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6349B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6349B
CN102386349B CN201110254555.5A CN201110254555A CN102386349B CN 102386349 B CN102386349 B CN 102386349B CN 201110254555 A CN201110254555 A CN 201110254555A CN 102386349 B CN102386349 B CN 102386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shock absorbing
battery pack
absorbing member
plai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45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6349A (zh
Inventor
白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8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6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6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6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2Casings or frames around the primary casing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裸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罐和密封所述罐的开口端的盖板;保护电路模块,位于所述裸电池上并且通过引线构件电结合到所述裸电池;上盖,结合到所述裸电池并覆盖所述保护电路模块;以及震动吸收件,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引线构件之间。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等移动装置的技术发展以及其产品的增加,对使用二次电池作为能源的需求增加。近来,作为用于取代化石燃料的替代性能源,对二次电池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以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通常,二次电池包括易燃材料,并且考虑到二次电池的稳定性,二次电池具有用于有效地控制包括过充电、过放电、过电流等的异常操作状态的电路。此外,二次电池以具有盖的电池组的形式使用,从而保护电路免受外部环境影响并使电路与外部环境绝缘。
近来,因使用移动装置的增加,相同体积的更大容量的电池组变得重要。然而,用于检验电池组的可靠性状态与以前相同。
发明内容
当电池组的重量和体积增大时,可靠性状态中最重要的劣化特性是下落特性。这是因为自由下落的震动随着电池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这样的因果关系在自由下落测试中严重地损坏电池组,并且最大的问题是直接影响电池组效率的充放电通路的电阻增大。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相对于外部震动的可靠性提高的电池组。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尽管存在外部震动而充放电通路的电阻仍维持在低水平的电池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裸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罐和密封所述罐的开口端的盖板;保护电路模块,位于所述裸电池上并且通过引线构件电结合到所述裸电池;上盖,结合到所述裸电池并覆盖所述保护电路模块;和震动吸收件,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引线构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震动吸收件由橡胶基材料或硅基材料制成,此外,所述上盖和所述震动吸收件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此外,所述上盖和所述震动吸收件可以作为单个单元成为一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震动吸收件直接接触裸电池。更具体地讲,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震动吸收件的第一表面直接接触所述引线构件,所述震动吸收件的第二表面直接接触所述上盖。所述震动吸收件可以被压缩成向所述裸电池按压所述引线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构件具有与所述震动吸收件上的开口对准的开口,并且其中,结合构件延伸穿过所述引线构件上的开口和所述震动吸收件上的开口,以将所述引线构件和所述震动吸收件结合在一起。所述震动吸收件可以包括彼此分隔开的多个震动吸收构件。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还可以包括另一震动吸收件,所述另一震动吸收件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裸电池之间并与所述震动吸收件分隔开。所述震动吸收件的厚度可以与所述另一震动吸收件的厚度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和所述震动吸收件具有彼此对准的开口,结合构件延伸穿过所述上盖上的开口和所述震动吸收件上的开口,以将所述上盖和所述震动吸收件结合在一起。此外,结合构件可以结合到所述盖板,并可以将所述上盖、所述震动吸收件、所述引线构件和所述裸电池的所述盖板结合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具有台阶部分和与所述台阶部分相邻的边缘部分,并且所述震动吸收件接触所述台阶部分和所述边缘部分。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具有从所述上盖延伸出的基本平坦的安装部分,被构造为容纳结合构件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部分处,并且所述震动吸收件位于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引线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当上盖结合到能够被充电并能放电的裸电池和/或接触裸电池的引线构件时,震动吸收层插入上盖和裸电池之间和/或插入上盖和引线构件之间。通过这样做,虽然通过上盖施加诸如自由下落的强烈外部震动,但是震动吸收层吸收或减轻传递到裸电池和/或引线构件的震动,从而能够防止裸电池和引线构件的损坏或变形。保护了形成电接触的裸电池和引线构件之间的结合免受强烈外部震动的影响,并且防止了因强烈外部震动导致的变形,从而可以将由引线构件形成的充放电电流通路的电阻维持在低水平。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以下描述,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和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至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透视图;
图5是布置在上盖第一端部的第一震动吸收层的详细透视图;
图6是布置在上盖第二端部的第二震动吸收层的详细透视图;
图7是根据对比示例的电池组的透视图;
图8和图9是图1中的电池组的剖视图;
图10是第一震动吸收层的详细剖视图;和
图11是第二震动吸收层的详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描述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示例。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全部组合。
图1至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电池组包括裸电池100、保护电路模块(PCM)150和上盖160,裸电池100能够被充电并能放电,保护电路模块(PCM)150安装在裸电池100上以控制裸电池100的充电和放电操作,上盖160与裸电池100结合以容纳PCM150。
裸电池100是可充电二次电池,可以由锂离子电池形成,并具有如下结构:包括正极板11、负极板13和分隔件15的电极组件10被放置成与电解质接触然后被密封在罐20中。例如,裸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0,具有通过卷绕正极板11、负极板13和分隔件15形成的胶卷形状;罐20,在其顶表面具有开口以在罐20内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质;以及盖板30,用于密封罐20的开口。盖板30和罐20之间的接触可以是激光焊接的,以形成密封的结合。
正极板11和负极板13可以分别连接到正极接线片17和负极接线片19。例如,正极接线片17可以连接到盖板30,负极接线片19可以连接到从盖板30向上凸出的电极端子35。电极端子35与盖板30结合并与盖板30绝缘,并且从盖板30向上凸出。
PCM150控制裸电池100的充电和放电操作,并且在大于阈值的过电流流过时,在裸电池100的温度超过预定值时,或者在过充电或过放电发生时,PCM150阻断电连接并执行用于保护裸电池100的保护操作。例如,PCM150可以包括电路基底140和保护装置120,电路基底140具有用于检测关于电流、电压等的状态信息的感测电路和充放电保护电路,保护装置120连接到电路基底140并根据温度升高来限制充放电电流。
电路基底140可以由印刷电路板(PCB)形成,印刷电路板(PCB)包括布线图案以在外部装置和裸电池100之间形成充放电电流通路,并且包括保护电路。用于中继与外部装置的电连接的外部连接端子145可以布置在电路基底140上。
保护装置120在盖板30的电极端子35和电路基底140之间形成电流通路。当裸电池100的温度超过预定阈值时,保护装置120用于通过增大电阻来强制减小充放电电流。保护装置120可以包括正温度系数(PTC)装置或温度熔断器。当保护装置120形成为PTC装置时,PTC保护装置120可以包括电阻值根据温度而变化的可变电阻器120c以及连接到可变电阻器120c并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构件120a和第二连接构件120b。例如,第一连接构件120a连接到盖板30的电极端子35,同时第二连接构件120b连接到电路基底140。
裸电池100的正极接线片17和负极接线片19分别电连接到电路基底140的电极焊盘。例如,裸电池100的负极接线片19可以经由电极端子35和保护装置120连接到电路基底140的第一电极焊盘,裸电池100的正极接线片17可以经由盖板30和引线构件132连接到电路基底140的第二电极焊盘。引线构件132可以具有台阶形状,台阶形状弯曲成具有相对于彼此成台阶的上部和下部,上部可以连接到电路基底140,下部可以延伸成接触盖板30的顶表面。引线构件132可以焊接到电路基底140的第二电极焊盘。此外,可以通过使用结合构件171将引线构件132固定在盖板30上,并且为了这样的结合,可以在引线构件132中形成用于结合构件171插入的开口131。
绝缘构件111和112可以位于PCM150和裸电池100之间。例如,绝缘构件111和112可以包括形成为围绕电极端子35的第一绝缘构件111以及位于盖板30和电路基底140之间的第二绝缘构件112。绝缘构件111和112用于将PCM150固定在裸电池100上并用于防止裸电池100和PCM150之间的电短路。此外,绝缘构件111和112可以提供PCM15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弹性支撑以吸收震动。同时,另一绝缘构件113可以位于保护装置120和盖板30之间。
上盖160结合到裸电池100以容纳PCM150。开口图案的端子孔160′可以形成在上盖160中,以暴露外部连接端子145并允许接入到外部装置。
内部涂覆有粘合剂的绝缘标签片199可以粘附到裸电池100的外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诸如双面胶带的粘附构件193布置在裸电池100的底部上,使得下盖195可以结合到裸电池100的底部。此外,塞构件190覆盖插入有结合构件171的开口161和插入有结合构件172的开口162。
参照图3,用于吸收或减轻外部震动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布置在上盖160的端部E1和E2。例如,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布置在上盖160的沿长边(x方向)的端部E1和E2,并且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端部E1的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和布置在第二端部E2的第二震动吸收层182。
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结合到上盖160的面向裸电池100的下部。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具有彼此对称的形式,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以与上盖160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所结合到的端部E1和E2的结构相配。
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由不同于上盖160的柔性材料形成,任何柔性材料将用于形成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只要该柔性材料比上盖160更柔软并且能够吸收外部震动。例如,上盖160可以由聚碳酸酯材料形成,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由比上盖160更柔软的硅基或橡胶基材料形成。然而,用于形成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的材料不限于此。
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以注射成型方式与上盖160一体地形成。例如,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通过注射成型工艺与上盖160一体地形成。就这点而言,上盖160可以由注入到注射成型框架中的第一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形成,与上盖160成为一体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由在第一材料后注入的第二材料(例如,橡胶基或硅基材料)形成。这里,第二材料填充由上盖160限定的注入空间,硬化成具有与上盖160相配的形状,并且形成与上盖160成为一体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然而,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的形成不限于此。
参照图4,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布置在上盖160的端部E1和E2。例如,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一端部E1和第二端部E2。更具体地讲,上盖160可以具有通过从上盖160延伸的片166形成的台阶部分,并且可以限定边缘部分167,其中,震动吸收层181和182接触台阶部分和边缘部分。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不与上盖160一体地形成,而是可以经由单独的工艺形成,然后可以结合到上盖160。震动吸收层181和182以及上盖160可以通过使用经由上盖160结合到盖板30的结合构件171和172而固定在盖板30上。图4中的标号181′和182′表示分别形成在震动吸收层181和182中以允许结合构件171和172穿过的开口。同时,用于将上盖160与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结合成组件单元的合适的结合结构可以布置在上盖160与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彼此接触的界面中。
震动吸收层181和182位于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并提供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弹性支撑。震动吸收层181和182通过吸收或减轻来自上盖160的震动而用来保护裸电池100。例如,震动吸收层181和182防止在因电池组下落产生的冲击使上盖160碰撞裸电池100时可能发生的裸电池的损坏。
上盖160和裸电池100可以通过使用结合构件171和172彼此结合。例如,如图1所示,结合构件171和172经由上盖160的开口161和162与裸电池100的结合槽31和32结合。这里,结合构件171和172可以包括插入到上盖160的端部E1中的第一结合构件171和插入到上盖160的端部E2中的第二结合构件172。例如,第一结合构件171可以经由开口与盖板30的第一结合槽31结合,所述开口形成在延伸成接触盖板30的引线构件132中。引线构件132的开口和盖板30的第一结合槽31彼此对准,第一结合构件171经由所述开口结合到盖板30。同时,第二结合构件172可以与盖板30的第二结合槽32结合。第一结合槽31和第二结合槽32可以具有用于与结合构件171和172结合的螺纹。
图5是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一端部E1的第一震动吸收层181的详细透视图。参照图5,电路基底140布置在盖板30上,连接到电路基底140的引线构件132延伸成接触盖板30。上盖160结合到盖板30以容纳电路基底140。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布置在上盖160的下部,从而面向引线构件132和盖板30。插入到上盖160的开口161中的第一结合构件171经由引线构件132的开口131与盖板30上的结合槽31结合。
第一震动吸收层181提供上盖160和引线构件132之间的弹性支撑,并吸收上盖160和引线构件132之间的震动。通过这样做,第一震动吸收层181防止引线构件132和/或裸电池100的损坏或结构变形,并维持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之间的低连接电阻。
例如,当电池组下落时,强烈的外部震动会施加到上盖160。在外部震动F0施加到上盖160的端部E1的情况下,外部震动F0会被相继地传递至紧密接触的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这里,位于上盖160和引线构件132之间的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干预震动传递过程,从而吸收或减轻外部震动F0,因此可以明显地减小施加到引线构件132的震动F1和/或施加到裸电池100的震动F2,并可以防止由外部震动F0导致的引线构件132和/或裸电池100的损坏或结构变形。
在电路基底140和裸电池100之间形成电流通路的引线构件132可以通过第一结合构件171的压力与裸电池100紧密接触,从而维持低电阻。当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之间的界面因外部震动F0而变形时,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之间的接触状态被破坏,使得连接电阻增大,并且连接电阻的增大使电池组的充放电效率劣化。
上盖160以第一震动吸收层181位于布置在裸电池100上的引线构件132上的方式组装,从而能够防止引线构件132或裸电池100因来自上盖160的震动F1和F2而损坏,并能够有效地防止连接电阻因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的变形而增大。
图6是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二端部E2的第二震动吸收层182的详细透视图。参照图6,电路基底140布置在盖板30上,并且上盖160结合在盖板30上以容纳电路基底140。第二震动吸收层182布置在上盖160的下部,从而面向盖板30。插入到上盖160的开口162中的第二结合构件172与盖板30中的结合槽32结合。
第二震动吸收层182提供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弹性支撑,并吸收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震动,从而第二震动吸收层182防止裸电池100的损坏或结构变形。例如,如果电池组下落,则强烈的外部震动会施加到上盖160。在外部震动F0′施加到上盖160的第二端部E2的情况下,外部震动F0′会被传递到与上盖160紧密接触的裸电池100。这里,位于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第二震动吸收层182干预震动传递过程,从而吸收或减轻外部震动F0′,因此可以明显地减小施加到裸电池100的震动F1′,并可以防止由外部震动F0′导致的裸电池100的损坏或变形或者使该损坏或变形最小化。
图7是根据对比示例的电池组的透视图。参照图7,组装上盖260以接触裸电池200上的引线构件232,并在上盖260和引线构件232之间省略震动吸收层。在图7的电池组中,上盖260接收外部震动F0″,然后接触引线构件232和裸电池200。由于震动F1″和F2″,导致引线构件232和/或裸电池200可能被损坏和变形,使得引线构件232不可以维持其在裸电池200上的牢固接触,或导致在引线构件232和裸电池200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裸电池200和电路基底之间经由引线构件232的连接的电阻增大,或者在更坏的情况下,电流通路被切断。
例如,上盖260和裸电池200可以分别由塑料材料和铝材料形成,塑料材料和铝材料是震动吸收特性小的硬质材料。因此,存在下面情况的可能性高:因上盖260和裸电池200之间的接触表面处的震动,导致上盖260和裸电池200可能损坏彼此。就这点而言,当施加诸如因下落产生的冲击的反复震动时,裸电池200的对冲击的抵抗性相对低的上部被损坏的可能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构件270经由上盖260的开口261和引线构件232的开口231与裸电池200中的结合槽235结合。用于引导结合构件270的圆柱形空心结构260a可以布置在上盖260中。如果圆柱形空心结构260a直接碰撞引线构件232和/或裸电池200,则正下方的引线构件232的区域R1和裸电池200的区域R2被损坏的可能性高。
此外,由于用于固定结合构件270的端部的结合槽235随裸电池200一起变形,所以结合构件270未在上盖260和裸电池200之间提供适当施加的结合力,使得引线构件232不会充分地结合到裸电池200,或者结合构件270脱离,然后引线构件232会与裸电池200分开。结果,电路基底和裸电池200之间的连接电阻增大,这使电池组的充放电效率劣化。
在图5的电池组中,第一震动吸收层181位于上盖160和引线构件132之间,第一震动吸收层181与上盖160和引线构件132紧密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的损坏,并能够将引线构件132的连接电阻维持在低水平。
此外,在图5的电池组中,第一震动吸收层181被布置成通过吸收施加到引线构件132的震动F1和施加到裸电池100的震动F2来保护裸电池100,从而能够防止裸电池100的损坏和变形,并且能够防止由裸电池100的变形导致的连接电阻的增大。也就是说,在图5的电池组中,尽管存在外部震动F0,但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之间的连接电阻未增大。
因结合构件171施加的结合力,使得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可以以压缩状态结合,并且第一震动吸收层181的回弹性可以形成将结合构件171和引线构件132沿相反方向推的弹性力。因此,引线构件132被压到裸电池100上,从而减小了引线构件132的连接电阻,并且尽管存在外部震动F0,连接电阻也未增大。此外,防止了结合构件171的脱离,并且加强了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结合,从而牢固地固定了位于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引线构件132,并且尽管存在外部震动F0,连接电阻也未增大。
图8和9是图1的电池组的剖视图。图10和图11是分别布置在上盖160的端部E1和E2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的详细剖视图。
参照图8至图11,上盖160和裸电池100可以通过结合构件171和172彼此结合。结合构件171和172穿过上盖160,然后与裸电池100的结合槽31和32结合。例如,结合构件171和17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轴部170a和从轴部170a的端部延伸出并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头部170b。为了与结合槽31和32结合,可以在轴部170a的外表面中形成螺纹。
具有插入其中的结合构件171和172的开口161和162形成在上盖160中。例如,被构造为在其中容纳第一结合构件171的第一开口161可以形成在上盖160的端部E1中,被构造为在其中容纳第二结合构件172的第二开口162可以形成在上盖160的端部E2中。
开口161和162可以穿过上盖160的整个厚度。例如,开口161和162可以具有圆柱形形式,并且可以分别具有足以容纳结合构件171和172的内径。开口161和162可以形成基本平坦的安装部分S,每个安装部分S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内成台阶的台阶形状。安装部分S用作限定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位置的阻止件,将结合构件171和172插入,使得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头部170b被布置成接触安装部分S的上表面,并且安装部分S牢固地支撑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头部170b。
结合槽31和32可以形成在裸电池100的边上。更具体地讲,结合槽31和32可以形成在盖板30的边上,并可以朝面向盖板30的上盖160敞开。结合槽31和32可以包括形成在裸电池100的一边的第一结合槽31和形成在裸电池100的另一边的第二结合槽32。
结合槽31和32可以与穿过上盖160并延伸成接触盖板30的结合构件171和172结合,并且可以结合成容纳结合构件171和172的端部。结合槽31和32可以具有从盖板30的顶表面向下延伸的形状并具有预定的深度,螺纹可以形成在结合槽31和32的内壁,从而形成与结合构件171和172的结合。
结合构件171和172插入上盖160的开口161和162中,穿过上盖160,然后与裸电池100的结合槽31和32结合。结合构件171和172以下面的方式结合: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头部170b被上盖160的安装部分S支撑,同时从头部170b延伸出的轴部170a与结合槽31和32中的每一个结合。也就是说,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头部170b依附到上盖160的安装部分S,结合构件171和172的轴部170a固定在裸电池100的结合槽31和32中,结合构件171和172通过使用头部170b和轴部170a将上盖160和裸电池100结合。
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头部170b所依附到的安装部分S是上盖160的一部分,并且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形成在安装部分S的下部,也就是说,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形成在安装部分S和裸电池100之间。可以将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布置成直接接触裸电池100,或者可以将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布置成直接接触裸电池100上的引线构件132。例如,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一端部E1的第一震动吸收层181接触裸电池100上的引线构件132,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二端部E2的第二震动吸收层182接触裸电池100。
上盖160由相对硬的第一材料形成,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由相对柔软的第二材料形成。通过使用硬的第一材料(对应于上盖160)形成安装部分S,其中,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头部170b与安装部分S按压接触,尽管存在局部集中的压力,安装部分S也可以牢固地支撑结合构件171和172。此外,通过将柔软的第二材料(对应于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置于安装部分S和裸电池100之间,可以因弹性变形而有效地吸收安装部分S和裸电池100之间的压力传递。
参照图8和图9,被结合构件171和172施加的结合力按压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位于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例如,在与结合构件171和172结合之前具有第一厚度t1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在与结合构件171和172结合之后可以被压缩成具有第二厚度t2(这里,t1>t2),并且因结合构件171和172施加的结合力,使得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可以在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维持它们的压紧状态。因此,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在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产生回弹性,并且该回弹性可以形成将结合构件171的头部170b和引线构件132沿相反方向推的的弹性力。因此,引线构件132可以弹性按压在裸电池100上,并且可以减小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之间的连接电阻。此外,由于引线构件132弹性按压在裸电池100上,所以尽管存在外部震动,也能够防止连接电阻的增大。
此外,由于第一震动吸收层181设置在上盖160和引线构件132之间,第二震动吸收层182设置在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所以在结合构件171和172结合之后,第一震动吸收层181的厚度和第二震动吸收层182的厚度不同。例如,如图9中所示,在结合构件171和172结合之后,第一震动吸收层181的厚度小于第二震动吸收层182的厚度。
此外,由于结合构件171和172中每一个结合构件的头部170b沿远离裸电池100的方向弹性按压,所以防止了结合构件171和172的脱离,并且加强了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结合,从而牢固地固定位于上盖16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引线构件132,并且尽管存在外部震动,连接电阻也未增大。
在图1的电池组中,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一端部E1的第一震动吸收层181接触裸电池100上的引线构件132,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二端部E2的第二震动吸收层182接触裸电池100。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例如,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和第二震动吸收层182都可以接触裸电池100上的引线构件132,或者都可以接触裸电池100。
例如,在图1的电池组中,引线构件132仅布置在裸电池100的一端上。然而,为了改善电路基底14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电连接,引线构件132可以布置在裸电池100的两端上,并且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和第二震动吸收层182可以布置在引线构件13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的电池组中,布置在上盖160的第一端部E1的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完全接触引线构件132。然而,这样的完全接触仅是示例,因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震动吸收层181的一部分可以接触引线构件132,而第一震动吸收层181的另一部分可以接触其上未布置引线构件132的裸电池100。
在图1的电池组中,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和第二震动吸收层182形成在上盖160的端部E1和E2。然而,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和第二震动吸收层182可以形成在上盖160的被选择的端部。例如,第一震动吸收层181可以布置在引线构件132所处的第一端部E1,从而减小引线构件132的连接电阻,但是可以在第二端部E2省略第二震动吸收层182,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或可以减少制造工艺。然而,当震动吸收层181和182通过注射成型工艺与上盖160同时形成时,制造成本或制造工艺不会随着震动吸收层181和182的数量而明显地改变。
表1示出了用于证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效果的自由下落测试的结果。
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具有图1中的结构。将对比示例与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对比,并且对比示例和所述电池组至少因存在震动吸收层(所述电池组)或缺少震动吸收层(对比示例)而彼此不同。通过测量外部连接端子145的负极和正极之间的电流通路的电阻来得到电阻值IR。对于每个样本,执行了50次、100次、150次、200次和250次的自由下落,并测量了电阻根据自由下落的改变。
表1
在与对比示例对应的样本1和样本2中,在250次自由下落之后,测量到电阻增大了大约18%和大约30%。然而,在与本发明对应的样本3和样本4中,在250次自由下落之后,测量到电阻增大了大约4%和大约7%。
当自由下落的次数增加时,形成电流通路的构造元件之间的连接电阻增大,使得电阻增大发生。就这点而言,所述电池组的电阻增大小于对比示例,这是由于所述电池组的震动吸收层181和182吸收下落震动,从而防止了引线构件和裸电池100的接触引线构件132的上部的结构损坏,并且抑制了引线构件132和裸电池100之间的连接电阻的增大。
应该理解的是,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应仅以描述性的含义来考虑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每个实施例中对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该被认为适合于其他实施例中的其他相似特征或方面。
标号说明
10:电极组件11:正极板
13:负极板15:分隔件
17:正极接线片19:负极接线片
20:罐30:盖板
31、32:结合槽100:裸电池
111、112:绝缘构件120:保护装置
120a:第一连接构件120b:第二连接构件
120c:可变电阻器131:开口
132:引线构件140:电路基底
145:外部连接端子150:保护电路模块
160:上盖160′:端子孔
161、162:上盖的开口195:下盖
171、172:结合构件E1:第一端部
E2:第二端部S:安装部分

Claims (14)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
裸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罐和密封所述罐的开口端的盖板;
保护电路模块,位于所述裸电池上并且通过引线构件电结合到所述裸电池;
上盖,结合到所述裸电池并覆盖所述保护电路模块,所述上盖具有从所述上盖延伸出并具有开口的基本平坦的安装部分;
震动吸收件,由比所述上盖柔软的柔性材料形成并且整体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引线构件之间;
结合构件,具有头部和从头部延伸出的轴部,
其中,所述结合构件的所述头部被所述安装部分支撑,所述结合构件的所述轴部延伸穿过所述安装部分的开口和所述震动吸收件的开口并结合到所述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包括橡胶基材料或硅基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震动吸收件包括不同的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上盖和所述震动吸收件作为单个单元成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直接接触所述裸电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的第一表面直接接触所述引线构件,并且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的第二表面直接接触所述上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被压缩成向所述裸电池按压所述引线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引线构件具有与所述震动吸收件上的开口对准的开口,并且其中,结合构件延伸穿过所述引线构件上的开口和所述震动吸收件上的开口,以将所述引线构件和所述震动吸收件结合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包括彼此分隔开的多个震动吸收构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另一震动吸收件,所述另一震动吸收件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裸电池之间并与所述震动吸收件分隔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的厚度与所述另一震动吸收件的厚度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结合构件将所述上盖、所述震动吸收件、所述引线构件和所述裸电池的所述盖板结合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上盖具有台阶部分和与所述台阶部分相邻的边缘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接触所述台阶部分和所述边缘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震动吸收件位于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引线构件之间。
CN201110254555.5A 2010-08-27 2011-08-26 电池组 Active CN102386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788510P 2010-08-27 2010-08-27
US61/377,885 2010-08-27
US13/080,635 2011-04-05
US13/080,635 US9818990B2 (en) 2010-08-27 2011-04-05 Battery pack with shock absorb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6349A CN102386349A (zh) 2012-03-21
CN102386349B true CN102386349B (zh) 2016-03-16

Family

ID=45034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4555.5A Active CN102386349B (zh) 2010-08-27 2011-08-26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18990B2 (zh)
EP (1) EP2423997B1 (zh)
JP (1) JP5522856B2 (zh)
KR (1) KR101255247B1 (zh)
CN (1) CN102386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02694A (ko) * 2010-11-30 2012-09-18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전지블록, 전지모듈 및 전지 팩 배치구조
DE102011087032A1 (de) * 2011-11-24 2013-05-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Hochvoltspeicher
DE102012007300A1 (de) * 2012-04-13 2013-10-17 Heraeus Kulzer Gmbh Aufsatz für Lichtpolymerisationsgerät und Ladestation hierzu
DE102012011170A1 (de) * 2012-06-06 2013-12-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chutzkappe für einen Polanschluss einer Batterie
DE102013002152A1 (de) * 2013-02-07 2014-08-0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 Speicherzelle, elektrisches Speichermodul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en Speicherzelle
KR20140102927A (ko) * 2013-02-15 2014-08-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104282870B (zh) * 2013-07-09 2019-11-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KR101619926B1 (ko) * 2013-09-27 2016-05-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JP5874940B1 (ja) * 2014-08-06 2016-03-02 八洲電業株式会社 飛行体、及びバッテリユニット収納システム
KR101678528B1 (ko) * 2014-08-07 2016-11-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팩
JP2016092344A (ja) * 2014-11-11 2016-05-23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セル
KR101861429B1 (ko) 2016-06-08 2018-05-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20180126934A (ko) * 2017-05-19 2018-11-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07689460B (zh) * 2017-09-25 2023-11-24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自动合盖装置
JP7033459B2 (ja) * 2017-10-12 2022-03-10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CN208142237U (zh) * 2018-01-25 2018-11-2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JP7310096B2 (ja) * 2018-04-10 2023-07-1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KR102656441B1 (ko) * 2019-02-13 2024-04-0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지 모듈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563A (zh) * 2008-01-14 2009-07-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抗冲击电池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4732B1 (en) 1999-03-30 2003-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protective circuit
JP3221870B2 (ja) 2000-01-07 2001-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保護回路を備えた二次電池
KR100443016B1 (ko) 2002-07-26 2004-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의 배터리 팩장치
JP3825738B2 (ja) * 2002-10-31 2006-09-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631052Y (zh) 2003-06-13 2004-08-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
KR100695921B1 (ko) * 2004-10-18 2007-03-15 이경님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내/외장형 2차 전지 팩
JP4568091B2 (ja) * 2004-11-16 2010-10-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KR20080042302A (ko) 2006-11-09 2008-05-15 임성길 보호회로를 구비하는 전지 팩
KR101320583B1 (ko) 2007-11-19 2013-10-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CN102820438B (zh) 2007-11-23 2015-12-02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优异生产率和结构稳定性的二次电池组
KR100947972B1 (ko) 2007-12-14 2010-03-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1004401B1 (ko) * 2008-04-24 2010-12-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0965685B1 (ko) 2008-06-05 2010-06-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1050536B1 (ko) 2010-01-20 2011-07-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8563A (zh) * 2008-01-14 2009-07-22 三星Sdi株式会社 抗冲击电池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18990B2 (en) 2017-11-14
JP2012049128A (ja) 2012-03-08
US20120052333A1 (en) 2012-03-01
EP2423997A1 (en) 2012-02-29
KR20120020048A (ko) 2012-03-07
EP2423997B1 (en) 2017-08-02
JP5522856B2 (ja) 2014-06-18
CN102386349A (zh) 2012-03-21
KR101255247B1 (ko) 201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6349B (zh) 电池组
KR100821857B1 (ko) 이차전지 팩
JP4777953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US8623531B2 (en) Battery pack
KR100922474B1 (ko) 이차 전지
US8268463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798276B1 (ko) 전지모듈
US7887948B2 (en) Pack type battery
US812427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2467261B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EP1826839A2 (en) Secondary battery
JP5415888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01400209B (zh) 保护电路板及使用该保护电路板的电池组
US2007002050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ptc device
KR20100033913A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3038064A (ja) 新しい構造の二次バッテリパック
KR101438439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내장형 전지셀
KR20100123420A (ko) 이차전지
KR100965685B1 (ko) 배터리 팩
KR101082135B1 (ko) 배터리 팩
US8778518B2 (en) Battery pack
KR20080032912A (ko) 이차 전지
KR101057578B1 (ko) 폴리머 전지팩
CN220873720U (zh) 一种电池
CN115191056A (zh) 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