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6809A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76809A CN102376809A CN2011100392235A CN201110039223A CN102376809A CN 102376809 A CN102376809 A CN 102376809A CN 2011100392235 A CN2011100392235 A CN 2011100392235A CN 201110039223 A CN201110039223 A CN 201110039223A CN 102376809 A CN102376809 A CN 1023768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s
- adhesive films
- backplate
- electroconductive adhesive
- so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0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2800 charge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97 bismut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bismuth atom Chemical compound [Bi] JCXGWMGPZLAOM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416 bismuth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TYIXMATWDRGMPF-UHFFFAOYSA-N dibismuth;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Bi+3].[Bi+3] TYIXMATWDRGMP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18 t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OCCO LYCAIKOWRPUZT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Tolue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1 YXFVVABEGXRON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822 coupl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4 silver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JBQYATWDVHIOAR-UHFFFAOYSA-N tellanylidenegerm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e]=[Ge] JBQYATWDVHIOA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Boron Chemical compound [B]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Calcium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O-]C([O-])=O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Ga]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7 antimon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WATWJIUSRGPENY-UHFFFAOYSA-N antimony atom Chemical compound [Sb] WATWJIUSRGPEN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5 arseni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RQNWIZPPADIBDY-UHFFFAOYSA-N arsenic atom Chemical compound [As] RQNWIZPPADIBD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VQLCTNNEUAWMS-UHFFFAOYSA-N bar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Ba]=O QVQLCTNNEUAWM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SSYLTMKCUORDA-UHFFFAOYSA-N barium(2+);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Ba+2] CSSYLTMKCUORD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6 bo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KWMSGQKBLHBQQ-UHFFFAOYSA-N diboron tr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BOB=O JKWMSGQKBLHB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MTHSVFCYNBDYFN-UHFFFAOYSA-N diethylene glycol Chemical class OCCOCCO MTHSVFCYNBDYF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61 laser diffra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3903 2-prope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C([H])=C([H])[H] 0.000 description 1
- NOQGZXFMHARMLW-UHFFFAOYSA-N Daminozide Chemical group CN(C)NC(=O)CCC(O)=O NOQGZXFMHARML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05 SiN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group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800 acrylic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19 calcium carbo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06 calcium phos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389 calcium phosph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010 calcium phospha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70 dispers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34 enam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7 glass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5 lea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95 ligh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28 metall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1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93 optoelectron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34 phen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87 phenoxy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9719 polyimid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6 potential barri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1 re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8 roug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56 sil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ORWJWZARLRLPR-UHFFFAOYSA-H tricalcium bis(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Ca+2].[Ca+2].[O-]P([O-])([O-])=O.[O-]P([O-])([O-])=O QORWJWZARLRLPR-UHFFFAOYSA-H 0.000 description 1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096 x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738 xyl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01L31/0201—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module bus-bar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24—Electrodes
- H01L31/022408—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2425—Electrodes f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 H01L31/022433—Particular geometry of the grid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接线盒;太阳能电池板,其包括多串太阳能电池,各个串包括按行设置并彼此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互连器,其将属于所述多串太阳能电池中的至少一串的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相邻太阳能电池彼此电连接;第一粘合部件,其位于所述相邻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电极部与所述互连器之间;引线,其将所述互连器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接线盒;以及第二粘合部件,其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引线之间。所述互连器和所述引线中的至少一个由含铅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无铅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涉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相邻的太阳能电池使用互连器而彼此电连接。
背景技术
作为获得环保型能量的方法,使用光电转换效应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使用多个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已经安装在诸如房屋的多个地方。
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中,通过将连接到各个太阳能电池的阳极和阴极的导电元件(例如,互连器)连接到引线而将导电元件延伸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部、并接着将引线连接到接线盒以通过接线盒的供电线而提取电流,从而将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输出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部。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接线盒;太阳能电池板,其包括多串太阳能电池,各个串包括按行设置并彼此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互连器,其被构成为将属于所述多串太阳能电池中的至少一串的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相邻太阳能电池彼此电连接;第一粘合部件,其位于所述相邻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电极部与所述互连器之间;引线,其被构成为将所述互连器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接线盒;以及第二粘合部件,其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引线之间,其中,所述互连器和所述引线中的至少一个由含铅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无铅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粘合部件和/或所述第二粘合部件由包括树脂和散布在所述树脂中的多个导电颗粒的导电粘合膜形成。
例如,所述第一粘合部件由包括第一树脂和散布在所述第一树脂中的多个第一导电颗粒的第一导电粘合膜形成。所述第二粘合部件由包括第二树脂和散布在所述第二树脂中的多个第二导电颗粒的第二导电粘合膜形成。
当所述互连器和/或所述引线由无铅材料形成时,因为无铅材料的特性而难以执行使用焊剂(flux)的焊接处理。此外,因为在跨接(tabbing)处理期间处理温度上升,所以产生裂纹或弯曲现象。因此,可能损害太阳能电池。因此,降低了进行跨接处理的元件之间(例如在电极部与互连器之间,或者在互连器与引线之间)的粘合强度。
但是,当使用由导电粘合膜形成的粘合部件而将进行跨接处理的元件彼此接合时,可以防止或解决使用焊剂的焊接处理中产生的问题。
所述第一导电粘合膜和所述第二导电粘合膜可以具有相同的构造或不同的构造。
各个太阳能电池的电极部包括多个正面电极,这些正面电极电连接到位于各个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正面上的射极层。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粘合膜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多个正面电极之间。
所述电极部还可以包括多个正面电极集流器,这些正面电极集流器位于与所述多个正面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并且电连接和物理连接到所述多个正面电极。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粘合膜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多个正面电极集流器之间。
各个太阳能电池还可以包括背面电极,该背面电极位于所述基板的背面上。在该情况下,第一导电粘合膜可以位于互连器与所述背面电极之间。
各个太阳能电池还可以包括背面电极集流器,该背面电极集流器电连接并物理连接到所述背面电极。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粘合膜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背面电极集流器之间。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其被并入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示出的引线的放大图;
图5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6至图12是例示在图5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电池的各种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13是沿图3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例示在图14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16和图17是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正面的平面图,示出正面电极的各种结构;
图18和图19是例示在图14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背面的各种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20至图22是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背面的平面图,示出背面电极的各种结构;
图23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三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背面的平面图,示出背面电极的结构;
图25至图27是例示在图2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电池的各种组装结构的截面图;以及
图28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四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很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被理解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标号表示相似元件。应该理解,当将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位于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将一元件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另外,应该理解,当将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称为“完全”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位于所述另一元件的整个表面上,而不可以位于所述另一元件的边缘部分上。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示例示出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太阳能电池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后视图。图4是图3中示出的引线的放大图。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00。
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板100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110;互连器120,用于将太阳能电池110彼此电连接;保护层130,用于保护太阳能电池110;透明部件140,位于太阳能电池110的光接收表面上的保护层130上;以及背板150,位于太阳能电池110的与光接收表面相反的表面上的保护层130的下面,由不透明材料形成。
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框200和接线盒300,框200容纳通过层叠处理而形成一体的组件110、120、130、140和150,接线盒300用于收集由太阳能电池110产生的电力。
背板150防止水汽或氧气透入太阳能电池板100的背面,因此保护太阳能电池110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背板150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包括水汽/氧气渗透防止层、化学腐蚀防止层和具有绝缘特性的层等。
当在保护层130分别位于太阳能电池110的上面和下面的状态下进行层叠处理时,保护层130和太阳能电池110形成一个整体。保护层130防止由于水汽渗透而导致的金属腐蚀,并保护太阳能电池110免受撞击的损坏。保护层130可以由诸如乙烯醋酸乙烯酯(EVA)的材料形成。可以使用其他材料。
保护层130上的透明部件140由具有高透光性和优异的防损坏特性的钢化玻璃形成。钢化玻璃可以是包含少量铁的低铁钢化玻璃。透明部件140可以具有凹凸的内表面以增加光的散射效果。
下面参考图2至图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连接结构。图3描述太阳能电池110之间的距离的放大图。太阳能电池110按照例如等于或小于大约3mm的窄距离的预定距离彼此间隔开。
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板100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10按照串的形式(或行的形式)设置。“串”表示按照行设置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10彼此电连接。因而,图1和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100具有4个串,如第一串S1至第四串S4。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将分别位于太阳能电池板100的边缘处的第一串S1和第四串S4称为外串,并且将位于第一串S1和第四串S4之间的第二串S2和第三串S3称为内串。
设置在各串S1至S4中的太阳能电池110使用互连器120而彼此电连接。互连器120可以由含铅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无铅(或大致无铅)材料形成。
在例如第一串S1的一个串中,使用互连器120,将在纵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太阳能电池110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110的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图5中示出)电连接到与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110相邻的另一太阳能电池110的背面电极集流器117(图5中示出)。
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串S1下的互连器120a使用另一互连器122而与位于第二串S2下的互连器120b连接。位于第三串S3下的互连器120c使用互连器122而与位于第四串S4下的互连器120d连接。
位于各串S1至S4的顶部的互连器120a、120b、120c和120d连接到引线LW,引线LW用于将在太阳能电池110产生的电力传送到接线盒300。引线LW可以由含铅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无铅(或大致无铅)材料形成。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将连接到外串S1和S4的互连器120a和互连器120d的引线称为外部引线OLW1和OLW2,并且将连接到内串S2和S3的互连器120b和互连器120c的引线称为内部引线ILW1和ILW2。
第一外部引线OWL1连接到第一串S1的互连器120a,并且第二外部引线OWL2连接到第四串S4的互连器120d。第一内部引线IWL1连接到第二串S2的互连器120b,并且第二内部引线IWL2连接到第三串S3的互连器120c。
第一外部引线OWL1和第二外部引线OWL2不与第一内部引线IWL1和第二内部引线IWL2交叠。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外部引线OWL1和OWL2与第一和第二内部引线IWL1和IWL2之间不存在干扰。
更详细地说,如图4所示,第一外部引线OWL1包括连接到相应互连器120a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一个端部连接到互连器连接部OLW1-1的连接部OLW1-2、和连接到连接部OLW1-2的另一端部的接线盒连接部OLW1-3。第二外部引线OWL2包括连接到相应互连器120d的互连器连接部OLW2-1、一个端部连接到互连器连接部OLW2-1的连接部OLW2-2、和连接到连接部OLW2-2的另一端部的接线盒连接部OLW2-3。第一内部引线IWL1包括连接到相应互连器120b的互连器连接部ILW1-1、和连接到互连器连接部ILW1-1的一个端部的接线盒连接部ILW1-2。第二内部引线IWL2包括连接到相应互连器120c的互连器连接部ILW2-1、和连接到互连器连接部ILW2-1的一个端部的接线盒连接部ILW2-2。
连接到互连器的引线称为“汇流带(汇流条带)”或“汇流互连器(汇流条互连器)”。
在第一外部引线OWL1和第二外部引线OWL2中,互连器连接部OLW1-1和OLW2-1分别按照与相应互连器120a和120d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接线盒连接部OLW1-3和OLW2-3分别按照与相应互连器连接部OLW1-1和OLW2-1交叉的方向设置,即在与相应互连器120a和120d平行的方向上设置。
在第一内部引线IWL1和第二内部引线ILW2中,互连器连接部IWL1-1和ILW2-1分别按照与相应互连器120b和120c交叉的方向设置,并且接线盒连接部IWL1-2和ILW2-2分别按照与互连器连接部IWL1-1和ILW2-1交叉的方向设置。
第一外部引线OLW1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与第一内部引线IWL1的互连器连接部IWL1-1被设置为成直线。第二外部引线OLW2的互连器连接部OLW2-1与第二内部引线ILW2的互连器连接部ILW2-1被设置为成直线。此外,第一外部引线OLW1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第一内部引线IWL1的互连器连接部IWL1-1、第二外部引线OLW2的互连器连接部OLW2-1、和第二内部引线ILW2的互连器连接部ILW2-1设置为成直线。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引线中,因为第一外部引线OLW1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第一内部引线IWL1的互连器连接部IWL1-1、第二外部引线OLW2的互连器连接部OLW2-1、和第二内部引线ILW2的互连器连接部ILW2-1串联地设置,所以与互连器连接部平行地布置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中用于设置引线的不必要面积可以减少。
在第一外部引线OLW1中,将互连器连接部OLW1-1连接到接线盒连接部OLW1-3的连接部OLW1-2包括第一连接部OLW1-2-1和第二连接部OLW1-2-2,第一连接部OLW1-2-1在与互连器连接部OLW1-1交叉的方向上连接到互连器连接部OLW1-1的端部,第二连接部OLW1-2-2在与互连器连接部OLW1-1平行的方向上连接到第一连接部OLW1-2-1和接线盒连接部OLW1-3。换言之,第一外部引线OLW1的端部具有台阶形状。在该情况下,互连器连接部OLW1-1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部OLW1-2-1的端部的下面,并且接线盒连接部OLW1-3的端部位于第二连接部OLW1-2-2的端部的下面。
在第二外部引线OLW2中,将互连器连接部OLW2-1连接到接线盒连接部OLW2-3的连接部OLW2-2包括第一连接部OLW2-2-1和第二连接部OLW2-2-2,第一连接部OLW2-2-1在与互连器连接部OLW2-1交叉的方向上连接到互连器连接部OLW2-1的端部,第二连接部OLW2-2-2在与互连器连接部OLW2-1平行的方向上连接到第一连接部OLW2-2-1以及接线盒连接部OLW2-3。换言之,第二外部引线OLW2的端部具有台阶形状。在该情况下,互连器连接部OLW2-1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部OLW2-2-1的端部的下面,并且接线盒连接部OLW2-3的端部位于第二连接部OLW2-2-2的端部的下面。
在第一内部引线ILW1和第二内部引线ILW2中,各个互连器连接部ILW1-1和ILW2-1的端部位于各个接线盒连接部ILW1-2和ILW2-2的端部的下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引线中,即使各个引线分为几个部分,也可以降低各个引线的高度差。
此外,第一外部引线OLW1不与第一内部引线ILW1交叠,并且第二外部引线OLW2不与第二内部引线ILW2交叠。因而,在第一、第二外部引线OLW1、OLW2与第一、第二内部引线ILW1、ILW2之间,不产生干扰。结果,在在第一、第二外部引线OLW1、OLW2与第一、第二内部引线ILW1、ILW2之间不需要形成绝缘膜。
但是,当外部引线OLW1和OLW2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和OLW2-1以及内部引线ILW1和ILW2的互连器连接部ILW1-1和ILW2-1平行地设置时,必须在外部引线OLW1、OLW2与内部引线ILW1、ILW2之间形成绝缘膜,使得外部引线OLW1和OLW2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和OLW2-1不与内部引线ILW1和ILW2的互连器连接部ILW1-1和ILW2-1交叠。
因此,当外部引线OLW1、OLW2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OLW2-1以及内部引线ILW1、ILW2的互连器连接部ILW1-1、ILW2-1按照直线设置并且外部引线OLW1、OLW2具有台阶形状时,不必形成用于在外部引线OLW1、OLW2与内部引线ILW1、ILW2之间绝缘的绝缘膜。结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处理的次数。
绝缘膜180用于将引线OLW1、OLW2、ILW1、ILW2与太阳能电池110和互连器绝缘。绝缘膜180具有足够的尺寸,以覆盖外部引线OLW1和OLW2的连接部OLW1-2和OLW2-2的全部、外部引线OLW1和OLW2的各个接线盒连接部OLW1-3和OLW2-3的一部分、以及内部引线ILW1和ILW2的各个接线盒连接部ILW1-2和ILW2-2的一部分,如在图4中虚线所指示的。绝缘膜180位于太阳能电池110的背面与引线OLW1、OLW2、ILW1和ILW2之间的空间中。
绝缘膜180可以由与背板150的不透明材料相似或相同的不透明材料制成。当绝缘膜180由不透明材料形成时,在太阳能电池板100的正面仅看到引线OLW1、OLW2、ILW1和ILW2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OLW2-1、ILW1-1和ILW2-1。因此可以改善外观和绝缘特性。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绝缘膜180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
下面参考图5至图12描述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与互连器之间的连接结构。
图5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一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6至图12是例示在图5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电池的各种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10包括:基板111;位于基板111的光入射到的正面(即,光接收表面)的射极层112;位于射极层112上的多个正面电极13和多个正面电极集流器114;位于射极层112上的不存在正面电极113和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位置处的防反射层115;以及位于基板111的与光接收表面相对的背面上的背面电极116和多个背面电极集流器117。
太阳能电池110还可以包括位于背面电极116与基板111之间的背面场(BSF)层。背面场层是比基板111掺杂了更多的与基板111相同的导电类型的杂质的区域(如,p+型区域)。背面场层作为基板111的势垒。由此,因为防止或降低了电子和空穴在基板111的背面周围的再组合和/或消失,所以提高了太阳能电池110的效率。
基板111是半导体基板,其可以由第一导电类型的硅(例如p型硅)形成,但这不是必需的。用于基板111的硅可以是单晶硅、多晶硅或非晶硅。当基板111是p型时,基板111包含诸如硼(B)、镓(Ga)和铟(In)的III族元素的杂质。
可以对基板111的表面进行粗糙化,以形成对应于不平坦表面或者具有不平坦特性的粗糙表面。当基板111的表面是粗糙表面时,降低了基板111的光接收表面的光反射。此外,因为在基板111的粗糙表面上执行光入射操作和光反射操作,所以将光限制在太阳能电池110中。因此,增加了光吸收,并且提高了太阳能电池110的效率。另外,因为入射在基板111上的光的反射损耗降低,所以入射在基板111上的光量进一步增加。
射极层112是掺杂有与基板111的第一导电类型相反的第二导电类型(例如,n型)的杂质的区域。射极层112与基板111一起形成p-n结。当射极层112是n型时,可以通过用诸如磷(P)、砷(As)和锑(Sb)的V族元素的杂质掺杂基板111来形成射极层112。
当入射在基板111上的光的能量应用到基板111的半导体时,在该半导体内部产生载流子(例如,电子-空穴对),电子移动到n型半导体,并且空穴移动到p型半导体。因此,当基板111是p型并且射极层112是n型时,空穴移动到p型基板111并且电子移动到n型射极层112。
另选地,基板111可以是n型并且/或者可以由硅以外的半导体材料形成。当基板111是n型时,基板111可以包含诸如磷(P)、砷(As)和锑(Sb)的V族元素的杂质。
因为射极层112与基板111一起形成p-n结,所以当基板111是n型时射极层112是p型。在该情况下,电子移动到n型基板111,并且空穴移动到p型射极层112。
当射极层112是p型时,射极层112可以通过利用诸如硼(B)、镓(Ga)和铟(In)的III族元素的杂质来掺杂基板111的一部分而形成。
射极层112上的防反射层115可以由氮化硅(SiNx)、二氧化硅(SiO2)或二氧化钛(TiO2)形成。防反射层115降低了在太阳能电池110上入射的光的反射并且增加了对入射光的预定波长带的选择性,由此增加太阳能电池110的效率。防反射层115可以具有大约70nm至80nm的厚度。如果希望,则可以省略防反射层115。
射极层112上的多个正面电极113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射极层112,并且在相邻的正面电极113彼此间隔开的状态下沿一个方向形成。各个正面电极113收集移动到射极层112的载流子(如电子)。各个正面电极113由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形成。所述导电材料可以是从包括以下材料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导电材料:镍(Ni)、铜(Cu)、银(Ag)、铝(Al)、锡(Sn)、锌(Zn)、铟(In)、钛(Ti)、金(Au)和其组合物。其他导电材料可以用于正面电极113。
例如,正面电极113可以由包含铅(Pb)的Ag膏形成。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丝网印刷方法将Ag膏涂敷到防反射层115上并在大约750℃至800℃的温度下烘焙基板111的处理,可以将正面电极113电连接到射极层112。通过在烘焙处理期间使用在Ag膏中包含的铅(Pb)来刻蚀防反射层115,这于是使得Ag膏的Ag颗粒接触射极层112,从而进行正面电极113与射极层112之间的电连接。
在射极层112上,在与正面电极113交叉的方向上形成至少两个正面电极集流器114。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电连接并且物理连接到射极层112和正面电极113。因此,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将从正面电极113传送的载流子(如电子)输出到外部装置。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由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形成。用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导电材料可以是从包括以下材料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导电材料:Ni、Cu、Ag、Al、Sn、Zn、In、Ti、Au和其组合物。可以使用其它导电材料。
通过将导电材料涂敷到防反射层115、并对其进行构图和烘焙的处理,可以通过穿通(punch through)操作,将正面电极113和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电连接到射极层112。
在基板111的与光接收表面相反的表面(即,基板111的背面)上形成背面电极116。背面电极116收集移动到基板111的载流子(如空穴)。背面电极116由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形成。导电材料可以是从包括以下材料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Ni、Cu、Ag、Al、Sn、Zn、In、Ti、Au和其组合物。可以将其它导电材料用于背面电极116。
例如,多个背面电极集流器117在与正面电极13交叉的方向上位于背面电极116的下面或者位于与背面电极116相同的表面上。背面电极集流器117电连接到背面电极116。因而,背面电极集流器117将从背面电极116传送的载流子(如空穴)输出到外部装置。背面电极集流器117由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形成。导电材料可以是从包括以下材料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Ni、Cu、Ag、Al、Sn、Zn、In、Ti、Au和其组合物。可以使用其它导电材料。
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沿着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平行的方向位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上。此外,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背面电极集流器117上。
图5示出一个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基板111的正面和背面中的每一个上。但是,与互连器120的数量相同数量的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基板111的正面和背面中的每一个上。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包括第一树脂162和散布在第一树脂162中的第一导电颗粒164。第一树脂162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具有粘性即可。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将热固性树脂用于第一树脂162以增加粘合可靠性。热固性树脂可以使用从环氧树脂、苯氧基树脂、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除了热固性树脂以外,第一树脂162还可以包括预定的材料,例如已知的固化剂和已知的固化促进剂。例如,第一树脂162可以包含诸如硅烷系偶联剂、钛酸盐系偶联剂和铝酸盐系偶联剂的改进材料,以提高正面电极集流器114与互连器120之间的粘合强度,以及背面电极集流器117与互连器120之间的粘合强度。第一树脂162可以包含诸如磷酸钙和碳酸钙的分散剂,以提高第一导电颗粒164的分散性。第一树脂162可以包含诸如丙烯酸橡胶、硅橡胶和尿烷橡胶的橡胶成分,以控制第一树脂162的弹性模量。
第一导电颗粒164的材料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具有导电性即可。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包括从铜(Cu)、银(Ag)、金(Au)、铁(Fe)、镍(Ni)、铅(Pb)、锌(Zn)、钴(Co)、钛(Ti)和镁(Mg)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作为主要成分。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仅由金属颗粒或涂敷了金属的树脂颗粒形成。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可以包括剥离膜。
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第一导电颗粒164使用涂敷了金属的树脂颗粒,以减轻对第一导电颗粒164的压缩应力并提高第一导电颗粒164的连接可靠性。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第一导电颗粒164具有大约2μm至30μm的直径,以提高第一导电颗粒164的可分散性。
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考虑到第一树脂162固化后的连接可靠性,散布在第一树脂162中的第一导电颗粒164的成分含量是基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总量的0.5%至20%。
当第一导电颗粒164的成分含量小于大约0.5%时,因为正面电极集流器114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之间的物理接触面积以及背面电极集流器117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之间的物理接触面积减少,所以电流可能不能平稳流动。当第一导电颗粒164的成分含量大于大约20%时,因为第一树脂162的成分含量相对降低,所以粘合强度可能降低。
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在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平行的方向上接合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并在与背面电极集流器117平行的方向上接合到背面电极集流器117。
当使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来执行跨接处理时,加热温度和压力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们处于能够保证电连接并保持粘合强度的范围内即可。
例如,可以将加热温度设置为能够使第一树脂162固化的温度,例如大约140℃至180℃。可以将压力设置为能够将正面电极集流器114、背面电极集流器117、和互连器120充分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范围。此外,可以将加热和加压时间设置为正面电极集流器114、背面电极集流器117、和互连器120等不会因为加热而损坏或劣化的范围。
如图6所示,在使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将正面电极集流器114接合到互连器120的状态下,第一树脂162可以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之间、以及第一导电颗粒164与互连器120之间。
在该情况下,移动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载流子跳到第一导电颗粒164,然后再跳到互连器120,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此外,跳到第一导电颗粒164的载流子可以跳到相邻的第一导电颗粒164,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换言之,移动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载流子沿着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地移动,然后移动到互连器120。
可以适当地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使得载流子可以在相邻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跳跃。通过适当地调整散布在第一树脂162中的第一导电颗粒164的尺寸或数量,可以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因此,移动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的载流子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颗粒164而传送到互连器120。
另选地,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直接接触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和互连器120中的一个或二者。
如图7所示,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直接接触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和互连器120中的每一个,并且可能由于在跨接处理期间施加的压力而弹性地变为椭圆形。因此,如图5所示,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大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T1。
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移动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载流子通过第一导电颗粒164直接传送到互连器120,所以,图7所示的结构中的电流比图6所示的结构中的电流更平稳地流动。
如图7所示,相邻的第一导电颗粒164也可以相互物理接触,使得移动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载流子充分传送到互连器120。此外,至少两个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位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上。
图6和图7的描述例示了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互连器12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应用于背面电极集流器117、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互连器120之间的连接结构。
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互连器120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可以变化。
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如图8至图12所示,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被称为第一宽度W1,互连器120的宽度被称为第二宽度W2,而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宽度被称为第三宽度W3。
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互连器120的第二宽度W2、和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第三宽度W3彼此基本相等(即,W1=W2=W3)。
当利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进行跨接处理时,可以非常精确地进行对准处理。因此,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第三宽度W3可以等于或小于大约2.0mm。
另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可以彼此基本相等,并且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可以大于第三宽度W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等于或小于第三宽度W3的大约1.5倍。
当第一宽度W1大于第三宽度W3时,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一部分接合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侧面的与基板111的表面(即,防反射层115的表面)相距距离G1的部分。距离G1等于或大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厚度T2的大约0.1倍。
另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宽度W1可以小于第二宽度W2,并且可以基本等于第三宽度W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宽度W2等于或小于第一宽度W1和第三宽度W3的大约1.5倍。
另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宽度W1可以小于第二宽度W2,并且可以大于第三宽度W3。在此情况下,第二宽度W2等于或小于第一宽度W1和第三宽度W3的大约1.5倍。此外,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一部分接合到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侧面的与基板111的表面(即,防反射层115的表面)相距距离G1的部分。距离G1等于或大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厚度T2的大约0.1倍。
另选地,如图12所示,第二宽度W2可以基本等于第三宽度W3,并且第二宽度W2和第三宽度W3可以大于第一宽度W1。在此情况下,第二宽度W2和第三宽度W3等于或小于第一宽度W1的大约1.5倍。
尽管图8至图12例示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互连器120的第二宽度W2、和正面电极集流器114的第三宽度W3之间的关系,但在图8至图12中例示的技术构造可以应用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互连器120的第二宽度W2、和背面电极集流器117的宽度之间的关系。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时,即使互连器120由无铅材料形成,也可以充分地执行互连器120与正面电极集流器114之间的接合操作以及互连器120与背面电极集流器117之间的接合操作。
在图13中示出的是沿图3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由此,第二导电粘合膜170位于引线OLW1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与互连器120a之间。此外,第二导电粘合膜170位于引线OLW1的互连器连接部OLW1-1与连接部OLW1-2-1之间。
第二导电粘合膜170包括第二树脂172和散布在第二树脂172中的第二导电颗粒174。第二树脂172可以由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树脂162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第二导电颗粒174可以由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导电颗粒164相同的材料形成。此外,第二树脂172可以由与第一树脂162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第二导电颗粒174可以由与第一导电颗粒164不同的材料形成。
因此,即使互连器120和引线LW中的至少一个由无铅材料(或大致无铅材料)形成,也可以充分地执行要彼此接合的元件之间的跨接处理。
上述示例实施方式描述了如下情况:外部引线OLW1和OLW2分别划分为互连器连接部OLW1-1和OLW2-1、第一连接部OLW1-2-1和OLW2-2-1、第二连接部OLW1-2-2和OLW2-2-2、以及接线盒连接部OLW1-3和OLW2-3,并且内部引线ILW1和ILW2分别分为互连器连接部ILW1-1和ILW2-1以及接线盒连接部ILW1-2和ILW2-2。但是,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中使用的各个引线OLW1、OLW2、ILW1和ILW2不必进行划分,并且可以形成一个整体。
下面参考图14至图22描述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示例构造。
图14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二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例示在图14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组装结构的截面图。图16和图17是例示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正面的平面图,示出正面电极的各种结构。
此外,图18和图19是例示在图14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背面的各种组装结构的截面图。图20至图22是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背面的平面图,示出背面电极的各种结构。
在太阳能电池板100的第一示例结构中,太阳能电池110包括正面电极集流器114和背面电极集流器117二者。但是,在太阳能电池板100的第二示例结构中,太阳能电池110不包括正面电极集流器和背面电极集流器。
更具体地说,根据太阳能电池板100的第二示例结构的太阳能电池110包括:基板111;位于基板111的正面上的射极层112;位于射极层112上的多个正面电极113;位于射极层112上的不存在多个正面电极113的位置处的防反射层115;位于基板111的背面上的背面电极116;和位于背面电极116与基板111之间的背面场(BSF)层118。
多个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在与多个正面电极113交叉的方向上位于射极层112上。此外,多个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在与多个正面电极113交叉的方向上位于背面电极116上。
图14示出一个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基板111的正面和背面中的每一个上。另外,与互连器120的数量相同数量的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基板111的正面和背面中的每一个上。
基板111的正面上的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沿着与多个正面电极113交叉的方向接合到各个正面电极113的一部分。因而,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一部分直接接触各个正面电极113的一部分,并且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剩余部分直接接触防反射层115。因而,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正面电极113和互连器120之间,而没有中间层,并且/或者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防反射层115和互连器120之间,而没有中间层。因此,多个正面电极113分别具有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区域交叠的区域,并且多个正面电极113各自的区域由此也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区域接触。因此,交叠的多个正面电极113的区域和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区域与多个正面电极113和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接触的区域的相同。
各个正面电极113包括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部分113a和没有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二部分113b。
互连器120的一部分沿着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形成方向相同的方向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其接合到正面电极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正面。互连器120的不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其余部分接合到相邻太阳能电池110的背面电极116。
在正面电极113利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而接合到互连器120的状态下,第一树脂162可以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和正面电极113之间,以及在第一导电颗粒164和互连器120之间。
在该情况下,移动到正面电极113的载流子跳到第一导电颗粒164,然后再跳到互连器120。此外,跳到第一导电颗粒164的载流子可以跳到相邻的第一导电颗粒164。
可以适当地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使得载流子可以在相邻的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跳跃。通过适当地调整散布在第一树脂162中的第一导电颗粒164的尺寸或数量,可以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
因此,移动到正面电极113的载流子通过第一导电颗粒164而传送到互连器120。
另选地,如图15所示,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直接接触正面电极113和互连器120中的一个或两个。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移动到正面电极113的载流子通过第一导电颗粒164而直接传送到互连器120,所以电流平稳地流动。
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没有接合到正面电极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其余部分直接接触射极层112上的防反射层115。
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可以比正面电极113的突出厚度更大,使得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互连器120彼此充分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正面是平坦表面,所以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互连器120彼此充分接合。
由于正面电极113的厚度通常等于或小于大约15μm,所以正面电极113的突出厚度小于大约15μm。因此,根据太阳能电池板中将要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的规范,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可以是大约15μm至60μm。
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可以具有高度差。因为正面电极113而产生高度差。当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具有高度差时,互连器120可以具有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相同的高度差。互连器120可以具有其表面由于第一导电颗粒164而突出的部分。
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结构中,正面电极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宽度W4基本等于正面电极113的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另选地,正面电极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宽度W4可以不同于正面电极113的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
如图16所示,正面电极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宽度W4可以大于正面电极113的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当第一部分113a的宽度W4大于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时,提高了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正面电极113之间的粘合强度,并降低了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正面电极113之间的接触电阻。因此,防止或降低了其输出减少。
具有大于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的宽度W4的第一部分113a可以仅形成在位于预定行的正面电极113中,并且与第二部分113b具有相同宽度的第一部分113a可以形成在位于其余行的正面电极113中。例如,如图16所示,位于偶数编号的行上的各个正面电极113可以包括具有大于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的宽度W4的第一部分113a,并且位于奇数编号的行上的各个正面电极113可以包括与第二部分113b具有相同宽度的第一部分113a。
可以仅仅在位于奇数编号的行上的正面电极113中形成具有大于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的宽度W4的第一部分113a,并且/或者具有大于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的宽度W4的第一部分113a可以具有除了图16中示出的形状以外的各种形状。例如,所述各种形状可以包括三角形或半圆形。
第一部分113a按照基于正面电极113而上下对称的方式形成,并在正面电极113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L。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第一部分113a的预定长度L1等于或小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由此提高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正面电极113之间的粘合强度,并降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正面电极113之间的接触电阻。
当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小于大约1mm时,接触电阻增加。当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大于大约20mm时,光接收区域减少。因此,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可以是大约1mm至20mm。
因此,可以基于太阳能电池的规范或尺寸,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宽度W1的范围内适当地设置第一部分113a的预定长度L1。
另选地,如图17所示,位于全部行上的各个正面电极113都可以包括具有大于第二部分113b的宽度W5的宽度W4的第一部分113a。
相邻的第一部分113a可以彼此相对地突出。相邻的第一部分113a可以在相同方向上突出。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13a在一侧从正面电极113或者从正面电极113的中间部分向外延伸。因此,沿着一行的正面电极113的长度,仅在正面电极113的一侧上存在第一部分113a。在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正面电极113的第一部分113a彼此面对。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正面电极113的第一部分113a可以分别位于同一侧上,使得第一部分113a将全部朝向同一侧,例如向下或向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13a是在正面电极113的一侧或两侧从正面电极113延伸的翼部(flap)。
在示例实施方式中,背面电极116由铝(Al)形成。因此,背面电极116可以通过涂敷铝膏并且烘焙铝膏而形成。
使用的铝膏可以包括铝粉末、铋系玻璃粉和有机介质(organic vehichle)。铝粉末在基于激光衍射方法的颗粒分布中具有等于或小于10μm的中间直径D50。铋系玻璃粉包含作为基本成分的氧化铋并具有等于或小于大约580℃的玻璃软化温度。
铝粉末指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铝的颗粒的集合体,并可以包含铝以外的少量杂质。
中间直径D50指当在相应粉末的颗粒分布中累积量为50%时的直径。使用基于激光衍射方法的各种颗粒分布测量装置,可以容易地测量中间直径D50。
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构成铝粉末的颗粒具有球形。但是,构成铝粉末的颗粒可以具有诸如薄片形和/或非均匀形状的其他形状。
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铝粉末的量为基于铝膏的总量的大约65%至85%,并且在铋系玻璃粉中的氧化铋的量等于或大于基于铋系玻璃粉的总量的大约40%。
铋系玻璃粉的示例包括:包含氧化铋、氧化硼(B2O3)、和氧化锌(ZnO)作为主要成分的玻璃粉;包含氧化铋、氧化硼(B2O3)、和氧化硅作为主要成分的玻璃粉;和包含氧化铋、氧化硅、和氧化铅作为主要成分的玻璃粉。
此外,铋系玻璃粉还可以包含氧化钡(BaO)和二氧化硅(SiO2)。
铋系玻璃粉的量可以为基于铝膏的总量的大约1%至10%。
有机介质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它可以充分分散铝粉末以及铋系玻璃粉即可。有机介质可以是乙二醇、二甘醇衍生物(乙二醇醚系衍生物)、甲苯或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介质的量可以为基于铝膏的总量的大约10%至30%。
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制造或形成背面电极116:将如上述制造的铝膏涂敷到基板111的背面;在适当的温度(例如,室温或100℃)下干燥所涂敷的铝膏;并且使用烘焙炉在适当的加热条件(例如,在大约700℃至800℃)下加热(烘焙)干燥的铝膏。在烘焙铝膏的同时,形成背面场层118。
如图18所示,当使用铝膏来制造背面电极116时,在基板111的表面上形成高浓度铝层116a,并在高浓度铝层116a的表面上形成低浓度铝层116b。此外,在低浓度铝层116b上形成氧化铝层。另选地,在低浓度铝层116b的表面存在杂质。
当在背面电极116的表面存在氧化铝层或杂质时,可能降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与背面电极116之间的粘合强度。因而,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背面电极116之前,可以执行背面电极116的表面处理。
可以通过使用气体(例如空气或诸如氮气的惰性气体)、纯水的清洁处理、或使用辊的研磨处理,来执行背面电极116的表面处理。
当执行背面电极116的表面处理时,可以将低浓度铝层116b与存在于背面电极116的表面的氧化铝层或杂质一起去除。
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具有上述构造的背面电极116。背面电极116包括:第一部分116c,其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和第二部分116d,其与第一部分116c相邻。因而,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直接接触背面电极116的第一部分116c。
互连器120在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形成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背面,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背面电极116的第一部分116c。互连器120的未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其余部分(或相反端)电连接到相邻太阳能电池110的正面电极113。
如图18所示,在使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将背面电极116接合到互连器120的状态下,第一树脂162可以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与背面电极116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与互连器120之间。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背面电极116和互连器120之间,而没有中间层。因此,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直接接合到(或接触)背面电极116以及互连器120。
在该情况下,移动到背面电极116的载流子跳到第一导电颗粒164,然后再跳到互连器120。因而,移动到背面电极116的载流子如图18中的箭头所示地移动,然后移动到互连器120。
在该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通过适当地调整散布在第一树脂162中的第一导电颗粒164的数量或尺寸,可以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
因此,移动到背面电极116的载流子通过第一导电颗粒164而传送到互连器120。
另选地,如图19所示,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直接接触背面电极116和互连器120中的一个或二者,并且/或者彼此接触。
第一导电颗粒164可能由于在跨接处理期间施加的压力而变为椭圆形。因此,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
在图19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移动到背面电极116的载流子通过第一导电颗粒164直接传送到互连器120,所以,图19所示的结构中的电流比图18所示的结构中的电流更平稳地流动。
用于去除背面电极116的表面处存在的氧化铝层和/或杂质的对背面电极116的表面处理可以仅在背面电极116的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部分116c上执行。将高浓度铝层116a的表面上的低浓度铝层116b与氧化铝层和/或杂质一起去除。
因而,如图18所示,背面电极116的第一部分116c仅由高浓度铝层116a形成,并且背面电极116的第二部分116d由高浓度铝层16a、低浓度铝层116b和氧化铝层形成。因此,第一部分116c的厚度T2小于第二部分116d的厚度T3。
当第一部分116c的厚度T2小于第二部分116d的厚度T3时,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一部分116c的宽度W6,如图18中的实线所指示(即W6≥W1)。在图18中示出的结构中,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直接接触第一部分116c,但不直接接触第二部分116d。在该情况下,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可以等于或大于互连器120的宽度。另选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可以小于互连器120的宽度。
此外,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可以大于第一部分116c的宽度W6,如图18中的虚线所指示(即,W1>W6)。在该情况下,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可以等于或大于互连器120的宽度。另选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可以小于互连器120的宽度。
即使背面电极116不包括低浓度铝层116b,因为去除了在背面电极116的表面存在的氧化铝层,所以在第一部分116c与第二部分116d之间可能产生厚度差。
如图19所示,当在背面电极116的整个表面上执行表面处理时,第一部分116c与第二部分116d都仅由高浓度铝层116a形成。因此,第一部分116c与第二部分116d具有大致相同的厚度。在该情况下,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大致等于第一部分116c的宽度W6(即,W1=W6)。
如图20所示,除了基板111的边缘部分(或多个边缘部分)之外,可以在基板111的整个背面上形成背面电极116。在该情况下,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长度可以等于、稍短于、或稍长于第一部分116c的长度L2和第二部分116d的长度L3。
如图21所示,第一部分116c的长度L2可以比第二部分116d的长度L3短。
在该情况下,因为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长度比第一部分116c的长度L2长,所以通过使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至少一端在第一部分116c之外直接接触基板111,粘合强度可以增加。此外,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长度可以大致等于第二部分116d的长度L3。另外,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长度可以大致等于或短于第一部分116c的长度L2。
如图22所示,在背面电极116的第一部分116c的一个或更多个部分中可以形成露出基板111的孔图案P。在图22所示的结构中,因为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在孔图案P中直接接触基板111,所以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粘合强度增加。
图22示出在行方向(即,在图22中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平行的孔图案P。但是,孔图案P不必在行方向上彼此平行并且可以是不均匀地定位的。
在图22所示的结构中,移动到背面电极116的载流子通过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导电颗粒而传送到互连器。因此,由于用于将移动到背面电极116的载流子传送到互连器的背面电极集流器不是必要的,所以可以降低或消除形成背面电极集流器所需要的处理和费用。
下面参考图23至图27描述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三示例构造。图23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三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4是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背面的平面图,示出背面电极的结构。图25至图27是例示在图2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电池的各种组装结构的截面图。
在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三示例构造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背面电极116包括按照间隔G2间隔开的多个电极部116e。间隔G2可以是均匀的或可以是不均匀的,并且可以具有预定的宽度。间隔G2露出基板111的背面,使得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直接接触基板111的背面。因为互连器120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所以电极部116e的数量比互连器120的数量多一个。
包括多个电极部116e的背面电极116由至少一种导电材料形成。所述导电材料可以是从包括以下材料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导电材料:镍(Ni)、铜(Cu)、银(Ag)、铝(Al)、锡(Sn)、锌(Zn)、铟(In)、钛(Ti)、金(Au)和其组合物。可以使用其它导电材料。
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制造具有上述结构的背面电极116:将包含导电材料的导电膏涂敷到基板111的整个背面;干燥并烘焙导电膏;去除位于要形成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位置处的导电膏;并且形成以间隔G2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电极部116e。“基板111的整个背面”不包括基板111的背面的边缘部分。
在制造背面电极116的方法中,在烘焙导电膏期间将杂质注入基板111。因此,在烘焙导电膏期间形成背面场层118。因为可以在烘焙导电膏之后进行形成间隔G2的处理,所以仍然在基板111的整个背面上(甚至在基板111的背面的位于间隔G2的部分中)形成背面场层117。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例如,不必去除或者不形成背面电极116的一部分,使得在基板111的背面上存在单片的背面电极116。
当背面电极116不包括多个电极部116e时,由于在背面电极116的表面上可能形成氧化层,所以不容易将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背面电极116的背面。然而,可以去除氧化层,使得第一导电粘合膜160能够直接接合到背面电极116的背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粘合膜160位于背面电极116和互连器120之间,不存在中间层。因此,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直接接合到(或者接触)背面电极116和互连器120。
然而,如上所述,当在多个电极部116e之间形成间隔G2并且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基板111的通过间隔G2而暴露的背面时,与背面电极116不包括电极部116e的情况相比,提高了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粘合强度。
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基板111的通过多个电极部116e之间形成的间隔G2而露出的背面。
互连器120在与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形成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背面,该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基板111的背面。互连器120的不接合到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其余部分(或另一端)电连接到相邻太阳能电池110的正面电极113或正面电极集流器114。
如图25所示,在互连器120利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而接合到基板111的状态下,第一树脂162可以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和基板111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和互连器120之间。当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T1大致等于或稍大于背面电极116的厚度T4(即,T1≥T4)时,可以产生这种情况。
但是,如上所述,即使第一树脂162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和基板111之间、并且位于第一导电颗粒164和互连器120之间,穿过背面场层118的载流子可以跳到第一导电颗粒164,然后可以再跳到互连器120。因而,穿过背面场层118的载流子沿着图25中示出的箭头所指示地移动,并接着移动到互连器120。
在该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通过适当地调整散布在第一树脂162中的第一导电颗粒164的尺寸或数量,可以设置第一导电颗粒164之间的距离。
互连器120的宽度W2可以大致等于或大于间隔G2的宽度W7(即,W2≥W7)。在图25中示出的虚线例示了互连器120的宽度W2大于间隔G2的宽度W7的示例。
如上所述,当互连器120的宽度W2大于间隔G2的宽度W7时,如果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T1等于背面电极116的厚度T4,互连器120的一部分接触电极部116e的一部分。
但是,如图26所示,当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T1大于背面电极116的厚度T4时,在跨接处理期间,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可以接合到电极部116e的一部分。因此,在该情况下,互连器120或其一部分不直接接触电极部116e,并且第一导电粘合膜160可以位于互连器120与电极部116e之间。
另选地,如图27所示,第一导电颗粒164可以直接接触基板111和互连器120中的一个或两者,并且/或者彼此接触。当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T1小于背面电极116的厚度T4(即,T1<T4)时,可以产生这种情况。
如上所述,当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T1小于背面电极116的厚度T4时,互连器120的宽度W2可以等于或小于间隔G2的宽度W7(即,W2≤W7),使得互连器120的全部区域充分接触第一导电粘合膜160。
如图27所示,第一导电颗粒164可能由于在跨接处理期间施加的压力而变形为椭圆形。因此,优选的、但并非必须的是,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宽度W1大于导电粘合膜160的厚度T1。
在图27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穿过背面场层118的载流子直接通过第一导电颗粒164而传送到互连器120,所以电流平稳地流动。
可以利用除了上述方法之外的方法来制造包括电极部116e的背面电极116。
例如,可以利用其中形成有间隔G2的掩模来制造包括电极部116e的背面电极116,而无需单独进行通过去除背面电极116的一部分来形成间隔G2的处理。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烘焙导电膏的处理期间形成的背面场层118具有与背面电极116相同的图案。
换言之,仅在基板111的存在电极部116a的部分上、而不在基板111的存在间隔G2的部分上形成背面场层118。图27示出仅在基板111的存在电极部116a的部分中形成背面场层118的示例。
在图27所示的结构中,来自基板111的载流子通过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第一导电颗粒而传送到互连器。因此,由于背面电极集流器不是必须的,所以可以减少形成背面电极集流器所需要的处理和成本。
图28是例示在图3中示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太阳能电池的第四示例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在太阳能电池板的第四示例构造中,钝化层119位于基板111的背面上,包括电连接到基板111的多个背面电极116的多个背面电极导电层116’位于钝化层119的背面上。多个背面场层118’位于背面电极导电层116’和基板111之间。
基板111的背面上的钝化层119防止或减少了载流子在基板111的表面周围的重组和/或消失,并增加穿过基板111的光的内部反射,由此增加了穿过基板111的光的重入射率。钝化层119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背面电极导电层116’位于钝化层119的没有接合第一导电粘合膜160的区域。背面电极导电层116’可以由诸如铝的导电材料形成。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背面电极导电层116’具有局部穿过钝化层119的部分,并包括局部电连接到基板111的一部分的多个背面电极116。
如图28所示,多个背面电极116彼此间隔开,间隔距离可以是预定的,例如大约0.5mm至1mm的距离。背面电极116的横截面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并且可以电连接到基板111。按与正面电极113相同的方式,各个背面电极116可以具有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条带形状。具有条带形状的背面电极116的数量小于具有诸如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的形状的背面电极116的数量,但这不是必须的。
背面电极116收集移动到基板111的载流子(例如空穴),并将载流子传送到背面电极导电层116’。
背面电极116的与基板111接触的一部分可以仅包含背面电极导电层116’的形成材料,或者可以包含钝化层119的形成材料和基板111的形成材料以及背面电极导电层116’的形成材料。
背面电极116和基板111之间的背面场层118’是比基板111掺杂了更多的与基板111相同的导电类型的杂质的区域(如,p+型区域)。
当背面电极116按与正面电极113相同的方式电连接到基板111并且具有条带形状时,背面场层118’可以按与背面电极116相同的方式具有条带形状。
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形成背面电极116和背面场层118’:在钝化层119上形成背面电极导电层116’;在预定的区域中应用激光束以形成背面电极导电层116’、钝化层119和基板111的熔化的混合物;并且在大约750℃至800℃的温度烘焙基板111。
可以在背面电极116之间的空间中形成背面电极集流器,即,在第一导电粘合膜160接合到的钝化层119的背面上形成背面电极集流器。
虽然已参照多个示例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范围内的许多其它变型和实施方式。更具体地讲,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设置的组成部件和/或设置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设置的各种变化和修改之外,另选用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很明显的。
本申请要求2010年8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0-0079239的优先权和利益,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Claims (15)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
接线盒;
太阳能电池板,其包括多串太阳能电池,各个串包括按行设置并彼此电连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
互连器,其被构成为将属于所述多串太阳能电池中的至少一串的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相邻太阳能电池彼此电连接;
第一粘合部件,其位于所述相邻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电极部与所述互连器之间;
引线,其被构成为将所述互连器的一端电连接到所述接线盒;以及
第二粘合部件,其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引线之间,
其中,所述互连器和所述引线中的至少一个由含铅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无铅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粘合部件由包括第一树脂和散布在所述第一树脂中的多个第一导电颗粒的第一导电粘合膜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粘合部件由包括第二树脂和散布在所述第二树脂中的多个第二导电颗粒的第二导电粘合膜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粘合部件由包括第一树脂和散布在所述第一树脂中的多个第一导电颗粒的第一导电粘合膜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粘合部件由包括第二树脂和散布在所述第二树脂中的多个第二导电颗粒的第二导电粘合膜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粘合膜与所述第二导电粘合膜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极部包括多个正面电极,这些正面电极电连接到位于所述相邻太阳能电池中的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正面上的射极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粘合部件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多个正面电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电极部还包括多个正面电极集流器,这些正面电极集流器位于与所述多个正面电极交叉的方向上,并且电连接并物理连接到所述多个正面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粘合部件位于所述互连器与所述多个正面电极集流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相邻太阳能电池中的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相邻太阳能电池中的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基板的背面上的背面电极和另一互连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在所述另一互连器与所述背面电极之间设置有另一第一粘合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相邻太阳能电池中的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电连接并物理连接到所述背面电极的背面电极集流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另一第一粘合部件位于所述另一互连器与所述背面电极集流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互连器由含铅量等于或小于1000ppm的无铅材料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多个正面电极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粘合部件的区域交叠的区域,并且,所述多个正面电极各自的所述区域还与所述第一粘合部件的所述区域接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0-0079239 | 2010-08-17 | ||
KR1020100079239A KR101077504B1 (ko) | 2010-08-17 | 2010-08-17 | 태양전지 모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6809A true CN102376809A (zh) | 2012-03-14 |
Family
ID=43878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392235A Pending CN102376809A (zh) | 2010-08-17 | 2011-02-16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088746A1 (zh) |
EP (1) | EP2421056A3 (zh) |
KR (1) | KR101077504B1 (zh) |
CN (1) | CN102376809A (zh) |
WO (1) | WO201202366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1349A (zh) * | 2012-03-15 | 2013-09-18 | 常熟阿特斯阳光力科技有限公司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4347735A (zh) * | 2013-07-25 | 2015-02-1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11200035A (zh) * | 2018-10-31 | 2020-05-2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13945A1 (de) * | 2008-04-30 | 2009-11-04 | 3S Swiss Solar Systems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ontaktierung von Solarzellen |
CN102683325B (zh) | 2011-03-08 | 2018-06-15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单元 |
TWI460871B (zh) * | 2011-05-23 | 2014-11-11 | Au Optronics Corp | 太陽電池 |
US9455359B2 (en) | 2011-05-31 | 2016-09-27 |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 Solar battery cell,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olar battery module |
WO2012165464A1 (ja) * | 2011-05-31 | 2012-12-06 |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KR101714780B1 (ko) * | 2011-06-08 | 2017-03-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 모듈 |
TWI497731B (zh) | 2011-12-15 | 2015-08-21 | Au Optronics Corp | 太陽能電池及太陽能發電模組 |
KR20130096823A (ko) * | 2012-02-23 | 2013-09-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 |
JP6323689B2 (ja) * | 2013-02-28 | 2018-05-1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DE102013111748A1 (de) * | 2013-10-24 | 2015-04-30 | Hanwha Q Cells Gmbh | Solarmodul und Solarmodulherstellungsverfahren |
KR102257820B1 (ko) * | 2014-08-14 | 2021-05-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 |
JP6455099B2 (ja) * | 2014-11-27 | 2019-01-23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KR101741400B1 (ko) | 2016-11-22 | 2017-05-30 | 한화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 보호시트, 이의 제조방법,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US20180309002A1 (en) * | 2015-12-14 | 2018-10-25 | Hanwha Advanced Materials Corporation | Solar cell protective sheet,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KR102005570B1 (ko) | 2016-04-25 | 2019-07-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 모듈 |
JP2018037526A (ja) * | 2016-08-31 | 2018-03-08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接続部付太陽電池セ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6803711B2 (ja) * | 2016-09-30 | 2020-12-23 | 株式会社カネカ | 光起電装置 |
KR102123852B1 (ko) | 2016-12-29 | 2020-06-17 |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 모듈용 커넥터 |
KR101879374B1 (ko) | 2017-02-22 | 2018-08-17 | 주식회사 탑선 | 태양전지모듈 |
KR102001230B1 (ko) | 2018-06-28 | 2019-07-17 | 주식회사 탑선 | 태양전지모듈 |
KR102102360B1 (ko) * | 2019-05-31 | 2020-04-21 | 한화솔루션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 모듈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18606B1 (en) * | 1998-09-24 | 2001-04-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Solar cell module for preventing reverse voltage to solar cells |
US20080083453A1 (en) * | 2006-10-03 | 2008-04-10 | Douglas Rose | Formed photovoltaic module busbars |
US20080121265A1 (en) * | 2006-11-29 | 2008-05-2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Solar cell mod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302923A (ja) * | 1994-04-28 | 1995-11-14 | Canon Inc | 光起電力素子 |
JP3397637B2 (ja) * | 1997-06-11 | 2003-04-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一体型屋根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JP3022508B1 (ja) * | 1998-09-24 | 2000-03-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02217434A (ja) * | 2001-01-19 | 2002-08-02 | Sharp Corp | 太陽電池、太陽電池用インターコネクターおよびストリング |
JP2004179618A (ja) * | 2002-10-04 | 2004-06-24 | Sharp Corp |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インターコネクター、ストリングならびにモジュール |
JP4883891B2 (ja) | 2004-08-20 | 2012-02-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EP1936699A1 (en) * | 2005-10-14 | 2008-06-2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olar cell, solar cell provided with interconnector, solar cell string and solar cell module |
JP2008205137A (ja) * | 2007-02-19 | 2008-09-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2008288278A (ja) | 2007-05-15 | 2008-11-27 | Sharp Corp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WO2009057669A1 (en) | 2007-11-01 | 2009-05-07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
-
2010
- 2010-08-17 KR KR1020100079239A patent/KR10107750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12-10 WO PCT/KR2010/008871 patent/WO201202366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2-14 US US12/967,804 patent/US2011008874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
- 2011-01-18 EP EP11000357A patent/EP2421056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2-16 CN CN2011100392235A patent/CN1023768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18606B1 (en) * | 1998-09-24 | 2001-04-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Solar cell module for preventing reverse voltage to solar cells |
US20080083453A1 (en) * | 2006-10-03 | 2008-04-10 | Douglas Rose | Formed photovoltaic module busbars |
US20080121265A1 (en) * | 2006-11-29 | 2008-05-2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Solar cell module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11349A (zh) * | 2012-03-15 | 2013-09-18 | 常熟阿特斯阳光力科技有限公司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4347735A (zh) * | 2013-07-25 | 2015-02-1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11200035A (zh) * | 2018-10-31 | 2020-05-2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21056A2 (en) | 2012-02-22 |
US20110088746A1 (en) | 2011-04-21 |
KR101077504B1 (ko) | 2011-10-28 |
WO2012023669A1 (en) | 2012-02-23 |
EP2421056A3 (en) | 2012-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6809A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
CN102800727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
US9608140B2 (en) |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 |
CN102376795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
JP2013077821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US9698291B2 (en) | Solar cell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1816163B1 (ko) | 태양전지 모듈 | |
KR20120086959A (ko) | 태양전지 패널 | |
CN102376808B (zh) | 太阳能电池板 | |
CN102376791A (zh) | 太阳能电池板 | |
JP2014165504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2347387A (zh) | 太阳能电池板 | |
CN102376794B (zh) | 太阳能电池板 | |
KR101714780B1 (ko) | 태양전지 모듈 | |
KR101694553B1 (ko) | 태양 전지 모듈 | |
US20170012144A1 (en) |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 |
JP2016178280A (ja) | 太陽電池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KR101798148B1 (ko) | 태양전지 모듈 | |
KR101692561B1 (ko) | 태양전지 패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