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3548A -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3548A
CN102363548A CN2011101662621A CN201110166262A CN102363548A CN 102363548 A CN102363548 A CN 102363548A CN 2011101662621 A CN2011101662621 A CN 2011101662621A CN 201110166262 A CN201110166262 A CN 201110166262A CN 102363548 A CN102363548 A CN 102363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system
percolate
mineralized waste
film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62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峰
邵华俊
刘彦林
章明
郑勇
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O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Priority to CN2011101662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63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63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35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该系统不需要采用常规的膜分离工艺。本发明主体生化工艺采用“厌氧加盖调节池+矿化垃圾过滤床+外加碳源反硝化单元”处理工艺,最大限度的削减COD、BOD、氨氮、总氮和色度,为后续深度处理降低负荷。深度处理工艺采用“臭氧催化氧化+高效生物填料系统+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削减上述污染物。本发明对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场渗滤液处理皆适合,通过部分工艺的组合可以适应不同的排放标准(纳管或者排入天然水体)。本发明运行稳定性强、投资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无膜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本发明对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场渗滤液皆适合。
背景技术
渗滤液含有芳烃、杂环化合物、卤代物、烷烃和烯烃等多种有机物质,且盐度高、氨氮浓度高,是目前高浓度、难降解废水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垃圾渗滤液的组分日益复杂、处理难度增加。国家环保部发布《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物排放提出新的排放要求,亟需新处理工艺满足持续变化的环保要求。表1为新旧标准出水排放指标的变化,原先无要求的总氮和色度增设了排放标准,COD、悬浮物和氨氮出水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新处理工艺。
表1 垃圾渗滤液处理新旧标准
  参数指标   进水浓度   旧标准一级排放   新标准排放浓度
  COD mg/L   20000~60000   100   60
  氨氮mg/L   1000~2000   15   8
  总氮mg/L   1000~2000   无要求   20
  色度倍数   3000~6000   无要求   30
  悬浮物mg/L   300~800   70   30
渗滤液处理工艺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化学处理等4大类,处理工艺大部分不外乎上述各种工艺的有机组合。寻求高效、节能、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关键。
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传统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厌氧或者好氧处理系统,处理效率低、能耗高;(2)针对高浓度的氨氮,传统的膜分离系统仅仅是浓缩或者蒸氨技术(仅仅是氨氮液相与气相的转化),生物脱氮仍是最有效、二次污染最低的处理工艺;(3)深度处理技术缺乏合适和稳定的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涉及到色度、总氮、COD等综合参数的去除,并充分考虑到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4)末端采用的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浓盐水处理和膜堵塞是难以维系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浓盐水回灌导致系统盐分和难降解有机物逐渐累积,影响长期稳定运行。
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024570阐述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主体工艺采用一级AO(兼氧+好氧)和二级补充碳源AO工艺,主体生化工艺出水进入后续超滤和纳滤系统中,浓盐水排放至反硝化池中,出水能够满足新排放标准。短期运行稳定,从长远来看,盐分的累积将导致系统运行日益恶劣。
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069380阐述了一种采用“预处理+上流式污泥反应床+硝化反硝化反应+泥水分离+膜分离技术”等步骤,超滤膜采用分离粒径为0.05μm,仍旧满足不了新标准对水质的处理要求。
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056984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主体生化+超滤+纳滤”的处理工艺,其难以解决总氮和盐分累积的问题。
中国发明专利CN200710075361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采用“氨吹脱+厌氧反应器+好氧MBR反应器+超滤+纳滤”的处理技术,浓盐水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进行处理。
中国发明专利CN200710044011采用矿化垃圾床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率高,抗负荷性强,出水满足GB16889-1997中的二级标准,但总氮浓度、色度和COD还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中国发明专利CN03131998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吹脱氨氮+厌氧+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能够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其排放指标远低于现行的新排放标准。
目前,现有技术尚未能够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GB16889-2008标准中(见表1)中的排放标准,大多数工艺即使采用膜系统,也不能稳定达标。垃圾渗滤液已经成为市政工程行业臭名昭著的废水,现有专利技术大都采用末端膜分离技术,并未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的性质和特点做详尽的分析,缺乏针对性的全流程处理技术。膜系统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系统中,会导致运行不畅,且成本高昂(吨水运行费用超过60元)。
为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为垃圾填埋场提供全新的污水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差、处理流程可操作性差等存在问题,急需提出可行、经济、高效的无膜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强烈依赖于膜分离系统的弊端,并充分响应GB16889-2008标准中垃圾渗滤液的排放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整个处理系统达到如下效果:(1)选择高效的生化处理工艺,提高生化系统的效能,最大幅度的削减COD和氨氮;(2)采用外加碳源或者缓释型碳源释放装置,满足生化出水的脱氮需求;(3)选择合适的深度处理工艺,满足色度削减、可生化性提升等需求;(4)末端混凝沉淀能够保证进一步削减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降低出水的悬浮物浓度;(5)整条流程处理工艺能够完全替代膜分离系统,维系系统的稳定运行,出水满足GB16889-2008的排放标准。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加盖调节池、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反硝化池、臭氧催化氧化装置、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混凝沉淀系统和污泥脱水机,垃圾渗滤液经厌氧加盖调节池调节后出水,进入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矿化垃圾床系统采用成熟垃圾作为填料,顶部布水,底部出水,平均吨水占地面积为4~5m2,停留时间48~96h,矿化垃圾床系统中兼顾了厌氧、兼氧和好氧三个处理工段;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出水,进入反硝化池,满足反硝化的碳源需求量为碳源∶硝态氮=4∶1~6∶1;反硝化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催化氧化填料塔中填充锰系氧化物作为臭氧催化剂,投加的臭氧与COD的质量比为1∶1~3∶1,停留时间为0.5~2h;臭氧氧化出水进入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底部曝气,形成一个稳定的好氧滤池系统,汽水比为12∶1~21∶1;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出水进入后续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利用碱性混凝剂、铁系混凝剂和絮凝剂对末端渗滤液进行处理;混凝沉淀池和反硝化池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
适用于本系统的垃圾渗滤液进水浓度为:COD小于60000mg/L,氨氮浓度小于2000mg/L。
所述垃圾渗滤液如果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在厌氧加盖调节池中停留时间为90~120天,垃圾渗滤液如果是垃圾焚烧场渗滤液的,在厌氧加盖调节池中停留时间为6~12天。
所述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分为三级,表面负荷控制在0.1~0.2m3/(m2·d),一级矿化垃圾填料床矿化垃圾目数为200~300目,二级矿化垃圾填料床矿化垃圾目数为100~150目,三级矿化垃圾填料床矿化垃圾目数为60~80目,底部配有硅藻土和石英砂,与矿化垃圾体积比例为1∶1~1∶2。三级矿化垃圾床采用的矿化垃圾填料必须为8~10年的稳定化垃圾,布水采用间歇喷灌法,喷灌频率为1~2h/次,一天喷灌频率为3~4次,表面负荷为0.1~0.2m3渗滤液/(m2·d),矿化垃圾与硅藻土、石灰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匀,形成具有一定比表面积的混合矿化填料
所述反硝化池采用外加碳源和缓释碳源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碳源与硝态氮的质量比为4∶1~7∶1。所述外加碳源为甲醇或者葡萄糖,缓释碳源为植物秸秆。反硝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18h,主要基于反硝化菌是最容易培养的菌种,采用甘蔗杆、秸秆或者稻草作为碳源提供者,上述植物能够缓慢释放出可让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秸秆的更换周期为10~15天,取决于硝态氮的浓度。
所述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为锰基氧化物,包括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锰,高锰酸钾。臭氧氧化采用锰基氧化物为催化剂的逆流接触方式,水力停留时间0.5~2h,臭氧发生器推荐使用氧气源发生器,保证臭氧的浓度。臭氧与COD的设计比值为1∶1~3∶1,取决于水质的特点。
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采用聚合度为5%~10%的高性能填料,直径60mm,填料间距为120mm,使填料表面形成厌氧、兼氧和好氧的三层氧化膜,控制DO(溶解氧)浓度为2~4mg/L,填料紧密相连。利用臭氧催化氧化和前期反硝化过程提升的废水可生化性,进一步削减废水中的总氮。污泥系统建议100%回流,促进微生物间的竞争,进一步削减末端水体中的有机物。
混凝沉淀池的混凝剂包括氢氧化钙、高锰酸钾、硫酸亚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使用浓度为50~1000mg/L,絮凝剂使用聚胺脱色剂或者PAM(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投加浓度为5~20mg/L。沉淀池可以使用斜板或者辐流式沉淀形式,在搅拌阶段维持充分的传质效率。
污泥脱水机可以选择板框脱水机、离心脱水机、带式脱水机、叠螺脱水机,建议使用叠螺脱水机,从而减少设备用房的数量和恶臭的排放。
发明系统包括“厌氧加盖调节池+矿化垃圾过滤床+外加碳源反硝化单元”,最大限度的削减COD、BOD、氨氮、总氮和色度,为后续深度处理降低负荷。深度处理工艺采用“臭氧催化氧化+高效生物填料系统+混凝沉淀”,进一步削减上述污染物,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排放标准。本发明对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场渗滤液处理皆适合,通过部分工艺的组合可以适应不同的排放标准(纳管或者排入天然水体)。本发明运行稳定性强、投资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膜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不同臭氧投加浓度下COD的削减和BOD的增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臭氧氧化前与臭氧氧化后废水分子量的变化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厌氧加盖调节池  2-一级矿化垃圾填料床  3-二级矿化垃圾填料床
4-三级矿化垃圾填料床  5-第一中间水池  6-第二中间水池
7-第三中间水池  8-厌氧加盖调节池顶部的排气管  9-布水器
10-石英砂或者硅藻土  11-矿化垃圾  12-反硝化池  13-反硝化菌群
14-泥水分离装置  15-阀门  16-催化剂  17-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18-臭氧破坏电解装置  19-臭氧发生器  20-鼓风机  21-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
22-混凝沉淀池  23-搅拌机  24-管道  25-叠螺脱水机  26-螺旋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
实施例1
垃圾渗滤液经过长达90天的厌氧加盖调节池1,顶部设置具有排气管8,加盖材料为高强度聚合覆膜。充分调节出水通过泵打入一级矿化垃圾填料床2,出水进入第一中间水池5,保证雨季时的水力负荷维持在正常水平。三级矿化垃圾填料床2、3、4分别是上部填充不同粒度的矿化垃圾11,下部填充不同粒度的石英砂或者硅藻土层10,二级矿化垃圾填料床出水进入第二个中间水池6,三级矿化垃圾填料床出水进入第三个中间水池7,中间水池5、6、7中分别搁置秸秆缓释碳源,方便后续处理和反硝化工艺。第三中间水池7出水进入反硝化池12,反硝化池12通过补充碳源甲醇或者葡萄糖,在停留时间为8~12h范围内,利用反硝化菌群13充分利用硝态氮做电子受体,将硝态和亚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反硝化池12顶部设置有泥水分离装置14,降低后续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悬浮物浓度。反硝化池12出水通过阀门15,进入后续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7,采用纯氧发生的臭氧发生器19,通过阀门15控制进入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7的臭氧浓度,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7中布满了锰基为主的催化剂16,维系臭氧与废水的充分反应,将提高废水可生化性BOD/COD=0.3左右,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可采用间歇或者连续的运行方式,顶部设置有臭氧破坏电解装置18,避免臭氧进入后续生化系统影响生化系统的效率,整个臭氧氧化停留时间为0.5~1h,臭氧可以降低色度、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降低废水毒性等多重作用。臭氧催化氧化装置17出水,通过阀门15进入高效生物填料系统21,高效生物填料系统21采用鼓风机20曝气,利用鼓风机阀门控制曝气量,利用填料表面形成的厌氧、兼氧和好氧三层膜实现对有机物的高效降解。高效生物填料系统通过阀门15进入混凝沉淀池22中,混凝沉淀池22有三台搅拌机23,分别投加两种混凝剂和一种絮凝剂,充分沉淀后,出水经管道24达标排放。混凝沉淀池22产生的污泥和反硝化池12产生的污泥通过排泥阀门15进入叠螺脱水机25进行污泥脱水,利用叠螺脱水机25一体化的污泥浓缩和碟片间的摩擦压挤进行脱水,产出污泥通过螺旋出口26外运后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未使用任何物理分离膜系统,这样解决了浓盐水中的盐分累积和不可降解有机物的累积过程,出水能够满足GB16889-2008标准中的排放标准。本发明不产生二次污染,也没有让污染物转移,每一段皆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物。各工艺段为有机结合,充分针对色度、COD、总氮和氨氮进行有效降解。常规膜处理工艺难以实现的稳定运行和高昂的运行费用问题,在本发明中得到解决。
实施例2
某垃圾填埋场为亚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OD浓度高达30000~50000mg/L,B/C比小于0.3,色度为2000倍,氨氮浓度1000~1400mg/L,大肠杆菌93000~12400CFU。采用本发明系统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参照实施例1,厌氧加盖调节池停留时间90~120天后,出水COD浓度降低至4000~5000mg/L,氨氮浓度为1000mg/L,经过三级矿化垃圾填料床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为316~342mg/L,氨氮浓度为8mg/L,总氮浓度为280~410mg/L,主要成分皆为硝态氮。三级矿化垃圾床出水进入反硝化池中,出水总氮浓度为小于30mg/L。反硝化池出水进入臭氧氧化系统,利用臭氧能够将有机物氧化至醛和醇的形态,充分改善可生化性并降低色度和COD,在臭氧浓度∶COD=2∶1情况下,出水COD浓度为168~178mg/L,氨氮和总氮没有变化,色度小于30倍,BOD/COD由0.05增加至0.31,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出水进入高效填料系统处理后,COD浓度位于70~80mg/L,色度小于30倍,BOD小于8mg/L,氨氮小于5mg/L,总氮小于25mg/L。高效调料系统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利用钙基和铁基混凝剂的混凝吸附和网捕机理,进一步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COD浓度,保证出水COD小于60mg/L,整个系统稳定运行数月,污泥使用叠螺脱水机进行脱水,污泥含水率小于80%。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排放标准。
表2 本发明处理流程与传统处理流程效果对比
实施例3
江苏某垃圾焚烧场渗滤液,进水COD浓度为40000~50000mg/L,氨氮浓度为1500~2000mg/L,色度为1200倍,BOD/COD=0.5,经过水力6天厌氧加盖调节池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为8000mg/L,氨氮为1500mg/L,经过三级矿化垃圾床(停留时间72h)以及秸秆缓释碳源和外加碳源处理后,出水COD浓度小于400mg/L,氨氮浓度小于10mg/L,总氮浓度小于40mg/L,色度小于300倍,经过后续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处理后,COD浓度小于260mg/L,BOD/COD=0.28~0.35之间,色度小于50倍。出水经过高效生物填料系统处理后,COD浓度小于100mg/L,氨氮小于8mg/L,色度小于40倍,总氮小于25mg/L。高效生物填料系统出水进入混凝脱色反应池,使用硫酸铝、氢氧化钙和双氰胺-甲醛聚合物对废水进行末端处理,处理后COD浓度小于60mg/L,氨氮小于8mg/L,色度小于25倍,总氮小于25mg/L,出水亦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排放标准。
实施例4
江西某垃圾焚烧场废水,进水COD浓度为30000~40000mg/L,氨氮浓度为1000~1500mg/L,色度为1100倍,BOD/COD=0.5时,出水需要满足当地纳管排放二级标准,COD小于300mg/L,氨氮小于25mg/L。采用本发明中的“厌氧加盖厌氧调节池+三级矿化垃圾床处理+混凝沉淀处理”,不需要采用全部流程,厌氧加盖调节池停留时间为6天,三级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停留时间为4天,混凝沉淀采用氢氧化钙、硫酸亚铁和聚丙烯酰胺的处理技术,出水COD小于300mg/L,氨氮小于20mg/L,这表明本发明能够根据废水水质实现工艺的切换和可持续性的处理。
实施例5
根据实施例2中的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对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对末端废水处理COD的削减、BOD改善以及分子量变化进行分析(如图2和图3所示)。
表3 不同处理工艺后的微生物毒性变化
Figure BSA00000521173600071
由表3可知,通过高锰酸钾和臭氧氧化联合处理,废水的微生物抑制率由原先的60.8%下降至臭氧催化氧化后的14.2%,仅比生活污水稍些高,说明废水可生化性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水平,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优势。
末端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选择臭氧的主要原因包括:(1)臭氧能够有效降低废水的COD;(2)臭氧氧化能够改善废水可生化性;(3)经过臭氧处理后的废水平均分子量降低了80%左右,并生成了小分子量的物质(醇、醛、酸)等等(末端两个红色峰),明确了可生化提高的原因。其他末端处理技术,譬如Fenton氧化、微电解、混凝沉淀等等皆不能实现上述目的。通过凝胶色谱分析仪,能够体现废水平均分子量的变化,除了COD降低之外,平均分子量降低是废水可生化性提升的主要表现。

Claims (10)

1.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加盖调节池、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反硝化池、臭氧催化氧化装置、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混凝沉淀池和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垃圾渗滤液经厌氧加盖调节池调节后出水,进入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采用成熟垃圾作为填料,顶部布水,底部出水,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中兼顾了厌氧、兼氧和好氧三个处理工段;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出水,进入反硝化池,满足反硝化的碳源需求量为碳源∶硝态氮=4∶1~6∶1;反硝化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装置,催化氧化填料塔中填充锰系氧化物作为臭氧催化剂,投加的臭氧与COD的质量比为1∶1~3∶1,停留时间为0.5~2h;臭氧氧化出水进入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底部曝气,形成一个稳定的好氧滤池系统,汽水比为12∶1~21∶1;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出水进入后续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利用碱性混凝剂、铁系混凝剂和絮凝剂对末端渗滤液进行处理;混凝沉淀池和反硝化池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本系统的垃圾渗滤液进水浓度为:COD小于60000mg/L,氨氮浓度小于200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在厌氧加盖调节池中停留时间为90~120天,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焚烧场渗滤液的,在厌氧加盖调节池中停留时间为6~12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化垃圾床处理系统分为三级,表面负荷控制在0.1~0.2m3/(m2·d),一级矿化垃圾填料床矿化垃圾目数为200~300目,二级矿化垃圾填料床矿化垃圾目数为100~150目,三级矿化垃圾填料床矿化垃圾目数为60~80目,底部配有硅藻土和石英砂,与矿化垃圾体积比例为1∶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池采用外加碳源和缓释碳源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碳源与硝态氮的质量比为4∶1~7∶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碳源为甲醇或者葡萄糖,缓释碳源为植物秸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催化氧化装置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为锰基氧化物,包括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锰,高锰酸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高效生物填料处理系统采用聚合度为5%~10%的高性能填料,直径60mm,填料间距为120mm,使填料表面形成厌氧、兼氧和好氧的三层氧化膜,控制DO浓度为2~4mg/L,填料紧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凝沉淀池中的混凝剂包括氢氧化钙、高锰酸钾、硫酸亚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使用浓度为50~1000mg/L,絮凝剂使用聚胺脱色剂或者PAM(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投加浓度为5~20mg/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脱水机选用板框脱水机、离心脱水机、带式脱水机或叠螺脱水机。
CN2011101662621A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Pending CN102363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62621A CN102363548A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662621A CN102363548A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3548A true CN102363548A (zh) 2012-02-29

Family

ID=4569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662621A Pending CN102363548A (zh) 2011-06-20 2011-06-20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63548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1457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山东鲁抗中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粘杆菌渣深度脱水调理方法
CN104386883A (zh) * 2014-12-03 2015-03-04 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浓缩液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330099A (zh) * 2015-10-27 2016-0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及石化二级出水处理方法
CN106145554A (zh) * 2016-08-30 2016-11-23 宜兴市中发水处理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N109277394A (zh) * 2018-09-14 2019-01-29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从厨余垃圾提取污水处理厂碳源的装置及方法
CN109775929A (zh) * 2019-02-18 2019-05-21 江西盖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9879529A (zh) * 2019-02-18 2019-06-14 江西盖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CN110723865A (zh) * 2019-09-03 2020-01-24 湖北沃特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组合系统联用处理工艺
CN110759603A (zh) * 2019-11-26 2020-02-07 广州桑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方法
CN111467871A (zh) * 2020-03-27 2020-07-3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清淤底泥智能筛分装置
CN113233704A (zh) * 2021-05-18 2021-08-10 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14275976A (zh) * 2021-12-31 2022-04-05 珠海力新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685A (zh) * 2003-09-30 2004-09-15 深圳市宇力科技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方法
US20070023356A1 (en) * 2005-06-09 2007-02-01 Cuenca Manuel A Active Biological Contactor (ABC); A Modular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CN101274790A (zh) * 2008-01-07 2008-10-01 四川师范大学 一种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1580294A (zh) * 2009-06-05 2009-11-18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CN101723538A (zh) * 2008-10-24 2010-06-09 曾华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8685A (zh) * 2003-09-30 2004-09-15 深圳市宇力科技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方法
US20070023356A1 (en) * 2005-06-09 2007-02-01 Cuenca Manuel A Active Biological Contactor (ABC); A Modular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CN101274790A (zh) * 2008-01-07 2008-10-01 四川师范大学 一种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1723538A (zh) * 2008-10-24 2010-06-09 曾华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
CN101580294A (zh) * 2009-06-05 2009-11-18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安正阳等: "一种处理矿化床垃圾渗滤液出水工艺的试验研究", 《水处理技术》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1457A (zh) * 2012-12-14 2013-04-03 山东鲁抗中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粘杆菌渣深度脱水调理方法
CN103011457B (zh) * 2012-12-14 2013-09-18 山东鲁抗中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硫酸粘杆菌渣深度脱水调理方法
CN104386883A (zh) * 2014-12-03 2015-03-04 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浓缩液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4386883B (zh) * 2014-12-03 2016-05-18 上海世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浓缩液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330099A (zh) * 2015-10-27 2016-0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及石化二级出水处理方法
CN106145554A (zh) * 2016-08-30 2016-11-23 宜兴市中发水处理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CN109277394A (zh) * 2018-09-14 2019-01-29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从厨余垃圾提取污水处理厂碳源的装置及方法
CN109277394B (zh) * 2018-09-14 2024-01-26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从厨余垃圾提取污水处理厂碳源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79529A (zh) * 2019-02-18 2019-06-14 江西盖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CN109775929A (zh) * 2019-02-18 2019-05-21 江西盖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y-4型填料基质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10723865A (zh) * 2019-09-03 2020-01-24 湖北沃特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组合系统联用处理工艺
CN110759603A (zh) * 2019-11-26 2020-02-07 广州桑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方法
CN111467871A (zh) * 2020-03-27 2020-07-3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清淤底泥智能筛分装置
CN111467871B (zh) * 2020-03-27 2021-09-2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清淤底泥智能筛分装置
CN113233704A (zh) * 2021-05-18 2021-08-10 河北首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浓有机废水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14275976A (zh) * 2021-12-31 2022-04-05 珠海力新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3548A (zh) 一种无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Hansen et al. Agricultural waste management in food processing
Paraskeva et al. Technologies for olive mill wastewater (OMW) treatment: a review
Awaleh et 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in chemical industries: the concept and current technologies
CN101708935B (zh) 集装箱洗箱废水的处理方法
Castrillón et al.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MSW landfill leachate
CN106830544A (zh) 微电解‑芬顿‑egsb‑a/o‑bco‑baf‑混凝处理制药废水系统
Babaei et al. Combined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methods: an overview
CN106927628A (zh) 微电解—芬顿—egsb—a/o—bco—baf—混凝处理制药废水工艺
Ismail et al. Performance of passive aerated immobilized biomass reactor coupled with Fenton process for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CN101428941B (zh) 制浆造纸污水处理工艺
CN101693579B (zh) 一种高浓度碱渣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3482796B (zh)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及应用
CN101693569A (zh) 一种高效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CN102659287A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的联合方法
Asthana et al.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1704617A (zh) 石化企业污水回用处理设备及其工艺技术
CN107285573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5399288A (zh) 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Chiavola et al. Combined biological and chemical-physical process for olive mill wastewater treatment
Jamrah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ombined processes for olive mill wastewater treatments
CN104628223A (zh) 一种煤制天然气生产废水的强化生物处理方法
CN103241902A (zh) 一种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及利用该工艺的生物处理系统
Galindo Montero et al. Sanitary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with double chamber anaerobic reactor in series with constructed wetland
CN206624744U (zh) 微电解‑芬顿‑egsb‑a/o‑bco‑baf‑混凝处理制药废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