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9588B -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9588B
CN102389588B CN201110348249.8A CN201110348249A CN102389588B CN 102389588 B CN102389588 B CN 102389588B CN 201110348249 A CN201110348249 A CN 201110348249A CN 102389588 B CN102389588 B CN 102389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sium
magnesium alloy
alloy substrate
prepare
mixed liqu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8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9588A (zh
Inventor
胡俊华
关绍康
王利国
朱世杰
白奎锋
付振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3482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9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9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9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9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9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包括镁或镁合金基体,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通过微弧氧化法设置有磷酸镁层,在磷酸镁层上通过溶胶凝胶法设置有氧化钛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好,表面质量好,且具有生物兼容性好、结合强度高的优点,具有极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便,无需高温高压,易于控制,工艺稳定,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镁及镁合金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生物植入材料,其优势在于,如密度低、比强度/比刚度高等。此外,由于镁离子是人体内仅次于钾的细胞内正离子,参与体内的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具有抗凝血性和组织相容性,因此,镁及镁合金具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但是镁和镁合金的高反应活性和易腐蚀的缺点限制了其在生物植入材料领域的应用。为了控制镁和镁合金的腐蚀速率,提高其耐腐蚀性,延缓其使用寿命,研究人员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生物活性涂层,如在镁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层,或羟基磷灰石的改性产品,如F-掺杂型、缺钙型等,以及水滑石、碳酸钙等涂层。以上这些涂层均为单一涂层,单一涂层存在以下缺点:一些涂层以纳米结构的形式存在,如HA、碳酸钙、水滑石等多呈纳米棒状或片状、针状;微弧氧化层常常呈多孔特征;溶胶凝胶或液相沉积制备的TiO2表面布满裂纹。这些缺点都不利于提高镁或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为了克服单一涂层的缺点,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制备复合涂层,例如纳米结构羟基磷灰石(HA)与微弧氧化涂层的复合(Applied Surface Science,257(2011),2231-2237)、蜂胶和微弧氧化层的复合(J Mater Sci:Mater Med(2011)22:1681-1687)以及MAO/TiO2复合涂层(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469(2009),286-292)。与单一涂层相比,复合涂层明显提高了镁或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但目前在镁或镁合金生物植入材料领域,可使用的复合涂层材料种类还较少,另外,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也较复杂且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包括镁或镁合金基体,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设置有磷酸镁层,在所述磷酸镁层上设置有氧化钛层。
所述磷酸镁层的厚度为8~12μm。
所述氧化钛层的厚度为0.5~10μm。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镁或镁合金基体
按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加工镁或镁合金,然后对镁或镁合金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然后再经脱脂处理,制得镁或镁合金基体;
(2)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
配制微弧氧化电解液:将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搅拌至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混合液A中磷酸三钠的浓度为0.05~0.19mol/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25~0.08mol/L,然后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至8~12,即得微弧氧化电解液;
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步骤(1)制得的镁或镁合金基体作为阳极,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将所述阳极和阴极同时浸入所述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搅拌,于室温下进行恒电位微弧氧化,反应电压为100~180伏特,反应时间为15~30分钟,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得到磷酸镁层,反应结束后将阳极取出,然后再经清洗、干燥,备用;
(3)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
制备溶胶:分别量取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二乙醇胺和去离子水,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二乙醇胺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二乙醇胺=(4~21)∶(69~97)∶(1~17)∶(1~8),之后边搅拌边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四丁酯,之后继续搅拌1~2小时,得混合液B,然后向混合液B中加入二乙醇胺,之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得混合液C,然后向混合液C中加入去离子水,之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制得溶胶;
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对步骤(2)处理后的镁或镁合金基体进行5~10次浸涂处理,在磷酸镁层上制备得到氧化钛层,所述浸涂处理为:浸入所述溶胶中,然后以1~10cm/min的速度从所述溶胶中提出,之后在100~200℃温度下烘干;
(4)对氧化钛层进行热处理
为了进一步将溶胶固化并除去溶胶中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需要对氧化钛层进行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为:经过步骤(3)处理的镁或镁合金基体于真空度为10-2~10-3Pa下加热至200~250℃并保温2~3小时,之后炉冷。经热处理后即制得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
步骤(1)中的脱脂处理为:在丙酮乙醇混合液中超声清洗5~10分钟,之后室温干燥。其中所述的丙酮乙醇混合液中丙酮和乙醇的体积比为:丙酮∶乙醇=1∶1。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是通过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一种新的复合涂层材料即磷酸镁层和氧化钛层复合涂层材料制得。这对于发展新型生物医用器件、开发新型人体植入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中的磷酸镁层和氧化钛层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本发明通过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由磷酸镁层和氧化钛层构成的复合涂层,将两种生物兼容性良好的涂层复合在一起,显著提高了镁或镁合金基体的生物兼容性,制得了生物兼容性良好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制备在镁或镁合金基体表面的磷酸镁层采用微弧氧化法制得,具有与基体结合强度高的优点,但采用微弧氧化法制得的磷酸镁层往往是多孔结构,其对镁或镁合金基体的耐腐蚀性能提高有限,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通过在磷酸镁层上再制备氧化钛层,氧化钛层可以有效封堵磷酸镁层上的小孔,因此显著提高了镁或镁合金基体的抗腐蚀性能,并且制得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表面质量好。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好,且具有生物兼容性好、结合强度高、表面质量好的优点。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将促进镁或镁合金在生物体植入应用领域的临床应用研究,具有极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低压微弧氧化,反应电压在100~180V之间,能耗低,操作安全,且制得的磷酸镁层结构致密;磷酸镁层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明显改善镁或镁合金基体的生物相容性;采用真空热处理法处理制得的氧化钛层,能有效去除氧化钛层中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便,无需高温高压,易于控制,工艺稳定,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几种材料的极化曲线图,其中曲线1为实施例5中镁合金基体的极化曲线,曲线2为实施例5中经步骤(2)处理得到的材料的极化曲线,曲线3为实施例5中制得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极化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几种材料的极化曲线图,其中曲线1为实施例6中镁合金基体的极化曲线,曲线2为实施例6中经步骤(2)处理得到的材料的极化曲线,曲线3为实施例6中制得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极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材料,包括镁基体,在镁基体上制备有磷酸镁层,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有氧化钛层。磷酸镁层的厚度为9.5μm,氧化钛层的厚度为0.5μ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包括镁合金基体,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有磷酸镁层,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有氧化钛层。磷酸镁层的厚度为10.5μm,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0μ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包括镁合金基体,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有磷酸镁层,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有氧化钛层。磷酸镁层的厚度为10μm,氧化钛层的厚度为6μ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镁基体
按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加工镁,然后用800#砂纸对镁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之后再进行脱脂处理,即将镁放入丙酮乙醇混合液中超声清洗10分钟,之后室温干燥,制得镁基体,丙酮乙醇混合液中丙酮和乙醇的体积比为:丙酮∶乙醇=1∶1;
(2)在镁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
配制微弧氧化电解液:将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搅拌至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混合液A中磷酸三钠的浓度为0.19mol/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25mol/L,然后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至10,得到微弧氧化电解液;
在镁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步骤(1)制得的镁基体作为阳极,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将阳极和阴极同时浸入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搅拌,于室温下进行恒电位微弧氧化,反应电压为100伏特,反应时间为30分钟,在镁基体上制备得到磷酸镁层,反应结束后将阳极取出,然后再经清洗、干燥,备用;
(3)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
制备溶胶:分别量取970ml的无水乙醇、40ml的钛酸四丁酯、10ml的二乙醇胺和170ml的去离子水,之后边搅拌边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四丁酯,之后继续搅拌2小时,得混合液B,然后向混合液B中加入二乙醇胺,之后继续搅拌20分钟,得混合液C,然后向混合液C中加入去离子水,之后继续搅拌40分钟,制得溶胶;
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对步骤(2)处理后的镁基体进行5次浸涂处理,在磷酸镁层上制备得到氧化钛层,所述浸涂处理为:浸入上述制得的溶胶中,然后以5cm/min的速度从溶胶中提出,之后在200℃温度下烘干;
(4)对氧化钛层进行热处理
经过步骤(3)处理的镁基体于真空度为10-3Pa下加热至200℃并保温3小时,之后随炉冷却,制得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材料。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镁合金基体
按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加工镁合金,然后用100#砂纸对镁合金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之后再进行脱脂处理,即将镁合金放入丙酮乙醇混合液中超声清洗5分钟,之后室温干燥,制得镁合金基体,丙酮乙醇混合液中丙酮和乙醇的体积比为:丙酮∶乙醇=1∶1,其中镁合金基体的极化曲线见图1中曲线1所示;
(2)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
配制微弧氧化电解液:将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搅拌至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混合液A中磷酸三钠的浓度为0.05mol/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8mol/L,然后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至8,得到微弧氧化电解液;
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步骤(1)制得的镁合金基体作为阳极,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将阳极和阴极同时浸入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搅拌,于室温下进行恒电位微弧氧化,反应电压为120伏特,反应时间为20分钟,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得到磷酸镁层,反应结束后将阳极取出,然后再经清洗、干燥,备用,其极化曲线见图1中曲线2所示;
(3)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
制备溶胶:分别量取690ml的无水乙醇、210ml的钛酸四丁酯、80ml的二乙醇胺和10ml的去离子水,之后边搅拌边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四丁酯,之后继续搅拌1小时,得混合液B,然后向混合液B中加入二乙醇胺,之后继续搅拌40分钟,得混合液C,然后向混合液C中加入去离子水,之后继续搅拌20分钟,制得溶胶;
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对步骤(2)处理后的镁合金基体进行10次浸涂处理,在磷酸镁层上制备得到氧化钛层,所述浸涂处理为:浸入上述制得的溶胶中,然后以1cm/min的速度从溶胶中提出,之后在100℃温度下烘干;
(4)对氧化钛层进行热处理
经过步骤(3)处理的镁合金基体于真空度为10-2Pa下加热至200℃并保温3小时,之后随炉冷却,制得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其极化曲线见图1中曲线3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3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镁合金基体
按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加工镁合金,然后用800#砂纸对镁合金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之后再进行脱脂处理,即将镁合金放入丙酮乙醇混合液中超声清洗10分钟,之后室温干燥,制得镁合金基体,丙酮乙醇混合液中丙酮和乙醇的体积比为:丙酮∶乙醇=1∶1,其中镁合金基体的极化曲线见图2中曲线1所示;
(2)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
配制微弧氧化电解液:将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搅拌至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混合液A中磷酸三钠的浓度为0.05mol/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8mol/L,然后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至12,得到微弧氧化电解液;
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步骤(1)制得的镁合金基体作为阳极,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将阳极和阴极同时浸入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搅拌,于室温下进行恒电位微弧氧化,反应电压为140伏特,反应时间为15分钟,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得到磷酸镁层,反应结束后将阳极取出,然后再经清洗、干燥,备用,其极化曲线见图2中曲线2所示;
(3)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
制备溶胶:分别量取690ml的无水乙醇、210ml的钛酸四丁酯、80ml的二乙醇胺和10ml的去离子水,之后边搅拌边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四丁酯,之后继续搅拌1小时,得混合液B,然后向混合液B中加入二乙醇胺,之后继续搅拌40分钟,得混合液C,然后向混合液C中加入去离子水,之后继续搅拌20分钟,制得溶胶;
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对步骤(2)处理后的镁合金基体进行8次浸涂处理,在磷酸镁层上制备得到氧化钛层,所述浸涂处理为:浸入上述制得的溶胶中,然后以10cm/min的速度从溶胶中提出,之后在100℃温度下烘干;
(4)对氧化钛层进行热处理
经过步骤(3)处理的镁合金基体于真空度为10-2Pa下加热至250℃并保温2小时,之后随炉冷却,制得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其极化曲线见图2中曲线3所示。
对实施例5、实施例6中的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有磷酸镁层的镁合金基体、制得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分别进行了极化曲线测试,得到的极化曲线见图1和图2所示。从图1、图2中的极化曲线可以获得各材料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数据,图1、图2中的各极化曲线显示了各材料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的变化趋势。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按照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磷酸镁层的镁合金基体→制得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顺序,其腐蚀电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腐蚀电流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制得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较镁合金基体得到了显著提高,制得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良好。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与镁合金基体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腐蚀电位提高了170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3个数量级。与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有蜂胶和微弧氧化复合层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与镁合金基体相比,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有蜂胶和微弧氧化复合层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的腐蚀电位提高了240mV,腐蚀电流密度仅仅降低了2个数量级。腐蚀电流更直接的反应了腐蚀速率的大小。这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比镁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有蜂胶和微弧氧化复合层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合金材料耐久性好,能够更有效降低腐蚀速率。

Claims (6)

1.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包括镁或镁合金基体,其特征在于,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设置有磷酸镁层,在所述磷酸镁层上设置有氧化钛层;
所述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镁或镁合金基体
按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加工镁或镁合金,然后对镁或镁合金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然后再经脱脂处理,制得镁或镁合金基体;
(2)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
配制微弧氧化电解液:将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搅拌至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混合液A中磷酸三钠的浓度为0.05~0.19mol/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25~0.08mol/L,然后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至8~12,即得微弧氧化电解液;
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步骤(1)制得的镁或镁合金基体作为阳极,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将所述阳极和阴极同时浸入所述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搅拌,于室温下进行恒电位微弧氧化,反应电压为100~180伏特,反应时间为15~30分钟,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得到磷酸镁层,反应结束后将阳极取出,然后再经清洗、干燥,备用;
(3)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
制备溶胶:分别量取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二乙醇胺和去离子水,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二乙醇胺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二乙醇胺=(4~21)∶(69~97)∶(1~17)∶(1~8),之后边搅拌边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四丁酯,之后继续搅拌1~2小时,得混合液B,然后向混合液B中加入二乙醇胺,之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得混合液C,然后向混合液C中加入去离子水,之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制得溶胶;
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对步骤(2)处理后的镁或镁合金基体进行5~10次浸涂处理,在磷酸镁层上制备得到氧化钛层,所述浸涂处理为:浸入所述溶胶中,然后以1~10cm/min的速度从所述溶胶中提出,之后在100~200℃温度下烘干;
(4)对氧化钛层进行热处理
经过步骤(3)处理的镁或镁合金基体于真空度为10-2~10-3Pa下加热至200~250℃并保温2~3小时,之后炉冷,制得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镁层的厚度为8~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氧化钛层的厚度为0.5~10μm。
4.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镁或镁合金基体
按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加工镁或镁合金,然后对镁或镁合金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然后再经脱脂处理,制得镁或镁合金基体;
(2)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
配制微弧氧化电解液:将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搅拌至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A,混合液A中磷酸三钠的浓度为0.05~0.19mol/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25~0.08mol/L,然后将混合液A的pH值调至8~12,即得微弧氧化电解液;
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磷酸镁层:步骤(1)制得的镁或镁合金基体作为阳极,不锈钢片作为阴极,将所述阳极和阴极同时浸入所述微弧氧化电解液中,搅拌,于室温下进行恒电位微弧氧化,反应电压为100~180伏特,反应时间为15~30分钟,在镁或镁合金基体上制备得到磷酸镁层,反应结束后将阳极取出,然后再经清洗、干燥,备用;
(3)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
制备溶胶:分别量取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二乙醇胺和去离子水,无水乙醇、钛酸四丁酯、二乙醇胺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二乙醇胺=(4~21)∶(69~97)∶(1~17)∶(1~8),之后边搅拌边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钛酸四丁酯,之后继续搅拌1~2小时,得混合液B,然后向混合液B中加入二乙醇胺,之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得混合液C,然后向混合液C中加入去离子水,之后继续搅拌20~40分钟,制得溶胶;
在磷酸镁层上制备氧化钛层:对步骤(2)处理后的镁或镁合金基体进行5~10次浸涂处理,在磷酸镁层上制备得到氧化钛层,所述浸涂处理为:浸入所述溶胶中,然后以1~10cm/min的速度从所述溶胶中提出,之后在100~200℃温度下烘干;
(4)对氧化钛层进行热处理
经过步骤(3)处理的镁或镁合金基体于真空度为10-2~10-3Pa下加热至200~250℃并保温2~3小时,之后炉冷,制得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脱脂处理为:在丙酮乙醇混合液中超声清洗5~10分钟,之后室温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酮乙醇混合液中丙酮和乙醇的体积比为:丙酮:乙醇=1:1。
CN201110348249.8A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389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8249.8A CN102389588B (zh)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8249.8A CN102389588B (zh)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9588A CN102389588A (zh) 2012-03-28
CN102389588B true CN102389588B (zh) 2014-04-09

Family

ID=45857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8249.8A Active CN102389588B (zh) 2011-11-07 2011-11-07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95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8182A (zh) * 2013-08-08 2015-02-11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涂敷钛合金表面的方法及其涂层
CN103726047A (zh) * 2013-12-26 2014-04-16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一种采用浸涂预置粉末进行激光表面处理的方法
CN107460453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宁波瑞隆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镁合金微弧氧化-溶胶凝胶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9055840A (zh) * 2018-08-30 2018-12-21 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帘盖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9439A (zh) * 2007-12-25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镁合金表面高耐蚀性微弧氧化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1709496A (zh) * 2009-11-30 2010-05-19 郑州大学 一种镁基生物活性涂层的微弧氧化-电沉积制备方法
CN101757689A (zh) * 2010-01-19 2010-06-3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TiO2-HA表面涂层的钛或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9439A (zh) * 2007-12-25 2009-07-01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镁合金表面高耐蚀性微弧氧化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1709496A (zh) * 2009-11-30 2010-05-19 郑州大学 一种镁基生物活性涂层的微弧氧化-电沉积制备方法
CN101757689A (zh) * 2010-01-19 2010-06-30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TiO2-HA表面涂层的钛或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昱等.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保护涂层的研究进展.《材料保护》.2005,第38卷(第9期),全文.
溶胶凝胶法在制备AZ91D镁合金复合涂层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范佳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090915(第9期);第29、33、35页 *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保护涂层的研究进展;杨昱等;《材料保护》;20050930;第38卷(第9期);全文 *
范佳敏.溶胶凝胶法在制备AZ91D镁合金复合涂层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09,(第9期),第29、33、35页.
表面改性在医用镁及镁合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郭洁等;《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0831;第6卷(第4期);全文 *
郭洁等.表面改性在医用镁及镁合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9,第6卷(第4期),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9588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r et al. Electrodeposition of hydroxyapatite onto nanotubular TiO2 for implant applications
EP2707043B1 (en) Biocompatible component
US882855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nti-infective coating on implants
CN103110981B (zh) 一种抗菌、活性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复合涂层材料的制备
CN105274603B (zh) 镁或镁合金表面含碳纳米管的复合改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53123C (zh) 一种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铝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Cao et al. On the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TiO2 nanotube array layer and Ti substrate
CN102389588B (zh) 一种用于生物植入的镁或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n et al. Preparation of hydroxyapatite coating on smooth implant surface by electrodeposition
CN106011815B (zh) 用于镁基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杂化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0430099C (zh) 一种钛或钛合金表面生物活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5130B (zh) 一种以镁/镁合金为基体的多涂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ao et al. Synthesis of a porous oxide layer on a multifunctional biomedical titanium by micro-arc oxidation
KR101835684B1 (ko) 플라즈마 전해 산화 공정에서 아연 및 실리콘이 함유된 전해질 조성물 및 그 조성물을 이용하여 아연 및 실리콘 이온을 함유하는 수산화아파타이트가 코팅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제조방법
CN104922727B (zh) 一种生物活性多孔钛医用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50651A (zh) 一种镁合金表面微弧电泳含ha生物复合膜层的制备方法
KR101219471B1 (ko) 치과용 임플란트의 표면처리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표면처리된 치과용 임플란트
RU2448741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наноструктурированного биосовместимого покрытия на имплантатах
CN105420786A (zh) 一种钛表面纳米硅钛酸钠/二氧化钛生物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2304746A (zh) 聚吡咯磷酸钙/氧化镁生物陶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3934B (zh) 一种医用钛种植体微弧氧化膜层及制备方法
CN104875440B (zh) 一种以镁/镁合金为基体的多涂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96471A (zh) 一种镁或镁合金表面负载兼具耐蚀性与抗菌性能的功能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6086842A (zh) 一种金属表面高度生物兼容性涂层及制备方法
CN112126926B (zh) 钛表面修饰纳米结构同步加载生物活性锌离子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Junhua

Inventor after: Guan Shaokang

Inventor after: Wang Liguo

Inventor after: Zhu Shijie

Inventor after: Bai Kuifeng

Inventor after: Fu Zhenya

Inventor before: Hu Junhua

Inventor before: Bai Kuif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i

Inventor before: Fu Zhenya

Inventor before: Wang Liguo

Inventor before: Zhu Shijie

Inventor before: Guan Shaok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HU JUNHUA BAI KUIFENG ZHANG YI FU ZHENYA WANG LIGUO ZHU SHIJIE GUAN SHAOKANG TO: HU JUNHUA GUAN SHAOKANG WANG LIGUO ZHU SHIJIE BAI KUIFENG FU ZHENY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