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0660A -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0660A
CN102410660A CN2011103269228A CN201110326922A CN102410660A CN 102410660 A CN102410660 A CN 102410660A CN 2011103269228 A CN2011103269228 A CN 2011103269228A CN 201110326922 A CN201110326922 A CN 201110326922A CN 102410660 A CN102410660 A CN 102410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r
outlet
solution
import
connec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69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0660B (zh
Inventor
王厉
骆菁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 2011103269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10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10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0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0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06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由冷剂管路系统和溶液管路系统组成;冷剂管路系统包括冷凝器、第一冷剂泵、蒸发器、压缩机和第二冷剂泵;溶液管路系统包括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溶液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和溶液泵。本发明与传统的双效吸收式第二类热泵系统相比,主要区别是:蒸发器气态冷剂出口不直接与第二吸收器气态冷剂入口相连,而是连接压缩机进气口,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气态冷剂入口。由此带来与传统的双效吸收式第二类热泵系统不同的运行特点,即气态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可以直接提高第二吸收器的吸收压力,并使得第一吸收器的压力以及供热温度提高。

Description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属于制冷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该系统在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基础上增加压缩机,具有供热温度高、调节灵活,可行性强,混合驱动,可利用可低品位热源的特点,易于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第二类热泵系统(或升温型热泵)是利用低品位热源驱动,以获取高品位热源的一种装置,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能量利用方式,具有不可逆损失小,余热利用范围广的优点。当需要供热温度较高时,可采用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即利用低压级吸收器放出的热量作为内热源使液态冷剂在高压下蒸发,产生的冷剂蒸汽被高压级吸收器吸收,向外输出高温热能。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主要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低压级吸收器、高压级吸收器、冷剂泵和节流元件等组成,本质上是以向发生器和蒸发器输入的低品位热能作为驱动源,从而实现冷剂蒸汽从溶液中的分离和压力提升。但是传统双效第二类热泵由于受低压级发生器放热温度与高压级吸收器蒸发压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使得高压级吸收器的供热温度受到限制,不能灵活调节,当驱动热源温度较低时,高压级吸收器的供热温度的升温幅度也随之减小,因此影响了其适用范围。虽然采用三效、甚至四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系统结构及控制复杂程度也随着增加,技术经济性能变差,因此增加效数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使其在供热温度的调节上具有较大灵活性,可利用低品位热源实现更高温度的热能输出,增加其适用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如图1所示),由冷剂管路系统和溶液管路系统组成;
冷剂管路系统包括冷凝器、第一冷剂泵、蒸发器、压缩机和第二冷剂泵;溶液管路系统包括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溶液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和溶液泵;
发生器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气态冷剂进口,冷凝器的液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冷剂泵,第一冷剂泵连接蒸发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蒸发器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的进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的气态冷剂进口,蒸发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冷剂泵连接第二吸收器的液态冷剂进口,第二吸收器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的气态冷剂进口;
发生器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泵的进口连接,溶液泵的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的溶液入口,第一吸收器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后连接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入口,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后连接发生器的溶液进口。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改进:
冷凝器上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引入然后从冷却水出口引出;
发生器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和发生器热源出口,驱动热源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引出;
蒸发器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和发生器热源出口,驱动热源I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引出;
第一吸收器上设有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和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载热剂从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引入然后从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引出。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进一步改进:系统采用的工质是质量浓度为40%~65%的溴化锂溶液,冷却水为常温水,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低品位余热或者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水;载热剂为水或有机油。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另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如图2所示),由冷剂管路系统和溶液管路系统组成;
冷剂管路系统包括冷凝器、第一冷剂泵、蒸发器、压缩机和第二冷剂泵;
溶液管路系统包括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第一吸收器、第一溶液换热器、第二溶液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溶液泵和附加溶液泵;
发生器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气态冷剂进口,冷凝器的液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冷剂泵,第一冷剂泵连接蒸发器的液态冷剂进口,蒸发器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的进气口,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的气态冷剂进口,蒸发器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冷剂泵连接第二吸收器的液态冷剂进口,第二吸收器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气态冷剂进口;
发生器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泵的进口连接,溶液泵的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二吸收器的溶液进口,第二吸收器的溶液出口通过附加溶液泵后与第一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进口相连,第一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的溶液入口,第一吸收器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后连接发生器的溶液进口。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改进:
冷凝器上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引入然后从冷却水出口引出;
发生器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和发生器热源出口,驱动热源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引出;
蒸发器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和发生器热源出口,驱动热源I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引出;
第一吸收器上设有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和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载热剂从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引入然后从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引出。
作为本发明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进一步改进:系统采用的工质是质量浓度为40%~65%的溴化锂溶液,冷却水为常温水,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低品位余热或者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水;载热剂为水或有机油。
在本发明中,气态冷剂即水蒸汽,液态冷剂即液态水,
上述图2所述的方案是在图1的基础上所作的改进,即在图1基础上,系统溶液循环也可以采用浓溶液先进第二吸收器,再进入第一吸收器的工艺结构。
本发明与传统的双效吸收式第二类热泵系统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蒸发器气态冷剂出口不直接与第二吸收器气态冷剂入口相连,而是连接压缩机进气口,压缩机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气态冷剂入口。由此带来与传统的双效吸收式第二类热泵系统不同的运行特点,即气态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可以直接提高第二吸收器的吸收压力,并使得第一吸收器的压力以及供热温度提高。
本发明与传统的双效吸收式第二类热泵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了采用热能及电能(或机械能)混合驱动的热泵供热。系统运行时一部分冷剂蒸汽通过溶液循环系统的热能驱动完成升压过程,另外一部分冷剂蒸汽则依靠蒸汽压缩机实现压力提升,系统在总体上具有混合驱动特点,不完全只依赖于某一种类型的能源。
2、具有更好的调节性和更大的适用范围。采用传统双效吸收式第二类热泵,供热端温度受第二吸收器放热温度与第一吸收器蒸发压力的耦合作用而受到较大限制,影响了其调节性和适用范围。本系统中,以压缩机对冷剂蒸汽升压作为有效补充,可使供热端温度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灵活调节,在相同驱动热源温度条件下可向外输出更高温度的热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连接示意图;
图1和图2中,虚线代表液体(液态冷剂或溴化锂溶液),实线代表冷剂蒸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给出了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由冷剂管路系统和溶液管路系统组成;冷剂管路系统包括冷凝器2、第一冷剂泵3、蒸发器4、压缩机5、第二冷剂泵7;溶液管路系统包括发生器1、第二吸收器6、第一吸收器8、第一溶液换热器9、第一节流元件10、第二溶液换热器11、第二节流元件12和溶液泵13;压缩机5为变频压缩机。
发生器1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的2气态冷剂进口,冷凝器2的液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冷剂泵3,第一冷剂泵3连接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5的进气口,压缩机5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冷剂泵7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液态冷剂进口,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气态冷剂进口。
发生器1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泵13的进口连接,溶液泵13的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溶液入口,第一吸收器8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0后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入口,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12后连接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
该系统采用的工质是质量浓度为40%~65%的溴化锂溶液。
冷凝器2上设有冷却水进口201和冷却水出口202;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201引入冷凝器2然后从冷却水出口202引出;冷却水为常温水,以冬季工况为例,环境提供的常温水的供水温度为12℃。
发生器1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102,驱动热源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引入发生器1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102引出;蒸发器4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402,驱动热源I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引入蒸发器4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402引出。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低品位余热或者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水;以冬季工况为例,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50℃。
第一吸收器8上设有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和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载热剂从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引入第一吸收器8然后从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引出。载热剂为水、有机油或其它介质。
该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以冬季工况为例,驱动热源温度50℃,冷却水供水温度7℃。备注说明:气态冷剂,就是指水蒸汽;液态冷剂就是指液态水。水蒸汽是从溴化锂溶液中蒸发出来的,水蒸发出来后溴化锂溶液浓度将增大):
1、驱动热源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引入发生器1,加热发生器1内的溴化锂溶液后再从发生器热源出口102引出,重新回到位于外部的驱动热源I的供应系统中。
2、发生器1中产生的气态冷剂(36.1℃)进入冷凝器2,气态冷剂在冷凝器2中被冷却水冷凝为液态(15℃)。说明: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201引入冷凝器2然后从冷却水出口202引出,重新回到位于外部的冷却水系统。
3、从冷凝器2流出的液态冷剂通过第一冷剂泵3加压,成为蒸发器4工作压力下的再冷液并进入蒸发器4。即,从冷凝器2流出的液态冷剂通过第一冷剂泵3加压到蒸发器4对应的压力,在蒸发器4中,受所引入的驱动热源II的加热作用,液态冷剂一部分蒸发成为气态冷剂,另一部分从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出口经第二冷剂泵7加压到第一吸收器8对应的压力。
具体如下:
一部分液态冷剂在蒸发器4中受到驱动热源II的加热成为气态冷剂(40℃),气态冷剂从蒸发器4的气态冷剂出口流出并被压缩机5吸入(并被压缩机5升压到第二吸收器6对应的压力),加压升温后(102℃)进入第二吸收器6被进入第二吸收器6的溴化锂溶液(从第二吸收器6溶液进口处流入)吸收,吸收过程放出的热量作为内热源全部用于加热来自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如下文所述,即从蒸发器4通过第二冷剂泵7输送进入第二吸收器6的液态冷剂)并使之全部蒸发。
另外一部分液态冷剂从蒸发器4流出经第二冷剂泵7加压成为第一吸收器8工作压力下的再冷液,再冷液流经第二吸收器6吸收热量,成为第一吸收器8工作压力下的冷剂蒸汽(70.4℃),该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吸收器8被溴化锂溶液(从第一吸收器8溶液进口处流入)吸收后向外放出热量,加热从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引入的载热剂并通过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向外输出热量(92℃),从而达到向外提供高温热源的目的。
4、从发生器1的溶液出口流出的溴化锂浓溶液(t=40℃,ζ=51.8%)被溶液泵13加压后成为第一吸收器8工作压力下的再冷液,从溶液泵13流出的溴化锂溶液流入第二溶液换热器11,与来自第二吸收器6的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升温后(70.4℃)流入第一溶液换热器9,与来自第一吸收器8的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升温后(92.4℃)流入第一吸收器8,吸收冷剂蒸汽后,溴化锂溶液浓度减小,温度降低(t=97.4℃,ζ=49.1%),再从第一吸收器8的溶液出口流出,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9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后(77.2℃)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0降压后进入第二吸收器6,在第二吸收器6中吸收冷剂蒸汽后,溴化锂溶液浓度进一步减小,温度降低(t=75.4℃,ζ=46.8%),从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出口流出的溴化锂溶液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11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后(49.7℃)通过第二节流元件12降压后进入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完成溴化锂溶液的循环过程。
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时,若冷剂循环量减少,则相应减少发生器1、蒸发器4的供热量,同时减少压缩机5的吸气量;若制冷剂循环量不变,但要求增加输出热量的温度,则通过提高压缩机5的排气压力将冷剂蒸汽提升到更高压力,使得第一吸收器8的供热温度提高。
实施例2、图2给出了另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由冷剂管路系统和溶液管路系统组成;
冷剂管路系统包括冷凝器2、第一冷剂泵3、蒸发器4、压缩机5和第二冷剂泵7;溶液管路系统包括发生器1、第二吸收器6、第一吸收器8、第一溶液换热器9、第二溶液换热器11、第二节流元件12、溶液泵13和附加溶液泵14;压缩机5为变频压缩机。
发生器1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2的气态冷剂进口,冷凝器2的液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冷剂泵3,第一冷剂泵3连接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5的进气口,压缩机5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冷剂泵7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液态冷剂进口,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气态冷剂进口。
发生器1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泵13的进口连接,溶液泵13的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进口,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出口通过附加溶液泵14后与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进口相连,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溶液入口,第一吸收器8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12后连接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
该系统采用的工质是质量浓度为40%~65%的溴化锂溶液。
冷凝器2上设有冷却水进口201和冷却水出口202;所述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201引入冷凝器2然后从冷却水出口202引出;冷却水为常温水,以冬季工况为例,环境提供的常温水的供水温度为12℃。
发生器1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102,驱动热源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引入发生器1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102引出。蒸发器4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402,驱动热源I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引入蒸发器4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402引出。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低品位余热或者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水;以冬季工况为例,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50℃。
第一吸收器8上设有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和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载热剂从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引入然后从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引出。载热剂为水。
该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以冬季工况为例,驱动热源温度50℃,冷却水供水温度7℃):
实施实例2冬季工况下的冷剂管路系统循环过程同实施实例1,不同的是溶液管路循环系统的循环,即从发生器1溶液出口流出的溴化锂浓溶液(t=40℃,ζ=51.8%)被第一溶液泵13加压后成为第二吸收器6工作压力下的再冷液,再冷液流入第二溶液换热器11,与来自第一吸收器8的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升温后(81.8℃)流入第二吸收器6,吸收冷剂蒸汽后,溴化锂溶液浓度减小(t=79.4℃,ζ=49.3%),再从第二吸收器6溶液出口流出,被附加溶液泵14加压到第一吸收器8的工作压力,然后流入第一溶液换热器9与来自第一吸收器8的溴化锂溶液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升温后(94.1℃)流入第一吸收器8,吸收冷剂蒸汽后,溴化锂溶液浓度减小(t=97.9℃,ζ=46.8%),再从第一吸收器8溶液出口流出,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9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后(84.4℃)流入第二溶液换热器11,温度进一步减小后(49℃)通过第二节流元件12降压,成为发生器1工作压力下的湿蒸汽,然后通过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进入发生器1,完成溴化锂溶液的循环过程。
实施实例2在非设计工况下的运行调节方式同实施实例1。
实施例1与传统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热力计算参数见表1。实施实例1的供热温度有92℃,而相同条件下运行的传统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供热温度只有74℃,即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比传统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具有更高的供热温度,而且其供热温度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调节压缩机压缩比来灵活调节,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实施例2的热力计算结果在相同外部条件及设计参数条件下与实施实例1基本相同。
以上实施例中,由电能和低品位热源共同驱动系统,因此可综合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与要求、技术经济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系统的设计参数,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放气范围、压缩比、供热温度等。
表1冬季工况下实施例1与传统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的热力计算结果
Figure BDA0000101752730000081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其特征是:由冷剂管路系统和溶液管路系统组成;
所述冷剂管路系统包括冷凝器(2)、第一冷剂泵(3)、蒸发器(4)、压缩机(5)和第二冷剂泵(7);
所述溶液管路系统包括发生器(1)、第二吸收器(6)、第一吸收器(8)、第一溶液换热器(9)、第一节流元件(10)、第二溶液换热器(11)、第二节流元件(12)和溶液泵(13);
所述发生器(1)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2)气态冷剂进口,冷凝器(2)的液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冷剂泵(3),第一冷剂泵(3)连接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5)的进气口,压缩机(5)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冷剂泵(7)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液态冷剂进口,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气态冷剂进口;
发生器(1)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泵(13)的进口连接,溶液泵(13)的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溶液入口,第一吸收器(8)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10)后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入口,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12)后连接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冷凝器(2)上设有冷却水进口(201)和冷却水出口(202);所述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201)引入然后从冷却水出口(202)引出;
所述发生器(1)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102),所述驱动热源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102)引出;
所述蒸发器(4)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402),所述驱动热源I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402)引出;
所述第一吸收器(8)上设有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和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载热剂从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引入然后从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系统采用的工质是质量浓度为40%~65%的溴化锂溶液,冷却水为常温水,压缩机(5)为变频压缩机;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低品位余热或者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水;载热剂为水或有机油。
4.一种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其特征是:由冷剂管路系统和溶液管路系统组成;
所述冷剂管路系统包括冷凝器(2)、第一冷剂泵(3)、蒸发器(4)、压缩机(5)和第二冷剂泵(7);
所述溶液管路系统包括发生器(1)、第二吸收器(6)、第一吸收器(8)、第一溶液换热器(9)、第二溶液换热器(11)、第二节流元件(12)、溶液泵(13)和附加溶液泵(14);
所述发生器(1)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冷凝器(2)气态冷剂进口,冷凝器(2)的液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冷剂泵(3),第一冷剂泵(3)连接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5)的进气口,压缩机(5)的排气口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进口,蒸发器(4)的液态冷剂出口通过第二冷剂泵(7)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液态冷剂进口,第二吸收器(6)的气态冷剂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气态冷剂进口;
发生器(1)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泵(13)的进口连接,溶液泵(13)的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进口,第二吸收器(6)的溶液出口通过附加溶液泵(14)后与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进口相连,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低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一吸收器(8)的溶液入口,第一吸收器(8)溶液出口连接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一溶液换热器(9)的高温溶液出口连接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进口,第二溶液换热器(11)的高温溶液出口通过第二节流元件(12)后连接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冷凝器(2)上设有冷却水进口(201)和冷却水出口(202);所述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201)引入然后从冷却水出口(202)引出;
所述发生器(1)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102),所述驱动热源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101)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102)引出;
所述蒸发器(4)上设有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和发生器热源出口(402),所述驱动热源II从发生器热源进口(401)引入然后从发生器热源出口(402)引出;
所述第一吸收器(8)上设有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和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载热剂从第一吸收器热源进口(801)引入然后从第一吸收器热源出口(802)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系统采用的工质是质量浓度为40%~65%的溴化锂溶液,冷却水为常温水,压缩机(5)为变频压缩机;驱动热源I驱动热源II均为低品位余热或者利用太阳能加热系统产生的热水;载热剂为水或有机油。
CN 201110326922 2011-10-25 2011-10-25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0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26922 CN102410660B (zh) 2011-10-25 2011-10-25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26922 CN102410660B (zh) 2011-10-25 2011-10-25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0660A true CN102410660A (zh) 2012-04-11
CN102410660B CN102410660B (zh) 2013-04-24

Family

ID=4591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2692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0660B (zh) 2011-10-25 2011-10-25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0660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0478A (zh) * 2012-05-14 2012-08-29 浙江大学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103398501A (zh) * 2013-07-29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热源驱动吸收式制冷实现主制冷系统预冷的复合制冷系统
CN104214988A (zh) * 2014-09-03 2014-12-1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温热源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4315583A (zh) * 2014-09-23 2015-01-28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及回收城市废热的节能供热系统
CN106196710A (zh) * 2015-06-28 2016-12-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196712A (zh) * 2016-07-31 2016-12-07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变压器余热的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和方法
CN106196711A (zh) * 2015-06-28 2016-12-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2A (zh) * 2015-06-28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3A (zh) * 2015-06-28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7490210A (zh) * 2017-08-04 2017-12-19 上海交通大学 热耦合的压缩吸收式余热回收型热泵循环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5496A (ja) * 1994-11-18 1996-06-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機
CN1356517A (zh) * 2001-12-11 2002-07-0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吸收式制冷循环方法及装置
JP2004144420A (ja) * 2002-10-25 2004-05-20 Osaka Gas Co Ltd 冷凍システム
CN101059291A (zh) * 2007-05-25 2007-10-24 东南大学 氨水吸收与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循环方法
CN101135511A (zh) * 2007-10-10 2008-03-05 梁任雪 压缩-吸收混合式制冷机
JP2009236361A (ja) * 2008-03-26 2009-10-15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水蒸気圧縮・吸収ハイブリッド冷凍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5496A (ja) * 1994-11-18 1996-06-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機
CN1356517A (zh) * 2001-12-11 2002-07-0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吸收式制冷循环方法及装置
JP2004144420A (ja) * 2002-10-25 2004-05-20 Osaka Gas Co Ltd 冷凍システム
CN101059291A (zh) * 2007-05-25 2007-10-24 东南大学 氨水吸收与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系统及制冷循环方法
CN101135511A (zh) * 2007-10-10 2008-03-05 梁任雪 压缩-吸收混合式制冷机
JP2009236361A (ja) * 2008-03-26 2009-10-15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水蒸気圧縮・吸収ハイブリッド冷凍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连伟,陈嘉宾,李淞平,王建国: "第二类吸收热泵的研究和发展", 《太阳能学报》, vol. 19, no. 3, 31 July 1998 (1998-07-31), pages 335 - 342 *
韩静: "热水型双效压缩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分析", 《山西能源与节能》, no. 6,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0478A (zh) * 2012-05-14 2012-08-29 浙江大学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103398501A (zh) * 2013-07-29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热源驱动吸收式制冷实现主制冷系统预冷的复合制冷系统
CN103398501B (zh) * 2013-07-29 2015-06-1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热源驱动吸收式制冷实现主制冷系统预冷的复合制冷系统
CN104214988A (zh) * 2014-09-03 2014-12-17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温热源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4214988B (zh) * 2014-09-03 2016-05-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温热源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4315583A (zh) * 2014-09-23 2015-01-28 大连葆光节能空调设备厂 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及回收城市废热的节能供热系统
CN106196711A (zh) * 2015-06-28 2016-12-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196710A (zh) * 2015-06-28 2016-12-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2A (zh) * 2015-06-28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3A (zh) * 2015-06-28 2016-12-14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196710B (zh) * 2015-06-28 2019-12-13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2B (zh) * 2015-06-28 2019-12-13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225303B (zh) * 2015-06-28 2019-12-13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196711B (zh) * 2015-06-28 2019-12-13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196712A (zh) * 2016-07-31 2016-12-07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变压器余热的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和方法
CN106196712B (zh) * 2016-07-31 2018-07-17 浙江大学 一种利用变压器余热的压缩吸收复合制冷系统和方法
CN107490210A (zh) * 2017-08-04 2017-12-19 上海交通大学 热耦合的压缩吸收式余热回收型热泵循环系统及其方法
CN107490210B (zh) * 2017-08-04 2020-09-04 上海交通大学 热耦合的压缩吸收式余热回收型热泵循环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0660B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0660B (zh) 吸收-压缩式双效第二类热泵系统
CN106568233A (zh)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205002435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复叠制冷循环系统
CN204830556U (zh) 一种太阳能喷射复叠制冷循环系统
CN202133176U (zh) 一种带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制冷循环系统
CN102230702B (zh) 一种带经济器的两级喷射制冷循环系统
CN105241115A (zh) 蒸汽压缩-喷射耦合制冷循环装置及方法
CN101526282B (zh) 热水直燃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110553420A (zh) 一种基于溴化锂机组的氨吸收式制冷系统
CN102338504B (zh) 吸收-压缩式双温第二类热泵系统
CN106403283A (zh) 热水型热泵系统
CN206469541U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温供热系统
CN201314730Y (zh) 工业余热型超高温热泵机组
CN108481899B (zh) 一种热平衡的回热式空气能干燥利用方法及系统
CN201340135Y (zh) 热水直燃单双效复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冷热水机组
CN103195577A (zh) 燃气轮机空气进气温度调节系统
CN200952853Y (zh) 一种并联双压缩机热泵热水机组
CN210801383U (zh) 一种高寒地区太阳能热泵储能采暖系统
CN203385150U (zh) 适用于寒冷地区的直流变频多联式空调机组
CN108638794B (zh)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的综合系统
CN208222909U (zh) 海水源热泵三联供机组及系统
CN207778862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双源热泵机组
CN204478565U (zh) 一种新型节能型风冷冷水机组
CN210512240U (zh) 一种与蒸发式制冷方式复合制冷系统
CN202008248U (zh) 新型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