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4629A -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4629A
CN102694629A CN201110074084XA CN201110074084A CN102694629A CN 102694629 A CN102694629 A CN 102694629A CN 201110074084X A CN201110074084X A CN 201110074084XA CN 201110074084 A CN201110074084 A CN 201110074084A CN 102694629 A CN102694629 A CN 102694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feedback information
ack
pucch form
tu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40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4629B (zh
Inventor
杨瑾
毕峰
夏树强
袁弋非
袁明
吴栓栓
梁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7408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946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1524 priority patent/WO201213000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694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4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4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包括:系统预定义和/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RN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本发明方法和系统提供了一种明确的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案。

Description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TDD(Time Division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中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上行反馈信息(ACK/NACK)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中继(Relay)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注意,被视为B3G/4G的关键技术。由于未来无线通信或蜂窝系统要求完善网络覆盖,支持更高速率传输,这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系统建造和维护的费用问题更加突出。随着传输速率及通信距离的增加,电池的耗能问题也变得突出,而且未来的无线通信将会采用更高频率,由此造成的路径损耗衰减更加严重。通过中继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单跳链路分成多个多跳链路,由于距离缩短,这将极大地减小路径损耗,有助于提高传输质量,扩大通信范围,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
在引入中继站(Relay Node,RN)的网络中,如图1所示,网络中基站(eNB)与宏小区用户设备(Macro User Equipment,M-UE)间的链路称为直传链路(Direct Link),基站与中继站间的链路称为回程链路,也称为中继链路,中继站与中继域用户(Relay User Equipment,R-UE)间的链路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可理解地,M-UE是相对于R-UE来说的,在没有中继站的系统中,用户设备统称为UE。
在LTE系统中,eNB与UE之间对于信号的传输需要建立HARQ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反馈。当UE接收到eNB的信号后,根据信号的接收解码情况生成对此HARQ进程的上行反馈信息,如接收正确即生成确认(ACK)反馈信息,接收不正确即生成非确认(NACK)反馈信息,并将ACK/NACK信息上行发送给eNB。eNB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果收到ACK,则继续传输新的数据,若收到NACK,则将接收失败的数据重新传输给UE。
在LTE系统的直传链路上,ACK/NACK上行反馈信息承载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上,可用于承载ACK/NACK信息的PUCCH格式包括:PUCCH格式1a/1b(包括基于信道选择方式的PUCCH格式1b(格式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和PUCCH格式3。
在LTE TDD系统中对10ms无线帧有7种不同的子帧配置,分别为TDD上/下行子帧配置(UL/DL Configuration)#0-#6,不同配置下每个无线帧中的上、下行子帧及特殊子帧的数量及位置配置不同。如表1所示,其中,“D”表示下行子帧,“U”表示上行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
表1上/下行子帧配置(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s)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21
由于TDD系统中上、下行子帧的数量不对称性,需要在一个上行子帧上承载对多个下行子帧的ACK/NACK信息,如表2所示。在UL子帧#n反馈的ACK/NACK信息,对应于在DL子帧#n-k的下行传输,k∈{k0.....kM-1}。
表2:Downlink association set index K:{k0,k1,…kM-1}for TDD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22
在表2中,对于任意UL子帧所包含的K:{k0,k1,…kM-1},其中M表示此UL子帧最大可承载的ACK/NACK信息对应的DL子帧数量。每下行子帧对应的ACK/NACK信息包含1或2bit,其中每一bit反馈信息对应于DL子帧传输的一个传输块(Transmission Block,TB),也即对应一个码字(codeword)。
由于PUCCH格式1a/1b对信息的承载能力有限,TDD系统中对ACK/NACK信息的处理分为两种方式:绑定方式(Bundling)和复用方式(Multiplexing)
ACK/NACK bundling处理方式是指在M项ACK/NACK信息之间,以codeword为单位对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获得bundling后的ACK/NACK信息序列,进而再采用PUCCH格式1a/1b进行处理映射。
ACK/NACK multiplexing处理方式是指将对应于不同DL子帧的各项ACK/NACK信息以子帧为单位,分别对相同子帧内不同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并将“与”操作后的1bit信息按DL子帧顺序级联,形成multiplexing后的ACK/NACK信息序列,再采用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映射。当M=1时,对DL子帧的1或2bit反馈信息不进行“与”操作,直接采用PUCCH格式1a/1b进行处理映射。
对于基于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由于配置有多个PUCCH资源,对于不超过4bit的反馈信息量,可以通过映射使用的PUCCH信道资源选择,反馈相应的ACK/NACK信息。对于超过4bit的反馈信息量,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时,则需要对反馈信息在同一子帧内的多码字间和/或同一UL子帧对应的不同DL子帧间进行Bundling处理,再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映射。
对于不同的TDD UL/DL Configuration,由于M的不同,即每个UL子帧上需反馈的ACK/NACK相应的最大DL子帧数量的不同,适用的ACK/NACK信息处理方式也不同,当M≤4时,Bundling和Multiplexing模式都可以采用,UE根据eNB的配置指示使用相应的方式来处理反馈信息,当M>4时,只能够采用Bundling方式对ACK/NACK信息进行处理。
在回程链路上,对不同的TDD UL/DL Config还存在多种回程链路上、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 Sub-config。如表3所示,在相应子帧位置标记“U”表示网络侧配置此子帧为Un UL子帧,标记“D”表示配置为Un DL子帧。网络侧采用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使用的具体TDD UL/DL Config以及UnUL/DL Sub-config。
表3TDD Un UL/DL Sub-config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41
从表3中可以看到,对于各个Un 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子帧,需要在一个Un UL子帧上反馈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数据传输相应的ACK/NACK反馈,且Un UL/DL Sub-config和TDD UL/DL Configuration不同,无法直接使用LTE已有方法,因此需要针对Un UL/DL Sub-config提出适用的ACK/NACK反馈信息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没有明确的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案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系统预定义和/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RN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UL/DL 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回程链路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进行预定义或配置指示,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指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上行(Un UL)子帧与下行(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
进一步地,对于所有Un UL/DL 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绑定(Bundling)和/或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进一步地,对于所有Un UL/DL 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或格式3。
进一步地,对于Un UL/DL Sub-config#0,#1,#4,#5,#6,#13,#18,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
进一步地,对于Un UL/DL Sub-config#2,#3,#7,#8,#11,#14,#15,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进一步地,对于Un UL/DL Sub-config#9,#10,#12,#16,#17,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
进一步地,对于Un UL/DL Sub-config#2,#3,#7,#8,#9,#10,#11,#12,#14,#15,#16,#17,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
进一步地,对于任意Un 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进一步地,对于任意Un 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或格式3。
进一步地,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时,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
进一步地,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2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进一步地,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3或1∶4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2或1∶3或1∶4时,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
进一步地,系统预定义某个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子帧比例对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处理模式时,网络侧进一步配置指示处理模式,且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相应的系统预定义中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Bundl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按每个码字分别对所述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形成1或2bit信息,Bundling处理后的反馈信息为lbit时,RN使用PUCCH格式1a承载,反馈信息为2bit时,RN使用PUCCH格式1b承载。
进一步地,所述Multiplex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n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
n=1时,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对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1或2bit ACK/NACK信息不进行“与”操作,当反馈信息为lbit时,RN确定使用PUCCH格式1a,反馈信息为2bit时,RN确定使用PUCCH格式1b;
n=2时,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使用双流方式时,对Un DL子帧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并将“与”操作后的信息bit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RN确定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使用单流方式时,将两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RN确定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n>2时,对每个Un DL子帧的不同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并将“与”操作后的信息bit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RN确定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进一步地,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或先码字后子帧依次排列,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或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
进一步地,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
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级联模式处理将相应的lbit ACK/NACK信息b0,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进行处理承载;
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级联模式处理将相应的2bit ACK/NACK信息b0,b1,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进一步地,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级联模式处理获得的2bit反馈信息分别为所述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0,TB1对应的ACK/NACK信息b0,b1,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采用单流传输方式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进一步地,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两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所述第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0对应的ACK/NACK信息b0,以及第二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1对应的ACK/NACK信息b1,级联模式处理将两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即b0,b1,RN确定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所述第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81
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82
以及第二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83
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84
级联模式处理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4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85
或按先码字后子帧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4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86
RN确定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传输一个码字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进一步地,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n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n>2,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即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第i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0≤i≤n-1,即TBi对应的ACK/NACK信息bi,级联模式处理将n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获得n bit反馈信息为b0,b1,...bn-1,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所述第i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0≤i≤n-1,即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91
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92
级联模式处理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2*n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93
或按先码字后子帧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2*n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094
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
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传输一个码字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站,所述中继站包括:
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系统预定义的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反馈信息处理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的存储信息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其中:
所述基站,用于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所述中继站,用于根据所述基站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并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本发明方法和系统,针对不同的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回程链路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提出适用的ACK/NACK反馈信息处理模式,有效实现RN对ACK/NACK上行反馈信息向eNB的上报,并充分利用Backhaul link信道条件,提高Backhaul Link上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中继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TDD系统回程链路上行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Bundling处理模式示意图;
图4是Multiplexing处理模式示意图;
图5是级联处理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TDD系统回程链路上行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针对不同的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回程链路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提出适用的ACK/NACK反馈信息处理模式,提供了明确的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案,有效实现RN对ACK/NACK上行反馈信息向eNB的上报,并充分利用Backhaul link信道条件,提高Backhaul Link上行反馈信息的传输效率。
网络侧可以包括以下设备实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基站(eNB)、中继站(RN)、小区协作实体(MCE)、网关(GW)、移动性管理设备(MME)、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操作管理及维护(OAM)管理器。在下述内容中仅以eNB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及实施例中,提出的方法及实例仅针对TDD系统回程链路上报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同时,回程链路配置为单载波(单小区)环境下,不涉及多载波配置下回程链路的处理方式。
这里,所述回程链路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是指RN对于在Un DL子帧传输的PDSCH生成的ACK/NACK反馈信息或是对于指示半静态配置业务释放(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 release)消息的PDCCH生成的ACK反馈信息。
本发明提出的TDD系统回程链路上行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201:系统预定义和/或网络侧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所述系统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回程链路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进行预定义或配置指示。
步骤202:RN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处理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网络侧配置指示或系统预定义处理模式后,RN可以根据相应的处理模式以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自行确定相应的PUCCH格式。
当然,该PUCCH也可以由网络侧配置指示或系统预定义。
本发明中,以RN自行确定PUCCH格式的方式为主进行说明介绍。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这里,处理模式与PUCCH格式之间有固定对应关系,即当确定使用某种处理模式时,RN结合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量即可获得相应使用的PUCCH格式,其中,ACK/NACK反馈信息量由回程链路数据传输方式决定。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采用单流方式时,RN对每个Un DL的下行传输生成1bit ACK/NACK反馈信息,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采用双流方式时,RN对每个Un DL的下行传输生成2bit ACK/NACK反馈信息,RN根据回程链路下行传输方式可以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量,并结合应使用的ACK/NACK处理模式,即可相应确定使用的PUCCH格式。
这里,Un UL/DL Sub-config即表3所示#0-#18共19种不同的回程链路子帧配置,也称为Un子帧配置。Un子帧配置由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指示了用于回程链路上、下行数据传输的相应上、下行子帧。相应的,Un UL/DL子帧比例即在Un 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Un UL子帧与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
系统根据Un UL/DL Sub-config预定义或网络侧根据Un UL/DLSub-config配置指示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A:由系统预定义每个Un UL/DL Sub-config与反馈信息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每个Un UL/DL Sub-config可对应于Bundling、Multiplexing、级联这三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获得处理ACK/NACK信息的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并使用所对应的模式及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或,系统预定义每个Un UL/DL Sub-config与所述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使用所对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具体见实施例1。
情形B、在情形A的基础上,当系统预定义对于某个Un UL/DL Sub-config可使用多于一种的处理模式时,可进一步由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在预定义对应的多种处理模式中使用某一种模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信息,RN根据指示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具体见实施例2、3。
情形C、由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配置指示RN使用Bundling、Multiplexing、级联这三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及PUCCH格式来处理ACK/NACK信息,RN根据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Un UL/DL Sub-config配置指示RN所述处理模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并使用所对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具体见实施例6。
对于以上三种情形(A、B、C)的具体实现方案包括有以下:
对于所有Un UL/DL 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承载。具体示例见实施例3。
或者,对于所有Un UL/DL 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或格式3承载。
或者,对于Un UL/DL Sub-config#0,#1,#4,#5,#6,#13,#18,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承载;对于Un UL/DL Sub-config #2,#3,#7,#8,#11,#14,#15,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承载;对于Un UL/DLSub-confi#9,#10,#12,#16,#17,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3承载。具体示例见实施例1。
或者,对于Un UL/DL Sub-config#0,#1,#4,#5,#6,#13,#18,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UCCH格式1a或1b承载;对于Un UL/DL Sub-config#2,#3,#7,#8,#9,#10,#11,#12,#14,#15,#16,#17,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承载。具体示例见实施例2。
或者,对于Un UL/DL Sub-config#0,#1,#4,#5,#6,#13,#18,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承载;对于Un UL/DL Sub-config#2,#3,#7,#8,#11,#14,#15,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承载;对于Un UL/DLSub-config#9,#10,#12,#16,#17,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承载。
系统根据Un UL/DL子帧比例预定义或网络侧根据Un UL/DL子帧比例配置指示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1、由系统预定义不同Un UL/DL子帧比例与反馈信息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各Un UL/DL子帧比例可分别对应于Bundling、Multiplexing、级联这三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获得处理ACK/NACK信息的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并使用所对应的模式及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或,系统预定义不同Un UL/DL子帧比例与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中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并使用所对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具体示例见实施例4。
情形2、在情形1的基础上,当系统预定义对于某个Un UL/DL子帧比例可使用多于一种的处理模式时,可进一步由网络侧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在预定义对应的多种处理模式中使用某一种模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信息,RN根据指示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具体示例见实施例5、8。
情形3、由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使用的Un UL/DL子帧的比例,配置指示RN使用Bundling、Multiplexing、级联这三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及PUCCH格式来处理ACK/NACK信息,RN根据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的Un UL/DL子帧的比例配置指示RN处理模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具体示例见实施例7。
对于以上三种情形(1-3)的具体实现方案包括有以下:
对于任意Un 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承载。
或者,对于任意Un 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以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或格式3。
或者,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承载;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2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承载;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3或1∶4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3承载。具体示例见实施例5、7。
或者,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承载;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2或1∶3或1∶4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承载。具体示例见实施例4。
或者,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承载;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2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承载;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3或1∶4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RN采用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RN将ACK/NACK反馈信息以相应的处理模式及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承载。具体示例见实施例8。
这里,所述Bundling、Multiplexing、级联处理模式分别为:
Bundl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按码字对所述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形成1或2bit信息,如图3所示,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或1b进行处理承载。
其中,当同一Un UL子帧仅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时,则Bundling处理不对此Un DL子帧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将此Un DL子帧的1或2bit反馈信息以PUCCH格式1a或1b进行处理承载。
其中,Bundling处理后的反馈信息为1bit时,RN使用PUCCH格式1a承载,反馈信息为2bit时,RN使用PUCCH格式1b承载。
Multiplex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一个或多个Un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对每个Un DL子帧的不同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也就是码字间空间绑定(spatial bundling acrossmultiple codewords)处理,并将“与”操作后的信息bit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如图4所示,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其中,当同一Un UL子帧仅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时,则Multiplexing处理不对此Un DL子帧传输不同码字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将此Un DL子帧的1或2bit反馈信息直接以PUCCH格式1a或1b进行处理承载。当反馈信息为lbit时,相应使用PUCCH格式1a,反馈信息为2bit时,相应使用PUCCH格式1b。
其中,当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两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时,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使用双流方式时,Multiplexing处理模式分别对Un DL子帧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并将“与”操作后的信息bit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使用单流方式时,Multiplexing处理模式中,将两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另外,对于Multiplexing处理模式使用的反馈信息与所使用的PUCCH资源的映射关系,有两种方式,可使用LTE Release 8映射关系,也可以使用LTERelease 10映射关系,具体可由系统预定义或由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
级联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或先码字后子帧依次排列,如图5所示,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或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
其中,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即传输一个码字时,级联模式处理将相应的lbit ACK/NACK信息b0,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进行处理承载;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即传输两个码字时,级联模式处理将相应的2bit ACK/NACK信息b0,b1,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或者,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级联模式处理获得的2bit反馈信息分别为所述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0,TB1对应的ACK/NACK信息b0,b1,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采用单流传输方式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其中,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两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即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第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0对应的ACK/NACK信息b0,以及第二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1对应的ACK/NACK信息b1,级联模式处理将两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即b0,b1,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所述第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82
以及第二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83
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84
级联模式处理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4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85
或按先码字后子帧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4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86
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传输一个码字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另外,对于级联处理模式对应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时,反馈信息与所使用的PUCCH资源的映射关系,有两种方式,可使用LTERelease 8映射关系,也可以使用LTE Release 10映射关系,具体可由系统预定义或由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
其中,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n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n>2,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即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第i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0≤i≤n-1,即TBi对应的ACK/NACK信息bi,级联模式处理将n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获得n bit反馈信息为b0,b1,...bn-1,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所述第i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0≤i≤n-1,即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91
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92
级联模式处理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2*n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93
或按先码字后子帧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2*n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194
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传输一个码字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下文中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系统预定义Un UL/DL Sub-config与反馈信息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如表4所示。
表4TDD Un UL/DL Sub-config与ACK/NACK处理模式关系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6,则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Sub-config表4所示预定义对应关系,获得以Bundling和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且eNB通过高层信令进一步指示RN,使用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单流传输方式,RN使用Multiplexing模式处理,将相应的lbit ACK/NACK反馈信息以PUCCH格式1a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0,则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UL/DL Sub-config在表4所示预定义对应关系,获得以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双流传输方式,RN使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将在Un DL子帧#3,#8,#9上的下行传输相应的反馈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6bit反馈信息为RN将级联模式处理后的信息以PUCCH格式3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实施例2
系统预定义Un UL/DL Sub-config与反馈信息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如表5所示。
表5 TDD Un UL/DL Sub-config与ACK/NACK处理模式关系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02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4,则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Sub-config表5所示预定义对应关系,获得以Bundling和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且eNB通过高层信令进一步指示RN,使用Bundl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双流传输方式,RN使用Bundling模式处理,将相应的2bit ACK/NACK反馈信息以PUCCH格式1b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8,则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Sub-config在表5所示预定义对应关系,获得以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双流传输方式,RN使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将在Un DL子帧#3,#9上的下行传输相应的反馈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4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03
RN将级联模式处理后的信息以PUCCH格式3承载映射,在UnUL子帧#7上向eNB上报。
实施例3
系统预定义对所有Un UL/DL Sub-config采用Bundling或Multiplexing模式进行处理。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7,且eNB通过高层信令进一步指示RN,使用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则RN根据配置指示,以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4,#7,#8,#9上,eNB分别对RN采用单流传输方式进行下行数据传输,RN使用Multiplexing模式处理,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11
分别为Un DL子帧#4,#7,#8,#9下行传输相应生成的反馈信息,RN进一步将反馈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12
以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实施例4
系统预定义对于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时,回程链路上行ACK/NACK反馈信息以Bundling模式处理,其他比例值时,采用级联模式处理。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1,则RN根据系统预定义规则,以Bundl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双流传输方式,RN使用Bundling模式处理,将相应的2bit ACK/NACK反馈信息以PUCCH格式1b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0,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3,则根据系统预定义规则,RN采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单流传输方式,RN使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将在Un DL子帧#3,#8,#9上的下行传输相应的反馈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6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13
其中,由于单流传输,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14
为NACK,RN将级联模式处理后的信息以PUCCH格式3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实施例5
系统预定义对于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或1∶2时,回程链路上行ACK/NACK反馈信息以Bundling和Multiplexing模式处理,其他比例值时,采用级联模式处理。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1,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2,则RN根据系统预定义规则,以Bundling和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进一步的,eNB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以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这里,系统预定义Multiplexing模式在n=2时,对ACK/NACK反馈信息不进行码字间spatial bundling处理。在Un DL子帧#7,#9上,eNB分别对RN采用双流传输方式进行下行数据传输,RN使用Multiplexing模式处理,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21
分别为Un DL子帧#7,#9下行传输相应生成的反馈信息,RN进一步将反馈信息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22
以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7,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4,则根据系统预定义规则,采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在Un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双流传输方式,RN使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将在Un DL子帧#4,#7,#8,#9上的下行传输相应的反馈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8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23
RN将级联模式处理后的信息以PUCCH格式3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实施例6
eNB根据回程链路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配置指示RN使用Bundling、Multiplexing、级联这三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来处理ACK/NACK信息。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0,eNB配置指示RN以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单流传输方式,RN根据配置指示,使用级联模式处理将相应的1bit ACK/NACK反馈信息以PUCCH格式1a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9,eNB配置指示RN以Bundl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RN根据指示将Bundling模式处理后的信息以PUCCH格式1b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实施例7
eNB根据回程链路的Un UL/DL子帧比例,配置指示RN使用Bundling、Multiplexing、级联这三种处理模式中的一种,来处理ACK/NACK信息,对于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或1∶2时,回程链路上行ACK/NACK反馈信息以Multiplexing模式处理,其他比例值时,采用级联模式处理。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8,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2,eNB配置指示RN以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这里,系统预定义Multiplexing模式在n=2时,对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码字间spatialbundling处理。在Un DL子帧#3,#9上,eNB分别对RN采用双流传输方式进行下行数据传输,RN使用Multiplexing模式处理,Un DL子帧#3,#9下行传输相应生成的4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31
相同子帧的2bit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最终的反馈信息按子帧顺序表示为b0,b1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32
RN将b0,b1以LTE映射关系选择相应的PUCCH信道资源,以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2,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3,eNB配置指示RN以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双流传输方式,RN使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将在Un DL子帧#7,#8,#9上的下行传输相应的反馈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6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33
RN将级联模式处理后的信息以PUCCH格式3承载映射,在Un UL子帧#3上向eNB上报。
实施例8
系统预定义对于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或1∶2时,回程链路上行ACK/NACK反馈信息以Bundling和Multiplexing模式处理,Un UL/DL子帧比例为1∶3或1∶4时,采用Multiplexing和级联模式处理。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1,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2,则RN根据系统预定义规则,以Bundling和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进一步的,eNB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以Multiplexing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这里,系统预定义Multiplexing模式在n=2时,对ACK/NACK反馈信息不进行码字间spatial bundling处理。在Un DL子帧#7,#9上,eNB分别对RN采用双流传输方式进行下行数据传输,RN使用Multiplexing模式处理,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41
分别为Un DL子帧#7,#9下行传输相应生成的反馈信息,RN进一步将反馈信息以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回程链路使用Un UL/DL Sub-config#17,其中,Un UL/DL子帧比例为1∶4,则根据系统预定义规则,采用Multiplexing和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进一步的,eNB通过高层信令配置指示RN以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在Un DL子帧上,eNB对RN的下行数据采用双流传输方式,RN使用级联模式处理ACK/NACK信息,将在Un DL子帧#4,#7,#8,#9上的下行传输相应的反馈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8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BDA0000052226500000243
RN将级联模式处理后的信息以PUCCH格式3承载映射,向eNB上报。
为了实现以上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站,所述中继站包括:
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系统预定义的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反馈信息处理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的存储信息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存储的信息是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上下行(UnUL/DL)子帧比例进行预定义的,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指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上行(Un UL)子帧与下行(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存储每个Un UL/DL Sub-config或不同Un UL/DL子帧比例与所述处理模式的对应关系,所述反馈信息处理上报模块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相应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
进一步地,所述中继站还包括配置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的配置指示处理模式和/或PUCCH格式,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存储的信息表明某个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子帧比例对应两种或以上处理模式,所述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中相应系统预定义中一种。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其中,
所述基站,用于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所述中继站,用于根据所述基站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并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进行配置指示,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指所述Un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上行(Un UL)子帧与下行(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
可理解地,前文所述的各种方案及实施例同样适用于以上中继站及系统,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Claims (32)

1.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系统预定义和/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RN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回程链路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进行预定义或配置指示,所述Un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指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上行(Un UL)子帧与下行(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预定义每个Un UL/DLSub-config与所述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系统预定义每个Un UL/DL Sub-config与所述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UnUL/DL Sub-config配置指示RN所述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Un UL/DL Sub-config配置指示RN所述处理模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预定义不同Un UL/DL子帧比例与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中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系统预定义不同Un UL/DL子帧比例与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RN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 Sub-config中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的UnUL/DL子帧的比例配置指示RN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及PUCCH格式;
或,网络侧根据回程链路的Un UL/DL子帧的比例配置指示RN处理模式,RN根据配置指示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
7.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有Un UL/DL 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绑定(Bundling)和/或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8.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有Un UL/DL Sub-config,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或格式3。
9.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 UL/DLSub-config #0,#1,#4,#5,#6,#13,#18,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
10.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 UL/DLSub-config #2,#3,#7,#8,#11,#14,#15,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11.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 UL/DLSub-config#9,#10,#12,#16,#17,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
12.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Un UL/DLSub-config#2,#3,#7,#8,#9,#10,#11,#12,#14,#15,#16,#17,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
13.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Un 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14.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Un UL/DL子帧比例,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或格式3。
15.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1时,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
16.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2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Bundling和/或Multiplexing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1b。
17.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3或1∶4时,系统预定义或由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处理ACK/NACK反馈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5、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n UL/DL子帧比例为1∶2或1∶3或1∶4时,系统预定义或网络侧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Multiplexing和/或级联模式,相应的,RN确定的PUCCH格式为信道选择的1b或PUCCH格式3。
1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系统预定义某个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子帧比例对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处理模式时,网络侧进一步配置指示处理模式,且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相应的系统预定义中一种。
2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undl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按每个码字分别对所述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形成1或2bit信息,Bundling处理后的反馈信息为1bit时,RN使用PUCCH格式1a承载,反馈信息为2bit时,RN使用PUCCH格式1b承载。
2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ultiplexing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n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
n=1时,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对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1或2bit ACK/NACK信息不进行“与”操作,当反馈信息为1bit时,RN确定使用PUCCH格式1a,反馈信息为2bit时,RN确定使用PUCCH格式1b;
n=2时,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使用双流方式时,对Un DL子帧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并将“与”操作后的信息bit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RN确定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当回程链路下行传输使用单流方式时,将两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RN确定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n>2时,对每个Un DL子帧的不同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进行“与”操作,并将“与”操作后的信息bit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RN确定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2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对于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的一个或多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或先码字后子帧依次排列,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或1b或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或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
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级联模式处理将相应的1bit ACK/NACK信息b0,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a进行处理承载;
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级联模式处理将相应的2bit ACK/NACK信息b0,b1,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级联模式处理获得的2bit反馈信息分别为所述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0,TB1对应的ACK/NACK信息b0,b1,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采用单流传输方式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两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所述第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0对应的ACK/NACK信息b0,以及第二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TB1对应的ACK/NACK信息b1,级联模式处理将两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即b0,b1,RN确定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所述第一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61
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62
以及第二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即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64
级联模式处理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4bit反馈信息为或按先码字后子帧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4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66
RN确定进一步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进行处理承载;
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传输一个码字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模式是指,当在同一Un UL子帧需上报n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信息时,n>2,若在所述Un 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单流传输方式,即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第i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一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0≤i≤n-1,即TBi对应的ACK/NACK信息bi,级联模式处理将n个Un DL子帧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Un DL子帧顺序依次排列获得n bit反馈信息为b0,b1,...bn-1,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若在所述UnDL子帧上回程链路采用双流传输方式,所述第i个Un DL子帧下行传输的两个码字对应的反馈信息,0≤i≤n-1,即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71
对应的ACK/NACK信息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72
级联模式处理按先子帧后码字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2*n 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73
或按先码字后子帧的顺序依次排列获得的2*n bit反馈信息为
Figure FDA0000052226490000074
RN确定进一步使用PUCCH格式3进行处理承载;
当所述Un DL子帧没有进行下行传输或仅传输一个码字时,相应反馈信息位置为NACK。
27.一种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包括:
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系统预定义的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反馈信息处理上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的存储信息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存储的信息是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进行预定义的,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指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上行(Un UL)子帧与下行(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
29.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存储每个Un UL/DL Sub-config或不同Un UL/DL子帧比例与所述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反馈信息处理上报模块根据当前使用的Un UL/DLSub-config或Un UL/DL子帧比例及所述预定义对应关系,确定ACK/NACK反馈信息的相应处理模式,进而根据所述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站还包括配置指示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的配置指示处理模式和/或PUCCH格式,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存储的信息表明某个Un UL/DL Sub-config或UnUL/DL子帧比例对应两种或以上处理模式时,所述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为所述系统预定义存储模块中相应系统预定义中一种。
31.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中继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用于配置指示中继站(RN)用于处理待上报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处理模式;
所述中继站,用于根据所述基站配置指示的处理模式及ACK/NACK反馈信息量确定PUCCH格式,并使用相应的处理模式及相应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承载所述ACK/NACK反馈信息,向网络侧上报;
其中,所述处理模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绑定(Bundling)模式、复用(Multiplexing)模式、级联模式;
所述PUCCH格式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PUCCH格式1a,PUCCH格式1b,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PUCCH格式3。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回程链路上行/下行子帧配置(Un UL/DL Sub-config)或Un UL/DL Sub-config中的上下行(Un UL/DL)子帧比例进行配置指示,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的Un UL/DL子帧比例指所述Un UL/DL Sub-config中,配置的上行(Un UL)子帧与下行(Un DL)子帧数量的比例。
CN201110074084.XA 2011-03-25 2011-03-25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02694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4084.XA CN102694629B (zh) 2011-03-25 2011-03-25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PCT/CN2012/071524 WO2012130005A1 (zh) 2011-03-25 2012-02-23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4084.XA CN102694629B (zh) 2011-03-25 2011-03-25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4629A true CN102694629A (zh) 2012-09-26
CN102694629B CN102694629B (zh) 2016-08-03

Family

ID=4685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4084.XA Active CN102694629B (zh) 2011-03-25 2011-03-25 Tdd系统中回程链路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94629B (zh)
WO (1) WO201213000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042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06456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ck/nack feedback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CN108462971A (zh) * 2017-02-22 2018-08-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0256A1 (en) * 2008-04-17 2010-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Bundled ACK/NAK Bits
CN101888661A (zh) * 2009-05-11 2010-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984568A (zh) * 2010-11-05 201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1989898A (zh) * 2010-11-15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0256A1 (en) * 2008-04-17 2010-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Bundled ACK/NAK Bits
CN101888661A (zh) * 2009-05-11 2010-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984568A (zh) * 2010-11-05 201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1989898A (zh) * 2010-11-15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042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44042B (zh) * 2013-05-10 2019-01-1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06456A1 (en) * 2014-01-20 2015-07-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ck/nack feedback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CN108462971A (zh) * 2017-02-22 2018-08-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4629B (zh) 2016-08-03
WO2012130005A1 (zh) 201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367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합된 무선 백홀 및 액세스 네트워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RE48881E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volving relay
CN107005374B (zh) 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276726B2 (en) Transmissions/receptions of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155282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디바이스간 통신
CN102396176B (zh) 用于检测来自转发器的harq/nack反馈信号的方法
KR10205786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845118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50056B1 (ko) D2d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2239659B (zh) 用于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网元
CN104885398A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98329A (zh) 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KR20100110746A (ko) 멀티캐스트 브로드캐스트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4885554A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参考信号测量
CN102342054A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KR20120057573A (ko) 다중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과정을 지원하는 백홀 중계를 위한 제어 설계
CN105187113A (zh) 中继节点以及在中继节点中实施的用于接收r-pdcch的方法
CN102013961A (zh) 一种发送上行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2019485A1 (zh) 回程链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资源配置指示方法和系统
CN103825687A (zh) 用于蜂窝网络下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信令传输方法
KR20120129245A (ko) 연계된 다중전송단 방식을 지원하는 제어정보의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CN102480343B (zh) 回程链路ack/nack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US917857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354625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906530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Address after: 215500 No.13, Caotang Road,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500 5th floor, building 4, 68 Lianfeng Road, Changfu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 caodang Road,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ent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