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3001A - 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03001A CN102403001A CN2010102840138A CN201010284013A CN102403001A CN 102403001 A CN102403001 A CN 102403001A CN 2010102840138 A CN2010102840138 A CN 2010102840138A CN 201010284013 A CN201010284013 A CN 201010284013A CN 102403001 A CN102403001 A CN 1024030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m device
- computer system
- pallet
- signal wire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21—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disk dr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56—Power saving in optical driv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此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计算机系统正常操作时,检测计算机系统与光碟机之间是否有传输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与光碟机之间没有传输数据时,关闭光碟机的电源,并由计算机系统提供第一电压至共享信号线并连接至光碟机;当共享信号线为第一逻辑电平时,根据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判断退片开关是否被按压,并且在退片开关被按压时,提供电源至光碟机,并经过预定时间后退出光碟机的托盘;以及当共享信号线为第二电平时,根据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判断托盘是否进入光碟机,并且在托盘进入光碟机时,提供光电源至碟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待机时零功率消耗(power consumption)的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今大部分的计算机系统皆会搭配一光碟机使计算机系统可以存取光盘上的数据。然而,由于光碟机直接连接至计算机系统,因此只要计算机系统为开机状态时,光碟机便会持续接收操作电压(operatingvoltage),即便是于光碟机的待机(或者没有存取数据)时刻,内部的控制电路还是会接收到操作电压,因此光碟机还是会持续消耗能量,造成能量的浪费。
为了要让光碟机于待机时刻完全没有消耗功率以节省能量,已知计算机系统会在光碟机的待机时刻停止提供操作电压给光碟机,使光碟机完全停止运转,因而不会消耗功率。
请参照图1,其所绘示为已知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示意图。其公开于美国公开号US2009/0199222,此计算机系统包括:一南桥芯片(southbridge)17、直流/直流转换器(DC/DC converter)29、嵌入式控制器(embeddedcontroller)25、与一光碟机100。再者,光碟机100包括:信号端(signalterminal)122、电源供应端(power supply terminal)121、电源供应电路(powersupply circuit)123、控制器(controller)125、读/写电路(read/write circuit)115、主轴马达(spindle motor)117、退片机构(ejection mechanism)119、退片开关(eject switch)133。其中光碟机为笔记型计算机所使用的薄型光碟机(slimtype optical drive)。
南桥芯片17连接至信号端122,用以对光碟机100的控制器125发出控制指令,以存取光盘111上的数据。而直流/直流转换器29可提供操作电压经由一开关晶体管153传递至光碟机100的电源供应端121并传递至电源供应电路123。再者,嵌入式控制器25可输出一晶体管控制信号(transistorcontrolling signal)至开关晶体管153用以控制开关晶体管153为开启状态(open state)或者关闭状态(close state)。再者,嵌入式控制器25与光碟机100之间还包括一共享信号线(shared line),不论光碟机100是否被提供操作电压,直流/直流转换器29会持续地利用电阻151将共享信号线提升(pull up)至一预定电压(predetermined potential)。
当电源供应电路123接收到操作电压后,即可提供至控制器125、退片机构119、主轴马达117、读/写电路115,而光碟机100即可正常运作。
再者,图1光碟机100中的退片开关(eject switch)133,其第一端连接至接地端,第二端与共享信号线之间连接一电阻131。控制器125的退片检测端经由上拉电阻(pull up resistor)127连接至电源供应电路123,并且控制器125的退片检测端连接至二极管129阳极(anode),而二极管阴极(cathode)连接至退片开关133的第二端。
请参照图2,其所绘示为已知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流程。当计算机系统(笔记型计算机)正在运作时(步骤301),计算机系统持续检测托盘(tray)113是否已经载入光碟机100(步骤303)。再者,当确认托盘113已载入光碟机后且计算机系统与光碟机100之间没有进行任何的数据存取动作时,利用嵌入式控制25器关闭光碟机100的电源(步骤305),因此光碟机100将无法接收到操作电压,并且不会消耗任何能量。此时,光碟机100中仅剩下共享信号线上持续地维持在预定电压。
之后,嵌入式控制器25持续检测退片开关133是否启动(步骤307)。亦即,确认退片开关133启动后,可经由共享信号线传递退片信号B(步骤309)。而根据此退片信号B,嵌入式控制器25开启光碟机100的电源(步骤311)。
当光碟机100重新接收到操作电压后,经过一预定时间之后(步骤313),嵌入式控制器25经由共享信号线传递虚拟退片信号C(步骤315)。因此,光碟机100中控制器125的退片检测端即根据虚拟退片信号C来完成托盘退出动作(步骤317)。
由上述的描述可知,当使用者需要利用光碟机100来存取数据时,使用者必须按压退片开关133使得托盘113退出并放入光盘111。也就是说,当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133时,退片开关133会产生低电平的退片信号B。然而,由于光碟机100电源已被关闭,所以控制器125的退片检测端无法接收到退片信号B,而此退片信号B会经由共享信号线传递至嵌入式控制器25。
当嵌入式控制器25接收到退片信号B后,必须先控制开关晶体管153为关闭状态,使得光碟机100接收到操作电压。经过一预定时间后光碟机100可以正常运作时,嵌入式控制器25再产生一虚拟退片信号C经由共享信号线传递至控制器125的退片检测端,使控制器125控制退片机构119将托盘113退出光碟机110,而使用者即可放置光盘111在托盘113上。
然而,上述的计算机系统必须要确定光碟机的托盘已经载入光碟机之后才可以切断光碟机的电源。换句话说,当光碟机的托盘持续维持在退片状态时,虽然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并无数据存取,计算机系统还是必须提供操作电压至光碟机,因此还是会造成能量损耗。
如果上述的计算机系统在托盘持续维持在退片状态时停止供应电源至光碟机,则光碟机将无有效的机制通知计算机系统重新供应操作电压。也就是说,在停止供应电源至光碟机时,当使用者将光盘放入托盘并且推入光碟机之后,光碟机也无法正常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当计算机系统确定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没有数据存取时,不论托盘是否已经载入光碟机内,即可停止供应操作电压至光碟机。当使用者将托盘推入光碟机或者按压退片开关时,计算机系统皆可控制光碟机正常启动。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一计算机系统正常操作时,检测该计算机系统与一光碟机之间是否有传输数据;在该计算机系统与该光碟机之间没有传输数据时,关闭该光碟机的一电源,并由该计算机系统提供一第一电压至一共享信号线并连接至该光碟机;当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一逻辑电平时,根据该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判断一退片开关是否被按压,并且在该退片开关被按压时,提供该电源至该光碟机,并经过一预定时间后退出该光碟机的一托盘;以及当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二电平时,根据该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判断该托盘是否进入该光碟机,并且在该托盘进入该光碟机时,提供该电源至该光碟机。
再者,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碟机,连接至一计算机系统,包括:一处理单元,具有一退片引脚、一托盘引脚,以及一内部电源接收端用以接收一内部电压;一托盘,可经由该处理单元控制而退出该光碟机;一托盘检测开关,电连接至该托盘引脚,用以检测该托盘的位置;一退片开关,电连接至该退片引脚,用以检测该退片开关的一按压状态;一电源供应电路,接收该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一操作电压并转换为该内部电压;一共享信号线,电连接至该退片引脚、该托盘引脚,与该计算机系统,且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提供一第一电压至该共享信号线;其中,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一逻辑电平时,该托盘在该光碟机内;以及,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二逻辑电平时,该托盘在该光碟机外。
再者,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光碟机,连接至一计算机系统,包括:一处理单元,具有一内部电源接收端用以接收一内部电压;一电源供应电路,接收该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一操作电压并转换为该内部电压;一共享信号线,电连接至该计算机系统,且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提供一第一电压至该共享信号线;以及一开关电路,分别电连接至该处理单元与该共享信号线,其中,当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该开关电路为开启状态;当该计算机系统未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该开关电路为关闭状态。
附图说明
本申请得通过附图及说明,使得更深入的了解:
图1所绘示为已知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示意图。
图2所绘示为已知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流程。
图3所绘示本发明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图4A所绘示为光碟机未接收操作电压Vop且托盘位于光碟机内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
图4B所绘示为光碟机未接收操作电压且托盘位于光碟机外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
图5所绘示本发明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图6A所绘示为光碟机未接收操作电压Vop且托盘位于光碟机内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
图6B所绘示为光碟机未接收操作电压且托盘位于光碟机外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
图7所绘示为本发明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申请附图中所包含的各元件列示如下:
17 南桥芯片 25 嵌入式控制器
29 直流/直流转换器 151 电阻
153 开关晶体管 100 光碟机
111 光盘 113 托盘
115 读/写电路 117 主轴马达
119 退片机构 121 电源供应端
122 信号端 123 电源供应电路
125 控制器 127 电阻
129 二极管 131 电阻
133 退片开关
57 南桥芯片 55 嵌入式控制器
52 开关晶体管 59 直流/直流转换器
500 光碟机
521 电源供应端 522 信号端
523 电源供应电路 525 处理单元
533 退片开关 535 托盘检测开关
537 托盘 540 开关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其所绘示为本发明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的第一实施例。此计算机系统包括:一南桥芯片57、直流/直流转换器59、嵌入式控制器55、一开关晶体管52、与一光碟机500。再者,光碟机500包括:信号端522、电源供应端521、电源供应电路523、处理单元525、托盘检测开关(traydetecting switch)535、退片开关533、托盘537。再者,光碟机500中还有其他机构及电路,例如退片机构、读写电路等,本发明说明书不再描述其详细动作原理。而当计算机系统与光碟机之间没有数据在传输时,计算机系统可随时停止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
南桥芯片57连接至信号端522,用以对光碟机500的处理单元525发出各种控制指令cmd,以存取光盘(未绘示)上的数据或者控制光碟机500。而直流/直流转换器59可提供操作电压Vop经由一开关晶体管52传递至光碟机500的电源供应端521并传递至电源供应电路52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操作电压为5V。
再者,嵌入式控制器55可输出一晶体管控制信号O至开关晶体管52用以控制开关晶体管52为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而嵌入式控制器55与光碟机500之间还包括一共享信号线MD,用以电性连接嵌入式控制器55与光碟机500内的处理单元525。不论光碟机500是否被提供操作电压Vop,嵌入式控制器55内部会有一提升电阻将共享信号线提升至一内部电压Vi,例如3.3V。
一般来说,当电源供应电路523接收到操作电压Vop后,即可转换成为预定电压(3.3V),并提供至处理单元525以及其他未绘示的电路,而光碟机500即可正常运作。
再者,处理单元525可以根据托盘引脚(TRAY pin)检测托盘537的状态。同理,处理单元525可以根据退片引脚(EJECT pin)检测使用者是否按压退片开关53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托盘537进入光碟机500时,即托盘357位于光碟机500内时,托盘537会接触到托盘检测开关535使托盘检测开关535呈现开启状态(open state);反之,当托盘537退出光碟机500时,由在托盘537无法接触到托盘检测开关535,因此托盘检测开关535呈现关闭状态(close state)。而当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533时,退片开关533呈现关闭状态(close state);当使用者未按压退片开关533时,退片开关533呈现开启状态(open state)。
再者,托盘检测开关535第一端连接至接地端,第二端与内部电压Vi之间连接一第一电阻R1;托盘检测开关535第二端与托盘引脚(TRAY pin)之间连接一第二电阻R2;退片开关533第一端连接至接地端,第二端与退片引脚(EJECT pin)之间连接一第三电阻R3;而共享信号线直接连接至退片引脚(EJECT pin);托盘引脚(TRAY pin)与退片引脚(EJECT pin)之间连接一第四电阻R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电阻R1为1000欧姆,第二电阻R2为390欧姆,第三电阻为1200欧姆,第四电阻为390欧姆,当然上述电阻值仅是一个范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4A,其所绘示为光碟机500未接收操作电压Vop且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内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由图4A可知,在时间点t3之前计算机系统未提供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由于嵌入式控制器55会持续供应内部电压Vi(3.3V)于共享信号线MD上,因此于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时间点t1)之前共享信号线MD(或者退片引脚)上会持续维持在内部电压Vi(3.3V)。换句话说,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如果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内,则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会持续维持在内部电压Vi(3.3V),也就是逻辑高电平。
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之间,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533,因此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由逻辑高电平转变至逻辑低电平。而在时间点t2之后,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恢复至逻辑高电平。同理,托盘引脚上也有相同的电压变化。
再者,在时间点t2,嵌入式控制器55根据共享信号线MD的信号上升沿(rising edge),进而在时间点t3开启开关晶体管52使操作电压Vop输入光碟机500。
于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后的一段预定时间(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光碟机500已经恢复正常操作状态。所以,在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之间,嵌入式控制器55自行产生逻辑低电平的信号至处理单元525的退片引脚,使光碟机500在时间点t6退出托盘537让使用者可以置入光盘。在时间点t6之后,由在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外,因此托盘检测开关535呈现关闭状态(close state),而共享信号线MD的信号会维持在逻辑低电平,直到托盘537再次进入光碟机500中。
再者,在时间点t3之后光碟机500已经可正常运作。所以在时间点t4至时间点t5之间,嵌入式控制器55自行产生逻辑低电平至光碟机500以控制光碟机500进行退片动作,虽然托盘引脚(TRAY pin)会产生一点压降但是并不会影响逻辑高电平的判断。
在时间点t7,使用者将托盘537推入光碟机500,使托盘检测开关535呈现开启状态(open state),因此共享信号线MD及托盘引脚(TRAY pin)恢复为逻辑高电平,并且光碟机500开始动作。
请参照图4B,其所绘示为光碟机500未接收操作电压Vop,且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外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由图4B可知,在时间点t2之前计算机系统未提供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再者,由在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外,因此托盘检测开关535呈现关闭状态(close state),而共享信号线MD以及托盘引脚(TRAY pin)上的电压会被下拉(pull down)至逻辑低电平。换句话说,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如果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外,则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会持续维持在逻辑低电平。
在时间点t1时,使用者将托盘537推入光碟机500中,使托盘537接触到托盘检测开关535,因此,共享信号线MD以及托盘引脚(TRAY pin)上的电压会恢复为逻辑高电平。亦即,在时间点t1,嵌入式控制器55根据共享信号线MD的信号上升沿(rising edge),进而在时间点t2开启开关晶体管52使操作电压Vop输入光碟机500,并使得光碟机500开始动作。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嵌入式控制器55可根据共享信号线MD上的电压电平来判断光碟机500的托盘537的位置。并且在嵌入式控制器55检测到共享信号线MD上的信号上升沿时,决定是否产生逻辑低电平的信号至光碟机500。
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如果共享信号线MD上的电压电平为逻辑高电平,则表示光碟机500的托盘537位于光碟机内,而当嵌入式控制器55检测到共享信号线MD上的信号上升沿时,会产生逻辑低电平的信号至光碟机500以控制光碟机500进行退片动作;若共享信号线MD上的电压电平为逻辑低电平,则表示光碟机500的托盘537位于光碟机外,而当嵌入式控制器55检测到共享信号线MD上的信号上升沿时,则不会产生逻辑低电平的信号至光碟机500。
请参照图5,其所绘示为本发明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光碟机500差异在于利用二极管D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第四电阻R4;并且,在光碟机500中提供一开关电路540。当然在此技术领域的人员当然也可以仅利用二极管D来取代第四电阻R4。或者,在光碟机500中仅增加开关电路540,一样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二极管D阴极端连接至托盘引脚,阳极端连接至退片引脚。再者,开关电路540的控制端接收内部电压Vi使开关电路为开启状态(open state);反之,当开关电路540的控制端没有接收到内部电压Vi,亦即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时,开关电路540为关闭状态(close state)。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光碟机500于正常操作且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533时,二极管D可以防止托盘引脚改变为低逻辑电平,并造成处理单元525误判的情况发生。
再者,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共享信号线MD通过开关电路540与光碟机500的处理单元525连接,并利用光碟机500的内部电压Vi来控制开关电路540。当开关电路540的控制端未接收到内部电压Vi,亦即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至光碟机时,开关电路为关闭状态(close state),使分享信号线MD与处理单元525之间形成闭路状态,用以检测退片开关533或者托盘检测开关535的动作;当开关电路540的控制端接收到内部电压Vi,亦即计算机系统供应操作电压至光碟机时,开关电路为开启状态(open state),亦即共享信号线MD与处理单元525之间形成开路状态,以避免外界在不适当的时机通过共享信号线MD产生逻辑低电平至光碟机500,使光碟机500在不适当的时机产生退片动作,进而造成运作错误。
当计算机系统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之后,由于开关电路540的控制端接收到内部电压Vi而形成开启状态(open state),因而使共享信号线MD与处理单元525之间形成开路状态。由于嵌入式控制器55无法利用共享信号线MD输出低逻辑电平至处理单元525的退片引脚,因此,计算机系统中的嵌入式控制器55会产生一通知信号N至南桥芯片57,使南桥芯片57据以发出一退片指令经由信号端522传递至处理单元525,而处理单元525据以控制托盘537退出光碟机500。
请参照图6A,其所绘示为光碟机500未接收操作电压Vop,且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内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由图6A可知,在时间点t3之前计算机系统未提供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由于嵌入式控制器55会持续供应内部电压Vi(3.3V)于共享信号线MD上,因此在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时间点t1)之前共享信号线MD(或者退片引脚)上会持续维持在内部电压Vi(3.3V)。换句话说,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如果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内,则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会持续维持在内部电压Vi(3.3V),也就是逻辑高电平。
在时间点t1至时间点t2之间,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533,因此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由逻辑高电平转变至逻辑低电平。而在时间点t2之后,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恢复至逻辑高电平。同理,托盘引脚上也有相同的电压变化。
再者,在时间点t2,嵌入式控制器55根据共享信号线MD的信号上升沿(rising edge),进而在时间点t3开启开关晶体管52使操作电压Vop输入光碟机500。
在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后的一段预定时间(时间点t3至时间点t4),光碟机500已经恢复正常操作状态。所以,在时间点t4时,嵌入式控制器55发出通知信号N至南桥芯片57,并输出一退片指令至处理单元525,使光碟机500在时间点t5退出托盘537让使用者可以置入光盘。
在时间点t6,使用者将托盘537推入光碟机500,使共享信号线MD及托盘引脚(TRAY pin)恢复为逻辑高电平,并且光碟机500开始动作。
请参照图6B,其所绘示为光碟机500未接收操作电压Vop,且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外时的相关信号示意图。由图6B可知,在时间点t2之前计算机系统未提供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再者,由在托盘检测开关535位于光碟机500外,因此托盘检测开关535呈现关闭状态(close state),而共享信号线MD以及托盘引脚(TRAY pin)上的电压会被下拉(pull down)至逻辑低电平。换句话说,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如果托盘537位于光碟机500外,则共享信号线MD的电压会持续维持在逻辑低电平。
在时间点t1时,使用者将托盘537推入光碟机500中,使托盘537接触到托盘检测开关535,因此,共享信号线MD以及托盘引脚(TRAY pin)上的电压会恢复为逻辑高电平。亦即,在时间点t1,嵌入式控制器55根据共享信号线MD的信号上升沿(rising edge),进而在时间点t2开启开关晶体管52使得操作电压Vop输入光碟机500,并使光碟机500开始动作。
由以上的描述可知,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嵌入式控制器55可根据共享信号线MD上的电压电平来判断光碟机500的托盘537的位置。并且于嵌入式控制器55检测到共享信号线MD上的信号上升沿时,决定是否经由南桥芯片57产生退片指令至光碟机500。
当计算机系统未供应操作电压Vop至光碟机500时,如果共享信号线MD上的电压电平为逻辑高电平,则表示光碟机500的托盘537位于光碟机内,而当嵌入式控制器55检测到共享信号线MD上的信号上升沿时,会产生退片指令至光碟机500以控制光碟机500进行退片动作;若共享信号线MD上的电压电平为逻辑低电平,则表示光碟机500的托盘537位于光碟机外,而当嵌入式控制器55检测到共享信号线MD上的信号上升沿时,则不会产生退片指令至光碟机500。
请参照图7,其所绘示为本发明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在计算机系统正在运作时(步骤S701),检测计算机系统与光碟机之间是否有传输数据(步骤S703)。在确认计算机系统与光碟机之间没有传输数据后,即利用嵌入式控制器关闭光碟机的电源(步骤S705)。
再者,在光碟机的电源关闭后,检测共享信号线MD的电平(步骤S707)。如果共享信号线MD为低电平,则判断托盘为位于光碟机外。接着,嵌入式控制器检测共享信号线上的电压变化来判断使用者是否将托盘推入光碟机(步骤S721)。当确认使用者将托盘推入光碟机后,计算机系统即开启光碟机的电源(步骤S723)。
反之,在光碟机的电源关闭后,检测共享信号线MD的电平(步骤S707)。如果共享信号线MD的电平为高电平,则判断托盘位于光碟机内。接着,嵌入式控制器检测共享信号线上的电压变化来判断使用者是否按压退片开关(步骤S711)。当确认使用者按压退片开关之后,计算机系统即开启光碟机的电源(步骤S713),并且再经过一预定时间之后控制托盘退出光碟机(步骤S715)。
再者,上述步骤S715中,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一实施例,嵌入式控制器55经由分享信号线MD输出逻辑低电平至光碟机500,以控制光碟机500进行退片动作。或者,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实施例,嵌入式控制器55输出通知信号N至南桥芯片57,并据以输出退片指令经由信号端522传至光碟机500,以控制托盘537退出光碟机500。
因此,本发明的优点在提出一种光碟机及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当计算机系统确定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没有数据存取时,不论托盘是否已经载入光碟机内,即可停止供应操作电压至光碟机,以达到节能的效果。而当使用者将托盘推入光碟机或者按压退片开关时,计算机系统皆可控制光碟机正常启动。
虽然本发明已公开如上述优选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得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欲保护者。
Claims (20)
1.一种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一计算机系统正常操作时,检测该计算机系统与一光碟机之间是否有传输数据;
在该计算机系统与该光碟机之间没有传输数据时,关闭该光碟机的一电源,并由该计算机系统提供一第一电压至一共享信号线并连接至该光碟机;
当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一逻辑电平时,根据该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判断一退片开关是否被按压,并且在该退片开关被按压时,提供该电源至该光碟机,并经过一预定时间后退出该光碟机的一托盘;以及
当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二逻辑电平时,根据该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判断该托盘是否进入该光碟机,并且在该托盘进入该光碟机时,提供该电源至该光碟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根据该共享信号线的一信号上升沿或者一信号下降沿来判断该退片开关是否被按压或者该托盘是否进入该光碟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第一逻辑电平为一逻辑高电平,该第二逻辑电平为一逻辑低电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还包含:当该退片开关被按压且提供该电源至该光碟机后,在该共享信号线上提供该第二逻辑电平与该第一逻辑电平之间的变化至该光碟机,以控制该托盘退出该光碟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还包含:当该退片开关被按压且提供该电源至该光碟机后,该计算机系统产生一退片指令至该光碟机,以控制该托盘退出该光碟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还包含:在提供该电源至该光碟机后,控制该共享信号线与该光碟机之间形成开路状态。
7.一种光碟机,连接至一计算机系统,包括:
一处理单元,具有一退片引脚、一托盘引脚,以及一内部电源接收端用以接收一内部电压;
一托盘,可经由该处理单元控制而退出该光碟机;
一托盘检测开关,电连接至该托盘引脚,用以检测该托盘的位置;
一退片开关,电连接至该退片引脚,用以检测该退片开关的一按压状态;
一电源供应电路,接收该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一操作电压并转换为该内部电压;以及
一共享信号线,电连接至该退片引脚、该托盘引脚,与该计算机系统,且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提供一第一电压至该共享信号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碟机,其中,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一逻辑电平时,该托盘位于该光碟机内;以及,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二逻辑电平时,该托盘位于该光碟机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碟机,其中该第一逻辑电平为一逻辑高电平,该第二逻辑电平为一逻辑低电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碟机,其中,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托盘位于该光碟机内时,根据该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决定该退片开关是否被按压,并且在该退片开关被按压时,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并经过一预定时间后该计算机系统控制该光碟机退出该托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碟机,其中在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后,在该共享信号线上提供该第二逻辑电平与该第一逻辑电平之间的变化,以控制该托盘退出该光碟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碟机,其中在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后,在该计算机系统产生一退片指令至该光碟机的该处理单元,以控制该托盘退出该光碟机。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碟机,该光碟机还包含一开关电路,在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光碟机该操作电压后,该开关电路控制该共享信号线与该处理单元之间形成开路状态。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碟机,其中,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托盘位于该光碟机外时,该计算机系统根据该共享信号线的变化判断该托盘是否进入该光碟机,并且在该托盘进入该光碟机时,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碟机,该光碟机还包含一开关电路,在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后,该开关电路控制该共享信号线与该处理单元之间形成开路状态。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碟机,其中该光碟机还包括: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一第三电阻与一第四电阻,其中该托盘检测开关的一第一端连接至一接地端,该托盘检测开关的一第二端与该内部电压之间连接该第一电阻,该托盘检测开关的该第二端与该托盘引脚之间连接该第二电阻;该退片开关的一第一端连接至该接地端,该退片开关的一第二端与该退片引脚之间连接该第三电阻;该共享信号线直接连接至该退片引脚;该托盘引脚与该退片引脚之间连接该第四电阻。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碟机,其中该光碟机还包括: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一第三电阻与一二极管,其中该托盘检测开关的一第一端连接至一接地端,该托盘检测开关的一第二端与该内部电压之间连接该第一电阻,该托盘检测开关的该第二端与该托盘引脚之间连接该第二电阻;该退片开关的一第一端连接至该接地端,该退片开关的一第二端与该退片引脚之间连接该第三电阻;该共享信号线直接连接至该退片引脚;该托盘引脚连接至该二极管的一阴极端,该退片引脚连接至该二极管的一阳极端。
18.一种光碟机,连接至一计算机系统,包括:
一处理单元,具有一内部电源接收端用以接收一内部电压;
一电源供应电路,接收该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一操作电压并转换为该内部电压;
一共享信号线,电连接至该计算机系统,且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提供一第一电压至该共享信号线;以及
一开关电路,分别电连接至该处理单元与该共享信号线,其中,当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该开关电路为开启状态;当该计算机系统未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该开关电路为关闭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碟机,其中,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托盘位于该光碟机内时,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一逻辑电平;以及,在该计算机系统未供应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且该托盘位于该光碟机外时,该共享信号线为一第二逻辑电平。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碟机,该光碟机还包含一信号端,其中当该计算机系统提供该操作电压至该光碟机时,该计算机系统可通过该信号端传送一退片指令至该光碟机的该处理单元,以控制该光碟机进行退片动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840138A CN102403001A (zh) | 2010-09-10 | 2010-09-10 | 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US13/207,713 US20120063283A1 (en) | 2010-09-10 | 2011-08-11 | Optical disc driv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840138A CN102403001A (zh) | 2010-09-10 | 2010-09-10 | 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3001A true CN102403001A (zh) | 2012-04-04 |
Family
ID=4580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840138A Pending CN102403001A (zh) | 2010-09-10 | 2010-09-10 | 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063283A1 (zh) |
CN (1) | CN10240300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7505A (zh) * | 2015-05-06 | 2015-08-26 | 杰发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 基于车载终端的dvd导航机 |
CN110333771A (zh) * | 2018-03-28 | 2019-10-15 | 智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碟机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29153A1 (ja) * | 2010-09-02 | 2012-03-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検出回路および制御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4604A (zh) * | 2007-07-27 | 2009-01-28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计算机系统的光驱电力管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10698A (zh) * | 2004-01-09 | 2007-02-0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的供电控制方法 |
JP2006244068A (ja) * | 2005-03-02 | 2006-09-14 | Toshiba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KR20070013404A (ko) * | 2005-07-26 | 2007-01-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저장 장치 전원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JP4301314B2 (ja) * | 2007-03-28 | 2009-07-22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4558807B2 (ja) * | 2008-02-05 | 2010-10-06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光学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のトレイ排出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 |
-
2010
- 2010-09-10 CN CN2010102840138A patent/CN102403001A/zh active Pending
-
2011
- 2011-08-11 US US13/207,713 patent/US2012006328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4604A (zh) * | 2007-07-27 | 2009-01-28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计算机系统的光驱电力管理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7505A (zh) * | 2015-05-06 | 2015-08-26 | 杰发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 基于车载终端的dvd导航机 |
CN104867505B (zh) * | 2015-05-06 | 2018-04-03 | 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车载终端的dvd导航机 |
CN110333771A (zh) * | 2018-03-28 | 2019-10-15 | 智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碟机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63283A1 (en) | 2012-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43298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cking up a memory device | |
CN101604867B (zh) | 一种主电源与后备电源的切换方法和切换电路 | |
CN102301555B (zh) | 使用事件触发调试运行供电组 | |
CN100462898C (zh) | Cpu断电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2013272B (zh) | 用于存储设备的可配置功率控制的系统、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2236593A (zh) | 硬件状态检测/识别电路与方法、硬件状态处理系统 | |
CN102902339A (zh) | 伺服器机柜系统 | |
CN103538486A (zh) | 电动汽车及电动汽车的电源管理装置 | |
CN110462962B (zh) | 利用有源负载的功率多路复用 | |
CN101641745A (zh) | 多端口存储器设备的渐进功率控制 | |
JP2011077814A (ja) |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電源制御方法 | |
US8429432B2 (en) | Stand-by power system for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s | |
CN104407948B (zh) | 一种冷备份冗余星载计算机的加电切换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5094195A (zh) | 电压调节器、方法与芯片 | |
CN102506907A (zh) | 位置检测装置 | |
CN102403001A (zh) | 光碟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471182B1 (ko) | 레디/비지 핀을 이용하여 내부 전압 레벨을 알리는 반도체메모리 장치 | |
US20190346908A1 (en) | Voltage rail coupling sequencing based on upstream voltage rail coupling status | |
US7315478B2 (en) | Internal voltage generator for 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 |
KR100269568B1 (ko) | 반도체 집적 회로 | |
CN112346501A (zh) | 用于电子设备低温启动的加热系统 | |
CN102656540B (zh) | 控制工作在不同的电压范围内的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 |
Lin et al. | Power Management in Low‐Power MCUs for Energy IoT Applications | |
US8824082B2 (en) | Hard disk drive | |
EP2795423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in a computing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