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7062A -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7062A
CN102417062A CN2011102129973A CN201110212997A CN102417062A CN 102417062 A CN102417062 A CN 102417062A CN 2011102129973 A CN2011102129973 A CN 2011102129973A CN 201110212997 A CN201110212997 A CN 201110212997A CN 102417062 A CN102417062 A CN 102417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ongwell
container
shortwall
chime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29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7062B (zh
Inventor
山内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1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7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7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7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在壁部件(2、3)的下端水平凸缘的背面,垂直设置有嵌合块(b1),所述嵌合块与形成于底部件(1)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1g1)嵌合,并且由形成卡定突部(b1a)的弹性舌片(b1a)和弹性舌片保护部件(b2)构成,在将壁部件连结于底部件时,形成于壁部件的嵌合块的卡定突部嵌入并卡定于嵌合部件的卡定通孔(1g4’),所述嵌合部件形成于底部件。由于弹性舌片被弹性舌片保护部件保护,所以,在底部件和壁部件的连结作业时,弹性舌片不会直接与底部件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弹性舌片受到损伤。

Description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该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能够组装以及将组装了的容器分解。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结构的容器,该容器为了增加不能分解的容器主体的高度,载置方筒状的顶框。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3-26129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容器中,该容器主体本身不能进行组装或者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容器主体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由1个底部件、一方的两个壁部件和另一方的两个壁部件的部件构成,并且,通过将所述一方的壁部件、所述另一方的壁部件和所述底部件相互连结,从而组装成箱型;并且,通过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将所述一方的壁部件、所述另一方的壁部件和底部件分别分解,从而分解为所述1个底部件、所述一方的两个壁部件和所述另一方的两个壁部件,另外,在所述壁部件的下端水平凸缘的背面,垂直设置有嵌合块,该嵌合块与形成于上述底部件的嵌合部件的嵌合纵向孔嵌合,并由形成卡定突部的弹性舌片和弹性舌片保护部件构成,在将所述壁部件连结于所述底部件时,形成于所述壁部件的所述嵌合块地卡定突部嵌入形成于所述底部件的嵌合部件的卡定通孔并卡定。
由于由1个底部件、一方的两个壁部件和另一方的两个壁部件构成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且容易地进行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及分解,并且,相比组装后的状态的能够组装和分解容器的保管空间,可以大幅减少分解后的部件的保管空间。
此外,由于在一方的壁部件的两端垂直边上形成了相对于一方的壁部件的平板状板部大致垂直的纵长连结部,所以可以提高一方的壁部件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提高组装成箱型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自身的强度和刚性,因此,可以防止组装成箱型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扭曲变形。
另外,由于弹性舌片被弹性舌片保护部件保护,所以,在底部件和壁部件的连结作业时,弹性舌片不会直接与底部件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弹性舌片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底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底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长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5同为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长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0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包含一部分垂直截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1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2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3同为图4所示长壁部件的包含一部分垂直截面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4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短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15同为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短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顺序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顺序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8同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顺序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9同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顺序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0同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组装顺序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1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容器主体的立体图。
图22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容器主体和底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容器主体和底部件的嵌合状态的局部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24同为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容器主体和底部件的嵌合状态的局部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25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其他实施例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6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长壁部件和短壁部件相连结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8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底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9是构成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0是构成另外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底部件和长壁部件相连结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31是构成又一其他实施例的长壁部件的局部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32是构成又一其他实施例的短壁部件的局部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33是构成另外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立体图。
图34是图33所示的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长壁部件的垂直截面图。
图35是构成另外的又一其他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的底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符号说明
A2嵌合空间
B1嵌合块部件
b1弹性舌片
b2弹性舌片保护部件
C1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1’容器主体
1底部件
1g嵌合部件
2长壁部件
2b纵长连结部
2b5水平划分板部
2b6垂直片
2b7水平片
3短壁部件
3e嵌合块部件
3e1水平部
3e2垂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主旨,是不限定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
图1中,C1是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以下简单称为容器),容器C1由底部件1、相对的长壁部件2、和相对的短壁部件3构成。
接着,利用图2和图3对底部件1进行说明。
底部件1具有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底板部1a、和在底板部1a的周边与底板部1a一体地竖立设置的周壁部1b,周壁部1b由在底板部1a的相对的长边部上竖立设置的长边周壁1b1、和在底板部1a的相对的短边部上竖立设置的短边周壁1b2构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底板部1a由构成底板部1a的平板1a1、和使平板1a1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平面形状为大致方形的凹部1a2构成。另外,凹部1a2的相对的一方的侧壁1a2’与长边周壁1b1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凹部1a2的相对的另一方的侧壁1a2”与短边周壁1b2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周壁部1b的上端形成有从上端向外侧方向延伸的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并且,在周壁部1b的下端附近,形成向外侧方向延伸的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并且,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4个角部1c1和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的4个角部1d1,由带板状角部垂直肋1e连结。此外,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和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的直线部1d2,也是由适当数量的板状的角部间垂直肋1f连结。本实施例中,角部间垂直肋1f由中间带状部1f1、上部三角形部1f2、以及下部三角形部1f3形成,所述上部三角形部1f2形成于中间带状部1f1的上端和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下表面的角落部,所述下部三角形部1f3形成于中间带状部1f1的下端和周状下端水平凸缘1d的上表面的角落部。
在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上,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嵌合部件1g。嵌合部件1g由嵌合孔1g1、相对的侧板部1g2、以及间隔板部1g4形成,所述嵌合孔1g1穿设于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所述相对的侧板部1g2在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的背面垂直设置,并与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的长度方向正交,所述间隔板部1g4封闭由连结相对的侧板部1g2的下端的水平板部1g3形成的侧部开口,并且与周壁部1b的4个角部1b3以外的平坦的周壁部1b平行,而且,从周壁部1b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此外,间隔板部1g4上穿设有卡定通孔1g4’。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嵌合部件1g,在嵌合部件1g上形成了嵌合纵向孔H1,该嵌合纵向孔H1由在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上穿设的嵌合孔1g1、相对的侧板部1g2、水平板部1g3、间隔板部1g4、和与该间隔板部1g4平行的周壁部1b的平坦部分形成。
接着,利用图4~图13,对长壁部件2进行说明。
长壁部件2具有平板状板部2a和纵长连结部2b,该纵长连结部2b从该平板状板部2a的两端垂直边相对于平板状板部2a的内表面(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内侧的面)2a1大致垂直,并且遍及平板状板部2a的两端垂直边的大致整个高度地延伸。并且,在平板状板部2a和纵长连结部2b的上端形成上端水平凸缘2c,该上端水平凸缘2c相对于平板状板部2a的外表面(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的外侧的面)2a2垂直,并且向外侧方向延伸,此外,在平板状板部2a和纵长连结部2b的下端形成下端水平凸缘2d,该下端水平凸缘2d相对于平板状板部2a的外表面2a2垂直,并向外侧方向延伸。
在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有纵长空间部A1,该纵长空间部A1由通过延长上端水平凸缘2c而形成的上端水平板部2b1、通过延长下端水平凸缘2d而形成的与该上端水平板部2b1相对的下端水平板部2b2、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以及内壁2b4形成。纵长空间部A1形成适当数量的水平划分板部2b5,该适当数量的水平划分板部2b5从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的前端2b3’延伸到内壁2b4,并且与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和内壁2b4连接,通过形成这样的水平划分板部2b5,将纵长空间部A1划分为多个副空间部A1’。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将与上端水平板部2b1相对的水平划分板部2b5称为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并标注符号2b5’,并且,将与下端水平板部2b2相对的水平划分板部2b5称为下端部水平划分板部,并标注符号2b5”。另外,本实施例中,表示了形成6个水平划分板部2b5的例子,通过6个水平划分板部2b5,将纵长空间部A1划分为7个副空间部A1’。
在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的中央部下表面,垂直设置有与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连接的垂直片2b6,在垂直短片2b6的下端,形成有水平片2b7,该水平片2b7与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连接,并且延伸至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的前端2b3’。这样,通过形成垂直片2b6和水平片2b7,在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的下部,由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内壁2b4、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和垂直片2b6形成了下方开放的嵌合空间A2。
同样,在位于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和下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之间的水平划分板部2b5的中央部下表面,垂直设置有上述垂直片2b6,并且,在垂直短片2b6的下端也形成有上述水平片2b7,这样,通过形成垂直片2b6和水平片2b7,在水平划分板部2b5的下部形成有同样的嵌合空间A2。
如上所述,通过由上端水平板部2b1、下端水平板部2b2、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和内壁2b4形成纵长连结部2b,可以提高纵长连结部2b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防止纵长连结部2b的扭曲变形,而且可以提高组装为箱型的容器C1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防止容器C1的扭曲变形。此外,通过由水平划分板部2b5及垂直片2b6及水平片2b7连结构成纵长连结部2b的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的彼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纵长连结部2b的强度及刚性,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纵长连结部2b的扭曲变形,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强度和刚性,更可靠地防止容器C1的扭曲变形。另外,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之中,位于外侧的垂直侧板部2b3由于不是肋构造,所以可以防止纵长连结部2b损伤。
此外,在长壁部件2的下端水平凸缘2d的内面垂直设置有嵌合块部件B1,该嵌合块部件B1与形成于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直线部1c2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H1嵌合,所述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形成所述底部件1。
多个嵌合块部件B1沿着下端水平凸缘2d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下端水平凸缘2d的内面。构成嵌合块部件B1的板状的弹性舌片b1沿着下端水平凸缘2d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在下端水平凸缘2d的内面,在弹性舌片b1的下端部,形成有在下端水平凸缘2d的前端2d1方向上延伸的水平状的卡定突部b1a。该卡定突部b1a的下表面形成为倾斜面b1a’,该倾斜面b1a’从卡定突部b1a的前端朝向弹性舌片b1向下方倾斜。此外,卡定突部b1a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嵌入并卡定在卡定通孔1g4’中,该卡定通孔1g4’穿设在形成于底部件1的嵌合部件1g的间隔板部1g4上。另外,在卡定突部b1a的中央部,形成有下端水平凸缘2d的前端2d1侧及下方开放的凹部b1a”。此外,在弹性舌片b1的内表面(容器C1组装时位于容器C1的内侧的面)b1’上,沿着弹性舌片b1的相对的垂直侧部形成有垂直厚壁部b1b,并且,在垂直厚壁部b1b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抑制弹性舌片b1的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抑制突起b1b’。另外,可以省略垂直厚壁部b1b,在弹性舌片b1的内表面b1’上直接地突出设置。
上述弹性舌片b1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与下端水平凸缘2d的长度方向正交,并且由弹性舌片保护部件b2保护其侧部和下端,该弹性舌片保护部件b2由垂直设置在下端水平凸缘2d的内面的相对的垂直侧板部b2a、和连结该相对的垂直侧板部b2a的下端的下端水平板部b2b构成。此外,形成于上述弹性舌片b1的下端部的卡定突部b1a越过弹性舌片保护部件b2并向外侧突出。
此外,在形成纵长连结部2b的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之中,在位于外侧(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的外侧的面)的垂直侧板部2b3上,穿设有以上部与嵌合空间A2重叠的方式形成的透视孔2b8。
另外,2e是在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的上部穿设的手持用通孔,2f是在长壁部件2的外表面2a2上形成适当数量的纵向肋,2g是在长壁部件2的外表面2a2上形成适当数量的横向肋。
纵向肋2f之中、位于长壁部件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纵向肋(下面将这样的纵向肋称为两端部纵向肋,如图7所示,标注符号2f’)2f’的高度(从平板状板部2a的外表面2a2到纵向肋2f的前端的高度)D1,形成为与长壁部件2的上端水平凸缘2c及下端水平凸缘2d的高度(从平板状板部2a的外表面2a2到上端水平凸缘2c及下端水平凸缘2d的前端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并且,两端部纵向肋2f’之间形成的纵向肋2f的高度形成得比两端部纵向肋2f’的高度D1低。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提高长壁部件2的强度和刚性,并且使长壁部件2轻量化。
此外,在横向肋2g之中,位于纵长连结部2b和两端部纵向肋2f’之间的部分(下面将该部分称为高部部分,并标注符号2g1)2g1的高度(从平板状板部2a的外表面2a2到横向肋2g的前端的高度)D2,形成为与两端部纵向肋2f’的高度D1大致相同,此外,位于高部部分2g1之间的中间部分2g2经由平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三角形部2g3,与高度为D2的高部部分2g1连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提高长壁部件2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使长壁部件2轻量化。另外,构成横向肋2g的高部部分2g1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超过容器C1的外形尺寸并且不位于外侧,该容器C1是由上端水平凸缘2c、下端水平凸缘2d、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之中位于外侧的垂直侧板部2b3、两端部纵向肋2f’、纵向肋2f及横向肋2g等的前端所形成的。通过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构成横向肋2g的高部部分2g1的损伤。
接着,利用图14和图15,对短壁部件3进行说明。
短壁部件3形成有平板状板部3a、平板状板部3b,另外,形成有下端水平凸缘3c和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所述平板状板部3b从平板状板部3a的上端相对于外表面(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的外侧的面)3a1垂直地向外侧方向延伸,所述下端水平凸缘3c从平板状板部3a的下端相对于外表面3a1垂直地向外侧方向延伸,所述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连结上端水平凸缘3b的端部和下端水平凸缘3c。
3e是形成在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上的嵌合块部件,嵌合块部件3e由相对于端部垂直侧板部3d垂直的水平部3e1、和从水平部3e1的前端部垂直地向上方延伸的垂直部3e2形成。嵌合块部件3e形成为与嵌合空间A2的个数相同的个数,所述嵌合空间A2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有5个嵌合空间A2,因此,也形成有5个嵌合块部件3e。在连结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时,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与嵌合空间A2嵌合。此外,在短壁部件3的下端水平凸缘3c的内面,垂直设置有嵌合块B1,该嵌合块B1与垂直设置于上述长壁部件2的下端水平凸缘2d的内面的嵌合块B1相同。
3f是在短壁部件3的平板状板部3a上部穿设的手持用通孔,3g是在短壁部件3的外表面3a1上形成适当数量的纵向肋,3h是在短壁部件3的外壁面3a1上形成适当数量的横向肋,这样的纵向肋3g和横向肋3h可以与上述长壁部件2上形成的纵向肋2f和横向肋2g结构相同。
接着,利用图16~图23,对容器C1的组装进行说明。
首先,对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连结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以使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和短壁部件3的平板状板部3a相互垂直的方式,并且,如图17所示,以使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的副空间部A1’和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上形成的嵌合块部件3e相对的方式,配置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
接着,使长壁部件3接近长壁部件2,将形成在短壁部件3上的嵌合块部件3e插入副空间部A1’,所述副空间部A1’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并且,如图18所示,使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与构成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的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的前端2b3’抵接。这样,当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抵接于构成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的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的前端2b3’时,短壁部件3上形成的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位于嵌合空间A2的下方,该嵌合空间A2位于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的副空间部A1’内。这样,如图19所示,可以通过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是否位于透视孔2b8内,而通过透视孔2b8来确认短壁部件3上形成的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是否位于在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的嵌合空间A2的下方,其中,所述透视孔2b8穿设在形成纵长连结部2b的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之中的、位于外侧的垂直侧板部2b3上。
接着,如图20所示,通过使短壁部件3相对于长壁部件2上升或者使长壁部件2相对于短壁部件3下降,使形成于短壁部件3的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嵌合于嵌合空间A2,该嵌合空间A2位于在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的副空间部A1’内。这样,当使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嵌合在嵌合空间A2中时,嵌合块部件3e的水平部3e1的上表面与位于水平划分板部2b5、2b5’的下方的水平片2b7的下表面抵接,并且,长壁部件2的上端水平凸缘2c的上表面和短壁部件3的上端水平凸缘3b的上表面构成为同一平面。这样,将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连结。另外,长壁部件2的上端水平凸缘2c的上表面相比短壁部件3的上端水平凸缘3b的上表面,可以略微位于上方。
如上所述,在连结了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时,由于形成在短壁部件3上的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与嵌合空间A2嵌合,其中,该嵌合空间A2位于在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的副空间部A1’内,所以,当使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分离的方向的负荷施加到长壁部件2或短壁部件3上时,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与构成嵌合空间A2的垂直片2b6抵接,可以防止长壁部件2与短壁部件3分离。
如图22所示,将由相对的一对长壁部件2和相对的一对短壁部件3组装而成的容器主体C1’配置在底部件1的上方,之后,使容器主体C1’向底部件1方向接近,并将形成在长壁部件2上的嵌合块B1及形成在短壁部件3上的嵌合块B1插入形成于底部件1上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H1。在嵌合块B1向该嵌合纵向孔H1插入的过程中,形成于弹性舌片b1的卡定突部b1a的倾斜面b1a’与边1g1’抵接,所述弹性舌片b1由构成嵌合块B1的弹性舌片保护部件b2保护,所述边1g1’是形成嵌合部件1g的嵌合孔1g1并沿着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长度方向的相对的边1g1’之中的、位于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前端侧的边1g1’,弹性舌片b1的自由端部向底部件1的周壁部1b方向弹性变形,形成在长壁部件2及短壁部件3上的嵌合块B1与形成在底部件1上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H1嵌合,在形成于弹性舌片b1的卡定突部b1a与卡定通孔1g4’一致的时刻,其中,所述卡定通孔1g4’穿设于间隔板部1g4,所述间隔板部1g4构成形成于底部件1的嵌合部件1g,如图23所示,弹性变形的弹性舌片b1恢复原来的垂直状态,卡定突部b1a插入在间隔板部1g4上穿设的卡定通孔1g4’,底部件1与长壁部件2及短壁部件3连结,组装成本发明的容器C1。
如上所述,长壁部件2上形成有纵长连结部2b,所述纵长连结部2b从平板状板部2a的两端垂直边相对于平板状板部2a的内表面2a1大致垂直,所以,可以提高长壁部件2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提高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自身的强度和刚性,因此,可以防止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扭曲变形。
如上所述,在进行底部件1与长壁部件2及短壁部件3的连结作业时,将长壁部件2上形成的嵌合块B1及短壁部件3上形成的嵌合块B1插入形成在底部件1上的嵌合部件1g的嵌合纵向孔H1,但是,由于构成嵌合块B1的弹性舌片b1的下端由弹性舌片保护部件b2保护,所以弹性舌片b1不直接与底部件1的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抵接,因此,在进行底部件1与长壁部件2及短壁部件3的连结作业时,可以防止弹性舌片b1损伤。
在分解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时,首先,将棒体S插入弹性舌片b1的卡定突部b1a上形成的凹部b1a”中,该弹性舌片b1构成在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上形成的嵌合块部件B1,如图24所示,使弹性舌片b1的自由端部向底部件1的周壁部1b方向弹性变形,使形成于弹性舌片b1的卡定突部b1a从卡定通孔1g4’排出,该卡定通孔1g4’穿设于间隔板部1g4,该间隔板部1g4构成底部件1上所形成的嵌合部件1g,之后,使容器主体C1’上升,解除容器主体C1’与底部件1的连结状态。为了进行该底部件1与容器主体C1’的连结状态的解除作业,使弹性舌片b1的自由端部向底部件1的周壁部1b方向弹性变形,但为了不使弹性舌片b1过度弹性变形而损伤弹性舌片b1,如上所述,在弹性舌片b1上突出设置弹性变形抑制突起b1b’,如图24所示,通过使弹性变形抑制突起b1b’与底部件1的周壁部1b抵接,抑制弹性舌片b1的过度的弹性变形,从而不损伤弹性舌片b1。
另外,构成容器主体C1’的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分解作业,可以通过与上述长壁部件2与短壁部件3的组装作业相反的工序来进行。即,通过使短壁部件3相对于长壁部件2下降,或者,通过使长壁部件2相对于短壁部件3上升,使短壁部件3上形成的嵌合块部件3e的垂直部3e2从位于副空间部A1’内的嵌合空间A2排出,所述副空间部A1’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之后,通过将短壁部件3的嵌合块部件3e从长壁部件2的副空间部A1’拉出,可以分解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这样,将容器C1分解为1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
如上所述,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由1个底部件、2个长壁部件2、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构成,首先,由2个长壁部件2和2个短壁部件3形成筒状的容器主体C1’,之后,通过使筒状的容器主体C1’与底部件1连结,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组装成箱型,此外,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底部件1拉拔筒状的容器主体C1’,接着,解除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卡合状态,由此,可以将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分解为1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容易地进行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组装及分解。
此外,由于由1个底部件1、2个长壁部件2、2个短壁部件3这5个部件构成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所以相比组装状态的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保管空间,可以大幅减少分解了的部件1、2、3的保管空间。
此外,在增大或缩小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的宽度,改变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侧的宽度的情况下,仅改变长壁部件2的宽度和构成底部件1的周壁部1b的长边周壁1b1的宽度,不需要改变短壁部件3。
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短壁部件3的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的上端部,突出设置与副空间部A1’嵌合的水平状的嵌合突条3i,该副空间部A1’位于在长壁部件2上形成的纵长连结部2b的上端水平板部2b1、和与上端水平板部2b1相对的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之间。如上所述,在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连结的状态下,当短壁部件3相对于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沿垂直方向移动时,与副空间部A1’嵌合的嵌合突条3i与纵长连结部2b的垂直侧板部2b3抵接,可以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短壁部件3相对于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的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并且,可以防止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扭曲变形。
在图26及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使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之中的、位于内侧的垂直侧板部2b3的前端2b3’相比位于外侧的垂直侧板部2b3向外侧突出,而在位于内侧的垂直侧板部2b3上形成纵长突条2b3”,所述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构成形成于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另一方面,在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和平板状板部3a的内表面(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容器C1的内侧的面)3a2构成的角部,形成有与纵长突条2b3”嵌合的纵长切口部3j。如图27所示,连结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时,形成在长壁部件2上的纵长突条2b3”与形成在短壁部件3上的纵长切口部3j嵌合。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短壁部件3相对于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的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并且可以防止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扭曲变形。
此外,在连结了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时,形成在长壁部件2上的纵长突条2b3”与形成在短壁部件3上的纵长切口部3j嵌合,所以,可以防止组装成箱型的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可以防止灰尘侵入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内,并且可以防止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外观美观度受损。
在图28~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形成底部件1的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上表面的周壁部1b侧,形成有周状突条1h。另一方面,在由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和下端水平凸缘2d形成的角部、以及由短壁部件3的平板状板部3a和下端水平凸缘3c形成的角部,形成有与形成于底部件1的周状突条1h嵌合的周状切口部G1。如图30所示,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与底部件1连结时,形成于底部件1的周状突条1h与在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上形成的周状切口部G1嵌合。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相对于底部件1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并且能够防止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扭曲变形。
在图31及图32所示的实施例中,代替图25所示的突出设置在短壁部件3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上的水平状的嵌合突条3i,在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的上端水平凸缘3b附近,在嵌合块部件3e的水平部3e1上,突出设置其下端被连结的垂直状嵌合突条3k。另外,嵌合突条3k并不是必须与嵌合块部件3e的水平部3e1连接,也可以从嵌合块部件3e的水平部3e1离开。
另一方面,在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上形成的、与上端水平板部2b1相对的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以及延伸到相对的垂直侧板部2b3的前端2b3’的水平片2b7上,分别形成有能够与上述垂直状嵌合突条3k嵌合的凹部2h。
如上所述,在将容器C1组装成箱型时,在短壁部件3的相对的端部垂直侧板部3d的上端水平凸缘3b附近形成的垂直状嵌合突条3k,与在长壁部件2的纵长连结部2b的上端部水平划分板部2b5’及水平片2b7上形成的凹部2h嵌合,因此,可以更可靠地抑制短壁部件3相对于长壁部件2的平板状板部2a向垂直方向的移动,并且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长壁部件2和短壁部件3的扭曲变形。
接着,利用图33和图34,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平板状板部2a平行的垂直连结带状板2j连结上部水平凸缘2i的外侧前端和上端水平凸缘2c的外侧前端,该上部水平凸缘2i形成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长壁部件2的上端水平凸缘2c的下方附近。这样,在长壁部件2的上部,由上端水平凸缘2c、上部水平凸缘2i、以及连结上端水平凸缘2c的外侧前端和上部水平凸缘2i的外侧前端的垂直连结带状板2j构成的截面(相对于长壁部件2的上端水平凸缘2c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垂直截面)形成了大致C状的上部加强部2’,所以,可以提高长壁部件2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防止长壁部件2的扭曲变形,进而,可以提高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防止容器C1的扭曲变形。另外,2k是连结上端水平凸缘2c和上部水平凸缘2i的垂直加强连结肋。短壁部件3上也形成同样的上部加强部3’,由此可以提高短壁部件3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防止短壁部件3的扭曲变形,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为箱型的容器C1的强度和刚性,并能够进一步防止容器C1的扭曲变形。
接着,利用图35,对本发明的底部件1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底部件1上形成的周状上端水平凸缘1c的角部1c1和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的角部1d1进行连结的带板状角部垂直肋1e的两侧面1e1的下部,连接有与带板状角部垂直肋1e垂直且与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平行的水平片1i1,并且,由倾斜片1i2连结水平片1i1的前端、和周状下端部水平凸缘1d的位于角部1d1的前端。
如上所述,通过在底部件1的角部形成由水平片1i1和倾斜片1i2形成的底部角部加强部1i,可以提高底部件1的强度和刚性,并且,可以防止底部件1的扭曲变形,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组装成箱型的容器C1的强度和刚性,而且,可以进一步防止容器C的扭曲变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代替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角部间垂直肋1f,形成侧板部延长肋1j,该侧板部延长肋1j通过使嵌合部件1g的侧板部1g2向下方延伸而形成,并且与水平片1i1连接。

Claims (1)

1.一种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该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由1个底部件、一方的两个壁部件和另一方的两个壁部件构成,并且,通过将所述一方的壁部件、所述另一方的壁部件以及所述底部件相互连结,组装成箱型,另外,通过从组装成箱型的状态,将所述一方的壁部件、所述另一方的壁部件和底部件分别分解,从而分解为所述1个底部件、所述一方的两个壁部件和所述另一方的两个壁部件,此外,在所述壁部件的下端水平凸缘的背面,垂直设置有嵌合块,所述嵌合块与形成于所述底部件的嵌合部件的嵌合纵向孔嵌合,并且由形成卡定突部的弹性舌片和弹性舌片保护部件构成,在将所述壁部件连结于所述底部件时,形成于所述壁部件的所述嵌合块的卡定突部嵌入并卡定于嵌合部件的卡定通孔,所述嵌合部件形成于所述底部件。
CN201110212997.3A 2010-09-24 2011-07-28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Active CN102417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3144A JP5389761B2 (ja) 2010-09-24 2010-09-24 組立・分解可能容器
JP2010-213144 2010-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7062A true CN102417062A (zh) 2012-04-18
CN102417062B CN102417062B (zh) 2015-09-02

Family

ID=4594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2997.3A Active CN102417062B (zh) 2010-09-24 2011-07-28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389761B2 (zh)
CN (1) CN1024170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1777B2 (ja) * 2011-03-03 2014-11-26 三甲株式会社 組立・分解可能容器
KR101525458B1 (ko) * 2013-01-23 2015-06-03 애경화학 주식회사 열안정성이 우수하고 고복굴절률을 가지는 신규한 반응성 메조겐 화합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002706B2 (ja) * 2014-02-27 2016-10-05 株式会社ロジパック・マルハチ 梱包箱及び梱包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270A (ja) * 1994-07-18 1996-01-30 Shinwa Corp:Kk 鋼製輸送容器
JPH0939957A (ja) * 1995-08-03 1997-02-10 Shinwa Corp:Kk 鋼板製輸送容器の側壁部材の自立構造
CN2509095Y (zh) * 2001-12-07 2002-09-04 纳雄耐尔塑料株式会社 折叠式箱
US20030132228A1 (en) * 2002-01-12 2003-07-17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JP2003335334A (ja) * 2002-05-15 2003-11-25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7887A (ja) * 1974-08-01 1976-02-13 Sankyo Purasuchitsukusu Kk Purasuchitsukuseikumitateshikikontena
JPS5162939U (zh) * 1974-11-11 1976-05-18
JPH1081394A (ja) * 1996-09-09 1998-03-31 M G M Kk 組立式輸送容器
JP2009262994A (ja) * 2008-04-30 2009-11-12 Nippon Filing Co Ltd 組合せコンテナ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270A (ja) * 1994-07-18 1996-01-30 Shinwa Corp:Kk 鋼製輸送容器
JPH0939957A (ja) * 1995-08-03 1997-02-10 Shinwa Corp:Kk 鋼板製輸送容器の側壁部材の自立構造
CN2509095Y (zh) * 2001-12-07 2002-09-04 纳雄耐尔塑料株式会社 折叠式箱
US20030132228A1 (en) * 2002-01-12 2003-07-17 Rehrig Pacific Company Collapsible container
JP2003335334A (ja) * 2002-05-15 2003-11-25 Sanko Co Ltd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89761B2 (ja) 2014-01-15
JP2012066843A (ja) 2012-04-05
CN102417062B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7063A (zh)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JP5631777B2 (ja) 組立・分解可能容器
CN102417062A (zh)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N101275622B (zh) 线缆保护导引装置
CN103097615B (zh) 铲斗前部的固定装置
CN104053374A (zh) 特别用于登山者和爬树者的保护头盔
BR102014004424A2 (pt) Caçamba escavadeira e máquina de terraplanagem
CA2920592C (en)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USD485239S1 (en) Pair of connectors for a cord set
USD933328S1 (en) Paint station
CN107666075B (zh) 连接器
KR101886087B1 (ko) 후방 차체구조
CN102273775A (zh) 拉链用拉头
CN102398712B (zh) 能够组装和分解的容器
CN203742051U (zh) 天花吊顶用集成带结构
CN106149491B (zh) 用于顶进施工的边墙刃脚装置
JP2012166842A (ja) 嵩上げ可能容器
WO2019024200A1 (zh) 脚架及无人机
CN209701210U (zh) 箱体安装结构
USD973974S1 (en) Harness buckle
KR101713713B1 (ko) 후방 차체 구조
CN217465122U (zh) 冰箱抽屉
CN211397584U (zh) 一种隧道墙体加固防护结构定位稳定装置
CN206671699U (zh) 方便拆装的护目镜连接结构
CN103298310B (zh) 用于电装置的支承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