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5143A -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5143A
CN102375143A CN2011101993681A CN201110199368A CN102375143A CN 102375143 A CN102375143 A CN 102375143A CN 2011101993681 A CN2011101993681 A CN 2011101993681A CN 201110199368 A CN201110199368 A CN 201110199368A CN 102375143 A CN102375143 A CN 102375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 length
frequency
signal
input signal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93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5143B (zh
Inventor
上野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zb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zb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zbil Corp filed Critical Azb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75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5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1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7/32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waves, whether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 G01S17/34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waves, whether amplitude-, frequency-, or phase-modulated, or unmodulated using transmission of continuous, frequency-modulated waves while heterodyning the received signal, or a signal derived therefrom, with a locally-generated signal related to the contemporaneously transmitted sign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1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4912Receivers
    • G01S7/4916Receivers using self-mixing in the laser ca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91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493Extracting wanted echo sig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nstruments For Measurement Of Length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简单地实现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判定。信号判定装置(10),具有: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部(100);游程长度测量部(101),所述游程长度测量部(101)以所述二值化部(100)的输出作为输入,测量判定期间内的输入信号的游程长度;判定单元(几率计算部(103)、噪声频数计算部(104)、有效性判定部(105)),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部(101)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将所求得的分布与根据所述游程长度测量部(101)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游程长度的分布进行比较,由此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Description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经提出了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的自混合效应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参照专利文献1)。图9表示了该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构成。图9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具有:向物体210发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201;将半导体激光器201的光输出变换成电信号的光电二极管202;透镜203,所述透镜203聚焦来自半导体激光器201的光向物体210照射、且聚焦从物体210返回的光使其入射到半导体激光器201;激光驱动器204,所述激光驱动器204使半导体激光器201的振荡波长连续增大的第1振荡期间和振荡波长连续减小的第2振荡期间交替反复;将光电二极管202的输出电流变换成电压且进行放大的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205;将电流-电压变换放大205部的输出电压进行2次微分的信号提取电路206;计数装置207,所述计数装置207计算信号提取电路206的输出电压中所包含的模跳脉冲(以下称为MHP)的数量;运算装置208,所述运算装置208计算出与物体210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210的速度;显示运算装置208的计算结果的显示装置209。
激光驱动器204将相对于时间以一定的变化率反复增减的三角波驱动电流作为注入电流供给到半导体激光器201。由此,半导体激光器201以如下的状态被驱动,即振荡波长以一定的变化率连续增加的第1振荡期间和振荡波长以一定的变化率连续减少的第2振荡期间交替反复。图10是表示半导体激光器201的振荡波长的时间变化的图。图10中,P1为第1振荡期间,P2为第2振荡期间,λa为各期间的振荡波长的最小值,λb为各期间的振荡波长的最大值,Tcar为三角波的周期。
从半导体激光器201出射的激光通过透镜203被聚焦,入射到物体210上。被物体210反射的光通过透镜203被聚焦入射到半导体激光器201中。光电二极管202将半导体激光器201的光输出变换成电流。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205将光电二极管202的输出电流变换成电压并进行放大,信号提取电路206将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205的输出电压进行2次微分。计数装置207针对第1振荡期间P1和第2振荡期间P2对信号提取电路206的输出电压中包含的MHP的数量分别进行计数。运算装置208,基于半导体激光器1的最小振荡波长λa、最大振荡波长λb、第1振荡期间P1的MHP的数量、以及第2振荡期间P2的MHP的数量,算出与物体210之间的距离、物体210的速度等的物理量。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3130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中,当半导体激光器的前方不存在物体时,或者物体位于能检测的范围外的远处而不能检测时,会将干扰光等的噪声作为信号进行计数,从而作为在半导体激光器的前方存在物体的情况计算出物理量,因此必须判定计数信号的有效性。
作为自混合信号的MHP,由于信号成分会根据物体的物理量和信号质量而变化,因此,很难简单地判定从信号提取电路输出的信号是噪声还是信号,简单地实现对噪声、信号的判定即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判定的方法还无从知晓。
以往,对于如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那样利用干涉原理的传感器等基于信号的频率或者计数值算出物理量的传感器,判定信号的有效性时,考虑的是利用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等的频率解析的方法。然而,FFT需要进行大量计算,存在处理时耗费时间的问题。
另外,以上所述的问题点并不限于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其他的装置中也同样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实现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判定的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游程长度(Run Length)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所述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将所求得的分布与根据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游程长度的分布进行比较,由此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另外,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所述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作为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另外,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所述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信号的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所述信号的频数由作为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以及所述噪声的总频数求得。
另外,在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的一构成例中,所述判定单元针对每个等级值(英文:Class Value;日文:階級值)求出判定期间内的游程长度的频数与噪声的频数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将所求得的值的总和作为所述信号的频数。
另外,在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的一构成例中,所述判定单元仅将判定期间内的各等级值的游程长度的频数中比该等级值的噪声频数大的频数的总和作为信号的频数。
另外,在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的一构成例中,所述判定单元根据由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等级值1的频数求出所述噪声的频数分布。
另外,本发明的信号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步骤;游程长度测量步骤,所述游程长度测量步骤以所述二值化步骤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判定步骤,所述判定步骤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步骤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将所求得的分布与根据所述游程长度测量步骤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游程长度的分布进行比较,由此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以下单元能够简单地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判定期间内的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将所求得的分布与根据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游程长度的分布进行比较,由此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在本发明中,由于不使用FFT等频率解析方法,因此能够用较少的计算量以及较短时间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另外,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以下单元能够简单地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判定期间内的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另外,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以下单元能够简单地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信号的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所述信号的频数由作为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以及所述噪声的总频数求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的输出电压波形以及滤波器部的输出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信号判定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信号判定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二值化部和游程长度测量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无信号状态的游程长度频数分布的例子的图。
图7是对二值化后的符号变化几率和符号未变化几率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信号判定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振荡波长的时间变化的-个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半导体激光器
2光电二极管
3透镜
4激光驱动器
5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
6滤波器部
7计数部
8运算部
9显示部
10信号判定装置
11物体
100二值化部
101游程长度测量部
102存储部
103几率计算部
104噪声频数分布计算部
105有效性判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涉及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构成的框图。
图1的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具有:向测量对象物体11发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1;将半导体激光器1的光输出变换成电信号的光电二极管2;透镜3,所述透镜3聚焦来自半导体激光器1的光并发射出去,且聚焦从物体11的返回光使其入射到半导体激光器1中;作为驱动半导体激光器1的振荡波长调制单元的激光驱动器4;将光电二极管2的输出电流变换成电压并进行放大的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5;从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5的输出电压去除载波的滤波器部6;计数部7,所述计数部7计算作为滤波器部6的输出电压所包含的自混合信号的MHP的数量;运算部8,所述运算部8从MHP的数量计算出与物体11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11的速度;显示运算部8的计算结果的显示部9;判定滤波器部6的输出、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信号判定装置10。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假定半导体激光器1为不具有跳模现象的类型(VCSEL型、DFB激光器型)的激光器。
激光驱动器4将相对于时间以一定的变化率反复增减的三角波驱动电流作为注入电流供给到半导体激光器1。由此,半导体激光器1以如下的状态被驱动,即与注入电流的大小成正比,振荡波长以一定的变化率连续增加的第1振荡期间P1和振荡波长以一定的变化率连续减少的第2振荡期间P2交替反复。此时的半导体激光器1的振荡波长的时间变化如图10所示。本实施形态中,振荡波长的最大值λb以及振荡波长的最小值λa各自一直保持不变,它们的差λb-λa也一直保持不变。
从半导体激光器1出射的激光通过透镜3被聚焦,入射到物体11上。被物体11反射的光通过透镜3被聚焦并入射到半导体激光器1中。但是,通过透镜3的聚焦不是必需的。光电二极管2被配置于半导体激光器1的内部或者其附近,将半导体激光器1的光输出变换成电流。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5将光电二极管2的输出电流变换成电压并进行放大。
滤波器部6具有从调制波中提取叠加信号的功能。图2(A)是示意性示出电流-电压变换放大部5的输出电压波形的图,图2(B)是示意性示出滤波器部6的输出电压波形的图。这些图表示了,从相当于光电二极管2的输出的图2(A)的波形(调制波)中,去除图10的半导体激光器1的振荡波形(载波),从而提取图2(B)的MHP波形(干涉波形)的过程。自混合信号由从半导体激光器1发射的激光与从物体11返回的光之间的自混合效应而产生,关于作为该自混合信号的MHP,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进行了说明,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计数部7针对第1振荡期间P1和第2振荡期间P2对滤波器部6的输出电压中包含的MHP的数量分别进行计数。计数部7可以利用由逻辑门构成的计数器,也可以使用其他手段。
运算部8,基于半导体激光器1的最小振荡波长λa、最大振荡波长λb、以及计数部7计算出的MHP的数量,计算出与物体11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11的速度。关于计算出与物体11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11的速度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测量的物理量。例如可以如日本专利特开2010-78560号公报所揭示的那样,基于MHP的数量求得物体的振动频率,也可以如日本专利特开2010-78393号公报所揭示的那样,基于MHP的数量求得物体的振动振幅。
显示部9显示运算部8的计算结果。
接着,信号判定装置10判定滤波器部6的输出、输入信号是否有效。图3是表示信号判定装置10的构成的框图。信号判定装置10具有二值化部100、游程长度(Run Length)测量部101、存储部102、几率计算部103、噪声频数分布计算部104、以及有效性判定部105。几率计算部103、噪声频数分布计算部104、以及有效性判定部105构成判定单元。
图4是表示信号判定装置10的动作的流程图。图5(A)、图5(B)是对二值化部100和游程长度测量部101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图5(A)是示意性示出滤波器部6的输出电压的波形、即MHP的波形的图,图5(B)是对应于图5(A)的表示二值化部100的输出的图。
首先,信号判定装置10的二值化部100判定图5(A)所示的滤波器部6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H)还是低电平(L),之后输出图5(B)那样的判定结果。此时,二值化部100,当滤波器部6的输出电压上升到阈值TH1以上时判定为高电平,当滤波器部6的输出电压下降到阈值TH2(TH2<TH1)以下时判定为低电平,由此,将滤波器部6的输出二值化(图4步骤S1)。
接着,游程长度测量部101测量在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判定期间内的MHP的游程长度(图4步骤S2)。在此,本实施形态中,将计数部7计算MHP数量的第1振荡期间P1和第2振荡期间P2分别作为判定期间。如图5(B)所示,游程长度测量部101测量从二值化部100的输出的上升沿开始至下一个下降沿为止的时间tud,且测量从二值化部100的输出的下降沿开始至下一个上升沿为止的时间tdu,由此测量二值化部100的输出的游程长度(即,MHP的游程长度)。如此,MHP的游程长度为时间tud或者tdu。游程长度测量部101,在判定期间内每当检出二值化部100的输出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的某一方时进行以上那样的测量。
另外,游程长度测量部101以抽样时钟的周期作为1个单位来测量MHP的游程长度。例如MHP的游程长度为两个抽样时钟宽度时,该游程长度的大小为2[samplings]。抽样时钟的频率相对于MHP能取得的最高频率足够高。
存储部102存储游程长度测量部101的测量结果。
接着,几率计算部103计算出二值化后的符号发生变化的几率p(图4步骤S3)。无MHP的情况(在半导体激光器1的前方不存在物体11的情况、物体11位于能检测的范围外的远处而无法检测的情况)下,即在无信号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游程长度测量部101而测量的游程长度的频数分布的例子由图6表示。由于无信号状态的游程长度频数分布遵从于作为离散时间的随机过程的伯努利过程,因此遵从于式(1)的几何分布Fedge(x)。
Fedge(x)=p·(1-p)x-1                                           …(1)
对式(1)进行说明。在离散时间的随机过程中,成功/失败的几率可以用无时间依存性的伯努利试验序列来表现。无MHP的情况下,输出自滤波器部6的信号可以被认为是无时间依存性的白噪声。对该白噪声进行二值化,白噪声的平均值与阈值TH1、TH2的中间值大致相等时,如图7所示,可以设定二值化后的符号从低电平向高电平或者从高电平向低电平变化的几率为p,符号不变化的几率为1-p。二值化后的符号发生变化的情况称为成功,符号未发生变化的情况称为失败。图7的横轴为滤波器部6的输出,70表示白噪声,71表示几率密度,72表示累积几率。同一符号持续x次的几率为发生x-1次失败和1次成功的几率,因此可以用上述的式(1)表示。
从式(1)的关系能够计算出二值化后的符号发生变化的几率p。将等级值1[samplings]的频数作为N1、判定期间内的总抽样时钟数作为Nsamp时,二值化后的符号变化几率p可以如下式那样计算得出。
p = ( N 1 / Nsamp ) = ( N 1 / Nsamp ) 1 / 2 . . . ( 2 )
几率计算部103,基于存储部102所存储的游程长度测量部101的测量结果求出判定期间内的等级值1[samplings]的频数N1,利用该频数N1和判定期间内的总抽样时钟数Nsamp通过式(2)可以计算出二值化后的符号发生变化的几率p。几率计算部103的计算结果被存储于存储部102。
接着,噪声频数分布计算部104计算噪声的频数分布(图4步骤S4)。从式(1)的关系,判定期间内的等级值n[samplings]的噪声的频数N(n)能够如下式那样计算得出。
N(n)=Nsamp·p2·(1-p)n-1                                       …(3)
另外,此时噪声的总频数∑N(n)为Nsamp·p。
噪声频数分布计算部104基于存储部102所存储的游程长度测量部101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判定期间内的等级值n[samplings]的噪声的频数N(n)。噪声频数分布计算部104,针对从等级值1至最大等级值(游程长度测量部101的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周期)为止的每个等级值进行像这样的频数N(n)的计算。
有效性判定部105基于信号的频数与噪声的频数之间的比率R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图4步骤S5)。具体来说,有效性判定部105如下式那样计算出比率R。
R={∑N-∑N(n)}/∑N(n)                                     …(4)
式(4)中,∑N是判定期间内的总频数(判定期间内的游程长度的数量)。
有效性判定部105,在计算出的比率R为规定的判定阈值以下时,判定滤波器部6的输出所包含的信号(MHP)为无效,在比率R大于判定阈值时,判定滤波器部6的输出所包含的信号民(MHP)为有效。
信号判定装置10在每个判定期间内进行以上那样的处理。显示部9显示信号判定装置10的判定结果。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基于二值化后的符号发生变化的几率p,能够根据信号的频数与噪声的频数之间的比率R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图8(A)~图8(C)是对本实施形态的信号判定装置10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是表示由游程长度测量部101测量的游程长度的频数分布的例子的图。图8(A)表示滤波器部6的输出所包含的信号有效且噪声较少的情况的频数分布80,图8(B)表示滤波器部6的输出所包含的信号有效且噪声较多的情况的频数分布81,图8(C)表示滤波器部6的输出为无信号状态的情况的频数分布82。
通过本实施形态的信号判定装置10的处理,从游程长度频数分布82得到的比率R为0.029,从游程长度频数分布80得到的比率R为0.719,从游程长度频数分布81得到的比率R为0.402。因此,可以得知如果在0.029与0.402之间设定判定阈值就能够区别无信号状态和信号有效状态。可以根据求得信号的可靠性来设定判定阈值。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基于信号的频数与噪声频数之间的比率R来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判定单元也可以基于噪声的总频数∑N(n)与判定期间内的总频数∑N之间的比值∑N(n)/∑N来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判定单元在比值∑N(n)/∑N为规定的判定阈值以上时判定滤波器部6的输出所包含的信号(MHP)为无效,在比值∑N(n)/∑N小于判定阈值时判定滤波器总6的输出所包含的信号(MHP)为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判定期间内的信号的频数是由∑N-∑N(n)计算得出的,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计算。具体来说,有效性判定部105也可以通过∑(|N-N(n)|)来计算出信号的频数。在此,N是等级值n的游程长度的频数。即,可以针对从等级值1至最大等级值为止的每个等级值求出游程长度的频数N与噪声的频数N(n)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将求得的值的总和作为信号的频数。另外,有效性判定部105也可以仅将各等级值的游程长度的频数中比该等级值的噪声频数大的频数的总和作为信号的频数。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全部的频数,而是使用仅限于频数分布的一部分的等级的频数的总和。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将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适用于自混合型激光传感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本发明的信号判定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领域。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至少运算部8和信号判定装置10能够通过具有例如CPU、存储装置以及接口的计算机,和控制这些硬件资源的程序来实现。用于使这样的计算机动作的程序以被记录在软盘、CD-ROM、DVD-ROM、存储卡等存储介质中的状态被提供。CPU将所读取的程序写入到存储装置,按照该程序实行本实施形态中说明了的处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的技术中。

Claims (12)

1.一种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
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所述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
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将所求得的分布与根据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游程长度的分布进行比较,由此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2.一种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
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所述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
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作为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3.一种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单元;
游程长度测量单元,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以所述二值化单元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
判定单元,所述判定单元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信号的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所述信号的频数由作为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以及所述噪声的总频数求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针对每个等级值求出判定期间内的游程长度的频数与噪声的频数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将所求得的值的总和作为所述信号的频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仅将判定期间内的各等级值的游程长度的频数中比该等级值的噪声的频数大的频数的总和作为所述信号的频数。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单元,根据由所述游程长度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等级值1的频数求出所述噪声的频数分布。
7.一种信号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步骤;
游程长度测量步骤,所述游程长度测量步骤以所述二值化步骤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
判定步骤,所述判定步骤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步骤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将所求得的分布与根据所述游程长度测量步骤的测量结果得到的游程长度的分布进行比较,由此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8.一种信号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步骤;
游程长度测量步骤,所述游程长度测量步骤以所述二值化步骤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
判定步骤,所述判定步骤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步骤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作为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9.一种信号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值化的二值化步骤;
游程长度测量步骤,所述游程长度测量步骤以所述二值化步骤的输出作为输入,每当作为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的二值化结果的符号发生变化时测量符号的游程长度;
判定步骤,所述判定步骤根据该游程长度测量步骤的测量结果,求出将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输入信号所包含的噪声的频数分布假定为几何分布的分布,根据由所求得的分布得到的噪声的总频数与信号的频数之间的比值,判定输入信号是否有效,所述信号的频数由作为所述判定期间内的所述游程长度的数量的总频数以及所述噪声的总频数求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步骤针对每个等级值求出判定期间内的游程长度的频数与噪声的频数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将所求得的值的总和作为所述信号的频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步骤仅将判定期间内的各等级值的游程长度的频数中比该等级值的噪声的频数大的频数的总和作为所述信号的频数。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步骤,根据由所述游程长度测量步骤的测量结果得到的等级值1的频数求出所述噪声的频数分布。
CN201110199368.1A 2010-07-07 2011-07-05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5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4550 2010-07-07
JP2010154550A JP5548055B2 (ja) 2010-07-07 2010-07-07 信号判定装置および信号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5143A true CN102375143A (zh) 2012-03-14
CN102375143B CN102375143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58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936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5143B (zh) 2010-07-07 2011-07-05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010858A1 (zh)
EP (1) EP2405282A3 (zh)
JP (1) JP5548055B2 (zh)
CN (1) CN1023751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883A (zh) * 2010-06-30 2012-01-11 株式会社山武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CN105277945A (zh) * 2014-07-03 2016-01-27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速度变化测量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8485B2 (ja) * 2011-04-05 2015-11-18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計数装置および計数方法
JP5851892B2 (ja) * 2012-03-12 2016-02-03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ノイズ振幅算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753060B2 (en) * 2015-08-28 2017-09-05 Stmicroelectronics (Research & Development) Limited Apparatus with device with fault detection protec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2499A1 (en) * 2003-05-30 2004-12-01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asymmetry of a recording on an optical medium
CN101151552A (zh) * 2006-01-06 2008-03-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移动对象检测设备
US20100052968A1 (en) * 2008-08-27 2010-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2779A (en) 1997-06-12 2000-06-06 Aware, Inc. Adaptive allocation for variable bandwidth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JPH104528A (ja) * 1996-06-18 1998-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2000348134A (ja) * 1999-06-01 2000-12-15 Omron Corp 読み取り装置
JP4434375B2 (ja) * 1999-09-17 2010-03-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測距装置
JP5172077B2 (ja) 2005-05-06 2013-03-27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距離・速度計および距離・速度計測方法
EP1953567A3 (en) * 2007-01-25 2010-09-22 Yamatake Corporation Counting device, distance meter, counting method, and distance measuring method
JP5545914B2 (ja) * 2007-10-05 2014-07-09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物理量センサおよび物理量計測方法
JP5081776B2 (ja) * 2008-09-22 2012-11-28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振動周波数計測装置および振動周波数計測方法
JP5081778B2 (ja) 2008-09-25 2012-11-28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振動振幅計測装置および振動振幅計測方法
JP2010078560A (ja) * 2008-09-29 2010-04-08 Yamatake Corp 振動周波数計測装置および振動周波数計測方法
JP5548048B2 (ja) * 2010-06-30 2014-07-16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信号判定装置および信号判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2499A1 (en) * 2003-05-30 2004-12-01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asymmetry of a recording on an optical medium
CN101151552A (zh) * 2006-01-06 2008-03-26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移动对象检测设备
US20100052968A1 (en) * 2008-08-27 2010-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883A (zh) * 2010-06-30 2012-01-11 株式会社山武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CN102313883B (zh) * 2010-06-30 2014-01-22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CN105277945A (zh) * 2014-07-03 2016-01-27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速度变化测量装置及方法
US9952245B2 (en) 2014-07-03 2018-04-24 Azbil Corporation Velocity deviation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05282A2 (en) 2012-01-11
JP2012018026A (ja) 2012-01-26
US20140303936A1 (en) 2014-10-09
CN102375143B (zh) 2014-12-31
JP5548055B2 (ja) 2014-07-16
US20120010858A1 (en) 2012-01-12
EP2405282A3 (en) 2012-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2183B (zh) 物理量传感器以及物理量测量方法
JP5663148B2 (ja) 計数装置、物理量センサ、計数方法および物理量計測方法
EP3329250B1 (en) Laser sensor for particle size detection
JP5702536B2 (ja) 速度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375143B (zh)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US9952245B2 (en) Velocity deviation measu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8494796B2 (en) Counting device, physical quantity sensor, counting method and physical quantity measuring method
CN102313883B (zh) 信号判定装置以及信号判定方法
CN102192707B (zh) 物理量传感器和物理量计测方法
US8537341B2 (en) Physical quantity sensor and physical quantity measuring method
JP5081776B2 (ja) 振動周波数計測装置および振動周波数計測方法
JP5081778B2 (ja) 振動振幅計測装置および振動振幅計測方法
JP5818485B2 (ja) 計数装置および計数方法
JP5426345B2 (ja) 振動振幅計測装置および振動振幅計測方法
JP5718410B2 (ja) 計数装置、物理量センサ、計数方法および物理量計測方法
JP2010230358A (ja) 張力・速度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171957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coustic detection using temporary Brillouin gratings
KR102031340B1 (ko) 혈당 측정 장치,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6014617A (ja) 周波数変移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551374B2 (ja) 張力・速度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0117145A (ja) 物理量センサおよび物理量計測方法
JP2010133757A (ja) 物理量センサおよび物理量計測方法
JP2011058833A (ja) 計数装置、物理量センサ、計数方法および物理量計測方法
JP2010117144A (ja) 物理量センサおよび物理量計測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2 chome 7 No. 3

Applicant after: Azbi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2 chome 7 No. 3

Applicant before: Yamatake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YAMATAKE K. K. TO: AZBIL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