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2791A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2791A
CN102342791A CN2011101193775A CN201110119377A CN102342791A CN 102342791 A CN102342791 A CN 102342791A CN 2011101193775 A CN2011101193775 A CN 2011101193775A CN 201110119377 A CN201110119377 A CN 201110119377A CN 102342791 A CN102342791 A CN 102342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or
casing
water
main body
ultrasonic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93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见宪政
松本良昭
松本千寿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2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将净化空气的物质向设备外部排出的电动吸尘器。在吸尘器主体(2)中内置有电动鼓风机(9)及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包括能够积存水的箱体(28)、将箱体(28)的水电解而作为电解水的电极(30)以及超声波振子(39)。箱体(28)经由连结管(26)与电动鼓风机(9)结合,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一部分通过连结管(26)而进入箱体(28)的内部。在进入箱体28内的排气的压力下,箱体(28)内的电解水被供给到超声波振子(39)。超声波振子(39)从供给的电解水产生电解水雾(M),并利用进入箱体(28)内的排气的压力使电解水雾M喷出。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一种内置有放出净化空气的物质的装置的电动吸尘器(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内置有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向设备外部(室内)排出负离子。通过负离子附着于在室内漂浮的尘埃并落下而去除尘埃,由此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
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气体供给装置和负离子化装置,该气体供给装置利用空气泵供给用于进行负离子化的气体,该负离子化装置使气体供给装置所供给的气体负离子化并向设备外部排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845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中,利用空气泵供给气体的势头使负离子向设备外部排出。即,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向设备外部排出净化空气的物质(负离子),在电动吸尘器中必须具备空气泵,由此可能造成电动吸尘器的结构的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向设备外部排出净化空气的物质的电动吸尘器。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电动鼓风机且设有用于将所述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产生的排气排出的排气口;电解水雾的喷出口,其设在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上;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其内置于所述吸尘器主体中且生成电解水雾以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电解水雾,所述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包括:箱体,其能够在内部积存水且经由连结路与所述电动鼓风机结合,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连结路使所述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的一部分进入其内部;电极,其用于将所述箱体的水电解而作为电解水;超声波振子,其为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板状且以一个侧面与所述箱体内连通而另一个侧面经由所述喷出口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露出的状态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用于从在进入所述箱体内的排气的压力的作用下被供给的电解水来产生电解水雾并使该电解水雾从所述贯通孔喷出。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收纳状态的所述吸尘器主体以所述一侧面从上方与地板面对置的方式立起,在所述电解水雾生成单元中设有供给路,该供给路具有与所述超声波振子连接的一端部、在所述吸尘器主体为非收纳状态下浸入所述箱体的水中且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离开所述箱体的水面的另一端部,且该供给路在所述非收纳状态下将所述箱体的水向所述超声波振子供给。
在上述第二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路以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而向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离开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
在上述第二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路的另一端部向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离开的方向折弯。
在上述第二至第四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开闭器,其开闭所述喷出口;施力构件,其对所述开闭器向关闭的方向施力;打开构件,其在所述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承受所述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的一部分,从而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打开所述开闭器。
在上述第二至第四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开闭器,其开闭所述喷出口;施力构件,其对所述开闭器向打开的方向施力;关闭构件,其在所述吸尘器主体立起而处于收纳状态时,通过与地板面抵接而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关闭所述开闭器。
在上述第二至第六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其收纳于所述箱体内且根据未与水接触这一情况而检测到所述箱体内的水不足;停止机构,其根据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箱体内的水不足而使所述电解水雾生成单元的运转停止,所述检测机构以所述吸尘器主体立起而处于收纳状态时配置在比所述箱体内的水的水面高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离开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至第七方案中任意一个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导向路,其形成在所述箱体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表面之间,使设备外部的空气进入并将其向从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排气引导。
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九方案的电动吸尘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被划分成生成室和贮存室,所述生成室收容所述电极而生成电解水,所述贮存室配置在所述生成室的上方并将所述生成室内的电解水吸上并积存,所述超声波振子的一个侧面面向所述贮存室内,所述箱体的顶壁从上方划分所述贮存室,在所述顶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贮存室连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由空气能够通过但水分不能通过的构件闭塞。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的发明,电动吸尘器具有内置有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主体和内置在吸尘器主体内的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在吸尘器主体上设有用于将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产生的排气排出的排气口,而且在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设有电解水雾的喷出口。
电解水雾生成单元生成电解水雾以使从喷出口喷出电解水雾。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包括:能够在内部积存水的箱体、用于将箱体的水电解而作为电解水的电极、由电解水生成电解水雾的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振子为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板状,其以一个侧面与箱体内连通而另一个侧面经由喷出口从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露出的状态安装在箱体上。箱体经由连结路与电动鼓风机结合,由此,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的一部分通过连结路进入箱体的内部。在进入箱体内的排气的压力下,箱体内的电解水供给到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振子从供给的电解水产生电解水雾,并利用进入箱体内的排气的压力使电解水雾从贯通孔喷出。喷出的电解水雾从吸尘器主体的喷出口向设备外部排出,从而对室内进行除菌及除臭。
即,利用该电动吸尘器,能够通过利用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的压力的简易结构将净化空气的物质(电解水雾)向设备外部排出。
根据第二方案的发明,收纳状态的吸尘器主体以设有喷出口的一侧面从上方与地板面对置的方式立起。
此外,在电解水雾生成单元设有供给路,该供给路用于在吸尘器主体处于非收纳状态下向超声波振子供给箱体的水。在供给路中,一端部与超声波振子相连,而另一端部在非收纳状态下浸入箱体的水中但在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离开箱体的水面。
这种情况下,在非收纳状态(吸尘器主体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由于在供给路中水从浸入箱体的水中的另一端部侧向一端部的超声波振子供给,所以能够通过超声波振子排出电解水雾。另一方面,在收纳状态下,因供给路的另一端部未浸入箱体的水中,所以箱体的水不会供给到超声波振子,因此能够防止箱体的水从超声波振子的贯通孔向地板面洒落。
根据第三方案的发明,由于供给路以从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而向离开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所以供给路的另一端部在非收纳状态下浸入箱体的水中而在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离开箱体的水面。
根据第四方案的发明,由于供给路的另一端部向离开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的方向折弯,所以其能够在非收纳状态下浸入箱体的水中而在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离开箱体的水面。
根据第五方案的发明,开闭喷出口的开闭器被施力构件向关闭方向施力。此外,当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打开构件因承受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的一部分而克服施力构件的作用打开开闭器。
这种情况下,当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吸尘器的运转中),由于开闭器打开,所以能够从开放的喷出口排出电解水雾。另一方面,当停止驱动电动鼓风机的驱动(吸尘器的运转)时,由于开闭器关闭而喷出口被闭塞,因此能够防止箱体的水从喷出口泄漏或者外部的尘埃从喷出口侵入吸尘器主体内而附着到超声波振子上这样的不良状况。
根据第六方案的发明,开闭喷出口的开闭器被施力构件向打开方向施力。并且,当吸尘器主体立起而处于收纳状态时,关闭构件通过与地板面抵接而克服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关闭开闭器。
这种情况下,当吸尘器主体未处于收纳状态时(吸尘器运转中),由于开闭器被施力构件施力而打开,所以电解水雾能够从开放的喷出口排出。另一方面,当吸尘器主体处于收纳状态时(吸尘器的运转停止时),由于开闭器关闭而闭塞喷出口,所以能够防止箱体的水从喷出口泄漏或者外部的尘埃从喷出口侵入吸尘器主体内而附着到超声波振子上这样的不良状况。
根据第七方案的发明,收纳于箱体内的检测机构根据未与水接触这一情况来检测到箱体内的水不足,停止机构根据该检测来停止电解水雾生成单元的运转。由此,能够防止虽然水不足但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却运转的情况。
在此,检测机构配置在离开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的位置,且配置在吸尘器主体立起而处于收纳状态时比箱体内的水的水面高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由于检测机构未与水接触,所以停止机构据此停止电解水雾生成单元的运转。因此,能够防止虽然吸尘器主体处于收纳状态但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却运转的情况。
根据第八方案的发明,在箱体与吸尘器主体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导向路,导向路使设备外部的空气进入并将其向从排气口排出的排气引导。由此,产生从设备外部通过导向路而朝向来自排气口的排气的空气流。因此,即使因电极的电解等导致箱体内的水温要上升,也能够通过该空气流来冷却箱体,所以能够防止箱体内的水温上升。
根据第九方案的发明,箱体内部划分有生成室和贮存室,生成室收容电极并生成电解水,贮存室配置在生成室的上方且能够吸上并积存生成室内的电解水。
在此,由于超声波振子的一个侧面面向贮存室,所以超声波振子从积存在贮存室的电解水产生电解水雾并使其从贯通孔喷出。
此外,箱体的顶壁从上方划分贮存室,在顶壁上形成有与贮存室连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由空气能够通过但水不能通过的构件闭塞。因此,即使在贮存室内产生气泡,所述构件也会将该气泡放出到贮存室外。由此,能够防止因贮存室内产生的气泡闭塞超声波振子的贯通孔而造成无法顺畅地从贯通孔喷出电解水雾这一不良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吸尘器主体2的右视图。
图2是吸尘器主体2的右侧剖视图。
图3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视图。
图4表示在图3中将罩体22拆下后的状态。
图5是吸尘器主体2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6表示在图3中以沿上下左右方向垂直延伸的平坦面切断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时的剖面。
图7是以沿上下左右方向垂直延伸的平坦面切断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时的剖视图。
图8(a)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左视图,其以剖面示出包括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图8(b)是在图8(a)中将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拔出后的放大图。
图9是从上侧观察到的电动鼓风机9及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的立体图。
图10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右视图,其以剖面示出包括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
图11与图8对应,示出使吸尘器主体2立起后的状态。
图12是对图11(b)适用变形例的图。
图13(a)是以沿上下左右方向垂直延伸的平坦面切断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时的剖视图,图13(b)是图13(a)的A-A线向视剖视图。
图14是设有开闭机构60的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左视图,其以剖面示出包括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
图15是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电动鼓风机9以及开闭机构60的俯视图,其以剖面示出主要部分,并示出开闭器61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16表示在图15中开闭器61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图17(a)是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以及变形例的开闭机构60的俯视剖视图,其示出开闭器61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图17(b)示出图17(a)中的开闭器61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18(a)是生成单元20的后视图,图18(b)是生成单元20的右视图。
图19(a)是通常状态下的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右视图,图19(b)表示在图19(a)中吸尘器主体2立起的状态。
图20(a)是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及电动鼓风机9的后视图,其以剖面示出一部分结构,图20(b)是图20(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0(c)示出在图20(b)中球阀80上浮后的状态。
图21(a)是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的后视图,其以剖面示出一部分结构,图21(b)至(d)示出图21(a)的B-B向视剖视图。
图22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右视图,其示出包括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
图23示出在图22中使罩体22向打开方向开始转动的状态。
图24示出在图23中使罩体22向打开方向进一步转动的状态。
图25示出在图24中使罩体22向关闭方向转动后的状态。
图26(a)是第一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6(b)是图26(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
图27(a)是第二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7(b)是图27(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
图28(a)是第三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8(b)是图28(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
图29(a)是第四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9(b)是图29(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
图30是在图29(b)中由虚线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1是用于说明电动吸尘器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2是表示在电动吸尘器1中所实施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电动鼓风机9及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的各自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
符号说明
1电动吸尘器
2吸尘器主体
9电动鼓风机
13后表面
14排气口
20电解水雾生成单元
23喷出口
26连结管
28箱体
30电极
31水位传感器
36B顶壁
39超声波振子
39A前侧面
39B后侧面
41贯通孔
47吸上管
47A一端部
47B另一端部
54生成室
55贮存室
57贯通孔
58过滤构件
61开闭器
62施力构件
63按压构件
71按压构件
100控制部
M电解水雾
X地板面
Y间隙
T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吸尘器主体2的右视图。在以下关于电动吸尘器1及其构成部件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了方便记述,以图1中的左侧为前侧、右侧为后侧、里侧为左侧、跟前侧为右侧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左右方向与宽度方向相同。
参照图1,电动吸尘器1具备吸尘器主体2、软管3、管部(未图示)、吸入件(未图示)。
吸尘器主体2为前后稍长的带圆角的箱形状。在图1中示出了作为成为吸尘器主体2的外部轮廓的中空体的框体4、在框体4的左右两侧面的后端部安装的车轮5、安装在框体4的底面的前端部的小轮6、安装在框体4的顶面的把手7。
通过车轮5及小轮6在地板面X上旋转,吸尘器主体2能够在地板面X上顺畅地移动。将车轮5及小轮6与地板面X接触时的吸尘器主体2的状态称为通常状态(非收纳状态)。
把手7为在俯视下向后侧鼓出成圆弧状的U字形状,其能够以前端部为支点地转动。把手7能够在沿着框体4顶面的倾倒位置(参照图1)与相对于框体4的顶面大致正交的方式立起的立起位置(未图示)之间转动。
接下来,说明吸尘器主体2(框体4)的内部结构。
图2是吸尘器主体2的右侧剖视图。
参照图2,吸尘器主体2在框体4内主要具备第一过滤器8、电动鼓风机9、第二过滤器10。
在此,在框体4上,在前表面11上形成有吸气口12,在后表面13(一侧面)上形成有排气口14,在框体4内部划分出与吸气口12和排气口14连通的空气流路15。上述的第一过滤器8、电动鼓风机9及第二过滤器10配置在空气流路15内。具体而言,第一过滤器8、电动鼓风机9及第二过滤器10在从空气流路15中的空气流动方向(参照黑色粗箭头)观察时从上游侧起以第一过滤器8→电动鼓风机9→第二过滤器10的顺序配置。
当吸尘器主体2处于通常状态时,框体4的后表面13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排气口14在后表面13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处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四个)。这些排气口14为在宽度方向上细长的狭缝状(同时参照后述的图3),并且隔着规定的间隔上下排列。
另外,与位于最下方的排气口14A相关联地,在后表面13的形成排气口14A的部分上形成有向前侧凹陷的凹部17。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凹部17为朝向前侧变细的大致三角形状,其在宽度方向上细长(同时参照图3)。排气口14A成为凹部17的前下侧的部分,其从凹部17向后表面13露出而面向后上侧。
在排气口14A设有在宽度方向上呈细长的板状的开闭器18。开闭器18通过其前端部以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未图示)为中心转动而开闭自如。开闭器18以向后下侧延伸的方式关闭,从框体4的内侧闭塞排气口14(未图示)。另一方面,当开闭器18从关闭的状态向右视观察下逆时针方向转动规定量时,其以向前上侧延伸的方式打开,从而开放排气口14A(参照图2)。在清扫时间之外,开闭器18关闭。
软管3为具有挠性的折皱状的软管,其一端与吸气口12连接,从而软管3的内部与空气流路15相互连通。
在电动吸尘器1中,管部(未图示)的一端与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吸入件(未图示)与管部的另一端连接。吸入件(未图示)为在宽度方向上长而上下扁平的箱状,在其底面形成有从上方与地板面X对置的吸入口(未图示)。
对于这种电动吸尘器1,当对地板面X进行清扫时,电动鼓风机9受到电力驱动而产生吸引力。该吸引力作用于吸入件(未图示)的吸入口(未图示)。因此,在该吸引力的作用下,地板面X上的尘埃由吸入口(未图示)吸入到吸入件(未图示)内,并且在依次通过吸入件、管部(未图示)、软管3后从吸入口12吸入到吸尘器主体2的空气流路15中。另外,吸入件(未图示)周围的空气与地板面X上的尘埃一起被吸入到空气流路15中。
如黑色粗箭头所示,被吸入到空气流路15中的空气及尘埃首先由第一过滤器8接受。此时,尘埃被第一过滤器8捕捉,空气与尘埃分离,从而只有空气通过第一过滤器8而继续在空气流路15中流动。通过第一过滤器8的空气在电动鼓风机9的作用下在空气流路15中向上述的空气流动方向上的电动鼓风机9的下游侧喷出。
向电动鼓风机9的下游侧喷出的空气(排气)通过第二过滤器10。第二过滤器10具有属于所谓的HEPA过滤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或者ULPA过滤器(超低穿透率空气过滤器(Ultra Low Penetration Air Filter))种类的高尘埃捕捉性能,其比第一过滤器8更能够捕捉细小的尘埃。因此,当来自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通过第二过滤器10时,该排气中的未被第一过滤器8捕捉尽的细微的尘埃由第二过滤器10捕捉,由此,排气通过第二过滤器10而被完全净化。
通过第二过滤器10后的排气继续在空气流路15中流动而朝向框体4的后表面13侧。
然后,到达比位于最下方的排气口14A靠上侧的排气口14的排气从比位于最下方的排气口14A靠上侧的排气口14沿大致水平方向朝向后方向设备外部排出(参照虚线粗箭头)。
另一方面,朝向位于最下方的排气口14A的排气(参照白色粗箭头)到达开闭器18。由此,到目前为止关闭的开闭器18在到达开闭器18的排气(参照白色粗箭头)的风压的作用下被压开,从而转动到向后上侧倾斜。由此,排气口14A向后上侧开放,到达开闭器18的排气如白色粗箭头所示那样从排气口14A向上方(具体而言为后上侧)排出到设备外部。
如此,从位于最下方的排气口14A向后上侧排出到设备外部的空气(参照白色粗箭头)从下侧碰撞从比排气口14A靠上侧的排气口14向设备外部大致水平地排出的空气(参照虚线粗箭头)。由此,从比排气口14A靠上侧的排气口14排出而向后方流出的空气被修正为流向向上,如白色粗箭头所示,其整体地向后上侧流动。
这种排气以向上方流动的方式从排气口14向设备外部排出的情况被称为上方排气。另外,从排气口14A向后上侧排出到设备外部的排气被称为风帘(air curtain)。
由于从空气流路15内向设备外部排出的空气进行上方排气,所以能够防止因该空气吹浇在地板面X上而导致地板面X上的尘埃飞扬。
此外,当结束地板面X的清扫而停止电动鼓风机9的驱动时,由于电动鼓风机9不再产生吸引力,所以空气在空气流路15中不再流动,因而没有将开闭器18压开的空气(风压变弱),开闭器18因其自重而关闭,从而再次闭塞排气口14A(未图示)。由此,当无需从排气口14A喷出空气时能够防止外部的废物从排气口14A进入框体4内。
接着,对内置于该吸尘器主体2中的、生成后述的电解水雾的电解水雾生成单元20进行说明。
图3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视图。图4表示在图3中将罩体22拆下后的状态。
关于电解水雾生成单元(以下简称为“生成单元”)20,如图3所示,在框体4的后表面1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的比位于最上方的排气口14靠上侧的部分形成有成为向前侧(图3中的里侧)凹陷的凹状的收容室21。收容室21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同时参照图2)。在收容室21内收容有生成单元20。
另外,在框体4内可拆装地安装有覆盖收容室21的罩体22。罩体22为吸尘器主体2的一部分。罩体22通过将薄板折弯成L字状而形成,在其安装于框体4的状态下,其向后侧(图3的跟前侧)延伸后折弯而向下方延伸(同时参照图2)。罩体22的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的后侧面与后表面13成为大致一个面而成为后表面13的一部分。
在罩体22的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在偏向上侧且为宽度方向大致中央的位置形成有前后贯通该部分的喷出口23。喷出口23在后视下为圆形。罩体22的划分出喷出口23的部分成为朝向后侧变粗的大致圆锥面,从而作为引导面24(同时参照图2)。
在罩体22安装在框体4的状态下,喷出口23位于从位于最上方的排气口14向上方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
在罩体22中,在其下端部一体地设置有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转动轴22A,转动轴22A由框体4支承,由此罩体22能够以转动轴22A为中心地转动。在图3的状态下,当将罩体22的上侧拉向跟前时,罩体22向跟前侧(后侧)转动。由此,如图4所示,罩体22打开而收容室21及生成单元20向后侧露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省略罩体22的图示。
需要说明的是,若使罩体22转动时罩体22会碰撞倾倒位置的把手7(参照图2),则事先将把手7转动到立起位置以避开罩体22即可。
图5是吸尘器主体2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如图5所示,在吸尘器主体2上设有电动机罩体25。电动机罩体25通过覆盖鼓风机9而将电动鼓风机9在热量上从周围的部件隔断。电动机罩体25成为前侧(在图5中为上侧)开放的箱形状,电动鼓风机9在前侧部分露出的状态下,未露出的其他部分收纳在电动机罩体25内。当驱动电动鼓风机9时,在从电动机罩体25露出的前侧部分产生吸引力,该吸引力作用于在电动鼓风机9的前侧配置的第一过滤器8内(参照图2)。另外,通过电动鼓风机9产生吸引力而吸入的空气在电动机罩体25内向电动鼓风机9的外部喷出。该空气的大部分从形成在电动机罩体25的下侧壁上的开口25A(参照图2)向电动机罩体25的外部流出,在通过上述的第二过滤器10之后,从排气口14向设备外部排出(参照图2)。
向后侧延伸的管状的连结管26(连结路)的前端部与电动机罩体25的后壁连接。连结管26的后端部与生成单元20连接。由此,电动机罩体25的内部与生成单元20的内部经由连结管26连通,在电动机罩体25内向电动鼓风机9的外部喷出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连结管26流入生成单元20的内部(详细内容见后述)。
图6表示在图3中以沿上下左右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平坦面切断生成单元20时的剖面。图7是以沿上下左右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平坦面切断生成单元20时的剖视图。图8(a)为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左视图,其以剖面示出包括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图8(b)是在图8(a)中将生成单元20拔出后的放大图。图9是从上侧观察到的电动鼓风机9及生成单元20的立体图。
如图6及图7所示,生成单元20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箱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生成单元20时,以从图6及图7所示那样的背面侧(后侧)观察时为基准来规定生成单元20的左右方向。
生成单元20包括:箱体28、帽体29、两根电极30、水位传感器31(检测机构)、超声波振子单元32、连接端子33(参照后述的图2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水位传感器31,将另外详细说明(参照后述的图18(b)),在此省略对其说明。
箱体28为成为生成单元20的外部轮廓的部分,其为宽度方向较长的中空的大致箱形状。箱体28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向上侧鼓出而成为鼓出部36(参照图9)。箱体28以鼓出部36的下端附近为边界部分,沿上下分割成两部分。该边界部分由密封件16闭塞。如后所述,在箱体28的内部能够积存水。
在箱体28内划分有电解室34和配线室35这两个空间。
电解室34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其占箱体28的内部空间的大部分。根据具有鼓出部36的箱体28的形状,从背面侧观察时电解室34成为凸状。另外,箱体28的底壁的右端部向右上侧倾斜,与此对应地,电解室34的右下侧的端部被倒角成向右上侧倾斜。在箱体28的底壁的右端部,电解室34的右下侧的划分出倒角部分的内壁面为倾斜面,成为倾斜面28A。另外,当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电解室34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成为随着朝向上侧而向前侧变小一级的台阶状(参照图8)。电解室34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上侧部分为箱体28的鼓出部36的内部空间。
在箱体28的顶壁的以上述方式向上侧鼓出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鼓出部36)的右侧相邻处形成有从上方连通电解室34的供水口37。上述的倾斜面28A位于供水口37的正下方的位置。
导入管27与箱体28连接而一体化。导入管27为折弯成L字的管状,一端部27A与箱体28的左侧壁连接,而另一端部27B为面向下方的自由端部。导入管27的内部与电解室34连通。
配线室35从电解室34的左侧相邻处向上方延伸,其在上端部向右侧折弯。配线室35的上端部从上方邻接电解室34。在箱体28上形成有使配线室35的内部向下方露出的开口28B。
参照图8(b),箱体28的鼓出部36的后侧壁34A沿大致垂直方向平坦地延伸。具体而言,后侧壁36A相对于垂直方向例如倾斜约15°,并向前上侧平坦地延伸。
在后侧壁36A上形成有向前下侧延伸而贯通后侧壁36A的贯通孔38。
参照图7,帽体29为上侧被闭塞的圆筒状,其相对于箱体28可拆装。帽体29在安装在箱体28上的状态下从上方闭塞供水口37。
两根电极30收纳于电解室34的左侧区域。所述电极30为前后薄而上下长的L字状的薄板,在下端部前后隔着间隔地对置,并且平行地延伸(参照图8)。各电极30的下端从电解室34的底部分离。
参照图7,超声波振子单元32包括超声波振子39、用于将超声波振子39安装到箱体42上的支承构件40。
超声波振子39为具有前侧面39A(一方的侧面)及后侧面39B(另一方的侧面)的金属制的薄的圆板状的压电体(参照图8(b))。在此的超声波振子39的直径例如为大约14mm。在超声波振子39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1。在此,各贯通孔41微小成具有10μm以下的直径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贯通孔41表示得比实际大并且比实际少。
参照图8(b),支承构件40包括第一环状构件42、第二环状构件43、第三环状构件44和第四环状构件45。
第一环状构件44及第二环状构件43为大小大致相等的环状。在第一环状构件42上划分出中空部分的部分形成为朝向后侧变粗的大致圆锥面,作为引导面46。以图8(b)的姿态为基准,在第一环状构件42上,前侧部分(图8(b)的右侧部分)比后侧部分向径向外侧伸出而作为凸缘部42A。
第一环状构件42和第二环状构件43重合成各自的中空部分彼此一致。在该状态下,第一环状构件42相对于第二环状构件43位于后侧(图8(b)中为左侧)。超声波振子39由处于重叠状态下的第一环状构件42及第二环状构件43夹持。在该状态下,在超声波振子39中,后侧面39B从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向后侧露出,前侧面39A从第二环状构件43的中空部分向前侧露出。
第三环状构件44及第四环状构件45为大小大致相等的环状,各自的最大内径比第一环状构件42及第二环状构件43的外径稍大。另外,以图8(b)的姿态为基准,第三环状构件44的后侧端部沿整周地向径向内侧折弯而作为卡合部44A。第四环状构件45的内径在后侧最小,此处的内径比第二环状构件43的内径稍小。管状的吸上管47(供给路)从前侧与第四环状构件45连接。以图8(b)的姿态为基准,吸上管47向前下侧呈线状地延伸。吸上管47的一端部(上端部)47A作为吸上管47的基端部,其与在第四环状构件45中内径最小的前侧的中空部分相连,另一端部(下端部)47B成为吸上管47的自由端部。吸上管47为第四环状构件45的一部分。
第三环状构件44与第四环状构件45重合成各自的中空部分彼此一致。在该状态下,第三环状构件44相对于第四环状构件45位于后侧,第三环状构件44和第四环状构件45以重叠的状态将夹持超声波振子39的第一环状构件42及第二环状构件43夹持。在该状态下,第三环状构件44的卡合部44A从后侧与第一环状构件42的凸缘部42A卡合,将第一环状构件42及第二环状构件43向第四环状构件45压抵。另外,第二环状构件43的中空部分与第四环状构件45的吸上管47的一端部47A的内部连通,一端部47A经由第二环状构件43的中空部分与超声波振子39的前侧面39A连接。
这种超声波振子单元32通过第四环状构件45的吸上管47从后上侧穿过箱体28的鼓出部36的贯通孔38而固定在箱体28上。另外,通过用螺钉103将超声波振子单元32组装到鼓出部36上,超声波振子单元32也能够固定在箱体28上(参照后述的图18(a))。由此,超声波振子39安装到箱体28上。
当吸尘器主体2处于通常状态时,在超声波振子单元32固定在箱体28的状态下(参照图8(a)),吸上管47在电解室34内从箱体28的鼓出部36的贯通孔38向前下侧呈直线状延伸。此时,虽然吸上管47的另一端部47B位于电解室34的底部的前端部附近,但是与箱体28的内壁面不接触。另外,在该状态下,在超声波振子单元32中,第四环状构件45从后侧与箱体28的鼓出部36的后侧壁36A接触,超声波振子39沿后侧壁36A向前上侧延伸。因此,超声波振子39(前侧面39A及后侧面39B)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成上述的15°左右。
另外,在该状态的超声波振子39中,前侧面39A经由第二环状构件43的中空部分及吸上管47而与箱体28的内部(电解室34)连通。另一方面,后侧面39B经由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面向后上侧的外部。
连接端子33(参照图22)收容于配线室35(参照图7),并从开口28B(参照图7)向下方露出。连接端子33经由引线48(参照图22)与两根电极30、水位传感器31(参照图18(b))及超声波振子39电连接。
在以上这样的生成单元20中,首先,参照图7,拆下帽体29以从供水孔37向箱体28的电解室34内注水。从供水孔37注入的水因与位于供水孔37的正下方的箱体28的倾斜面28A相碰而被导向左侧,从而快速地向电解室34的左侧的区域遍布。另外,水与倾斜面28A相碰而向电解室34内遍布从而在电解室34内循环。由此,可防止异物附着到箱体28的内侧面。
若在注入规定量的水后用帽体29闭塞供水孔37,则在电解室34中,水积存到规定的水位。对积存在电解室34中的水的水面标注符号T。当水在电解室34内积存到规定的水位时,在电解室34内,两根电极30的各自的下侧部分被水浸没(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水位传感器31后述)。另外,超声波振子单元32的吸上管47的另一端部47B也浸没在箱体42内的水中。另一方面,导入管27的一端部27A在水面T的上方的位置与箱体28连接,导入管27与在电解室34中比水面T靠上方的空间连通。
在此,在生成单元20中,通过使用密封件等能够确保密封性。因此,不会发生电解室34的水向配线室35泄漏、水从箱体28的后侧壁36A与超声波振子单元32的接头或超声波振子单元32的各构成构件的接头泄漏的情况(同时参照图8(b))。
接下来,如图6所示,从上方将生成单元20安装到处于通常状态的吸尘器主体2的框体4上,从上方收容到收容室21中。在生成单元20完全安装到框体4上时,连接端子33与设在框体4上的主体端子49连接(参照图22)。另外,从电动机罩体25延伸的连结管26从下侧与生成单元20的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连接(参照图22),由此,箱体28经由连结管26与电动机罩体25内的电动鼓风机9结合(参照图5)。
然后,当关闭罩体22而闭塞收容室21时(参照图3),如图2所示,生成单元20由罩体22从外部覆盖,从而成为内置于吸尘器主体2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8(a)所示,罩体22的喷出口23从后上侧与超声波振子单元32的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对置。由此,超声波振子39的后侧面39B经由喷出口23从框体4(吸尘器主体2)的后表面13向后上侧露出。此时,超声波振子39也向前上侧延伸,且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上述的15°左右。
在该状态下,如上述那样对地板面X进行清扫。此时,从内置于吸尘器主体2的主体电源(未图示)经由上述的主体端子49及连接端子33(参照图22)对生成单元20供给电力。
在此,参照图8(b),在生成单元20中,如上述那样,电解室34内的一对电极30浸入水中,通过经由引线48对一对电极30施加电压,能够使电解室34内的水被电解而成为电解水。
更具体而言,经由引线48对一对电解30间歇地施加电极,从而交替地流过规定的电流以使彼此成为相反极性,由此电解室34内的水被电解。水通常为自来水,由于自来水中含有氯,所以通过电解产生如下的电化学反应。
(阳极侧)
4H2O-4e-→4H++O2↑+2H2O
2Cl-→Cl2+2e-
Figure BSA00000492987600181
(阴极侧)
4H2O+4e-→2H2↑+4OH-
(电极间)
H++OH-→H2O
通过上述的电化学反应,能够生成含有带除菌效果和除臭效果的次氯酸(HClO)和活性氧的电解水,而积存于电解室34的内部。即,电解室34内的自来水通过电化学反应而成为规定浓度的电解水。
然后,在对地板面进行清扫的过程中,若按压设在吸尘器主体2上的专用开关50(称为雾开关50(开始操作部),参照后述的图31),在电动鼓风机9(参照图2)被驱动的状态下,对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脉冲,由此超声波振子39进行振动。
由此,参照图5,通过电动鼓风机9向电动机罩体25内喷出的空气(排气)的一部分如粗线箭头所示那样依次通过连结管26及导入管27。然后,该排气如图7所示那样从上方流入箱体28的电解室34的内部。这样,对于箱体28而言,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一部分能够通过连结管26及导入管27进入内部的电解室34(参照图5)。
然后,从上方流入到(进入到)电解室34的内部的排气从上方挤压电解室34的电解水的水面T。由此,电解室34的电解水从吸上管47的另一端部47B流入到吸上管47内并在吸上管47内上升。参照图8(b),在吸上管47内上升的电解水从吸上管47的一端部47A通过第二环状构件43的中空部分而到达(供给到)超声波振子39的前侧面39A。这样,吸上管47在吸尘器主体2的通常状态(非收纳状态)下将箱体28(电解室34)的水向超声波振子39供给。
此时,在通过施加电压脉冲而振动的超声波振子39的作用下,超声波振子39的前侧面39A侧的贯通孔41(参照图7)附近的电解水被超声波振动,从而由贯通孔41产生作为微小的水粒子的电解水雾(以下简称为“雾”)M(参照图8(a))。并且,在流入到电解室34的内部的排气的压力下,电解室34的电解水不断地供给到超声波振子39,从而由超声波振子39产生的雾在排气的压力下从贯通孔41喷出,并通过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向后上侧(斜上方)喷出(参照图8(a))。
如图2所示,由喷出口41喷出的雾M从罩体22的喷出口23喷出而向后上侧散开。需要说明的是,向与后上侧不同方向喷出的雾M通过第一环状构件42的引导面46及喷出口23的引导面24被校正其喷出方向,从而向后上侧(斜上方)正确地喷出。
向后上侧散开的雾M在上升到上限后这次在自重的作用下呈抛物线状地向后下侧下降。此时,雾M被如上述那样从吸尘器主体2的排气口14进行上方排气的空气(参照图2的白色粗箭头)从下方抬起,所以乘着该空气而再次向后上侧散开,从而遍布室内的各个角落。由此,不但能够通过雾M去除在室内漂浮的病毒和过敏物质而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而且还能够通过雾M对室内进行除臭。
在此,如上述那样,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一部分通过连结管26进入箱体28的内部(参照图5),在该排气的压力下,箱体28内的电解水被供给到超声波振子39。然后,超声波振子39由被供给的电解水而产生雾M,并在进入到箱体28内的排气的压力下使雾M从贯通孔41(参照图7)喷出。即,对于该电动吸尘器1,能够通过利用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压力的简易结构使净化空气的物质(雾M)向设备外部排出。
图10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右侧视图,其以剖面示出包括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
参照图10,在生成单元20与框体4的后表面13上的划分出收容室21的部分之间,遍及整个区域地确保有间隙Y(导向路)。间隙Y从宽度方向观察时由生成单元20和在框体4的后表面13的划分出收容室21的部分划分成L字状。然后,在罩体22被关闭的状态下,在罩体22的上端部的前端部形成有入口51,该入口51沿上下贯通罩体22且从上方连通间隙Y。另外,在罩体22的下端部和框体4的后表面13之间或者在罩体22的下端部本身上形成有从后方连通间隙Y的出口52。出口52从上侧邻接后表面13的排气口14。
在这种情况下,若空气从排气口14进行上方排气(参照白色粗箭头),则间隙Y内的空气以被上述空气拉引的方式从出口52流出。于是,伴随于此,产生从入口51通过间隙Y而从出口52流出的空气流(参照黑色箭头)。即,设备外部的空气在入口51进入间隙Y,该间隙Y在出口52将该空气向从排气口14排出的排气(参照白色粗箭头)引导。
在生成单元20中,由于在电解室34内流入来自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通过电极30(参照图2)进行电解,所以箱体28(电解室34)内的电解水的温度容易上升。因此,可能导致电解室34内的电解水的次氯酸的产生量或浓度降低而使电解水的除菌效果和除臭效果下降。
因此,利用从排气口14被上方排气的空气的导向作用,产生从入口51通过间隙Y而从出口52流出的空气的气流,由此能够利用在间隙Y流动的空气冷却生成单元20(箱体28)。因此,即使因为利用电极30进行电解等导致箱体28内的水温上升,也能够通过箱体28被该空气流冷却而防止箱体28内的水温上升。
图11对应于图8,示出吸尘器主体2立起后的状态。
此外,当对地板面X的清扫结束后而收纳电动吸尘器1时,若使吸尘器主体2立起,则吸尘器主体2能够改变姿态,从上述的通常状态(参照图8)变为图11所示的收纳状态。在处于收纳状态的吸尘器主体2中,框体4的后表面13从上方与地板面X对置(参照图11(a))。由此,电动吸尘器能够收纳得紧凑。
如上述那样,在通常状态下,对于吸上管47而言,由于水从浸入箱体28的水中的另一端部47B侧向一端部47A的超声波振子39供给,所以能够利用超声波振子39使电解水雾M排出(参照图8)。
另一方面,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超声波振子39的经由喷出口23从吸尘器主体2的后表面13露出的后侧面39B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且从上方与地板面X对置。因此,可以预想到箱体28的电解室34的电解水从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参照图7)顺着后侧面(在图11中为下侧面)39B(沿着后侧面39B的倾斜)而洒落在地板面X上。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通过将电解室34的电解水向超声波振子39引导的吸上管47而言,虽然在通常状态下另一端部47B位于电解室34的电解水的水面T下(参照图8),但是在收纳状态下其向上方离开水面T而未浸入在箱体28的电解水中。因此,在收纳状态下,电解室34的电解水不会被通过吸上管47向超声波振子39引导(供给),从而能够防止箱体28的电解水从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向地板面X洒落。
这样,在通常状态下另一端部47B位于电解室34的电解水的水面T之下而浸入在箱体28的水中,但是在收纳状态下另一端部47B向上方离开水面T,这是因为,吸上管47从一端部47A朝向另一端部47B而向从框体4的后表面13分离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图12是在图11(b)中适用了变形例的图。
为了达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如图12所示,以吸上管47成为L字状的方式预先将另一端部47B向离开框体4的后表面13的方向(在通常状态下为前侧,在收纳状态下为上侧)折弯即可。这样一来,在通常状态下,另一端部47B位于电解室34的电解水的水面T之下而浸入在箱体28的水中(未图示),从而吸上管47能够将电解水向超声波振子39引导,而在图12所示的收纳状态下另一端部47B向上方离开水面T,所以电解水不会通过吸上管47从超声波振子39洒落到地板面X上。
图13(a)示出以沿上下左右方向垂直延伸的平坦面切断生成单元20时的剖面,图13(b)是图13(a)的A-A向视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3(a)中以假想线示出超声波振子39。
图13(b)所示的生成单元20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第四环状构件45(参照图8)被省略。在该情况下,第三环状构件44和箱体28的鼓出部36的后侧壁36A夹持以重叠的状态将超声波振子39夹持的第一环状构件42及第二环状构件43。此外,后侧壁36A的贯通孔38沿后侧壁36A的厚度方向贯通后侧壁36A,且从前侧连通第二环状构件43的中空部分。另外,箱体28的内部的电解室34通过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分隔壁53划分出比鼓出部36的内侧部分靠下侧的部分(生成室54)和鼓出部36的内侧部分(贮存室55)。贮存室55配置在生成室54的上方。在生成室54配置有上述的电极30和水位传感器31(参照图7),在生成室54生成电解水。后侧壁36A的贯通孔38从后侧连通贮存室55,超声波振子39的前侧面39A经由第二环状构件43的中空部分及贯通孔38从后侧面向贮存室55内。
向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吸上管56的上端部与分隔壁53相连,生成室54和贮存室55经由吸上管56的内部连通。吸上管56的下端部位于比生成室54的底部靠上方的位置且浸入在生成室54的电解水中。
这种情况下,从电动鼓风机9喷出的排气的一部分如上述那样依次通过连结管26及导入管27(参照图5),从上方流入电解室34的生成室54的内部而从上方挤压生成室54的电解水的水面T。由此,生成室54的电解水在吸上管56内上升而到达贮存室55,并且积存在贮存室55内。由此,生成室54内的电解水能够被抽上而积存在贮存室55内。
然后,当电解水在贮存室55内积存到电解水到达超声波振子39的前侧面39A的位置时,通过使超声波振子39进行超声波振动而产生雾,并使其从贯通孔41(参照图7)向后上侧的设备外部喷出。
如上述那样,超声波振子39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约15°。由此,即使在贮存室55的电解水通过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参照图7)时外部的空气从贯通孔41进入贮存室55内而成为气泡,该气泡也不会附着在超声波振子39的前侧面39A而闭塞贯通孔41,从而快速地向贮存室55的上部空间移动。由此,能够防止因气泡而阻碍雾M从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参照图2)喷出。
但是,当利用吸上管56将生成室54的电解水吸上到贮存室55时,可以预想到在贮存室55产生气泡而闭塞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因此,在从上方划分出贮存室55的箱体28(鼓出部36)的顶壁36B上设置从上方连通贮存室55的贯通孔57,利用空气能通过而水分不能通过的构件(称为“过滤构件”)来闭塞该贯通孔57。作为过滤构件58,可举出氟树脂多孔质膜(TEMISH)(注册商标)。由于在贮存室55产生的气泡通过过滤构件58向外部排出,所以能够防止因该气泡而闭塞贯通孔41。另外,贮存室55内的电解水不会通过过滤构件58而向外部泄漏。
这样,即使在贮存室55内产生气泡,过滤构件58也会将气泡放出到贮存室55的外部,所以能够防止因在贮存室55内产生的气泡使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闭塞而造成电解水雾M无法从贯通孔41顺畅地喷出的不良状况。
另外,由于能够使贮存室55的空气从过滤构件58向生成单元20的外部流出,所以相应地能够较早地在贮存室55中积存电解水到能够开始产生雾的水位。由此,能够较早地产生雾。
图14是设有开闭机构60的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左侧图,其以剖面示出包括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图15为生成单元20、电动鼓风机9及开闭机构60的俯视图,其以剖面示出主要部分,并且示出开闭器61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图16示出图15中的开闭器61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
另外,为了防止来自超声波振子39的水漏出、来自外部的尘埃向超声波振子39附着等,可以对上述的所有结构的生成单元20设置开闭机构60。
开闭机构60具备开闭喷出口23的开闭器61,作为使开闭器61开闭的机构,具备图15所示的施力构件62、按压构件63(打开构件)及获取管64。
开闭器61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而前后薄的板状。以后视下的开闭器61的姿态为基准,则在开闭器61的偏向右侧(在图15中为偏向下侧)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5,该贯通孔65前后贯通开闭器61。开闭器61的左端部向前侧(在图15中为右侧)折弯成大致直角。在开闭器61的右端部一体地设有被按压部66。被按压部66的前端面的右侧部分在后视下为向右后侧呈直线状倾斜的倾斜面66A。
开闭器61由罩体22和框体4支承成能够沿宽度方向滑动。
在后视下,连通孔65从罩体22的喷出口23向右侧偏移时的开闭器61位于关闭的位置(关闭位置),其以比连通孔65靠左侧的部分从前侧闭塞喷出口23且从后侧闭塞生成单元20的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在该状态下,通过开闭器61将喷出口23和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之间隔断。因此,箱体28内的电解水不会经由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参照图7)向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及喷出口23向设备外部泄漏,另外,外部的尘埃也不会从喷出口23侵入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而附着到超声波振子39上。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若使处于关闭位置的开闭器61在后视下向左侧滑动而连通孔65配置在喷出口23和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之间,则开闭器61配置在打开的位置(打开位置)。此时,喷出口23和第一环状构件42的中空部分经由连通孔65连通。
参照图15,施力构件62为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压缩弹簧,在后视下,其插在罩体22的左内侧面和开闭器61的左端部之间。施力构件62利用有伸展趋势的作用力对开闭器61向后视下右侧的位置(关闭方向)施力。
按压构件63一体地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轴部67和设在轴部67的后端部的按压部68。按压部68的后端面在后视下向右后侧呈直线状地倾斜。在轴部67的前端一体地设有凸缘部67A,该凸缘部67A从轴部67的圆周面向径向外侧呈凸缘状地伸出。
另外,在吸尘器主体2上设有收纳轴部67的前端部的收纳部69。收纳部69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其在后端开放而在前端闭塞。收纳部69的后端成为向径向内侧折弯的折弯部69A。按压构件63在轴部67的前端部收纳在收纳部69的状态下能够前后滑动。在轴部67的前端部卷绕有前后较长的螺旋弹簧70。该螺旋弹簧70为压缩弹簧,其插在轴部67的前端的凸缘部67A与收纳部69的后端的折弯部69A之间,利用有伸展趋势的作用力对按压构件63整体向前侧施力。
获取管64为折弯成曲轴状的管状,其一端部64A与电动机罩体25连接,而另一端部64B与收纳部69相连。由此,电动机罩体25的内部与收纳部69的内部(具体而言为比按压构件63的轴部67的前端的凸缘部67A靠前侧的区域)连通。
在这种结构中,开闭器61在电动鼓风机9未被驱动的状态下位于关闭位置。此外,若驱动电动鼓风机9,则从电动鼓风机9喷出的排气的一部分因被获取管64获取而通过获取管64内到达收纳部69的内部。该排气对按压构件63的形成有凸缘部67A的轴部67的前端面向后侧按压。由此,按压构件63因承受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一部分而克服螺旋弹簧70的作用力向后侧滑动,此时,按压构件63的按压部68的倾斜的后端面向后侧按压开闭器61的被按压部66的倾斜面66A。由此,按压部68向后侧按压被按压部66的按压力向后视下的左侧作用,开闭器61克服施力构件62的作用力向左侧滑动而到达图16所示的打开位置。即,按压构件63通过承受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一部分而克服施力构件62的作用力打开开闭器61。
另外,在该状态下,若停止对电动鼓风机9的驱动,则从电动鼓风机9喷出的排气停止向后侧按压轴部67的前端面,因此,按压构件63在螺旋弹簧70的作用力下返回到原来的前侧的位置,对应于此,开闭器61在施力构件62的作用力下向关闭位置返回(参照图15)。
这样,当电动鼓风机9被驱动时(吸尘器在运转中),由于开闭器61打开,所以电解水雾能够从开放的喷出口23排出(参照图16)。另一方面,若停止对电动鼓风机9的驱动(吸尘器的运转),则开闭器61关闭而喷出口23被闭塞,因此能够防止箱体28(参照图2)的水从喷出口23泄漏或外部的尘埃从喷出口23侵入吸尘器主体2内而附着到超声波振子39上等不良情形(参照图15)。
图17(a)是生成单元20及变形例的开闭机构60的俯视剖视图,其示出开闭器61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图17(b)示出在图17(a)中开闭器61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如图17所示,也可以使用与图15及图16结构不同的开闭机构60。
在图17所示的开闭机构60中,在开闭器61的被按压部66的前端面未设置上述的倾斜面66A,替代于此,在被按压部66的后端面形成有在后视下向右前侧倾斜的倾斜面66B。
另外,设有与上述的按压构件63结构不同的按压构件71(关闭构件)。按压构件71一体地具备前后方向细长的轴部72和与轴部72的前端连接的按压部73。按压部73的前端面在后视下向右前侧倾斜。在按压部73上一体地设有突出部73A,该突出部73A向后视下的右侧突出。另外,在吸尘器主体2的框体4上,在隔开间隔地从前侧与突出部73A对置的位置设有支承凸起74。在突出部73A与支承凸起74之间插入有前后较长的施力构件75。
施力构件75为压缩弹簧,其利用有伸展趋势的作用力对按压构件71向后侧施力。在此,在罩体22的与按压构件71的轴部72对置的位置形成有通过轴部72的贯通孔76。在图17(a)中,吸尘器主体2为通常状态(参照图2),在向后侧被施力的按压构件71中,轴部72从贯通孔76向罩体22的后外侧突出。此时,开闭器61位于上述的打开位置。上述的施力构件62将开闭器61向打开方向施力而使其位于打开位置。
在该状态下,若使吸尘器主体2立起而成为收纳状态(参照图11),则从罩体22的贯通孔76向外侧突出的轴部72如图17(b)所示那样与地板面X抵接,由此,按压构件71克服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而向离开地板面X的一侧(处于收纳状态的吸尘器主体2的上侧)滑动。由此,按压构件71的按压部73的倾斜的前端面(吸尘器主体2处于收纳状态时为上端面)从下方按压开闭器61的被按压部66的倾斜面66B。由此,按压部73按压被按压部66的力向后视下的左侧作用,开闭器61克服施力构件62的作用力向左侧滑动而到达关闭位置。此时,开闭器61的比连通孔65靠右侧(在图17(b)中为下侧)的部分闭塞喷出口23。即,具有轴部72的按压构件71通过与地板面X抵接而克服施力构件62的作用力关闭开闭器61。
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当使吸尘器主体2从收纳状态成为通常状态或将吸尘器主体2从地板面X抬起时,按压构件71的轴部72不再抵接地板面X,所以开闭器61的被按压部66不再被按压构件71按压。对应于此,开闭器61在施力构件62的作用力下返回到打开位置(参照图17(a))。
这样,当吸尘器主体2未处于收纳状态时(吸尘器运转中),由于开闭61被施力构件62施力而打开,所以能够从开放的喷出口23排出电解水雾(参照图17(a))。另外,当吸尘器主体2处于收纳状态时(吸尘器的运转停止时),则由于开闭器61关闭而喷出23被闭塞,所以能够防止箱体28(参照图2)的水从喷出23漏出或者外部的尘埃从喷出口23侵入到吸尘器主体2内而附着到超声波振子39上的不良状况。
图18(a)是生成单元20的后视图,图18(b)是生成单元20的右侧视图。图19(a)是处于通常状态下的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右视图,图19(b)表示在图19(a)中吸尘器主体2立起后的状态。
接下来,说明上述的水位传感器31。
参照图18(b),水位传感器31收纳在箱体28内的电解室34内,对电解室34内的水的水位进行检测。具体而言,水位传感器31通过其下端部不与水接触而检测到电解室34的水不足。
水位传感器31为上下方向细长而前后薄的板状。水位传感器31在后视图下以与一对电极30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与所述电极30隔开间隔的前侧(在图18(b)中为左侧)的位置。即,水位传感器31位于比一对电极30远离吸尘器主体2的框体4的后表面13的位置(参照图19)。另外,水位传感器31的下端位于比电解室34的上下方向中央稍偏向下方的位置。
参照图19(a),在吸尘器主体2处于通常状态而水在电解室34内积存到规定水位的情况下,水位传感器31的下端部位于在电解室34内积存到规定水位的水的水面T之下,从而浸入在电解室34的水中。水位传感器31因下端部浸入电解室34的水中而通电,由此检测到水在电解室34内积存到了规定水位。
反之,若电解室34的水位变得比规定水位低,则水位传感器31从电解室34的水面T向上方离开。由此,因水不再与水位传感器31接触,所以水位传感器31不再通电。因此,水位传感器31检测到水在电解室34内未积存到规定水位(电解室34的水不足)。
在水在电解室34内未积存到规定水位的状态下,电极30和超声波振子39(参照图2)不与水接触。若在该状态下对电极30、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则不但不生成电解水和雾,而且还可能导致电极30、超声波振子39发热而破损。因此,在吸尘器主体2中,若水位传感器31变得不接触水,则停止对电极30、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即,生成单元20的运转)。具体而言,设在吸尘器主体2上的控制部100(参照后述的图31)根据水位传感器31不再接触水这一情况(水位传感器31检测到电解室34的水不足这一情况)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停止。利用这种结构,无论是否水不足都能够防止生成单元20运转,从而能够实现对电极30、超声波振子39的保护。
此外,如图19(b)所示,在吸尘器主体2立起而成为收纳状态的情况下,电解室34的水面T与地板面X、水位传感器31平行,水位传感器31整体配置在比电解室34的水的水面T高的位置而不再接触水。伴随于此,生成单元20的运转停止。具体而言,由于水位传感器31不再接触水,所以控制100(参照图31)据此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停止。由此,能够防止虽然吸尘器主体2处于收纳状态但生成单元20运转的情况。
另外,假设在超声波振子39与水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吸尘器主体2虽处于收纳状态但超声波振子39产生雾且吹到地板面X上而沾湿地板面X这种不良状况。
这样,为了在吸尘器主体2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况下使生成单元20不运转,在吸尘器主体2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况下,将水位传感器31配置成向上方离开电解室34的水面T即可。
图20(a)是生成单元20及电动鼓风机9的后视图,其以剖面示出一部分,图20(b)是图20(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0(c)表示在图20(b)中球阀80上浮后的状态。
参照图20(a),在将来自上述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向生成单元20的电解室34内引导的导入管27与电解室34(箱体28)的接合部分插入有由上述的氟树脂多孔质膜(TEMISH注册商标)构成的第二过滤器构件77。因此,能够防止电解室34内的水通过导入管27而向电动鼓风机9泄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过滤器构件77不限于配置在导入管27与电解室34(箱体28)的接合部分,也可以配置在导入管27或连结管26的中途。
此外,将收纳电动鼓风机9的电动机罩体25和导入管27之间连接的连结管26在其中途分支出与导入管27连接的主管26A和副管26B。
参照图20(b),副管26B为圆管状,其在后视下向左侧延伸后折弯成大致直角而向上方延伸。在副管26B的上端部形成有使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78。
另外,在副管26B的上端部的内周面,在比连通口78靠下侧形成有朝向上侧扩径的圆锥面79。此外,在副管26B的上端部内置有球状的球阀80。球阀80能够在副管26B的上端部的内部上下滑动,在常态下,其在自重作用下从上方接触圆锥面79。由此,通过球阀80在球阀80与圆锥面79的接触部位从上方闭塞副管26B的内部。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球阀80在副管26B的内周面不与圆锥面79以外的部分接触。
此外,在电动鼓风机9中,能够调整吸引力,根据吸引力的变化,从电动鼓风机9喷出的排气的压力发生变动。排气的一部分如上述那样从电动机罩体25的内部通过连结管26(主管26A)及导入管27而压下电解室34内的水(参照图20(a))。由此,电解室34内的水通过吸上管47到达超声波振子39而成为雾,并在排气的压力下而向设备外部排出。
在此,希望即使从电动鼓风机9喷出的排气的压力发生变动也以恒定的流势将雾向设备外部排出。因此,上述的球阀80发挥作用。
具体而言,从电动鼓风机9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通过连结管26,但是,该排气在连结管26中不仅流入主管26A,还流入副管26B(参照图20(a))。流入副管26B的排气从下方按压从上方接触圆锥面79的球阀80(参照图20(b)的粗箭头)。此时,若排气的压力比规定的大小小,则即使排气按压球阀80,球阀80也不会动作。
另一方面,若排气的压力为规定的大小以上,则如图20(c)所示,通过排气按压球阀80,球阀80从至此为止与圆锥面79接触的位置上浮。由此,在球阀80与圆锥面79之间形成有间隙Z,所以排气通过间隙Z而到达副管26B的上端部,并从连通口78向外部(连结管26的外部)排出(参照图20(c)的粗箭头)。由此,连结管26内的排气的压力变得比所述规定的大小小。
这样,由于球阀80作为所谓的放气阀或气压变动阀而发挥作用,所以即使从电动机鼓风机9喷出的排气的压力发生变动,也能够使从主管26A流入电解室34内的排气的压力维持成比所述规定的大小小。由此,在生成单元20中,能够以始终恒定的流势将雾排出到设备外部(参照图2)。
另外,在吸尘器主体2颠倒的情况下,由于球阀80在自重的作用下离开圆锥面79,所以形成上述的间隙Z。因此,从电动鼓风机9喷出而流入连结管26的排气经由该间隙Z从连通口78向外部排出,不会流入电解室34。因此,即使在吸尘器主体2颠倒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从生成单元20排出雾。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构成上述的放气阀,则可以采用球阀80以外的公知结构。
另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生成单元20的吸上管47的内部将球状的球阀81配置成移动自如。由于在排气未流入电解室34内的状态下球阀81闭塞吸上管47的内部,所以电解室34的水不会从吸上管47到达超声波振子39而从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参照图7)泄漏。另一方面,若排气流入电解室34内,该排气将球阀81压起,从而在球阀81与吸上管47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由排气按压而从电解室34流入吸上管47内的水通过球阀81与吸上管47的内周面的间隙而到达超声波振子39,从而成为雾并向设备外部排出。即,也可以设置球阀81,以使得在排气未流入电解室34内的状态下电解室34的水不从超声波振子39泄漏。
图21(a)为生成单元20的后视图,其以剖面示出一部分,图21(b)至(d)是图21(a)的B-B向视剖视图。
为了检测电解室34的水的水位,也可以使用结构与上述的水位传感器31(参照图18及图19)不同的水位检测单元82。
参照图21(b),该水位检测单元82具备浮标83、反射构件84、一对光学式传感器85A、85B。
反射构件84为由能够反射光的材料形成的线状或带状(膜片状),在上下延伸的状态下,其下端部与电解室34的底部相连,而上端部与浮标83相连。浮标83根据电解室34内的水的水位(水面T)的变化而上下运动,对应于此,反射构件84能够进行伸缩而改变上下的长度。光学式传感器85A、85B各自具备由红外线LED等构成的发光元件(未图示)和受光元件(未图示),该受光元件接受由发光元件(未图示)向水平方向发出的光中的碰到反射构件84而反射的光。光学式传感器85A、85B中的光学式传感器85A配置在比光学式传感器85B高的位置。
如图21(b)所示,在水在电解室34内积存到规定水位以上的状态(满水状态)下,光学式传感器85A、85B均在高度方向上与反射构件一致。这种情况下,在光学式传感器85A、85B中均为,发光元件(未图示)发出的光被反射构件84反射而由受光元件(未图示)受光。水位检测单元82通过在光学式传感器85A、85B中都为由反射构件84反射的光被受光元件受光的情况来检测满水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21(c)所示,当水位从满水状态下降规定量时,电极30未充分地浸入电解室34的水中,由于在该状态下即使对电极30施加电压,也不但无法生成电解水而且可能导致电极30发热而破损,所以需要停止对电极30施加电压而保护电极30。此时的水位称为电极保护水位。
此时,上侧的光学式传感器85A位于比发射构件84高的位置,下侧的光学式传感器85B继续在高度方向上与反射构件84一致。这种情况下,仅在光学式传感器85中,发光元件(未图示)发出的光由反射构件84反射而由受光元件(未图示)受光。水位检测单元82通过仅在光学式传感器85B中由受光元件对反射构件84的反射的光进行受光的情况来检测当前的水位位于电极保护水位这一情况。对应于此,后述的控制部100(参照图31)停止对电极30施加电压。但是,在水位位于电极保护水位的情况下,由于在电解室34中存在足够的用于在超声波振子39产生雾的电解水,所以不停止对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脉冲而继续排出雾M(参照图2)。
此外,如图21(d)所示,在电解室34中,在水位下降到比电极保护水位低而水基本用完的状态(缺水状态)下,光学式传感器85A、85B都不在高度方向与发射构件84一致。这种情况下,无论在光学式传感器85A、85B的哪一个中,发光元件(未图示)的光都不由反射构件84反射,因此不会由受光元件(未图示)受光。水位检测但单元82通过在光学式传感器85A、85B中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都不被受光元件受光的情况来检测缺水状态。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电解室34内基本没有用于在超声波振子39产生雾的电解水,所以为了保护超声波振子39而停止对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脉冲。
这样,根据水位检测单元82,由于不但能够检测满水状态和缺水状态还能够检测到它们中间的状态(电极保护水位),所以能够对应于电解室34中的各水位来进行适当的处理。适当的处理是指,在满水状态下对电极30及超声波振子39双方施加电压,在水位位于电极保护水位时仅停止对电极30施加电压,在缺水状态下停止对电极30及超声波振子39双方施加电压。
图22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侧部分的右视图,其以剖面示出包括生成单元20的一部分。图23示出使图22中的罩体22向打开方向开始转动的状态。图24示出使图23中的罩体22向打开方向进一步转动的状态。图25示出使图24中的罩体22向关闭方向转动的状态。
参照图22,在生成单元20安装在吸尘器主体2的框体4的状态下,框体4的主体端子49从下方与生成单元20的连接端子33连接,框体4的连结管26从下方与生成单元20的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连接。
在此,罩体22的下端部的转动轴22A从后侧(图22的右侧)与生成单元20的后下侧的端部邻接。此外,在罩体22的下端部一体地设有以向前侧突出的方式延伸的卡合部22B。在罩体22关闭的状态下,卡合部22B潜入生成单元20的后下侧的端部的下侧。另外,在L字状的罩体22的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上侧部分的下表面一体地设有向下侧突出的肋部22C。在罩体22关闭的状态下,肋部22C从上方压抵生成单元20,由此,可稳固地维持连接端子33与主体端子49的连接状态以及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与连结管26的连接状态。
若如此将处于关闭状态的罩体22向后侧拉引,则罩体22开始以转动轴22A为中心向后侧(图22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一来,如图23所示,作为罩体22的一部分而转动的卡合部22B从下方压抵生成单元20的后下侧的端部。由此,生成单元20整体上升,而连接端子33开始从主体端子49向上侧脱离,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开始从连结管26向上侧脱离。
此外,若进一步向相同方向转动罩体22,则卡合部22B进一步压起生成单元20。由此,如图24所示,生成单元20整体进一步上升,连接端子33从主体端子49向上侧完全脱离,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从连结管26向上侧完全脱离。由此,由于生成单元20完全从框体4脱离,所以能够进对脱离的生成单元20进行维护(对箱体28补给水等)。
另外,若在将维护后的生成单元20安置在图24的位置后,使罩体22向与至此为止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则如图25所示,卡合部22B从生成单元20向下侧分离,而罩体22的上侧的肋部22C从上方压抵生成单元20。由此,生成单元20整体下降,此时,连接端子33从上侧接近主体端子49,并且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从上侧接近连结管26。若使罩体22进一步向相同方向转动,则如图23所示,生成单元20进一步下降,连接端子33从上侧开始与主体端子49连接,且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从上侧开始与连结管26连接。此外,如图22所示,若使罩体22进一步向相同方向转动,则生成单元20停止下降,此时,连接端子33完全与主体端子49连接,而导入管27的另一端部27B完全与连结管26连接。
图26(a)为第一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6(b)为图26(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
接下来,对超声波振子39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26,严格来说,超声波振子39包括:形成有上述的贯通孔41的圆板状的金属板87、在金属板87的一个侧面上通过导电粘接剂88粘接的圆环状的压电体89、通过焊料分别与金属板87及压电体89连接的一对配线90A、90B。作为金属板87的材料,可以使用不锈钢等。导电粘接剂88为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DOTITE(注册商标)。
压电体89例如由压电陶瓷形成,其在被施加电压脉冲时产生振动。压电体89的外径比金属板87的外径小,所有的贯通孔41都从压电体89的中空部分露出。在压电体89的与金属板87粘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侧面形成有电极91,该电极91通过使银烧结而构成。
配线90A、90B由具有绝缘性的罩体92覆盖。在配线90A中,通过剥开罩体92而露出的前端部分通过焊料与金属板87的所述一个侧面的比压电体89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连接(参照图26(a))。在配线90B中,通过剥开罩体92而露出的前端部分通过焊料与压电体89的电极91连接。在该状态下,配线90A、90B的被罩体92覆盖的部分大致平行地延伸(参照图26(a))。
当电流在配线90A、90B间流动时,压电体89被施加电压脉冲而振动。由此,如上述那样,超声波振子39整体振动。
在此,由于作为银的烧结体的电极91比较脆,所以配线90B因运转时产生的振动而被拉伸或者配线90B在维护时被拉伸等情况可能造成配线90B的前端93从电极91脱离。
因此,将配线90B的前端部(未被罩体92覆盖的部分)形成得比较长,通过具有绝缘性的粘接剂95(硅粘接剂(silicon bond)等)将配线90B的前端部的中途部分94粘接到金属板87的所述一个侧面的比压电体89靠径向外侧的部分。
这样,即使配线90B被拉伸,拉伸配线90B的力也会被配线90B的中途部分94承受而不会到达前端93。另外,配线90B的被罩体92覆盖的部分的负载也由中途部分94承受而不会到达前端93。因此,能够防止配线90B的前端93从电极91脱离。由此,能够将配线90B的前端93和电极91的电连接状态保持为稳定的状态。
图27(a)为第二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7(b)是图27(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图28(a)是第三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8(b)是图28(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图29(a)是第四结构的超声波振子39的俯视图,图29(b)是图29(a)的超声波振子39的剖视图。图30是在图29(b)中由虚线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另外,作为与图26不同的结构,列举出图27所示的第二结构、图28所示的第三结构、图29所示的第四结构。
在图27所示的第二结构中,通过导电粘接剂88将不锈钢等金属板96贴附到电极91上,通过焊料将配线90B的前端93连接到该金属板96。在俯视下,金属板96比配线90B的前端93大,配线90B的前端93与金属板96的大致中央部分连接。与配线90B的前端93连接于电极91的情况相比,配线90B的前端93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于金属板96。
这样一来,即使配线90B被拉伸,配线90B的前端93也不会从金属板96脱离。另外,由于金属板96以与前端93连接于电极91的情况相比更大的接触面积与电极91连接,所以拉伸配线90B的力因在金属板96分散而减小,因此金属板96不会从电极91剥离。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配线90B的前端93与电极91的电连接状态。
在图28所示的第三结构中,不是通过焊料而是通过导电粘接剂88将配线90B的前端93粘接到电极91上。由于导电粘接剂88在固化的状态下具有弹性,所以即使配线90B被拉伸,也能够通过配线90B的前端93与电极91之间产生弹性变形而缓和拉伸配线90B的力。因此,能够防止配线90B的前端93从电极91脱离。由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配线90B的前端93与电极91的电连接状态。
在图29所示的第四结构中,采用柔性电缆97。柔性电缆97为具有挠性的片状结构,其沿金属板87和压电体89的台阶而折弯成曲轴状。如图30所示,柔性线缆97包括具有导电性的片状的导体98和覆盖导体98的绝缘膜99。此外,以图30的姿态为基准,导体98的左端部的未被绝缘膜99覆盖的下表面通过导电粘接剂88与电极91粘接,而配线90B的前端93与导体98的右端部的未被绝缘膜99覆盖的上表面连接。
在此,配线90B为具有弹性的金属的板簧,前端93与导体98的右端部的未被绝缘膜99覆盖的上表面弹性连接。因此,即使配线90B因振动等而运动,配线90B的前端93也仅会相对于导体98的右端部的未被绝缘膜99覆盖的上表面滑动,从而柔性电缆97不会从电极91剥离。因此,即使配线90B运动,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配线90B的前端93和电极91的电连接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另外一个配线90A也可以为板簧,而与金属板87弹性连接(参照图29(b))。
图31是用于说明电动吸尘器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接下来,参照图31说明电动吸尘器1的电气结构。
电动吸尘器1具备控制部100(停止机构、运转控制机构、施加机构、禁止机构)。控制部100具备CPU及存储其程序等的存储器(ROM、RAM等),并根据程序而执行规定的处理。
所述的电动鼓风机9、生成单元20及雾开关50与控制部100电连接,进一步而言,强弱开关101(选择操作部)及计时部102电连接。
通过使用者操作(接通)雾开关50而开始生成单元20的运转(对电极30施加电压及对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脉冲)。
强弱开关101为对电动鼓风机9的吸引力进行调整时由使用者进行选择操作的部分(提钮),其设在吸尘器主体2(参照图2)顶面等上。强弱开关101能够切换为强档101A和弱档101B。若将强弱开关101切换为强档101A,则控制部100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强运转以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若强弱开关101切换为弱档101B,则控制部100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弱运转以产生比较小的吸引力。即,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能够切换为强运转和弱运转,通过操作强弱开关101能够选择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
在此,当在强运转中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时,来自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压力变得比较大,当在弱运转中产生比较小的吸引力时,则来自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压力变得比较小。如上述那样,由于在进入到箱体28内的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压力下,箱体28内的电解水供给到超声波振子39(参照图2及图5),所以在水未到达超声波振子39的状态下,根据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是强运转及弱运转中的哪一个,箱体28内的电解水向超声波振子39供给的时刻改变。
另外,由于生成单元20利用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压力将雾向设备外部排出,所以控制部100根据使用者将雾开关50接通而开始生成单元20的运转,同时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强运转或弱运转。
计时部102进行计时。
图32是表示在电动吸尘器1中实施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电动鼓风机9及生成单元20的各自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
接下来,参照图32,对控制部100(参照图31)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100监视雾开关20是否接通(步骤S1)。若雾开关50接通(在步骤S1为“是”),则控制部100确认强弱开关101(参照图31)是强还是弱(即,选择的是强档101A还是弱档101B)(步骤S2)。
若选择的是强档101A,则控制部100开始电动鼓风机9的强运转,另一方面,虽然雾开关50接通,但也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停止(OFF)(步骤S3)。由此,虽然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流入生成单元20的电解室34内,但是雾不会向设备外部排出(参照图2)。
然后,根据计时部102(参照图31)的计时,在雾开关50接通后经过规定时间(在此为三秒)(在步骤S4中为“是”)时,控制部100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开始(ON)(步骤S5)。由此,雾M在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压力下向设备外部排出(参照图2)。
此外,在使用者要结束雾的排出的情况下,将雾开关50断开。在雾开关50断开(在步骤S6中为“是”)时,控制部100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停止(OFF)(步骤S7)。由此,结束雾的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控制部100也可以停止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
另一方面,当雾开关50接通时(在步骤S1中为“是”),若选择弱档101B,则控制部100不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弱运转而使其进行强运转,另一方面,虽然雾开关50接通,但也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停止(OFF)(步骤S8)。由此,虽然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流入生成单元20的电解室34内,但是雾不向设备外部排出(参照图2)。
然后,根据计时部102的计时,在雾开关50接通后经过三秒(在步骤S9为“是”)时,则控制部100将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从强运转切换为弱运转,并且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开始(ON)(步骤S10)。由此,雾M在电动鼓风机9的排气的压力下向设备外部排出(参照图2)。
然后,当雾开关50断开(在步骤S6中为“是”)时,控制部100使生成单元20的运转停止(OFF)(步骤S7)。由此,结束雾的排出。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控制部100也可以使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停止。
这样,通过步骤S8至S10的处理,参照图33的时间图,在选择弱档101B的情况下,当雾开关50接通时,在雾开关50接通后强制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三秒钟的强运转,同时断开生成单元20。然后,在从雾开关50接通起经过三秒钟后,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切换为弱运转,并使生成单元20开始运转。
另外,在选择强档101A的情况下,当雾开关50接通时,在雾开关50被断开之前的任何时刻均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强运转,而在雾开关50接通起三秒内使生成单元20停止运转(图32的步骤S3)。然后,在从雾开关50接通起经过三秒后,使生成单元20开始运转(图32的步骤S5)。
即,在雾开关50接通的情况下,无论选择强档1014A及弱档101B中的哪一个,由于在从雾开关50接通起三秒内控制部100都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强运转,所以压力较大的排气流入电解室34内。由此,原本在电解室34内和吸上管47内的空气从超声波振子39的贯通孔41(参照图7)向设备外部被挤出,替代该空气,电解室34内的电解水快速地到达超声波振子39(参照图2)。
另外,在这三秒内,为了防止在没有水的状态下超声波振子39振动发热而发生故障,停止超声波振子39的振动(生成单元20的运转)(图32的步骤S3及步骤S8)。即,控制部100在从雾开关50被操作起经过三秒的规定时间之前禁止对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脉冲。然后,在经过这三秒后,超声波振子39振动(图32中的步骤S5及步骤S10),由此,利用到达超声波振子39的电解水而生成雾M并向设备外部排出(参照图2)。即,在箱体28内的电解水供给到超声波振子39之前,由于未对超声波振子39施加电压脉冲,所以能够防止超声波振子39因在未被供给电解水的状态下被施加电压脉冲而造成超声波振子39发生故障的不良情况。
此外,这样一来,在雾开关50接通的情况下,无论选择强档101A及弱档101B中的哪一个,都能够在同一时刻将雾M排出到设备外部(参照图2)。
上述的三秒是为了在电动鼓风机9进行强运转时使电解室34内的电解水到达超声波振子39所需要的时间,但是,替代于此,为了在电动鼓风机9进行弱运转时使电解室34内的电解水到达超声波振子39,需花费20秒左右。因此,在雾开关50接通且选择弱档101B的情况下,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弱运转,则与电动鼓风机9进行强运转的情况相比可能产生时滞而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电动鼓风机9的性能对这三秒的规定时间进行适当地设定。
因此,在雾开关50接通的情况下,无论选择强档101A及弱档101B中的哪一个,在雾开关50接通起的三秒内,都使电动鼓风机9进行强运转,并以始终相同的时刻(经过三秒的时刻)使箱体28内的电解水快速地向超声波振子39供给。然后,通过在经过三秒后立即使超声波振子39振动,能够始终在一定的时刻使雾M排出(参照图2)。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者操作雾开关50时,无论通过操作强弱开关101将电动鼓风机9的运转选择成强运转及弱运转中的哪一种,都基本不存在上述的时滞而始终在相同的时刻排出电解水雾M,从而不会感到不适感。由此,实现使用方便性的提高。
此外,当经过该三秒的规定时间后,控制部100使电动鼓风机9以使用者预先利用强弱开关101选择的强运转及弱运转中的某一种方式运转(步骤S5及步骤S10)。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9)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吸尘器主体,其内置有电动鼓风机且设有用于将所述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产生的排气排出的排气口;
电解水雾的喷出口,其设在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上;
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其内置于所述吸尘器主体中且生成电解水雾以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电解水雾,
所述电解水雾生成单元包括:
箱体,其能够在内部积存水且经由连结路与所述电动鼓风机结合,并且能够通过所述连结路使所述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的一部分进入其内部;
电极,其用于将所述箱体的水电解而作为电解水;
超声波振子,其为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板状且以一个侧面与所述箱体内连通而另一个侧面经由所述喷出口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露出的状态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用于从在进入所述箱体内的排气的压力的作用下被供给的电解水来产生电解水雾并使该电解水雾从所述贯通孔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收纳状态的所述吸尘器主体以所述一侧面从上方与地板面对置的方式立起,
在所述电解水雾生成单元中设有供给路,该供给路具有与所述超声波振子连接的一端部、在所述吸尘器主体为非收纳状态下浸入所述箱体的水中且在所述收纳状态下向上方离开所述箱体的水面的另一端部,且该供给路在所述非收纳状态下将所述箱体的水向所述超声波振子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路以从所述一端部朝向所述另一端部而向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离开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路的另一端部向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离开的方向折弯。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闭器,其开闭所述喷出口;
施力构件,其对所述开闭器向关闭的方向施力;
打开构件,其在所述电动鼓风机被驱动时承受所述电动鼓风机的排气的一部分,从而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打开所述开闭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闭器,其开闭所述喷出口;
施力构件,其对所述开闭器向打开的方向施力;
关闭构件,其在所述吸尘器主体立起而处于收纳状态时,通过与地板面抵接而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关闭所述开闭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机构,其收纳于所述箱体内且根据未与水接触这一情况而检测到所述箱体内的水不足;
停止机构,其根据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箱体内的水不足而使所述电解水雾生成单元的运转停止,
所述检测机构以所述吸尘器主体立起而处于收纳状态时配置在比所述箱体内的水的水面高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一侧面离开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导向路,其形成在所述箱体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表面之间,使设备外部的空气进入并将其向从所述排气口排出的排气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内部被划分成生成室和贮存室,所述生成室收容所述电极而生成电解水,所述贮存室配置在所述生成室的上方并将所述生成室内的电解水吸上并积存,
所述超声波振子的一个侧面面向所述贮存室内,
所述箱体的顶壁从上方划分所述贮存室,在所述顶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贮存室连通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由空气能够通过但水分不能通过的构件闭塞。
CN2011101193775A 2010-07-29 2011-05-06 电动吸尘器 Pending CN1023427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0985A JP2012029802A (ja) 2010-07-29 2010-07-29 電気掃除機
JP2010-170985 2010-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2791A true CN102342791A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42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93775A Pending CN102342791A (zh) 2010-07-29 2011-05-06 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029802A (zh)
CN (1) CN1023427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1592B1 (en) * 2016-03-02 2019-03-19 AI Incorporated Robotic floor cleaning device
CN110870718A (zh) * 2018-09-04 2020-03-10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清扫装置、工作台及电动清扫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3743B2 (ja) * 2018-10-26 2022-08-23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装置
JP7212545B2 (ja) * 2019-02-22 2023-01-25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自律型電気掃除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3519A (en) * 1977-03-18 1978-08-01 Byron W. Boyd Apparatus for ultrasonic cleaning of carpet, upholstery, and similar materials
CN2092297U (zh) * 1991-05-06 1992-01-08 大丰县方强塑料农用具厂 一种多功能洁净器
JP2006288453A (ja) * 2005-04-06 2006-10-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処理装置
CN1903381A (zh) * 2005-07-29 2007-01-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GB2436786A (en) * 2006-04-03 2007-10-10 Zhi Xiong Huo Vacuum cleaner with aerosol spray
CN101376032A (zh) * 2007-08-30 2009-03-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用电解水雾产生单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3519A (en) * 1977-03-18 1978-08-01 Byron W. Boyd Apparatus for ultrasonic cleaning of carpet, upholstery, and similar materials
CN2092297U (zh) * 1991-05-06 1992-01-08 大丰县方强塑料农用具厂 一种多功能洁净器
JP2006288453A (ja) * 2005-04-06 2006-10-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処理装置
CN1903381A (zh) * 2005-07-29 2007-01-3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GB2436786A (en) * 2006-04-03 2007-10-10 Zhi Xiong Huo Vacuum cleaner with aerosol spray
CN101376032A (zh) * 2007-08-30 2009-03-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用电解水雾产生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1592B1 (en) * 2016-03-02 2019-03-19 AI Incorporated Robotic floor cleaning device
CN110870718A (zh) * 2018-09-04 2020-03-10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清扫装置、工作台及电动清扫机
CN110870718B (zh) * 2018-09-04 2022-06-14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清扫装置、工作台及电动清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29802A (ja) 201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2792A (zh) 电动吸尘器
CN106958882B (zh) 加湿净化装置
CN101376032A (zh) 空气净化机用电解水雾产生单元
KR100734987B1 (ko) 공기 청정기
CN102342791A (zh) 电动吸尘器
US9415341B2 (en) Air purifier
CN100557323C (zh) 空气除菌装置
CN102821987B (zh) 车辆
CN101749802B (zh) 空调机
JP2022009018A (ja) 水素ガス生成装置
KR101923007B1 (ko) 가습 기능을 가지는 공기청정기 및 시스템
KR101880970B1 (ko) 잔수처리 가능한 휴대용 살균수 스프레이건
CN100370202C (zh) 冰箱
JP2006095502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還元水ミスト雰囲気形成装置、および美顔器
JP2018165396A (ja) 水素ガス生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水素ガス吸入装置
JP2015059263A (ja) 水素・酸素発生装置
CN1115739A (zh) 生产六方形水的装置
CN214276028U (zh) 负氧离子激发装置及包括其的新风系统
KR100706256B1 (ko) 산소발생장치
US20050015869A1 (en) Odor extracting water tank cover assembly and toilet comprising same
CN106574796A (zh) 换气装置
CN217482936U (zh) 一种滤芯组件及采用该滤芯组件的设备
JP2002078788A (ja) 空気清浄機
TWM574679U (zh) 健康監測裝置
TWM574681U (zh) 健康監測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