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8550A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8550A
CN102468550A CN2011101965179A CN201110196517A CN102468550A CN 102468550 A CN102468550 A CN 102468550A CN 2011101965179 A CN2011101965179 A CN 2011101965179A CN 201110196517 A CN201110196517 A CN 201110196517A CN 102468550 A CN102468550 A CN 102468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lug
contact
external contact
cente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65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8550B (zh
Inventor
大谷英之
齐藤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8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8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5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4Intermediate parts, e.g. adapters, splitters or elbows
    • H01R24/545Elbo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同轴连接器,包括一内部形成有接合孔的插座和一沿接合轴线与该插座接合的插头,其中,插座包括一内边缘表面突出在接合孔中的环形插座外部触点,和一具有一插座中央触点部分的插座中央触点,插座中央触点部分暴露在垂直于接合孔内的接合轴线的方向上,其中,插头包括一插头外部触点和一悬臂状插头中央触点,插头外部触点与插座的接合孔的内侧接合,以与环形插座外部触点的内边缘表面接触,插头中央触点包括一在垂直于接合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一被定位成与接合孔内的插座中央触点部分接触的插头中央触点部分。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同轴连接器在高度上的减小。
背景技术
用于将同轴电缆在给定角度下连接到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终端的所谓角式同轴连接器已经广泛地用于通信设备及类似设备。这种同轴连接器的使用能使得内设电路板的电子装置高度减小。
这种类型的同轴连接器包括互相接合的插座和插头。通常地,所述插座包括一在接合方向像销一样伸出的中央触点,而所述插头包括一具有两片式弹簧部分的中央触点,并且所述插头的中央触点的弹簧部分夹紧所述插座的销状的中央触点以实现电连接。
但是,这种具有中央触点的触点结构需要使插头的中央触点的弹簧部分的长度大于沿接合方向的规定长度,以确保所述插头的中央触点的弹簧部分具有能足以实现与插座的高可靠性连接的弹簧特性。相应地,减少同轴连接器在接合方向的高度是不可能的。
因此,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JP6-5158U中描述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如图10所示一般,插座1包括一垂直于接合方向的平板状的插座中央触点2,并且插头3的弹簧状的插头中央触点4与插座中央触点2接触。
发明内容
但是,由于插头中央触点4被构造为起始于和所述平板状的插座中央触点2的接触部分,并沿接合方向延伸的形状,因此减小同轴连接器在接合方向上的高度是困难的。
此外,由于日本专利文献JP6-5158U中描述的同轴连接器具有与插座外部触点6的外边缘接合并接触的插头外部触点5,为了确保插头外部触点5与插座外部触点6之间的接合而不出现错位,有必要增加同轴连接器的高度。
此外,由于在不接合期间插座外部触点6突出于插座1的外边缘,因此不仅外来的物质被允许连接到所述边缘,而且外部力可能被直接施加到所述插座外部触点6,从而使得所述同轴连接器不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能够减少高度并增加可靠性的同轴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包括:
一具有一形成于内部的接合孔的插座;和
一沿一接合轴线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插头;
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环形插座外部触点,其内边缘表面在接合孔的内部突出,以及一具有一插座中央触点部分的插座中央触点,所述插座中央触点部分在垂直于接合孔内的所述接合轴线的方向上突出;
其中,所述插头包括一插头外部触点,其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接合孔的内部接合以当插头与插座接合时接触所述环形插座外部触点的所述内边缘表面,以及一具有一在垂直于所述接合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一插头中央触点部分的悬臂状插头中央触点,所述插头中央触点部分被定位成当插头与插座接合时与接合孔内部的插座中央触点部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2A、2B和2C分别是实施例1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的俯视图、侧视图和主视图。
图3是沿图2A中线A-A的截面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5A、5B、5C和5D分别是实施例1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头的俯视图、侧视图、仰视图和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同轴连接器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7示出了实施例1中插座外部触点部分被制成的步骤。
图8是实施例2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元件的立体图。
图9A、9B和9C分别是实施例2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元件的俯视图、侧视图和主视图。
图10是现有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和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11。所述插座11包括一插座外部触点12、一插座绝缘体13和一插座中央触点14。
插座外部触点12具有一作为一个整体基本呈环形的接合孔15,以与后面描述的插头接合,插座外部触点12的内边缘表面16突出于接合孔15之中。接合孔15的中央轴线与插座11和插头的接合轴线C一致。所述插座外部触点12的两个侧边被朝着所述插座11的底侧折叠,以保持一体成型的插座绝缘体13。
插座中央触点14是一弯成台阶状的细板,其一个端部从插座11的底部向前突出。插座中央触点14的另一端导向接合孔15中的插座11的表面的附近,并且作为一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而突出,该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位于平面中并且在垂直于接合孔15的中央轴线或插座11与插头的接合轴线C的方向上。
如图3所示,插座绝缘体13覆盖环形插座外部触点12的外边缘并且在不接触插座外部触点12的内边缘表面16的情况下从插座11的底侧伸入接合孔15。从而该插座绝缘体13保持插座中央触点14。
一环形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形成于插座外部触点12的内边缘表面16中。该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是形成于插座外部触点12的内边缘表面16中的凹部,以使装入接合孔15内侧的插头的外部触点与其接触以用于接合。
图4和5是实施例1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头21。所述插头21包括一插头外部触点22、一插头绝缘体23和一插头中央触点24。
插头外部触点22处形成有一以和插座11的接合轴线C为中心并呈圆弧状的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当插头21被装入插座11中时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与插座11的位于接合孔15中的环形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接触,并且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具有向外突出的截面形状以与凹进的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接合。
插头外部触点22包括一从和插座11的接合轴线C开始并沿垂直于结合轴线C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6。所述延伸部26靠近其另一端具有一电缆连接部分27,一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连接于其上。
如图5C所示,插头中央触点24通过插头绝缘体23在靠近插头外部触点22的延伸部26的中部处固定到插头外部触点22,并从其延伸至接合轴线C附近以与基本平行于插头外部触点22的延伸部26的插座11接合,从而插头中央触点24为悬臂状。插头中央触点24包括一位于悬臂的自由端的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悬臂定位成靠近接合轴线C以与插座11接合。当插头21与插座11接合时,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与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接触以实现电连接。
由于插头中央触点24的形状类似一个基本平行于插头外部触点22的延伸部26的悬臂,一具有足够长度的弹簧可被固定以为插头中央触点24提供弹簧性能,该弹簧性能足以确保当插头21和插座11接合时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和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之间的高可靠性连接。
如图5C所示,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被构造为一段弧形,其是除去插头中央触点24延伸的方向上的弧形而形成。 也就是说,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被定位于所述弧形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的内部,而插头中央触点24延伸经过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不存在的部分。
插头中央触点24还包括靠近一部位的电缆连接部分29,在该部位插头外部触点24被固定到插头外部触点22以连接至一轴向电缆的中央导体。
插头绝缘体23将插头中央触点24在插头外部触点22的延伸部26的中间部分处固定到插头外部触点22,且插头绝缘体23被置于延伸部26的底部表面上以避免插头外部触点22和插头中央触点24之间的短路。
将对实施例1中同轴连接器的操作加以描述。
如图6所示,假设插头21的插头外部触点22已经预先与轴向电缆31的外部导体连接,而插头中央触点24的电缆连接部分29已经预先与轴向电缆31的外部导体连接。并且假设插座11被安装到一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图中未示出。
当插头21的插头外部触点22的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沿接合轴线C被推入插座的接合孔15中以用于接合时,向外突出的弧形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与凹入的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接触以确保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与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之间的电连接,此时,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与所述凹入的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接合。
一旦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与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接合,插头中央触点24的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与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在插座11的接合孔15的内部接触,所述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突设出且位于平面中且在垂直于接合轴线C的方向上。此时,悬臂状的插头中央触点24具有通过足够的弹簧长度而得到的规定的弹簧特性,以在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和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之间确立高可靠性连接。
从而,轴向电缆31的外部导体依次通过插头外部触点22、插头外部触点部分25和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电连接到插座外部触点12上,并且轴向电缆31的中央导体依次通过插头中央触点24、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和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电连接到插座中央触点14上。
由于插头中央触点24形似一个垂直于接合轴线C延伸的悬臂,因而可确保足够的弹簧长度而不考虑沿接合轴线C的方向的高度,此时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突出位于一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接合轴线C的方向上,从而可获得轴向同轴连接器的高度减小,并同时建立高可靠性连接。
尤其当插座11和插头21接合时,如图6所示,插头中央触点24具有基本平的在垂直于接合轴线C的方向上延伸的形状,而触点平面与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接触,在触点平面中插头中央触点部分28形成于插头中央触点24的端部,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在高度上如此靠近插头中央触点24的延伸部,以致于可以说触点平面基本上位于与插头中央触点24的延伸部相同的平面上。这种构造有助于进一步减小同轴连接器的高度。
此外,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形成于接合孔15的内边缘表面的结构及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定位于接合孔15的内部的结构大大减少了附加到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和插座中央触点部分17上的外部物质等的机会,以及由此施加到其上的不予预见的外部力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同轴连接器的可靠性。
此外,覆盖环形插座外部触点12的外部边缘的插座绝缘体13将插座外部触点12的位置移动减到最小,从而避免了接合变松和变得不稳定的可能,即使是当接合长度短的时候和当接合和不接合被重复了很多次的时候,从而使得能够制成极其可靠的同轴连接器。
插座11可以通过采用注模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一体地模制成型所述插座外部触点12、插座绝缘体13和插座中央触点14而制成。从而,插座外部触点12、插座中央触点14和插座绝缘体13可被设置为更加靠近地接近彼此,并且插座11作为一个整体其强度可被增加。
类似地,插头21可以通过采用注模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一体地模制成型所述插头外部触点22、插头绝缘体23和插头中央触点24而制成。从而插头外部触点22、插头中央触点24和插头绝缘体23可被设置为更加靠近地接近彼此,并且插头21作为一个整体其强度可被增加。
所述插座外部触点12的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可以通过弯曲加工形成,但是也可以通过冲压一板来更容易地形成。例如,如图7所示,在用于形成插座外部触点12的一金属板32中通过冲压金属板形成一环形凹部33,随后通过去毛刺在环形凹部33的中心形成一开口34并围绕开口34形成一隆起部35。所述隆起部35被形成以使所述环形凹部33被定位在内边缘。当开口34是接合孔15时,如此形成的隆起部35的凹部33是插座外部触点部分18。
实施例2
图8和9是实施例2中用于同轴连接器的插座元件41。所述插座元件41通过将一第一插座42和一第二插座43彼此邻接并一体成型而制成,第一插座42具有与图1和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插座11相同的结构。
所述插座元件41包括一插座外部触点44、一插座绝缘体45和两个插座中央触点46和47。
第一插座42包括一插座外部触点44、一插座绝缘体45和一插座中央触点46;第二插座43包括一插座外部触点44、一插座绝缘体45和一插座中央触点47。插座43包括一插座外部触点44和一与经过插座绝缘体45的插座外部触点12一体形成的插座中央触点47。
第一插座42和第二插座43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插座11相同的内部结构,除了插座42、43共享插座外部触点44和插座绝缘体45。
第一插座42包括一接合孔48、一形成于接合孔48的内边缘表面中的环形插座外部触点部分49和一暴露于一平面中且在垂直于接合孔48内的接合轴线C1的方向上的插座中央触点部分50。
同样地,第二插座43包括一接合孔51、一形成于接合孔51的内边缘表面中的环形插座外部触点部分52和一暴露于一平面中且在垂直于接合孔51内的接合轴线C2的方向上的插座中央触点部分53。
插座元件41可以通过注模的方法或类似方法一体模制成型所述插座外部触点44、插座绝缘体45和两个插座中央触点46、47而制成。从而,插座外部触点44、插座中央触点46、47和插座绝缘体45可以被放置为更加靠近地接近彼此,且插座41作为一个整体其强度可被提高。
将第一插座42和第二插座43分别都与图4和5中示出的插头21装配在一起。尤其地,插头21沿接合轴线C1与第一插座42接合,而插头21沿接合轴线C2与第二插座43接合。
这实现了两个中心的同轴连接器。
第一插座42中的环形插座外部触点部分49的外边缘及第二插座43中的环形插座外部触点部分52的外边缘分别都被插座绝缘体45覆盖,且插头21与第一插座42的接合孔48和第二插座43的接合孔51分别接合,由此提高了自由度,从而第一插座42和第二插座43可根据具体应用被定位和自由设计。
三个中心或多个中心的同轴连接器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制成。
本发明可制成图6中示出的同轴连接器,其中,随着插头装配入插座,沿接合轴线C从插座的底表面到插头的顶表面的插座高度可被减小至约1mm。
因此,本发明中的同轴连接器当应用于电池电话机或其它类似的需要较薄的设计的电子器件时能产生极好的效果。此外,由于是同轴的,本发明的连接器非常适合于传递具有高质量图像的图像信号,传递用于电池电话机或类似设备的宽带信号。

Claims (8)

1.一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具有一形成于内部的接合孔的插座;和
一沿一接合轴线与所述插座接合的插头,
其中,所述插座包括一环形插座外部触点,其内边缘表面在接合孔的内部突出,以及一具有一插座中央触点部分的插座中央触点,所述插座中央触点部分在垂直于接合孔内的所述接合轴线的方向上突出,
其中,所述插头包括一插头外部触点,其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接合孔的内部接合以当插头与插座接合时接触所述环形插座外部触点的所述内边缘表面,以及一具有一在垂直于所述接合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一插头中央触点部分的悬臂状插头中央触点,所述插头中央触点部分被定位成当插头与插座接合时与接合孔内部的插座中央触点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中央触点部分和所述插座中央触点部分之间的接触平面大体上与所述插头中央触点的延伸部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绝缘体,该插座绝缘体覆盖所述插座外部触点的一外边缘并保持所述插座中央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部触点、插座绝缘体和插座中央触点通过模制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座外部触点的内边缘表面形成有一环形插座外部触点部分,以与插头外部触点接触以及与插头外部触点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部触点部分通过压制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外部触点被设置为围绕所述接合轴线,并成形为一弧形,该弧形在所述插头中央触点的延伸部延伸的方向上具有一缺失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插座元件,该插座元件包括分别与多个插头接合的多个插座。
CN201110196517.9A 2010-11-01 2011-07-14 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5047 2010-11-01
JP2010245047A JP5209027B2 (ja) 2010-11-01 2010-11-01 同軸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550A true CN102468550A (zh) 2012-05-23
CN102468550B CN102468550B (zh) 2014-08-06

Family

ID=44206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651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8550B (zh) 2010-11-01 2011-07-14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29293B2 (zh)
JP (1) JP5209027B2 (zh)
KR (1) KR101212716B1 (zh)
CN (1) CN102468550B (zh)
FI (1) FI123466B (zh)
TW (1) TWI4389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903B (zh) * 2016-10-18 2019-0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連接器
CN112913090A (zh) * 2018-10-26 2021-06-04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12913089A (zh) * 2018-10-26 2021-06-04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1107B2 (ja) * 2014-09-16 2016-12-07 Smk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機構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6688696B2 (ja) * 2016-06-28 2020-04-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JP6780689B2 (ja) * 2018-11-21 2020-11-04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4217A (en) * 1995-05-25 2000-06-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receptacle
JP2001035598A (ja) * 1999-07-27 2001-02-0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1645672A (zh) * 2004-01-20 2005-07-27 星电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JP201010871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87051A5 (de) 1992-02-28 1996-08-30 Gec Alsthom T & D Ag Verfahren zum Spannen einer Speicherfeder eines Antriebes eines Hoch- oder Mittelspannungs-Leistungsschalters und Leistungsschalter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JP3161281B2 (ja) 1995-05-25 2001-04-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用レセプタクル
JPH097704A (ja) * 1995-06-20 1997-01-10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用レセプタクル
JP4103466B2 (ja) 2002-06-27 2008-06-18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高周波コネクタの表面実装方法及び高周波コネクタ実装プリント基板並びにプリント基板
JP3834309B2 (ja) 2002-12-26 2006-10-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WO2008146521A1 (ja) * 2007-06-01 2008-12-04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
JP5024449B2 (ja) * 2008-04-23 2012-09-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用レセプタクル
CN201303156Y (zh) * 2008-09-26 2009-09-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20100214192A1 (en) 2009-02-24 2010-08-26 Albert Chao Directional digital tv antenna
JP5370276B2 (ja) * 2009-08-25 2013-12-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用レセプタク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4217A (en) * 1995-05-25 2000-06-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receptacle
JP2001035598A (ja) * 1999-07-27 2001-02-0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N1645672A (zh) * 2004-01-20 2005-07-27 星电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用连接器
JP201010871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903B (zh) * 2016-10-18 2019-0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連接器
CN112913090A (zh) * 2018-10-26 2021-06-04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12913089A (zh) * 2018-10-26 2021-06-04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装置
CN112913089B (zh) * 2018-10-26 2023-04-07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装置
US11631954B2 (en) 2018-10-26 2023-04-18 I-Pex Inc. Coaxial connector for a circuit board
US11721940B2 (en) 2018-10-26 2023-08-08 I-Pex In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part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12716B1 (ko) 2012-12-14
US20120108103A1 (en) 2012-05-03
JP5209027B2 (ja) 2013-06-12
FI20115551A (fi) 2012-05-02
JP2012099299A (ja) 2012-05-24
FI123466B (fi) 2013-05-31
KR20120045996A (ko) 2012-05-09
US8529293B2 (en) 2013-09-10
TWI438986B (zh) 2014-05-21
CN102468550B (zh) 2014-08-06
TW201220624A (en) 2012-05-16
FI20115551A0 (fi) 2011-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2860B2 (en) Connector
US8747153B2 (en)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CN109565134B (zh) 连接器
US8636542B2 (en) Electrical coaxial connector
US89201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deformable lock arm
CN102468550B (zh) 同轴连接器
US2009031801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a coaxial cable
US10950961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structure
JP7109303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7809021B (zh) 电连接器
US20210296804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solderless mounting to a circuit board
CN109496377B (zh) 触头
US20130295796A1 (en) Multiple plug connector unit
US9054441B2 (en) Connector
KR20130118259A (ko) 전기 커넥터
US9236696B2 (en) Coaxial connector
CN108281834B (zh) 连接器插座以及连接器
CN103138084A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US10522955B2 (en) Enhanced safety serial bus connector
US9502834B2 (en) Coaxial-type electric connector
JP2014127398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9236670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20090318021A1 (en) Ultraminiature coax connector
US10553963B1 (en) Insulation crimp with lead-in projection
KR20130118258A (ko) 전기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