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5620A - 输入检测方法、装置、程序及电脑可读取媒体 - Google Patents

输入检测方法、装置、程序及电脑可读取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5620A
CN102375620A CN2011102391472A CN201110239147A CN102375620A CN 102375620 A CN102375620 A CN 102375620A CN 2011102391472 A CN2011102391472 A CN 2011102391472A CN 201110239147 A CN201110239147 A CN 201110239147A CN 102375620 A CN102375620 A CN 102375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ield
scanning
inpu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91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5620B (zh
Inventor
桥本和幸
住尚树
松井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32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645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75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5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入检测方法,当多点接触输入触碰感测器时,分开检测各接触点检测,输入检测方法包括:扫描第一电极线且当扫描方向上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夹住非接触领域时,依序标记复数接触领域;当标记之间的非接触领域在既定间隔以内时,将非接触领域的位置判定为分离领域;当要扫描被检出为分离领域的第一电极线的下一条第二电极线时,将第二电极线中对应于第一电极线的分离领域的领域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以及依序在各条电极线上实行上述步骤,并将标记检测出来。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往触碰感测器的多点接触输入分离检测。

Description

输入检测方法、装置、程序及电脑可读取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检测方法、输入检测装置、输入检测程序及其电脑可读取媒体,且特别有关于当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且逐线扫描该电极以检测接触的触碰感测器有多点接触的输入时,将各接触点分离检测的输入检测方法、输入检测装置、输入检测程序及其电脑可读取媒体。
背景技术
过去,有一种公开的影像处理装置、影像处理方法、影像输入装置及影像输出入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通过2值化数据来表现的拍摄影像中,依序扫描各像素时,对应于注目像素与其周边像素的像素数据值,一边在注目像素中随时将注册编号(也就是标记信息,用以表示包括拍摄影像内的连结领域的识别编号)进行分配,另外一边随时更新包括对应各标记信息的连结领域的附加信息(位置信息与面积信息)。通过相关的处理,能够用1次的依序扫描来分别获得有关拍摄影像全体的标记信息、位置信息,能够高速地进行标记处理。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39732号公报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造中,当作为影像输入装置使用时,若是由2根靠近的手指接触所形成的多点接触输入的情况下,会有2根手指被辨识为1整块,2根手指只被做1个标记,而无法正确地检测出多点输入的问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智能型手机等常常会利用到多点触碰荧幕,若无法正确地辨识多点触碰,就无法正确地辨识以2根手指抓取画面上的操作对象来缩小画面的动作(pinch in)、或以2根手指抓取画面上的操作对象来放大画面的动作(pinch out),而有产生错误动作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接触点靠近的多点接触输入的情况下,也能够正确地检测出来的输入检测方法、输入检测装置、输入检测程序及其电脑可读取媒体。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输入检测方法,当多点接触输入触碰感测器时,分开检测各接触点,其中该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依序扫描配置该电极的电极线以检测出接触。该输入检测方法包括:标记步骤,扫描一第一电极线且当扫描方向上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夹住非接触领域时,依序标记该复数接触领域;分离领域检测步骤,当该标记之间的该非接触领域在既定间隔以内时,将该非接触领域的位置判定为分离领域;强制关闭步骤,当要扫描被检出为该分离领域的该第一电极线的下一条第二电极线时,强制关闭在该第二电极线中对应于该第一电极线的该分离领域的领域的检出信号,并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以及接触点检测步骤,依序在各条电极线上实行该标记步骤、该分离领域检测步骤、该强制关闭步骤,并将该标记视为接触点检测出来。
藉此多根靠近的手指接触触碰面板的情况下,能够确实地检测出手指之间的间隙,并从检测出的间隙正确地判断多点接触。
第2发明为第1发明的输入检测方法中,该触碰感测器设定有既定的坐标系,该既定的间隔是1个或2个坐标点的距离。
藉此,能够正确地检测出接近的复数手指接触这样的典型接触状态,也能够排除检测上不困难的分离手指接触、或按压力不均所形成的非接触领域,确切地检测接近的复数手指的多点输入。
第3发明为第1发明或第2发明的输入检测方法中,该电极在矩阵状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第4发明为第1~3发明的任一者的输入检测方法中,该电极在矩阵状配置中的两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藉此,即使间隔存在于与通常扫描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也能够确实地检测多点接触。
第5发明为第4发明的输入检测方法中,该电极矩阵配置的一个方向全部扫描后,再扫描另一个方向。
第6发明为第5发明的输入检测方法中,该电极在水平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下端电极线往上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上端电极线往下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该电极在铅直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左端电极线往右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右端电极线往左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
藉此,因为在各方向进行两次扫描,所以能够确实地检测多点接触。
第7发明的输入检测装置,当多点接触输入触碰感测器时,分开检测各接触点,其中该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依序扫描配置该电极的电极线以检测出接触。该输入检测装置包括:扫描装置,扫描一第一电极线以检测出该第一电极线上的接触领域与非接触领域;标记装置,通过该扫描装置在扫描方向上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夹住非接触领域时,依序标记该复数接触领域;分离领域检测装置,当该标记之间的该非接触领域在既定间隔以内时,将该非接触领域的位置判定为分离领域;强制关闭装置,当要被检出为该分离领域的该第一电极线的下一条第二电极线要被该扫描装置扫描时,强制关闭在该第二电极线中对应于该第一电极线的该分离领域的领域的检出信号,并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以及位置算出装置,通过该扫描装置依序扫描各条电极线、该标记装置标记各接触点,由该标记计算出各接触点的位置。
第8发明为第7发明的输入检测装置中,该触碰感测器设定有既定的坐标系,该既定的间隔是1个或2个坐标点的距离。
第9发明为第7发明或第8发明的输入检测装置中,该扫描装置在矩阵状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第10发明为第7~9发明的任一者的输入检测装置中,该扫描装置在矩阵状配置中的两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第11发明为第10发明的输入检测装置中,该电极矩阵配置的一个方向全部扫描后,再扫描另一个方向。
第12发明为第11发明的输入检测装置中,该扫描装置在水平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下端电极线往上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上端电极线往下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该扫描装置在铅直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左端电极线往右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右端电极线往左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
第13发明为第7~12发明的任一者的输入检测装置,更包括:触碰感测器模块;以及该触碰感测器模块的驱动电路。
第14发明为第13发明的输入检测装置,更包括:液晶显示装置,其与该触碰感测器重叠配置,并且显示该触碰感测器的输入画面。
第15发明的电脑可读取媒体,其记录一输入检测程序,用以当一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并线状地扫描该电极以检测出接触,在多点接触输入时,于一电脑中执行第1~6发明的任一者的输入检测方法。
第16发明的输入检测程序,用以当一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并线状地扫描该电极以检测出接触,在多点接触输入时,于一电脑中执行第1~6发明的任一者的输入检测方法。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往触碰感测器的多点接触输入分离检测。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显示实施例1的输入装置的全体构造例的机能方块图。
图2为显示触碰感测器30的内部构造的一例。
图3为显示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的全体处理流程的一例。
图4为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说明图。
图5A-5C为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中的分离领域判定方法的说明图。图5A显示多点接触状态的一例。图5B显示V形领域的放大图。图5C显示手指的一部分被检测为非接触的状态。
图6为显示以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所进行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1条线处理流程的一例。
图7A-7B为显示现有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输入检测结果,以作为比较例。图7A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1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图7B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2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
图8A-8B为显示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输入检测结果。图8A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1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图8B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2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
图9为显示实施例2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
图10为显示实施例3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
图11A-11B为显示实施例4的输入检测装置构造的一例。图11A为显示Y电极的构造的一例。图11B为显示X电极的构造的一例。
图12A-12B为显示重叠X电极11与Y电极21的状态。图12A为显示重叠X电极11与Y电极21后的触碰感测器检测部的平面图。图12B为显示包括玻璃外壳的触碰感测器全体的立体图。
图13为显示实施例5的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
图14为显示实施例6的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
附图标号:
10、11~X电极;
20、21~Y电极;
30、33、34、35~触碰感测器;
31~触碰感测器电极部;
32~玻璃外壳;
41、42、61、62、71、72~接触影像;
43、45、46、48、49、51、52、54、55、57、63、65、73、75、76、78~接触领域;
44、47、50、53、56、64、74、77、155~非接触领域;
80~触碰感测器驱动电路;
81~水平扫描装置;
82~铅直扫描装置;
90~计算处理装置;
91~标记装置;
92~分离领域检测装置;
93~强制关闭装置;
94~位置算出装置;
100~记忆装置;
110~触碰感测器控制器;
120~彩色滤光玻璃;
130~阵列玻璃;
140~液晶驱动电路;
150、151、154~手指;
153~V形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输入装置的全体构造例的机能方块图。图1中,实施例1的输入装置具备X电极10、Y电极20、触碰感测器30、触碰感测器驱动电路80、计算处理装置90、记忆装置100。触碰感测器驱动电路80具备X电极扫描装置81、Y电极扫描装置82,计算处理装置90具备标记装置91、分离领域检测装置92、强制关闭装置93、位置算出装置94。触碰感测器驱动电路80、计算处理装置90、记忆装置100构成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
触碰感测器30是一种输入检测装置,具有玻璃等透明材料覆盖的输入面,并通过手指或具有导电性的物体接触输入面来检测输入。触碰感测器30内部具有配置为互相垂直的矩阵状的X电极10与Y电极20。触碰感测器30在可以多点检测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的触碰感测器,例如,可以使用投影型相互容量式触碰感测器。投影型相互容量式触碰感测器是将X电极10或Y电极20的其中一者作为驱动电极,另一者作为收讯电极的构造。由驱动电极供给驱动脉冲,并从手指等导体接触输入面时流动的电流测量相互电容量检测出往输入面的接触。
X电极10是用来检测水平方向的接触输入位置的电极,沿着输入面的铅直方向(纵方向)平行地配置。Y电极20是用来检测铅直方向的接触输入位置的电极,沿着输入面的水平方向(横方向)平行地配置。在图1中,虽显示出线条状的电极,但只要在铅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直线配置的电极彼此正交,配置成矩阵状的话,X电极10与Y电极20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可以是用像角角相连的正方形连续地配置在铅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构造。
触碰感测器30的输入面设定有既定的坐标以作为检出单位。坐标可设定在X电极10与Y电极20的交叉点,在进行采取多条电极的静电容量平均的方式检测时,也可以将坐标设定在X电极10与Y电极20的交叉点以外的位置。
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是用来控制触碰感测器30的装置,具备触碰感测器驱动电路80、计算处理装置90、与记忆装置100。
触碰感测器驱动电路80是用来驱动触碰感测器30的电路,用来进行供给上述的驱动脉冲、扫描X电极10或Y电极20、检测触碰感测器30的输入面接触有无、接触位置等接触信息等电性的控制驱动。
触碰感测器驱动电路80具备水平扫描装置81、铅直扫描装置82。水平扫描装置81沿着Y电极20配置的电极线进行水平方向的电极线扫描,测量水平方向线上的静电容量。铅直扫描装置82沿着X电极10配置的电极线进行铅直方向的电极线扫描,测量铅直方向线上的静电容量。在电极扫描仅在X电极10或Y电极20其中一者进行的情况下,可以仅设置水平扫描装置81及铅直扫描装置82中的其中任一者。
计算处理装置90是进行各种计算处理的装置,也进行分离多点接触来检测的计算处理。计算处理装置90在能够实行必要的计算处理的前提下,可以用各种装置来组成。例如,计算处理装置90可以由通过程序动作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实现特定机能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等电子电路构成。
实现计算处理装置90具体的功能的装置包括标记装置91、分离领域检测装置92、强制关闭装置93、位置算出装置94。标记装置91检测输入面的接触输入后对各接触输入进行标记,也就是将检测出的数据进行标记。分离领域检测装置92在当同一线有复数的标记且标记之间的距离在既定间隔以内时,将标记间的非接触领域视为分离领域来判断,并检测出分离领域。强制关闭装置93在某条线扫描时分离领域检测装置检测出分离领域的情况下,要扫描下一条线时,强制关闭将分离领域平行移动到下一条线上的位置,视为非接触数据来处理。位置算出装置94在标记结束后根据标记算出接触位置。
计算处理装置90利用标记装置91、分离领域检测装置92、强制关闭装置93、位置算出装置94,在接近位置有多点输入的情况下,进行将各接触点分离检测的分离演算法。其中各装置91-94所实行的具体机能将后述说明。
记忆装置100用来记忆分离领域检测装置92所检测出的分离领域的位置。在仅进行水平方向或铅直方向一方向扫描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记忆整个输入面全体的检测数据的图框存储装置(frame memory),只需要记忆至少一条线的检测数据的线存储装置来作为记忆装置100即可。而因应需求,也可以具备能够记忆多条线的检测数据的记忆装置100。在进行水平方向与铅直方向双方向扫描的情况下,使用图框存储装置所构成的记忆装置100。记忆装置100所记忆的分离领域位置被强制关闭装置93用于设定要强制关闭的位置。
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虽具备上述各装置,但也可以具备其他实现触碰感测器30必要机能的装置。
图2为显示触碰感测器30的内部构造的一例。如图1的说明所示,触碰感测器30的内部矩阵状地配置了X电极10,作为在铅直方向延伸的电极线,以及Y电极20,作为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电极线。图2中,X电极10有M条,Y电极20有N条,配置成M×N(M行N列)的矩阵状。接着对应矩阵来设定坐标系,使左下角(X,Y)=(1,1),右下角(X,Y)=(M,1)、左上角(X,Y)=(1,N)、左下角(X,Y)=(M,N)。
坐标系中,水平方向上由下方的Y电极20往上方的Y电极依序扫描的情况下,各坐标按(1,1)→(2,1)→...(M,1)→(1,2)→...(M-1,N)→(M,N)的顺序依序读取接触的检测数据。像这样逐个读取电极线上的坐标点的信号,当1条线扫描结束后换下一条线扫描,藉此读出各线的检测数据,最后全部的电极线的全部的坐标的检测数据都被读取出来。图3为显示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的全体处理流程的一例。其中,与目前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会标记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图3中,在步骤100,进行触碰感测器30的数据输入。也就是通过扫描装置81、82读取输入面接触有无的数据,进行检测数据的输入。其中,检测数据可以是表示接触有无的2值数据,也可以是例如,以表示接触强弱的6bit、8bit等数个bit来表示。
在步骤110,进行将对应接触手指而标记的标签分离的分离演算法。有关于分离演算法的详细内容将后述说明。
在步骤120,进行手指图像的标记。具体来说,是对在步骤110实行分离演算法所分离辨识出来的手指图像进行标记处理。也就是说,分离演算法是各线的各坐标单位实行的演算法,演算法结束后对每个接合的构成要素进行标记。藉此将1根手指辨识为1块。
在步骤130,算出手指位置。步骤120中进行的标记能够以手指坐标特定出位置,同时能够辨识检测出来的信号强弱。因此,能够将信号的强弱与坐标双方相乘计算后通过权重算出手指位置。藉此,使利用手指位置的随后处理容易进行。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的输入检测装置中,能够正确地检测出被输入的手指位置,并根据检测出的手指位置进行因应手指动作的适当操作输入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虽举出手指的接触输入为例,但除了手指以外,也可以以具有导电性的物体来实行接触输入,所以输入的对象物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图4为用来说明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图4中,显示检测出2点的接触图像41、42的状态。现在说明在这个状态下,由线A往线F的顺序依序进行扫描,实行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例子。
首先,水平扫描装置81由图4中的左往右扫描线A,最初在线A上检测出接触领域43,因此在这个阶段将接触领域43标记1。标记的动作可以由标记装置91来实行。接着,更往右扫描检测出2个坐标的非接触领域44。非接触领域44会被检测出没有接触信号的关闭信号。接着,持续往右扫描检测出接触领域45,因此在这个阶段将接触领域标记2。当接触领域43与接触领域45之间检测出的非接触领域44在既定间隔以下的情况下,将非接触领域44判定为分离领域,而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此间隔可以例如以距离为单位来订定,如本实施例设定有既定的坐标系的情况下,也可以坐标点数为单位来订定。实施例1当中,非接触领域44具有2坐标点以下的间隔,此时会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如此一来,如图4所示的非接触领域44的空间为2坐标点,因此会有效地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而非接触领域44是否为分离领域的判定及检测可以由分离检测领域92来实行。分离领域(非接触领域44)的位置因应需要会记忆在记忆装置100。
接着,水平扫描装置81由左往右扫描线B。在线B上检测出接触领域46,标记装置91分配标记1。将前一条线A检测出的分离领域(非接触领域44)的位置平行移动到线B,将此2坐标的间隔强制关闭以作为强制关闭领域47,并当做非接触领域来处理。在强制关闭领域47虽实际检测出接触信号,但通过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会视为没有检测出接触信号来处理。然后,扫描线B上的接触领域48时,能够对接触领域48进行标记2的处理。在线B上设置强制关闭领域47的处理可以由强制关闭装置93来实行。强制关闭装置93在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的记忆装置100只有1条线容量的线存储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不改写在先前线A记忆的非接触领域44的处理,可使用记忆于记忆装置100的线A的分离领域(非接触领域44)的位置信息来进行设定下一条线B上的强制关闭领域47的处理。
在线B的扫描中,通过检测出2个坐标点的强制关闭领域47,再通过分离领域检测装置92将强制分离领域47辨识为分离领域,接着在下一条线C的扫描中,也会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更进一步,因应需要,强制关闭领域47会被当作分离领域而被记忆于记忆装置100。
接着,水平扫描装置81扫描线C。在前一条线B因为有辨识到分离领域(强制关闭领域47)的存在,在线C扫描时,将强制关闭领域47平移到线C,并将此2坐标点的位置作为强制关闭领域50,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而通过线C的扫描,2个接触领域49、51被检测出挟着强制关闭领域50,接触领域49被标记1,接触领域51被标记2,同时强制关闭领域50被判定为分离领域,在下一条线D启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
在线D的扫描当中,由前一条线C的强制关闭领域50平移过来的领域被强制关闭作为强制关闭领域53,并被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在线D上,虽实际的检测信号也是非接触,但因为线C的扫描使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动作,强制关闭领域53会与实际的检测信号无关而被视为非接领域处理。在线D当中,也会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52、54挟着强制关闭领域53,因使分别被标记1、2。而强制关闭领域53是2个坐标点的非接触领域,被判定为分离领域,在下一条线中,也会启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
接着,扫描线E,在线E中检测出接触领域55、非接触领域56、接触领域57。在此,非接触领域56包括将非接触领域53平移到线E强制关闭的2个坐标点的领域,但实际检测出非接触的领域更大,4个坐标点的非接触领域56被检测出来。这个情况下,因为非接触领域56并非在既定间隔以下(也就是2个坐标点以下),所以不会启动下一条线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而接触领域55、57分别被标记1、2。
接着在线F的扫描当中,并不启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在没有强制关闭领域的状态下,进行扫描。若检测出接触领域则依序标记,但在图4中,因为没有接触信号存在,标记1、2的标记动作会终止。
之后,扫描全部的线,根据标记的位置检测接触点的情况下,将标记1、2分别独立的检测出来,算出个别的位置,因此能够分离检测出标记1、2,能够检测出多点接触。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能够正确地分离多点接触的输入并将其检测出来。
图5A-5C为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中,用来说明分离领域判定的说明图。
图5A为显示靠近的2根手指150、151接触触碰面板30的多点接触状态的一例。如图5A所示,2根手指150、151靠近的情况下,形成有锐角的V形领域153。
图5B为显示V形领域153的放大图。如图5B所示,V形领域153在手指150、151之间形成有1个坐标点及/或2个坐标点的间隔。因此通过检测出此1个坐标点、2个坐标点的间隔,能够判断/检测手指150、151靠近的状态。
图5C显示手指154的接触按压力不平均,手指154的一部分被检出为非接触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在手指154领域内的非接触领域155如图5C所示,有许多被检出3坐标点以上的间隔的情况。这是与图5A、图5B所示的V形领域153所形成的非接触领域不同的状态。因此,若当检出仅因V形领域153的形成而产生的1坐标点及/或2坐标点以下的间隔的非接触领域时,判定有多点接触的输入,进行分离标记的处理的话,能够排除图5C所示的1根手指不均衡的接触,并防止将其判定为多点接触的错误操作。因此,在实施例1当中,复数的接触领域43、45被检测出挟着2坐标点以下的间隔的接触领域44的情况下,会进行判定为多点接触输入并进行分离标记处理。这样一来,通过将非接触领域44的长度设定在能够检测出V形领域153产生的适当距离,能够高精密度地检测出靠近的多点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虽将2坐标点以下的间隔判定为分离领域,但例如在检测元件的单位非常小的情况下,可以将3坐标点以下的间隔判定为分离领域,在检测元件的单位大的情况下,可以将1坐标点以下的间隔判定为分离领域。判定为分离领域的非接触领域44的间隔可以因应用途或触碰面板30的规格来适当地设定。
图6为显示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所进行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1条线处理流程的一例。与目前为止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参考符号,同时为了容易理解,将此处理流程视为对应图4的内容及构成要素的处理流程。
在步骤200,要扫描的线会通过水平扫描装置81开始扫描。
在步骤210,判定是否检测出接触领域。检测出接触领域43时,前进至步骤220。另一方面,没有检测出接触领域时,处理流程结束,并对下一条要扫描的线重新开始本处理流程。
在步骤220,对于被检测出的接触领域43标记。因为是线上最先被检测出来的接触领域43,一般会标记1。标记1之后继续同一线的扫描。
在步骤230,判定是否检测出第2个以上的接触领域。当第2个以上的接触领域45被检测出来时,前进至步骤240。另一方面,当没有接触领域被检测出来时,前进至步骤280,判定1条线的扫描是否结束。当1条线的扫描完全结束时,处理流程结束,再对下一条线重新开始本处理流程。当1条线的扫描还没结束时,回到步骤230继续扫描。
在步骤240,对第2个以上的接触领域45进行标记。标记会根据检测顺序依序贴上。一般来说,第2次检出会标记2,第3次检出会标记3。
在此,将步骤200~240称为标记步骤。
在步骤250,判断在步骤240检测出的接触领域45与之前检测出的接触领域43之间的非接触领域44的间隔(距离)是否在既定间隔以内。例如既定间隔定在2坐标点以下的情况,判定非接触领域44的长度是否在2坐标点以内。
在步骤250中,接触领域43、45之间的非接触领域44的距离在既定间隔以内时,前进至步骤260。另一方面,比既定间隔长时,前进至步骤280,判断整条线的扫描是否结束。判断1条线的扫描还没有结束时,回到步骤250继续扫描。
在步骤260,判定非接触领域44为分离领域,并启动下一条线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动作。藉此,分离复数标记的分离领域被检测出来,在下一条线的扫描中,使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进行动作。在此,将步骤250及步骤260称为分离领域检测步骤。
在步骤270,进行要将分离领域平移到下一条线并将该领域强制关闭所需的必要处理。例如,将分离领域的位置记忆到记忆装置100的处理、下一条线扫描时将对应分离领域的领域关闭而不改写记忆装置100的处理。在此,将步骤270称为强制关闭步骤。
在步骤280,判定1条线的扫描是否全部结束。当判定1条线的扫描没有完全结束时,回到步骤230继续扫描。另一方面,当判定1条线的扫描完全结束时,本处理流程结束。然后,对下一条线实行本处理流程。此时,在步骤270实行下一条线的强制关闭步骤的情况下,将分离领域平移到下一条线上的领域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继续实行本处理流程。在此,可将步骤280与步骤270,或是将步骤280取代步骤270,称为强制关闭步骤,此强制关闭步骤用以进行下一条线的扫描时的强制关闭处理。
最后,对触碰感测器30的全部线进行本处理流程。标记结束后,根据图3所说明的处理流程,计算出接触输入的位置。
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例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能够不进行影像处理等复杂的计算,就即时地分离多点接触输入。
图7A-7B为显示现有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输入检测结果,以作为比较例。图7A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1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图7B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2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
图7A中2根手指之间具有一个坐标点间隔的线有2条,若直接扫描各条线做检测,因为中央有连系的部分存在,所以会被辨识为1个大块的接触影像161,而只被贴上一个标记。然后,原来应该是间隔的接触影像161的中央部分会被当作接触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
图7B中2根手指之间具有两个坐标点间隔的线有2条,中央部分会被当作接触领域检测出来,所以会被辨识为1个大块的接触影像162。然后,原来应该是间隔的接触影像162的中央部分会被当作接触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
这样的错误检测无法正确地辨识以2根手指抓取画面缩小、放大、滑动的动作,导致错误动作的发生。
图8A-8B为显示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输入检测结果。图8A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1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图8B为显示2根手指被检测出2坐标点间隔的V形领域的情况。
图8A中,虽然与图7A的手指接触及检测数据的状态相同,但接触影像61被标记1,接触影像62被标记2,标记1与标记2被分离检测。然后接触影像61中心位置与接触影像62的中心位置被当作接触影像61、62个别的位置坐标算出。在图8A中,在最下方的线的复数接触领域63、65之间检测出1个坐标点的非接触领域64,藉此能够进行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将接触影像61标记1,接触影像62标记2,分离检测出2根手指的接触。
图8B中,虽然与图7B图的手指接触及检测数据的状态相同,但跟图8A一样,接触影像41被标记1,接触影像42被标记2,复数的接触点被分离检测出来。该坐标也被视为接触影像41、42个别的中心位置,完成正确的位置检测。图8B是与图4相同的图,所以参考符号与图4相同,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上述,现有的输入检测方法与输入检测装置中,靠近的多点接触输入的检测在数据上会形成1整块,要正确地分离检测有其困难。但根据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与输入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出V形领域153的存在并实行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能够适当地检测出多点接触。并且不必进行需要复杂计算的影像处理,以简单的构造就能即时地检测出多点接触的输入。另外也能够因应小型化、低成本等需求。
实施例2:
图9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实施例1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中,说明了手指以横方向(水平方向)并排输入触碰感测器30的输入面,复数的接触领域43、45间有既定间隔以下的非接触领域44存在的数据形式包含于水平线中的例子。实施例2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中,将说明手指以纵方向(铅直方向)并排输入触碰感测器30的输入面时的检测例。在实施例2当中也以非接触领域在2坐标点以下就采用判定为分离点的演算法的例子来说明。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会标示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图9中,显示2根手指的接触影像在铅直方向上靠近并排被检测出来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即使进行水平方向的扫描,也无法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间夹有非接触领域的信号形式,所以无法检测出多点接触。在这个状态下可以采用纵方向而非水平方向的扫描来检测多点接触。图9中,显示由左侧的线逐条往右侧的线移动且各条线由下往上扫描的状态。
线A在铅直方向上由下往上扫描。此时检测出接触领域73并标记1,检测出非接触领域74后,检测出接触领域75并标记2。然而非接触领域74为4个坐标点间隔,因此不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
在此,铅直方向的扫描可由铅直扫描装置82来实行。标记动作可由标记装置91来实行。而非接触领域74是否为分离领域的判定可以由分离检测领域92来实行。
在线B通过铅直扫描装置82的扫描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76、78夹着2个坐标点间隔的非接触领域77。标记装置91依序对复数的接触领域76、78标记1、2。而因为非接触领域77在2个坐标点以下,因此将非接触领域77判定为分离领域,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而因应需要分离领域(非接触领域77)的坐标位置会记忆到记忆装置100。
在线C强制关闭前一条线B被判定及检测为分离领域的位置平移到线C上的位置,并进行线C的扫描。如此一来,在线C上也能检测出强制关闭的分离领域,然后重复在线B所进行的动作。
在线D也进行与线C相同的动作,因为线D的信号形式与线C相同,所以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也适用于下一条线E。
在线E虽强制关闭领域与实际的非接触领域一致,但仍通过强制关闭来扫描线E。对于下一条线F也会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
在线F,因为线的全体为包括强制关闭领域的非接触领域,所以下一条线不启用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全部的线在铅直方向上扫描后会分离检测标记1、2,因此能够分离检测纵方向上的多点接触。
如上述,当手指并排在铅直方向上进行多点接触输入时,将扫描方向设定为铅直方向就能够分离多点接触并正确地检测出来。
而将多点接触的输入动作假想为只有铅直方向的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仅铅直方向扫描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另一方面,多点接触的输入动作有可能在水平方向及铅直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例如一开始先进行水平扫描,实行实施例1所说明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接着再进行铅直方向扫描,实行实施例2所说明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藉此,在水平方向的线或铅直方向的线任一者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挟着分离领域的情况下,因为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实行,能够检测出各种方向排列的多点接触的位置。当然,水平方向与铅直方向的扫描顺序任一者先进行都可以。
实施例3:
图10为显示实施例3的输入检测方法及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在实施例2中说明了进行水平方向与铅直方向双方向的扫描来检测多点接触的例子,在实施例3中除了进行水平方向与铅直方向双方向的扫描,同时对于水平方向的各线进行2种形式的扫描:由下端线往上端线的顺序的扫描以及由上端线往下端线的顺序的扫描。相同地,对于铅直方向的各线也进行2种形式的扫描:由左端线往右端线的顺序的扫描以及由右端线往左端线的顺序的扫描。
在图10中,对于水平方向的线进行由下端线往上端线的顺序的扫描。全部水平方向的线扫描过后,同样对于水平方向的线进行由上端线往下端线的顺序的扫描。而关于水平方向的线的扫描方向,两种形式可以统一为例如由左侧到右侧。水平方向的线进行了由下端与由上端两次的扫描后,对于铅直方向的线进行由左端线往右端线的顺序的扫描。全部铅直方向的线扫描过后,再反向地开始进行由右端线往左端线的顺序的扫描。此时,关于铅直方向的线的扫描方向,两种形式可以统一为例如由下侧到上侧。左端的线扫描完后,结束4个方向的全部扫描,由标记计算出各接触点的位置。
如上述,利用4个方向扫描时由相反的方向重复扫描,能够确实地检测出多点接触。而扫描的顺序可因应用途而有多种变化的设定。而实施例3的输入装置能够与实施例1图1所示的输入装置构造相同,只要使水平扫描装置81与铅直扫描装置82搭载以不同扫描顺序来扫描水平线及铅直线的机能。
根据实施例3的位置检测方法及位置检测装置,通过不同方向的重复扫描,能够确实地检测多点接触的位置。
实施例4:
图11A-11B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输入检测装置构造的一例。实施例1至实施例3均说明了使用线条状的X电极10与Y电极20来构成输入检测装置的例子,实施例4将说明使用不同形状的电极来构成输入检测装置的例子。
图11A显示Y电极21的结构例。如图11A所示,实施例4的输入检测装置中,具备有将四角形排列在水平方向上配置而成的Y电极21,四角形在水平方向上以串刺的方式连接,就全体的配置上,复数的Y电极21具有平行配置于水平方向上的电极线。也就是说,就全体而言,是与图2的Y电极20配置方式相同。
图11B显示X电极11的结构例。如图11B所示,实施例4的输入检测装置中,具备有将四角形排列在铅直方向上配置而成的X电极11,四角形在铅直方向上以串刺的方式连接,就全体的配置上,复数的X电极11具有平行配置于铅直方向上的电极线。也就是说,就全体而言,是与图2的X电极10配置方式相同。
图12A-12B为显示重叠X电极11与Y电极21的状态。图12A为显示重叠X电极11与Y电极21后的触碰感测器电极部31的平面图。图12B为显示包括玻璃外壳32的触碰感测器33全体的立体图。
图12A中,X电极11与Y电极21的配置使四角形的电极不互相重叠。X电极11与Y电极21矩阵状地配置,构成在X方向及Y方向具有电极线的触碰感测器电极部31。因此触碰感测器电极部31也可以用这样的电极配置来组成。
在图12B中,显示了X电极11及Y电极21的上方配置了玻璃外壳32的例子。像这样将玻璃外壳32覆盖到内部的触碰感测器电极部31上构成触碰感测器33。
例如,可以使用上述构造的触碰感测器电极部31以及图1所示的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来构成输入检测装置。再采用实施例1至3所示的输入检测方法,能够适当地检测出多点接触。
如上述,触碰感测器30、33的电极能够因应用途而做成多种构造。
实施例5:
图13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实施例5的输入检测装置的构造是内嵌(in-cell)式触碰面板,实施例5的输入检测装置具备触碰感测器34、彩色滤光玻璃120、阵列玻璃130、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液晶驱动电路140。
实施例5的输入检测装置是将触碰感测器模块组装在液晶显示器模块内的构造。在图13中,触碰感测器34及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构成触碰感测器模块,彩色滤光玻璃120、阵列玻璃130、液晶驱动电路140构成液晶显示器模块。
彩色滤光玻璃120与阵列玻璃130之间夹有触碰感测器34,因此才会说触碰感测器模块是组装在液晶显示器模块内来构成输入检测装置。
本实施例的输入检测装置可以构成这样的内嵌式触碰面板。而其中的触碰感测器34可以使用包括实施例1中说明的触碰感测器30、实施例4中说明的触碰感测器33,各种电极构造的触碰感测器。
而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会使用实施例1至3中说明的搭载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
根据实施例5的输入检测装置,能够使输入检测装置的全体变薄,也能够精密地检测出多点接触,更可以构成多点接触输入的错误动作少的触碰面板。
实施例6:
图14为显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输入检测装置的一例。实施例6的输入检测装置为构成触碰感测器模块与液晶显示器模块彼此独立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
实施例6的输入检测装置具备触碰感测器35、感测器玻璃36、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彩色滤光玻璃120、阵列玻璃130、液晶驱动电路140。触碰感测器35、感测器玻璃36及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构成触碰感测器模块,彩色滤光玻璃120、阵列玻璃130及液晶驱动电路140构成液晶显示器模块。
触碰感测器35可以使用包括实施例1中说明的触碰感测器30、实施例4中说明的触碰感测器33,各种电极构造的触碰感测器。
而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会使用实施例1至3中说明的搭载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控制器。藉此以简单的构造精密地检测出多点接触输入。
根据实施例6的输入装置,输入检测装置的全体厚度虽然稍微变厚,但能够不受到液晶显示器的静电影响,更确实地检测出多点接触输入。
而作为实施例6的变形例,可以在图14中除去感测器玻璃36,采用外挂(on-cell)式的构造将触碰感测器35直接设置在彩色滤光玻璃120上。即使在外挂式的触碰面板中,也能够通过使用实施例1至3中说明的搭载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来精密地检测多点接触输入。
如上述,实施例1至3中说明的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能够适用于各种型态的输入检测装置。
而实施例1至6虽然说明了将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功能搭载于触碰感测器控制器110内的例子,但手指标记分离演算法的功能也可以电脑可执行的输入检测程序,或是记录了该输入检测程序的电脑可读取媒体。
而目前为止虽以具有矩阵状电极的投影型相互容量式为基础来说明,但即使是矩阵状配置的独立按钮型的投影型自我容量式,只要按钮尺寸十分小且精细的话,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下,上述实施例可以加上各种变形或置换。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全部利用于通过触碰感测器、触碰面板等的接触来进行输入操作输入装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输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多点接触输入触碰感测器时,分开检测各接触点,其中所述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依序扫描配置所述电极的电极线以检测出接触,所述输入检测方法包括:
标记步骤,扫描一第一电极线且当扫描方向上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夹住非接触领域时,依序标记所述复数接触领域;
分离领域检测步骤,当所述标记之间的所述非接触领域在既定间隔以内时,将所述非接触领域的位置判定为分离领域;
强制关闭步骤,当要扫描被检出为所述分离领域的所述第一电极线的下一条第二电极线时,强制关闭在所述第二电极线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线的所述分离领域的领域的检出信号,并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以及
接触点检测步骤,依序在各条电极线上实行所述标记步骤、所述分离领域检测步骤、所述强制关闭步骤,并将所述标记视为接触点检测出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感测器设定有既定的坐标系,所述既定的间隔是1个或2个坐标点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矩阵状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输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矩阵状配置中的两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矩阵配置的一个方向全部扫描后,再扫描另一个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在水平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下端电极线往上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上端电极线往下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所述电极在铅直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左端电极线往右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右端电极线往左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
7.一种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多点接触输入触碰感测器时,分开检测各接触点,其中所述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依序扫描配置所述电极的电极线以检测出接触,所述输入检测装置包括:
扫描装置,扫描一第一电极线以检测出该第一电极线上的接触领域与非接触领域;
标记装置,通过所述扫描装置在扫描方向上检测出复数的接触领域夹住非接触领域时,依序标记所述复数接触领域;
分离领域检测装置,当所述标记之间的所述非接触领域在既定间隔以内时,将所述非接触领域的位置判定为分离领域;
强制关闭装置,当要被检出为所述分离领域的所述第一电极线的下一条第二电极线要被所述扫描装置扫描时,强制关闭在所述第二电极线中对应于所述第一电极线的所述分离领域的领域的检出信号,并视为非接触领域来处理;以及
位置算出装置,通过所述扫描装置依序扫描各条电极线、所述标记装置标记各接触点,由所述标记计算出各接触点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感测器设定有既定的坐标系,所述既定的间隔是1个或2个坐标点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装置在矩阵状配置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装置在矩阵状配置中的两个方向上被依序扫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矩阵配置的一个方向全部扫描后,再扫描另一个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装置在水平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下端电极线往上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上端电极线往下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所述扫描装置在铅直方向扫描时,会进行由左端电极线往右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以及由右端电极线往左端电极线的依序扫描。
13.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触碰感测器模块;以及
所述触碰感测器模块的驱动电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入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液晶显示装置,其与所述触碰感测器重叠配置,并且显示所述触碰感测器的输入画面。
15.一种电脑可读取媒体,其特征在于,其记录一输入检测程序,用以当一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并线状地扫描所述电极以检测出接触,在多点接触输入时,于一电脑中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输入检测方法。
16.一种输入检测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以当一触碰感测器内部具有配置为矩阵状的电极,并线状地扫描所述电极以检测出接触,在多点接触输入时,于一电脑中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输入检测方法。
CN201110239147.2A 2010-08-20 2011-08-19 输入检测方法、装置、程序及电脑可读取媒体 Active CN1023756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579010P 2010-08-20 2010-08-20
US61/375,790 2010-08-20
JP2010263228A JP5064552B2 (ja) 2010-08-20 2010-11-26 入力検出方法、入力検出装置、入力検出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0-263228 2010-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5620A true CN102375620A (zh) 2012-03-14
CN102375620B CN102375620B (zh) 2014-01-08

Family

ID=45593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9147.2A Active CN102375620B (zh) 2010-08-20 2011-08-19 输入检测方法、装置、程序及电脑可读取媒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53003B2 (zh)
CN (1) CN1023756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398A (zh) * 2012-09-07 2014-03-26 晶钛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1168B2 (en) * 2011-08-10 2016-11-22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a presence of a conductive object
KR101429923B1 (ko) * 2011-12-06 2014-08-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영역 라벨링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터치 센서 구동 장치
CN102955613A (zh) * 2012-10-26 2013-03-0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50043224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Michael Chen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LED Recessed Lighting Device
TWI512564B (zh) * 2013-08-30 2015-12-1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感測電極的感測方法與感測裝置
JP6100144B2 (ja) 2013-11-19 2017-03-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情報入力方法
CN103917943A (zh) * 2014-01-28 2014-07-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处理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US9977546B2 (en) * 2014-06-30 2018-05-22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Determining finger separation through groove analysis in a touch screen device
US10303299B2 (en) * 2017-01-03 2019-05-28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Use of groove analysis in a touch screen device to determine occurrence of an elongated touch by a single finger
CN116069192B (zh) * 2023-03-08 2023-06-13 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个触摸电极的触摸定位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105A (zh) * 2007-04-13 2008-10-15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US20090273579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N-Trig Ltd. Multi-touch detection
JP2010039732A (ja) * 2008-08-05 2010-02-18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入力装置および画像入出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5352A (en) * 1996-01-04 1998-10-20 Logitech, Inc. Multiple fingers contact sensing method for emulating mouse buttons and mouse operations on a touch sensor pad
EP0837418A3 (en) * 1996-10-18 2006-03-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nformation input using reflected light image of target object
US7916126B2 (en) * 2007-06-13 2011-03-29 Apple Inc. Bottom-up watershed dataflow method and region-specific segmentation based on historic data to identify patches on a touch sensor panel
US8493355B2 (en) * 2008-05-14 2013-07-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locations of multiple touch inputs
TWI397846B (zh) * 2008-09-30 2013-06-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之觸控偵測方法
US20100097329A1 (en) * 2008-10-21 2010-04-22 Martin Simmons Touch Position F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659557B2 (en) * 2008-10-21 2014-02-25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f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495042B2 (en) * 2009-04-14 2016-11-15 Atmel Corporation Two-dimensional position sensor
US20100295796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rawing o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s
TWI438413B (zh) * 2009-10-09 2014-05-21 Egalax Empia Technology Inc 訊號量測的方法與裝置
TW201115419A (en) * 2009-10-29 2011-05-01 Sentelic Corp Touch-sen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50147B (zh) * 2011-10-26 2014-08-21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多觸碰物件之識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6105A (zh) * 2007-04-13 2008-10-15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US20090273579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N-Trig Ltd. Multi-touch detection
JP2010039732A (ja) * 2008-08-05 2010-02-18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入力装置および画像入出力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398A (zh) * 2012-09-07 2014-03-26 晶钛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3677398B (zh) * 2012-09-07 2017-10-13 晶钛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53003B2 (en) 2013-10-08
US20120044204A1 (en) 2012-02-23
CN102375620B (zh)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5620B (zh) 输入检测方法、装置、程序及电脑可读取媒体
CN102298473B (zh) 具有内置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和制造方法
CN103197816B (zh) 电容式书写装置
EP2811379B1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411447B (zh) 输入检出装置、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媒体
TWI512365B (zh) 具有整合式觸控螢幕的顯示裝置
CN103135868B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设备、电位控制方法及程序
CN109643186B (zh) 内嵌式电容触摸板及其读出方法
CN103513845B (zh) 具有输入系统的显示装置及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4461190B (zh) 触摸集成电路和包括该触摸集成电路的触摸屏显示设备
CN103150046B (zh) 用于对显示装置的触摸区域作标记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89066A (zh) 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7272972A (zh) 触摸控制器和显示设备
CN103197796A (zh)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2576261A (zh) 触摸检测
CN105474154A (zh) 用于用户接地校正的触摸面板电极结构
CN102292694A (zh) 输入装置
CN103390391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JP2015049895A (ja) タッチパネルの入力信号識別方法
CN101989143B (zh) 触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05965B (zh) 用于驱动触摸传感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04731430A (zh) 触摸传感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57382A (zh) 力触控面板、系统与其触控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3033155A (zh) 测定器
CN104076977A (zh) 电子机器以及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Group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Miaoli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QIMEI ELECTRONIC CO LTD TO: INNOLUX DISPLAY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