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2070B -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2070B
CN102342070B CN200980157892.3A CN200980157892A CN102342070B CN 102342070 B CN102342070 B CN 102342070B CN 200980157892 A CN200980157892 A CN 200980157892A CN 102342070 B CN102342070 B CN 102342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relay node
msub
nod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78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2070A (zh
Inventor
姜静
孙云锋
田开波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801578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42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42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2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20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92Adapting at the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data via direct - and relay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04L1/0077Cooperativ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1Ground-based stations combining by calculations packets received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before transmitting the combined packets as part of network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该方法用于包含目的节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步骤A、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步骤需要TSR个符号周期;步骤B、中继节点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数据信息后进行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发送至目的节点,该步骤需要2个符号周期。本发明解决了包含目的节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中继节点网络吞吐量低、分集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编码技术,尤其涉及正交、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基于所述方法的中继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将提供更多的高速率多媒体业务和数据业务,而移动信道中的多径衰落是影响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的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利用中继技术为移动用户提供额外的分集增益以消除多径衰落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大规模无线中继通信网络中,通常包含多个源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传统的中继方案(例如,单天线中继和MIMO中继等)需要为每个源节点单独转发数据,导致传输效率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而大幅下降。
网络编码通过对多条输入链路上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一定的线性或非线性处理(编码),可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少数据包的传输次数、增强网络的容错性和鲁棒性,在无线中继通信网络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网络中信源数量的增加,传统的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通信网络时,采用协作方式只能获得1/(N+1)符号/秒/用户的吞吐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采用作用于物理层上符号操作的复数域网络编码的方法,该方法可获得1/2符号/用户/符号周期的吞吐量,更适合无线领域。
然而,上述方法仅考虑了中继有一根天线的情况,未考虑中继有多根天线或有多个中继节点的情况,而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可综合利用空间、时间和频率三维资源,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用于解决包含目的节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中,中继节点网络吞吐量低、分集损失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A、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步骤需要TSR个符号周期;
步骤B、中继节点进行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发送至目的节点,该步骤需要2个符号周期。
步骤A为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阶段,如图1中实线所示,该阶段中Ns个源节点同时向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广播数据信息,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ySR(t)和ySD(t),该阶段需要TSR个符号周期。
步骤B为中继节点进行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如图1中虚线所示,该阶段需要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压缩数据空时编码和空时传输五个过程,以下结合图2对以上五个过程进行描述:
所述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为:中继节点R根据收到的信号ySR(t)进行最大似然解码,得到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x(t)的估计信息
x ^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 t ) - H SR x ( t ) | | 2
其中 x ^ ( t ) = x ^ 1 ( t ) . . . x ^ N S ( t ) T ,t=0,1,2,…,TSR-1, H SR = [ h S 1 R , . . . , h S N S R ] 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
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为:中继节点R将第0个符号周期至第TSR-1个符号周期之内,所有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分成两个维的列向量,其中第一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0个符号周期至第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即,;第二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个符号周期至第TSR-1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即, x ^ 2 = x ^ T ( T SR 2 ) x ^ T ( T SR 2 + 1 ) . . . x ^ T ( T SR - 1 ) T .
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为:将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中得到的维的列向量压缩成一个复信号,即,将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j左乘列向量得到,其中Pj为网络编码权值,目的是将维的列向量压缩成一个复信号,提高网络编码的吞吐量;将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中得到的维的列向量压缩成一个复信号,即,将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j左乘列向量得到
所述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为:将在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中得到的信号构成一个2×2矩阵,其中该2×2矩阵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为该2×2矩阵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为,该2×2矩阵第二行第一列的元素是的负共轭,即,,该2×2矩阵第二行第二列的元素是的共轭,即,。该2×2矩阵如下所示:
x R 1 x R 2 - x R 2 * x R 1 * = P j x ^ 1 P j x ^ 2 - ( P j x ^ 2 ) * ( P j x ^ 1 ) *
所述空时传输过程为:将所述2×2矩阵分别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发送出去,其中所述2×2矩阵的第一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第TSR个符号周期发送至目的节点,即,第一根天线在第TSR个符号周期发送信号,第二根天线在第TSR个符号周期发送信号;该2×2矩阵的第二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TSR+1个符号周期发送至目的节点,即,第一根天线在第TSR+1个符号周期发送信号,第二根天线在第TSR+1个符号周期发送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的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包括目的节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源节点用于在TSR个符号周期将数据信息广播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中继节点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发送给目的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完成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估计信息压缩过程、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和空时传输过程五个过程。
所述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中处理步骤同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
由于本发明将中继节点在TSR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成两组进行网络空时编码,并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发送完成,吞吐量可以达到TSR/(TSR+2)符号/用户/符号周期,吞吐量随TSR的增加而提高,这是传统中继协作通信无法达到的。
图7所示的无线通信网络包括一个目的节点,多个源节点,每个源节点有一根天线,有两个中继节点且两个中继节点都只有一个天线,构成了分布式的中继网络,在分布式中继网络的情况下,需要对各中继节点进行功率控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步骤A、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步骤需要Ts个符号周期;
步骤B、中继节点R1和R2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传送至目的节点,该步骤需要两个符号周期。
步骤A即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阶段,是Ns个源节点同时向中继节点R1、R2和目的节点D广播数据信息,其中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记为,中继节点R1和R2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目的节点D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ySD(t),该阶段需要Ts个符号周期。
步骤B即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需要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中继节点功率控制和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五个过程。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中继节点解码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根据收到的信号分别进行最大似然解码,中继节点R1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记为,中继节点R2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记为 x ^ 2 ( t ) = x ^ 2,1 ( t ) . . . x ^ 2 , N S ( t ) T ,估计信息通过如下两个公式计算:
x ^ 1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1 ( t ) - H SR 1 x ( t ) | | 2
x ^ 2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2 ( t ) - H SR 2 x ( t ) | | 2
其中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1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2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估计信息分组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分别对各自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进行分组,从而分别得到两个维的列向量。
中继节点R1将Ts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成两部分:
x ^ 1,1 = [ x ^ 1 T ( 0 ) , . . . , x ^ 1 T ( T s 2 - 1 ) ] T = [ x ^ 1,1 ( 0 ) , . . . , x ^ 1 , N S ( 0 ) , . . . , x ^ 1,1 ( T s 2 - 1 ) , . . . , x ^ 1 , N S ( T s 2 - 1 ) ] T
x ^ 1,2 = [ x ^ 1 T ( T s 2 ) , . . . , x ^ 1 T ( T s - 1 ) ] T = [ x ^ 1,1 ( T s 2 ) , . . . , x ^ 1 , N S ( T s 2 ) , . . . , x ^ 1,1 ( T s - 1 ) , . . . , x ^ 1 , N S ( T s - 1 ) ] T
中继节点R2将Ts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成两部分:
x ^ 2,1 = [ x ^ 2 T ( 0 ) , . . . , x ^ 2 T ( T s 2 - 1 ) ] T = [ x ^ 2,1 ( 0 ) , . . . , x ^ 2 , N S ( 0 ) , . . . , x ^ 2,1 ( T s 2 - 1 ) , . . . , x ^ 2 , N S ( T s 2 - 1 ) ] T
x ^ 2,2 = [ x ^ 2 T ( T s 2 ) , . . . , x ^ 2 T ( T s - 1 ) ] T = [ x ^ 2,1 ( T s 2 ) , . . . , x ^ 2 , N S ( T s 2 ) , . . . , x ^ 2,1 ( T s - 1 ) , . . . , x ^ 2 , N S ( T s - 1 ) ] T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估计信息压缩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维单位复行向量Pi,分别对上述四个维的列向量进行压缩,即,中继节点R1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i分别左乘列向量,得到;中继节点R2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i分别左乘列向量得到,其中Pi为网络编码权值。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根据Ns个源节点所采取的调制方式、以及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分别计算出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与Ns个源节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并根据确定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上的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
欧氏距离dSR,min的计算公式为:
d SR , min = min x ( t ) ≠ x ′ ( t ) x ( t ) ∈ C N S , x ′ ( t ) ∈ C N S Σ i = 1 N S | | h S i R j θ i ( x i ( t ) - x i ′ ( t ) ) | | 2
其中,为第i个源节点到第j个中继节点D之间的信道冲激响应,θi为第i个源节点的相位响应,xi(t)为第i个源节点可能发送的符号,x′i(t)为第i个源节点可能发送的另一个符号。
所述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根据信道衰落矩阵的变化特性有以下两种确定方法:
方法一,信道衰落矩阵为变化比较缓慢的准静态矩阵,则所述功率控制因子的计算方式为:
p n = min { d SR n , min σ SR n 2 , | h R n D | 2 σ R n D 2 } | h R n D | 2 σ R n D 2
其中,pn为第n个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因子,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为第n个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D之间的信道冲激响应,为第n个中继节点到目标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
通过上述公式可知,所述p1和p2为:
p 1 = min { d SR 1 , min σ SR 1 2 , | h R 1 D | 2 σ R 1 D 2 } | h R 1 D | 2 σ R 1 D 2 p 2 = min { d SR 2 , min σ SR 2 2 , | h R 2 D | 2 σ R 2 D 2 } | h R 2 D | 2 σ R 2 D 2
方法二,信道衰落矩阵变化相对较快,则所述功率控制因子的计算方式为:
p n = min { d SR n , min σ SR n 2 , σ R n D 2 } σ R n D 2
其中,pn为第n个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因子,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为第n个中继节点到目标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
通过上述公式可知,所述p1和p2为:
p 1 = min { d SR 1 , min σ SR 1 2 , σ R 1 D 2 } σ R 1 D 2 p 2 = min { d SR 2 , min σ SR 2 2 , σ R 2 D 2 } σ R 2 D 2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各自的压缩数据,以及上述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按照正交空时编码矩阵进行传输,即,中继节点R1在第Ts个符号周期和第Ts+1个符号周期分别发送信号,中继节点R2在第Ts个符号周期和第Ts+1个符号周期分别发送信号。根据中继节点R1和R2在第Ts个符号周期和第Ts+1个符号周期的传输信号,可构成如下2×2分布式空时编码矩阵:
p 1 x R 1 ( 0 ) p 2 x R 2 ( 1 ) - p 1 x R 1 * ( 1 ) p 2 x R 2 * ( 0 ) = p 1 P 1 x ^ 1,1 p 2 P 1 x ^ 2,2 - p 1 ( P 1 x ^ 1,2 ) * p 2 ( P 1 x ^ 2,1 ) *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的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包含目的节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源节点用于在TSR个符号周期将数据信息广播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中继节点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发送给目的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中继节点功率控制和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五个过程。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中处理步骤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
由于该方案将Ns个用户在Ts个时隙内的发送数据,在中继节点通过网络编码和分布式空时码,在两个时隙内转发完毕,因而该方案的吞吐量为Ts/(Ts+2)符号/用户/时隙,当源节点数Ts>2时,吞吐量大于现有复数域网络编码的吞吐量。另外,当Ts趋向于无穷大时,该方案的吞吐量趋近于1符号/用户/符号周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包括多源节点,一个中继节点,一个目的节点情况下的无线通信网络模型;
图2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原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原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性能曲线;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原理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性能比较曲线;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原理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性能仿真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原理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性能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3,这里TSR=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分成两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是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阶段,该阶段需要TSR=2个符号周期,第二个阶段是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该阶段需要两个符号周期。
所述的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阶段,是Ns个源节点同时向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广播发送信息,其中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ySR(t)和ySD(t),该阶段需要TSR=2个符号周期。
所述的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需要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和压缩数据空时编码和空时传输五个过程。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中继节点解码过程是中继节点R根据收到的信号ySR(t)进行最大似然解码,得到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x(t)的估计信息
x ^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 t ) - H SR x ( t ) | | 2
其中 x ^ ( t ) = x ^ 1 ( t ) . . . x ^ N S ( t ) T ,t=0,1, H SR = [ h S 1 R , . . . , h S N S R ] 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arg min表示最大似然译码。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估计信息分组过程是中继节点R将第0个符号周期内,所有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的估计值分成两个维的列向量,其中第一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0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的估计值,即,,第二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的估计值,即, x ^ 2 = x ^ ( 1 ) .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估计信息压缩过程是将上述维的列向量压缩成一个复信号,即,将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2左乘列向量得到;将上述维的列向量压缩成一个复信号,即,将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2左乘列向量得到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是将上述压缩得到的信号构成一个2×2矩阵,其中该2×2矩阵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为,该2×2矩阵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为,该2×2矩阵第二行第一列的元素是的负共轭,即,该2×2矩阵第二行第二列的元素是的共轭,即,,上述2×2矩阵如下式所示:
x R 1 x R 2 - x R 2 * x R 1 * = P 2 x ^ 1 P 2 x ^ 2 - ( P 2 x ^ 2 ) * ( P 2 x ^ 1 ) *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空时传输过程是将所述2×2矩阵分别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发送出去,其中所述2×2矩阵的第一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线在第TSR=2个符号周期内发送至目的节点,即,第一根天线在第TSR=2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第二根天线在第TSR=2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该2×2矩阵的第二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第TSR+1=3个符号周期内发送至目的节点,即,第一根天线在第TSR+1=3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第二根天线在第TSR+1=3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向量P2选择如下:
P 2 = 1 N s 1 exp ( j 2 π × 3 / ( 2 N s ) ) . . . exp ( j 2 π × 3 ( N s - 1 ) / ( 2 N s ) )
由于TSR=2,本实施例所示方案的吞吐量是符号/用户/符号周期。
图4示出了采用本实施例的仿真曲线,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空时编码与复数域协作网络编码的性能比较。其中纵坐标为误符号率,横坐标为每个符号上的信噪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和复数域网络编码方案均采用BPSK调制,吞吐量均为1/2符号/用户/符号周期。由图可看出,在SER=10-4时,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比复数域网络编码方案有5dB的增益。另外,在相同吞吐量的情况下,本方案可以获得额外的分集增益,这主要是由于本方案的中继节点在检测源节点的数据信息时,可以采用最大比合并的方法,因此,相比于两个中继节点的复数域网络编码方案,可获得额外的接收分集增益。
实施例2:
参照图5,这里TSR=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分成两个阶段完成,共需TSR+2个符号周期,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阶段需要TSR=4个符号周期,第二个阶段是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该阶段需要两个符号周期。
所述的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阶段,是Ns个源节点同时向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广播发送信息,其中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ySR(t)和ySD(t),该阶段需要TSR=2个符号周期。
所述的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需要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和压缩数据空时传输和空时传输五个过程。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中继节点解码过程是中继节点R根据收到的信号ySR(t)进行最大似然解码,得到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x(t)的估计信息
x ^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 t ) - H SR x ( t ) | | 2
其中 x ^ ( t ) = x ^ 1 ( t ) . . . x ^ N S ( t ) T ,其中t=0,1,2,3。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估计信息分组过程是中继节点R将第0个符号周期至第TSR-1=3个符号周期内,所有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的估计值分成两个维的列向量,其中第一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0个符号周期至第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的估计值,即,,第二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个符号周期至第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的估计值,即, x ^ 2 = x ^ T ( 2 ) x ^ T ( 3 ) T .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估计信息压缩过程是将上述维的列向量压缩成一个复信号,即,将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3左乘列向量得到;将上述维的列向量压缩成一个复信号,即,将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3左乘列向量得到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是将上述压缩得到的信号构成一个2×2矩阵,其中该2×2矩阵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为,该2×2矩阵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为,该2×2矩阵第二行第一列的元素是的负共轭,即,,该2×2矩阵第二行第二列的元素是的共轭,即,,该2×2矩阵如下式所示:
x R 1 x R 2 - x R 2 * x R 1 * = P 3 x ^ 1 P 3 x ^ 2 - ( P 3 x ^ 2 ) * ( P 3 x ^ 1 ) *
所述中继节点进行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中,空时传输过程是将所述2×2矩阵分别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发送出去,其中所述2×2矩阵的第一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线在第TSR=4个符号周期内发送至目的节点,即,第一根天线在第TSR=4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第二根天线在第TSR=4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该2×2矩阵的第二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第TSR+1=5个符号周期内发送至目的节点,即,第一根天线在第TSR+1=5个符号周期发送信号,第二根天线在第TSR+1=5个符号周期发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1×2N3维向量P3选择如下:
P 3 = 1 N s 1 exp ( j 2 π / ( 4 N s ) ) . . . exp ( j 2 π ( 2 N s - 1 ) / ( 4 N s ) )
由于TSR=4,本实施例提供方案的吞吐量是符号/用户/符号周期。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在不同吞吐量下的性能比较曲线,其中纵坐标为误符号率,横坐标为每个符号上的信噪比,可看出,随着吞吐量的增加,网络空时编码的性能略有下降,但不同的吞吐量情况下的分集增益没有明显变化。
另外,针对该方案不同的功控方式,还提供了实施例3和实施例4。
实施例3:
图7为有Ns个源节点,有两个中继节点的分布式中继网络示意图,当Ts=2时,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的步骤分两个阶段完成,共需Ts+2=4个符号周期。
第一个阶段是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阶段需要Ts=2个符号周期;
第二个阶段是中继节点R1和R2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传输,该阶段需要两个符号周期。
所述的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阶段,是Ns个源节点同时向中继节点R1,R2和目的节点D广播发送信息,其中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记为中继节点R1和R2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目的节点D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ySD(t),该阶段需要Ts个符号周期,t=0,1。
所述的中继节点R1和R2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需要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中继节点功率控制和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五个过程。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中继节点解码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根据收到的信号分别进行最大似然解码,中继节点R1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记为,中继节点R2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记为 x ^ 2 ( t ) = x ^ 2,1 ( t ) . . . x ^ 2 , N S ( t ) T ,t=0,1。估计信息用如下两个公式计算:
x ^ 1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1 ( t ) - H SR 1 x ( t ) | | 2
x ^ 2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2 ( t ) - H SR 2 x ( t ) | | 2
其中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1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2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估计信息分组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根据在Ts个符号周期内Ns个源节点的估计信息,分别分组得到两个维的列向量
中继节点R1将Ts=2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成两部分:
x ^ 1,1 = x ^ 1 ( 0 ) = [ x ^ 1,1 ( 0 ) , . . . , x ^ 1 , N S ( 0 ) ] T x ^ 1,2 = x ^ 1 ( 1 ) = [ x ^ 1,1 ( 1 ) , . . . , x ^ 1 , N S ( 1 ) ] T
中继节点R2将Ts=2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成两部分:
x ^ 2,1 = x ^ 2 ( 0 ) = [ x ^ 2,1 ( 0 ) , . . . , x ^ 2 , N S ( 0 ) ] T x ^ 2,2 = x ^ 2 ( 1 ) = [ x ^ 2,1 ( 1 ) , . . . , x ^ 2 , N S ( 1 ) ] T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估计信息压缩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维单位复行向量P2,分别对上述四个维的列向量进行压缩,即,中继节点R1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2分别左乘列向量,得到;中继节点R2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2分别左乘列向量得到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中继节点功率控制过程是中继节点Ri根据Ns个源节点所采取的调制方式、以及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j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计算欧式距离,并根据确定中继节点R1和R2上的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根据信道衰落矩阵的变化特性有以下两种确定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的方法:
方法一,信道衰落矩阵是准静态的,即,变化比较缓慢,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为:
p 1 = min { d SR 1 , min σ SR 1 2 , | h R 1 D | 2 σ R 1 D 2 } | h R 1 D | 2 σ R 1 D 2 p 2 = min { d SR 2 , min σ SR 2 2 , | h R 2 D | 2 σ R 2 D 2 } | h R 2 D | 2 σ R 2 D 2
方法二,信道衰落矩阵变化相对较快,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为:
p 1 = min { d SR 1 , min σ SR 1 2 , σ R 1 D 2 } σ R 1 D 2 p 2 = min { d SR 2 , min σ SR 2 2 , σ R 2 D 2 } σ R 2 D 2
其中欧氏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d SR , min = min x ( t ) ≠ x ′ ( t ) x ( t ) ∈ C N S , x ′ ( t ) ∈ C N S Σ i = 1 N S | | h S i R j θ i ( x i ( t ) - x i ′ ( t ) ) | | 2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是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各自的压缩数据,以及上述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按照正交空时编码矩阵进行传输,即,中继节点R1在第Ts=2个符号周期和第Ts+1=3个符号周期分别发送信号,中继节点R2在第Ts=2个符号周期和第Ts+1=3个符号周期分别发送信号。根据中继节点R1和R2在第Ts=2个符号周期和第Ts+1=3个符号周期的传输信号,可构成如下2×2分布式空时编码矩阵:
p 1 x R 1 ( 0 ) p 2 x R 2 ( 1 ) - p 1 x R 1 * ( 1 ) p 2 x R 2 * ( 0 ) = p 1 P 2 x ^ 1,1 p 2 P 2 x ^ 2,2 - p 1 ( P 2 x ^ 1,2 ) * p 2 ( P 2 x ^ 2,1 ) *
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在Ts=2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别由两组不同的向量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发送完成,吞吐量可以达到Ts/(Ts+2)=1/2符号/用户/时隙。
本实施例中,选择的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2网络编码向量为:
P 2 = 1 2 N s 1 exp ( j 3 × 2 π / ( 2 N s ) ) . . . exp ( j 3 × 2 π ( N s - 1 ) / ( 2 N s ) )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采用BPSK调制时的仿真曲线,其中纵坐标为误符号率,横坐标为每个符号上的信噪比,图中(2,2,1)表示有两个源节点、两个中继节点和一个目的节点,且每个节点有一根天线,吞吐量为1/2符号/用户/符号周期。由图4可看出,在相同吞吐量的情况下,基于功率控制算法1的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可获得最好的性能,在误符号率SER=10-4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功率控制算法1的编码方案有接近5dB的增益,基于功率控制算法2的编码方案有接近4dB的增益。
实施例4
图9为有Ns个源节点,有两个中继节点的分布式中继网络示意图,当Ts=4时,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的步骤分两个阶段完成,共需Ts+2=6个符号周期。
第一个阶段是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阶段需要Ts=4个符号周期;
第二个阶段是中继节点R1和R2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传输,该阶段需要两个符号周期。
所述的源节点广播数据信息阶段,是Ns个源节点同时向中继节点R1,R2和目的节点D广播发送信息,其中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记为,中继节点R1和R2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目的节点D在第t个符号周期内收到的信号分别记为ysD(t),该阶段需要Ts个符号周期,t=0,1,2,3。
所述的中继节点R1和R2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传输阶段,需要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中继节点功率控制和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五个过程。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中继节点解码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根据收到的信号分别进行最大似然解码,中继节点R1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记为,中继节点R2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记为 x ^ 2 ( t ) = x ^ 2,1 ( t ) . . . x ^ 2 , N S ( t ) T ,t=0,1,2,3。估计信息用如下两个公式计算:
x ^ 1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1 ( t ) - H SR 1 x ( t ) | | 2
x ^ 2 ( t ) = arg min x ( t ) | | y SR 2 ( t ) - H SR 2 x ( t ) | | 2
其中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1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是Ns个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2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估计信息分组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根据在Ts=4个符号周期内Ns个源节点的估计信息,分别分组得到两个维的列向量
中继节点R1将Ts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成两部分:
x ^ 1,1 = [ x ^ 1 T ( 0 ) , . . . , x ^ 1 T ( T s 2 - 1 ) ] T = [ x ^ 1,1 ( 0 ) , . . . , x ^ 1 , N S ( 0 ) , . . . , x ^ 1,1 ( T s 2 - 1 ) , . . . , x ^ 1 , N S ( T s 2 - 1 ) ] T
x ^ 1,2 = [ x ^ 1 T ( T s 2 ) , . . . , x ^ 1 T ( T s - 1 ) ] T = [ x ^ 1,1 ( T s 2 ) , . . . , x ^ 1 , N S ( T s 2 ) , . . . , x ^ 1,1 ( T s - 1 ) , . . . , x ^ 1 , N S ( T s - 1 ) ] T
中继节点R2将Ts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成两部分:
x ^ 2,1 = [ x ^ 2 T ( 0 ) , . . . , x ^ 2 T ( T s 2 - 1 ) ] T = [ x ^ 2,1 ( 0 ) , . . . , x ^ 2 , N S ( 0 ) , . . . , x ^ 2,1 ( T s 2 - 1 ) , . . . , x ^ 2 , N S ( T s 2 - 1 ) ] T
x ^ 2,2 = [ x ^ 2 T ( T s 2 ) , . . . , x ^ 2 T ( T s - 1 ) ] T = [ x ^ 2,1 ( T s 2 ) , . . . , x ^ 2 , N S ( T s 2 ) , . . . , x ^ 2,1 ( T s - 1 ) , . . . , x ^ 2 , N S ( T s - 1 ) ] T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估计信息压缩过程是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维单位复行向量P3,分别对上述四个维的列向量进行压缩,即,中继节点R1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3分别左乘列向量,得到;中继节点R2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3分别左乘列向量得到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中继节点功率控制是中继节点Ri根据Ns个源节点所采取的调制方式,以及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j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计算欧式距离并根据确定中继节点R1和R2上的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根据信道衰落矩阵的变化特性有以下两种确定方法:
方法一,信道衰落矩阵为准静态,即该信道衰落矩阵变化比较缓慢,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为:
p 1 = min { d SR 1 , min σ SR 1 2 , | h R 1 D | 2 σ R 1 D 2 } | h R 1 D | 2 σ R 1 D 2 p 2 = min { d SR 2 , min σ SR 2 2 , | h R 2 D | 2 σ R 2 D 2 } | h R 2 D | 2 σ R 2 D 2
方法二,信道衰落矩阵变化相对较快,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为:
p 1 = min { d SR 1 , min σ SR 1 2 , σ R 1 D 2 } σ R 1 D 2 p 2 = min { d SR 2 , min σ SR 2 2 , σ R 2 D 2 } σ R 2 D 2
其中欧氏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d SR , min = min x ( t ) ≠ x ′ ( t ) x ( t ) ∈ C N S , x ′ ( t ) ∈ C N S Σ i = 1 N S | | h S i R j θ i ( x i ( t ) - x i ′ ( t ) ) | | 2 = min x ( t ) ≠ x ′ ( t ) x ( t ) ∈ C N S , x ′ ( t ) ∈ C N S Σ i = 1 N S | | h S i R j θ i ( x i ( t ) - x i ′ ( t ) ) | | 2
所述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中,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是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各自的压缩数据,以及上述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按照正交空时编码矩阵进行传输,即,中继节点R1在第Ts=4个符号周期和第Ts+1=5个符号周期分别发送信号中继节点R2在第Ts=4个符号周期和第Ts+1=5个符号周期分别发送信号根据中继节点R1和R2在第Ts=4个符号周期和第Ts+1=5个符号周期的传输信号,可构成如下2×2分布式空时编码矩阵:
p 1 x R 1 ( 0 ) p 2 x R 2 ( 1 ) - p 1 x R 1 * ( 1 ) p 2 x R 2 * ( 0 ) = p 1 P 3 x ^ 1,1 p 2 P 3 x ^ 2,2 - p 1 ( P 3 x ^ 1,2 ) * p 2 ( P 3 x ^ 2,1 ) *
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在Ts=4个符号周期内的估计信号,分别由两组不同的向量进行网络空时编码,并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完成协作发送,吞吐量可以达到Ts/(Ts+2)=2/3符号/用户/时隙。
本实施例中,选择的维的单位复行向量P3为:
P 3 = 1 4 N s 1 exp ( j 3 × 2 π / ( 4 N s ) ) . . . exp ( j 3 × 2 π ( 2 N s - 1 ) / ( 4 N s ) )
图10示出了采用本实施例采用BPSK调制时的仿真曲线,其中纵坐标为误符号率,横坐标为每个符号上的信噪比,图中(2,2,1)表示有两个源节点、两个中继节点和一个目的节点,且每个节点有一根天线,吞吐量为2/3符号/用户/符号周期。由图5可看出,在相同吞吐量的情况下,基于功率控制算法1的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可获得较好的性能,且有一定的分集增益。
上述方案还可用于多点协作传输,因此源节点可以为移动终端,中继节点可以为多点协作传输中的非主小区的协作基站,目的节点可以为多点协作传输中的主基站。
另外,本发明的实现没有对系统架构和目前的处理流程修改,易于实现,便于在技术领域中进行推广,具有较强的工业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用于包含目的节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步骤需要TSR个符号周期;
步骤B、中继节点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数据信息后进行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发送至目的节点,该步骤需要2个符号周期,其中,步骤B包括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估计信息压缩过程、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和空时传输过程;所述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为中继节点根据收到的信号进行最大似然解码,得到与源节点个数NS相对应的NS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为中继节点R将第0至第TSR-1个符号周期之内,所有Ns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分成两个维的列向量;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为将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中得到的两个维的列向量分别压缩成两个复信号所述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为将在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中得到的两个复信号构成一个2×2矩阵;所述空时传输过程为将所述2×2矩阵分别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发送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如下:
第一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0个符号周期至第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
第二个向量包括中继节点对Ns个源节点在第个符号周期至第TSR-1个符号周期内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为:
维的网络编码权值单位复行向量Pj分别左乘列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中得到的向量从而得到压缩后的复信号 x R 2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中生成的所述2×2矩阵为: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为所述压缩后的复信号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为所述压缩后的复信号第二行第一列的元素为所述压缩后的复信号的负共轭,第二行第二列的元素为所述压缩后的复信号的共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时传输过程中,中继节点将所述2×2矩阵的第一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第TSR个符号周期发送至目的节点,将所述2×2矩阵的第二行的两个信号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TSR+1个符号周期发送至目的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移动终端,所述中继节点为多点协作传输中的非主小区的协作基站,所述目的节点为多点协作传输中的主基站。
7.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包含目的节点,多个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源节点用于在TSR个符号周期将数据信息广播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中继节点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发送给目的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完成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估计信息压缩过程、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和空时传输过程五个过程,其中,所述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为中继节点根据收到的信号进行最大似然解码,得到与源节点个数NS相对应的NS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为中继节点R将第0至第TSR-1个符号周期之内,所有Ns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分成两个维的列向量;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为将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中得到的两个维的列向量分别压缩成两个复信号所述压缩数据空时编码过程为将在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中得到的两个复信号构成一个2×2矩阵;所述空时传输过程为将所述2×2矩阵分别由中继节点的两根天线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发送出去。
8.一种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用于包含目的节点,源节点、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广播数据信息,该步骤需要TS个符号周期;
步骤B、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传送至目的节点,该步骤需要两个符号周期,其中,步骤B包括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中继节点功率控制过程和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过程;所述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根据收到的信号分别进行最大似然解码,分别得到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R2分别对各自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四个维的列向量,分别为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维网络编码权值单位复行向量Pi分别左乘所述得到四个压缩后的复向量所述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根据NS个源节点所采取的调制方式,以及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分别计算出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与NS个源节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并根据确定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上的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所述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各自在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中得到的压缩数据以及在所述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过程中得到的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按照正交空时编码矩阵进行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为变化比较缓慢的准静态矩阵时,则所述功率控制因子计算方式为:
p n = min ( d SR n , min σ SR n 2 , | h R n D | 2 σ R n D 2 } | h R n D | 2 σ R n D 2
其中,pn为第n个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因子,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为第n个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D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为第n个中继节点到目标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变化相对较快,则所述功率控制因子计算方式为:
p n = min { d SR n , min σ SR n 2 , σ R n D 2 } σ R n D 2
其中,pn为第n个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因子,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为信源到第n个中继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为第n个中继节点到目标节点之间信道冲激响应的方差。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节点为移动终端,所述中继节点为多点协作传输中的非主小区的协作基站,所述目的节点为多点协作传输中的主基站。
12.一种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中继传输系统,包括目的节点,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源节点用于在TSR个符号周期将数据信息广播给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中继节点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并将编码数据发送给目的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在两个符号周期内完成中继节点解码、估计信息分组、估计信息压缩、中继节点功率控制和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五个过程,其中,所述中继节点解码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根据收到的信号分别进行最大似然解码,分别得到Ns个源节点发送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所述估计信息分组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R2分别对各自解码得到的Ns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向量的估计信息进行分组,得到四个维的列向量,分别为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维网络编码权值单位复行向量Pi分别左乘所述得到四个压缩后的复向量所述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根据NS个源节点所采取的调制方式,以及源节点与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之间的信道衰落矩阵分别计算出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与NS个源节点之间的欧式距离并根据确定中继节点R1和中继节点R2上的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所述压缩数据分布式空时编码传输过程为中继节点R1和R2利用各自在所述估计信息压缩过程中得到的压缩数据 以及在所述中继节点的功率控制过程中得到的功率控制因子p1和p2,按照正交空时编码矩阵进行传输。
CN200980157892.3A 2009-01-07 2009-10-21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2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80157892.3A CN102342070B (zh) 2009-01-07 2009-10-21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6107.3 2009-01-07
CN200910076107.3A CN101771509B (zh) 2009-01-07 2009-01-07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N200980157892.3A CN102342070B (zh) 2009-01-07 2009-10-21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PCT/CN2009/074552 WO2010078772A1 (zh) 2009-01-07 2009-10-21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2070A CN102342070A (zh) 2012-02-01
CN102342070B true CN102342070B (zh) 2014-08-27

Family

ID=423162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6107.3A Active CN101771509B (zh) 2009-01-07 2009-01-07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N20098015789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42070B (zh) 2009-01-07 2009-10-21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6107.3A Active CN101771509B (zh) 2009-01-07 2009-01-07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410707B1 (zh)
CN (2) CN101771509B (zh)
RU (1) RU2515537C2 (zh)
WO (1) WO20100787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09B (zh) * 2009-01-07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N102340380A (zh) * 2010-07-23 2012-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有限反馈预编码的协作中继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944975B (zh) * 2010-10-07 2012-11-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准正交信道分配的分布式Alamouti编码协作传输方法
CN102983945B (zh) * 2012-12-06 2015-07-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在多用户信道中实现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2983947B (zh) * 2012-12-19 2015-04-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双向中继模型的平坦频选衰落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3152141A (zh) * 2013-03-20 2013-06-12 中国计量学院 一种多源分布式协作网络中协作空时网络编码方法
CN103200192B (zh) * 2013-03-28 2016-02-1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网络编码层对数据包的编解码方法
CN103220089B (zh) * 2013-05-07 2016-01-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双向多中继网络的分布式循环重叠空时码传输方法
CN106464340B (zh) * 2014-05-28 2020-06-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为不同用户正交地中继用户数据的方法
CN104066141B (zh) * 2014-07-10 2017-11-0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全空时网络编码的协同通信方法及系统
US9967909B2 (en) * 2015-11-04 2018-05-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assembly using network coding
CN105763298B (zh) * 2016-02-05 2019-02-19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井下协作mimo系统通信模型建立方法
FR3048574A1 (fr) * 2016-03-07 2017-09-08 Orange Selection d'une instanciation de tranche de reseau pour la transmission de paquets montants
CN107465486B (zh) * 2017-06-28 2020-07-2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水声网络的协作编码通信方法
CN108880629B (zh) * 2018-06-06 2021-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空时编码和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方法
CN112217820B (zh) * 2020-09-27 2022-08-09 伍仁勇 网络传输方法、系统、本地编码核生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09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4012B2 (ja) * 2003-05-28 2010-10-20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中継を利用する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1929660B1 (en) * 2005-09-28 2014-08-06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a space-time encoded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04469B2 (ja) * 2005-09-28 2011-06-1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セルラネットワークのデータ協力中継方法
EP2547028A3 (en) * 2006-07-28 2013-04-10 Apple Inc. Space-time block code communications with co-operative relays
WO2008057594A2 (en) * 2006-11-08 2008-05-1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Kg Virtual space-time code for relay networks
CN101321144B (zh) * 2007-06-06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传输方法及收发信机
CN101242241B (zh) * 2008-03-05 2012-05-16 中国科学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 基于异步协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空时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309127A (zh) * 2008-07-10 2008-11-19 浙江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分布式mimo传输方法
CN101316155A (zh) * 2008-07-14 2008-12-03 浙江大学 采用分布式mimo和网络编码技术的无线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09A (zh) * 2009-01-07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515537C2 (ru) 2014-05-10
CN102342070A (zh) 2012-02-01
EP2410707A1 (en) 2012-01-25
CN101771509B (zh) 2015-01-28
EP2410707A4 (en) 2014-05-28
WO2010078772A1 (zh) 2010-07-15
CN101771509A (zh) 2010-07-07
EP2410707B1 (en) 2018-03-21
RU2011147486A (ru) 2013-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2070B (zh) 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及中继传输系统
CN101442388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CN101378277B (zh) 多用户预编码及调度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基站
US8036257B2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t least one transmit mode parameter for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CN101997588B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07262B (zh) 空时分组编码mimo系统中的两阶段预编码方法
CN104617996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最大化最小信噪比的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01499837B (zh) 多用户mimo广播信道中低复杂度用户的选择方法
CN101383646A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
CN101237264A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虚拟mimo功率分配传输方案
CN101494527B (zh) 分布式正交网络空时编码方法
CN101286823A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1848070B (zh) Mimo中继广播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1908949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基站、中继站、用户终端和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
CN101562505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多用户调度方法
CN101197639B (zh) 分布式mimo的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483467B (zh) 多输入多输出多址信道吞吐量最大化的方法
CN106230493B (zh) 一种多用户mimo上行链路天线选择和用户调度方法
CN100414851C (zh) 一种基于旋转星座图的空时编码方法
CN101247158B (zh) 非理想信道多天线系统发射模式及相应调制方式的选择方法
CN103118436A (zh) 一种mu-mimo下行链路基于干扰预评估的用户调度算法
CN102594524A (zh) 基于最优中继线性加权矩阵的正交空时块编码传输方法
CN113395732B (zh) 一种优化能量传输与通信的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09617580B (zh) 一种空移键控的映射方法
CN103414668B (zh) 基于训练序列估计双向中继协作系统的信道系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