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6176A -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6176A
CN102396176A CN2010800169912A CN201080016991A CN102396176A CN 102396176 A CN102396176 A CN 102396176A CN 2010800169912 A CN2010800169912 A CN 2010800169912A CN 201080016991 A CN201080016991 A CN 201080016991A CN 102396176 A CN102396176 A CN 1023961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ck
ack
enode
feedback signal
nack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69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6176B (zh
Inventor
朴奎镇
权英现
郑载薰
赵汉奎
文诚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96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6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6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61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转发器设备。RF(射频)单元接收包括偏移信息的特定信道配置信息,该偏移信息指示从所述基站发送所述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特定信道的起始点、以及所述特定信道中针对所述转发器设备的专门使用而分配的特定信道相对于所述起始点的位置,并且所述RF单元从所述基站接收针对所述转发器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所述HARQACK/NACK反馈信号。处理器基于所述接收到的特定信道配置信息来检测针对所述转发器设备的专门使用而分配的所述特定信道,由此对所述接收到的HARQACK/NACK反馈信号进行解码。

Description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检测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中继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如果基站与UE之间的信道条件较差,则可以在该基站与该UE之间安装中继节点(RN),以向该UE提供具有更好信道条件的无线电信道。RN还可以安装在具有较差信道条件的小区边缘区域中,以提供更高速度的数据信道,扩展小区服务区域。因而,RN被广泛用于减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盲区(radio dead zone)。
虽然常规中继方案仅采用仅放大信号的转发器(repeater)功能,但是近来已经将中继方案开发成更加智能的形式。RN技术对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加服务覆盖并改进吞吐量、同时降低与增加基站数相关联的成本和回程网络(backhaulnetwork)的维护成本是必不可少的。随着RN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这种新无线通信系统来支持在常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RN。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系统中,由于RN已经采用了转发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链路连接的功能,所以具有不同属性的两种链路已经分别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频带。设置在基站与RN之间的连接链路被限定为回程链路。使用下行链路资源的频分复用(FDD)或时分复用(TDD)传输被称作回程下行链路,而使用上行链路资源的FDD或TDD传输被称作回程上行链路。
图1例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构造。
如图1所示,RN可以通过中继回程下行链路从基站(或eNode B(eNB))接收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中继回程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信息。该RN可以通过中继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中继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息。
在已经改进了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LTE系统的LTE高级(LTE-A)系统支持RN的情况下,基站需要响应于从该RN至该基站的上行链路传输向该RN反馈ACK/NACK。然而,LTE-A系统中不存在用于响应于来自RN的上行链路传输来从基站发送ACK/NACK反馈的方法,并且也不存在与针对ACK/NACK反馈的信道分配相关联的设计和建议。然而,在LTE-A系统支持RN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从基站至该RN的下行链路ACK/NACK反馈,并且需要设计用于该下行链路ACK/NACK反馈的信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而设计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RN中检测HARQACK/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为解决该问题而设计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HARQACK/NACK反馈信号的RN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以上所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将清楚地明白其它目的。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向中继节点(RN)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演进节点B(eNode B)接收特定信道配置信息,该特定信道配置信息包括发送所述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特定信道的起始点和相对于所述特定信道的所述起始点指示所述特定信道中的分配了所述RN专用的特定信道的位置的偏移信息,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以及基于所接收到的特定信道配置信息来检测所述RN专用的所述特定信道并对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进行解码。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所述HARQACK和/或HARQ NACK信号的预定代码索引信息,以及基于所述代码索引信息和应用于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代码索引来确定所接收到的HARQACK/NACK反馈信号是ACK还是NACK。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信号的中继节点(RN)设备来实现,该RN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该RF单元用于从演进节点B(eNode B)接收特定信道配置信息,该特定信道配置信息包括发送所述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特定信道的起始点和相对于所述特定信道的所述起始点指示所述特定信道中的分配了所述RN设备专用的特定信道的位置的偏移信息,并且该RF单元用于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特定信道配置信息来检测所述RN设备专用的所述特定信道,并且对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进行解码。
优选地,所述RF单元可以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所述HARQ ACK和/或HARQNACK信号预先设置的代码索引信息,并且所述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代码索引信息和应用于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代码索引来确定所接收到的HARQACK/NACK反馈信号是ACK还是NACK。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LTE-A系统中,RN可以有效地接收eNode B响应于来自这些RN的上行链路传输所发送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
另外,RN可以根据本发明中提出的针对RN的新的HARQ ACK/NACK信道结构和传输方法来有效地接收HARQ ACK/NACK反馈信号。
本发明的优点不限于以上所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以下描述将清楚地明白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作为本发明的详细描述的一部分,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详细描述一起例示本发明的精神。
图1例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构造。
图2例示了在LTE系统中以PRB索引为单位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特定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与各个PRB索引相对应的PHICH区以及特定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3例示了在eNode B和RN中的下行链路子帧是伪MBSFN子帧(fake-MBSFNsubframe)时该子帧的示例性构造。
图4例示了LTE-A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回程子帧的结构和响应于从RN发送的上行链路信息来针对来自eNode B的HARQ ACK/NACK信号的传输分配了R-PHICH信道的特定下行链路回程子帧的结构。
图5例示了包括针对RN的R-PDCCH的回程子帧结构的示例。
图6例示了包括针对RN的回程资源的回程子帧结构的示例。
图7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50的组件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仅有的实施方式。以下详细描述包括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具体实践本发明。例如,尽管将参照移动通信系统是3GPP LTE系统的情况详细给出以下描述,但是以下描述(除3GPPLTE专用的以外)可以应用于任何其它移动通信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省略或者按照专注于已知结构和装置的重要特征的框图形式示出这些结构和装置,以便不使本发明的概念变模糊。在本说明书全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以下描述中,使用术语“终端”或“用户设备(UE)”来一般地描述诸如移动台(MS)或高级移动台(AMS)的任何移动或固定用户装置。另外,使用术语“基站(BS)”来一般地描述与诸如Node B、演进节点B(eNode B,或eNB)或接入点(AP)的终端进行通信的任何网络节点。中继节点(RN)还可以被称为中继站(RS)或中继。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UE可以在下行链路中从eNode B接收信息,并且可以在上行链路中向该eNode B发送信息。该UE所发送或接收的信息包括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根据该UE所发送或接收的信息的类型和目的来设置各种物理信道。
eNode B可以通过分配给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区的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PHICH)来发送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作为响应于来自LTE系统中的UE的上行链路PUSCH传输的HARQ ACK/NACK(还简称为ACK/NACK)的反馈。这里,该PHICH是为发送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是否已经由eNodeB成功地接收的ACK/NACK信号而分配的信道。
向小区中的每个UE分配专用HARQ ACK/NACK信道的方法具有增加下行链路资源开销(overhead)的问题。也就是说,该方法导致分配给实际上没有通过上行链路子帧的PUSCH执行到eNode B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E的HARQ ACK/NACK信道资源的浪费。
因而,LTE系统基于实际上执行了的PUSCH传输来分配PHICH。这可以在概念上进行如下解释。基于UE针对上行链路传输所使用的PUSCH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来获取时域、频域、码域中的针对单个码块的ACK/NACK反馈信令是可能的正交PHICH实体,并且,子帧的PHICH可以由一组这些PHICH实体构成。
图2例示了在LTE系统中以PRB索引为单位执行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特定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与各个PRB索引相对应的PHICH区以及特定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如图2所示,eNode B通过映射至UE所使用的PUSCH中的各个PRB索引的PHICH实体来发送针对已经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UE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在特定UE已经通过多个PRB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通过与最低PRB索引相对应的PHICH索引来提供HARQ ACK/NACK反馈。例如,在已经通过PRB索引2、3和4中的每一个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eNode B可以通过映射至PRB索引2的PHICH实体来提供ACK/NACK反馈。尽管在图2的示例中以PRB索引为单位执行上行链路传输,但是该方法可以同样地应用于以VRB索引为单位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
图3例示了在eNode B和RN中的下行链路子帧是伪MBSFN子帧时该子帧的示例性构造。
如图3所示,RN可以通过在已经被设置为伪多播广播单频网络(伪MBSFN)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中占用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PDCCH来在下行链路中向UE发送控制信息等。这里,为了从eNode B接收控制信息、数据等,该UE需要用于从发送模式切换至接收模式的转换间隙(第3个OFDM符号和第14个OFDM符号)。该RN可以通过第4个OFDM符号至第11个OFDM符号的范围(通过总计9个OFDM符号)来从该eNode B接收数据等。
尤其当在RN中设置针对下行链路回程链路传输的伪MBSFN子帧以支持已经改进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的LTE系统的LTE-A系统中的RN时,如图3所示,各个RN不能通过PHICH接收指示eNode B是否已经成功地接收到从UE至该eNode B的上行链路回程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因此,在LTE高级(LTE-A)系统中,需要附加地针对该回程链路限定针对RN的下行链路ACK/NACK反馈信道。
下文是用于eNode B响应于从RN至该eNode B的上行链路回程业务量传输来通过下行链路回程链路提供ACK/NACK反馈的各种方法的描述。尤其是,将给出根据下行链路回程链路结构的ACK/NACK信道的分配和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结构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可以考虑用于在不使用针对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各个资源块(RB)索引在时域、频域和码域分配正交资源的常规PHICH结构的情况下分配RN特定下行链路ACK/NACK信道的方法。
可以针对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回程业务量发送和接收来分配回程子帧,以便支持LTE-A系统中的RN,并且eNode B与RN之间的回程发送和接收可以通过对应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回程子帧来执行。如图3所示,该RN不能从该eNode B接收PDCCH(具体地说,来自该eNode B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OFDM符号、第二OFDM符号和第三OFDM符号),因此需要限定针对该RN的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继PDCCH),该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被称为R-PDCCH。尽管针对该RN的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被称为R-PDCCH,但是还可以被称为其它词。
eNode B可以通过针对RN新近限定的R-PDCCH来向RN发送针对该RN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然而,该eNode B与该RN之间的回程链路特性可以不同于该eNode B(或RN)与UE之间的接入链路特性。尤其是,与具有突发特性的接入链路的业务量不同,该回程链路的业务量极有可能存在于分配给各个RN的回程子帧中。另外,通过该回程链路发送的业务量可能较大,因为通过该回程链路发送的业务量是针对该RN所支持的UE而聚合的业务量。而且,在宏小区的上行链路回程子帧中,由RN发送的回程业务量极有可能按照频分复用(FDM)方式与由直接连接至该宏小区eNode B的UE发送的上行链路接入链路业务量一起发送。
因此,即使在上行链路回程子帧中,所有PUSCH中的PRB不必用于RN的上行链路回程传输。因此,由于在常规LTE系统中分配针对PHICH的资源,所以针对各个RN分配专用HARQ ACK/NACK信道可以比针对PUSCH的各个PRB索引分配用于RN的PHICH资源更有效。也就是说,针对RN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信道可以由分别专用于这些RN的一组HARQ ACK/NACK信道构成。这里,针对各个RN分配的专用HARQ ACK/NACK信道被称作R-PHICH,尽管还可以被称作不同的词。
<通过R-PHICH来自eNode B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传输>
图4例示了LTE-A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回程子帧的结构和响应于从RN发送的上行链路信息来针对来自eNode B的HARQ ACK/NACK信号的传输分配了R-PHICH信道的特定下行链路回程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4(a),可以在特定上行链路回程子帧中针对各个RN分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R-PUSCH。也就是说,相应R-PUSCH可以被分配给RN1、RN2、RN3~.和RN N。在LTE系统中,可以在PUSCH内分配针对这些RN分配的这些R-PUSCH。针对这些RN分配的相应R-PUSCH可以被分配给不同的频带。
图4(b)所示的下行链路回程子帧是与针对通过图4(a)所示的特定上行链路回程子帧的上行链路回程传输的HARQ定时相对应的子帧。该下行链路回程子帧内的R-PHICH实体可以专用于一个RN,并且构成该R-PHICH的R-PHICH实体的数量等于已经分配了R-PHICH的回程子帧所支持的RN的数量。分别与这些RN相对应的RPHICH实体可以在时域、频域和码域中正交地分配。
eNode B可以在初始设置过程或更新过程期间通过更高层信令向各个RN通知专用R-PHICH实体分配信息。也就是说,各个RN可以通过接收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设置针对上行链路回程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信道。该eNode B可以通过R-PDCCH、针对RN的广播信道、更高层信令等来向各个RN通知专用R-PHICH配置信息。
下文是包括在该R-PHICH配置信息中的信息的描述。首先,将给出在分配给各个RN的R-PHICH位于R-PDCCH内的情况下eNode B发送的R-PHICH的配置信息的描述。
一个R-PHICH实体在时域和频域中可以具有隐含(implicitly)固定的尺寸。例如,一个R-PHICH实体可以被分配给3个子载波和2个OFDM符号。该R-PHICH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作R-PDCCH中的R-PHI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索引、作为该R-PHICH的逻辑/物理区中的起始点的VRB/PRB索引、该R-PHICH的尺寸信息等。该R-PHICH的配置信息不仅可以包括该R-PHICH的起始点信息,而且可以包括指示分配了针对该对应RN的专用R-PHICH实体的位置相对于该起始点的偏移信息。该R-PHICH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与针对该R-PHICH的代码索引相关的信息。针对ACK信号的代码索引和针对NACK信号的代码索引可以独立地指示(或通知)为代码索引信息。在不同的方法中,可以指示(或通知)针对ACK信号或NACK信号的单个代码索引,并且,在接收到的信号是NACK或ACK信号的情况下,该信号可以按照不连续传输(DTx)模式处理。
与以上方法不同,一个R-PHICH实体在时域和频域中可以具有多个尺寸作为不同选项而不是隐含固定的尺寸。例如,一个R-PHICH实体在一个选项中可以被分配给6个子载波和1个OFDM符号,而在不同的选项中可以被分配给3个子载波和2个OFDM符号。也就是说,在一个R-PHICH实体根据选项而具有不同尺寸的情况下,除了在一个R-PHICH实体的尺寸具有隐含固定的尺寸时被包括在该R-PHICH配置信息中的信息以外,该R-PHICH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有关R-PHICH实体选项的信息。
在各个RN共用时间和频率资源的情况下,eNode B可以通过R-PDCCH、针对RN的广播信道、更高层信令等来向各个RN发送R-PHICH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各个RN的ACK/NACK反馈可以在码域中区分开,并且对应的代码可以通过宏小区内的RN的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ID(C-RNTI)或RN的小区标识符(ID)来隐含地确定。
接着,在分配给各个RN的R-PHICH和R-PDCCH独立地位于时域、频域和码域中的情况下,eNode B可以如上所述向各个RN分配R-PHICH实体。
一个RN可以通过上行链路回程子帧经由多个层向eNode B发送多个码块。eNodeB可以响应于从RN通过多个层的多个码块的传输来将多个HARQ ACK/NACK反馈打包(bundle)到一个ACK/NACK中并通过R-PHICH向该RN反馈该ACK/NACK。也就是说,例如,在该eNode B已经成功地接收到所有多个发送的码块的情况下,该eNode B可以将多个ACK信号打包到单个ACK信号中,并且向该RN反馈该单个ACK信号。可选地,该eNode B可以按照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同的方式经由多个层通过R-PHICH发送该HARQ ACK/NACK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该eNode B可以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向各个RN分配一个R-PHICH实体,或者可以分配与上行链路码块的该数量相同数量的R-PHICH实体。也就是说,一个R-PHICH实体可以被分配给一个RN中的各层。
<利用R-PDCCH中的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grant)的R-PHICH配置信息的传输>
作为用于eNode B通过回程链路发送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的另一个方法,可以考虑在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中包括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字段的方法。也就是说,该eNode B可以将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字段并入到包括在按照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定时设置的下行链路回程子帧的R-PDCCH中的、针对RN的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字段中,并且向该RN发送包括该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字段的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
在这种情况下,下行链路ACK/NACK字段的尺寸可以根据码块的数量变化。码块的数量可以通过空间复用增加或随着RN通过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来配置无线回程而增加。也就是说,在通过多个载波设置回程时,ACK/NACK资源的比特数增加。ACK/NACK资源的比特数可以被表示为该许可的一组比特字段。这些许可比特字段可以被配置为作为可以成为调度分量载波的载波的多个数量而非调度分量载波的数量分配的比特字段。这样的目的是:通过限制ACK/NACK字段的数量来与RN所使用的载波的数量无关地或者与MIMO模式无关地减少在检测PDCCH以检测ACK/NACK信号或许可时执行盲解码的次数。这里,当对应字段具有值“1”时,该字段可以指示ACK信号,而当该字段具有值“0”时,该字段指示NACK信号(或DTX)。相反,当该对应字段具有值“1”时,该字段也可以指示NACK信号(或DTX),而当该字段具有值“0”时,该字段指示ACK信号。
<基于ACK/NACK码字从eNode B到RN的ACK/NACK传输>
在eNode B向RN发送HARQ ACK/NACK信号的情况下,该eNode B需要发送的HARQ ACK/NACK比特的数量根据这些HARQ ACK/NACK比特的数量较小还是这些HARQ ACK/NACK比特的数量由于载波聚合而较大而改变或者根据RN的数量是否较大而改变。在以上技术中,与HARQ ACK/NACK比特数的变化相关联地附加地限定HARQ ACK/NACK信道,并且该eNode B向这些RN通知所限定的HARQACK/NACK信道。
与该方法不同,可以考虑eNode B限定和发送这样一组HARQ ACK/NACK作为单个码字的方法。也就是说,可以限定与特定有效载荷长度相对应的HARQACK/NACK控制码字,并且可以通过该eNode B与特定RN之间的协作过程来在该eNode B与该RN之间共享要由该RN使用的比特字段。
例如,假定存在可以容纳28个ACK/NACK比特的ACK/NACK码字。该eNodeB可以将循环冗余校验(CRC)附接至该28比特ACK/NACK,以生成44比特ACK/NACK。该eNode B通过利用使得该RN和该eNode B能够标识针对该RN的ACK/NACK码字的ID掩蔽(mask)该CRC来生成有效载荷,接着对该有效载荷执行信道编码(卷积编码或块编码)。接着,该eNode B可以按照整体方式对该ACK/NACK码字ID进行扰码(scramble)。该RN可以利用该RN ACK/NACK码字ID来无错地标识分配给该RN的该ACK/NACK码字。接着,该RN可以对该ACK/NACK码字进行解码,并且接收所解码的比特中的特定比特位置作为针对该RN已经发送的上行链路业务量传输块的ACK/NACK信号。在该码字是由该RN发送的ACK/NACK码字的情况下,该码字还可以被限定为针对下行链路业务量的上行链路ACK/NACK码字。
这里,尽管可以对要通过单个载波发送到该RN的ACK/NACK信号进行分组以生成ACK/NACK控制码字,但是还可以对要通过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发送到该RN的ACK/NACK信号进行分组以生成ACK/NACK控制码字。如上所述,各个RN可以通过由该eNode B指示的不同的ACK/NACK比特来标识针对该RN的ACK/NACK信号。尽管优选的是在单个ACK/NACK码字中发送针对一个RN的ACK/NACK,但是在比特字段位置不够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多个ACK/NACK码字来向该RN发送这些ACK/NACK信号。当该eNode B已经无错地接收到该上行链路业务量传输块时,可以将比特字段值“1”分配给该ACK信号,而当该eNode B没有无错地接收到该上行链路业务量传输块时,可以将比特字段值“0”分配给该NACK信号(或DTX)。这里,还可以将比特字段值“0”分配给该ACK信号,而将比特字段值“1”分配给该NACK信号。
在限定ACK/NACK码字的情况下,需要限定用于发送该ACK/NACK码字的信道。在该ACK/NACK码字的情况下,根据有效载荷的长度,多个RN可以同时使用单个ACK/NACK码字,或者一个RN可以使用完整的单个ACK/NACK码字。在一个RN使用完整的单个ACK/NACK码字的情况下,优选地,针对该RN最佳的资源位置被限定(或者按频率可选方式被选择)接着被发送。
然而,优选地,考虑到控制信道的特性,将该位置固定为特定位置而不是每次改变。为此,ACK/NACK码字需要可以发送ACK/NACK码字的公共控制信道区。该公共控制信道区的位置可以通过按照盲解码方案检测特定搜索区(或搜索空间)来标识,或者可以通过控制信令来在该RN与该eNode B之间预先共享,或者可以根据ACK/NACK码字索引来自动映射至特定位置。在通过按照盲解码方案检测特定搜索区来标识该公共控制信道区的位置的情况下,该特定搜索区被限定为连续使用的CCE的数量和这些CCE的位置,并且在码字传输中实现自然速率匹配效果。
该RN的该盲解码搜索区(或搜索空间)可以按照FDM方式与不同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复用,并且可以按照TDM方式与其它基于TDM的控制信道区分开。在该盲解码搜索区的情况下,发送该ACK/NACK码字的一组子载波可以随着该RN所使用的区域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然而,当配置这种控制信道区时,优选地,考虑到该RN中的ACK/NACK解码延迟(lantency),仅利用短突发(short burst)(即,在一个子帧中的部分OFDM符号(例如,根据环境需要,1至3个OFDM符号或3个以上OFDM符号)内)限定和配置该控制信道。在这种情况下,该RN可以保证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该ACK/NACK码字并准备后续传输。
<根据回程子帧结构分配R-PHICH的方法>
图5例示了包括针对RN的R-PDCCH的回程子帧结构的示例。
如图5所示,在已经被设置为回程子帧的具有索引3的子帧中,整个PDSCH可以被划分成各自包括一个或更多个PRB的多个分区。根据针对各个RN的回程业务量和针对宏UE、信道质量等的业务量,该PDSCH中的这些分区中的特定一个可以被动态地用作针对回程链路传输的中继区或者可以被用作针对宏UE的PDSCH。以下是根据回程子帧结构分配R-PHICH的方法的简要描述。
该eNode B可以总是固定特定的分区作为针对回程链路传输的中继区。如图5所示,该eNode B可以分配分区1和分区2作为针对RN的中继区。当各个RN执行初始设置或更新时,该eNode B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等向各个RN通知分区配置信息和与该中继区相关的信息。
另外,该eNode B可以通过特定分区向各个RN发送中继区配置信息。也就是说,由该eNode B发送的该中继区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位图指示字段和被用作中继区的分区的R-PDSCH和R-PDCCH的配置信息(例如,被分配给R-PDDCH等的OFDM符号的数量),该位图指示字段指示回程子帧中的各个分区是被用作中继区还是被用作针对宏UE的PDSCH。这里,该中继区的配置信息可以按照TDM方式与R-PDCCH和R-PDSCH一起发送,或者可以与针对该中继区的专用分区中的R-PDCCH中的聚合控制信道单元(CCE)或专用CCE一起复用和发送,或者可以通过R-PDSCH区按照FDM方式与数据一起复用和发送。
该eNode B可以向针对该中继区的特定分区(例如,分区2)的R-PDCCH区分配针对通过对应回程子帧支持的所有RN的专用R-PHICH。这里,该eNode B可以分配这些专用R-PHICH,使得针对多个RN的相应R-PHICH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中区分开,并且它们的代码(序列)还是正交的。该eNode B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等向各个RN发送这种资源映射和代码映射信息。
该eNode B可以将基于码字的ACK/NACK反馈方案应用于针对各个RN的下行链路HARQACK/NACK反馈,并且可以通过针对该中继区的专用分区将该基于码字的ACK/NACK反馈发送至该RN。为此,该eNode B可以按照TMD方式与该对应分区的R-PDCCH和R-PDSCH一起复用和发送针对ACK/NACK反馈码字传输的R-PHICH,或者可以利用R-PDCCH中的聚合控制信道单元(CCE)或特定CCE发送针对ACK/NACK反馈码字传输的R-PHICH,或者可以按照FDM方式与回程数据一起复用和发送针对ACK/NACK反馈码字传输的R-PHICH。这里,该eNode B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等向各个RN发送该对应分区中的R-PHICH资源映射信息。
该eNode B可以通过将ACK/NACK反馈字段并入到R-PDCCH中而不是R-PHICH中的针对该对应RN的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信息中来发送针对该RN的上行链路回程传输的ACK-NACK反馈字段。
该eNode B可以在执行用于生成ACK/NACK反馈码块、将CRC附接至该码块、以及利用对应的RN ID来掩蔽该CRC的处理之后,通过信号发送(signal)针对该RN的ACK/NACK反馈。该eNode B可以通过一个ACK/NACK反馈码块来发送一个RN的ACK/NACK反馈信息,并且还可以通过一个ACK/NACK反馈码块来发送多个RN的ACK/NACK反馈信息。
在特定分区(例如,分区3)被用作中继区的情况下,该eNode B可以通过该特定分区的R-PDCCH的逻辑区或物理区起始点来发送中继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R-PCFICH)。另选地,该eNode B可以按照R-PDCCH中的固定位置发送该R-PCFICH。这里,该R-PCFICH可以包括与该对应分区的R-PHICH配置有关的信息和该R-PDCCH的尺寸。该对应分区的该R-PHICH配置信息可以包括R-PHICH组的数量、R-PHICH长度(或持续时间)、通过该对应分区的该R-PHICH提供有ACK/NACK反馈的RN的数量等。这使得各个RN能够确定在该对应分区中是否存在目的地为该RN的R-PHICH并能够获取资源映射信息。
取消(blank)特定回程子帧中的至UE的接入链路传输并从该eNode B接收回程链路的所有RN可以通过该R-PCFICH来确定特定分区被用作中继区。为此,该eNodeB将CRC附接至R-PCFICH并利用小区公共RN ID来掩蔽该CRC,以使得所有RN能够对该CRC进行解码。该小区公共RN ID被附接至该宏小区的所有RN共享。该eNode B可以在诸如该RN的网络登录的初始设置过程期间向各个RN发送该小区公共RN ID。
图6例示了包括针对RN的回程资源的回程子帧结构的示例。
如图6所示,主要回程资源和辅助回程资源可以在索引为3的回程子帧中分配给各个RN。也就是说,该eNode B可以针对RN 1、RN 2和RN 3向不同的频带分配主要回程资源。各个RN的主要回程资源可以包括至各个RN的回程数据和特定于该RN的控制信道(CCH)。在该RN特定控制信道中,R-PHICH和R-PDCCH(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和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可以按照TDM方式、FDM方式或者TMD和FDM的混合方式来复用和发送。
<动态资源分配方法中的R-PHICH传输和资源映射方法>
可以在从RN至eNode B的R-PUSCH传输中支持多个码块的传输。作为与LTE系统中的PHICH传输相似的方法,可以考虑eNode B在这些相同的资源单元(RE)上设置R-PHICH组并利用正交序列(例如,Walsh序列)对该组中的多个R-PHICH进行复用的方法。
具体地说,在针对R-PHICH传输映射资源的方法中,该eNode B可以通过向小区特定(或RN公共)搜索空间中的、针对特定R-PHICH组的传输的资源空间映射RE的特定子集来发送RE的该特定子集。RE的该特定子集可以按照小区特定或半特定方式具有固定位置,并且该eNode B可以通过RN特定或小区特定信令向各个RN发送该子集。这里,尽管优选的是该eNode B按照半静态方式分配该RN公共搜索区(或搜索空间),但是考虑到该UE的调度增益,还可以动态地分配该RN公共搜索区。当该RN公共搜索区的一部分被用于下行链路ACK/NACK信号传输时,所分配的资源的总体尺寸可以是固定的,而实际子集的尺寸根据该RN公共搜索区的尺寸而改变。
针对R-PUSCH传输的R-PHICH映射可以根据在特定RN中执行R-PUSCH传输的特定资源块(RB)索引(例如,根据最低RB索引)来隐含地执行。然而,在特定RN在相同的RB上发送多个码块的情况下,该eNode B可以向该RN发送ACK/NACK反馈包。可以基于已经发送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的RB索引来确定发送该ACK/NACK的资源。在该RN在上行链路中发送多个载波或多个码字的情况下,该eNode B可以连续地或者根据预定规则来选择用于ACK/NACK反馈传输的多个资源(即,R-PHICH),该资源数量与该多个载波或该多个码字的数量相对应。
接着,该eNode B可以针对各个RN分配RN特定R-PHICH。可以根据可以由该对应RN通过R-PUSCH发送的码字的最大数量以及根据是应用对应ACK/NACK反馈方案(其中针对各个码字应用单独ACK/NACK反馈)还是应用打包的ACK/NACK反馈方案来确定分配给特定RN的R-PHICH的数量。在多个R-PHICH被分配给该RN的情况下,可以在该同一R-PHICH组内分配不同的正交序列,或者可以在不同的R-PHICH组中分配特定序列。该eNode B可以通过RN特定RRC信令等向各个RN通知RN特定R-PHICH分配信息。这里,在分配针对各个RN的资源的方法中,可以基于该RN的ID来确定该资源。另选地,该eNode B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或L1/L2信令来向该RN通知预定的信息。上述设置针对指定ACK/NACK传输的资源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可以由多个RN共享针对RN预留的资源以及可以由多个RN选择性地使用针对RN预留的资源这两种情况。
在另一示例性的针对R-PHICH传输的资源映射中,针对特定RN的R-PDCCH可以按照TDM或FDM方式在所发送的RB内配置,或者可以根据RB的数量来按照TDM和FDM的混合方式配置。例如,在RN已经通过盲搜索在(多个)特定RB的索引为3的OFDM符号中检测到R-PDCCH(例如,下行链路/上行链路许可或TPC命令)的情况下,通过这些RB或这些RB中一些RB的特定连续或预定(多个)OFDM符号来执行R-PHICH传输。也就是说,在该R-PHICH持续时间为2的情况下,通过索引为4和5的OFDM符号(或者通过具有已经预定的特定索引的(多个)OFDM符号,例如,通过索引为11和12的OFDM符号)来执行R-PHICH传输。接着,在针对多个码块设置单独的ACK/NACK反馈的情况下,这些码块的相应ACK/NACK反馈可以通过不同的正交序列来发送。在尽管存在针对该RN的R-PHICH但不存在针对该RN的R-PDCCH的情况下,该eNode B可以向该RN发送虚拟(dummy)R-PDCCH,以向该RN通知该R-PHICH的位置。
<通过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
该eNode B响应于来自RN的上行链路回程传输所提供的ACK/NACK反馈可以在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内发送到该RN。该eNode B还可以配置和发送单独包括ACK/NACK信号的R-PDCCH。
通过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反馈方法的一个示例是根据许可中的隐含指示的确定方法。也就是说,该RN可以基于是否存在与上行链路许可相对应的R-PDCCH、是否存在与上行链路许可相对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DCI格式的类型、该R-PDCCH的解码位置等来标识针对上行链路回程业务的ACK/NACK。
例如,为了指示NACK信号,该eNode B可以不在下一个上行链路许可中发送对应的R-PDCCH,或者可以发送不包括上行链路许可的DCI格式。另选地,该RN可以基于不同的R-PDCCH的物理/逻辑区起始位置来通过盲解码标识ACK/NACK。例如,该RN可以在该物理/逻辑区起始位置是索引为2的CCE时标识ACK,并在该物理/逻辑区起始位置是索引为10的CCE时标识ACK。另选地,该eNode B可以限定可以指示ACK/NACK状态的不同的DCI格式,并且选择性地发送这些DCI格式中的一个以使得该RN能够通过标识该DCI格式来标识ACK/NACK信号。然而,还可以在不限定不同DCI格式的情况下根据ACK/NACK来限定和使用不同的CRC掩码值,以使得该RN能够标识该ACK/NACK。例如,在该eNode B已经向一个RN分配2个ID的情况下,该RN可以在第一ID经CRC掩码并被发送至该RN时标识ACK,并在第二ID经CRC掩码并被发送至该RN时标识NACK。
在同时应用针对多个码字或多个子帧的ACK/NACK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应用打包或者通过利用R-PDCCH位置来指示多个ACK/NACK状态。
<根据新数据指示符(NDI)的许可字段的标识>
RN可以利用许可信息来标识针对上行链路回程数据的ACK/NACK。该RN可以通过检测在发送新分组时发生的变化来标识ACK/NACK。例如,该RN可以在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已经在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值为0处改变时确定该信号是ACK信号,并且确定在该MCS已经被设置为仅该RV值改变的索引时确定该信号是NACK信号。在另一个ACK/NACK指示方法中,该RN可以在新数据指示符(NDI)值被设置为新数据传输时(即,在该NDI值改变时)标识ACK,而在该NDI值被设置为重传时(即,在该NDI值保持不变时)标识NACK。优选地,在码字数为1时或者在要发送的ACK/NACK的数量为1时或者在打包多个ACK/NACK时应用该方法。
为指示与多个码字或多个子帧相关联的ACK/NACK,可以使用下行链路分配索引(DAI)值或上行链路索引值。该值在该NDI值不指示新数据值时有效。
<通过许可发送针对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ACK/NACK信号的方法>
以下是根据许可的比特模式来标识ACK/NACK信号的方法的描述。需要足够的信息空间来指示ACK/NACK信号。这里,除了指示ACK/NACK信号的许可字段以外的剩余许可字段可以是无意义的。尽管保持相同的码字持续时间,但是如果NDI值不指示新数据,则这些剩余比特可以针对其它目的来重新配置。因此,可以简单地重新配置特定字段作为针对ACK/NACK信号的比特,并且可以将这些比特的数量设置为需要立即发送的ACK/NACK比特的数量。然而,所有剩余未使用的比特可以被设置为特定已知值,并且在重传状态下还可用的比特字段可以动态地改变,以发送ACK/NACK信号。
该eNode B可以同时发送下行链路许可和上行链路许可。在这种情况下,仅这些下行链路许可和上行链路许可当中的有效许可可以被限定,并且仅该剩余许可的特定部分可以被用作ACK/NACK比特字段。这里,可以重新限定用于指示是否存在下行链路许可或上行链路许可的比特字段。例如,可以将1个比特设置为该比特字段,使得该1比特的一个值指示存在上行链路许可和下行链路许可这两者,而另一个值指示仅存在该上行链路许可和下行链路许可中的一个。在另一个方法中,在该比特字段包括2个比特的情况下,可以配置1个比特来指示存在下行链路许可,而可以配置另1个比特来指示存在上行链路许可。这里,下行链路许可和上行链路许可当中没有使用的许可可以针对多个字段来重新配置,并且可以接着用于如上所述的ACK/NACK传输。
<根据HARQ模式应用ACK/NACK传输的方法>
在RN上行链路回程业务量的传输模式是异步的情况下,针对重传的上行链路许可需要总是存在。因此,在发送NACK信号的情况下,该上行链路许可具有总是与该NACK信号一起发送的形式。这里,该NACK信号的详细信息可以遵循先前所述的细节。然而,必需采用总是发送PDCCH来发送ACK/NACK信号的格式,以便处理不存在许可同时发送ACK信号的情况。另外,在不存在上行链路调度的情况下,可以限定具有仅包括ACK信息而没有许可信息的格式的R-PDCCH。
在RN上行链路回程业务量的传输模式是同步的情况下,通常不发送针对重传的上行链路许可。然而,还可以发送针对ACK/NACK信号传输的上行链路许可,并且可以按照上述方式配置该许可。然而,在不发送上行链路许可的情况下,ACK/NACK信息可以在下行链路许可内发送,可以按照与上述隐含许可指示方法相同的方式来配置该下行链路许可。然而,如果该下行链路许可和上行链路许可这两者不存在,则需要限定用于检测特定ACK/NACK信号的盲检测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盲解码复杂性增加,因此优选的是,发送该下行链路许可和上行链路许可当中的虚拟许可,并且在该许可中发送ACK/NACK信号。
图7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50的组件的图示。
如图7所示,该设备50可以是UE或eNode B。该设备50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射频(RF)单元53、显示单元54和用户接口单元55。
无线接口协议的多个层在处理器51中实现。处理器51提供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各个层的功能可以在处理器51中实现。存储器52连接至处理器51,以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普通文件。
显示单元54可以显示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公知组件。
用户接口单元55可以被配置为诸如键区和触摸屏的公知用户接口的组合。
RF单元53可以连接至处理器51,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RF单元53可以划分成发送模块(未示出)和接收模块(未示出)。
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多个层可以基于通信系统中公知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来被分类为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物理层属于该第一层并且通过物理信道提供信息传输服务。无线资源控制(RRC)层属于该第三层,并且在UE与网络之间提供无线电资源。UE与网络通过RRC层交换RRC消息。
通过以特定形式对本发明的组件和特征进行组合来提供以上实施方式。除非另行说明,否则本发明的这些组件或特征应当视为是可选的。可以在不与其它组件或特征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实施这些组件或特征。还可以通过对这些组件和/或特征中的一些进行组合来提供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式。可以改变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操作的顺序。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组件或特征可包含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或者可以由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对应组件或特征来代替。明显的是,可以将没有明确引用关系的权利要求进行组合以提供实施方式,或者在提交本专利申请之后通过修改来添加新的权利要求。
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在通过硬件来实现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通过固件或软件来实现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执行上述特征或者操作的模块、过程、函数等的形式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将软件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以便通过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单元可以位于该处理器内部或者外部,并且可以通过各种已知方式与该处理器传送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征的情况下,按照除这里阐释的形式以外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具体实现本发明。因此,以上说明在各个方面应当被视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对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旨在将落入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全部改变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工业应用性
用于RN从eNode B接收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该方法适用于诸如LTE、LTE-A或IEEE 802.16m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RN)处检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演进节点B(eNode B)接收特定信道配置信息,该特定信道配置信息包括发送所述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特定信道的起始点和相对于所述特定信道的所述起始点指示所述特定信道中的分配了所述RN专用的特定信道的位置的偏移信息;
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以及
基于所接收到的特定信道配置信息来检测所述RN专用的所述特定信道,并对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进行解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所述HARQ ACK和/或HARQ NACK信号的预定代码索引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代码索引信息和应用于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代码索引来确定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是ACK还是NAC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N通过更高层信令、广播信道和针对所述RN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来从所述eNode B接收所述特定信道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道的所述起始点通过资源块(RB)索引来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由所述RN进行的上行链路传输是通过多个多层的多个码块的传输时,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与所述多个多层中的每一个多层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信道在被包括在针对所述RN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同时被发送。
7.一种用于检测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非确认(ACK/NACK)反馈信号的中继节点(RN)设备,该RN设备包括:
射频(RF)单元,该RF单元用于从演进节点B(eNode B)接收特定信道配置信息,该特定信道配置信息包括发送所述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特定信道的起始点和相对于所述特定信道的所述起始点指示所述特定信道中的分配了所述RN设备专用的特定信道的位置的偏移信息,并且该RF单元用于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上行链路传输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以及
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基于所接收到的特定信道配置信息来检测所述RN设备专用的所述特定信道,并且对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进行解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N设备,其中,所述RF单元从所述eNode B接收针对所述HARQ ACK和/或HARQ NACK信号的预定代码索引信息,并且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代码索引信息和应用于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的代码索引来确定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是ACK还是NACK。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N设备,其中,所述RF单元通过更高层信令、广播信道和针对所述RN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一个来从所述eNode B接收所述特定信道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N设备,其中,所述特定信道的所述起始点通过资源块(RB)索引来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N设备,其中,当由所述RN进行的上行链路传输是通过多个多层的多个码块的传输时,所接收到的HARQ ACK/NACK反馈信号与所述多个多层中的每一个多层相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N设备,其中,所述特定信道在被包括在针对所述RN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同时被发送。
CN201080016991.2A 2009-04-17 2010-04-19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6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10909P 2009-04-17 2009-04-17
US61/170,109 2009-04-17
US17108609P 2009-04-21 2009-04-21
US61/171,086 2009-04-21
US22290109P 2009-07-02 2009-07-02
US61/222,901 2009-07-02
KR1020100035916A KR101749108B1 (ko) 2009-04-17 2010-04-19 중계기에서 harq ack/nack 피드백 신호 검출 방법
PCT/KR2010/002426 WO2010120159A2 (ko) 2009-04-17 2010-04-19 중계기에서 harq ack/nack 피드백 신호 검출 방법
KR10-2010-0035916 2010-04-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6176A true CN102396176A (zh) 2012-03-28
CN102396176B CN102396176B (zh) 2015-07-15

Family

ID=42983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699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96176B (zh) 2009-04-17 2010-04-19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329B2 (zh)
KR (1) KR101749108B1 (zh)
CN (1) CN102396176B (zh)
WO (1) WO2010120159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368A (zh) * 2015-03-31 2017-08-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enodb
US10033486B2 (en) 2013-05-21 2018-07-24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HARQ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ystem
CN110168986A (zh) * 2017-01-04 2019-08-23 Idac控股公司 无线系统中的接收机反馈
CN11186709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株式会社Kt 发射和接收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71523A (zh) * 2017-03-20 2021-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169827A (zh) * 2018-11-12 2021-07-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每传输配置信道感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2366B2 (en) * 2008-09-22 2013-06-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Network-relay signaling for downlink transparent relay
US8442021B2 (en) * 2008-11-07 2013-05-14 Motorola Mobility Llc Radio link performance predi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1841363A (zh) * 2009-03-18 2010-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系统
BR112012003360A2 (pt) * 2009-08-14 2017-02-14 Nokia Corp formas flexíveis para configurações do subquadro de backhaul de downlink / uplink em um sistema de retransmissão.
PL2467964T3 (pl) 2009-08-21 2015-01-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terowanie transmisją informacji w sieci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z węzłem przekaźnika
KR20110036479A (ko) 2009-10-01 2011-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피드백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699386B2 (en) * 2010-08-18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timing and backhaul subframe configuration for TDD relay in LTE-A
US20120057539A1 (en) * 2010-09-07 2012-03-08 Richard Lee-Chee Ku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82763A1 (en) 2010-12-16 2012-06-21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Improving data throughput for cell-edge users in a lte network using down-link repeaters and up-link harq relays
WO2012095290A1 (en) * 2011-01-10 2012-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in a relay network node
KR101849107B1 (ko) 2011-02-17 2018-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화된 다운링크 물리 제어 채널에 대응하는 데이터 패킷들의 성공적 수신 여부를 피드백하기 위한 업링크 피드백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5285117B2 (ja) * 2011-05-02 2013-09-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26515B2 (en) * 2011-06-14 2017-11-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and using PHICH resource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843430B2 (en) 2011-11-01 2017-1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14210B2 (en) * 2011-11-04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transmission resources
CN102546134B (zh) * 2011-12-29 2015-07-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增强phich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109048A1 (ko) * 2012-01-16 2013-07-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채널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장치
CN104081698B (zh) 2012-01-30 2020-02-2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807746B2 (en) 2012-04-10 2017-10-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590770B2 (en) * 2012-04-10 2017-03-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3165216A1 (en) * 2012-05-03 2013-1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s and common search space for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s
KR101940964B1 (ko) 2013-08-01 2019-03-0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정보 구성 및 데이터 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020910B2 (en) * 2015-01-30 2018-07-10 Huawei Technologies., Ltd.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BR112018010866A2 (pt) 2015-12-01 2018-11-21 Ipcom Gmbh & Co. Kg método para fornecer retorno a partir de uma pluralidade de estações base de uma rede de frequência única a um dispositivo d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dispositivo d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US10098093B2 (en) * 2015-12-15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titioned control channel techniques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ubframe processing
WO2017131374A1 (ko) * 2016-01-29 2017-08-0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harq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299810B1 (ko) 2016-01-29 2021-09-0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harq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474512B1 (ko) 2016-02-12 2022-12-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88467A1 (ko) * 2016-04-26 2017-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신뢰 전송이 요구되는 네트워크에서 ack/nack을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통신 장치
WO2018003888A1 (ja) * 2016-06-29 2018-01-0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KR20190067762A (ko) * 2016-10-20 2019-06-17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 측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GB2557991A (en) * 2016-12-21 2018-07-04 Tcl Communication Ltd ACK/NACK bund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588828B1 (en) * 2017-02-24 2022-03-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block and method for harq ack/nack feedback
KR102417076B1 (ko) 2017-07-13 2022-07-05 프라운호퍼-게젤샤프트 츄어 푀르더룽 데어 안게반텐 포르슝에.파우. 피드백을 사용하는 통신을 위한 통신 디바이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296827B2 (en) * 2018-07-27 2022-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mode indication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816A (zh) * 2002-03-29 2004-11-17 ���µ�����ҵ��ʽ���� 在多载波发送中的数据重发方法和具有数据重发控制器的通信终端设备
US20080045141A1 (en) * 2006-08-17 2008-02-21 Fujitsu Limited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93424A1 (en) * 2007-04-26 2008-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ckch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10198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hared harq feedback channels for virtual grouping in a wireless relay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3686A (ko) 2006-05-25 200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동재전송요청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US8103929B2 (en) * 2006-09-11 2012-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orward/reverse ACK/N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I20065689A0 (fi) * 2006-10-31 2006-10-31 Nokia Corp Datasekvenssirakenne ja tiedonsiirtomenetelmä
KR100906332B1 (ko) * 2006-11-03 2009-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복합자동 재전송 기법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KR20080062886A (ko) * 2006-12-29 2008-07-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공유 제어 채널에 대한 역방향 제어채널 응답 채널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KR101410120B1 (ko) 2007-08-21 2014-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응답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PL4068664T3 (pl) * 2008-01-07 2024-02-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Sposób, urządzenie i program komputerowy do mapowania zasobów łącza downlink do powiązanej transmisji uplink
US9867203B2 (en) * 2008-07-11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DM-based communication in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816A (zh) * 2002-03-29 2004-11-17 ���µ�����ҵ��ʽ���� 在多载波发送中的数据重发方法和具有数据重发控制器的通信终端设备
US20080045141A1 (en) * 2006-08-17 2008-02-21 Fujitsu Limited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293424A1 (en) * 2007-04-26 2008-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ckch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10198A1 (en) * 2007-07-05 2009-01-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hared harq feedback channels for virtual grouping in a wireless relay network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3486B2 (en) 2013-05-21 2018-07-24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HARQ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ystem
CN104184564B (zh) * 2013-05-21 2019-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harq信息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05368A (zh) * 2015-03-31 2017-08-0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enodb
CN107005368B (zh) * 2015-03-31 2020-11-1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enodb
CN110168986A (zh) * 2017-01-04 2019-08-23 Idac控股公司 无线系统中的接收机反馈
CN110168986B (zh) * 2017-01-04 2022-07-08 Idac控股公司 无线系统中的接收机反馈
US11601226B2 (en) 2017-01-04 2023-03-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ceiver feedback in wireless systems
CN112671523A (zh) * 2017-03-20 2021-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937216B2 (en) 2017-03-20 2024-03-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ata feedback resource
CN113169827A (zh) * 2018-11-12 2021-07-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每传输配置信道感测
CN11186709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株式会社Kt 发射和接收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67099B (zh) * 2019-04-30 2024-04-05 株式会社Kt 发射和接收侧链路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5329B2 (en) 2015-03-31
KR101749108B1 (ko) 2017-06-21
WO2010120159A3 (ko) 2011-02-03
CN102396176B (zh) 2015-07-15
KR20100115320A (ko) 2010-10-27
US20120026935A1 (en) 2012-02-02
WO2010120159A2 (ko) 201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6176B (zh)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JP597361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20180332581A1 (en) Method for setting dynamic sub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9014073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relay
JP579280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5736446B2 (ja) ダウン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ダウン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装置
US8811262B2 (en) Method in which a relay allocates carriers on a backhaul link and an access lin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48598B (zh) 中继回程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
EP2620027B1 (en) Search space re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2635067B1 (en) Mobil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20120140726A1 (en) Relay backhaul resource allocation
EP3217586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ssignmen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611300B1 (ko) 전송 지시자를 이용한 중계기 통신 기법
US20120224546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erforming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JP6224743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方法およびノード
CN101908955A (zh) 一种回程链路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2111849B (zh) 中继链路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JP6030694B2 (ja) ダウン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ダウン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装置
CN102149131A (zh) 下行确认/非确认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11002263A2 (ko)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의 제어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94629A (zh)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CA2795761C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CN101883387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10148012A (ja) 送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KR20150128326A (ko) 단말간 통신을 위한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