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9354B -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9354B
CN102439354B CN201080023184.3A CN201080023184A CN102439354B CN 102439354 B CN102439354 B CN 102439354B CN 201080023184 A CN201080023184 A CN 201080023184A CN 102439354 B CN102439354 B CN 102439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emitting diode
light emitting
base plat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31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9354A (zh
Inventor
竹内秀仁
藤田稔之
菅原达夫
川村优贵
谷畑守
高桥洋
伊藤启太
岁行健藏
伊东贤一郎
中道一喜
佐佐木智雄
守部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718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517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334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1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9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9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9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93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将电路基板安装于安装构件时的操作性的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在各电路基板(2)上,形成有表示电路基板(2)的朝向的各凹状的标记(31、32、33),在各电路基板(2)的安装位置上,形成有与标记(31、32、33)进行卡合的凸状的标识(51、52、53)。操作者通过观察标记(31、32、33)以及用手指触摸标记(31、32、33),能容易并正确地确认电路基板(2)的朝向。另外,使标记(31、32、33)与标识(51、52、53)进行卡合,从而操作者能容易、正确、并且唯一地对电路基板(2)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发光元件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以及对视频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机等所谓的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正面侧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的大致呈长方体的显示部、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部的背面侧而对显示部照射光的光源装置,在该光源装置与所述显示部之间,配置有扩散板及棱镜片等光学片材。
显示部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液晶显示面板。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能发光,因此,需要用于将视频显示于显示面的照明光源,使用背光源装置来作为该照明光源。
背光源装置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即,边光方式,该边光方式将导光板配置于显示部的背面侧,将照明光源配置于导光板的边缘侧;以及直下方式,该直下方式将扩散板配置于显示部的背面侧,将照明光源配置于扩散板的背面侧。
对于背光源装置的边光方式,由于在导光板的边缘侧配置有冷阴极荧光灯(CCFL),从而使从导光板的边缘射入的光一边在导光板内导光一边从导光板的一个面射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能在显示面的面积较小的显示装置中提高亮度特性。然而,由于难以在显示面的面积较大的显示装置中均匀地提高亮度特性,因此,在日益大型化的电视等显示装置中使用直下方式的背光源装置。
对于直下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类型的光源来作为照明光源:即,CCFL型照明光源,该CCFL型照明光源在两端部具有电极,在所述扩散板的背面侧并排配置有多根呈直管形或大致呈U形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以及LED型照明光源,该LED型照明光源在所述扩散板的背面侧并排配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LED)(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至5)。
CCFL型背光源装置包括:在沿扩散板的面的方向上上下分离而并排设置的多根冷阴极荧光灯;收纳支承该冷阴极荧光灯的支承壳体;用于使冷阴极荧光灯发光的逆变器电路基板;以及覆盖该逆变器电路基板的盖板。
然而,由于CCFL型背光源装置需要用于使冷阴极荧光灯进行发光的逆变器电路基板、及冷阴极荧光灯两端的电极等高压零部件,从而需要在该高压零部件的周围确保较长的绝缘距离,因此,所述高压零部件成为妨碍前后厚度缩短的障碍。因此,最近的显示装置有采用LED型背光源装置的趋势,该LED型背光源装置无高压零部件,也无需确保较长的绝缘距离,从而比CCFL型背光源装置更有利于缩短前后的厚度。
另外,由于冷阴极荧光灯具有横跨所述扩散板的横向两端部而配置的长度,因此,无法在精细的范围内控制冷阴极荧光灯的点亮。另外,与LED型相比,用于抑制动态图像模糊的高速闪烁控制等较差。另外,为了用高电压来点亮多个冷阴极荧光灯,功耗较大,从而点亮冷阴极荧光灯时的发热量也较大。因此,采用能容易地在精细的范围内进行控制并能进行高速闪烁控制、而且能使功耗和发热量小于CCFL型背光源装置的LED型背光源装置更为有利。
LED型背光源装置包括:一个面上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收纳该发光二极管基板并加以支承的支承壳体;以及用于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电源基板。
本发明的申请人开发出了一种LED型背光源装置,该LED型背光源装置包括: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该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呈长方形并连接成一列,其一个面上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支承壳体,该支承壳体收纳多列上下分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并加以支承;轴体,该轴体是将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两端部进行固定的铆钉等;连接器,该连接器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彼此连接;多个透镜,该多个透镜安装在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一个面上,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发生扩散;反射片,该反射片载放于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一个面上,使透镜所扩散的光发生反射;以及支承销,该支承销用于抑制所述扩散板的弯曲。
利用下面的(1)~(5)的工序,来对该LED型背光源装置进行组装。
(1)将支承壳体平放在操作台上,使开放侧朝上,在该支承壳体内,将横向相邻的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并排设置多列。
(2)用连接器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彼此连接,将端侧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端部与电源连接用的连接器相连接。
(3)用铆钉等轴体将并排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两端部固定在支承壳体上。
(4)将反射片载放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一个面上。
(5)从反射片一侧将多个支承销安装到支承壳体上。
支承壳体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呈四边形的平板状的板部、与该板部的周边相连且一侧开放的框部、以及与该框部的外边缘相连的四个檐片。在板部上,在与并排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两端部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配置支承销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发光二极管基板呈长方形,在一个面上具有电路部,在这一个面上安装有发光二极管和透镜,在两端部的一个面上设置有连接部,在两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贯通孔。
发光二极管形成为使所发出的光以从发光二极管正面起延伸的光轴为基准而集中在规定角度以内。
透镜与发光二极管的顶部分离而相对,呈厚圆板形,具有用于使从该发光二极管照射出的光朝四周扩散的半球形凹部。
反射片与支承壳体的板部相对应而呈四边形,并具有以下结构:即,在与透镜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形状比该透镜要大的第一孔,在与所述连接器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形状比该连接器要大的第二孔,在将反射片载放到发光二极管基板的一个面上时,将透镜配置于第一孔内,将连接器配置于第二孔内,从而能吸收由发光二极管所引起的反射片的热膨胀。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以下技术:即,在电路基板上印刷标志,从而能容易地确认电路基板的朝向。将多块矩形的电路基板配置成使其长边方向与左右方向相一致,所述多块电路基板并排设置成矩阵状,并安装在安装构件上。在各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发光部(例如发光二极管)。此外,在各电路基板的右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接部(例如凸型连接部),在各电路基板的左端部安装有第二连接部(在这种情况下,是凹型连接部)。
在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电路基板彼此之间,配置于左侧的电路基板的第一连接部与配置于右侧的电路基板的第二连接部经由连接器相连接,所述连接器将连接部彼此桥接。
在将电路基板安装于安装构件时,操作者需要确认电路基板的左右方向的朝向(下面仅称为电路基板的朝向)。然而,由于第一连接部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相类似,因此,难以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各自的形状差异为线索,来确认电路基板的朝向。
假设在将电路基板反向安装于安装构件的情况下,将无法用连接器将相邻的电路基板彼此连接。另外,在开始进行电路基板的安装操作而未注意到电路基板处于反向状态的情况下,即使在结束安装电路基板之前注意到出错了,也需要在使电路基板恢复正确的朝向后重新对其进行安装操作。其结果是安装操作的效率会变差,因此,在专利文献3中,采用了以下结构:即,在电路基板上印刷标志,从而使得能容易地确认电路基板的朝向。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具有以下结构的背光源装置:即,使用多块一个面上纵横排列并安装有多个LED(固体发光元件)的LED基板(元件基板),将这些LED基板安装于成形为浅底箱形的底座上,并在底座的内部均匀地配置多个LED。安装于LED基板的多个LED分别被光扩散用的透镜(罩)所覆盖,另外,利用光反射性良好的反射片覆盖配置有LED的底座的底板的整个面,利用各个透镜对各LED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再利用反射片进行反射,从而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背面均匀地进行光照。
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具有以下结构的背光源装置:即,包括支承销,所述支承销的基端部贯穿反射片而安装于LED基板上,其前端部从LED基板突出设置,利用该支承销来支承光学片材,以保持光学片材与LED基板之间的相对间隔。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有以下结构的边光方式的背光源装置:即,在一个面上支承液晶显示面板和导光板的支承板的两侧部配置光源,利用设置于所述支承板的另一个面上的电路基板,对液晶显示面板和光源的驱动进行控制,使与电路基板相连接的传输线(导体)穿过开设于支承板的贯通孔而与液晶显示面板和光源相连接,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液晶显示面板和光源。由于支承板收纳于薄型的框体中,从而需要将导体收在有限的空间中,因此,在收纳光源和显示面板等的收纳容器(支承板)的边缘部分形成槽,将穿过贯通孔的多根导体收入所述槽内。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42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116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7-733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8-30594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7-3226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像专利文献3那样印刷在电路基板上的标志并不仅限于表示电路基板的朝向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需要在视觉上对表示电路基板的朝向的标志和其他标志(例如,表示操作上的注意事项的标志)进行区别。
另外,还存在一种标志具有多种意义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举例示出了表示安装构件上电路基板的安装位置的标志与表示电路基板的朝向的标志兼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需要根据一种标志来正确地读取多种意义。这样,由于所印刷的标志有可能包含大量的信息,因此,反而有可能会加重操作者进行识别的负担。另外,当发生看错标志或读错意义的情况时,操作者自己很难注意到错误。
其结果是,在LED型背光源装置中,电路基板的安装操作的效率有可能会变差。
在LED型背光源装置中,一般通过将较薄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来制造安装LED基板的底座,像这样制造出的底座具有正反贯穿其一部分的定位孔。该定位孔是用于将成为原材料的金属板相对于冲压成形用的模具进行定位的孔,在所述底板的面内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定位孔。
另外,背光源装置的底座的背面用于安装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零部件,利用箍紧、卡定等恰当的方法,将这些结构零部件安装于贯穿底座而形成的零部件安装孔中。
因此,在使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背光源装置时,会产生通过所述定位孔、零部件安装孔等贯通孔的通气,从而无法避免灰尘随着该通气进入底座内部。如上所述,虽然底座的内部被反射片所覆盖,但由于该反射片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透镜露出的孔,因此,进入底座内部的灰尘会经由透镜的露出孔而进入反射片的正面侧,从而附着堆积在该反射片的反射面和所述透镜的表面上,此外,还会附着在作为被照射物的液晶显示面板上,从而产生照射光不均匀、照射光的照度不足等光学上的问题。
另外,由于进入底座内部的灰尘也会附着堆积在排列于底座上的LED基板的表面上,因此,在这些灰尘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起形成于LED基板上的电路发生短路等电气上的问题。
另外,底座内部的LED所发出的光有可能会经由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定位孔和零部件安装孔等贯通孔而漏出至外部,从而存在以下的问题:即,例如,在将具有这种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悬挂于墙壁上来使用的情况下,所漏出的光会照射到周围的墙壁面上,从而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不安。
另外,在如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那样在LED基板上安装铆钉和支承销这两者的情况下,由于开设于反射片的支承销用的贯通孔和铆钉用的贯通孔的外形尺寸的差异很小,无法从外观上进行分辨,从而难以进行判别,因此,支承销和铆钉的安装有可能会发生差错。若错将铆钉安装至支承销用的贯通孔中,则光学片材会发生弯曲,从而无法确保光学片材与LED基板之间的距离均等。因此,有可能会发生显示装置的亮度不均匀或颜色不均匀等。
另外,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将具有槽的收纳容器进行树脂成形的情况下,对收纳容器进行成形的模具的形状会变得复杂。另一方面,在用金属来形成收纳容器的情况下,需要实施弯曲加工或挤压拉伸加工等,收纳容器的制造需要较长时间。另外,灰尘有可能会从贯通孔进入。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所述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通过形成表示电路基板的朝向的凹状或凸状的标记,能够提高安装电路基板时的操作性。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能防止灰尘经由设置在安装有元件基板的底座上贯通孔而进入底座内部,并能防止光漏出至底座的外部,从而能消除由这些情况所引起的光学和电气上的问题,能长期稳定地工作。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装置、以及具有该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源装置将支承销和铆钉分别插入开设在反射片上的两个贯通孔,从而安装在基板或支承构件上,通过在供所述支承销插入的贯通孔的附近在所述反射片上设置识别部,从而能避免铆钉和支承销的错误安装。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能以简单的结构在短时间内收拢导体,另外,能防止灰尘从供导体插通的贯通孔进入。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包括: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发光部,并分离地配置有用于对该发光部进行供电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上安装着所述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形成有表示在所述安装构件的安装位置上的朝向的凹状或凸状的标记。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所述标记呈凹状,在所述安装构件上与所述标记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凸状的标识。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包括: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发光部、及分离配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上安装着所述电路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形成有表示该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离的方向上的朝向的凹状或凸状的标记。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作为所述标记,形成有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面贯穿这一个面的相反面的缺口状部分或孔,在所述安装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标记卡合的凸状的标识。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分离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形成有所述标记,且所述两侧的标记的个数、尺寸、及形状中至少有一项不同,所述标识具有与要进行卡合的标记相对应的个数、尺寸、及形状。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通过使所述分离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与另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不同,从而形成所述标记。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的一侧具有显示面;以及本发明的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配置于该显示部的另一侧。
在本发明中,光源装置包括电路基板和安装构件。在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发光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下面,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分离方向称为连接部彼此分离的方向。
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表示在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朝向的标记。下面,将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朝向简称为电路基板的朝向。电路基板的朝向与电路基板所涉及的连接(例如电路基板彼此之间的连接)的朝向相对应。
形成于电路基板的标记呈凹状或凸状。能通过视觉或触觉容易地对这样的标记进行识别。
因此,制造光源装置的操作者通过观察标记、用手指触摸标记,能够容易并正确地确认电路基板的朝向。而且,操作者能将沿正确的方向进行配置的电路基板安装于安装构件上。
将如上所述的光源装置与一侧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部一起构成显示装置,从显示部的另一侧照射光。
在本发明中,作为表示电路基板的朝向的凹状的标记,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缺口状部分或孔。
在安装构件上形成有凸状的标识。利用视觉或触觉,能容易地对凹状的标记和凸状的标识分别进行识别。
操作者通过观察标记以及触摸标记,能容易并正确地对电路基板的朝向进行确认。
另外,使形成于电路基板的标记与形成于安装构件的标识进行卡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标识与标记之间的卡合这样简单的方法,能容易并正确地对电路基板进行定位。
此外,形成于电路基板的标记从电路基板的一个面贯穿至这一个面的相反面。因此,通过标记,能够观察形成于安装构件的标识的有无和/或形成位置等。
其结果是,能进一步提高安装电路基板时的操作性。
假设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未贯穿电路基板的缺口状部分或孔作为标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即,为了观察形成于安装构件的标识的有无和/或形成位置等,必须使电路基板远离安装位置。另外,要与标识进行卡合的标记形成于电路基板的与安装构件相对的面、即不容易被操作者看到或触碰到的位置。其结果是,有可能会使安装操作的效率变差。
此外,在安装基板上形成凸状的标识而非凹状的标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安装构件的安装电路基板的部分呈较薄的平板状。因此,作为凹状的标识,是形成贯穿安装构件的孔。其原因在于,形成贯穿较薄的安装构件的孔较为困难,另外,由于这样的标识不具有能容易并可靠地使标识与标记进行卡合的深度,因此,操作性较差。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以下问题:即,发光部所发出的光会穿过贯穿安装构件的孔而无用地射入安装构件的背面。这样的漏光会导致光源装置的品质下降,进而会导致具备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品质下降。
即,凸状的标识能防止因在安装基板上形成标识而发生漏光。
在本发明中,作为表示电路基板的朝向的凹状的标记,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多个缺口状部分或孔。而且,形成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一侧的标记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与形成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标记的个数、尺寸、和/或形状不同。
在安装构件上,形成有具有与要进行卡合的标记相对应的个数、尺寸、和形状的凸状的标识。
利用视觉或触觉,能容易地对多个标记和标识分别进行识别。
操作者通过观察标记以及触摸标记,能容易并正确地对电路基板的朝向进行确认。
另外,使多个标记分别与相对应的标识进行卡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多个标识与标记之间分别进行卡合这样的简单的方法,能容易、正确、并且唯一地对电路基板进行定位。
此外,在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标记的个数、尺寸、及形状之中至少有一项不同,因此,万一操作者忘记确认电路基板的朝向,或认错了电路基板的朝向,也不会反向地安装电路基板。其原因在于,在电路基板反向的情况下,标记与标识是不会卡合的。
因此,即使在标记表示了电路基板的朝向这一信息因某种问题而未被传递给操作者的情况下,操作者在进行安装操作的过程中,也能根据经验来理解标记表示了电路基板的朝向这一情况,从而能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提高之后的安装操作效率。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彼此分离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与另一个端部处的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不同,从而形成表示电路基板的朝向的标记。即,可以利用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本身来作为标记。在这种情况下,标记无论是凹状还是凸状都没什么特别的问题。
假设在电路基板的一个面上形成标记的情况下,标记的配置位置会受到这一个面上安装的发光部和连接部等的布局制约。然而,在利用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本身来作为标记的情况下,不易受到电路基板上安装的元器件的布局制约。即,能减少在制造电路基板时的制约。
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将安装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的元件基板并排安装于底座上,并将各固体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照射到与所述底座相对配置的被照射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正反贯穿的贯通孔,所述元件基板安装于堵住所述贯通孔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中,将排列在底座上的元件基板的安装位置设定于能堵住贯穿所述底座而形成的贯通孔的位置上,通过将元件基板安装到规定位置来堵住贯通孔,以防止灰尘经由该贯通孔而进入底座的内部,并防止光漏出至底座的外部。利用本来就需要的元件基板来堵住贯通孔,从而能防止灰尘进入底座的内部,并能防止光漏出至底座的外部,而无需专用的盖构件,并且无需安装该盖构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所述贯通孔是用于将所述底座相对于该底座的成形用模具进行定位的定位孔。
在本发明中,在底座成形时,利用元件基板来堵住为了相对于模具进行定位而设置的定位孔,以防止灰尘经由定位孔而进入底座的内部,并防止光漏出至底座的外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所述贯通孔是形成于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部分上的凹处内的零部件安装孔,将所述元件基板安装于堵住整个所述凹处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中,利用元件基板来堵住为了从背面侧安装各种零部件而设置于底座的零部件安装孔,以防止灰尘经由零部件安装孔而进入底座的内部,并防止光漏出至底座的外部。零部件安装孔形成于使底座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的凹处,可通过箍紧、卡定等来安装零部件。配置元件基板,使得能堵住整个凹处,以防止灰尘进入底座的内部,并防止光漏出至底座的外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安装所述元件基板,使所述元件基板在堵住所述贯通孔的位置附近紧贴所述底座。
在本发明中,安装元件基板,使其紧贴底座,从而利用该元件基板来紧密地封闭贯通孔。也可以使整个元件基板紧贴底座,但通过至少在贯通孔附近紧贴底座而进行安装,就能达到目的。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所述元件基板具有沿长边方向并排安装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的长方形,所述贯通孔形成于为了固定所述元件基板的两端部附近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孔之间。
在本发明中,使用沿长边方向并排安装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的长方形的元件基板,利用面积尽可能小的元件基板,来实现在底座内部并排设置所需要数量的固体发光元件。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图像显示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配置背光源装置,利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对所述背光源装置所发出的光进行调制并使其透过,从而将图像显示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正面,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所述结构的照明装置来作为所述背光源装置。
在本发明中,用具有所述结构的照明装置来作为对液晶显示面板照射透射光的背光源装置,以消除因进入底座内的灰尘、以及漏出至底座外的光所引起的问题。
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包括:基板,该基板的一个面上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对所述基板的另一个面进行支承;反射片,该反射片覆盖所述基板的所述一个面,并对所述发光元件所照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以及光学片材,该光学片材与所述反射片相对,对光进行扩散,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上;支承销,该支承销包括足部和柱形部,所述足部插通所述第一贯通孔,并安装于所述基板和支承构件之中的至少一方,所述柱形部从足部伸出,使其从所述反射片突出,并对所述光学片材进行支承;铆钉,该铆钉包括比所述第二贯通孔要大的头部、及从该头部伸出的脚部,将所述脚部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一侧插入所述第二贯通孔并安装于所述基板和支承构件之中的至少一方,利用所述头部对所述反射片进行保持;以及识别部,该识别部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附近。
在本发明中,在供支承销插入的所述第一贯通孔的附近,在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识别部。而且,在安装支承销和铆钉的情况下,能一边观察识别部,一边将支承销和铆钉安装至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中,从而不会发生错误安装。
另外,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所述支承销的所述柱形部具有比所述头部要大的檐部,设置所述识别部,使得在将所述支承销的足部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情况下,所述识别部被所述檐部遮住,而在将所述铆钉的脚部插入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情况下,所述识别部的至少一部分能被看到。
在本发明中,若错将铆钉安装至第一贯通孔中,则由于能看到识别部,因此,立刻就会知道出错了,从而能更可靠地安装支承销和铆钉。
另外,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所述识别部是开设于所述反射片上的孔。
在本发明中,利用开设于反射片上的孔来作为识别部。可以在形成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同时在反射片上形成孔。因此,无需特别的工序/工序数就能可靠地形成识别部。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背光源装置。
在本发明中,由于包括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因此,能使显示装置避免产生亮度不均匀或颜色不均匀等。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支承板,该支承板的一个面一侧支承着对显示面板照射光的光源;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支承板的另一个面一侧,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或光源进行驱动;以及贯通孔,该贯通孔设置于所述支承板上,用于供与所述电路基板相连接的导体插通,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筒,该保护筒嵌合于所述贯通孔,对所述导体进行保护;盖部,该盖部在所述贯通孔的贯通方向上与所述保护筒相对,并堵住所述保护筒;以及凹部,该凹部形成于所述盖部和保护筒彼此相对的部分上。
在本发明中,将插通了贯通孔的多根导体配置于凹部内,用盖体来堵住保护筒,将导体夹持在所述盖体与保护筒之间。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所述支承板包括突出至另一个面一侧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上设置有所述贯通孔。
在本发明中,使所述保护筒从支承板的另一个面一侧嵌合至设置于突出部的贯通孔中,从而保护筒不会大幅地突出至一个面一侧,保护筒不会与配置于支承板的一个面一侧的零部件相抵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在所述凹部的内侧具有与所述凹部的底面相对的弹性构件。
在本发明中,将导体夹持在弹性构件与凹部的底面之间,利用弹性构件的弹性力使导体紧密汇集,并填补凹部内的间隙。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凹部的底面是平坦的。
在本发明中,利用平坦的凹部底面,能容易地将导体有规则地排列在凹部内,并能容易地将导体紧密地汇集。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包括形成于所述贯通孔的边缘部分的卡合凹部(或卡合凸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保护筒的外周部分的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在将所述保护筒沿规定方向配置于所述贯通孔中的情况下,所述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与所述卡合凹部(或卡合凸部)卡合。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将保护筒沿规定方向配置于所述贯通孔中的情况下,将形成于保护筒的外周部分的卡合凸部(或卡合凹部)与形成于贯通孔边缘部分的卡合凹部(或卡合凸部)进行卡合,因此,能在组装显示装置时,避免操作者错认保护筒的朝向地将保护筒安装于贯通孔中。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包括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周围的卡紧孔(或卡紧突起)、以及设置于从所述保护筒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的卡紧突起(或卡紧孔),所述卡紧突起(或卡紧孔)与所述卡紧孔(或卡紧突起)卡紧。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支承板和保护筒上设置卡紧孔和卡紧突起,以沿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对保护筒进行定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包括设置于所述保护筒的外周部分的定位部,以沿所述贯通孔的贯通方向对所述保护筒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中,利用定位部,沿贯通孔的贯通方向对所述保护筒进行定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包括设置于所述盖部的边缘部分和所述保护筒的外周部分中的一个部分上的弯曲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盖部的边缘部分和所述保护筒的外周部分中的另一个部分上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弯曲部的内侧相抵接。
在本发明中,在将盖部安装于保护筒上的情况下,使抵接部与弯曲部的内侧的角相抵接,从而使盖部以抵接部为支点向保护筒转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以下结构:即,包括设置于所述盖部的边缘部分的爪部(或卡定孔)、以及设置于所述保护筒的外周部分的卡定孔(或爪部),所述卡定孔(或爪部)与所述爪部(或卡定孔)卡定。
在本发明中,使爪部卡定于卡定孔,从而将盖部固定于保护筒。
根据本发明,操作者能通过视觉和触觉这两种方式来对电路基板的朝向进行确认。因此,与只能通过视觉来对电路基板的朝向进行确认的情况相比,能抑制使电路基板反向的失误发生。
通过用手指来触摸凹状或凸状的标记而获得的信息量往往比例如通过观察印刷的标志而获得的信息量要少,但能直观地掌握这部分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操作者能基于标记的有无和/或形成位置等,来对电路基板的朝向进行判断,而不会加重操作者的负担。
其结果是,能提高安装电路基板时的操作性。
另外,安装有发光部的电路基板是光学零部件的一种。因此,电路基板和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电子元器件等的颜色大多分别被限制为对发光部的照明进行辅助的颜色或不妨碍照明的颜色。
在电路基板上印刷标志的情况下,必须是与电路基板不同的颜色。而凹状或凸状的标记无论具有与电路基板相同的颜色还是不同的颜色,都没有特别的问题。即,与印刷有标志的电路基板相比,形成凹状或凸状的标记的电路基板在制造时间上的制约较少。
根据本发明,由于贯穿底座的贯通孔被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元件基板堵住,因此,灰尘不会通过贯通孔而进入底座的内部,能消除因灰尘的附着、堆积而引起的光学和电气上的问题,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光照,另外,也不存在因光经由贯通孔而漏出至底座的外部而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不安,从而本发明能起到以下优良的效果:即,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利用稳定的光照来长期显示优质的图像等。
根据本发明,能可靠地对支承销和铆钉进行安装而不会发生安装差错,并能防止光学片材弯曲,从而能确保光学片材与LED基板之间的距离均等。
根据本发明,将插通所述贯通孔的多根导体配置于所述保护筒的凹部内,用盖体来堵住保护筒,将导体夹持在所述盖体与保护筒之间。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将导体汇集于凹部内,另外,能防止灰尘从贯通孔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外壳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局部纵剖俯视图。
图7是表示基板支承体的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图8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后视图。
图9是表示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发光二极管基板的配置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图11是表示透镜和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根据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角度所产生的发光量的曲线图。
图13A是表示轴体的结构的分解剖视图。
图13B是表示轴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4B是表示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图13A的XV-XV线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反射片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反射片的角部的结构的展开图。
图18是表示支承销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导线保持件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将导线保持件的盖体放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基板支承体的导出孔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将导线保持件的盖体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表示反射片的角部的其他结构的展开图。
图24是表示反射片的连接器相对部分的其他结构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光源装置的其他结构的主视图。
图26是表示基板支承体的其他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图27是表示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示意主视图。
图28是表示反射片与轴体之间的其他关系的剖视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对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的反射片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2是对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4是表示在展开反射片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35是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36是表示反射片部分的结构的放大横剖俯视图。
图37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展开主视图。
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展开主视图。
图40是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放大主视图。
图41A是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展开主视图。
图41B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是成为壳体形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2是表示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
图43是表示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
图44是对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45是对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46是对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示意立体图。
图4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没有反射片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0是对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反射片的与连接器相对的部分进行了放大的俯视图。
图5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反射片的与连接器相对的部分向厚度方向偏倚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52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放大俯视图。
图5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
图5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
图5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
图5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
图5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
图5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
图6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
图61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62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设置有反射片的LED及LED基板的主视图。
图63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铆钉的、图62的I-I线的剖视图。
图64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定位铆钉的、图62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65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支承铆钉的、图6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66A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的LED基板固定于支承板的部分的其他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66B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的LED基板固定于支承板的部分的其他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图67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8是实施方式4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9是对实施方式4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70是实施方式4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
图71是对实施方式4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72是对实施方式4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7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固定件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76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4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7是实施方式4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78是对实施方式4的第二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79是实施方式4的第二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
图80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81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5的设置有反射片的发光二极管及基板的主视图。
图82是表示根据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角度所产生的发光量的曲线图。
图83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5的铆钉的、图8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84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铆钉的剖视图。
图85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螺钉的剖视图。
图86是对表示实施方式6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87是对表示实施方式6的光源部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88是表示对实施方式6的光源部的周边部进行了省略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89是表示对实施方式6的光源部的周边部及光反射片进行了省略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90是表示对实施方式6的光反射片的周边部进行了省略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91A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第一轴体部分的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91B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第一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横剖俯视图。
图92A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第二轴体部分的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92B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第二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横剖俯视图。
图9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第三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横剖俯视图。
图94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第一轴体部分的其他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95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第二轴体部分的其他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96是表示防止错位孔部分的其他结构的横剖俯视图。
图97是表示第一轴体及第二轴体部分的其他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98是表示光源装置的其他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99是表示光反射片的防止错位部分的其他结构的主视图。
图100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1是实施方式7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2是对实施方式7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03是实施方式7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
图104是对实施方式7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05是实施方式7的连接器的放大立体图。
图10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7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7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插入孔的尺寸关系的俯视图。
图108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9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固定件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110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7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1A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1B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2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13是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14是对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15是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
图116是对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17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8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铆钉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9是图118的V-V线处的俯视图。
图120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铆钉与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2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2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其他光源装置的铆钉的头部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123是对实施方式8的其他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24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第二其他光源装置的铆钉的头部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125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126是表示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电路基板彼此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水平剖视图。
图127A是表示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电路基板彼此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27B是表示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电路基板与安装构件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128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电路基板进行并排设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9是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130是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背光源底座的俯视图。
图131是表示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LED基板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32是表示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LED基板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33是表示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LED基板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34是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35是表示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6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37是对表示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138是表示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铆钉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9是对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40是对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示意立体图。
图141A是对表示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反射片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41B是对表示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反射片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图142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43是从后侧对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支承板进行观察的简要后视图。
图144是简要表示开设于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支承板的边缘附近的贯通孔的立体图。
图145是简要表示嵌合于贯通孔中的保护筒的俯视图。
图146是图145所记载的VII-VII线处的简要剖视图。
图147是图145所记载的VIII-VIII线处的简要剖视图。
图148是图145所记载的IX-IX线处的简要剖视图。
图149是简要表示盖部的俯视图。
图150是从图149所记载的F1方向进行观察的简要侧视图。
图151是从图149所记载的F2方向进行观察的简要侧视图。
图152是图149所记载的XI-XI线处的简要剖视图。
图153是从图149所记载的F3方向进行观察的简要侧视图。
图154是对向保护筒安装盖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5是对向保护筒安装盖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6是对向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保护筒安装盖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7是对向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保护筒安装盖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58是对卡合轴附近进行放大并简要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对显示装置的外壳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局部纵剖侧视图,图4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5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局部纵剖俯视图,图7是表示基板支承体的结构的示意主视图,图8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后视图,图9是表示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发光二极管基板的配置结构的示意主视图,图11是表示透镜和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图12是表示根据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角度所产生的发光量的曲线图,图13A是表示轴体的结构的分解剖视图,图13B是表示轴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4A和图14B是表示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图13A的XV-XV线放大剖视图,图16是表示反射片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反射片的角部的结构的展开图,图18是表示支承销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导线保持件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将导线保持件的盖体放开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基板支承体的导出孔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将导线保持件的盖体卸下后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包括:前侧具有显示电视图像的显示面的大致呈长方体的显示部A;配置于该显示部A的后侧的大致呈长方体的光源装置B;配置于光源装置B与显示部A之间的光学片材C;以及遮住显示部A的周边部和光源装置B的后侧的外壳D。
<显示部A的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部A包括:具有显示面的大致呈长方体的液晶显示面板A1;以及前后夹持该显示面板A1的周边部的前保持框体A2和后保持框体A3,用多个阳螺钉将前保持框体A2与后保持框体A3进行结合,从而对显示面板A1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在显示部A中的前保持框体A1和后保持框体A2的非夹持部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将显示部A的周边部安装到光源装置B上的孔。
<光源装置B的结构>
如图1至图6所示,光源装置B包括: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B1,沿正交的两个方向分离地并排设置成网格状;配置成多列的电路基板组,该电路基板组包括沿一个方向并排设置的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上安装着所述发光二极管B1和与各发光二极管B1的顶部相对的透镜B2;多个连接器B4,该多个连接器B4将电路基板组中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彼此连接;反射片B5,该反射片B5与所述一个面和连接器B4的一个面相对,使透镜B2所扩散的光发生反射;基板支承体B6,在该基板支承体B6的一个面上将多列电路基板组并排地加以支承;多根轴体B7,该多根轴体B7用于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固定在基板支承体B6上;多个支承销B8,该多个支承销B8用于抑制光学片材C的弯曲;导线保持件B9,该导线保持件B9将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相连接的多根导线B40在中途收拢并加以保持;以及多块电路基板B10,该多块电路基板B10配置于基板支承体B6的外表面。
<基板支承体B6的结构>
基板支承体B6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包括:如图2至图4所示那样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的板部B61;与该板部B61的周边相连且前侧开放的框部B62;以及与该框部B62的外缘相连的四个檐片B63,该基板支承体B6呈壳体形状。
如图7所示,在板部B6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B64,该多个第一安装孔B64供用于对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进行固定的轴体B7嵌入;多个第二安装孔B65,该多个第二安装孔B65用于安装支承销B8或抑制反射片B5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分离的方向偏倚的轴体B7;多个第三安装孔B66,该多个第三安装孔B66用于将电路基板B10等附加零部件安装于板部B61的另一个面上;多个定位孔B67,该多个定位孔B67用于定位到使基板支承体B6成形的成形模具;多个定位凸部B68,该多个定位凸部B68用于对发光二极管基板B3进行定位;第一标识B69a和第二标识B69b,该第一标识B69a和第二标识B69b呈凸状,用于防止发光二极管基板B3安装出错;以及止转孔B60,该止转孔B60配置于一个第一安装孔B64的周围。
将第一安装孔B64沿一个方向分离地进行配置,一个方向的多个安装孔B64构成孔列,该孔列平行地并排设置有多列。第二安装孔B65开设在为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开设的两个第一安装孔B64、B64之间,配置于相互分离的多个部位上,其尺寸与第一安装孔B64相同。
第三安装孔B66开设在为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开设的两个安装孔B64之间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相对的位置上,用发光二极管基板B3堵住所述第三安装孔B66。第三安装孔B66的周围朝所述另一个面一侧凹陷,使得从该另一面一侧嵌入第三安装孔B66的轴构件的端部不会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相抵接。定位孔B67开设在为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开设的两个第一安装孔B64之间,将所述定位孔B67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相对地配置于相互分离的三处,从而用发光二极管基板B3堵住所述定位孔B67。定位凸部B68成形为使得所述一个面一侧在与各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周边部相对的位置的一部分上形成突起。止转孔B60的直径比第一安装孔B64的直径要小,所述止转孔B60开设在与配置于板部B61的中央部的第一安装孔B64稍稍分离的位置上。
在板部B61的一个面上收纳支承有多列电路基板组,如图8所示,在板部B61的另一个面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部,安装有通过第二连接器B41与各电路基板组中的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相连接的电源电路基板B10a,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部,安装有对显示部A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B10b。
如图8所示,在板部B6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部上开设有导出孔B61a,所述导出孔B61a用于将各第二连接器B41所具有的导线B40导出至板部B61的另一面侧,在该导出孔B61a的外侧安装有导线保持件B9。如图21所示,在导出孔B61a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多个凹部B61b,在导出孔B61a的周围设置有凹状的卡紧部B61c。
板部B61的另一个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下侧安装有信号处理电路基板B10c,对显示于显示部A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另外,具有以下结构:即,在檐片B63的多个周向位置上,开设有与显示部A的所述孔相对应的安装孔,通过阳螺钉的连接,将显示部A与基板支承体B6相结合。
<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结构>
如图9所示,发光二极管基板B3呈长方形,其一个面上具有电路部,在该一个面上安装有发光二极管B1和透镜B2,在一个端部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凸型或凹型的连接部B31,另一个端部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凹型或凸型的连接部B32。发光二极管基板B3采用以下结构:即,在两端部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B64相对应的贯通孔B33、B34,在贯通孔B33、B34之间的两个位置上开设有与两个定位凸部B68相对应的定位凹处B35,在定位凹处B35、B35之间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孔B65相对应的嵌入孔B36,在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与第一标识B69a相对应的凹状的第一标记B37,从而能防止两端部的连接部结构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沿错误的方向配置,另外,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二标识B69b相对应的凹状的第二标记B38,从而能防止后述两种发光二极管基板B3(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配置出错。将一个定位凹处B35设置在与止转孔B60相对的位置上。如图10所示,将长度相同或长度不同的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沿一个方向并排设置,从而构成电路基板组。例如如图5、图10所示,采用以下结构:即,从等间隔地安装有5个发光二极管B 1的长度较短的短发光二极管基板、等间隔地安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B 1的中等长度的中发光二极管基板、以及等间隔地安装有7个或8个发光二极管B1的长发光二极管基板这三种发光二极管基板中选择任何一种发光二极管基板B3,并沿一个方向进行组合,从而能形成长度不同的电路基板组。
由于发光二极管B1的亮度偏差较大,因此,电路基板组采用将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B1与低亮度的发光二极管B1交错并排设置以减轻亮度不均匀的结构,发光二极管基板B3包括按高亮度、低亮度的顺序配置发光二极管B1的第一基板以及按低亮度、高亮度的顺序配置发光二极管B1的第二基板,用颜色来区分这两种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从而乍一看就能进行识别。
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端部上开设的贯通孔B33的尺寸形成得比另一端部上开设的贯通孔B34要小,使小尺寸的贯通孔B33与嵌入其中的轴体B7之间的间隙极小,大尺寸的贯通孔B34与嵌入其中的轴体B7之间的间隙较大,从而能够使大尺寸的贯通孔B34一侧以嵌入小尺寸的贯通孔B33的轴体B7为中心向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以防止对将沿列方向并排设置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端部彼此相连的连接器B4施加过负载。
设置于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个位置上的定位凹处B35、B35之间的尺寸根据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长度的不同而不同,对于短发光二极管基板B3,定位凹处B35、B35之间的尺寸为小尺寸,对于中发光二极管基板B3,定位凹处B35、B35之间的尺寸为中尺寸,对于长发光二极管基板B3,定位凹处B35、B35之间的尺寸为长尺寸,从而能防止不同长度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配置出错。
通过将长度方向一端的一部分切除成凹状来形成第一标记B37,在该标记B37内配置第一标识B69a,在两端部的连接部结构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沿错误的方向配置时,第一标识B69a会被发光二极管基板B3遮住而无法进行识别,从而能够确认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配置方向出了错。通过将长度方向一个端部宽度方向两侧部切除成凹状来形成第二标记B38,在该标记B38内配置第二标识B69b,在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配置出错时,第二标识B69b会被发光二极管基板B3遮住而无法进行识别,从而能够确认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种类出了错。
<透镜B2的结构>
如图6和图11所示,透镜B2与发光二极管B1的顶部分离并与其相对,具有厚圆板形的透光部B21和三个突起B22,所述透光部B21具有用于使该发光二极管B1所发出的光向四周扩散的半球形凹部,所述突起B22从该透光部B21的与发光二极管B1相对的面向发光二极管基板B3突出,用粘接剂将该突起B22的前端安装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上的发光二极管B1的周围。图12表示根据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角度所产生的发光量。发光量的测定位置是与发光二极管B1相隔20mm的位置。根据图12可知,在相对于发光角度零度(发光二极管B1的顶点)为70度以上的发光角度处没有发光量。
<轴体B7的结构>
嵌入第一安装孔B64而对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进行固定的轴体B7、与嵌入第二安装孔B65而抑制反射片B5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分离的方向偏倚的轴体B7是共通的。由于在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上设置有贯通孔B33、B34,因此,采用将轴体B7从该两端部的贯通孔B33、B3嵌入第一安装孔B64的结构,从而即使在如图10所示那样并排设置有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结构中,也不会忘记嵌入轴体B7或嵌错轴体B7,而能可靠地对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进行固定。如图13A、图13B、图14A、图14B所示,轴体B7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可挠筒B71和嵌入该可挠筒B71的合成树脂制的销子B72。可挠筒B71的一端具有直径较小的头部B71a,其另一端一侧具有沿轴长方向的多个切口B71b和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切口B71b之间的部件片可向径向弯曲,将可挠筒B71嵌入贯通孔B33或B34以及第一安装孔B64,使头部B71a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相接触,将发光二极管基板B3向板部B61推压。
销子B72沿轴长方向与可挠筒B71的头部B71a相对,其一端具有直径比该头部B71a要大的头部B72a,将销子B72嵌入可挠筒B71内,从而使可挠筒B71的切口B71b之间的部件片在安装孔B64的外侧向径向外侧弯曲,从而不会从安装孔B64拔出,在头部B72a的周边部内表面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之间,会产生尺寸比反射片B5的厚度要长的空间,从而在发光二极管B1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量导致反射片B5产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B5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以防止反射片B5产生褶皱。如图14A、图14B所示,存在头部B72a为圆形的销子B72、以及头部B72a为长圆形的销子B72。在具有长圆形的头部B72a的销子B72上,在头部B72a的长度方向一侧,一体成形有嵌入止转孔B60和一个定位凹处B35中的止转销B73。
如图6所示,轴体B7采用以下结构:即,使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到头部B72a顶端为止的尺寸形成得比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到透镜B2顶端为止的尺寸要短,从而能减少透镜B2所扩散的光与轴体B7的头部B72a的干涉,能防止由轴体B7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匀。
如图15所示,在头部B72a的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相对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部B74,所述凹部B74保留周向上的一部分而向顶端一侧凹陷,并向周边开放。利用凹部B74,在凹部B74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之间产生供一字螺丝刀等工具的尖端部插入的空间,从而能用工具方便地拔下销子B72。凹部B74如图13B所示那样三等分地设置,但除此以外,也可以四等分地设置,或者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对其个数没有特别限制。
<反射片B5的结构>
将具有高反射性的合成树脂片材原料进行成形,以形成反射片B5,如图5和图16所示,所述反射片B5包括大致呈四边形的扁平部B51、以及在形成于该扁平部B51的周边的第一折叠线B5a处折弯的框体部分B52,当在第一折叠线B5a处折弯时,所述反射片B5形成为壳体形状。
在扁平部B51上开设有第一孔B53、第二孔B54、以及第三孔B55,所述第一孔B53配置成网格状,其内部用来配置各透镜B2,所述第二孔B54中嵌入用于对发光二极管基板B3进行固定的轴体B7,所述第三孔B55中嵌入支承销B8或用于抑制反射片B5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分离的方向偏倚的轴体B7,在与各连接器B4相对的部位上开设有成对的切口B56,该成对的切口B56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分离而平行地相对,在将反射片B5载放于用连接器B4进行连接的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上时,成对的切口B56之间的部分向厚度方向偏倚,从而在与连接器B4相对的部分上也能用反射片进行光反射,另外,如图16所示,设置有长孔B57,所述长孔B57与中央侧的一个第二孔B54相连,并隔着一个定位凹处B35而与止转孔B60相对。
如图17所示,在扁平部B51的角部B51a与框体部分B52的角部B52a周边之间,设置有从扁平部B51的角部B51a向框部B52的角部B52a周边扩展的三根第二折叠线B5b,通过在第二折叠线B5b处折弯,从而不会在框部B52的角部B52a产生间隙和阶差。
如图11所示,将第一孔B53的直径形成得比透镜B2的透光部B21要稍大,将透光部B21配置于扁平部B51的靠近光学片材C一侧,在反射片B5因发光二极管B1所发出的光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B5因该热膨胀而在透光部B21周面与第一孔B53之间的间隙中发生伸缩。第二孔B54具有以下结构:即,比第一孔B53要小,且比头部B72a要大,并与相邻的第一孔B53的一侧相连,从而能吸收由反射片B5的热膨胀所引起的伸缩。另外,中央侧的一个第二孔B54、即与长孔B57相连的第二孔B54与第一孔B53分离。
第三孔B55形成得比第二孔B54和可挠筒B71的头部B71a要小。在供支承销B8嵌入的第三孔B55的周围,设置有微小孔的识别部B55a,但在供抑制反射片B5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分离的方向偏倚的轴体B7嵌入的第三孔B55的周围,未设置识别部B55a。识别部B55a配置于直径比轴体B7的头部B72a要大的位置上,在将轴体B7错当成支承销B8而嵌入第三孔B55时,识别部B55a会露出,从而会知道发生了差错。
如图16所示,切口B56沿并排设置成多列的电路基板组的并排设置方向(与列正交的方向)分离,使相对的方向交替变化,以切口B56、B56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分为起点向厚度方向偏倚,使偏倚部分与各连接器B4相对。在该结构中,在与各连接器B4相对的部分上具有高反射性的反射片B5,以切口B56、B56的两端之间的非切口部分为起点而发生偏倚,因此,能减小从偏倚部分的顶点到所述非切口部分为止的相对于扁平部B51的倾斜度。由此,如图4所示,即使在连接器B4的并排设置个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利用与各个连接器B4相对的部分的偏倚来减小倾斜度,从而能提高沿与片材面正交的方向的光反射性,能更进一步确保适当的亮度特性。
如图14B所示,与长孔B57相连的中央侧的一个第二孔B54采用以下结构:即,其直径比可挠筒B71要小,用头部B71a只将反射片B5的一个第二孔B54的周围向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推压,从而无论是否因反射片B5的热膨胀而发生伸缩,都能对反射片B5进行定位。作为防止错位孔的长孔B57具有与止转销B73基本相同的宽度,是在与所述中央侧的一个第二孔B54分离的方向上较长的孔,与止转销B73的周面相接触,以防止反射片B5沿周向发生错位,从而能保持第一孔B53与透镜B2之间的位置关系。
<支承销的结构>
如图18所示,支承销B8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可挠筒B81、嵌入该可挠筒B81的合成树脂制的销子B82、以及与该销子B82一体成形的柱形部B83。可挠筒B81的一端具有直径较小的头部B81a,其另一端一侧具有沿轴长方向的多个切口B81b和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切口B81b之间的部件片可向径向弯曲,将可挠筒B81嵌入第三孔B55和第二安装孔B65,使头部B81a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相接触,从而将发光二极管基板B3向板部B61推压。
销子B 82沿轴长方向与可挠筒B81的头部B81a相对,其一端具有直径比该头部B81a和轴体B7的头部B72a要大的头部B82a,将销子B82嵌入可挠筒B81内,使可挠筒B81的切口B81b之间的部件片在第二安装孔B65的外侧向径向外侧弯曲,从而不会从安装孔B65拔出,在头部B82a的周边部内表面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之间,会产生尺寸比反射片B5的厚度要长的空间,从而在发光二极管B1所发出的光导致反射片B5产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B5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以防止反射片B5产生褶皱。柱形部B83采用以下结构:即,从头部B82a起大致呈锥形,前端与光学片材C稍稍分离而相对,以抑制光学片材C向发光二极管基板B3一侧弯曲。头部B82a采用以下结构:即,形成为在将支承销B8嵌入第三孔B55时遮住反射片B5的识别部B55a的大小,从而在错将轴体B7嵌入第三孔B55时,识别部B55a会露出至头部B82a外。
<导线保持件的结构>
如图19、图20、图22所示,导线保持件B9嵌合并安装于导出孔B61a的周围,包括大致呈四边形的保护筒B91、以及对该保护筒B91的开放端进行封闭的盖体B92。在保护筒B91的内侧设置有凹部B91a,该凹部B91a与板部B61平行地进行配置,并与导出孔B61a相连,从而能收拢从导出孔B61a导出的导线B40。保护筒B91的一侧开放端设置有凸状的被卡合部B91b,所述被卡合部B91b插入凹部B61b,并通过滑动而被卡合于导出孔B61a的边缘部,保护筒B91的一侧设置有枢轴支承凸部B91c,保护筒B91的另一侧设置有卡紧于卡紧部B61c的被卡紧部B91d,利用被卡合部B91b和被卡紧部B91d,将保护筒B91安装于导出孔B61a的周围。保护筒B91的另一侧开放部设置有多个凹状的卡定部B91e。
盖体B92呈板状,其周边部的一侧设置有被枢轴支承凸部B91c卡紧的被卡紧部B92a,另一侧设置有被卡定部B91e所卡定的凸状的被卡定部B92b,所述盖体B92当以被卡紧部B92a为支点而向闭合方向转动以封闭保护筒B91的开放端时,将收拢于凹部B91a内的导线B40夹持在保护筒B91的凹部B91a与盖体B92之间。由此,如图2所示,能在短时间内将与电路基板组相连接的连接器B2所具有的导线B40收拢保持于凹部B91a内,从而能方便地对导线B40进行布线处理。
<光学片材C的结构>
光学片材C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其中,较厚的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B1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和扩散片等,该光学片材C的周边部由基板支承体B6的檐片B63进行支承。
<外壳D的结构>
外壳D具有遮住显示部A的周边部前侧的外壳前分体D1、以及遮住光源装置B的周边部和后侧的深盘形的外壳后分体D2,利用阳螺钉将所述外壳D安装于基板支承体B6的檐片B63上。
利用以下的工序(1)~(8)来对采用以上结构的显示装置进行组装。
(1)将显示面板A1载放到平放在操作台上的后保持框体A3上,将前保持框体A2载放到该显示面板A1上,用阳螺钉将该前保持框体A2和后保持框体A3进行结合,从而形成显示部A。
(2)将未安装有电路基板B 10的基板支承体B6平放在另一操作台上,使开放侧朝上,在该基板支承体B6的板部B61的一个面上,如图7所示那样并排设置多列在一个方向上相邻的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B3。此时,在一个方向上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例如在并排设置多列安装有5个发光二极管B1的短发光二极管基板之后,并排设置多列安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B1的中发光二极管基板,然后再并排设置多列安装有5个发光二极管B 1的短发光二极管基板,从而构成电路基板组。最先被并排设置的短发光二极管基板预先与第二连接器B41连接,中发光二极管基板与连接器B4连接,最后被并排设置的短发光二极管基板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由于在板部B61上设置有定位凸部B68、第一标识B69a、以及第二标识B69b,在发光二极管基板B3上设置有定位凹处B35、第一标记37、以及第二标记38,因此,在构成电路基板组时,使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定位凹处B35与定位凸部B68进行卡合,从而能方便地将长度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并排设置于适当的位置上,另外,使第一标记37与第一标识B69a相匹配,使第二标记38与第二标识B69b相匹配,从而能方便地将两端部的连接部结构不同且高亮度和低亮度的发光二极管B1的并排设置顺序不同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并排设置于适当的位置上。在对连接有第二连接器B41的发光二极管基板进行并排设置时,将第二连接器B41的导线B40从导出孔B61a向基板支承体B6的外侧导出。
(3)用轴体B7将并排设置于基板支承体B6内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固定于板部B61上。此时,轴体B7依次插通开设于各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的贯通孔B33、B34,将该轴体B7嵌入板部B61的安装孔B64中,从而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B3固定在基板支承体B6上。此时,在将轴体B7嵌入了开设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端部的贯通孔B33中之后,将轴体B7嵌入开设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另一个端部的贯通孔B34中。由于先嵌入轴体B7的贯通孔B33比后嵌入轴体B7的贯通孔B34要小,因此,即使在开设于另一个端部的贯通孔B34相对于安装孔B64的位置略微发生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吸收该位置偏移而将发光二极管基板B3进行固定,从而能防止对连接器B4施加过负载。此外,利用以下工序,将轴体B7嵌入中央侧的一个安装孔B64中,该安装孔B64用来嵌入具有止转销B73的轴体B7。
(4)将反射片B5载放到固定于基板支承体B6的板部B61上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面上,将该反射片B5的周边部载放于基板支承体B6的檐片B63上。此时,将透镜B2配置于反射片B5的第一孔B53内。
(5)将支承销B8和用于抑制反射片B5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分离的方向偏倚的轴体B7之中的任意一方依次插通反射片B5的第三孔B55,将该支承销B8或轴体B7嵌入嵌入孔B36和第二安装孔B65。此时,由于轴体B7的头部B72a的直径比第三孔B55要大,该头部B72a的内表面与反射片B5的第三孔B55的周围相对,因此,能防止反射片B5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分离的方向偏倚。
将具有止转销B73的轴体B7的可挠筒B71嵌入反射片B5的中央侧的一个第二孔B54中,将止转销B73嵌入长孔B57、一个定位凹处B35、以及止转孔B60中,从而能防止反射片B5沿周向发生错位。
(6)将光学片材C载放到反射片B5的周边部上,所述反射片B5载放于基板支承体B6的檐片B63上,将显示部A载放到该光学片材C上,使阳螺钉插通开设于该显示部A的周边部的插通孔,将该阳螺钉拧入开设于檐片B63上的安装孔中,从而将光学片材C夹持在显示部A与基板支承体B6之间,以将显示部A固定于基板支承体B6上。此时,能利用支承销B8来抑制光学片材C发生弯曲。
(7)在操作台上进行反转,使显示部A朝下,使基板支承体B6朝上,将多块电路基板B10安装于板部B61的第三安装孔B66中,用导线保持件B9收拢第二连接器B41的导线B40加以保持。
(8)将显示部A和基板支承体B6载放到平放在操作台上的外壳前分体D1上,使显示部A朝下,使基板支承体B6朝上,将外壳后分体D2载放到基板支承体B6上,用阳螺钉将外壳后分体D2的周边侧、基板支承体B6的檐片B63、以及外壳前分体D1的周边侧进行结合,从而形成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
图23是表示反射片的角部的其他结构的展开图,图24是表示反射片的连接器相对部分的其他结构的主视图,图25是表示光源装置的其他结构的主视图,图26是表示基板支承体的其他结构的示意主视图,图27是表示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示意主视图,图28是表示反射片与轴体之间的其他关系的剖视图。
<反射片B5的其他结构>
如图23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反射片B5的框体部分B52的角部B52a设置有大致呈V形的切除部B58,在第一折叠线B5a处将与扁平部B51的四边相连的四个框体部分B52折弯成相对于扁平部B51呈倾斜状后,切除部B58的两个边缘部B58a、B58a合在一起,并用双面胶带等结合工具来保持该合在一起的状态。
如图24所示,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反射片B5的与连接器B4相对的部分开设两个大致呈U形的切口B59,并以切口B59、B59之间的两个偏倚起点为起点,使得反射片B5与片材面平行地发生偏倚,以提高其与连接器B4相对的部分向厚度方向的偏倚性,所述切口B59由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分离而相对的长边、以及由该长边的两端朝向间隔距离变短的一侧延伸的两根短边形成。
<轴体B7与反射片B5之间的其他关系>
由于对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两端部进行固定的轴体B7的光反射性比反射片B5要差,因此,如图25所示,将对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一个端部进行固定的轴体B7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成交错状,将对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另一个端部进行固定的轴体B7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成交错状,以扩散由轴体B7所引起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位置而使之变得不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6所示,将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B3的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安装孔B64和定位凸部B68沿所述列方向相互偏倚地配置成交错状。发光二极管基板B3包括从两端到贯通孔B33、B34的尺寸较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基板、以及从两端到贯通孔B33、B34的尺寸较长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基板,并且将第一发光二极管基板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基板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交替配置,从而对应于配置成交错状的第一安装孔B64而将贯通孔B33、B34配置成交错状,进而将嵌入贯通孔B33、B34的轴体B7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成交错状。
用于防止反射片B5沿周向发生错位的长孔B57除了采用与配置于反射片B5的中央侧的一个第二孔B54相连的结构以外,还可以如图28所示那样将配置于反射片B5的周边侧的一个第二孔B54作为长孔B57。在这种情况下,长孔B57具有基本与轴体B7的头部B71a相同尺寸的宽度,是在与配置于所述中央侧的一个第二孔B54分离的方向上较长的孔,与头部B71a的周面相接触以防止反射片B5沿周向发生错位,另外,在配置于反射片B5的中央侧的第二孔B54中,嵌入具有圆形头部B72a的轴体B7,以代替具有长圆形头部B72a的销子B72。另外,长孔B57除了如图28所示那样采用与反射片B5的第一孔B53相连的结构以外,还可以采用与第一孔B53分离的结构。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至实施方式12-2进行详细描述。此外,对与图1至图28所示的零部件相对应的零部件,用括号来附注对图1至图28所示的零部件所标注的标号,以明确它们与图1至图28所示的零部件是相同的。
实施方式1-1
图2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0是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1是表示对光源装置的反射片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2是对表示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
图示的光源装置(B)安装于具备显示部(A)的薄型显示装置中的所述显示部的后侧,所述显示部(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具有显示面,光源装置(B)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B1),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B1)作为光源而并排设置成网格状;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该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并排设置成多列,其一个面2a上安装有所述发光二极管1;多个连接器3(B4),该多个连接器3(B4)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2彼此连接;多个透镜4(B2),该多个透镜4(B2)安装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与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相对,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生散射;反射片5(B5),该反射片5(B5)具有用来在内部配置所述透镜4的贯通孔5a(第一孔B53),与所述一个面2a和连接器3的一个面相对,使透镜4所扩散的光发生反射;以及支承壳体6(基板支承体B6),该支承壳体6(基板支承体B6)将多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排地收纳并加以支承。
发光二极管基板2呈一个面2a具有电路部的长方形,在大致呈矩形的支承壳体6的一个面6a上,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离地并排设置有多列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2。如图31所示,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各自的一个面2a上,沿长度方向分离地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在一个面2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连接部21、22(B31、B32)。
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排设置成多列,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相对,在这样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中,用连接器3将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21、21彼此连接,用第二连接器(B41)将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与安装于支承壳体6的后表面上的电源电路基板相连接,将另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支承壳体6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大致呈矩形的扁平状的板部61(B61)、以及与该板部61的周边相连且前侧开放的框部62(B62),在板部61的前表面6a上,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并排地收纳支承着发光二极管基板2。将与板部61的四边相连的框片折弯而形成框部62。
在板部61的后表面上,安装有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相连接的电源电路基板、以及对所述显示部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等多块电路基板(B10)。
图33是表示反射片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4是表示反射片展开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图35是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放大主视图,图36是表示反射片部分的结构的放大横剖俯视图。反射片5(B5)由一片具有高反射性并呈矩形的合成树脂片材原料所形成,包括:比支承壳体6的板部61要小的扁平部51(B51);以及在四条第一折叠线5b(B5a)处与该扁平部51的整个周边相连而能够折弯的框体部分52(B52),在扁平部51的各个角部51a(B51a)与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B52a)周边之间,设置有作为穿孔线的第二折叠线53(B5b),在第一折叠线5b和第二折叠线53处折弯,从而形成框体部分52相对于扁平部51向外侧倾斜而前侧开放的壳体形状。此外,第一折叠线5b和第二折叠线53是穿孔线。
第二折叠线53有三根,从扁平部51的角部51a向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周边扩展,中央的折叠线53a折成凹陷,两侧的折叠线53b、53b折成突起,从而使两侧的折叠线53b、53b彼此之间在厚度方向上没有阶差地合在一起。在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的外周部设置有被切除成大致L形的切除部54。
在三根折线53a、53a、53b处折弯的两个被折弯部53c、53c相重合而成为板状,用双面胶带等粘接胶带55将该被折弯部53c、53c结合,从而维持框体部分52的折弯状态,换而言之,能保持框体部分52的形状。
在扁平部51的与连接器3的外周部分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偏倚部,该偏倚部通过在沿片材面的方向上分离而相对的多个切口而能向厚度方向偏倚,另外,在扁平部51的分别与透镜4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直径比该透镜4稍大的贯通孔5a(第一孔B53),在该贯通孔5a的内部配置有透镜4。
另外,与反射片5一体地设置有四个檐部56,该四个檐部56在第三折叠线5c处与周边呈矩形的框体部分52的四边相连,并与扁平部51平行地向外侧延伸出去。
在反射片5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檐部56、56具有从该檐部56、56的两端比切除部54更向檐部56、56的长度方向突出的突出部56a,当利用三条第二折叠线53将角部52a合在一起时,该突出部56a的一侧边缘与剩下的两个檐部56、56的两端边缘对接,使各个檐部56的两端之间不产生间隙。
如图31所示,沿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度方向分离地安装有例如5个或6个发光二极管1,用粘接剂将分别与发光二极管1相对应的5个或6个透镜4安装于一个面2a上。
透镜4(B2)包括透光部(B21)和三个定位突起(B22),所述透光部(B21)与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分离而相对,并具有用于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四周扩散的半球形凹部,所述定位突起(B22)从该透光部的与一个面2a相对的面向发光二极管基板2突出,对所述透光部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定位,用粘接剂将该定位突起的前端安装于一个面2a上。设置所述定位突起,使所述透光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之间的距离比反射片5的厚度要稍长,从而能吸收反射片5的热膨胀。
对于采用如上所述结构的光源装置,将支承壳体6载放到操作台上,使开放侧朝上,在该支承壳体6的板部61的前表面上,并排设置多列沿列方向相邻的两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2,将连接器3与设置于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2的相邻的一个端部上的连接部21、21相连接,将反射片5载放到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使它们相对。由于反射片5呈前侧开放的壳体形状,因此,扁平部51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及支承壳体6的板部61相对,框体部分52与支承壳体6的框部62相对,支承壳体6内的整个面都是反射面。
由于反射片5的扁平部51和框体部分52是将一片合成树脂片材原料在第一折叠线5b和第二折叠线53处折弯而形成的,因此,能方便地获得壳体形状的反射片5而不产生间隙,另外,即使有灰尘侵入支承壳体6内,也能防止该支承壳体6内的灰尘侵入反射片5的内侧。另外,由于在三条第二折叠线53处将呈壳体形状的反射片5的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合在一起,使得在厚度方向上不产生阶差,因此,能提高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的亮度特性,并能防止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产生阴影。另外,由于在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的外边缘部分设置有被切除成大致L形的切除部54,因此,能防止利用第二折叠线53而合在一起的角部52a的外边缘部分向外侧突出。
图37是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70(A),该显示部70(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具有显示电视图像的显示面;光源装置A(B),该光源装置A(B)配置于该显示部70的后侧;以及外壳71(D),该外壳71(D)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和光源装置A的后侧。
显示部70(A)包括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面板72(A1)、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面板72后侧的光学片材73(C)。利用前支承框体74(A2)和后支承框体75(A3),对显示面板72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以构成面板组件,将后支承框体75安装于支承壳体6的周边部。
光学片材73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较厚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所述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和扩散片等。
支承壳体6具有板部61、以及与该板部6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62,将所述扩散板的周边部支承于该框部62上。
外壳71具有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前侧的外壳前分体71a(D1)、以及遮住光源装置A的周边部和后侧的深盘形的外壳后分体71b(D2),利用阳螺钉将所述外壳71安装于支承壳体6的框部62上。
实施方式1-2
图3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展开主视图。该光源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在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设置有大致呈V形的切除部57,以代替在反射片5(B5)的框体部分52的角部设置三条第二折叠线53,在第一折叠线5b处将与扁平部51的四边相连的四个框体部分52相对于扁平部51折弯成倾斜状时,将切除部57的两个边缘部57a、57a合在一起,并利用双面胶带55来保持该合在一起的状态。
由一片呈矩形的合成树脂片材原料所形成的反射片5具有比支承壳体6的板部61要小的扁平部51、以及在第一折叠线5b处与该扁平部51的四边相连的四个框体部分52,由第一折叠线5b将框体部分52分别折弯成相对于扁平部51呈倾斜状,从而形成框体部分52相对于扁平部51向外侧倾斜而前侧开放的壳体形状,使切除部57的两个边缘部57a、57a合在一起。在这种状态下,将双面胶带55粘贴于相邻的框体部分52的两端部外表面上,从而能维持壳体形状。此外,将在第四折叠线处与相邻的框体部分52的一个端部相连的弯曲片设置为一体,从而能容易地用双面胶带将相邻的框体部分52的另一个端部与弯曲片相结合。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1-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1-3
图3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展开主视图,图40是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放大主视图。该光源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设置三条从反射片5的扁平部51的角部51a延伸至框体部分52的周边的第二折叠线53、以及一个切口58,以代替在反射片5的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上设置切除部57,利用第二折叠线53形成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利用切口58将相邻的框体部分52的端部彼此合在一起,用双面胶带保持合在一起的状态和角部52a。
切口58设置成分别从扁平部51的角部51a沿该扁平部51的相对的两边延伸,与扁平部51的相对的两边相连的两个框体部分的两端部具有从另两个框体部分的两端向角部51a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a,该突出部与另两个框体部分的两端相对。
在突出部上,设置有三条从角部51a向角部52a周边(突出部的角部)扩展的第二折叠线。
本实施方式中,将框体部分由折线起折弯,将突出部由三条第二折叠线起折弯,从而形成框体部分相对于扁平部51向外侧倾斜而前侧开放的壳体形状,利用双面胶带等结合构件使在第二折叠线处折弯的两个被折弯部相结合,利用双面胶带等粘接胶带将相邻的框体部分的由切口形成的边缘部彼此结合,以保持壳体形状。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1-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1-4
图41A是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的展开主视图,图41B表示反射片的主要部分的其他结构,是呈壳体形状的状态的主视图。该光源装置在框体部分52的角部设置有卡紧凸部以及卡紧该卡紧凸部的卡紧凹部,以代替使用双面胶带来作为将框体部分的角部进行结合的结合构件。
在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设置有大致呈V形的切除部57,在第一折叠线5b处将与扁平部51的四边相连的四个框体部分52相对于扁平部51折弯成倾斜状时,将切除部57的两个边缘部57a、57a合在一起,利用卡紧凸部59a和卡紧凹部59b来保持该合在一起的状态。
卡紧凸部59a的前端设置有防脱开用的卡紧部。卡紧凹部59b由切口所形成,将卡紧凸部59a嵌入卡紧凹部59b,从而如图40A、图40B那样保持将切除部57的两个边缘部57a、57a合在一起的状态。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1-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1-5
图42、图43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该光源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反射片5(B5)的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设置有从角部51a起逐渐扩展的大致呈V形的切除部57,在第一折叠线5b处将与扁平部51的四边相连的四个框体部分52相对于扁平部51折弯成倾斜状时,使切除部57的两个边缘部57b、57b沿厚度方向重合。
在图42中,四个框体部分52中的短框体部分52b的边缘部57b、57b重合于长框体部分52c的上侧,在图43中,四个框体部分52中的长框体部分52c的边缘部分57b、57b重合于短框体部分52b的上侧,通过上述重合,在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不会产生间隙。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1-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此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中,使用双面胶带来作为将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进行结合的结合构件,但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单面胶带,另外,也可以使用夹子。另外,也可以利用粘接剂来将框体部分52的角部52a结合,对结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实施方式2-1
图44是对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图45是对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46是对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示意立体图,图47是表示没有反射片时的俯视图,图48是表示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9是表示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示的光源装置(B)安装于具备显示部(A)的薄型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部的后侧,所述显示部(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具有显示面,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B1),该多个发光二极管1(B1)作为光源而并排设置成网格状;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该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并排设置成多列,其一个面2a上安装有所述发光二极管1;多个连接器3(B4),该多个连接器3(B4)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2彼此连接;多个透镜4(B2),该多个透镜4(B2)安装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与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相对,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散;反射片5(B5),该反射片5(B5)具有用来在内部配置所述透镜4的贯通孔51(B53),所述反射片5(B5)与所述一个面2a和连接器3的一个面相对,使透镜4所发散的光发生反射;以及支承体6(B6),该支承体6(B6)将多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排地加以支承。
发光二极管基板2呈一个面2a具有电路部的长方形,在大致呈矩形的支承体6的一个面6a上,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离地并排设置有多列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2。如图47所示,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各自的一个面2a上,沿长度方向分离地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在一个面2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连接部21、22。
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排设置成多列,使长度方向的一端相对,在这样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中,用连接器3将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21、21彼此连接,用第二连接器(B41)将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与后述的电源电路基板相连接,将另一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连接器3大致呈长方体,包括与一个连接部21相连接的插头31、以及与另一个连接部21相连接的插座32,在将连接器3与连接部21、21相连接时,连接器3的一个面突出,而另一个面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重合。
反射片5由一片具有高反射性且对应于支承体6而大致呈矩形的合成树脂片材所形成,在与连接器3的外边缘部分相对的部位上,开设有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分离而相对的两个切口52、52(B56、B59),切口52、52之间形成为能向厚度方向偏倚的偏倚部分53。另外,在反射片5上,在分别与透镜4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贯通孔51。
图50是对反射片的与连接器相对的部分进行了放大的俯视图,图51是表示反射片的与连接器相对的部分向厚度方向偏倚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利用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分离而相对的长边52a、52a、以及从该长边52a、52a的两端朝向间隔距离变短的一侧延伸的两条短边52b、52b,形成两个大致呈U形的切口52、52(B59),切口52、52各自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2c、52c与切口52、52间的偏倚部分53相连,偏倚部分53能以非切口部52c、52c为偏倚起点而向厚度方向偏倚。
在两个切口52、52之间,开设有两个大致呈U形的第二切口54、54,该第二切口54、54的中央部的长边54a、54a与短边52b、52b分离而相对,其两端部的短边54b、54b与长边52a、52a分离而相对。第二切口54、54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4c、54c与长边52a、52a的中央部一侧相连,偏倚部分53能以非切口部54c、54c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偏倚。
在两个第二切口54、54之间,开设有两个大致呈U形的第三切口55、55,该第三切口55、55的中央部的长边55a、55a与短边54b、54b分离而相对,其两端部的短边55b、55b与长边54a、54a分离而相对。第三切口55、55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5c、55c与长边54c、54c的中央部一侧相连,偏倚部分53能以非切口部55c、55c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偏倚。
贯通孔51呈直径比透镜4要稍大的圆形,并呈网格状配置,将透镜4配置于该贯通孔51的内部。
如图48所示,沿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度方向分离地安装有例如5个或6个发光二极管1,用粘接剂将分别与发光二极管1相对应的5个或6个透镜4安装于一个面2a上。
透镜4包括透光部41和三个定位突起42,所述透光部41与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分离而相对,并具有用于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四周发散的半球形凹部,所述定位突起42从该透光部41的与一个面2a相对的面向发光二极管基板2突出,对透光部41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定位,该定位突起42的前端通过粘接剂安装于一个面2a上。
定位突起42用于将透光部41配置于反射片5的上侧,换而言之,用于将反射片5配置于比透光部41更靠近发光二极管基板2一侧,使透光部41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之间的距离比反射片5的厚度要稍长,从而使透光部41的下表面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之间产生一些空间,当反射片5因发光二极管1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量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5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以防止反射片5产生褶皱。
支承体6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板部61、以及与该板部6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62,在板部61的一个面6a上,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排地收纳并加以支承。
在板部61的另一个面的长度方向一侧部安装有电源电路基板,该电源电路基板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相连接,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部安装有对所述显示部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另外,在板部61的另一个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安装有信号处理电路基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基板对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
对于采用如上所述结构的光源装置,将支承体6载放到操作台上,使其开放侧朝上,在该支承体6的板部61的一个面6a上,并排设置多列沿列方向相邻的两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2,将连接器3与设置于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2的相邻的一个端部的连接部21、21相连接,将反射片5载放到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上而使它们相对。反射片5的切口52、52间的偏倚部分53与连接器3的另一个面相对并覆盖该连接器3,将透镜4嵌入反射片5的各贯通孔51中。
此时,由于在各列中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上存在连接部21、22,与连接部21相连接的连接器3与一个面2a重合,连接器3从一个面2a突出,因此,与连接器3的一个面相对的反射片5的偏倚部分53、换而言之是覆盖连接器3的部分以非切口部52c、52c、非切口部54c、54c、以及非切口部55c、55c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逐渐偏倚。这样,由于反射片5的与连接器3相对的部分通过切口52、52、第二切口54、54、以及第三切口55、55而逐渐偏倚,因此,能提高将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与片材面正交的方向进行反射的光反射性,从而能力图使亮度均匀。
图52是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70(A),该显示部70(A)的前侧具有显示电视图像的显示面;光源装置A(B),该光源装置A(B)配置于该显示部70的后侧;以及外壳71(D),该外壳71(D)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和光源装置A的后侧。
显示部70包括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面板72(A1)、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面板72后侧的光学片材73(C)。利用前支承框体74(A2)和后支承框体75(A3),对显示面板72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以构成面板组件,将后支承框体75安装于支承体6的周边部。
光学片材73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较厚的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所述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和扩散片等。
支承体6具有板部61、以及与该板部6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62,将所述扩散板的周边部支承于该框部62上。
外壳71具有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前侧的外壳前分体71a(D1)、以及遮住光源装置A的周边部和后侧的深盘形的外壳后分体71b(D2),利用阳螺钉将所述外壳71安装于支承体6的框部62上。
实施方式2-2
图53是表示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放大俯视图。该光源装置设置有大致呈L形的切口56、56,由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分离的长边56a、56a、及从该长边56a、56a的一端朝向间隔距离变短的一侧延伸的两条短边56b、56b,以代替反射片5的两个大致呈U形的切口52、52,该切口56、56相对,使各条长边56a、56a和短边56b、56b彼此大致呈四边形。切口56、56各自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6c、56c与切口56、56间的偏倚部分53相连,偏倚部分53能以非切口部56c、56c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偏倚。
在所述两个切口之间,开设有两个相对的切口57、57,这两个切口57、57分别大致呈L形,且各自的长边57a、57a和短边57b、57b彼此大致呈四边形,并使这两个切口57、57各自的角部分别与所述切口56、56各自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6c、56c相对。切口57、57各自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7c、57c与切口56、56的中央部一侧相连,偏倚部分53能以非切口部57c、57c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偏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接器3相对的反射片5的偏倚部分53以非切口部56c、56c和非切口部57c、57c为起点向厚度方向逐渐偏倚。这样,由于反射片5的与连接器3相对的部分通过切口56、56、以及切口57、57而逐渐偏倚,因此,能提高将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与片材面正交的方向进行反射的光反射性,从而能力图使亮度均匀。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2-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2-3
图54是表示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该光源装置用沿片材面方向分离而平行相对的成对的切口58、58(B56)来代替反射片5的两个大致呈U形的切口52、52、或大致呈L形的切口56、56,该成对的切口58、58向沿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方向(与列正交的方向或交叉的方向)分离,使相对的方向交替地变化。换言之,使与连接至一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器3相对的部分沿列方向分离而相对,使与连接至相邻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器3相对的部分沿与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分离而相对,将这些沿不同方向相对的成对的切口58、58以所述多列的并排设置间隔交替地配置。在沿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方向分离配置的成对的切口58、58的相对的方向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成对的切口58、58平行排列,切口58、58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8a、58a方向相同,因此,会降低反射光在偏倚部上的分散性,但在将成对的切口58、58以所述多列的并排设置间隔交替地配置的情况下,能提高反射光在偏倚部上的分散性,从而能确保适当的亮度特性。
平行相对的两个切口58、58以切口58、58的两端间的非切口部58a、58a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偏倚。相邻的两个切口58、58沿使非切口部58a、58a正交的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块数、换言之是连接器3的并排设置个数较多的情况下,能减小因与各个连接器3相对的部分的偏倚而产生的倾斜度,能提高沿与片材面正交的方向的光反射性,从而能确保适当的亮度特性。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2-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2-4
图55是表示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该光源装置利用呈螺旋形的切口59来形成偏倚部分53,以代替用分离相对的切口来形成偏倚部分53。
切口59采用以下结构:即,从起点至终端呈螺旋形,在与连接器3相抵接时,切口59的两端间整体逐渐偏倚。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2-5
图56是表示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该光源装置用呈大致为四边形的螺旋形的切口50来形成偏倚部分53,以代替用呈圆形的螺旋形的切口59来形成偏倚部分53。
切口50采用以下结构:即,从起点至终端呈大致为四边形的螺旋形,在与连接器3相抵接时,切口50的两端间整体逐渐偏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块数、换言之是连接器3的并排设置个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切口50的间隔距离,从而能增加切口50的并排设置个数。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2-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实施方式2-6
图57是表示光源装置所具备的反射片的切口部的其他结构的俯视图。该光源装置使大致呈U形的两个切口52、52的其中一个切口向与切口52、52的相对方向交叉的方向偏倚,使各个切口52、52的两端部的短边52b、52b沿与所述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分离而相对,以代替使大致呈U形的两个切口52、52的两端相接近而相对的结构。
两个切口52、52的两端部的短边52b、52b与各个切口52、52的两个角部相对,两个切口52、52的两端与各个切口52、52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非切口部52c、52c与切口52、52间的偏倚部分53相连,偏倚部分53能以非切口部52c、52c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偏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大致呈U形的切口52、52间存在偏倚部分53,与连接器3相对的反射片5的偏倚部分53能使非切口部52c、52c间的距离变得较长,从而能使偏倚部分53以非切口部52c、52c为起点而向厚度方向逐渐偏倚。这样,由于反射片5的与连接器3相对的部分通过非切口部52c、52c间较长的距离而逐渐偏倚,因此,能提高将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与片材面正交的方向进行反射的光反射性,从而能力图使亮度均匀。
由于其他结构及作用与实施方式2-1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零部件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及作用效果的说明。
此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1~实施方式2-6中,如图45、图46所示,在与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个数相对应的所有的部位上,都配置有由切口52等所形成的偏倚部分53,但除此以外,也可以如图58、图60所示那样配置偏倚部分53,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如图59所示那样不设置偏倚部分53,而是设置贯通孔来代替偏倚部分53。图58至图60是表示反射片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在图58中,只在与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方向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切口52等所形成的偏倚部分53。在图59中,只在与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方向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比连接器要大的贯通孔59。在图60中,在与并排设置成多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并排设置方向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相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比连接器要大的贯通孔59,在与并排设置方向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所对应的部位上,设置有由所述切口52等所形成的偏倚部分53。在图58和图60的方式中,由于在偏倚部分53内配置有连接器,因此,能对反射片5相对于支承体6进行定位,从而能防止反射片5发生错位。在图59的方式中,由于在贯通孔59内配置有连接器,因此,能对反射片5相对于支承体6进行定位,从而能防止反射片5发生错位。
实施方式3-1
图61是简要表示显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中,标号1是具有液晶的矩形的显示面板(A1),该显示面板1具有以下结构:即,控制施加于液晶的电压,调整光的透射率,以显示视频。利用前保持框体2(A2)和后保持框体3(A3),来夹持住显示面板1的周边部,并将其收纳于矩形框状的前外壳4(D1)中。该前外壳4配置于前保持框体2和后保持框体3的周围。前外壳4具有矩形的开口,该开口的尺寸与显示面板1的尺寸相对应。显示面板1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光学片材5(C),所述多个光学片材5(C)将后述的LED9(发光元件)的光向显示面板1进行聚焦。
该光学片材5(C)的后侧设置有扩散板6,该扩散板6将LED9(B1)的光均匀地进行扩散。用深盘形的支承板7(B6)的边缘部分来支承该扩散板6。在支承板7(B6)的前表面上并排设置有多块LED基板8(B3),在该LED基板8的后表面上,形成有由导热性物质、例如金属所形成的膜状的散热图案(未图示),从而具有以下结构:即,通过点亮LED9来时LED基板8所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图案向支承板7扩散,以提高LED基板8的散热性。
在该LED基板8的前表面上安装有多个LED9、9、……、9(B1),各LED9、9、……、9的前侧分别配置有使光发生扩散的透镜10、10、……、10(B2)。在该透镜10的周边部,沿周向并排设置有向LED基板8一侧突出的三个突起10a、10a、10a(B22),该突起10a的前端通过粘接剂安装于LED基板8的前表面上。
所述支承板7的左右分别设置有对深盘形的反射片11(B5)进行支承的支承台(未图示)。在该反射片11的底面上,开设有供所述透镜10插入的多个片材孔11a(B53)。各透镜10穿过所述片材孔11a而向前侧突出。
支承板7的后侧设置有深盘形的后外壳12(D2)。该后外壳12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前外壳4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基本相同,后外壳12的边缘部分与前外壳4的边缘部分彼此相对。在前外壳4和后外壳12的边缘部分上,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使该卡合凹部与卡合凸部卡合,以将前外壳4固定于后外壳12。此外,在后外壳12中收纳有对显示面板1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以及对显示于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上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基板等多块电路基板(未图示),基于来自该电路基板的输出信号,对显示面板1进行驱动。
图62是简要表示设置有反射片的LED9及LED基板8的主视图,图63是简要表示铆钉的、图62的I-I线的剖视图。
在LED基板8(B3)上,沿LED基板8的长边方向等间隔地并排设置有多个基板孔8a(B33、B34)。如图63所示,在所述支承板7(B6)上,在与所述基板孔8a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7a(B64)。该贯通孔7a的直径与基板孔8a的直径基本相同。在反射片11(B5)上,在与基板孔8a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插通孔11b(B54),该插通孔11b具有比基板孔8a要大的直径。
如图62所示,在所述透镜彼此之间,分别设置有合成树脂制的铆钉20(B7)、定位铆钉30、以及支承铆钉40(B8)。
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基板孔8a和贯通孔7a中插入由碳原材料所形成的铆钉20,以代替合成树脂制的铆钉20,所述铆钉20例如也可以由金属形成,利用该铆钉20来将LED基板8固定到支承板7上。合成树脂制的铆钉20包括承接铆钉22(B71)、及插入铆钉21(B72)。
承接铆钉22具有直径比所述基板孔8a的直径要大的环状的卡定部22a(B71a),该卡定部22a的外周部分位于基板孔8a的外侧、插通孔11b的内侧,并卡定于基板孔8a的边缘部分。在卡定部22a的内周部分上,沿周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弹性部22b。该弹性部22b沿卡定部22a的轴向突出,插通基板孔8a和贯通孔7a。弹性部22b的轴向尺寸比基板孔8a和贯通孔7a的轴向尺寸要大,弹性部22b的突出端部沿轴向从贯通孔7a伸出。
在弹性部22b的突出端部上,与弹性部22b成一体地设置有向卡定部22a的径向内侧伸出的抵接部22c,在该抵接部22c、22c之间设置有间隙(B71b)。
抵接部22c的内侧与后述的脚部21b抵接,通过该脚部21b的抵接,使弹性部22b向外侧弯曲,使弹性部22b与贯通孔7a的边缘部分相接触。因此,在卡定部22a与弹性部22b之间,前后夹持着LED基板8和支承板7。
所述插入铆钉21具有直径比所述插通孔11b要大的头部21a(B72a),在该头部21a的中心部设置有与头部21a成直角的圆柱形的脚部21b。在该脚部2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21ba,使脚部21b的直径向前端逐渐变小。头部21a附近的脚部21b的直径与所述卡定部22a的内径的尺寸基本相同,比未插入脚部21b时所述抵接部22c之间的尺寸要大。此外,头部21a的边缘部分向脚部21b一侧伸出,头部21a的边缘部分的伸出宽度比所述卡定部22a的轴向尺寸、即卡定部22a的厚度尺寸要小。
插入铆钉21的脚部21b插入卡定部22a,脚部21b的前端部分插入抵接部22c之间的间隙中。在脚部21b的前端部分上形成有锥部21ba,通过插入脚部21b来撑开所述间隙。弹性部22b向外侧弯曲,并与贯通孔7a的边缘部分相抵接。
头部21a与卡定部22a相抵接,头部21a不与反射片11相接触。在向脚部21b一侧伸出的头部21a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在反射片11因LED9所发出的光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11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以防止反射片11产生褶皱。利用头部21a的边缘部分来保持反射片11,以抑制该反射片11向厚度方向偏倚。利用弹性部22b和卡定部22a,以适当的压力来夹持支承板7和LED基板8,从而使LED基板8紧贴支承板7。
接着,对所述定位铆钉30进行说明。图64是简要表示定位铆钉30的、图62的II-II线的剖视图。在所述支承板7和LED基板8的适当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7b、8b(B60、B35),各定位孔分别与贯通孔7a和基板孔8a相邻。利用支承板7和LED基板8,将各定位孔配置成同轴。
如图62所示,在所述反射片11上开设有圆形的一部分向外侧伸出的钥匙孔状的插通孔11c(B57),贯通孔7a和基板孔8a位于插通孔11c的圆形部分。定位孔7b、8b位于插通孔11c伸出的部分。插通孔11c伸出的部分的宽度尺寸比定位孔7b、8b要稍大。在所述贯通孔7a、基板孔8a、以及定位孔7b、8b中,插入有定位铆钉30(B7、B73)。
定位铆钉30包括承接铆钉22(B71)、及插入铆钉31(B72)。此外,定位铆钉30的承接铆钉22具有与所述铆钉21的承接铆钉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插入铆钉31包括直径比所述插通孔11c要大的头部31a(B72a),该头部31a呈椭圆形。在头部31a的一个端部设置有与头部31a成直角的圆柱形的脚部31b。在该脚部3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31ba,使脚部31b的直径向前端逐渐变小。头部31a附近的脚部31b的直径与所述卡定部22a的内径尺寸基本相同,比未插入脚部31b时所述抵接部22c间的尺寸要大。在头部31a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与头部31a成直角的圆柱形的定位部31c(B73)。该定位部31c的直径比定位孔7b、8b的直径要稍小。定位部31c与脚部31b之间的尺寸和贯通孔7a及基板孔8a与定位孔7b、8b之间的尺寸基本相同。此外,头部31a的边缘部分向脚部31b一侧伸出,头部31a的边缘部分的伸出宽度比所述卡定部22a的轴向尺寸、即卡定部22a的厚度尺寸要小。
将所述定位部31c插入定位孔7b、8b,使反射片沿插通孔11c的伸出部分的宽度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位部31c与插通孔11c的伸出部分的边缘相抵接,因此,能对反射片进行定位。
将插入铆钉31的脚部31b插入卡定部22a,使脚部31b的前端部分插入抵接部22c之间的间隙中。在脚部3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31ba,通过插入脚部31b来撑开所述间隙。弹性部22b向外侧弯曲,并与贯通孔7a的边缘部分相抵接。
头部31a与卡定部22a相抵接,头部31a不与反射片11相接触,在头部31a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在反射片11因LED9所发出的光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11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以防止反射片11产生褶皱。利用头部31a的边缘部分来按住反射片11。利用弹性部22b和卡定部22a,以适当的压力来夹持支承板7和LED基板8,从而使LED基板8紧贴支承板7。
下面,对支承铆钉40进行说明。图65是简要表示支承铆钉40的、图6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支承铆钉40(B8)包括承接铆钉22(B81)、及插入铆钉41(B82)。此外,支承铆钉40的承接铆钉22具有与所述铆钉21或定位铆钉的承接铆钉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如图62所示,在反射片11上,在与基板孔8a(B65)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插通孔11d(B55),该插通孔11d具有比基板孔8a(B65)要大的直径。
插入铆钉41具有直径比插通孔11d要大的头部41a(B82a),在该头部41a的中心部设置有与头部41a成直角的圆柱形的脚部41b。在该脚部4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41ba,使脚部41b的直径向前端逐渐变小。头部41a附近的脚部41b的直径与所述卡定部22a的内径尺寸基本相同,比未插入脚部41b时所述抵接部22c间的尺寸要大。此外,头部41a的边缘部分向脚部41b一侧伸出,头部41a的边缘部分的伸出宽度比所述卡定部22a的轴向尺寸、即卡定部22a的厚度尺寸要小。
前端形成为曲面状的圆锥形的支承部41c(B83)沿轴向从头部41a的与卡定部22a相反的一侧的中心部伸出。该支承部41c对所述扩散板6进行支承。
将插入铆钉41的脚部41b插入卡定部22a,使脚部41b的前端部分插入抵接部22c之间的间隙中。在脚部4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41ba,通过插入脚部41b来逐渐撑开所述间隙。弹性部22b向外侧弯曲,并与贯通孔7a的边缘部分相抵接。
头部41a与卡定部22a相抵接,头部41a不与反射片11相接触,在头部41a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在反射片11因LED9所发出的光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11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以防止反射片11产生褶皱。利用头部41a的边缘部分来按住反射片11。利用弹性部22b和卡定部22a,以适当的压力来夹持支承板7和LED基板8,从而使LED基板8紧贴支承板7。
在实施方式3-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在铆钉20、定位铆钉30、以及支承铆钉40的头部与LED基板8的一个面之间配置有反射片11,在头部与所述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在发生急剧的热变化的情况下,反射片11能在头部与所述反射片11之间进行伸缩,从而能防止反射片11产生褶皱。
另外,使铆钉20、定位铆钉30、以及支承铆钉40的头部与卡定部22a相抵接,从而能在头部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的状态下对反射片11进行保持,从而能防止反射片11产生褶皱。另外,在将所述卡定部22a卡定于基板孔8a的边缘部分的状态下,将弹性部22b插入基板孔8a和贯通孔7a,将铆钉20、定位铆钉30、或支承铆钉40的脚部插入卡定部22a并使其与抵接部22c相抵接。此时,由于弹性部22b通过弹性形变沿径向向外弯曲,弯曲的弹性部22b与贯通孔7a的边缘部分相接触,因此,能利用卡定部22a和弹性部22b来夹持住LED基板8和支承板7。
另外,将定位部31c插入所述定位孔7b、8b,从而在反射片11发生转动的情况下,反射片11会与定位部31c相抵接,从而能阻止反射片11发生转动。因此,能可靠地对反射片11进行定位。
另外,由于支承铆钉40对反射片11进行保持,并利用支承部41c来支承扩散板6,因此,能防止扩散板6发生弯曲,并能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此外,在实施方式3-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在支承板7和LED基板8上分别开设有定位孔7b、8b,但也可以只在LED基板8上开设定位孔8b。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况下,定位部31c的轴向尺寸与定位孔8b的轴向尺寸相对应。另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使用LED9来作为发光元件,但也可以使用LD(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另外,也可以在插入铆钉21、31的头部31a、41a上进一步设置支承部41c。
实施方式3-2
图66A、图66B是表示将LED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的部分的其他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图66A具有用单一的铆钉50(B7)代替具有承接铆钉22(B71)和插入铆钉21(B72)的铆钉20(B7)来将LED基板8(B3)固定于支承板7(B6)的结构,图66B具有用阳螺钉60(B7)代替铆钉来将LED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的结构。
图66A的铆钉50(B7)包括头部50a(B72a)、台阶部50b、以及多个脚部50c,所述头部50a的直径比插通孔11b要大,所述台阶部50b与该头部50a的中心部相连,其直径比基板孔8a(B33a、B34a)要大,所述多个脚部50c与该台阶部50b的中心部相连,并被插入贯通孔7a(B64),该脚部50c的前端设置有卡紧于贯通孔7a的孔边缘部的爪部50d。
在该结构中,将脚部50c从插通孔11b插入基板孔8a、贯通孔7a,从而使爪部50d卡紧于贯通孔7a的孔边缘部,使台阶部50b与基板孔8a的孔边缘部相抵接,以将LED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在头部50a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在反射片11因LED9所发出的光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11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从而反射片11不会产生褶皱。
图66B的阳螺钉60(B7)包括头部60a(B72a)、台阶部60b、台阶部60c、以及螺钉轴部60d,所述头部60a的直径比插通孔11b要大,所述台阶部60b与该头部60a的中心部相连,其直径比基板孔8a(B33a、B34a)要大,所述台阶部60c与该台阶部60b的中心部相连,其直径比贯通孔7a(B64)要大,所述螺钉轴部60d与该台阶部60c的中心部相连,并被拧入贯通孔7a。
在该结构中,将阳螺钉60的螺钉轴部60d一侧从插通孔11b插入基板孔8a,将螺钉轴部60d拧入贯通孔7a,从而使台阶部60c与贯通孔7a的孔边缘部相抵接,以将阳螺钉60固定于支承板7,并使台阶部60b与基板孔8a的孔边缘部相抵接,以将LED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在头部60a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在反射片11因LED9所发出的光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11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从而反射片11不会产生褶皱。
实施方式4
图67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68是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9是对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70是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图71和图72是对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73和图74是表示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5是表示固定件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光源装置包括: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该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相互分离而并排设置,在一个面2a上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B1);多个透镜3(B2),该多个透镜3(B2)安装于该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与各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相对,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生扩散;反射片4(B5),该反射片4(B5)具有用来在内部配置该透镜3的贯通孔41(B53),载放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使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生反射;多个连接器5(B4),该多个连接器5(B4)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2彼此连接;以及支承体6(B6),该支承体6(B6)位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另一个面2b一侧,对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支承。
发光二极管基板2(B3)的一个面2a上具有电路部,呈长与宽的比值较大的矩形(长方形)。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各自的一个面2a上,沿长边方向以基本相同的间隔相互分离地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发光二极管基板2是只在一个面2a一侧具有导电部的单面基板。将多块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统一成相同方向,将它们沿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相互分离地并排设置于大致呈矩形的支承体6的一个面6a上。
在图69中,示出了以下的例子:即,将安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1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配置于中央,在其两侧配置安装有5个发光二极管1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将由此连接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排设置8列,且使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的发光二极管1的安装间隔在宽度方向上基本相同。沿与配置成一列状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列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尺寸基本相同。而且,所有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的发光二极管1以在二维上大致相同的间隔进行配置。
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有连接部21、22(B31、B32)。在并排设置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中,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1、21彼此之间通过连接器5(B4)相连接。另外,如后所述,位于列的一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通过连接器(B41)与电源电路基板相连接,位于列的另一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透镜3(B2)包括透光部31(B21)和三个定位突起32(B22),所述透光部31(B21)与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分离而相对,并具有用于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四周扩散的半球形凹部,所述定位突起32(B22)从该透光部31的与一个面2a相对的面向发光二极管基板2突出,对透镜3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定位,该定位突起32的前端通过粘接剂安装于一个面2a上。透光部31形成得比反射片4的贯通孔41要稍小。
反射片4(B5)由具有光反射性且对应于支承体6而大致呈矩形的一片合成树脂片材所形成,在分别与透镜3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呈直径比透光部31要稍大的圆形的、配置成网格状的贯通孔41(B53),在与连接器5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大致呈矩形的、能供连接器5插通的第二贯通孔42。
在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开设有供铆钉8(B7)插通的两个插通孔2c、2d(B33、B34),所述铆钉8(B7)用于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支承于支承体6上。各插通孔2c、2d位于相邻的两个透镜3之间。两个插通孔2c、2d中的一个插通孔2c(B33)的沿基板长边方向的尺寸比另一个插通孔2d(B34)的尺寸要小。具体而言,一个插通孔2c是圆孔,另一个插通孔2d呈在基板长边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配置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使尺寸较小的插通孔2c与尺寸较大的插通孔2d在并排设置成一列状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相连接的端部上彼此相邻。
八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在与并排设置成一列状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列正交的方向上相邻,在所述八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一个端部一侧的八个插通孔2c呈交错状配置,另一个端部一侧的八个插通孔2d呈交错状配置。具体而言,采用以下结构:即,一个端部一侧的插通孔2c交替地配置于靠近位于一个端部一侧的两个透镜3中的一个透镜的位置和靠近另一个透镜的位置上,同样地,另一个端部一侧的插通孔2d交替地配置于靠近位于另一个端部一侧的两个透镜3中的一个透镜的位置和靠近另一个透镜的位置上,将插通了插通孔2c和插通孔2d而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两端部固定于支承体6的铆钉8配置成交错状,从而能分散由铆钉8所引起的亮度下降的影响,能抑制照明光的亮度不均匀。
支承体6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的板部61(B61)、以及与该板部6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62(B62),在板部61的一个面6a上,沿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并排地收纳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对其加以支承。在支承体6的板部61,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各插通孔2c、2d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贯通孔61a(B64)。
如图75所示,铆钉8(B7)包括:筒构件81(B71),该筒构件81(B71)具有能将插通孔2c、2d和贯通孔61a插通的外径g1,其一端设置有不能贯穿插通孔2c、2d和贯通孔61a的凸缘部81a(B71a),其另一端的内径g3比一端的内径g2要小;以及轴构件82(B72),该轴构件82(B72)具有能插入该筒构件81的一端且直径比另一端的内径g3要大的轴部82a、以及不能贯穿插通孔2c、2d和贯通孔61a的头部82b(B72a)。筒构件81和轴构件82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在反射片4上,在与铆钉8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与贯通孔41相连的长孔状的第三贯通孔43(B54),该第三贯通孔43(B54)具有比轴构件82的头部82b的直径要大的直径,使得能供铆钉8插通。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列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第三贯通孔43呈交错状配置,与两侧的贯通孔41中的一个贯通孔相连的长孔以及与另一个贯通孔相连的长孔的形状交替地变更。
如上所述,对于插通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各插通孔2c、2d和反射片4的第三贯通孔43的铆钉8,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列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八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端部一侧的八个铆钉8呈交错状配置,另一个端部一侧的八个铆钉8呈交错状配置,从而能分散由铆钉8所引起的亮度下降的影响,能抑制照明光的亮度不均匀。
接着,对用铆钉8将连接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支承于支承体6上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在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插通孔2c、2d与支承体6的各贯通孔61a的位置对准之后,使筒构件81从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一侧插通尺寸较小的插通孔2c和贯通孔61a,并使凸缘部81a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相抵接。接着,若插入轴构件82的轴部82a,直至其头部82b与筒构件81的凸缘部81a相抵接,则筒构件81的前端部会被轴构件82的轴部82a向外侧撑开。由于被向外侧撑开的筒构件81的前端部将轴构件82的轴部82a向内侧按压而对其进行保持,并且直径扩大后的筒构件81的前端部无法插通支承体6的贯通孔61a,因此,能利用铆钉8来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固定于支承体6。
在如上所述那样对尺寸较小的插通孔2c安装了铆钉8之后,也同样地对尺寸较大的插通孔2d安装铆钉8,从而利用铆钉8使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固定于支承体6。此时,在利用连接器5在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之间进行连接时,两块基板的位置沿基板宽度方向从适当位置处发生错位,在这种情况下,支承体6的贯通孔61a不位于插通孔2d的中央,但由于增大了插通孔2d的沿基板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贯通孔61a不会脱离插通孔2d的范围,从而能使铆钉8将插通孔2d和贯通孔61a插通而进行安装。
在将铆钉8安装于所有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插通孔2c、2d中之后,贯通孔41被透镜3插通,第二贯通孔42被连接器5插通,第三贯通孔43被各铆钉8插通,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反射片4载放到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使它们相对。
图76是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70(A),该显示部70(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具有显示面72a;光源装置A(B),该光源装置A(B)配置于该显示部70的后侧;以及外壳71(D),该外壳71(D)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和光源装置A的后侧。
显示部70包括具有显示面72a的显示面板72(A1)、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面板72后侧的光学片材73(C)。利用前支承框体74(A2)和后支承框体75(A3),对显示面板72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以构成面板组件,将后支承框体75安装于支承体6的周边部。
光学片材73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较厚的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所述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和扩散片等。利用支承体6的框部62和后保持框体75对光学片材73的周边部进行夹持。
外壳71具有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前侧的外壳前分体71a(D1)、以及遮住光源装置A的周边部和后侧的深盘形的外壳后分体71b(D2),利用阳螺钉将所述外壳71安装于支承体6的框部62上。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板部61的另一个面6b上,安装有通过第二连接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用电极部22相连接的电源电路基板、对所述显示部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以及对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基板等多块电路基板。
将多个固定件(铆钉8)配置成交错状的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4。图77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将交错配置的铆钉8(B7)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上的间隔距离L设得比上述实施方式要小,供铆钉8插通的反射片4的第三贯通孔43(B54)是与贯通孔41(B53)分离的圆孔。
在所述实施方式4中,在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供铆钉8插通的两个插通孔2c、2d,但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和两端部的内侧部位上分别设置插通孔,使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列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各插通孔呈交错状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将多块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长边方向并排设置成一列状,并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多列这样并排设置成一列状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但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4。图78是对本发明的第二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79是所述第二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A(B3)的尺寸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要长,以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A上的发光二极管1的安装间隔基本相同的间隔,沿基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八块该发光二极管基板2A。在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A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所述连接部22(B32),而未设置所述连接器5的连接部21(B31)。
在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A沿长边方向的六个部位开设有供所述铆钉8插通的六个插通孔2e1~2e6。发光二极管基板2A沿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插通孔2e1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插通孔2c相同的圆孔,另五个插通孔2e2~2e6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插通孔2d相同的长孔。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A的并排设置方向上相邻的八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A上,六个部位的各个位置上的各插通孔2e1~2e6呈交错状配置。即,并排设置的八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A的一个端部的八个插通孔2e1呈交错状配置,同样地,其他位置上的八个插通孔2e2、八个插通孔2e3、八个插通孔2e4、八个插通孔2e5、以及八个插通孔2e6分别呈交错状配置。在反射片4A上,与各插通孔2e1~2e6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第三插通孔43,而未设置与所述连接器5相对应的第二插通孔42。
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用由筒构件81和轴构件82这两个构件所形成的铆钉8来构成固定件,但固定件也可以是由单一的构件所形成的铆钉,另外,除了铆钉以外,也可以用螺钉、螺栓螺母等来构成固定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4中,设置直径比铆钉8的头部82b的直径要大的第三贯通孔43,在该第三贯通孔43内配置头部82b,从而能允许反射片4因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将头部82b的直径设得比第三贯通孔43的直径要大,使该头部82b的外周部沿厚度方向与反射片4的第三贯通孔43周围分离而相对,从而能利用头部82b防止反射片4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分离的方向偏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4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运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照明,但也能适用于除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其他发光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照明。
实施方式5-1
图80是简要表示显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中,标号1是具有液晶的矩形的显示面板(A1),该显示面板1具有以下结构:即,控制施加于液晶的电压,调整光的透射率,以显示视频。利用前保持框体2(A2)和后保持框体3(A3),来夹持住显示面板1的周边部,并将其收纳于矩形框状的前外壳4(D1)中。将该前外壳4配置于前保持框体2和后保持框体3的周围。前外壳4具有矩形的开口,该开口的尺寸与显示面板1的尺寸相对应。显示面板1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光学片材5(C),所述多个光学片材5(C)将后述的发光二极管9(发光元件)的光向显示面板1进行聚焦。
该光学片材5的后侧设置有扩散板6,该扩散板6将发光二极管9(B1)的光均匀地进行扩散。用深盘形的支承板7(B6)的边缘部分来支承该扩散板6。在支承板7的前表面上,并排设置有多块基板8(B3),在该基板8的后表面上,形成有由导热性物质、例如金属所形成的膜状的散热图案(未图示)。
在该基板8的前表面上,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9、9、……、9。发光二极管9包括紧贴在基板8的前表面上的平板部9a、以及从该平板部向前方突出的纺锤部9b。各发光二极管9、9、……、9的前侧分别配置有使光发生扩散的透镜10、10、……、10(A2)。该透镜10形成为向前方突出的较厚的曲面状,在透镜10的后表面中央部形成有与纺锤部9b的形状相对应的凹部10a。将纺锤部9b收纳于凹部10a的内侧。在该透镜10的周边部,沿周向并排设置有向基板8一侧突出的三个突起10b、10b、10b(B22),该突起10b的前端通过粘接剂安装于基板8的前表面上。
所述支承板7的左右分别设置有对深盘形的反射片11(B5)进行支承的支承台(未图示)。在该反射片11的底面上,开设有供所述透镜10插入的多个片材孔11a(B53)。各透镜10穿过所述片材孔11a而向前侧突出。
支承板7的后侧设置有深盘形的后外壳12(D2)。该后外壳12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前外壳4(1)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基本相同,后外壳12的边缘部分与前外壳4的边缘部分互相相对。在前外壳4和后外壳12的边缘部分,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使该卡合凹部与卡合凸部卡合,以将所述前外壳4固定于后外壳12。此外,在支承板7与后外壳12之间,配置有通过连接器与基板8的连接用电极部相连接的电源电路基板、对显示面板1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以及对显示于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基板等多块电路基板。
图81是简要表示设置有反射片11的发光二极管9及基板8的主视图,图82是表示根据发光二极管9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角度所产生的发光量的曲线图,图83是简要表示铆钉的、图8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在基板8上,沿基板8的长边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贯通孔8a、8a、……、8a(B33、B34)。在所述支承板7上,在与第一贯通孔8a、8a、……、8a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贯通孔7a、7a、……、7a(B64)。该第二贯通孔7a的直径与第一贯通孔8a的直径基本相同。在反射片11上,在与第一贯通孔8a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孔11b(B54),该孔11b具有比第一贯通孔8a要大的直径。另外,如图81所示,在反射片11的适当位置上,开设有与所示片材孔11a相连且沿基板8的长边方向伸出的椭圆形的插通孔11c。该插通孔11c的短轴直径和长轴直径都比后述的铆钉20的头部的直径要大。
如图81所示,在透镜10彼此之间,在孔11b中设置有铆钉20。在与孔11b相对应的第一贯通孔8a和第二贯通孔7a中插入有例如由金属或碳原材料所形成的铆钉20(B7),利用该铆钉20将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上。铆钉20包括承接铆钉22(B71)、及插入铆钉21(B72)。
承接铆钉22具有直径比所述第一贯通孔8a的直径要大的环状的卡定部22a(B71a),该卡定部22a的外周部分位于第一贯通孔8a的外侧、孔11b的内侧,并卡定于第一贯通孔8a的边缘部分。在卡定部22a的内周部分上,沿周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弹性部22b。该弹性部22b沿卡定部22a的轴向突出,插通第一贯通孔8a和第二贯通孔7a。弹性部22b的轴向尺寸比第一贯通孔8a和第二贯通孔7a的轴向尺寸要大,弹性部22b的突出端部沿轴向从第二贯通孔7a伸出。
在弹性部22b的突出端部上,与弹性部22b成一体地设置有向卡定部22a的径向内侧伸出的抵接部22c,在该抵接部22c、22c之间设置有间隙。
抵接部22c的内侧与后述的脚部21b抵接,通过该脚部21b的抵接,使弹性部22b向外侧弯曲,使弹性部22b与第二贯通孔7a的边缘部分相接触。因此,在卡定部22a与弹性部22b之间,前后夹持着基板8和支承板7。
所述插入铆钉21具有直径比所述孔11b要大的头部21a(B72a),在该头部21a的中心部,设置有与头部21a成直角的圆柱形的脚部21b。在该脚部2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21ba,使脚部21b的直径向前端逐渐变小。头部21a附近的脚部21b的直径与所述卡定部22a的内径的尺寸基本相同,比未插入脚部21b时所述抵接部22c之间的尺寸要大。此外,头部21a的边缘部分向脚部21b一侧伸出,头部21a的边缘部分的伸出宽度比所述卡定部22a的轴向尺寸、即卡定部22a的厚度尺寸要小。
插入铆钉21的脚部21b插入卡定部22a中,脚部21b的前端部分插入抵接部22c之间的间隙中。在脚部2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21ba,通过插入脚部21b来撑开所述间隙。弹性部22b向外侧弯曲,并与第二贯通孔7a的边缘部分相抵接。
头部21a与卡定部22a相抵接,头部21a不与反射片11相接触。在向脚部21b一侧伸出的头部21a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在反射片11因发光二极管9所发出的光而发生热膨胀时,允许反射片11因该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以防止反射片11产生褶皱。利用头部21a的边缘部分来保持住反射片11。利用弹性部22b和卡定部22a,以适当的压力来夹持支承板7和基板8,从而使基板8紧贴支承板7。
头部21a和卡定部22a的厚度尺寸比所述发光二极管9的前后尺寸要短,头部21a的顶部位于发光二极管9的纺锤部9b的顶部的后侧。
如图81所示,在透镜10彼此之间,在插通孔11c中设置有铆钉20。由于呈椭圆形的插通孔11c的短轴直径和长轴直径都比铆钉20的头部(头部21a)的直径要大,因此,头部21a位于插通孔11c的内侧。如图83所示,与设置于孔11b内的铆钉20相同,利用弹性部22b和卡定部22a,用适当的压力来夹持住支承板7和基板8,以使基板8紧贴支承板7。另外,头部21a和卡定部22a的厚度尺寸比所述发光二极管9的前后尺寸要短,头部21a的顶部位于发光二极管9的纺锤部9b的顶部的后侧。
在实施方式5-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根据由透镜10进行扩散的光的扩散范围,使从基板8到头部21a的顶部为止的尺寸比从基板8到透镜10的顶部为止的尺寸要短,以避免进行了扩散的光被头部21a遮挡。图82表示根据发光二极管9所发出的光的发光角度所产生的发光量。发光量的测定位置是与发光二极管9相隔20mm的位置。根据图82可知,在相对于发光角度零度(发光二极管9的顶点)为70度以上的发光角度处没有发光量。因此,使沿基板8的前表面的方向而与安装于基板8的前表面的透镜10分离配置的插入铆钉21的、从基板8到头部21a的顶部为止的尺寸比从基板8到透镜10的顶部为止的尺寸要短,能避免利用透镜10进行了扩散的光被头部21a遮挡,能防止因显示面板1发生亮度不均匀而导致显示品质下降。
另外,考虑到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在透过透镜10时被扩散成广角的情况,使从基板8到头部21a的顶部为止的尺寸比从基板8到发光二极管9的顶部为止的尺寸要短,从而能可靠地避免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被头部21a遮挡,能可靠地防止显示面板1发生亮度不均匀。
另外,利用铆钉20将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并利用头部21a对反射片11加以保持,能避免反射片11从支承板7剥离,并能削减显示装置所使用的零部件的数量,从而能缩短显示装置的制造时间。另外,能削减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在头部21a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即使反射片11因急剧的热变化而发生伸缩,反射片11也不会产生褶皱。
另外,由于使用铆钉20来将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上,从而能将基板8迅速并可靠地固定于支承板7上,因此,能缩短显示装置的制造时间,并能削减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9作为发光元件,能抑制发热量,并能容易地进行闪烁控制。
此外,铆钉并不局限于由插入铆钉21和承接铆钉22所形成,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不使用承接铆钉22,而在头部21a上沿圆周设置多个脚部21b,在多个脚部21b的前端部分分别设置向外突出的卡紧部,将支承板7和基板8夹持在该卡紧部与头部21a之间。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头部21a位于纺锤部9b的后侧,但也可以使头部21a的顶部位于透镜10的顶部与纺锤部9b的顶部之间。另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9来作为发光元件,但也可以使用LD(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
(变形例)
下面,基于所示的附图,对实施方式5-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详细描述。图84是简要表示变形例的铆钉20的剖视图。
如图84所示,在变形例中,发光二极管9(B1)的前侧未设置透镜10,光直接从发光二极管9向扩散板6进行照射。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的照射范围呈广角,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被扩散板6充分扩散,并被照射向显示面板1。在变形例中,头部21a和卡定部22a的厚度尺寸也比所述发光二极管9的前后尺寸要短,头部21a的顶部也位于发光二极管9的纺锤部9b的顶部的后侧。
因此,根据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的照射范围,使从基板8到头部21a的顶部为止的尺寸比从基板8到发光二极管9的顶部为止的尺寸要短,从而能可靠地避免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被头部21a遮挡,能可靠地防止显示面板1发生亮度不均匀。
实施方式5-2
图85是简要表示显示装置的螺钉的剖视图。
在该显示装置中,用螺钉30代替铆钉20(B7)来将基板8固定于支承板7。在所述支承板7上,在与第一贯通孔8a、8a、……、8a(B64)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贯通孔7b、7b、……、7b。在该第二贯通孔7b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第二贯通孔7b的直径与第一贯通孔8a的直径基本相等。在第一贯通孔8a中插通螺钉30,并将其拧合在第二贯通孔7b中。
螺钉30包括呈圆板状的直径较大的头部30a、以及从该头部30a的主要部分突出的圆柱状的轴部(脚部)30b。头部30a的直径比所述孔11b的直径要稍大。轴部30b上具有外螺纹,将其插入垫圈31中。垫圈31的内径比轴部30b要稍大,与第一贯通孔8a基本相同。在将轴部30b插入垫圈31的状态下,将轴部30b从基板8一侧插入第一贯通孔8a,并将其拧合在第二贯通孔7b中。因此,垫圈31位于头部30a的周边部与第一贯通孔8a的边缘部分之间。
垫圈31的轴向尺寸、即垫圈31的厚度尺寸比反射片11的厚度要略长一些,如图85所示,在头部30a与反射片11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另外,垫圈31和头部30a的厚度尺寸比所述发光二极管9的前后尺寸要短,头部30a的顶部位于发光二极管9的纺锤部9b的顶部的后侧。
此外,对于孔11b,由于头部30a的直径比所述孔11b的直径要稍大,因此,头部30a的周边部与孔11b的边缘部分隔开些许间隔而相对,从而利用头部30a的周边部来对反射片11进行保持。通过拧合螺钉30,来将基板8夹持在垫圈31与支承板7之间,并将其紧贴并固定于支承板7。
在实施方式5-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根据由透镜10进行扩散的光的扩散范围,使从基板8到头部30a的顶部为止的尺寸比从基板8到透镜10的顶部为止的尺寸要短,以避免进行了扩散的光被头部30a遮挡。因此,能防止因显示面板1产生亮度不均匀而导致显示品质下降。
另外,根据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的照射范围,使从基板8到头部30a的顶部为止的尺寸比从基板8到发光二极管9的顶部为止的尺寸要短,从而能可靠地避免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被头部30a遮挡,能可靠地防止显示面板1发生亮度不均匀。
另外,由于利用螺钉30将基板8牢固地固定于支承板7,因此,能可靠地避免基板8从支承板7脱离。
此外,也可以使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的照射范围呈广角,并卸下透镜10。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的照射范围,使从基板8到头部30a的顶部为止的尺寸比从基板8到发光二极管9的顶部为止的尺寸要短,从而能可靠地避免从发光二极管9照射出的光被头部30a遮挡,能可靠地防止显示面板1发生亮度不均匀。
实施方式5-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之内,对于与实施方式5-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6-1
图86是对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图87是对表示光源部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图88是表示对光源部的周边部进行省略后的结构的主视图,图89是表示对光源部的周边部及光反射片进行省略后的结构的主视图,图90是表示对光反射片的周边部进行省略后的结构的主视图,图91A是表示第一轴体部分的结构的纵剖侧视图,图91B是表示第一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横剖俯视图,图92A是表示第二轴体部分的结构的纵剖侧视图,图92B是表示第二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横剖俯视图,图93是表示第三轴体部分的结构的横剖俯视图。
图示的显示装置是包括显示部A、光源部(光源装置)B、以及外壳C(D)的液晶电视机,换而言之,是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部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一侧)具有显示电视图像的显示面,所述光源部(光源装置)B大致呈长方体,配置于该显示部A的后侧(另一侧),所述外壳C(D)遮住显示部A的周边部和光源部B的后侧。
显示部A包括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面板1(A1)、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面板1后侧的光学片材2(C)。利用前保持框体11(A2)和后保持框体12(A3),对显示面板1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以构成面板组件。
光学片材2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较厚的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3(B 1)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所述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扩散片等。
光源部B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3,该多个发光二极管3作为光源而并排设置成网格状;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4(B3),该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4(B3)并排设置成多列,其一个面4a上安装有该发光二极管3;多个连接器5(B4),该多个连接器5(B4)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4、4彼此连接;多个透镜6(B2),该多个透镜6(B2)安装于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一个面4a上,与发光二极管3的顶部相对,使该发光二极管3所发出的光发生扩散;光反射片7(B5),该光反射片7(B5)具有用来在内部配置该透镜6的孔73(B53),与所述一个面4a和连接器5的一个面相对,使透镜6所扩散的光发生反射;支承体8(B6),该支承体8(B6)对多列发光二极管基板4并排地加以支承;第一轴体9和第二轴体10,该第一轴体9和第二轴体10对光反射片7相对于支承体8的位置进行设定;以及第三轴体20,该第三轴体20将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两端部安装于支承体8上,用于抑制光反射片7向厚度方向偏倚。第二轴体10和第三轴体20是公共零部件。
发光二极管基板4呈一个面4a具有电路部、两端部具有插通孔4b、4b(B33、B34)的长方形,在大致呈矩形的支承体8的一个面8a上,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离而并排地设置有多列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4,利用第三轴体20(B7)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两端部固定于支承体8,所述第三轴体20(B7)将插通孔4b、4b插通,并能相对于插通孔4b、4b进行移动。如图89所示,在发光二极管基板4各自的一个面4a上,沿长度方向分离地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3,在一个面4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连接部41、41。
将发光二极管基板4并排设置成多列,使长度方向的一端相对,在这样的发光二极管基板4中,用连接器5将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41、41彼此连接,用第二连接器(B41)将列方向一侧的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连接部与后述的电源电路基板相连接,将列方向另一侧的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连接部22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支承体8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的板部81(B61)、与该板部8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82(B62)、以及与该框部82的外边缘相连的四个檐部83(B63),呈壳体形状。在板部81的中央部开设有第一位置设定孔84,在从第一位置设定孔84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分离的周边一侧开设有第二位置设定孔85,在板部81的与插通孔4b相对应的部位上沿周向分离地开设有多个嵌合孔86,在板部81的一个面8a上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并排地收纳发光二极管基板4并加以支承。另外,在檐部83,沿周向分离地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显示部A的周边部的安装孔。
在板部81的另一个面的长度方向一侧部安装有电源电路基板,该电源电路基板通过第二连接器(B41)与发光二极管基板4相连接,在长度方向另一侧部安装有对显示部A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另外,在板部81的另一个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安装有信号处理电路基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基板对显示于显示部A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
光反射片7由具有光反射性且与显示面板1和支承体8相对应而大致呈矩形的一片合成树脂片材所形成,包括比板部81稍小的扁平部71(B51)、以及在折叠线处与该扁平部71的四边相连的、相对于扁平部71向外侧倾斜上升的角框部72(B52),从而形成为壳体形状。
在扁平部71的中央部开设有用于防止光反射片7相对于板部81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发生错位的贯通孔74,在从该贯通孔74向周边一侧分离的位置上,开设有用于防止光反射片7相对于板部81沿周向发生错位的长孔75(B57)。贯通孔74是圆孔,开设在与第一位置设定孔84相对应的部位上。长孔75在与贯通孔74分离的方向上较长,与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较窄,开设在与第二位置设定孔85相对应的部位上。长孔75的宽度与贯通孔74的直径基本相等。另外,在扁平部71的与嵌合孔86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孔76,该第二孔76之一就是长孔75,该长孔75与孔73相连。
在扁平部71的与透镜6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直径比该透镜6稍大的孔73(B53),利用切口(B56、B59),在扁平部71的与连接器5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因与连接器5相抵接而向厚度方向偏倚的偏倚部。
第一轴体9(B7)具有可挠筒91(B71)和嵌入该可挠筒91的销子92(B72)。可挠筒91的一端具有檐部91a(B71a),其另一端具有与檐部91a相连的设定轴部91b、沿轴长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口91c(B71b)、以及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切口91c之间的部件片能向径向弯曲,将可挠筒91嵌入贯通孔74和第一位置设定孔84中。设定轴部91b的直径比贯通孔74稍小,并具有以下结构:即,将该设定轴部91b嵌入贯通孔74中,从而能防止光反射片7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发生错位。
销子92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销子92的一端具有直径比可挠筒91的檐部91a要大的檐部92a(B72a),将销子92嵌入可挠筒91内,从而使其与可挠筒91内侧的隆起部相抵接,使切口91c之间的部件片沿径向朝第一位置设定孔84的外侧弯曲,以防止切口91c之间的部件片发生弹性复原,防止所述销子92从板部81脱离,从而能利用设定轴部91b来维持光反射片7的位置设定状态。
第二轴体10具有可挠筒10a、以及嵌入该可挠筒10a的销子10b。可挠筒10a的一端具有檐部10c,其另一端一侧具有沿轴长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口10d和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切口10d之间的部件片能沿径向弯曲,将可挠筒10a嵌入长孔75和第二位置设定孔85。作为位置设定部的檐部10c的直径比长孔75的宽度要稍小,并具有以下结构:即,将该檐部10c嵌入长孔75,从而能防止光反射片7以第一轴体9为中心而沿周向发生错位。
销子10b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销子10b的一端具有直径比可挠筒10a的檐部10c要大的檐部10e,将销子10b嵌入可挠筒10a内,从而使其与可挠筒10a内侧的隆起部相抵接,使切口10d之间的部件片沿径向朝第二位置设定孔85的外侧弯曲,以防止切口10d之间的部件片发生弹性复原,防止所述销子10b从板部81脱离。
第三轴体20具有可挠筒20a、以及嵌入该可挠筒20a的销子20b。可挠筒20a的一端具有檐部20c,其另一端一侧具有沿轴长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口20d和向内侧隆起的隆起部,切口20d之间的部件片能沿径向弯曲,将可挠筒20a嵌入嵌合孔86。销子20b采用以下结构:即,所述销子20b的一端具有直径比可挠筒20a的檐部20c和第二孔76要大的檐部20e,将销子20b嵌入可挠筒20a内,从而使其与可挠筒20a内侧的隆起部相抵接,使切口20d之间的部件片沿径向朝嵌合孔86的外侧弯曲,以防止切口20d之间的部件片发生弹性复原,防止所述销子20b从板部81脱离。另外,在檐部20e的内侧面与光反射片7的片材面之间存在些许间隙,从而能吸收光反射片7因热膨胀而向片材面方向所产生的伸缩,另外,具有以下结构:即,用檐部20e来抑制反射片7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4向厚度方向偏倚。
外壳C具有遮住显示部A的周边部前侧的外壳前分体21(D1)、以及遮住光源部B的周边部和后侧的深盘形的外壳后分体22(D2),利用阳螺钉将所述外壳C安装于支承体8的框部82上。
对于采用如上所述结构的显示装置,将支承体8载放在操作台上,使其开放侧朝上,在该支承体8的板部81的一个面8a上,沿列方向相邻的两块发光二极管基板4、4并排设置多列,将连接器5与设置于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4、4的相邻的一个端部的连接部相连接,将第三轴体20的可挠筒20a从设置于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两端部的插通孔4b、4b嵌入嵌合孔86。
在装入各列的发光二极管基板4之后,将光反射片7载放到各列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一个面上,使它们相对,将透镜6嵌入光反射片7的各孔73中,使偏倚部覆盖连接器5。
将第一轴体9的可挠筒91从光反射片7的贯通孔74嵌入板部81的第一位置设定孔84,将销子92嵌入该可挠筒91,从而能对光反射片7相对于板部81在沿片材面的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设定,另外,将第二轴体10的可挠筒10a从光反射片7的长孔75嵌入板部81的第二位置设定孔85,将销子10b嵌入该可挠筒10a,从而能对光反射片7相对于板部81的周向位置进行设定,并能使光反射片7能相对于长孔75部分进行移动。另外,将销子20b从光反射片7的第二孔76嵌入第三轴体20的可挠筒20b,从而将光反射片7安装于板部81,使其能相对板部81移动,以利用檐部20e来抑制反射片7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4向厚度方向偏倚。
在装入光反射片7之后,将光学片材2载放于光反射片7上,将显示部A载放于该光学片材2上,用多根阳螺钉将该显示部A的周边部安装于支承体8的周边部,并安装外壳C。
如上所述,由于利用贯通孔74、第一轴体9、以及第一位置设定孔84来对光反射片7沿片材面的方向的位置进行设定,并且利用长孔75、第二轴体10、以及第二位置设定孔85来对光反射片7沿周向的位置进行设定,使长孔75部分和安装至支承体8上的安装部分能相对移动,因此,在光反射片7发生热膨胀、该光反射片7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发生伸缩的情况下,能利用长孔75和第二孔76来吸收该伸缩,另外,能利用长孔75和第二轴体10来防止光反射片7以第一轴体9为中心而沿周向发生错位,从而能确保光反射片7相对于支承体8位于适当的位置。因此,能使安装于发光二极管基板4上的透镜6与开设在光反射片7上的孔73之间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能使透镜6与孔73之间的间隙大小保持均匀,能防止孔73的孔边缘部产生阴影,从而能保持适当的壳度特性。
图94是表示第一轴体部分的其他结构的纵剖侧视图,图95是表示第二轴体部分的其他结构的纵剖侧视图。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轴体9、第二轴体10、及第三轴体20为铆钉,但除此以外,第一轴体9、第二轴体10、及第三轴体20也可以是阳螺钉。
在第一轴体9是阳螺钉的情况下,如图94所示,第一轴体9包括直径比贯通孔74要大的头部9a、以及与该头部9a相连且直径比贯通孔74要稍小的螺钉部9b。螺钉部9b构成设定轴部。在该实施方式中,螺钉部9b插通贯通孔74中,并拧进第一位置设定孔84中,从而能防止光反射片7向沿片材面的方向发生错位。
在第二轴体10是阳螺钉的情况下,如图95所示,第二轴体10包括直径比长孔75的宽度要大的头部10f、与该头部10f相连且直径比长孔75的宽度要稍小的中径轴部10g、以及与该中径轴部10g相连且直径比中径轴部10g要小的螺钉部10h。中径轴部10g构成位置设定部。在该实施方式中,螺钉部10h插通长孔75,并拧进第二位置设定孔85中,从而能将中径轴部10g嵌入长孔75中,以防止光反射片7以第一轴体9为中心沿周向发生错位。
在第三轴体20是阳螺钉的情况下,由于第三轴体20与图95所示的第二轴体10相同,包括头部、中径轴部、以及螺钉部,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和附图。
实施方式6-2
图96是表示防止错位孔部分的其他结构的横剖俯视图。该显示装置将从贯通孔74向周边一侧分离的位置上设置的第二孔76之一作为长孔75,并将长孔75配置于与孔73分离的位置上,以代替将该长孔75与孔73相连的结构。
在该结构中,由于能提高扁平部71在长孔75周围的刚性,因此,即使在向长孔75的边缘施加负荷时,也能容易地维持扁平部71的扁平状态。此外,在实施方式6-2的情况下,除了将第二孔76之一作为长孔75以外,也可以沿从第二孔76朝向贯通孔74的方向分离地配置长孔75。
实施方式6-3
图97是表示第一轴体9及第二轴体10部分的其他结构的纵剖侧视图。该显示装置将长孔75配置成与贯通孔74的边缘相连,以代替在从贯通孔74向周边一侧分离的位置上设置长孔75。
在板部81的第一位置设定孔84的周围,开设有一个第二位置设定孔85。在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一个插通孔4b的周围,开设有与第二位置设定孔85相对应的第二插通孔4c。
第一轴体9的檐部92a呈长圆形,在该檐部92a的长度方向端部一体地设置有第二轴体10。第二轴体10是直径比长孔75的宽度要小的销子,将其设置成与第一轴体9平行。
长孔75在与贯通孔74的中心分离的方向上较长,在与分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较窄。长孔75的宽度与第二轴体10的直径基本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在第一轴体9插通第一位置设定孔84时,将第二轴体10插通第二位置设定孔85,因此,能避免忘记安装第二轴体10。另外,由于能削减第二轴体10的安装工序数,因此,能提高组装操作性。
实施方式6-4
图98是表示光源装置的其他结构的示意立体图,图99是表示光反射片的防止错位部分的其他结构的主视图。在该光源装置中,在扁平部71的中央部开设有贯通孔74,角框部72(B52)的外边缘设置有在折叠线7a处与之相连的宽度较细的四个檐片77,在檐片77各自的两端部开设有长孔78,在支承体8的角部的檐部83上,设置有插入到长孔78中的位置设定凸部87。
檐片77包括与大致呈矩形的扁平部71的长边相连的长檐片77a、以及与扁平部71的短边相连的短檐片77b,在长檐片77a的两端部设置有在该长檐片77a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长孔78,在短檐片77b的两端部设置有在该短檐片77b的长度方向上较长的长孔78。
位置设定凸部87比长孔78要小,通过切起檐部83的一部分来形成所示位置设定凸部87。采用以下结构:即,位置设定凸部87的周边一部分与长孔78的边缘相接触,以防止光反射片7沿周向发错位,从而能利用位置设定凸部87与长孔78之间的间隙来吸收光反射片7因热膨胀而产生的伸缩。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配置于显示部A的周边部与支承体8的周边部之间的与光反射无关的檐片77上设置有长孔78,因此,能防止光反射性因作为防止错位孔的长孔78而下降,从而能获得光反射性更进一步得以提高的光反射片。
此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扁平部71的中央部开设有贯通孔74,但除此以外,也可以从扁平部71的中央部向周边一侧分离地开设该贯通孔74,对贯通孔74和长孔75、78的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防止错位孔设为长孔,但除此以外,防止错位孔只要具有既能吸收由光反射片的热膨胀所引起的收缩、又能通过与第二位置设定部进行卡合来防止光反射片7沿周向发生错位的形状即可,并不局限于长孔。
另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用来固定发光二极管基板4的第三轴体20具有兼作为第二轴体10的结构,但除此以外,第一轴体9、第二轴体10、第三轴体20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轴构件。
另外,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轴体9作为第一位置设定部,将第二轴体10作为第二位置设定部,但除此以外,第一位置设定部和第二位置设定部也可以是安装于板部81的轴构件、或是安装在固定于板部81上的发光二极管基板上的轴构件。
实施方式7
图100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1是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02是对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103是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图104是对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105是连接器的放大立体图,图106是示意性地表示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07是表示插入孔的尺寸关系的俯视图,图108是表示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09是表示固定件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光源装置包括: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该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相互分离而并排设置,它们的一个面2a上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B1);多个透镜3(B2),该多个透镜3(B2)安装于该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与各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相对,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生扩散;反射片4(B5),该反射片4(B5)具有用来在内部配置该透镜3的贯通孔41(B53),载放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使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生反射;多个连接器5(B4),该多个连接器5(B4)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2彼此连接;以及支承体6(B6),该支承体6(B6)位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另一个面2b一侧,对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支承。
发光二极管基板2(B3)的一个面2a上具有电路部,呈长与宽的比值较大的矩形(长方形)。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各自的一个面2a上,沿长边方向以基本相同的间隔相互分离地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发光二极管基板2是只在一个面2a一侧具有导电部的单面基板。将多块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统一成相同方向,将它们沿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相互分离地并排设置于大致呈矩形的支承体6的一个面6a上。在图102中,示出了以下的例子:即,将安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1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配置于中央,在其两侧配置安装有5个发光二极管1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将由此连接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8列,并使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的发光二极管1的安装间隔基本相同。而且,所有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的发光二极管1以在二维上大致相同的间隔进行配置。
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部21、22(B31、B32)。在并排设置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中,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1、21彼此之间通过连接器5相连接。另外,如后所述,位于列的一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通过连接器与电源电路基板相连接,位于列的另一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连接器5(B4)包括与一个连接部21相连接的插头51、以及与另一个连接部21相连接的插座52,该连接器5(B4)大致呈长方体形。在插座52上,设置有多个朝向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针电极52a,在插头51上,设置有多个供插座52的各针电极52a嵌入的金属配件51a。通过焊料回流处理,将插头51的金属配件51a与一个连接部21相连接,并通过焊料回流处理,将插座52的针电极52a与另一个连接部21相连接。将插头51安装于插座52,使插座52的各针电极52a嵌入插头51的各金属配件51a,从而将相邻的两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电连接。
透镜3(B2)包括透光部31(B21)和三个定位突起32(B22),所述透光部31(B21)与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分离而相对,并具有用于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四周扩散的半球形凹部,所述定位突起32(B22)从该透光部31的与一个面2a相对的面向发光二极管基板2突出,对透镜3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定位,该定位突起32的前端通过粘接剂安装于一个面2a上。透光部31形成得比反射片4的贯通孔41要稍小。
反射片4(B5)由具有光反射性且与支承体6相对应而大致呈矩形的一片合成树脂片材所形成,在分别与透镜3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呈直径比透光部31要稍大的圆形且配置成网格状的贯通孔41,在与连接器5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大致呈矩形且能供连接器5插通的第二贯通孔42。
支承体6(B6)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的板部61(B61)、以及与该板部6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62(B62),在板部61的一个面6a上,沿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并排地收纳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加以支承。
在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开设有供铆钉8(B7)插入的插入孔2c、2d(B33、B34),所述铆钉8(B7)用于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支承于支承体6上。两个插入孔2c、2d中的一个插入孔2c(B33)的尺寸比另一个插入孔2d(B34)的尺寸要小。具体而言,一个插入孔2c是直径为2c1的圆孔,另一个插入孔2d沿基板宽度方向的尺寸2d1比插入孔2c的直径2c1要大规定尺寸(例如0.2mm~0.3mm左右),是在基板长边方向上较长的长圆形。配置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使尺寸较小的插入孔2c与尺寸较大的插入孔2d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相连接的端部上彼此相邻。
在支承体6的板部61上,与各插入孔2c、2d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贯通孔61a(B64),两个插入孔2c、2d的中心之间的距离k等于与各插入孔2c、2d相对应的两个贯通孔61a之间的间隔。即,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与支承体6对齐,使尺寸较小的插入孔2c和与之相对应的贯通孔61a的孔位置相一致,此时,对应的贯通孔61a位于尺寸较大的插入孔2d的中心,从而,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插入孔2c、2d与各贯通孔61a之间的位置关系得以确定。
如图109所示,铆钉8(B7)包括:筒构件81(B71),该筒构件81(B71)具有能插通插入孔2c、2d和贯通孔61a的外径g1,其一端设置有不能贯穿插入孔2c、2d和贯通孔61a的凸缘部81a(B71a),其另一端的内径g3比一端的内径g2要小;以及轴构件82(B72),该轴构件82(B72)具有能插入该筒构件81的一端且直径比另一端的内径g3要大的轴部82a、及不能贯穿插入孔2c、2d和贯通孔61a的头部82b(B82a)。筒构件81和轴构件82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在反射片4(B5)上,在与铆钉8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与贯通孔41相连的长孔状的第三贯通孔43(B54),该第三贯通孔43(B54)具有比轴构件82的头部82b的直径要大的直径。
接着,对用铆钉8将连接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支承于支承体6上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在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插入孔2c、2d对准支承体6的各贯通孔61a之后,使筒构件81从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一侧插通尺寸较小的插入孔2c和贯通孔61a,并使凸缘部81a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相抵接。接着,若插入轴构件82的轴部82a,直至其头部82b与筒构件81的凸缘部81a相抵接,则筒构件81的前端部会被轴构件82的轴部82a向外侧撑开。被向外侧撑开的筒构件81的前端部将轴构件82的轴部82a向内侧进行按压而对其进行保持,并且该筒构件81的前端部无法插通支承体6的贯通孔61a,从而能利用铆钉8来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固定于支承体6上。
在如上所述那样对尺寸较小的插入孔2c安装铆钉8之后,也同样地对尺寸较大的插入孔2d安装铆钉8,利用铆钉8,使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固定于支承体6上。此时,在利用连接器5在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之间进行连接时,两块基板的位置沿基板宽度方向偏离适当位置的情况下,支承体6的贯通孔61a不位于插入孔2d的中央,但由于增大了插入孔2d的沿基板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贯通孔61a不会脱离插入孔2d的范围,从而能将铆钉8插通插入孔2d和贯通孔61a而进行安装。
在所有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插入孔2c、2d中安装了铆钉8之后,贯通孔41被透镜3插通,第二贯通孔42被连接器5插通,第三贯通孔43被各铆钉8插通,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反射片4载放到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使它们相对。
图110是表示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70(A),该显示部70(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具有显示面72a;光源装置A(B),该光源装置A(B)配置于该显示部70的后侧;以及外壳71(D),该外壳71(D)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和光源装置A的后侧。
显示部70包括具有显示面72a的显示面板72(A1)、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面板72后侧的光学片材73(C)。利用前支承框体74(A2)和后支承框体75(A3),对显示面板72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以构成面板组件,将后支承框体75安装于支承体6的周边部。
光学片材73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较厚的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所述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和扩散片等。利用支承体6的框部62和后保持框体75对光学片材73的周边部进行夹持。
外壳71(D)具有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前侧的外壳前分体71a(D1)、以及遮住光源装置A的周边部和后侧的深盘形的外壳后分体71b(D2),利用阳螺钉将所述外壳71(D)安装于支承体6的框部62上。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板部61另一个面6b的长边方向一侧部安装有电源电路基板,该电源电路基板通过第二连接器(B41)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用电极部22相连接,在长度方向另一侧部安装有对所述显示部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另外,在板部61上的另一个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安装有信号处理电路基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基板对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7中,用由筒构件81和轴构件82这两个构件所形成的铆钉8来构成固定件,但固定件也可以是由单一的构件所形成的铆钉,另外,除了铆钉以外,也可以用螺钉、螺栓螺母等来构成固定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7中,采用了设置直径比铆钉8的头部82b的直径要大的第三贯通孔43,在该第三贯通孔43内配置头部82b从而能允许反射片4因热膨胀而发生伸缩的结构,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将头部82b的直径设得比第三贯通孔43的直径要大,使该头部82b的外周部沿厚度方向与反射片4的第三贯通孔43周围分离而相对,从而能防止反射片4因头部82b而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分离的方向偏倚。
在所述实施方式7中,在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两个插入孔2c、2d,但如图111A、图111B所例示,也可以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设置三个以上的插入孔2c、2d。在图111A中,示出了以下情况:即,不将尺寸较小的插入孔2c设置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而将其设置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内侧部位,并将尺寸较大的插入孔2d设置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在图111B中,示出了以下情况:即,不将尺寸较小的插入孔2c设置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而将其设置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内侧部位,并将尺寸较大的插入孔2d设置于包括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在内的其他三个部位。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反射片4上,与各插入孔2c、2d的位置相对应地开设有直径比铆钉8的轴构件82的头部82b的直径要大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多块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连接成一列状的情况下,将设置有尺寸较大的插入孔2d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端部设置成彼此相邻,从而能利用连接器连接来进一步可靠地吸收发光二极管基板2彼此之间的错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7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运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照明,但也能适用于除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其他发光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照明。
实施方式8
图112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13是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14是对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115是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构件的俯视图,图116是对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117是表示安装有透镜的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8是表示铆钉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19是图118的V-V线处的俯视图,图120是表示铆钉与透镜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光源装置包括: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该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B3)相互分离而并排设置,它们的一个面2a上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B1);多个透镜3(B2),该多个透镜3(B2)安装于该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与各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相对,使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生扩散;反射片4(B5),该反射片4(B5)具有用来在内部配置该透镜3的贯通孔41(B53),载放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使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发生反射;以及支承体6(B6),该支承体6(B6)位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另一个面2b一侧,对多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支承。
发光二极管基板2(B3)的一个面2a上具有电路部,呈长与宽的比值较大的矩形(长方形)。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各自的一个面2a上,沿长边方向以基本相同的间隔相互分离地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发光二极管基板2是只在一个面2a一侧具有导电部的单面基板。将多块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长边方向统一成相同方向,将它们沿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相互分离地并排设置于大致呈矩形的支承体6的一个面6a上。在图114中,示出了以下的例子:即,将安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1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配置于中央,在其两侧配置安装有5个发光二极管1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将由此连接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8列,并使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的发光二极管1的安装间隔基本相同。然后,所有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的发光二极管1以在二维上大致相同的间隔进行配置。
在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沿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连接部21、22(B31、B32)。在并排设置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中,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1、21彼此之间通过连接器5(B4)相连接。另外,如后所述,位于列的一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通过连接器与电源电路基板相连接,位于列的另一端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部22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透镜3(B2)包括:透光部31(B21),该透光部31(B21)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分离配置,与发光二极管1的顶部分离而相对,并具有用于使由该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向四周扩散的半球形凹部31a;以及三个定位突起32(B22),该三个定位突起32(B22)从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相对的该透光部31的相对面31b向发光二极管基板2突出,对透镜3相对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进行定位,该定位突起32的前端通过粘接剂安装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上。
反射片4(B5)由具有光反射性且与支承体6相对应而大致呈矩形的一片合成树脂片材所形成,在分别与透镜3相对应的部位上,开设有呈直径比透光部31要稍大的圆形且配置成网格状的贯通孔41,在与连接器5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大致呈矩形且能供连接器5插通的第二贯通孔42。贯通孔41形成得比透镜3的透光部31稍大。
支承体6(B6)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的板部61(B61)、以及与该板部6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62(B62),在板部61的一个面6a上,沿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并排收纳发光二极管基板2并加以支承。
在矩形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沿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开设有供铆钉8(B7)插入的贯通孔2c、2d(B33、B34),所述铆钉8(B7)用于将发光二极管基板2支承在支承体6上。两个贯通孔2c、2d中的一个贯通孔2c(B33)是圆孔,另一个贯通孔2d(B34)为沿基板长边方向较长的长圆形。在支承体6的板部61上,与各贯通孔2c、2d的位置相对应地设置有贯通孔61a(B64)。
铆钉8(B7)包括:筒构件81(B71),该筒构件81(B71)具有能插通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贯通孔2c、2d和支承体6的贯通孔61a的外径g1,其一端设置有不能贯穿该贯通孔2c、2d和贯通孔61a的凸缘部81a(B71a),其另一端的内径g3比一端的内径g2要小;以及轴构件82(B72),该轴构件82(B72)能插入该筒构件81的一端,其直径比另一端的内径g3要大,在该轴构件82的一端设置有不能贯穿贯通孔2c、2d和贯通孔61a的头部82a(B72a)。头部82a呈在外周侧具有向轴构件82一侧突出的环状凸部的圆板状。筒构件81和轴构件82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在铆钉8的头部82a,在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朝外周部开口的多个槽82b(B74)。具体而言,在所述环状凸部设置有三个槽82b,该三个槽82b以与轴构件82相连的头部82a的中央侧部位82为中心呈放射状,且相互大致呈120度。各槽82b具有规定的宽度。
所述槽82b的底部位于比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相对的透镜3的透光部31的相对面31b的外周侧端部的位置更靠近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的一侧。在图120中,示出了槽82b的底部位于一个面2a一侧的例子,该槽82b的底部与透光部31的相对面31b的外周侧端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k。由此,从透光部31的外周部射出的光不会射入槽82b的内部,而是被铆钉8的头部82a的外表面所反射,或不被反射地通过而成为照明光。
在反射片4上与铆钉8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与第二贯通孔42相连的长孔状的第三贯通孔43(B54),该第三贯通孔43(B54)具有比头部82a的直径要大的直径。
接着,对用铆钉8将连接成一列状的三块发光二极管基板2支承于支承体6上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在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贯通孔2c、2d与支承体6的各贯通孔61a的位置对准之后,使筒构件81从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一侧插通贯通孔2c和贯通孔61a,并使凸缘部81a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个面2a相抵接。接着,若插入轴构件82,直至其头部82a与筒构件81的凸缘部81a相抵接,则筒构件81的前端部会被轴构件82的前端侧向外侧撑开。由于被向外侧撑开的筒构件81的前端部将轴构件82的前端侧向内侧进行按压而对其进行保持,并且头部82a无法插通支承体6的贯通孔61a,因此,能利用铆钉8来将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固定于支承体6。在如上所述那样对呈圆孔的贯通孔2c安装了铆钉8之后,也同样地对呈长孔的贯通孔2d安装铆钉8,从而利用铆钉8,使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固定于支承体6。
在所有的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贯通孔2c、2d中安装了铆钉8之后,贯通孔41被透镜3插通,第二贯通孔42被连接器5插通,第三贯通孔43被各铆钉8插通,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反射片4载放到发光二极管基板2上,使它们相对,从而完成光源装置。
接着,对解除各发光二极管基板2通过铆钉8固定于支承体6上的状态的步骤进行说明。例如,如图116所示,由于设置于头部82a的三个槽82b中的一个槽82b位于与透镜3相邻的一侧,因此,透镜3会成为障碍物,从而无法将螺丝刀插入该槽82b。然而,对于与该槽82b呈120度的位置上的两个槽82b来说,透镜3不会成为障碍物,因此,若将螺丝刀插入这两个槽82b中的任何一个槽,并强行使头部82a向脱离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一侧移动,则被向外侧撑开的筒构件81的前端部会回复成原来的直径,该筒构件81会插通支承体6的贯通孔61a和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贯通孔2c、2d,从而解除发光二极管基板2与支承体6之间的固定状态。
图121是表示包括实施方式8的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70(A),该显示部70(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具有显示面72a;光源装置A(B),该光源装置A(B)配置于该显示部70的后侧;以及外壳71(D),该外壳71(D)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和光源装置A的后侧。
显示部70包括具有显示面72a的显示面板72(A1)、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面板72后侧的光学片材73(C)。利用前支承框体74(A2)和后支承框体75(A3),对显示面板72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以构成面板组件,将后支承框体75安装于支承体6的周边部。
光学片材73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较厚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1所发出的光进行扩散,所述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和扩散片等。利用支承体6的框部62和后保持框体75对光学片材73的周边部进行夹持。
外壳71(D)具有遮住显示部70的周边部前侧的外壳前分体71a(D1)、以及遮住光源装置A的周边部和后侧的深盘形的外壳后分体71b(D2),利用阳螺钉将所述外壳71(D)安装于支承体6的框部62上。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板部61另一个面6b的长度方向一侧部安装有电源电路基板,该电源电路基板通过连接器(B41)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的连接用电极部22相连接,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部安装有对所述显示部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另外,在板部61上的另一个面6b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安装有信号处理电路基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基板对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
接着,对所述铆钉8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2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其他光源装置的铆钉的头部的背面侧的俯视图,图123是对所述其他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铆钉8(B7)的头部82a的环状凸部上设置有两个槽82c,该两个槽82c以与轴构件82相连的头部82a的中央侧部位82为中心呈放射状,相互大致呈90度。如图123所示,两个槽82c(B74)中的一个槽82c位于与透镜3相邻的一侧,透镜3(B2)会成为障碍物而无法将螺丝刀插入这一个槽82c,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另一个槽82c,透镜3不会成为障碍物,从而也能将螺丝刀插入该另一个槽82c。
接着,对所述铆钉8的第二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4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第二其他光源装置的铆钉的头部的背面侧的俯视图。在该第二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铆钉8(B7)的头部82a的环状凸部上设置有两个槽82d,该两个槽82d以与轴构件82相连的头部82a的中央侧部位82为中心呈放射状,相互大致呈60度,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相同,两个槽82d中的一个槽82d位于与透镜3相邻的一侧,从而无法将螺丝刀插入这一个槽82d,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将螺丝刀插入另一个槽82d。此外,关于多个槽所成的角度,也可以设为除120度、90度、和60度以外的任意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多个槽同时成为无法插入螺丝刀的状态,多个槽中必须至少有一个槽位于偏离了将与轴部82相连的头部82a的中央侧部位与其他槽连接起来的直线的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8中,设置了直径比铆钉8的头部82a的直径要大的第三贯通孔43,在该第三贯通孔43内配置头部82a,从而能允许反射片4因热膨胀而发生伸缩,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将头部82a的直径设得比第三贯通孔43的直径要大,使该头部82a的外周部沿厚度方向与反射片4的第三贯通孔43周围分离而相对,从而能防止反射片4因头部82b而向与发光二极管基板2分离的方向偏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8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装置运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照明,但也能适用于除液晶显示装置以外的其他发光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照明。
实施方式9
图12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装置1的显示装置7的部分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125的左右方向与显示装置7的前后方向相同,进而与光源装置1的前后方向相同。
图126和图127A是表示光源装置1所具备的电路基板2、2彼此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水平剖视图和主视图,图127B是表示光源装置1所具备的电路基板2、2与安装构件6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图126的上下方向与显示装置7的前后方向相同,进而与光源装置1(B)的前后方向相同。另外,图126相当于图127A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128是示意性地表示电路基板2、2、……并排设置的状态的立体图,表示将反射片4安装于安装构件6之前的状态。
如图125所示,显示装置7包括显示部70(A)、外壳71(D)、前侧框体72(A2)、后侧框体73(A3)、以及光源装置1(B)。
下面,首先对光源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25~图128所示,光源装置1(B)包括多块电路基板2、2、……(B3)、反射片4(B5)、以及安装构件6(B6)。
各电路基板2(B3)呈在左右方向上较为细长的矩形板状,在正面2a的右端部安装有第一连接部(例如是凸型连接部)21,在正面2a的左端部安装有第二连接部(在这种情况下,是凹型连接部)22。即,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分离的方向是左右方向。
另外,在电路基板2上的第一连接部21(B31)与第二连接部22(B32)之间的上表面2a上,沿长边方向间隔适当长度地安装有多个(在图128中是五个)发光部23、23、……(B1)。
此外,在电路基板2上,安装有用来驱动发光部23、23、……的未图示的驱动器。
这里,各发光部23(B1)使用发光二极管。
另外,在各电路基板2的正面2a上,与发光部23、23、……一一对应地设置有多个透镜24、24、……(B2)。各透镜24呈圆形,与发光部23的顶部相对地进行配置。透镜24使发光部23所发出光发生扩散。
安装构件6(B6)通过将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呈矩形板状,具有矩形平板状的平板部61(B61)、以及与平板部6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62(B62)。平板部61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与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相同。
在平板部61的正面6a上,以并排设置成矩阵形的状态安装有电路基板2、2、……。其结果是,发光部23、23、……(B1)配置成矩阵状。在图128中,例示出了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有两块、且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有五块电路基板2、2、……的状态。
另外,在安装构件6的背面左端部安装有分别对电路基板2、2、……的驱动器进行供电的未图示的电源电路基板(B10a)。此外,在安装构件6的背面右端部安装有对显示部70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
在沿左右方向相邻的电路基板2、2上,配置于左侧的电路基板2的第一连接部21经由对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进行桥接的第一连接器25(B4),与配置于右侧的电路基板2的第二连接部22进行电连接。
另外,安装于平板部61的最左端的电路基板2、2、……上的第二连接部22、22、……分别经由未图示的第二连接器(B41),与电源电路基板进行电连接。
此外,安装于平板部61的最右端的电路基板2、2、……上的第二连接部22、22、……分别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
反射片4(B5)由合成树脂片材所形成,至少反射片4的正面具有高反射性,用于使发光部23、23、……所发出的光发生反射。另外,反射片4呈与安装构件6的形状相对应的矩形,安装于安装构件6的正面侧。
在反射片4上与透镜24、24、……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41、41、……(B53)。另外,在反射片4上与第一连接器25、25、……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矩形的贯通孔42、42、……。
在贯通孔41、41、……的内部配置有透镜24、24、……,在贯通孔42、42、……的内部配置有第一连接器25、25、……,在这样的状态下,将反射片4分别层叠于电路基板2、2、……的正面2a、2a、……上。
接着,对图125所示的显示装置7的结构进行说明。
光源装置1(B)用于对显示部70(A)进行照明,将其配置于显示部70的背面侧。
显示部70呈矩形,包括显示面板701(A1)和光学片材702(C)。
显示面板701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701的正面构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7a。
光学片材702与显示面板701的背面相对,配置于显示面板701与透镜24、24、……之间,使发光部23、23、……所发出的光发生扩散。光学片材702是将较厚的扩散板与用反射偏光板、棱镜片、或扩散片等所形成的较薄的合成树脂片材进行层叠而形成的层叠体。
对于显示面板701,显示面板701的周边部被前侧框体72与后侧框体73前后夹持,从而构成面板组件。
后侧框体73安装于安装构件6的框部62,光学片材702被后侧框体73与框体62前后夹持。
外壳71(D)在使显示面7a从正面开口露出并遮住除显示面7a以外的部分的状态下,收纳有面板组件、光学片材702、以及光源装置1。
在安装构件6(B6)的平板部61的背面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上,安装有对显示于显示面板701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基板。
在如上所述那样制造显示装置7的光源装置1的情况下,制造者将电路基板2、2、……(B3)安装于安装构件6(B6)的平板部61(B61)上。在安装各电路基板2时,在各电路基板2上,形成有如图126~图128所示的标记31、32、33(B38、B35),使制造者能容易并正确地确认各电路基板2的左右方向的朝向(以下仅称为电路基板2的朝向)。
标记31、32、33是表示电路基板2的朝向的各凹状的标记。
将标记31、32(B38)配置于第一连接部21的附近。标记31是在电路基板2的上端部从电路基板2的正面2a贯穿至背面的呈矩形的切除状部分。同样地,标记32是在电路基板2的下端部的呈矩形的切除状部分。
将标记33(B35)配置于第二连接部22的附近。标记33是在电路基板2的上下方向中央部上从电路基板2的正面2a贯穿至背面的呈圆形的孔。
标记33的内径比标记31、32的内侧尺寸要大。
如上所述的标记31、32和标记33分别形成于电路基板2的右端部和左端部(换而言之,是电路基板2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它们的个数、尺寸、及形状各不相同。
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并正确地判断出电路基板2的形成有标记31、32的一侧是右侧、电路基板2的形成有标记33的一侧是左侧。
此外,标记31、32和标记33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和/或形状。另外,在尺寸和/或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形成于电路基板2的右侧的标记的个数也可以与形成于左侧的标记的个数相同。
另一方面,在安装构件6(B6)上,在电路基板2的每个安装位置都形成有标识51、52、53(B69b、B68)。
标识51、52、53是表示电路基板2的安装位置的各个凸状的标识,所述标识51、52、53分别突出设置于平板部61的正面6a上。标识51、52、53可以一体地成形于平板部61,也可以是将与安装构件6分开设置的构件固定在正面6a上而形成的标识。
将标识51、52(B69b)配置于第一连接部21的配置位置附近。将标识53配置于第二连接部22的配置位置附近。标识51、52、53彼此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标记31、32、33彼此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对应。
标识51(或标识52)呈四棱柱形,将标识51(或标识52)嵌入标记31(或标记32)内,从而与其进行卡合。标识53呈圆柱形,将标识53嵌入标记33内,从而与其进行卡合。即,标识51、52、53具有与要卡合的标记31、32、33相对应的个数、尺寸、及形状。
操作者通过观察标记31、32、33、并使手指接触标记31、32、33,能避免判断错电路基板2的方向。另外,通过直接观察标识51、52、53、或通过标记31、32、33来观察标识51、52、53,并使标识51、52、53与手指或电路基板2相接触,能容易并正确地掌握电路基板2的安装位置。
此外,操作者通过使电路基板2与安装构件6相接触,以将标识51、52、53嵌入标记31、32、33内,能容易、正确、并且唯一地对电路基板2进行定位。
因此,操作者能将朝正确方向配置于正确位置的电路基板2安装于安装构件6。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例如利用未图示的多个铆钉(B7),来将电路基板2固定于平板部61。
此时,能防止错将电路基板2左右颠倒地进行安装。其原因在于,电路基板2的左侧与右侧的标记31、32、33和标记51、52、53的个数、尺寸、及形状互不相同。
此外,在未形成标记33和标识53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电路基板2右端部和左端部的外边缘形状互不相同,来表示电路基板2的方向,并将此看作为标记31、32。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容易并正确地判断出电路基板2的形成有标记31、32的一侧是右侧,电路基板2的未形成有标记31、32的一侧是左侧。
另外,操作者通过使电路基板2与平板部61相接触,以将标识51、52嵌入标记31、32内,能容易、正确、并且唯一地对电路基板2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9中,例示出了在电路基板2和安装构件6上形成多个标记和个数相同的标识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只形成有标记31、32、33中的一个标记、以及标识51、52、53中的任何一个与该标记相对应的标识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能容易并正确地对电路基板2的方向进行判断,并能对电路基板2进行定位。
形成于电路基板2的标记也可以采用只能用于确认电路基板2的方向而不能用于定位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在安装构件6上形成与标记进行卡合的标识。另外,标记也可以是凸状的。或者,标记也可以采用使电路基板2的右端部的角部形成为直角状、而使右端部的角部形成为圆弧状的结构,或在电路基板2的右端面上形成凹凸、而使左端面形成得平滑的结构等。
在如上所述的光源装置1的制造操作、进而在显示装置7的制造操作中,电路基板2、2、……的安装操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然而,也可以通过在电路基板2和安装构件6上分别印刷定位用标志,来对电路基板2进行定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若印刷在安装构件6上的标志被准备安装的电路基板2遮住,则需要将电路基板2一个一个地从安装位置分离,以观察安装构件6上是否印刷有标志和/或标志的印刷位置等。
即,在安装构件6上形成能容易地利用触觉来掌握其有无和/或形成位置等的凸状的标识51、52、53的方法对于提高操作性更为有利。
一般,电路基板2、安装构件6、以及第一连接器25等的颜色分别是能反射发光部23、23、……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例如白色)、或是不容易吸收发光部23、23、……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例如奶油色)。
本实施方式中的标记31、32、33的周边部和标识51、52、53的颜色与电路基板2和安装构件6的颜色相同,但为了提高其各自的可视性,标记31、32、33的周边部和/或标识51、52、53的前端部等的颜色也可以与电路基板2和安装构件6的颜色不相同。但是,该颜色仅限于能反射发光部23、23、……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或不容易吸收发光部23、23、……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此外,在将标记31、32、33和标识51、52、53配置于会被反射片4所遮住的位置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对这些颜色进行限制。
另外,在实施方式9中,将电路基板2、2、……等间距地并排设置成多列,但除此以外,也可以对电路基板2、2、……进行如下配置:即,使并排设置方向中央侧的间隔尺寸较短,而使并排设置方向两侧的间隔尺寸较长。
应该认为这里所揭示的实施方式9在所有方面都是举例表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具有上述意义,还应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义及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例如,电路基板2的朝向并不局限于左右方向的朝向,也可以是上下方向的朝向。即,第一连接部21、22也可以采用在上下方向上分离配置的结构。
另外,只要具有本发明的效果,在光源装置1或显示装置7中也可以包含实施方式9所未揭示的构成要素。
实施方式10
图12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示的照明装置构成为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的背光源装置,用于对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面均匀地照射光,具有与作为被照射物的液晶显示面板相对应的矩形的平面形状,包括成形为浅底箱形的背光源底座1(B6),在该背光源底座1内部的底板10(B61)的整个面上,纵横配置多个作为光源的LED(发光二极管)2、2……(B1)。
如图129所示,LED2、2……(B1)以多个(在图中为5个或8个)为单位,安装于LED基板20、20……(B3)上。LED基板20(B3)具有小宽度长尺寸的长方形形状,多个LED2、2……沿长边方向隔开相等间隔地安装于LED基板20的一个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
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上的LED2、2……的配置例如图129所示,通过将安装有五个LED2、2……的LED基板20与安装有八个LED2、2……的LED基板20沿长度方向排列,并将它们隔开相等间隔地排列成多列(在图中为九列)。此外,LED基板20、20……的数量、以及它们在底板10上的配置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方式,可以根据背光源底座1的大小和形状来适当地进行设定。另外,安装于各LED基板20的LED2、2……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图示的五个或八个,可以设定成适当的数量。
图130是背光源底座1的俯视图,表示安装LED基板20、20……之前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上,正反贯穿地形成有各多个固定孔11、11……(B64)、定位孔12、12……(B67)、以及零部件安装孔13、13……(B66)。
固定孔11、11……(B64)是用于固定LED基板20、20……的孔,对应于图129所示的LED基板20、20……的配置,以沿底板10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四个固定孔为一组,沿底板10的宽度方向等间隔地排列设置有九列固定孔。在图130中,用双点划线来表示LED基板20、20……的位置。各列的四个固定孔11、11……位于同列上的两个LED基板20、2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并分别位于LED基板20、20……的两端部附近。
在利用冲压成形来制造背光源底座1时,通过使定位孔12、12……(B67)与设置于成形用模具的突起进行卡合,来将原料板相对于该模具进行定位,为此,设置有定位孔12、12……(B67)。在图中,底板10的面内有三处形成有定位孔12、12、……。为了能在模具的面内进行定位,形成三处以上的定位孔12、12……,如图所示,希望其形成位置是均匀地设定在底板10的面内。
为了安装冷却风扇、电源电路、各种连接电缆等、以及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零部件而设置零部件安装孔13、13……(B66),这些零部件安装孔13、13……分别贯穿使底板10上的相应位置向背面侧凹陷而形成的凹处14、14……的底部。可以根据要安装的构成零部件的数量和位置,来适当地对零部件安装孔13、13……的数量和配置进行设定。在图中,将四个零部件安装孔13、13……随机地配置于底板10的面内。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中,如上所述,将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设置于将对各LED基板20所设定的两个固定孔11、11连接起来的直线上,使它们位于这些固定孔11、11之间。
图131是表示LED基板2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32是对LED基板20的安装部分进行放大表示的图129的XII-XII线处的剖视图,图133也相同,是表示图129的XIII-XIII线处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安装于LED基板20的LED2、2……的上部分别被安装于LED基板20的光扩散用的透镜3、3……(B2)所覆盖。透镜3如图131所示,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如图132、图133所示,是具有一个面平坦、另一个面弯曲成凸状的截面形状的凸透镜。在透镜3的平坦的一个面的中央设置有凹部30(B21),在该凹部30的周边,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多根支承脚31、31……(B22)。如图132、图133所示,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透镜3中,使平坦面朝下,将LED2收容在中央的凹部30内,从而对其进行定位,将三根支承脚31、31……分别与LED基板20进行粘接,从而将透镜3固定并支承于离开LED基板20的表面适当长度的位置上。
如图131所示,在LED基板20的两端部设置有外部连接用的端子部22、23(B31、B32)。另外,在LED基板20的两端部的附近、具体而言是在两端的LED2、2和与它们相邻的LED2、2之间,设置有正反贯穿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的贯通孔21、21(B33、B34)。这些贯通孔21、21与如上所述那样形成于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上的固定孔11、11的位置相对应。将LED基板20、20……配置于底板10上,使各个贯通孔21、21与各个固定孔11、11的位置相一致,如图129所示,将基板保持件6(B7)插入这些贯通孔21和固定孔11的匹配部,从而将LED基板20、20……固定于背光源底座1。
如图132所示,基板保持件6(B7)包括从呈圆板状的按压板60的一个面突出的固定爪61,使该固定爪61穿过LED基板20的贯通孔21和底板10的固定孔11,与该固定孔11的背面侧的周边进行卡合,从而将LED基板20夹持固定于按压板60与支承板1之间。此外,所述夹持是隔着覆盖底板10的整个面而设置的反射片5进行的。反射片5(B5)是聚碳酸酯等具有优良光反射性的树脂制的片材。在LED基板20的上表面上也覆盖有反射片5,使覆盖LED2的安装位置的透镜3(B2)经由形成于反射片5的对应位置的各个贯通孔51(B53),露出至该反射片5的表面。此外,在图129中,省略了反射片5的图示。
另外,基板保持件6包括竖直设置于按压板60的另一个面上的支承突起62(B83)。如后所述,设置该支承突起62是为了从背面支承与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相对的扩散板。除了采用所有基板保持件6都具有支承突起62的结构以外,也可以采用一部分的基板保持件6具有支承突起62的结构。
如图129所示,用连接器4(B4)来连接位于相对的位置上的各个端子部22、22,从而将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上沿长度方向连续排列的两个LED基板20、20互相连接。另一端的端子部23、23用于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安装于LED基板20、20……上的LED2、2……利用来自外部电源的供电而进行发光。利用由各透镜3、3……所引起的扩散与由反射片5所引起的反射相乘的效果,使各LED2、2……的发光在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的面内均匀分散,并照射到与底板10相对配置的被照射物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中,在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上,具有正反贯穿该底板10的定位孔12、12……(B67)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B66)。这些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相对于用于固定LED基板20的固定孔11、11……具有上述的位置关系,这些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处于被如上述那样安装于这些固定孔11、11……的LED基板20、20……所堵住的状态。此外,零部件安装孔13、13……设置于使底板10凹陷而设置的凹处14、14……的内部,但LED基板20、20……堵住所有这些凹处14、14……。
因此,在使用状态下,灰尘不可能通过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而进入背光源底座1的内部,从而能预防因这些灰尘附着堆积于LED2、2……和透镜3、3……的表面、以及反射片5的表面而导致发生照射光不均匀等的、照射光的照度不足等光学问题。另外,也能预防因具有导电性的灰尘附着于LED基板20、20……的表面而导致形成在LED基板20、20……上的LED2、2……的驱动电路发生电气故障。
另外,由LED2、2……所发出的光不会经由被LED基板20、20……所堵住的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而漏出到外部,从而也能消除给看到漏出的光的使用者带来不安的感觉的可能性。
在对背光源底座1进行设计时,适当地将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相对于LED基板20、20……的固定孔11、11……进行定位,从而能实现利用LED基板20、20……来封住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
如实施方式10所示,在使用长方形的LED基板20(B3)并利用两端部附近的固定孔11、11来将该LED基板20固定于底板10的情况下,将定位孔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形成于连接这些固定孔11、11的直线上,使它们位于两固定孔11、11之间,从而能可靠地封住定位孔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LED基板20具有适当的弹性,只通过利用所述基板保持件6对两端部附近进行固定,就能使LED基板20良好地紧贴于底板10上,从而可靠地堵住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但为了确保该封堵的可靠性,也可以一并使用粘接等其他固定方法。除了将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配置于连接两个固定孔11、11的直线上,使它们位于这些固定孔11、11之间以外,也可以将它们配置于从连接两个固定孔11、11的直线向LED基板20的宽度方向偏倚的位置上,只要是能被LED基板20所封闭的位置即可。
零部件安装孔13的周围的凹处14是为了在堵住零部件安装孔13的LED基板20的背面侧确保空间,从而能通过卡定、箍紧等来将零部件安装于零部件安装孔13而设置的。LED基板20、20……所堵住的贯通孔并不局限于所述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也可以是为其他目的而形成的孔。
此外,LED基板20、2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长方形,也可以设为矩形、正方向、或圆形等适当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在背光源底座1的设计阶段,也可以通过相对于LED基板20、20……的固定位置适当地设定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的位置,来实现可靠的封堵。然而,由于通过将LED基板20、20……设为长方形,能将多个宽度较窄的LED基板20、20……分离地并排设置成多列,因此,能降低LED基板20、20……的总面积,能降低LED基板20、20……的成本,进而能降低照明装置的成本,而且,无论是否分离地并排设置,都能用LED基板20、20……来封闭定位孔12、12……和零部件安装孔13、13……。
图134是包括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装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作为图像显示部的液晶显示面板8(A1)。在液晶显示面板8中,将多片光学片材81、81……(扩散板、反射偏光板、棱镜片、扩散片等)(C)进行层叠,利用前保持框体82(A2)和后保持框体83(A3)一体地夹持住这些光学片材的周边部,从而构成液晶组件。
在将框部15(B62)竖立于底板10(B61)的周边而形成的背光源底座1(B6)的内部,如前所述那样并排设置LED基板20、20……(B3),利用反射片5来覆盖这些LED基板的上部,从而构成背光源装置(B),通过将框部15的周边固定于后保持框体83的背面,来安装排列在底板10上的LED2、2……,使它们隔着光学片材81、81……与作为被照射物的液晶显示面板8的背面相对。
基板保持件6将LED基板20、20……和反射片5夹持固定在其本身与底板10之间,所述基板保持件6包括支承突起62。如图所示,该支承突起62的前端与光学片材81相抵接,以对该光学片材81的弯曲进行限制,并适当地保持该光学片材81与底板10上的LED2、2……之间的间隔。
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将液晶组件和背光源装置隔着前保持框体82和后保持框体83固定于正面外壳80a上,所述前保持框体82和后保持框体83对液晶组件和背光源装置的周边进行夹持,利用背面外壳80b来覆盖该正面外壳80a的背面。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排列在背光源底座1的底板10上的LED2、2……所发出的光均匀地照射到与该底板10相对地配置的液晶组件的整个面上,并透过光学片材81、81……和液晶显示面板8,在露出于正面外壳80a的前表面开口的液晶显示面板8的显示面上显示所希望的图像。
此外,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个应用例,不言而喻,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能适用于需要对面状的被照射物的整个面均匀地照射光的各种用途。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将底板10和框部15一体化的箱形的底座1,但底座1也可以是平板状。图13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平板状的底座1。
在底座1的周边部固定有框体16,使该框体16竖立于一个面(并排设置有LED基板20、20……的面)上。利用铆钉17来固定图示的框体16,但也可以用螺栓固定、粘接等适当的方法来实现该固定。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底座1中,通过将框体16的周边固定于后保持框体83的背面,来安装所述排列在所述一个面上的LED2、2……,使它们隔着光学片材81、81……与作为被照射物的液晶显示面板8的背面相对。
图13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其他结构和动作与图13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相同,对相对应的组成构件标注与图134共通的参照标号,省略结构和动作的说明。
实施方式11
下面,基于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3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137是对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剖视图,图138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铆钉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39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后所得到的俯视图,图140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一部分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示意立体图,图141A和图141B是对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的反射片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后所得到的俯视图。
如图136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10(A),该显示部10(A)大致呈长方体,其前侧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光源装置A(B),该光源装置A(B)配置于该显示部10的后侧;以及外壳11(D),该外壳11(D)遮住显示部10的周边部和光源装置A的后侧。此外,在外壳11中,收纳有对所述显示部10进行供电的电源电路基板、对显示于所述显示部10的图像进行处理的端子电路基板、以及对所述显示部10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等多块电路基板(未图示)(B10),基于来自这些电路基板的输出,对后述的LED1(B1)和显示面板12(A1)进行驱动。
显示部10(A)包括具有显示面的显示面板12(A1)、以及配置于该显示面板12后侧的光学片材13(C)。利用前保持框体14(A2)和后保持框体15(A3),对显示面板12的周边部进行前后夹持,以构成面板组件。将后保持框体15安装于支承构件7(B6)的周边部。
光学片材13(C)是由较厚的扩散板和较薄的树脂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所述较厚的扩散板对作为光源的LED1即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均匀地进行扩散,所述较薄的树脂片材包括反射偏光板、棱镜片、和扩散片等。
支承构件7(B6)具有板部71(B61)、以及与该板部7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72(B62),将所述扩散板的周边部支承于该框部72上。
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A(B)包括:多个LED1(B1),该多个LED1(B1)排列成矩阵状,以作为光源;多块LED基板2(B3),在该多块LED基板2(B3)的一个面2a上安装该LED1,沿纵横两个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连接器3(B4),该多个连接器3(B4)将相邻的LED基板2、2彼此连接;支承销4(B8),该支承销4(B8)对光学片材13进行支承;多个透镜5(B2),该多个透镜5(B2)安装于LED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与LED1的顶部相对,使该LED1所发出的光发散;反射片6(B5),该反射片6(B5)与所述LED基板2的一个面2a相对,使透镜5所发散的光发生反射;支承构件7(B6),该支承构件7(B6)对LED基板2进行支承;以及多根铆钉8(B7),用该多根铆钉8(B7)将反射片6固定于所述支承构件7,以防止该反射片6浮起。
LED基板2(B3)呈一个面2a具有电路部的长方形,在大致呈矩形的支承构件7的一个面上沿纵横方向配置有多列所述LED基板2(B3)。如图所示,在LED基板2各自的一个面2a上,沿长边方向相互接近地安装有多个LED1,在一个面2a的长边方向两端部设置有具有端子的连接部21、22(B31、B32)。
如图139所示,沿LED基板2的长边方向分离地安装有例如5个或6个LED1(B1),用粘接剂将分别与LED1相对应的5个或6个透镜5安装于一个面2a上。
在并排设置的LED基板2(B3)中,沿长边方向的一列LED基板2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21、21(B31、B32)通过连接器3(B4)彼此连接,一块LED基板2的连接部22通过第二连接器(B41)与电源电路基板相连接,另一块LED基板2的连接部22与短路连接器相连接。在LED基板2上与支承销4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支承销插入孔23(B36),在与铆钉8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铆钉插入孔24(B36)。
连接器3(B4)大致呈长方体,在其一个面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与连接部21、21相对应的端子,在与连接部21、21相连接时,所述连接器3(B4)与LED基板2的一个面2a重合。
透镜5(B2)包括透光部51(B21)和三个定位突起52(B22),所述透光部51(B21)与LED1的顶部分离而相对,并具有用于使该LED1所发出的光向四周发散的半球形凹部,所述定位突起52(B22)从该透光部51的与一个面2a相对的面向LED基板2突出,将透光部51相对于LED基板2进行定位,用粘接剂将该定位突起52的前端安装于一个面2a上。
设置定位突起52,使透光部51与LED基板2之间的距离比反射片6的厚度要稍长,从而能吸收反射片6的热膨胀。
反射片6(B5)由具有高反射性的与支承构件7相对应而大致呈矩形的一片合成树脂片材形成,在分别与透镜5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贯通孔61(B53),在与连接器3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贯通孔62,在与支承销4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支承销孔63(B55)即第一贯通孔,在与铆钉8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铆钉孔64(B55)即第二贯通孔。此外,支承销孔63具有比所述支承销插入孔23要大的直径,铆钉孔64具有比所述铆钉插入孔24要大的直径。如图141所示,在支承销孔63的周边部设置有小孔65(B55a),以作为识别用标志。
贯通孔61呈直径比透镜5的透光部51(B21)要稍大的圆形,被配置成矩阵状。将透镜5的透光部51配置于贯通孔61内。贯通孔62大致呈矩形,其中嵌入有连接器3。另外,支承销孔63呈比支承销4的安装部43要大、且比檐部42要小的圆形,供安装部43插通,铆钉孔64呈比铆钉8的弹性部82b要大、且比头部81a要小的圆形,供弹性部82b插通。
支承构件7(B6)由金属板进行成形而形成,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平板状的板部71(B61)、以及与该板部71的周边相连的框部72(B62),在板部71的一个面上,沿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并排地收纳LED基板2并加以支承。
在支承构件7上与所述支承销插入孔23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73(B65)。该贯通孔74的直径与铆钉插入孔24的直径基本相同。
支承销4(B8)包括:柱形部41(B83),该柱形部41(B83)从LED基板2向所述一个面2a方向伸出,其前端与所述光学片材13相接触,以对该光学片材13的弯曲进行限制;檐部42,该檐部42从柱形部41的基端的周边侧向水平方向外侧伸出;以及安装部(足部)43,该安装部(足部)43从檐部42沿与柱形部41相反的方向突出,并插入支承销插入孔23和贯通孔73。
柱形部41大致呈圆锥形,与檐部42成形为一体。安装部43包括连结部43a和两个爪部43b,所述连结部43a呈柱状,从檐部42朝向与柱形部41相反的方向,所述两个爪部43b与该连结部43a的前端相连,并卡紧于贯通孔74的孔边缘部。将安装部43插入插入孔23,从而将支承销4安装于LED基板2和支承构件7。支承销4在与光学片材13相对的位置上,以仅使柱形部41的前端与光学片材13的一个面相接触的程度的距离与光学片材13相对,从而对光学片材13的弯曲进行限制,以确保光学片材13与LED基板2之间的距离均等。
在支承销4安装在LED基板2和支承构件7上的情况下,檐部42的外周部分在开设于所述反射片材6上的支承销孔63的外侧延伸至小孔65。檐部42不与反射片6相接触,两者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由此,在安装了支承销4的情况下,是看不到开设于支承销孔63的外侧的小孔65的。
另外,如图138所示,在支承构件7上与所述铆钉插入孔24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74(B65)。该贯通孔74的直径与铆钉插入孔24的直径基本相等。
铆钉8(B7)例如由金属或碳原材料形成,将其插入铆钉插入孔24和贯通孔74。利用该铆钉8,将LED基板2固定于支承构件7。铆钉8包括承接铆钉82(B71)、及插入铆钉81(B72)。
承接铆钉82(B71)包括直径比所述铆钉插入孔24的直径要略大的呈环状的卡定部82a(B71a),该卡定部82a的外周部分在铆钉插入孔24的外侧且开设在所述反射片6上的铆钉孔64的内侧,卡定于铆钉插入孔24的边缘部分。在卡定部82a的内周部分沿周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弹性部82b。该弹性部82b沿卡定部82a的轴向突出,插通铆钉插入孔24和贯通孔74。弹性部82b的轴向尺寸比铆钉插入孔84和贯通孔74的轴向尺寸要大,弹性部82b的突出端部沿轴向从贯通孔74伸出。在弹性部82b的突出端部,与弹性部82b成一体地设置有向卡定部82a的径向内侧伸出的抵接部82c,在该抵接部82c、82c之间设置有间隙。
抵接部82c的内侧与后述的脚部81b相抵接,通过该脚部81b的抵接,使弹性部82b向外侧弯曲,使弹性部82b与贯通孔74的边缘部分相接触。因此,在卡定部82a与弹性部82b之间,前后夹持着LED基板2和支承构件7。
所述插入铆钉81(B72)具有直径比所述插通孔11b要大的头部81a(B72a),在该头部81a的中心部设置有与头部81a成直角的圆柱形的脚部81b。在该脚部8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81ba,使脚部81b的直径向前端逐渐变小。头部81a附近的脚部81b的直径与所述卡定部82a的内径尺寸基本相同,比未插入脚部81b时所述抵接部82c间的尺寸要大。此外,头部81a的边缘部分向脚部81b一侧伸出,头部81a的边缘部分的伸出宽度比所述卡定部82a的轴向尺寸要小。另外,头部81a的直径比所述支承销4的檐部42的直径要小。
插入铆钉81的脚部81b插入卡定部82a,脚部81b的前端部分插入抵接部82c之间的间隙中。在脚部81b的前端部分形成有锥部81ba,通过插入脚部81b来撑开所述间隙。弹性部82b向外侧弯曲,并与贯通孔74的边缘部分相抵接。利用弹性部82b和卡定部82a,以适当的压力来夹持支承构件7和LED基板2,从而使LED基板2紧贴支承构件7。
头部81a与卡定部82a相抵接,不与反射片6相接触。在伸出至脚部81b一侧的头部81a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6之间,设置有些许间隙。利用头部81a的边缘部分来保持住反射片6。由此,能防止反射片6相对于LED基板2发生浮起。
在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背光源装置中,在将支承构件7载放于操作台上,使开放侧朝上的状态下,将多个LED1安装于一个面2a上,将安装有与该LED1各自的顶部相对的透镜5的LED基板2配置于支承构件7的板部72的一个面上,使所述LED基板2在横向上相互接近,在纵向上相互分离,并利用连接器3,将沿横向相邻的LED基板2彼此连结。然后,将反射片6载放到各LED基板2的一个面2a上,使它们相对。
此时,透镜5的透光部51穿过反射片6的各贯通孔61,连接器3穿过各贯通孔62。另外,对反射片6的各支承销孔63、LED基板2的各支承销插入孔23、以及支承构件7的各贯通孔73进行位置匹配,对反射片6的各铆钉孔64、LED基板2的各铆钉插入孔24、以及支承构件7的各贯通孔74进行位置匹配。
在装入反射片6之后,安装支承销4和铆钉8。具体而言,将支承销4的安装部43穿过反射片6的支承销孔63而嵌入LED基板2的支承销插入孔23、以及支承构件7的贯通孔73并卡紧,从而将支承销4固定于支承构件7。在将铆钉8的承接铆钉82穿过反射片6的铆钉孔64插入LED基板2的铆钉插入孔24、以及支承构件7的贯通孔74之后,将插入铆钉81的脚部81b插入承接铆钉82的卡定部82a,将脚部81b的前端部分插入抵接部82c间的间隙中,从而将铆钉8固定于支承构件7。
如图140所示,支承销孔63与铆钉孔64之间的外形尺寸之差较小,从外观上难以辨认,难以进行判别,但通过利用小孔65在支承销孔63的周边形成识别标记,能以肉眼进行识别,从而支承销4与铆钉8之间的安装不会发生差错。
另外,如图141A所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中,铆钉8的头部81a的直径比支承销4的檐部42的直径要小。另外,将开设于支承销孔63的周边的识别用的小孔65设置于不会被铆钉8遮住、但会被支承销4遮住的位置上。设置小孔65,使得在将支承销4插入支承销孔63的情况下,该小孔65会被支承销4的檐部42遮住,而在将铆钉8插入支承销孔63的情况下,能看到该小孔65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当错将铆钉8安装于支承销孔63时,由于能看到小孔65,因此,马上就能知道出错了,从而能可靠地安装支承销4。此外,相反地,当错将支承销4安装于铆钉孔64时,由于支承销4的根数会增加,从而能更可靠地对光学片材13进行支承,另外,还能对反射片进行保持,因此,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中,利用小孔65(B55a)来作为识别标记。可以在形成支承销孔63的同时,在反射片6上形成小孔65。因此,能可靠地添加上识别用标记,而无需为了添加识别用标记而耗费特别的工序/工序数。此外,识别标记并不局限于在开设于反射片6的小孔65,只要能在安装支承销4和铆钉8时用肉眼对支承销孔63和铆钉孔64进行判别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中,将支承销4插入支承销孔63并固定于LED基板2和支承构件7,将铆钉8插入铆钉孔64并固定于LED基板2和支承构件7,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支承销4和铆钉8只固定于LED基板2。另外,也可以在反射片6的未形成LED基板2的部位开设支承销孔63和铆钉孔64,将支承销4和铆钉8分别插入支承销孔63和铆钉孔64并固定于支承构件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背光源装置中,对在反射片6上设置识别用的小孔65以防止错装铆钉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从覆盖LED基板2的一个面2a的抗蚀剂中,去除供铆钉8插入的铆钉孔64周围的抗蚀剂,以使基板基底露出。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在铆钉8插入铆钉孔64时遮住孔周围的基板基底,并能在未将铆钉8插入铆钉孔64时看到孔周围的基板基底,因此,能容易地发现忘记了安装铆钉8。
以上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实施方式12-1
下面,基于所示的附图,对实施方式12-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图142是简要表示显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中,标号1是具有液晶的矩形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1(A1)具有以下结构:即,控制施加于液晶的电压,调整光的透射率,以显示视频。利用前保持框体2(A2)和后保持框体3(A3),来夹持住显示面板1的周边部,并将其收纳于矩形框状的前外壳4(D1)中。将该前外壳4配置于前保持框体2和后保持框体3的周围。前外壳4具有矩形的开口,该开口的尺寸与显示面板1的尺寸相对应。显示面板1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光学片材5(C),所述多个光学片材5(C)将后述的作为光源的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9的光向显示面板1进行聚焦。
该光学片材5的后侧设置有扩散板6,该扩散板6使LED9的光均匀地进行扩散。用由金属所形成的深盘形的支承板7的边缘部分来支承该扩散板6。在支承板7(B6)的前表面上,并排设置有多块LED基板8(B3),在该LED基板8的后表面上,形成有由导热性物质、例如金属所形成的膜状的散热图案8a。
在该LED基板8(B3)的前表面上安装有多个LED9、9、……、9(B1),各LED9、9、……、9的前侧分别配置有使光发生扩散的透镜10、10、……、10(B2)。在该透镜10的周边部上,沿周向并排设置有向LED基板8一侧突出的三个突起10a、10a、10a(B22),该突起10a的前端通过粘接剂牢固地接合于LED基板8的前表面上。
所述支承板7的左右分别设置有对深盘形的反射片11(B5)进行支承的支承台(未图示)。在该反射片11的底面开设有供所述透镜10插入的多个孔11a(B53)。各透镜10穿过所述孔11a而向前侧突出。
支承板7的后侧设置有深盘形的后外壳12(D2)。该后外壳12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前外壳4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基本相同,后外壳12的边缘部分与前外壳4的边缘部分彼此相对。在前外壳4和后外壳12的边缘部分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使该卡合凹部与卡合凸部卡合,以将所述前外壳4固定于后外壳12。
图143是从后侧对支承板7进行观察的简略后视图,图144是简要表示开设于支承板的边缘附近的贯通孔的立体图。
在支承板7(B6)的边缘附近,具有通过挤压拉伸加工使支承板7的一部分向后侧突出而形成的角锥台部7a(突出部)。在该角锥台部7a的顶面部7b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矩形的贯通孔7c(B61a),在该贯通孔7c沿长边方向的各边缘部分,隔开适当长度形成有两个缺口(卡合凹部)7d、7d(B61b)。形成于一个边缘部分的缺口7d、7d间的尺寸与形成于另一个边缘部分的缺口7d、7d间的尺寸不同。在沿长度方向的贯通孔7c的一端边缘的外侧,在所述顶面部7b开设有卡紧孔7e(B61c)。后述的卡紧突起41(B91d)卡紧于该卡紧孔7e。
如图143所示,在支承板7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对显示面板1和LED基板8等进行供电的电源电路基板20(B 10a)、对显示面板1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控制电路基板21(B10b)、以及对显示于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基板22(B10c)。在电源电路基板20上连接有多根线状的导体25(B40),该导体25插通所述贯通孔7c而与LED基板8相连接。在电源电路基板20与贯通孔7c之间,利用束带26来捆扎多根导体25。此外,导体25被绝缘体所覆盖。
在所述贯通孔7c中,嵌合有保护导体25离开贯通孔7c的边缘部分的保护筒30(B91)。该保护筒30的轴向尺寸较短,与轴向正交的保护筒30的截面与贯通孔7c相对应而呈矩形。在保护筒30上安装有盖部50(B92)。在保护筒30上,形成有后述的凹部30b(B91a),在将盖部50安装于保护筒30的情况下,使导体25插通凹部30b与盖部50之间。
图145是简要表示嵌合在贯通孔7c中的保护筒30的俯视图,图146是图145所记载的VII-VII线处的简要剖视图,图147是图145所记载的VIII-VIII线处的简要剖视图,图148是图145所记载的IX-IX线处的简要剖视图。
如图146和图147所示,在长边方向一端部一侧,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面在呈棱柱形的保护筒30轴向的宽度较窄,中间部的所述宽度向轴向的一端(图146和图147中的下方)逐渐扩展,另一端部一侧的所述宽度较宽。
如图145所示,保护筒3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开放,在这一端部设置有与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面相连的连结板30a。该连结板30a较平坦,如图145和图148所示,利用该连结板30a和所述两侧面形成凹部30b(B91a)。在与所述一端部相反一侧的凹部30b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倾斜板30c,该倾斜板30c与上述保护筒30的轴向宽度逐渐扩展的中间部相连。在倾斜板30c与保护筒3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之间,与保护筒30的轴向成直角的宽度较窄的增强板30d从保护筒30的内周面伸出适当的长度。在与保护筒3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相连的增强板30d上,保护筒30开设有切口30e。
保护筒30(B91)在长边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矩形的贯通孔7c要稍短,将保护筒30(B91)嵌合在贯通孔7c中。如图146和图147所示,嵌合在贯通孔7c中的保护筒30内的上述轴向宽度逐渐扩展的部分、以及所述宽度较宽的部分位于角锥台部7a的顶面部7b的一个面(图146和图147中的下表面)与支承板7的前表面之间。
如图146所示,在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一个侧面上,沿长边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定位板31、31(定位部),这两个定位板31、31(定位部)从这一个侧面突出,并与贯通孔7c的径向平行。该定位部31、31位于所述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图146中的上侧)。另外,在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一个侧面上,沿长边方向并排设置有两片板状的卡合片(卡合凸部)32、32(B91b),这两片卡合片(卡合凸部)32、32(B91b)与贯通孔7c的径向平行。在长边方向上,该卡合片32、32与所述定位板31、31交替配置,位于角锥台部7a的顶面部7b的一个面一侧(图146中的下侧)。定位板31、31与卡合片32、32之间的尺寸比角锥台部7a的顶面部7b的厚度尺寸要稍长。
另外,在保护筒30的所述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爪部33,该爪部33沿长边方向与定位板31、31隔开适当长度,位于所述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另外,在保护筒30的所述一个侧面内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一端部侧位于所述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的角部分,设置有沿该角部分向外突出的从侧面看呈L形的抵接部34(B91c)。该抵接部34与后述弯曲部55(B92a)相抵接。
另一方面,如图147所示,在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上,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两个定位板35、35,这两个定位板35、35与贯通孔7c的径向平行。该定位部35、35位于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图147中的上侧)。另外,在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另一个侧面上,沿长边方向并排设置有两片板状的卡合片36、36(B91b),这两片卡合片32、32(B91b)与贯通孔7c的径向平行。在长边方向上,该卡合片36、36与所述定位板35、35交替配置,位于角锥台部7a的顶面部7b的一个面一侧(图147中的下侧)。该卡合片36、36、以及设置于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所述一个侧面上的所述卡合片32、32在保护筒30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不对称的位置上。卡合片36、36之间的尺寸比所述卡合片32、32之间的尺寸要长。此外,在将盖部50安装于保护筒30的情况下,卡合片32、32和卡合片36、36的位置与四个所述缺口7d相对应。
另外,在保护筒30的所述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爪部37,该爪部37沿长边方向与定位板35、35隔开适当长度,位于所述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图147中的上侧)。该爪部37、以及设置于保护筒30的沿长边方向的所述一个侧面上的所述爪部33在保护筒30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对称的位置上。所述定位板35、35与卡合片36、36之间的尺寸比角锥台部7a的顶面部7b的厚度尺寸要稍长。另外,在保护筒30的所述另一个侧面内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一端部侧位于所述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的角部分,设置有沿该角部分向外突出的从侧面看呈L形的抵接部38(B91c)。该抵接部38与后述弯曲部55(B92a)相抵接。
如图146和图147所示,在所述连结板30a上,设置有从连结板30a向所述轴向的一端伸出的卡紧部39。将该卡紧部39卡紧于沿宽度方向的贯通孔7c的边缘部分。在保护筒3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向长边方向伸出的舌状的伸出部40。该伸出部40位于所述顶面部7b的一个面一侧,在伸出部40的伸出端部,与所述卡紧孔7e(B61c)相对应地设置有向另一个面一侧突出的卡紧突起41(B91d)。将该卡紧突起41卡紧于所述顶面部7b上开设的卡紧孔7e,从而在所述贯通孔7c的径向上对保护筒30进行定位。
在保护筒30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的两角部分,设置有从沿长边方向的侧面和沿宽度方向的侧面伸出的定位板(定位部)42、42。该定位板42、42与贯通孔7c的贯通方向正交,位于所述顶面部7b的一个面一侧。该定位板42、42在所述贯通方向上位于与上述的定位板31、35基本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将各定位板31、35、42和所述卡合片32、36配置于角锥台部7a的顶面的两侧,从而沿贯通孔7c的贯通方向对保护筒30进行定位。
此外,将各卡合片32、36配置于与各缺口7d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保护筒30与贯通孔7c进行嵌合,在这种情况下,使各卡合片32、36与各缺口7d进行卡合,从而使各卡合片32、36位于顶面部7b的一个面一侧。然后,在使定位板31、35、42与顶面部7b相接触的状态下,使保护筒30向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一侧滑动,从而将所述卡紧突起41卡紧于所述卡紧孔7e,并将各定位板31、35、42和所述卡合片32、36分别配置于顶面部7b的两面侧。此时,如图146和图147所示,定位板31、35、42与顶面部7b相接触,嵌合在贯通孔7c中的保护筒30内的上述轴向宽度逐渐扩展的部分、以及所述宽度较宽的部分位于支承板7的前表面的后侧。
在向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突出的保护筒30的部分上,配置有所述盖部50。图149是简要表示盖部50的俯视图,图150是从图149所记载的F1方向进行观察的简要侧视图,图151是从图149所记载的F2方向进行观察的简要侧视图,图152是图149所记载的XI-XI线处的简要剖视图,图153是从图149所记载的F3方向进行观察的简要侧视图。
盖部50(B92)包括载放于保护筒30上的矩形的封闭板部51、在长边方向上从一端部跨过中间部而与封闭板部51的边缘部分相连的侧面部52、52、以及沿宽度方向与封闭板部51的边缘部分相连的侧面部53。如图149所示,在封闭板部51的长边方向一端部的两角部分上,形成有缺口54、54。在该缺口54、54上设置有弯曲部55、55(B92a),该弯曲部55、55(B92a)与所述侧面部52、52相连,并被弯曲成L形,使缺口54一侧凹陷。该弯曲部55向封闭板部51的长边方向一端部伸出,由弯曲部55和缺口54形成空间。如图153所示,在封闭板部51上,在缺口54、54的彼此之间,设置有向弯曲部55一侧突出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构件70。
封闭板部51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比中间部要稍窄。在封闭板部51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上,在沿长边方向的边缘部分设置有钩形的卡定部56、56(B91e),该卡定部56、56(B91e)向与所述弹性构件70相同的方向突出(参照图151)。如图150和图152所示,在卡定部56、56的封闭板部51一侧的部分开设有卡定孔56a、56a。
接着,对向保护筒30安装盖部50进行说明。图154和图155是对向保护筒30安装盖部50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54中,省略对导体25的记载。
如图154所示,在向保护筒30安装盖部50的情况下,首先使多根导体25插通保护筒30并配置于凹部30b内。接着,如图154所示,将盖部50设成相对顶面部7b倾斜的姿势,将抵接部34、38插入由弯曲部55和缺口54所形成的空间中,使抵接部34、38与弯曲部55、55的内侧角部分相抵接。然后,以抵接部34、38为支点,使盖部50接近保护筒30,使卡定部56、56与爪部33、37相抵接而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然后,使盖部50更加接近保护筒30,使爪部33、37卡定于卡定孔56a、56a。此时,如图155所示,导体25在凹部30b内被夹持在弹性构件70与连结板30a之间。连结板30a较平坦,多根导体25有规则地紧密排列在凹部30b内。
在实施方式12-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将插通了贯通孔7c的多根导体25配置于凹部30b内,因此,在用盖部50堵住保护筒30的情况下,所述凹部30b内夹持有多根导体25,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将导体25汇集于凹部30b内,另外,能防止灰尘从贯通孔7c进入。
另外,由于将导体25夹持在弹性构件70与连结板30a之间,利用弹性构件70的弹性力使导体25紧密汇集,并填补凹部30b内的间隙,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将导体25汇集于凹部30b内,另外,能可靠地防止灰尘从贯通孔7c进入。
另外,由于能利用平坦的连结板30a容易将导体25有规则地排列在凹部30b内,从而方便进行紧密汇集,因此,能可靠地将导体25捆扎在凹部30b内。
如前所述,形成于一个边缘部分的缺口7d、7d间的尺寸与形成于另一个边缘部分的缺口7d、7d间的尺寸不同,对应于该不同的尺寸,卡合片36、36间的尺寸比所述卡合片32、32间的尺寸要长。因此,只有在将保护筒30朝向规定方向地配置于贯通孔7c内的情况下,形成于保护筒30的外周部分的卡合片32、36才能与形成于贯通孔7c的边缘部分的缺口7d卡合。由此,能避免操作者在组装显示装置时错认保护筒30的朝向,而将保护筒30安装在贯通孔7c中,从而能迅速且可靠地组装显示装置。
另外,由于使保护筒30嵌合在设置于角锥台部7a的贯通孔7c内,从而定位板31、35、42与顶面部7b相接触,嵌合在贯通孔7c中的保护筒30内的上述轴向宽度逐渐扩展的部分、以及所述宽度较宽的部分位于支承板7的前表面的后侧,因此,保护筒30不会与设置在支承板7的前表面一侧的零部件相抵接,从而不会因使保护筒30嵌合在贯通孔7c内而妨碍显示装置的组装。
另外,由于在所述支承板7和保护筒30上设置卡紧孔7e和卡紧突起41,以沿所述贯通孔7c的径向对保护筒30进行定位,因此,能可靠地将保护筒30安装在贯通孔7c中。
另外,由于利用定位板31、35、42沿贯通孔7c的贯通方向对所述保护筒30进行定位,因此,能可靠地将保护筒30固定于贯通孔7c。
另外,在将盖部50安装于保护筒30的情况下,由于使抵接部34、38与弯曲部55、55的内侧的角相抵接,并以抵接部34、38为支点使盖部50向保护筒30转动,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将盖部50安装到保护筒30上,从而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制造显示装置。
另外,由于使爪部33、37卡定于卡定孔56a、56a,从而将盖部50固定于保护筒30,因此,能防止所安装的盖部50从保护筒30脱离。
另外,由于未对支承板7实施用于使导体25不受损伤地插通的复杂形状、例如槽形的成形,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制造支承板7。另外,能利用保护筒30来防止导体25因贯通孔7c的边缘而受到损伤。
在实施方式12-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在贯通孔7c内形成有缺口7d,在保护筒30中设置有卡合片32、36,但也可以在贯通孔7c内设置卡合片,在保护筒30的外周设置供所述卡合片进行卡合的卡合凹部30b。另外,在伸出部40上设置有卡定突起,在顶面部7b上设置有卡定孔7e,但也可以在顶面部7b上设置卡定突起,在伸出部40上设置卡定孔7e。另外,虽然只在保护筒30上形成有凹部30b,但也可以在盖部50上形成凹部30b,另外,也可以在盖部50和保护筒30这两个零部件上形成彼此相对的凹部30b。
另外,实施方式12-1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使用LED9来作为光源,但也可以使用荧光管来作为光源。在这种情况下,将荧光管经由灯管支架安装于支承板7上。此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即,不使用LED或荧光管等光源,而使用本身会发光的面板、例如有机EL面板来作为显示面板,并将控制信号从信号处理电路21输入至该显示面板。
实施方式12-2
下面,基于所示的附图,对实施方式12-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图156和图157是对向显示装置的保护筒30安装盖部50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58是对卡合轴附近进行放大并简要表示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56中,省略对导体25的记载。
如图156所示,在所述保护筒30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爪部80、80,该爪部80、80位于顶面部7b的另一个面一侧。在封闭板部51沿长边方向的两个边缘部分分别设置有从另一端部跨过中间部而形成的侧面部58,在该侧面部58上,开设有两个与所述爪部80、80相对应的卡定孔58a、58a。封闭板部51的另一端部成为较薄的弹性板部51a,在该弹性板部51a的两角部分设置有向宽度方向突出的抵接轴(抵接部)51b、51b。在保护筒30的一端部一侧设置有沿长边方向从保护筒30的两侧面向外伸出的L形的弯曲部45、45。
在向保护筒30安装盖部50的情况下,首先使多根导体25插通保护筒30并配置于凹部30b内。接着,如图156所示,将盖部50设成相对顶面部7b倾斜的姿势,如图158所示,使抵接轴51b与弯曲部45、45的内侧角部分相抵接。然后,以抵接部51b为支点,使盖部50接近保护筒30,使侧面部58与爪部80、80相抵接而使其发生弹性形变。使盖部50更加接近保护筒30,使爪部80、80卡定于卡定孔58a、58a。此时,如图157所示,导体25在凹部30b内被夹持在弹性板部51a与连结板30a之间。连结板30a较平坦,多根导体25有规则地密集排列在凹部30b内。此外,也可以在弹性板部51a上设置弹性构件70,将导体25夹持在该弹性构件70与连结板30a之间。
实施方式12-2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之内,对于与实施方式12-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标号说明
(实施方式1-1至实施方式1-5)
1 发光二极管(光源)
2 发光二极管基板(电路基板)
5 反射片
51 扁平部
51a 角部
52 框体部分
52a 角部
53(53a、53b) 第二折叠线
53c 被折弯部
54 切除部
55 双面胶带(结合构件)
56 檐部
57 切除部
58 切口
6 支承壳体
70 显示部
A 光源装置
(实施方式2-1至实施方式2-6)
1 发光二极管(光源)
2 发光二极管基板(电路基板)
21 连接部
3 连接器
5 反射片
52 切口
52a 长边
52b 短边
54 第二切口
54a 长边
54b 短边
55 第三切口
55a 长边
55b 短边
56 切口
56a 长边
56b 短边
57 第四切口
57a 长边
57b 短边
50、58、59 切口
70 显示部
A 光源装置
(实施方式3-1至实施方式3-2)
1 显示面板
6 扩散板
7 支承板
7a 贯通孔
7b、8b 定位孔
8 LED基板(基板)
8a 基板孔
9 LED(发光元件)
11 反射片
11a 片材孔
11b、11c、11d 插通孔
20 铆钉
21、31、41 插入铆钉
21a、31a、41a 头部
21b、31b、41b 脚部
22 承接铆钉
22a 卡定部
22b 弹性部
22c 抵接部
30 定位铆钉
31c 定位部
40 支承铆钉
41c 支承部
(实施方式4)
1 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2 发光二极管基板(电路基板)
2A 发光二极管基板(电路基板)
2a 一个面
2b 另一个面
2c 插通孔
2d 插通孔
2e1 插通孔
2e2 插通孔
2e3 插通孔
2e4 插通孔
2e5 插通孔
2e6 插通孔
4 反射片(反射构件)
4A 反射片(反射构件)
43 第三贯通孔(开口)
6 支承体
61a 贯通孔
8 铆钉(固定件)
81 筒构件
81a 凸缘部
82 轴构件
82a 头部
70 显示部
72a 显示面
A 光源装置
(实施方式5-1和实施方式5-2)
1 显示面板
7 支承板
7a 第二贯通孔(贯通孔)
8 基板
8a 第一贯通孔(贯通孔)
9 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10 透镜
11 反射片
11a 片材孔
11b 孔
11c 插通孔
20 铆钉(固定构件)
21 插入铆钉
21a 头部
21b 脚部
22 承接铆钉
30 螺钉
30a 头部
30b 轴部(脚部)
31 垫圈
(实施方式6-1至实施方式6-4)
A 显示部
B 光源部
3 发光二极管(光源)
4 发光二极管基板(电路基板)
7 光反射片
71 扁平部
74 贯通孔
75、78 长孔
76 第二孔
8 支承体
84 第一位置设定孔
85 第二位置设定孔
9 第一轴体(第一位置设定部)
91b 设定轴部
9b 螺钉部(设定轴部)
10 第二轴体(第二位置设定部)
10c 檐部(设定轴部)
10g 中径轴部(设定轴部)
(实施方式7)
1 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2 发光二极管基板(电路基板)
2a 一个面
2b 另一个面
2c、2d 插入孔
21 连接部
5 连接器
51 插头(连接器部)
51a 金属配件
52 插座(连接器部)
52a 针电极
6 支承体
61a 贯通孔
8 铆钉(固定件)
81 筒构件
81a 凸缘部
82 轴构件
82a 头部
70 显示部
72a 显示面
A 光源装置
(实施方式8)
1 发光二极管(发光元件)
2 发光二极管基板(电路基板)
2a 一个面
2b 另一个面
2c、2d 贯通孔
3 透镜
31b 相对面
6 支承体
61a 贯通孔
8 铆钉
81 筒构件(轴部)
81a 凸缘部
82 轴构件(轴部)
82a 头部
82b、82c、82d 槽(凹部)
70 显示部
72a 显示面
A 光源装置
(实施方式9)
1 光源装置
2 电路基板
21 第一连接部
22 第二连接部
23 发光部
31、32、33 标记
51、52、53 标识
6 安装构件
7 显示装置
7a 显示面
70 显示部
(实施方式10)
1 背光源底座(底座)
2 LED(固体发光元件)
3 透镜
8 液晶显示面板
10 底板
11 固定孔
12 定位孔(贯通孔)
13 零部件安装孔(贯通孔)
14 凹处
20 LED基板
(实施方式11)
A 背光源装置
1 LED(发光元件)
2 LED基板
4 支承销
41 柱形部
42 檐部
43 安装部
6 反射片
63 支承销孔(第一贯通孔)
64 铆钉孔(第二贯通孔)
65 小孔
7 支承构件
8 铆钉
81a 头部
81b 脚部
13 光学片材
(实施方式12-1和实施方式12-2)
1 显示面板
9 LED(光源)
7 支承板
7a 角锥台部(突出部)
7c 贯通孔
7d 缺口(卡合凹部)
7e 卡紧孔
20 电源基板
21 信号处理基板(电路基板)
22 控制基板
25 导体
30 保护筒
30b 凹部
31、42 定位板(定位板)
32 卡合片(卡合凸部)
33、80 爪部
34、38 抵接部
41 卡紧突起
45、55 弯曲部
50 盖部
51b 抵接轴(抵接部)
56a、58a 卡定孔
70 弹性构件

Claims (8)

1.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发光部,并分离地配置有用于对所述发光部进行供电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
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上安装着所述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分别形成有不同的通过触觉来示出在所述安装构件的安装位置上的朝向的凹状或凸状的标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记呈凹状,
在所述安装构件的与所述标记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凸状的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离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与另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不同,从而形成所述标记。
4.一种光源装置,包括:
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发光部、及分离配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
安装构件,该安装构件上安装着所述电路基板,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分别形成有不同的通过触觉来示出在该电路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离的方向上的朝向的凹状或凸状的标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作为所述标记,形成有从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个面贯穿这一个面的相反面的缺口状部分或孔,
在所述安装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标记卡合的凸状的标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分离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形成有所述标记,且所述两侧的标记的个数、尺寸、及形状中至少有一项不同,
所述标识具有与要进行卡合的标记相对应的个数、尺寸、及形状。
7.如权利要求4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分离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与另一个端部处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边缘形状不同,从而形成所述标记。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部,该显示部的一侧具有显示面;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另一侧。
CN201080023184.3A 2009-05-22 2010-04-16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9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3425.4A CN104791623A (zh) 2009-05-22 2010-04-16 背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24143 2009-05-22
JP2009124143 2009-05-22
JP2009146611 2009-06-19
JP2009-146615 2009-06-19
JP2009146613 2009-06-19
JP2009-146613 2009-06-19
JP2009146615 2009-06-19
JP2009-146611 2009-06-19
JP2009-155774 2009-06-30
JP2009155774 2009-06-30
JP2009158162 2009-07-02
JP2009158168 2009-07-02
JP2009-158162 2009-07-02
JP2009-158168 2009-07-02
JP2009159136 2009-07-03
JP2009159195 2009-07-03
JP2009-159136 2009-07-03
JP2009159137 2009-07-03
JP2009-159195 2009-07-03
JP2009-159137 2009-07-03
JP2009160123 2009-07-06
JP2009-160125 2009-07-06
JP2009160125 2009-07-06
JP2009-160123 2009-07-06
JP2009-271880 2009-11-30
JP2009271880A JP5351723B2 (ja) 2009-05-22 2009-11-30 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PCT/JP2010/056811 WO2010134408A1 (ja) 2009-05-22 2010-04-16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3425.4A Division CN104791623A (zh) 2009-05-22 2010-04-16 背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9354A CN102439354A (zh) 2012-05-02
CN102439354B true CN102439354B (zh) 2015-04-08

Family

ID=4596164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25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8317B (zh) 2009-05-22 2010-04-16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108002322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9355B (zh) 2009-05-22 2010-04-16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10800225062A Pending CN102428316A (zh) 2009-05-22 2010-04-16 光反射片、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108002318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9354B (zh) 2009-05-22 2010-04-16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25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28317B (zh) 2009-05-22 2010-04-16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108002322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9355B (zh) 2009-05-22 2010-04-16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10800225062A Pending CN102428316A (zh) 2009-05-22 2010-04-16 光反射片、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4) CN1024283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8631B2 (ja) * 2012-02-23 2016-0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102193765B1 (ko) * 2013-02-28 2020-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DE202013101823U1 (de) * 2013-04-26 2014-07-29 Zumtobel Lighting Gmbh Plattenförmiges Reflektorelement für LED-Platine
CN103353079B (zh) * 2013-07-22 2016-08-31 昆山三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液晶显示屏的高能效led背光源
CN103423675B (zh) * 2013-09-09 2016-05-25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3676275B (zh) * 2013-11-27 2016-04-0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组的定位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904104B2 (en) * 2014-07-07 2018-02-27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274380B1 (ko) * 2015-01-30 2021-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7407477A (zh) * 2015-03-18 2017-11-28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JP6473810B2 (ja) * 2015-05-26 2019-02-20 堺ディスプレイプロダク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601146B2 (ja) 2015-10-26 2019-11-0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2683383B1 (ko) * 2016-08-18 2024-07-15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발광 모듈 및 렌즈
US20210132432A1 (en) * 2017-03-03 2021-05-06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108594525B (zh) * 2018-04-26 2020-11-0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96995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
US10761356B1 (en) * 2019-05-31 2020-09-0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display assembly
JP7435277B2 (ja) * 2020-06-05 2024-02-2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7876A (ja) * 2002-11-29 2004-06-24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65139A (ja) * 2004-08-30 2006-03-09 Sharp Corp 電子機器、及び薄型表示装置
WO2008023893A1 (en) * 2006-08-24 2008-02-28 Lg Innotek Co., Ltd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JP2008198398A (ja) * 2007-02-08 2008-08-28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1329017A (zh) * 2007-06-19 2008-12-24 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具有在柔性印制电路板上的半导体光源的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78206B1 (ko) * 2002-08-13 2009-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JP3717876B2 (ja) * 2002-08-28 2005-1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09076C (zh) * 2003-07-16 2008-08-06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后照明装置
JP2005339881A (ja) * 2004-05-25 2005-12-08 Hitachi Displays Ltd 照明装置、照明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43813B2 (ja) * 2004-08-04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34108A (ja) * 2005-02-25 2006-09-07 Amano Corp 締結部品及び基板取り付け用部材
WO2007037035A1 (ja) * 2005-09-28 2007-04-05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ライトボックスおよびその光反射板ならび光反射板の製造方法
CN100529897C (zh) * 2005-12-07 2009-08-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JP2008071586A (ja) * 2006-09-13 2008-03-27 Sharp Corp 光源装置
KR100786096B1 (ko) * 2006-09-26 2007-1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 인쇄회로기판
JP2008116832A (ja) * 2006-11-07 2008-05-22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034687B2 (ja) * 2007-06-01 2012-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4241870B2 (ja) * 2007-07-19 2009-03-18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083918Y (zh) * 2007-07-31 2008-07-09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的光源装置
JP2009087879A (ja) * 2007-10-02 2009-04-23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7876A (ja) * 2002-11-29 2004-06-24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065139A (ja) * 2004-08-30 2006-03-09 Sharp Corp 電子機器、及び薄型表示装置
WO2008023893A1 (en) * 2006-08-24 2008-02-28 Lg Innotek Co., Ltd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JP2008198398A (ja) * 2007-02-08 2008-08-28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1329017A (zh) * 2007-06-19 2008-12-24 汽车照明罗伊特林根有限公司 具有在柔性印制电路板上的半导体光源的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8317B (zh) 2015-07-22
CN102428317A (zh) 2012-04-25
CN102439355A (zh) 2012-05-02
CN102439355B (zh) 2014-09-03
CN102428316A (zh) 2012-04-25
CN102439354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9354B (zh)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4132268B (zh)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4791623A (zh) 背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JP4621799B1 (ja) 光反射シート、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10134404A1 (ja) 反射シート、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31586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9000858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7007857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78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678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