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3120A -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3120A
CN102843120A CN201110170976XA CN201110170976A CN102843120A CN 102843120 A CN102843120 A CN 102843120A CN 201110170976X A CN201110170976X A CN 201110170976XA CN 201110170976 A CN201110170976 A CN 201110170976A CN 102843120 A CN102843120 A CN 102843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witch
winding
sign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09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3120B (zh
Inventor
邱益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ning Fulian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709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3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3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3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3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电延迟电路,包括电容、初级绕组、第一及第二次级绕组。初级绕阻的正输入端经由第一二极管接收输入电源并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负输入端经由并联的第一及第二开关支路接地。第一与第二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电容的一端,低压端分别经由第三及第四开关支路连接电容的另一端。第一次级绕组在输入电源供电时,将流经初级绕组与第一开关支路的电源升压后经由第三开关支路对电容充电。第二次级绕组在输入电源断电时,使电容经由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及第四开关支路放电。初级绕组将放电信号升压后,经由第二开关支路输出感应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源供应系统。上述断电延迟电路用较小电容实现较长的断电延迟时间。

Description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电路,特别涉及一种断电延迟电路。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的电源电路在断电时,通常使用电容充放电为电子设备的负载电路,如中央处理器等,提供必要的电源。由于负载电路所需功率随着其功能及处理速度的提升而日益增加,为在断电时提供足够的电源,电容的容值需随之提升。然而,大容值的电容所提供的断电延迟时间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断电延迟电路,利用较小容值的电容延长断电延迟时间。
此外,还需提供一种电源供应系统。
一种断电延迟电路,连接于电源供应单元与负载电路之间,包括第一二极管、升压转换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及反馈电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单元。升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初级绕组、第二二极管、第一开关、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电容、第三二极管及第二开关。所述初级绕阻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并输出所述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初级绕阻的负输入端,阳极接地。第一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接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初级绕组缠绕于同一磁芯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匝数多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第二次级绕组与所述初级绕组缠绕于同一磁芯上,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匝数少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低压端。第二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侦测所述电源供应单元所提供的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及产生第一反馈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其中,所述反馈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单元、输入侦测电路及第一多工器。反馈单元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并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入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并产生控制信号。第一多工器用于接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及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二多工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依次串联于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与地之间,且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产生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与地之间,且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产生第三反馈信号。第二多工器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侦测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选择所述第二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三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多工器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选择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选择所述第三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一电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二电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种电源供应系统,用于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电源供应单元及断电延迟电路。电源供应单元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合适的输入电源。断电延迟电路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单元,用于输出所述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升压转换电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及反馈电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升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初级绕组、第二二极管、第一开关、第一次级绕组、第二次级绕组、电容、第三二极管及第二开关。所述初级绕阻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并输出所述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初级绕阻的负输入端,阳极接地。第一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接地。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初级绕组缠绕于同一磁芯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匝数多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第二次级绕组与所述初级绕组缠绕于同一磁芯上,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匝数少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低压端。第二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侦测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及产生第一反馈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其中,所述反馈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优选地,所述反馈电路包括反馈单元、输入侦测电路及第一多工器。反馈单元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并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输入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并产生控制信号。第一多工器用于接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及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优选地,所述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二多工器。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依次串联于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与地之间,且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产生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与地之间,且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产生第三反馈信号。第二多工器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侦测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选择所述第二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三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二多工器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选择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选择所述第三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一电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二电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
一种断电延迟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及升压转换电路。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升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电容、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及第二次级绕组。电容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充电,及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放电。所述初级绕阻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并输出所述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负输入端经由并联的第一开关支路及第二开关支路接地。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所述电容的一端,低压端经由第三开关支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匝数多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将流经所述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电源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对所述电容充电。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低压端经由第四开关支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匝数少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使所述电容经由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及所述第四开关支路放电。其中所述初级绕组还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将所述电容的放电信号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输出感应电源信号至所述负载电路。
优选地,断电延迟电路还包括反馈电路及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侦测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及产生第一反馈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其中,所述反馈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或所述第四开关支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控制极从所述反馈电路接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初级绕阻的负输入端,阳极接地,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四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从所述反馈电路接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上述断电延迟电路在输入电源供电时,次级侧升压,而在输入电源断电时,初级侧升压,如此,大大减少电容所需的容值。此外,升压转换电路还提升了断电延迟电路可提供的电压,从而延长了断电延迟时间,提升了电容储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电源供应系统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的电路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的电路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供电时断电延迟电路的信号流向图;及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断电时断电延迟电路的信号流向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源供应系统            10
电源供应单元            20
负载电路                40
断电延迟电路            30
升压转换电路            300
PWM控制器               310
反馈电路                320
输入侦测电路            3200
反馈单元                3210
第一至第四开关支路      3001、3002、3003、3004
第一至第三二极管        D1、D2、D3
第一至第二开关          Q1、Q2
初级绕组                P
第一至第二次级绕组      S1、S2
电容                    C1
第一至第四电阻          R1、R2、R3、R4
第一至第二多工器        M1、M2
输入电源                Vin
电源信号                Vout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电源供应系统1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供应系统100置于服务器等网络通信设备内,输出电源信号Vout为网络通信设备内的负载电路40供电。在本实施方式中,负载电路40为工作电路,例如,为中央处理器等。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负载电路40还包括直流/直流转换器,用于将电源供应系统300提供的电源信号Vout转换后,再提供至其他的工作电路。电源供应系统10包括电源供应单元20及断电延迟电路3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供应单元20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合适的输入电源Vin,并输入至断电延迟电路30。断电延迟电路30接收输入电源Vin,输出电源信号Vout至负载电路40,并在输入电源Vin断电时,于断电延迟时间内持续输出电源信号Vout至负载电路40,使负载电路40进行必要的处理,如产生断电信号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Vin为直流电源,断电延迟时间根据负载电路40的具体需要而设定,例如,可为5秒。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30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30包括第一二极管D1及升压转换电路300。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输入电源Vin,阴极连接升压转换电路300。升压转换电路300输出电源信号Vout至负载电路40,包括电容C1、初级绕组P、第一次级绕组S1、第二次级绕组S2及第一至第四开关支路3001至3004。电容C1用于在输入电源Vin供电时充电,及在输入电源Vin断电时放电。初级绕组P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并输出电源信号Vout至负载电路40,负输入端经由并联的第一开关支路3001与第二开关支路3002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入电源Vin供电时,输入电源Vin经过第一二极管D1后作为电源信号Vout输出至负载电路40,并经由初级绕组P及第一开关支路3001流向地。当输入电源Vin断电时,第一开关支路3001断开,第二开关支路3002闭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初级绕组P、第一次级绕组S1与第二次级绕组S2缠绕于同一磁芯上。
第一次级绕组S1的高压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低压端经由第三开关支路3003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一次级绕组S1的匝数多于初级绕组P的匝数,用于在输入电源Vin供电时,将流经初级绕组P及第一开关支路3001的电源升压后,经由第三开关支路3003对电容C1充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次级绕组S1的匝数为初级绕组P的匝数的两倍。
第二次级绕组S2的高压端连接第一次级绕组S1的高压端,低压端经由第四开关支路3004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第二次级绕组S2的匝数少于初级绕组P的匝数,用于在输入电源Vin断电时,使电容C1经由第二次级绕组S2及第四开关支路3004放电。此时,初级绕组P还用于将电容C1的放电信号升压后,经由第二开关支路3002输出感应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入电源Vin供电时,输入电源Vin经由第一二极管D1、初级绕组P及第一开关支路3001流向地,且初级绕组P的正输入端输出电源信号Vout至负载电路40。此时,第一次级绕组S1感应到电流流经初级绕组P,对流经初级绕组P的电源信号升压后,经由第三开关支路3003对电容C1充电,而第二次级绕组S2与第四开关支路3004的支路断开。
当输入电源Vin断电时,电容C1经由第二次级绕组S2及第四开关支路3004放电,而第一次级绕组S1与第三开关支路3003的支路断开。此时,第一开关支路3001亦断开,初级绕组P感应到电流流经第二次级绕组S2,对流经第二次级绕组S2的放电信号升压后产生电源信号,所述电源信号依次经由第二开关支路3002、初级绕组P的负输入端及正输入端输出至负载电路40。此时,第一二极管D1用于防止初级绕组P感应产生的电源信号回流至输入电源Vin。
升压转换电路300在输入电源Vin供电时,次级侧升压,而在输入电源Vin断电时,初级侧升压,如此,大大减少电容C1所需的容值。此外,升压转换电路300还提升了断电延迟电路30可提供的电压,从而延长了断电延迟时间,提升了电容C1储能的利用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30还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modulation,PWM)控制器310及反馈电路320。反馈电路320连接初级绕组P的正输入端及第一次级绕组S1的高压端,用于侦测输入电源Vin是否断电,及产生并发送第一反馈信号至PWM控制器310。PWM控制器310用于根据第一反馈信号产生PWM信号并发送至反馈电路320。反馈电路320还用于根据输入电源Vin是否断电,发送PWM信号至第一开关支路3001或第四开关支路3004来控制第一开关支路3001或第四开关支路3004工作。本实施方式中的断电延迟电路30根据反馈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控制第一开关支路3001或第四开关支路3004的导通周期,从而调整电源信号Vout的电压。因而,断电延迟电路30提供的电源信号Vout的电压范围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支路3001包括第一开关Q1,第一开关Q1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开关Q1的控制极从反馈电路320接收PWM信号,第一电极连接初级绕组P的负输入端,第二电极接地。第二开关支路3002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初级绕组P的负输入端。第三开关支路3003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阴极连接第一次级绕组S1的低压端。第四开关支路3004包括第二开关Q2,第二开关Q2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二开关Q2的控制极从反馈电路320接收PWM信号,第一电极连接第二次级绕组S2的低压端,第二电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Q1与第二开关Q2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第一开关Q1与第二开关Q2的控制极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一开关Q1与第二开关Q2的第一电极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一开关Q1与第二开关Q2的第二电极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入电源Vin供电时,反馈电路320发送PWM信号至第一开关支路3001,即至第一开关Q1的控制极。当输入电源Vin断电时,反馈电路320发送PWM信号至第四开关支路3004,即至第二开关Q2的控制极。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30的电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30的反馈电路320包括输入侦测电路3200、反馈单元3210及第一多工器M1,其馀部分同图2中相同,因而,此处不再赘述。反馈单元3210连接初级绕组P的正输入端及第一次级绕组S1的高压端,用于产生第一反馈信号并输出至PWM控制器310。输入侦测电路3200用于侦测输入电源Vin是否断电并产生控制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侦测电路3200包括比较器,比较输入电源Vin与参考电压,从而输出控制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侦测电路3200侦测到输入电源Vin断电时,产生高电平的控制信号,侦测到输入电源Vin供电时,产生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输入侦测电路3200侦测到输入电源Vin断电时,亦可产生低电平的控制信号,侦测到输入电源Vin供电时,产生高电平的控制信号。
第一多工器M1用于从PWM控制器310接收PWM信号,及根据输入侦测电路3200的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出PWM信号至第一开关Q1的控制极或第二开关Q2的控制极。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入电源Vin断电时,输入侦测电路320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多工器M1切换到与第二开关Q2相连的支路。而在输入电源Vin供电时,输入侦测电路3200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多工器M1切换到与第一开关Q1相连的支路。从而,在输入电源Vin断电或供电时,PWM信号只输入至第二开关Q2或第一开关Q1。
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30的电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断电延迟电路30与图3中的断电延迟电路30的区别在于反馈单元3210还包括第一至第四电阻R1至R4及第二多工器M2。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依次串联于初级绕组P的正输入端与地之间,且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产生第二反馈信号。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依次串联于第一次级绕组S1的高压端与地之间,且第三电阻R3与第三电阻R4的连接点产生第三反馈信号。第二多工器M2用于根据输入端侦测电路3200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选择第二反馈信号或第三反馈信号作为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PWM控制器3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输入电源Vin供电时,输入侦测电路3200控制第二多工器M2切换到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的支路,选择第二反馈信号作为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PWM控制器310。PWM控制器310根据第一反馈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控制第一开关Q1的导通时间,从而调整初级绕组P的正输入端输出的电源信号Vout的电压。
当输入电源Vin断电时,输入侦测电路3200控制第二多工器M2切换到与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相连的支路,选择第三反馈信号作为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PWM控制器310。PWM控制器310根据第一反馈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控制第二开关Q2的导通时间,调整流经第二次级绕组S2的放电信号的电压,从而调整初级绕组P的正输入端输出的电源信号Vout的电压。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Vin供电时断电延迟电路30的信号流向图。当输入电源Vin供电时,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取得第二反馈信号,经第二多工器M2作为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PWM控制器310。PWM控制器310根据第一反馈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经由第一多工器M1发送至第一开关Q1的控制极,使第一开关Q1工作。因而,输入电源Vin经由第一二极管D1输出至负载电路40,并经由初级绕组P及第一开关Q1流向地。而此时,第一次级绕组S1自初级绕组P感应而产生电流,对电容C1充电。
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Vin断电时断电延迟电路30的信号流向图。当输入电源Vin断电时,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4从第一次级绕组S1的高压端取得第三反馈信号,经第二多工器M2作为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PWM控制器310。PWM控制器310根据第一反馈信号产生对应的PWM信号,经由第一多工器M1发送至第二开关Q2的控制极,使第二开关Q2工作。因而,电容C1经由第二次级绕组S2及第二开关Q2放电。初级绕组P感应到第二次级绕组S2的电流而产生电流,由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经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及初级绕组P流向负载电路40。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电源Vin供电与断电时,流经初级绕组P的电流方向相反。
升压转换电路300在输入电源Vin供电时,次级侧升压,而在输入电源Vin断电时,初级侧升压,如此,大大减少电容C1所需的容值。此外,升压转换电路300还提升了断电延迟电路30可提供的电压,从而延长了断电延迟时间,提升了电容C1储能的利用率。

Claims (10)

1.一种断电延迟电路,连接于电源供应单元与负载电路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电延迟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单元;
升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
初级绕组,所述初级绕阻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并输出所述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初级绕阻的负输入端,阳极接地;
第一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接地;
第一次级绕组,与所述初级绕组缠绕于同一磁芯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匝数多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
第二次级绕组,与所述初级绕组缠绕于同一磁芯上,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匝数少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
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低压端;及
第二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
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侦测所述电源供应单元所提供的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及产生第一反馈信号;及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路包括:
反馈单元,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产生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并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输入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并产生控制信号;及
第一多工器,用于接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及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输出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极或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
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依次串联于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与地之间,且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产生第二反馈信号;
第三电阻;
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依次串联于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与地之间,且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产生第三反馈信号;及
第二多工器,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侦测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控制,选择所述第二反馈信号或所述第三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工器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选择所述第二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选择所述第三反馈信号作为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输出至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均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一电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二电极均为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源极。
7.一种电源供应系统,用于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
电源供应单元,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合适的输入电源;及
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单元,用于输出所述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
8.一种断电延迟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输入电源;
升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用于输出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包括:
电容,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充电,及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放电;
初级绕组,所述初级绕阻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并输出所述电源信号至负载电路,负输入端经由并联的第一开关支路及第二开关支路接地;
第一次级绕组,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所述电容的一端,低压端经由第三开关支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匝数多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供电时,将流经所述初级绕组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的电源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对所述电容充电;及
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高压端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低压端经由第四开关支路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匝数少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使所述电容经由所述第二次级绕组及所述第四开关支路放电;
其中所述初级绕组还用于在所述输入电源断电时将所述电容的放电信号升压后,经由所述第二开关支路输出感应电源信号至所述负载电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馈电路,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正输入端及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高压端,用于侦测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及产生第一反馈信号;及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输入电源是否断电,发送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至所述第一开关支路或所述第四开关支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电延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支路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控制极从所述反馈电路接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支路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初级绕阻的负输入端,阳极接地,所述第三开关支路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四开关支路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包括控制极、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绕组的低压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极从所述反馈电路接收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CN201110170976.XA 2011-06-23 2011-06-23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Active CN102843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0976.XA CN102843120B (zh) 2011-06-23 2011-06-23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0976.XA CN102843120B (zh) 2011-06-23 2011-06-23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120A true CN102843120A (zh) 2012-12-26
CN102843120B CN102843120B (zh) 2014-12-10

Family

ID=47370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0976.XA Active CN102843120B (zh) 2011-06-23 2011-06-23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312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5374A (zh) * 2013-05-03 2014-11-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受电端设备
CN104281507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0449A (ja) * 1999-06-04 2000-12-15 Murata Mfg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CN101277057A (zh) * 2007-03-30 2008-10-01 泰商泰达电子公司 过载保护延迟电路及交换式电源供应器
CN101304211A (zh) * 2007-05-10 2008-11-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0449A (ja) * 1999-06-04 2000-12-15 Murata Mfg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CN101277057A (zh) * 2007-03-30 2008-10-01 泰商泰达电子公司 过载保护延迟电路及交换式电源供应器
CN101304211A (zh) * 2007-05-10 2008-11-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军安: "中间总线式电源的设计考虑", 《电子与电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5374A (zh) * 2013-05-03 2014-11-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受电端设备
CN104135374B (zh) * 2013-05-03 2017-07-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受电端设备
CN104281507A (zh) * 2013-07-09 2015-01-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3120B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52414A2 (en) System comprising a string of photovoltaic generators
US8928176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1247053B (zh) 电池接入用升降压变换电路和装置、直流后备电源装置
CN107959421B (zh) Buck-boost型直流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US9112405B2 (en) Voltage converter with step-down convert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voltage
US9979227B2 (en) Line interactive UPS
CN105553007A (zh) 一种升降压电池充电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3219878A (zh)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功率变换器
US9059643B2 (en) Switching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alternating voltage from at least supply terminals with temporally variable output DC voltage
CN103650320A (zh) 用于运行逆变器的方法和能容忍电网错误的逆变器
Ghosh et al. High gain DC-DC step-up converter with multilevel output voltage
CN106160464B (zh) 减小输出纹波的电源系统
CN106208683B (zh) Dc-dc转换器及供电装置
CN103199504A (zh) 一种带升压电路的电池保护电路
EP3565101A1 (en)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for isolated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CN104753445A (zh) 太阳能供电装置
CN110855170A (zh) 光伏逆变器及电容放电电路
CN102843120B (zh) 断电延迟电路及电源供应系统
JP2015056933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9980709B (zh) 具低待机功耗的充电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8248A (zh) 低功率消耗的备援电力系统
TWM635197U (zh) 電源轉換器
US9960636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direct-current converter thereof
CN101431300A (zh) 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KR20080092745A (ko) 가변 승압비를 갖는 고주파 트랜스를 이용한 계통 연계형인버터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24

Address after: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hi tech Zone headquarters Road No. 18, China ASEAN enterprise headquarters base three 5#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Longhua Town Industrial Zone tabulaeformis tenth East Ring Road No. 2 two

Co-patentee before: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ongfujin Precise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