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8894B - 生物净化废水的方法和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生物净化废水的方法和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8894B
CN102448894B CN201080023640.4A CN201080023640A CN102448894B CN 102448894 B CN102448894 B CN 102448894B CN 201080023640 A CN201080023640 A CN 201080023640A CN 102448894 B CN102448894 B CN 102448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carrier element
water
mud
compacted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36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8894A (zh
Inventor
托尔比约恩·韦斯特鲁姆
特杰·安德森
乔恩·G·希尔约达伦
贝乔恩·鲁斯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Water Tech AS
Original Assignee
BioWater Tech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329789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44889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oWater Tech AS filed Critical BioWater Tech AS
Publication of CN102448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8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8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8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06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ubmerged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02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e.g. loos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7/00Ion-exchange processes in general; Apparatu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on-exchan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3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26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anaerobic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33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using fluidized bed rea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水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1)或入口区将水供给到反应器(4)中,并将水和基材供给通过生物膜的载体元件(5),该载体元件(5)具有大的保护表面(>200m2/m3载体元件)和大的孔体积(>60%),且该载体元件(5)被流化以除去废污泥,其中正常负荷的载体元件(5)的装填比相当于与反应器(4)的湿体积的90%-100%、更优选92%-100%且最优选92%-99%相对应的量,在数次除去过剩污泥之间,所述载体元件(5)基本上保持静止或受阻碍运动;以及载体元件被流化以除去过剩污泥,所述载体元件(5)具有在0.8-1.4、更优选0.90-1.1、且最优选0.93-0.97的范围内的比重;以及将处理的水供给到一个或多个出口区(7)和一个或多个出口管(2)。本发明还包括用于进行该方法的反应器。

Description

生物净化废水的方法和反应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具有一个或多个入口区和出口区的反应器中生物净化水的方法,在该反应器中水和基材(substrate)与生物膜的载体元件(carrier element)接触。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进行该方法以及分离生物膜污泥的反应器。
反应器可布置成用于需氧净化、厌氧净化以及缺氧净化市政和工业废水、处理水、来自水产养殖设施的水以及饮用水。该工艺基于在用于形成生物膜的载体元件上建立生物质的原理。在出口部布置的帮助下,载体元件被保持在反应器中的适当位置。反应器中的载体元件的填充度是如此大,以致在正常操作期间,它们不能自由运动-阻碍的运动。可使用具有相对接近水的比重的比重的所有已知类型的载体元件。与市场上许多其他生物膜工艺相比,本发明将导致氧从空气泡中更好地输送到水中以及水和基材更好地输送到生物膜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导致更紧凑且更少能量需求的设施。
机械净化水、化学净化水和生物净化水的许多方法是已知的。生物净化需要使微生物培养物对水中的材料进行所期望的转化。基本上,将生物净化结合机械净化方法和化学净化方法。
生物净化更多用于净化污染水。传统地,生物净化在用于除去有机材料方面已处于完全主导地位,且近年来,生物净化在用于除去氮(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方面也已成为主导,且在用于除去磷(除去生物-P)方面已相对普遍。
需区别需氧生物工艺、缺氧生物工艺和厌氧生物工艺。在需氧工艺中,微生物需要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对于缺氧工艺,取决于分子氧的缺少且微生物将使用硝酸盐或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于生物除去氮,结合将铵盐氧化为硝酸盐的需氧工艺与将硝酸盐还原为分子氮气的缺氧工艺。厌氧工艺在不存在氧下进行,且特征为水中的有机材料同时是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厌氧工艺对于高度浓缩的有机物质工业排放物是最相关的,且在完全分解时,最终产物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沼气)。
原理上,生物净化所需要的微生物可悬浮在生物反应器中的水相中,或附着到生物反应器中的表面。具有悬浮微生物的工艺称作活性污泥工艺。在活性污泥工艺中,微生物必须能够形成在下游反应器中与水分离且返回到生物反应器的絮状物。可选择地,由于净化的水经由具有很小以致可将微生物阻留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孔口的膜而从反应器中被排放,所以悬浮微生物可被保持在生物反应器中的适当位置。这称为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其中微生物附着到表面的工艺称作生物膜工艺。用于净化水的生物膜工艺的实例是滴滤池、生物转体(bio rotor)、浸没式生物滤池、移动床工艺和流化床工艺。浸没式生物滤池包括具有相对敞开的塑料载体介质的滤池和具有小直径载体介质(砂粒、Leca球、小的聚苯乙烯球)的滤池。具有小直径载体介质的浸没式生物滤池将相对很快地被生物污泥堵塞,且必须定期进行反冲洗操作来取出并且除去污泥。一直保持卧着的具有敞开的载体介质的浸没式生物滤池可相对长时间之后用连续供应的水进行操作,但经验表明甚至具有大的载体介质和敞开结构的滤池在一段时间之后也将被堵塞。由于生物膜工艺中的微生物被固定在生物反应器中的载体材料的表面上,所以生物膜工艺自身与下游污泥分离无关。
在同一反应器中具有悬浮微生物的工艺和具有固定微生物的工艺的结合称为IFAS(综合性固定膜和活性污泥)工艺。IFAS工艺由与生物转体、具有敞开的载体介质的浸没式生物滤池或移动床工艺结合的活性污泥构成。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明显存在更多的具有悬浮微生物的生物净化装置,但生物膜工艺变得越来越普遍。对此的一些原因是活性污泥工艺具有许多缺点。活性污泥工艺通常难以保持对污泥分离的控制。这会导致污泥的大的损失,且在生物工艺崩溃的更糟情况下,具有对接收器的相关联的后果。另一个缺点是常规的活性污泥工艺对于反应器和对于在沉降池中污泥分离需要非常大的体积。然而,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优点是在敞口反应器中处理水,在敞口反应器中不存在反应器被阻塞的危险。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是相对新的技术,其中使用具有非常小的孔口的膜从水中分离活性污泥。通过该技术,可用比用于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反应器体积显著更小的反应器体积来操作,因为可在反应器中保持显著更高浓度的微生物。此外,净化的水将无悬浮物质。该工艺的缺点是其仍是非常昂贵的,其需要对水进行大量预处理来除去会导致膜堵塞的材料,必须定期洗涤膜以维持液压容量,且能量消耗相对高。
传统的滴滤池是首先投入用于净化废水的生物膜工艺。最初,滴滤池填充有石头,但现代滴滤池填充有用于使生物膜在其上生长的具有更大表面积的塑料材料。现代滴滤池是相对高的。水被泵送到滴滤池的顶部且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通过自然通风进行氧供应。难以调节滴滤池中的水的量、物质的负荷和氧的自然供应,以致一切未能最佳运行。相对普遍的是滴滤池的上部部分中的生物膜不能得到足够的氧。因此,滴滤池通常比其他生物膜工艺具有更低的转化率且需要更大的反应器体积。为了避免堵塞,生物膜介质必须是相对敞开的,且生物膜比表面积(m2生物膜/m3反应器体积)变得相对小。这还有助于增大的反应器体积。即使具有敞开的生物膜介质,滴滤池中的堵塞和通道形成是公知的问题,这是可监控的,以确保滴滤池的每部分重复经历足够大以致冲洗颗粒物质且使生物膜变松脱离滴滤池的液压负荷。在许多情况下,这意味着必须在滴滤池上方使水循环。由于数米的高度,用于泵送的能量成本可能是相当大的。
生物转体是20世纪70年代变得非常流行的生物膜工艺。原理是具有带波纹表面的圆盘,该圆盘固定到在水池中缓慢旋转的水平轴。该盘被部分浸没在水中且生物膜建立在盘上,当盘旋转时,盘可选择地接收来自水相的污染材料和来自空气的氧。生物膜转体系统的大的缺点是它们基于使得系统非常不灵活的预组装的转体。所有水池必须适合生物转体的尺寸。还发现生物转体存在相当大的机械问题,常常使得不能设法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以致重量变得非常大且轴可能断裂或生物膜介质破碎。因此,在过去的20年,极少生物转体装置被建。
具有相对敞开的生物膜介质的浸没式生物滤池原则上使用与现代滴滤池的塑料材料相同类型的塑料材料。塑料材料是静止的,浸没在反应器中,且经由反应器底部的扩散器曝气器(diffuser aerator)供应氧。这种类型的浸没式生物滤池的问题已阻止生物质的生长和通道的形成。水和空气占据最小阻力的路径,且在曝光反应器中形成生物质在其中积聚而导致厌氧条件的区域。另一个缺点是在静止生物膜介质下面没有曝气器的入口。为了维修或更换曝气器,首先必须从反应器除去生物膜介质。
具有小直径的载体介质(砂粒、Leca球、小的聚苯乙烯球)的浸没式生物滤池具有非常大的生物膜表面积。在正常操作期间,载体介质是静止的,但这种类型的滤池将被生物污泥堵塞,且必须定期进行反冲洗操作来取出并且除去污泥。该工艺对废水中的颗粒敏感,且对于具有大量悬浮物质的废水,每次冲洗之间的操作循环变得非常短。由于用于冲洗和将曝气器放置到反应器底部的配件,这些类型的生物膜反应器建造复杂。这种类型的生物膜反应器的共同名称是BAF(生物曝气滤池),且最知名的商标名称为Biostyr、Biocarbone和Biofor。
在移动床反应器中,生物膜在反应器周围自由浮动的载体材料上生长。载体材料是泡沫橡胶或小的塑料元件。使用泡沫橡胶部件的工艺已知为名称Captor和Linpor。泡沫橡胶部件的缺点是有效的生物膜面积太小,因为在泡沫橡胶部件的外部上生长堵塞孔且阻止基材和氧进入到泡沫橡胶部件的内部部分。此外,必须使用防止泡沫橡胶部件离开反应器的筛网,且必须具有定期泵送泡沫橡胶部件远离筛网以阻止这些筛网阻塞的系统。因此,已经建立使用泡沫橡胶作为载体材料的极少装置。
然而,近些年,已建具有其中载体材料为小的塑料部件的移动床工艺的一系列净化装置。塑料部件正常均匀分布在整个水体积中且在实践中,用具有多达约67%的生物膜介质填充度来操作装置。筛网将塑料部件保持在反应器中的适当位置。反应器被连续地操作而不需要反冲洗。专利第172687 B3号描述了用30%至70%填充度来操作装置且颗粒自由运动。载体应具有0.90-1.20的比重。该专利还陈述了装置具有混合设备,以确保反应器内容物的良好混合。重要的是必须存在到达后续分离工艺的所产生的污泥的稳定流,使得颗粒负荷比用于活性污泥分离的颗粒负荷变得更小。还指出与具有定期反冲洗的生物膜工艺相比,这是连续工艺。该工艺关于生物反应器的形状是非常灵活的。生物膜比表面积比滴滤池和生物转体的生物膜比表面积大,但比在BAF工艺中的生物膜比表面积显著小。然而,基于总体积,已发现具有小的塑料部件的载体材料的移动床工艺与BAF工艺一样有效,当考虑到额外体积时,需要扩大滤池床和冲洗BAF工艺中的蓄水池。用小的塑料部件作为载体材料的移动床工艺的供应商的实例是Anox Kaldnes、Infilco、Degremont和Hydroxyl Systems。
在流化床工艺中,生物膜在小的砂粒粒子上生长。操作原理基于以使得砂粒流化的如此高的速率将水泵送至反应器的底部。在这样的系统获得非常大的生物膜表面积,且在需氧工艺中存在供应充足氧的问题。通常,将水循环许多次以得到足以流化砂粒的高的流速,且通过用空气或纯氧饱和循环水流来供应氧。泵送成本可能是大的。在工业装置中,具有以使得整个砂粒床流化的方式来分配水的问题。还具有这样的问题:由于生物膜改变砂粒粒子的比重,使得具有更多生物膜的砂粒粒子比具有更少生物膜的砂粒粒子以显著更低的水循环速度流化。因此,变得难以操作装置,使得不能松动砂粒和生物质。
本发明包括这样的生物膜工艺:其中微生物的生长表面由紧密装填以致在正常操作时它们不能自由运动、且它们不具有运动或具有阻碍运动的载体元件构成。理想的载体元件具有大的保护表面积和大的孔体积,使得水可流过载体元件并且确保水、基材和生物膜之间的良好接触。可使用具有相对接近水的比重的比重的所有已知类型的载体元件。
载体元件的填充度大于移动床工艺中的填充度。由于增大的填充度和因此载体元件的无运动或阻碍运动,生物膜和水之间的速度梯度将增大。因此,生物膜上的静止水层的厚度减小,扩散阻力减小,基材和氧的输送提高,且转化率提高。期望的是生物膜元件具有大的孔体积,使得在必须将过量污泥从反应器洗掉之前,孔体积在生物膜元件上和生物膜元件中可储存尽可能多的污泥。因此,在每次洗涤之间可得到长的操作周期。
从CN 100337936C已知用于生物净化水的反应器。该反应器容纳生物膜的载体元件且这些元件具有0.7-0.95的比重,且元件的填充度为反应器有效体积的20%-90%。
从上述第172687号中,已知用于净化水的方法和反应器。水被供给到填充有生物膜的载体的反应器中。这些载体具有在0.90-1.20kg/dm3的范围内的比重和反应器体积的30%-70%的载体填充度。此外,该反应器还具有混合装备且还具有用于保持反应器中的载体的以筛板形式的设备。
第314255号描述了与水的净化有关的载体元件的应用。载体元件被置于其中水的入口在反应器顶部的反应器中。载体自由悬浮且具有0.92-1.40kg/dm3的比重。
来自这三个公布的已知的载体处于自由运动状态。
从JP 5068991 A已知如何将载体元件装填在网袋中,以阻止载体之间的运动。载体元件具有0.95-0.98的比重。这种具有载体的网袋可用于许多处理废水的反应器中。
US 6,383,373 B1描述了用于净化水的生物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被载体元件紧密装填的容器,在其上,这些是中空的,且具有1.01-1.2g/ml的比重。将被处理的水被引导穿过容器顶部处的一个或多个入口。
从这两个公布已知的载体完全不移动。
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生物净化水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向反应器连续或间歇地供应水和用引入的水间歇地洗涤,以从生物膜元件中除去污泥。
该方法的特征为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或入口区将水引至反应器中,且将水和基材引导通过生物膜的载体元件,该载体元件具有高度保护的表面积(>200m2/m3载体元件)和大的孔体积(>60%),其中在每次除去过量污泥之间,载体元件大致保持为静止或具有受约束的运动,并且载体元件被流化以除去过量污泥,当在正常操作时元件的填充度构成与反应器液体体积的90%-100%、更优选92%-100%、且最优选92%-99%相对应的量,其中在每次除去过量污泥之间,载体元件大致保持为静止或具有受约束运动,以及载体元件被流化以除去过量污泥,元件具有在0.8-1.4、更优选0.90-1.1、且最优选0.93-0.97的范围内的比重,以及将处理的水引至一个或多个出口区和一个或多个出口管。
元件优选地被流化,在于反应器中的水位被暂时提高,使得元件的填充度变得小于反应器液体体积的90%、更优选小于85%、且最优选小于80%,其中混合机构在反应器中产生湍流,使得过量污泥被元件撕裂且使沉降的污泥悬浮,并且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或入口区将入口水引至反应器中且因此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区和用于污泥的一个或多个管将污泥带出反应器,且当除去污泥时,反应器中的水位降低,在于处理的水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管被引出,使得在正常操作期间,元件的填充度为反应器液体体积的90%-100%、更优选92%-100%、且最优选92%-99%。
优选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或入口区将污染水的连续流供应到反应器。
该方法的另外的特征为,在除去污泥时,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或入口区将未处理的水的不连续流供应到反应器中,在反应器中的水位升高之后,停止供应未处理的水,且在混合设备的帮助下提供湍流,以在反应器中产生湍流以用于流化元件,使得过量污泥被元件撕裂且使沉降的污泥重新悬浮,且其后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或入口区再将入口水引至反应器中,使得污泥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区和用于污泥的一个或多个管被带出反应器。
在正常操作期间,生物膜元件的填充度(松散体积)是非常大的,以致不具有生物膜元件的运动或具有生物膜元件的非常受限制的运动。在正常操作期间,液体体积中的填充度将取决于所使用的生物膜元件的类型,但将通常为90%-100%。在洗涤以除去污泥期间,反应器中的水位被充分提高,以使所有生物膜元件自由运动。在洗涤期间所需要的哪个填充度和多大湍流将再次取决于所使用的生物膜元件的类型。生物膜元件的比重应当在0.85至1.25之间。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废水的需氧处理、缺氧处理或厌氧处理的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用于水和基材的一个或多个入口管和一个或多个入口区以及一个或多个出口区和出口管,和用于污泥的一个或多个出口管,和用于输送水和基材的一个或多个混合设备,并且元件的填充度在正常操作期间构成与反应器液体体积的90%-100%、且更优选92%-99%相对应的量,且在正常操作期间填充度从而非常大,以致它阻止元件的自由运动,使得通过经由管除去污泥,水位被升高很多,以致在所述混合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混合设备的帮助下元件可自由运动。
优选地,在出口区设置了用于将元件保留在反应器中的设备。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在需氧工艺中输送水和基材以及供应氧的混合机构或用于在厌氧工艺和缺氧工艺中输送水和基材的混合机构。
通过参考附图在实施方案实例的帮助下,将在下面更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A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生物膜反应器的正常操作。
图1B示意性示出变得松动且在将水连续供应至生物膜反应器时被清除的污泥;
图2A示出与图1A相对应的图且示出在正常操作期间的生物膜反应器;
图2B示出在停止供应水时变得松动的过剩污泥(surplus sludge);
图2C示出过剩污泥的清除;
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生物膜反应器的截面。
图1A-B概述了具有水的连续供应和污泥的间歇除去的新的生物膜工艺的标准操作程序。生物膜反应器具有入口管(1)、用于生物净化的水的带阀的出口管(2)和用于除去污泥的带阀的出口管(3)。在正常操作期间(A),可具有90%至100%填充的生物膜介质和受约束运动或几乎无运动的介质。由于生物膜元件之间的碰撞而造成的生物膜磨损将非常小,且离开反应器的悬浮材料的浓度将非常低。
当希望除去污泥时,首先关闭用于生物净化的水的出口(2)的阀并打开用于除去污泥的阀(3)。当水位升高到管(3)的水平时,确保反应器中的非常湍流的条件(图1B),使得松动的生物质、沉降的颗粒(颗粒可在生物膜元件内部沉降)和生物膜的外层被撕裂且悬浮在液体中。这假定反应器中的水位提高很多,以致填充度降至约85%以下且使得生物膜元件快速运动。可通过鼓入空气、使用机械搅拌机或通过循环泵送来建立必要的湍流。松动颗粒材料需要的时间可以从1分钟至约1/2小时,这取决于反应器的形状和湍流的强度。其后,必须使充足的引入水流过反应器,以使污泥通过管(3)被输送离开反应器。输送污泥离开反应器的必需的水量和因此的污泥水的体积将通常为1至3倍反应器体积,这取决于当通过打开管(2)上的阀(图1A)再次返回到正常操作时悬浮材料的含量必须多低。
图2概述了具有水的间歇供应和污泥的间歇除去的新的生物膜工艺的标准操作程序。生物膜反应器具有带阀的入口管(1)、用于生物净化的水的带阀的出口管(2)和用于除去污泥的带阀的出口管(3)。在正常操作期间(A),可具有90%至100%填充的生物膜介质和受约束运动或几乎无运动的介质。由于生物膜元件之间的碰撞而造成的生物膜磨损将非常小,且离开反应器的悬浮固体的浓度将非常低。
当希望除去污泥时,首先关闭用于生物净化的水的出口(2)的阀并打开用于除去污泥的阀(3)。当水位升高到管(3)的水平时,关闭入口管线上的阀(1)。确保反应器中的非常湍流的条件(图2B),使得松动的生物质、沉降的颗粒(颗粒可在生物膜元件内部沉降)和生物膜的外层被撕裂且悬浮在液体中。这假定反应器中的水位提高很多,以致填充度降至约85%以下且使得生物膜元件快速运动。可通过鼓入空气、使用机械搅拌机或通过循环泵送来建立必要的湍流。松动颗粒材料需要的时间可以从1分钟至约1/2小时,这取决于反应器的形状和反应器中的湍流的强度。
当足够量的悬浮材料处于悬浮时,在继续反应器中的湍流条件的同时打开入口管线(1)上的阀。于是如图2C示出的,过剩污泥将被输送离开管(3)。输送污泥离开反应器的必需的水量和因此的污泥水的体积将通常为1至3倍反应器体积,这取决于当通过打开管(2)上的阀和关闭管(3)中的阀(图2A)再次返回到正常操作时悬浮材料的含量必须多低。
反应器必须具有以下出口布置:在净化的水和污泥可分别被引导穿过管(2)和管(3)离开的同时,防止生物膜元件可能离开反应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应器包括用于向需氧工艺输送水和基材且同时供应氧的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的实例将是扩散器曝气器和喷射器曝气器(ejector aerator)。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反应器包括用于在厌氧工艺中和在缺氧工艺中输送水和基材的混合机构。混合机构的实例将是机械搅拌机、循环泵送和厌氧气体搅动。
相对于活性污泥工艺,本发明具有许多优点。不需要泵送循环的污泥。不存在排放污泥的风险。离开生物反应器的悬浮材料的浓度低。因此,在污泥分离步骤中的颗粒负荷将是低的,且可使用许多可替代的污泥分离工艺,例如,如沉降、浮选、细筛或过滤。生物反应器可处理比活性污泥工艺显著更高的负荷,使得必需的生物反应器体积显著更小且得到紧凑净化装置。在需氧工艺中,本发明的生物膜元件将使大的气泡破裂,降低所有气泡的速度且增大气泡必须行进以到达反应器中的液体的表面的距离。因此,比在活性污泥工艺中获得显著更好的氧输送和更低的能量消耗。
本发明相对于其他生物膜工艺还具有许多优点。具有静止生物膜介质和不具有反冲洗的浸没式生物滤池除了在反应器的底部没有扩散器曝气器的入口外,还具有阻塞和通道形成的问题。当存在对本发明中的反应器底部处的扩散器曝气器的入口的需求时,生物膜元件可被简单铲除、抽吸、或泵送离开反应器。此外,本发明比上述浸没式生物膜滤池具有更高生物膜比表面积和显著更高的容量,使得生物反应器变得更紧凑。
与BAF工艺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不必须具有用于储存将被用于反冲洗的水的水池。对本发明,还可具有水的连续供应。此外,相比BAF工艺容许的,本发明容许具有更高浓度的悬浮材料的废水。通过本发明,在选择生物反应器形状和形式方面,具有更多的自由。BAF工艺具有高的压力降,而本发明在整个生物反应器中具有可忽略的压力降。
相对于“移动床”工艺,本发明具有更大填充度的生物膜元件。这导致增大的生物膜表面积。在“移动床”工艺中,生物膜元件围绕反应器中的水的流动型态自由运动且遵循反应器中的水的流动型态。这意味着生物膜元件和水之间的速度梯度是相对小的。在本发明中,生物膜元件具有受阻碍的运动或无运动,且生物膜元件和水之间的速度梯度变得更大。这导致基材和氧更好地输送到生物膜,使得反应速率提高。连同增大的生物膜表面积,这意味着本发明导致非常紧凑的工艺。氧输送也比在“移动床”工艺中好。在“移动床”工艺中,在一定程度上,气泡被生物膜元件减速,但因为生物膜元件主要遵循通过气泡产生的水流,所以影响比在其中生物膜元件具有限制运动或无运动的本发明中显著小。本发明将从而具有比“移动床”工艺高多达50%的特定氧输送。
通过本发明,可获得强有力的湍流,用于洗掉过量污泥,比在常规的“移动床”工艺中稍微短的污泥龄和稍微多的污泥。高的污泥生产在先前被认为是缺点,但现在被视为优点。更高的生物污泥生产意味着更低的能量消耗,因为氧的需求和因此对空气的需求更少。在如本发明中描述的清除污泥时,对氧的需求将通常减少10%至20%。如果在净化装置上具有降解槽,那么更多的生物污泥将意味着以沼气形式的更多的能量回收。
与流化床工艺相比,本发明结构和操作显著更简单。由于流化床工艺的用于保持生物膜介质(通常为砂粒)流化的高的泵送成本,所以本发明能量成本比用于流化床工艺的能量成本显著更低。
与其他生物膜工艺相比,本发明和用于除去过量污泥的相关方法将具有许多优点:
●由引入的废水进行过量污泥的除去。具有反冲洗的其他工艺使用昂贵的、已净化的废水。另外,它们需要将被用于反冲洗的净化的水的蓄水池。
●反冲洗技术非常简单。压力降最小。
●根据选择的操作方法和清除污泥的频率,可使低浓度的悬浮固体(SS)离开反应器(图1和图2中的管2)。从常规洗涤得到的较薄的生物膜通常比厚的生物膜更有效。基本上,在每次洗涤之间,引入的废水中的颗粒被吸收在生物膜中,使得在流出物中将具有低的SS。
●流出物中的比在滴滤池、浸没式生物滤池、生物转体或移动床反应器中获得的SS低的SS展现许多可能性:
○如果不具有非常严格的需求(例如,对BOF和KOF的二级清洗需求),则出口(管2)可直接转向接收器。
○出口可转向分离颗粒的工艺。这可以是与用于其他生物膜工艺相同的沉降或浮选。然而,来自本发明的低的SS浓度打开微筛或砂滤器用于最终分离的用途。用上述的其他生物膜工艺,对于砂滤器而言,颗粒负荷将太大。
●过量污泥(图1和图2中的管3)可返回至预沉降,以连同机械污泥一起分离;前往增稠器(常规的或机械的);前往细筛;或前往小的浮选设施。在具有许多并列管线的大的净化装置中,小的分离步骤(例如,细筛或浮选设施)可适合于整个装置,在于同时洗掉来自一个反应器的过量污泥,并在后续分离步骤之间在整个24小时时段内分配过量污泥的负荷。
●如需要,水的供应和生物净化的水的排放可以是连续的,以让洗涤水(管3)流过连接洗涤的分离步骤(例如,细筛),其中污泥颗粒进一步前往污泥处理且水相前往接收器或前往进一步净化。
反应器(4)的设计(见图3A和3B)不表示对本发明的限制,但它将通常具有平的底部和垂直的壁。反应器(4)的有效深度将通常为在1.5至12米,通常3.0至8.0米的范围内。制造反应器(4)的材料的选择对工艺不是重要的,且可自由选择。
反应器(4)的水的流入部可包括通常用管(1)或通道结构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入口区。在需氧反应器中,水可在反应器的顶部进入,使得具有水位间隙(见图3A)或可具有浸没式入口(见图3B)。对于用于缺氧工艺或厌氧工艺的反应器,重要的是避免氧进入到水中,这将通过水位中的开放间隙发生,且因此在正常操作期间,入口必须被浸没或与反应器中的水面在同一水平。即使使用浸没式入口管,由于重力以及与污泥的除去有关,仍会导致水进入反应器中,使得在先前的过程步骤或槽中的水位比反应器中的最高的水位高。在这种情况下,将具有在压力下填充的入口管。这被在图1、2和3B中图示,示出在反应器中的最大水位上延伸的弯曲的入口管。还可通过具有止回阀的浸没式入口管将水泵送至反应器中。
水通过反应器(4)的流动方向可以是水平的和垂直的。
来自反应器的水的出口部可包括通常具有用于将生物膜元件(5)保持在反应器中的适当位置的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出口区(7)。通常,出口布置的特征为使用具有比生物膜元件(5)的线性尺寸小的开口的结构。
需氧反应器中的曝气系统应确保氧被供应到生物工艺中,且与洗涤过程相关,足够的能量被提供以撕裂松动的过量污泥并保持污泥悬浮。曝气系统将通常置于反应器(4)的底部且被布置成使得空气分布在反应器(4)的水平区域的最大部分中。

Claims (17)

1.用于生物净化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1)或入口区将水引至反应器(4)中,且将水和基材引导通过生物膜的载体元件(5),所述载体元件(5)具有>200m2/m3载体元件的高度保护的表面和>60%的大的孔体积,并且所述载体元件(5)被流化以除去过量污泥,当在正常操作时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90%-100%相对应的量,其中在每次除去过剩污泥之间,所述载体元件(5)大致被保持静止或具有受约束的运动,以及所述载体元件被流化以除去过量污泥,此时所述载体元件(5)具有在0.8-1.4的范围内的比重,以及将处理的水引至一个或多个出口区(7)和一个或多个出口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正常操作时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92%-100%相对应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正常操作时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92%-99%相对应的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元件被流化以除去过量污泥,此时所述载体元件(5)具有在0.90-1.1的范围内的比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元件被流化以除去过量污泥,此时所述载体元件(5)具有在0.93-0.97的范围内的比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元件(5)被流化,其中所述反应器(4)中的水位暂时被升高,使得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变得小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90%,其中混合机构(6)在所述反应器(4)中产生湍流,使得过剩污泥被所述载体元件(5)撕裂且使沉降的污泥悬浮,且其中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1)或入口区将入口水引至所述反应器(4)中且因此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区(7)和用于污泥的一个或多个管(3)将污泥带出所述反应器(4),且当已除去污泥时,降低所述反应器(4)中的水位,其中处理的水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管(2)被引出,使得在正常操作期间,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相应的90%-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元件(5)被流化,其中所述反应器(4)中的水位暂时被升高,使得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变得小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8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元件(5)被流化,其中所述反应器(4)中的水位暂时被升高,使得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变得小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8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常操作期间,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相应的92%-10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常操作期间,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相应的92%-99%。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脏水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1)或入口区被连续供应到所述反应器(4)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除去污泥,经由一个或多个入口管(1)或入口区将一批不连续的脏水供应到所述反应器(4)中,在所述反应器中的水位已经被升高之后,停止脏水的供应,以及在混合机构(6)的帮助下提供湍流,以在所述反应器中产生湍流以流化所述载体元件,使得过剩污泥被所述载体元件(5)撕裂且使沉降的污泥变得悬浮,且其后通过一个或多个入口管(1)或入口区将入口水再引至所述反应器(4)中,使得污泥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出口区(7)和用于污泥的一个或多个管(3)被带出所述反应器(4)。
13.用于废水的需氧、缺氧或厌氧净化的反应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4)包括:用于水和基材的一个或多个入口管(1)和一个或多个入口区以及一个或多个出口区(7)和出口管(2);和用于污泥的一个或多个出口管(3);和用于输送水和基材的一个或多个混合机构(6),并且在正常操作期间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90%-100%相对应的量,且因此在正常操作期间所述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非常大,以致阻止所述载体元件(5)的自由运动,使得在经由管(3)除去污泥时,水位被升高很多,以致在所述混合机构(6)中的一个或多个混合机构的帮助下所述载体元件(5)能够自由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应器(4),其特征在于,在正常操作期间载体元件(5)的填充度构成与所述反应器(4)的液体体积的92%-99%相对应的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应器(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区(7)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载体元件(5)保留在所述反应器(4)中的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4)包括用于在需氧工艺中输送水和基材以及供应氧的混合机构(6)。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4)包括用于在厌氧工艺和缺氧工艺中输送水和基材的混合机构。
CN201080023640.4A 2009-06-03 2010-06-03 生物净化废水的方法和反应器 Active CN102448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O20092151A NO20092151A (no) 2009-06-03 2009-06-03 Fremgangsmåte og reaktor for behandling av vann
NO20092151 2009-06-03
PCT/NO2010/000207 WO2010140898A1 (en) 2009-06-03 2010-06-03 Method and reactor f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wa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8894A CN102448894A (zh) 2012-05-09
CN102448894B true CN102448894B (zh) 2014-04-09

Family

ID=43297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3640.4A Active CN102448894B (zh) 2009-06-03 2010-06-03 生物净化废水的方法和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1) US9758402B2 (zh)
EP (1) EP2438019B1 (zh)
JP (2) JP2012528716A (zh)
KR (3) KR20120039530A (zh)
CN (1) CN102448894B (zh)
AU (1) AU2010254693B2 (zh)
BR (1) BRPI1010782B1 (zh)
CA (1) CA2763258C (zh)
DK (1) DK2438019T3 (zh)
EA (1) EA022513B1 (zh)
ES (1) ES2732148T3 (zh)
HK (1) HK1165399A1 (zh)
IL (1) IL216591A (zh)
MX (1) MX2011012273A (zh)
NO (1) NO20092151A (zh)
NZ (1) NZ596609A (zh)
PL (1) PL2438019T3 (zh)
PT (1) PT2438019T (zh)
TR (1) TR201907175T4 (zh)
WO (1) WO2010140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0092151A (no) * 2009-06-03 2010-11-29 Biowater Tech As Fremgangsmåte og reaktor for behandling av vann
WO2012087151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Biowater Technology AS Carrier element for purification of water
EP2508488B1 (en) * 2011-04-04 2015-06-10 Veolia Water Solutions & Technologies Support Improved biological waste water purification reactor and method
WO2013009819A2 (en) 2011-07-11 2013-01-17 Allegheny-Singer Research Institute Fluid treatment system
CN102351304A (zh) * 2011-09-09 2012-02-15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解决反冲洗问题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
NO20131634A1 (no) * 2013-12-09 2015-06-10 Biowater Technology AS Fremgangsmåte for biologisk rensing av vann
NO336908B1 (no) 2014-05-28 2015-11-23 Hias Iks Metode for biologisk vannrensing av avløpsvann i en kontinuerlig prosess, samt reaktor for kontinuerlig biologisk vannrensing av avløpsvann.
US10392277B2 (en) * 2015-03-11 2019-08-27 Bl Technologies, Inc. Backwash method for biological reactors
NO342658B1 (en) * 2015-10-06 2018-06-25 Biowater Tech As Method and reactor to alternate between stationary bed and moving b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ithout changing the water level in the reactor
US11180395B2 (en) * 2016-12-06 2021-11-23 Aqseptence Group (Hangzhou) Co., Ltd. Horizontal-flow sand filtration pool an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thereof
CN106893701B (zh) * 2017-03-13 2019-11-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高碱型盐碱水生物处理挂膜的方法
JP6912987B2 (ja) * 2017-09-26 2021-08-04 メタウォーター株式会社 散水ろ床の洗浄方法および散水ろ床
CN107915316B (zh) * 2017-10-20 2023-06-30 浙江大学 颗粒污泥和生物填料协同强化的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反应器及方法
US10913667B2 (en) * 2017-12-08 2021-02-09 Westech Engineering, Inc. Multi-media clar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6597815B2 (ja) * 2018-02-20 2019-10-30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好気性生物処理装置の運転方法
CN110980948B (zh) * 2019-12-14 2022-02-18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兼氧型流动生物床反应器
CN113104968B (zh) * 2021-03-23 2022-09-1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筛板塔式生物反应器的生物膜载体及生物反应器
CN114031174B (zh) * 2021-11-22 2022-10-28 广州市水之道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环流曝气悬浮型生物滤池
DE102021133020A1 (de) 2021-12-14 2023-06-15 dsf Danz Special Foams GmbH Bewuchskörper für Mikroorganismen in biologischen Kläranlag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34187A1 (en) * 1998-12-04 2000-06-15 Knud Peter Brockdorff A method and a bio reactor for use in the purification of water, and a bio-element for use in this connection
CN1730410A (zh) * 2004-08-08 2006-02-08 江苏鹏鹞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改良的生物反应器
WO2007077289A1 (en) * 2005-12-30 2007-07-12 Suunnittelutoimisto Bestdan Oy Cover constru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68991A (zh) * 1973-10-24 1975-06-09
US4253947A (en) 1979-02-12 1981-03-03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fluidized bed biological reactors
US4322296A (en) * 1980-08-12 1982-03-30 Kansas State Univ.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fluidized bed biological reactors
JP2552493B2 (ja) 1987-07-23 1996-11-13 千代田化工建設株式会社 加圧式上向流排水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法
US5057221A (en) * 1988-12-19 1991-10-15 Weyerhaeuser Company Aerobic biological dehalogenation reactor
JPH0729096B2 (ja) 1989-06-12 1995-04-05 荏原インフイルコ株式会社 水処理方法
PL167645B1 (pl) * 1990-01-23 1995-10-31 Kaldnes Miljoteknologi As Sposób i reaktor do oczyszczania wody PL PL PL
JPH0568991A (ja) 1991-09-10 1993-03-23 Chiyoda Corp 微生物担持体充填網袋
US5126042A (en) * 1991-10-31 1992-06-30 Malone Ronald F Floating media biofilter
JPH0677650B2 (ja) 1991-11-15 1994-10-05 荏原インフィルコ株式会社 上向流ろ過方法及び装置
US5350505A (en) * 1993-03-01 1994-09-27 Jet, Inc. Plastic media filter
SE517400C2 (sv) 1994-03-16 2002-06-04 Kaldnes Miljoeteknologi As Biofilmsbärare för vatten- och avloppsvattenrening
CA2263668A1 (en) 1996-08-19 1998-02-26 Wolfgang Schenk Gmbh Bioreactor
US6007712A (en) * 1997-02-28 1999-12-28 Kuraray Co., Ltd. Waste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JP2000185293A (ja) 1998-12-22 2000-07-04 Sumitomo Heavy Ind Ltd 生物ろ過装置
JP2000202482A (ja) 1999-01-14 2000-07-25 Denso Corp 排水の浄化方法及び浄化装置
FR2885126B1 (fr) * 2005-04-27 2007-08-10 Agronomique Inst Nat Rech Procede d'epuration d'effluent en reacteur anaerobie, et utilisation d'un reacteur biologique pour le traitement d'effluent
US7794598B2 (en) * 2006-01-04 2010-09-14 Clewer Oy Bioreactor and method for the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ter
CA2550121A1 (en) * 2006-06-07 2007-12-07 Flynn Water Technologies Inc. Biomass carrier promoting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JP5068991B2 (ja) 2006-12-27 2012-11-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7914678B2 (en) * 2008-05-30 2011-03-29 Beggs Robert A Backwashing unsaturated wastewater filter
NO20092151A (no) 2009-06-03 2010-11-29 Biowater Tech As Fremgangsmåte og reaktor for behandling av vann
JP5137906B2 (ja) 2009-06-19 2013-02-0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アクセス網、光加入者装置および光アクセス網の通信設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34187A1 (en) * 1998-12-04 2000-06-15 Knud Peter Brockdorff A method and a bio reactor for use in the purification of water, and a bio-element for use in this connection
CN1730410A (zh) * 2004-08-08 2006-02-08 江苏鹏鹞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改良的生物反应器
WO2007077289A1 (en) * 2005-12-30 2007-07-12 Suunnittelutoimisto Bestdan Oy Cover construc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齐兵强等;《给水排水》;20001031;第26卷(第10期);第4-8页 *
齐兵强等.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给水排水》.2000,第26卷(第10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67818A1 (en) 2012-03-22
BRPI1010782B1 (pt) 2020-03-10
PL2438019T3 (pl) 2019-12-31
NZ596609A (en) 2013-05-31
HK1165399A1 (zh) 2012-10-05
KR20180000752A (ko) 2018-01-03
JP2015145006A (ja) 2015-08-13
AU2010254693B2 (en) 2014-06-19
NO329665B1 (no) 2010-11-29
JP5945342B2 (ja) 2016-07-05
NO20092151A (no) 2010-11-29
EP2438019A1 (en) 2012-04-11
MX2011012273A (es) 2012-01-30
EA022513B1 (ru) 2016-01-29
CA2763258C (en) 2021-08-03
ES2732148T3 (es) 2019-11-20
IL216591A0 (en) 2012-02-29
TR201907175T4 (tr) 2019-06-21
EP2438019B1 (en) 2019-03-27
KR20170001744A (ko) 2017-01-04
CN102448894A (zh) 2012-05-09
US9758402B2 (en) 2017-09-12
WO2010140898A1 (en) 2010-12-09
BRPI1010782A2 (pt) 2016-03-22
KR20120039530A (ko) 2012-04-25
JP2012528716A (ja) 2012-11-15
DK2438019T3 (da) 2019-06-17
EP2438019A4 (en) 2015-06-03
AU2010254693A1 (en) 2011-12-08
EA201190324A1 (ru) 2012-06-29
CA2763258A1 (en) 2010-12-09
PT2438019T (pt) 2019-05-31
IL216591A (en) 2015-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8894B (zh) 生物净化废水的方法和反应器
JP3183406B2 (ja) 水の浄化用の方法とリアクター
JP6038119B2 (ja) 改善された生物学的排水浄化リアクターおよび方法
CN101977853A (zh) 用于处理废水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304369A1 (en) Method f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ter
CN108569762A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02198971B (zh)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及其曝气方法
CN101287682A (zh) 在各个阶段包括特殊处理的saf系统和方法
KR100632386B1 (ko) 고분자 복합재료로 구성된 미생물막 담체,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생물학적 오/폐수 처리와 악취가스의 생물학적 여과 방법
JPH1177075A (ja) 流動床式排水処理装置
CN208883567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NO342658B1 (en) Method and reactor to alternate between stationary bed and moving be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ithout changing the water level in the reactor
JPS5857238B2 (ja) 廃水の処理方法
CN1318327C (zh) 利用浮水滤材的污、废水高度处理方法
KR20000018687A (ko) 고정생물막 및 연속역세척 여과공법에 의한 밀집형 고도 하폐수처리방법
JPH03296494A (ja) 有機性汚水の処理装置
CN114956325A (zh) 污水处理系统
Dolgen et al.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nutrient and COD removal performances of various sequentially operated biofilm reactors
HU220664B1 (hu) Eljárás víz biofilmes tisztításá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53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53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