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7491B -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7491B
CN102437491B CN201110220670.0A CN201110220670A CN102437491B CN 102437491 B CN102437491 B CN 102437491B CN 201110220670 A CN201110220670 A CN 201110220670A CN 102437491 B CN102437491 B CN 1024374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connector
wiring board
syndeton
terminal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06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7491A (zh
Inventor
袁雪梅
张宗民
独伟春
尚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206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7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7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和面板,还包括:板端连接器,其具有与所述线路板的背面连接的定位部;盲插连接器,其具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对外接口和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插配的对内接口。本发明通过板端连接器和盲插连接器的插配,实现线路板与盲插连接器连接的目的,因此,可以降低盲插连接器的对内接口高度,从而有效降低该对内接口到线路板的高度,对减小器件配高有重大意义,而且可同时减少散热器结构件的切齿深度,提升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产品中,产品模块内存在多种连接方式,其中面板到线路板之间的连接是一种最常见的连接形式,业界现有连接器中,射频信号通常采用线缆连接器来实现这种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线缆连接器12包括:外部接口连接器121、线缆122、转接连接器123和板端连接器124四部分,外部接口连接器121安装在面板11上,板端连接器124焊接在线路板13上,然后通过线缆122两端的转接连接器123将外部接口连接器121和板端连接器124连接起来,从而实现线路板13和面板11的信号连接。
随着无线通信产品向小型化发展,使得模块内空间减小,继而导致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中的线路板13与散热器结构件的组装间隙减小,变为紧密配合,已无法放置线缆连接器,此时要求线缆连接器只能放在线路板的正面或背面。
如图1和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从线路板正面连接,将占用线路板13很大的面积,即需要设置比较大的禁布区。而且对线路板13布局和结构设计提出很高的限制和要求,线缆走线区域需要对线路板13上的器件进行限高,以使得线缆122可顺利的在线路板13正面布置,保证线缆122分别与板端连接器124和外部接口连接器121的连接。通常在线路板13上需要装屏蔽盖,该屏蔽盖起屏蔽作用,以防止屏蔽盖内的信号受到干扰。线缆连接器12从线路板13正面连接,对屏蔽盖布局要求高,要求在屏蔽盖的局部凹陷以防止压线和方便走线。另外,线路板返修时,需要事先拆掉线缆连接器12,才能拆线路板13,操作较麻烦。
如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从线路板13的背面连接时,线缆122需要从线路板13的背面走到线路板13的正面,必须在线路板13上进行切板设计,开设切口,以方便由该切口将位于线路板13背面的线缆122扯到线路板13的正面,以使得线缆122上的转接连接器123能够与板端连接器124实现插接。这将占用线路板13很大的面积,线路板13布局空间不足,甚至无法实现布局。
线缆连接器12从线路板13的背面连接时,为了防止线路板13压坏位于其下侧的线缆122,需要切掉散热器结构件14上的很多散热齿,即为了布线需要在散热器结构件14上开设布线凹槽141。由于线缆122长度比较长,所需的布线凹槽141的面积较大。产品小型化后,散热齿散热密度已经非常高,不可能接受大面积切掉散热齿。
综上所述,传统线缆连接器12放在线路板13的正面或背面后,将占用很大的线路板13面积或吃掉散热器结构件14上很多散热齿,产品小型化后线路板13布局面积和散热空间都很不足,不能接受很大的线路板13面积切板和吃掉很多散热齿。同时现有线缆连接器12射频性能差,组装效率低,也不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
因此,如何在保证不占用线路板正面面积的前提下,减少散热器结构件切齿空间,提升散热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缆占用线路板正面面积大,散热器结构件切齿空间大,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和面板,还包括:
板端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的背面;
盲插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面板上,且与所述板端连接器相对设置,其具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对外接口和与所述板端连接器直接插配的对内接口。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其板端连接器连接至线路板的背面,并通过其盲插连接器的对内接口实现与板端连接器的插配,从而实现与盲插连接器的对外接口连接的外部设备和线路板连接的目的,以实现信号的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放置在线路板背面,不占用线路板正面面积,因此更加支持模块小型化发展。另外,由于本发明通过板端连接器和盲插连接器的插配,实现线路板与盲插连接器连接的目的,因此,可以降低盲插连接器的对内接口高度,从而有效降低该对内接口到线路板的高度,对减小器件配高有重大意义,而且可同时减少散热器结构件的切齿深度,提升了散热效率。另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省去线缆而采用直接插配的连接方式,其射频信号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线缆连接器安装至线路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线缆连接器安装至线路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射频盲插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射频盲插连接器安装至线路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射频盲插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散热器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安装至线路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的盲插容差原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的理想安装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射频盲插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安装至线路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缆占用线路板正面面积大,散热器结构件切齿空间大,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和面板,通常在线路板下侧还设有为其散热的散热器结构件,还包括用于实现线路板与面板的连接的射频盲插连接器如图4所示,该射频盲插连接器包括板端连接器20和盲插连接器10。其中,板端连接器20设置于线路板的背面,在线路板安装时,板端连接器20已经焊接或通过其它连接方式安装至线路板相应位置上,板端连接器20一般通过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通孔焊接或压接等方式固定在单板上。当板端连接器20为SMT焊接时,可以支持二次回流不掉件,设置于面板上的盲插连接器10与板端连接器20相对设置,且其具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对外接口101和与板端连接器20插配的对内接口102。
如图5所示,在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射频盲插连接器安装至无线通信产品中时,首先将盲插连接器10放置于散热器结构件40上开设的凹槽401内,然后通过螺钉、铆钉、螺栓等连接件安装至面板30的相应位置上。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此种连接方式,同样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将盲插连接器10固定在面板30上的方式。接着,通过定位销60垂直安装线路板50,线路板50垂直放下时,板端连接器20与盲插连接器10的对内接口102通过盲插连接在一起。在组装时,盲插连接器10以其前端面和底面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面板30上,这种定位方式可以减少射频盲插连接器的安装公差,从而减小盲插链路公差累积,降低对器件的盲插容差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其射频盲插连接器放置在线路板50的背面,不占用线路板50正面面积,因此更加支持模块小型化发展。另外,由于本实施例通过板端连接器20和盲插连接器10的插配,实现线路板50与盲插连接器10连接的目的,因此,可以降低盲插连接器10的对内接口102高度,从而有效降低该对内接口102到线路板50的高度,对减小器件配高有重大意义,而且可同时减少散热器结构件40的切齿深度,提升了散热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面板、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和射频盲插连接器,其中线路板、面板和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分别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线路板、面板和散热器结构件结构和设置位置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射频盲插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板端连接器23和盲插连接器。其中,板端连接器23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的板端连接器结构和安装方式相同,即同样设置于线路板的背面,在线路板安装时,板端连接器已经焊接或通过其它连接方式安装至线路板相应位置上。
盲插连接器可具体包括设置于面板上的外部接口连接器21和中间连接器22。其中,外部接口连接器21如图10所示,其具有设置于该外部接口连接器21上的对外接口214,且其上还设有内部接口2131。对外接口214用于与外部设备实现连接,内部接口2131用于与中间连接器22连接,以实现中间连接器22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中间连接器22分别与内部接口2131和板端连接器23插配,起到中间传递的作用,即实现将线路板的信号传输至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目的。
如图9所示,在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射频盲插连接器安装至通信设备中时,首先将外部接口连接器21放置于散热器结构件25上开设的凹槽251内,然后通过螺钉、铆钉、螺栓等连接件安装至面板27的相应位置上。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此种连接方式,同样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将外部接口连接器21固定在面板27上的方式。接着,将中间连接器22插入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内部接口2131上,然后通过定位销28垂直安装线路板26,线路板26垂直放下时,板端连接器23与中间连接器22通过盲插连接在一起。在组装时,外部接口连接器21以其前端面和底面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面板27上,这种定位方式可以减少射频盲插连接器的安装公差,从而减小盲插链路公差累积,降低对器件的盲插容差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其射频盲插连接器放置在线路板26的背面,不占用线路板50正面面积,因此更加支持模块小型化发展。另外,由于本实施例通过中间连接器22分别与板端连接器23和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插配,实现线路板26与外部接口连接器21连接的目的,因此,可以降低中间连接器22的高度,从而有效降低该中间连接器22到线路板26的高度,对减小器件配高有重大意义,而且可同时减少散热器结构件25的切齿深度,提升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具体结构如图10所示,其包括外壳体211和内导体213。其中,外壳体211起到支撑外部接口连接器21上各结构件的作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例公开的外壳体211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模具压铸成型技术,将该外壳体211一次压铸而成,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外壳体211的加工成本,同时可以提高外壳体211的可靠性。为了防止外壳体211与内导体213发生短路,本实施例中,还可包括设置于外壳体211和内导体213之间的绝缘体212。
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外壳体211的成本,该外壳体采用锌合金材料制成。锌合金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使得外壳体211更易于压铸成型,而且采用该材料,使得外壳体211成本较低。
外壳体211设置于线路板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上开设的凹槽内,以适应线路板的安装高度。散热器结构件25如图8所示,其上开设有凹槽251,该凹槽251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外壳体211的底部相适配。
如图10所示,内导体213设置于外壳体211的内部,用于实现对外接口214和内部接口2131的电连接,从而保证插装于内部接口2131上的中间连接器22与对外接口214的电连接。分别延伸至对外接口214和内部接口2131的内导体213的轴线相互垂直。即内导体213为L型结构,其一端位于对外接口214内,另一端位于内部接口2131内,使两个接口(对外接口214和内部接口2131)共用一个内导体。
本实施例公开的L型结构的内导体213,实现了面板到线路板之间接口方向90度转换,替代了传统连接器通过线缆实现方向转变的方式,而且采用一体化内导体213,可以降低与中间连接器22插接的内部接口2131处的高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该内部接口2131到线路板的高度,对减小器件配高有重大贡献。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的外部接口连接器21具有两个接口,一个水平方向布置,朝向面板外部,即对外接口214,用于与模块外部的连接器连接;另一个接口竖直方向布置,即内部接口2131,用于与中间连接器22连接。
如图7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211具有与面板连接的安装部2111,安装部2111上设有与面板连接的螺钉孔,在将外部接口连接器21安装到位后,可通过螺钉24与螺钉孔的配合,实现将该外部接口连接器21与面板连接的目的。
中间连接器22除了起到连接作用,最主要的是可以提供±0.7mm甚至更大的轴向容差和径向容差。射频盲插连接器安装至通信设备的理想安装结构如图12所示,中间连接器22的轴线与外部接口连接器21及板端连接器23的轴线重合,此时中间连接器22的插柱插入板端连接器23内的距离h最大。
然而,中间连接器22的轴线与板端连接器23的轴线重合只处于理想状态中,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板端连接器23和/或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安装或制造误差,将导致板端连接器23和外部接口连接器21上内部接口2131之间的轴线发生偏移。射频盲插连接器的盲插容差安装结构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部接口2131的轴线与板端连接器23的轴线偏移距离为t,并且由于二者轴线的偏移,使得中间连接器22发生偏移,导致中间连接器22的插柱插入板端连接器23内的距离h变小。
然而,中间连接器22可分别与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内部接口2131和板端连接器23进行插接,使得中间连接器22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偏移内部接口2131和板端连接器23的轴线方向,以保证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内部接口2131和板端连接器23具有径向误差的前提下,同样可实现板端连接器23与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有效连接。中间连接器22和板端连接器23插接的径向容差是通过中间连接器22发生2~3度的偏转,即径向位置发生不对中实现的。其轴向容差是通过中间连接器22可以在有效摩擦距离(即中间连接器22的插柱插入板端连接器23内的距离h)内进行轴向移动实现的。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接口连接器21的防水是通过其安装部2111上的密封圈槽2113和密封圈槽内的密封圈29来实现的,当外部接口连接器21安装在面板上时,密封圈29受压缩,从而起到密闭防水的作用。为了防水和兼顾外部接口连接器21前端面定位,密封圈槽2113设计深度要求以起到防水作用的前提下,保证外部接口连接器21前端面与面板安装面紧密贴合为准。
如图13所示,板端连接器23的定位部231可通过焊接固定在线路板的背面,也可以通过压接、螺钉等方式固定。板端连接器23与对内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对内接口即为中间连接器22与板端连接器23插配的接口)插配的一端具有锥形导向部232。该锥形导向部232可以提供大的导向能力,在组装时辅助中间连接器22找正和导入。
除在板端连接器23上设置锥形导向部232外,还可在对内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对内接口即为中间连接器22与板端连接器23插配的接口)周围设置导引板端连接器23插配方向的锥形导向部,即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导向部设置在中间连接器22上。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锥形导向部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设置于板端连接器23和中间连接器22二者之一上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再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面板、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和射频盲插连接器,其中线路板、面板和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分别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线路板、面板和散热器结构件结构和设置位置相同,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射频盲插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板端连接器33和盲插连接器。其中,板端连接器33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接器结构和安装方式相同,即同样具有与线路板的背面连接的定位部,在线路板安装时,板端连接器已经焊接或通过其它连接方式安装至线路板相应位置上。
盲插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其可具体包括外部接口连接器31、中间连接器32和线缆34。其中,外部接口连接器31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对外接口。中间连接器32用于与板端连接器33插配,线缆34分别与外部接口连接器31和中间连接器32相连,以实现中间连接器32与外部接口连接器31的连接,继而实现线路板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从而实现信号传输。
进一步的,中间连接器32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其具体包括外壳体321(优选为塑胶壳)、内导体323和弹性件322,外壳体321和内导体323之间可设置绝缘体。其中,外壳体321设置于线路板35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36上开设的凹槽内,该凹槽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外壳体321的底部相适配。
内导体323设置于外壳体321内部,用于实现与板端连接器33的电连接。弹性件322设置于外壳体321内部,且套装于内导体323上,该弹性件322与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该弹性件32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可为弹簧。
如图15所示,在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射频盲插连接器安装至无线通信产品中时,首先将中间连接器32放置于散热器结构件36上开设的凹槽内,然后通过螺钉、铆钉、螺栓等连接件38将该中间连接器32安装至散热器结构件36的相应位置上。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此种连接方式,同样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将中间连接器32固定在散热器结构件36上的方式。接着,通过定位销37垂直安装线路板35,线路板35垂直放下时,板端连接器33与中间连接器32上的对内接口通过盲插连接在一起。在组装时,外部接口连接器31以前端面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面板上。
线缆34的两端可通过焊接分别与外部接口连接器31和中间连接器32实现连接,也可通过在线缆34的两端设置转接连接器,通过该转接连接器实现分别与外部接口连接器31和中间连接器32相连的目的,本实施例不对线缆34的具体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线缆34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一般选用较细和较柔的线缆,以减小线缆占用空间,适应器件尺寸小型化。中间连接器32是整个连接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实现器件盲插组装的关键器件。中间连接器32以其底面定位,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器结构件36上;与中间连接器32连接的线缆为竖直式出线,可有效的减小中间连接器32和外部接口连接器31的距离,继而减少射频盲插连接器在通信设备中的所占空间;弹性件322与外壳体321之间具有间隙,弹性件322可以在外壳体321内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通过内导体323的有效摩擦距离,实现连接器的轴向容差。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接口连接器31的防水是通过在其尾部涂覆有防水胶层311来实现的,而且在外部接口连接器31与面板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圈槽,在该密封圈槽内设有密封圈。当外部接口连接器31安装在面板上时,密封圈受压缩,从而起到密闭防水的作用。为了防水和兼顾外部接口连接器21前端面定位,密封圈槽2113设计深度要求以起到防水作用的前提下,保证外部接口连接器21前端面与面板安装面紧密贴合为准。外部接口连接器31尾部的防水胶层311,用于防止由外部接口连接器31进入产品内部的水流入外部接口连接器31的内导体323内发生短路。
如图17所示,板端连接器33的定位部331可通过焊接固定在线路板的背面,也可以通过压接、螺钉等方式固定。板端连接器33与对内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对内接口即为中间连接器32与板端连接器33插配的接口)插配的一端具有锥形导向部332。该锥形导向部332可以提供大的导向能力,在组装时辅助中间连接器32找正和导入。
除在板端连接器33上设置锥形导向部332外,还可在对内接口(在本实施例中,对内接口即为中间连接器32与板端连接器33插配的接口)周围设置导引板端连接器33插配方向的锥形导向部,即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导向部设置在中间连接器32上。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锥形导向部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设置于板端连接器33和中间连接器32二者之一上即可。
本实施例公开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无线基站领域,也可以使用在无线基站外其它领域,如消费领域,汽车领域,军用产品等。当使用在比基站使用环境更加严苛的领域/场景时,本施例公开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内的射频盲插连接器仅需要做一定可靠性加强设计和优化,便可以保证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以满足要求;对器件应用条件要求比较低的领域,采用本施例公开的射频盲插连接器可以再进行适当小型化设计,以降低成本和减小器件尺寸。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线路板、面板和散热器结构件,所述散热器结构件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的下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的背面;
盲插连接器,所述盲插连接器放置于所述散热器结构件上开设的凹槽内,并通过连接件设置于所述面板上,且与所述板端连接器相对设置,所述盲插连接器具有与外部设备连接的对外接口和与所述板端连接器直接插配的对内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插连接器具体包括:
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外部接口连接器,所述对外接口设置于该外部接口连接器上,且其上还设有内部接口;
中间连接器,其分别与所述内部接口和所述板端连接器插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器包括:
一体成型的外壳体,其设置于所述面板上;
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实现所述对外接口和所述内部接口电连接的内导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设置于位于所述线路板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上开设的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包括分别延伸至所述对外接口和所述内部接口内的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且所述第一内导体和所述第二内导体的轴线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具有与所述面板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面板通过螺钉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面板贴合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密封圈槽,该密封圈槽内设有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导体之间的绝缘体。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与所述对内接口插配的一端具有锥形导向部。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内接口周围设有导引所述板端连接器插配方向的锥形导向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插连接器具体包括:
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外部接口连接器,所述对外接口设置于该外部接口连接器上;
中间连接器,其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插配;
线缆,其分别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器和所述中间连接器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具体包括:
外壳体,其设置于所述面板上;
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实现与所述板端连接器电连接的内导体;
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导体之间的绝缘体;
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且套装于所述内导体上的弹性件,该弹性件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设置于位于所述线路板下侧的散热器结构件上开设的凹槽内。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接口连接器的尾部涂覆有防水胶层。
15.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连接器与所述中间连接器插配的一端具有锥形导向部。
16.如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器设有导引所述板端连接器插配方向的锥形导向部。
CN201110220670.0A 2011-08-03 2011-08-03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024374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670.0A CN102437491B (zh) 2011-08-03 2011-08-03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20670.0A CN102437491B (zh) 2011-08-03 2011-08-03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7491A CN102437491A (zh) 2012-05-02
CN102437491B true CN102437491B (zh) 2014-04-02

Family

ID=45985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0670.0A Active CN102437491B (zh) 2011-08-03 2011-08-03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74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7119B (zh) * 2013-08-14 2016-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校准射频盲插连接器和射频模块
EP3067992B1 (en) * 2015-03-13 2024-04-03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ctrical connector kit,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ssembly method
CN110854578B (zh) * 2018-07-24 2022-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2077Y (zh) * 2005-01-19 2006-08-30 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主机面板连接接口模块化
CN201247879Y (zh) * 2008-08-27 2009-05-27 宁波市吉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12077Y (zh) * 2005-01-19 2006-08-30 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计算机主机面板连接接口模块化
CN201247879Y (zh) * 2008-08-27 2009-05-27 宁波市吉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密集安装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7491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5503B (zh) 屏蔽电连接器
CN104810657B (zh) 一种Type‑C插座连接器
US104542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shell with a riveted joint
CN20398354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9577364B2 (en) Cable connector component, board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thereof
US1024330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106041A (zh) 表面安装的电连接系统和方法
CN10437751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101911391A (zh) 连接器
CN203983638U (zh) 电连接器
CN102437491B (zh) 线路板和面板的连接结构
CN104218336A (zh) 端子板
KR102047677B1 (ko) 플러그 커넥터
JP2021048118A (ja) コネクタ
CN105406255A (zh) 具有电缆定位特征的连接器模块
US1008427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06206503A (zh) 一种电源模块及电源模块的制备方法
CN207265317U (zh)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6159555A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转接部件和插座
CN105789988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471603U (zh) 一种连接器上端子与胶芯的安装结构
CN203660127U (zh) 共面型连接器
CN103140086A (zh)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10469881U (zh) Pcb板拼接结构及天线装置
CN210430110U (zh) 屏蔽天线干扰信号的接地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 Metro Avenue Songshan L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523808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 Metro Avenue Songshan L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523808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uxin Technolog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JUXIN TECHNOLOGY CO., LTD. TO: HUAWEI MACHIN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