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8575A - 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8575A
CN102378575A CN2010800148494A CN201080014849A CN102378575A CN 102378575 A CN102378575 A CN 102378575A CN 2010800148494 A CN2010800148494 A CN 2010800148494A CN 201080014849 A CN201080014849 A CN 201080014849A CN 102378575 A CN102378575 A CN 102378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composition
control
propylene glycol
fatty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48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野耕治
山口晃一
大朝真喜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78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85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06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ydrocarb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and sulfur
    • A01N5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and sulfur containing metal atoms
    • A01N55/04Ti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Toxic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通过少量的施用也可对害虫以及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低敏感性螨类和螨类的卵、进而还可对除螨类以外的害虫的整个发育阶段获得优异的防治效果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以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150~150∶1的比例含有。此外,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以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150~150∶1的比例对害虫或害虫的生存场所进行施用。

Description

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了防治螨类等害虫而使用药剂,作为这种害虫防治用的药剂,提出了各种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螨防治用组合物,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苯丁锡、以及载体和/或表面活性剂的螨防治剂用的组合物,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含有例如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等农药成分的、用于防治例如螨类和蚜虫类等害虫的组合物。
然而,就现有的螨防治用组合物而言,由于螨类在害虫当中尤其容易出现抗药性个体,因此,由于药剂的敏感性降低了的螨类的存在而会产生无法进行充分的防治、或者无法在一定期间内进行所期望的防治等弊病,因而根据施用条件有时存在无法得到实用所需的充分的防治效果的问题。
此外,对于螨防治用组合物,要求具有对作为防治对象体的螨类的防治作用,并且还要求实现对例如鱼类、甲壳类和家畜等的安全性,或者减少用量、即以较少的用量获得较高的防治效果,等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38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365745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46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对用于防治螨类等害虫的组合物进行了反复研究的结果所发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通过少量的施用也可对害虫以及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低敏感性螨类和螨类的卵、进而还可对除螨类以外的害虫的整个发育阶段获得优异的防治效果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
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中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的质量比由于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的不同而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一般为1∶150~150∶1,优选为1∶100~100∶1。
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的特征在于,对害虫或害虫的生存场所施用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
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中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的质量比由于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的不同而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而一般为1∶150~150∶1,优选为1∶100~100∶1。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作为害虫的生存场所的施用对象优选为植物。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防治对象体优选为农业害虫类,进一步优选为选自螨类、蚜虫类、粉虱类和蓟马类中的至少一种农业害虫类,在这些当中,优选为螨类,特别优选为具有植物寄生性的螨类。
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在防治对象体为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低敏感性螨类或螨类的卵的情况下尤其有效。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防治对象体可以为粉虱类,可以为蓟马类,还可以为蚜虫类。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是选择性地组合并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作为必要的有效成分而成的,因此可获得由构成该必要的有效成分的2种化合物产生的协同效应,因而可表现优异的害虫防治作用,结果,即使通过少量的施用也可获得高的防治效果,而且即使对于对由现有的螨防治用组合物构成的杀螨剂的敏感性低的螨类也可获得高活性,此外,可获得对螨类的卵的非常优异的杀卵活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即使通过少量的施用、即使对于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低敏感性螨类也可获得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即使对于螨类的卵也可获得优异的杀卵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由于选择性地组合使用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作为用于防治害虫的药剂,因此可获得由这2种化合物产生的协同效应,因此可表现优异的害虫防治作用,因而能够高效地对作为防治对象体的害虫进行防治。此外,虽然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各自单独使用时防治螨类的卵本身是困难的,但通过选择性地组合使用它们,能够获得非常优异的杀卵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害虫防治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是以协同有效量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作为必要的有效成分而成的。
该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以害虫为防治对象体,而作为该防治对象体的害虫可以处于任何生长阶段,具体而言,害虫的成虫自不用说,还能够防治害虫的蛹、害虫的幼虫、害虫的卵、螨类的若虫。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作为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协同有效量以其质量比示出,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会根据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而不同,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一般采用1∶150~150∶1,优选为1∶100~100∶1,进一步优选为1∶50~50∶1,特别优选为1∶10~10∶1。
通过使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质量比在前述范围内,会基于由这2种化合物产生的协同效应而表现优异的害虫防治作用。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例如可列举出单月桂酸丙二醇酯、单棕榈酸丙二醇酯、单油酸丙二醇酯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苯丁锡(fenbutatin oxide)是《The Pesticide Manual》(第13版;BRITISHCROP PROTECTION COUNCIL)的第403~404页所记载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中可以与必要的有效成分一起含有辅助剂成分。
作为辅助剂成分,可以使用常用的物质等,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载体、乳化剂、悬浮剂、分散剂、铺展剂、渗透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稳定剂、防冻剂等。
在这些当中,可以适宜地使用载体。
作为载体,可以使用固体载体和液体载体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固体载体,例如可列举出:淀粉、活性炭、大豆粉、小麦粉、木粉等植物性粉末;鱼粉、奶粉等动物性粉末;滑石、高岭土、膨润土、碳酸钙、沸石、硅藻土、白炭墨、粘土、矾土等矿物性粉末;硫粉末;无水硫酸钠;等等。
另一方面,作为液体载体,可列举出:水;甲醇、乙二醇等醇类;丙酮、甲乙酮、N-甲基-2-吡咯烷酮等酮类;二噁烷、四氢呋喃等醚类;煤油、灯油等脂肪族烃类;二甲苯、三甲基苯、四甲基苯、环己烷、溶剂石脑油等芳香族烃类;氯仿、氯苯等卤代烃类;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类;醋酸乙酯、脂肪酸的甘油酯等酯类;乙腈等腈类;二甲基亚砜等含硫化合物类;大豆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等等。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在与必要的有效成分一起含有辅助剂成分时,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即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含有比例会根据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而不同,无法一概进行规定,一般为0.001~99质量份且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1~99.999质量份,优选的是,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1~95质量份且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5~99.99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的是,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1~90质量份且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10~99.99质量份。
此外,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中除了必要的有效成分以外,还可以含有例如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土壤害虫剂、抗病毒药、引诱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作为任选的有效成分。
通过含有任选的有效成分,有可能获得害虫防治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等的更优异的效果。
作为构成前述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和杀土壤害虫剂的有效成分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丙溴磷(profenofos)、敌敌畏(dichlorvos)、苯线磷(fenamiphos)、杀螟硫磷(fenitrothion)、EPN、二嗪磷(diazinon)、毒死蜱(chlorpyrifos)、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乙酰甲胺磷(acephate)、丙硫磷(prothiofos)、噻唑膦(fosthiazate)、硫线磷(cadusafos)、乙拌磷(disulfoton)、异噁唑磷(isoxathion)、异丙胺磷(isofenphos)、乙硫磷(ethion)、乙嘧硫磷(etrimfos)、喹硫磷(quinalphos)、甲基毒虫畏(dimethylvinphos)、乐果(dimethoate)、硫灭克磷(sulprofos)、甲基乙拌磷(thiometon)、灭蚜硫磷(vamidothion)、吡唑硫磷(pyraclofos)、哒嗪硫磷(pyridaphenthion)、甲基嘧啶磷(pirimiphos-methyl)、丙虫磷(propaphos)、伏杀硫磷(phosalone)、安果(formothion)、马拉硫磷(malathion)、杀虫畏(tetrachlorvinphos)、毒虫畏(chlorfenvinphos)、杀螟腈(cyanophos)、敌百虫(trichlorfon)、杀扑磷(methidathion)、稻丰散(phenthoate)、ESP、甲基谷硫磷(azinphos-methyl)、倍硫磷(fenthion)、庚烯磷(heptenophos)、甲氧氯(methoxychlor)、对硫磷(parathion)、磷虫威(phosphocarb)、甲基内吸磷(demeton-S-methyl)、久效磷(monocrotophos)、甲胺磷(methamidophos)、imicyafos(新烟碱类)、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磷胺(phosphamidon)、亚胺硫磷(phosmet)、甲拌磷(phorate)等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
甲萘威(carbaryl)、残杀威(propoxur)、涕灭威(aldicarb)、克百威(carbofuran)、硫双威(thiodicarb)、灭多威(methomyl)、杀线威(oxamyl)、灭蚜威(ethiofencarb)、抗蚜威(pirimicarb)、仲丁威(fenobucarb)、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恶虫威(bendiocarb)、呋线威(furathiocarb)、异丙威(isoprocarb)、速灭威(metolcarb)、灭杀威(xylylcarb)、XMC、苯硫威(fenothiocarb)等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杀螟丹(cartap)、杀虫环(thiocyclam)、杀虫磺(bensultap)、杀虫双(thiosultap-sodium)等沙蚕毒素衍生物;
三氯杀螨醇(dicofol)、三氯杀螨砜(tetradifon)、硫丹(endosulfan)、除螨灵(dienochlor)、氧桥氯甲桥萘(dieldrin)等有机氯类化合物;
三环锡(cyhexatin)等有机金属类化合物;
氰戊菊酯(fenvalerate)、氯菊酯(perme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氯氟氰菊酯(cyhalothrin)、七氟菊酯(tefluthrin)、醚菊酯(ethofenprox)、三氟醚菊酯(flufenprox)、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氟氰戊菊酯(flucythrinate)、氟氰胺菊酯(fluvalinate)、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除虫菊素(pyrethrins)、顺式氰戊菊酯(esfenvalerate)、胺菊酯(tetramethrin)、苄呋菊酯(resmethrin)、protrifenbute、联苯菊酯(bifenthrin)、ζ-氯氰菊酯(zeta-cypermethrin)、氟丙菊酯(acrinathrin)、α-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丙烯菊酯(allethrin)、γ-氯氟氰菌酯(gamma-cyhalothrin)、θ-氯氰菊酯(theta-cypermethrin)、氟胺氰菊酯(tau-fluvalinate)、四溴菊酯(tralomethrin)、丙氟菊酯(profluthrin)、β-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β-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甲氧苄氟菊酯(metofluthrin)、苯醚菊酯(phenothrin)、三氟脒菊酯(imidate)、氟氯苯菊酯(flumethrin)等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
除虫脲(diflubenzuron)、氟啶脲(chlorfluazuron)、伏虫脲(teflubenzuron)、氟虫脲(flufenoxuron)、杀铃脲(triflumuron)、氟铃脲(hexaflumuron)、虱螨脲(lufenuron)、双苯氟脲(novaluron)、多氟脲(noviflumuron)、双三氟虫脲(bistrifluron)、氟啶蜱脲(fluazuron)等苯甲酰脲类化合物;
烯虫酯(methoprene)、吡丙醚(pyriproxyfen)、苯氧威(fenoxycarb)、苯虫醚(diofenolan)等类保幼激素化合物;
哒螨灵(pyridaben)等哒嗪酮类化合物;
唑螨酯(fenpyroximate)、氟虫腈(fipronil)、吡螨胺(tebufenpyrad)、乙虫腈(ethiprole)、唑虫酰胺(tolfenpyrad)、乙酰虫腈(acetoprole)、吡嗪氟虫腈(pyrafluprole)、吡啶氟虫腈(pyriprole)等吡唑类化合物;
吡虫啉(imidacloprid)、烯啶虫胺(nitenpyram)、啶虫脒(acetamiprid)、噻虫啉(thiacloprid)、噻虫嗪(thiamethoxam)、噻虫胺(clothianidin)、nidinotefuran、呋虫胺(dinotefuran)等新烟碱类化合物;
虫酰肼(tebufenozide)、甲氧虫酰肼(methoxyfenozide)、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氯虫酰肼(halofenozide)等肼类化合物;
啶虫丙醚(pyridalyl)、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等吡啶类化合物;
螺螨酯(spirodiclofen)等季酮酸类化合物;
嘧螨酯(fluacrypyrim)等嗜球果伞素(strobilurin)类化合物;
嘧虫胺(flufenerim)等嘧啶胺(pyridinamine)类化合物;
二硝基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尿素类化合物;三嗪类化合物;腙类化合物;
此外,其他可列举出:噻嗪酮(buprofezin)、噻螨酮(hexythiazox)、双甲脒(amitraz)、杀虫脒(chlordimeform)、氟硅菊酯(silafluofen)、唑蚜威(triazamate)、吡蚜酮(pymetrozine)、嘧螨醚(pyrimidifen)、溴虫腈(chlorfenapyr)、茚虫威(indoxacarb)、灭螨醌(acequinocyl)、乙螨唑(etoxazole)、灭蝇胺(cyromazine)、1,3-二氯丙烯(1,3-dichloropropene)、丁醚脲(diafenthiuron)、benclothiaz、联苯肼酯(bifenazate)、螺甲螨酯(spiromesifen)、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炔螨特(propargite)、四螨嗪(clofentezine)、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丁氟螨酯(cyflumetofen)、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苯腈吡螨酯(cyenopyrafen)、pyrifluquinazon(新喹唑啉(间二氮杂苯))、喹螨醚(fenazaquin)、哒螨灵(pyridaben)、磺胺螨酯(amidoflumet)、氯苯甲酸酯(chlorobenzoate)、氟虫胺(sulfluramid)、氟蚁腙(hydramethylnon)、四聚乙醛(metaldehyde)、HGW-86、兰尼碱(ryanodine)、嘧虫胺(flufenerim)、啶虫丙醚(pyridalyl)、螺螨酯(spirodiclofen)、增效炔醚(verbutin)、thiazolylcinnanonitrile、磺胺螨酯(amidoflumet)等化合物;AKD-1022;IKA-2000;等等。
另外,对于上述各化合物,于括号内示出通用名(包括一部分正在申请中的名称)或试验码(test code)。
此外,也可以与以下物质混合使用或组合使用:Bacillusthuringienses aizawai、Bacillus thuringienses kurstaki、Bacillusthuringienses israelensis、Bacillus thuringienses japonensis、Bacillus thuringienses tenebrionis、Bacillus thuringienses所产生的杀虫晶体蛋白,昆虫病毒,昆虫病原真菌,食线虫真菌等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avermectin)、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弥拜菌素(milbemectin)、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多杀菌素(spinosad)、伊维菌素(ivermectin)、lepimectin(弥拜菌素的衍生物)、DE-175、阿巴菌素(abamectin)、埃玛菌素(emamectin)、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等抗生素以及半合成抗生素;印楝素(azadirachtin)、鱼藤酮(rotenone)等天然产物;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等等。
另外,对于上述各化合物,于括号内示出通用名(包括一部分正在申请中的名称)或试验码。
作为构成前述杀菌剂的有效成分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嘧菌胺(mepanipyrim)、嘧霉胺(pyrimethanil)、嘧菌环胺(cyprodinil)、嘧菌腙(ferimzone)等苯胺基嘧啶胺类化合物;
5-氯-6-(2,4,6-三氟苯基)-7-(4-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1,5-a]嘧啶等三唑嘧啶类化合物;
氟啶胺(fluazinam)等嘧啶胺类化合物;
三唑酮(triadimefon)、联苯三唑醇(bitertanol)、氟菌唑(triflumizole)、乙环唑(etaconazole)、丙环唑(propiconazole)、戊菌唑(pen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腈菌唑(myclobutanil)、环唑醇(cyproconazole)、戊唑醇(tebucon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呋醚唑(furconazole-cis)、咪鲜胺(prochloraz)、叶菌唑(metconazole)、氟环唑(epoxiconazole)、氟醚唑(tetraconazole)、噁咪唑延胡索酸盐(oxpoconazole fumarate)、硅氟唑(sipconazole)、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三唑醇(triadimenol)、粉唑醇(flutriafol)、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腈苯唑(fenbuconazole)、糠菌唑(bromuconazole)、烯唑醇(diniconazole)、三环唑(tricyclazole)、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e)、硅氟唑(simeconazole)、稻瘟酯(pefurazoate)、种菌唑(ipconazole)、亚胺唑(imibenconazole)等唑类化合物;
灭螨猛(quinomethionate)等喹喔啉类化合物;
代森锰(maneb)、代森锌(zineb)、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福美锌(polycarbamate)、代森联(metiram)、丙森锌(propineb)、福美双(thiram)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四氯苯酞(fthalide)、百菌清(chlorothalonil)、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等有机氯类化合物;
苯菌灵(benomyl)、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多菌灵(carbendazim)、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麦穗宁(fuberiazole)、氰霜唑(cyazofamid)等咪唑类化合物;
霜脲氰(cymoxanil)等氰乙酰胺类化合物;
甲霜灵(metalaxyl)、精甲霜灵(metalaxyl-M)、高效甲霜灵(mefenoxam)、恶霜灵(oxadixyl)、呋酰胺(ofurace)、苯霜灵(benalaxyl)、精苯霜灵(benalaxyl-M,别名:kiralaxyl、chiralaxyl)、呋霜灵(furalaxyl)、酯菌胺(cyprofuram)等苯酰胺类化合物;
苯氟磺胺(dichlofluanid)等次磺酸类化合物;
氢氧化铜(cupric hydroxide)、喹啉铜(oxine copper)这样的铜类化合物;
恶霉灵(hymexazol)等异噁唑类化合物;
三乙膦酸铝(fosetyl-Al)、甲基立枯磷(tolclofos-Methyl)、S-苄基-O,O-二异丙基硫代磷酸酯、O-乙基-S,S-二苯基二硫代磷酸酯、乙基磷酸氢铝、敌瘟磷(edifenphos)、异稻瘟净(iprobenfos)等有机磷类化合物;
克菌丹(captan)、敌菌丹(captafol)、灭菌丹(folpet)等N-卤代硫代烷基类化合物;
腐霉利(procymidone)、异菌脲(iprodione)、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等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
氟酰胺(flutolanil)、灭锈胺(mepronil)、苯酰菌胺(zoxamide)、噻酰菌胺(tiadinil)等N-苯甲酰苯胺类化合物;
萎锈灵(carboxin)、氧化莠锈灵(oxycarboxin)、噻呋酰胺(thifluzamide)、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啶酰菌胺(boscalid)、联苯吡菌胺(bixafen)、氟吡菌酰胺(fluopyram)、异噻菌胺(isotianil)、3-(二氟甲基)-1-甲基-N-[(1RS,4SR,9RS)-1,2,3,4-四氢-9-异丙基-1,4-亚甲萘-5-基]吡唑-4-甲酰胺与3-(二氟甲基)-1-甲基-N-[(1RS,4SR,9SR)-1,2,3,4-四氢-9-异丙基-1,4-亚甲萘-5-基]吡唑-4-甲酰胺的混合物(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等苯胺类化合物;
嗪胺灵(triforine)等哌嗪类化合物;
啶斑肟(pyrifenox)等吡啶类化合物;
氯苯嘧啶醇(fenarimol)、粉唑醇(flutriafol)等甲醇类化合物;
苯锈啶(fenpropidin)等哌啶类化合物;
丁苯吗啉(fenpropimorph)、螺环菌胺(spiroxamine)、十三吗啉(tridemorph)等吗啉类化合物;
三苯基氢氧化锡(fentin hydroxide)、三苯基乙酸锡(fentinacetate)等有机锡类化合物;
戊菌隆(pencycuron)等尿素类化合物;
烯酰吗啉(dimethomorph)、氟吗啉(flumorph)等肉桂酸类化合物;
乙霉威(diethofencarb)等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
咯菌腈(fludioxonil)、拌种咯(fenpiclonil)等氰基吡咯类化合物;
嘧菌酯(azoxystrobin)、醚菌酯(kresoxim-methyl)、苯氧菌胺(metominofen)、肟菌酯(trfloxy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肟醚菌胺(orysa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唑菌胺酯(pyraclostrobin)、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等嗜球果伞素类化合物;
噁唑酮菌(famoxadone)等噁唑烷酮类化合物;
噻唑菌胺(ethaboxam)等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
硅噻菌胺(silthiopham)等甲硅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异丙菌胺(iprovalicarb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甲基[S-(R,S)]-[3-(N-异丙氧基羰基缬氨酰)-氨基]-3-(4-氯-苯基)丙酸酯(霜霉灭(valiphenal))等氨基酸酰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咪唑菌酮(fenamidone)等咪唑烷类化合物;
环酰菌胺(fenhexamid)等羟基苯胺类化合物;
磺菌胺(flusulfamid)等苯磺酰胺类化合物;
环氟菌胺(cyflufenamid)等肟醚类化合物;
氰菌胺(fenoxanil)等苯氧基酰胺类化合物;
蒽醌类化合物;
巴豆酸类化合物;
井冈霉素(validamycin)、春雷霉素(kasugamycin)、多氧霉素(polyoxins)等抗生素;
双胍辛胺(iminoctadine)、多果定(dodine)等胍类化合物;
2,3-二甲基-6-叔丁基-8-氟-4-乙酰基喹啉等4-羟基喹啉衍生物化合物;
2-(2-氟-5-(三氟甲基)苯硫基)-2-(3-(2-甲氧基苯基)噻唑烷-2-亚基)乙腈等氰基亚甲基类化合物等。
另外,对于上述各化合物,于括号内示出通用名(包括一部分正在申请中的名称)或日本植物防疫协会试验码。
此外,也可以与下述其他化合物混用或组合使用:吡菌苯成(pyribencarb)、稻瘟灵(isoprothiolane)、咯喹酮(pyroquilon)、哒菌酮(diclomezine)、苯氧喹啉(quinoxyfen)、霜霉威盐酸盐(propamocarb hydrochloride)、氯化苦(chloropicrin)、棉隆(dazomet)、威百亩(metam-sodium)、啶酰菌胺(nicobifen)、苯菌酮(metrafenone)、UBF-307、双氯氰菌胺(diclocymet)、丙氧喹啉(proquinazid)、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别名amibromdole)、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d)、氟吡菌胺(fluopicolide)、环丙酰菌胺(carpropamid)、敌螨普(meptyldinocap)、6-叔丁基-8-氟-2,3-二甲基喹啉-4-基乙酸酯等。
另外,对于上述各化合物,于括号内示出通用名(包括一部分正在申请中的名称)或日本植物防疫协会试验码。
这种任选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优选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量∶上述任意有效成分)为1∶100~100∶1。
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可以以例如乳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液剂、气溶胶、糊剂等各种剂型来使用。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可以通过将作为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与根据需要而定的辅助剂成分和/或任选的有效成分的混合物制成适当的剂型,或者也可以通过将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组合物所制成的制剂与含有苯丁锡的组合物所制成的制剂根据需要而稀释并混合(稀释混合),从而制成制剂。另外,作为辅助剂成分,可以使用常用的物质等。
此外,将本发明的害虫防治剂用组合物制成适当的剂型而得到的制剂可以以所制成的状态直接使用,也可以通过水等稀释剂来稀释而使用。
根据以上这种构成的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由于是选择性地组合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作为必要的有效成分而成的,因此可获得由构成该必要的有效成分的2种化合物产生的协同效应,因而可表现优异的害虫防治作用,结果,即使通过少量的施用也可获得高的防治效果,并且即使对于对由现有的螨防治用组合物构成的杀螨剂的敏感性低的螨也可获得高活性,此外,不仅对于害虫的成虫、害虫的蛹、害虫的幼虫和螨类的若虫可获得防治效果,而且即使对于螨类的卵也可获得优异的杀卵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即使通过少量的施用、即使对于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低敏感性螨类也可获得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即使对于螨类的卵也可获得优异的杀卵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由于可以通过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根据需要来稀释混合而制备,因此其制备方法简单。
这种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对于农业害虫类具有优异的防治作用,具体而言,适宜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类中的螨类、蚜虫类、粉虱类和蓟马类,尤其在防治螨类方面出色,进而适宜用于防治螨类中的具有植物寄生性的螨类。
具体而言,作为具有植物寄生性的螨类,例如可列举出: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苹果叶螨(Panonychus ulmi)、苜蓿苔螨(Bryobia praetiosa)、果苔螨(Bryobia rubrioculus)、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sexmanaculatus)、史氏始叶螨(Eotetranychus smithi)、孔雀杜克叶螨(Tuckerella pavoniformis)、杏始叶螨(Eotetranychusboreus)、膝状始叶螨(Eotetranychus geniculatus)、李始叶螨(Eotetranychus pruni)、弯钩始叶螨(Eotetranychus uncatus)、杉小爪螨(Oligonychus hondoensis)、冬青小爪螨(Oligonychusilicis)、落叶松小爪螨(Oligonychus karamatus)等叶螨类;
葡萄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卵形短须螨(Brevipalpusobovatus)、菠萝长叶螨(Dolichotetranychus floridanus)、柿细须螨(Tenuipalpus zhizhilashviliae)等细须螨类;
皮氏刺皮瘿螨(Aculops pelekassi)、葡萄加瘿螨(Calepitrimerus vitis)、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郁金香瘤瘿螨(Aceria tulipae)、佛氏刺瘿螨(Aculus fockeui)、苹果斯氏刺瘿螨(Aculus schlechtendali)、茶叶瘿螨(Calacaruscarinatus)、梨上瘿螨(Epitrimerus pyri)、千叶瘿螨(Eriophyeschibaensis)等瘿螨类;
粗脚粉螨(Acarus siro)、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腐食酷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等根螨类;
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樱草植食螨(Phytonemus pallidus)、双叶跗线螨(Tarsonemus bilobatus)等跗线螨类;等等。
作为前述蚜虫类,例如可列举出桃蚜、棉蚜等。
作为前述粉虱类,例如可列举出烟草粉虱、温室白粉虱等。
作为前述蓟马类,例如可列举出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等。
此外,作为除螨类、蚜虫类、粉虱类和蓟马类以外的农业害虫类,例如可列举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螟蛉(Heliothis zea)、烟青虫(Heliothisvirescens)、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茶小卷叶蛾(Adoxophyes sp.)、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黄守瓜(Aulacophorafemoralis)、棉子象鼻虫(Anthonomus grandis)、飞虱类(planthoppers)、叶蝉类(leafhoppers)、介壳虫类(scales)、椿象类(bugs)、蚱蜢类(grasshoppers)、花蝇类(anthomyiid flies)、金龟子类(scarabs)、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蚁类(ants);等等。
此外,作为农业害虫类,其他例如可列举出:根结线虫类(root-knot nematodes,Meloidogynidae(根结科))、孢囊线虫类(cyst nematodes,Heteroderidae(异皮科))、马铃薯金线虫类(root-lesion nematodes,Pratylenchidae(短体科))、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草莓芽线虫(Nothotylenchus acris)、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等植物寄生性线虫类;蛞蝓(slugs)、蜗牛(snails)等腹足类(gastropods);西瓜虫(Armadillidium vulgare)、鼠妇(Porcellio scaber)这样的等足类等土壤害虫类;等等。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防治对象体,作为除农业害虫类以外的害虫,可列举出:家螨(Ornithonyssus bacoti(柏氏禽刺螨))、蜚蠊类(cockroaches)、家蝇(Musca domestica)、家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淡色库蚊))等卫生害虫类;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拟步甲虫类(darkling beetles,Tenebrionidae(拟步甲科))等仓库害虫类;衣蛾(Tineatranslucens)、黑皮蠹(Attagenus unicolor japonicus)等衣服害虫类;白蚁类等房屋害虫类;腐食酪螨(Tyrophagusputrescentiae)、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南爪螨(Chelacaropsis moorei)等室内尘螨类;家螨(Ornithonyssusbacoti柏氏禽刺螨))等卫生害虫类;等等。
<害虫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以协同有效量——具体而言,会根据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而不同,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一般以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150~150∶1、优选为1∶100~100∶1的比例——对害虫或害虫的生存场所进行施用。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防治对象体为螨类时的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会根据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而不同,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一般为1∶150~150∶1,优选为1∶100~100∶1。
该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中典型的是对害虫或害虫的生存场所施用以特定的比例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组合物、即施用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此外,也可以分别单独施用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
对于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供于施用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中的作为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和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会根据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而不同,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一般为1~5000ppm、优选为1~2000ppm、进一步优选为10~1000ppm,另一方面,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一般为1~5000ppm、优选为1~2000ppm、进一步优选为5~1000ppm。
另外,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各自的有效成分浓度不限定为上述范围,可以根据施用条件(具体为所施用的组合物的剂型、施用方法、施用目的、施用时间、施用场所)和害虫的生存情况等来适当设定。
此外,对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施用量进行调节,以使作为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各自的每单位面积的应用量为适当的量。
具体的施用量会根据气象条件、制剂形态、施用时期、施用场所、害虫的种类、发生情况等而不同,无法一概地进行规定,对于每ha,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应用量一般为1~50000g、优选为10~10000g,另一方面,苯丁锡的应用量一般为1~50000g、优选为5~10000g。
另外,上述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每单位面积的施用量不限定为上述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举出通过适当的施用方法将如下物质施用于害虫或害虫的生存场所的方法:将由以70质量%的含有比例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组合物制成制剂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19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与由以48.0质量%的含有比例含有苯丁锡的组合物制成制剂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19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稀释混合成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质量比在所期望的范围内而得到的物质。
对于作为害虫的生存场所的施用对象,例如可列举出植物、土壤、建筑物等,由于供于施用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以具有植物寄生性的螨类为特别适宜的防治对象体,因此,作为施用对象,植物是有代表性的。
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的施用方法,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手法。
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喷雾、雾化、粉化、撒粒等通过散布来应用的手法,此外可列举出涂抹、喷粉、覆盖等直接应用于防治对象体或施用对象的表面的手法等。此外,作为特别的对土壤进行施用的手法,使用埋土、灌根等手法。
根据如上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使用本发明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作为用于防治害虫的药剂,由于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害虫防治效果,因此,即使作为防治对象体的害虫是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低敏感性螨类,也可以通过少量的施用量来高效地进行防治。此外,虽然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各自单独使用时防治螨类的卵本身是困难的,但通过选择性地组合使用它们,能够获得非常优异的杀卵效果。
这种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可对害虫的整个发育阶段获得优异的防治效果,具体而言,其以选自螨类、蚜虫类粉虱类和蓟马类中的至少一种农业害虫类为防治对象体,适宜用于防治这些农业害虫类,此外,适宜用于防治这些农业害虫类中的螨类、特别是具有植物寄生性的螨类。
即,本发明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在防治螨类的成虫、螨类的幼虫、螨类的若虫和螨类的卵;粉虱类的成虫、粉虱类的幼虫和粉虱类的卵;蓟马类的成虫、蓟马类的幼虫和蓟马类的蛹;蚜虫类的成虫和蚜虫类的幼虫等农业害虫类方面出色。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为这些例子。
以下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比较例3是以二斑叶螨的雌成虫为防治对象体的例子。
与这些实施例1和比较例1~比较例3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1]
用水将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1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与含有苯丁锡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1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稀释混合,从而制备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75ppm且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20ppm、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458∶1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
在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中,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含有比例)为0.0295质量份、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99.9705质量份。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2×2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50只对由现有的螨防治用组合物构成的杀螨剂的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雌成虫(于日本宇都宫市内的草莓园取得,羽化后5天以内),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1)”)。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1),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确认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2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75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2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23
在表1中,与实施例1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的情况下得到的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3)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另外,基于Colby公式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通过以下的数式(1)来算出。
[数学式1]
数式(1)
理论值=(X1+Y1)-(X1×Y1)/100
[式中,X1是与单脂肪酸丙二醇酯有关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Y1是与苯丁锡有关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
此外,Abott校正公式如以下的数式(2)所示。
[数学式2]
数式(2)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31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对于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成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1)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2和比较例4~比较例6以二斑叶螨的幼虫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2和比较例4~比较例6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2]
用水将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32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与含有苯丁锡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41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稀释混合,从而制备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40ppm且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96ppm、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458∶1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
在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中,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含有比例)为0.0236质量份、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99.9764质量份。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2×2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50只对现有的杀螨剂的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幼虫(于日本宇都宫市内的草莓园取得),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2)”)。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2),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确认二斑叶螨的幼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4]
在实施例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42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4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5]
在实施例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51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96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6]
在实施例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52
在表2中,与实施例2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二斑叶螨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4和比较例5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6)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对于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幼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2)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3和比较例7~比较例9以二斑叶螨的卵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3和比较例7~比较例9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3]
用水将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6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与含有苯丁锡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6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稀释混合,从而制备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ppm且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40ppm、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458∶1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在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中,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含有比例)为0.0590质量份、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99.9410质量份。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2×2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50个对现有的杀螨剂的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卵(于日本宇都宫市内的草莓园取得),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3)”)。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3),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22天,然后确认二斑叶螨的卵、从卵孵化出的幼虫、和从幼虫羽化了的成虫的各自的存活数,根据它们的存活数来算出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7]
在实施例3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8]
在实施例3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7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4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3。
[比较例9]
在实施例3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3。
[表3]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73
在表3中,与实施例3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二斑叶螨的卵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7和比较例8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9)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3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对于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卵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4~46和比较例10~24以二斑叶螨的雌成虫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4~46和比较例10~24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2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4~46]
用水将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8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与含有苯丁锡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8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稀释混合,从而分别制备表4所示的配方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6)”)。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2×2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18~27只对现有的杀螨剂的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雌成虫(于日本宇都宫市内的草莓园取得,羽化后5天以内),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4)”)。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4),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分别散布相当于1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6)、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确认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10~16]
在实施例4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分别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9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具有表4所示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17~23]
在实施例4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29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具有表4所示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4。
[比较例24]
在实施例4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散布相当于1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手法算出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4。
[表4]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01
在表4中,对于实施例4~实施例46和比较例10~比较例24的各栏,在栏的左侧示出死亡率的结果,并且在栏的右侧示出由分别在比较例10~比较例23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24)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校正死亡率。此外,对于实施例4中~实施例46的各栏,在其栏的右侧,与所得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二斑叶螨的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
由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实施例4~46的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通过组合使用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在宽范围的质量比下表现出协同效应,对于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二斑叶螨的雌成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以下的实施例47~49和比较例25~30以神泽氏叶螨的卵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47~49和比较例25~30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47]
在该实施例47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2×2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50个神泽氏叶螨,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5)”)。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5),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8天,然后确认神泽氏叶螨的卵、从卵孵化出的幼虫、和从幼虫羽化了的成虫的各自的存活数,根据它们的存活数来算出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5。
[实施例48]
用水将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2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与含有苯丁锡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2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稀释混合,从而制备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33ppm且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60ppm、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456∶1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
在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中,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含有比例)为0.0393质量份、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99.9607质量份。
在实施例47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7同样的手法算出神泽氏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5。
[实施例49]
用水将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23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与含有苯丁锡作为有效成分的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24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稀释混合,从而制备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75ppm且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60ppm、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094∶1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
在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中,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含有比例)为0.0335质量份、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99.9665质量份。
在实施例47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7同样的手法算出神泽氏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5。
[比较例25~27]
在实施例47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3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具有表5所示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7同样的手法算出神泽氏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5。
[比较例28和29]
在实施例47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具有表5所示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7同样的手法算出神泽氏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5。
[比较例30]
在实施例47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散布相当于1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47同样的手法算出神泽氏叶螨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5。
[表5]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41
在表5中,与实施例47~实施例49的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根据分别在比较例25~比较例30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神泽氏叶螨的卵的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
另外,基于Colby公式的死亡率的理论值通过以下的数式(3)算出。
[数学式3]
数式(3)
理论值=(X2+Y2)-(X2×Y2)/100
[式中,X2是与单脂肪酸丙二醇酯有关的死亡率(实验值),Y2是与苯丁锡有关的死亡率(实验值)。]
由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47~49的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对于神泽氏叶螨的卵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实施例47~49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50和比较例31~33以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50和比较例31~33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50]
在该实施例50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6×6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15只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6)”)。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6),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8天,然后确认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6。
[比较例31]
在实施例50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5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0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6。
[比较例32]
在实施例50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5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4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0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6。
[比较例33]
在实施例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0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6。
[表6]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61
在表6中,与实施例50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31和比较例32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33)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50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对于西花蓟马的1龄幼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51和比较例34~36以西花蓟马的蛹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51和比较例34~36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51]
在该实施例51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6×6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11~17只西花蓟马的蛹,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7)”)。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7),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8天,然后确认西花蓟马的蛹和羽化了的成虫的各自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7。
[比较例34]
在实施例5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7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1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7。
[比较例35]
在实施例5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7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4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1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7。
[比较例36]
在实施例5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1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7。
[表7]
在表7中,与实施例51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西花蓟马的蛹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34和比较例35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36)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51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对于西花蓟马的蛹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52~54和比较例37~42以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52~54和比较例37~42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52~54]
在该实施例52~54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分别如下:实施例52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9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实施例53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8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实施例54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6×6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11~18只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8)”)。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8),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分别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和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确认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8。
[比较例37~39]
在实施例5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9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具有表8所示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2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8。
[比较例40和41]
在实施例5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39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具有表8所示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2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8。
[比较例42]
在实施例5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2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8。
[表8]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01
在表8中,与实施例52~54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37~41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42)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52~54的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对于西花蓟马的2龄幼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实施例52~54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55~57和比较例43~48以棕榈蓟马的蛹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55~57和比较例43~48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55~57]
在该实施例55~57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分别如下:实施例55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9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实施例56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8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实施例57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6×6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11~17只棕榈蓟马的蛹,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9)”)。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9),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分别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和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确认棕榈蓟马的蛹和羽化了的成虫的各自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9。
[比较例43~45]
在实施例55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1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具有表9所示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5同样的手法算出棕榈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9。
[比较例46和47]
在实施例55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1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具有表9所示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5同样的手法算出棕榈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9。
[比较例48]
在实施例55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5同样的手法算出棕榈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9。
[表9]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21
在表9中,与实施例55~57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棕榈蓟马的蛹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43~47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48)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9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55~57的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对于棕榈蓟马的蛹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实施例55~57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58~60和比较例49~54以桃蚜的成虫(2日龄)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58~60和比较例49~54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58~60]
在该实施例58~60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分别如下:实施例58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9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实施例59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8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实施例60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将萝卜叶(切成3cm×3cm的大小)插入装有水的试管(直径2.2nm×20cm),在该萝卜叶上放置12只桃蚜的成虫(2日龄),放置1天。第二天,确认寄生在萝卜叶上的桃蚜的成虫的数量(生存数),然后对于该萝卜叶的正反两面,使用手动喷雾器来分别散布相当于133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和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风干,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47%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8天,然后确认桃蚜的成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0。
[比较例49~51]
在实施例58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具有表10所示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8同样的手法算出桃蚜的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0。
[比较例52和53]
在实施例58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41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具有表10所示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8同样的手法算出桃蚜的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0。
[比较例54]
在实施例58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8),散布相当于133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58同样的手法算出桃蚜的成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0。
[表10]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42
在表10中,与实施例58~60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桃蚜的成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49~53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54)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10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58~60的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对于桃蚜的成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实施例58~60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61和比较例55~57以桃蚜的幼虫(1日龄)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61和比较例55~57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4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61]
在该实施例61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8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
将萝卜叶(切成3cm×3cm的大小)插入装有水的试管(直径2.2nm×20cm),在该萝卜叶上放置12只桃蚜的幼虫(1日龄),放置1天。第二天,确认寄生在萝卜叶上的桃蚜的幼虫的数量(生存数),然后对于该萝卜叶的正反两面,使用手动喷雾器来散布相当于133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风干,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47%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8天,然后确认桃蚜的幼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1。
[比较例55]
在实施例6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5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33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1同样的手法算出桃蚜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1。
[比较例56]
在实施例6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61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16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1同样的手法算出桃蚜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1。
[比较例57]
在实施例61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散布相当于133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1同样的手法算出桃蚜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1。
[表11]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62
在表11中,与实施例61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桃蚜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55和56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57)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11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61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对于桃蚜的幼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62和比较例58~60以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62和比较例58~60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62]
在该实施例62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对于寄生有95~142只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的盆栽的黄瓜苗,使用手动喷雾器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风干,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8天,然后确认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58]
在实施例6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7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2同样的手法算出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59]
在实施例6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7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4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2同样的手法算出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2。
[比较例60]
在实施例62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2同样的手法算出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2。
[表12]
在表12中,与实施例62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58和59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60)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12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62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对于烟草粉虱的4龄幼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63和比较例61~63以烟草粉虱的卵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63和比较例61~63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63]
在该实施例63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对于附着有79~146个烟草粉虱的卵的盆栽的黄瓜苗,使用手动喷雾器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风干,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19天,然后确认烟草粉虱的卵、从卵孵化出的幼虫、和从幼虫羽化了的成虫的各自的存活数,根据它们的存活数来算出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3。
[比较例61]
在实施例63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9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3同样的手法算出烟草粉虱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3。
[比较例62]
在实施例63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49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4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3同样的手法算出烟草粉虱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3。
[比较例63]
在实施例63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3同样的手法算出烟草粉虱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3。
[表13]
在表13中,与实施例63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烟草粉虱的卵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61和62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63)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13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63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对于烟草粉虱的卵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64和65、以及比较例64~68以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64和65、以及比较例64~68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64和65]
在该实施例64和65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分别如下:实施例64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8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实施例65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对于寄生有72~129只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的盆栽的扁豆苗,使用手动喷雾器来分别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和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风干,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17天,然后确认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4。
[比较例64和65]
在实施例64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511
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具有表14所示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4同样的手法算出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4。
[比较例66和67]
在实施例64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512
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具有表14所示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4同样的手法算出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4。
[比较例68]
在实施例64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4同样的手法算出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4。
[表14]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521
在表14中,与实施例64和65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64~67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68)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14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64和65的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对于温室白粉虱的1龄幼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实施例64和65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66和67、以及比较例69~73以温室白粉虱的卵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66和67、以及比较例69~73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66和67]
在该实施例66和67中,作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分别如下:实施例66使用通过与实施例48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实施例67使用通过与实施例3同样的手法另行制备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
对于附着有82~142个温室白粉虱的卵的盆栽的扁豆苗,使用手动喷雾器来分别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3)和(47)、风干,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20天,然后确认温室白粉虱的卵、从卵孵化出的幼虫、和从幼虫羽化了的成虫的各自的存活数,根据它们的存活数来算出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5。
[比较例69和70]
在实施例66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乳剂”(石原产业株式会社销售)而得到的、具有表15所示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6同样的手法算出温室白粉虱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5。
[比较例71和72]
在实施例66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使用用水稀释商品名“FLOWABLE”(BASF Agro Ltd.制造)而得到的、具有表15所示的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6同样的手法算出温室白粉虱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5。
[比较例70]
在实施例66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7),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水,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6同样的手法算出温室白粉虱的卵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5。
[表15]
在表15中,与实施例66和67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温室白粉虱的卵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69~72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73)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15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66和67的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对于温室白粉虱的卵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实施例66和67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以下的实施例68和比较例74~76以西花蓟马的蛹为防治对象体。
与这些实施例68和比较例74~76相关的试验是同时实施的。各试验分别实施3次,结果以其平均值示出。
[实施例68]
使用以1质量%含有丙酮与表面活性剂“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542
X100”(Sigma-Aldrich Co.LLC.制造)的混合液(相对于99.9质量%丙酮,“Triton X100”为0.1质量%)的水溶液作为溶剂来制备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浓度为350ppm且苯丁锡的浓度为240ppm、其质量比(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为1.458∶1的组合物(以下也称为“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
在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中,必要的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单脂肪酸丙二醇酯与苯丁锡的总含有比例)为0.0590质量份、辅助剂成分的含有比例为99.9410质量份。
将扁豆叶夹在铺有滤纸的玻璃片与玻璃制的Munger-cell(内径:6×6cm)之间,向该单元内放入12~25只西花蓟马的蛹,从而准备好防治试验用的平台(以下也称为“试验用单元(10)”)。
对于该试验用单元(10),使用农药施用设备来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风干,然后用网眼小的尼龙布覆盖Munger-cell以堵住其开口。然后,在设定条件为温度25℃、湿度65%的恒温室内,在使1天中的16小时为光照期、其余的8小时为暗期的条件下静置7天,然后确认西花蓟马的蛹和羽化了的成虫的各自的存活数,根据其存活数来算出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6。
[比较例74]
在实施例68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使用单脂肪酸丙二醇酯的有效成分浓度为35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8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6。
[比较例75]
在实施例68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使用苯丁锡的有效成分浓度为240ppm的组合物,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8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6。
[比较例76]
在实施例68中,代替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散布相当于200升每10a的量的以1质量%含有丙酮-Triton混合液的水溶液,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68同样的手法算出西花蓟马的蛹的死亡率。将结果示于表16。
[表16]
Figure BPA00001445344100561
在表16中,与实施例68的校正死亡率(实验值)一起将在使用2种有效成分(具体为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的情况下得到的西花蓟马的蛹的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示于括号内,所述校正死亡率是由分别在比较例74和75中得到的死亡率的结果、通过Abott校正公式以使无药剂处理时(比较例76)的死亡率为0的方式进行校正而得到的,所述校正死亡率的理论值是根据该校正死亡率通过Colby公式而算出的。
由表16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68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对于西花蓟马的蛹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此外,通过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可以看出,该害虫防治用组合物(49)表现出将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这两者组合使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Claims (14)

1.一种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的质量比为1∶150~150∶1。
3.一种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害虫或害虫的生存场所施用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和苯丁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单脂肪酸丙二醇酯∶苯丁锡的质量比为1∶150~15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害虫的生存场所的施用对象为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农业害虫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选自螨类、蚜虫类、粉虱类和蓟马类中的至少一种农业害虫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螨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具有植物寄生性的螨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药物敏感性降低了的低敏感性螨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螨类的卵。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粉虱类。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蓟马类。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治对象体为蚜虫类。
CN2010800148494A 2009-03-31 2010-03-26 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Pending CN1023785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4618 2009-03-31
JP2009-084618 2009-03-31
PCT/JP2010/055314 WO2010113775A1 (ja) 2009-03-31 2010-03-26 害虫防除用組成物および害虫の防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8575A true CN102378575A (zh) 2012-03-14

Family

ID=4282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48494A Pending CN102378575A (zh) 2009-03-31 2010-03-26 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829045B2 (zh)
EP (1) EP2415348A4 (zh)
JP (1) JPWO2010113775A1 (zh)
KR (1) KR20120004444A (zh)
CN (1) CN102378575A (zh)
BR (1) BRPI1011699A2 (zh)
CL (1) CL2011002383A1 (zh)
IL (1) IL215326A0 (zh)
MX (1) MX2011010259A (zh)
TW (1) TW201036546A (zh)
WO (1) WO20101137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3493A (zh) * 2016-02-24 2016-06-01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二醇单脂肪酸酯作为杀螨剂的用途和杀螨剂及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82826B1 (en) * 2015-09-15 2021-03-31 De Luca Oven Technologies, LLC Microwave wire mesh oven
CN110882278B (zh) * 2019-12-13 2021-10-08 浙江佰科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谷虫或其提取物在制备降低肾毒性的药物中的用途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3915A (ja) * 1994-02-08 1995-08-22 Nippon Nohyaku Co Ltd 殺ダニ剤組成物
JP3738430B2 (ja) * 1997-03-07 2006-01-25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殺虫殺ダニ組成物及び殺虫殺ダニ方法
CN1957708A (zh) * 2006-10-27 2007-05-09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阿维菌素和苯丁锡杀虫剂组合物
JP2007246495A (ja) * 2006-03-20 2007-09-27 Mitsui Chemicals Inc 病害虫防除方法
CN101156591A (zh) * 2007-09-19 2008-04-09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苯丁锡的杀螨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609B1 (zh) * 1970-04-02 1979-03-30
US3657451A (en) 1971-02-08 1972-04-18 Shell Oil Co Organo-tin miticide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S546609A (en) 1977-06-16 1979-01-18 Toukou Gomu Kk Rubber balloon with copied photographic imag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id balloon
NZ199458A (en) * 1981-01-28 1984-10-19 Shell Int Research Concentrate formulation containing acaricidal organotin compound
JPH1067602A (ja) * 1996-08-23 1998-03-10 Daicel Chem Ind Ltd 農薬用効力増強剤及び農薬組成物
UA52701C2 (uk) * 1996-10-11 2003-01-15 Басф Акцієнгезельшафт Твердий засіб захисту рослин та спосіб його одержання, спосіб боротьби з небажаним ростом рослин, спосіб боротьби з шкідливими грибами і тваринами-шкідниками та спосіб регулювання росту рослин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3915A (ja) * 1994-02-08 1995-08-22 Nippon Nohyaku Co Ltd 殺ダニ剤組成物
JP3738430B2 (ja) * 1997-03-07 2006-01-25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殺虫殺ダニ組成物及び殺虫殺ダニ方法
JP2007246495A (ja) * 2006-03-20 2007-09-27 Mitsui Chemicals Inc 病害虫防除方法
CN1957708A (zh) * 2006-10-27 2007-05-09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阿维菌素和苯丁锡杀虫剂组合物
CN101156591A (zh) * 2007-09-19 2008-04-09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苯丁锡的杀螨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3493A (zh) * 2016-02-24 2016-06-01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丙二醇单脂肪酸酯作为杀螨剂的用途和杀螨剂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16022A1 (en) 2012-01-19
KR20120004444A (ko) 2012-01-12
IL215326A0 (en) 2011-12-29
EP2415348A1 (en) 2012-02-08
EP2415348A4 (en) 2012-08-01
CL2011002383A1 (es) 2012-03-16
WO2010113775A1 (ja) 2010-10-07
BRPI1011699A2 (pt) 2015-09-15
JPWO2010113775A1 (ja) 2012-10-11
MX2011010259A (es) 2011-10-11
TW201036546A (en) 2010-10-16
US8829045B2 (en) 2014-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44175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gradation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 active ingredient
JP5997931B2 (ja)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及び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CN102098916B (zh) 农药组合物
US10897902B2 (en) Pesticidal soli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yclaniliprole or its salt
CN102216288A (zh) 吡啶衍生物或其盐、包含其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JP5502354B2 (ja)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及び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CN102378575A (zh) 害虫防治用组合物和害虫的防治方法
JP5173591B2 (ja)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及び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JP5352337B2 (ja) 農園芸用殺菌剤組成物及び植物病害の防除方法
CN107148216A (zh) 农药制剂
EP2451275B2 (en)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fungicide composition and its use for controlling plant pathogens
TWI791712B (zh) 有害生物防除用組成物及有害生物之防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314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