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7392B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7392B
CN102387392B CN201110256196.7A CN201110256196A CN102387392B CN 102387392 B CN102387392 B CN 102387392B CN 201110256196 A CN201110256196 A CN 201110256196A CN 102387392 B CN102387392 B CN 102387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mera head
display
parallax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61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7392A (zh
Inventor
黑木努
野中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87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7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73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在与能够显示3D图像的外部设备可通信地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显示即使在用户用外部设备观察3D图像的状况下也不会使该用户感觉到不舒适的图像。该摄像装置具有:显示部,其可显示基于两个图像的三维图像;显示用图像生成部,其通过使用两个图像中的至少一方来生成显示部显示的显示用图像;发送用图像生成部,其通过使用两个图像生成为了在外部设备上进行显示而发送的发送用图像;以及通信部,其将发送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外部设备。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图像并进行显示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如下的数字立体摄影机(digital stereo camera)等摄像装置正在普及:对同一被摄体取得多个图像数据,利用该所取得的多个图像数据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拍摄用户能够立体观察的三维图像(以下称作“3D图像”)。以往,公开了将这种摄像装置与可显示3D图像的显示装置连接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用户能够通过佩戴专用的液晶快门眼镜(shutter glasses),观察显示装置显示的3D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582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可能产生如下状况:在用户佩戴了液晶快门眼镜的状态下,交替观察摄像装置的显示部和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在这种状况下,当摄像装置的显示部中的显示形式与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形式不同时,用户对摄像装置的显示部所显示的3D图像只能感觉到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在与能够显示3D图像的外部设备可通信地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显示即使在用户用外部设备观察3D图像的状况下也不会使该用户感觉到不舒适的图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有拍摄被摄体从而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部,能够依照预定的通信标准与能够显示三维图像的外部设备通信,其中,该摄像装置具有:显示部,其能够显示基于两个图像的三维图像;显示用图像生成部,其通过使用所述两个图像中的至少一方来生成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显示用图像;发送用图像生成部,其通过使用所述两个图像生成为了在所述外部设备上进行显示而发送的发送用图像;以及通信部,其将所述发送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所述外部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通信部是否发送所述发送用图像来生成不同的显示用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在所述通信部发送所述发送用图像的情况下,生成使所述两个图像重叠后的合成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还具有:触摸屏,其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受理与从外部接触的物体的位置对应的信号输入;视差调整部,其根据接触所述触摸屏的物体的轨迹,对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合成图像调整所述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以及显示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视差调整部对视差进行调整后的所述合成图像,所述发送用图像生成部使用具有所述视差调整部进行调整后的视差的所述两个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合成图像是从所述两个图像中切出预定区域并进行重叠后的图像,所述视差调整部变更所述两个图像的切出区域。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在所述通信部不发送所述发送用图像的情况下,生成基于所述两个图像的三维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部拍摄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作为所述两个图像,并生成与各图像对应的两个图像数据。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部具有分别拍摄所述两个图像的两个光学系统。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部具有在该摄像装置进行移动的期间以预定间隔连续拍摄图像的功能,所述发送用图像生成部和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从所述摄像部连续拍摄的图像中提取所述两个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显示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按所述显示画面中的水平方向的每一像素交替排列分别与所述两个图像对应的两个图像数据并输出到所述显示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单独生成在摄像装置侧显示的显示用图像和为了在外部设备侧显示而发送到外部设备的发送用图像,因此在与能够显示3D图像的外部设备可通信地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显示即使在用户用外部设备观察3D图像的状况下也不会使该用户感觉不舒适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图像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具有的显示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具有的摄像部生成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时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图像的一例的图,该图像与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相对于被摄体生成的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对应。
图6是示出使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生成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虚拟重叠后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与被摄体的摄影距离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具有的视差调整部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具有的显示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对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合成后的合成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图像通信系统具有的显示装置显示的虚拟3D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flowchart)。
图12是示出图11的视差调整处理概要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由用户增大合成图像内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具有的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具有的显示部显示的图像的另一例的图。
图16是说明由用户减小合成图像内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的图。
图17是示出图11的再现显示处理概要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中,视差调整部根据触摸屏(touchscreen)上的来自外部的两个轨迹调整被摄体视差的调整方法(第1例)的图。
图19是说明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中,视差调整部根据触摸屏上的来自外部的两个轨迹调整被摄体视差的调整方法(第2例)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1是示出利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摄影概要的图。
图22是与在图21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分别对应的两个图像的一例的图,是示出构成作为显示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显示用图像的3D图像的一对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23是与在图21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分别对应的两个图像的第2例的图,是示出发送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发送用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进行的处理概要的流程图。
图25是示意性示出用户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图像通信系统具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时的状况的图。
图26是示出用户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显示部时的状况的图。
图27是示出触摸屏的另一结构例的图。
标号说明
1、11:摄像装置;2、111:摄像部;3:姿态检测部;4:操作输入部;5:时钟;6:显示部;7、70:触摸屏;8:存储部;9、113:控制部;10:通信部;21:第1摄像部;21a、22a:镜头部;21b、22b:镜头驱动部;21c、22c:光圈;21d、22d:光圈驱动部;21e、22e:快门;21f、22f:快门驱动部;21g、22g:摄像元件;21h、22h:信号处理部;22:第2摄像部;41:电源开关;42:释放开关;43:切换开关;44:变焦开关;61:背照灯;62:显示面板;63:视差屏障;71:前面板;72:驱动部;73:驱动电极;74:接收电极;75:检测部;81:图像数据存储部;82:程序存储部;83:视差存储部;91:图像处理部;92: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3: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4:视差调整部;95:显示控制部;96:通信状态检测部;100:图像通信系统;112:运动检测部;114:运动判定部;200:显示装置;201:显示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图像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该图所示的图像通信系统100具有作为数字立体摄影机的摄像装置1和作为外部设备的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与摄像装置1电连接,可接收来自摄像装置1的图像数据,并显示3D图像(three dimensional images)。
在本实施方式1中,应用3D电视机等作为显示装置200,3D电视机通过高速切换在显示画面201上显示的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帧连续(frame sequential)方式、或在由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构成的显示画面201中组装有偏振片的偏振片方式来显示3D图像。在用户观察这种3D电视机显示的3D图像的情况下,需要佩戴对应于方式的专用眼镜300。在帧连续方式的情况下应用的眼镜300是具有如下结构的液晶快门眼镜:能够与图像的切换同步地遮蔽与用于观察显示图像的眼睛相反的眼睛。此外,在偏振片方式的情况下应用的眼镜300具有粘贴有偏光滤光片的结构,使得仅左眼用的图像(以下称作“左眼图像”)到达左眼,仅右眼用的图像(以下称作“右眼图像”)到达右眼。
图2是示出摄像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摄像装置1具有:摄像部2,其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生成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姿态检测部3,其检测摄像装置1的姿态;操作输入部4,其受理摄像装置1的各种信息的输入;时钟5,其具有摄影时期时刻的判定功能和计时器功能;显示部6,其显示二维图像(以下称作“2D图像”)或3D图像;触摸屏7,其受理与来自外部的接触位置和轨迹对应的信号输入;存储部8,其存储包含由摄像部2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各种信息;控制部9,其控制摄像装置1的动作;以及通信部10,其与显示装置200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摄像部2具备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它们具有相互不同的光学系统。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以光轴L1、L2相互平行或成预定角度的方式在同一平面上并列设置。
第1摄像部21具有镜头部21a、镜头驱动部21b、光圈21c、光圈驱动部21d、快门21e、快门驱动部21f、摄像元件21g和信号处理部21h。
镜头部21a由聚焦透镜和变焦透镜等构成,会聚来自预定的视野区域的光。镜头驱动部21b由DC电机等构成,通过使镜头部21a的聚焦透镜和变焦透镜等在光轴L1上移动,进行镜头部21a的聚焦位置和焦距的变更。
光圈21c通过限制镜头部21a所会聚的光的入射量来进行曝光调整。光圈驱动部21d由步进电机等构成,驱动光圈21c。
快门21e将摄像元件21g的状态设定为曝光状态或遮光状态。快门驱动部21f由步进电机等构成,根据释放信号驱动快门21e。
摄像元件21g通过接收镜头部21a会聚的光并转换为电信号(模拟信号)的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实现,并将所转换的电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部21h。
信号处理部21h在对从摄像元件21g输出的电信号实施了放大等信号处理后进行A/D转换,由此转换为数字的图像数据并输出到控制部9。
第2摄像部22通过与第1摄像部21相同的结构实现,具有镜头部22a、镜头驱动部22b、光圈22c、光圈驱动部22d、快门22e、快门驱动部22f、摄像元件22g和信号处理部22h。
姿态检测部3由加速度传感器构成,通过检测摄像装置1的加速度,检测摄像装置1的姿态。具体而言,姿态检测部3检测将水平面作为基准时的摄像装置1的姿态。
操作输入部4具有:电源开关41,其将摄像装置1的电源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释放开关42,其输入赋予静止图像摄影的指示的释放信号;切换开关43,其切换摄像装置1的各种摄影模式和各种设定;以及变焦开关44,其进行摄像部2的变焦操作。
时钟5生成作为摄像装置1的动作基准的时间信号。由此,控制部9能够设定图像数据的取得时间和摄像元件21g、22g的曝光时间等。时钟5还具有作为时间测量用的计时器的功能。
图3是示出显示部6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部6具有背照灯61、显示面板62和视差屏障63。背照灯61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构成,从背面照射用于显示图像的光。显示面板62由液晶或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等的显示屏构成。视差屏障63由液晶等构成,层叠在显示面板62的上面而成。视差屏障63以比显示屏62的各像素间隔窄的间隔设置狭缝,对分别与用户的右眼ER和左眼EL对应的图像进行分离。作为这种视差屏障63,应用例如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方式。另外,也可以替代视差屏障63,在显示屏62的上表面设置层叠有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es)的透镜片。
具有以上结构的显示部6在从控制部9输入了3D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控制部9的控制,显示面板62从左端像素起在水平方向上依次交替显示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视差屏障63对从显示面板62的各像素出来的光进行分离。因此,右眼图像仅到达右眼ER,左眼图像仅到达左眼EL。由此,用户能够立体观察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此外,在显示部6将显示形式从3D图像切换为2D图像时,由于施加到视差屏障63上的电压从接通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视差屏障63从遮光状态转变为透射状态,从而将右眼图像或左眼图像中的任意一方输出到显示屏62。
触摸屏7重叠设置在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上。触摸屏7检测用户根据显示部6所显示的信息和图像而接触(触摸)的位置和轨迹,并受理与该接触位置和轨迹对应的操作信号的输入。一般而言,作为触摸屏,有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式等。在本实施方式1中,任意一种方式的触摸屏都能够适用。
存储部8具有:图像数据存储部81,其存储摄像部2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程序存储部82,其存储摄像装置1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视差存储部83,其存储有显示部6显示的3D图像的舒适视差范围。存储部8利用固定设置于摄像装置1内部的闪存(flash memory)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实现。此外,存储部8也可以具备作为记录介质接口的功能,记录介质接口对从外部装配的存储卡等存储介质存储信息,另一方面,读出存储介质存储的信息。
控制部9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实现。控制部9根据来自操作输入部4的操作信号等从存储部8的程序存储部82读出各种程序,并对构成摄像装置1的各部发送控制信号并且传送数据,由此控制摄像装置1的动作。控制部9具有图像处理部91、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视差调整部94、显示控制部95和通信状态检测部96。
图像处理部91对分别从信号处理部21h、22h输出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并输出到存储部8的图像数据存储部81。具体而言,图像处理部91对分别从信号处理部21h、22h输出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实施边缘强调、颜色校正和伽马(γ)校正等处理。
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生成经由通信部10发送到显示装置200的发送用图像的图像数据,使得在外部连接的显示装置200的显示画面201上显示该图像数据。具体而言,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通过以预定的纵横比率(例如纵横比3∶4)分别切出由图像处理部91进行图像处理后的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来生成3D图像。此外,也可以用切换开关43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分别从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切出的纵横比率。
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显示部6显示的显示用图像的图像数据。具体而言,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与3D图像或2D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作为显示用图像。其中,在生成3D图像的图像数据时,与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同样,以预定的纵横比率切出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
在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2D图像的图像数据时,生成对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生成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进行重叠后的合成图像,或者生成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中的一方作为显示用图像。其中,在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生成合成图像的情况下,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通过使左眼图像的图像区域内清晰度最大的区域和右眼图像的图像区域内清晰度最大的区域一致并重叠来生成合成图像。由此,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能够在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各自的图像区域内生成以焦点对准的被摄体为基准的合成图像。因此,用户能够从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近距离被摄体的视差小的状态起开始3D图像的变化量调整。
视差调整部94根据从外部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分别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对左眼图像数据和右眼图像数据的切出区域来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具体而言,视差调整部94对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在合成图像内相互重叠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区域,通过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将例如右眼图像的区域朝右方移动,来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
显示控制部95进行如下控制:使显示部6显示与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为显示用图像的图像数据对应的3D图像或2D图像。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95在使显示部6显示3D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控制:将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中的按水平方向的每一像素交替排列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生成的3D图像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而得到的3D图像输出到显示部6。
与此相对,在使显示部6显示2D图像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95进行如下控制:通过将施加到视差屏障63的电源从接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来将视差屏障63从遮光状态变为透射状态,并且将由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的作为显示用图像的左眼图像或右眼图像输出到显示部6。
显示控制部95有时还进行如下控制:使显示部6显示视差调整部94调整后的合成图像以及与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相关的视差信息。此外,显示控制部95在视差调整部94调整后的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超过了预定视差的情况下,进行使显示部6显示警告的控制,并且进行将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固定为预定视差来进行显示的控制。
通信状态检测部96检测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的通信状态。例如,在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之间经由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注册商标)连接的情况下,通信状态检测部96依照CEC(ConsumerElectronics Control:消费电子控制)协议检测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之间的通信状态。此外,在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之间经由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通信状态检测部96依照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Protocol:互联网协议)检测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之间的通信状态。此外,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之间的通信也可以是无线通信。
对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摄像装置1中,摄像部2生成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时的状况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摄像部2生成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相互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数据时的状况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首先摄像部2通过用隔开距离B1而并列设置的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拍摄距摄像部2的距离不同的被摄体A1(距离d1)和被摄体A2(距离d2),生成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
之后,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通过以预定的纵横比率分别切出由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生成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生成右眼图像WR1和左眼图像WL1。图5是示出分别与摄像部2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对应的两个图像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图像WR1是右眼图像,通过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从与第1摄像部21所生成的右眼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此外,在图5中,图像WL1是左眼图像,通过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从与第2摄像部22所生成的左眼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图6是示出使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生成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虚拟重叠后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5和图6所示的虚线和点划线表示分别与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区域。以下,在图8和图9中,虚线和点划线也表示与图5等同样的图像区域。
图7是示出在图4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2与被摄体的摄影距离的关系的图。在图7中,横轴是以左端为原点时的图像W1内的被摄体位置,纵轴是摄像部2与被摄体的距离。如图7所示,摄像部2与被摄体A2的距离比摄像部2与被摄体A1的距离大。因此,被摄体A2的区域大致重叠。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图像W1内,被摄体A2的区域大致重叠。另一方面,被摄体A1的区域不重叠(视差a1)。由此,在右眼图像WR1和左眼图像WL1中,越是距摄像部2的距离近的被摄体(被摄体A1)图像内的视差越大,越是距摄像部2的距离远的被摄体(被摄体A2)图像内的视差越小。
接着,说明视差调整部94进行的处理的概要。图8是示出视差调整部94进行的处理的概要的示意图。图8(a)所示的图像WR21和图8(b)所示的图像WR22是右眼图像,通过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以预定的纵横比率从第1摄像部21所生成的右眼图像数据中切出而生成。此外,图8(a)所示的图像WL21和图8(b)所示的图像WL22是左眼图像,通过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以预定的纵横比率从第2摄像部22所生成的左眼图像数据中切出而生成。
图9是示出对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合成后的合成图像的一例的图。该图所示的合成图像W2(用实线围起的区域)是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对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所生成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重叠合成后的图像。
在此之前,对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中的3D图像用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生成处理概要进行了说明,但是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3D图像用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处理也同样如此。
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的轨迹,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分别从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切出而生成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的切出区域来调整被摄体的视差。
具体而言,当使被摄体A1在与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凸出的情况下,视差调整部94通过增大右眼图像WR1和左眼图像WL1所包含的被摄体A1的视差(区域的重叠情况),调整被摄体在与显示画面正交的垂直方向上虚拟凸出的距离(以下称作“凸出距离”)(参照图6的图像W1)。与此相对,当使被摄体A1在与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凹入的情况下,视差调整部94通过减小右眼图像WR1和左眼图像WL1所包含的被摄体A1的视差,调整被摄体A1在与显示画面正交的方向上虚拟凹入的距离(以下称作“凹入距离”)(参照图9的图像W2)。
在本实施方式1中,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协作,因此用户能够使用设置于摄像装置1的触摸屏7等操作部件调整显示装置200所显示的3D图像的立体感(凸出距离和凹入距离)。因此,用户能够一边观察显示装置200显示的3D图像一边容易地进行调整。
此外,在图8中,视差调整部94仅变更了右眼图像的切出区域,但是也可以使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分别同步地变更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各自的切出区域。
图10是示出由显示部6或显示装置200使用由视差调整部94调整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进行显示、并由用户识别的虚拟3D图像的显示例的图。在图10中,示出了能虚拟突出地观察到被摄体A1的情况。
接着,说明摄像装置1进行的处理。图11是示出摄像装置1进行的处理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1中,首先控制部9判断摄像装置1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101)。在摄像装置1的电源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101: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02。另一方面,在摄像装置1的电源未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101:否),摄像装置1结束本处理。
接着,控制部9判断摄像装置1是否被设定为摄影模式(步骤S102)。在摄像装置1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实时取景(Live View)图像(步骤S103),该实时取景图像与摄像部2以恒定的微小时间间隔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此时的实时取景图像可以是2D图像和3D图像中的任意一个。
接着,控制部9判断是否由用户操作释放开关42来输入了指示摄影的释放信号(步骤S104)。在显示部6开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起的预定时间内输入了指示摄影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摄像部2进行摄影,并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8的图像数据存储部81中(步骤S105)。
在通信状态检测部96的检测结果是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连接且处于可通信的状态时(步骤S106:是),控制部9进行经由通信部10对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所生成的显示用图像进行发送的控制(步骤S107)。之后,控制部9进行使显示部6显示时间t1的2D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的控制(步骤S108)。此外,也可以并行进行步骤S107和步骤S108。
另一方面,在通信状态检测部96的检测结果是摄像装置1未与显示装置20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控制部9记录浏览(Rec View)显示时间t2的3D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步骤S109)。该时间t2优选比上述时间t1短(t2<t1)。由此,在显示部6和显示装置200双方上都显示图像的情况下,与仅在显示部6上显示了图像的情况相比,用户能够观察更长时间的记录浏览显示。
接着,对在步骤S104中,从开始显示实时取景图像起的预定时间内没有输入释放信号的情况(步骤S104:否)进行说明。此时,在通信状态检测部96检测到与显示装置200的连接时(步骤S110:是),控制部9进行经由通信部10将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所生成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显示装置200的控制(步骤S111)。之后,控制部9使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所生成的合成图像显示在显示部6上来作为显示用图像(步骤S112)。
接着,控制部9判断是否输入了与从外部接触触摸屏7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步骤S113)。在输入了与从外部接触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3:是),摄像装置1进行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凸出距离或凹入距离的视差调整处理(步骤S114)。在完成了视差调整处理的时刻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15:是),控制部9进行经由通信部10将进行视差调整后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显示装置200的控制(步骤S116)。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101。
在步骤S113中没有输入与从外部接触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113:否),如果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117:是),则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101。与此相对,如果在步骤S117中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117:否),则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113。
在步骤S110中没有检测到与显示装置200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控制部9使显示部6显示3D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步骤S118)。之后,在由用户触摸了触摸屏7的情况下(步骤S119: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112。另一方面,在用户没有触摸预定时间的触摸屏7的情况下(步骤S119:否),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101。
接着,对在步骤S102中摄像装置1没有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步骤S102:否)。此时,摄像装置1执行在显示部6上显示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显示处理(步骤S120),并返回到步骤S101。
接着,说明步骤S114的视差调整处理。图12是示出视差调整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2中,首先,控制部9判断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是否与增大合成图像内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对应(步骤S201)。在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与增大合成图像内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202。另一方面,在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不与增大合成图像内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211。
图13是说明由用户增大合成图像内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的图。如图13所示,在显示部6当前显示的图像W4内不具有视差的被摄体A1的区域中,用户使食指F1一边接触触摸屏7一边从图像W4的左侧朝向右侧移动的情况下(图13(a)→图13(b)),控制部9将该动作判断为增大被摄体视差的动作。
在步骤S202中,控制部9判断在与用户用食指最初接触触摸屏7的区域对应的图像内是否包含近被摄体。此处,所谓近被摄体,是指在用户使用摄像装置1拍摄多个被摄体时摄像部2与被摄体的摄影距离最近的被摄体(参照图7)。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判断在与用户用食指F1最初接触触摸屏7的区域对应的图像内是否包含被摄体A1。在与用户用食指F1最初接触触摸屏7的区域对应的图像内包含近被摄体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203。
在步骤S203中,控制部9判断是否由于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对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而使被摄体的凸出距离超过了视差存储部83所存储的凸出距离的界限值。在视差调整部94设定的被摄体的凸出距离超过了凸出距离的界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视差调整部94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各自的切出区域使得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视差被界限值固定,用界限值调整被摄体的凸出距离(步骤S204)。
接着,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在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内被摄体的凸出距离超过了界限值的警告(步骤S205)。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用于向用户警告在图像W5内视差为界限的图标Q1。由此,用户能够得知被摄体的凸出距离界限,并且能够将在欣赏时过于凸出的被摄体图像超过人眼的对应界限的情况防患于未然。此外,显示控制部95也可以在用户错误操作、例如调整被摄体的视差的方向为相反方向的情况下显示警告。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图11所示的主例程(Main Routine)。
接着,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203中,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对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变更待调整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各自的切出区域,且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不超过视差存储部83所存储的视差的界限值(步骤S203:否)。此时,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各自的切出区域,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由此调整被摄体的凸出距离(步骤S206)。
之后,显示控制部95在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内显示视差调整部94进行调整后的被摄体的视差信息(步骤S207)。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在图像W6内显示图标(Icon)Q2。图标Q2是用于向用户通知与视差调整部94进行调整后的被摄体的视差信息对应的被摄体的凸出距离信息的图标。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识别通过操作进行调整后的被摄体的视差。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图11的主例程。
接着,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202中,在与用户用食指F1最初接触触摸屏7的区域对应的图像内不包含近被摄体(步骤S202:否)。此时,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各自的切出区域,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由此调整被摄体的凹入距离(步骤S208)。
之后,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在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内显示视差调整部94所设定的被摄体的视差(步骤S209),且摄像装置1返回到图11所示的主例程。
接着,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201中,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不是增大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步骤S201:否)。此时,控制部9判断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是否为减小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步骤S210)。在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不与减小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210:否),摄像装置1返回到图10所示的主例程。另一方面,在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与减小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对应的情况下(步骤S210:是),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211。
图16是说明由用户减小合成图像内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的动作的图。如图16所示,在显示部6当前显示的图像内具有视差的被摄体的区域中,用户使食指F1一边接触触摸屏7一边从图像W7的右侧朝向左侧移动的情况下(图16(a)→图16(b)),控制部9将该动作判断为减小被摄体视差的动作。
在步骤S211中,控制部9判断在与用户用食指F1最初接触触摸屏7的区域对应的图像内是否包含近被摄体。在与用户用食指F1最初接触触摸屏7的区域对应的图像内包含近被摄体的情况下(步骤S211:是),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各自的切出区域,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由此调整被摄体的凹入距离(步骤S212)。
之后,显示控制部95在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内显示与视差调整部94所设定的被摄体的视差信息对应的凹入距离信息(步骤S213)。在步骤S213后,摄像装置1返回到图11的主例程。
接着,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步骤S211中,在与用户用食指F1最初接触触摸屏7的区域对应的图像内不包含近被摄体(步骤S211:否)。此时,控制部9判断如下情况: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对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进行调整而成的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是否超过了视差存储部83所存储的视差的界限值(步骤S214)。
在视差调整部94调整的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超过视差存储部83所存储的视差的界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214:是),视差调整部94用界限值固定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视差,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各自的切出区域,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由此用界限值调整被摄体的凸出距离(步骤S215)。
接着,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在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内显示表示被摄体的视差为界限值的警告(步骤S216)。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图11的主例程。
在步骤S214中,视差调整部94调整的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不超过视差存储部83所存储的视差的界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214:否),视差调整部94根据接触触摸屏7的物体轨迹,变更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的右眼图像数据和左眼图像数据各自的切出区域,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由此调整被摄体的凸出距离(步骤S217)。
之后,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在显示部6显示的合成图像内显示视差调整部94所设定的被摄体的凸出距离作为视差信息(步骤S218)。在步骤S218后,摄像装置1返回到图11所示的主例程。
接着,说明图11的步骤S120的再现显示处理。图17是示出再现显示处理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7中,首先,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对图像数据存储部81所存储的多个图像进行汇总显示的图像选择画面(步骤S301)。此处,显示部6所显示的图像为2D图像。
接着,控制部9判断是否由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7而从显示部6显示的图像选择画面中选择了图像(步骤S302)。在没有由用户从图像选择画面中选择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301。另一方面,在由用户从图像选择画面中选择了图像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连接时(步骤S303:是),控制部9经由通信部10将与所选择的图像对应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显示装置200(步骤S304)。之后,控制部9使显示部6整个画面显示与所选择的图像对应的合成图像来作为显示用图像(步骤S305)。
接着,控制部9判断是否输入了与从外部接触触摸屏7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步骤S306)。在输入了与从外部接触触摸屏7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306:是),摄像装置1进行视差调整处理(参照图12)(步骤S307)。在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308:是),控制部9经由通信部10将视差调整后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显示装置200(步骤S309)。在步骤S308中摄像装置1未与显示装置20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308: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310。
在步骤S309后,通过操作输入部4输入了图像再现的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10:是),摄像装置1返回到图11的主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309后,没有通过操作输入部4输入图像再现的结束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10:否),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301。
在步骤S306中,在不存在与物体从外部接触触摸屏7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306:否),如果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311:是),则摄像装置1进行到步骤S310。与此相对,如果在步骤S311中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311:否),则摄像装置1返回到步骤S306。
在步骤S303中摄像装置1没有与显示装置20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303:否),控制部9使显示部6显示与所选择的图像对应的3D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步骤S312)。之后,在选择了显示部6所显示的2D显示图标的情况下(步骤S313:是),控制部9使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所生成的合成图像显示在显示部6上(步骤S314)。之后,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06。另一方面,在没有选择显示部6所显示的2D显示图标的情况下(步骤S313:否),摄像装置1转移到步骤S310。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由于单独生成在摄像装置侧显示的显示用图像和为了在外部设备侧显示而发送到外部设备(显示装置)的发送用图像,因此在与能够显示3D图像的外部设备可通信地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显示即使在用户用外部设备观察3D图像的状况下也不使该用户感觉不舒适的图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由于摄像装置与显示装置协作,因此用户能够利用设置于摄像装置的触摸屏等操作部件容易地调整显示装置所显示的3D图像的立体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够利用通信使摄像装置与显示装置协作,由此能够提高作为系统整体的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可通信地连接的情况下,在显示装置200上进行3D显示,另一方面,在摄像装置1的显示部6上进行2D显示,但也可以在摄像装置1的显示部6上,进行与显示装置200具有不同的立体感的3D显示。此时,能够使显示部6的例如被摄体从显示画面凸出的虚拟凸出量比显示画面201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是视差调整部94根据触摸屏7上的来自外部的两个物体的轨迹,变更两个图像数据的切出区域来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视差调整部94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食指F1和大拇指F2的轨迹,调整图像W9所包含的被摄体A1的视差。此时,控制部9通过对食指F1和大拇指F2最初分别接触触摸屏7的位置和有动作后的触摸屏7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与打开动作(对应于增大视差的动作)或关闭动作(对应于减小视差的动作)对应。之后,视差调整部94在与打开动作对应的情况下,增大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图18(a)→图18(b))。与此相对,视差调整部94在与关闭动作对应的情况下,减小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此外,也可以在可操作范围中设置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如图19所示,视差调整部94利用用户双手的大拇指F1L、F1R的轨迹进行调整。此时,控制部9通过对左大拇指F1L和右大拇指F1R最初分别接触触摸屏7的位置和有动作后的触摸屏7的位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与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对应。判断后的处理与图18所示的情况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通过使镜头驱动部21b、22b分别同步驱动,并变更第1摄像部21和第2摄像部22各自的视野区域,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也可以紧接在例如摄像部2的摄影之后,显示部6对记录浏览显示的图像进行视差调整处理。
(实施方式2)
图2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装置的结构的框图。该图所示的摄像装置11具有单镜头的摄像部111、检测摄像装置11的运动的运动检测部112和控制部113。摄像部111的结构与上述摄像装置1的第1摄像部21的结构相同。除此以外的摄像装置11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摄像装置1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与摄像装置1的结构要素对应的结构要素,标注与摄像装置1相同的标号。
运动检测部112具有例如速度传感器,检测摄像装置11运动时的速度,并将作为检测结果的传感器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13。
控制部113除了具有图像处理部91、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视差调整部94、显示控制部95和通信状态检测部96以外,还具有运动判定部114,该运动判定部114使用从运动检测部112接收到的传感器信号判定摄像装置11的运动。
图21是示出利用了摄像装置11的摄影概要的图。如图21所示,摄像装置11在被用户沿水平方向大致直线移动的期间内,以预定间隔连续拍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2中,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和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通过从摄像装置11一边移动一边连续拍摄的多个图像中适当提取两张图像,生成分别与3D图像用的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
图22是与在图21所示的状况下摄像部111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分别对应的两个图像的一例的图,是示出构成作为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的显示用图像的3D图像的一对图像的例子的图。图像WL11是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从与摄像装置11位于图21的左端时由摄像部111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的图像。此外,图像WR11是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从与摄像装置11位于图21的右端时由摄像部111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的图像。因此,图像WL11相当于左眼图像,图像WR11相当于右眼图像。此外,图22所示的虚线和点划线表示与摄像部111分别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区域。
左眼图像WL11中的被摄体A1的中心与被摄体A2的中心的视差L1比右眼图像WR11中的被摄体A1的中心与被摄体A2的视差L2小(L1<L2)。因此,能够利用两个图像WL11和WR11显示3D图像。
图23是与在图21的状况下摄像部111生成的两个图像数据分别对应的两个图像的另一例的图,是示出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生成的发送用图像的例子的图。图像WL11是发送用图像生成部92从与摄像装置11位于图21的左端时由摄像部111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的图像。此外,图像WR12是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从与摄像装置11位于图21的中央部时由摄像部111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中切出而生成的图像。因此,图像WL11相当于左眼图像,图像WR12相当于右眼图像。此外,图23所示的虚线和点划线表示与摄像部111分别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区域。
图像WL11中的被摄体A1的中心与被摄体A2的中心的视差L1比图像WR12中的被摄体A1的中心与被摄体A2的视差L3小(L1<L3)。因此,能够通过利用两个图像WL11和WR12来显示3D图像。此外,右眼图像WR12中的被摄体A1的中心与被摄体A2的视差L3比右眼图像WR11中的被摄体A1的中心与被摄体A2的视差L2小(L3<L2)。因此,使用图像WL11和WR12进行3D显示时的虚拟凸出量比使用图像WL11和WR11进行3D显示时的虚拟凸出量小。这样,使发送用图像中的虚拟凸出量小于显示用图像中的虚拟凸出量,由此能够抑制如显示装置200那样用大画面进行3D显示时的凸出量,产生用户容易进行试听的状况。
此外,关于从连续拍摄的多个图像中提取哪两张构成3D图像,也可以由用户适当进行设定。
图24是示出摄像装置11进行的处理概要的流程图。在图24中,首先控制部113判断摄像装置11的电源是否接通(步骤S401)。在摄像装置11的电源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401:是),摄像装置11转移到步骤S402。另一方面,在摄像装置1的电源未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401:否),摄像装置11结束本处理。
接着,控制部113判断摄像装置11是否被设定为摄影模式(步骤S402)。在摄像装置11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402:是),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步骤S403),该实时取景图像与摄像部111以恒定的微小时间间隔连续生成的图像数据对应。此时的实时取景图像可以是2D图像和3D图像中的任意一个。
接着,控制部113判断是否由用户操作释放开关42来输入了指示摄影的释放信号(步骤S404)。在输入了指示摄影的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404:是),运动判定部114对摄像装置11的运动进行判定后的结果是判定为摄像装置11没有运动时(步骤S405:否),摄像部111进行摄影,并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8的图像数据存储部81中(步骤S405)。该图像数据与实时取景图像对应,是2D图像或3D图像。
之后,显示控制部95使显示部6记录浏览显示与摄像部111拍摄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步骤S407)。
在步骤S404中在预定时间内没有输入释放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405:否),摄像装置11返回步骤S401。
接着,对在步骤S405中运动检测部112检测到摄像装置11的运动的情况、即摄像装置11正在移动的情况(步骤S405:是)进行说明。此时,摄像部111以预定间隔进行连续摄影,并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8的图像数据存储部81中(步骤S408)。如果摄像装置11不静止(步骤S409:否),则摄像部111继续执行连续摄影处理(步骤S408)。
以下,对摄像装置11静止的情况(步骤S409:是)进行说明。此时,在通信状态检测部96检测到与显示装置200的连接时(步骤S410:是),控制部113经由通信部10将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显示装置200(步骤S411)。如参照图23说明的那样,此处发送的发送用图像是被摄体之间的视差比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生成的一组图像小的图像。
之后,控制部113使显示用图像生成部93所生成的合成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显示在显示部6上(步骤S412)。在本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并行执行步骤S411和步骤S412的处理。
接着,控制部113判断是否输入了与从外部接触触摸屏7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步骤S413)。在输入了与从外部接触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413:是),摄像装置1进行调整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凸出距离或凹入距离的视差调整处理(步骤S414)。在完成了视差调整处理的时刻,通信状态检测部96检测到摄像装置1与显示装置200可通信地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415:是),控制部113进行经由通信部10将进行视差调整后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显示装置200的控制(步骤S416)。之后,摄像装置1返回步骤S401。
在步骤S413中,在没有输入与从外部接触的接触位置对应的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413:否),如果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417:是),则摄像装置11返回到步骤S401。与此相对,如果在步骤S417中没有经过预定时间(步骤S417:否),则摄像装置11返回到步骤S413。
在步骤S410中没有检测到与显示装置200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410:否),控制部113使显示部6显示3D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步骤S418)。之后,在由用户触摸了触摸屏7的情况下(步骤S419:是),摄像装置11转移到步骤S412。另一方面,在用户没有触摸预定时间的触摸屏7的情况下(步骤S419:否),摄像装置11返回到步骤S401。
在步骤S402中,摄像装置11没有被设定为摄影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402:否),摄像装置11执行在显示部6上显示所拍摄的图像数据的再现显示处理(步骤S420),并返回到步骤S401。步骤S420的再现显示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再现显示处理相同(参照图17)。
图25和图26是用于说明使用摄像装置11生成3D图像时的优选移动距离的图。其中,图25是示出用户观察显示装置200的显示画面201时的状况的图。在图25中,将用户观察显示画面201时的距离设为Lt、将右眼ER与左眼EL之间的间隔设为Wt。此时,用于通过使被摄体(在图25中假定面部)从显示画面201虚拟凸出来赋予立体感的视差可以是两眼的间隔Wt左右。
与此相对,图26是示出用户观察显示部6时的状况的图。在图26中,将用户观察显示部6时的距离设为Lc。能够将用户拍摄人物等时的从摄像装置11到被摄体的距离假定为与用户观察显示画面201时的距离Lt相同的程度。为了根据这种假定,使被摄体在显示部6上虚拟凸出从而出现立体感,需要将摄像装置11移动图26的左右。具体而言,例如在设Lt=2(m)、Wt=50(cm)时,
Figure BDA0000087932450000222
此处,符号
Figure BDA0000087932450000223
是指大致相等。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由于单独生成在摄像装置侧显示的显示用图像和为了在外部设备侧显示而发送到外部设备(显示装置)的发送用图像,因此在与能够显示3D图像的外部设备可通信地连接的状态下,能够显示即使在用户用外部设备观察3D图像的状况下,也不使该用户感觉不舒适的图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提高作为系统整体的操作性。
以上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说明了两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应该被上述实施方式1、2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佩戴了眼镜300的状态下用户的视野变暗,因此在显示部6上进行摄影时的帧(framing)确认或者进行操作时的显示确认时,用户有可能难以看清楚显示部6的显示画面。因此,为了补偿由于眼镜300而变暗的部分,更优选设法增亮显示部6中的显示亮度、强调特定颜色、或者提高对比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触摸屏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图27是示出触摸屏的另一结构例的示意图。如图27所示,触摸屏70具有前面板(front panel)71、驱动部72、驱动电极73、接收电极74和检测部75。
前面板71具有预定厚度,由在平面上观察形成为矩形形状的玻璃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驱动部72向驱动电极73输出驱动脉冲(例如施加电压5V),从而使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静电电容。驱动电极73和接收电极74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构成,并相对于前面板71的下表面以预定间距(例如5mm左右)交替设置。检测部75由静电电容传感器构成,检测1pF左右的值作为变化量,该变化量是由于用户的手H接近电场400而在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细微变化量,例如是用户的手H接触前面板71时的变化量。该检测部75的更具体结构在例如美国专利7148704号说明书中被公开。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触摸屏70中,检测部75能够在用户的手H接触前面板71前检测在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细微变化。具体而言,如图27所示,检测部75能够检测如用户的手H处于距离h1(例如0.5cm)的位置和距离h2(例如1cm)的位置的情况那样,仅在隔开微小距离的两个部位之间移动时在驱动电极73与接收电极74之间形成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其结果,即使没有来自外部的直接接触,触摸屏70也能够受理操作信号的输入。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除了数字立体摄影机以外,还能够适用于例如带数字摄影机(digital camcorder)、照相机的移动电话等具有摄影功能和显示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外部设备的显示装置并不限于3D电视机,只要具有可显示3D图像的显示部,则也可以是任何电子设备。

Claims (8)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拍摄被摄体而生成图像数据的摄像部,能够依照预定的通信标准与能够显示三维图像的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其中,该摄像装置具有:
显示部,其能够显示基于两个图像的三维图像;
显示用图像生成部,其通过使用所述两个图像中的至少一方来生成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显示用图像;
发送用图像生成部,其通过使用所述两个图像生成为了在所述外部设备上进行显示而发送的发送用图像;以及
通信部,其将所述发送用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发送用图像发送到所述外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根据所述通信部是否发送所述发送用图像来生成不同的显示用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在所述通信部发送所述发送用图像的情况下,生成使所述两个图像重叠后的合成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该摄像装置还具有:
触摸屏,其设置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受理与从外部接触的物体的位置对应的信号输入;
视差调整部,其根据接触所述触摸屏的物体的轨迹,对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合成图像调整所述合成图像所包含的被摄体的视差;以及
显示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视差调整部对视差进行调整后的所述合成图像,
所述发送用图像生成部使用具有所述视差调整部进行调整后的视差的所述两个图像,
其中,
所述合成图像是从所述两个图像中切出预定区域并进行重叠后的图像,
所述视差调整部变更所述两个图像的切出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在所述通信部不发送所述发送用图像的情况下,生成基于所述两个图像的三维图像作为显示用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部拍摄视野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彼此具有重叠的两个图像作为所述两个图像,并生成与各图像对应的两个图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部具有分别拍摄所述两个图像的两个光学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部具有在该摄像装置进行移动的期间以预定间隔连续拍摄图像的功能,
所述发送用图像生成部和所述显示用图像生成部从所述摄像部连续拍摄的图像中提取所述两个图像。
CN201110256196.7A 2010-09-02 2011-08-31 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73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6996A JP5750779B2 (ja) 2010-09-02 2010-09-02 撮像装置、画像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通信方法
JP2010-196996 2010-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7392A CN102387392A (zh) 2012-03-21
CN102387392B true CN102387392B (zh) 2014-03-19

Family

ID=45826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619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7392B (zh) 2010-09-02 2011-08-31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50779B2 (zh)
CN (1) CN102387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3732B2 (ja) * 2010-10-19 2014-10-08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655862B2 (ja) * 2010-12-17 2015-0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立体視動画像生成装置、立体視動画像生成方法、立体視動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JP5909147B2 (ja) 2012-05-08 2016-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841311A (zh) * 2012-11-20 2014-06-04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生成3d图像的方法及便携式终端
JP2017126980A (ja) * 2016-01-08 2017-07-2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表示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0034A1 (en) * 1996-09-11 1998-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ing of image obtained by multi-eye camera
CN201345711Y (zh) * 2008-12-16 2009-11-11 胡超 便携式多功能立体图像装置
CN101636747A (zh) * 2007-03-19 2010-01-27 索尼株式会社 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获取和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5735A (ja) * 1996-09-30 1998-04-24 Terumo Corp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703915A (zh) * 2002-09-27 2005-11-30 夏普株式会社 3-d图像显示单元,3-d图像记录装置和3-d图像记录方法
JP4748399B2 (ja) * 2007-08-14 2011-08-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932660B2 (ja) * 2007-10-05 2012-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2010102137A (ja) * 2008-10-24 2010-05-06 Fujifilm Corp 3次元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087519B2 (ja) * 2008-10-31 2012-1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30034A1 (en) * 1996-09-11 1998-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ing of image obtained by multi-eye camera
CN101636747A (zh) * 2007-03-19 2010-01-27 索尼株式会社 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获取和显示设备
CN201345711Y (zh) * 2008-12-16 2009-11-11 胡超 便携式多功能立体图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50779B2 (ja) 2015-07-22
CN102387392A (zh) 2012-03-21
JP2012054836A (ja)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6454B (zh) 操作装置
JP5293500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EP2869115A1 (en) 3d video observation device and transmittance control method
CN102387392B (zh) 摄像装置
CN102907105A (zh) 提供具有感知深度的视频的摄像机
CN102860019A (zh) 立体图像再生装置及方法、立体摄像装置、立体显示器装置
KR20100120613A (ko) 입체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 및 터치 제어 기능을 갖춘 디지털 이미지 캡쳐장치
US20140293024A1 (en) Foldable display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2456212A2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530322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CN102970559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KR101719984B1 (ko) 3차원 컨텐츠를 출력하는 멀티비전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채용한 멀티비전 디스플레이 기기
EP246636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tereoscopic image
JPH10105735A (ja)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3329549B (zh) 立体视频处理器、立体成像装置和立体视频处理方法
JP2004294861A (ja)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TWI505708B (zh) 多鏡頭影像擷取裝置及其立體影像顯示方法
JP2012029169A (ja) 表示装置
US9325975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parallax adjustment display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4041026B (zh) 图像输出装置、方法以及程序及其记录介质
CN102457662B (zh) 摄像装置
JP4475201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システム
JPH11164323A (ja) 多視点画像視認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638985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CN117641080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