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3980B -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3980B
CN102453980B CN201010514879.3A CN201010514879A CN102453980B CN 102453980 B CN102453980 B CN 102453980B CN 201010514879 A CN201010514879 A CN 201010514879A CN 102453980 B CN102453980 B CN 102453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 group
staple fibre
bath
agitator tank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48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3980A (zh
Inventor
温秀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ong Lung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ong Lu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ong Lung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ong Lu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148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53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53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3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3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39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利用出风器具,吹散短纤维,并使其混入羽绒群之中,再利用搅拌叶片组搅拌之,全程不需加入化学产品,无需考虑污染问题,进者,减少化学药剂的浸泡,亦省略众多作业时间,快速加工完成,降低生产成本,亦能根据消费端的不同,进而调整短纤维及羽绒群间的比例,达到不同的保暖功效。

Description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特指一种以出风器具吹散短纤维群,再混入羽绒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羽毛具有的特性为:轻盈、保温,因此被用以加工制成多种项目的产品,如羽绒衣、羽绒被、睡袋等,将其披覆或覆盖于使用者身上,着实能藉以御寒,且没有重量的负荷,不影响使用者活动身躯。
惟通常羽毛所采用的原料为鹅或鸭等水鸟羽毛,有高度的拨水性,于加工处理时,系让药剂溶解于温水浴后,边搅拌边吸收,不便实施机械加工处理;即使进行机械加工处理,亦因其很少具有耐洗涤性,且加工成本高,缺乏了实用性。
日本特许第3383855号,是在含有界面活性剂系柔软剂的混合处理浴中,搅拌短纤维和洗净后具湿度的羽毛,让短纤维缠绕羽枝。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是让混合中的羽毛及短纤维处在高湿度的状态下加工,整体制程长且易损耗材料。受限于高湿度的环境,且依照其所揭示的整体加工时间,较为冗长,不利快速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机械加工,且加工成本低,加工时间短,有利快速生产的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a)在一拌绒仓中,启动一出风器具制造空气的流动,并朝向置于该拌绒仓内的一短纤维群,使该短纤维群受到空气的吹动而散开成一丝一丝状的数条短纤维;
(b)将呈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混入一羽绒群中,待一并混合后,再一起送入置于该拌绒仓底部的一搅拌槽,该搅拌槽的一侧设有一风车马达,该风车马达连通一通风管,而该通风管设有二风口,分别设于该搅拌槽的两侧,再于该风口上装设一过滤器,并于该拌绒仓中设有一入口区,启动该风车马达,就将混合后的该数条短纤维及该羽绒群一并透过该入口区吸入该搅拌槽;
(c)重复(a)步骤至(b)步骤,直到该短纤维群用罄;
(d)将剩余的该羽绒群送入该搅拌槽内,并启动设于该搅拌槽中的一搅拌叶片组;
(e)嗣搅拌完毕后,再将混合后的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送入置于该拌绒仓的一集中室。
在该搅拌槽设有该风车马达的另一侧,包含有一管道,且该管道连通于该集中室。
该集中室包含有二置纳房,分别连通该管道,并于该管道与该置纳房的连接处设有一阻挡件。
该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混合时,该短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例为1%至30%,其优选为5%至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上述步骤,本发明所能达到功效之一,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在该搅拌槽内的搅拌时间约在20分钟之内,因而该短纤维与羽绒群混合的制程短,有利于快速生产的需求。
2、本发明所能达到功效之二,混合过程之中,不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亦不需充泡任何液体,故排水设备、加温设施、污染问题等耗费成本的事项皆能避免。
3、本发明所能达到功效之三,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之间混合的比例,可依照所欲获得产品的特性而作业。如欲增加保温效果,则该数条短纤维的混合比例较高;若考虑成本问题,亦可减少该数条短纤维所占有的比例。
为让本发明的内容能更进一步被了解,以下将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拌绒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加工程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的短纤维群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吹散该短纤维群而成一丝一丝状的短纤维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的羽绒群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混合短纤维及羽绒群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羽绒群中添入短纤维时,短纤维添加比例与增温效果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拌绒仓
10…入口区
2…出风器具
3…搅拌槽
4…搅拌叶片组
41…搅拌马达
42…叶片组
5…集中室
50、51…置纳房
52…阻挡件
6…风车马达
61…通风管
62…风口
63…过滤器
7…管道
8…控制台
81…入料开关
82…搅拌开关
83…出料开关
D…羽绒群
F…短纤维群
F1…短纤维
P…编织袋
901…在一拌绒仓中,启动一出风器具制造空气的流动,并朝向置于该拌绒仓内的一短纤维群,使该短纤维群受到空气的吹动而散开成一丝一丝状的数条短纤维
902…将呈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混入一羽绒群中,待一并混合后,再一起送入置于该拌绒仓底部的一搅拌槽
903…重复(a)步骤至(b)步骤,直到该短纤维群用罄
904…将剩余的该羽绒群送入该搅拌槽内,并启动设于该搅拌槽中的一搅拌叶片组
905…嗣搅拌完毕后,再将混合后的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送入置于该拌绒仓的一集中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是一种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
(a)在一拌绒仓1中,启动一出风器具2制造空气的流动,并朝向置于该拌绒仓1内的一短纤维群F(如图3所示),使该短纤维群F受到空气的吹动而散开成一丝一丝状的数条短纤维F1(如图4所示);(901)
(b)将成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F1混入一羽绒群D(如图5)中,待一并混合后(如图6),再一起送入置于该拌绒仓1底部的一搅拌槽3;(902)
(c)重复(a)步骤至(b)步骤,直到该短纤维群F用罄;(903)
(d)将剩余的该羽绒群D送入该搅拌槽3内,并启动设于该搅拌槽3中的一搅拌叶片组4;(904)
(e)嗣搅拌完毕后,再将混合后的该数条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送入置于该拌绒仓1的一集中室5。(905)
再者,于该搅拌槽3的一侧设有一风车马达6,该风车马达6连通一通风管61,而该通风管61设有二风口62,分别设于该搅拌槽3两侧,再于该风口62上装设一过滤器63,并于该拌绒仓1中设有一入口区10,在步骤(b)时,启动该风车马达6,将混合后的该数条短纤维F1及该羽绒群D,一并透过该入口区10吸入该搅拌槽3。
另,该搅拌槽3设有该风车马达6的另一侧,包含有一管道7,且该管道7连通该集中室5。
又,该集中室5包含有二置纳房50、51,分别连通该管道7,并于该管道7与该置纳房50的连接处设有一阻挡件52。
综上所述以及配合各图式,本发明于操作时,系在一拌绒仓1作业,该拌绒仓1包含有一出风器具2、一搅拌槽3、一搅拌叶片组4、一集中室5、一风车马达6及一管道7。
该搅拌槽3设于该拌绒仓1的底部,而该搅拌槽3与该拌绒仓1之间设有一入口区10,使其互相连通;该风车马达6设于该搅拌槽3的一侧,且该风车马达6连通该通风管61,该通风管61所设有的二风口62,分别设于该搅拌槽3的两侧,再于该风口62上装设一过滤器63,该通风管61用以制造空气的流通;而该管道7则设于该风车马达6的另一侧,且该管道7连通该集中室5。
该集中室5包含了二置纳房50、51,分别连通该管道7,并于该管道7与该置纳房50的连接处设有一阻挡件52。
该搅拌叶片组4包含一搅拌马达41及一叶片组42,该搅拌马达41设于该搅拌槽3的外侧,该叶片组42设于该搅拌槽3内,且该搅拌马达41与该叶片组42互相连接。
于该拌绒仓中1,还包含有一控制台8,该控制台8包括一入料开关81、一搅拌开关82及一出料开关83,该入料开关81及该出料开关83电性连接该风车马达6;该搅拌开关82则电性连接该搅拌马达41。
欲进行作业时,先将该短纤维群F及该羽绒群D置放于该拌绒仓1中,并使用该出风器具2制造空气流动,即进行吹气,并朝向该短纤维群F,致使该短纤维群F受到空气的吹动,进而分散开形成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F1,并将其混入该羽绒群D中,待混合后,制动该入料开关81,带动该风车马达6,使其通过该通风管61开始从该风口62吸入气流,并透过该入口区10,将混合的该数条短纤维F1及该羽绒群D吸入该搅拌槽3内,该过滤器63则可避免该短纤维F1及该羽绒群D被一并吸入该风车马达6,此段作业程序重复进行,直至准备好的该短纤维群F用罄。
接着,再将剩余的该羽绒群D,由该入口区10倒入该搅拌槽3中,再启动该搅拌开关82,使该搅拌马达41运作,带动叶片组42转动,开始搅拌作业。
于进行搅拌时,亦搭配固定时程,嗣该叶片组42运转5分钟时,即停止运转,静待2分钟后,再开始搅拌;如斯程序,共需3次循环,故搅拌时间共需15分钟,停止静置时间为4分钟;藉由这样的时程安排,可充分达到混合的作用。
待搅拌完成后,启动该出料开关83,带动该风车马达6,开始进行吹气动作,将该搅拌槽3中混合后的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透过该管道7,进入该集中室5,而该运转中的叶片组42,亦能协助将该混合后的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推进该管道7,方便收集。
该集中室5包含有二置纳房50、51,分别连通该管道7,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皆可集中透过该管道7进入该置纳房50、51。该置纳房50、51的该管道7出口处都设置一阻挡件52(该阻挡件52可为一种阀开关),藉由该阻挡件52的阻隔,将该置纳房50、51与该管道7出口处间建立屏障,可使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选择性地进入该置纳房50、51。该置纳房50、51于该通道7出口处再装设一编织袋P,用以收集混合后的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
上述为本发明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除了能快速进行混合作业;在整个步骤之中,亦不用烦恼如湿式加工所需考虑的处理污物的问题,实属一良善的改进方式。
而混合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的目的则在取得具有保温效果的混合物,由于该短纤维F1的特性即是能保留所吸收的热能,故,后续将讨论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之间所占的重量混合比例;该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混合时,该短纤维F1所占重量比例为1%至30%,较佳者,则是该短纤维F1占有的重量比例为5%至20%。
而进行试验的方式为:利用500W的卤素灯距离样品100公分下,照射10分钟后,使用红外线热像测温仪侦测样品表面温度。藉由比对一开始表温与实验后表温,即可得知添加该短纤维F1对蓄热保温效果的影响。
由图7的实验结果可知:该短纤维F1所加入的重量比例从1%到20%都有明显的增温效果,因而可见,该短纤维F1所加入的重量比例从1%到20%时,相对于没有加入短纤维F1的羽绒群D,该短纤维F1与该羽绒群D的保温效果更好。
再以下述的表1至表3示之,分别做3次温度试验,以证加入该短纤维F1后所获的效果(下述增加温度为样品表面增加温度;相对增温为加入短纤维F1的样品相对未加入短纤维的样品的表面相对增加温度):
表1
表2
表3

Claims (5)

1.一种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a)在一拌绒仓中,启动一出风器具制造空气的流动,并朝向置于该拌绒仓内的一短纤维群,使该短纤维群受到空气的吹动而散开成一丝一丝状的数条短纤维;
(b)将呈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混入一羽绒群中,待一并混合后,再一起送入置于该拌绒仓底部的一搅拌槽,该搅拌槽的一侧设有一风车马达,该风车马达连通一通风管,而该通风管设有二风口,分别设于该搅拌槽的两侧,再于该风口上装设一过滤器,并于该拌绒仓中设有一入口区,启动该风车马达,就将混合后的该数条短纤维及该羽绒群一并透过该入口区吸入该搅拌槽;
(c)重复(a)步骤至(b)步骤,直到该短纤维群用罄;
(d)将剩余的该羽绒群送入该搅拌槽内,并启动设于该搅拌槽中的一搅拌叶片组;
(e)嗣搅拌完毕后,再将混合后的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送入置于该拌绒仓的一集中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搅拌槽设有该风车马达的另一侧,包含有一管道,且该管道连通于该集中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集中室包含有二置纳房,分别连通该管道,并于该管道与该置纳房的连接处设有一阻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混合时,该短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例为1%至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一丝一丝状的该数条短纤维与该羽绒群混合时,该短纤维所占的重量比例为5%至20%。
CN201010514879.3A 2010-10-22 2010-10-22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3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4879.3A CN102453980B (zh) 2010-10-22 2010-10-22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14879.3A CN102453980B (zh) 2010-10-22 2010-10-22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3980A CN102453980A (zh) 2012-05-16
CN102453980B true CN102453980B (zh) 2014-11-05

Family

ID=4603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487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3980B (zh) 2010-10-22 2010-10-22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5398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9910A1 (de) * 1983-08-18 1985-02-28 Chemopetrol koncernová účelová organizace Ustav pro zpracování chemických vláken, Česká Třebová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bereiten von federn und/oder herstellen einer mischung aus federn und fasern
CN1332273A (zh) * 2001-07-30 2002-01-23 张立文 羽绒纤维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CN2534200Y (zh) * 2002-04-12 2003-02-05 李震京 混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5392B2 (ja) * 1997-02-05 2002-12-09 幸宏 河田 短繊維混入羽毛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装置
JP3383855B2 (ja) * 1996-05-08 2003-03-10 幸宏 河田 短繊維混入羽毛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80456B2 (ja) * 2002-06-03 2007-02-14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エアレイド法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AT501931B1 (de) * 2004-12-10 2007-08-1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Cellulosestapelfaser und ihre verwendu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9910A1 (de) * 1983-08-18 1985-02-28 Chemopetrol koncernová účelová organizace Ustav pro zpracování chemických vláken, Česká Třebová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bereiten von federn und/oder herstellen einer mischung aus federn und fasern
CN1332273A (zh) * 2001-07-30 2002-01-23 张立文 羽绒纤维及其加工方法和应用
CN2534200Y (zh) * 2002-04-12 2003-02-05 李震京 混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3980A (zh)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43205U (zh) 一种纱线染色烘干装置
CN205991674U (zh) 一种环保型中药干燥装置
CN205808043U (zh) 一种纺织烘干装置
CN107624668A (zh) 宠物全自动清洗机
CN102453980B (zh) 以干式加工混合短纤维与羽绒群的方法
TWI388704B (zh) The method of dry processing of mixed staple fibers and feathers
CN206787239U (zh) 一种地毯用烘干装置
CN205907264U (zh) 一种高效的生物发酵设备
CN206230707U (zh) 一种可降温木塑混合装置
CN207570281U (zh) 一种羽绒加工烘干设备
CN206410240U (zh) 一种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10197558U (zh) 一种可调节湿度控制器
CN104913603B (zh) 一种冷热风交替干燥的软胶囊干燥机
CN206189144U (zh) 衣物护理机
CN104296247B (zh) 空调空气净化器
CN209726752U (zh) 一种具有循环烘干功能的干燥剂生产装置
CN107101477A (zh) 一种热风循环烘箱
CN208983527U (zh) 一种清洁型采暖通风空调装置
CN206618178U (zh) 一种湿热试验箱循环风冷保护装置
CN207094804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US8393057B2 (en) Method for mixing short staple and down cluster by a dry processing
CN202074798U (zh) 母粒干燥注射机的热空气循环系统
CN201225731Y (zh) 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及使用该加湿装置的空调器
CN206629889U (zh) 一种牛骨清洗器
CN220507536U (zh) 一种干燥剂生产用循环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