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5500B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45500B CN102345500B CN 201010242849 CN201010242849A CN102345500B CN 102345500 B CN102345500 B CN 102345500B CN 201010242849 CN201010242849 CN 201010242849 CN 201010242849 A CN201010242849 A CN 201010242849A CN 102345500 B CN102345500 B CN 1023455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oling system
- sebific duct
- thermostat
- front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所述水泵总成和所述节温器总成固定在前端盖上,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支座固定在缸盖上,所述前端盖固定在缸体上,所述循环回路包括高温冷却液快速回到水泵总成的暖风回路和加热节温器的节流阀体加热回路。本发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通过两个小循环回路进入前端盖水道时直接冲击节温器的感温部分,起到加热节温器的作用。同时,经过测量发动机出水口和发动机进水口处的温度差,将温度差体现在节温器的性能参数上,这样就解决了因节温器感温的滞后而可能导致的水温高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回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冷却系统存在两种:1种是节温器放置在发动机出水口,另1种是节温器放置在发动机进水口。两种冷却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节温器放置在发动机出水口处,节温器对发动机出水温度的反应更为灵敏,但是在加注过程中,需要在节温器后端额外设置排气通道;节温器放置在发动机进水口,整个加注过程更为顺畅,但是节温器本身对发动机出水口温度的反应稍有滞后。
微型客车的发动机通常都斜置在车辆的中部,微型轿车的发动机通常横置在车辆的前端。在发动机设计的时候,通常将冷却系统的零件布置在温度相对较低的进气侧,以保证冷却系统的零件不受发动机排气高温的影响。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发动机的在布置上形成进气侧相对拥挤,而排气侧就只有排气岐管,使得发动机结构不能做到紧凑。并且冷却系统的零件远离发动机的运动中心,这样就会加剧发动机的震动,引起发动机的震动噪声过大。同时,微型汽车也存在密封性不好的问题,导致夏天空调的制冷效果不好。
91225260.8专利文件中介绍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一冷却水套,一散热器,一设置在冷却水套出口和散热器入口之间的第一通道,一设置在散热器出口和冷却水套入口之间的第二通道、一设置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第一旁通通道、一用于推动冷却液在系统内循环流动而设置在第二通道内的水泵。在这个应用中,旁通回路设在节温器之后,这样就使得此旁通回路只有在节温器打开,冷却系统开始大循环以后才起作用。由于缺少将高温冷却液直接引回发动机水套入口的旁通回路,使得发动机在冷态启动以后,必须经过整车冷却系统的小循环来预热发动机。而由于微型汽车的冷却管路相对较长,这样又会使得发动机的预热时间相对较长一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克服现有技术中节温器本身对发动机出水口温度的反应稍有滞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包括冷却系统大循环、集成水泵部件的水泵总成、支撑冷却系统出水口的出水口支座、控制冷却系统大循环开闭的节温器及将所述节温器集成的节温器总成,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缸盖和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前端设置包括前端盖,所述水泵总成和所述节温器总成固定在前端盖上,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支座固定在缸盖上,所述前端盖固定在缸体上,所述循环回路包括高温冷却液快速回到水泵总成的暖风回路和加热节温器的节流阀体加热回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缸盖水套、暖风机、暖通出水管总成、第三胶管和第四胶管,所述暖风回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出水口支座、第三胶管、暖风机、第四胶管、暖通出水管总成、前端盖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还包括暖风机阀门,所述暖风回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出水口支座、第三胶管、暖风机阀门、第四胶管、暖通出水管总成、前端盖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水套、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缸盖水套、节流阀体、膨胀箱、暖通出水管总成、第五胶管和第六胶管,所述节流阀体加热回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出水口支座、第五胶管、节流阀体、第六胶管、膨胀箱、第七胶管、暖通出水管总成、前端盖的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散热器、第一胶管和第二胶管,所述冷却系统的大循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水口支座、第二胶管、散热器、第一胶管、节温器总成、前端盖的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暖通出水管总成固定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暖通出水管总成通过O型圈进行密封。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出水口支座固定在缸盖后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水泵总成中的水泵为分体式水泵。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动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所述水泵包括涡流室,所述水泵的涡流室集成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水泵总成还包括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为双槽装配式皮带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构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所述水泵总成和所述节温器总成固定在前端盖上,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支座固定在缸盖上,所述前端盖固定在缸体上,所述循环回路包括高温冷却液快速回到水泵总成的暖风回路和加热节温器的节流阀体加热回路。本发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通过两个小循环回路进入前端盖水道时直接冲击节温器的感温部分,起到加热节温器的作用。同时,经过测量发动机出水口(出水口支座5)和发动机进水口(暖通出水管总成)处的温度差,将温度差体现在节温器的性能参数上,这样就解决了因节温器感温的滞后而可能导致的水温高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暖风回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节流阀体加热回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大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本发明构建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系统大循环、集成水泵部件的水泵总成2、支撑冷却系统出水口的出水口支座5、探测冷却系统温度的节温器20,容纳所述节温器20的节温器盖19,将所述节温器20和所述节温器盖19集成的节温器总成(19、20),发动机(图中未示出),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缸盖和缸体(图中未示出),所述发动机缸体前端包括前端盖(图中未示出),所述水泵总成2和所述节温器总成(19、20)固定在前端盖上,所述节温器20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支座5固定在缸盖上,所述前端盖固定在缸体上。所述循环回路包括高温冷却液快速回到水泵总成的暖风回路和加热节温器的节流阀体加热回路。
具体实施过程为:当发动机在冷态启动以后,缸体水套3和缸盖水套4中的冷却液被燃烧室高温快速加热,而冷却系统中其他部位的冷却液还是处于室温状态。高温的冷却液在水泵总成2的压力作用下,被挤出缸体水套3和缸盖水套4来到出水口支座5处。此时高温冷却液将会通过两条小循环回路快速回到水泵总成2。
如图2所示,所述暖风回路中,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1、暖风机8、暖通出水管总成10、第三胶管6和第四胶管9,所述暖风回路包括前端盖的水道1、水泵总成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出水口支座5、暖风机8、暖通出水管总成10、第三胶管6和第四胶管9。所述暖风回路依次经过:出水口支座5、第三胶管6、暖风机8、第四胶管9、暖通出水管总成10、前端盖水道1、水泵总成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5。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则是通过加设暖风机阀门7来实现的。在夏天高温时,关闭暖风机阀门7,则暖风回路将不经过暖风机8,具体回路为:出水口支座5、第三胶管6、暖风机阀门7、第四胶管9、暖通出水管总成10、前端盖水道1、水泵总成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5。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因暖风机方面密封不好而导致的暖风热空气影响空调冷空气的现象,有效降低空调的出风温度,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节流阀体加热回路中,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水套3、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1、缸盖水套4、节流阀体12、膨胀箱14、暖通出水管总成10、第五胶管11、第六胶管13和第七胶管15。所述节流阀体加热回路包括缸体水套3、前端盖的水道1、水泵总成2、缸盖水套4、出水口支座5、节流阀体12、膨胀箱14、暖通出水管总成10、第五胶管11、第六胶管13和第七胶管15。所述节流阀体加热回路依次经过:出水口支座5、第五胶管11、节流阀体12、第六胶管13、膨胀箱14、第七胶管15、暖通出水管总成10、前端盖的水道1、水泵总成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5。
所述暖风回路和所述节流阀体加热回路这两个小循环回路进入前端盖水道1时直接冲击节温器20的感温部分,起到加热节温器的作用。同时,经过测量发动机出水口(出水口支座5)和发动机进水口(暖通出水管总成10)处的温度差,将温度差体现在节温器20的性能参数上,这样就解决了因节温器感温的滞后而可能导致的水温高现象。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还包括大循环回路,即,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1、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散热器17、第一胶管18和第二胶管16,所述冷却系统的大循环包括所述前端盖的水道1、水泵总成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出水口支座5、节温器总成(19、20)、散热器17和第一胶管18和第二胶管16。所述冷却系统的大循环具体路径为:水流依次经出水口支座5、第二胶管16、散热器17、第一胶管18、节温器总成(19、20)、前端盖的水道1、水泵总成2、缸体水套3、缸盖水套4,再回到出水口支座5构成冷却系统的大循环。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水泵总成中的水泵为分体式水泵。分体式水泵的涡流室布置在前端盖上,整个空间布局更为紧凑;且水泵皮带轮可拆卸,有效降低维修成本。所述水泵总成2还包括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为双槽装配式皮带轮。所述出水口支座5固定在缸盖后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包括冷却系统大循环、集成水泵部件的水泵总成、支撑冷却系统出水口的出水口支座、控制冷却系统大循环开闭的节温器及将所述节温器集成的节温器总成,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还包括缸盖和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前端设置包括前端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缸体水套、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缸盖水套、节流阀体、膨胀箱、暖通出水管总成、胶管E和胶管F,所述水泵总成和所述节温器总成固定在前端盖上,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进水端,所述出水口支座固定在缸盖上,所述前端盖固定在缸体上,所述循环回路包括高温冷却液快速回到水泵总成的暖风回路和加热节温器的节流阀体加热回路;所述节流阀体加热回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出水口支座、胶管E、节流阀体、胶管F、膨胀箱、胶管G、暖通出水管总成、前端盖的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暖风机、暖通出水管总成、胶管C和胶管D,所述暖风回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出水口支座、胶管C、暖风机、胶管D、暖通出水管总成、前端盖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还包括暖风机阀门,所述暖风回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出水口支座、胶管C、暖风机阀门、胶管D、暖通出水管总成、前端盖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然后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缸体水套、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缸盖水套、散热器、胶管A和胶管B,所述冷却系统的大循环的水流回路依次流经:出水口支座、胶管B、散热器、胶管A、节温器总成、前端盖的水道、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再回到出水口支座。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出水管总成固定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暖通出水管总成通过O型圈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支座固定在缸盖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总成中的水泵为分体式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所述水泵包括涡流室,所述水泵的涡流室集成在所述前端盖的水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总成还包括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为双槽装配式皮带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42849 CN102345500B (zh) | 2010-07-30 | 2010-07-30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242849 CN102345500B (zh) | 2010-07-30 | 2010-07-30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45500A CN102345500A (zh) | 2012-02-08 |
CN102345500B true CN102345500B (zh) | 2013-09-11 |
Family
ID=4554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24284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5500B (zh) | 2010-07-30 | 2010-07-30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455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52752B (zh) * | 2013-07-26 | 2016-06-01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
CN103982287A (zh) * | 2014-05-26 | 2014-08-13 | 浙江派尼尔机电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CN114427492B (zh) * | 2022-01-25 | 2022-12-27 | 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的柴油机冷却系统 |
CN114458436B (zh) * | 2022-02-16 | 2023-02-03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客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7754A (ja) * | 1997-10-01 | 1999-04-20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
JP2003120291A (ja) * | 2001-10-10 | 2003-04-23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
DE102006017246A1 (de) * | 2005-04-18 | 2006-10-19 | Denso Corp., Kariya | Abwärmenutzungssystem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motor |
CN101463752B (zh) * | 2008-12-11 | 2010-06-02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CN101592074B (zh) * | 2009-06-30 | 2011-01-05 | 重庆海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发动机集成式滑润冷却动力泵前端盖总成 |
CN201786431U (zh) * | 2010-07-30 | 2011-04-06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
-
2010
- 2010-07-30 CN CN 201010242849 patent/CN10234550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45500A (zh) | 2012-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23389B2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 |
US8220421B2 (en) |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8434432B2 (en) |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
KR101219812B1 (ko) | 자동차용 인터쿨러 제어방법 및 자동차 냉각 시스템 | |
RU2628682C2 (ru) | Система двигателя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CN102486114B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 |
JP2011231670A (ja) | 内燃機関冷却装置 | |
JP2014163336A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冷却装置 | |
JP5633199B2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 | |
CN102345500B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 |
CN212716879U (zh) |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8343500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 |
JP2016000971A (ja) | 過給機付き内燃機関システム | |
US20090000779A1 (en) | Single-loop cooling system having dual radiators | |
CN207864042U (zh) |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以及发动机 | |
JP6007128B2 (ja) | 排気再循環装置の冷却装置 | |
RU2578253C1 (ru) |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ую систему охлаждения | |
CN201786431U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循环回路 | |
CN202280504U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1786435U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 | |
US20070170271A1 (en) | Auxiliary power unit heating system | |
CN102345501B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02913313A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 | |
US20200088086A1 (en) | Engine cooling system | |
JP2002147291A (ja) | クーラ付き排ガス再循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