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4992A -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4992A
CN102414992A CN2010800185328A CN201080018532A CN102414992A CN 102414992 A CN102414992 A CN 102414992A CN 2010800185328 A CN2010800185328 A CN 2010800185328A CN 201080018532 A CN201080018532 A CN 201080018532A CN 102414992 A CN102414992 A CN 102414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k
transmission
mpr
carrier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8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4992B (zh
Inventor
石井启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414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4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户装置(100)具有: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1),其构成为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其构成为,基于控制信号,对基站装置(200)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其构成为,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使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Description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使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Access)方式、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方式、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High-Speed Uplink PacketAccess)方式等的后继的通信方式、即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方式,正在由WCDMA的标准化组织3GPP进行研究,并进行标准化工作。
作为LTE方式下的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规定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方式,对上行链路规定了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方式。
OFDMA方式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在各个副载波搭载数据进行传输的多载波传输方式。根据OFDMA方式,使副载波在频率轴上正交并紧密排列,能够期待实现高速传输,提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SC-FDMA方式为对每个终端分割频带,使用在多个终端间不同的频带进行传输的单载波传输方式。根据SC-FDMA方式,除了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降低终端间的干扰,还能够减小发送功率的变动,因此,SC-FDMA方式从终端的低功耗化以及覆盖范围的扩大等观点来看理想。
在LTE方式中,通过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中两者中对移动台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来进行通信。
基站装置对每个子帧(在LTE方式中为1ms),决定对多个移动台中的哪个移动台分配资源块(该过程被称为“调度”。)。
在下行链路中,基站装置对用调度选择的移动台,使用1个以上的资源块发送共享信道信号,在上行链路中,由调度选择的移动台使用1个以上的资源块对基站装置发送共享信道信号。
另外,该共享信道信号在上行链路中为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的信号,在下行链路中,为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的信号。
另外,在LTE方式中,为了初始连接等,使用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用于该随机接入的信道被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
另外,移动台经由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另外,作为LTE方式的后继的通信方式,高级LTE(LTE-Advanced)方式正在被3GPP讨论。
在高级LTE方式中,作为其请求条件,达成协议来进行“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这里,所谓“载波聚合”是指使用多个载波同时进行通信。
例如,在上行链路中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由于移动台对每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使用不同的载波进行发送,因此,成为使用多个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另外,正在研究在一个“分量载波”内也进行多载波发送的情况。
另外,该多载波发送是指同时进行2个以上的单载波发送。
例如,在由100个资源块构成的分量载波中,在进行使用了20个资源块的单载波发送的情况下,视为单载波发送,但是,在上述的同时进行2个20个资源块的单载波发送的情况下,为多载波发送。
在后者的情况下,UE在由100个资源块构成的系统频带中合计以40个资源块进行发送。另外,在后者的情况下,在由该20个资源块构成的单载波邻接的情况下也视为多载波发送。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存在一个分量载波,但是在存在2个以上的分量载波、且在2个以上的分量载波中同时进行多个单载波发送的情况,也视为多载波发送。
但是,作为使用了电波的系统的移动电话系统、电波天文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航空/海上雷达系统、地球资源探查系统和无线LAN系统,通常为了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将利用的频带分离。另外,例如在分配给了移动电话系统用的频带中,还存在分配给了多个系统用的频带,各个系统的频带被分离。
即,使用了电波的系统通过将其利用的频带分离来防止系统间的干扰。
但是,辐射电波的发送机由于在本系统的频带的外侧频带辐射不需要的波(以下称为邻接信道干扰),因此,即便是频带分离,邻接的多个系统也会相互带来干扰。因此,在上述不需要的波的功率电平大的情况下,会对邻接的系统带来很大的恶劣影响。
为了防止由这样的邻接信道干扰造成的对邻接的系统的恶劣影响,在各个系统中,规定了与上述的邻接信道干扰或乱真(spurious)辐射有关的特性相关的性能(performance)。
另外,为了抑制对于上述的本系统的频带的外侧的频带的不需要的波,移动台需要搭载线性高的功率放大器(功率amp)。
因此,在考虑了移动台的成本和大小的情况下,有时难以降低上述的不需要的波、或者难以满足上述的邻接信道干扰的规定和乱真辐射的规定。
这样,降低最大发送功率被称为“最大功率降低(MPR,Maximum powerreduction)”。例如,在LTE方式中,基于调制方式、系统带宽和资源块数,定义MPR。这样,通过降低最大发送功率,能够将移动台的成本和大小抑制得更小。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那样,当前作为LTE方式的后继的高级LTE方式正在由3GPP研究。在该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能够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通过多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另外,在使用一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多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但是,在高级LTE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通过多载波发送了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与使用一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通过单载波发送了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相比,存在对邻接的系统频带的干扰量增加的问题。该问题也在使用一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通过多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中存在。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或者使用一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通过多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对邻接的系统频带的干扰量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在移动通信系统内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装置,其要旨在于,具有:控制信号接收单元,其构成为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基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使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在移动通信系统内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其要旨在于,具有:第1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与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有关的信息;以及第2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发送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与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有关的信息通知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该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基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来决定。
本发明的第3特征是控制在移动通信系统内、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步骤B,对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发送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在所述步骤B中,基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使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通过多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对邻接的系统频带的干扰量的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决定PUSCH中的发送功率时使用的式子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MPR用表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MPR用表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MPR用表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MPR用表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中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所有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使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用户装置100n以及基站装置200的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1000例如是应用“演进的UTRA和UTRAN(别名:长期演进或者超3G)”方式、或者高级LTE方式的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1000具有基站装置(eNB:eNodeB)200、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的多个用户装置100n(1001、1002、1003、…100n,n为n>0的整数)。
基站装置200与上层站、例如接入网关装置300连接,接入网关装置300与核心网络400连接。移动台100n在小区50中通过“演进的UTRA和UTRAN”方式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另外,接入网关装置300也可以称为MME/SGW(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erving Gateway,移动性管理实体/服务网关)。
各个用户装置(1001、1002、1003、……100n)具有同一结构、功能、状态,因此以下只要不特别事先说明,作为用户装置100n推进说明。这里,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是与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既可以是移动台,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
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方式”,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方式”。
如上述那样,OFDMA方式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副载波),对各个副载波映射数据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另外,SC-FDMA方式是对每个终端分割频带,多个终端使用互不相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另外,在高级LTE方式中,达成协议进行“载波聚合”。
对下行链路进行使用了多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这里,“分量载波”相当于在LTE方式中的一个系统载波。即,在LTE方式中,以一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但是在高级LTE方式中,可以以2个以上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
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以2个以上的“分量载波”进行通信。另外,在LTE方式中,基本是单载波发送,但是在高级LTE方式中,也可以进行多载波发送。
这里,多载波发送既可以是跨越多个“分量载波”的多载波发送,也可以是一个“分量载波”内的多载波发送,或者也可以是跨越多个“分量载波”的多载波发送,且在一个“分量载波”内也进行多载波发送。
即,该多载波发送是指同时进行2个以上的单载波发送。另外,该单载波与通过在LTE中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发送的单载波对应。或者,该单载波发送与DFT-扩频(Spread)OFDM的单载波发送对应。
例如,在由100个资源块构成的分量载波中,在进行使用了20个资源块的单载波发送的情况下,视为单载波发送,但是在同时进行2个上述的20个资源块的单载波发送的情况下,视为多载波发送。
在后者的情况下,成为UE在由100个资源块构成的系统频带中,合计用40个资源块进行发送。另外,在后者的情况下,在由该20个资源块构成的单载波邻接的情况下也视为多载波发送。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存在一个分量载波,但是在存在2个以上分量载波、且在该2个以上的分量载波中同时进行多个单载波发送的情况也视为多载波发送。
这里说明在“演进的UTRA和UTRAN(LTE)”方式中使用的通信信道。另外,以下所示的通信信道也在高级LTE中使用。
对于下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以及“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另外,通过PDCCH,通知使用PDSCH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或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下行调度信息)、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进行通信的用户的ID或用户数据的传输格式的信息(即上行调度许可)等。
PDCCH也可以称为“下行L1/L2控制信道(Downlink L1/L2 ControlChannel)”。另外,“下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许可”也可以总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另外,在下行链路中,作为逻辑信道发送“BCCH:Broadcast Control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
BCCH的一部分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映射到BCH的信息通过作为物理信道的“P-BCH: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发送到相应的小区内的用户装置100n。
另外,BCCH的一部分被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DL-SCH:DownlinkShared Channel,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映射到DL-SCH的信息通过作为物理信道的“PDSCH”发送到相应的小区内的用户装置100n。
通过BCCH/DL-SCH/PDSCH发送的广播信道也可以称为动态广播信道(D-BCH)。
另外,对于上行链路,使用在各个用户装置100n中共享使用的PUSCH以及PUCCH。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即通常的数据信号。
另外,通过PUCCH,传输PDSCH的调度处理或自适应调制解调以及编码处理(AMC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以及PDSCH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该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也可以称为作为汇总了CQI、PMI(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的指示符的CSI(Channel State Indicator,信道状态指示符)。
另外,该送达确认信息的内容以表示适当接收到了发送信号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表示未适当接收到发送信号的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的任一个来表现。
另外,在上述的CQI和送达确认信息的发送定时与PUSCH的发送定时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CQI和送达确认信息复用到PUSCH来发送。
如图2所示,基站装置200具有第1发送单元21、第2发送单元22、存储单元23以及接收单元24。
第1发送单元21构成为,对用户装置100n发送与用户装置100n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以及与用于该规定的附加的(Additional)MPR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附加的频谱辐射(Additional Spectrum Emission)信息)。
即,所述与用户装置100n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以及与用于该规定的附加的MPR(A-MPR)有关的信息、即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与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的规定有关的信息对应。
所述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也可以由存储单元23保持,提供给第1发送单元21。
例如,第1发送单元21也可以构成为,通过RRC消息或者广播信息,对用户装置100n发送该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该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以及与其相关联的MPR/A-MPR的值的详细说明后面叙述。
第2发送单元22构成为发送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第2发送单元22也可以构成为经由PDCCH发送“上行调度许可”作为控制信号。
另外,第2发送单元22也可以从存储单元23接受与MPR/A-MPR有关的信息,进行不发送用于指示应用MPR/A-MPR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结构的控制信号这样的处理。
换而言之,第2发送单元22也可以从存储单元23接受关于用户装置100n的MPR/A-MPR的信息,并基于与所述MPR/A-MPR有关的信息,进行发送用于指示不应用MPR/A-MPR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结构的控制信号这样的处理。
这里,所述与MPR/A-MPR有关的信息如后面叙述那样,可以是基于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发送载波的数目、存在多个发送载波的情况下的各个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决定的MPR/A-MPR的值。
另外,该MPR/A-MPR的值除了上述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发送载波的数目、存在多个发送载波的情况下的各个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之外,还可以基于与关于用户装置100n的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Capability)信息来决定。
另外,该MPR/A-MPR的值除了上述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发送载波的数目、存在多个发送载波的情况下的各个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之外,还可以基于所述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来决定。
或者,第2发送单元22也可以从存储单元23接受与MPR/A-MPR有关的信息,并基于与所述MPR/A-MPR有关的信息,进行不发送用于指示MPR/A-MPR的值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结构的控制信号这样的处理。
换而言之,第2发送单元22也可以从存储单元23接受与MPR/A-MPR有关的信息,并基于与所述MPR/A-MPR有关的信息,进行发送用于指示MPR/A-MPR的值不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结构的控制信号这样的处理。
如上述那样,通过不指示应用MPR/A-MPR、或者MPR/A-MPR的值不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结构,虽然对用户装置100n指示了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但是不通过所述A-MPR以必要的发送功率进行发送,结果能够防止发生传输特性恶化这样的事件,因此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性。
另外,与预先决定的MPR有关的信息的详细说明后面叙述。
另外,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以及与其相关联的MPR的值有关的详细说明后面叙述。
另外,与所述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如后面叙述那样,也可以从用户装置100n进行通知。与该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相关联的MPR的值的详细说明后面叙述。
由上行调度许可所通知的控制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也可以是构成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载波的数目、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用于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该发送带宽也可以被指定为资源块的数目。LTE以及高级LTE中的一个资源块的发送带宽为180kHz,通过指定资源块的数目,唯一地决定发送带宽。
另外,该发送频率也可以被指定为资源块的位置。一般地,指定系统频带的中心频率、或者系统频带的频率的信息通过广播信息等通知给用户装置,因此,通过指定与所述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有关的、系统频带内的资源块的位置,唯一地决定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
在通过上行调度许可,作为构成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载波的数目指定2个以上的情况下,在上行链路中进行多载波发送。此时,既可以通过一个上行调度许可指示多载波发送,也可以通过2个以上的上行调度许可指示多载波发送。
在通过2个以上的上行调度许可来指示多载波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各个载波发送,相对应一个上行链路调度许可。
另外,在上行链路中,存在上行链路的发送通过所述上行调度许可被触发的情况、和将PUCCH的CQI/PMI(Pre-coding Indicator,预编码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的发送、作为对PDSCH的送达确认信息的ACK/NACK的发送等周期性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下行链路的发送作为触发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
本发明的上行链路中的多载波发送不仅是将上行调度许可对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指示作为触发的多载波发送,也可以是将上行调度许可对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指示作为触发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或者将周期性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或者下行链路的发送作为触发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组合的多载波发送。
该组合中也可以包含基于多个周期性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多载波发送、基于将多个下行链路的发送作为触发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多载波发送等。
存储单元23构成为存储与MPR/A-MPR有关的信息。
例如,存储单元23也可以构成为存储预先决定的、与MPR/A-MPR有关的信息。例如所述预先决定的与MPR/A-MPR有关的信息在用于规定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的动作的规格中,定义为用户装置100n的动作的一部分。
或者,例如存储单元23也可以构成为,存储与用户装置100n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以及与用于该规定的A-MPR有关的信息。
A-MPR是应用于满足与某规定的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的追加的MPR,该应用的有无例如也可以通过广播信息或者RRC消息,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
即,如上述那样,A-MPR的应用的有无也可以通过所述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
或者,存储单元23构成为,存储从用户装置100n通过RRC消息通知的、与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且也可以构成为存储基于所述能力信息的MPR/A-MPR的值。
此时,MPR/A-MPR的值也可以基于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发送载波的数目、存在多个发送载波的情况下的各个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发送带宽、发送频率、所述能力信息等来决定。此时,存储单元23从接收单元24接收该能力信息。
在从用户装置100n发送与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单元24接收该能力信息。
接收单元24将该能力信息通知给存储单元23。该能力信息例如也可以通过RRC消息来通知。更具体而言,既可以作为“UE能力”的一部分来发送,也可以作为与“UE能力”不同的信息来发送。
如图3所示,用户装置100n具有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1、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和存储单元13。
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1构成为,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具体而言经由PUSCH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
具体而言,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1也可以构成为,经由PDCCH接收“上行调度许可”作为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作为参数也可以包含上行链路的发送载波的数目、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中的至少一个。
这里,在上行链路的信号由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构成的情况下,该控制信号,作为参数也可以包含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发送带宽、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调制方式、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发送频率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通过该上行链路调度许可,除了上述的参数之外,还可以通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
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构成为,基于由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1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基站装置200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这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构成为,计算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PUSCH中的发送功率。
例如,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构成为,基于最大发送功率(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规定的额定功率)Pmax、子帧i中的PUSCH用的资源块数MPUSCH(i)、参数PO_PUSCH(i)、参数α、作为PUSCH的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200和用户装置100n之间的传播损耗(路径损耗)PL、与“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MCS),调制和编码方式”对应的偏移值ΔTF、从基站装置200接收到的子帧i有关的TPC命令f(i),计算子帧i中的PUSCH中的发送功率PPUSCH(i)。
例如,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图4所示的式子,计算子帧i中的PUSCH中的发送功率PPUSCH(i)。
这里,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将如上述那样计算出的PUSCH中的发送功率PPUSCH(i)设定为最大发送功率Pmax以下。
更具体而言,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在通过图4所示的式子计算出的PUSCH中的发送功率PPUSCH(i)大于上述最大发送功率Pmax的情况下,将PUSCH中的发送功率PPUSCH(i)设定为与上述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相同的值。
另外,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以图5至图8所示的模式(pattern)0至3的任一个,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模式0>
如图5所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使用一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通过单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此时,也可以应用在LTE中应用的MPR(Maximum Power Reduction,最大功率降低)或者A-MPR(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附加的最大功率降低)。
<模式1>
如图6所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使用2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以及TX1,通过单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在模式1中,通过使用2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以及TX1,产生方向性,因此有可能加大对邻接信道的干扰功率。换而言之,在为模式2B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对邻接信道的干扰功率,需要应用更大的MPR。
一般地,基站装置200的接收天线为2个,因此,本模式相当于使用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的通信。在使用了2×2的MIMO的通信中,也可以定义流数为1个的情况下的模式和流数为2个的情况下的模式2种。这里,所述流数也可以称为“秩(Rank)”。该秩也可以通过上行调度许可从基站装置200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
<模式2>
如图7(a)至图7(c)所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使用一个发送天线或发送机、即TX0,或者使用2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以及TX1,通过同一频带内的多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在图7(a)所示的模式2A中,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构成为在一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中,进行多载波传输。
另外,在图7(b)所示的模式2B中,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构成为,在2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以及TX1的各自中,进行多载波传输。
另外,在图7(c)所示的模式2C中,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构成为,在2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以及TX1的各自中,进行单载波传输。此时,在只看TX0的情况下或者只看TX1的情况下,为单载波传输。
如模式2A以及2B那样,在各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中进行多载波传输的情况下,有可能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平均功率比)增大。
在PAPR大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加大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的线性或应用更大的MPR,降低不需要的辐射对邻接信道或者其他系统的干扰。
另外,在模式2B中,与模式1的情况同样,通过使用2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以及TX1,产生方向性,因此,存在对邻接信道的干扰功率增大的可能性。换而言之,在为模式2B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对邻接信道的干扰功率,需要应用更大的MPR。
另外,如模式2A、2B、2C那样,在实现多载波传输的情况下,通过产生交调产物(IM products:Intermodulation products),有可能产生不需要的辐射。
<模式3>
如图8所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使用2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即TX0以及TX1,通过不同的频带内的多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
在模式3中,在不同的频带内同时发送上行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产生IM产物,有可能发生不需要的辐射。
另外,在以不同的频带进行多载波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不同频带的频率的差异小的情况下,以图7(a)所示的结构进行发送。
另外,在模式3中,与模式2A、2B、2C的情况相比,由于2个载波的频率分离,因此甚至对更远的频率都有可能产生干扰的影响,影响更大。
这里,所谓频带也可以是不同的频段(Frequency Band)。LTE或者高级LTE方式中的频段被规定为3GPP TS36.101的“5.5 Operating bands”。
例如,频段1中的上行链路的频率为从1920MHz至1980MHz,频段6中的上行链路的频率为从830MHz至840MHz。
此时,在同时发送中心频率为1940MHz的发送载波(频段1内的发送载波)和中心频率为835MHz的发送载波(频段6内的发送载波)的情况下,2个发送载波被视为互不相同的频带内的信号。
另外,反过来,在同时发送中心频率为1940MHz的发送载波(频段1内的发送载波)和中心频率为1960MHz的发送载波(频段1内的发送载波)的情况下,2个发送载波被视为同一频带(频率band)内的信号。
如图5至图8所示那样,考虑干扰对邻接信道或者其他系统的影响依赖于发送载波的数目、或者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而不同。
因此,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发送机的数目中的至少一个,使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最大发送功率(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规定的额定功率)Pmax。
具体而言,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构成为,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中的至少一个,决定“MPR(dB)”,并将上述最大发送功率Pmax降低决定了的“MPR(dB)”的量。
在该参数中,例如包含发送载波的数目、存在多个发送载波的情况下的各个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
例如,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对每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管理图9所示的表,参照该表,选择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信道带宽/发送带宽配置(Channel bandwidth/Transmission bandwidthconfiguration(RB))”和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Modulation)”的组合对应的“MPR(dB)”,并将上述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降低选择的“MPR(dB)”的量。
或者,例如,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取代对每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管理图9所示的表,而对每个发送载波管理图9所示的表,参照该表,选择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信道带宽/发送带宽配置(Channel bandwidth/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RB))”和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Modulation)”的组合对应的“MPR(dB)”,并将上述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降低选择的“MPR(dB)”的量。
作为更具体的例子,考虑通过2个发送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
假设映射第一个发送载波的系统频带的系统带宽为5MHz,并且该发送载波的RB数目为20,并且该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为QPSK。
另外,假设映射第2个发送载波的系统频带的系统带宽为10MHz,并且该发送载波的RB数目为30,并且该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为16QAM。
此时,与第一个发送载波有关的MPR为“1dB”,与第2个发送载波有关的MPR为“2dB”。
另外,这样在与第一个发送载波有关的MPR和与第2个发送载波有关的MPR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对各个发送载波应用各自的MPR,也可以将最大的MPR应用到所有的发送载波,或者也可以将最小的MPR应用到所有的发送载波。
或者,例如,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对每个发送载波管理图10所示的表,参照该表,选择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信道带宽/发送带宽配置(RB))”和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以及发送频率(Transmission Frequency)的组合对应的“MPR(dB)”,并将上述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降低选择的“MPR(dB)”的量。
另外,在图10中,仅表示系统带宽(Channel Bandwidth)为5MHz的情况的表,但是,也可以关于5MHz以外的系统带宽定义同样的表。
例如,考虑通过2个发送载波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假设映射第1个发送载波的系统频带的系统带宽为5MHz,并且该发送载波的RB数目为20,并且该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为QPSK。
另外,假设映射第2个发送载波的系统频带的系统带宽为5MHz,并且该发送载波的RB数目为5,并且该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为64QAM。
此时,与第1个发送载波有关的MPR为“1dB”,与第2个发送载波有关的MPR为“3dB”。
或者,例如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预先对上述的、情形(Case)0、情形1、情形2A、情形2B、情形2C、情形3的每一个,管理图11所示的表,参照该表,选择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信道带宽/发送带宽配置(RB))”和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Modulation)”以及发送频率(Transmission Frequency)的组合对应的“MPR(dB)”,并将上述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降低选择的“MPR(dB)”的量。
另外,在图11中,仅表示了系统带宽(Channel Bandwidth)为5MHz的情况下的表,但是关于5MHz以外的系统带宽,也可以定义同样的表。
另外,在存在2个以上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情况下,图11所示的表既可以在所述2个以上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中定义共用的表,或者也可以定义每个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表。
另外,在存在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的情况下,图11所示的表既可以在所述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中定义共用的表,也可以定义每个发送载波的表。
另外,图11所示的表基于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调制方式、发送载波的数目、信道带宽、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决定MPR,但是也可以基于其中的一部分,决定MPR。
或者,例如,如图12所示,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在发送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的频率的间隔决定MPR。
即,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预先管理图12所示的表,参照该表,选择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信道带宽/发送带宽配置(RB)”和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调制(Modulation)”以及多个频率载波间的频率间隔的组合对应的“MPR(dB)”,并将上述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降低选择的“MPR(dB)”的量。
例如,在图12中,在多个频率载波间的频率间隔大的情况下,在远离系统频带的频率上产生交调产物,因此视为干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大,MPR的值设定得大,在多个频率载波间的频率间隔小的情况下,由于在接近系统频带的频率中产生交调产物,因此,视为干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小,MPR的值设定得小。
另外,在图12中,仅表示了系统带宽(Channel Bandwidth)为5MHz的情况下的表,但是关于5MHz以外的系统带宽,也可以定义同样的表。
另外,在图12中,仅表示在调制为QPSK的情况下的表,但是关于QPSK以外的调制,也可以定义同样的表。
另外,在图12所示的表中,作为参数未定义发送频率(绝对值),但是也可以追加定义发送频率(绝对值)。
在上述的图9、图10、图11或图12中,也可以基于发送天线或发送机的数目、调制方式、发送载波的数目、信道带宽、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决定MPR,但是除此之外还定义立方量度(Cubic Metric)或者PAPR这样的、可估计邻接信道干扰的影响的量度(metric),基于所述量度决定MPR。此时,在图9、图10、图11或图12中,上述量度也可以作为用于决定MPR的参数来追加。
上述的图9、图10、图11或图12也可以与需要满足对PHS频带的乱真辐射(spurious emission)规定、需要满足对公共安全的乱真辐射规定、需要满足美国的FCC屏蔽(mask)等与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相关联来定义。此时,也可以对与该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每个规定定义图9、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表。
另外,图9、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表也可以与从来自基站装置200的广播信息或RRC消息通知的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相关联。
即,也可以是用户装置100n的存储单元13接收从基站装置200的第1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通过参照与所述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对应的表,基于由基站装置200指定的表,应用MPR(此时为追加的MPR这样的意思,也可以称为A-MPR)。
另外,在上述的动作中,也可以作为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而定义索引,并对每个所述索引定义图9、他10、图11或图12所示的表。
通过利用广播信息或RRC消息通知该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能够提供如下的移动通信系统,即能够以适合每个地域或者每个国家的方法,降低对其他系统的干扰,且以适当的UE复杂性(complexity)实现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
以下详细说明本作用、效果。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降低对其他系统的干扰,且以适当的UE复杂性实现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
这里,所述其他系统一般对每个地域、每个国家不同的情况较多。例如,PHS系统在日本存在,但是在欧洲或美国不存在。
因此,通过进行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对PHS系统带来干扰,因此即使在需要降低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在欧洲或美国也不需要降低最大发送功率,即能够进行可以对PHS系统带来干扰的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的发送。
反过来,在存在PHS系统的日本,需要应用追加的MPR(A-MPR),以不对PHS系统带来干扰。
根据以上理由,通过广播信息或RRC消息,从基站装置200将上述的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100n,从而能够提供如下的移动通信系统,即能够以适合每个地域或者每个国家的方法,降低对其他系统的干扰,且以适当的UE复杂性(complexity)实现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
另外,上述说明中的所谓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例如是上述的模式0至3所示的发送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图9、图10、图11或者图12所示的表,与来自基站装置200的通过广播信息或者RRC消息通知的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相关联,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与高级LTE方式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相关联。
即,也可以是存储单元13存储用户装置100n的、与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通过参照与该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对应的表,基于由用户装置100n的能力(Capability)指定的表,应用MPR(此时为追加的MPR这样的意思,也可以称为A-MPR)。
这里,所谓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也可以通过例如用户装置100n具有的发送天线或发送机的数目、可发送的发送载波的数目、可发送的调制方式、可发送的MIMO的秩的最大值(流数的最大值)、可发送的最大的传输速率、1子帧可发送的最大的数据大小、可通信的频带、可通信的资源聚合(Resource Aggregation)的数目、可否进行不同的频带的资源聚合等来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动作中,作为与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定义索引,也可以对每个所述索引定义图9、图10、图11或图12所示的表。
另外,上述说明的所谓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是例如上述的模式0至3所示的发送的至少一个。
该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也可以从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通知给基站装置200。
此时,如上述那样,基站装置200能够基于该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判断发送/不发送上行调度许可,因此能够降低无用的上行调度许可,结果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另外,该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既可以作为“UE能力”的一部分发送,也可以作为与“UE能力”不同的信息发送。
一般地,用户装置100n存在手持机那样的、应用对大小或电池的可运用时间、终端成本要求高的条件的装置、和如PC内置的通信设备那样、应用对大小或电池的可运用时间要求低的条件的装置,因此存在为了满足ACLR规定或乱真辐射规定而能够搭载高价的功率放大器的情况、和不能搭载的情况。
因此,通过基于所述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应用MPR,能够对上述的各种要求条件的每一个,提供最佳的通信。
即,对于手持机那样的、应用对成本、大小、电池可运用的时间要求高的条件的终端,应用大的MPR,即使是低价格的功率放大器也能够进行使用了高级LTE方式的通信,对于PC内置的终端那样的、应用对成本、尺寸、电池可运用的时间要求高的条件的终端,通过应用小的MPR,能够以更大的发送功率进行通信,能够实现吞吐量的增大等传输特性的提高。
另外,在图13(a)以及图13(b)所示的模式下,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情况下,图13(a)的模式的情况的每频带的功率密度变大,因此,对邻接信道的干扰量、或者对应用乱真规定的频带的干扰变大。
因此,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使图13(a)的模式的情况中应用的“MPR(dB)”大于图13(b)的模式的情况下应用的“MPR(dB)”。
即,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构成为,基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控制“MPR(dB)”。
更具体而言,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进行发送且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小的情况下,增大MPR(dB)的值,在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大的情况下,减小MPR(dB)的值。
另外,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进行发送且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之间的频率间隔大的情况下,增大MPR(dB)的值,在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之间的频率间隔小的情况下,减小MPR(dB)的值。基于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之间的频率间隔决定MPR的值的效果由于与使用了图12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
另外,如上述那样,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也可以对基站装置200发送高级LTE方式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
该高级LTE方式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也可以作为RRC消息发送。另外,该高级LTE方式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也可以在存储单元13中保持,并在将所述能力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200时,从存储单元13通知。
存储单元13构成为,存储与MPR有关的信息、或者与用户装置100n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以及与用于所述规定的附加的MPR有关的信息(以下称为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
例如,存储单元13也可以构成为,存储从基站装置200通过RRC消息或者广播信息通知的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
或者,存储单元13也可以构成为存储与预先决定的MPR有关的信息。例如,所述预先决定的MPR信息也可以是用于决定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信息。
或者,存储单元13也可以构成为,存储用户装置100n的、与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
关于与该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相关联的MPR的值的详细说明由于与使用图9、图10、图11或图12进行的说明相同,因此省略。
存储单元13将上述的附加的频谱辐射信息和与其相关联的MPR的值、与预先决定的MPR有关的信息、与高级LTE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有关的能力信息以及与其相关联的MPR的值,通知给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所应用的MPR的值基于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发送载波的数目、存在多个发送载波的情况下的、各个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来决定,但是除此之外,也还可以基于MIMO中的秩(流数)来决定MPR的值。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具体而言,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装置的动作。
如图14所示,在步骤S101中,用户装置100n经由PDCCH接收到控制信号、例如“上行调度许可”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计算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PUSCH中的发送功率PPUSCH(i)。
在步骤S102中,用户装置100n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决定“MPR(dB)”,并将上述最大发送功率(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规定的额定功率)Pmax降低该“MPR(dB)”。
这里,应用了MPR的情况下的最大发送功率如下这样计算:
(应用了MPR的情况下的最大发送功率)=Pmax-MPR
即,在应用MPR的情况下,最大发送功率的值减小MPR的量。
在步骤S103中,用户装置100n将在步骤S101中计算出的PUSCH中的发送功率PPUSCH(i)设定为最大发送功率Pmax以下。这里,所述最大发送功率Pmax为应用MPR的情况下的最大发送功率。
此后,用户装置100n以在步骤S103中设定的发送功率PPUSCH(i),经由PUSCH,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数据信号)。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作为上行链路的信号发送了PUSCH,但是取而代之,也可以发送PUSCH以外的信道或者信号。
这里,所谓PUSCH以外的信道例如是PUCCH或PRACH等。也可以通过PUCCH例如发送CQI、ACK/NACK、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等。另外,也可以通过PRACH发送RA前导码信号。另外,所谓PUSCH以外的信号,例如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等。
关于上述的PUSCH以外的信道或者信号,也与PUSCH的情况同样,基于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发送载波的数目、存在多个发送载波的情况下的、各个发送载波的调制方式、发送带宽、发送频率等,决定MPR,并且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即PUSCH以外的信道或者信号的发送,使得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成为应用了MPR的最大发送功率以下。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用户装置100n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上行链路的发送载波的数目、与各个发送载波有关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与各个发送载波有关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与各个发送载波有关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发送机的数目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控制“MPR(dB)”,能够设定适合于上述模式0至3的每一个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
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也可以如以下这样表现。
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是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内与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装置100n,其要旨在于,具有:控制信号接收单元11,其构成为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其构成为,基于控制信号,对基站装置200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其构成为,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使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中,参数也可以是上行链路的发送载波的数目、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的发送频率间隔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中,在上行链路的信号由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构成的情况下,参数也可以是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发送带宽、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调制方式、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发送频率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1特征中,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存储单元13,其从基站装置200接收与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的规定有关的信息,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12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以及与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个,使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本实施方式的第2特征是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内与用户装置100n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200,其要旨在于具有:第1发送单元21,其构成为对用户装置100n发送与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有关的信息;以及第2发送单元22,其构成为发送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与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有关的信息通知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该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来决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特征中,参数也可以是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载波的数目、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特征中,第2发送单元22也可以构成为,在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不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
本实施方式的第3特征是控制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内、用户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控制方法,其要旨在于,包括:步骤A,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步骤B,对基站装置200,基于控制信号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在步骤B中,基于通过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使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移动通信系统1000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另外,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装置UE中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既可作为将例如由功率放大器、发送天线等构成的发送机全部包含在内的功能单元来定义,或者也可以作为由功率放大器、发送天线等构成的发送机的一部分的功能单元来定义。
另外,上述用户装置UE、基站装置eNB的动作既可以通过硬件来实施,也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来实施,也可以通过两者的组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设置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闪存、ROM(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可编程ROM)、EEPROM(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这样的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内。
该存储介质连接到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能够对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另外,该存储介质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另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ASIC内。该ASIC也可以设置在用户装置UE或基站装置eNB内。另外,该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可以作为分立元件(discrete component)设置在用户装置UE或基站装置eNB内。
以上,使用上述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不应限定成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明确的。本发明在不脱离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记载所规定的宗旨及范围而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应具有任何限制的意思。

Claims (8)

1.一种用户装置,在移动通信系统内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信号接收单元,其构成为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
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
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基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使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是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载波的数目、该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该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该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的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由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构成的情况下,所述参数是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发送带宽、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调制方式、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各自的发送频率、该2个以上的发送载波的发送频率间隔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接收单元,其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与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的规定有关的信息,
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单元基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以及与所述应该满足的不需要的辐射有关的规定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个,使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5.一种基站装置,在移动通信系统内与用户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对所述用户装置发送与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有关的信息;以及
第2发送单元,其构成为发送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
所述与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有关的信息通知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该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基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或者发送机的数目的至少一个来决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是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载波的数目、该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带宽、该上行链路的信号的调制方式、该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频率的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发送单元构成为,在所述最大发送功率的降低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不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
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控制在移动通信系统内、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接收用于指示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控制信号;以及
步骤B,对所述基站装置,基于所述控制信号发送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
在所述步骤B中,基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所通知的参数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的发送天线的数目或者发送机的至少一个,使所述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小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规定的额定功率。
CN201080018532.8A 2009-04-27 2010-04-22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414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08562 2009-04-27
JP2009108562 2009-04-27
JP2010030749A JP5023170B2 (ja) 2009-04-27 2010-02-15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CT/JP2010/057171 WO2010125969A1 (ja) 2009-04-27 2010-04-22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0-030749 2010-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4992A true CN102414992A (zh) 2012-04-11
CN102414992B CN102414992B (zh) 2014-04-16

Family

ID=43032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8532.8A Active CN102414992B (zh) 2009-04-27 2010-04-22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78217B2 (zh)
EP (1) EP2426824B1 (zh)
JP (1) JP5023170B2 (zh)
KR (1) KR20120010255A (zh)
CN (1) CN102414992B (zh)
AU (1) AU2010242680B2 (zh)
BR (1) BRPI1016141A2 (zh)
WO (1) WO201012596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63303A1 (zh) * 2012-10-23 2014-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额外功率回退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718790A (zh) * 2012-08-06 2015-06-17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设备支持的额外最大功率回退的设备和方法
WO2018058855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8087B2 (ja) 2010-11-05 2016-04-0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電力割当方法
US9055604B2 (en) 2012-02-08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TFC selection for uplink MIMO communication
US9516609B2 (en) 2010-11-08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380490B2 (en) 2010-11-08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JP5724632B2 (ja) * 2011-05-25 2015-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KR101947555B1 (ko) * 2011-06-15 2019-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40024882A (ko) * 2011-06-20 2014-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737330B2 (en) 2011-06-24 2014-05-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lti-cluste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990134B1 (ko) 2011-08-10 2019-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 모드 단말의 성능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47818B1 (ko) 2011-08-10 2021-05-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해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429307B1 (en) 2011-08-10 2022-06-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a multi-carri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967721B1 (ko) 2011-08-10 2019-04-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장 접속 차단 적용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92579B1 (ko) * 2011-08-22 2020-03-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개의 주파수 밴드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RU2616560C2 (ru) * 2011-08-22 2017-04-17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держки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х частотных диапазонов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EP2804416B1 (en) 2012-01-09 2021-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gging
CN107682848B (zh) 2012-01-27 2022-0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及其数据通信方法
US20140334371A1 (en) 2012-01-27 2014-11-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y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051458B2 (en) 2012-02-06 2018-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transmitting small amounts of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414409B2 (en) 2012-02-06 2016-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on multiple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29259A1 (en) 2012-03-19 2019-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power headroom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814075B2 (en) 2012-05-09 2017-1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06873B2 (en) 2012-05-09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54443B1 (en) 2012-05-21 2019-10-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322370A1 (en) * 2012-06-01 2013-1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reduced user equipment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68123B2 (en) 2012-07-16 2014-10-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transmit power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635607B2 (en) 2012-08-13 2017-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at reduced power
JP6011251B2 (ja) * 2012-11-01 2016-10-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220070B2 (en) 2012-11-05 2015-12-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transmit power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178486A1 (ko) * 2013-05-02 2014-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MY184070A (en) * 2013-05-07 2021-03-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obile station,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assigning resource blocks to the mobile station
US9258158B2 (en) 2013-09-25 2016-0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N110890906B (zh) * 2014-08-30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07409363B (zh) * 2015-03-31 2020-07-31 Lg电子株式会社 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确定方法和无线装置
US10148513B1 (en) * 2017-05-10 2018-12-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bile device bandwidth consumption
WO2019032033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 OF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FOR NR OPEN-LOOP UPLINK POWER CONTROL
SG11201911473SA (en) 2017-08-16 2020-01-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20205476A (ja) * 2019-06-14 2020-12-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通信回路及び通信回路の制御方法
US11856533B2 (en) * 2022-02-11 2023-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226A (zh) * 2007-07-04 2009-01-0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射机和发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1445B2 (ja) * 1991-08-08 1999-08-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機の相互変調による妨害波の抑圧装置
JP3678944B2 (ja) * 1999-07-02 2005-08-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3613457B2 (ja) 2000-01-18 2005-01-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装置
US8422434B2 (en) * 2003-02-18 2013-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management for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50207441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Onggosanusi Eko N Packet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6073208A1 (en) 2005-01-06 2006-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lar modulato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06120297A1 (en) 2005-05-06 2006-11-16 Nokia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control method, network element,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program distribution medium
US7248217B2 (en) 2005-08-31 2007-07-24 Tzero Technologies, Inc. Average EIRP control of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signals
US7675982B2 (en) * 2005-11-28 2010-03-09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peak-to-average power for OFDM signals
JP4829049B2 (ja) 2006-08-30 2011-11-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JP4847838B2 (ja) * 2006-10-13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送信機
US9295003B2 (en) * 2007-03-19 2016-03-22 Apple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01803B2 (en) * 2007-12-19 2015-04-07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witched beam antenna communications
US8150478B2 (en) * 2008-07-16 2012-04-03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ggregated spectrum systems
EP2374316B1 (en) * 2008-10-31 2013-11-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carrier uplink transmission
KR101722810B1 (ko) * 2008-12-03 2017-04-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캐리어 집적에 대한 업링크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US8942195B2 (en) * 2009-01-14 2015-0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226A (zh) * 2007-07-04 2009-01-0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射机和发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S 36.101 V8.5.1》", 30 March 2009, article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ges: 18-20 *
3GPP: "Carrier aggregation: some UE aspects", 《R4-091285》, 30 March 2009 (2009-03-30)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8790A (zh) * 2012-08-06 2015-06-17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设备支持的额外最大功率回退的设备和方法
CN104718790B (zh) * 2012-08-06 2018-06-2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用户设备支持的额外最大功率回退的设备和方法
WO2014063303A1 (zh) * 2012-10-23 2014-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额外功率回退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959870A (zh) * 2012-10-23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额外功率回退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959870B (zh) * 2012-10-23 201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额外功率回退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8058855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473618A (zh) * 2016-09-30 2021-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44898A1 (en) 2012-02-23
WO2010125969A1 (ja) 2010-11-04
AU2010242680A1 (en) 2011-11-24
EP2426824B1 (en) 2018-10-17
JP2010279018A (ja) 2010-12-09
KR20120010255A (ko) 2012-02-02
JP5023170B2 (ja) 2012-09-12
CN102414992B (zh) 2014-04-16
EP2426824A1 (en) 2012-03-07
BRPI1016141A2 (pt) 2016-04-19
AU2010242680B2 (en) 2013-10-17
US9078217B2 (en) 2015-07-07
EP2426824A4 (en)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4992B (zh) 用户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5227938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CN102742331B (zh) 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控制上行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64277B1 (ko) 전력 헤드룸 리포트를 위한 캐리어 그룹화
EP2380387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according to power restrictions
US931378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111536B2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81204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transmit power decid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48855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70953B (zh) 基站装置以及用户装置
KR20110039172A (ko)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자원 할당 및 전력 제어 방법
CN105227266A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0351822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A3039722A1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5191447A (zh) 用于信号传送传输输出功率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JP2012124967A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7135740A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KR2023015797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제어 정보의 송신을 위한 디폴트 빔 및 경로 손실 기준 신호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13059041A (ja)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