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355B - 线性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性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355B
CN102405355B CN201180000028.XA CN201180000028A CN102405355B CN 102405355 B CN102405355 B CN 102405355B CN 201180000028 A CN201180000028 A CN 201180000028A CN 102405355 B CN102405355 B CN 102405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direction
retaining plate
base portion
sealed member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00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355A (zh
Inventor
松本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05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8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 F16C29/084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fixed to the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movable along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 F16C29/086Seals being essentially U-shaped, e.g. for a U-shaped carri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3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 F16C29/06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8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 F16C29/082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fixed to the w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密封部件(17)是在截面方向上,将唇形部(26)、密封基部(25)、厚度尺寸比密封基部小的第1延长部(27)、厚度尺寸比第1延长部大的第1卡止部(28)连续而形成的部件。保持板(16)具有:收纳密封基部的基部收纳凹部(20);以及将第1卡止部(28)收纳在内部,限制第1卡止部以使密封部件不脱离的第1卡合凹部(21)。第1卡合部(28)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留有间隙而收纳在第1卡合凹部中。

Description

线性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线性引导装置,其设在工作机械或制造装置、注射模塑成形机、测量机器等的机械装置的引导部,并用于使工作台等的移动台直线移动。
背景技术
线性引导装置具有:引导导轨,在该引导导轨的导轨侧面上形成有转动体引导面;滑块,其跨架在引导导轨而在引导导轨上相对移动;以及侧封件,其安装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并通过在包含转动体引导面的引导导轨的导轨外面滑动,从而通过滑块的移动除去堆积在导轨外面上的垃圾、灰尘、切屑等的杂质。
作为以往的侧封件,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结构。
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在该专利文献1中称为端封件)构成为具有:削刮部,其与导轨外面留有间隙地对向配置;外壳部,其配置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与削刮部之间,在与导轨外面之间留有间隙地对向配置;以及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的密封基部夹持在外壳部及削刮部之间,并且从密封基部延伸的唇形部与导轨外面接触。
并且,专利文献2的侧封件构成为具有:端盖,其固定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凹槽,其沿着与引导导轨的导轨外面对向的端盖的内侧的面形成;以及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的密封基部嵌合在该凹槽,并且从密封基部延伸的唇形部与导轨外面接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1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43558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中,为了进行密封部件的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定位,在设于外壳部的凹部上嵌入设于密封基部的凸部而进行卡合。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构成为不留有间隙而卡合外壳部的凹部和密封部的凸部的结构,因此根据外壳部及密封部件的制造误差,存在在密封部件的唇形部与引导导轨的外面之间产生间隙而使防尘性下降,或者唇形部与引导导轨的外面之间的接触力过大而会使摩擦上升、耐磨损性下降的问题。
并且,专利文献1的侧封件的削刮部、外壳部及密封部件不构成为相互能够一体化的部件。因此,由于在通过螺纹部件固定在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之前是相互分离的部件,从而侧封件的安装作业性差。
并且,专利文献2的侧封件仅是通过侧封件的密封外周嵌合到形成在端盖的凹槽而安装,因此当施加大的振动时,存在密封基部从凹槽脱离,而使密封部件脱落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例的未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密封部件的防尘性、耐磨损性的下降,并防止密封部件的脱落的线性引导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其包括:引导导轨;滑块,其跨架在该引导导轨上而在该引导导轨上相对移动;以及侧封件,其安装在该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上,
所述侧封件构成为包括:与所述端面抵接的保持板;在该保持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罩部件;以及配置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罩部件之间的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是由与所述引导导轨的引导面接触的唇形部、密封基部、厚度尺寸比该密封基部小的第1延长部以及厚度尺寸比该第1延长部大的第1卡止部在与厚度方向垂直地离开所述引导面的截面方向上连续形成的部件,
所述保持板形成有:基部收纳凹部,其形成厚度方向定位部及截面方向定位部,收纳所述密封基部;以及第1卡合凹部,其将所述第1卡止部收纳到内部,限制该第1卡止部在朝向所述引导面的所述截面方向上移动,
在所述唇形部在所述引导导轨的所述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所述滑块移动时,所述密封基部通过与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及所述截面方向定位部抵接,从而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所述第1卡止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上留有间隙地收纳到所述第1卡合凹部中。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
所述密封基部的厚度方向的部位与所述罩部件和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抵接,并且,
当设所述密封基部的厚度尺寸为T1,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到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的深度为T2时,存在T1>T2的关系。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
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截面方向定位部是朝向所述引导面突出的突起。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
所述密封部件将厚度尺寸比所述第1卡止部小的第2延长部和厚度尺寸比该第2延长部大的第2卡止部在与厚度方向垂直地离开所述引导面的截面方向上连续形成,
所述保持板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该第2卡合凹部将所述第2卡止部收纳到内部,限制该第2卡止部在朝向所述引导面的所述截面方向上移动,
在所述唇形部在所述引导导轨的所述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所述滑块移动时,所述第2卡合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上留有间隙地收纳在所述第2卡合凹部中。
并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
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保持板被限制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
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进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中,
所述保持板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在密封部件的唇形部在引导导轨的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滑块移动时,密封部件的密封基部通过与保持板的基部收纳凹部的厚度方向位置定位部及截面方向定位部抵接,从而限制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侧封件的变形,且防尘性能不下降。
并且,密封部件的第1卡止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两方留有间隙地收纳在保持板的第1卡合凹部,并且即使有使密封部件脱离的外力的作用,也能够通过第1卡止部卡合到第1卡合凹部,防止密封部件的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设置在引导导轨的导轨上面的导轨盖的形状的图。
图3是示出构成线性引导装置的侧封件的结构部件的图。
图4是示出被一体化的侧封件的图。
图5是示出构成侧封件的保持板的图。
图6是图5的A-A线向视图。
图7是图5的B-B线向视图。
图8是示出构成侧封件的密封部件的图。
图9是示出密封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C-C线向视图。
图11是图9的D-D线向视图。
图12是图9的符号U示出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13是示出一体化了保持板、密封部件、罩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14是图13的E-E线向视图。
图15是图13的F-F线向视图。
图16是图13的G-G线向视图。
图17是示出不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比较例的图。
图18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密封部件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20是示出进一步不同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
图21是示出具有图20的结构的密封部件的侧封件的图。
图22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保持板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23是放大了图22的符号H所示的区域的图。
图24是示出构成线性引导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封件的结构部件的图。
图25是示出图24的结构的被一体化的侧封件的图。
图26是示出图24的侧封件的保持板及罩部件的卡合状态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线性引导装置1是具有引导导轨2、滑块5、端盖10及侧封件12的装置。
引导导轨2是用合金钢等的钢材制作的长的棒状部件,并且在导轨上面2a上以规定的间距设有多个作为设有段差的螺栓孔的导轨设置孔3,该导轨设置孔3用于在机械装置的基台等上固定引导导轨2。在引导导轨2的侧面形成有一对导轨轨道面4,该一对导轨轨道面4沿着引导导轨2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大致V字状。
在导轨上面2a上设有由合金钢等的薄板构成的导轨罩9。如图2所示,该导轨罩9的宽度方向边缘部延伸至引导导轨2的侧面,并且在与导轨轨道面4接近的引导导轨2的侧面之间设置段差部15。
滑块5是由合金钢等的钢材制作的具有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的鞍状部件,在上面设有安装螺纹孔5a,并使用该安装螺纹孔5a使机械装置的移动台等被螺栓等紧固。
在滑块5的两方的翼墙5b上,在其内侧设有作为与导轨轨道面4对向的一对倾斜面的滑块轨道面6,并且在其厚壁部上,与各滑块轨道面6对应地设有作为具有大致长方形截面的贯通孔的返回路径8,该返回路径8用于在滑块5的移动方向上使贯通滑块5的辊7循环。辊7是由合金钢等的钢材制作的圆柱体。
端盖10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制作,且是具有与滑块5相同的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的鞍状部件,并配置在滑块5的移动方向的前后端。在该端盖10上设有方向转换路径11,且是用于分别连接后述的负荷路径和返回路径8的、具有大致长方形截面的弯曲的通路,并且为了避免相互交叉而形成为以斜挂方式立体交叉,并具有引导辊7而使其循环方向转向的功能。
并且,通过引导导轨2的导轨轨道面4及滑块5的滑块轨道面6形成辊7转动的负荷路径,并且其两端部通过端盖10的方向转换路径11和滑块5的返回路径8而分别连结,从而伴随滑块5的移动形成辊7循环的循环路径,转动负荷路径的辊7往返自由地支撑施加在滑块5的负载,并且以能够沿着引导导轨2的长度方向直线往返移动的方式支撑滑块5。
侧封件12配置在端盖10的外侧的端面,并利用螺纹部件19而通过端盖10安装在滑块5。
在端盖10的滑块5侧的端面上,安装有与润滑剂供给槽(未图示)连接的注油嘴14,并且该注油嘴14是在向端盖10的方向转换路径11上补充作为润滑剂的润滑脂时使用的。
(第1实施方式:侧封件的构造)
如图3所示,侧封件12由保持板16、密封部件17、罩部件18构成。这些部件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安装,即将密封部件17夹在中间而叠加保持板16及罩部件18(参照图4),并在端盖10的外侧的端面上抵接保持板16,将插通到保持板16及罩部件18的相互对应的螺纹孔16a、18a的螺纹部件19(参照图1),旋入到端盖10的端面。另外,图3的保持板16的符号16b所示的部位、罩部件18的符号18b所示的部位,是注油嘴14插通的喷嘴插通孔。
参照图5至图7说明保持板16的结构。
如图5所示,保持板16是与滑块5相同的具有大致コ字形状的鞍状部件,并由聚甲醛树脂、66尼龙树脂等的硬质合成树脂的注射模塑成形品、铝、钢材等的金属材料形成。
保持板16的内周面16e形成为与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侧面(一对导轨轨道面4)对向的形状,并且在罩部件18抵接的一个面16c上,沿着内周部16e形成有保持密封部件17的带状的基部收纳部20及卡合槽21。另外,保持板16的另一个面16d抵接在端盖10的外侧的端面。
即、如图6所示(图5的A-A线向视图),基部收纳部20由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和截面方向定位面20b构成,其中该厚度方向定位面20a通过切开内周部16e而离开罩部件18抵接的一个面16c平行地而沿厚度方向延伸,上述截面方向定位面20b向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截面方向延伸。通过后述的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抵接到这些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及截面方向定位面20b,来设定密封部件17的唇形部26对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的突出量。
此处,从保持板16的一个面16c到厚度方向定位面20a的深度,被设定为T2。
并且,从截面方向定位面20b连续地形成有凸台部22,并且该凸台部22形成为比厚度方向定位面20a还要向一个面16c侧突出。
卡合槽21相对于基部收纳部20设在离开内周部16e的位置上,并形成为比凸台部22还要深的凹形状的槽。
如图7所示(图5的B-B线向视图),在保持板16上形成有:延长槽23,其从卡合槽21的一部分连续,并向离开内周部16e而沿截面方向延伸;孔形状的卡合孔24,其在延长槽23的端部连续形成,并贯通保持板16的另一个面16d。在卡合孔14的另一个面16d侧开口的边缘部上,形成有卡合段差部24a。
此处,具备上述的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及截面方向定位面20b的基部收纳部20,形成在用图5的粗线所示的符号B所示的位置上,并且在没有由粗线的符号B表示的基部收纳部20上,只形成有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抵接的厚度方向定位面20a。
接着,参照图8至图12说明密封部件17的结构。
如图8所示,密封部件17是弯曲为大致コ字形状的带状部件,并且其内周轮廓是针对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的轮廓,仅缩小后述的过盈量的形状。该密封部件17由可挠性高的合成树脂或橡胶的注射模塑成形品构成,并且作为具体的材料,有聚酯类弹性体树脂、聚氨酯类弹性体树脂、丁腈橡胶树脂、氟素橡胶树脂等的部件。作为聚酯类弹性体树脂的具体的产品名,有日本东洋纺公司制的聚酯弹性体EN1000、EN2000、EN3000、EN5000等。
如图10所示(图9的C-C线向视图),密封部件17具有:密封基部25;唇形部26,其从密封基部25向宽度方向连续,并与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接触;以及第1卡止部28,其从密封基部25通过第1延长部27向唇形部26的相反侧的宽度方向连续形成。
图10的符号L所示的线是表示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的位置的假想线,唇形部26向图10的上方向弹性变形。如果唇形部26的厚度过薄,则唇形部的强度不足。相反,当唇形部26的厚度过厚时,可挠性不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唇形部厚度h=0.5mm。
并且,为了防止唇形部26根部折损,在唇形部根部设置角R,在本实施方式中R=0.2mm。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唇形部26的倾斜角α=20°。
并且,唇形部26的前端距假想线L的突出量S为上述的过盈量。将该过盈量决定为,即使存在制作误差也不会在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之间产生间隙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S=0.15mm。
对于唇形部26的前端26a,为了稳定与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之间的接触,而设置圆角。圆角的半径例如是0.05mm~0.2mm。并且,在注射模塑成形密封部件17时,如果注射模塑成形用模具的分割线到达唇形部前端,则在前端26a上容易产生溢料。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避开前端26a而设置注射模塑成形用模具的分割线。
另外,以上的数值是设计项目,能够综合地考虑密封部件17的强度、可挠性、耐磨损性、制作误差等,而适当地选择。
如图10所示,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具有:厚度方向被定位部25a,其与形成在保持板16的基部收纳部20的厚度方向定位部20a抵接;截面方向被定位部25b,其与截面方向定位面20b抵接;以及罩部件抵接部25c,其与罩部件18抵接。
密封基部25的厚度方向被定位部25a及罩部件抵接部25c之间的尺寸T1(密封基部25的厚度),被设定为比上述的保持板16的厚度方向定位面20a的深度T2大的尺寸(T1>T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T1=1.7mm、T2=1.65mm。
密封部件17的第1延长部27沿着图6所示的保持板16的凸台部22延伸,并且密封部件17的第1卡止部28进入到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
并且,如图9所示,在密封部件17中形成有从弯曲为大致コ字形状的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第2延长部29。
即、如图11所示(图9的D-D线向视图),在从密封部件17的第1卡止部28的一部分连续而在离开唇形部26的截面方向上形成有第2延长部29,并且在第2延长部29的端部上形成有第2卡止部30。在该第2卡止部30的端部上形成有爪部30a。
第2延长部29沿着图7所示的保持板16的延长槽23延伸,第2卡止部30进入到保持板16的卡合孔24,并且形成在第2卡止部30的端部的爪部30a,卡合在形成于在卡合孔24的另一个面16d侧开口的边缘部的卡合段差部24a上。
并且,如放大表示了图9的符号U的圆形符号的图12所示,在密封部件17的唇形部26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唇形部突起部26b。该唇形部突起部26b与通过设在上述导轨上面2a的导轨罩9的宽度方向边缘部形成的段差部15对应。
接着,参照图13至图16,说明将密封部件17夹在中间而叠加保持板16及罩部件18,且配置在端盖10的外侧的端面的侧封件12。另外,在图13中,未图示用于将引导导轨2、侧封件12固定在端盖10的螺纹部件19、注油嘴14。
图13的E-E线箭头所示的部分,是在说明了保持板16的图5中粗线的符号B所示(形成具有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及截面方向定位面20b的基部收纳部20)的位置。
如图14所示(图13的E-E线向视图),在具有该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及截面方向定位面20b的基部收纳部20中,厚度T1比保持板16的厚度方向定位面20a的深度T2大的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通过在保持板16的一个面16c安装罩部件18而被压缩,并且厚度方向被定位部25a抵接在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并且,密封部件17的唇形部26与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接触,并通过密封基部25被按压到图14的上方的截面方向,使截面方向被定位部25b抵接在截面方向定位面20b。
并且,密封部件17的第1延长部27沿着保持板16的唇口部22延伸,并且第1卡止部28在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上留有间隙地进入到该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
并且,图13的F-F线箭头所示的部分,是在说明了保持板16的图5中未用粗线的符号B表示(形成仅具有厚度方向定位面20a的基部收纳部20)的位置。
如图15所示(图13的F-F线向视图),在形成有仅具有该厚度方向定位面20a的基部收纳部20的基部收纳部20中,厚度方向被定位部25a抵接在厚度方向定位面20a,而截面方向被定位部25b未抵接在截面方向定位面20b,在其之间存在有间隙。并且,密封部件17的第1延长部27沿着保持板16的唇口部22延伸,并且第1卡止部28在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上留有间隙地进入到该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
另一方面,图13的G-G线箭头所示的部分,是在说明了保持板16的图5中粗线的符号B表示(形成具有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及截面方向定位面20b的基部收纳部20)的位置。
如图16所示(图13的G-G线向视图),在形成具有该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及截面方向定位面20b的基部收纳部20中,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被压缩,厚度方向被定位部25a抵接在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并且,密封部件17的唇形部26与引导导轨2的一对导轨轨道面4接触,并且通过密封部件25被按压在图16的右方的截面方向,从而使截面方向被定位部25b抵接在截面方向定位面20b。
并且,密封部件17的第1延长部27沿着保持板16的凸台部22延伸,并且第1卡止部28在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上留有间隙地进入到该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
进而,从第1卡止部28连续的第2延长部29沿着延长槽23延伸,并且第2卡止部30进入到保持板26的卡合孔24,并且形成在第2卡止部30的端部的爪部30a,卡合在形成于在卡合孔24的另一个面16d侧开口的边缘部的卡合段差部24a。
此处,本发明的引导面与导轨上面2a及导轨轨道面4对应,本发明的基部收纳凹部与基部收纳部20对应,本发明的厚度方向定位部与厚度方向定位面20a对应,本发明的截面方向定位部与截面方向定位面20b对应,本发明的第1卡合凹部与卡合槽21对应,本发明的第2卡合凹部与卡合孔24对应。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17是示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图。在该比较例中,在保持板16的基部收纳部20中,不设置与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的厚度方向被定位部25a抵接的厚度方向定位面,而设置间隙。并且,密封部件17的第1卡止部28是从厚度方向接触到保持板16的卡止槽21的构造。
当这种构造的侧封件与滑块5一起移动时,作用有厚度方向的外力的密封部件17的唇形部26变形到实线所示的位置,存在防尘性能下降、或者唇形部26的根部破损的弊端。
相对与此,如图14至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侧封件12中,密封部件17压缩变形的密封基部25与保持板16的基部收纳部20的厚度方向定位面20a抵接,并且即使侧封件12与滑块5一起移动而作用厚度方向的外力,厚度方向定位面20a也会挡住外力而可靠地防止唇形部26变形。由此,能够不使防尘性能下降,防止唇形部26的根部破损等。
并且,当唇形部26与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接触,且密封基部25向离开引导导轨2的方向按压时,如图14及图16所示,由于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的截面方向被定位部25b,与在保持板16的基部收纳部20延伸的方向上间歇地设置的截面方向定位面20b抵接,因此可以以一定间隔设定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与唇形部26之间的位置。
并且,如图14至图16所示,密封部件17的第1卡止部28进入到保持板16的卡合槽21,密封部件17的第2卡止部30也进入到保持板16的卡合孔24,并且即使作用将密封部件17从罩部件18及保持板16之间脱离的外力,通过使第1卡止部28卡合在卡合槽21,第2卡止部30卡合在卡合孔24,能够防止密封部件17脱离。
并且,通过使密封部件17的爪部30a卡合在保持板16的卡合段差部24a,使密封部件17及保持板16一体化,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安装在端盖10的端面的侧封件12的安装作业。
进而,如图12所示,在侧封件12与滑块5一起移动时,由于形成在密封部件17的唇形部26的一部分的唇形部突起部26b,与设在导轨上面2a的导轨罩9的宽度方向边缘部的段差部15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段差部15的防尘。
(第2实施方式:密封部件的构造)
接着,图18及图19是表示密封部件的变形例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31与图8至图12所示的密封部件17不同的构造是,如图19所示,符号32a、32b所示的部位的截面形状为由密封基部25及唇形部26构成的形状,是不具有第1延长部27及第1卡止部28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31,通过构成为不具有第1延长部27及第1卡止部28的形状,能够使唇形部26的大小变小,在侧封件12的周边的空间被限制的情况下非常有效。
(第3实施方式:侧封件的构造)
接着,图20及图21是示出密封部件的变形例及使用了该密封部件的侧封件的构造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32与图8所示的密封部件17不同的构造是,第3卡止部33形成在相对于第2卡止部30突出的方向为相反侧的位置,其中该第2卡止部30形成在第2延长部29的端部。
该第3卡止部33由能够向互相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片33a、33b构成。
如图21所示,在将密封部件32夹在中间而叠加保持板16及罩部件18时,该第3卡止部33在形成于罩部件18的卡合孔18c上,通过使一对弹性片33a、33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之后弹性恢复,从而卡合到卡合孔18c的周缘。由此,密封部件32与罩部件18被一体化。
并且,构成第3卡止部33的一对弹性片33a、33b朝向与第2卡止部30的爪部30a相差90°的方向。因此,在第3卡止部33的弹性片33a、33b变形时,第2卡止部30的爪部30a不变形。因此,在密封部件32上卡合罩部件18时,密封部件17不会从保持板16脱落。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3卡止部33及卡合孔18c的卡合一体化密封部件32及罩部件18,并在安装到端盖10的端面之前,成为保持板16、密封部件32及罩部件18被一体化的侧封件12,因此能够进一步使侧封件12对端盖10的安装作业性良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密封部件32上形成有第3卡止部33,但是在保持板16上设置能够与形成在罩部件18的卡合孔18c卡合的第3卡止部的情况下,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保持板的构造)
进而,图22及图23是示出保持板的变形例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板34中,不在图5至图7所示的保持板16的基部收纳部20上设置截面方向定位面20b,作为代替,在长度方向(带状延伸的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形成多个朝向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突出的突起35。该突起35的突出量是0.05~0.10mm左右。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唇形部26与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接触,且向离开引导导轨2的方向按压密封基部25时,由于密封部件17的密封基部25的截面方向被定位部25b,抵接在在基部收纳部20的长度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的突起35抵接,因此能够以一定间隔设定引导导轨2的导轨上面2a及一对导轨轨道面4与唇形部26之间的位置。
此处,例如在根据密封部件17的制作上的误差,而使与导轨上面2a对向的唇形部26变形,从而在导轨上面2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中,唇形部26的突出量变少时,如图23所示,通过增大中央部的突起35a的突出量,并减少离开中央部的突起35b的突出量,从而能够强制地进行与导轨上面2a对向的唇形部26的变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1中,虽然作为转动体使用辊7的装置,但是也可以是作为转动体使用滚珠。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线性引导装置1中,虽然在导轨上面2a上设有导轨罩9,但是也可以适用到在导轨上面2a上没有设有导轨罩9的装置。
(第5实施方式:侧封件的构造)
进而,图24至图26是示出与图3所示的结构不同的侧封件的图。另外,对于与图3至图16所示的侧封件12相同的结构部分,附上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封件36由保持板37、密封部件38、与保持板37大致相同形状(具有大致コ字形状的鞍状)的罩部件39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板37中,虽然在其外周部形成有向叠加罩部件39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第4卡止部40,但与图3所示的保持板16不同。在这些一对第4卡止部40的端部上,在相互对向的方向上形成有爪部40a(参照图26(a))。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38与图8所示的密封部件17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形成有从弯曲为大致コ字形状的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第2延长部29(参照图8)。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39与图3的罩部件18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形成有分别与保持板37的一对第4卡止部40的爪部40a卡合的一对卡合凹部39a(参照图26(a))。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侧封件36中,当将密封部件38夹在中间而叠加保持板37及罩部件39时,形成在保持板37的一对第4卡止部40的端部的爪部40a,卡合在罩部件39的一对卡合凹部39a,并成为密封部件38、保持板37及罩部件39被一体化的状态。
此处,如图26(b)所示,保持板37及罩部件39是在卡合凹部39a的周缘及第4卡止部40的爪部40a之间设置厚度方向的规定间隙T1、在卡合凹部39a的内壁及第4卡止部40之间设置截面方向的规定间隙T2的状态下被一体化,即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设置间隙的状态下被一体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构成侧封件36的密封部件38、保持板37及罩部件39,通过卡合保持板37的爪部40a及罩部件39的卡合凹部39a,而在临时止动的状态下被一体化,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侧封件36的端盖10的端面上的安装作业。
并且,由于罩部件39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留有间隙而与保持板37一体化,且即使罩部件39多少有点翘曲,也能正常地与保持板37一体化,因此能够实现罩部件39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化。
并且,由于保持板37不会根据罩部件39的翘曲而变形,因此能够正常地安装密封部件38,并能够防止防尘性和耐磨损性的下降。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38中,没有形成从弯曲为大致コ字形状的部分向外侧突出的第2延长部29(参照图8),而构成为简单的构造,因此也能够实现密封部件38的制造成本的降低花。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线性引导装置,对于防止密封部件的防尘性、耐磨损性的下降,并防止密封部件的脱落是很有用的。
符号说明:
Figure GDA00001991646200141

Claims (11)

1.一种线性引导装置,其包括:引导导轨;滑块,其跨架在该引导导轨上而在该引导导轨上相对移动;以及侧封件,其安装在该滑块的移动方向的端面上,
该线性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侧封件包括:与所述端面抵接的保持板;在该保持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罩部件;以及配置在所述保持板与所述罩部件之间的密封部件,
所述密封部件是由与所述引导导轨的引导面接触的唇形部、密封基部、厚度尺寸比该密封基部小的第1延长部以及厚度尺寸比该第1延长部大的第1卡止部在与厚度方向垂直而离开所述引导面的截面方向上连续形成的部件,
所述保持板形成有:基部收纳凹部,其形成厚度方向定位部及截面方向定位部,收纳所述密封基部;以及第1卡合凹部,其将所述第1卡止部收纳到内部,限制该第1卡止部在朝向所述引导面的所述截面方向上移动,
当所述唇形部在所述引导导轨的所述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所述滑块移动时,所述密封基部通过与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及所述截面方向定位部抵接,从而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所述第1卡止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两方上留有间隙地被收纳到所述第1卡合凹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基部的厚度方向的部位与所述罩部件和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抵接,并且,
当设所述密封基部的厚度尺寸为T1,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到所述厚度方向定位部的深度为T2时,存在T1>T2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截面方向定位部是朝向所述引导面突出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收纳凹部的所述截面方向定位部是朝向所述引导面突出的突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是由厚度尺寸比所述第1卡止部小的第2延长部和厚度尺寸比该第2延长部大的第2卡止部在与厚度方向垂直而离开所述引导面的截面方向上连续形成而成的,
所述保持板形成有第2卡合凹部,该第2卡合凹部将所述第2卡止部收纳到内部,限制该第2卡止部在朝向所述引导面的所述截面方向上移动,
当所述唇形部在所述引导导轨的所述引导面上滑动而使所述滑块移动时,所述第2卡止部在厚度方向及截面方向两方上留有间隙地被收纳在所述第2卡合凹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保持板被限制了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保持板被限制了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了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板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了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板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了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及所述罩部件被限制了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被一体化。
CN201180000028.XA 2010-03-26 2011-02-03 线性引导装置 Active CN102405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3026 2010-03-26
JP2010073026 2010-03-26
PCT/JP2011/000623 WO2011118115A1 (ja) 2010-03-26 2011-02-03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355A CN102405355A (zh) 2012-04-04
CN102405355B true CN102405355B (zh) 2014-06-25

Family

ID=44672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0028.XA Active CN102405355B (zh) 2010-03-26 2011-02-03 线性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32248B2 (zh)
EP (1) EP2388488A4 (zh)
JP (1) JP5316700B2 (zh)
CN (1) CN102405355B (zh)
WO (1) WO2011118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05003B4 (de) * 2012-03-28 2015-04-09 Aktiebolaget Skf Dichtungsplatte für einen Profilschienenwagen, Zusammenstellungsprodukt und Profilschienenwagen
JP6295624B2 (ja) * 2012-12-04 2018-03-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用サイドシール、リニアガイド
US9157477B2 (en) * 2013-10-17 2015-10-13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 motion guide apparatus having lubricating oil wiping mechanism
USD748705S1 (en) * 2014-06-30 2016-02-02 Nsk Ltd. Linear guide
JP6443062B2 (ja) * 2015-01-15 2018-12-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装置用サイドシール
AU201817738S (en) * 2018-06-25 2019-01-30 Radia S R L Linear guide
TWI827130B (zh) * 2022-07-08 2023-12-21 銀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刮刷元件之線性滑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19087A3 (ru) * 1975-11-12 1978-07-05 Кабельшлепп Гмбх (Фирм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чистки
FR2381204A1 (fr) * 1977-02-19 1978-09-15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Douille a billes
DE2951586A1 (de) * 1979-12-21 1981-07-02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Waelzlager fuer laengsbewegungen einer welle
JPH0626077A (ja) * 1992-07-08 1994-02-01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旋回輪のシール
JP3237981B2 (ja) * 1993-12-15 2001-12-10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US6019513A (en) * 1995-07-11 2000-02-01 Nsk Ltd. Sealing device for linear guide apparatus
JP3331280B2 (ja) * 1995-07-31 2002-10-07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4232389B2 (ja) * 2002-05-30 2009-03-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2005291341A (ja) * 2004-03-31 2005-10-20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アンダーシール
DE102005003711A1 (de) * 2005-01-27 2006-08-17 Schaeffler Kg Linearwälzlager
JP5191894B2 (ja) * 2005-09-01 2013-05-08 アイエムオ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ジーエムビーエイチ 互いに対して回転する二つのパーツを密閉するパッキンエレメント
JP2007211900A (ja) * 2006-02-09 2007-08-23 Nsk Ltd エンドシ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装置
DE102006048282B4 (de) * 2006-10-12 2020-07-16 Robert Bosch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JP2008215540A (ja) * 2007-03-06 2008-09-18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343558A 2003.12.03
JP特开平6-26077A 1994.02.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355A (zh) 2012-04-04
EP2388488A4 (en) 2016-04-27
US20130011086A1 (en) 2013-01-10
JPWO2011118115A1 (ja) 2013-07-04
US8632248B2 (en) 2014-01-21
EP2388488A1 (en) 2011-11-23
WO2011118115A1 (ja) 2011-09-29
JP5316700B2 (ja)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355B (zh) 线性引导装置
US5087130A (en) Under seal device of linear movement guide bearing
US7950852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with inside seal
US4595244A (en) Recirculating-ball linear bearing
EP0417304B1 (en) Bearing for straight slide and method of setting thereof
CN102713318B (zh) 直动引导装置
US20090136164A1 (en) Linear roller bearing with deflection piece
US4614382A (en) Straight sliding roller bearing
US10612591B2 (en) Linear guide device
US4692039A (en) Recirculating-ball linear bearing and guide rail therefor
CN107269692B (zh) 具上防尘元件的线性滑轨
JP4035363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8596868B2 (en) Motion guide device
US4555149A (en) Linear slide bearing and linear slide table using this bearing
WO2013069439A1 (ja) 運動案内装置
US8790011B2 (en) Seal device and linear guide device
US20080260306A1 (en)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JP2008128384A (ja) 転動体保持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装置
CN210122992U (zh) 线性滑块的复合式防尘结构
JP4640306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US9222510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with inside seal
US7748905B2 (en)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CN216996290U (zh) 送料托盘
JP3412559B2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CN215257389U (zh) 一种重载导向用滑块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