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9226A - 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9226A
CN102349226A CN2010800116205A CN201080011620A CN102349226A CN 102349226 A CN102349226 A CN 102349226A CN 2010800116205 A CN2010800116205 A CN 2010800116205A CN 201080011620 A CN201080011620 A CN 201080011620A CN 102349226 A CN102349226 A CN 102349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coupled
power supply
supply circuits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16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9226B (zh
Inventor
C.德佩
M.温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nify Holding B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2349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9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0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using a power sav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06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particular circuits having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5Capacitor coupled rectif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高能量效率,用于向开关电路(2)供电的供电电路(1)具有用于从源(7)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且向包括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的输出电路(5)提供第一输出功率量的第一供电模式,并且具有用于接收第二输入功率量且提供第二输出功率量的第二供电模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2)所需的开关功率量。开关电路(2)可以包括用于开关负载(8)的继电器。第一输入功率量可以经由继电器的主要触点到达。开关(47)可以切换输出信号水平。继电器可以为双稳态继电器。

Description

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并且也涉及包括供电电路的设备和方法。
这种供电电路的实例是诸如电源之类的供应器和诸如功率转换器之类的转换器。这种设备的实例是消费产品和诸如工业产品之类的非消费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供电电路接收来自一定源的第一能量、消耗第二能量并且向输出电路提供第三能量。输出电路可以包括用于接通和断开负载的开关电路。当断开时,负载不消耗能量。当接通时,负载可以消耗能量。因此,开关电路提高了负载的能量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其中该供电电路具有提高的能量效率。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具有用于从一定源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并且向至少包括开关电路的控制部分的输出电路提供第一输出功率量的第一供电模式,该供电电路具有用于接收第二输入功率量并且提供第二输出功率量的第二供电模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并且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所需的开关功率量。
所述供电电路获得至少两种模式。在第一供电模式下,(至多)第一输入功率量接收自诸如交流源或AC源之类的源,并且(至多)第一输出功率量可以提供给至少包括开关电路的控制部分的输出电路。在第二供电模式下,接收(至多)第二输入功率量并且可以提供(至多)第二输出功率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并且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所需的开关功率量。
由于给予供电电路至少两种不同模式这一事实并且由于供电电路可以例如根据需要多少输出功率而在不同的模式下提供不同的最大输出功率量这一事实,因而提高了供电电路的能量效率。
第一供电模式为例如操作模式,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为例如备用(standby)模式,这没有排除其他种类的模式。开关电路通常形成供电电路的一部分。开关电路包括控制部分和开关部分。控制部分和开关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或者可以不形成供电电路的一部分。
所述供电电路进一步的有利之处在于,在第二供电模式下,尽管较少的输出功率可用于输出电路,但是一些输出功率仍然例如可用于输出电路的其他部分,例如用于检测例如人的存在或不存在的检测器或者例如用于接收指令或信息的接收器。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开关电路包括用于开关负载的继电器。继电器可以完全地断开负载而没有泄漏电流能够流动。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第一供电模式与继电器的传导模式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与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相应。诸如例如操作模式之类的第一供电模式应当与继电器的传导模式一致,并且诸如例如备用模式之类的第二供电模式应当与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一致。该实施例和下面的实施例通常但非排他性地涉及非双稳态继电器。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供电电路经由继电器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的至少一部分。继电器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通常形成继电器的开关部分的一部分,所述开关部分通常经由继电器的控制部分而被控制。当经由继电器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供应第一输入功率量的至少一部分时,在继电器的传导模式下,可以供应第一输入功率量的该部分,而在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下,不可以供应第一输入功率量的该部分。结果,供电电路将表现出良好的能量效率。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供电电路包括耦合到第一主要触点的第一输入端、耦合到第二主要触点的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耦合到输出电路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经由第一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经由第二支路耦合到第二输入端,并且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经由输出电容器彼此耦合。这是一个简单的实施例。第二输入功率量将经由第一支路到达,并且第一输入功率量将经由第一和第二支路的并联电路到达。输出电容器提供用于桥接两种供电模式的中间能量。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第一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第一电阻器和第一电容器,第二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第二电阻器和第二电容器,第一电容器具有比第二电容器更小的值,第一支路经由第一二极管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并且经由第二二极管耦合到第二输出端,第二支路经由第三二极管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并且经由第四二极管耦合到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经由第五二极管耦合到第三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经由第六二极管耦合到第三输入端,并且供电电路进一步包括与输出电容器并联耦合的稳压器。这是一个低成本的实施例。第一和第二电阻器的功能是限制快速电压瞬变期间的峰值电流。通过给予第一电容器比第二电容器更小的值,第一输入功率量将远大于第二输入功率量。在所述源为直流源或DC源的情况下,应当省略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可以省略所有二极管,并且于是可以给予第一电阻器比第二电阻器更大的值,或者不这样。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供电电路包括用于切换输出信号水平的开关,第一供电模式与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与低于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的第二输出信号水平相应,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的至少一部分与继电器的传导模式相应,并且第二输出信号水平与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相应。在第一供电模式下,第一且较高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一电压)可以用于将继电器带入传导模式。在第二供电模式下,第二且较低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二电压)对于将继电器带入传导模式是不够高的并且不能用于将继电器带入传导模式,结果,继电器将停留在非传导模式。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继电器包括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供电电路包括耦合到第一主要触点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耦合到输出电路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经由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入端,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经由第一稳压器彼此耦合,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中的一个经由第二稳压器耦合到开关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中的一个,并且第一和第二输出端中的另一个耦合到开关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中的另一个。这是一个简单的实施例。第一稳压器限定了第一且较高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一电压。第二稳压器限定了第二且较低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二电压。开关可以是晶体管或者另一个继电器等等。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电阻器和电容器,该支路经由第一二极管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并且经由第二二极管耦合到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经由第三二极管耦合到第二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经由第四二极管耦合到第二输入端,并且供电电路进一步包括与第一稳压器并联耦合的输出电容器。这是一个低成本的实施例。输出电容器提供中间能量。在所述源为直流源或DC源的情况下,应当省略耦合到电阻器的电容器,并且可以省略所有二极管。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继电器为双稳态继电器,第一供电模式与用于设置或复位继电器的继电器设置模式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与继电器的非设置模式相应。该实施例和下面的实施例排他性地涉及双稳态继电器,所述双稳态继电器仅仅需要能量以便从传导模式进入非传导模式或者从非传导模式进入传导模式,并且不需要能量以便停留在传导模式。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第一和第二输出端耦合到用于产生设置模式中的设置脉冲或复位脉冲的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终端,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终端耦合到双稳态继电器的控制部分,第一输入端经由第一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经由第二支路耦合到第二输出端,并且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经由输出电容器彼此耦合。这是一个简单的实施例。输出电容器存储和提供设置模式所需的能量。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第一支路包括经由第一二极管耦合到第一输出端且经由第二二极管耦合到第二输出端的第一电容器,并且第二支路包括经由第三二极管耦合到第一输出端且经由第四二极管耦合到第二输出端的第二电容器。这是一个低成本的实施例。通常,第一输入功率量将基本上等于第二输入功率量。在所述源为直流源或DC源的情况下,应当省略或者由第一和第二电阻器代替第一和第二电容器,并且可以省略所有二极管。不应当排除诸如包括串联耦合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第一支路和仅仅包括导线的第二支路之类的非对称支路。
一个实施例如下限定:供电电路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根据输出电容器中存在的能量的可用量控制供电电路或者耦合到供电电路的脉冲发生器。由于特定时刻输出电容器中存储的能量的量可能对于让例如脉冲发生器产生设置模式中的设置脉冲或复位脉冲是不够的这一事实,可以引入控制电路以便监视输出电容器中存储的能量的量和/或在能量的不足的量可用的情况下废弃(overrule)和/或延迟例如脉冲发生器。类似地,由于特定时刻输出电容器中存储的能量的量可能对于让例如供电电路向开关电路供电是不够的这一事实,可以引入控制电路以便监视输出电容器中存储的能量的量和/或在能量的不足的量可用的情况下废弃和/或延迟例如供电电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包括供电电路并且进一步包括开关电路和输出电路和负载中的至少一个的设备。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第一供电模式下,从一定源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并且向至少包括开关电路的控制部分的输出电路提供第一输出功率量,以及在第二供电模式下,接收第二输入功率量并且提供第二输出功率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并且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所需的开关功率量。
所述设备和方法的实施例与供电电路的实施例相应。
一种见识可能在于,只要不必操作开关电路,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就可以具有降低的功耗。
一种基本思想可能在于,供电电路应当具有至少两种用于向至少包括开关电路的控制部分的输出电路提供不同的输出功率量的供电模式。
解决了提供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的问题,其中该供电电路具有提高的能量效率。
进一步的优点在于,在两种供电模式下,总是存在可用于输出电路的输出功率。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根据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是清楚明白的,并且将参照所述实施例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包括供电电路和开关电路的设备,
图2示出了供电电路的第一实施例,
图3示出了供电电路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了耦合到脉冲发生器的供电电路,
图5更详细地示出了脉冲发生器,
图6示出了供电电路的第三实施例,
图7示出了电流图形和电压图形,以及
图8示出了供电电路的第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包括供电电路1和开关电路2和输出电路5的设备9。供电电路1向开关电路2供电。供电电路1具有用于从诸如交流源或AC源之类的源7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并且向至少包括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的输出电路5提供第一输出功率量的第一供电模式。开关电路2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的开关部分4。供电电路1具有用于接收第二输入功率量并且提供第二输出功率量的第二供电模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2所需的开关功率量。
源7的第一输出终端耦合到开关电路2的开关部分4的第一主要触点且耦合到供电电路1。源7的第二输出终端耦合到负载8的第一侧且耦合到供电电路1。开关电路2的开关部分4的第二主要触点耦合到负载8的第二侧且耦合到供电电路1。供电电路1的第一控制输出端耦合到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的控制触点。供电电路1的第二控制输出端耦合到输出电路5的其他部分6的控制触点,所述其他部分例如用于检测例如人的存在或不存在的检测器或者例如用于接收指令或信息的接收器,例如以便响应于检测或接收而控制控制部分3。
负载8可以是灯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负载,例如器具或消费产品或工业产品或楼宇自动化产品等等。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和/或开关部分4可以形成或可以不形成供电电路1的一部分。设备9包括供电电路1并且进一步包括至少开关电路2和/或输出电路5和/或负载8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开关电路2包括用于开关负载8的继电器。
依照第一实施例,第一供电模式可以与继电器的传导模式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可以与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相应。供电电路1可以经由继电器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的至少一部分。
在图2中,示出了供电电路1的该第一实施例。供电电路1包括第一输入端11,该第一输入端耦合到开关部分4的第一主要触点且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源7的第一输出终端。供电电路1包括第二输入端12,该第二输入端耦合到开关部分4的第二主要触点且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负载8。供电电路1包括第三输入端13,该第三输入端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源7的第二输出终端。供电电路1包括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输出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14和第二输出端15。第一输出端14经由第一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入端11,并且第一输出端14经由第二支路耦合到第二输入端12。第一输出端14和第二输出端15经由输出电容器28彼此耦合,该输出电容器提供用于桥接两种供电模式的中间能量。
优选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第一电阻器16和第一电容器17,并且第二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第二电阻器18和第二电容器19。第一电阻器16可以具有比第二电阻器18更大的值,并且第一电容器17可以具有比第二电容器19更小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输入功率量将大于第二输入功率量。第一支路经由第一二极管21耦合到第一输出端14并且经由第二二极管24耦合到第二输出端15。第二支路经由第三二极管22耦合到第一输出端14并且经由第四二极管25耦合到第二输出端15。第一输出端14经由第五二极管23耦合到第三输入端13,并且第二输出端15经由第六二极管26耦合到第三输入端13。供电电路1进一步包括与输出电容器28并联耦合的稳压器29,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二电容器19并联耦合的另一个(相对较大的)电阻器20,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耦合在第二输入端12与第三输入端13之间的另一个电容器27。
在所述源7为直流源或DC源的情况下,应当省略第一电容器17和第二电容器19,并且可以省略所有二极管21-26。
依照第二实施例,开关可以用来切换输出信号水平。
在图3中,示出了供电电路1的该第二实施例。供电电路1包括用于切换输出信号水平的开关47。第一供电模式与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与低于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的第二输出信号水平相应。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的至少一部分与继电器的传导模式相应,并且第二输出信号水平与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相应。
继电器包括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供电电路1包括第一输入端31,该第一输入端耦合到开关部分4的第一主要触点并且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源7的第一输出终端。供电电路1包括第二输入端32,该第二输入端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源7的第二输出终端。供电电路1包括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输出电路5的第一输出端34和第二输出端35。第一输出端34经由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入端31。第一输出端34和第二输出端35经由第一稳压器44彼此耦合。第一输出端34和第二输出端35中的一个经由第二稳压器46耦合到开关47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中的一个,并且第一输出端34和第二输出端35中的另一个耦合到开关47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中的另一个。
图1中所示的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可以例如并联连接到开关47的主要触点或者连接到输出端34和35,以便组合供电模式和继电器模式的切换。
优选地,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电阻器36和电容器37。该支路经由第一二极管39耦合到第一输出端34并且经由第二二极管41耦合到第二输出端35。第一输出端34经由第三二极管40耦合到第二输入端32。第二输出端35经由第四二极管42耦合到第二输入端32。供电电路1进一步包括与第一稳压器44并联耦合的输出电容器45。供电电路1进一步包括耦合到开关部分4的第二主要触点且耦合到这里未示出的负载8的终端33。供电电路1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电容器37并联耦合的另一个(相对较大的)电阻器38,并且可以进一步包括耦合在第二输入端32与终端33之间的另一个电容器43。
在第一供电模式下,第一且较高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一电压)可以用于将继电器带入传导模式。在第二供电模式下,第二且较低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二电压)对于将继电器带入传导模式是不够高的并且不能用于将继电器带入传导模式,结果,继电器将停留在非传导模式。第一稳压器44限定了第一且较高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一电压。第一稳压器46限定了第二且较低的输出信号水平,例如第二电压。开关47可以是晶体管或者另一个继电器等等。输出电容器45具有滤波功能,并且其值应当保持尽可能小,因为它的充电时间将限制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在所述源7为直流源或DC源的情况下,应当省略耦合到电阻器36的电容器37,并且可以省略所有二极管39-42。
依照第三和第四实施例,开关电路2可以为双稳态继电器。第一供电模式与用于设置或复位继电器的继电器设置模式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与继电器的非设置模式相应。双稳态继电器仅仅需要能量以便从传导模式进入非传导模式或者从非传导模式进入传导模式,并且不需要能量以便停留在传导模式。
在图4中,示出了耦合到脉冲发生器100的供电电路1。供电电路1的输入端耦合到源7的输出终端,供电电路1的输出端耦合到脉冲发生器100的输入端且耦合到用于控制脉冲发生器100的控制电路140,并且脉冲发生器100的输出端耦合到双稳态继电器的控制部分3的输入端。
在图5中,更详细地示出了脉冲发生器100。源102代表设置输入,并且源122代表复位输入。脉冲发生器100包括晶体管101、107、108、121、127、128,并且包括二极管105、110、111、125、130、131,并且包括电阻器103、104、106、109、123、124、126、129,所有这些如图5中所示。源102耦合到晶体管101的控制电极,并且源122耦合到晶体管121的控制电极,等等。用于这种脉冲发生器100的许多可替换方案是可能的且不应当被排除。控制部分3可以包括单个线圈或者双线圈等等。源102和122例如为用于产生具有开关双稳态继电器所需的脉冲宽度的脉冲的单稳态定时器。
在图6中,示出了供电电路1的第三实施例。供电电路1包括第一输入端51和第二输入端52以及第一输出端53和第二输出端54。第一输出端53和第二输出端54耦合到图5中所示的脉冲发生器100的输入终端。脉冲发生器100向双稳态继电器的控制部分3供应设置模式中的设置脉冲或复位脉冲。第一输入端51经由第一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出端53,并且第二输入端52经由第二支路耦合到第二输出端54。第一输出端53和第二输出端54经由输出电容器63彼此耦合。根据输出电容器63中存在的能量的可用量,控制电路140可以控制脉冲发生器100。由于特定时刻输出电容器63中存储的能量的量可能对于让脉冲发生器100产生设置模式中的设置脉冲或复位脉冲是不够的这一事实,控制电路140可以监视输出电容器63中存储的能量的量和/或可以在能量的不足的量可用的情况下废弃和/或延迟脉冲发生器100。
优选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地耦合到电容器56的电阻器55,并且第二支路仅仅包括导线。电阻器55保护免受来自源7的浪涌。第一支路经由第一二极管58耦合到第一输出端53并且经由第二二极管60耦合到第二输出端54。第二支路经由第三二极管59耦合到第一输出端53并且经由第四二极管61耦合到第二输出端54。供电电路1进一步包括与输出电容器63并联耦合的稳压器62。如果需要的话,供电电路1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放电目的的与电容器56并联耦合的另一个(相对较大的)电阻器57(例如10兆欧姆,优选地更大)。在所述源7为直流源或DC源的情况下,应当省略和/或由另一电阻器代替电容器56,并且可以省略所有二极管58-61。
在图7中,示出了电流图形和电压图形。首先,示出了源7供应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顺数第二个,示出了源7供应的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倒数第二个,示出了流经双稳态继电器的控制部分3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最后,示出了供电电路1供应的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如上文所描述的,为了产生设置脉冲或复位脉冲,足够的能量应当可用。
在图8中,示出了供电电路1的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与图6中所示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和第二支路仅包括第一电容器71和第二电容器72。可选地,可以存在串联耦合到电容器71和72的电阻器。依照特定安全规程,电容器71和72的总和不应当大于4.7nF。
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允许将供电电路的功耗降低至现有技术值的1%或0.1%或者甚至更小的百分比。
如果两个元件直接连接以及如果两个元件经由另一个元件而间接连接,那么它们是耦合的。
有意义的另外的实施例可能涉及双稳态继电器,其在断开市电时自动地切换到传导状态以避免重新连接市电之后的启动时间,并且可能涉及通过在备用模式期间使用第一供电并且通过在操作模式下使用负载的第二供电而创建双水平供电电路,其中第一供电仅仅用来从备用模式转到操作模式,并且其中在操作模式下第二供电能够提供比第一供电更多的功率。
总的说来,为了提高能量效率,用于向开关电路2供电的供电电路1具有用于从源7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且向包括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的输出电路5提供第一输出功率量的第一供电模式,并且具有用于接收第二输入功率量且提供第二输出功率量的第二供电模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2所需的开关功率量。开关电路2可以包括用于开关负载8的继电器。第一输入功率量可以经由继电器的主要触点到达。开关47可以切换输出信号水平。继电器可以为双稳态继电器。
尽管在所述附图和前面的描述中已经详细地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样的图示和描述应当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例如,有可能在其中将不同的公开的实施例的不同部分组合成新的实施例的实施例中操作本发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时,根据对于所述附图、本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研究,应当能够理解并实施所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在权利要求书中,措词“包括/包含”并没有排除其他的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并没有排除复数。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出的若干项的功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列出特定技术措施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些技术措施的组合不可以加以利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都不应当被视为对范围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向开关电路(2)供电的供电电路(1),该供电电路(1)具有用于从一定源(7)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并且向至少包括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的输出电路(5)提供第一输出功率量的第一供电模式,该供电电路(1)具有用于接收第二输入功率量并且提供第二输出功率量的第二供电模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并且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2)所需的开关功率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1),开关电路(2)包括用于开关负载(8)的继电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1),所述第一供电模式与继电器的传导模式相应,并且所述第二供电模式与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相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路(1),该供电电路(1)经由继电器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的至少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电路(1),该供电电路(1)包括耦合到第一主要触点的第一输入端(11)、耦合到第二主要触点的第二输入端(12)、第三输入端(13)以及耦合到输出电路(5)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14,15),第一输出端(14)经由第一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入端(11),第一输出端(14)经由第二支路耦合到第二输入端(12),并且第一和第二输出端(14,15)经由输出电容器(28)彼此耦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电路(1),第一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第一电阻器(16)和第一电容器(17),第二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第二电阻器(18)和第二电容器(19),第一电容器(17)具有比第二电容器(19)更小的值,第一支路经由第一二极管(21)耦合到第一输出端(14)并且经由第二二极管(24)耦合到第二输出端(15),第二支路经由第三二极管(22)耦合到第一输出端(14)并且经由第四二极管(25)耦合到第二输出端(15),第一输出端(14)经由第五二极管(23)耦合到第三输入端(13),第二输出端(15)经由第六二极管(26)耦合到第三输入端(13),并且供电电路(1)进一步包括与输出电容器(28)并联耦合的稳压器(29)。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1),该供电电路(1)包括用于切换输出信号水平的开关(47),第一供电模式与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与低于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的第二输出信号水平相应,第一输出信号水平的至少一部分与继电器的传导模式相应,并且第二输出信号水平与继电器的非传导模式相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电路(1),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供电电路(1)包括耦合到第一主要触点的第一输入端(31)、第二输入端(32)以及耦合到输出电路(5)的第一和第二输出端(34,35),第一输出端(34)经由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入端(31),第一和第二输出端(34,35)经由第一稳压器(44)彼此耦合,第一和第二输出端(34,35)中的一个经由第二稳压器(46)耦合到开关(47)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中的一个,并且第一和第二输出端(34,35)中的另一个耦合到开关(47)的第一和第二主要触点中的另一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电路(1),所述支路包括串联耦合的电阻器(36)和电容器(37),该支路经由第一二极管(39)耦合到第一输出端(34)并且经由第二二极管(41)耦合到第二输出端(35),第一输出端(34)经由第三二极管(40)耦合到第二输入端(32),第二输出端(35)经由第四二极管(42)耦合到第二输入端(32),并且供电电路(1)进一步包括与第一稳压器(44)并联耦合的输出电容器(45)。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1),所述继电器为双稳态继电器,第一供电模式与用于设置或复位继电器的继电器设置模式相应,并且第二供电模式与继电器的非设置模式相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电路(1),该供电电路(1)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端(51,52)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出端(53,54),第一和第二输出端(53,54)耦合到用于产生设置模式中的设置脉冲或复位脉冲的脉冲发生器(100)的输入终端,脉冲发生器(100)的输出终端耦合到双稳态继电器的控制部分(3),第一输入端(51)经由第一支路耦合到第一输出端(53),第二输入端(52)经由第二支路耦合到第二输出端(54),并且第一和第二输出端(53,54)经由输出电容器(63)彼此耦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电电路(1),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经由第一二极管(58)耦合到第一输出端(53)且经由第二二极管(60)耦合到第二输出端(54)的第一电容器(71),并且第二支路包括经由第三二极管(59)耦合到第一输出端(53)且经由第四二极管(61)耦合到第二输出端(54)的第二电容器(72)。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1),该供电电路(1)包括控制电路(140),该控制电路用于根据输出电容器(28,63)中存在的能量的可用量控制供电电路(1)或者耦合到供电电路(1)的脉冲发生器(100)。
14.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1)并且进一步包括开关电路(2)和输出电路(5)和负载(8)中的至少一个的设备(9)。
15.一种用于向开关电路(2)供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第一供电模式下,从一定源(7)接收第一输入功率量并且向至少包括开关电路(2)的控制部分(3)的输出电路(5)提供第一输出功率量,以及在第二供电模式下,接收第二输入功率量并且提供第二输出功率量,第一输出功率量大于第二输出功率量,并且第二输入功率量大于零且小于操作开关电路(2)所需的开关功率量。
CN201080011620.5A 2009-03-13 2010-03-09 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 Active CN102349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55140.8 2009-03-13
EP09155140 2009-03-13
PCT/IB2010/051005 WO2010103458A2 (en) 2009-03-13 2010-03-09 Supply circuit for supplying a switch circu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9226A true CN102349226A (zh) 2012-02-08
CN102349226B CN102349226B (zh) 2016-08-17

Family

ID=42667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1620.5A Active CN102349226B (zh) 2009-03-13 2010-03-09 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99879B2 (zh)
EP (1) EP2406876B1 (zh)
JP (1) JP5480307B2 (zh)
KR (1) KR20110127749A (zh)
CN (1) CN102349226B (zh)
RU (1) RU2537787C2 (zh)
WO (1) WO2010103458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687A (zh) * 2016-06-08 2016-10-26 钰太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的麦克风供电系统
CN10908855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科域半导体有限公司 基于双电容器的ac线路频率低压dc供电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69864A1 (fr) * 2010-12-23 2012-06-29 St Microelectronics Tours Sas Circuit d'alimentation a faibles pertes en mode veil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91039A2 (de) * 1997-07-10 1999-01-13 ABBPATENT GmbH Kapazitives Netzteil
DE19916020A1 (de) * 1998-04-09 1999-10-14 Yamaha Corp Leistungsversorgungsschaltung und elektrische Ausrüstung unter Verwendung derselben
EP1124319A2 (en) * 2000-02-08 2001-08-16 Sony Corporation Power source apparatus and pulse generating apparatus
WO2002021673A1 (de) * 2000-09-04 2002-03-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gewinnung sekundärer elektrischer energie aus einer primären elektrischen energiequelle und deren anwendung
CN101261500A (zh) * 2008-04-25 2008-09-10 杨富志 安全节能的分压借电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42398A (en) 1979-04-24 1980-11-06 Suwa Seikosha Kk Electronic sound generator
JPS6029154Y2 (ja) * 1980-10-06 1985-09-04 株式会社明電舎 直流補助継電器の電源回路
EP0524708B1 (en) * 1991-10-17 1997-01-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ersonal-car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capacitive on/off switch
JP2506970Y2 (ja) * 1992-04-15 1996-08-14 ナカ電子株式会社 ト―ンリンガ―電源供給回路
US6072286A (en) * 1997-07-24 2000-06-06 Advanced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Auxiliary lighting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 HID lamp lighting system
RU2208284C1 (ru) 2001-10-11 2003-07-10 Фейгин Лев Залманович Система бесперебойного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потребителей
US7154234B2 (en) * 2004-01-28 2006-12-26 Varon Lighting, Inc. Low voltage regulator for in-line powered low voltage power supply
US20080164768A1 (en) 2007-01-09 2008-07-10 Litwack Mark W Energy-saving electrical adap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91039A2 (de) * 1997-07-10 1999-01-13 ABBPATENT GmbH Kapazitives Netzteil
DE19916020A1 (de) * 1998-04-09 1999-10-14 Yamaha Corp Leistungsversorgungsschaltung und elektrische Ausrüstung unter Verwendung derselben
EP1124319A2 (en) * 2000-02-08 2001-08-16 Sony Corporation Power source apparatus and pulse generating apparatus
WO2002021673A1 (de) * 2000-09-04 2002-03-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gewinnung sekundärer elektrischer energie aus einer primären elektrischen energiequelle und deren anwendung
CN101261500A (zh) * 2008-04-25 2008-09-10 杨富志 安全节能的分压借电开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0687A (zh) * 2016-06-08 2016-10-26 钰太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的麦克风供电系统
CN106060687B (zh) * 2016-06-08 2024-05-17 钰太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的麦克风供电系统
CN109088552A (zh) * 2017-06-14 2018-12-25 科域半导体有限公司 基于双电容器的ac线路频率低压dc供电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127749A (ko) 2011-11-25
RU2011141453A (ru) 2013-04-20
WO2010103458A2 (en) 2010-09-16
US9099879B2 (en) 2015-08-04
US20120074791A1 (en) 2012-03-29
EP2406876B1 (en) 2020-05-06
JP5480307B2 (ja) 2014-04-23
JP2012520598A (ja) 2012-09-06
CN102349226B (zh) 2016-08-17
EP2406876A2 (en) 2012-01-18
RU2537787C2 (ru) 2015-01-10
WO2010103458A3 (en) 201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364B (zh) 具有待机功率切断功能的电源装置和用于控制该电源装置的方法
US8723364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having integrated charge/discharge circuit
CN103219878A (zh)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功率变换器
CN101730344A (zh) 发光组件的驱动电路
KR20130099120A (ko) 전력 사용을 관리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291000A (zh) 开关电源集成电路
CN102971955A (zh) 具有减小的功率损失的电源系统、电子设备以及控制器
CN103887985A (zh) 无线感应式电源供应器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428984A (zh) 开关电源装置及半导体装置
CN101764524A (zh) 一种低功耗智能节电管理器及其管理方法
CN101635516B (zh) 静态零功耗安全节能控制器
CN102349226A (zh) 用于向开关电路供电的供电电路
JP2010213439A (ja)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1874342A (zh) 电容性电源
CN104953819A (zh) 控制负载的供电的开关电路
CN101599642A (zh) 两段式电源供应系统
CN102118057B (zh) 具有整合式充放电路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电路
US20120001607A1 (en) Drop power supply circuit
CN203439864U (zh) 一种电梯控制柜
CN201479017U (zh) 静态零功耗安全节能控制装置
CN101635515B (zh) 静态零功耗安全节能转换器
CN111048055A (zh) 显示器及显示器待机功耗控制方法
CN113036748A (zh) 一种电容自动放电电路
CN105322650A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217469468U (zh) 一种多路供电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after: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16

Address after: Eindhoven

Patentee after: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indhoven

Patentee after: Signify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Eindhove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