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7662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7662A
CN102457662A CN2011103172542A CN201110317254A CN102457662A CN 102457662 A CN102457662 A CN 102457662A CN 2011103172542 A CN2011103172542 A CN 2011103172542A CN 201110317254 A CN201110317254 A CN 201110317254A CN 102457662 A CN102457662 A CN 102457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mera head
display
view data
displa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72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7662B (zh
Inventor
鹈川明
中村祐史
野中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57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7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6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在拍摄了图像后放大摄影图像时,能够立即显示不使用户感觉到不舒适的放大图像。该摄像装置具有:摄像部,其通过拍摄被摄体生成两个图像数据;显示部,其能够显示组合所述两个图像数据而生成的三维图像;输入部,其受理指示所述显示部显示的图像放大的放大指示信号的输入;以及控制部,其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了所述摄像部拍摄的摄影图像的状态下,由所述输入部输入了所述放大指示信号时,通过减小在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对应的放大部的视差后进行放大操作来生成放大图像数据,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与该生成的放大图像数据对应的三维放大图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相互对应的像素点具有视差(Parallax)的两个图像数据(Data)来显示三维图像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使用多个数字照相机(Digital Camera)对同一被摄体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取得多个图像数据。并且,利用该所取得的多个图像数据所包含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显示用户(User)能够立体观察的三维图像(以下称作“3D图像”)的技术正在普及。
作为这种技术,公知有如下技术:用户输入三维图像的放大或缩小的比率,在该输入的值偏离用户能够舒适地视觉辨认三维图像的视差范围的情况下,调整视差量来显示不舒适感较少的三维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9736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终究只是假定了显示图像进行欣赏的情况,因此在应用于摄像装置时存在问题。具体而言,在将上述现有技术应用于摄像装置的情况下,在拍摄了图像后放大摄影图像时,不能立即显示不使用户感觉到不舒适的放大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在拍摄了图像后放大摄影图像时,能够立即显示不使用户感觉到不舒适的放大图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像部,其通过拍摄被摄体生成两个图像数据;显示部,其能够显示组合所述两个图像数据而生成的三维图像;输入部,其受理指示所述显示部显示的图像放大的放大指示信号的输入;以及控制部,其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了所述摄像部拍摄的摄影图像的状态下,由所述输入部输入了所述放大指示信号时,通过减小在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对应的放大部的视差后进行放大操作来生成放大图像数据,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与该生成的放大图像数据对应的三维放大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切换显示用于确认摄影图像的对焦(Focus)的放大显示和三维确认用的放大显示。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输入部的所述放大指示信号的输入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通过使用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而生成的二维放大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通过使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放大后的图像中心重合来减小对应像素点的视差。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通过以预定比率缩小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放大后的图像中心的视差来减小对应像素点的视差。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由视差大于预定值的像素点构成的被摄体,仅使用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具有:立体图像生成部,其以预定的纵横比切出分别与所述两个图像数据对应的两个图像,生成作为所述三维图像的基础的图像;以及凸出设定部,其通过变更所述立体图像生成部切出的区域,调整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设定所述三维图像在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凸出的距离。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部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按照所述显示画面中的水平方向的每一像素交替排列与所述凸出设定部设定的所述两个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并输出到所述显示部。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输入部能够受理代表点的设定信号的输入,并且受理对焦确认指示信号的输入,所述代表点是根据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数据从所述显示部显示的图像中选择的,所述对焦确认指示信号指示以所述代表点为中心放大了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而得到的对焦确认用放大图像的显示,作为用于确认根据所述设定信号设定的代表点处的对焦(Focus)的图像。并且,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了所述代表点后,输入了所述对焦确认指示信号的情况下,生成以该代表点为中心的对焦确认用放大图像并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输入部具有触摸屏(Touch Screen),该触摸屏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检测从外部接近的物体的区域和该物体到该显示画面的距离,并且受理与该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的输入。
根据本发明,在摄像部的图像摄影后显示部显示了摄影图像的状态下,由所述输入部输入了放大指示信号时,能够在拍摄了两个图像数据中的对应像素点的图像后,立即显示不使用户感觉到不舒适的放大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的显示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的触摸屏(Touch Screen)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的摄像部生成两个图像数据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分别与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对应的两个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使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生成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虚拟重叠后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与被摄体的摄影距离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现有的摄像装置进行的3D图像的放大处理的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的3D图像的放大处理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的处理概要的流程图(FlowChart)。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显示的3D实时取景(Live View)的显示例的图。
图12是说明现有的触摸屏(Touch Screen)的检测区域的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的触摸屏的检测区域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的放大显示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生成部进行的处理概要的图。
图16是示意性示出使在图15所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中设定的放大部的中心重合时的重合图像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显示的放大3D图像的显示例(第1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显示的放大3D图像的显示例(第2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的凸出设定部进行的处理概要的图。
图20是示出使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的凸出设定部设定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切出区域虚拟重叠后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1是示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具有的凸出设定部设定凸出量、且由用户识别的虚拟3D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进行的再现显示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摄像装置进行的放大显示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24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摄像装置进行的放大显示处理的概要的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摄像装置在画面放大时显示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图2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摄像装置的显示部上选择了对焦确认图标(Icon)的情况下用户识别的虚拟放大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图2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摄像装置的显示部上选择了3D确认图标时的放大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标号说明
1:摄像装置;2:摄像部;3:姿态检测部;4:操作输入部;5:时钟;6:显示部;7:触摸屏;8:存储部;9:控制部;21、22:摄像部;41:电源开关;42:释放开关;43:切换开关;44:变焦开关;61:背照灯;62:显示面板;63:视差屏障;71:前面板;72:驱动部;73:驱动电极;74:接收电极;75:检测部;81:图像数据存储部;82:程序存储部;91:图像处理部;92:立体图像生成部;93:凸出设定部;94:电子变焦部;95:显示控制部;96:头信息生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装置,列举数字立体摄影机(Digital Stereo Camera)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具有:摄像部2,其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生成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姿态检测部3,其检测摄像装置1的姿态;操作输入部4,其受理摄像装置1的各种信息的输入;时钟5,其具有摄影日期时刻的判定功能和计时器功能;显示部6,其显示二维图像(以下称作“2D图像”)或3D图像;触摸屏(Touch Screen)7,其受理与来自外部的接触位置和轨迹对应的信号输入;存储部8,其存储包含由摄像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各种信息;以及控制部9,其控制摄像装置1的动作。
摄像部2具备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它们具有相互不同的光学系统。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以光轴L1、L2相互平行或成预定角度的方式在同一平面上并列设置。
第1摄像部21具有镜头(Lens)部21a、镜头驱动部21b、光圈21c、光圈驱动部21d、快门(Shutter)21e、快门驱动部21f、摄像元件21g和信号处理部21h。
镜头部21a由对焦透镜(Focusing Lens)和变焦透镜(Zoom Lens)等构成,会聚来自预定的视野区域的光。镜头驱动部21b由DC电机(Motor)等构成,通过使镜头部21a的对焦透镜和变焦透镜等在光轴L1上移动,进行镜头部21a的对焦(Focus)位置和焦距的变更。
光圈21c通过限制镜头部21a所会聚的光的入射量来进行曝光调整。光圈驱动部21d由步进电机(Stepping Motor)等构成,驱动光圈21c。
快门21e将摄像元件21g的状态设定为曝光状态或遮光状态。快门驱动部21f由步进电机等构成,根据释放(Release)信号驱动快门21e。
摄像元件21g由接收镜头部21a会聚的光并转换为电信号(模拟(Analog)信号)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实现,并将所转换的电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21h。
信号处理部21h在对从摄像元件21g输出的电信号实施了放大等信号处理后进行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至数字)转换,由此转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并输出到控制部9。
第2摄像部22由与第1摄像部21相同的结构实现,具有镜头部22a、镜头驱动部22b、光圈22c、光圈驱动部22d、快门22e、快门驱动部22f、摄像元件22g和信号处理部22h。
姿态检测部3由加速度传感器(Sensor)构成,通过检测摄像装置1的加速度,检测摄像装置1的姿态。具体而言,姿态检测部3检测将水平面作为基准时的摄像装置1的姿态。
操作输入部4具有:电源开关(Switch)41,其将摄像装置1的电源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释放开关42,其输入赋予静止图像摄影的指示的释放信号;切换开关43,其切换摄像装置1的各种摄影模式(Mode)和各种设定;以及变焦开关44,其进行摄像部2的变焦操作。变焦开关44在显示部6显示(Rec View)摄像部2拍摄的图像时,受理分别指示图像的放大和缩小的放大指示信号和缩小指示信号的输入。
时钟5生成作为摄像装置1的动作基准的时间信号。由此,控制部9能够设定图像数据的取得时间和摄像元件21g、22g的曝光时间等。时钟5还具有作为时间测量用的计时器的功能。
图2是示出显示部6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部6具有背照灯(Backlight)61、显示面板(Panel)62和视差屏障(Barrier)63。背照灯61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构成,从背面照射用于显示图像的光。显示面板62由液晶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的显示面板构成。视差屏障63由液晶等构成,层叠在显示面板62的上表面。视差屏障63以比显示面板62的各像素的间隔窄的间隔设置狭缝(Slit),对分别与用户的右眼ER和左眼EL对应的图像进行分离。作为这种视差屏障63,应用例如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方式。此外,也可以替代视差屏障63,而在显示面板62的上表面设置层叠有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es)的透镜片(Lens Sheet)。
具有以上结构的显示部6在从控制部9输入了3D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控制部9的控制,显示面板62从左端像素起在水平方向上交替显示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视差屏障63对从显示面板62的各像素出来的光进行分离。因此,左眼图像仅到达左眼EL,右眼图像仅到达右眼ER。由此,用户能够立体观察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此外,在显示部6将显示形式从3D图像切换为2D图像时,施加到视差屏障63上的电压从接通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由此视差屏障63从遮光状态迁移为透射状态,从而将左眼图像或右眼图像中的任意一方输出到显示面板62。
图3是示出触摸屏7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触摸屏7具有前面板(Front Panel)71、驱动部72、驱动电极73、接收电极74和检测部75。触摸屏7与操作输入部4一起构成输入部。
前面板71具有预定厚度,使用在平面上观察形成为矩形(Rectangle)形状的玻璃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来实现。驱动部72向驱动电极73输出驱动脉冲(Pulse)(例如施加电压5V),从而使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静电电容。驱动电极73和接收电极74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电极构成,在前面板71的下表面以5mm间距(Pitch)交替设置。
检测部75由静电电容传感器构成,检测1pF(pico farad:皮法)左右的值作为变化量,该变化量是由于用户的手H接近电场E1而在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细微变化量,例如是用户的手H接触前面板71时的变化量。该检测部75的具体结构被例如美国专利7148704号说明书公开。通过使用该技术,检测部75能够在用户的手H接触前面板71前检测在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细微变化。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检测部75能够检测如手H处于距离h1(例如0.5cm)的位置和距离h2(例如1cm)的位置时那样,在仅隔开微小距离的两个部位之间移动时在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变化。
具有以上结构的触摸屏7重叠设置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检测来自外部的物体的接触位置或表面附近的物体存在位置,并且受理与该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的输入。具体而言,触摸屏7根据在显示部6上显示的信息,在用户接触触摸屏7的画面前检测由于形成在显示画面的周边的电场变化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并受理与该变化的位置对应的操作信号的输入。
存储部8具有:图像数据存储部81,其存储摄像部2所拍摄的图像数据;以及程序存储部82,其存储摄像装置1执行的各种程序(Program)。存储部8利用固定设置于摄像装置1内部的闪存(Flash Memory)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实现。此外,存储部8也可以具备作为记录介质接口(Interface)的功能,该记录介质接口对从外部装配的存储卡(Memory Card)等存储介质存储信息,另一方面,读出存储介质存储的信息。
控制部9在通过变焦开关44输入了放大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在减小两个图像数据中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后进行放大操作,由此生成放大图像数据,并使与该生成的放大图像数据对应的放大图像显示在显示部6上。此外,控制部9根据来自操作输入部4和触摸屏7的操作信号等从存储部8的程序存储部82读出各种程序,并对构成摄像装置1的各部发送控制信号并且传送数据,由此控制摄像装置1的动作。这种控制部9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实现。
将说明控制部9的具体结构。控制部9具有图像处理部91、立体图像生成部92、凸出设定部93、电子变焦部94和显示控制部95。
图像处理部91对分别从信号处理部21h、22h输出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并输出到存储部8的图像数据存储部81。具体而言,图像处理部91对分别从信号处理部21h、22h输出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实施边缘强调、颜色校正和伽马(γ)校正等处理。
立体图像生成部92通过以预定的纵横比(例如纵横比3∶4)分别切出由图像处理部91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来生成3D图像。此外,也可以用切换开关43变更立体图像生成部92分别从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纵横比。
凸出设定部93根据触摸屏7在预定区域中受理的信号,对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设定3D图像在与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凸出的距离(以下称作“凸出距离”)。具体而言,凸出设定部93根据触摸屏7在预定区域中受理的信号,变更立体图像生成部92分别从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由此阶段性调整对应的像素点(对应像素点)的视差,设定3D图像的凸出距离。此外,凸出设定部93对显示部6显示的多个三维操作图像,设定通过触摸屏7受理的信号指定的三维操作图像(以下称作“3D操作图像”)的凸出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出设定部93也可以根据触摸屏7在预定区域中受理的信号,调整3D图像在与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凹入的凹入距离(进深方向的距离)。
电子变焦部94根据从变焦开关44输入的放大指示信号进行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的放大操作,另一方面,根据从变焦开关44输入的缩小指示信号进行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的缩小。
显示控制部95进行使立体图像生成部92所生成的3D图像或2D图像显示在显示部6上的控制。显示控制部95在使显示部6显示3D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控制: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所生成的3D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作为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中的按水平方向的每一像素交替排列的3D图像输出到显示部6。
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95在使显示部6显示2D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控制:通过将施加到显示部6的视差屏障63的电源从接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来将视差屏障63从遮光状态变为透射状态,并且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所生成的左眼图像或右眼图像输出到显示部6。
头(Header)信息生成部96生成凸出设定部93设定的3D图像的凸出距离作为头信息,并将该头信息与摄像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起来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81中。
对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1中摄像部2生成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时的状况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摄像部2生成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时的状况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首先摄像部2通过使用隔开距离B1而并列设置的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拍摄距摄像部2的距离不同的被摄体A1(距离d1)和被摄体A2(距离d2),生成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
之后,立体图像生成部92通过以预定的纵横比分别切出由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生成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生成左眼图像100L和右眼图像100R。图5是示出分别与摄像部2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对应的两个图像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左眼图像100L是通过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与第2摄像部22所生成的左眼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的图像。此外,在图5中,右眼图像100R是通过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与第2摄像部21所生成的右眼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的图像。图6是示出使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立体图像生成部92生成的左眼图像100L和右眼图像100R虚拟重叠后的图像(100LR)的一例的图。
图5所示的虚线和图6所示的点划线表示分别与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区域。
图7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2与被摄体的摄影距离的关系的图。在图7中,横轴是以左端为原点的图像W1内的被摄体位置,纵轴是摄像部2与被摄体的距离。如图7所示,摄像部2与被摄体A2的距离比摄像部2与被摄体A1的距离大。因此,被摄体A2的区域大致重叠。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图像W1内,被摄体A2的区域大致重叠。另一方面,被摄体A1的区域不重叠(对应像素点的视差a1)。由此,在左眼图像100L和右眼图像100R中,越是距摄像部2的距离近的被摄体(被摄体A1)图像内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越大,越是距摄像部2的距离远的被摄体(被摄体A2)图像内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越小。
此处,参照图8和图9对摄像装置1的处理特征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性示出现有的3D图像的放大处理的图。在图8中,设放大前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为Δx1、放大前的3D图像的虚拟凸出量为Δz1(图8(a))。在该状况下放大图像时,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也伴随放大而变大,虚拟凸出量也变大。图8(b)示出放大后的状况,Δx2>Δx1、Δz2>Δz1。此处,虚拟凸出量Δz2过大时,用户可能会感觉不舒适。依据这种状况,如图9(b)所示,摄像装置1在放大前临时减小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后进行放大(Δx3<Δx1、Δz3<Δz1)。由此,抑制放大后的图像的虚拟凸出量。图9(c)示意性示出放大后的图像的凸出,此时,视差Δx4比放大前的视差Δx1小,放大后的虚拟凸出量Δz4也比放大前的值Δz1小。这样,摄像装置1能够显示用户容易识别的具有立体感的放大图像。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进行的处理。图10是示出摄像装置1进行的处理概要的流程图。
在图10中,首先控制部9判断摄像装置1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101)。在摄像装置1的电源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2。另一方面,在摄像装置1的电源未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摄像装置1结束本处理。
接着,控制部9判断摄像装置1是否被设定为摄影模式(步骤S102)。在摄像装置1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03。另一方面,在摄像装置1没有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24的再现显示处理。
以下,对在步骤S102中摄像装置1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步骤S102:是)进行说明。此时,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3D图像的实时取景(步骤S103),该3D图像的实时取景与摄像部2以恒定的微小时间间隔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在与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凸出的3D图像即实时取景200。在图11所示的实时取景200中,以虚拟凸出的状况显示输入对3D图像的凸出距离的设定进行指示的指示信号的“进深图标”Q1、和使凸出距离返回到原来的“返回图标”Q2。用户能够通过使用进深图标Q1和返回图标Q2中的任意一个来调整图像的凸出距离。
此处,如图12所示,在用户对通过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进行操作时,手指F进入例如显示部6和用户的右眼ER之间,有时用户难以识别3D图像,不能进行期望的操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触摸屏7例如根据进深图标Q1的凸出距离Δz,向右侧或左侧拓宽Δx=Δz/tanθ来检测待检测的检测区域。由此,用户能够一边虚拟触摸作为3D图像的进深图标Q1,一边确认3D图像的变化来进行期望的操作。
此外,将在后述的步骤S115~S123中说明利用了进深图标Q1和返回图标Q2的处理。
在步骤S103后,由用户操作释放开关42而输入了指示摄影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摄像部2进行摄影,并将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8的图像数据存储部81中(步骤S105)。
接着,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Rec View)与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对应的3D图像(步骤S106)。由此,用户能够确认所拍摄的图像的进深感。
之后,控制部9判断在由显示部6进行所拍摄的3D图像的显示(Rec View)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107)。在控制部9判断的结果是,在由显示部6进行所拍摄的3D图像的显示(Rec View)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显示控制部95结束显示部6上的显示(Rec View)(步骤S108)。此处所说的预定时间例如为3秒。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控制部9判断的结果是,在由显示部6进行所拍摄的3D图像的显示(Rec View)起没有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9。
在步骤S109中,在通过从触摸屏7输入设定信号而设定了作为从图像中选择的代表点的放大部的中心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10。另一方面,在步骤S109中没有设定放大部的中心的情况下(步骤S109:否),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7。此处,在放大部的中心为显示部6的画面端部时,在放大后可能会切除图像的一部分。为了消除此点,可设定放大部的中心的区域也可以设为可将放大后的图像全部显示在画面上的区域。
之后,在经由变焦开关44进行了放大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摄像装置1进行放大显示处理(步骤S111)。图14是示出步骤S111的放大显示处理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4中,如果没有按下变焦开关44(步骤S201:否),且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202:否),则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201。另一方面,在没有按下变焦开关44(步骤S201:否),而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摄像装置1返回主例程。
对在步骤S201中按下了变焦开关44的情况(步骤S201:是)进行说明。此时,在按下了变焦开关44的状态(放大指示信号的输入状态)没有持续预定时间(例如2~3秒左右)时(步骤S203:否),立体图像生成部92根据凸出设定部93的设定,以使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放大部中心重合的方式切出右眼图像(步骤S204)。此外,也可以替代仅变更右眼图像的切出位置,而仅变更左眼图像的切出位置,还可以变更两个图像的切出位置。
图15是示出立体图像生成部92进行的处理概要的图。在图15中,示意性示出了在左眼图像200L和右眼图像200R所包含的被摄体A1(猫)的面部设定了放大部中心的情况下(图15的点O),立体图像生成部92使该中心O重合时的重合图像201。此外,在重合图像201中,对显现在左眼图像200L中的被摄体赋予标号A1L、A2L,另一方面,对显现在右眼图像200R中的被摄体赋予标号A1R、A2R。在重合图像201中,几乎不存在被摄体A1的左眼图像200L和右眼图像200R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因此被摄体A1L、A1R成为大致重叠的状态。以下,将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简称作图像的视差。
图16是示意性示出在图15所示的左眼图像200L和右眼图像200R中,将被摄体A2的腹部附近设定为放大部中心的情况下(图15的点O′),立体图像生成部92使该中心O′重合时的重合图像的图。在图16所示的重合图像202中,也对显现在左眼图像200L中的被摄体赋予标号A1L、A2L,另一方面,对显现在右眼图像200R中的被摄体赋予标号A1R、A2R。在重合图像202中,几乎不存在被摄体A2的左眼图像200L和右眼图像200R的视差,因此被摄体A2L、A2R成为大致重叠的状态。
在步骤S204后,立体图像生成部92在右眼图像中消除与左眼图像的视差大于预定量的部分(步骤S205)。例如,在图15所示的重合图像201的情况下,由于放大部的右上的被摄体A2L与被摄体A2R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Δ2大于预定量,因此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以不给予该部分的右眼图像的数据的方式进行消除。此外,在图16所示的重合图像202的情况下,由于被摄体A1L与被摄体A1R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Δ1大于预定量,因此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以不给予该部分的右眼图像的数据的方式进行消除。
接着,显示控制部95进行如下控制:通过使用左眼图像数据和在步骤S205中由立体图像生成部92实施了处理的右眼图像,在显示部6上显示3D图像(步骤S206)。此时的3D图像是几乎不存在视差的状态,因此几乎不存在被摄体的虚拟凸出。
之后,电子变焦部94以放大部的中心为图像中心生成以预定倍率进行放大后的图像。接着,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放大图像(步骤S207)。图17是示出放大后的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在图17所示的放大图像203中,可以看出被摄体A1被放大而虚拟凸出,但是可以将该凸出量抑制得比摄影时的凸出量少(参照图11)。此外,关于被摄体A2,因为仅显示左眼图像200L所包含的被摄体A2L,因此成为二维图像。
图18是示出放大后的图像的另一显示例的图。在图18所示的放大图像204中,可以看出被摄体A2虚拟凸出,但是可以将该凸出量抑制得比摄影时的凸出量少(参照图11)。此外,关于被摄体A1,因为仅显示左眼图像200L所包含的被摄体A1L,因此成为二维图像。
在步骤S207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201。
在步骤S203中,变焦开关44的按下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仅放大了左眼图像的2D放大图像(步骤S208)。此外,此处显示的2D放大图像也可以是仅放大了右眼图像的图像。之后,在变焦开关44的按下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208。另一方面,在变焦开关44的按下状态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204。这样,通过在显示部6上显示2D放大图像,用户能够确认对焦、曝光、白平衡(White Balance)、抖动(blur)等摄影成否,确认被摄体的表情、被摄体人物是否闭眼、或者姿势(Pose)的好坏,并且确认图像的颜色再现性。此时,确认摄影的时机(Timing)和对焦,因此不需要特别用3D进行观看。这是因为3D图像的信息量过多,反倒成为确认的障碍。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6根据用户操作切换3D放大图像和2D放大图像进行显示,因此用户能够利用3D放大图像没有不舒适感地确认3D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利用2D放大图像确认对焦确认等摄影成否。
再次返回图10的流程图继续进行说明。在步骤S110中没有进行放大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经由变焦开关44进行了缩小操作时(步骤S112:是),如果是已经放大的图像(步骤S113:是),则电子变焦部94将图像缩小至放大前的图像,显示部6根据显示控制部95的控制显示缩小后的图像(步骤S114)。此处,电子变焦部94可以将图像缩小至一个阶段前的放大图像,可以将图像缩小至放大前的图像即在步骤S106中显示(Rec View)的图像。
在步骤S112中没有进行借助了变焦开关44的缩小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112:否),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107。
接着,对在步骤S104中没有输入释放信号的情况(步骤S104:否)进行说明。此时,控制部9判断是否操作了进深图标Q1(步骤S115)。在操作了进深图标Q1的情况下(步骤S115: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16。另一方面,在没有操作进深图标Q1的情况下(步骤S115: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122。
在步骤S116中,控制部9判断在该时刻由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的凹入距离是否达到界限。具体而言,控制部9将例如图6所示的使左眼图像100L和右眼图像100R虚拟重叠后的图像100LR所包含的被摄体A1的不存在对应像素点的视差a1的状态判断为3D图像的凹入距离达到界限。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116:是),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另一方面,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没有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116: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17。
接着,控制部9判断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是否在第1阈值以下(步骤S117)。此处的第1阈值是例如0.2pF。在与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对应的距离为第1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17:是),凸出设定部93进行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移动1/100的变更(步骤S118)。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图19是示出凸出设定部93进行的处理概要的图。在图19中,图19(a)、(b)的左眼图像201L是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以预定的纵横比从第2摄像部22所生成的左眼图像数据中切出的图像。此外,图19(a)的右眼图像201R和图19(b)的右眼图像201R′是立体图像生成部92分别以预定的纵横比从第1摄像部21所生成的右眼图像数据中切出的图像。此外,图20的图像205是使凸出设定部93设定了立体图像生成部92的切出区域后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虚拟重叠后的图像的一例。此外,在图15和图16中,虚线和点划线表示分别与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区域。
图21是示出通过凸出设定部93设定凸出量、且由用户识别的虚拟3D图像的一例的图。图21是示意性示出在将图11所示的3D图像作为凸出设定部93进行设定前的图像时,进行了设定后的图像的显示例的图。
凸出设定部93根据触摸屏7在进深图标Q1的区域中受理的信号,对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变更立体图像生成部92分别从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切出而生成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切出区域来设定3D图像的凸出距离。具体而言,凸出设定部93在使在与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凸出的被摄体A1凹入到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侧的情况下,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的右眼图像数据的切出区域移动画面宽度的1/100来进行变更(图19(a)→图19(b)),通过减小左眼图像201L和右眼图像201R所包含的被摄体A1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区域的重叠程度)(参照图20的图像205),设定被摄体A1的凸出距离(图11→图21)。进而,凸出设定部93根据触摸屏7受理的信号,对显示部6显示的进深图标Q1(3D操作图像),设定进深图标Q1的凸出距离。具体而言,用户根据虚拟压入了进深图标Q1的量(距离)设定进深图标Q1的突出距离。
在凸出设定部93这样设定了凸出距离后,显示控制部95进行使凸出设定部93设定的3D图像和/或3D操作图像显示在显示部6上的控制。由此,用户能够一边虚拟触摸设置在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中的进深图标Q1,一边确认3D图像的凸出距离的变化,自然地进行调整。
此外,在图19中,凸出设定部93仅使右眼图像的切出区域移动来进行了变更,但是也可以使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分别同步地使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各自的切出区域移动来进行变更,设定3D图像的凸出距离。此外,凸出设定部93也可以仅使左眼图像的切出区域移动来进行变更,设定3D图像的凸出距离。
此处,返回图10,对在步骤S117中与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对应的距离不在第1阈值以下的情况(步骤S117:否)进行说明。此时,控制部9判断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是否在第2阈值以下(步骤S119)。此处的第2阈值例如是0.5pF。在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为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19:是),凸出设定部93进行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移动画面宽度的1/20的变更(步骤S120)。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与此相对,在与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对应的距离不在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19:否),凸出设定部93进行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移动画面宽度的1/10的变更(步骤S121)。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对在步骤S115中没有操作进深图标Q1的情况(步骤S115:否)进行说明。此时,控制部9判断是否操作了返回图标Q2(参照图11)(步骤S122)。在操作了返回图标Q2的情况下(步骤S122:是),凸出设定部93使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返回初始位置(步骤S123),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此处,所谓初始位置是3D图像的凸出距离变为最大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各自的切出区域的位置。此外,在步骤S122中没有操作返回图标Q2的情况下(步骤S122:否),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接着,参照图22的流程图说明步骤S124的再现显示处理。在图22中,首先,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对图像数据存储部81所存储的多个图像进行汇总显示的图像选择画面(步骤S301)。显示在该图像选择画面上的图像可以是2D图像,例如可以是左眼图像。
接着,在通过操作输入部4或触摸屏7的操作输入从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选择画面中选择了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显示控制部95放大在显示部6上选择的图像并在整个画面上进行显示(步骤S303)。与此相对,在没有通过操作输入部4的操作输入从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选择画面中选择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10。
控制部9判断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是否为3D图像(步骤S304)。具体而言,控制部9参照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的头信息判断是否为3D图像。在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为3D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4: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05。另一方面,在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不是3D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4: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10。
在步骤S305中,控制部9判断是否操作了进深图标Q1。在没有操作进深图标Q1的情况下(步骤S305: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10。另一方面,在操作了进深图标Q1的情况下(步骤S305: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06。
在步骤S306中,控制部9判断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是否在第1阈值以下(步骤S306)。在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为第1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06:是),控制部9判断在该时刻由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的凹入距离是否达到界限(步骤S307)。在步骤S307中,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307:是),如果以凹入界限操作进深图标Q1预定时间(步骤S308:是),则立体图像生成部92使切出区域返回到初始状态(步骤S309)。在步骤S308中,如果没有以凹入界限操作进深图标Q1预定时间(步骤S308:否),则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10。
在步骤S309后,头信息生成部96通过将该时刻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的凸出距离写入到头信息来更新头信息,并将该更新的头信息与3D图像数据对应起来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81中(步骤S310)。
之后,在从操作输入部4输入了选择画面显示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1:是),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301。另一方面,在步骤S310后,没有从操作输入部4输入选择画面显示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1:否),从操作输入部4输入了再现结束的指示信号时(步骤S312:是),摄像装置1返回主例程。
在步骤S312中没有输入再现结束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12:否),之后继续进行的步骤S313~S318的处理与使用图10说明的步骤S109~S114的处理依次对应。
在步骤S315或S318后,控制部9延长步骤S308中的预定时间(步骤S319)。此时的延长时间例如为5秒。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305。
在步骤S307中,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没有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307:否),凸出设定部93进行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移动画面宽度的1/100的变更(步骤S320)。之后,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10。
接着,对在步骤S306中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不在第1阈值以下的情况(步骤S306:否)进行说明。此时,控制部9判断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是否在第2阈值以下(步骤S321)。在与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对应的距离为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21:是),控制部9判断在该时刻由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的凹入距离是否达到界限(步骤S322)。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322: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08。与此相对,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没有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322:否),凸出设定部93进行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移动画面宽度的1/20的变更(步骤S323),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10。
接着,对在步骤S321中与触摸屏7检测到的静电电容的变化量对应的距离不在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步骤S321:否)进行说明。此时,控制部9判断在该时刻由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的凹入距离是否达到界限(步骤S324)。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322:是),凸出设定部93进行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返回初始状态的变更(步骤S325),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10。
与此相对,在3D图像的凹入距离没有达到界限的情况下(步骤S324:否),凸出设定部93进行将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从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区域移动1/10的变更(步骤S326),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10。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进行动作。即,在摄像部的图像摄影后,显示部显示摄影图像。在该状态下通过输入部输入放大指示信号。于是,在减小两个图像数据中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后,生成放大图像数据。并且,在显示部上显示与该生成的放大图像数据对应的三维放大图像。因此,在拍摄了图像后放大摄影图像时,能够立即显示不使用户感觉到不舒适的放大图像。在放大了图像的情况下,与不放大的情况不同,视差不同。但是,在放大时所确认的结果是能够正确再现立体感的情况下,即使在不放大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调整视差来调整外观。因此,在可确认为放大时能够正确表现立体感的情况下,不需要重新拍摄。用户仅在感觉到在放大时不能正确表现立体感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拍摄即可。此外,为了用于该放大状态下的欣赏,用户也可以从减小了视差的状态起调整视差。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根据用户的操作切换3D放大图像和2D放大图像在显示部上进行显示,因此用户能够利用3D放大图像没有不舒适感地确认3D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利用2D放大图像确认对焦确认等摄影成否。
(变形例1)
图2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摄像装置的放大显示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23中,如果没有按下变焦开关44(步骤S401:否),且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402:否),则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401中。另一方面,在没有按下变焦开关44(步骤S401:否),而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402:是),摄像装置1返回主例程(Main Routine)。
对在步骤S401中按下了变焦开关44的情况(步骤S401:是)进行说明。此时,在按下了变焦开关44的状态没有持续预定时间时(步骤S403:否),立体图像生成部92取得放大部中心的左眼图像与右眼图像的视差并记录到图像数据存储部81中(步骤S404)。图24(a)示意性示出了按下变焦开关44前的状态下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中的放大部的中心视差(Δx)和3D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虚拟凸出量(Δz)。
接着,立体图像生成部92以放大部的中心视差变为Δx/1.2(<Δx)的方式变更右眼图像的切出位置(步骤S405)。此时,如图24(b)所示,凸出量也成为Δz/1.2。
之后,立体图像生成部92消除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中对应像素点的视差大于预定量的部分(步骤S406)。
接着,显示控制部95进行如下控制:通过使用左眼图像数据和在步骤S406中由立体图像生成部92实施了处理的右眼图像数据,在显示部6上显示3D图像(步骤S407)。
之后,电子变焦部94以放大部的中心为图像中心生成以预定倍率进行了放大的图像。接着,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放大图像(步骤S408)。此时,电子变焦部94切出放大部中的预定区域来生成放大图像。例如,以放大部的中心为图像中心,切出例如视差为1.2倍的区域时,如图24(c)所示,视差返回原来的Δx,放大后的图像的凸出量返回Δz。
在步骤S408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401。
在步骤S403中,在按下了变焦开关44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步骤S403:是),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仅放大了左眼图像的2D放大图像(步骤S409)。之后,在变焦开关44的按下状态持续的情况下(步骤S403:是),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409。另一方面,在变焦开关44的按下状态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403: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404。
(变形例2)
图2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摄像装置在画面放大时显示的画面的显示例的图。图25所示的图像301在图15所示的重合图像201中设置了对焦确认图标Q3和3D确认图标Q4。在观察该图像301的用户选择对焦确认图标Q3时,输入对焦确认指示信号。通过该对焦确认指示信号的输入,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以放大部的中心为画面中心的2D图像即对焦确认用放大图像。图26是示出选择了对焦确认图标Q3时的放大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26所示的放大图像302在将被摄体A1的面部设定为放大部的中心的情况下,在画面的左上部显示有“对焦确认”这样的文字。之后,在想进一步放大的情况下,用户通过使手指接近被摄体A1在触摸屏7上输入放大指示信号即可。此外,此处写为“对焦确认”,但是不限于对焦,还假定了曝光、白平衡和抖动等确认摄影控制的成功/失败的事项和确认是否对准了摄影时机、被摄体的姿势和表情等被摄体的状态的事项。即,与上述同样,此处所说明的“对焦确认”,是指更一般地确认摄影成否。
另一方面,在用户选择3D确认图标Q4而输入3D确认指示信号时,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3D放大图像。图27是示出在选择了3D确认图标Q4的情况下用户识别的虚拟放大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图27所示的放大图像303与图26所示的放大图像302同样,是将被摄体A1的面部设定为放大部中心的情况。在放大图像303的画面的左上部显示“3D确认”这样的文字。此外,此处的3D放大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进一步放大的情况下,通过使手指接近被摄体A1在触摸屏7上输入放大指示信号即可。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变形例2,根据用户的操作切换显示用于确认摄影成否的放大显示、和三维确认用的放大显示,因此用户能够可靠地确认摄影成否和3D效果。与此同时,在用3D图像确认效果时,不会感觉到不舒适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摄像部分别生成了图像数据,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仅具有一个摄像部的结构,该摄像部通过连续拍摄生成两个图像数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摸屏的检测部检测到了静电电容的变化,但是例如还能够使用光电方式或红外线方式的触摸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出设定部对显示部显示的实时取景或图像数据存储部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了处理,但是例如也可以在摄影之后立即对显示部显示的图像(Rec View)进行处理。
此外,本发明除了数字立体摄影机以外,还能够适用于数字摄影机(DigitalCamcorder)、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等具有摄像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

Claims (10)

1.一种摄像装置,其包含:
摄像部,其通过拍摄被摄体生成两个图像数据;
显示部,其能够显示组合所述两个图像数据而生成的三维图像;
输入部,其受理指示所述显示部显示的图像放大的放大指示信号的输入;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显示部显示了所述摄像部拍摄的摄影图像的状态下,由所述输入部输入了所述放大指示信号时,通过减小在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对应的放大部的视差后进行放大操作来生成放大图像数据,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与该生成的放大图像数据对应的三维放大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切换显示用于确认摄影图像的对焦的放大显示和三维确认用的放大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输入部的所述放大指示信号的输入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通过使用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而生成的二维放大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通过使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放大后的图像中心重合来减小对应像素点的视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通过以预定比率缩小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放大后的图像中心的视差来减小对应像素点的视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由视差大于预定值的像素点构成的被摄体,仅使用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
立体图像生成部,其以预定的纵横比切出分别与所述两个图像数据对应的两个图像,生成作为所述三维图像的基础的图像;以及
凸出设定部,其通过变更所述立体图像生成部切出的区域,调整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对应像素点的视差,设定所述三维图像在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正交的垂直方向上虚拟凸出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按照所述显示画面中的水平方向的每一像素交替排列与所述凸出设定部设定的所述两个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并输出到所述显示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部能够受理代表点的设定信号的输入,并且受理焦点确认指示信号的输入,所述代表点是根据所述摄像部拍摄的图像数据从所述显示部显示的图像中选择的,所述焦点确认指示信号指示以所述代表点为中心放大了所述两个图像数据中的一方而得到的焦点确认用放大图像的显示,作为用于确认根据所述设定信号设定的代表点处的焦点的图像,并且,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了所述代表点后,输入了所述焦点确认指示信号的情况下,生成以该代表点为中心的焦点确认用放大图像并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输入部具有触摸屏,该触摸屏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检测从外部接近的物体的区域和该物体到该显示画面的距离,并且受理与该检测结果对应的信号的输入。
CN201110317254.2A 2010-10-19 2011-10-18 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7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4898 2010-10-19
JP2010234898A JP5603732B2 (ja) 2010-10-19 2010-10-19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7662A true CN102457662A (zh) 2012-05-16
CN102457662B CN102457662B (zh) 2015-07-01

Family

ID=4604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725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7662B (zh) 2010-10-19 2011-10-18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03732B2 (zh)
CN (1) CN1024576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626A (zh) * 2012-09-19 2015-05-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对焦确认显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9808B2 (ja) 2019-03-20 2023-09-25 任天堂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62A (zh) * 1995-03-29 1997-07-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产生三维图象计算深度信息和用其进行图象处理的方法
CN1956554A (zh) * 2005-09-03 2007-05-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US20080158346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Fujifilm Corporation Compound eye digital camera
CN102387392A (zh) * 2010-09-02 2012-03-2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491A (ja) * 1990-05-30 1992-02-06 Nippon Hoso Kyokai <Nhk> 立体映像の画質制御回路
JP3653790B2 (ja) * 1995-05-23 2005-06-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立体電子ズーム装置及び立体画質制御装置
JPH1165769A (ja) * 1997-08-25 1999-03-0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233624B2 (ja) * 1997-12-26 2009-03-0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装置
JP2002218508A (ja) * 2001-01-19 2002-08-02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2005167310A (ja) * 2003-11-28 2005-06-23 Sharp Corp 撮影装置
JP2006042028A (ja) * 2004-07-28 2006-02-09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62A (zh) * 1995-03-29 1997-07-0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产生三维图象计算深度信息和用其进行图象处理的方法
CN1956554A (zh) * 2005-09-03 2007-05-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US20080158346A1 (en) * 2006-12-27 2008-07-03 Fujifilm Corporation Compound eye digital camera
CN102387392A (zh) * 2010-09-02 2012-03-21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626A (zh) * 2012-09-19 2015-05-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对焦确认显示方法
CN104641626B (zh) * 2012-09-19 2018-02-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对焦确认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03732B2 (ja) 2014-10-08
CN102457662B (zh) 2015-07-01
JP2012090063A (ja) 201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8690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拍摄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8243125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103435B1 (ko) 입체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 및 터치 제어 기능을 갖춘 디지털 이미지 캡쳐장치
CN102572262A (zh) 电子设备
TWI523493B (zh) 三維影像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JP5704854B2 (ja) 表示装置
JP5530322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2012033104A (ja) 表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4782110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程序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5812653A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04885440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程序
US20130311952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JP555079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及び視差量調整方法
CN104205827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JP2007086931A (ja) 入力表示装置及び入力表示方法
CN103888641A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再对焦方法
CN104903769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4272732A (zh)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及摄像装置
CN102387392B (zh) 摄像装置
JP2012190184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2457662B (zh) 摄像装置
TWI505708B (zh) 多鏡頭影像擷取裝置及其立體影像顯示方法
JP2012015619A (ja) 立体表示装置及び立体撮影装置
JP575404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通信システム
JP521252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