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7010B -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7010B
CN102457010B CN201010522387.9A CN201010522387A CN102457010B CN 102457010 B CN102457010 B CN 102457010B CN 201010522387 A CN201010522387 A CN 201010522387A CN 102457010 B CN102457010 B CN 102457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ing ring
cavity
terminal
cool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23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7010A (zh
Inventor
樊仲维
张国新
黄科
张晶
王鹏
邱基斯
侯立群
唐熊忻
连富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K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223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57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57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7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0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包括液冷循环装置,该液冷循环装置包括:穿过模块本体的主冷却管,用于容纳并冷却所述激光晶体棒;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副冷却管;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两个端面上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第二端子内部分别具有一个第一、第二空腔,第一、第二空腔与所述主冷却管形成的主冷却腔和所述副冷却管形成的副冷却腔均连通;所述第一、第二空腔内分别具有筒状的第一、第二缓冲环,第一缓冲环将第一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入腔和输入缓冲腔,第一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一缓冲环外侧注入内侧,第二缓冲环将第二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出腔和输出缓冲腔,第二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二缓冲环内侧注入外侧。本发明可提高液冷散热效率,同时还能获得稳定的辐射激光输出。并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不额外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激光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激光增益模块一般用于固体激光器。激光增益模块主要包括模块本体、泵浦源(如靶条)和激光晶体棒。泵浦源和激光晶体棒均安装于模块本体内部,其中泵浦源用于提供所需要的泵浦光,激光晶体棒用于接收泵浦光并在在泵浦光的激励下产生激光辐射。在大功率激光增益激光模块中,泵浦源在提供所需要的泵浦光同时,还会产生一部分废热;而泵浦光在对激光晶体棒的泵浦过程中除了一部分能量用于有效泵浦,产生激光辐射外,也会产生大量废热,影响激光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因此必须对激光增益模块进行制冷。现有大部分激光增益模块多采用水冷循环方式制冷。在激光模块本体内设置内部水路,并将内部水路与外部水路连通构成循环回路,使冷却水在压力的作用下经注水孔直接冲击激光晶体棒从而使激光晶体棒温度下降。
图1A示出了一个现有的激光增益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1B示出了该现有的激光增益模块的三维示意图。该激光增益模块主要包括模块本体、泵浦源、激光晶体棒和液冷循环装置。液冷循环装置包括冷却液循环通道、制冷机和泵送装置(图1A、图1B中未示出制冷机和泵送装置),冷却液循环通道由内置的冷却液输入腔13、主冷却腔10、副冷却腔11、冷却液输出腔13’和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图1A中未示出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组成。其中,冷却液输入腔13和冷却液输出腔13’分别连接冷却液输送管道的两端。主冷却腔10用于冷却激光晶体棒8,它由一个两端开口的透明刚性管(如玻璃管)构成,该透明刚性管安装在模块本体9内部。激光晶体棒置于主冷却腔10中,主冷却腔10长度略短于激光晶体棒8,从而使激光晶体棒8的两端探出主冷却腔10,以便于激光的输出。副冷却腔11用于冷却泵浦源(图中未示出),副冷却腔11的数目可根据泵浦源的数目作相应的调整,一般地,副冷却腔11安装(或制作)在模块本体9内接近泵浦源的位置处。冷却液输入腔13由第一压板5和第一端盖3构成。冷却液输出腔13’由第二压板5’和第二端盖3’构成。冷却液输入腔13与主冷却腔10、副冷却腔11的输入端均直接连通,类似地,冷却液输出腔13’与主冷却腔10、副冷却腔11的输出端均直接连通。并且冷却液输入腔13设有一个冷却液输入口14,冷却液输出腔13’设有一个冷却液输出口14’,冷却液输入口14、冷却液输出口14’分别用于连接冷却液输送管道的两端,从而构成冷却液循环通道。为避免影响到激光输出的光路,一般来说将冷却液输入、输出口分别设置在冷却液输入、输出腔的底部。并且,由于外接管道过多会占用或影响到光路中其它光学设备的安装空间,因此,在激光增益模块中通常只设置一个冷却液输入口和一个冷却液输出口。在上述激光增益模块及其液冷循环装置中,当冷却液(比如冷却水)的流速较高时会产生湍流,传热更有效,激光晶体棒温度下降会更大,所以理论上冷却液流速越快,冷却效果就越好。但是,流速的增加也会导致冷却液对激光棒产生较大冲击,进而使得激光晶体棒发生抖动,导致所产生的激光辐射缺乏稳定性,降低激光增益模块的输出光质量。
综上所述,当前迫切需要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冷却效果,又不会降低输出光质量的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该激光增益模块中的液冷循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既能保证冷却效果,又不会降低输出光质量的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该激光增益模块中的液冷循环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包括具有轴线和两个端面的模块本体、泵浦源、激光晶体棒和液冷循环装置,所述液冷循环装置包括:
沿所述模块本体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主冷却管,所述主冷却管为透明刚性管,所述主冷却管用于容纳并冷却所述激光晶体棒,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主冷却腔形成两个延伸部;
沿所述模块本体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副冷却管,所述副冷却管为刚性管,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
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一个端面上的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内部具有一个第一空腔,该第一端子内侧(指靠近模块本体的一侧)端面具有主通孔和副通孔,所述主冷却管与所述第一端子在主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内的第一空腔与所述主冷却腔连通;所述副冷却管与所述第一端子在副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内的第一空腔与所述副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一端子外侧端面具有第一外接通孔(即冷却液输入口),用于外接冷却液输送管道以将冷却液输入所述第一空腔;以及
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另一个端面上的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内部具有一个第二空腔,该第二端子内侧端面具有主通孔和副通孔,所述主冷却管与所述第二端子在主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内的第二空腔与所述主冷却腔连通;所述副冷却管与所述第二端子在副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内的第二空腔与所述副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二端子外侧端面具有第二外接通孔(即冷却液输出口),用于外接冷却液输送管道以将冷却液输出所述第二空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循环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筒状的第一缓冲环,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一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缓冲环;所述第一缓冲环将所述第一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入腔和输入缓冲腔两个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环内侧是输入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环外侧是冷却液输入腔,所述输入缓冲腔与所述主冷却管所形成的主冷却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一缓冲环外侧注入内侧;所述冷却液输入腔与所述副冷却管所形成的副冷却腔的输入端连通;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筒状的第二缓冲环,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二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另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二缓冲环;所述第二缓冲环将所述第二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出腔和输出缓冲腔两个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缓冲环内侧是输出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环外侧是冷却液输出腔,所述输出缓冲腔与所述主冷却管所形成的主冷却腔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二缓冲环内侧注入外侧;所述冷却液输出腔与所述副冷却管所形成的副冷却腔的输出端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依次同轴地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一个端面上的第一端座、第一压板和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座和所述第一端盖均为盆状且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压板嵌入所述第一端座并与第一端座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外接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依次同轴地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另一个端面上的第二端座、第二压板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座和所述第二端盖均为盆状且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压板嵌入所述第二端座并与第二端座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外接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
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缓冲环安装在所述第一压板的环形槽上;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缓冲环安装在所述第二压板的环形槽上。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环、第二缓冲环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缓冲环的内径至少为5mm,所述第一缓冲环的外径至多为10mm;所述第二缓冲环的内径至少为5mm,所述第二缓冲环的外径至多为10mm。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环和所述第二缓冲环的筒壁的厚度均为0.4mm~0.6mm。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环上设置一圈或多圈通孔,每圈通孔都设置其所在圆周的等分点位置处;所述第二缓冲环上设置一圈或多圈通孔,每圈通孔都设置其所在圆周的等分点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技术效果:
1、本发明可有效缓解冷却液体直接冲击激光晶体棒造成激光棒抖动而引起的激光辐射不稳定性现象,并获得稳定的辐射激光输出。
2、本发明的液冷散热效率高。
3、本发明结构简单,不额外占用空间,便于光路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A示出了一个现有的激光增益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1B示出了一个现有的激光增益模块的三维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添加缓冲环后的激光增益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添加缓冲环后的激光增益模块的三维示意图;
图2C示出了套在激光晶体棒上的缓冲环截面图;
图3示出了添加缓冲环后的激光增益模块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4示出了缓冲环三维图;
图5示出了缓冲环剖面图。
图面说明:
1-第一堵头,     1’-第二堵头;
2-第一密封圈,   2’-第二密封圈;
3-第一端盖,     3’-第二端盖;
4-第一缓冲环,   4’-第二缓冲环;
5-第一压板,     5’-第二压板;
6-第一端座,     6’-第二端座;
7-激光模块本体内部的循环冷却液体;
8-激光晶体棒,   8a-第一延伸部;
8b-第二延伸部;  9-激光模块本体;
10-主冷却腔,    10a-主冷却管;
11-副冷却腔;    11a-副冷却管;
12-输入缓冲腔,  12’-输出缓冲腔;
13-冷却液输入腔;13’-冷却液输出腔;
14-冷却液输入口,14’-冷却液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图2A示出了该激光增益模块的剖面(沿着模块本体轴线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B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激光增益模块的三维示意图。该激光增益模块包括模块本体9、激光晶体棒8、泵浦源(图2A、图2B中未示出)和液冷循环装置。液冷循环装置包括冷却液循环通道、制冷机和泵送装置(图2A、图2B中未示出制冷机和泵送装置),冷却液循环通道由内置的冷却液输入腔13、输入缓冲腔12、主冷却腔10、副冷却腔11、输出缓冲腔12’、冷却液输出腔13’和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图2A中未示出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图2B中则示出了部分的冷却液输送管道)组成。其中,冷却液输入腔13和冷却液输出腔13’通过冷却液输入口14和冷却液输出口14’分别连接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的两端。主冷却腔10用于冷却激光晶体棒8,它由一个两端开口的透明刚性管(如石英玻璃管)构成,该透明刚性管安装在模块本体9内部。激光晶体棒8置于主冷却腔10中,主冷却腔10长度略短于激光晶体棒8,从而使激光晶体棒8的两端探出主冷却腔10,以便激光的输出。副冷却腔11用于冷却泵浦源(泵浦源安装于模块本体9内部,在图2A、图2B中未示出泵浦源),副冷却腔11的数目可根据泵浦源的数目作相应的调整,一般地,副冷却腔11设置在模块本体9内接近泵浦源的位置处。冷却液输入腔13由第一压板5、第一端盖3和第一缓冲环4构成。冷却液输出腔13’由第二压板5’、第二端盖3’和第二缓冲环4’构成。冷却液输入腔13通过输入缓冲腔12与主冷却腔10的输入端连通。同时,冷却液输入腔13直接与副冷却腔11的输入端连通。冷却液输出腔13’通过输出缓冲腔12’与主冷却腔10的输出端连通。同时,冷却液输出腔13’与副冷却腔11的输出端直接连通。并且冷却液输入腔13设有一个冷却液输入口14,冷却液输出腔13’设有一个冷却液输出口14’,冷却液输入口14、冷却液输出口14’分别用于连接外部冷却液输送管道的两端,从而构成冷却液循环通道。输入缓冲腔12由第一缓冲环4、第一压板5和第一端盖3构成。第一缓冲环4上有均匀设置的多个通孔,以便冷却液能够以不同方向均匀地从冷却液输入腔13注入输入缓冲腔12。输出缓冲腔12’由第二缓冲环4’、第二压板5’和第二端盖3’构成。第二缓冲环4’上也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便冷却液能够以不同方向均匀地从输出缓冲腔12’注入冷却液输出腔13’。参考图2C,在增加缓冲环后,激光棒两端的延伸部均位于缓冲腔内,这种设计可使冷却液体均匀地注入到激光晶体棒8两端延伸部的四周,从而有效克服激光晶体棒8由于水流冲击所产生的抖动,这样就可以适当加大冷却水的循环流速,从而在克服了激光晶体棒8抖动问题的同时使模块的散热效果明显提高。
下面分别对组成本实施例中的液冷循环装置的各个配件做进一步地描述。
其中,第一端座6和第二端座6’均为圆盆状,分别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9的两端,且第一端座6和第二端座6’均开口朝外,用于嵌入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5’。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5’均为圆盘状,分别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座6和第二端座6’的外侧端面上,且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5’分别与第一端座6和第二端座6’紧密配合。第一端座6和第二端座6’的盆底均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主通水孔和三个位于主通水孔周围的副通水孔。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5’也均具有一个位于中央的主通水孔和三个位于主通水孔周围的副通水孔。主通水孔用于容纳所述激光晶体棒8和构成主冷却腔10的主冷却管10a,主冷却管10a为透明刚性管。所述激光晶体棒8的长度大于所述主冷却管10a,激光晶体棒8的两端从主冷却管10a伸出,形成第一延伸部8a和第二延伸部8b。副通水孔则用于容纳构成三个副冷却腔的副冷却管11a,副冷却管11a为刚性管。另外,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5’的外侧端面具有环绕主通水孔的环形槽,用于嵌入第一缓冲环4和第二缓冲环4’。第一缓冲环4和第二缓冲环4’均为圆筒形(图4、图5示出了一个缓冲环的示例),第一缓冲环4和第二缓冲环4’的一端分别嵌在所述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5’的环形槽中。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3’各具有一个能够容纳所述激光晶体棒8的中央开孔,以便激光辐射输出。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3’大体上均为盆状,它们分别扣在第一端座6和第二端座6’上,并使与第一端座6紧密配合的第一压板5和第一端盖3之间形成大致呈圆饼状的空腔、同样使与第二端座6’紧密配合的第二压板5’和第二端盖3’之间形成大致呈圆饼状的空腔。并且,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3’的中央都分别具有用于固定第一缓冲环4和第二缓冲换4’的圆形凹槽。装配完成后,第一端盖3与第一压板5紧密接触并压紧第一缓冲环4,第二端盖3’与第二压板5’紧密接触并压紧第二缓冲环4’,使得在工作状态下缓冲环的表面充分接触到所述端盖与压板之间的冷却液体7。第一压板5和第一端盖3之间的空腔被第一缓冲环4分割,在第一缓冲环4外侧形成冷却液输入腔13,在第一缓冲环4内侧形成输入缓冲腔12。类似地,第二压板5’和第二端盖3’之间的空腔被第二缓冲环4’分割,在第二缓冲环4’外侧形成冷却液输出腔13’,在第二缓冲环4’内侧形成输出缓冲腔12’。另外,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3’的侧面下端各具有一个冷却液输入口14和冷却液输出口14’,用于连接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以从激光增益模块外输入或从激光增益模块内输出冷却液体7。
第一堵头1和第二堵头1’各自具有中央凹槽,分别用于容纳所述激光晶体棒8的两个端头,第一堵头1和第二堵头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到所述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3’上。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2’是硅胶制成的O型密封圈,它们用于激光晶体棒两端处的密封。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2’分别套在所述激光晶体棒8两端,第一密封圈2通过第一堵头1和第一端盖3螺纹旋紧压紧,第二密封圈2’通过第二堵头1’和第二端盖3’螺纹旋紧压紧。
循环冷却液体7采用蒸馏水或纯净水,但容易理解,本发明可采用的循环冷却液体7并不限于此。激光晶体棒8选用钕玻璃。但容易理解,本发明激光晶体棒8可采用的材料并不限于此。
第一堵头1、第二堵头1’、第一端盖3、第二端盖3’、第一端座6、第二端座6’、第一缓冲环4、第二缓冲环4’、第一压板5和第二压板5’均采用不锈钢加工而成,或者以铜表面镀镍的方式加工而成。压板外圆周与端座的内圆周之间嵌入环形的密封圈,以使端座和压板间密封。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盖3和第二端盖3’的侧面下端分别具有冷却液输入口14和冷却液输出口14’,分别连接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的两端。外接的冷却液输送管道中一般设置有外部水箱,外部水箱里的冷却水通过所述端盖侧面的冷却液输入口到达缓冲环外表面,然后通过缓冲环上的小孔注入到激光晶体棒表面,实现对激光晶体棒的冷却,避免了冷却水直接冲击激光晶体棒造成激光晶体棒抖动,提高了模块的出光性能同时提高模块的液冷散热效率。
大功率侧泵模块使用的激光晶体棒的直径一般为2~3毫米,考虑到水压和水流的速度,激光晶体棒外表面和缓冲环内壁的距离d在大于1.5m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不对激光棒产生影响出光质量的冲击。此外大功率侧泵模块的冷却液流量一般为10~12LPM(LPM即L/min),冷却液压力PSI<50(1PSI=6.4KPa),鉴于缓冲环的结构稳定性,缓冲环的厚度为0.4~0.6mm,当然环越厚越稳定,但是外径受到机械结构设计的限制,不能太大。一般来说,当缓冲环的内径(指内直径)大于等于5mm,缓冲环外径(指外直径)小于等于10mm时,可以更好地兼顾散热效果和出光质量两个方面。
在一个大功率侧泵模块的优选实施例中,激光晶体棒的半径为1.5mm,缓冲环的内径为8mm,外径为9mm。每个缓冲环上均匀设置12个通孔且12个通孔分成两圈排列(如图4、图5所示),通孔为圆形,其直径1mm。
对上述优选实施例进行实测,证明了添加缓冲环后光束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在环温20℃、冷却液流量为11LPM的同等条件下,未加缓冲环时出光的功率稳定性分布的RMS值为10%。添加缓冲环后RMS值降为了5%。可见添加缓冲环使得激光棒出光稳定性增强了一倍。(RMS即均方根,是光束质量的重要评价函数。RMS值越大表示功率抖动的越厉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发明本并不限于此。比如,上述优选实施例采用了端座、压板和端盖组成的结构作为冷却液输入、输出的端子,但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端子。端子及缓冲环在结构和位置上满足以下要求即可:第一端子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一个端面上,该第一端子内部具有一个第一空腔,该第一端子内侧端面具有主通孔和副通孔,所述主冷却管与所述第一端子在主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内的第一空腔与所述主冷却腔连通;所述副冷却管与所述第一端子在副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内的第一空腔与所述副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一端子外侧端面具有第一外接通孔(即冷却液输入口),用于外接冷却液输送管道以将冷却液输入所述第一空腔;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另一个端面上的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内部具有一个第二空腔,该第二端子内侧端面具有主通孔和副通孔,所述主冷却管与所述第二端子在主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内的第二空腔与所述主冷却腔连通;所述副冷却管与所述第二端子在副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内的第二空腔与所述副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二端子外侧端面具有第二外接通孔(即冷却液输出口),用于外接冷却液输送管道以将冷却液输出所述第二空腔。
第一缓冲环为筒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一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缓冲环;所述第一缓冲环将所述第一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入腔和输入缓冲腔两个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环内侧是输入缓冲腔,所述第一缓冲环外侧是冷却液输入腔,所述输入缓冲腔与所述主冷却管所形成的主冷却腔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一缓冲环外侧注入内侧;所述冷却液输入腔与所述副冷却管所形成的副冷却腔的输入端连通;第二缓冲环为筒状,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二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另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二缓冲环;所述第二缓冲环将所述第二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出腔和输出缓冲腔两个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缓冲环内侧是输出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环外侧是冷却液输出腔,所述输出缓冲腔与所述主冷却管所形成的主冷却腔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二缓冲环内侧注入外侧;所述冷却液输出腔与所述副冷却管所形成的副冷却腔的输出端连通。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包括具有轴线和两个端面的模块本体、泵浦源、激光晶体棒和液冷循环装置,所述液冷循环装置包括:
沿所述模块本体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主冷却管,用于容纳并冷却所述激光晶体棒,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主冷却腔形成两个延伸部;
沿所述模块本体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副冷却管;
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一个端面上的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内部具有第一空腔,该第一端子与所述主冷却管和副冷却管均连通;以及
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另一个端面上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内部具有第二空腔,该第二端子与所述主冷却管和副冷却管均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循环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筒状的第一缓冲环,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一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缓冲环;所述第一缓冲环将所述第一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入腔和输入缓冲腔两个部分,所述第一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一缓冲环外侧注入内侧;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筒状的第二缓冲环,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二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另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二缓冲环;所述第二缓冲环将所述第二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出腔和输出缓冲腔两个部分,所述第二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二缓冲环内侧注入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内侧端面具有主通孔和副通孔,所述主冷却管与所述第一端子在主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内的第一空腔与所述主冷却腔连通;所述副冷却管与所述第一端子在副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内的第一空腔与所述副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一端子外侧端面具有第一外接通孔,用于外接冷却液输送管道以将冷却液输入所述第一空腔;
所述第二端子内侧端面具有主通孔和副通孔,所述主冷却管与所述第二端子在主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内的第二空腔与所述主冷却腔连通;所述副冷却管与所述第二端子在副通孔处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端子内的第二空腔与所述副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二端子外侧端面具有第二外接通孔,用于外接冷却液输送管道以将冷却液输出所述第二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冷却管为透明刚性管;所述副冷却管为刚性管,用于冷却所述泵浦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依次同轴地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一个端面上的第一端座、第一压板和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座和所述第一端盖均为盆状且开口相对,所述第一压板嵌入所述第一端座并与第一端座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一端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外接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依次同轴地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另一个端面上的第二端座、第二压板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座和所述第二端盖均为盆状且开口相对,所述第二压板嵌入所述第二端座并与第二端座紧密配合,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外接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
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缓冲环安装在所述第一压板的环形槽上;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缓冲环安装在所述第二压板的环形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环、第二缓冲环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缓冲环的内径至少为5mm,所述第一缓冲环的外径至多为10mm;所述第二缓冲环的内径至少为5mm,所述第二缓冲环的外径至多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环和所述第二缓冲换的筒壁的厚度均为0.4mm~0.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增益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环上设置一圈或多圈通孔,每圈通孔都设置其所在圆周的等分点位置处;所述第二缓冲环上设置一圈或多圈通孔,每圈通孔都设置其所在圆周的等分点位置处。
8.一种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所述激光增益模块包括具有轴线和两个端面的模块本体、泵浦源和激光晶体棒,所述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包括:
沿所述模块本体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主冷却管,用于容纳并冷却所述激光晶体棒,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主冷却腔形成两个延伸部;
沿所述模块本体轴线方向穿过所述模块本体的副冷却管;
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一个端面上的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内部具有第一空腔,该第一端子与所述主冷却管和副冷却管均连通;以及
同轴安装在所述模块本体另一个端面上的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内部具有第二空腔,该第二端子与所述主冷却管和副冷却管均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循环装置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筒状的第一缓冲环,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一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一缓冲环;所述第一缓冲环将所述第一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入腔和输入缓冲腔两个部分,所述第一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一缓冲环外侧注入内侧;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筒状的第二缓冲环,所述激光晶体棒与所述第二缓冲环同轴,并且所述激光晶体棒的另一个延伸部穿过所述第二缓冲环;所述第二缓冲环将所述第二空腔分隔成冷却液输出腔和输出缓冲腔两个部分,所述第二缓冲环的筒壁上均匀地设置通孔以使冷却液均匀地从第二缓冲环内侧注入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环、第二缓冲环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缓冲环的内径至少为5mm,所述第一缓冲环的外径至多为10mm;所述第二缓冲环的内径至少为5mm,所述第二缓冲环的外径至多为10mm;所述第一缓冲环和所述第二缓冲环的筒壁的厚度均为0.4mm~0.6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环上设置一圈或多圈通孔,每圈通孔都设置其所在圆周的等分点位置处;所述第二缓冲环上设置一圈或多圈通孔,每圈通孔都设置其所在圆周的等分点位置处。
CN201010522387.9A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7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2387.9A CN102457010B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2387.9A CN102457010B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7010A CN102457010A (zh) 2012-05-16
CN102457010B true CN102457010B (zh) 2014-03-26

Family

ID=4603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23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7010B (zh) 2010-10-22 2010-10-22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57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1977B (zh) * 2014-02-19 2016-08-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固体激光模块
CN107648744B (zh) * 2017-10-31 2023-04-11 重庆京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激光治疗仪的双循环冷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98036B2 (ja) * 1999-12-20 2010-01-13 ミヤチ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発振装置
JP2004241488A (ja) * 2003-02-04 2004-08-26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固体レーザ装置
CN2737025Y (zh) * 2004-09-14 2005-10-26 武汉楚天激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双灯聚光腔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7010A (zh)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19734U (zh) 激光器输出头、激光器以及激光加工设备
CN102457010B (zh) 一种激光增益模块及用于激光增益模块的液冷循环装置
WO2020084150A3 (en) Generating electrical power underwater
CN212311149U (zh) 激光器输出头、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JP2014519581A (ja) 流量調整弁
CN104078824A (zh) 一种全腔水冷固体激光器
CN101562306A (zh) 一种用于轴快流气体激光器的放电玻璃管
CN106773611B (zh) 一种可充当真空腔体的冷原子喷泉钟微波腔
CN101132107A (zh) 用于棒状激光介质的侧面环绕泵浦模块
CN201238038Y (zh) 水冷氙灯
CN102118005B (zh) 大功率激光器模块化光学谐振腔
CN101964496B (zh) 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水平线阵泵浦固体激光腔
GB1192774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asers
CN102780152B (zh) 一种高功率ld侧面环绕泵浦结构模块
ES2328477T3 (es) Linea coaxial con refrigeracion forzada.
CN205051162U (zh) 一种光泵浦气体激光器
AU2015272980B2 (en) Ozone generation device
CN210662313U (zh) 气体终端箱
CN203883309U (zh) 一种蓝光半导体激光器组合模块
CN102780150B (zh) 一种光纤耦合输出激光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及制造工艺
CN102780149B (zh) 一种光纤耦合输出侧面泵浦固体激光器
CN103811977A (zh) 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固体激光模块
CN102780151B (zh) 一种光纤耦合输出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及制造工艺
CN104051951A (zh) 一种组合模块式蓝光半导体激光器
CN209947652U (zh) 一种基于排气散热结构的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