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2602A - 按摩机 - Google Patents

按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2602A
CN102462602A CN2011101608415A CN201110160841A CN102462602A CN 102462602 A CN102462602 A CN 102462602A CN 2011101608415 A CN2011101608415 A CN 2011101608415A CN 201110160841 A CN201110160841 A CN 201110160841A CN 102462602 A CN102462602 A CN 102462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treatment
massage appliance
massage
abut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08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稲田二千武
长光知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JIME MITORI KK
Original Assignee
HAJIME MITOR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32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485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AJIME MITORI KK filed Critical HAJIME MITORI KK
Publication of CN102462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2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机,其能够通过彼此间隔设置的施疗臂夹持被施疗部进行按摩,并且,还能在与夹持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充分按摩。按摩机(1)夹持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按摩,具备:包括第1臂(10)及第2臂(11)的施疗臂(3),该第1臂(10)及第2臂(11)具有在前端抵接于被施疗部的抵接部(10a)、(11a),并且彼此设置有间隔、进行相互靠近或者背离的动作而夹持被施疗部;旋转轴(4),用于改变间隔并且可旋转地安装于第1臂(10)及第2臂(11);其中,第1臂(10)与第2臂(11)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旋转轴(4)偏心并倾斜地实现安装。

Description

按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持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按摩的按摩机。
背景技术
近几年,夹持呈后仰状态的被施疗者的肩部进行按摩的施疗机广为流传,这种按摩机是具有配置于肩部前后的前部揉捏按摩手及后部揉捏按摩手的固定型按摩机。该按摩机的构成方式如下:前后按摩手倾斜地安装于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驱动轴,通过该驱动轴的旋转,前后按摩手在前后方向相互靠近或者背离从而对肩部进行按摩(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5-465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按摩机中,前后按摩手虽然能在前后方向进行相互靠近或者背离的动作来对被施疗部(肩部)进行按摩,但是基本不具备左右方向上的动作成分。因此,无法充分实现沿着例如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左右方向)进行按摩的动作。
因此,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机,能够通过彼此间隔设置的施疗臂夹持被施疗部进行按摩,并且还能在与夹持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充分的按摩。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在夹持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按摩的按摩机中具备:包括第1臂及第2臂的施疗臂,该第1臂及第2臂具有在前端抵接于被施疗部的抵接部,彼此设置有间隔并且进行相互靠近或者背离的动作而夹持被施疗部;以及旋转轴,改变所述间隔并且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1臂及第2臂;其中,所述第1臂及第2臂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偏心并倾斜地实现安装。
通过以上结构,可以通过彼此间隔设置的施疗臂夹持被施疗部进行按摩,并且施疗臂还能在与夹持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充分按摩。
此外,优选所述第1臂的所述抵接部配置于被施疗部的上侧或前侧,所述第2臂的所述抵接部配置于被施疗部的后侧,所述旋转轴以前后方向为轴向。
通过以上结构,在例如将被施疗部定为肩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1臂及第2臂从上方及后方、或者前后夹持肩部进行按摩的同时,在左右方向上对肩部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地进行按摩。此外,在例如将被施疗部定为肩部、将第1臂的抵接部定为配置在肩部上侧的情况下,当第2臂对肩部向上揉捏时,可以通过第1臂的抵接部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向上方浮动。
此外,优选所述第1臂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2臂的所述抵接部的移动轨迹不同。
通过以上结构,可使第1臂进行施疗的被施疗部的施疗范围、与第2臂进行施疗的被施疗部的施疗范围不同,从而进行适合各被施疗部的按摩。
此外,优选所述第1臂与所述第2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各不相同。此时,优选所述第2臂其上下方向的尺寸长于所述第1臂,所述第2臂的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第1臂的所述抵接部更加位于下方。
通过以上结构,在例如将被施疗部定为肩部的情况下,可以避开锁骨对肩部的上侧或者前侧进行按摩,对于肩部的后侧可以深入按摩至肩胛骨附近。
此外,优选所述第1臂及第2臂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偏心并倾斜地实现安装,所述第2臂相对所述旋转轴的偏心量以及/或者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1臂。
通过以上结构,在例如将被施疗部定为肩部的情况下,能够在小范围内对存在锁骨的肩部的上侧或前侧进行浅度(轻度)按摩,在大范围内对存在肩胛骨的肩部的后侧进行深度(强度)按摩。
此外,优选至少所述第1臂在上下方向的中部向前方弯曲。
通过以上结构,在例如将被施疗部定为肩部的情况下,可将按摩机除第1臂以外的大部分构成要件配置为朝向肩部的后方,能够防止各构成要件在使用时带来不便。
此外,优选所述施疗臂具有作用于被施疗部侧的敲打部件。此时,优选具有控制部,在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相互靠近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敲打部件。
通过以上结构,还能对被施疗部进行敲打按摩。并且,如果在第1臂与第2臂相互靠近的状态下驱动敲打部件,则能够有效地对被施疗部执行敲打动作。
此外,优选所述抵接部具有抵接于被施疗部的施疗件,所述施疗件可拆装地构成。
通过以上结构,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拆装施疗件,调整按摩的体感或强度。
此外,优选地,所述施疗臂成对地构成,具有将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相交的方向作为轴向并通过马达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分别安装于所述成对施疗臂的所述旋转轴通过联动机构可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轴,以使所述成对的施疗臂能够彼此靠近或者背离。
通过以上结构,联动地驱动成对的施疗臂,使成对的施疗臂靠近或背离,而对被施疗部进行揉捏动作。
此外,优选具有支承所述施疗臂的基部、以及连接所述施疗臂与所述基部并且容许所述第1臂及第2臂进行靠近或者背离的动作而限制其随着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的动作的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位于安装在所述成对施疗臂上的所述两旋转轴的外侧。
通过以上结构,可使施疗臂向两旋转轴的内侧动作的幅度大于两旋转轴的外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夹持被施疗部进行按摩,并且还能在与夹持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充分按摩。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的靠背部的立体图。
图2是省略一部分结构要件的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3是省略一部分结构要件的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4是省略一部分结构要件的按摩机的正视图。
图5是省略一部分结构要件的按摩机的左视图。
图6是表示按摩机的主要部分的右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凸轮部件的结构的按摩机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8是按摩机的控制功能模块图。
图9是敲打部件的模式图。
图10是表示抵接部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
图11是按摩程序(之一)的模块图。
图12是按摩程序(之二)的模块图。
图13是省略一部分构成要件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14是省略一部分构成要件的按摩机的立体图。
图15是省略一部分构成要件的按摩机的正视图。
图16是省略一部分构成要件的按摩机的左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凸轮部件的结构的按摩机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抵接部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设置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1的靠背部101的立体图。图2及图3是省略一部分结构要件的按摩机1的立体图。图4是省略一部分结构要件的按摩机1的正视图。图5是省略一部分结构要件的按摩机1的左视图。图6是表示按摩机1的主要部分的右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凸轮部件17、18的结构的按摩机1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其中(a)为右视图,(b)为正视图。图8是按摩机1的控制功能模块图。此外,图2中省略下述凸轮部件7,图3至图5中根据图2进一步省略下述基架9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按摩机1主要是可拆装地或者固定地配置于椅子100的靠背部101的上部,或者载置于床面而作为垫枕使用。此外,对于本说明书中的方向概念,将下述旋转轴4的轴向定为“前后方向”,将成对的旋转轴4、4进行排列的方向定为“左右方向”,将与所述前后方向及所述左右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定为“上下方向”。结合按摩机1的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则在例如将其配置于椅子100的靠背部101上使用的情况下,就坐于椅子100的使用者正面朝前,则其前方为“前”、后方为“后”、左手侧为“左”、右手侧为“右”、头部侧为“上”、腰部侧为“下”。此外,在将其载置于床面上使用的情况下,仰头使头部载置于按摩机1上的使用者对着天花板,天花板侧为“前”、床面侧为“后”、左手侧为“左”、右手侧为“右”、头部侧为“上”、腰部侧为“下”。其他情况则酌情予以说明。以下,代表性地将配置于椅子100的靠背部101上使用的情况作为按摩机1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按摩机1主要包括:设置于靠背部101的前表面上部的基部2;支承于基部2并夹持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肩部)进行按摩的施疗臂3;具有可旋转地安装于施疗臂3的旋转轴4的驱动机构;作为驱动源用于使旋转轴4实现驱动的马达5;进行马达5的驱动控制或者下述敲打部件27的驱动控制的控制部6;以及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身体(头部)的支承部7a、至少覆盖驱动机构并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防护罩部件7。
如图2所示,基部2包括:抵接于靠背部101的前表面上部且大致为板状的基部主体8;设置于基部主体8的前部用于支承下述驱动机构并从外部保护驱动机构的基架9。基架9具有从基部主体8的前部竖立地设置并且从上方保护驱动机构的上部9a、以及从基体8的前部竖立地设置并且从左右方向保护驱动机构的侧部9b,并且该基架9在基体8的前部设置为左右一对。基架9的侧部9b设置有防止施疗臂动作时造成干扰的开口部9c。防护罩部件7上在一对基架9、9之间设置有稳固支承使用者的身体(头部)的支承部7a。此外,优选该支承部7a具有缓冲性。然后,在将身体(头部)支承于支承部7a的状态下由施疗臂3对被施疗部(肩部)进行按摩。
如图1至图5所示,施疗臂3具有按摩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肩部)的上表面的第1臂10、以及按摩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肩部)的后表面的第2臂11,该施疗臂3左右成对地设置于基部2。该第1及第2臂10、11具有在其前端部抵接于被施疗部并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抵接部10a、11a。第1及第2臂10、11可以相互靠近或者背离地以一定间隔彼此对向地配置于大致前后方向。
如图5所示,第1臂10由板材构成,在连接到下述第1连杆12的安装位置的下方位置处大致垂直地向前方弯曲。即,第1臂10其板面在连接到第1连杆12的安装位置处朝向前后方向,在具有抵接部10a的前端部附近朝向上下方向。另一方面,如图4及图5所示,第2臂11由上下方向较长的板材构成,其板面全部朝向前后方向,但在上下方向的中部的下方位置处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弯曲。因此,第1臂10的抵接部10a从上方抵接于被施疗部(肩部),第2臂11的抵接部11a从后方抵接于被施疗部(肩部)。此外,第1臂10与第2臂1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同。具体地,设置第2臂11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第1臂10,第2臂11的抵接部11a相对于第1臂10的抵接部10a位于下方。
如图6及图7所示,该第1及第2臂10、11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同一旋转轴4。该旋转轴4具有与联动地连接于马达5的驱动轴14上设置的蜗杆15啮合的蜗轮16,能够随着因马达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14的旋转而联动地旋转。旋转轴4及蜗轮16可以通过基架9从外部实现保护,旋转轴4可旋转地支承于基架9。通过该蜗杆15及蜗轮16构成可使旋转轴4与驱动轴14联动旋转的联动机构。此外,通过上述旋转轴4、驱动轴14、蜗杆15、及蜗轮16构成将马达5的驱动力传送至施疗臂3的驱动机构。
第1及第2臂10、11分别固定地安装于第1连杆12与第2连杆13,该第1连杆12及第2连杆13,将通过旋转轴4的旋转而进行的按摩动作传送至第1及第2臂10、11。该第1及第2连杆12、13上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开口的嵌合孔12a、13a,旋转轴4通过凸轮部件17、18可旋转地安装于该嵌合孔12a、13a。该凸轮部件17、18从前后方向观察呈圆盘状,其外周具有轴承(未图示)。凸轮部件17、18相对于旋转轴4可一体旋转地实现安装,其外形上远离几何学圆心的位置处设置有旋转轴心(旋转轴4)。此外,凸轮部件17、18具有相对旋转轴4倾斜的倾斜面17a、18a,第1及第2连杆12、13沿着该倾斜面17a、18a安装于凸轮部件17、18。即,施疗臂3通过连杆12、13相对于旋转轴4偏心并且倾斜地实现安装。嵌合于第1连杆12的嵌合孔12a的凸轮部件17、及嵌合于第2连杆13的嵌合孔13a的凸轮部件18从左右方向观察以日文的“ハ”字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此外,从前方观察2个凸轮部件17、18,其相对于旋转轴4的轴心的相位彼此一致。
如图2及图8所示,基部2设置有马达5、经过减速器19连接于马达5并以左右方向为轴向的驱动轴14、以及进行马达5的驱动控制并且通过具有CPU、存储器(RAM)和存储部(ROM)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部6。该控制部6电气连接于使用者操控的操作部20,基于从操作部20输入的输入信号通过驱动电路21驱动控制马达5的旋转方向或旋转速度。该操作部20设置为在防护罩部件7的表面露出(参考图1)。
如图2及图6所示,驱动轴14可旋转地支承于基架9,左右方向上分别对应于左右成对的基架9的位置处设置有蜗杆15。此外,左右蜗杆15位于基架9的内部,可以从外部被保护。该左右蜗杆15分别与前文所述左右旋转轴4具备的涡轮16啮合,通过使马达5实现驱动可以使左右旋转轴4、4与驱动轴14同步旋转。因此,通过以上方式构成驱动轴14及旋转轴4,可以由1台马达5使左右成对的施疗臂3、3同步动作。此外,设置左右蜗杆15、15及蜗轮16、16齿列的方向能使左右旋转轴4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
以上方式构成的按摩机1可使第1及第2臂10、11在箭头标记a(参照图5)的方向相互靠近或者背离,并且夹持被施疗部进行按摩。此外,还能在与第1及第2臂10、11相互靠近或者背离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使第1及第2臂10、11充分动作,从而可以进行左右方向的按摩动作。此外,施疗臂3设置为左右成对,因此成对的施疗臂3、3可以在箭头标记b(参照图4)的方向彼此靠近或者背离,对被施疗部进行揉捏按摩。
如图4至图6所示,施疗臂3通过下述限制部件22连接于基部2。以下,对该限制部件2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该限制部件22包括:联杆部件23,沿上下方向延长,其下端部安装于连杆12、13的上部,并且在上端部具有由球形接头等构成的万向节23a;通过万向节安装于联杆部件23的上端部的滑块24;以及可以引导滑块24前后滑动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导轨25。该联杆部件23及滑块24对应地设置于每个第1与第2臂10、11,两滑块24、24在共用的导轨25上滑动。此外,该导轨25安装于基架9的上部9a的下表面。因此,容许第1及第2臂10、11进行靠近或者背离的动作,同时可以限制两臂10、11随着旋转轴4同步进行旋转的动作。
此外,如图4所示,该限制部件22位于两旋转轴4、4的左右外侧。即,联杆部件23的下端部在连杆12、13的上部安装于旋转轴4的左右方向外侧,导轨25在基架9的上部9a安装于旋转轴4的左右方向外侧。因此,能以旋转轴4的左右位置为基准,使施疗臂3的抵接部10a、11a向左右内侧动作的幅度大于左右外侧。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按摩机1具有用于检测施疗臂3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26。该位置检测传感器26包括:检测部26a,由非接触式的磁传感器(霍尔元件)构成,并且安装于基架9的侧部9b;被检测部26b,由安装于驱动轴14的外周部的磁石构成。位置检测传感器26的检测部26a电气连接于控制部6,能将利用检测部26a对被检测部26b进行检测得到的检测信号传递至控制部6(参考图8)。本实施方式中,成对的旋转轴4、4联动地连接于1根驱动轴14,因此只需检测出驱动轴14的旋转位置即可检测出成对的施疗臂3、3的位置。即,能够检测出第1及第2臂10、11在靠近或者背离方向上的间隔,同时检测出成对的施疗臂3、3在靠近或者背离方向上的间隔。
下面,对敲打部件27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敲打部件27的模式图。此外,如图3及图9等图所示,施疗臂3的抵接部11a具有作用于被施疗部侧的敲打部件27。该敲打部件27可以采用螺线管式,根据由驱动电路28输入的电信号,电磁阀27a实现励磁使活塞27b相对于被施疗部执行进退动作。该驱动电路28上电气连接有所述控制部6,通过连通/断开(ON/OFF)从控制部6传送至驱动电路28的输入信号,可使电磁阀27a实现励磁或者消磁。因此,连通(ON)传送至驱动电路28的输入信号时,活塞27b快速重复进退动作从而进行敲打动作,断开(OFF)传送至驱动电路28的输入信号时,活塞27b停止进退动作。本实施方式中,敲打部件27只设置于第2臂11的抵接部11a,但是也可以只设置于第1臂10的抵接部10a,或者还可以设置于第1及第2臂10、11两者的抵接部10a、11a。此外,还可以取代该敲打部件27,只采用施疗件或者振动器。
此外,虽然图中并未进行表示,但是也可以设置从外部覆盖施疗臂3并且具有伸缩性能的伸缩防护罩部件。如果按照以上方式构成按摩机1,在对应于抵接部10a、11a的位置处,可以相对于伸缩防护罩部件可拆装地设置用于按压或者推压被施疗部的施疗件。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伸缩防护罩的外部设置口袋自由地收放施疗件,还可以在伸缩防护罩部件的外部及施疗件上设置由尼龙搭扣等构成的拆装部件使施疗件可自由地拆装。通过以上结构,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拆装施疗件,调整按摩的体感及强度。
下面,对施疗臂10、11中各抵接部10a、11a的移动轨迹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抵接部10a、11a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其中,(a)是使用者的后视图,(b)是使用者的俯视图。
左右的第1臂10的抵接部10a在被施疗部(肩部)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彼此靠近或者背离的同时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划着三维轨迹地进行移动。此外,左右的第2臂11的抵接部11a在被施疗部(肩部)的后表面沿左右方向彼此靠近或者背离的同时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划着三维轨迹地进行移动。此外,第1臂10的抵接部10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与第2臂11的抵接部11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彼此逆向。此外,第1臂10与第2臂1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及形状不同,因此其抵接部10a、11a的移动轨迹也各不相同。
即,第1及第2臂10、11的抵接部10a、11a彼此靠近而夹持被施疗部(肩部)的同时左右成对的第2臂11、11的抵接部11a、11a彼此靠近或者背离,从而对被施疗部(肩部)的后表面进行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由于第1臂10的抵接部10a位于被施疗部(肩部)的上表面,所以能够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向上方浮起,从而有效地由第2臂11的抵接部11a进行向上揉捏的动作。并且,第2臂11的抵接部11a进行向上揉捏的动作时,第1臂10的抵接部10a向下方移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向上揉捏动作。将该施疗臂3换作人手时,第1臂10的抵接部10a相当于食指至小指,第2臂11的抵接部11a相当于拇指,因此按摩机1可以实现人手带来的按摩感。
下面,对按摩机1的按摩程序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1是按摩程序(之一)的模块图。图12是按摩程序(之二)的模块图。
如图11所示,使用者对操作部20进行操控从而开始按摩程序(之一),则控制部6正转驱动马达5使通过施疗臂3进行的夹持按摩以及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开始(步骤S1)。然后,使马达5的正转驱动持续指定时间,反复执行由施疗臂3进行的夹持按摩及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动作。经过指定时间后,控制部6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26判断第1及第2臂10、11的相互靠近位置(步骤S2)。如果判定第1及第2臂10、11位于靠近位置(例如最靠近的位置),则控制部6停止马达5的驱动(步骤S3)。然后,控制部6使电磁阀27a实现励磁并且驱动敲打部件27指定的时间,经过指定时间后,使电磁阀27a消磁并且停止驱动敲打部件27(步骤S4至步骤S6)。然后,控制部6反转驱动马达5使通过施疗臂3进行的夹持按摩及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动作开始(步骤S7)。
根据按摩程序(之一),由于是在第1及第2臂10、11位于靠近位置时驱动敲打部件27,所以能够有效地对被施疗部施以敲打动作。此外,由于是在停止第1及第2臂10、11的动作的状态下驱动敲打部件27,所以使用者的意识能够集中到敲打动作上,从而充分感受到敲打动作。
如图12所示,使用者对操作部20进行操控从而开始按摩程序(之二),则控制部6正转驱动马达5使通过施疗臂3进行的夹持按摩及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动作开始(步骤S8)。然后,使马达5的正转驱动持续指定时间,反复执行通过施疗臂3进行的夹持按摩以及向上揉捏或向下揉捏动作。经过指定时间后,控制部6通过位置检测传感器26判断第1及第2臂10、11的相互靠近位置(步骤S9)。如果判定第1及第2臂10、11位于靠近位置(例如最靠近的位置),则控制部6驱动控制马达5使其频繁地重复进行正转·反转动作(步骤S10)。
根据按摩程序(之二),由于频繁地重复进行马达5的正转反转动作,所以能由第1及第2臂10、11迅速夹持或放开被施疗部。此外,通过左右成对的施疗臂3、3能够迅速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被施疗部。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5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对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1共用的结构赋以相同符号并且省略说明。此外,作为按摩机50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下面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以按摩机50配置于椅子100的靠背部101上使用的情况为代表进行说明。
图13及图14是省略一部分构成要件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50的立体图。图15是省略一部分构成要件的按摩机50的正视图。图16是省略一部分构成要件的按摩机50的左视图。图17是用于说明凸轮部件57的结构的按摩机50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此外,图13中省略前述凸轮部件7,图14至图16中在图13基础上进一步省略基架9等,图17中省略了左侧的头部施疗部52。
按摩机50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1本质上的不同点在于施疗臂51的结构、以及进一步具有按摩使用者头部的头部施疗部52。即,如图13至图16所示,按摩机50主要包括:设置于靠背部101的前表面上部的基部2;支承于基部2夹持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肩部)进行按摩的施疗臂51;支承于基部2按摩使用者头部的头部施疗部52;具有可旋转地安装于施疗臂51的旋转轴4、以及可旋转地安装于头部施疗部52的驱动轴14的驱动机构;作为驱动源用于驱动旋转轴4及驱动轴14的马达5;进行马达5的驱动控制或者驱动控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敲打部件(未图示)的控制部6;具有支承使用者的身体(头部)的支承部(未图示)并且至少覆盖驱动机构并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保护罩部件(未图示)。
下面,对施疗臂5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至图16所示,施疗臂51具备按摩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肩部)前表面的第1臂53、以及按摩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肩部)后表面的第2臂54,该施疗臂51左右成对地设置于基部2。该第1及第2臂53、54具有在其前端部抵接于被施疗部(肩部)并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抵接部53a、54a。第1及第2臂53、54以一定间隔彼此对向地设置于大致前后方向,以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背离。
如图16所示,第1及第2臂53、54由上下方向较长的板材形成,在比安装到第1及第2连杆12、13的安装位置更加位于下方的第1弯曲部53b、54b的位置处向前方弯曲,在比第1弯曲部53b、54b更加位于前方的第2弯曲部53c、54c的位置处向下方弯曲。即,第1及第2臂53、54在安装到第1及第2连杆12、13的安装位置及具有抵接部53a、54a的前端部附近,其板面朝向前后方向。因此,第1臂53的抵接部53a从前方抵接于被施疗部(肩部),第2臂54的抵接部54a从后方抵接于被施疗部(肩部)。此外,设置第1及第2臂53、54其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同。具体地,设置第2臂54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第1臂53,第2臂54的抵接部54a比第1臂53的抵接部53a更加位于下方。因此,能够避开锁骨对肩部的前侧进行按摩,对肩部的后侧进行深度按摩直至肩胛骨附近。
下面,对施疗臂51上各抵接部53a、54a的移动轨迹进行说明。图18是表示抵接部53a、54a的移动轨迹的说明图,其中,(a)是使用者的(后视图),(b)是使用者的(俯视图)。
左右的第1臂53的抵接部53a在被施疗部(肩部)的前表面沿左右方向彼此靠近或者背离的同时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划着三维轨迹进行移动。此外,左右的第2臂54的抵接部54a在被施疗部(肩部)的后表面沿左右方向彼此靠近或者背离的同时沿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划着三维轨迹进行移动。然后,第1臂53具有的抵接部53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与第2臂54具有的抵接部54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彼此逆向。此外,第1臂53与第2臂54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及形状不同,因此其抵接部53a、54a的移动轨迹也各不相同。
即,第1及第2臂53、54的抵接部53a、54a相互靠近而夹持被施疗部(肩部)的同时左右成对的第1臂53、53的抵接部53a、53a相互靠近或背离,从而对被施疗部(肩部)的前表面进行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通过左右成对的第2臂54、54的抵接部54a、54a相互靠近或背离来对被施疗部(肩部)的后表面进行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第1及第2臂53、54的抵接部53a、54a各自前后间隔地设置为对向,因此从前后夹持使用者的肩部的同时能够通过第1及第2臂53、54的抵接部53a、54a有效地进行向上揉捏或者向下揉捏。如果将该施疗臂51替换为人手,则第1臂53的抵接部53a相当于从食指到小指,第2臂54的抵接部54a相当于拇指,因此按摩机50能够实现人手的按摩感。
下面,对头部施疗部5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4及图15所示,头部施疗部52由按摩使用者的头部并且左右成对的第3臂55构成。该成对的第3施疗臂55具有在前端部抵接于头部并由合成树脂等构成的抵接部55a。成对的施疗臂55以一定间隔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向,能够在左右方向相互靠近或者背离。此外,该第3臂55分别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驱动轴14。
如图14至图16所示,第3臂55固定地安装于将驱动轴14的旋转所引起的按摩动作传递至第3臂55的第3连杆56。该第3连杆56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开口的嵌合穴56a,驱动轴14通过凸轮部件57可旋转地安装于该嵌合穴56a。该凸轮部件57从左右方向观察呈圆盘状,其外周具有轴承(未图示)。凸轮部件57相对于驱动轴14一体旋转地实现安装。此外,如图15所示,凸轮部件57具有相对于驱动轴14倾斜的倾斜面57a,第3连杆56以沿着该倾斜面57a的方式安装于凸轮部件57。即,第3臂55通过第3连杆56相对于驱动轴14倾斜地实现安装。从前方观察嵌合于左侧第3连杆56的嵌合穴56a的凸轮部件57、与右侧第3连杆56上嵌合于嵌合穴56a的凸轮部件57,像日语的“ハ”字那样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
如图15至图17所示,头部施疗部52的第3臂55通过下述限制部件58连接于基部2。下面,对该限制部件58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该限制部件58包括:前端部安装于第3连杆56的后部、且在后端部具有由球形接头等构成的万向节59a并沿前后方向延长的联杆部件59;通过万向节59a安装于联杆部件59的后端部的滑块60;可上下滑动地引导滑块60并沿上下方向延长的导轨61。此外,该导轨61在基部主体8上安装于前表面(参照图14)。因此,能够允许左右成对的第3臂55、55进行靠近或者背离的动作,并且限制两臂55、55随着驱动轴14进行旋转动作。
此外,如图16所示,该限制部件58位于驱动轴14的下方。即,联杆部件59的前端部在第3连杆56的后部安装于驱动轴14的下方,导轨61在基部主体8的前表面安装于驱动轴14的下方。因此,能够以驱动轴14的上下位置为基准使第3臂55的抵接部55a向上侧动作的幅度比下侧大。
以上方式构成的按摩机50能使第1及第2臂53、54在箭头标记c(参照图16)的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背离,并且夹持被施疗部即肩部进行按摩。此外,还能使第1及第2臂53、54在与第1及第2臂53、54相互靠近或者背离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充分地动作,能够沿着左右方向进行按摩动作。并且,施疗臂51设置为左右成对,因此成对的施疗臂51、51可在箭头标记d(参照图15)的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者背离,对被施疗部即肩部进行揉捏按摩。此外,还能使成对的第3施疗臂55、55在箭头标记e(参照图15)的方向相互靠近或者背离,对被施疗部即头部进行揉捏按摩。
(其他实施方式)
所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机1、按摩机50不限于图示形式,还可以是本发明范围内的其他形式。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按摩机1中,还可以置抵接部10a位于被施疗部(肩部)的前侧来代替第1臂10。具体地,还可以采用第2实施方式的按摩机50涉及的施疗臂51来代替施疗臂3。此外,还可以在第1实施方式的按摩机1中,补充地设置第2实施方式的按摩机50涉及的头部施疗部52。
此外,虽然将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按摩机1、按摩机50配置于椅子100的靠背部101上作为垫枕使用的情况作为其使用形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该按摩机1、按摩机50还可以使用于其他被施疗部上。例如,对使用者的手腕或者脚部进行使用时,没有必要成对地设置施疗臂3或者施疗臂51,并且优选省略头部施疗部52。
此外,还可以设置第1及第2臂10、11、以及第1及第2臂53、54相对于旋转轴4偏心并且倾斜地实现安装,第2臂11、54相对于旋转轴4的偏心量以及/或者倾斜角度大于第1臂10、53的偏心量以及/或者倾斜角度。通过以上结构,在例如将被施疗部定为肩部的情况下,能在小范围内对存在锁骨的肩部的上侧或者前侧进行浅度(轻度)按摩,在大范围内对存在肩胛骨的肩部的后侧进行深度(强度)按摩。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能够通过彼此间隔设置的施疗臂夹持被施疗部进行按摩、并且还能对与夹持方向交叉的方向进行充分按摩的按摩机。
符号说明
1、50按摩机
2基部
3、51施疗臂
4旋转轴
5马达
6控制部
10、53第1臂
10a、53a抵接部
11、54第2臂
11a、54a抵接部
14驱动轴
22、58限制部件
27敲打部件

Claims (12)

1.夹持使用者的被施疗部进行按摩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该按摩机具备:包括第1臂及第2臂的施疗臂,该第1臂及第2臂具有在前端抵接于被施疗部的抵接部,彼此设置有间隔并且进行相互靠近或者背离动作而夹持被施疗部;
旋转轴,用于改变间隔并且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第1臂及第2臂;
所述第1臂及第2臂中的至少一者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偏心并倾斜地实现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臂的所述抵接部设置于被施疗部的上侧或前侧,所述第2臂的所述抵接部设置于被施疗部的后侧,
所述旋转轴以前后方向为轴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臂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2臂的所述抵接部的移动轨迹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臂与第2臂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各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臂,其上下方向的尺寸长于所述第1臂,
所述第2臂的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1臂的所述抵接部相比更加位于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臂及第2臂,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偏心并倾斜地实现安装,
与所述第1臂相比,所述第2臂对应所述旋转轴的偏心量以及/或者倾斜角度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1臂在上下方向的中部向前方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按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疗臂具有作用于被施疗部侧的敲打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部,进行在所述第1臂与所述第2臂相互靠近的状态下驱动所述敲打部件的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具有抵接于被施疗部的施疗件,
该施疗件可拆装地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疗臂成对地构成,
具有驱动轴,该驱动轴以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相交的方向为轴向,通过马达驱动而旋转,
分别安装于所述成对施疗臂的所述旋转轴,通过联动机构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轴,
所述成对的施疗臂构成为可以彼此靠近或者背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所述施疗臂的基部;以及
限制部件,连接所述施疗臂和所述基部,容许所述第1臂及所述第2臂进行靠近或者背离的动作并限制其随着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的动作;
该限制部件位于安装在所述成对施疗臂上的所述两旋转轴的外侧。
CN2011101608415A 2010-11-18 2011-06-09 按摩机 Pending CN1024626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8068 2010-11-18
JP2010258068 2010-11-18
JP2010263219A JP5548594B2 (ja) 2010-11-18 2010-11-26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0-263219 2010-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2602A true CN102462602A (zh) 2012-05-23

Family

ID=454857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9549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2687U (zh) 2010-11-18 2011-06-09 按摩机
CN2011101608415A Pending CN102462602A (zh) 2010-11-18 2011-06-09 按摩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9549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22687U (zh) 2010-11-18 2011-06-09 按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212268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4481A (zh) * 2014-12-09 2015-03-25 嘉兴维特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U形按摩器
CN110870827A (zh) * 2018-08-30 2020-03-10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单元及按摩机
CN111840021A (zh) * 2020-07-15 2020-10-30 宁波秉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装置和按摩机
CN112438857A (zh) * 2019-09-02 2021-03-05 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肩腰背部进行椭圆按摩的按摩椅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0565A (zh) * 2012-10-31 2013-02-27 上海荣泰健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按摩器
CN113908035B (zh) * 2017-06-02 2024-03-22 发美利稻田株式会社 按摩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4481A (zh) * 2014-12-09 2015-03-25 嘉兴维特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U形按摩器
CN104434481B (zh) * 2014-12-09 2016-07-20 嘉兴维特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U形按摩器
CN110870827A (zh) * 2018-08-30 2020-03-10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单元及按摩机
CN110870827B (zh) * 2018-08-30 2023-11-28 富士医疗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单元及按摩机
CN112438857A (zh) * 2019-09-02 2021-03-05 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肩腰背部进行椭圆按摩的按摩椅控制方法
CN111840021A (zh) * 2020-07-15 2020-10-30 宁波秉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装置和按摩机
CN111840021B (zh) * 2020-07-15 2022-05-17 宁波秉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装置和按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2687U (zh)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2687U (zh) 按摩机
CN203634433U (zh) 按摩装置以及设有该按摩装置的座椅式按摩器
JP5548594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951671B2 (ja) 足用マッサージ機
CN104758146B (zh) 多功能按摩器机芯
JP4988816B2 (ja) 足用マッサージ機
JP2012120549A5 (zh)
JP2007029481A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6999340A (zh) 按摩装置及具备该按摩装置的椅型按摩机
CN203663046U (zh) 按摩单元、按摩机构及具备该按摩机构的按摩机
TWI731938B (zh) 按摩機及按摩機的控制方法
JP576650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構、及びこのマッサージ機構を備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JP2020108726A (ja) 振り子式下肢マッサージ機構
CN107080685B (zh) 按摩机
JP4710759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WO2010043955A2 (en) Gymnastic chair for musculoskeletal system stimulation
JP2009000278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060078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668157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11096888B (zh) 按摩机
JP704965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構
JP685290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7143985A (ja) マッサージ機およびその足施療部
CN201019984Y (zh) 超能按摩器
JP2017143987A (ja) 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