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8967B - 防手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手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8967B
CN102338967B CN2010102320788A CN201010232078A CN102338967B CN 102338967 B CN102338967 B CN 102338967B CN 2010102320788 A CN2010102320788 A CN 2010102320788A CN 201010232078 A CN201010232078 A CN 201010232078A CN 102338967 B CN102338967 B CN 102338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vibrating device
hand vibrating
group
sl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20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8967A (zh
Inventor
吴木源
吕建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320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8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8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8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8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8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防手振装置,该防手振装置包含一第一连杆组以及一第一弹性元件。第一连杆组设置于一框架,该第一连杆组包含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连杆及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枢接至该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该框架形成一四连杆机构;第一弹性元件可使一光学元件组紧贴第一连杆,借以使得光学元件组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防手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手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防手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小型数字相机已普及于一般消费者,在进行拍照时,使用者手部的偏移或是呼吸的振动常会造成晃动而影响照片质量。因此,可避免因为振动造成拍摄质量低落的防手振装置已几乎成为数字相机的必备功能。防手振装置不但可以应用于数字相机,也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字产品,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
防手振装置主要是利用光学组件的移动来补偿外部振动,而使得成像质量最佳化。随着数字相机的小型化,防手振装置也必须进一步进行小型化,方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传统防手振装置构造复杂,体积较大,要进行小型化并不容易。
鉴于上述先前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手振装置,借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防手振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手振装置,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防手振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手振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光学组件的移动来补偿外部振动,而使得成像质量最佳化,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手振装置,其中包含:一第一连杆组,该第一连杆组设置于一框架,该第一连杆组包含一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连杆及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枢接至该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该框架形成一四连杆机构;以及一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弹性元件可使一光学元件组紧贴该第一连杆,借以使得该光学元件组沿着一第二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更包含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可推动该第一连杆,该动力源与该第一连杆的间为滑动接触。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动力源包含一滑块与一驱动元件,该滑块连接至该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借由该滑块与该第一连杆的间的滑动接触,来推动该第一连杆。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滑块包含一导引部,该框架包含一导引槽,该导引部插入该导引槽,使得该滑块仅能直线移动。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驱动元件具有一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一外螺纹,该滑块具有一内螺纹,该外螺纹插入该内螺纹,当该旋转轴旋转时,该滑块可直线移动。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驱动元件系一步进马达。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驱动元件包含一线性马达或一线圈。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更包含一第二连杆组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连杆组设置于该框架,该第二连杆组包含一位于该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连杆,该第二弹性元件可使该光学元件组紧贴该第三连杆,借以使得该光学元件组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方向垂直该第一方向。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光学元件组包含一影像感测器或一镜片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手振装置,其中包含一第一连杆组以及一第一弹性元件。第一连杆组设置于一框架,该第一连杆组包含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连杆;第一弹性元件可使一光学元件组紧贴第一连杆,借以使得光学元件组沿着第二方向移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防手振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防手振装置不需使用线性轴承或导引杆来控制光学元件组的移动方向;防手振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使得具有防手振装置的数字相机也可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小型数字相机的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分别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手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与俯视示意图。
图3显示图2中,动力源的立体示意图。
200:防手振装置     210:第一连杆组   211:第一连杆
212:第二连杆       213:第一感测器   220:框架
221:导引槽         223:上盖         231:第一弹性元件
232:第二弹性元件   240:光学元件组   250:动力源
251:滑块           252:驱动元件     253:旋转轴
254:导引部         260:第二连杆组   261:第三连杆
262:第四连杆       263:第二感测器   Y:第一方向
X: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防手振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如下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定,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易理解本发明,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
图1与图2分别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手振装置200的立体示意图与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2,防手振装置200包含一第一连杆组210以及一第一弹性元件231。第一连杆组210设置于框架220,第一连杆组210包含一第一连杆211,该第一连杆211位于第一方向Y。第一弹性元件231可使一光学元件组240紧贴第一连杆211,借以使得光学元件组240沿着第一方向Y移动,当第一连杆211移动时,第一连杆211可推动光学元件组240沿着第二方向X移动,其中,该光学元件组240可以是影像感测器或镜片组。另外,请参阅图1,防手振装置200可包含一上盖223,光学元件组240可于上盖223与框架220之间滑动。
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连杆组210包含二第二连杆212,所述第二连杆212分别枢接至第一连杆211,第一连杆211、所述第二连杆212以及框架220形成一四连杆机构。本实施例中,防手振装置200进一步包含一动力源250,动力源250可推动第一连杆211,动力源250与第一连杆211的间为滑动接触。另外,防手振装置200可进一步包含第一感测器213,该第一感测器213可侦测第一连杆211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防手振装置200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二连杆组260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232,第二连杆组260设置于框架220,第二连杆组260包含一第三连杆261,第三连杆261位于第二方向X,第二弹性元件232可使光学元件组240紧贴第三连杆261,借以使得光学元件组240沿着第二方向X移动,当第三连杆261移动时,第三连杆261可推动光学元件组240沿着第一方向Y移动,其中,第二方向X垂直第一方向Y。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260可包含二第四连杆262,所述第四连杆262分另枢接至第三连杆261,第三连杆261、所述第四连杆262以及框架220形成一四连杆机构。另外,防手振装置200可进一步包含第二感测器263,该第二感测器263可侦测第三连杆261的位置。
借由上述设计,防手振装置200可利用光学元件组240的移动来补偿外部振动,而使得成像质量最佳化。由于第一弹性元件231与第二弹性元件232可使光学元件组240紧贴第一连杆211与第三连杆261,使得光学元件组240沿着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移动,本发明的防手振装置200不需使用线性轴承或导引杆来控制光学元件组240的移动方向,因此,防手振装置200可具有较小的体积。
图3显示图2中,动力源250的立体示意图。动力源250包含一滑块251与一驱动元件252,滑块251连接至驱动元件252,驱动元件252借由滑块251与第一连杆211的间的滑动接触,来推动第一连杆211。其中,滑块251包含一导引部254,框架220包含一导引槽221,导引部254插入导引槽221,使得滑块251仅能直线移动。根据本实施例,驱动元件252采用步进马达,该步进马达具有一旋转轴253,旋转轴253具有外螺纹,滑块251具有内螺纹,旋转轴253的外螺纹插入滑块251的内螺纹,当旋转轴253旋转时,滑块251可直线移动。但并不以此为限,驱动装置252也可以采用线性马达或线圈等可以进行直线运动的直线驱动装置。
由于本发明的防手振装置200不需使用线性轴承或导引杆来控制光学元件组240的移动方向,因此,防手振装置200具有较小的体积,使得具有防手振装置200的数字相机也可具有较小的体积,而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小型数字相机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连杆组,该第一连杆组设置于一框架,该第一连杆组包含一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连杆及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枢接至该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该框架形成一四连杆机构;以及
一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弹性元件可使一光学元件组紧贴该第一连杆,借以使得该光学元件组沿着一第二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可推动该第一连杆,该动力源与该第一连杆之间为滑动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动力源包含一滑块与一驱动元件,该滑块连接至该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借由该滑块与该第一连杆之间的滑动接触,来推动该第一连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块包含一导引部,该框架包含一导引槽,该导引部插入该导引槽,使得该滑块仅能直线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元件具有一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一外螺纹,该滑块具有一内螺纹,该外螺纹插入该内螺纹,当该旋转轴旋转时,该滑块可直线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元件是一步进马达。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元件包含一线性马达或一线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二连杆组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连杆组设置于该框架,该第二连杆组包含一位于该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连杆,该第二弹性元件可使该光学元件组紧贴该第三连杆,借以使得该光学元件组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方向垂直该第一方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光学元件组包含一影像感测器或一镜片组。
CN2010102320788A 2010-07-16 2010-07-16 防手振装置 Active CN102338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20788A CN102338967B (zh) 2010-07-16 2010-07-16 防手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20788A CN102338967B (zh) 2010-07-16 2010-07-16 防手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8967A CN102338967A (zh) 2012-02-01
CN102338967B true CN102338967B (zh) 2013-12-04

Family

ID=45514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20788A Active CN102338967B (zh) 2010-07-16 2010-07-16 防手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8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8349A (zh) * 2015-06-30 2015-09-09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防抖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298A (zh) * 2005-06-30 2007-01-10 宾得株式会社 光学图像稳定器
JP2007241201A (ja) * 2006-02-07 2007-09-20 Canon Inc 光学部材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6194B2 (ja) * 1995-01-13 2003-09-16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防振用補正レンズの支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2298A (zh) * 2005-06-30 2007-01-10 宾得株式会社 光学图像稳定器
JP2007241201A (ja) * 2006-02-07 2007-09-20 Canon Inc 光学部材駆動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8967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2161B (zh) 摄影模块
US10684533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variable aperture
JP572055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ぶれ補正方法
CN103698876A (zh) 一种体积小,镜头厚度薄的手机镜头
CN203894463U (zh) 一种可同时实现光学变焦和光学防抖的对焦马达
CN203465497U (zh) 手机镜头的防抖装置
US7929851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selectable imaging units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imaging capability of camera module
JP2013076716A (ja) 立体画像表示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CN203813639U (zh) 移轴式ois对焦马达
CN102338967B (zh) 防手振装置
US8360665B2 (en) Camera shutter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03133369U (zh) 一种防尘变焦镜头及其取像模组、移动通讯装置
CN207408722U (zh) 一种自动变焦摄像镜头模组
CN112684565A (zh) 镜头模组和具有其的摄像设备
US20210075981A1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camera module
JP2013152406A (ja) 光学式手ぶれ補正機構、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手振れ補正方法
EP4231077A1 (en) Voice coil motor,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5243503B2 (ja) 手ぶれ防止装置
CN203299441U (zh) 一种智能的自动变焦镜头及其取像模组
CN207908779U (zh) 一种对焦马达
US8422153B2 (en) Lens device
US20180284384A1 (en) Lens driving module
US10298845B2 (en) Image-capture system
CN203250059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双重自动变焦镜头
CN113676648B (zh) 多功能摄像系统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