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7070A - 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 - Google Patents

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7070A
CN102467070A CN2011103663421A CN201110366342A CN102467070A CN 102467070 A CN102467070 A CN 102467070A CN 2011103663421 A CN2011103663421 A CN 2011103663421A CN 201110366342 A CN201110366342 A CN 201110366342A CN 102467070 A CN102467070 A CN 102467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ment
elastic arm
anchor
lev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663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枝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67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70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14Component part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struction of the lever or the escape wheel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5/00Escapements
    • G04B15/06Free escapements
    • G04B15/08Lever escap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Springs (AREA)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摆轮的约束角对应摆轮的振幅而实质性地变化。锚形擒纵器(1)具备:擒纵轮(5);能利用位于在两侧具备止挡卡合部(63)的擒纵叉杆(30)的末端的叉头相对于摆钉卡合和脱离的擒纵叉(6);和利用擒纵叉卡合部(70)与止挡卡合部卡合以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的擒纵叉支承件(8),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中的一个部件(30)具备弹性臂部(60),弹性臂部从与一个部件的侧壁(36)连接的基端部(61)沿着侧壁延伸到末端部(62),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为一个部件的卡合部,在用叉瓦卡定擒纵轮的状态下,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中的另一部件(8)的卡合部(70)卡合。

Description

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形擒纵器和具备该锚形擒纵器的机械式钟表。
背景技术
公知的锚形擒纵器本身具有:擒纵轮;擒纵叉,其能够利用擒纵叉基部的两端的进瓦及出瓦与该擒纵轮的擒纵齿轮卡合和脱离,并且能够利用位于擒纵叉基部的擒纵叉杆的末端的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及锥端相对于摆座卡合和脱离;和擒纵叉支承件,其接触擒纵叉杆并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
在锚形擒纵器中,从开始解除擒纵叉的叉瓦对擒纵轮的锁定或者停止(卡定)状态起,经过完成该解除,随着擒纵齿向叉瓦供给扭矩而经由擒纵叉杆的叉状末端部(叉头)及摆钉对摆轮的旋转驱动结束后,直到擒纵叉杆接触到支承止挡部(受けドテ),这期间,在摆轮的摆钉与擒纵叉的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叉头)卡合而被擒纵叉约束的角度范围(约束角)内,成为相对于游丝使摆轮往复振动而作用有外力的强制振动区间,因此难以避免摆轮的往复振动周期随此而变动(产生擒纵器误差)(非专利文献1)。
在该强制振动区间(摆轮的约束角)固定的情况下,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得越小,则强制振动区间相对于摆轮的自由振动区间的比例变得越大,使得摆轮的往复振动周期变得越容易变动。
与此相对,提出有以下技术:为了使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得越大而强制振动区间就变得越长,使支承擒纵叉杆的止挡销变细以使止挡销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利用可塑性物质那样的缓冲用物质来支承该止挡销(专利文献1)。
本发明者,在验证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后可知,专利文献1的提案,构想是好的,但是对于具体地介绍的解决对策,若考虑目前的手表那样的便携式钟表的尺寸(厚度和直径等),则很可惜,实际上几乎得不到效果。
即,在手表那样的便携式钟表、例如8振动的面向绅士的手表的情况下,作用于擒纵叉的力,例如是0.17mN(毫牛)左右,为了产生弹性变形必须使止挡销的直径非常小,销自身实际上有折断的可能,不现实。相反,即使设想若使止挡销为某种程度的大直径以避免止挡销折断则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从300度变到180度这样的状沉(作为机械式钟表一般常用的最大摆角范围),伴随由具有该振幅变动那样的扭矩变动引起的约束角的增加的、摆角的擒纵器误差的变动也仅为0.02秒/日左右,考虑到在机械式钟表中若为±几秒/日左右则被评价为精度良好,则擒纵器误差的变动量停留在误差的范围。
按照以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提案,实际上等于桌面上的空论,不能成为现实的解决对策。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44-275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瑞士钟表大学编《钟表学理论(The Theory of Horology)》英语版第2版,2003年4月,p149及p1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诸点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摆轮的约束角可与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相应地实质性地变化的锚形擒纵器、具备该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具有:具备擒纵齿轮的擒纵轮;擒纵叉,擒纵叉,所述擒纵叉被支承为能够绕擒纵叉轴自由转动,所述擒纵叉利用擒纵叉基部的两端的进瓦及出瓦相对于擒纵齿轮卡定和脱离,并且能够利用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相对于摆座的摆钉卡合和脱离,所述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位于在两侧具备止挡卡合部的擒纵叉杆的末端;和擒纵叉支承件,所述擒纵叉支承件利用一对擒纵叉卡合部与止挡卡合部卡合以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具备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在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该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为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卡合部,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克服扭矩而利用叉瓦卡定擒纵齿轮的状态下,弹性臂部进行弹性变形,使得该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所述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另一部件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由于“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具备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在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该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为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卡合部,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克服扭矩而利用叉瓦卡定擒纵齿轮的状态下,弹性臂部进行弹性变形,使得该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所述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另一部件的所述卡合部卡合”,因此摆轮的约束角增大用于消除弹性臂部的该弹性变形状态所需的旋转角的量。此处,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越大则弹性臂部的弹性变形的大小越大,因此,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越大则摆轮的约束角也越大。即,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越大,叉瓦就在弹性臂部发生越大的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擒纵轮卡定(停止)或者锁定,因此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越大,摆轮的约束角增大的用于消除弹性臂部的该弹性变形状态所需的旋转角的量也越大。另一方面,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变大时,经由擒纵叉传递给摆轮的能量也变大,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也变大。
因此,越是通过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变大而使得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大,摆轮的摆钉与擒纵叉的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叉头)进行卡合从而被擒纵叉约束的角度范围(约束角)越变大。即,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与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情况不同,摆轮的振幅(最大摆角)变得越大则摆轮的约束角就变得越大,因此伴随摆轮的振幅变动的、擒纵器的周期性的偏差或者擒纵器误差能降低。
但是,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约束角的增减通过“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的、在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的弹性臂部”的弹性变形的大小的增减来实现,因此与假想使止挡销弹性地弯曲的专利文献1的情况不同,是沿着向如钟表的主板那样的支承基板的延伸面的扩展方向延伸的钟表部件的侧壁而形成的,因此易于使弹性臂部变长(若期望则可以更薄且细),能使弹性臂部易于挠曲。因此,在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进行变动而使摆轮的振幅变动了的情况下,随着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变动,摆轮的约束角也能进行大的变动,能降低由扭矩变动(振幅变动)所引起的擒纵器误差的变动。另外,此处“(弹性臂部)【沿着】侧壁延伸”是指弹性臂部作为整体向侧壁的延伸方向延伸,弹性臂部与侧壁之间的间隔,通常为大致固定的,但是若期望,则也可以进行变动(例如,弹性臂部也可以蜿蜒前进以使弹性臂部的实效长度变长)。
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例如在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侧壁和与该侧壁连接的弹性臂部之间设置有吸收振动的缓冲材料。
该情况下,能够将已变形的弹性臂部例如受到其自身的弹性力而复位等的弹性振动抑制到最低限度,因此约束角的控制能可靠地进行。此处,缓冲材料,例如由有可塑性的材料构成。而且,缓冲材料典型地设置于该弹性臂部的基端部与安装有该弹性臂部的侧壁之间,以不妨碍弹性臂部的变形。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设置于从基端部稍微离开的位置。而且,在实际上能忽略弹性臂部的弹性力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缓冲材料。
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典型的,所述弹性臂部形成于擒纵叉杆的两侧部。
该情况下,能沿着擒纵叉杆的(主体的)侧壁形成弹性臂部,因此能使擒纵叉杆的长度灵活地形成弹性臂部。即,利用擒纵叉杆的长度,使弹性臂部变长从而弹性臂部能通过弱的力进行变形,因此能使摆轮的约束角比较大地进行变更,能对擒纵器误差比较大地进行调整。
而且,上述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典型的,所述弹性臂部从擒纵叉杆的各侧部中的靠近擒纵叉轴的端部沿着该擒纵叉杆的两侧部向该擒纵叉杆的末端部的方向延伸,在各弹性臂部与擒纵叉杆的面对该弹性臂部的侧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擒纵叉构成为:在绕擒纵叉轴转动时,位于转动方向前侧的弹性臂部在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在该弹性臂部的靠近末端的部分的外侧面处与擒纵叉支承件的所相邻的擒纵叉卡合部卡合。
该情况下,容易使弹性臂部变长以易于挠曲。
上述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
(1)擒纵叉支承件可以具有支承止挡部,
(2)擒纵叉支承件可以由止挡销构成。
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前者(1)的情况下,能容易地进行弹性臂部的形状和长度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后者(2)的情况下,由于无需使止挡销自身进行弹性变形所以能使止挡销充分的粗,与专利文献1的情况比较,摆轮约束角的调整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此外,止挡销具有偏心构造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止挡销的偏心方向,能调整约束的开始角度位置本身。该情况下,止挡销的主体也可以通过偏心的缓冲材料来支承。
如上述,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代替弹性臂部形成于擒纵叉杆的两侧部,擒纵叉支承件具有支承止挡部,弹性臂部也可以形成于支承止挡部的凹部的两侧壁部。
该情况下,形状的自由度比较高的擒纵叉支承件在支承止挡部可以具备弹性臂部,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形成所期望的特性的弹性臂部。而且,该情况下,典型的,弹性臂部形成为向与从擒纵叉杆的基端部向末端部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反的方向延伸。该情况下,能将与擒纵叉杆的干涉的可能性抑制到最低限度。
在本发明的锚形擒纵器中,例如,弹性臂部通过紫外光深刻模造法(UV-LIGA)、反应性离子蚀刻或激光加工来形成。
该情况下,容易准确地进行微细加工,易于形成薄、细、长且刚性比较低的臂部。而且,弹性臂部和以基端部与该弹性臂部连接的侧壁可以由相同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后者的情况下,例如弹性臂部通过利用UV-LIGA的电铸等而形成。
本发明的调速擒纵机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具备上述那样的锚形擒纵器。此外,本发明的机械式钟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具备上述那样的锚形擒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的机械式钟表的调速擒纵机构的锚形擒纵器的平面说明图。
图2是表示在具备图1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钉的角度位置与摆轮的状态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具备约束角比现有的同样装置大8度的、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的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中的停止解除开始状态的与图1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图4是关于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处于停止解除中途的状态且弹性臂部的挠曲消失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图4表示与图1相同的状态)。
图5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停止解除恰好结束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冲击开始状态的与图3相同的平面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弹性臂部的按压开始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弹性臂部的按压恰好结束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图3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轮处于自由摆动状态的状态的、与图3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图10是将图3的锚形擒纵器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平面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具备图1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与不存在弹性臂部的锚形擒纵器比较通过弹性臂部使得约束角增大4度的情况下的状态的、与图1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摆轮的振幅与摆轮约束角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3是表示摆轮的振幅与擒纵器误差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4是关于具备在支承止挡部具有弹性臂部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的、与图1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图15是关于具备止挡部由止挡销构成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的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的、与图1同样的平面说明图。
符号说明
1、1H、1J:锚形擒纵器
2、2H、2J:调速擒纵机构
3、3H、3J:机械式钟表
5:擒纵轮(escape wheel)
6、6H、6J:擒纵叉(pallet fork)
7:摆轮(balance with hairspring)
8、8H、8J、8JA、8JB:擒纵叉支承件(pallet bridge)
10:擒纵齿轮
14:齿(擒纵齿)
15:碰撞面
16:卡定面(锁定面)
20:擒纵叉基部
21:擒纵叉轴
22、23:端部
30、30H、30J:擒纵叉杆
31:擒纵叉条(ァンクル箱)
32、33:擒纵叉末端部(叉头)
34:锥端(剣先)
35、35H:擒纵叉杆主体
36、36A、36B:侧部
40:进瓦
41:受碰撞面(碰撞面)
42:卡定面(锁定面)
50:出瓦
51:受碰撞面(碰撞面)
52:卡定面(锁定面)
60、60A、60B、60H、60HA、60HB、60J、60JA、60JB:弹性臂部
61、61A、61B:基端部
62、62A、62B:末端部,
63、63A、63B、63H、63HA、63HB、63J、63JA、63JB:止挡抵接部(止挡卡合部)
65H、65HA、65HB:弹性臂主体部
70、70A、70B:支承止挡部(擒纵叉卡合部)
70H、70HB、70HB:支承止挡部(擒纵叉卡合部)
70J、70JA、70JB:周面的卡合部位(擒纵叉卡合部)
71:擒纵叉支承件主体
72:开口或者凹部
75:外周面
76:中心侧销状部
77:偏心筒
78:圆柱状孔
80:摆座
81:摆钉
85:装配孔
90、90H、90J:缓冲材料
Ce、Cp、Cr、Cw:中心轴线
Cp1、Cp2、Cr1、Cr2、Cw1、Cw2:旋转(转动)方向
D:擒纵器误差
G、GA、GB:间隙
L:表示摆轮约束角对振幅的依赖的方式的线
M:表示擒纵器误差对振幅的依赖的方式的线
Pie、Pir、Pve、Pc、Pm、Pcx、Pfr、Pfe:角度位置
S1:停止解除开始状态
S1-2:在不同的扭矩下位于不同的挠曲位置的停止解除开始状态
S2:停止解除中途状态(弹性臂部的挠曲消失了的状态)
S3:停止解除结束状态
S4:碰撞开始状态
S5:按压开始状态
S6:平衡状态
S7:自由摆动状态
T:扭矩
Wg、WgA、WgB:间隙宽度
β、β1、β2、β4、β4a:擒纵叉杆的倾斜角度
α、α1:弹性臂部的挠曲量(挠曲角)
δ、δ1:弹性臂部的挠曲量(止挡卡合部的位移量)
θ、θ1、θ2、θ3、θ4、θ5、θ6、θ7:摆角
θc:约束角
θmax:最大摆角(振幅>
ΔD:擒纵器误差的差(擒纵器误差的振幅依赖性)
Δθ:约束角的增量(θ1-θ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表示具备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在图1中,仅表示具备该调速擒纵机构2的机械式钟表3之中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部分。调速擒纵机构2具有擒纵轮5、擒纵叉6和摆轮7。摆轮7能绕中心轴线Cr向Cr1、Cr2方向往复旋转或者往复转动。
擒纵轮5具有能绕中心轴线Cw向Cw1、Cw2方向旋转的擒纵齿轮10及擒纵龆轮12。擒纵齿轮10具有很多齿14,各齿(以下称“擒纵齿”)14具有碰撞面15及卡定面或者锁定面16。擒纵轮5利用擒纵龆轮12经由轮系与条盒轮(未图示)结合,并始终受到来自条盒轮的发条(未图示)的Cw1方向的扭矩。
擒纵叉6具备擒纵叉基部20、擒纵叉杆30和擒纵叉轴21,并且能绕擒纵叉轴21的中心轴线Cp向Cp1、Cp2方向自由转动。在擒纵叉基部20的端部22和23安装有进瓦40和出瓦50。进瓦40和出瓦50分别具备受碰撞面41、51和锁定面即卡定面或停止面42、52。在擒纵叉杆30的末端形成有用于形成擒纵叉条31的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ハコ先)32、33及锥端(剣先)34。
擒纵叉杆30在杆主体35的两侧部36A、36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36表示)具备弹性臂部60A、60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60表示)。各弹性臂部60A、60B在接近擒纵叉轴21的基端部61A、61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61表示)处与杆主体35连接为一体,从该基端部61A、61B到末端部62A、62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62表示),以隔着宽度WgA、Wg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Wg表示)大致固定的间隙GA、G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G表示)与擒纵叉杆主体35的侧部36A、36B面对的方式,在中间隔着间隙GA、GB而沿着该侧部36A、36B延伸。而且,弹性臂部60A、60B也可以不是以在与擒纵叉杆主体35的侧部36A、36B之间的间隔为大致固定的方式按照图示平行地延伸,而是例如以像弹簧长度变长那样蜿蜒的状态(即,以与擒纵叉杆主体35的侧部36A、36B的间隔变动的状态)延伸。
在擒纵叉杆30处,在该擒纵叉杆30的末端部的两侧设置有擒纵叉支承件8,该擒纵叉支承件8具备对擒纵叉6的Cp1、Cp2方向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支承止挡部70A,70B,通过安装在装配孔85,85的紧固螺钉等固定在如主板的支承基板上。
在弹性臂部60A、60B的末端部62A、62B的附近形成有作为与支承止挡部70A,70B抵接的止挡卡合部的止挡抵接部63A、63B(对两者不进行区别时或者总称时用符号63表示),当在擒纵轮5的扭矩的作用下擒纵叉6绕擒纵叉轴21向Cp2、Cp1方向转动时,擒纵叉6的弹性臂部60A、60B抵接并按压于所对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A、70B。
擒纵叉6以擒纵叉条31或者形成该擒纵叉条31的叉状擒纵叉末端部或叉头32、33卡合于摆轮7,更详细而言卡合于摆轮7的摆座80的摆钉81。
擒纵叉6的位于擒纵叉杆30两侧的弹性臂部60A、60B细、薄且长,能以小的力挠曲,在擒纵叉6的叉瓦40或50的锁定面42或52与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的锁定面16卡合的状态下,擒纵叉6的擒纵叉卡合部63A或63B被擒纵叉支承件8的擒纵叉卡合部(支承止挡部)70A或者70B按压,从而作用在擒纵轮5的擒纵齿14上的发条(未图示)的扭矩与已弹性变形的状态的弹性臂部60A或者60B的扭矩相平衡。弹性臂部60A、60B例如分别为宽度0.06mm左右、厚度0.03mm左右、长度1.4mm左右。具备这样的弹性臂部60A、60B的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的部分,能通过例如使用LIGA(Lithografie galvanoformung abformung:三维微细加工工艺(光刻、电铸、模铸))的电铸、在硅片的加工工序中使用的蚀刻法(例如反应性离子蚀刻法)等或利用激光束的加工(激光加工)而形成。只要使弹性臂部60A、60B形成得薄、细且长以使弹性臂部60A、60B的刚性充分小,弹性臂部60A、60B可以通过以电铸等方式添加在擒纵叉杆主体35上而形成,也可以通过用蚀刻法及其他的方法除去与擒纵叉杆主体35之间的部分而形成。
例如,在通过如电铸那样的添加来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用Ni(镍)形成擒纵叉杆主体35等并用P-Ni(磷镍合金)形成弹性臂部60A、60B等那样用不同的材料形成擒纵叉杆30的主体35和弹性臂部60A、60B。
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关联部件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是例如实现图2所示的角度关系的形状和位置。
图2表示在摆轮7的摆座80的摆钉81绕中心轴线Cr的摆角θ的变化。
在采用中立位置Pm时将基准位置的摆角θ设为0(θ=0),各自的角度θ1、θ2、θ4如下所述。
角度位置Pie(θ=θ1)是开始解除擒纵叉6的叉瓦40或者50对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的锁定或者停止的角度位置。(在该状态下,与由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经由叉瓦40或者50所施加的扭矩相应地,相关的弹性臂部60A或60B被擒纵叉杆30的对应的侧部36A或者36B按压而弹性变形。)
角度位置Pir(θ=θ2)是伴随锁定解除或者停止解除的进行弹性臂部60A或者60B的弹性变形恰好消失的状态。该状态或者位置是弹性臂部60A、60B与擒纵叉杆30的主体35的相关侧部36A、36B之间的间隙GA、GB恢复到大致固定的WgA、WgB的状态,并且与现有的不存在间隙GA、GB的状态下的擒纵叉杆30的位于侧部表面的位置的弹性臂部36A、36B的外表面抵接于所对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A、70B的位置一致。
角度位置Pc(θ=θ4)是在经过解除锁定或者解除停止(从卡定状态脱离)结束之后,擒纵轮5的擒纵齿14开始碰撞(施加外力)擒纵叉6的叉瓦40或者50的角度位置。
角度位置Pm(θ=θ0)如上所述为中立位置。
角度位置Pcx(θ=θ5)是擒纵轮5的擒纵齿14对擒纵叉6的叉瓦40或者50的碰撞结束的角度位置。而且,相对于中立位置Pm位于相反侧的θ3=θ5的位置是角度位置Pve。
角度位置Pfr(θ=θ6)是擒纵叉6的沿着擒纵叉杆30的侧部36B或36A延伸的弹性臂部60B或者60A的止挡卡合部63B或者63A开始与所对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B或70A抵接的角度位置。擒纵叉6实际上是自由旋转的,并且相比超过中立位置Pm时受到游丝的复位方向的力的摆轮7更容易旋转,因此直到摆轮7的摆钉81到达角度位置Pfr(θ=θ6)为止,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或叉头32或33对摆轮7的摆钉81持续施加力,约束角θc=θ1+θ6=(θ2+θ6)+Δθ。此处,θ6=θ2。
而且,由于(θ2+θ6)是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60的现有锚形擒纵器的现有调速擒纵机构中的约束角θc0,因此约束角θc为“θc0+Δθ”、即在现有的约束角θc0上增加约束角的增量Δθ(=θ1-θ2)的角。
角度位置Pfe(θ=θ7)是使弹性臂部60B或60A的止挡卡合部63B或63A按压于所对应的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B或者70A直至达到与擒纵轮5的擒纵齿14以锁定面16按压擒纵叉6的另一个叉瓦50或40的锁定面52或42的扭矩平衡为止,从而按压结束的角度位置。此处,实际上θ7=θ1。
针对具备如以上构成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动作,参照图3到图9,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该例子中,通过使弹性臂部60进行弹性变形从而将擒纵叉杆30的止挡卡合部63与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支承止挡部70保持为抵接状态的摆轮7的旋转角、即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θ1-θ2)为8度。
图3是摆轮7的摆钉81从自由摆动状态起进入擒纵叉条31从而要开始解除擒纵轮5对擒纵叉6的锁定(停止)的状态,对应图2的停止解除开始位置Pie。在该图3中示出:在来自发条(未图示)的扭矩的作用下向Cw1方向间歇旋转的擒纵轮5以擒纵齿14的锁定面16与进瓦40卡合的状态下,摆轮7的摆钉81向Cr1方向旋转并与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33接触,从而开始对擒纵叉杆30施加Cp1方向的旋转的状态、即停止解除开始状态S1。
如图3所示,包括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在这样的停止解除开始状态S1下,位于擒纵叉杆30绕中心轴线Cp向Cp2方向倾斜角度β=β1的倾斜位置,摆轮7的摆座80的摆钉81位于向Cr1方向旋转的中途,且到达与中立位置Pm相比向Cr2方向偏移角度θ=θ1的位置。
而且,在该状态下,从图3和将其一部分放大的图10可知,在进瓦40受到的来自擒纵轮5的Cp2方向扭矩的作用下,弹性臂部60A在末端的止挡卡合部63A处被支承止挡部70A按压而挠曲角度α=α1的量,从而以位移量δ=δ1移位。即,从发条(未图示)传递给擒纵轮5的扭矩越大,弹性臂部60A的挠曲量(α)或者位移量(δ)越大,与此对应,图2的位置Pie、Pir之间的角度Δθ(=θ1-θ2)增大。即,发条(未图示)的扭矩越大,弹性臂部60A的挠曲量(α或者δ)就越大,摆轮7与擒纵叉6的擒纵叉条31卡合而被该擒纵叉6约束的定时也越早,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θ1-θ2)也越大。
例如,在图3中,θ1=31度,β1=约7.5度,α1=约3度、δ1=约6×10-2mm,如上述,Δθ(=θ1-θ2)=8度。
摆轮7的摆钉81向Cr1方向旋转,如图4所示,在到达角度θ=θ2的角度位置Pir时,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A的挠曲恰好消失,成为弹性臂部60A的末端的止挡卡合部63A与支承止挡部70A轻轻接触的状态S2。这时,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β成为β2。在该例中,例如θ2=23度,β2=约5.8度。
在摆轮7的摆钉81从状态S1(θ=θ1)至到达状态S2(θ=θ2)的角度Δθ(=θ1-θ2=31-23=8(度))之间向Cr1方向旋转时,由于在擒纵叉杆30上具有弹性臂部60A,所以擒纵叉杆30额外倾斜Δβ=(β1-β2=约7.5-约5.8=约1.7(度)),摆轮7的摆钉81在这额外的Δθ=8度与擒纵叉杆30的末端的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33卡合而被约束。即,在该锚形擒纵器1中,越是发条的扭矩增大使得弹性臂部60的弹性变形量α1增加从而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范围Δβ增大,在摆轮7向Cr1、Cr2方向往复转动时摆钉81被擒纵叉末端部33约束的期间或者角度Δθ也越是增大。
另外,在具备在弹性臂部60与擒纵叉杆30之间不存在间隙G而成为弹性臂部60与擒纵叉杆30一体的刚性部的现有的通常擒纵叉杆的锚形擒纵器的情况下,该停止解除中途的状态S2与开始解除停止的状态对应。即,在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擒纵叉杆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情况下,解除停止从该状态S2开始,摆轮7的约束也从该状态S2即位于角度位置Pir的角度θ2开始,直到达到位于该角度位置Pir的角度θ2,摆钉都不受约束地自由摆动。
摆轮7的摆钉81进一步向Cr1方向转动,如图5所示,到达角度位置Pc即角度θ=θ4时,被摆钉81向Cp1方向转动的擒纵叉6的进瓦40的锁定面42与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的锁定面16之间的係合或者卡定结束。此处,例如θ4=约12.6度、β4=约3.4度。
摆钉81在从角度位置Pie(θ=θ1)的状态S1到达角度位置Pc(θ=θ4)的状态S3之间为了解除停止,摆轮7通过摆钉81经由擒纵叉6会将擒纵轮5稍微向Cr2方向压回,因此摆轮7相应地失去这部分的能量。即,在具备该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摆轮7失去能量的期间,不仅为从角度位置Pir(θ=θ2)的状态S2至到达角度位置Pc(θ=θ4)的状态S3的期间,在从角度位置Pie(θ=θ1)的状态S1至到达角度位置Pir(θ=θ2)的状态S2的期间,为了解除停止,摆轮7也会经由擒纵叉6将擒纵轮5向Cr2方向压回,从而摆轮7相应地失去这部分的能量。
在擒纵齿14的锁定面16的卡合被解除时,擒纵轮5以擒纵齿14的碰撞面15接触进瓦40的碰撞面41,伴随着擒纵轮5借助施加给擒纵轮5的来自发条(未图示)的扭矩而向Cw1方向转动,擒纵叉6绕擒纵叉轴21向Cp1方向转动,由此,擒纵叉杆30的末端的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32与摆轮7的摆钉81之间的松动消除,擒纵叉末端部(叉头)32与摆钉81接触。图6所示的状态S4是开始碰撞的状态S4,擒纵轮5开始经由擒纵叉6驱动摆轮7向Cr1方向旋转或者对摆轮7供给能量。在该碰撞开始状态S4下,摆钉81与状态S2同样地位于角度位置Pc(θ=θ4),例如θ4=约12.6度,擒纵叉条31的另一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32替代一个擒纵叉末端部33而与摆钉81卡合的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β=β4a=约2.9度。
擒纵轮5经由擒纵叉6对摆轮7的向Cr1方向的旋转驱动或者能量供给,伴随擒纵叉6的Cp1方向转动而持续到成为擒纵齿14的碰撞面15与擒纵叉6的进瓦40的碰撞面41之间的卡合松开的状态。成为该状态时,被擒纵叉6的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32驱动而向Cr1方向旋转的、摆轮7的摆钉81,采用在图2中用符号Pcx表示的角度位置Pcx(θ=θ5)。此处,实质上θ5=θ3。
即,直到摆钉81到达为角度θ=θ5的角度位置Pcx,擒纵轮5经由擒纵叉6向摆轮7提供能量。
擒纵轮5的擒纵齿14的碰撞面15从进瓦40的碰撞面41离开而使得从擒纵轮5向摆轮7的能量供给结束时,擒纵轮5在发条(未图示)的扭矩的作用下自由旋转,擒纵轮5的位于旋转方向Cw1的前方(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前方第三个)的另一个擒纵齿14以锁定面16与出瓦50的锁定面52抵接并卡合,并且如图7所示,达到被擒纵轮5向Cp1方向转动的擒纵叉6以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B的止挡卡合部63B与支承止挡部70B抵接而开始按压的状态S5。在该按压开始状态S5下,摆钉81成为角度位置Pfr即角度θ=θ6的状态。在不存在弹性臂部60A、60B的现有的通常的擒纵叉杆的情况下,该角度位置Pfr(即,θ=θ6)是刚性的擒纵叉杆本身的止挡卡合部与支承止挡部70B抵接的状态,并且对应角度位置Pir,θ=θ6=θ2,β=β2。
之后,在擒纵轮5的擒纵齿14对出瓦50的Cp1方向的扭矩的作用下,与该扭矩的大小相应地,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B的末端的止挡卡合部63B被支承止挡部70B按压而使得弹性臂部60B发生挠曲,摆轮7的摆钉81到达与弹性臂部60B的该挠曲对应的角度位置Pfe(角度θ=θ7)。即,达到擒纵轮5的旋转扭矩与由弹性臂部60B的弹性变形(挠曲)所产生的扭矩相平衡的状态。即,此处,实际上为角度θ=θ7=θ1,角度β=β1,恰好可与上述的正方向转动对称地产生摆轮7的反方向转动。
在达到图8的平衡状态S6时,擒纵叉6的Cp1方向转动停止,因此摆轮7的摆钉81从擒纵叉条31的擒纵叉末端部或者叉头32离开而进入到自由的Cr1方向旋转中。图9表示摆轮7的自由摆动状态S7之中的摆钉81位于旋转180度后的位置(θ=180度)的状态。例如,在最大摆角θmax为180度的情况下,之后,摆轮7进入到反方向旋转Cr2。在最大摆角比180度大的情况下,摆轮7越过图9所示的摆角180度的状态S7向Cr1方向旋转直到成为最大摆角之后,进行反转,向Cr2方向旋转。
另外,摆轮7反转后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动作,通过出瓦50代替进瓦40解除对擒纵齿14的锁定之后使擒纵齿14与出瓦50(代替进瓦40)碰撞,从而除了不是在Cr1方向而是在Cr2方向实施摆轮7(的摆钉81)的约束和该解除这一点之外,实施与上述的动作实际上相同的动作,从而返回到图3的状态S1。
在进行该反向的动作时,随着与发条(未图示)的扭矩对应地从擒纵轮5向擒纵叉6施加的扭矩的大小使弹性臂部60B挠曲,从而约束状态增长了恢复该挠曲时的角度的量(在该例中,Δθ=θ1-θ2),这也是同样的。即,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θ1-θ2)。
在图3中,表示了θ1=θ2+8度=31度的例子。针对在具备该图3所示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发条(未图示)的扭矩进行变动从而使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进行变动的情况,在图3的基础上根据图11进行说明。
下面,以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T变小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一方面,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比较小时,例如图11所示,成为θ1=θ2+4度=27度的状态S1-2。在该状态S1-2下,弹性臂部60A稍微挠曲从而成为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β1=约6.5度且弹性臂部60A的挠曲角度α1=约1.5度,弹性臂部60A的止挡卡合部63A相对于无挠曲时的位置偏移δ1=约3×10-2mm左右。
在该状态S1-2下,与图3的状态S1比较,擒纵叉杆30的倾斜角度β1从约7.5度向约6.5度减小约1度,弹性臂部60A的挠曲角度α1从约3.5度向约1.5度减小约2度,从无挠曲的情况的弹性臂部60A的位置偏移量δ1从约6×10-2mm向约3×10-2mm减小约3×10-2mm,其结果是,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θ1-θ2)从8度向4度减小4度。
按以上所述,在具备该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随着扭矩T的增减,弹性臂部60的挠曲进行增减且摆轮7的约束角Δθ进行增减。因此,即使摆角随着扭矩T的增减而增减,也能抑制自由摆动期间(自由振動期間)的比例的增减。其结果是,可将由扭矩T的变动产生的擒纵器误差抑制到最低限度。
因此,摆轮7的振幅即摆角θmax与摆轮的约束角θc之间的关系如图12的图表所示。在图12中,摆轮7的振幅γ大致对应于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T。摆轮约束角θc如上所述是“θc0+Δθ”。
在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如在图12中用假想线Li表示那样,摆轮约束角θc0不依赖于施加给擒纵轮的扭矩,因此,不依赖于摆轮的振幅或者摆角θmax而为固定值。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11中说明的,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摆轮约束角θc为“θc0+Δθ”,随着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T的增减、换言之随着摆轮的振幅或者摆角θmax的增减,弹性臂部60的挠曲量进行增减,增量Δθ进行增减。因此,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情况下,如在图12中实线L所示,随着扭矩T的增减、换言之随着摆轮的振幅或者摆角θmax的增减,摆轮约束角θc大致直线性地增减。
例如,采用如图3的例子那样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8度的状态S1,是在图12的例子的情况下最大摆角或者振幅θmax为约225度的时候。因此,可以说在该例中,例如图9那样的自由摆动状态且摆角θ为180度的状态,成为达到最大摆角θmax=225度之前的、Cr1方向旋转的中途的状态。此外,例如在用图12的线L表示的那样的特性(约束角θc的振幅θmax依赖性)的情况下,按照在振幅θmax=约170度时采用图11那样成为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4度的状态S1-2、且在振幅θmax=约250度时采用成为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10度的状态的方式,约束角θc的增量Δθ与最大摆角或者振幅θmax相应地变化。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Δθ/θc最大可变化30%左右,若要避免振幅θmax过度小的范围,则Δθ/θc能在10%左右~30%左右的范围进行变化。
图13是表示摆轮的摆角或者振幅θmax与擒纵器误差D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在图13中,虚线Mi表示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的擒纵器误差D对振輻θmax的依赖性。从曲线Mi可知,振幅θmax越小则擒纵器误差D越大。即,在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轮约束角θc0不依赖摆轮的最大摆角(振幅)θmax而为固定值,所以在这种现有的调速擒纵机构中,摆轮的摆角θmax越小则在摆轮往复转动(摆动)时摆轮被约束的比例越高,并且擒纵器误差D越大。因此,曲线Mi成为向左下降的线。而且,若摆角θmax变小则在摆轮往复转动(摆动)时摆轮被约束的比例急剧变高,因此摆角θmax越小则曲线Mi的(负的)倾斜度越大,曲线Mi成为向上凸的向右上升的曲线。
与此相对,在图13中,实线M表示具备存在有弹性臂部60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的擒纵器误差D对振幅θmax的依赖性。
例如,在摆角(振幅)θmax为100度左右时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T小的情况下,弹性臂部60实际上不挠曲。该情况下,由于与没有弹性臂部60时相同,所以曲线D、Di实际上一致(相交)。
另一方面,施加在擒纵轮5的扭矩T变得更大时振幅θmax也变大,伴随扭矩T的增大,弹性臂部60的挠曲量增大,因此摆轮约束角θc增加Δθ。其结果是,摆轮约束角θc相对于振幅θmax的比例的下降被抑制。因此,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与针对具备现有的锚形擒纵器的现有的调速擒纵机构的曲线Mi比较,伴随振幅θmax的变动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降低(若从振幅θmax大的状态使振幅变小,则擒纵器误差D的增加降低)。
另外,在图13中,表示擒纵器误差D的绝对值。例如,若将振幅θmax为300度的情况与振幅θmax为100度的情况的擒纵器误差D的差ΔD看作为擒纵器误差D对振幅θmax的依赖性ΔD,则具备存在弹性臂部60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的擒纵器误差D的振幅依赖性ΔD,比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现有的调速擒纵机构的情况的擒纵器误差的振幅依赖性ΔDi小,得到了改善。即,以振幅θmax为100度与300度之间的期望的状态为基准状态,在发条的状态从与该基准状态相比振幅稍微大的状态(例如,发条上满弦至最大限度的状态)变化到与该基准状态相比振幅小的状态(发条实际上完全松弛的状态)的时候,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进行变动的情况下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ΔD,与具备不存在弹性臂部的现有的通常的锚形擒纵器的现有的调速擒纵机构的情况相比,具备存在弹性臂部60的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情况下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ΔD小。此处,擒纵器误差D的变动ΔD的降低,通过伴随扭矩T的增减的弹性臂部60的挠曲的增减而实现。例如,摆轮的摆角或者振幅θmax从300度变化到180度的情况下,与约束角为固定值时比较,擒纵器误差变化3秒左右。可知:即使该变化的绝对值本身没有那么大,在具备该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在振幅依赖性实质上得到降低的这一点上,也是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
而且,在锚形擒纵器1中,为了避免弹性臂部60A、60B进行振动,在图10的扩大图中,如用假想线90表示的那样,可以在弹性臂部60A、60B的基端部61A、61B与擒纵叉杆30的主体35的侧部36A、36B之间设置缓冲材料。该缓冲材料90由可吸收振动的具有可塑性的材料构成。
弹性臂部只要按照与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平衡的方式挠曲,也可以不形成于擒纵叉杆,而是如图14所示那样形成于支承止挡部。
在图14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1H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2H。在图17的锚形擒纵器1H和调速擒纵机构2H中,对与从图1到图11所示的锚形擒纵器1和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相同的元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对于与锚形擒纵器1和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大致对应但有不同之处的元件,在相同的符号后添加H。
在机械式钟表3H的调速擒纵机构2H的锚形擒纵器1H中,弹性臂部60H不形成于擒纵叉杆30H而形成于擒纵叉支承件8H。
即,在锚形擒纵器1H的擒纵叉6H中,擒纵叉杆30H缺弹性臂部,杆主体35H直接成为擒纵叉杆30H。而且,擒纵叉杆30H的宽度,例如与锚形擒纵器1的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的弹性臂部60A、60B不挠曲的状态下的该弹性臂部60A、60B间的宽度一致。但是,该宽度可以更大也可以更小。擒纵叉杆30H之中的接近擒纵叉条31的部位的两侧成为止挡卡合部63HA,63H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3H表示)。
在调速擒纵机构2H的锚形擒纵器1H中,擒纵叉支承件8H包括固定于主板那样的支承基板上的擒纵叉支承件主体71。擒纵叉支承件主体71具备开口或者凹部72,并且具备从该开口或者凹部72的周壁73的一侧部74大致沿着周壁73延伸的弹性臂部60HA、60H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0H表示)。弹性臂部60HA、60HB具备弹性臂主体部65HA、65H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5H表示)和作为擒纵叉卡合部的不存在支承止挡部的肥大突部70HA、70H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70H表示),所述肥大突部70HA、70HB朝向内侧圆形地突出从而与擒纵叉杆30H的止挡卡合部63HA、63HB面对。
在该例中,摆轮7的旋转中心轴线Cr位于擒纵叉支承件主体71的开口或者凹部72的中心,弹性臂部60HA、60HB关于摆轮7的旋转中心轴线Cr位于与擒纵叉6H的旋转中心轴线Cp相反侧。由此,不仅能使弹性臂部60HA、60HB变长而易于挠曲,也容易避免弹性臂部60HA、60HB挠曲时擒纵叉支承件8H的弹性臂部60HA、60HB与擒纵叉杆30H干涉。
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H的调速擒纵机构2H中,在擒纵轮5的擒纵齿14与擒纵叉6H的叉瓦40或者50利用锁定面16、42或者16、52进行卡合时,与施加给擒纵轮5的扭矩的大小相应地,弹性臂部60HA或者60HB发生挠曲。即,在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中,不是产生擒纵叉支承件8的擒纵叉卡合部70A、70B与擒纵叉6的擒纵叉杆30两侧的弹性臂部60A、60B的止挡卡合部63A、63B进行卡合的弹性臂部60A、60B的弹性挠曲,而是产生擒纵叉支承件8H的弹性臂部60HA、60HB的擒纵叉卡合部70HA、70HB与擒纵叉6H的擒纵叉杆30H的止挡卡合部63HA、63HB进行卡合的弹性臂部60HA、60HB的弹性挠曲,除了这一点以外,与具备锚形擒纵器1的调速擒纵机构2发挥相同的功能。因此,此处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在该锚形擒纵器6H中,如用假想线90H表示那样,也可以设置缓冲材料90H。
另外,在图1和图3所示的调速擒纵机构2的锚形擒纵器1中,通过在擒纵叉杆30处具有弹性臂部60A、60B,从而随着摆轮7的振幅θmax的增大,约束角θc也增大,因此,也可以如图15所示,代替支承止挡部而使用不挠曲的止挡销。
在图15中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锚形擒纵器1J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调速擒纵机构2J。在图15的锚形擒纵器1J和调速擒纵机构2J中,对与从图1到图11所示的锚形擒纵器1和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相同的元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对与锚形擒纵器1和调速擒纵机构2的元件大致对应但有不同之处的元件,在相同的符号后添加字母J。
在机械式钟表3J的调速擒纵机构2J的锚形擒纵器1J中,擒纵叉支承止挡部由止挡销8JA、8J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8J表示)构成,止挡销8JA、8JB之中的与擒纵叉杆30J的两侧的弹性臂部60JA、60J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0J表示)面对的部位70JA、70J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70J表示)成为擒纵叉卡合部。
另外,各止挡销8JA、8JB即止挡销8J具备偏心筒77和在下端部嵌装于该偏心筒77的中心侧销状部76,偏心筒77具备圆筒状外周面75和规定相对于该外周面75偏心的圆筒面的圆柱状孔78。偏心筒77以可绕外周面75的中心轴线Ce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如主板的支承基板上。因此,使偏心筒77绕其中心轴线Ce转动时,圆柱状的中心侧销状部76绕偏心的旋转中心轴线Ce转动,中心侧销状部76的外周面之中的与擒纵叉6J的擒纵叉杆30J面对的部位即擒纵叉卡合部70J与擒纵叉杆30J之间的距离变动,换言之擒纵叉卡合部70J与中心轴线Ce之间的距离变动。由此,扭矩T可独立地调整约束角θc。偏心筒77与中心侧销状部76可以为一体部件。
在锚形擒纵器1J的擒纵叉6J中,在擒纵叉杆30J具备弹性臂部60JA、60JB这一点与锚形擒纵器1的擒纵叉6相同。但是,在锚形擒纵器1的擒纵叉6中弹性臂部60与形成支承止挡部的擒纵叉卡合部70A、70B进行卡合,而在锚形擒纵器1J的擒纵叉6J中弹性臂部60J与止挡销8J的擒纵叉卡合部70JA、70JB进行卡合,因此在该例子中,弹性臂部60J的形状与弹性臂部60的形状稍微不同。即,在该例子中,弹性臂部60JA、60JB利用位于弹性臂部60JA、60JB的末端部的、直线状地延伸的止挡卡合部63JA、63JB(不区分时或者统称时用符号63J表示)与形成擒纵叉卡合部63JA、63JB的止挡销60JA、60JB的周面部抵接或者卡合。
在其他方面,调速擒纵机构2J的锚形擒纵器1J与调速擒纵机构2的锚形擒纵器1相同地进行动作。因此,此处也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该锚形擒纵器1J中,也可以如用假想线90J表示那样设置缓冲材料90J。

Claims (10)

1.一种锚形擒纵器,该锚形擒纵器具有:
具备擒纵齿轮的擒纵轮;
擒纵叉,所述擒纵叉被支承为能够绕擒纵叉轴自由转动,所述擒纵叉利用擒纵叉基部的两端的进瓦及出瓦相对于擒纵齿轮卡定和脱离,并且能够利用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相对于摆座的摆钉卡合和脱离,所述叉状的擒纵叉末端部位于在两侧具备止挡卡合部的擒纵叉杆的末端;和
擒纵叉支承件,所述擒纵叉支承件利用一对擒纵叉卡合部与止挡卡合部卡合以规定擒纵叉的转动范围,
所述锚形擒纵器的特征在于,
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具备弹性臂部,所述弹性臂部在基端部处与所述一个部件的侧壁连接并且从该基端部至末端部沿着该侧壁延伸,该弹性臂部的末端部成为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卡合部,
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克服扭矩而利用叉瓦卡定擒纵齿轮的状态下,弹性臂部进行弹性变形,使得该弹性臂部的末端的卡合部与所述擒纵叉杆及擒纵叉支承件之中的另一部件的所述卡合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在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侧壁和与该侧壁连接的弹性臂部之间设置有吸收振动的缓冲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所述弹性臂部形成于擒纵叉杆的两侧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所述弹性臂部从擒纵叉杆的各侧部中的靠近擒纵叉轴的端部沿着该擒纵叉杆的两侧部向该擒纵叉杆的末端部的方向延伸,
在各弹性臂部与擒纵叉杆的面对该弹性臂部的侧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所述锚形擒纵器构成为:在擒纵叉绕擒纵叉轴转动时,位于转动方向前侧的弹性臂部在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在该弹性臂部的靠近末端的部分的外侧面处与擒纵叉支承件的所相邻的擒纵叉卡合部卡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擒纵叉支承件由止挡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擒纵叉支承件具有支承止挡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擒纵叉支承件具有支承止挡部,所述弹性臂部形成于支承止挡部的凹部的两侧壁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其中,
弹性臂部通过紫外光深刻模造法、反应性离子蚀刻或者激光加工来形成。
9.一种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的调速擒纵机构。
10.一种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形擒纵器的机械式钟表。
CN2011103663421A 2010-11-17 2011-11-17 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 Pending CN1024670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7221 2010-11-17
JP2010257221A JP5485859B2 (ja) 2010-11-17 2010-11-17 アンクル脱進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機械式時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7070A true CN102467070A (zh) 2012-05-23

Family

ID=4604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63421A Pending CN102467070A (zh) 2010-11-17 2011-11-17 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0774A1 (zh)
JP (1) JP5485859B2 (zh)
CN (1) CN102467070A (zh)
CH (1) CH704159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4130A (zh) * 2014-09-08 2016-03-1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恒力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09478036A (zh) * 2016-07-18 2019-03-15 索文德有限公司 擒纵机构
CN109960131A (zh) * 2017-07-25 2019-07-02 布朗潘有限公司 用于特别是具有报时机构的钟表的力矩平滑装置
CN109997084A (zh) * 2016-11-17 2019-07-09 里什蒙国际公司 用于钟表的具有优化的扭矩传递的擒纵机构
CN110794663A (zh) * 2018-08-03 2020-02-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擒纵叉、机芯、钟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06532B1 (fr) * 2012-11-26 2013-11-29 Detra Sa Zi Echappement à ancre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JP6222726B2 (ja) * 2013-07-25 2017-11-0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時計用歯車、脱進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EP2863273B1 (fr) * 2013-10-16 2016-01-13 Montres Breguet SA Mécanisme d'échappement pour mouvement de montre
EP2952971B1 (fr) * 2014-06-05 2016-10-12 Nivarox-FAR S.A. Ancre pour mécanisme d'échappement d'un mouvement de montre
EP3037894B1 (fr) * 2014-12-22 2018-01-31 Manufacture et fabrique de montres et chronomètres Ulysse Nardin Le Locle SA Mécanisme et procédé de réglage d une vitesse dans un mouvement horloger
EP3882712B1 (fr) * 2020-03-18 2022-11-16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Mouvement mécanique horloger muni d'un échappement comprenant une ancre déformable élastiqu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42178A (en) * 1949-07-22 1951-02-20 Bishop Jason Glenn Safety roller mechanism for use in watch movement escapes
DE60314156T2 (de) * 2003-12-04 2008-01-24 Montres Breguet S.A. Chronometerhemmung für Armbanduhren
EP1580625A1 (fr) * 2004-03-23 2005-09-28 Asulab S.A. Dispositif et procédé de fixation d'une levée sur une ancre d'un échappement d'un mouvement d'horlogerie
EP1983391B1 (fr) * 2007-04-18 2010-01-20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Echappement à ancre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CH705276B1 (fr) * 2007-12-28 2013-01-31 Chopard Technologies Sa Organe d'entraînement et de transmission pour un échappement à ancre, plateau et échappement en étant équipés, et pièce d'horlogerie les comportant.
EP2224292B1 (fr) * 2009-02-26 2012-10-10 Rolex Sa Echappement à impulsion directe, notamment à détente, pour mouvement d'horlogeri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4130A (zh) * 2014-09-08 2016-03-16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恒力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05404130B (zh) * 2014-09-08 2019-04-09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恒力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CN109478036A (zh) * 2016-07-18 2019-03-15 索文德有限公司 擒纵机构
CN109478036B (zh) * 2016-07-18 2021-01-01 索文德有限公司 擒纵机构
CN109997084A (zh) * 2016-11-17 2019-07-09 里什蒙国际公司 用于钟表的具有优化的扭矩传递的擒纵机构
CN109997084B (zh) * 2016-11-17 2021-03-12 里什蒙国际公司 用于钟表的具有优化的扭矩传递的擒纵机构
CN109960131A (zh) * 2017-07-25 2019-07-02 布朗潘有限公司 用于特别是具有报时机构的钟表的力矩平滑装置
CN109960131B (zh) * 2017-07-25 2021-04-23 布朗潘有限公司 用于特别是具有报时机构的钟表的力矩平滑装置
US11435696B2 (en) 2017-07-25 2022-09-06 Blancpain Sa Torque smoothing for a timepiece, particularly with a striking mechanism
CN110794663A (zh) * 2018-08-03 2020-02-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擒纵叉、机芯、钟表
CN110794663B (zh) * 2018-08-03 2022-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擒纵叉、机芯、钟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20774A1 (en) 2012-05-17
CH704159A2 (de) 2012-05-31
JP5485859B2 (ja) 2014-05-07
JP2012107995A (ja) 201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7070A (zh) 锚形擒纵器、调速擒纵机构及机械式钟表
JP5914456B2 (ja) 歯車用固定装置
JP6828179B2 (ja) 分離レバー脱進機によって維持される、撓み支承体を有する回転共振器
US7445375B2 (en) Watch with a tourbillon
CN103809421B (zh) 钟表的防脱扣机构
CN102193485B (zh) 包括高频机械机芯的钟表
US9081367B2 (en) Timepiece
CN107957672B (zh) 包括具有两个自由度的谐振器和使用在轨道上滚动的滚轮的维持机构的机械钟表机芯
US9921547B2 (en) Oscillator with rotating detent
CN102402175B (zh) 钟表用棘爪擒纵机以及机械式钟表
CN107463083B (zh) 具有可调节惯性摆轮的钟表机构
JP5378822B2 (ja) デテント脱進機とそれを組み込んだ時計
CN102467073B (zh) 用于擒纵机构的抗脱扣装置
CN109960131B (zh) 用于特别是具有报时机构的钟表的力矩平滑装置
JP6626560B2 (ja) 調節可能な時計組立体
US20160266547A1 (en) Operation stabilizing mechanism, movement, and mechanical timepiece
JP5441168B2 (ja) デテント脱進機と機械式時計
US11846913B2 (en) Escapement mechanism with locking anchor and timepiece provided with such an escapement mechanism
US11860575B2 (en) Free direct escapement mechanism for a timepiece
US11454933B2 (en) Timepiece regulating mechanism with articulated resonators
US20080291785A1 (en) Timepiece Hammer
CN106873346A (zh) 用于可移动钟表元件的枢转的柔性轴承
US20230315017A1 (en) Double escapement mechanism for a watch or clock
Colpo et al. Immobilizing device for a toothed wheel
US51044A (en) Improvement in clock-escap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