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8903B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8903B CN102388903B CN 201110421125 CN201110421125A CN102388903B CN 102388903 B CN102388903 B CN 102388903B CN 201110421125 CN201110421125 CN 201110421125 CN 201110421125 A CN201110421125 A CN 201110421125A CN 102388903 B CN102388903 B CN 1023889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pyralid
- methyl
- sulphurs
- wheat
- gr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包含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两种活性成分,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重量比为1∶15~30,作为优选,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复配除草剂的5~85%。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既能防除小麦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除草效果显著,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后茬作物无影响,是一种理想的除草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我国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多万公顷,仅次于水稻种植面积。麦田草害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其中严重受害面积在8%以上,普遍减产15%以上,严重时可绝收。因此,国内小麦田除草剂的使用比例几乎达到100%,其用药量是很大的。目前,国内小麦田苗后防除杂草的除草剂主要药剂有: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氟唑磺隆、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麦草畏、甲磺隆、噻磺隆、异丙隆等,但因多年使用,许多杂草产生了抗药性,造成其用量加大,容易使小麦产生隐性药害而减产,且对后茬作物也不太安全。另外,由于多年来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我国的杂草群发生了变化,原来北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南方以阔叶杂草为主演变成南北方均为禾本科与阔叶杂草共存。这样就迫切需要既能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既不影响后茬作物的安全,又对环境较友好的除草剂,而目前我国此类除草剂很少见到。
甲基二磺隆是磺酰脲类内吸传导型苗后选择性除草剂,是乙酰乳酸合酶的抑制剂。杂草叶片吸收药剂后即停止生长、逐渐枯死。该药在土壤中的残效期短,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主要用于小麦,裸麦等除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
二氯吡啶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激素,它的化学结构和许多天然的植物生长激素类似,但在植物的组织内具有更好的持久性。它主要通过植物的根和叶进行吸收然后在植物体内进行传导,所以其传导性能较强。对杂草施药后,它被植物的叶片或根部吸收,在植物体中上下移动并迅速传导到整个植株。低浓度的二氯吡啶酸能够刺激植物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分裂的失控和无序生长,最后导致管束被破坏;高浓度的二氯吡啶酸则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阔叶杂草,且效果良好的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包含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重量比为1∶15~30。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中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重量比为1∶16~1∶25。
更优选,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中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重量比为1∶20。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所述复配除草剂中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复配除草剂的5~85%。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中,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两种活性成分按照上述重量比复配后,制成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
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配后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按1∶15~1∶30比例复配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2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说明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按1∶15~1∶30比例混配均有增效作用,其中,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按1∶20作用复配增效作用最大,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对小麦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复配茎叶处理,抑制小麦生长10%的ED10=633.5774,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147.8637,选择性系数为633.5774/147.8637=4.28>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对小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小麦3叶期到返青期,杂草1-5叶不等期,小麦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小麦安全。杂草的防效20天达到75%以上,60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既能防除阔叶杂草,又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对小麦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两种活性成分的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产品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油悬浮剂(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1∶15)
12%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油悬浮剂,12%是指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两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取0.8kg甲基二磺隆,11.2kg二氯吡啶酸,8kgPluronic125,5kg丙二醇,0.5kg黄原胶,甲酯化植物油补足至100kg。经过充分混合调配、球磨粉碎、调整、包装得到油悬浮剂。
实施例2: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可湿性粉剂(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1∶21)
55%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可湿性粉剂,55%是指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两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取2.5kg甲基二磺隆,52.5kg二氯吡啶酸,4kg分散剂NNO,3kg润湿剂K12,4kg白碳黑,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kg。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3:制备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的水分散粒剂(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1∶25)
78%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水分散粒剂,78%是指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两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取3kg甲基二磺隆,75kg二氯吡啶酸,7kg D-425,5kgEFW,5kg硫酸铵,2kg聚乙二醇,高岭土补足100%,经充分混合、气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茎叶处理联合作用室内活性测定
1、试验目的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二元复配的除草效果,并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二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为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条件
2.1供试作物小麦品种:皖麦33
2.2供试杂草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Schur)、猪殃殃(Galium aparineL.)、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野燕麦(Avena fatua 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2.3试验条件及试材的培养
在光照培养室中进行试验材料的培养,温度15-20℃。选取直径为15cm,高度为15cm的聚乙烯塑料盆钵,盆钵的底部打1cm直径的透水孔。透水孔用双层滤纸覆盖,钵内装入事先准备消毒过的壤土至钵高10cm处,用清水从下部浸透土壤。试验时,将每种杂草种子30-40粒均匀放入盆中,覆土0.5cm,杂草培养期间应补充生长所需水分。
2.4其它条件
以底部渗水的方式定期补水(药后2天内不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3试验设计
3.1药剂
3.1.1供试药剂
93%甲基二磺隆原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95%二氯吡啶酸原药(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3.1.2供试药剂药液配制
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
3.1.3试验设计
3.1.3.1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联合作用
将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单剂及5个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混配制剂分别设5个剂量,所述比例为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的活性成分重量比。另设空白对照,每个试验处理重复4次。处理药剂剂量详见表1。
表1试验处理及试验水平(浓度ga.i./亩)
3.2施药方法
3.2.1施药方法
于小麦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喷药采用可调速的室内天车式喷雾试验装置,模拟田间常规喷雾方法。喷头为扇形喷头,型号为Teejer8002E型,喷药量40公斤/亩。喷雾高度0.5米,喷幅0.7米,步速0.224米/秒。喷雾压力2.0兆帕,流量697升/分。
3.2.2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小麦3-5叶期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
4调查方法
施药后详细记录小麦及杂草的受害症状,药后20d,进行鲜重测量,并与对照处理相比较,计算鲜重防效。
4.1联合作用测定方法
试验结果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
依据SUN,Y-P(孙云沛)法计算其实际毒力指数、混剂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以浓度对数为X,病虫害防效机率值为Y,求回归方程。
实际毒力指数=标准药剂LD50/混剂的LD50×100
理论毒力指数=∑(供试药剂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剂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系数=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试验中以二氯吡啶酸为标准药剂。
判定标准:共毒系数<80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120为增效作用。
5结果与分析
5.1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的联合作用
5.1.1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混配对杂草的鲜重防效,结果见表2.
表2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混配药后20d对杂草的鲜重防效
表中防治效果为四个数据的平均值。
5.1.2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
由表2可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自的毒力回归方程、LD50、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与共毒系数。列于表3。
表3: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
由试验可知,处理C、D、E、F、G的共毒系数分别为:73.57,126.55,250.10,175.09,125.13,其中D、E、F、G的共毒系数均明显大于120,达到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处理E的共毒系数最大。
5.1.3试验结论
通过试验可知,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按1∶15~1∶30比例混配均有增效作用,其中,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按1∶20左右混配较为合适,对一年生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6综合评价
由以上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二者以1∶15~1∶30的比例复配效果较好,其中以1∶20左右比例复配效果最佳。
实施例5: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复配茎叶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二元复配茎叶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为甲基二磺隆与二氯吡啶酸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条件
2.1供试作物 小麦品种:皖麦33
2.2供试杂 草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Schur)、猪殃殃(Galium aparineL.)、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野燕麦(Avena fatua L.)(上一年田间采收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
2.3试验条件及试材的培养
在光照培养室中进行试验材料的培养,温度15-25℃。选取直径为15cm,高度为15cm的聚乙烯塑料盆钵,盆钵的底部打1cm直径的透水孔。透水孔用双层滤纸覆盖,钵内装入事先准备消毒过的壤土至钵高10cm处,用清水从下部浸透土壤。试验时,将小麦种子20粒、每种杂草种子30-40粒均匀放入盆中覆土0.5cm,放入温室内培养(15-25℃),小麦苗和杂草培养期间应补充生长所需水分。出齐后留10株健壮的苗,待小麦苗长到3~4叶和杂草长到3~5时施药处理。
2.4其它条件
以底部渗水的方式定期补水(药后2天内不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3试验设计
3.1药剂
3.1.1供试药剂
93%甲基二磺隆原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95%二氯吡啶酸原药(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3.1.2供试药剂药液配制
用电子天平称取定量的原药,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温80水溶液将上述原药稀释至所需浓度。
3.2施药方法
3.2.1施药方法
于小麦3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喷药采用可调速的室内天车式喷雾试验装置,模拟田间常规喷雾方法。喷头为扇形喷头,型号为Teejer8002E型,喷药量40公斤/亩。喷雾高度0.5米,喷幅0.7米,步速0.224米/秒。喷雾压力2.0兆帕,流量697升/分。
3.2.2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小麦3叶期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施药1次。
4调查及计算方法
4.1作物调查
施药后,调查各处理小麦有无药害症状,若有则详细记录药害症状、等级,药后20天,测量各处理小麦鲜重,计算鲜重抑制率,以明确试验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
4.2杂草调查
施药后详细记录杂草的受害症状(如生长抑制、失绿、畸形等),于药后20天,称量各处理杂草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杂草的鲜重防效。
4.3计算方法
用DPS软件对药剂剂量的对数值与小麦鲜重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和抑制作物10%时的剂量ED10,及抑制杂草90%ED90,求出选择性指数。
选择性指数=ED10/ED90
5结果与分析
5.1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茎叶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
安全性评价标准见表4,施药后3天观察,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高浓度3600mg/kg处理个别小麦心叶扭曲,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处理小麦生长基本正常;施药后7-12天,低浓度处理小麦长势正常,3600mg/kg处理小麦也慢慢恢复。施药后20天78%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WG对小麦的抑制作用见表5。
表4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目测法评价标准
表5 78%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WG对小麦的抑制作用
处理 | 质量浓度(mg/kg) | 20d抑制率(%) |
225 | 0.25 | |
450 | 0.75 | |
78%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WG | 900 | 2.00 |
1800 | 7.50 | |
3600 | 20.25 | |
对照 | 清水 | / |
表6 78%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WG对杂草的鲜重防效
由表6可知该药剂对杂草的毒杀作用情况及防效,通过公式计算其各之毒力回归方程、LD50,列于表7。
表7:毒力回归方程及LD50
处理 | 回归方程 | 相关系数 | LD50 | 95%置信区间 |
A | Y=-0.2323+2.3570x | 0.9925 | 165.9346 | 143.8011-191.4749 |
由表7可知:78%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WG的LD50为:165.9346,95%置信区间为143.8011-191.4749。
5.2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茎叶处理对小麦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
由表5、表6,通过DPS软件求得抑制小麦生长10%的ED10=2182.5620,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0=561.1078,选择性系数为2182.5620/561.1078=3.89>2,认为该药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6综合评价
6.1本试验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茎叶处理高浓度处理对小麦可以引起小麦黄化、个别植株扭曲,其它浓度处理小麦生长正常。
6.2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可知,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对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6: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
本发明所述复配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冬前小麦返青期,杂草1-5叶不等期,利用本发明的55%甲基二磺隆·二氯吡啶酸(2.5%甲基二磺隆+52.5%二氯吡啶酸)可湿性粉剂(WP)剂量8、10、12、20克/亩,兑水40公斤/亩喷施,20、60天及成熟期目测小麦安全性及杂草防效,20、60天测诸防效,结果如下表:
通过目测,小麦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小麦安全。对杂草的防效20克/亩20天达到75%以上,60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在小麦田10克/亩即可对杂草有良好的除草效果,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比较,扩大了杀草谱,对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的污染小,对人、畜、鸟类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另外,本发明的除草剂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是目前防治效果理想的复配除草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重量比为1∶1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重量比为1∶16~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重量比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甲基二磺隆和二氯吡啶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复配除草剂的5~85%。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除草剂为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配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除草剂为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21125 CN102388903B (zh) | 2011-12-15 | 2011-12-15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21125 CN102388903B (zh) | 2011-12-15 | 2011-12-15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8903A CN102388903A (zh) | 2012-03-28 |
CN102388903B true CN102388903B (zh) | 2013-07-10 |
Family
ID=45856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421125 Active CN102388903B (zh) | 2011-12-15 | 2011-12-15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88903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2563A (zh) * | 2002-03-05 | 2007-07-25 | 拜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包含特定磺酰脲的除草组合物 |
CN101617675A (zh) * | 2008-07-02 | 2010-01-06 |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 |
-
2011
- 2011-12-15 CN CN 201110421125 patent/CN1023889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02563A (zh) * | 2002-03-05 | 2007-07-25 | 拜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包含特定磺酰脲的除草组合物 |
CN101617675A (zh) * | 2008-07-02 | 2010-01-06 |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Effect of Mesosulfuron Rate and Formulation on Wild Oat (Avena fatua) Control and Malt Barley Tolerance;Steven R. King;《Weed Technology》;20071231;第21卷;771-776 * |
Steven R. King.Effect of Mesosulfuron Rate and Formulation on Wild Oat (Avena fatua) Control and Malt Barley Tolerance.《Weed Technology》.2007,第21卷771-77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8903A (zh) | 2012-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9302B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4304296B (zh) | 一种水稻田综合除草组合物 | |
CN103300039A (zh) | 一种玉米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4855394B (zh) | 一种含苯唑草酮的玉米苗后除草组合物 | |
CN102283235B (zh) | 一种用于棉花田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379303A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1946782A (zh) | 一种大豆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487956A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1965846B (zh) | 一种含有氟噻草胺的玉米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6259368B (zh) | 一种含异噁唑草酮的玉米田复配除草剂 | |
CN104782646A (zh) | 一种水稻苗后一次性复配除草剂 | |
CN104855391A (zh) | 一种含双草醚和三唑酰草胺的水稻苗后除草剂 | |
CN104770385B (zh) | 一种水稻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487946A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388898A (zh) | 一种用于棉花田的复配除草剂 | |
CN101965835A (zh) | 一种玉米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726400A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6689154A (zh) | 一种含高效氟吡甲禾灵、唑嘧磺草胺复配除草剂 | |
CN104365617B (zh) | 一种玉米苗后除草剂组合物 | |
CN101946791A (zh) | 一种增效除草剂组合物 | |
CN101946781B (zh) | 一种可用于玉米水稻苗后的复配除草剂 | |
CN102369932A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388903B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835412A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
CN102845428A (zh) | 一种小麦苗后复配除草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31602 Hefei circular economy demonstration garden, Feido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Fengle Agrochem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1221 three Town, Feixi County, Anhui, Hefei Patentee before: Anhui Fengle Agrochemical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