回程链路的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成对预留,并设置为通过PDSCH发送下行数据包和反馈其对应的ACK/NACK的位置,且延时相差3ms,因此对称模式下,在回程链路的每个下行子帧通过PDSCH发送下行数据包,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在延时3ms的回程链路的上行子帧位置。
如图3所示,下行子帧#2和上行子帧#6成对预留,下行子帧#3和上行子帧#7成对预留,因此在子帧#2通过PDSCH发送下行数据包,该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位置在子帧#6;在子帧#3通过PDSCH发送下行数据包,该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位置在子帧#7。
实施例二、当采用FDD模式的非对称模式,为了不影响接入链路的HARQ定时,下行回程子帧多于上行回程子帧,即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个数大于用于反馈响应的上行子帧个数时,可以在基站发送的每个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延时至少3ms后的上行子帧中,采用均衡原则向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反馈信号。
假设下行子帧数目为m,上行子帧数目为n,m>n,为了能够满足HARQ时延,预留m个下行子帧和n个上行子帧,将m个下行回程子帧设置为发送下行数据包,在n个上行回程子帧反馈m个下行子帧中下行数据包对应的ACK/NACK。
如图4所示,子帧#1、#2和#3为下行backhaul子帧,子帧#6和#7为上行backhaul子帧,因此需要有两个或三个下行子帧对应一个上行子帧,考虑需要保证每个下行子帧到ACK/NACK反馈的时延不小于3ms,因此存在以下几种对应关系:第一种是:下行子帧#1和#2对应上行子帧#6,下行子帧#3对应上行子帧#7;第二种是:下行子帧#1对应上行子帧#6,下行子帧#2和#3对应上行子帧#7;第三种是下行子帧#2对应上行子帧#6,下行子帧#1和#3对应上行子帧#7;第三种是下行子帧#1、#2和#3对应上行子帧#7。
因此,采用均衡原则可以选择第一种对应关系:即:下行子帧#1和#2对应上行子帧#6,下行子帧#3对应上行子帧#7,也就是说,在下行子帧#1和#2发送下行数据包,这些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在子帧#6反馈,在下行子帧#3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在子帧#7反馈ACK/NACK。
当采用FDD模式的非对称模式时,如果该帧结构与TDD模式下的一种配置结构相同,则可以采用LTE技术规范中所述配置结构下的定时关系所规定的上行子帧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反馈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需要保证每个下行子帧到ACK/NACK反馈的时延不小于3ms;为保证ACK/NACK的传输质量,m个ACK/NACK反馈尽量平均分配在n个上行子帧上;如果m和n的值满足TDD某个上下行配置关系,采用R8规范中该配置的HARQ定时。
实施例三、当采用TDD模式的对称模式时,可以在基站发送的每个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延时(k-1)ms的上行子帧中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反馈信号,其中,(k-1)ms为LTE技术规范中所述帧结构下的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例如:对于FDD模式中,backhaul下行子帧数等于上行子帧数,为不影响接入链路的HARQ定时关系,backhaul下行子帧和上行子帧成对预留,且延时相差(k-1)ms,k值如表1所示,因此对称模式下,每个下行backhaul子帧发送PDSCH,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在延时(k-1)ms的上行backhaul子帧位置。
如图5所示,TDD模式下的配置1中,上行子帧#3和#8用于backhaul上行传输,子帧#4和#9用于backhaul下行传输,因此可以参考LTE技术规范中,即R8规范,成对预留子帧。根据表1,下行子帧#4发送的PDSCH数据包,k=4,也就是需要在上行子帧#8反馈ACK/NACK,在下行子帧#9发送的PDSCH数据包,k=4,也就是需要在上行子帧#3反馈ACK/NACK。
实施例四、当采用TDD模式的非对称模式时(TDD配置配置6除外,backhaul下行子帧数目多于上行子帧数目),对于TDD模式的非对称配置多个下行backhaul子帧在一个上行backhaul子帧反馈ACK/NACK。如果存在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延时(k-1)ms的上行子帧,则在该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的下行数据包的反馈信号;如果不存在,在基站发送的每个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延时至少3ms的上行子帧中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反馈信号,其中,(k-1)ms为LTE技术规范中所述帧结构下的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如图6所示,TDD模式的配置2中,子帧#3和子帧#8为下行backhaul子帧,子帧#7为上行backhaul子帧,对于子帧#3,按照LTE技术规范中的定时关系,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在子帧#7,则子帧#7为其ACK/NACK反馈位置;对于子帧#8,根据LTE技术规范中的定时关系,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在子帧#2,但子帧#2不是上行backhaul子帧,延迟不小于3ms的第一个上行backhaul子帧为子帧#7,则其对应的ACK/NACK反馈位置在子帧#7.
参见图7所示,中继节点发送下行数据包响应的步骤如下:
步骤700: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
步骤701:所述中继节点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步骤702: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这里,中继节点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向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FDD工作模式下,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中继节点可以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中继节点可以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并将每个下行子帧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通过确定的上行子帧上发送给基站,其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对应至少两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
所述分配原则包括以下所列原则中至少一个:
(a)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至少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ACK/NACK反馈;
(b)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与发送对应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之间的定时关系与LTE技术规范相同;
(c)所述中继节点将对应多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反馈平均地分配到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多个上行子帧中发送;
(d)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所述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a)、(b)、(c)和(d)的优先级由低至高递增,当所述分配原则包含(a)、(b)、(c)和(d)中至少两个原则时,如果两个原则存在冲突,则将高优先级的原则作为分配原则。
在FDD工作模式下,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一种帧结构配置相同,则所述中继节点将采用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作为分配原则。
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则所述中继节点可以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其中,(k-1)个子帧长度为LTE技术规范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如果所述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则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中继节点的每个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对应所述中继节点的一个用于接收下行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
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上行子帧上,按照接收的下行数据包的先后顺序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也就是说,所述中继节点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中继节点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参见图8所示,基站接收下行数据包响应的步骤如下:
步骤800:基站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提供给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
步骤801: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
步骤802: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基站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基站收到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根据调度命令确定再次初传或重传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位置。
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所述基站可以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所述中继节点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的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FDD工作模式下,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帧结构一种配置相同,则所述基站在采用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确定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则所述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其中,(k-1)个子帧长度为LTE技术规范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如果所述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则所述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基站的每个用于接收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对应所述基站的一个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
所述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上行子帧上,按照发送的下行数据包的先后顺序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即:所述基站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基站用于接收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节点设备。
基站,用于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中继节点设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所对应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9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
第二接收单元92,用于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发送单元93,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所对应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发送单元93,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向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发送单元93,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且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发送单元93,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并将ACK/NACK反馈通过确定的上行子帧上发送给基站,其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对应至少两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
所述分配原则包括以下所列原则中至少一个:
(a)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至少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ACK/NACK反馈;
(b)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与发送对应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之间的定时关系与LTE技术规范相同;
(c)所述中继节点将对应多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反馈平均地分配到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多个上行子帧中发送;
(d)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所述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a)、(b)、(c)和(d)的优先级由低至高递增,当所述分配原则包含(a)、(b)、(c)和(d)中至少两个原则时,如果两个原则存在冲突,则将高优先级的原则作为分配原则。
所述发送单元93,用于在FDD工作模式下,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帧结构配置相同,则所述中继节点将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作为分配原则。
所述发送单元93,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且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其中,(k-1)个子帧长度为LTE技术规范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所述发送单元93,用于如果所述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发送单元93,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中继节点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参见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11,用于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提供给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
第二发送单元12,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
接收单元13,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收到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后,根据基站的调度命令确定再次初传或重传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位置。
该基站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重传确定单元,用于收到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后,根据调度命令确定再次初传或重传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位置。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且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所述中继节点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的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在FDD工作模式下,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帧结构配置相同,按照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在相应上行子帧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且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其中,(k-1)个子帧长度为LTE技术规范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如果所述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所述接收单元13,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基站用于接收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后,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后,在按照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所对应的上行子帧上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回程链路中无法发送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的问题。
为了对接入链路的下行数据包的进程影响最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尽可能地采用R8规范的定时关系,对于一些无法采用R8规范的定时关系的帧结构,可以重新设置回程链路的下行数据包的定时关系。比如:对于回程链路中的下行HARQ,依照R8规范采用异步HARQ,重传或再初传,根据调度确定发送位置,因此对于下行HARQ来说,只需要设置PDSCH和ACK/NACK反馈之间的定时关系。
而且,上述实施例只是举例说明回程链路的下行数据包定时关系,本发明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上各例。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于应用于其他HARQ timing中,例如在FDD中PDSCH到ACK/NAK的时延可以大于或者小于3ms。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3)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
所述中继节点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或者,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中继节点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并将ACK/NACK反馈通过确定的上行子帧上发送给基站,其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对应至少两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向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原则包括以下所列原则中至少一个:
(a)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至少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ACK/NACK反馈;
(b)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与发送对应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之间的定时关系与LTE技术规范相同;
(c)所述中继节点将对应多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反馈平均地分配到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多个上行子帧中发送;
(d)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所述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b)、(c)和(d)的优先级由低至高递增,当所述分配原则包含(a)、(b)、(c)和(d)中至少两个原则时,如果两个原则存在冲突,则将高优先级的原则作为分配原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FDD工作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一种帧结构配置相同,则所述中继节点将采用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作为分配原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如果所述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则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所述中继节点的每个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对应所述中继节点的一个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所述中继节点用于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中继节点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 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位置,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回程链路下行子帧的配置信息确定回程链路上行子帧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信息和下行子帧位置信息,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位置和上行子帧位置。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提供给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
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
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或者,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所述中继节点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的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收到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站根据调度命令确定再次初传或重传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FDD工作模式下,当 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一种帧结构配置相同,则所述基站在采用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确定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如果所述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则所述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所述基站的每个用于接收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对应所述基站的一个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所述基站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基站用于接收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18.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
发送单元,用于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接收下行数 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或者,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并将ACK/NACK反馈通过确定的上行子帧上发送给基站,其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对应至少两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向基站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原则包括以下所列原则中至少一个:
(a)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至少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ACK/NACK反馈;
(b)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与发送对应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之间的定时关系与LTE技术规范相同;
(c)所述中继节点将对应多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反馈平均地分配到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多个上行子帧中发送;
(d)所述中继节点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所述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a)、(b)、(c)和(d)的优先级由低至高递增,当所述分配原则包含(a)、(b)、(c)和(d)中至少两个原则时,如果两个原则存在冲突,则将高优先级的原则作为分配原则。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FDD工作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 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帧结构配置相同,则所述中继节点将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作为分配原则。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且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其中,(k-1)个子帧长度为LTE技术规范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定时关系对应的延时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25.根据权利要求18或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接收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中继节点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2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知中继节点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所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提供给中继节点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位置;
第二发送单元,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
接收单元,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或者,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所述中继节点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的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中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收到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后,根据调度命令确定再次初传或重传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位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重传确定单元,用于收到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后,根据调度命令确定再次初传或重传下行数据包的发送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FDD工作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如果所述回程链路的帧结构配置与时分双工TDD模式下的帧结构配置相同,按照LTE技术规范中对应的TDD帧结构配置的定时关系在相应上行子帧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如果所述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为(k-1)个子帧长度的位置不是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之后延时至少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32.根据权利要求26或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T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发送下行数据包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与对应的所述基站用于接收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的先后顺序相同。
3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通知中继节点设备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上发送下行数据包;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基站在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对应下行数据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或者,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基站在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接收所述中继节点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的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
中继节点设备,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配置信息,确定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位置和下行子帧位置;在对应的下行子帧上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在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下,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等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后延时为3个子帧长度的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上,发送对应下行数据包的ACK/NACK反馈;或者,在TDD工作模式下或FDD模式下,当所述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的数目小于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的数目时,则所述中继节点按照设定的分配原则确定用于发送下行数据包的每个下行子帧对应的用于发送ACK/NACK反馈的上行子帧,并将ACK/NACK反馈通过确定的上行子帧上发送给基站,其中,至少有一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上行子帧对应至少两个用于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子帧。
CN200910083768.9A 2009-05-11 2009-05-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888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3768.9A CN101888661B (zh) 2009-05-11 2009-05-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3768.9A CN101888661B (zh) 2009-05-11 2009-05-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8661A CN101888661A (zh) 2010-11-17
CN101888661B true CN101888661B (zh) 2015-03-11

Family

ID=43074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3768.9A Active CN101888661B (zh) 2009-05-11 2009-05-11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8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570B (zh) * 2010-04-02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边界的指示及确定方法、基站
CN102480347B (zh) * 2010-11-23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子帧配置切换时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571189B (zh) * 2010-12-07 2015-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子帧配置切换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694629B (zh) * 2011-03-25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3378956B (zh) * 2012-04-12 2019-03-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Tdd系统的处理软缓存的方法及设备
CN106686731B (zh) * 2015-11-06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半双工fdd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370576B (zh) * 2016-05-12 2019-11-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时序的方法及装置
US20200382248A1 (en) * 2017-11-20 2020-12-0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Backhaul transmission between network devices
CN111836367A (zh) * 2019-04-16 2020-10-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内中继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9334B (zh) * 2005-09-09 201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中继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296060B (zh) * 2007-04-23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跳中继网络中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下行发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8661A (zh) 201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8661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13398B (zh)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对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1925118B (zh) 一种避免接口传输冲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424288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backhaul link communication in tdd system
CN103248464B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931960B (zh) 一种避免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368706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91247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发送、接收、调度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01841846B (zh) Tdd模式下基于中继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109472A (zh) 用于中继回程链路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分配的方法
CN101615951B (zh) 上行授权信令的发送定时方法和装置
EP205896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K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37904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及其中继链路的下行反馈方法
KR2011010345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harq 타이밍 제어
CN1018149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327905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9020771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1908954B (zh) 一种解决中继节点上行传输冲突的方法及装置
US11690132B2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 (MAC-CE) communication
CN101877881B (zh)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其装置
CN101902820B (zh) 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973420A (zh) 选择上下行子帧配置模式或处理重传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77333B (zh) 一种确定中继链路harq时序关系的方法
CN102420682B (zh) 中继链路下行反馈信息传输时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2377550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中继链路harq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