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5767B -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5767B
CN102465767B CN201110359140.4A CN201110359140A CN102465767B CN 102465767 B CN102465767 B CN 102465767B CN 201110359140 A CN201110359140 A CN 201110359140A CN 102465767 B CN102465767 B CN 102465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choke valve
operational mod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91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5767A (zh
Inventor
S.伊尔曼
H.弗劳恩克龙
R.诺伊辛格
A.斯特拉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465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5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02Controlling intake air
    • F02D41/0007Controlling intake air for control of turbo-charged or super-charged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406Intake manifol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用于运行具有进气系统的内燃机的方法,在进气系统中布置了用于对空气流进行节制的节流阀并且在该节流阀的下游布置了用于泵送空气的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增压装置的效率能够借助于旁通阀来调节,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求得用于内燃机的额定充气指示,额定空气指标表明用于调节内燃机的空气充气的指标;-根据额定充气指示以第一运行模式或者第二运行模式来运行内燃机;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额定空气充气在第一运行模式中在增压装置的效率恒定时尤其在效率为0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节流阀的位置来调节,并且在第二运行模式中在保持节流阀的预先设定的恒定的压力比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增压装置的效率来调节。

Description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尤其用于发动机系统的内燃机,对于所述内燃机来说在能够控制的增压装置的上游比如压缩机的上游布置了用于控制空气流的调节阀比如节流阀。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通过节流阀和增压装置的控制来调节所期望的空气充气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量已知的发动机系统来说,在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单元的下游布置了用于控制空气流的调节阀比如节流阀。在此,所述节流阀作为主充气调节器起作用。作为替代方案也有其它一些发动机系统,对于这些发动机系统来说所述节流阀布置在所述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单元的上游。在这些发动机系统中需要特殊的调节策略,用于在这样的发动机系统运行时实现足够动态的特性。
为此比如从公开文献DE102008022214B3中公开了用于对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中的节流阀和旁通阀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和一种装置。根据增压装置的下游的增压压力的额定值,要么如此控制所述节流阀要么如此控制用于对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单元进行可变控制的旁通空气阀,从而产生预先设定的进入到内燃机的气缸中的空气质量流量。在此作为所述节流阀的上游和下游的压力的比例来预先设定节流阀压力比的额定值并且根据作为所述增压装置的上游和下游的压力的比例的旁通空气阀压力比的额定值来控制所述旁通空气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用于对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中的节流阀和增压装置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和一种装置,其中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进入到内燃机的气缸中的空气质量流量。此外,本发明的任务是,设置了具有得到改进的动态特性的内燃机的运行。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运行具有进气系统的内燃机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进气系统中布置了用于对空气流进行节制的节流阀并且在该节流阀的下游布置了用于泵送空气的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能够借助于旁通阀来调节,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求得用于内燃机的额定充气指标,所述额定空气指标表明用于调节内燃机的空气充气的指标;
-根据所述额定充气指标以第一运行模式或者第二运行模式来运行所述内燃机;
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额定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恒定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的位置来调节,并且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保持所述节流阀的预先设定的恒定的压力比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来调节,
其中对于第一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其中对于第二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此外,还提出一种用于运行具有进气系统的内燃机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进气系统中布置了用于对空气流进行节制的节流阀并且在其下游布置了用于泵送空气的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能够借助于旁通阀来调节,其中所述装置构造:
-用于求得用于内燃机的额定充气指标,该额定充气指标表明用于调节内燃机的空气充气的指标;
-用于根据所述额定充气指标以第一运行模式或者以第二运行模式来运行内燃机;
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的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恒定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的位置来调节,并且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调节所述节流阀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来调节,从而保持所述节流阀上面的恒定的压力比,
其中对于第一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其中对于第二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
按照第一方面,设置了一种用于运行具有进气系统的内燃机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进气系统中布置了用于对空气流进行节制的节流阀并且在所述节流阀的下游布置了用于泵送空气的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能够借助于旁通阀来调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求得用于所述内燃机的额定充气指标,所述用于内燃机的额定空气指标表明用于调节内燃机的空气充气的指标;
-根据所述额定充气指标以第一运行模式或者第二运行模式来运行所述内燃机;
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额定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恒定时尤其在效率为0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的位置来调节,并且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保持所述节流阀上面的预先设定的恒定的压力比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来调节。
上述方法的构思在于,根据额定充气指标以不同的运行模式来运行内燃机,其中按所要求的空气充气要么以自吸运行模式要么以增压的运行模式来运行内燃机。空气充气的额定值比如空气质量流量或者进气管压力的额定值,从外部的设定值中并且根据内燃机的环境条件及状态参量来获得。按所述额定空气充气程度的高低以自吸运行模式运行所述内燃机(对于自吸运行模式来说所述空气充气在增压装置基本上去激活时也就是说决定性地通过调节节流阀来调节),或者以增压的运行模式运行内燃机(对于增压的运行模式来说将所述节流阀调节到规定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节流阀输出侧上的节流压力),并且所述空气充气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来调节。通过这样的划分为不同的运行模式这种方式,可以更为精确地控制进入到所述内燃机的气缸中的空气质量流量。利用所描述的方法也可以将所述节流阀的节流损失保持在微小的程度上,这优化了燃料消耗。
除此以外,上述方法能够用简单的手段来满足尤其关于燃料箱换气的法律要求,因为在所述节流阀与所述增压装置之间存在着相对环境压力对于几乎所有的运行范围来说降低了的压力。由此可以省去燃料箱换气的对于这样的发动机拓扑形态(Motortopologien)来说设置的双重的引入位置(Einleitstelle)。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还额外地在负荷变换时改进了内燃机的动态的响应特性。这尤其在从较小的负荷和较小的转速朝较大的负荷进行负荷转换时起积极作用。此外,对所述增压装置的压缩机的噪声产生进行了抑制,因为所述节流阀在内燃机的运行范围的较大一部分的范围内没有完全打开。
如果作为主充气传感器来使用热膜质量传感器,那么其信号在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中没有或者仅仅很少受到影响,因为所述节流阀没有完全打开并且由此对出现的脉动进行抑制。
可以规定,所述充气指标相应于额定进气管压力,在此应该在所述进气系统的处于压缩机下游的区段中对所述额定进气管压力进行调节。
对于第一运行模式来说可以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的输出侧的压力的节流压力,其中对于第二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
按照一种实施方式,对于处于预先设定的定义在预先设定的满负荷进气管压力与最大的进气管压力之间的满负荷区域之内的额定充气指标来说,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内燃机,对于所述第三运行模式来说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提高导致所述节流阀压力比或者节流压力的提高并且导致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的提高。
可以规定,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的转变通过用于节流阀压力比的阈值或者用于节流压力的阈值或者进气管压力阈值的预先设定来确定。
此外,在表明从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的工作点到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的工作点的转换的额定充气指标的改变时,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可以这样长时间地保持不变,直到所述压缩机的输出侧的压力的实际值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侧的压力的额定值之间的比例或者差超过为当前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的阈值。
按照另一方面,设置了用于运行具有进气系统的内燃机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进气系统中布置了用于对空气流进行节制的节流阀并且在所述节流阀的下游布置了用于泵送空气的增压装置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能够借助于旁通阀来调节,其中所述装置构造:
-用于求得用于所述内燃机的额定充气指标,该额定充气指标表明用于调节内燃机的空气充气的指标;
-用于根据所述额定充气指标以第一运行模式或者以第二运行模式来运行内燃机;
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额定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恒定时尤其在效率为0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的位置来调节,并且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保持所述节流阀上面的预先设定的恒定的压力比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增压装置的效率来调节。
按照另一方面,设置了具有内燃机并且具有上述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按照另一方面,设置了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在其在数据处理单元上执行时实施上述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解释。附图示出如下:
图1是具有内燃机的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在此通过进气系统向所述内燃机输送空气;
图2是用于说明一种用于运行按图1的发动机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
图3是用于描绘图1的发动机系统的节流阀中增压装置的控制策略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内燃机2的发动机系统1,所述内燃机2在这里的实施例中具有四个气缸3。但是气缸3的数目对于本发明来说只具有次要的意义,并且由此也可以设置具有其它数目的气缸3。
通过进气系统4向所述内燃机输送空气。所述进气系统4包括空气通道5,通过进气口6来将外界空气吸入到所述空气通道5中。所述外界空气首先通过节流阀7并且随后通过增压装置9的压缩机8来导送给所述内燃机2的气缸3。换句话说,所述发动机系统1具有一种拓扑形态(Topologie),对于该拓扑形态来说所述节流阀7布置在所述增压装置9的上游。
所述增压装置9的压缩机8比如可以以机械方式通过直接耦合到内燃机2的输出轴上这种方式来驱动。在此对所述内燃机的有效功率进行分支,用于提供用于驱动压缩机8的运动能量。所述压缩机8的输入侧和输出侧通过旁通管路12彼此相连接,在所述旁通管路12中布置了能够可变控制的旁通阀13,用于调节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也就是说通过所述旁通阀13的调节可以调节所述增压装置9的有效的压缩功率或者其效率。尽管所述压缩机8固定地与曲轴相耦合,但是通过所述压缩机建立的压力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旁通管路12又返回到所述压缩机8的输入侧上,使得所述空气部分地循环。循环的空气的相对于设置用于建立进气管压力的空气量的份额通过所述旁通阀13来调节。
所述内燃机2优选构造为汽油机,使得有待由所述内燃机2提供的转矩通过在所述气缸3中存在的空气充气来控制。根据所述空气充气,在预先设定所期望的燃料/空气比的情况下尤其在预先设定化学计算的空气系数为1的燃料比的情况下来计量有待输送给气缸3的燃料量并且将其喷射。燃料可以通过直喷或者通过在所述进气系统4的处于压缩机8与内燃机2的进气阀(未示出)之间的区段中的进气管喷射来输送给所述内燃机2的气缸3。所述空气充气在内燃机2的运行中相当于通过所述进气系统4导送给内燃机2的持久的空气质量流量。
为控制所述发动机系统1,设置了控制单元15,该控制单元15根据状态参量和外部的设定值比如驾驶员期望力矩的设定值来调节进入到内燃机2中的供气。所述控制单元15借助于状态参量来求得所述节流阀7和旁通阀13的相应的调节量,所述状态参量此外可以是环境压力、在所述进气系统4的处于节流阀7与压缩机8之间的区段中的压力以及在所述压缩8的下游的进气管段中的压力也就是所述进气系统4的处于压缩机8与内燃机2的气缸3的进气阀之间的区段中的压力。此外,作为状态参量可以考虑转速、负荷和其它参量。
为测量压力比如环境压力pu和所述进气系统4的处于压缩机8下游的进气管段中的进气管压力,设置了压力传感器,也就是环境压力传感器16和进气管压力传感器17。为探测瞬时的空气质量流量,可以在所述节流阀7的上游设置热膜空气质量传感器18。
图2示出了用于说明一种用于运行图1的发动机系统1的方法的流程图。按照所介绍的方法,如此控制所述内燃机2,使得其可以在两种运行模式中运行。第一运行模式称为自吸运行模式并且有待提供给内燃机2的空气质量流量在旁通阀13完全或者几乎完全打开时完全也就是说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7来调节。通过所述旁通阀13的完全的打开,在所述压缩机8的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不存在值得一提的压差。所述内燃机2如传统的内燃机一样基本上在自吸运行模式中运行。
在相当于增压的运行模式的第二运行模式中,通过所述旁通阀13的完全或者部分的关闭绝大部分地通过所述压缩机8的输送功率来引起空气质量流量。在此未完全打开的节流阀7对输送功率进行节制,其措施是其抑制压缩机8的抽吸作用。在增压的运行模式中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7,使得所述压缩机8上的输入侧的压力基本上保持恒定。
详细来讲,在步骤S1中查询,所期望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也就是压缩机8与气缸3的进气阀之间的压力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所述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通过进入到气缸3中的所期望的空气质量流量来产生,所述进入到气缸3中的所期望的空气质量流量则由所述控制单元根据额定力矩以已知的方式来求得。
如果所述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小于所述预先设定的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选择:是),那就在步骤S2中按照自吸运行模式来运行内燃机。在所述自吸运行模式中,所述压缩机8基本上去激活,其措施是所述旁通阀13完全打开,使得所述压缩机8无法在所述进气管段中建立压力。如从传统的汽油机上所知道的一样,为所述内燃机2的气缸3的充气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流量在这种运行模式中仅仅通过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来调节。
如果所要求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达到或者超过所述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选择:否),那就在增压的运行模式中运行内燃机。按照步骤S3来如此实施所述增压的运行,从而将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保持恒定并且为调节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而如此调节所述旁通阀13,从而将所要求的空气质量流量提供给内燃机2。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相当于所述节流阀7上游的基本上和环境压力pu相当的压力与所述节流阀7下游的节流压力pndk之间的比例。所述节流阀7的输出侧的节流压力pndk在进气管运行模式中基本上相当于进气管压力p进气管,因为所述增压装置9的压缩机8基本上切换为被动的状态,其措施是所述旁通阀13完全打开。
在一种作为替代方案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紧接着所述增压的区域的满负荷区域中,其中所述旁通阀13完全关闭,使所述节流阀7从确定所述预先设定的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的位置上完全打开,用于获得最大的效率。在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相应的区域内所述节流阀7完全打开,该区域能够校准,尤其所述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能够根据应用特点来预先设定。
周期性地重复步骤S1的查询,并且以相应的方式根据额定进气管压力p进气管_Soll来选择自吸运行模式和增压的运行模式。
图3根据所述表明所述内燃机2的气缸3的充气程度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进气管_Soll来示出了自吸运行模式、增压的运行模式和满负荷运行模式。
在所述自吸运行模式的区域S中,根据有待调节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进气管_Soll来调节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用于调节所述节流阀7的输出侧的压力pndk。
预先设定的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与有待调节的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线性的关系,但是也可以具有其它的曲线。虚线K2表示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用于调节相应的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该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用曲线K1来示出。曲线K1表示所述节流阀7的输出侧的节流压力pndk并且以最小能够调节的压力pndk_min来开始,该最小能够调节的压力pndk_min依赖于工作点并且尤其依赖于空气质量流量。最大的节流压力pndk_max相当于所述节流阀前面的压力pvd并且在所述节流阀7完全打开时处于所述最大的节流压力pndk_max。尤其根据环境压力pu和(未示出的)空气滤清器上的压力降来求得所述节流阀前面的压力pvd。
如果所要求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_Soll超过所述比如可以固定地预先设定或者可能依赖于所述节流阀前面的压力pvd和预先设定的加权因子(Boost-Faktor)FBoost的比如为0.95×pvd×FBoost的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那就在所述内燃机2中在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中继续运行。在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中,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也就是说所述节流阀7的输出侧的节流压力pndk基本上冻结并且保持在恒定的数值上。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而后比如可以相当于在达到相当于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的进气管压力时的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的数值。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阀压力比相当于0.95。
曲线K3表示旁通阀13在所述压缩机8的旁通管路12中的位置。可以看出,在转变为所述区域A时开始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使所述旁通阀13从其完全打开的状态朝其关闭位置的方向运动,从而提高所述压缩机8的输送功率,因为降低了循环的空气量的份额。所述旁通阀13的位置从为了提供所述气缸3的额定充气水平而需要何种空气质量流量中产生。同时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在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中保持恒定,这导致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的相应变化的调节(曲线K2)。所述曲线K2在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中表示所述节流阀7的配属于所要求的空气充气(该空气充气基本上配属于空气质量流量或者进气管压力)的位置。可以看出,尽管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是恒定的,但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朝更大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进气管_Soll变化,因为所要求的空气质量流量上升。
在满负荷运行模式的区域V中,该区域V朝更大的进气管压力p进气管通过预先设定的满负荷进气管压力紧接着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现在可以从所述恒定的数值出发进一步提高,比如线性地一直提高到节流阀7完全打开。此外,所述旁通阀13也可以进一步关闭,用于提供最大的空气质量流量。在所述满负荷运行模式的区域V中的哪个时刻,将所述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从在从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转变为所述满负荷运行模式的区域V时所预先设定的满负荷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提高到1或者几乎提高到1,这一点基本上能够自由应用。也可以取代预先设定的满负荷进气管压力,通过预先设定的满负荷节流阀压力比V节流阀_满负荷来预先设定朝区域V的转变。
也可以取代对所述进气管运行模式的区域S与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之间的转变进行定义的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作为用于节流阀压力比的阈值Vthr_节流阀来预先设定所述阈值。所述用于节流阀压力比的阈值Vthr_节流阀也可以根据所述压缩机8的输出侧的最大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尤其根据所述压缩机8的下游的(未示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之前的压力并且根据所述压缩机8的输出侧的压力的额定值来预先设定。尤其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之前的压力的额定值可以根据所述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上的压力降来求得。此外,也可以取代所述进气管压力阈值pthr_进气管为所述运行模式的区域之间的转变而使用用于其它确定空气充气的参量比如空气质量流量的阈值。
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上的压力降比如可以根据流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质量流量或者根据依赖于此的参量来求得。作为流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质量流量的指标,不仅可以使用流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质量流量的额定值而且可以使用其实际值。关于流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质量流量的指标对于内燃机的稳定的运行状态来说可以通过流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质量流量的实际值来求得,并且所述第一参量对于内燃机的不稳定的运行状态来说可以通过流经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质量流量的额定值来求得。
此外,所述节流阀压力比的阈值Vthr_节流阀可以根据另外的发动机方面的参量尤其最小空气质量流量的要求来选择,对于进入到进气系统4的处于节流阀7与压缩机8之间的区段中的正常的燃料箱换气来说需要所述最小空气质量流量。通常作为用于所述节流阀压力比的阈值Vthr_节流阀来选择处于0.9到0.99的范围内的数值尤其如上面所描述的一样选择0.95的数值。
为了获得用于燃料箱换气的较大的质量流量,需要所述节流阀压力比的较小的阈值Vthr_节流阀。在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中,为此可以以比有必要的情况大的程度关闭所述节流阀7,也就是说以比在确定所述自吸运行模式的区域S与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之间的转变时的情况大的程度进行节流。同时,可以借助于所述旁通阀13来如此调节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从而可以调节流经所述节流阀7的空气质量流量的额定值以及所述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因而在所述节流阀7的下游产生较小的节流压力pndk,所述较小的节流压力pndk能够实现较大的用于燃料箱换气的质量流量。
所述压缩机8的输出侧的压力的最大额定值可以根据最大的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和增压空气冷却器上的压力降来求得。
按照一种作为替代方案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所述节流阀7后面的节流压力的额定值pndksoll和所述节流阀7前面的压力pvd来预先设定旁通阀压力比的为当前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的额定值VBypass_Soll。所述旁通阀压力比VBypass可以表示所述节流压力pndk与所述压缩机8的下游的压力之间的比例。
所述穿过压缩机8的空气质量流量的额定值可以根据流经所述压缩机8的体积流量的额定值来求得。所述流经压缩机8的体积流量的额定值可以借助于压缩机的转速和旁通阀压力比的额定值VBypass_Soll来求得,所述旁通阀压力比的额定值VBypass_Soll则比如可以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上游也就是紧接在所述压缩机8的输出侧的压力的额定值和所述节流压力的额定值pndksoll中确定。关于所述压缩机8的转速的指标可以涉及所述压缩机8的转速的额定值和/或实际值。
所述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按照一种闭环控制方式来调节并且所述空气质量流量的额定值可以根据缓慢的适配器部分(Adaptionsanteil)和快速的控制器部分(Regleranteil)来求得。所述控制器部分优选借助于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从进气管压力p进气管和进气管压力的额定值pSaug_Soll的差中来确定。所述适配器部分则优选通过所述控制器部分的积分部分来实现,其中所述适配器部分可以根据内燃机2的运行状态来形成。所述运行状态比如可以借助于转速和额定进气管压力pSaug_Soll来表示。
在从所述自吸运行模式的区域S转变为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时,对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来说也就是说在从所述自吸运行模式的区域S中的工作点快速转换为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中的工作点时,所述旁通阀13首先会以比对于处于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中的所期望的工作点来说所规定的情况更大的打开程度保持打开的状态。但是可以规定,从所述自吸运行模式的区域到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的转变的这种设计方案一直有效,直到压缩机输出压力的实际值与压缩机输入压力的也就是所述节流阀7的下游的节流压力pndk的额定值之间的比例或者差超过为当前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的阈值。由此在动态的情况中可以实现沿相反方向的流经旁通阀13的空气流,其中在动态的情况下有必要从所述自吸运行模式的区域S转换为所述增压的运行模式的区域A。由此进行更加快速的充气,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内燃机2的动态的响应特性。

Claims (9)

1.用于运行具有进气系统(4)的内燃机(2)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进气系统(4)中布置了用于对空气流进行节制的节流阀(7)并且在该节流阀(7)的下游布置了用于泵送空气的增压装置(9)的压缩机(8),其中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能够借助于旁通阀(13)来调节,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求得用于内燃机(2)的额定充气指标,所述额定空气指标表明用于调节内燃机(2)的空气充气的指标;
-根据所述额定充气指标以第一运行模式或者第二运行模式来运行所述内燃机(2);
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2)的额定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恒定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来调节,并且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保持所述节流阀(7)的预先设定的恒定的压力比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来调节,
其中对于第一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7),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7)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pndk),其中对于第二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7),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7)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pndk)。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相当于在所述进气系统的在压缩机(8)下游的区段中有待调节的额定进气管压力。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处于预先设定的、定义在预先设定的满负荷进气管压力与最大的进气管压力之间的满负荷区域之内的额定充气指标来说,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内燃机(2),对于所述第三运行模式来说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提高导致所述节流阀压力比或者节流压力(pndk)的提高并且导致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的提高。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的转变通过预先设定用于节流阀压力比的阈值或者用于节流压力(pndk)的阈值或者进气管压力阈值来确定。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表明从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的工作点到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的工作点的转换的额定充气指标的改变时,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这样长时间地保持不变,直到所述压缩机(8)的输出侧的压力的实际值与所述压缩机(8)的输入侧的压力的额定值之间的比例或者差超过为当前的工作点预先设定的阈值。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2)的额定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为0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来调节。
7.用于运行具有进气系统(4)的内燃机(2)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进气系统(4)中布置了用于对空气流进行节制的节流阀(7)并且在其下游布置了用于泵送空气的增压装置(9)的压缩机(8),其中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能够借助于旁通阀(13)来调节,其中所述装置构造:
-用于求得用于内燃机(2)的额定充气指标,该额定充气指标表明用于调节内燃机(2)的空气充气的指标;
-用于根据所述额定充气指标以第一运行模式或者以第二运行模式来运行内燃机(2);
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2)的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恒定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来调节,并且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在调节所述节流阀(7)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来调节,从而保持所述节流阀(7)上面的恒定的压力比,
其中对于第一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7),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7)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pndk),其中对于第二运行模式来说如此调节所述节流阀(7),以调节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节流阀压力比或者依赖于所述额定充气指标的、作为所述节流阀(7)下游的压力的节流压力(pndk)。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有待调节的用于运行内燃机(2)的空气充气在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中在所述增压装置(9)的效率为0时决定性地通过调节所述节流阀(7)的位置来调节。
9.发动机系统(1),具有内燃机(2)和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CN201110359140.4A 2010-11-15 2011-11-14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465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43897.9A DE102010043897B4 (de) 2010-11-15 2010-11-15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DE102010043897.9 2010-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5767A CN102465767A (zh) 2012-05-23
CN102465767B true CN102465767B (zh) 2016-06-29

Family

ID=4599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9140.4A Active CN102465767B (zh) 2010-11-15 2011-11-14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5767B (zh)
DE (1) DE102010043897B4 (zh)
FR (1) FR29674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14713A1 (de) * 2012-07-25 2014-01-3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JP6028925B2 (ja) * 2013-03-01 2016-11-2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DE102013213352B4 (de) * 2013-03-28 2015-04-02 Mtu Friedrichshafen Gmbh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Regel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nd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13113167A1 (de) * 2013-11-28 2015-05-28 Daiml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KR101610107B1 (ko) * 2014-09-15 2016-04-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엔진시스템의 배기가스 재순환 제어방법
CN106704004B (zh) * 2015-11-13 2020-06-16 日立汽车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内燃机以及内燃机的控制方法
CN106677909B (zh) * 2016-12-08 2023-03-24 湖北鹰牌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电子卸荷装置
DE102020215579A1 (de) * 2020-12-09 2022-06-0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der benötigten Wassermenge zum Bauteilschutz bei Otto-Motoren mit Wassereinspritz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957A (en) * 1988-02-23 1991-04-02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US5119795A (en) * 1991-01-30 1992-06-0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Intake system with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485533A (zh) * 2002-08-20 2004-03-3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器
CN1534175A (zh) * 2003-03-27 2004-10-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增压装置
DE102008022214B3 (de) * 2008-05-06 2009-11-2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 Drosselklappe und einer Umluftklappe in einem Ansaugtrakt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7647A1 (de) 1994-05-20 1995-11-23 Bosch Gmbh Robert System zur Leistungssteuerung oder Leistungsregelung einer aufgeladenen Brennkraftmaschine
FR2854658B1 (fr) 2003-05-06 2007-02-09 Siemens Vdo Automotive Procede de gestion du debit d'air dans 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et dispositif correspondant
US8136357B2 (en) 2008-08-27 2012-03-20 Honda Motor Co., Ltd. Turbocharged engine using an air bypass valv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957A (en) * 1988-02-23 1991-04-02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US5119795A (en) * 1991-01-30 1992-06-0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Intake system with mechanical supercharg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485533A (zh) * 2002-08-20 2004-03-3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机的增压器
CN1534175A (zh) * 2003-03-27 2004-10-0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增压装置
DE102008022214B3 (de) * 2008-05-06 2009-11-2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eine Drosselklappe und einer Umluftklappe in einem Ansaugtrakt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5767A (zh) 2012-05-23
FR2967469A1 (fr) 2012-05-18
DE102010043897A1 (de) 2012-05-16
DE102010043897B4 (de)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5767B (zh)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73201B (zh) 用于喘振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US8640458B2 (en) Control strategy for an engine
CN1840876B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RU2602710C2 (ru) Способ подачи разрежения в двигатель (варианты), двигатель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CN102822480B (zh) 增压内燃机
US7167790B2 (en) Engine control system
US6866020B2 (en) Vacuum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gine with variable valve lift
US9103288B2 (en) Parallel aspirator arrangement for vacuum generation and compressor bypass
JP5987907B2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US9187073B2 (en) Negative pressure forming device for brake of vehicle
CN102859153B (zh) 具有无级变速驱动系统的增压器
CN103256129A (zh) 具有涡轮增压装置的内燃机的操作方法及其控制单元
CN103930656A (zh) 窜气换气装置
CN103597190B (zh) 用于调节在内燃机的排气中的NOx浓度的方法
RU2012124772A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я воздушного фильтра
JP6589932B2 (ja)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642093B2 (ja) 車両の内燃機関の給気圧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227341A (ja) 排気ガス・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チャージ圧力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3006045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a control,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CN104234856A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制动力放大器内的真空压的方法
JP4452534B2 (ja)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過給機の異常検出装置
CN104632419A (zh) 根据载荷开关涡轮增压内燃机的排气阀阀门的方法和设备
US108590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engine with EGR and a turbocharger
JP6702059B2 (ja)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