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8747B - 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8747B
CN102428747B CN200980159331.7A CN200980159331A CN102428747B CN 102428747 B CN102428747 B CN 102428747B CN 200980159331 A CN200980159331 A CN 200980159331A CN 102428747 B CN102428747 B CN 102428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ceived power
destination node
power
co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3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8747A (zh
Inventor
陈继明
王伟
王栋耀
蒋琦
沈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28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8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8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8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该方法包括:获取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目的节点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S201);基于该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S202);以及响应于该目的节点位于该协作区域,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S203)。本发明在考虑了接收功率平衡性的情况下执行协作中继操作,因而可以得到较好的空间增益,使得系统整体性能得到提高。本发明还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小区间干扰而增加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的语音通信,而是进一步要求高速率的多媒体通信。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以及后续长期演进(LTE-A)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中继技术是一种通过中继节点对接收信号进行复制、调整、放大以及转发并由此扩大无线覆盖的技术。通过中继技术能够改善运营商网络的信号传输质量,拓展网络覆盖,并有效提高用户吞吐量。因此,对于LTE-A而言,中继是用以增加容量和拓展网络覆盖以便实现LTE-A要求的高频谱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通过在通信网络中引入协作中继技术,例如协作调度、联合处理等,还有可能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
在现有的多跳网路中,常用的协作中继解决方案是分布式空频分组编码(SFBC)和分布式空间复用(SM)。由于这种方案形成了开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无需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因此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性能而无需附加的信令开销。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结合图1来介绍协作中继技术的一个实例。其中,图1示出了下行链路空间分集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演进型节点B eNB充当发送数据分组的源节点,其覆盖范围由椭圆区域C0示出;中继节点是与源节点eNB具有共同覆盖区域且能够执行中继操作的节点,例如,中继站,其覆盖范围由椭圆区域C1示出;用户设备UE是接收数据分组的目的节点。
在图1示出的系统中,中继节点RN在第一跳中(未示出)经由中继链路从源节点eNB接收数据分组。接着,在第二跳中,中继节点RN和源节点eNB同时向目的节点UE传送空间信号,其中编码采用了上述的分布式SFBC和分布式SM技术,中继节点RN和自源节点eNB发送的空间信号是通过对要发送数据分组进行空频编码而得到的。用户设备UE在接收到来自源节点eNB和中继节点RN的空间信号后,对这些信号进行联合处理,以得到数据分组。
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图示的协作分集中,源节点eNB和中继节点RN形成了虚拟的多天线阵列,由于目的节点UE可以利用经过多条路径上传输的空间信号(直接由源节点eNB传输来的空间信号,和经由中继节点传输来的空间信号),因此可以获得天线阵列增益和协作接收分集增益。
然而与传统的中继技术相比,协作中继技术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非协作中继系统中,当接入用户设备UE以便由中继节点为用户设备UE提供服务时,源节点eNB将会停止向用户设备UE发送信号,因而源节点eNB并不会引起小区间干扰,即不会对其他小区内的用户设备产生干扰。与之相反,协作中继在原理上是一种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源节点eNB和中继节点RN形成了虚拟的多天线阵列,他们在第二跳中会同时向用户设备UE发送信号,而且源节点eNB会以较大的功率来传输信号。因此,在采用协作中继技术的通信系统中,源节点eNB以较大功率发射的信号会对相邻小区内的用户设备产生干扰,因此存在小区间干扰的问题。该干扰的存在使得即使对中继节点经过仔细选择,采用协作中继技术而获得的空间增益也会被消耗,有时甚至完全抵消。因此,系统整体性能并未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和系统,以便能够改善系统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获取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以及响应于该目的节点位于所述协作区域,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可以分别由目的节点至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至中继节点的、下述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其中一个或多个来表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SINR;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INR;以及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SINR。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其中,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可以通过比较以下值中之一与协作接入阈值来执行: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以及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可以基于接收功率不平衡所引起的系统可接受吞吐量损失来确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可以包括:针对该目的节点执行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以及将包括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的协作指令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送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控制源节点以降低的功率来传输空间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降低的功率可以由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的系统配置状况来确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配置状况可以包括以下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中继节点至目的节点的链路的质量;以及中继回程链路的频谱效率损失。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和所述降低的功率可以以系统性能为目标通过优化处理来确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源节点可以是演进型节点B或基站,所述中继节点可以是中继站,所述目的节点可以是用户设备或移动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设备,所述系统可以包括:功率获取装置,配置用于获取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协作确定装置,配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以及协作控制装置,配置用于响应于该目的节点位于所述协作区域,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设备的节点。
根据本发明,在考虑了接收功率平衡性的情况下执行协作中继操作,因而可以得到较好的空间增益,使得系统整体性能得到提高。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还可以通过针对加入协作中继操作的目的节点降低源节点传输功率来进一步降低小区间干扰,从而增加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对结合附图所示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将更加明显。在本发明的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下行链路空间分集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传统中继方式的仿真结果的比较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和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将参考图2来描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首先在步骤S201,获取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
基于来自eNB和RN的接收功率分别与eNB从UE接收的信号功率和RN从UE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相同这一事实,可以采用等同的方式来获取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
根据现有技术,eNB可以通过UE至eNB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或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来检测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SINR)。因此,可以由UE至eNB的PUCCH信道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PUCCH_eNB、PUSCH信道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PUSCH_eNB、或者SRS传输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SRS_eNB之中任何一个或者多个来表示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
另一方面,中继节点也可以通过UE至中继节点RN的PUCCH信道、PUSCH信道或SRS传输来检测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并且,中继节点RN通常会将上述的SINR情况报告给eNB,或者eNB可以要求中继节点RN进行报告。类似地,可以由UE至中继节点RN的PUCCH信道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PUCCH_RN、PUSCH信道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PUSCH_RN、或者SRS传输的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SRS_RN之中任何一个或多个来表示目的节点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
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接收功率的获取方式并不仅限于此。已知的是,在操作期间中继节点RN和eNB也会在下行链路中向UE发送参考信号。因此UE根据参考信号可以得到来自源节点eNB的第一接收功率和来自中继节点RN的第二接收功率。而UE可以将第一和第二接收功率报告给源节点eNB。因此,eNB同样可以得到第一和第二接收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也可以通过任何其他适当的方式来获得。
接着,在步骤S202,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
在接收到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后,源节点eNB可以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来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
根据本发明,设定了协作接入阈值,该协作接入阈值应该设置为使得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之间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一方面,协作接入阈值不能设置的太大,因为这样功率差值引起的不平衡会造成系统的性能降低不可接受;另一方面,协作接入阈值也不能设置得太小,这样会使得仅有很少量的目的节点UE可以加入协作中继操作,因为无法使较多的用户设备受益于协作中继带来的空间增益。
因此,该协作接入阈值可以由功率不平衡引起的系统可接受吞吐量损失来确定。该系统可接受吞吐量损失是指对于系统而言,在其接受范围内的因功率不平衡而引起的吞吐量损失,因此协作接入阈值需要满足该吞吐量损失值。在LTE-A系统中,用户设备UE接收功率差例如可以设置为5dB,吞吐量损失的上限约为5%。
该协作接入阈值可以是差值阈值,表示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或者表示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这两者是等效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系统,源节点的发射功率也不同,该协作接入阈值也不同。
另外,该协作接入阈值可以是比值阈值,其表示第一接收功率与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与源节点的发射功率之比,或者第一接收功率与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与源节点的发射功率之比。
比值阈值与差值阈值是两种方式的阈值,然而它们实质上是等效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其他任何适当的表示阈值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协作接入阈值可以根据上述原则通过试验、仿真来确定,或者通过任何其他适当的方式来确定。
相应地,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与所述协作接入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或者可替代地,通过将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与所述协作接入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当所述差低于所述协作接入阈值时,确定该目的节点位于协作区域,否则认为该目的节点不在所述协作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同所述源节点的发射功率之比与所述协作接入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或者可替代地,通过将第一接收功率和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同所述源节点的发射功率之比与所述协作接入阈值进行比较,来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当所述比值低于所述协作接入阈值时,确定该目的节点位于协作区域,否则认为该目的节点不在所述协作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协作接入阈值是一个值,然而并不限于此,协作阈值也可以是两个值,即上阈值和下阈值。在协作接入阈值是上述的差值阈值的情况,上下阈值可以互为相反数。然而,需要说明的是,上下阈值可以对称的值,即互为相反数的值,但本发明也并不与限于此,而且可以是不对称的,即上下阈值不具有相反数关系。
接着,返回图2,继续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3,响应于该目的节点位于所述协作区域中,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
当确定该目的节点UE位于协作区域时,源节点eNB执行调度以便为UE进行系统配置设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然后通过在下行链路中通过控制信道将协作信令发送给中继节点RN和目的节点UE,该协作信令包括上述的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以便使得在所分配的资源块中针对该UE执行协作中继操作。关于针对目的节点UE执行协作中继操作的步骤与现有技术中的步骤基本是相同的,此处不再赘述。
从结合实例进行的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并非在所有可能执行协作中继的区域(中继节点与源节点的覆盖范围相重叠的区域)中执行协作中继,而是在来自源节点eNB的接收功率(第一接收功率)和来自中继节点RN的接收功率(第二接收功率)满足协作接入阈值的要求时,才执行协作中继操作。因此,本发明是在考虑了接收功率平衡性的情况下执行协作中继操作,进而可以得到较好的空间增益,使得系统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另外,正如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那样,在现有的协作中继操作中存在有小区间干扰。本发明人认为,对于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整个频带中降低源节点eNB的发射功率,以便能够在执行协作中继操作的过程中降低小区间干扰。然而,结果发现,对于直接由eNB提供服务并未加入协作的一些UE来讲,来自eNB的接收功率也相应下降了,也就是说,这些UE的性能被降低了。因而,系统的整体性能实际上可能几乎没有提高。
为此,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包括步骤S204。如图2所示,在步骤S204中,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控制源节点以降低的功率来传输空间信号。
在针对目的节点执行协作中继时,可以使源节点eNB在分配给该目的节点UE的资源块内以降低的功率来发送空间信号,以便减小对于其他小区的干扰,即小区间干扰。功率降低的量可以根据在为该目的节点UE服务时的系统配置状况来确定。系统配置状况可以包括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中继节点至目的节点的链路的质量、以及中继回程链路的频谱效率损失其中一个或多个。
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是指小区中处于活动状态能够提供中继服务的节点。当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越多时,可以加入协作中继操作的节点的数量就越多,系统就可以选择较优的中继节点加入操作。此时,源节点eNB在协作中继中的作用将会减弱,eNB以较低传输功率传输空间信号也会得到较好的信号质量。因此eNB的传输功率降低的量可以较大。在多中继节点协作的一些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将eNB的传输功率降低为零,即eNB不再发射空间信号。而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较少时,eNB的传输功率降低的量可以较小。
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与中继节点RN至用户设备UE的链路质量相关。已分配资源块越多,则表明中继节点RN至用户设备UE的链路质量越好。这时,即使eNB以较低的传输功率来发射信号,仍能得到较好的信号质量。因此可以较大地降低eNB的传输功率。相反,在已分配资源块较少时,可以降低的传输功率的量就较小。
中继节点RN至用户设备UE的链路质量与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具有等效的作用,因此,该参数也可以用以确定功率降低量。链路质量越好,则降低的传输功率量就可以越大;反之,链路质量越差,降低的传输功率量就越小。
中继回程链路是指从源节点eNB至中继节点RN的链路。中继回程链路频谱效率损失小,则意味着在源节点eNB的传输功率较小的情况下仍可以得到较好的信号质量。因此,eNB此时可以以较低的传输功率来传输信号。相应地,可以降低的传输功率的量就越大。另一方面,当该频谱效率损失越大,可以降低的传输功率的量就越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基于上述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功率降低的量,即可以考虑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中继节点至目的节点的链路的质量、以及源节点至中继节点的链路的频谱效率损失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确定传输功率降低的量。
需要说明的是,源节点eNB降低的功率量与源节点eNB的发射功率密切相关。例如,对于LTE-A系统而言,其源节点eNB的发射功率为46dBm,在这样的系统中,该功率降低量例如可以为8dBm,即eNB在执行中继协作时可以以38dBm的功率来发射空间信号。而对于其他系统中,8dBm可能就不合适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进一步或者可替代地基于其他系统配置参数或者其他适当参数来执行所述功率降低量的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方式,只针对加入中继操作的用户设备UE降低源节点eNB的传输功率,而对于未加入中继操作的用户设备UE使源节点eNB保持原有传输功率不变。因此与在整个频带上降低传输功率的可能技术方案和传统的中继操作(即不采用协作)方案相比,在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加入协作中继操作的用户设备可以受益于协作带来的空间增益,且使得协作期间的eNB引入的小区间干扰得到有效的降低;另外,未加入协作中继的目的节点UE又可以具有正常的接收功率,其性能可以不受到影响。因此,该实施方式可以最大化空间增益,得到更好的系统性能。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人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其中采用降低功率的协作中继解决方案。另外,本发明人还对传统中继解决方案(即没有采用协作)进行了仿真,以便进行对比。表1中示出了发明人执行仿真所采用的参数。
表1
图3示出了利用上述参数对两种方案的模拟的曲线对比图。在图3中,纵坐标表示累积分布函数(CDF)值;横坐标表示用户吞吐量;虚线示出的曲线表示采用传统中继技术的用户吞吐量对累积分布函数值;实线示出的曲线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户吞吐量对累积分布函数值。从图3可以看出,在吞吐量在0.3bps/Hz以下,本发明的累积分布函数值明显小于现有中级技术的累积分布函数值,这意味着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高于0.3bps/Hz以上的用户占的百分比更多,即本发明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较大的吞吐量。
此外,在表2中以数字更加直观地示出了两种方案的模拟结果:
表2
传统中继 降低功率的协作中继(性能改善)
小区用户平均频谱效率 1.185 1.289(8.82%)
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0.0331 0.043(29.9%)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传统中继的解决方案,小区用户平均频谱效率为1.185,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为0.0331;而对于本发明的降低功率的协作中继方案,小区用户平均频谱效率为1.289,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为0.043。因此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相对于传统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小区用户平均频率频谱效率方面以及在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方面得到显著的改善,其中小区用户平均频谱效率提高率为8.82%,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的提高率29.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中主要参照单RN协作的情况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发明完全可以应用于多RN协作的场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中,以3GPP LTE-A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应用于诸如WiMax网络以及任何可以执行协作中继的网络或系统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文中以eNB和用户设备UE作为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实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方法,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其他通信网络中,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可以是其他节点或者设备,诸如在WiMax网络中,源节点为BS,目的节点为移动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描述中,以特定的参数描述了协作加入阈值的确定和降低功率量的确定。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以系统性能为目标,通过优化处理来确定当前系统状况下的协作接入阈值和降低功率量,以便使得系统性能最佳。具体的优化过程可以针对系统进行设计,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其掌握的知识能够实现的,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设备。下面将参考图4来描述该设备。其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4所示,设备400可以包括功率获取装置401,配置用于获取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协作确定装置402,配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以及操作控制装置403,配置用于响应于该目的节点位于所述协作区域,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可以由以下SINR中的一个或多个表示:目的节点至源节点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SINR;目的节点至源节点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INR;以及目的节点至源节点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SINR。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可以由以下SINR其中一个或多个来表示:目的节点至中继节点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SINR;目的节点至中继节点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INR;以及目的节点至中继节点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SINR。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协作确定装置402可以配置用于比较以下值中之一与协作接入阈值: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以及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基于接收功率不平衡所引起的系统可接受吞吐量损失来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协作控制装置403配置用于:针对该目的节点执行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以及将包括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的协作指令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送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设备400可以进一步包括:功率控制装置404,配置用于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控制源节点以降低的功率来传输空间信号。所述降低的功率可以由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的系统配置状况来确定。所述系统配置状况可以包括以下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中继节点至目的节点的链路的质量;以及中继回程链路的频谱效率损失。
在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中,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和所述降低的功率可以以系统性能为目标通过优化处理来确定。
在本发明上述的系统中,所述源节点可以是演进型节点B或基站,所述中继节点是可以中继站,所述目的节点是用户设备或移动台。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功率获取装置401、协作确定装置402、协作控制装置403以及功率控制装置404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上面结合2至图3对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式的用于对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的描述。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以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
虽然已经参考目前考虑到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广泛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1)

1.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包括:
获取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
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以及
响应于该目的节点位于所述协作区域,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分别由目的节点至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至中继节点的、以下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其中一个或多个来表示: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SINR;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INR;以及
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SIN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通过比较以下值中之一与协作接入阈值来执行: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以及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基于接收功率不平衡所引起的系统可接受吞吐量损失来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包括:
针对该目的节点执行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以及
将包括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的协作指令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送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控制源节点以降低的功率来传输空间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降低的功率由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的系统配置状况来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统配置状况包括以下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
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
中继节点至目的节点的链路的质量;以及
中继回程链路的频谱效率损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和所述降低的功率可以以系统性能为目标通过优化处理来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节点是演进型节点B或基站,所述中继节点是中继站,所述目的节点是用户设备或移动台。
11.一种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设备,包括:
功率获取装置,配置用于获取目的节点针对源节点的第一接收功率和针对中继节点的第二接收功率;
协作确定装置,配置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以及协作接入阈值,确定该目的节点是否位于协作区域;以及
协作控制装置,配置用于响应于该目的节点位于所述协作区域,控制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执行协作中继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分别由目的节点至源节点和目的节点至中继节点的以下信号对干扰加噪声功率比SINR其中一个或多个来表示: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SINR;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SINR;以及
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传输的SINR。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协作确定装置配置用于比较以下值中之一与协作接入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以及
所述第一接收功率和所述第二接收功率中较大者与较小者之差同所述源节点的传输功率之比。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基于接收功率不平衡所引起的系统可接受吞吐量损失来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协作控制装置配置用于:
针对该目的节点执行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以及
将包括系统配置、资源分配和参数设置的协作指令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送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功率控制装置,配置用于在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控制源节点以降低的功率来传输空间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降低的功率由为该目的节点服务时的系统配置状况来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系统配置状况包括以下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小区中有效中继节点的个数;
已分配资源块的个数;
中继节点至目的节点的链路的质量;以及
中继回程链路的频谱效率损失。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协作接入阈值和所述降低的功率可以以系统性能为目标通过优化处理来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源节点是演进型节点B或基站,所述中继节点是中继站,所述目的节点是用户设备或移动台。
21.一种节点,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
CN200980159331.7A 2009-08-19 2009-08-19 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Active CN102428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3352 WO2011020242A1 (zh) 2009-08-19 2009-08-19 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8747A CN102428747A (zh) 2012-04-25
CN102428747B true CN102428747B (zh) 2014-04-02

Family

ID=43606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331.7A Active CN102428747B (zh) 2009-08-19 2009-08-19 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8747B (zh)
WO (1) WO20110202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3664A (zh) * 2021-03-01 2021-06-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Hata open衰落模型的中继临近节点的干扰判决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610B (zh) * 2013-11-30 2017-06-16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的广播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784A (zh) * 2007-01-05 2008-07-09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和接入点
CN101459948A (zh) * 2009-01-04 2009-06-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协作路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56570B1 (en) * 2007-07-13 2012-11-21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power and rate adjustment in a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404530A (zh) * 2008-10-21 2009-04-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f协作通信系统中降低误符号率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1394665B (zh) * 2008-11-10 2011-10-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蜂窝系统协同通信中高速移动用户中继节点的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7784A (zh) * 2007-01-05 2008-07-09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和接入点
CN101459948A (zh) * 2009-01-04 2009-06-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协作路由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3664A (zh) * 2021-03-01 2021-06-1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基于Hata open衰落模型的中继临近节点的干扰判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0242A1 (zh) 2011-02-24
CN102428747A (zh)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ng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for future wireless networks
CN101854199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自适应协作传输的方法、系统和发射机
US8340591B2 (en) Schedul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hop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3491634B (zh) 多用户协作中继系统中基于功率最小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EP3202052B1 (en) Interference and/or power reduction for multiple relay nodes using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WO2018126930A1 (zh) 功率控制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1610518A (zh) 基于中继的无线网络的资源管理和干扰抑制技术
CN102474735A (zh)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KR20090106101A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Liu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r RF energy-harvesting relays via relay selection
EP331650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CN104955110A (zh) 用于在支持双连接的无线网络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Chithra et al. Hungarian method based joint transmission mode and relay selec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Zhang et al. Energy-efficient cooperative relay selection scheme in MIMO relay cellular networks
US83209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selection in flexible spectrum use radio system
CN102428747B (zh) 用于控制协作中继操作的方法、设备和节点
Tatsis et al. Energy-aware clustering of CoMP-DPS transmission points
Balachandran et al. Capacity benefits of relays with in-band backhaul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US10575319B2 (en) Two-stage algorithm for uplink CoMP
US9609654B1 (en) Beam steering techniques applied to cellular systems
Sambale et al. Decode-and-forward relay placement for maximum cell spectral efficiency
Choi et al. Full-duplex self-backhaul small cell: Capacity gain and traffic adaptation
Zolotukin et al. On optimal relay placement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non-coverage limited scenarios
Celik et al. Joint transmission with dummy symbols for dynamic TDD in ultra-dense deployments
Li et al. Spectrum-sharing capacity enhancement with distributed relay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