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9382A - 拖车用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拖车用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9382A
CN102439382A CN2010800232070A CN201080023207A CN102439382A CN 102439382 A CN102439382 A CN 102439382A CN 2010800232070 A CN2010800232070 A CN 2010800232070A CN 201080023207 A CN201080023207 A CN 201080023207A CN 102439382 A CN102439382 A CN 102439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house
condenser
trailer
evaporimeter
refriger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32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9382B (zh
Inventor
池宫完
高冈久晃
田中滋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39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9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9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9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32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ing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12Removing frost by hot-fluid circulating system separate from the refrigerant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3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1Bypass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with respect to movable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拖车用制冷装置。构成制冷剂回路(21),该制冷剂回路(21)具有电动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机构(24)、蒸发器(25)、热气引入通路(123)及切换阀(143),该热气引入通路(123)连接电动压缩机(22)和蒸发器(25),该切换阀(143)控制热气引入通路(123)的制冷剂流。此外还设置风扇(26)。在进行除霜循环之际,当冷凝器(23)一侧的压力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用风扇(26)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该除霜循环是将制冷剂经热气引入通路(123)引入蒸发器(25)中,来对该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循环。

Description

拖车用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拖车的库内空间进行冷却的拖车用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用来对冷藏库或冷冻库(freezer)等的库内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已为人所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海运等所用的集装箱的库内进行冷却的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冷却热交换器(蒸发器)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在该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循环,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其结果是,流经冷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从库内空气吸热而蒸发,对库内空气进行冷却。在该制冷装置中,能够进行冷冻运转(freezing)和冷藏运转,该冷冻运转是使库内空气低于摄氏零度,来使集装箱内的贮藏物冻结的运转,该冷藏运转是使库内空气高于摄氏零度,来对集装箱内的贮藏物进行冷藏的运转。
在这种制冷装置中,因为在冷冻运转时库内空气低于摄氏零度,所以库内空气中的水分会成为霜附着在冷却热交换器的表面。若附着在冷却热交换器上的霜量增多,冷却能力就会下降,因而进行除霜运转,以回避冷却能力下降。海运集装箱用制冷装置一般采用使压缩机所喷出的气态制冷剂在流经蒸发器后返回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称其为热气除霜循环或者简称为除霜循环),利用所喷出的气态制冷剂的热使已附着在冷却热交换器上的霜融化。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7-283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热气除霜循环之际外部气温下降到某温度以下等情况下,即使让冷凝器用风扇(库外风扇)停下来,也有冷凝器一侧的压力下降,制冷剂流向冷凝器一侧的可能性。若制冷剂如此流向冷凝器一侧,流向蒸发器的制冷剂量就会减少,除霜性能也会下降。
特别是在安装于用来对冷冻食品或新鲜食品等进行陆运的冷藏车中的拖车用制冷装置中,冷凝器的热有可能被行驶中的行驶风夺走,即使让库外风扇停下来,冷凝器的压力也会下降得更大。针对于此,能够想到下述措施,即:例如专利文献1示例的那样,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喷出压力调节阀,来防止制冷剂流向冷凝器一侧。然而,喷出压力调节阀的设置会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拖车用制冷装置中,保证能够在除霜循环中让量足够大的制冷剂流向蒸发器25。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问题,第一方面的发明涉及一种拖车用制冷装置,其对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该拖车用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拖车用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21、发电机40、发动机41、散热器45及风扇26,该制冷剂回路21具有电动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机构24、蒸发器25、热气引入通路123及切换阀143,该热气引入通路123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22和所述蒸发器25,该切换阀143控制所述热气引入通路123的制冷剂流,所述制冷剂回路21能够进行制冷循环和除霜循环,该制冷循环是使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25中蒸发,来对所述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的循环,该除霜循环是将制冷剂经所述热气引入通路123引入所述蒸发器25中,来对该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循环,所述发电机40向所述电动压缩机22供电,所述发动机41驱动所述发电机40,所述散热器45放出所述发动机41的热,所述风扇26在进行所述除霜循环之际,当所述冷凝器23一侧的压力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形成从所述散热器45流向所述冷凝器23的空气流。
根据所述结构,进行制冷循环和除霜循环,该制冷循环是对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的循环,该除霜循环是将制冷剂经热气引入通路123引入所述蒸发器25中,来对该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循环。在进行除霜循环之际,当所述冷凝器23一侧的压力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所述风扇26形成从所述散热器45流向所述冷凝器23的空气流。由此,冷凝器23的温度上升,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上升。若冷凝器23的压力上升,冷凝器23一侧的压力变得充分高于热气引入通路123一侧的压力,已从电动压缩机22中喷出的制冷剂(热气)便几乎不流向冷凝器23一侧,而流向蒸发器25一侧。若热气如上所述流到蒸发器25中,已附着在蒸发器25上的霜便由此被除掉。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中,特征在于:由对所述冷凝器23形成库外空气的气流的库外风扇26兼作所述风扇26使用。
根据所述结构,在进行除霜循环时由库外风扇26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拖车用制冷装置还包括发动机控制部150,该发动机控制部150控制所述发动机41的转速,以让所述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在规定值以上。
根据所述结构,在例如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较低等时,发动机控制部150控制发动机41的转速,散热器45的温度由此上升。由此,从散热器45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温度也上升,其结果是冷凝器23的温度也上升。因此,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上升。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在进行除霜循环时,能够使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增大,来使从电动压缩机22流入冷凝器23一侧的制冷剂量减少。也就是说,能够在除霜循环时使充分量的制冷剂流经蒸发器25,能够进行效率较高的除霜。因此,即使在例如以下情况下也能够期待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所述情况是:拖车11在行驶中接收行驶风,该行驶风被引入冷凝器23中,或者外部气温已下降等等。
在本发明中,不需要现有拖车用制冷装置需要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具备的喷出压力调节阀。也就是说,根据所述拖车用制冷装置,也能够期待降低成本。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能够用制冷装置一般所具备的库外风扇26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因此,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能够进行效率较高的除霜。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利用散热器45得到用来对冷凝器23进行充分加热的热量,所以能够确保流向蒸发器25一侧的制冷剂(热气)的需要量,能够对蒸发器25进行充分的除霜。
附图说明
图1是冷藏车和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出拖车的开放部和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拖车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示出拖车用制冷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库外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立体图,示出已将前面覆盖件卸下的状态下的拖车用制冷装置。
图7是横向剖视图,示出拖车开放部的侧缘部附近。
图8是立体图,示出已将前面覆盖件卸下的状态下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并示出库外风扇26所形成的空气流。
图9是流程图,示出热气除霜运转时的工作情况。
—符号说明—
11-拖车;13-库内空间;20-拖车用制冷装置;21-制冷剂回路;22-电动压缩机;23-冷凝器;24-膨胀阀(膨胀机构);25-蒸发器;26-库外风扇(风扇);40-发电机;41-发动机;45-散热器;123-除霜管(热气引入通路);143-第三电磁阀(切换阀);150-控制器(发动机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应予说明,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较佳之例,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实施方式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中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安装在用来对冷冻食品或新鲜食品等进行陆运的冷藏车10上。图1是冷藏车10和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整体结构图。冷藏车10具有贮存冷冻食品等货物的拖车11和牵引拖车11的牵引车12。
拖车11呈前后方向较长即纵长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形成为前端开放着的箱状。在拖车11的内部形成有库内空间13,在该库内空间13内贮存冷冻食品或新鲜食品等。如图2所示,在拖车11的前端形成有呈矩形框状的开放部14。在开放部14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用来安装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紧固部15、15…。多个紧固部15、15…配置为:在开放部14的四条边中各条边上分别等间隔地排列有例如八个紧固部15、15…。以下,对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结构加以详细的说明。
—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结构—
拖车用制冷装置20构成用来对冷藏车10的库内空间13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图3是拖车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结构图。如图3所示,拖车用制冷装置20包括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21。
—制冷剂回路21的结构—
在制冷剂回路21中,连接有作为主要构成机器的电动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阀24及蒸发器25。该制冷剂回路21是能够进行制冷循环和除霜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循环是使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25中蒸发,来对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的循环,该除霜循环是将制冷剂引入所述蒸发器25中,来对该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循环。
所述电动压缩机22由压缩机马达的转速一定不变的定排量型涡旋式压缩机构成。所述冷凝器23配置在库外,构成所谓的空冷式冷凝器。在该冷凝器23的附近设置有形成流向冷凝器23的库外空气流的库外风扇26。在冷凝器23内,在库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膨胀阀24由可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构成。该膨胀阀24的开度根据从蒸发器25中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进行调节,过热度被控制得尽量小。
所述蒸发器25配置在拖车11的库内,构成用来对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热交换器。在该蒸发器25附近设置有库内风扇27,该库内风扇27一边使库内空间13的空气循环,一边向蒸发器25运送库内空气。在蒸发器25内,由库内风扇27运送的库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所述电动压缩机22的喷出管121经逆止阀131与所述冷凝器23的流入端相连接。该冷凝器23的流出端经贮液器133、第一电磁阀141(液体电磁阀)及过冷却热交换器134(经济器(economizer)式热交换器)的高压侧流路134a(液体侧通路)与所述膨胀阀24相连接。还有,所述电动压缩机22的吸入管122经吸入比例阀135与所述蒸发器25的流出端相连接。该蒸发器25的流入端与所述膨胀阀24相连接。
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134,使流经连接在制冷剂回路21的液体管道117中的所述高压侧流路134a的制冷剂、与从该液体管道117分支出而流经设置有后述的减压机构的低压侧流路134b(气体侧通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该低压侧流路134b的流入端经为所述减压机构的毛细管136及第二电磁阀142(经济器电磁阀),与所述贮液器133和第一电磁阀141之间的管道相连接。还有,低压侧流路134b的流出端与所述电动压缩机22的中间吸入口22a相连接。该中间吸入口22a与电动压缩机22的压缩机构中制冷剂压缩过程的中途(靠近低压一侧)位置相连通。
所述吸入比例阀135构成流量调节阀,用来通过调节电动压缩机22的吸入制冷剂量,来调节制冷剂回路21中的制冷剂循环量。也就是说,吸入比例阀135构成能力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制冷剂循环量,来调节所述蒸发器25的冷却能力。该吸入比例阀135被控制为:在进行PI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时调节制冷剂回路21内的制冷剂流量,以相对于规定温度维持库内温度(喷出温度)在例如±0.5℃的范围内(比例控制)。具体而言,若库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吸入比例阀135便被调节成更小的开度;相反,若库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吸入比例阀135便被调节成更大的开度。该吸入比例阀135成为反馈控制的对象。
在制冷剂回路21中还连接有除霜管123和注液管126。
所述除霜管123是用于进行除霜运转的管道,该除霜运转是将电动压缩机22所喷出的制冷剂引入所述蒸发器25中,来使已附着在蒸发器25上的霜融化的运转。除霜管123的一端连接在逆止阀131与冷凝器23之间,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膨胀阀24与蒸发器25之间。还有,在所述除霜管123中设置有当进行除霜运转时要打开的第三电磁阀143(热气电磁阀)。也就是说,第三电磁阀143对除霜管123(热气引入通路)的制冷剂流进行控制。第三电磁阀143是本发明中的切换阀之一例。
所述注液管126是用于所谓的注液的管道,该注液是将已在冷凝器23中冷凝的液态制冷剂返回电动压缩机22的吸入一侧的操作。该注液管12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贮液器133和第一电磁阀141之间,另一端连接在吸入比例阀135和电动压缩机22之间。在该注液管126中设置有根据运转条件适当地打开的第五电磁阀146(注液电磁阀)。
该拖车用制冷装置20包括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器150。该控制器150收纳在后述的第二电部件收纳箱44内。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器150根据集装箱库内的设定温度对制冷剂回路21进行控制。还有,控制器150还在热气除霜运转或加热运转等时对制冷剂回路21进行控制,该热气除霜运转是用除霜管123对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运转,该加热运转是下述运转,即:当要在库外气温在零度以下的状态下对库内进行加热时,使热气流经蒸发器25而进行加热。应予说明,该控制器150构成为还对后述的发动机41的转速进行控制。
在上述结构下,除霜管123构成用来将电动压缩机22所喷出的气态制冷剂引入蒸发器25中的热气引入通路。注液管126用来在进行热气除霜运转、加热运转等将热气引入所述蒸发器25中的热气引入运转时,若高压压力上升,就将液态制冷剂引入电动压缩机22的吸入一侧。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134的低压侧流路134b是气体侧通路,与注气通路138相连接,该注气通路138用来当所述热气引入运转时,若制冷剂的喷出温度由于进行注液而变得低于规定值,就将气态制冷剂引入电动压缩机22中。
—壳体单元31—
如图2所示,拖车用制冷装置20具有安装在拖车11的开放部14上的壳体单元31。壳体单元31具有前面覆盖件32、库外壳体50及库内壳体33(参照图4)。
<前面覆盖件32>
前面覆盖件32构成为对库外壳体50的前表面装卸自如。前面覆盖件32由宽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朝前鼓出的弯曲的板状部件构成。在前面覆盖件32中,位于宽度方向两端的侧边部32a、32a由库外壳体50支承。由此,在前面覆盖件32的背面与库外壳体50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有用于收纳各种构成机器(详情后述)的机械室35、36(参照图5)。
还有,在前面覆盖件32上设有一个中央引入口32b和两个侧边引入口32c、32c。中央引入口32b形成在前面覆盖件32的大致中央部位。侧边引入口32c、32c分别形成在前面覆盖件32的靠近下侧且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上。
应予说明,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前面覆盖件32上设置有多个门,该多个门用来对拖车用制冷装置20进行保养维修。具体而言,该多个门设置在面向后述的发电机40或发动机41的部位,面向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的部位或者面向第二电子元器件箱44的部位等。
<库外壳体50>
库外壳体50设置在拖车11的外侧。库外壳体50主要由铝材料构成。库外壳体50具有基部51和鼓起部52,该基部51呈正方形板状,该鼓起部52形成在基部51的上部(参照图2、图4及图5)。
基部51是三个分割体51a、51b、51c在上下方向上彼此接合而构成的。也就是说,基部51由靠近下部的下基部51a、靠近上部的上基部51b以及位于下基部51a与上基部51b之间的中间基部51c构成。
在基部51的外缘部53形成有多个用于将螺栓16插入的螺纹孔53a、53a…。多个螺纹孔53a、53a…配置为:在基部51的外缘部53的四条边中各条边上分别等间隔地排列有例如八个螺纹孔53a、53a…。在将库外壳体50固定在拖车11上时,让基部51的外缘部53与拖车11的开放部14紧密接触,再在该状态下将已贯通螺纹孔53a的螺栓16紧固在紧固部15上。这么一来,库外壳体50就固定在拖车11上了。
在已将库外壳体50固定在拖车11上的状态下,拖车11的开放部14由库外壳体50封闭。也就是说,库外壳体50起到对拖车11的开放部14进行封闭的封闭部件的作用。若如上所述封闭开放部14,就不能像现有冷藏车那样在拖车11的前表面上设换气口。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设换气口80来实现库内的换气。具体而言,该换气口80形成在图5中上基部51b的靠近左边的位置上。还有,该换气口80是能够用电动机打开、关闭,该换气口80在打开状态下与拖车11的库内连通。换气口80的开闭(对电动机进行的控制)用后述的操作面板44a控制。
还有,在已将库外壳体50固定在拖车11上的状态下,拖车11的开放部14由库外壳体50的外缘部53加强。也就是说,库外壳体50也起到对拖车11的开放部14进行加强的加强部件的作用。
鼓起部52由与基部51构成为一体的铝材料构成,从基部51上朝前鼓出。鼓起部52呈前后方向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形成为背面一侧开口的箱状(参照图4)。应予说明,也可以由例如树脂材料构成鼓起部52,使该鼓起部52与基部51联结为一体。
库外壳体50包括下板54和上板55。下板54设置在基部51的靠近下端的位置上,上板55设置在基部51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下板54与鼓起部52之间)上。各个板54、55具有呈弓形板状的支承板部54a、55a。支承板部54a、55a的前侧形成为圆弧状,而后侧沿基部51的前表面形成为直线状。各个板54、55具有从支承板部54a、55a的后端朝上弯曲的弯曲部54b、55b。弯曲部54b、55b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弯曲部54b、55b由铆钉紧固在基部51上,各个板54、55由此固定在基部51上。还有,在上板55的支承板部55a上,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位设有连通口55c。
在已将所述前面覆盖件32安装在库外壳体50上的状态下,在下板54与上板55之间会划分出第一机械室35。还有,在上板55的上方会划分出第二机械室36。第一机械室35和第二机械室36经上板55的连通口55c相连通。还有,第一机械室35与上述两个侧边引入口32c、32c相连通,第二机械室36与上述中央引入口32b相连通。
库外壳体50包括两个下柱部56和两个上柱部57。下柱部56设置在下板54与上板55之间。上柱部57设置在上板55与鼓起部52之间。各个柱部56、57由铝材料构成,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棱柱状。
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机械室35内设置有发电机40,发动机41,电池42以及多个电子元器件箱43、44。具体而言,在第一机械室35内,在下板54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发电机40和发动机41。
发动机41用来驱动发电机40。该发动机41的转速由所述控制器150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器150是本发明中的发动机控制部之一例。在本例中,控制器150被输入表示冷凝器23一侧的制冷剂压力的信号(压力信号)和表示发动机41冷却用散热器45(后述)的水温的信号(水温信号),根据这些信号控制发动机41的转速。
在发动机41上设置有排气消音器41a。如图6所示,该排气消音器41a朝向发动机41的右边延伸,再从将要到达第二电子元器件箱44的位置起朝上延伸,穿过上板55。排气消音器41a的消音器主体部分位于第二机械室36中靠近右上方的空间内。也就是说,该排气消音器41a位于距换气口80较远的位置上,能够使排气消音器41a所排出的气体不进入换气口80中。
发电机40产生用来驱动上述电动压缩机22等的功率。在发电机40上设置有发电机用冷却风扇40a。发电机用冷却风扇40a安装在发电机40的后部一侧(与发电机40和发动机41相联结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端),与该发电机40的驱动轴一起旋转。也就是说,发电机用冷却风扇40a与发动机41同步旋转。发电机用冷却风扇40a从发电机40的后部一侧的空间吸入空气,并利用该空气向发电机40送风,来对发电机40进行冷却。
在第一机械室35内发电机40左侧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在发动机41右侧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二电子元器件箱44。在第一电子元器件箱43内装有变频部(省略图示)。该变频部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和直交流转换电路,用这些电路将发电机40已输出的功率转换成具有规定的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向电动压缩机22等供给该交流电。
另一方面,在第二电子元器件箱44中设置有操作面板44a和显示器44b。该操作面板44a包括用来供使用者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开关,显示器44b显示例如出了故障时的错误代码等各种信息。所述换气口80也是能够用该操作面板44a的开关控制打开、关闭的。若这样集中地配置供使用者操作的开关等,便利性就会较高。还有,在能够当出现了故障时根据显示器44b所显示出的错误代码确定故障部分的情况下,若仅打开前面覆盖件32上的门中靠近故障部分的那个门,便利性就会较高。
另一方面,在第二机械室36内设置有两个电动压缩机22、冷凝器23、散热器45及两个库外风扇26。
更为详细地说,在第二机械室36内,在上板55的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两个电动压缩机22。还有,在电动压缩机22的前边配置有散热器45和冷凝器23。冷凝器23配置在两个上柱部57之间。前面覆盖件32的中央引入口32b位于冷凝器23的前边。散热器45配置在冷凝器23的后侧,构成用来使发动机41放热的空冷式放热器。应予说明,在该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构成制冷剂回路21的制冷剂管道(例如连接电动压缩机22和冷凝器23的喷出管121等)集中配置在第二机械室36的靠近左上方的空间内。
两个库外风扇26、26配置在靠近上板55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上,在两者之间夹着两个电动压缩机22。各个库外风扇26由所谓的螺旋桨风扇构成,其旋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库外风扇26的旋转轴上靠近电动压缩机22的端部联结有螺旋桨,在相反一侧的端部联结有电动机。这些库外风扇26构成为能够进行正转和逆转,由所述控制器150对旋转方向进行控制。
更为详细地说,当在制冷剂回路21中进行冷却库内空间13的制冷循环时,库外风扇26被迫进行正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凝器23的前边设有前面覆盖件32的中央引入口32b,若库外风扇26进行正向循环,就形成从前面覆盖件32的中央引入口32b流向冷凝器23的库外空气的气流(参照图4和图8)。应予说明,通过冷凝器23后的空气再通过散热器45,对该散热器45进行冷却。
当在制冷剂回路21中进行对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除霜循环时,若冷凝器23一侧的压力在规定的阈值以下,就使库外风扇26进行逆转。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散热器45配置在冷凝器23的后侧,所以若库外风扇26进行逆转,就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应予说明,作为所述阈值选定下述值,即:比在进行除霜循环之际充分量的制冷剂流向除霜管123一侧时的该除霜管123的压力充分大的值。
<库内壳体33>
如图4所示,库内壳体33设置在库外壳体50的背面一侧,面向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库内壳体33主要由例如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形成。应予说明,也可以由其它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形成库内壳体33。库内壳体33呈沿库外壳体50的背面延展的形状。
在库内壳体33的前表面与库外壳体50的背面之间留有规定的间隔,在库内壳体33与库外壳体50之间形成有隔热部件34。在库外壳体50与库内壳体33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然后将起泡树脂填充在该密闭空间内,这么一来,隔热部件34与壳体单元31形成为一体。
在库内壳体33的背面一侧安装有划分部件37。划分部件37配置为与库内壳体33的背面、拖车11的上部内壁及拖车11的下部内壁都留有规定的间隔。由此,在划分部件37的下方形成有流入口37a,在划分部件37的上方形成有流出口37b。在库内壳体33与划分部件37之间形成有从流入口37a和流出口37b中的一方延伸到另一方的内部空气流路38。
在内部空气流路38中,设置有上述蒸发器25和库内风扇27。蒸发器25在鼓起部52的背面一侧配置为从库内壳体33和划分部件37中的一方延伸到另一方,由库内壳体33支承。库内风扇27设置在蒸发器25的上方。应予说明,若在该库内风扇27与所述换气口80之间设置导管(省略图示),则能够借助库内风扇27进行更为有效的库内换气。还有,若拖车用制冷装置20在运转,则即使冷藏车10不行驶也能够对库内进行换气。
<关于壳体的安装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如上所述,壳体单元31安装在拖车11的开放部14上。参照图7对壳体单元31和拖车11的开放部14的安装结构的详情加以说明。应予说明,图7是放大地示出拖车11的侧缘部14a(参照图2)附近的水平截面的图,该侧缘部14a位于拖车11的左右侧即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拖车11的开放部14两侧的侧缘部14a和壳体单元31的各个安装部60中,在拖车11一侧形成有两个槽部61,在壳体单元31一侧形成有两个凸部62。
槽部61沿上下方向从拖车11的开放部14的上缘部延伸到下缘部,形成为水平截面呈矩形。两个槽部61、61在彼此之间留着规定的间隔平行地延伸。
另一方面,在壳体单元31的库外壳体50上形成有两个与槽部61嵌合的凸部62、62。凸部62沿上下方向从库外壳体50的上端延伸到下端,形成为水平截面呈矩形。两个凸部62、62在彼此之间留着规定的间隔平行地延伸。也就是说,各个凸部62呈与拖车11一侧的各个槽部61相对应的形状,构成为在安装时与各个槽部61相嵌合。
所述螺栓16设置在两个槽部61、61与两个凸部62、62之间的中间部位上。也就是说,两个槽部61、61或者两个凸部62、62夹着多个配置为沿上下方向排列的螺栓16沿该多个螺栓16的排列方向延伸。
安装状态下的槽部61与凸部62之间分别夹有密封部件63。例如用密封垫(gasket)或硅橡胶密封件等作该密封部件63。由于该密封部件63,能够防止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的冷气流过拖车11的侧缘部14a与库外壳体50之间的缝隙而漏向库外。
还有,在库内空间13,在库内壳体33的侧端部与拖车11开放部14的侧缘部14a之间夹有作为密封部件的密封橡胶64。而且,在库外壳体50的侧端与拖车11的侧缘部14a相接触的部位涂敷有硅材料。采取以上措施在安装部60防止冷气从库内空间13漏向库外。
〔运转动作〕
接着,参照图4和图8对拖车用制冷装置20的运转动作加以说明。
<库内空间13的冷却>
一由发动机41驱动发电机40,发电机40就发电。该电供向电动压缩机22、库外风扇26及库内风扇27。在制冷剂回路21中,电动压缩机22运转,由此进行制冷循环。
详细地说,已在电动压缩机22内被压缩的制冷剂流过冷凝器23。使库外风扇26进行正转。若让库外风扇26进行正转,就从前面覆盖件32的中央引入口32b引入库外空气,形成流向冷凝器23的库外空气流,如图8所示。在图8中,用箭头示出当让库外风扇26进行正转时由库外风扇26形成的空气流。
在冷凝器23内,制冷剂向库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已冷凝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24从而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流过蒸发器25。在蒸发器25内,制冷剂从库内空气吸热而蒸发。已蒸发的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22内再次被压缩。
库内风扇27一运转,库内空间13的库内空气就从流入口37a被吸入内部空气流路38内。已被吸入内部空气流路38内的空气向上流动而通过蒸发器25。在蒸发器25内,库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已在蒸发器25内被冷却的库内空气从流出口37b向库内空间13流出,被利用于对货物等进行冷藏/冷冻。
<除霜运转>
若在进行冷冻运转时,在蒸发器25上着霜,就进行除霜运转。按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进行除霜运转。通过输入除霜信号(由计时器输入或者手动输入),来开始进行该流程的工作。在步骤ST1中,执行对除霜许可条件作出判断的子例行程序。在步骤ST2中,判别除霜条件是否已成立。在除霜条件未成立时,若是手动操作,就在步骤ST3中对信号进行清零,不执行除霜而返回;在除霜条件未成立时,若是使用计时器的操作,就维持计时器的工作,不执行除霜而返回。也就是说,若在使用者进行操作发出了除霜的指示时除霜条件未成立,就不执行除霜运转;在由计时器发出除霜的指示时,重复进行步骤ST1~步骤ST3的工作,直到在步骤ST2中除霜条件成立为止。
当在步骤ST2中进行判别,结果除霜条件已成立时,移到步骤ST4,开始准备在除霜之前进行的泵集(pump down)。在此,表示开始进行除霜运转或已开始进行除霜运转的除霜灯会亮,将库内空气送向蒸发器25的库内风扇27停止。还有,除霜开始计时器被清零,除霜完了计时器开始工作。
在下一个步骤即步骤ST5中进行泵集运转,以将规定量的制冷剂从蒸发器25回收到冷凝器23和贮液器133中。进行泵集运转的理由是:若用所有的制冷剂进行热气除霜运转,制冷剂的热量就会过大,库内会被加热。在进行该泵集时,吸入比例阀135成为全打开状态,电动压缩机22成为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库外风扇26进行正转,在冷凝器23中形成库外空气的气流,来对制冷剂进行冷凝。还有,第一电磁阀141(液体电磁阀)关闭(off),第二电磁阀142(经济器电磁阀)打开(on),第三电磁阀143(热气电磁阀)关闭(off)。打开第二电磁阀142,为的是防止在工作中出现异常。
在步骤ST6中进行热气除霜运转。此时,保持电动压缩机22为工作状态,并打开(on)第三电磁阀143。在该热气除霜运转中,控制器150根据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对库外风扇26等的工作进行下述控制。
(1)例如当外部气温充分高等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高于所述阈值时,控制器150使库外风扇26停止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除霜管123一侧的压力充分高于冷凝器23一侧,所以已从电动压缩机22中喷出的制冷剂(热气)几乎不流向冷凝器23一侧,而流向蒸发器25一侧。若热气如上所述流入蒸发器25中,已附着在蒸发器25上的霜便即会被除掉。
(2)例如在外部气温较低、或者拖车11(即拖车用制冷装置20)在冷藏车10的行驶中接收行驶风,冷凝器23的热被该行驶风夺走时,即使已使库外风扇26停止,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也有可能变得低于所述阈值。在这种情况下,在该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由控制器150使库外风扇26进行逆转。这么一来,就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冷凝器23被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加热。也就是说,在该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利用发动机41的废热对冷凝器23进行加热。由此,冷凝器23的温度上升,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上升。若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这样上升,变得充分高于除霜管123一侧的压力,则已从电动压缩机22中喷出的制冷剂(热气)就几乎不流向冷凝器23一侧,而流向蒸发器25一侧。若热气流入蒸发器25中,已附着在蒸发器25上的霜便由此被除掉。
(3)例如在有些外部气温等条件下,即使让库外风扇26进行逆转,来利用散热器45的热对冷凝器23进行加热,也不能充分确保蒸发器25一侧的制冷剂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充分对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可能性会出现。如上所述,控制器150被输入表示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的压力信号和表示散热器45的水温的水温信号,能够根据压力信号和水温信号确认利用散热器45的加热能力是否处于不足状态。于是,在该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在该步骤ST6中,控制器150根据压力信号和水温信号对发动机41的转速进行控制。也就是说,若判断为利用散热器45加热的加热能力处于不足状态,控制器150就逐渐加快发动机41的转速。由此,发动机41的温度,进而是散热器45的水温得以上升,从散热器45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温度也上升。其结果是,冷凝器23的温度也上升,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上升。若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如此上升,流向蒸发器25一侧的制冷剂(热气)量便增大,能够对蒸发器25进行充分的除霜。
接着,在步骤ST7中,判别除霜结束条件是否已成立。具体而言,依次判别下述(a)~(c),即:(a)蒸发器25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和蒸发器25的吸入空气温度是否高于设定值;(b)除霜完了计时器是否已进行增值计数;(c)压缩机的保护装置(高压保护开关等)是否已工作。若在这三个条件的判别结果中有“是”,便在步骤ST8中熄灭除霜灯,对除霜完了计时器进行清零,而且关闭(off)第三电磁阀143和第四电磁阀144,结束除霜运转,返回通常的温度控制。
当在步骤ST7中除霜结束条件未成立时,移到步骤ST9。在步骤ST9中,进行“制冷剂计量控制例行程序”,以一边调节制冷剂流量,一边进行除霜运转。
在步骤ST10中,进行除霜运转中的注射控制。具体而言,首先当高压压力在除霜运转中上升得高于规定值时,打开第五电磁阀146,将液态制冷剂从注液管126供向电动压缩机22。接着,当制冷剂的喷出温度低于规定值时,进行将气态制冷剂从过冷却热交换器134的低压侧流路(气体侧通路)34b引入压缩机中的注气。此时,虽然优选在已关闭注液管126的状态下进行注气,但是也可以在打开注液管126的状态下进行注气。之后,返回步骤ST7,重复进行步骤ST7、步骤ST9及步骤ST10的工作,直到除霜结束条件成立为止。
[本实施方式中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当除霜循环时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增大,所以能够使从电动压缩机22流向冷凝器23一侧的制冷剂量减少。也就是说,能够当除霜循环时使充分量的制冷剂流过蒸发器25,能够进行效率较高的除霜。因此,即使在例如外部气温已下降等情况下也能够期待获得充分的加热能力。特别是在拖车用制冷装置20中,即使库外风扇26停下来,若拖车11(即,拖车用制冷装置20)在行驶中接收行驶风,则冷凝器23也被行驶风夺热,冷凝器23一侧的压力易于下降。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如上所述防止冷凝器23的压力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现有拖车用制冷装置需要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具备的喷出压力调节阀。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拖车用制冷装置20,还能够期待降低成本。
[其它实施方式]
<1>应予说明,在用控制器150(发动机控制部)对发动机进行控制时,可以如上所述根据制冷剂压力进行控制,也可以进行下述控制等,即:检测例如散热器45的水温,在检测出的水温降到规定值以下的值时加快发动机41的转速。
在此,并不一定需要用控制器150对发动机的转速加以控制。例如在下述情况下不需要对发动机41的转速加以控制,该情况是:即使在散热器45的发热量最小时,也能够得到能对冷凝器23进行充分的加热的热量。
<2>在上文中,由库外风扇26兼作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的风扇使用,但也可以设置专用风扇。例如在作为库外风扇26采用涡轮风扇等其风向在逆转时也不成为逆向的方式的风扇之际,优选设置专用风扇,在进行除霜循环时形成从散热器45流向冷凝器23的空气流。
<3>在以上例子中,检测压力信号及水温信号,对发动机41的转速进行控制,但是也可以仅检测所述两种信号中的一种信号,对发动机41的转速进行控制。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对拖车的库内空间进行冷却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很有用。

Claims (3)

1.一种拖车用制冷装置,其对拖车(11)的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所述拖车用制冷装置包括:
制冷剂回路(21),具有电动压缩机(22)、冷凝器(23)、膨胀机构(24)、蒸发器(25)、热气引入通路(123)及切换阀(143),该热气引入通路(123)连接所述电动压缩机(22)和所述蒸发器(25),该切换阀(143)控制所述热气引入通路(123)的制冷剂流,所述制冷剂回路(21)能够进行制冷循环和除霜循环,该制冷循环是使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25)中蒸发,来对所述库内空间(13)进行冷却的循环,该除霜循环是将制冷剂经所述热气引入通路(123)引入所述蒸发器(25)中,来对该蒸发器(25)进行除霜的循环,
发电机(40),向所述电动压缩机(22)供电,
发动机(41),驱动所述发电机(40),
散热器(45),放出所述发动机(41)的热,以及
风扇(26),在进行所述除霜循环之际,当所述冷凝器(23)一侧的压力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形成从所述散热器(45)流向所述冷凝器(23)的空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对所述冷凝器(23)形成库外空气的气流的库外风扇(26)兼作所述风扇(26)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车用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拖车用制冷装置还包括发动机控制部(150),该发动机控制部(150)控制所述发动机(41)的转速,以让所述冷凝器(23)内的制冷剂压力在规定值以上。
CN201080023207.0A 2009-06-05 2010-06-03 拖车用制冷装置 Active CN102439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6623A JP5428551B2 (ja) 2009-06-05 2009-06-05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JP2009-136623 2009-06-05
PCT/JP2010/003713 WO2010140369A1 (ja) 2009-06-05 2010-06-03 トレーラ用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9382A true CN102439382A (zh) 2012-05-02
CN102439382B CN102439382B (zh) 2014-06-18

Family

ID=43297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3207.0A Active CN102439382B (zh) 2009-06-05 2010-06-03 拖车用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4058B2 (zh)
EP (1) EP2439473B1 (zh)
JP (1) JP5428551B2 (zh)
CN (1) CN102439382B (zh)
WO (1) WO201014036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559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间室的风道系统
CN107835924A (zh) * 2015-07-07 2018-03-23 开利公司 运输制冷机组
CN109062376A (zh) * 2018-08-21 2018-12-21 李连庚 计算机cpu散热装置
CN112706579A (zh) * 2020-09-10 2021-04-27 徐州品上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用电动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40002A (ja) * 2011-12-09 2013-07-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US9464827B2 (en) * 2012-04-30 2016-10-11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controller to engine control unit interface
CN104661842A (zh) * 2012-09-20 2015-05-27 冷王公司 电动运输制冷系统
JP1628115S (zh) 2012-10-24 2019-04-01
WO2014106233A1 (en) * 2012-12-31 2014-07-03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Compressor control for reverse rotation failure
US20140250932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Valdemar A. Martinez, JR. Portable heat exchange cooler
US20150068707A1 (en) * 2013-09-09 2015-03-12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oling apparatus
FR3029485B1 (fr) * 2014-12-03 2018-03-16 Alstom Transport Technologies Dispositif aeraulique de refroidissement d'un element d'un vehicule ferroviaire et vehicule ferroviaire correspondant
DE102016005900A1 (de) * 2016-05-13 2017-11-16 Liebherr-Transportation Systems Gmbh & Co. Kg Transportkältesystem
JP6662730B2 (ja) * 2016-07-04 2020-03-11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サブエンジン式輸送用冷凍ユニット
WO2018057446A1 (en) 2016-09-22 2018-03-29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s of control for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s
JP2018091536A (ja) * 2016-12-01 2018-06-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8226906A1 (en) * 2017-06-07 2018-12-13 Carrier Corporatio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DK3635304T3 (da) 2017-06-08 2022-04-11 Carrier Corp Fremgangsmåde til styring af economiser til transportkøleenheder
JP7019368B2 (ja) * 2017-10-05 2022-02-15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輸送用冷凍ユニット
US20210278128A1 (en) * 2018-06-21 2021-09-09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ted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ventilation system
EP3850280B1 (en) 2018-09-13 2023-06-28 Carrier Corporatio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using engine waste heat for defrosting
CN111907301A (zh) 2019-05-07 2020-11-10 开利公司 组合式换热器、热交换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JP6980731B2 (ja) * 2019-09-03 2021-12-15 東プレ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運転方法
JP6863427B2 (ja) * 2019-09-30 2021-04-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8767A (en) * 1979-11-12 1981-06-09 Fuji Heavy Ind Ltd Refrigerating plant
JPS6334476A (ja) * 1986-07-30 1988-02-15 株式会社東芝 冷凍車用冷凍装置
CN1082698A (zh) * 1992-05-29 1994-02-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
JP2008221997A (ja) * 2007-03-12 2008-09-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1166489Y (zh) * 2007-12-19 2008-12-17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62206A (en) * 1952-09-30 1956-09-11 Carrier Corp Defrosting arrangements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4178767A (en) * 1978-06-19 1979-12-18 Dunham-Bush, Inc. Reverse fan heat pump defrost control system
US5115644A (en) * 1979-07-31 1992-05-26 Alsenz Richard 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ensing and subcooling refrigerant
JPH03122474A (ja) * 1989-10-04 1991-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装置
JP2001027465A (ja) 1999-07-13 2001-01-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輸送用冷凍装置のコンデンシングユニット
JP2001330353A (ja) 2000-05-24 2001-11-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輸送用冷凍装置及び輸送用冷凍装置の冷凍運転方法
US20060243257A1 (en) * 2005-04-13 2006-11-02 Thermo King Corpora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07283174A (ja) 2006-04-13 2007-11-01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解体作業機
EP2043885A4 (en) * 2006-07-20 2010-06-16 Carrier Corp IMPROVED HEATING FOR A TRANSPORT COOLING UNIT OPERATED IN COLD ENVIRONMEN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8767A (en) * 1979-11-12 1981-06-09 Fuji Heavy Ind Ltd Refrigerating plant
JPS6334476A (ja) * 1986-07-30 1988-02-15 株式会社東芝 冷凍車用冷凍装置
CN1082698A (zh) * 1992-05-29 1994-02-2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
JP2008221997A (ja) * 2007-03-12 2008-09-2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1166489Y (zh) * 2007-12-19 2008-12-17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5924A (zh) * 2015-07-07 2018-03-23 开利公司 运输制冷机组
CN106766559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间室的风道系统
CN109062376A (zh) * 2018-08-21 2018-12-21 李连庚 计算机cpu散热装置
CN112706579A (zh) * 2020-09-10 2021-04-27 徐州品上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用电动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9473B1 (en) 2018-08-01
JP5428551B2 (ja) 2014-02-26
EP2439473A1 (en) 2012-04-11
US20120085117A1 (en) 2012-04-12
JP2010281532A (ja) 2010-12-16
CN102439382B (zh) 2014-06-18
US9134058B2 (en) 2015-09-15
WO2010140369A1 (ja) 2010-12-09
EP2439473A4 (en)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9382B (zh) 拖车用制冷装置
KR0136075B1 (ko) 과냉각 조립체 및 냉각 및 열교환 시스템
US7610766B2 (en) High-speed defrost refrigeration system
US9970698B2 (en) Multiple evaporator control using PWM valve/compressor
US9605884B2 (en) Multiple evaporator control using PWM valve/compressor
US7305846B2 (en) Freezing device
CN105004088A (zh) 一种中温、低温两用的复叠式冷水机组
CN212179341U (zh) 一种水循环式供冷系统
CA2433955C (en) Refrigeration defrost system
JP2009109110A (ja) 冷凍装置
CN212362559U (zh) 多元化制冷设备
US20080016896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thermal conductive defrost
CN211854312U (zh) 一种高效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203203293U (zh) 空气源热泵制冷制热系统
CN109520163B (zh) 一种具有快速脉冲融霜功能的宽温区小型冷冻冷藏机组
CN214009658U (zh) 不间断制冷热气除霜低温柜
CN206683156U (zh) 新型制冷系统
KR200212347Y1 (ko) 냉동 및 냉장식품의 동시운송을 가능토록 한 차량용 냉방장치
KR20190026288A (ko) 냉동기 토출 가스에 의한 응축 폐열 회수를 이용한 냉동 시스템
CN111947377A (zh) 多元化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0937202B1 (ko) 건조기 및 냉동창고를 겸한 냉동기 유니트
CN110793246A (zh) 一种热气融霜系统及热气融霜方法
KR101359931B1 (ko) 압력조절밸브를 이용한 냉동탑차의 냉동-냉방 시스템
CN112856889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US20080184726A1 (en) Defrost refriger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