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4608B - 振荡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振荡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4608B
CN102394608B CN201110300474.4A CN201110300474A CN102394608B CN 102394608 B CN102394608 B CN 102394608B CN 201110300474 A CN201110300474 A CN 201110300474A CN 102394608 B CN102394608 B CN 1023946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output
nmos pass
pass transistor
p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04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4608A (zh
Inventor
郝树森
刘阳
王磊
李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ud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Fudan Micr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udan Micr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udan Micr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udan Microelectronic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004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46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4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46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6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振荡器电路,包括:电容;电流源;四个开关;比较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相反,第一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的通断,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的通断;当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导通,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当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二状态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断开,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导通;当电容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时,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第一阈值大于0,第二阈值小于0。本发明提高了电容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振荡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荡器电路。
背景技术
振荡器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特别是在集成电路中,振荡器为集成电路中的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提供时钟信号。然而,在集成电路中,基于反相器的简单环形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会随电源电压有巨大的波动,不适用于对时钟频率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128673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低压低功耗振荡器,参见图1所示,包括:
电容C1;
电流源产生电路,包括:启动电路、由第一PMOS晶体管MP1和第二PMOS晶体管MP2构成的电流镜、由第一NMOS晶体管MN1和第二NMOS晶体管MN2构成的放大电路、以及电阻R1;
由第四PMOS晶体管MP4构成的充电电路;
由第四NMOS晶体管MN4构成的比较电路;
由第三NMOS晶体管MN3构成的放电电路;
由第一反相器U1和第二反相器U2构成的延时电路。
但是,该结构的振荡器对电容的利用率不高,其只利用了电容充电过程进行计时,而对电容放电的过程没有充分地利用,参考图2所示,电容充电时间(电容两端电压大于0)决定时钟信号半个时钟周期的时间宽度,而电容放电过程(电容两端电压等于0)对时钟的周期没有贡献。此时的电容值为时钟周期与所述电阻R1的电阻值之比。由于电容值与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电容值越大,电容的面积越大,因此此种结构使得在低频振荡器应用环境中,电容所消耗的芯片面积较大。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204504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RC振荡器及其实现方法,参见图3所示,包括:镜像恒流源产生电路101、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2、比较整形电路103以及充放电电路104。该RC振荡器通过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2获得充电上限电压及放电下限电压,通过比较整形电路103将该充电上限电压、该放电下限电压与充放电电压进行比较产生充电控制信号与放电控制信号,控制充放电路104中充放电电容进行充放电。此时的电容值C为:C=(1/2)*T/(R*M/K),其中:M为基准电压产生电路102中电流镜的电流放大倍数,K为充放电电路104中电流镜的电流放大倍数,T为时钟周期,R为电压产生电路102中电阻R1的电阻值。
参考图4所示,该技术中电容的充电时间和放电时间共同决定了时钟的周期,但是由于电容充电上限电压和放电下限电压均为正数,该电容只能在电压大于或等于放电下限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充电上限电压的范围内进行充放电,因此使得电容不能完全放电,效率有所降低。
因此,如何在振荡器电路中,提高电容的利用率,以减小振荡器电路消耗的芯片面积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振荡器电路,以提高电容的利用率,最终减小振荡器电路消耗的芯片面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荡器电路,包括:
电容;
第一电流源,用于提供电流;
开关组合,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
比较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相反,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通断;
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导通;
当所述电容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所述第一阈值大于0,所述第二阈值小于0。
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状态为低电平。
可选地,所述第一状态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状态为高电平。
可选地,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的绝对值相同。
可选地,所述比较电路为迟滞比较器。
可选地,所述振荡器电路还包括:非交叠时钟电路,所述非交叠时钟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流源,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正极,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电容的负极,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流源,第二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容的负极,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电容的正极,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比较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相反,第一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的通断,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的通断,当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二状态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导通,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断开,此时对电容进行充电;当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二状态,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断开,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导通,此时对电容进行放电;又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时,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且第一阈值大于0,第二阈值小于0,从而对电容不仅能够充分地充放电,同时还能进行反向充放电,使得电容的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由于振荡器电路可以充分利用电容正向充电、正向放电、反向放电和反向充电的过程进行计时,使得振荡器周期大大延长。在相同时钟周期需求下,本发明提供的振荡器结构可减小电容的大小,最终可以减小电容在集成电路上消耗的面积,从而减小芯片的实现成本。
2)可选方案中,还可以包括非交叠时钟电路,所述非交叠时钟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由于非交叠时钟电路中总是电压状态为高的信号先变低,然后电压状态为低的信号再变高,从而非交叠时钟可以保证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或者是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先断开,然后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或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才导通,最终可以有效消除四个开关同时翻转时出现的漏电现象,使得振荡器的时钟周期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振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振荡器的电容充放电与输出时钟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另一种振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振荡器的电容充放电与输出时钟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振荡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电流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比较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电容充放电与输出时钟的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振荡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非交叠时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振荡器对电容的利用率都不高,没有充分利用电容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因此使得电容所消耗的芯片面积比较大。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荡器电路,包括:
电容;
电流源,用于提供电流;
开关组合,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
比较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相反,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通断;
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导通;当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导通;
当所述电容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所述第一阈值大于0,所述第二阈值小于0。
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对电容充放电以及反向充放电的过程,提高了电容的利用率,由于振荡器需要经历电容放电和充电的过程进行计时,使得振荡器电路的周期延长。在相同时钟周期需求下,本发明提供的振荡器电路可减小电容的大小,从而减小了电容所消耗的芯片面积。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振荡器电路包括:
电容C;
电流源I,连接电源电压VDD,所述电流源I用于提供电流;
开关组合,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其中: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I,所述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正极+,所述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I,所述第二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S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ACGND,所述第四开关S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的正极+,所述第四开关S4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ACGND;所述第一开关S1、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电流源I相交于B点;
比较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V+、第二输入端V-、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71
和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72
所述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73
和所述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74
的电压状态相反,所述第一输入端V+和所述电容C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V-与所述电容C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75
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三开关S3且控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三开关S3的通断,所述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四开关S4且控制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四开关S4的通断;
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三开关S3导通;当所述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82
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四开关S4导通;
当所述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所述第一阈值大于0,所述第二阈值小于0。
其中,所述电流源I可以为现有技术任意一种可以提供电流的装置。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参考图6所示,所述电流源I包括:电阻R、第一PMOS晶体管P1、第二PMOS晶体管P2、第三PMOS晶体管P3、第一NMOS晶体管N1和第二NMOS晶体管N2,其中:所述电阻R的一端、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源极和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所述电阻R的另一端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源极,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栅极、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栅极、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栅极、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漏极和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源极和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源极连接地GND。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漏极为B点,即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漏极为电流源I的输出端。
所述地GND上的电位指的是系统的零电位。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ACGND,即: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一个电阻或者一个电流源与一恒压源相连;或者,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直接与一恒压源相连;或者,所述第三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地GND,即所述交流地ACGND可以是地GND。
其中,在所述比较电路中,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1
和所述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2
的电压状态始终相反,当第一输入端V+与第二输入端V-之间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时,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3
和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4
的电压状态翻转。所述第一状态可以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状态可以为低电平,相应的,所述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的导通/断开是通过高电平/低电平来控制。如:当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5
为高电平时,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6
为低电平,则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导通,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断开;当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7
为低电平时,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098
为高电平,则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断开,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控制四个开关的导通/断开,如:所述第一状态还可以为低电平,第二状态为高电平,从而所述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的导通/断开是通过低电平/高电平来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可以采用迟滞比较器实现。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参考图7所示,所述比较电路包括:第四PMOS晶体管P4、第五PMOS晶体管P5、第六PMOS晶体管P6、第七PMOS晶体管P7、第八PMOS晶体管P8、第三NMOS晶体管N3、第四NMOS晶体管N4、第五NMOS晶体管N5、第六NMOS晶体管N6、第七NMOS晶体管N7和第八NMOS晶体管N8。
其中: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源极、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源极和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VDD。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栅极、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栅极和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栅极连接偏置电压Vbias。所述偏置电压Vbias用于保证第四PMOS晶体管P4、第五PMOS晶体管P5和第六PMOS晶体管P6处于开启状态。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连接第七PMOS晶体管P7的源极和第八PMOS晶体管P8的源极。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P7的栅极为第一输入端V+。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P8的栅极为第二输入端V-。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P7的漏极、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栅极、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漏极、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漏极和第六NMOS晶体管N6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P8的漏极、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N7的栅极、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N8的栅极、第七NMOS晶体管N7的漏极、第六NMOS晶体管N6的漏极和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漏极且将连接点作为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01
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N8的漏极且将连接点作为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02
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源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源极、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N6的源极、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N7的源极和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N8的源极连接地GND。
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的绝对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图7所示的比较电路,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分别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V TH 1 = [ 2 β P 7 P 8 · I P 5 ( W N 7 / L N 7 ) + ( W N 6 / L N 6 ) ] 1 / 2 · [ ( W N 6 / L N 6 ) 1 / 2 - ( W N 7 / L N 7 ) 1 / 2 ]
V TH 2 = - [ 2 β P 7 P 8 · I P 5 ( W N 4 / L N 4 ) + ( W N 5 / L N 5 ) ] 1 / 2 · [ ( W N 5 / L N 5 ) 1 / 2 - ( W N 4 / L N 4 ) 1 / 2 ]
其中:VTH1为第一阈值,VTH2为第二阈值,βP7P8为第八PMOS晶体管P8和第七PMOS晶体管P7的跨导,IP5是第五PMOS晶体管P5漏极的输出电流,WN7为第七NMOS晶体管N7的宽度,WN6为第六NMOS晶体管N6的宽度,LN6是第六NMOS晶体管N6的长度,LN7为第七NMOS晶体管N7的长度,WN4为第四NMOS晶体管N4的宽度,WN5为第五NMOS晶体管N5的宽度,LN4是第四NMOS晶体管N4的长度,LN5是第五NMOS晶体管N5的长度。
由上述两个公式可知:当第七PMOS晶体管P7的尺寸和第八PMOS晶体管P8的尺寸相等,第四NMOS晶体管N4的尺寸和第七NMOS晶体管N7的尺寸相等,第五NMOS晶体管N5的尺寸和第六NMOS晶体管N6的尺寸相等时,所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绝对值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的绝对值还可以不相同。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阈值大于0,则第六NMOS晶体管N6的宽长比应该大于第七NMOS晶体管N7的宽长比;为了保证第二阈值小于0,则第五NMOS晶体管N5的宽长比应该大于第四NMOS晶体管的宽长比。
本实施例中以迟滞比较器中MOS晶体管的尺寸确定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具体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电路还可以通过多个普通比较器与若干开关或触发器组合来实现,此时,所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具体取值还可以由外部电路来确定。
参考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会循环重复正向充电、正向放电、反向放电和反向充电这四种状态,具体地:
1)当振荡器电路开始工作时,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11
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则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导通,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断开,所述电容C处于正向充电状态,所述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逐渐从零开始增大,由于比较电路第一输入端V+和第二输入端V-之间的电压差等于电容两端的电压,因此比较电路第一输入端V+和第二输入端V-之间的电压差也逐渐从零开始增大;
2)当比较电路第一输入端V+和第二输入端V-之间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大于0)时,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13
和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14
的电压状态翻转,即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16
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从而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断开,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导通,所述电容C处于正向放电状态,所述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逐渐从第一阈值开始变小;
3)当电容两端的电压差变为零后,电容两端的电压差继续变为负值,此时所述电容C处于反向放电状态;
4)当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小于0)时,即比较电路第一输入端V+和第二输入端V-之间的电压差等于第二阈值时,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21
和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22
的电压状态翻转,即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从而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导通,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断开,所述电容C处于反向充电状态,其两端电压差从第二阈值逐渐增大到0,从而重复1),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上述是以电容C的初始状态为正向充电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振荡器电路开始工作时,所述电容C还可以先进行反向充电,此时,所述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25
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本实施例中电容C进行一次正向充电、正向放电、反向放电和反向充电过程的时间作为振荡器电路的一个计时周期,在充分提高电容利用率的同时,使得计时周期得到延长。
通过比较图8、图2和图4可知:本实施例中使得电容的利用率最大化。
本实施例中电容C的电容值由下面的公式确定:
C=(1/2)*I*T/(Vth1-Vth2)
其中,Vth1为第一阈值,Vth2为第二阈值,I为电流源I对电容C的充放电电流,T为输出时钟信号的周期。
本实施例对电容不仅能够充分地充放电,同时还能进行反向充放电,使得电容的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最终可以减小电容在芯片上消耗的面积。
本实施例充分利用了对电容正向充电、正向放电、反向放电和反向充电的过程,使得电容的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并保证振荡器电路计时周期得到延长。在相同时钟周期需求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振荡器电路可减小电容的大小,从而减小电容在芯片上消耗的面积,最终可以节省系统(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实现成本。
实施例二
参考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振荡器电路增加了非交叠时钟电路,所述非交叠时钟包括第三输入端ξ1、第四输入端ξ2、第三输出端δ1和第四输出端δ2,其中:所述第三输入端ξ1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31
所述第四输入端ξ2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δ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S1和所述第三开关S3,所述第四输出端δ2连接所述第二开关S2和所述第四开关S4。
作为一个具体例子,参考图10所示,所述非交叠时钟包括:第一与非门Y1、第二与非门Y2、第一反相器A1和第二反相器A2,其中:第一与非门Y1和第二与非门Y2组成RS触发器。具体地,第一与非门Y1的一个输入端作为第三输入端ξ1,第二与非门Y2的一个输入端作为第四输入端ξ2。第一与非门Y1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非门Y2的输出端和第二反相器A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Y1的输出端、第二与非门Y2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一反相器A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A1的输出端作为第三输出端δ1,所述第二反相器A2的输出端作为第四输出端δ2。
第三输入端ξ1的电压状态与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33
的电压状态相同,第四输入端ξ2的电压状态与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34
的电压状态相同。当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时,第三输入端ξ1和第四输入端ξ2的电压状态同时发生翻转。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1)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41
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42
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则第三输入端ξ1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第四输入端ξ2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第一与非门Y1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第二与非门Y2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第一反相器A1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第二反相器A2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即第一反相器A1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43
的电压状态相同,第二反相器A2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44
的电压状态相同。相应的,所述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导通,所述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断开,电容C进行正向充电。
2)当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使得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45
和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后,第一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47
的电压状态为低电平,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48
的电压状态为高电平,则第三输入端ξ1的电压状态变为低电平,第四输入端ξ2的电压状态变为高电平。
由与非门的特性可知,第三输入端ξ1的电压状态变为低电平后,第一与非门Y1的输出端可立即变为高电平,但是由于第一与非门Y1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原来为低电平,虽然第四输入端ξ2的电压状态变为高电平,但第二与非门Y2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仍为高电平,因此只有当第一与非门Y1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变为高电平之后,第二与非门Y2的输出端的电压状态才能变为低电平,即第三输出端δ1的电压状态变为低电平后,第四输出端δ2的电压状态才能变成高电平。这样,非交叠时钟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的电压状态随着电容C正向充电结束而发生翻转时,总是原来电压状态为高电平的输出端先翻转为低电平,然后原来电压状态为低电平的输出端才能翻转为高电平。从而第三输出端δ1的电压状态变化使得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断开之后,第四输出端δ2的电压状态变化才能使得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导通,从而可以有效消除四个开关同时翻转造成漏电的情况。
当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导通且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断开之后,电容C开始进行正向放电。
3)当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变为零后,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继续变为负值,此时所述电容C处于反向放电状态;
4)当电容C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二阈值时,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为高电平,第二输出端
Figure BDA0000096505080000152
的电压状态翻转为低电平。相应的,第四输出端δ2的电压状态先翻转为低电平(即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断开),然后第三输出端δ1的电压状态才翻转为高电平(即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导通),所述电容C处于反向充电状态,其两端电压差从第二阈值逐渐增大到0,从而重复1),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本实施例通过增加非交叠时钟电路,可以使得电压状态为高的信号先变低,然后电压状态为低的信号再变高,从而非交叠时钟可以保证导通的两个开关先断开,然后剩余两个开关才导通,最终可以有效消除四个开关同时翻转时出现的漏电现象,使得振荡器的时钟周期更加精确。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容;
第一电流源,用于提供电流;
开关组合,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流源,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交流地;
比较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相反,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的通断,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信号对应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通断;所述比较电路为迟滞比较器,所述迟滞比较器包括:第四PMOS晶体管、第五PMOS晶体管、第六PMOS晶体管、第七PMOS晶体管、第八PMOS晶体管、第三NMOS晶体管、第四NMOS晶体管、第五NMOS晶体管、第六NMOS晶体管、第七NMOS晶体管和第八NMOS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五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六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五PMOS晶体管的栅极和第六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偏置电压;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七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第八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为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为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五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第六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七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六N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五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且将连接点作为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的漏极且将连接点作为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地;
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断开;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导通;
当所述电容两端的电压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电压状态翻转;所述第一阈值大于0,所述第二阈值小于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为高电平,所述第二状态为低电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状态为高电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的绝对值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电路还包括:非交叠时钟电路,所述非交叠时钟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交叠时钟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其中:第一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作为第三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作为第四输入端,第一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和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与非门的输出端、第二与非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第四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包括:电阻、第一PMOS晶体管、第二PMOS晶体管、第三PMOS晶体管、第一NMOS晶体管和第二NMOS晶体管,其中:所述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和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地,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为电流源的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荡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交流地包括:通过一个电阻或者一个电流源与一恒压源相连、直接与一恒压源相连、或连接地。
CN201110300474.4A 2011-09-28 2011-09-28 振荡器电路 Active CN1023946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0474.4A CN102394608B (zh) 2011-09-28 2011-09-28 振荡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0474.4A CN102394608B (zh) 2011-09-28 2011-09-28 振荡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608A CN102394608A (zh) 2012-03-28
CN102394608B true CN102394608B (zh) 2014-06-04

Family

ID=4586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0474.4A Active CN102394608B (zh) 2011-09-28 2011-09-28 振荡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46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1172B (zh) * 2012-06-28 2015-07-01 Holtek Semiconductor Inc 晶片內振盪裝置
CN103973227A (zh) * 2014-05-28 2014-08-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压振荡器
CN105893889A (zh) * 2016-03-21 2016-08-24 杨露萍 一种绝对值电路
CN105932983B (zh) * 2016-04-21 2018-10-2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路比较的振荡器和电源管理芯片
CN106027013B (zh) * 2016-06-23 2020-05-12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模拟功率开关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6779018B (zh) * 2017-01-03 2024-03-22 爱康普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限时存储器和rfid电子标签
CN108494384B (zh) * 2018-04-16 2020-0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振荡器的修调电路
CN113193747A (zh) * 2020-01-14 2021-07-30 江苏东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管升压模块
CN111682865B (zh) * 2020-08-11 2020-11-24 灵矽微电子(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张弛振荡器及片上芯片
CN114326895B (zh) * 2021-12-16 2023-03-14 上海川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扩展输入范围的比较器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7140A (en) * 1988-09-30 1990-08-07 Nec Corporation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using differential CMOS circuit
CN101286733A (zh) * 2008-05-26 2008-10-1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低功耗振荡器
CN101877571A (zh) * 2010-05-21 2010-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于电子镇流器中的多频率振荡器
CN101951144A (zh) * 2010-07-13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高效电荷泵及其工作方法
CN102045041A (zh) * 2011-01-17 2011-05-04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Rc振荡器及其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081B (zh) * 2008-03-11 2011-05-11 清华大学 一种振荡器电路
CN102104370B (zh) * 2009-12-16 2013-04-24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伪随机噪声信号产生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7140A (en) * 1988-09-30 1990-08-07 Nec Corporation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using differential CMOS circuit
CN101286733A (zh) * 2008-05-26 2008-10-15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低功耗振荡器
CN101877571A (zh) * 2010-05-21 2010-11-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于电子镇流器中的多频率振荡器
CN101951144A (zh) * 2010-07-13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高效电荷泵及其工作方法
CN102045041A (zh) * 2011-01-17 2011-05-04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Rc振荡器及其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608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4608B (zh) 振荡器电路
CN104113211B (zh) 一种应用于能量获取系统的低功耗迟滞电压检测电路
US20080266917A1 (en) Dc/dc converting system
CN104601150A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CN103716023A (zh) 一种超低功耗的上电复位电路
CN102420591B (zh) 振荡器
CN106787691B (zh) 电荷泵电路、电荷泵系统和存储器
CN101505094B (zh) 一种便携式设备的电源模块
CN104201915A (zh) 应用于压电能量获取的宽输入范围高效率倍压ac/dc整流电路
WO2020233383A1 (zh) 一种高能效开关电容电源转换器
CN105932983A (zh) 一种单路比较的振荡器和电源管理芯片
CN104883057A (zh) 升压与线性充电共用功率器件的移动电源转换器
CN105720956B (zh) 一种基于FinFET器件的双时钟控制触发器
CN203071869U (zh) 一种振荡器电路
CN103475338B (zh) 一种高精度低压振荡器
CN205595821U (zh) 一种用于便携设备的充电接口处理电路
CN106571796A (zh) 上电复位电路和方法
CN202840924U (zh) 一种新型的整流二极管替代电路
CN103490726A (zh) 一种低压振荡器
CN207200573U (zh) 一种电荷泵电路
CN105897168A (zh) Rc振荡器
CN204721218U (zh) 升压与线性充电共用功率器件的移动电源转换器
CN202003253U (zh) 一种用于cmos电路的电压倍增电路
CN103731102A (zh) 一种振荡电路
CN103825555A (zh) 一种振荡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