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9280A - 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9280A
CN102349280A CN2010800110393A CN201080011039A CN102349280A CN 102349280 A CN102349280 A CN 102349280A CN 2010800110393 A CN2010800110393 A CN 2010800110393A CN 201080011039 A CN201080011039 A CN 201080011039A CN 102349280 A CN102349280 A CN 102349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lay network
node
size
bulletin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10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M·达斯
L·R·东代蒂
V·纳拉亚南
R·S·贾亚拉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49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2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topology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一种方法包括:从第二覆盖网络接收公告;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并且如果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一种装置包括:收发机,用于从第二覆盖网络接收公告;以及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收发机以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根据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并且如果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Description

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基于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09年3月11日递交的、名称为“Methods andApparatus for Merging Structured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的临时申请No.61/159,371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被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以引用方式将其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整体上涉及覆盖网络的操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文中称为“对等覆盖网络”(或者“p2p覆盖网络”或者“覆盖网络”或者简称为“覆盖”)的网络中,成员节点在没有基于服务器的基础结构的情况下获取服务。对等覆盖网络可以被建立在诸如使用网际协议(IP)的网络的基础网络之上。覆盖网络可以由以逻辑路由结构结合在一起的几个节点到成千上万个节点构成。单独的节点经常参与覆盖网络的路由和维护方面。
通常,通过由覆盖协议定义的注册和加入过程来构成覆盖网络。一旦节点加入覆盖网络,其接管路由空间的某个部分的拥有权,并且执行路由功能来使能在覆盖网络中的所有可能的节点对之间的通信。具体地,在基于结构化的DHT(分布式散列表)的覆盖网络中,节点还接管在覆盖网络中存储的数据项目的某个部分的拥有权。
但是,由于用于覆盖网络的公告的有限范围,有时以分离的方式构成覆盖网络。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将这样的覆盖网络合并为一个更大的覆盖网络,以便在每个分离的覆盖网络中的参与节点可以访问更完整的一组节点的资源和服务。然而,传统的系统不能提供用于合并覆盖网络的有效机制。例如,当节点从第一覆盖网络被合并到第二覆盖网络中时,传统的系统通常分配新的节点标识符。这导致大量的开销消息传送和数据项移动,因为数据拥有权取决于节点标识符,并且在合并时改变。
因此,期望具有简单和有效的机制来允许覆盖网络合并并且因此避免与传统系统相关联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中,提供了包括方法和装置的覆盖合并(OM)系统,其允许覆盖网络合并,由此使得参与节点访问更完整的一组节点的资源和服务。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并且,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机,其用于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以及,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收发机并且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并且,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的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的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的模块;以及,用于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模块。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含代码,所述代码可由处理器执行来: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并且,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一离开消息;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一公告;并且,利用所述第二节点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机,其用于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一离开消息,并且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一公告;以及,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收发机并且用于利用所述第二节点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在阅读了所给出的附图简要说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后,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本文描述的上述方面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说明覆盖合并系统的操作的网络;
图2示出了在通过覆盖合并系统来执行合并操作后的图1的网络;
图3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而构造的示例性OM装置;
图4示出了用于根据覆盖合并系统来合并覆盖网络的示例性方法;
图5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而构造的示例性覆盖合并装置;
图6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而构造的示例性OM装置;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而构造的示例性OM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说明描述了覆盖合并系统的方面和实现方式,所述覆盖合并系统操作来允许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由此使得参与节点访问更完整的一组节点的资源和服务。
图1示出了说明覆盖合并系统的操作的网络100。网络100包括基础网络102,其包括任何类型的网络,诸如网际协议网络,所述网际协议网络允许在该网络中的可能路由的主机之间的主机到主机的通信。虽然基础网络102被示出为单个实体,但该基础网络可以包括任意数量或者类型的网络,诸如WAN、LAN、无线网络和/或任何其它类型的网络。也应当注意,合并系统可用于合并两个覆盖网络,即使它们在不同的基础网络上,只要在这两个覆盖网络之间有连接点。
第一对等覆盖网络104包括基础网络102的节点的子集,并且使用基础网络102的服务来工作,以允许那些节点进行通信。节点包括任何类型的有线或者无线设备,诸如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移动电话或者具有通信接口的任何其它设备,所述通信接口允许所述任何其它设备与其它节点进行通信。在所述对等覆盖网络104中,所述节点通过通信链路而连接,以形成逻辑环形路由路径,诸如由结构化的DHT形成的那些。所述通信链路也可以是由基础网络102提供的安全隧道。所述对等覆盖网络104使用与基础网络102不同的一组许可和交互来工作。也应当注意,对等覆盖网络104可以具有任何拓扑或者架构来使能任何路由模式,并且其不限于在图1中所示的路由。
第二对等覆盖网络106包括基础网络102的节点的子集,并且使用基础网络102的服务来工作,以允许那些节点进行通信。所述对等覆盖网络106使用与基础网络102不同的一组许可和交互来工作。也应当注意,对等覆盖网络106可以具有任何拓扑或者架构来使能任何路由模式,并且其不限于在图1中所示的路由。
对于本说明,假定覆盖网络104和106具有相同的名称和/或被建立来用于同一意图或者目的。例如,覆盖网络104和106可以被建立来允许参与节点交换视频剪辑、旅游信息、画面或者用于任何其它目的。所述覆盖网络建立过程导致建立了两个分离的覆盖网络。期望将这些覆盖网络进行合并以便参与节点可以访问更完整的一组节点的资源和服务。如下所述,覆盖合并系统的实现方式允许覆盖网络104和106以简单但是高效的方式合并。
永久节点标识符
覆盖网络104和106中的每个节点被分配永久节点标识符。例如,覆盖网络104的节点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是(4,7,10和20),并且覆盖网络106的节点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是(22,30,32,35,38和40)。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被受信源分配到每个节点。例如,所述标识符可以由所述节点的制造商分配,或者信任的第三方可以在节点被首次激活时分配永久节点标识符。每个节点使用其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加入和参与任何覆盖网络。
因此,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随着时间在覆盖网络——节点可以是该覆盖网络的一部分——的不同实例上是有效的。注意,在合并期间,如果需要改变所述节点标识符,则几乎肯定的是必须移动大量的数据。通过保证覆盖网络的节点标识符保持有效而不考虑覆盖网络的具体实例,可以减少在合并过程期间的数据移动。
为了促成合并,在每个节点处提供了覆盖合并(OM)装置。为了说明地简单和容易,仅仅在节点4示出了OM装置108。但是,应当注意,覆盖网络104和106的每个节点可以包括OM装置。在操作期间,OM装置108工作来根据所述合并系统来提供一个或多个下面的功能。
1.接收公告——节点4从节点22接收链路局部广播,其包括覆盖网络106的公告。例如,每个节点定期地(大约每60秒)发送其当前覆盖网络的覆盖公告。所述公告识别所述覆盖网络,并且包含节点对于所公告的覆盖网络的大小的估计。
2.检查路由状态——执行检查以确定发送节点(即,节点22)是否在与节点4相关联的路由状态信息中。如果不在,则执行大小比较。
3.大小比较——执行大小比较以确定所公告的覆盖网络的大小是否大于当前覆盖网络的大小。例如,OM装置108使用任何适当的算法来估计当前与节点4相关联的覆盖网络的网络大小。如果所公告的覆盖网络大于当前的覆盖网络,则执行自搜索。
4.自搜索——节点4在所公告的覆盖网络上启动自搜索。例如,使用节点22来执行在所公告的覆盖网络上的对于节点4的查找。这是通过下述方式来完成的:节点4将消息路由到其自身,并且查看这个消息是否从覆盖网络向其返回。这具有确定节点4和节点22是否在相同的覆盖网络上的效果。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在所公告的覆盖网络上不能获得节点4,则OM装置108知道由节点22表示的所公告的覆盖网络和与节点4相关联的当前覆盖网络不同。
5.发送具有标志的离开消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从节点4向在覆盖网络104中的节点发送离开消息112,以表明节点4正在离开覆盖网络104。所述离开消息112包括用于表明离开原因的标志。注意,这个消息可以被节点4发送到在覆盖网络104中的多个节点。例如,节点4可以向在覆盖网络104中的其紧邻的逻辑邻居发送所述离开消息,节点4保持着对于所述邻居的路由状态,例如在102为IP网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节点标识符到IP地址的映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节点4也可以向在覆盖网络102中的其它节点发送所述消息,节点4知道所述其它节点的节点标识符到网络标识符的映射。通常,在覆盖网络中的节点不知道如何直接地与在覆盖网络中的所有其它节点进行通信,因为这不能随着覆盖网络大小的增加而扩展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标志表明节点4正在离开覆盖网络104以与另一个覆盖网络合并。这个信息可以被覆盖网络104上的其它节点使用来确定是否它们也应当与所公告的覆盖网络合并,并且避免自搜索的开销。在本文的另一个部分中提供了离开消息处理的更详细的说明。
6.与公告的网络合并——节点4加入公告的覆盖网络。因此,上面执行的大小比较用于保证来自较小覆盖网络的节点加入较大的覆盖网络。这样的合并操作合并较少的节点来构成单个覆盖网络,从而减少了数据移动开销。具体的加入算法取决于在覆盖网络中使用的具体的路由算法。节点4可以例如将加入消息路由到后继节点(其中,所述后继节点被定义为在数值标识符空间中的下一个最大节点)。
7.公告网络——所述节点在加入后公告网络106。例如,节点4在完成合并后公告网络106。
因此,覆盖合并系统允许第一覆盖网络的节点与第二更大的覆盖网络合并。虽然针对节点4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操作可以由在覆盖网络104中的所有节点执行,以便这些节点都与覆盖网络106合并,以构成单个覆盖网络。因为较小覆盖网络的节点被合并到较大覆盖网络中,因此减少了数据移动开销。
图2示出了在参见图1所述的覆盖合并系统的操作后的网络100。节点4现在被合并在覆盖网络106中。覆盖网络104现在也在大小上减小了。由于使用了永久节点标识符,节点4拥有的一些数据(即在这个具体示例中在数字标识符40和4之间命名的数据)在新的覆盖网络中仍然保持,因此已经最小化了合并处理所需要的数据移动开销的数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在覆盖网络104中的节点4发送的离开消息112被节点20接收。节点20包括OM装置202。在节点20的OM装置202执行下面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
1.接收离开消息——节点20接收从节点4发送的离开消息112。离开消息112包括标志,该标志用于表明节点4离开覆盖网络104以与另一个覆盖网络合并。
2.接收公告——节点20从节点4接收公告,该公告用于公告覆盖网络106。例如,在节点4加入覆盖网络106后,节点4定期地(大约每60秒)发出覆盖公告,用于公告覆盖网络106。所述公告识别覆盖网络106,并且包含覆盖网络106的大小的估计。所述公告可以被节点20使用预先建立的与节点4的通信链路来接收。注意,接收公告通常必须物理地邻近节点,因为这样的公告通常被广播。
3.发送具有标志的离开消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OM装置202确定节点4离开覆盖网络104以与覆盖网络106合并。OM装置202确定不必执行由节点20进行的在覆盖网络106上的自搜索,因为节点4已经确定覆盖网络106是独立的并且与覆盖网络104不同。因此,OM装置202确定节点20也应当与覆盖网络106合并。OM装置202产生离开消息206,所述离开消息206从节点20被发送到覆盖网络104中的节点,以表明节点20正在离开覆盖网络104。离开消息206包括标志,该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标志表明节点20正在离开覆盖网络104以与另一个覆盖网络合并。所述离开消息暗示了节点20的覆盖网络小于另一个覆盖网络的事实,因此不必在离开消息中包括大小估计。所述离开消息还包含节点4所加入的新的覆盖网络的配置数据。所述覆盖网络配置数据可以包含例如覆盖网络的名称。
4.与公告的网络合并——节点20使用其与节点4的连接来加入公告的覆盖网络106。
5.公告网络——节点20在加入后公告覆盖网络106。例如,节点20在完成合并后公告网络106。
也应当注意,节点20可以从覆盖网络106中的节点22直接地接收公告206。在节点20的OM装置202也可以执行与如上所述由节点4执行的那些类似的操作,以加入覆盖网络106。注意,节点20将利用其从节点4接收到离开消息(将覆盖网络106指定为要加入的覆盖网络)的事实,从而在不进行自搜索的情况下通过节点22加入覆盖网络106。
图3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而构造的示例性OM装置300。例如,OM装置300适合于用作在图1中所示的OM装置108或者在图2中所示的OM装置202。OM装置300包括处理器302、存储器304、收发机306和定时器308,它们都耦合以使用数据总线310进行通信。应当注意,OM装置300仅仅是一种实现方式,并且其它实现方式是可能的。
收发机306包括硬件和/或硬件执行软件,其允许OM装置300与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上的节点传送数据或者其它信息。收发机306包括发送和接收逻辑,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310来进行通信。收发机306也可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向/从在第二对等覆盖网络上的节点发送或者接收公告和/或其它信息。例如,通信链路包括有线或者无线链路,诸如WiFi、蓝牙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通信链路。
存储器304包括任何适当的存储设备,其可用于允许在合并系统的操作期间存储和检索信息。存储器304存储由节点使用来加入和参与一个或多个覆盖网络的永久节点标识符3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制造期间或者通过信任的第三方来提供该永久节点标识符312。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从受信源或者第三方获得该永久节点标识符。
存储器304还包括当前覆盖网络大小参数314。可使用任何适当的方法或者算法来确定当前覆盖网络的大小,并且将结果存储在存储器304中。所述算法可以定期重复,因此更新在存储器中的结果。
存储器304还用于存储合并算法316,其包括可由处理器302执行来提供本文所述的覆盖合并系统的功能的指令或者代码。
定时器308包括硬件和/或硬件执行软件,其根据从处理器302接收的时间参数来测量回退(backoff)时间间隔。例如,所述时间参数包括用于初始化计数器的倒计数值。所述倒计数值对应于要被定时器308测量的特定回退时间间隔。因此,处理器302可以设置定时器308以测量任何期望的回退时间间隔。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产生时间参数以将回退时间间隔配置为任意的。当已经测量了回退时间间隔时,定时器308向处理器302指示定时器期满。例如,定时器308测量特定的回退时间间隔,在其结束时,处理器302被通知,并且其后根据覆盖合并系统来执行其它操作。下面提供了回退时间间隔的使用的进一步说明。
处理器302包括CPU、处理器、门阵列、硬件逻辑、存储元件和/或硬件执行软件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302用于接收和发送公告,发送离开消息,并且使用永久节点标识符312来加入和参与覆盖网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执行合并算法316的代码,以控制OM装置300的元件执行本文所述的覆盖合并系统的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覆盖合并系统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具有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或者包含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指令”)或者一个或多个“代码”集。当由诸如处理器302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来执行代码时,它们的执行使得OM装置300提供本文所述的覆盖合并系统的功能。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连接到OM装置300的软盘、CDROM、存储卡、快闪存储设备、RAM、ROM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存储设备或者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另一个方面,可以从外部设备或者通信网络资源将所述代码集下载到OM装置300中。当所述代码集被执行时提供本文所述的覆盖合并系统的方面。
图4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的用于合并覆盖网络的示例性方法400。为了清楚起见,下面参考图3中所示的OM装置300来说明方法400。例如,OM装置300位于第一覆盖网络中的节点处,并且执行下面的功能以与第二覆盖网络合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执行一个或多个代码集,以控制OM装置300来执行下述的功能。
在框402,从第二覆盖网络中的节点接收公告。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机306接收所述公告。
在框404,确定发送所述公告的节点是否在与第一覆盖网络相关联的路由状态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维护路由状态,并且确定发送所述公告的节点是否在与第一覆盖网络相关联的路由状态中。如果所述节点在路由状态中,则所述方法结束。如果所述节点不在路由状态中,则所述方法进行到框406。
在框406,测量回退时间间隔。所述回退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时间间隔,其被测量以在进一步处理之前提供延迟,由此避免在可能同时尝试合并功能的节点之间的冲突。例如,在不同的覆盖网络上的两个节点可能大致同时地接收彼此的公告,并且同时尝试确定是否要合并到彼此的覆盖网络中。因此,有可能发生摆动的(oscillatory)合并行为。为了避免这种可能的冲突,在每个节点处使用随意的回退时间间隔以便每个节点在尝试合并操作之前等待所选择的时间间隔。因此,一个节点将有机会在另一个之前执行动作。当合并覆盖网络在大小上接近时,这种操作防止了摆动行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控制定时器308以测量回退时间间隔。
在框408,执行大小确定以确定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例如,处理器302执行任何期望的算法来确定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
在框410,确定所公告的(即,第二)覆盖网络是否大于第一覆盖网络。例如,处理器302将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确定与从所接收的公告获得的所公告的覆盖网络的大小相比较。如果公告的覆盖网络不大于第一覆盖网络,则所述方法进行到框412。如果公告的覆盖网络大于第一覆盖网络,则所述方法进行到框414。
在框412,确定所公告的覆盖网络与第一覆盖网络在大小上是否实质上相等。处理器302进行这种确定。如果公告的覆盖网络与第一覆盖网络在大小上实质上相等,则所述方法进行到框416。如果公告的覆盖网络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在大小上并不实质相等,则所述方法结束。
在框416,确定是否满足概率标准。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大致等于公告的覆盖网络的大小,则建立所选择的概率标准以控制是否发生合并。可以建立任何适当的概率标准。处理器302保存所述概率标准,并且进行这种确定。如果满足概率标准,则所述方法进行到框414。如果不满足概率标准,则所述方法结束。
在框414,在公告的网络上执行自搜索,以确定是否可访问永久节点标识符。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使用在第一覆盖网络中的节点的永久节点标识符,并且尝试在所公告的覆盖网络上访问那个节点。如果在公告的网络上可访问该永久节点标识符,则将由处理器302来接收所述访问尝试。
在框418,确定是否可访问该永久节点标识符。如果该永久节点标识符位于所公告的网络上,则处理器302将接收到访问尝试。如果可访问该永久节点标识符,则所述方法结束。如果不可访问该永久节点标识符,则所述方法进行到框420。
在框420,在第一覆盖网络上发送离开消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控制收发机306来发送该离开消息。所述离开消息包括标志,其表明节点离开的原因是要与另一个覆盖网络合并。这个离开消息作为在较小的覆盖网络中的其它节点开始加入较大的覆盖网络的触发器。这个过程继续,直到两个覆盖网络合并。
在框422,加入公告的覆盖网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控制收发机306来与发送所述公告的节点进行通信,使得在第一覆盖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加入公告的覆盖网络。
在框424,公告所加入的覆盖网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控制收发机308来发送用于公告新加入的覆盖网络的公告。
因此,可以由位于第一覆盖网络中的节点处的OM装置来执行方法400,以使得所述节点能够与第二覆盖网络合并。应当注意,方法400仅仅是一种实现方式,并且可以在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范围内重新布置或者修改方法400的操作。因此,其它实现方式是可能的。
图5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的用于合并覆盖网络的示例性方法500。为了清楚起见,下面参考在图3中所示的OM装置300来说明方法500。例如,OM装置300位于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并且执行下述功能以加入第二覆盖网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执行一个或多个代码集,以控制OM装置300来执行下述的功能。
在框502,从在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离开消息。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机306接收离开消息,并且将其传送到处理器302。
在框504,从第二节点接收用于公告第二覆盖网络的公告。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机306接收所述离开消息,并且将其传送到处理器302。
在框506,根据所接收的公告来确定第二覆盖网络大于第一覆盖网络。例如,因为第二节点离开第一覆盖网络并且现在公告第二覆盖网络,因此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确定了第二覆盖网络大于第一覆盖网络,并且加入了第二覆盖网络。处理器302进行这个确定。
在框508,在第一覆盖网络上发送第二离开消息。例如,在第一覆盖网络上的第一节点发送第二离开消息,所述第二离开消息包括用于表明离开原因的标志。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产生离开消息,并且控制收发机306在第一覆盖网络上发送该离开消息。
在框510,第一节点利用第二节点来加入第二覆盖网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控制收发机306来与第二节点进行通信,以加入第二覆盖网络。
在框512,第一节点发送第二覆盖网络的公告。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302控制收发机306来发送用于公告第二覆盖网络的公告。
因此,位于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处的OM装置可以执行方法500,以使得所述节点能够利用第二节点加入第二覆盖网络。应当注意,方法500仅仅是一种实现方式,并且在各种实现方式的范围内可以重新布置或者修改所述方法500的操作。因此,其它实现方式是可能的。
图6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而构造的示例性OM装置600。例如,OM装置600适合于用作在图3中所示的OM装置300。在一个方面,通过至少一个集成电路来实现OM装置600,所述至少一个集成电路包括被配置来提供本文所述的覆盖合并系统的方面的一个或多个模块。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模块包括硬件和/或硬件执行软件。
OM装置600包括第一模块,其包括用于从第二覆盖网络中的所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的模块(602),所述模块(602)在一个方面包括收发机306。OM装置600还包括第二模块,其包括用于确定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的模块(604),所述模块(604)在一个方面包括处理器302。OM装置600还包括第三模块,其包括用于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的模块(606),所述模块(606)在一个方面包括处理器302。OM装置600还包括第四模块,其包括用于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第二覆盖网络的模块(608),所述模块(608)在一个方面包括处理器302。
图7示出了根据覆盖合并系统而构造的示例性OM装置700。例如,OM装置700适合于用作在图3中所示的OM装置300。在一个方面,由至少一个集成电路来实现OM装置700,所述至少一个集成电路包括被配置来提供本文所述的覆盖合并系统的方面的一个或多个模块。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模块包括硬件和/或硬件执行软件。
OM装置700包括第一模块,其包括用于从在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一离开消息的模块(702),所述模块(702)在一个方面包括收发机306。OM装置700还包括第二模块,其包括用于从第二节点接收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一公告的模块(704),所述模块(704)在一个方面包括收发机306。OM装置700还包括第三模块,其包括用于利用第二节点加入第二覆盖网络的模块(706),所述模块(706)在一个方面包括处理器302。
可以使用设计来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它们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者执行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逻辑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作为替代,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相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样的配置。
可以以硬件、以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以两者的组合来直接地体现结合本文公开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者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到所述处理器,以便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和向存储介质写入信息。作为替代,所述存储介质可以集成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介质可以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无线通信设备中。作为替代,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的部件驻留在无线通信设备中。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说明以使得本领域内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或者使用本发明。对于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本文定义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方面,例如,在即时消息传送服务或者任何一般的无线数据通信应用中。因此,本发明不意欲限于本文所示的方面,而是要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措词“示例性”在本文中专用于表示“作为示例、实例或者例示”。本文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然被解释为相对于其它方面是优选的或者有利的。
因此,虽然本文已经说明和描述了覆盖合并系统的多个方面,但可以理解,在不偏离它们的精神和关键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对于所述方面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文的公开和说明意欲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阐明。

Claims (52)

1.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
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
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以及
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受信源获得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入步骤包括向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的节点发送离开消息,其中,所述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入步骤包括: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致等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概率标准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执行步骤操作之前测量回退时间间隔,以防止摆动的合并行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步骤包括:从所述公告获得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步骤包括:尝试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访问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9.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机,其用于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以及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收发机并且用于:
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
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以及
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受信源获得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向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的节点发送离开消息,其中,所述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致等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概率标准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定时器,其用于在所述执行步骤操作之前测量回退时间间隔,以防止摆动的合并行为。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公告获得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尝试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访问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来执行所述自搜索。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17.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的模块;
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的模块;
用于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的模块;以及
用于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模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从受信源获得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的模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加入的模块包括用于向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的节点发送离开消息的模块,其中,所述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加入的模块包括:用于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致等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概率标准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模块。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执行步骤操作之前测量回退时间间隔,以防止摆动的合并行为的模块。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确定的模块包括:用于从所述公告获得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的模块。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执行的模块包括:用于尝试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访问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的模块。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25.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含代码,所述代码可由处理器执行来:
从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中选择的节点接收公告;
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
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相关联的永久节点标识符来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执行自搜索;以及
如果所述自搜索确定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不是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一部分,则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从受信源获得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向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的节点发送离开消息,其中,所述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如果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大致等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大小,则根据概率标准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在所述执行步骤操作之前测量回退时间间隔,以防止摆动的合并行为。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公告获得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大小。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通过尝试在所述第二覆盖网络上访问所述永久节点标识符来执行所述自搜索。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33.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一离开消息;
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一公告;以及
利用所述第二节点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3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公告来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
3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入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发送第二离开消息,其中,所述第二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3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二公告。
3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38.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机,其用于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一离开消息,并且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一公告;以及
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收发机并且用于利用所述第二节点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公告来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发送第二离开消息,其中,所述第二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二公告。
42.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43.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一离开消息的模块;
用于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一公告的模块;以及
用于利用所述第二节点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模块。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公告来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的模块。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加入的模块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发送第二离开消息的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二公告的模块。
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48.一种用于将在第一对等覆盖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与第二对等覆盖网络进行合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包含代码,所述代码可由处理器执行来:
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接收第一离开消息;
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一公告;以及
利用所述第二节点来加入所述第二覆盖网络。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公告来确定所述第二覆盖网络大于所述第一覆盖网络。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一覆盖网络上发送第二离开消息,其中,所述第二离开消息包括:合并标志,用于表明离开的原因;以及覆盖网络名称,用于识别要加入的覆盖网络。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代码还用于使所述处理器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第二覆盖网络的第二公告。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节点是便携设备。
CN2010800110393A 2009-03-11 2010-03-11 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23492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937109P 2009-03-11 2009-03-11
US61/159,371 2009-03-11
US12/720,569 2010-03-09
US12/720,569 US8484382B2 (en) 2009-03-11 2010-03-09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PCT/US2010/027051 WO2010105106A2 (en) 2009-03-11 2010-03-11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9280A true CN102349280A (zh) 2012-02-08

Family

ID=42173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10393A Pending CN102349280A (zh) 2009-03-11 2010-03-11 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484382B2 (zh)
EP (2) EP2509285A1 (zh)
JP (1) JP2012520623A (zh)
KR (1) KR20110136845A (zh)
CN (1) CN102349280A (zh)
TW (1) TW201041339A (zh)
WO (1) WO201010510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2654B2 (en) 2004-03-13 2014-07-15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Co-allocating a reservation spanning different compute resources types
CA2558892A1 (en) 2004-03-13 2005-09-29 Cluster Resour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elf-optimizing reservation in time of compute resources
US20070266388A1 (en) 2004-06-18 2007-11-15 Cluster Resour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dvanced reservations in a compute environment
US8176490B1 (en) 2004-08-20 2012-05-08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rfacing a workload manager and scheduler with an identity manager
CA2827035A1 (en) 2004-11-08 2006-05-18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ystem jobs within a compute environment
US8863143B2 (en) 2006-03-16 2014-10-14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hybrid compute environment
US9075657B2 (en) 2005-04-07 2015-07-07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On-demand access to compute resources
US9231886B2 (en) 2005-03-16 2016-01-05 Adaptive Computing Enterprises, Inc. Simple integration of an on-demand compute environment
US8041773B2 (en) 2007-09-24 2011-10-18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utomatic clustering for self-organizing grids
US8498230B2 (en) * 2009-03-03 2013-07-30 Nokia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84382B2 (en) 2009-03-11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US11720290B2 (en) 2009-10-30 2023-08-08 Iii Holdings 2, Llc Memcached server functionality in a cluster of data processing nodes
US10877695B2 (en) 2009-10-30 2020-12-29 Iii Holdings 2, Llc Memcached server functionality in a cluster of data processing nodes
US20110142029A1 (en) * 2009-12-10 2011-06-16 Nokia Corporation Network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142028A1 (en) * 2009-12-10 2011-06-16 Nokia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via additional beacon transmission
US8842605B2 (en) * 2009-12-10 2014-09-23 Nokia Corporation Network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774021B2 (en) 2009-12-10 2014-07-08 Nokia Corporation Data-related task sup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545693A1 (en) * 2010-03-12 2013-0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er-to-peer networks
US8804589B2 (en) 2011-10-14 2014-08-12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awake window
US8848559B2 (en) * 2012-01-26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vice discovery
US8934366B2 (en) 2012-04-20 2015-01-13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node migration between routing domains
US9329033B2 (en) * 2012-09-05 2016-05-03 Kla-Tenco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 correcting misregistration target inaccuracy
US9042828B2 (en) 2012-11-26 2015-05-2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optimized discovery between mobile devices
EP2944069B1 (en) * 2013-01-10 2019-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energy-efficient peer-to-peer networks
KR101534555B1 (ko) * 2013-06-25 2015-07-08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원형 메시 오버레이 생성 및 유지 방법
JP7074018B2 (ja) * 2018-10-22 2022-05-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分散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分散処理方法
KR20230140777A (ko) * 2022-03-30 2023-10-10 이재구 디지털 사이니지를 위한 폐쇄 피어 투 피어 네트워크 구축 방법 및 시스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54807A1 (en) * 2002-09-11 2004-03-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improved overlay network with an efficient distributed data structure
CN101102310A (zh) * 2007-07-25 2008-01-09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支持p2p媒体传输的sip软交换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159966A (zh) * 2007-11-14 2008-04-09 北京邮电大学 在移动环境下的对等网络拓扑匹配方法
WO2008074370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f-forming network management topolog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1132B1 (en) * 2002-12-20 2008-07-15 Symantec Operat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
JP3910550B2 (ja) * 2003-03-11 2007-04-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意味情報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データ検索方法および意味情報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558875B2 (en) * 2003-09-15 2009-07-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asurement-based construction of locality-aware overlay networks
US7483391B2 (en) * 2003-09-19 2009-01-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viding a notification includ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nodes in an overlay network
US8087025B1 (en) * 2004-06-30 2011-12-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orkload placement among resource-on-demand systems
JP4390210B2 (ja) * 2005-05-19 2009-12-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複数地点測定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規模推定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なら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と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544072B2 (ja) * 2005-07-20 2010-09-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ノード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情報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参加方法
US7643426B1 (en) * 2006-04-27 2010-01-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th selection in a network
CN101637007B (zh) * 2007-03-20 2014-09-24 汤姆森特许公司 分层结簇的p2p流系统
JP4894590B2 (ja) * 2007-03-30 2012-03-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US8238237B2 (en) * 2007-06-18 2012-08-07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Load balancing distribution of data to multiple recipients o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8750097B2 (en) * 2008-06-12 2014-06-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aintenance of overlay networks
US20100027442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structing scalable overlays for pub-sub with many topics: the greedy join-leave algorithm
US8484382B2 (en) 2009-03-11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rging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54807A1 (en) * 2002-09-11 2004-03-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improved overlay network with an efficient distributed data structure
WO2008074370A1 (en) * 2006-12-21 2008-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f-forming network management topologies
CN101102310A (zh) * 2007-07-25 2008-01-09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支持p2p媒体传输的sip软交换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159966A (zh) * 2007-11-14 2008-04-09 北京邮电大学 在移动环境下的对等网络拓扑匹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FAAT, T.M. ; GHODSI, A. ; HARIDI, S.: "Handling Network Partitions and Mergers in Structured Overlay Networks",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ER-TO-PEER COMPUT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84382B2 (en) 2013-07-09
EP2509285A1 (en) 2012-10-10
JP2012520623A (ja) 2012-09-06
KR20110136845A (ko) 2011-12-21
US8825768B2 (en) 2014-09-02
EP2406936A2 (en) 2012-01-18
WO2010105106A2 (en) 2010-09-16
WO2010105106A3 (en) 2010-11-04
TW201041339A (en) 2010-11-16
US20130282831A1 (en) 2013-10-24
US20100332683A1 (en)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9280A (zh) 用于合并对等覆盖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US800958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discovery of wireless control device
CN101335666B (zh) 一种配置发送的方法、接入控制设备和接入点
JP2001222500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におけるプログラムの配布方法
RU2483455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одноранговых оверлейных сетей
JP6624619B2 (ja) リソース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方法、リソース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装置、及びリソース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04980427A (zh) 用于内容中心网络中的简单的服务发现的系统和方法
CN106559332B (zh) 一种快速组建全连通服务器集群的方法和系统
KR20070076361A (ko) 애드 혹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분산 서비스 컴포지션 모델을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202877B (zh) 网关联动方法、网关、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US9936011B2 (en) Distributed database, method of sharing data, program stor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a distributed database
EP2406937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peer-to-peer overlay networks
JP2007174672A (ja) ピアツーピアル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に対するモビリティチャーン処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250822B2 (ja) クリティカルパスノードのための接続性の管理
Dimitriou et al. Sensenet: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stbed
JP2009218811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Roos et al. On the impossibility of efficient self-stabilization in virtual overlays with churn
CN102769829B (zh) 信息发布和获取的方法及系统
de Santis et al. QoS‐Based Web Service Discovery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s Using Swarm Strategies
CN115996187A (zh) 路由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路由信息交互系统和路由设备
US10334023B2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method, system and server
CN113014648B (zh) 小节点群动态转发混合路由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049082A (zh) 用于分布式网络中的数据传播的设备和方法
JP2016004505A (ja)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情報配信方法、通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4295652A (ja) 分散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分散処理支援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