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4704B -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4704B
CN102374704B CN 201110301544 CN201110301544A CN102374704B CN 102374704 B CN102374704 B CN 102374704B CN 201110301544 CN201110301544 CN 201110301544 CN 201110301544 A CN201110301544 A CN 201110301544A CN 102374704 B CN102374704 B CN 1023747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tubular body
distributing pipe
ai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015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4704A (zh
Inventor
周玲
黄启红
周威
游平
吕略
王炜棠
张本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3015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4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4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4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4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4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空气热交换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降太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换热器,所述空气换热器与主管路的接合处设有集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内管与分配管实现流量均匀分配,既不影响流量分配又不影响流体从分配管与内管的间隙流出,达到减少流体通过换热器的总体压降的目的,上述过程可以同时实现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流体的均匀分配及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流体压降最小,所以将上述的集分装置使用在空调换热器中,就可以通过上述的调整措施,来实际最佳的换热器性能,克服了以往热泵用换热器冷凝压降太大的问题,导致过冷度太小,膨胀阀前液体闪发。

Description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设备,特别是一种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具备热泵功能的空调器上,空气换热器既需要用作冷凝器,也需要用作蒸发器。当用作蒸发器时,为了得到更好的换热效果,需要分配器和毛细管组件。而当用作冷凝器时,冷凝后的液体再流经此组件,就增加了阻力。而且热泵用换热器冷凝压降太大的同时导致过冷度太小,膨胀阀前液体闪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空气热交换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降太大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换热器,所述空气换热器与主管路的接合处设有集分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集分装置由管状主体、分配管、接管、毛细管和分配器组成,所述分配管径向设置在管状主体的管壁上,分配管与管状主体连通,分配管与管状主体连接的一侧突出于管状主体的管壁内部,分配管另一侧与换热管连接,所述毛细管一端穿入管状主体、分配管和换热管,同轴悬置在换热管内,毛细管另一端连接分流流体的分配器,分配器连接空调机组的节流阀一端,所述毛细管与分配管及换热管之间设有间隙,在管状主体的下端面上同轴设置有连通管状主体的接管,接管连接管状主体的一侧突出于管状主体的下端面内,所述接管连接空调机组的节流阀另一端。
本发明所述的分配管为一个以上,呈直线带有间隙排列。
本发明所述的分配管为一排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集分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管状主体的长度是100~1500mm,管壁厚度是0.6~3mm,管径是25.4~108mm。
本发明所述的分配管的长度是10~50mm,管壁厚度是0.6~2mm,管径是7~19.05mm。
本发明所述的分配管的行距是12.7~38.1mm,间距是12.7~38.1mm。
本发明所述的毛细管的长度是150~3000mm,管壁厚度是0.5~2mm,管径是3~10mm。
本发明所述的毛细管4与分配管2、换热管8之间的间隙9是2~10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内管与分配管实现流量均匀分配,既不影响流量分配又不影响流体从分配管与内管的间隙流出,达到减少流体通过换热器的总体压降的目的,上述过程可以同时实现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流体的均匀分配及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流体压降最小,所以将上述的集分装置使用在空调换热器中,就可以通过上述的调整措施,来实际最佳的换热器性能,克服了以往热泵用换热器冷凝压降太大的问题,导致过冷度太小,膨胀阀前液体闪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集分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管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换热器6,所述空气换热器6的一侧设有连接换热器主管路的集分装置7,所述集分装置7由管状主体1、分配管2、接管3、毛细管4和分配器5组成,所述集分装置7为一体结构或分别焊接,所述管状主体1为两端封闭的圆柱体,管状主体1的长度是100-1500mm,管壁厚度是0.6-3mm,管径是25.4-108mm,采用纯铜的管,所述分配管2有40个,呈线状排列,列数为1排或2排,分别径向穿过管状主体1的管壁并紧密连接,分配管2穿入管状主体1的管头部分突出于管状主体1内壁,分配管2的长度是10-50mm,管壁厚度是0.6-2mm,管径是7-19.05mm,两个分配管之间的间距是12.7-38.1mm,采用纯铜的管,在每个分配管2管体内部设置有毛细管4,毛细管4轴向穿过分配管2和换热管8、径向穿过管状主体1,毛细管4与分配管2及换热管8之间设有间隙9,间隙9为2-10mm所述毛细管4与分配管2同轴设置,该毛细管4的左侧端伸入换热管8,与换热管8不直接连接,同轴悬置在换热管8内,右侧端突出于管状主体1的管壁外并连接分配器5,毛细管4采用纯铜,长度是150-3000mm,管径是3-10mm,管壁厚度是0.5-2mm,分配器5与空调制热模式时空调机组的节流阀一端连接,当空调机组运行制热模式时,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后,经过冷凝器,流入节流阀,节流后的的制冷剂经过过渡管路流入本专利的空调热交换器进行蒸发,入口即是分配器5,蒸发后的制冷剂最后流回压缩机,在管状主体1的下端面上设有连通管状主体1内部的接管3,接管3与管状主体1的连接端突出于管状主体1下端面内部,接管3与空调机组的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当空调机组运行制冷模式时,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后,流入本专利的空调热交换器进行冷凝,出口即为接管3,制冷剂从接管3出来后进入节流阀,节流后的制冷剂经过过渡管路流入蒸发器,最后流回压缩机,接管3的长度是120mm,管壁厚度是1.2mm,管径是15.88mm,采用纯铜的管,所述流体为制冷剂。
作为最佳实施例,本发明的管状主体1的长度是1040mm,管壁厚度是1.4mm,管径是28.6mm;分配管2的长度是40mm,管壁厚度是0.8mm,管径是9.52mm,两个分配管之间的行距是25.4mm;毛细管4的长度是1000mm,5mm,管壁厚度是0.53mm。
所述分配管2可以是一排或者两排,如图1所示结构的分配管2为1排,图3和图4所示结构为实施例二的分配管2,该分配管为两排,分布在管状主体1的圆周方向,其中一排分配管2末端与管状主体1的连接处与另一排分配管2末端与管状主体1的连接处的夹角为45°,分配管2的管径是9.52mm,管壁厚度是0.8mm,其中一排与管状主体的轴线夹角为90°的分配管为37根直管,长度为40mm,另一排与管状主体的轴线夹角为135°的分配管为9根弯管,顶端与直管平齐,两排分配管2之间的间距是25.4mm。
所述接管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如图3所示,接管3为三个,每根接管3的管径为12.7mm,管壁厚度是1mm,长度是100mm。
本发明的集分装置,当空气换热器为蒸发器时,流体通过管状主体与毛细管4下方相连的分配器均匀分配进入40根毛细管,再流入空气换热器的40个分支回路中,这样流体可以在空气换热器中充分换热,得到很好的换热效果。当空气换热器为冷凝器时,流体先经过空气换热器的40个分支回路流入到本集分装置中,通过40个换热管与毛细管的间隙流入管状主体中,汇流到接管3并从接管3一端流出,这样流体在空气换热器中充分换热后,从最低处流出,保证液体全部流出且很大降低了压力损失。

Claims (9)

1.一种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包括空气换热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换热器(6)与主管路的接合处设有集分装置(7);
所述集分装置(7)由管状主体(1)、分配管(2)、接管(3)、毛细管(4)和分配器(5)组成,所述分配管(2)径向设置在管状主体(1)的管壁上,分配管(2)与管状主体(1)连通,分配管(2)与管状主体(1)连接的一侧突出于管状主体(1)的管壁内部,分配管(2)另一侧与换热管(8)连接,所述毛细管(4)一端穿入管状主体(1)、分配管(2)和换热管(8),同轴悬置在换热管(8)内,毛细管(4)另一端连接分流流体的分配器(5),分配器(5)连接空调机组的节流阀一端,所述毛细管(4)与分配管(2)及换热管(8)之间设有间隙(9),在管状主体(1)的下端面上同轴设置有连通管状主体(1)的接管(3),接管(3)连接管状主体(1)的一侧突出于管状主体(1)的下端面内,所述接管(3)连接空调机组的节流阀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2)为一个以上,呈直线带有间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2)为一排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分装置(7)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1)的长度是100~1500mm,管壁厚度是0.6~3mm,管径是25.4~10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2)的长度是10~50mm,管壁厚度是0.6~2mm,管径是7~19.0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2)的行距是12.7~38.1mm,间距是12.7~38.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4)的长度是150~3000mm,管壁厚度是0.5~2mm,管径是3~1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空气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4)与分配管(2)、换热管(8)之间的间隙(9)是2~10mm。
CN 201110301544 2011-09-30 2011-09-30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Active CN102374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1544 CN102374704B (zh) 2011-09-30 2011-09-30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01544 CN102374704B (zh) 2011-09-30 2011-09-30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4704A CN102374704A (zh) 2012-03-14
CN102374704B true CN102374704B (zh) 2013-08-21

Family

ID=45793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01544 Active CN102374704B (zh) 2011-09-30 2011-09-30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47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2040B (zh) * 2012-04-26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剂分配器、具备此制冷剂分配器的热交换器、冷冻循环装置和空调机
KR101615445B1 (ko) * 2014-08-14 2016-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CN106288553A (zh) * 2016-08-24 2017-01-04 常州利普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聚流型储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2427A (ja) * 1996-10-30 1998-05-22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
JP2002318031A (ja) * 2001-04-23 2002-10-31 Daikin Ind Ltd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該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N100575855C (zh) * 2002-09-10 2009-12-30 Gac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97808Y (zh) * 2008-10-08 2009-08-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冷剂用均流装置
CN101532759A (zh) * 2009-04-24 2009-09-16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冷媒分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4704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1760B (zh) 一种平行流冷暖空调器及其处理方法
US20130025834A1 (en) Double tube type heat exchange pipe
CN102374704B (zh) 空调空气热交换器
CN101900460A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201779925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102109253A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CN101738013B (zh) 纯逆流干式蒸发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269071B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2635986A (zh) 空调器单向阀节流装置
CN205403264U (zh) 空调器及其平行流热交换器
CN103615843A (zh) 一种新型干式蒸发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1233137Y (zh) 一种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
CN105299966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03277944B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104296433A (zh) 一种热泵热水系统
CN210861410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4963315U (zh) 汽车冷凝器装置
CN104848515B (zh)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8688035U (zh) 一种微通道蒸发器及一种空调系统
CN201062904Y (zh) 一种热泵机组使用的节流型闪蒸器
CN208365878U (zh) 制冷剂分配装置
CN102636052A (zh) 高效热交换同轴管
CN207556025U (zh) 一种蒸发器
CN208871911U (zh) 一种壳管式蒸发器及制冷设备
CN200943976Y (zh) 大型螺旋状反置式套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