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3708A -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3708A
CN102363708A CN 201110183191 CN201110183191A CN102363708A CN 102363708 A CN102363708 A CN 102363708A CN 201110183191 CN201110183191 CN 201110183191 CN 201110183191 A CN201110183191 A CN 201110183191A CN 102363708 A CN102363708 A CN 102363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ating
30min
aqueous polyurethane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831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海普
朱先义
段孔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KAI CHEMICAL-PRODUCT Co Ltd SHANGHAI
Shanghai Weikai Chemicals Co Ltd
Shanghai Chengyi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KAI CHEMICAL-PRODUCT Co Ltd SHANGHAI
Shanghai Chengyi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KAI CHEMICAL-PRODUCT Co Ltd SHANGHAI, Shanghai Chengyi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KAI CHEMICAL-PRODUCT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 2011101831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637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63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37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选用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与HMDI、XDI、IPDI、TDI进行共聚,然后用不同的扩链剂扩链得到不同的组分(A、B组分),最后添加C组分经过搅拌、研磨后配制成涂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研制的适合镭射的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不仅环保,还能增加防伪、增强亮度等效果,既能适用于高速转移镀铝工艺又能应用于复合包装材料,实现了一材两用,满足现代社会对产品的包装要求,经中试生产确认可直接用于替代现有相关溶剂型涂料。

Description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草包装用环保型镭射镀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转移镀铝工艺凭借其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在包装材料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为其度身定制的转移镀铝用涂料(以下简称转移涂料)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转移涂料的基础性能是其剥离性,也即与基膜(PET薄膜、OPP薄膜等)干净剥离的容易程度。剥离性的好坏,一般可通过转移涂料与基膜的剥离力来表征。具有高剥离性(剥离力很小)的转移涂料,一直是转移涂料研发与应用领域的一大难点,特别是随着高速剥离机械应用的逐渐推广,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复合镭射镀铝涂料的基础性能是其附着性和模压镭射效果,附着性即涂料对基膜(一般为PET聚酯薄膜)的附着力,模压效果是指通过模压工艺在涂层上呈现出全息镭射效果。
同时现有高剥离性转移涂料和复合镭射涂料多为溶剂型体系,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一方面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高对生产与使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溶剂成本受制于油价波动的问题。
水性聚氨酯是指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其分散液中不含或含有极少量有机溶剂的聚氨酯,合成工艺技术稳定。其涂膜具有不燃、无毒、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同时具有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所固有的高强度、耐磨损等优异性能,但是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水性聚氨酯树脂达不到烟草包装行业的VOCs要求,剥离性和模压镭射效果不能兼顾等。
本发明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针对不同基材可以发挥不同的效果,对于普通的PET、OPP等低表面张力的薄膜其可以起到转移镭射涂料的作用,而对电晕处理的PET等高表面张力的高分子膜则起到复合镭射涂料的作用。现有部分专利虽然针对水性转移镭射涂料的解决方案,但是其多为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等复配且需要添加消泡剂及防粘助剂等,长期放置存在助剂析出等问题,而本发明的转移-复合镭射两用涂料尚未见有相关专利或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环保优势、成本较低、耐溶剂性好的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特征在于,该涂料由A、B、C三种组分按照重量份配比为40-55∶30-45∶5-10混合得到;
所述的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各组分均采用重量份含量:
10-15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10-15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20-30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5-10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85-9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wt%时,添加4.5-7.5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3的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并添加丁5重量份的丁酮与10-20的丙酮构成的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2wt%,采用3-5的三乙胺或二甲基乙醇胺中和,然后加150-250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2-6的异佛尔酮二胺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所述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各组分均采用重量份含量:
25-35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20-30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与5-15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75-8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wt%时,添加4.5-7.5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3的二羟基硅油,并添加5重量份的丁酮和10-20的丙酮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1.5wt%以下,然后采用3-5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30min,然后加入150-250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1-3的二乙烯三胺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所述的C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甲基异戊己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醇按照重量比为1∶2∶4,进行搅拌混合约30min,然后添加占上述三者总质量分数为0.5-1.5%润湿剂,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即获得C组分。
所述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或2000。
所述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
所述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
所述的润湿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或乙炔乙二醇。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A组分与B组分置于搅拌机中,控制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低速搅拌20-30min,然后添加C组分,控制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中速搅拌30-50min,过滤后即得到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中A、B、C三种组分的重量份含量为40-55∶30-45∶5-10。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直接涂布到聚酯PET、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薄膜或电晕处理后的电晕膜上,置于温度为100-120℃烘道上,连续烘干10-12秒固化成膜即可,之后可以根据镀铝转移镭射或复合镭射工艺进行相关后续操作。
所述的烘道上端安装丙酮或丁酮的回收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质量稳定:以自制水性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避免了不同树脂复配带来的稳定性和树脂相容性等问题,采用羟基硅油聚合接入聚氨酯树脂,避免了后续配方中添加防粘助剂和消泡剂带来的水性涂料的放置稳定性等问题;
(2)环保和成本优势:由于不含有机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的成本升高和带来环保问题;
(3)应用范围广:可直接用于替代现有溶剂型高剥离性转移涂料和复合镭射涂料;
(4)适用性好:模压时适宜的模压温度范围比较宽,模压效果好,生产上容易控制,对各种铝层上光清漆的适应性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所述A组分按照下列方法制备:
将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Mn=1500)15kg与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Mn=2000)15kg与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8kg在84-86℃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时,添加二羟甲基丁酸5kg和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2kg,并添加丁酮8kg和丙酮12kg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将为2%,然后采用三乙胺3.5kg中和,然后加水178kg乳化分散30min,后添加异佛尔酮二胺5kg后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所述B组分按照下列方法制备:
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Mn=3000)30kg与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10k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kg在75-8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时,添加二羟甲基丁酸6kg和二羟基硅油1.5kg,并添加丁酮5kg和丙酮15kg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将为1%以下,然后采用二甲基乙醇胺3kg中和30min,然后加水156kg乳化分散30min,后采用二乙烯三胺2kg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所述C组分按照下列方法制备:
将甲基异戊己酮1kg、乙二醇单乙醚2kg、乙醇4kg混合,低速(200-300r/min)搅拌约30min,然后添加0.08kg聚氧乙烯烷基醚继续搅拌30min。
将A组分、B组分混合低速(200-300r/min)搅拌20-30min,然后添加C组分,混合中速(400-600r/min)搅拌30-50min,过滤。
直接涂布到聚酯PET、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薄膜或电晕处理后的电晕膜上,经温度110℃烘道(烘道上端安装丙酮-丁酮溶剂回收装置)、时间10-12秒连续烘干,固化成膜,后根据镀铝转移镭射或复合镭射工艺并进行相关后续操作。
实施例2
所述A组分按照下列方法制备:
将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Mn=2000)12kg与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Mn=2000)18kg与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8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8kg在84-86℃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时,添加二羟甲基丁酸6kg和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1.5kg,并添加丁酮5kg和丙酮15kg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将为2%,然后采用三乙胺3.5kg中和,然后加水165kg乳化分散30min,后采用异佛尔酮二胺4.5kg后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所述B组分按照下列方法制备:
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Mn=3000)30kg与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15k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5kg在75-8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时,添加二羟甲基丁酸6kg和二羟基硅油2kg,并添加丁酮8kg和丙酮20kg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将为1%以下,然后采用二甲基乙醇胺3.5kg中和30min,然后加水160kg乳化分散30min,后采用二乙烯三胺1.5kg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所述C组分按照下列方法制备:
将甲基异戊己酮1.5kg、乙二醇单乙醚3kg、乙醇6kg混合,低速(200-300r/min)搅拌约30min,然后添加乙炔乙二醇0.1kg继续搅拌30min。
将A组分、B组分混合低速(200-300r/min)搅拌20-30min,然后添加C组分,混合中速(400-600r/min)搅拌30-50min,过滤。
直接涂布到聚酯PET、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薄膜或电晕处理后的电晕膜上,经温度120℃烘道(烘道上端安装丙酮-丁酮溶剂回收装置)、时间10-11秒连续烘干,固化成膜,后根据镀铝转移镭射或复合镭射工艺并进行相关后续操作。
实施例3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该涂料由A、B、C三种组分按照重量份为40∶45∶10混合得到;
其中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0kg数均分子量为1500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10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20kg的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5k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85℃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wt%时,添加4.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kg的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并添加丁5kg的丁酮与10kg的丙酮构成的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2wt%,采用3kg的三乙胺进行中和,然后加入17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再采用2kg的异佛尔酮二胺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25kg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20kg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与5kg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75℃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wt%时,添加4.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kg的二羟基硅油,并添加5kg的丁酮和10kg的丙酮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1wt%以下,然后采用3kg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30min,然后加入18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再采用1kg的二乙烯三胺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C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甲基异戊己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醇按照重量比为1∶2∶4,进行搅拌混合约30min,然后添加占上述三者总质量分数为0.5%润湿剂聚氧乙烯烷基醚,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即获得C组分。
将A组分与B组分置于搅拌机中,控制搅拌速度为200r/min低速搅拌30min,然后添加C组分,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min,中速搅拌50min,过滤后即得到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将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直接涂布到聚酯PET薄膜上,置于温度为100℃烘道上,烘道上端安装丙酮或丁酮的回收装置,连续烘干12秒固化成膜即可,之后可以根据镀铝转移镭射或复合镭射工艺进行相关后续操作。
实施例4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该涂料由A、B、C三种组分按照重量份为55∶30∶5混合得到;
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5kg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15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30kg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0k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9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wt%时,添加7.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3kg的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并添加丁5kg的丁酮与20kg的丙酮构成的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2wt%,采用5kg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然后加19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再采用3kg的异佛尔酮二胺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各组分均采用重量份含量:
35kg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30kg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与15kg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8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wt%时,添加7.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3kg的二羟基硅油,并添加5kg的丁酮和20kg的丙酮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1wt%以下,然后采用5kg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30min,然后加入18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再采用3kg的二乙烯三胺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C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甲基异戊己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醇按照重量比为1∶2∶4,进行搅拌混合约30min,然后添加占上述三者总质量分数为1.5%润湿剂乙炔乙二醇,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即获得C组分。
将A组分与B组分置于搅拌机中,控制搅拌速度为300r/min低速搅拌20min,然后添加C组分,控制搅拌速度为600r/min,中速搅拌30min,过滤后即得到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将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直接涂布到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薄膜上,置于温度为120℃烘道上,烘道上端安装丙酮或丁酮的回收装置,连续烘干10秒固化成膜即可,之后可以根据镀铝转移镭射或复合镭射工艺进行相关后续操作。
实施例5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该涂料由A、B、C三种组分按照重量份配比为50∶40∶10混合得到。
其中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10kg数均分子量为1500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10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20kg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5k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85℃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wt%时,添加4.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kg的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并添加丁5kg的丁酮与10kg的丙酮构成的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2wt%,采用3kg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然后加15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2kg的异佛尔酮二胺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25kg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20kg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与5kg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75℃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wt%时,添加4.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kg的二羟基硅油,并添加5kg的丁酮和10kg的丙酮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1.5wt%以下,然后采用3kg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30min,然后加入15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1kg的二乙烯三胺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C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甲基异戊己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醇按照重量比为1∶2∶4,进行搅拌混合约30min,然后添加占上述三者总质量分数为0.5%润湿剂聚氧乙烯烷基醚,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即获得C组分。
将合成得到的A组分与B组分置于搅拌机中,控制搅拌速度为200r/min低速搅拌30min,然后添加C组分,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min,中速搅拌50min,过滤后即得到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将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直接涂布到聚酯PET、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薄膜或电晕处理后的电晕膜上,置于温度为100℃烘道上,连续烘干12秒固化成膜即可,之后可以根据镀铝转移镭射或复合镭射工艺进行相关后续操作,另外,在烘道上端安装丙酮或丁酮的回收装置。
实施例6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该涂料由A、B、C三种组分按照重量份配比为48∶43∶9混合得到。
其中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5kg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15kg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30kg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10k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9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wt%时,添加7.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3kg的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并添加丁5kg的丁酮与20kg的丙酮构成的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2wt%,采用5kg的三乙胺中和,然后加25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6kg的异佛尔酮二胺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35kg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30kg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与15kg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8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wt%时,添加7.5kg的二羟甲基丁酸和3kg的二羟基硅油,并添加5kg的丁酮和20kg的丙酮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1.5wt%以下,然后采用5kg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30min,然后加入250kg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3kg的二乙烯三胺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C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甲基异戊己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醇按照重量比为1∶2∶4,进行搅拌混合约30min,然后添加占上述三者总质量分数为1.5%润湿剂乙炔乙二醇,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即获得C组分。
将合成得到的A组分与B组分置于搅拌机中,控制搅拌速度为300r/min低速搅拌20min,然后添加C组分,控制搅拌速度为600r/min,中速搅拌30min,过滤后即得到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将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直接涂布到聚酯PET、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薄膜或电晕处理后的电晕膜上,置于温度为120℃烘道上,连续烘干10秒固化成膜即可,之后可以根据镀铝转移镭射或复合镭射工艺进行相关后续操作,另外,在烘道上端安装丙酮或丁酮的回收装置。

Claims (8)

1.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特征在于,该涂料由A、B、C三种组分按照重量份配比为40-55∶30-45∶5-10混合得到;
所述的A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各组分均采用重量份含量:
10-15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10-15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20-30的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5-10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在85-9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达到13wt%时,添加4.5-7.5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3的间苯二酚双(羟乙基)醚,并添加丁5重量份的丁酮与10-20的丙酮构成的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2wt%,采用3-5的三乙胺或二甲基乙醇胺中和,然后加150-250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2-6的异佛尔酮二胺扩链30min,获得A组分;
所述B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各组分均采用重量份含量:
25-35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20-30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与5-15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75-80℃共聚,当预聚物中NCO含量低于15wt%时,添加4.5-7.5的二羟甲基丁酸和1-3的二羟基硅油,并添加5重量份的丁酮和10-20的丙酮混合溶剂来降低粘度,然后在反应至NCO含量为1.5wt%以下,然后采用3-5的二甲基乙醇胺中和30min,然后加入150-250的水乳化分散30min,然后采用1-3的二乙烯三胺后扩链30min,获得B组分;
所述的C组分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甲基异戊己酮、乙二醇单乙醚、乙醇按照重量比为1∶2∶4,进行搅拌混合30min,然后添加占上述三者总质量分数为0.5-1.5%润湿剂,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即获得C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己二酸新戊二醇-丁二醇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500或2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四氢呋喃醚-氧化乙烯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己二酸乙二醇-己二醇酯的数均分子量为3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湿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或乙炔乙二醇。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A组分与B组分置于搅拌机中,控制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低速搅拌20-30min,然后向其中添加C组分,控制搅拌速度为400-600r/min中速搅拌30-50min,过滤后即得到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其中,A、B、C三种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40-55∶30-45∶5-10。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直接涂布到聚酯PET、拉伸聚丙烯薄膜(OPP)薄膜或电晕处理后的电晕膜上,置于温度为100-120℃烘道上,连续烘干10-12秒固化成膜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道上端安装丙酮或丁酮的回收装置。
CN 201110183191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23637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3191 CN102363708A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83191 CN102363708A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3708A true CN102363708A (zh) 2012-02-29

Family

ID=45690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83191 Pending CN102363708A (zh) 2011-06-30 2011-06-30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6370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2468A (zh) * 2012-06-01 2012-10-0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含硅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8977A (zh) * 2017-12-29 2018-06-19 江苏乘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opp镀铝膜背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5629A (zh) * 2018-09-11 2018-12-21 珠海横琴新区奥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革抗菌处理方法
CN110358048A (zh) * 2017-02-14 2019-10-22 广东博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温转移涂料用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15960528A (zh) * 2022-12-31 2023-04-14 浙江美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猫眼镭射纸的水性清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2468A (zh) * 2012-06-01 2012-10-0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含硅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2468B (zh) * 2012-06-01 2014-06-25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含硅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8048A (zh) * 2017-02-14 2019-10-22 广东博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温转移涂料用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10358047A (zh) * 2017-02-14 2019-10-22 广东博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耐温转移涂料用水性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8046A (zh) * 2017-02-14 2019-10-22 广东博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膜性好的耐温转移涂料用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8977A (zh) * 2017-12-29 2018-06-19 江苏乘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opp镀铝膜背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5629A (zh) * 2018-09-11 2018-12-21 珠海横琴新区奥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皮革抗菌处理方法
CN115960528A (zh) * 2022-12-31 2023-04-14 浙江美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猫眼镭射纸的水性清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4496B (zh) 通用型水性凹版复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2403B (zh) 合成革粘合剂及制备方法
CN104919013B (zh) 印刷油墨用清漆及使用该清漆的印刷油墨组合物
CN102363708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转移复合两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24438B (zh) 聚氨酯脲溶液
AU2002231758B2 (en) A polyurethane resi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it, a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olyurethane resin, use of a polyurethane resin for printing plastic substrates
CN107141434B (zh) 一种用于合成革面料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2946A (zh) 以二异氰酸酯为核的低黏度端羟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868507A (zh) 用于硝基纤维素油墨的聚氨酯树脂
CN105419714B (zh) 一种环氧树脂双组份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PH12021550421A1 (en) Quick-drying solvent-free sag-resistant polyurethane waterproof coat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2858847B (zh) 聚氧亚烷基二醇和聚氨酯树脂及含有这些的涂布剂
CN103012724B (zh) 凹版复合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1585904A (zh) 一种水性油墨用连接料树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87286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弹性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4653A (zh) 塑料油墨用醇溶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1378A (zh) 一种用于纸塑包装的无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和方法
CN104592882A (zh) 汽车用单组份水性素色漆及其制备工艺
CN104693994A (zh) 一种含无机颜填料的紫外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584A (zh) 一种基于三羟甲基乙(丙)烷的3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07571B (zh) 一种固化剂甲苯二异氰酸酯及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预聚物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432795B (zh) 磺酸型水性uv聚氨酯改性环氧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0849A (zh) 表印油墨用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US7067607B2 (en) Polyurethane resin derived from hydrophilic polyol components
CN104744670A (zh) 一种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