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8072A -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8072A
CN102418072A CN201110306669XA CN201110306669A CN102418072A CN 102418072 A CN102418072 A CN 102418072A CN 201110306669X A CN201110306669X A CN 201110306669XA CN 201110306669 A CN201110306669 A CN 201110306669A CN 102418072 A CN102418072 A CN 102418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ium
temperature
light absorbing
vaporization temperature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66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8072B (zh
Inventor
肖旭东
刘壮
杨春雷
王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1103066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8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8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8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8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8072B/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至少一种能够精确地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这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分阶段蒸发,控制镓和铟的蒸发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均匀改变,从而主动控制镓和铟的蒸发量使得所述光吸收层两侧镓含量略高中间镓含量略低。由于精确控制元素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可以精确地控制CIGS的能带结构,能够精确地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

Description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太阳能电池技术,特别是涉及至少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典型结构为多层膜结构,从入光面开始,依次包括:金属栅极层(Al)/透明电极层(AZO)/窗口层(ZnO)/缓冲层(CdS)/光吸收层(CIGS)/背电极层(Mo)/玻璃。其中光吸收层可以使用铜、铟、镓和硒的四源高温共蒸发工艺获得,为了保证入射光的充分吸收,吸收层的厚度一般大于2μm。
在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在CIGS光吸收层中引入梯度带隙,可以有效的改善电池器件的电学性质。这是因为梯度带隙产生的电势差将光生载流子驱离高复合区域,比如背电极和吸收层的界面,以及吸收层和缓冲层之间的节区,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
梯度带隙来源于铜铟镓硒薄膜中不同区域内【Ga/(In+Ga)】比例值不同,【Ga/(In+Ga)】比例高的区域,带隙宽;【Ga/(In+Ga)】比例低的区域,带隙窄。这是因为CuInSe2的禁带宽度为1.04eV,而CuGaSe2的禁带宽度为1.68eV,当【Ga/(In+Ga)】比例值在吸收层两侧高,中间低,就产生了梯度带隙。
在制膜的过程中,Ga原子和In原子的振动幅度不同。一般来讲,膜内Ga的振动不好,In的振动好,更加利于扩散。所以In在薄膜内的扩散性能比Ga的好,在传统的CIGS光吸收层的蒸发工艺中,通过分阶段控制蒸发铜铟镓硒不同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工艺时间,再通过较高衬底温度下的元素扩散,来粗略地实现的V型双梯度带隙。
但是,传统的工艺不能精确地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将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蒸发沉积到衬底上,控制镓蒸发温度在900℃~1100℃内并且在蒸发过程中先均匀降温35℃~45℃再均匀升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在800℃~1000℃内并且在蒸发过程中先均匀升温45℃~55℃再均匀降温45℃~55℃,从而主动控制镓和铟的蒸发量使得所述光吸收层在厚度方向上两侧的镓含量高于中间的镓含量。
优选的,所述蒸发过程中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衬底温度在200℃~300℃,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之间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之间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45℃~55℃,控制硒的蒸发温度在200℃~300℃之间;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0min~20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形成第一光吸收层;
第二阶段:停止蒸发铟和镓,提高衬底温度在450℃~600℃之间,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铜的蒸发温度在1300℃~1500℃之间;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0min~30min,并在沉积中的衬底的表面温度突然下降时立即停止蒸发;第二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一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光吸收层;
第三阶段:停止蒸发铜,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升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降温45℃~55℃;第三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min~3min,第三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二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光吸收层,从而得到所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优选的,第一阶段,镓的蒸发温度降低40℃,铟的蒸发温度升高50℃;
第三阶段,镓的蒸发温度升高40℃,铟的蒸发温度降低50℃。
优选的,所述蒸发过程包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衬底温度在450℃~600℃,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45℃~55℃,控制硒的蒸发温度在200℃~300℃,控制铜的蒸发温度在1300℃~1500℃之间;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8min~12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形成光吸收层I;
第二阶段: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铜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镓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升温35℃~45℃,控制铟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降温45℃~55℃;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min~3min,第二阶段结束后在所述光吸收层I的表面形成光吸收层II,从而得到所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优选的,第一阶段,镓的蒸发温度降低40℃,铟的蒸发温度升高50℃;
第二阶段,镓的蒸发温度升高45℃,铟的蒸发温度降低55℃。
优选的,所述衬底为沉积有导电层的导电玻璃,所述光吸收层沉积在所述导电层表面。
优选的,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采用独立加热部件控制加热。
优选的,蒸发过程中,分别实时监测铜、铟、镓和硒四种蒸发源的蒸发温度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
优选的,蒸发过程中,分别实时监测铜、铟、镓和硒四种元素的蒸发速率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
优选的,蒸发过程中,分别实时监测衬底上的铜、铟、镓和硒四种元素的蒸发量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
这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分阶段蒸发,控制镓和铟的蒸发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均匀改变,从而主动控制镓和铟的蒸发量使得光吸收层两侧镓含量略高中间镓含量略低。由于精确控制元素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可以精确地控制CIGS的能带结构,能够精确地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典型多层膜结构;
图2为光吸收层的梯度带隙示意图;
图3为是In和Ga元素随温度变化的蒸发特性示意图;
图4为一种CIGS吸收层的蒸发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CIGS吸收层的蒸发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典型多层膜结构,从入光面开始,依次包括:金属栅极层(Al)、透明电极层(AZO)、窗口层(ZnO)、缓冲层(CdS)、光吸收层(CIGS)、背电极层(Mo)和玻璃。
玻璃可以为钠钙玻璃衬底或其他柔性材料衬底(金属不锈钢箔、钛箔和聚酰亚胺等)。
背电极层的材质可以为钼,一般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玻璃上沉积钼而成。
缓冲层的材质可以为硫化镉(cadmium sulfide,CdS),用于减缓光吸收层和窗口层之间晶格匹配不好而影响电池输出性能的问题,同时能有效地阻止窗口层制备过程中对光吸收层的损伤,可消除由此引起的电池短路现象。
窗口层的材质可以为氧化锌(ZnO),用于防止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时,因漏电问题导致器件性能下降。
透明电极层的材质可以为掺杂铝的氧化锌(AZO)。
金属栅电极层的材质可以为铝(Al),还可以为铝和镍的合金,一般可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制备。
光吸收层一般采用铜、铟、镓和硒的四源高温共蒸发工艺获得。
图2为的光吸收层的梯度带隙示意图。
梯度带隙来源于铜铟镓硒薄膜中不同区域内【Ga/(In+Ga)】比例值不同,【Ga/(In+Ga)】比例高的区域,带隙宽;【Ga/(In+Ga)】比例低的区域,带隙窄。这是因为CuInSe2的禁带宽度为1.04eV,而CuGaSe2的禁带宽度为1.68eV。在铜铟镓硒薄膜中,当【Ga/(In+Ga)】比例值在吸收层两侧高,中间低,就产生了梯度带隙。
在传统的CIGS光吸收层的蒸发工艺中,通过控制三个阶段中蒸发的元素之间的比例和工艺时间,再通过较高衬底温度下的元素扩散,可以粗略地实现的V型双梯度带隙。但是,传统的工艺不能精确地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
为了能够精确的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得到精确控制的V型双梯度带隙的光吸收层,我们提出主动控制光吸收层中铜、铟、镓和硒的比例的方法。
图3为是In和Ga元素随温度变化的蒸发特性示意图。不同蒸发速率下的蒸发流量一般用束流规来测量,在本底真空下,因为某一种物质的蒸发而导致真空度的改变,就可以用于表示该物质的蒸发量。
In的原子序号为49,熔点157℃,沸点2000℃,在大约550℃~1250℃之间蒸发量和温度具有近似线性关系。实践中,当In的蒸发源被加热到800℃~1000℃之间的某一个温度时,蒸发源的温度变化约70℃时,真空度从1.1×10-4变化到3.6×10-4。这意味着蒸发量有近似3倍的变化,完全可以满足对In的蒸发量的控制的要求。
Ga的原子序号31,熔点30℃,沸点2400℃,在大约650℃~1450℃之间蒸发量和温度具有近似线性的关系。实践中,当Ga的蒸发源被加热到900℃~1100℃之间的某一个温度时,当蒸发源的温度变化约40℃时,真空度从1.4×10-4变化到2.1×10-4。这意味着蒸发量有近似2倍的变化,可以满足对Ga的蒸发量的控制的要求。
当温度的变化范围较小时,可以近似地认为Ga和In的蒸发量根据温度呈现线性变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将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蒸发沉积到衬底上,控制镓蒸发温度在900℃~1100℃内先均匀降温35℃~45℃再均匀升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在800℃~1000℃内先均匀升温45℃~55℃再均匀降温45℃~55℃,从而主动控制镓和铟的蒸发量使得所述光吸收层两侧镓含量略高中间镓含量略低。
这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在不同的温度下分阶段蒸发,控制镓和铟的蒸发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均匀改变,从而主动控制镓和铟的蒸发量使得光吸收层两侧镓含量略高中间镓含量略低。由于精确控制元素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可以精确地控制CIGS的能带结构,能够精确地实现理论设计的能带结构。
蒸发过程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仅以如下两种为例。
第一种蒸发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衬底温度在200℃~300℃,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之间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之间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45℃~55℃,控制硒的蒸发温度在200℃~300℃之间;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0min~20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衬底的一个表面形成第一光吸收层。
第二阶段:停止蒸发铟和镓,提高衬底温度在450℃~600℃之间,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铜的蒸发温度在1300℃~1500℃之间;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0min~30min,并在沉积中的衬底的表面温度突然下降时立即停止蒸发;第二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一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光吸收层。
在这个阶段的Cu的蒸发过程中,实时观测衬底表面的温度,当衬底的表面温度突然下降时立即停止蒸发。这是由于当Cu的不断加入正在沉积的薄膜中时,在衬底的表面温度的转变点前后,薄膜的成份由CIGS的铜不足的状态突然转换到铜过量的状态,呈现一种CIGS和CuxSe的混合相,衬底表面出现液态的CuxSe相,这种硒化亚铜会辐射更多的热量,导致衬底的表面温度下降。
第三阶段:停止蒸发铜,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升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降温45℃~55℃;第三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min~3min,第三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二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光吸收层,从而得到所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蒸发过程中,Se始终蒸发并且保持过量(由温度控制),这是因为在Se蒸气的氛围中进行反应,有利于CIGS的化合物的生长。
图4为上述CIGS吸收层的蒸发工艺流程示意图,在蒸发过程中,对应的铟镓比例大致为:
第一阶段,【Ga/(In+Ga)】=0.5(t=0)下降至【Ga/(In+Ga)】=0.24(t=t1)。第三阶段,【Ga/(In+Ga)】=0.2(t=t2)上升到【Ga/(In+Ga)】=0.3(t=t3)。
衬底为沉积有导电层的导电玻璃,第一光吸收层沉积在导电层表面。导电层材质优选为钼。In和Ga分成前后2次集中蒸发,蒸发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束源炉的温度来实现流量的变化。
In和Ga的迁移能力和结合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在铜铟镓硒光吸收层中,铟的迁移能力比镓强,更有利于扩散,其在光吸收层中的扩散性能比镓好。光吸收层的制备过程中,利用铟和镓的浓度梯度与它们扩散系数的不同,当【Ga/(In+Ga)】比值在吸收层两侧高,中间低,就产生了梯度带隙。
上述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Cu的蒸发来控制基片上已经沉积的各种元素的相互反应和扩散,实现最终的最优化的V字型的梯度带隙结构,并控制Ga达到最低浓度在薄膜中的位置。
在蒸发沉积过程中,衬底的温度对铜铟镓硒薄膜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衬底的温度维持在450℃~600℃时,有利于形成较大的铜铟镓硒结晶颗粒,使得光吸收层的表面较为平整,与钼背电极层有良好的附着性,与CdS缓冲层的结合性也较好。
第二种蒸发过程,包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衬底温度在450℃~600℃,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45℃~55℃,控制硒的蒸发温度在200℃~300℃,控制铜的蒸发温度在1300℃~1500℃之间;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8min~12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形成光吸收层I。
第二阶段: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铜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镓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升温35℃~45℃,控制铟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降温45℃~55℃;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min~3min,第二阶段结束后在所述光吸收层I的表面形成光吸收层II,从而得到所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蒸发过程中,Se始终蒸发并且保持过量,这是因为在Se蒸气的氛围中进行反应,有利于CIGS的化合物的生长。
衬底为沉积有导电层的导电玻璃,第一光吸收层沉积在所述导电层表面。导电层材质优选为钼。
图5为上述CIGS吸收层的蒸发工艺流程示意图,在蒸发过程中,对应的铟镓比例大致为:
第一阶段,【Ga/(In+Ga)】=0.37(t=0)下降至【Ga/(In+Ga)】=0.25(t=t1)。第二阶段,【Ga/(In+Ga)】=0.25(t=t1)上升到【Ga/(In+Ga)】=0.4(t=t2)。
这种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利用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元素对应着不同的蒸发速率(对应着不同蒸气压),实现元素的蒸发沉积速率的控制。最终,通过在生长过程中主动控制【Ga/(In+Ga)】的比例变化,来实现光吸收层薄膜中预期的禁带宽度分布,形成梯度带隙。
蒸发过程中,铜铟镓硒四种元素分别采用独立加热控制部件,以便能很好地控制铜铟镓硒四种元素的蒸发温度,从而精确地控制其蒸发速率。其中加热电源可以采用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controller,比例积分微商控制器)温度反馈系统,蒸发装置可以采用MBE(分子束外延)束源炉、线性蒸发器或蒸发舟。分别实时监测四种蒸发源的蒸发温度,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
为了能更精确控制铟和镓的含量,在蒸发过程中分别实时监测铜、铟、镓和硒四个蒸发源的蒸发量,以便能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从而调整蒸发速率以精确控制沉积速度变化,实现生长的铜铟镓硒薄膜中不同元素之间的比例。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束流真空规进行实时监测。
铟和镓的蒸发量的变化,通过调整蒸发源的温度实现,从而控制蒸发速率。但由于蒸发源的热源机制的影响,当加热电源调整的时候,束源炉的温度变化要滞后一个时间段才能稳定在新的温度上,蒸发速率也往往要滞后一个时间段才能体现出来,为了能够更精确地调整蒸发速率,所以蒸发过程还实时测定束源炉的蒸发量,分别实时监控不同的元素的蒸气浓度,根据蒸气浓度来反馈控制蒸发源的加热电源,从而控制沉积速度的变化,实现生长的薄膜中不同的元素之间的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共振吸收法实时测定束源炉的蒸发量。
在蒸发过程中,还可以实时测量在衬底上Ga/(In+Ga)的沉积比例,并即时反馈到相应的铟和镓元素的蒸发控制系统的束源加热电源,用于调节铟和镓的蒸发温度。这样能够避免环境扰动对蒸发沉积比例的影响,重复性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共振吸收法测定在衬底上【Ga/(In+Ga)】的沉积比例。
在蒸发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例如速流规、晶体振荡器、XRF、电子能谱等实时监测系统,实时测量在衬底上【Ga/(In+Ga)】的沉积比例;并及时反馈到相应的铟和镓元素的蒸发控制系统的束源加热电源,用于调节铟和镓的蒸发温度。这样能避免环境扰动对蒸发沉积比例的影响,重复性好。
由于主动控制了沉积到薄膜中不同厚度处的各种元素之间的不同配比,获得更加理想的梯度带隙。
上述制备方法不依赖于衬底温度,简化了工艺参数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且可控性好、重复性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中的工艺控制。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第一阶段、提供表面镀有Mo层的钙钠玻璃作为衬底,控制衬底温度不变并保持在250℃,铟的蒸发温度为9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50℃,镓的蒸发温度为10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40℃,控制硒的蒸发温度不变并保持在250℃;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5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Mo层上形成第一光吸收层。
第二阶段:停止蒸发铟和镓,提高衬底温度为500℃之间并保持不变,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铜的蒸发温度不变并保持在1400℃;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约为20min,并在沉积中的衬底的表面温度突然下降时立即停止蒸发。第二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一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光吸收层。
第三阶段:停止蒸发铜,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铟的初始蒸发温度为95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降温50℃,镓的初始蒸发温度为96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升温40℃;第三阶段的蒸发时间为2min,第三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二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光吸收层,从而得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实施例2
第一阶段、提供表面镀有Mo层的钙钠玻璃作为衬底,控制衬底温度不变并保持在500℃,铟的蒸发温度为9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50℃,镓的蒸发温度为10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40℃,控制硒的蒸发温度不变并保持在250℃,控制铜的蒸发温度不变并保持在1400℃;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0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Mo层上形成光吸收层I。
第二阶段: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铜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铟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降温55℃,控制镓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升温45℃;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为2min,第二阶段结束后在光吸收层I的表面形成光吸收层II,从而得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蒸发沉积到衬底上,控制镓蒸发温度在900℃~1100℃内并且在蒸发过程中先均匀降温35℃~45℃再均匀升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在800℃~1000℃内并且在蒸发过程中先均匀升温45℃~55℃再均匀降温45℃~55℃,从而主动控制镓和铟的蒸发量使得所述光吸收层在厚度方向上两侧的镓含量高于中间的镓含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过程中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衬底温度在200℃~300℃,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之间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之间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45℃~55℃,控制硒的蒸发温度在200℃~300℃之间;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0min~20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形成第一光吸收层;
第二阶段:停止蒸发铟和镓,提高衬底温度在450℃~600℃之间,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铜的蒸发温度在1300℃~1500℃之间;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0min~30min,并在沉积中的衬底的表面温度突然下降时立即停止蒸发;第二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一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二光吸收层;
第三阶段:停止蒸发铜,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二阶段相同,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升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并在第三阶段均匀地降温45℃~55℃;第三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min~3min,第三阶段结束后在所述第二光吸收层的表面形成第三光吸收层,从而得到所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镓的蒸发温度降低40℃,铟的蒸发温度升高50℃;
第三阶段,镓的蒸发温度升高40℃,铟的蒸发温度降低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过程包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控制衬底温度在450℃~600℃,控制镓的蒸发温度为900℃~11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降温35℃~45℃,控制铟的蒸发温度为800℃~1000℃并在第一阶段均匀地升温45℃~55℃,控制硒的蒸发温度在200℃~300℃,控制铜的蒸发温度在1300℃~1500℃之间;第一阶段的蒸发时间为8min~12min,第一阶段结束后在所述衬底的一个表面形成光吸收层I;
第二阶段:维持衬底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硒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维持铜的蒸发温度与第一阶段相同,控制镓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升温35℃~45℃,控制铟的初始蒸发温度为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温度并在第二阶段均匀地降温45℃~55℃;第二阶段的蒸发时间为1min~3min,第二阶段结束后在所述光吸收层I的表面形成光吸收层II,从而得到所述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镓的蒸发温度降低40℃,铟的蒸发温度升高50℃;
第二阶段,镓的蒸发温度升高45℃,铟的蒸发温度降低5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沉积有导电层的导电玻璃,所述光吸收层沉积在所述导电层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铜、铟、镓和硒四种单质分别采用独立加热部件控制加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蒸发过程中,分别实时监测铜、铟、镓和硒四种蒸发源的蒸发温度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蒸发过程中,分别实时监测铜、铟、镓和硒四种元素的蒸发速率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蒸发过程中,分别实时监测衬底上的铜、铟、镓和硒四种元素的蒸发量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调节控制蒸发温度。
CN201110306669XA 2011-10-11 2011-10-1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102418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6669XA CN102418072B (zh) 2011-10-11 2011-10-1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6669XA CN102418072B (zh) 2011-10-11 2011-10-1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8072A true CN102418072A (zh) 2012-04-18
CN102418072B CN102418072B (zh) 2013-03-20

Family

ID=4594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6669XA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102418072B (zh) 2011-10-11 2011-10-1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807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9047A (zh) * 2012-07-31 2012-11-0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铜锌锡硫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2779863A (zh) * 2012-07-31 2012-11-1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铜锌锡硫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3014624A (zh) * 2012-12-18 2013-04-0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999229A (zh) * 2012-06-20 2014-08-20 韩国Energy技术硏究院 具有双重带隙倾斜度的czts系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双重带隙倾斜度的czts系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czts系太阳能电池
CN110416367A (zh) * 2019-08-14 2019-11-05 浙江尚越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In-Ga合金蒸发源制备大面积均匀性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CN113571594A (zh) * 2021-07-16 2021-10-29 北京交通大学 铜铟镓硒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6377396A (zh) * 2023-06-06 2023-07-0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铜锑硒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的双源共蒸发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4763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paration of thin film for solar cell using paste
CN101740660A (zh) * 2008-11-17 2010-06-16 北京华仁合创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其吸收层薄膜及该薄膜的制备方法、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14763A1 (en) * 2008-02-27 2009-08-27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paration of thin film for solar cell using paste
CN101740660A (zh) * 2008-11-17 2010-06-16 北京华仁合创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其吸收层薄膜及该薄膜的制备方法、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 DULLWEBER ET 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gallium grading in Cu(In,Ga)Se2", 《THIN SOLID FILMS》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9229A (zh) * 2012-06-20 2014-08-20 韩国Energy技术硏究院 具有双重带隙倾斜度的czts系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双重带隙倾斜度的czts系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czts系太阳能电池
US9780246B2 (en) 2012-06-20 2017-10-03 Korea Institute Of Energy Researc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ZTS based thin film having dual band gap slop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ZTS based solar cell having dual band gap slope and CZTS based solar cell thereof
CN103999229B (zh) * 2012-06-20 2016-11-16 韩国Energy技术硏究院 具有双重带隙倾斜度的czts系薄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双重带隙倾斜度的czts系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czts系太阳能电池
CN102779863B (zh) * 2012-07-31 2015-04-15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铜锌锡硫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2769047B (zh) * 2012-07-31 2015-03-1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铜锌锡硫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2769047A (zh) * 2012-07-31 2012-11-0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铜锌锡硫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2779863A (zh) * 2012-07-31 2012-11-1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铜锌锡硫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03014624B (zh) * 2012-12-18 2015-01-0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014624A (zh) * 2012-12-18 2013-04-0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0416367A (zh) * 2019-08-14 2019-11-05 浙江尚越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In-Ga合金蒸发源制备大面积均匀性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CN110416367B (zh) * 2019-08-14 2020-12-01 尚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In-Ga合金蒸发源制备大面积均匀性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CN113571594A (zh) * 2021-07-16 2021-10-29 北京交通大学 铜铟镓硒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3571594B (zh) * 2021-07-16 2023-06-16 北京交通大学 铜铟镓硒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6377396A (zh) * 2023-06-06 2023-07-0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铜锑硒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的双源共蒸发制备方法
CN116377396B (zh) * 2023-06-06 2023-08-0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铜锑硒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的双源共蒸发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8072B (zh)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8072B (zh)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CN101459200B (zh) 柔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US20120100663A1 (en) Fabrication of CuZnSn(S,Se) Thin Film Solar Cell with Valve Controlled S and Se
CN102354711B (zh)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US78338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in film solar cell manufacturing
EP2260506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compound semi-conductor thin-film
CN105720132B (zh) 一种柔性衬底上制备cigs吸收层碱金属掺杂方法
CN103021805B (zh) 使用溅射和蒸发功能形成硫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方法和系统
JP2015045091A (ja) Cu−Ga系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同ターゲットの製造方法、光吸収層及び該光吸収層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CN102763230A (zh) 制造半导体层的方法和装置
JP6180737B2 (ja) 基板上に層を堆積させ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Rampino et al. Growth of Cu (In, Ga) Se2 thin films by a novel single‐stage route based on pulsed electron deposition
Birkmire et al. Cu (InGa) Se2 solar cells on a flexible polymer web
Posada et al. Ultra-thin Cu (In, Ga) Se2 solar cells prepared by an alternative hybrid co-sputtering/evaporation process
US20190013424A1 (en) Technique for Achieving Large-Grain Ag2ZnSn(S,Se)4 Thin Films
US201402560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pper-indiumgallium selenide thin films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selective rf and microwave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Chang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CuInGaSe2 thin film solar cells by using CuInGa precursor
Gossla et al. Five-source PVD for the deposition of Cu (In1− xGax)(Se1− ySy) 2 absorber layers
Devaney et al. Vacuum deposition processes for CuInSe2 and CuInGaSe2 based solar cells
Li et al. Properties of the Cu (In, Ga) Se2 absorbers deposited by electron-beam evaporation method for solar cells
CN104319305A (zh) 一种制备cigs薄膜的方法及cigs薄膜
Zweigart et al. CuInSe 2 film growth using precursors deposited at low temperature
CN103346213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KR101388458B1 (ko) 급속 열처리 공정을 사용한 cigs 박막의 제조방법
CN105810764B (zh) 一种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吸收转换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