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8734A -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8734A
CN102388734A CN2011102105216A CN201110210521A CN102388734A CN 102388734 A CN102388734 A CN 102388734A CN 2011102105216 A CN2011102105216 A CN 2011102105216A CN 201110210521 A CN201110210521 A CN 201110210521A CN 102388734 A CN102388734 A CN 102388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soybean
leaves
planting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05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8734B (zh
Inventor
杨文钰
崔亮
雍太文
王小春
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11021052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8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8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7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在玉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去除玉米穗三叶以上的茎秆及叶片,保留穗三叶,同时以叶环为基准剪除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全部叶片。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适时和适当的去除玉米穗三叶下部叶片和穗三叶上部的茎秆及叶片,打破了玉米植株原有的源库关系,改变有机物的运输方向,建立新的源库关系,增强了源叶的碳库作用,为籽粒提供的营养增高,同时改善了大豆在带状套种模式中的生长环境,使玉米大豆达到双高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很广,是旱地粮食作物中面积和产量潜力最大的作物,也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除食用外,玉米也被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原料领域,如生产牲畜饲料、造纸、酿造烧酒、生产工业酒精等。由于玉米具有多方面突出的优势,其需求量呈增加态势,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相同地,大豆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加工原料于一身,加工链条最长。大豆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再加上其根瘤固氮作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耕地的不断流失,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存在一种玉米和大豆带状套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了两种作物之间的种间互惠,通过高大作物玉米与矮小作物大豆之间的时间、空间格局合理搭配,实现光、热、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产量。玉米与大豆间套作模式在这些地区的广泛采用,对于缓解我国对玉米、大豆的紧迫需求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玉米-大豆带状套种方式中,玉米灌浆中后期的冗余叶片间的相互遮荫不仅造成田间郁蔽、光照条件差,且大量生长的冗余叶片会过渡消耗向玉米籽粒运输的能量和光合产物,不利于玉米籽粒的灌浆,导致玉米粒重降低,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同时,会使位于共生期内矮秆作物大豆处于光能截获的劣势,致使其幼苗瘦长纤弱、易倒伏、光合功能降低,不利于大豆的生长进而影响大豆的最终产量。
上述生产问题的存在,使得玉米和大豆带状套种方式未能实现两种作物同时高产,甚至造成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没有发挥带状套种模式高效利用资源的优势。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玉米和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对于同时使玉米和大豆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同时使两种作物高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采用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在玉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去除玉米穗三叶以上的茎秆及叶片,保留穗三叶,同时以叶环为基准剪除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全部叶片。
在玉米和大豆套种过程中,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生长情况,直接影响作物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效益。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不仅与叶面积大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也与群体植株总数,叶片角度,叶面积指数,种植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玉米授粉后进入乳熟期,生长中心转至籽粒,此时玉米穗三叶对玉米籽粒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叶片在乳熟期逐渐枯黄,使其在丧失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大量消耗掉植株的营养,不利于籽粒营养物质的储存。而穗三叶上部的茎秆及叶片不仅遮挡光照,影响玉米穗三叶对光的获取,而且占用光合产物,降低了向玉米籽粒分配的光合产物,同样不利于籽粒营养物质的储存。同时,这些冗余叶片还会影响大豆的光照,降低大豆产量。
因此,本发明在玉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去除玉米穗三叶以上的茎秆及叶片,保留穗三叶,同时以叶环为基准剪除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全部叶片,减少植株叶片间的互相遮蔽,使透光量增加,利于玉米群体产量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大豆群体的光截获量,并且良好的通风环境使大量的空气通过叶面,导致叶内光合作用的底物(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使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强,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其中,玉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一般为玉米灌浆中后期,乳线位置的判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简单易掌握的。
其中,本发明所述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优选为5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行距优选为45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行距优选为50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株距优选为20-3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株距优选为20-45cm,大豆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44-64cm,玉米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46-50cm。
在作物品种的选择上,玉米品种优选为株型半紧凑且株高在200-250cm的品种,大豆品种优选为抗倒伏品种。
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玉米千粒重及大豆植株形态和光合特性,玉米千粒重增幅为12.89~15.07%,大豆株高、分枝数、豆荚数、光量子产额、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增幅分别为7.4~7.6%、13.98~14.08%、24.76~27.27%、19.24~21.9%、20~20.82%。同时,显著增加了玉米大豆复合群体的经济效益,增加效益额为162.2~170.28元,效益增幅为10.23%~11.95%。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同时使玉米、大豆高产。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适时和适当的去除玉米穗三叶下部叶片和穗三叶上部的茎秆及叶片,打破了玉米植株原有的源库关系,改变有机物的运输方向,建立新的源库关系,增强了源叶的碳库作用,为籽粒提供的营养增高,同时改善了大豆在带状套种模式中的生长环境,使玉米大豆达到双高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未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玉米大豆间套作示意图;
图2所示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玉米大豆间套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依照本发明,采用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在玉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去除玉米穗三叶以上的茎秆及叶片,保留穗三叶,同时以叶环为基准剪除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全部叶片。
其中,本发明所述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优选为5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行距优选为45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行距优选为50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株距优选为20-3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株距优选为20-45cm,大豆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44-64cm,玉米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46-50cm。
在作物品种的选择上,玉米品种优选为株型紧凑且株高在200-250cm的品种,大豆品种优选为抗倒伏品种。
其余栽培方法包括:
精选土地:选择交通便利、土地平整、面积大而规则(1亩以上)、光照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土地,改制规范。
适时播种:玉米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每亩按超出预计株数的30%育肥团,苗床加适量人畜粪水和土杂肥,另加过磷酸钙、尿素各2公斤左右调匀搓团,撒适量大抄杀防地蚕。大豆在6月1日-15日,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
合理施肥:尿素6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氯化钾60kg/hm2,全用作底肥。
病虫防治:玉米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或丢窝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杀虫双大粒剂在心叶内撒入1小把防治玉米螟;后期用井冈霉素喷秆或人工剥去病叶防治蜗牛、纹枯病。大豆苗期重点防治豆秆黑潜蝇,出苗后7天、15天、21天施药预防,或在黑潜蝇发生期用药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分枝期及时防治根腐病,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茎叶喷雾;全生育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30克或2.5%来福灵乳油15-20毫升兑水50公斤稀释喷雾。
及时收获:玉米在黄熟期抢收果穗,及时砍倒玉米秸秆原地覆盖。大豆收获期以黄熟到完熟期为宜,收后挂晒晾干后脱粒。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试验地点: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朱加乡。
实施组:在玉米灌浆中后期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去除玉米穗三叶以上的茎秆及叶片,保留穗三叶,同时以叶环为基准剪除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全部叶片。玉米大豆采用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为5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行距为45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行距为50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株距为2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株距为30cm,大豆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64cm,玉米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50cm。
玉米选用品种川单418于3月24播种,大豆选用品种贡选1号于6月8日播种。试验地施肥量为尿素6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氯化钾60kg/hm2,全用作底肥,其它栽培措施同一般大田生产,整个生育期管理水平均匀一致。对照组中,玉米留全叶,栽培管理措施同实施组,结果见表1。
表1本发明所述方法对比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078636320000051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实施组玉米与对照组玉米相比,千粒重提高15.07%,产量提高13.28%;实施组大豆与对照组大豆相比,株高、分枝数、豆荚数、光量子产额、细胞间隙CO2浓度、产量分别提高了7.6%、13.98%、27.27%、21.9%、20.82%、8.8%。
以玉米2元/kg和大豆4元/kg计算,与对照组相比,实施组每亩将增加经济效益162.2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1.95%。表明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同时使玉米、大豆高产。
实施例2:
试验地点: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朱加乡。
实施组:在玉米灌浆中后期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去除玉米穗三叶以上的茎秆及叶片,保留穗三叶,同时以叶环为基准剪除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全部叶片。玉米大豆采用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为5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行距为45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行距为50cm,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株距为20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株距为30cm,大豆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64cm,玉米种植带的幅宽优选为50cm。
玉米选用品种成单30于3月24播种,大豆选用品种贡选1号于6月8日播种。试验地施肥量为尿素6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氯化钾60kg/hm2,全用作底肥,其它栽培措施同一般大田生产,整个生育期管理水平均匀一致。对照组中,玉米留全叶,栽培管理措施同实施组,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所述方法对比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0078636320000061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实施组玉米与对照组玉米相比,千粒重提高12.89%,产量提高14.65%;实施组大豆与对照组大豆相比,株高、分枝数、豆荚数、光量子产额、细胞间隙CO2浓度、产量分别提高了7.4%、14.08%、24.76%、19.24%、20%、8.2%。
以玉米2元/kg和大豆4元/kg计算,与对照组相比,实施组每亩将增加经济效益170.28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0.23%。表明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同时使玉米、大豆高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玉米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交替方式种植,在玉米籽粒乳线达到1/2~3/4时,去除玉米穗三叶以上的茎秆及叶片,保留穗三叶,同时以叶环为基准剪除玉米穗三叶以下的全部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为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行距为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行距为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种植带内大豆的株距为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株距为20-4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种植带的幅宽为44-64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种植带的幅宽为46-5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品种为株型半紧凑且株高在200-250cm的品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品种为抗倒伏品种。
CN 201110210521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8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0521 CN102388734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10521 CN102388734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8734A true CN102388734A (zh) 2012-03-28
CN102388734B CN102388734B (zh) 2013-06-12

Family

ID=4585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1052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8734B (zh) 2011-07-26 2011-07-26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873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463A (zh) * 2012-04-20 2012-08-15 丽江市芳香植物研究所 玉米套种香薷的栽培方法
CN103141280A (zh) * 2013-03-25 2013-06-1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
CN105309179A (zh) * 2015-06-29 2016-02-10 广西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套种方法
CN105399479A (zh) * 2015-12-23 2016-03-1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5794437A (zh) * 2014-12-30 2016-07-27 王亚军 一种全膜覆盖玉米与大豆的套种方法
CN106134747A (zh) * 2016-08-05 2016-11-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
CN107548913A (zh) * 2017-09-29 2018-01-09 翟笃震 一种春玉米与夏熟大豆套种的方法
CN109618838A (zh) * 2018-12-24 2019-04-16 济南飞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豆玉米宽幅间作轻简化种植管理方法
CN111543274A (zh) * 2020-05-25 2020-08-18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玉米大豆套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方法
CN115152563A (zh) * 2022-06-27 2022-10-1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一种绿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427A (zh) * 2008-10-24 2009-03-1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5427A (zh) * 2008-10-24 2009-03-18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泉等: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 《耕作与栽培》 *
雍太文等: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
韩秉进等: "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463A (zh) * 2012-04-20 2012-08-15 丽江市芳香植物研究所 玉米套种香薷的栽培方法
CN103141280A (zh) * 2013-03-25 2013-06-1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播密协调的栽培方法
CN105794437A (zh) * 2014-12-30 2016-07-27 王亚军 一种全膜覆盖玉米与大豆的套种方法
CN105309179A (zh) * 2015-06-29 2016-02-10 广西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套种方法
CN105399479A (zh) * 2015-12-23 2016-03-1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5399479B (zh) * 2015-12-23 2019-04-23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6134747A (zh) * 2016-08-05 2016-11-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
CN107548913A (zh) * 2017-09-29 2018-01-09 翟笃震 一种春玉米与夏熟大豆套种的方法
CN109618838A (zh) * 2018-12-24 2019-04-16 济南飞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豆玉米宽幅间作轻简化种植管理方法
CN111543274A (zh) * 2020-05-25 2020-08-18 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玉米大豆套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方法
CN115152563A (zh) * 2022-06-27 2022-10-1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一种绿豆和玉米的套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8734B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8734B (zh)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5340514B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1194567B (zh) 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CN102197758B (zh)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CN102417423B (zh) 一种空心菜的营养复合肥
CN105230397B (zh) 一种大棚内同时进行蔬菜种植和柴鸡养殖的方法
CN104137724B (zh) 大蒜间套菜用糯甜玉米、夏秋大白菜间套甘蓝一年两季四收栽培方法
CN101032206A (zh) 玉米标准化模式高产栽培新技术
CN105052508A (zh)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CN111084048A (zh) 一种柑橘园套种黑麦草养鹅的方法
CN105900643A (zh) 一种饲草玉米栽培方法
CN104429456A (zh) 一种生姜套作芝麻的栽培方法
CN106613903A (zh) 一种利用家蝇辅助杂交茎瘤芥授粉的方法
CN101707967B (zh) 马铃薯嫁接栽培方法
CN103238443B (zh) 一种越冬春结球甘蓝、夏鲜食甜玉米和秋波斯菊的繁种方法
CN104641892A (zh) 一种藜蒿的扦插种植方法
CN110292010A (zh) 一种基于稻田和莲藕的龙虾养殖法
CN109937830A (zh) 一种甘蔗间作花生模式
CN107624564A (zh) 土豆、春玉米、豆角、苔菜一年四收生态高效栽培技术
CN104365328A (zh) 一种都市近郊中低产田鲜食玉米鲜食花生间作种植模式
CN111213555A (zh) 一种丘陵区春玉米机械化种植方法
Tehranifar Barberry growing in Iran
CN105850711B (zh) 一种抗拿捕净饲用谷子杂交种育种方法
CN109380053A (zh) 一种有机生态葡萄的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