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8123A - 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 - Google Patents
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38123A CN102338123A CN201010236262XA CN201010236262A CN102338123A CN 102338123 A CN102338123 A CN 102338123A CN 201010236262X A CN201010236262X A CN 201010236262XA CN 201010236262 A CN201010236262 A CN 201010236262A CN 102338123 A CN102338123 A CN 1023381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guide rail
- draw ring
- those
- rai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风扇模组包括一风扇、二风扇导轨以及一承载盒。风扇导轨装设于风扇的相对两侧,且每一个风扇导轨包括一导轨本体以及一拉环,其中拉环具有一拉环部以及一枢接部,且枢接部枢接于导轨本体的一第一末端。风扇藉由风扇导轨而装设于承载盒中,且当拉环部以枢接部为枢轴相对导轨本体旋转而于一打开状态时,施力拉提风扇导轨的拉环部使风扇从承载盒中拆卸。本发明之风扇导轨便于将风扇于承载盒中进行组装及拆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风扇导轨的把手设计,并无法适用于所有的风扇,所以在用到高转速的风扇时,因为风扇具有用以加强结构刚性的补强肋,就会造成风扇把手受限而难以使用。
图1A及图1B为已知一种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示意图。在图1A及图1B中并未绘示风扇的扇叶。请同时参考图1A及图1B,风扇导轨120装设在风扇110未设置有出/入风口的相对两侧,其中风扇导轨120的顶部有一L型的弹臂122,且弹臂122的末端镂空成环状,而弹臂122还具有一止挡结构124,且当此与风扇导轨120组装在一起的风扇110装设于一承载盒(未绘示)中时,止挡结构124会与承载盒形成干涉,彼此限位,以使风扇110稳固地放置在承载盒中。
当使用者欲将风扇110从承载盒中拆卸下来时,使用者将手指头穿入两个风扇导轨120的弹臂122的环状末端中,然后施以两个方向相反的力让两个弹臂122互相靠近,解除止挡结构124与承载盒的限位,接着施以向上的力量拉提两个风扇导轨120,风扇110便能够从承载盒中抽拉出来。
上述之风扇导轨120让风扇110可以方便地从承载盒上拆卸下来。然而,对于不同的电子装置,风扇110的转速也有不同的需求。当所需要的风扇110的转速极高时,风扇110需要有用以加强结构刚性的补强肋112,而这些补强肋112的设置位置刚好对应弹臂122的环状末端,所以使用者的手会受到补强肋112的阻挡,而不易穿入环状末端,影响风扇110的拆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式的风扇导轨。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新式的风扇导轨以便于组装及拆卸的风扇模组。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扇导轨,包括一导轨本体以及一拉环,其中拉环具有一拉环部以及一枢接部,且枢接部枢接于导轨本体的一第一末端,而拉环部可以枢接部为枢轴相对导轨本体旋转。
在本发明之风扇导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末端具有一容置部以及两凸柱,这些凸柱位于容置部的相对两侧壁,而枢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凹槽,且凸柱对应卡入凹槽中,其中凹槽可连通而成一贯孔。
在本发明之风扇导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导轨本体更具有四个弹臂,其中两个弹臂设置于第一末端的两侧,而另两个弹臂设置于第二末端的两侧。
在本发明之风扇导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导轨本体更具有设置于第一末端的一开口,且开口位于容置部下及两个弹臂之间。
在本发明之风扇导轨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拉环更具有一止挡结构,其设置于枢接部相对远离拉环部的一侧。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风扇模组,其包括一风扇、二风扇导轨以及一承载盒。风扇导轨装设于风扇的相对两侧,且每一个风扇导轨包括一导轨本体以及一拉环,其中拉环具有一拉环部以及一枢接部,且枢接部枢接于导轨本体的一第一末端。风扇藉由风扇导轨而装设于承载盒中,且当拉环部以枢接部为枢轴相对导轨本体旋转而于一打开状态时,施力拉提风扇导轨使风扇从承载盒中拆卸。
在本发明之风扇模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导轨本体的第一末端具有一容置部以及两凸柱,这些凸柱位于容置部的相对两侧壁,而枢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凹槽,且凸柱对应卡入凹槽中,其中凹槽可连通而成一贯孔。
在本发明之风扇模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导轨本体更具有四个弹臂,其中两个弹臂设置于第一末端的两侧,而另两个弹臂设置于第二末端的两侧。
在本发明之风扇模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每一弹臂具有一组装凸点,而风扇具有多个组装开口,且组装凸点对应卡入组装开口中。
在本发明之风扇模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导轨本体更具有设置于第一末端的一开口,且开口位于容置部下及两个弹臂之间。
在本发明之风扇模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之每一拉环更具有一止挡结构,此止挡结构设置于枢接部相对远离拉环部的一侧,而承载盒的相对两侧具有多个卡槽,且当拉环于一锁住状态时,止挡结构对应卡制于卡槽中。
基于上述,本发明之风扇导轨的拉环可以相对导轨本体旋转,所以当风扇放置于承载盒中时,使用者可以将拉环相对导轨本体旋开,解除拉环与承载盒的限位后,施力拉提风扇导轨的拉环,方便地将风扇从承载盒中抽出。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已知一种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施例一种风扇导轨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之风扇导轨的拉环的示意图。
图2C为图2A之导轨本体的示意图。
图3为将一风扇及两个图2A之风扇导轨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4为将图3之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置于承载盒里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之风扇导轨的拉环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沿着图4之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0:风扇 112:补强肋 120:风扇导轨
122:弹臂 124:止挡结构 200:风扇导轨
210:导轨本体 212:第一末端 212a:容置部
212b:凸柱 212c:侧壁 212d:弹臂
212e:组装凸点 214:第二末端 214a:弹臂
214b:组装凸点 216:开口 220:拉环
222:拉环部 224:枢接部 224a:凹槽
226:止挡结构 300:风扇 302:组装开口
350: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 400:承载盒
402:卡槽 500:风扇模组 L: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为本实施例一种风扇导轨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之风扇导轨的拉环的示意图,而图2C为图2A之导轨本体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及图2C,风扇导轨200包括一导轨本体210以及一拉环220,其中拉环220具有一拉环部222以及一枢接部224,且枢接部224枢接于导轨本体210的一第一末端212,而拉环部222可以枢接部224为枢轴相对导轨本体210旋转。
承上述,第一末端212具有一容置部212a以及两凸柱212b,这些凸柱212b位于容置部212a的相对两侧壁212c,而枢接部224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凹槽224a,且凹槽224a用以容纳凸柱212b,使拉环220枢接于导轨本体210。由于拉环220是以枢设的方式装设在导轨本体210上,所以拉环220可以其枢接部224为枢轴相对导轨本体210旋转。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凹槽224a可改为凸柱,而两个凸柱212b可改为凹槽。由此可知,只要是将拉环220以枢设的方式与导轨本体210相连接,以使拉环220可以相对导轨本体210旋转,其实施方式便不仅以本实施例为限。
图3为将一风扇及两个图2A之风扇导轨组装在一起的示意图。在图3及其以下的图示中并未绘示风扇的扇叶。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3,将上述之风扇导轨200组装在风扇300的相对两侧,以形成一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
详细而言,导轨本体210更具有四个弹臂212d、214a,其中两个弹臂212d设置于第一末端212的两侧,而另两个弹臂214a设置于第二末端214的两侧。此外,上述之每一弹臂212d具有一组装凸点212e,而每一弹臂214a具有一组装凸点214b,而风扇300具有多个组装开口302。欲将风扇导轨200组装在风扇300的相对两侧时,可先施力挤压导轨本体210的第二末端214的两个弹臂214a,使组装凸点214b对应卡入组装开口302中。然后,再施力挤压导轨本体210的第一末端212的两个弹臂212d,再使两个组装凸点212e对应卡入组装开口302中。此处所指之组装凸点212e、214b及组装开口302的设置位置、形状及数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改变,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当然,先施力以使第一末端212与风扇300组装在一起或是先施力以使第二末端214与风扇300组装在一起,并不受本实施例局限,可依照个人组装习惯或是顺手程度而变化。
图4为将图3之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置于承载盒里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及图4,将此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装设入承载盒400中以形成风扇模组500,而本实施例之承载盒400一次可以同时容置四个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且承载盒400用以良好的固定多个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且使其彼此稍微隔开。一般可知,承载盒400用以容置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的数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改变。
图5为图4之风扇导轨的拉环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3、图4及图5,当风扇具有补强肋而使把手受限且难以使用的情形下,若要将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由承载盒400中取出,只要使用者将手指头伸进拉环部222中先将拉环220的拉环部222以枢接部224为枢轴相对导轨本体210旋转,使拉环220的拉环部222大致与导轨本体210的长度方向L平行。然后,使用两只手指头勾着拉环部222以提着此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并将其拉离于承载盒400即可。而要将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装入承载盒400中时,仅需施力将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直接压入承载盒400即可,如图4示。
图6为沿着图4之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4及图6,附带一提,上述之每一拉环222更具有一止挡结构226,此止挡结构226设置于枢接部224相对远离拉环部222的一侧,而承载盒400的相对两侧具有多个卡槽402。当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装设在承载盒400中时,可旋转拉环220使其拉环部222相对靠近风扇300时,即拉环部222大致垂直于导轨本体210的长度方向L,此时止挡结构226对应卡制于卡槽402,拉环220处于一锁住状态。
当使用者想要将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从承载盒400中取出时,可将手指头勾入拉环220的拉环部222,然后使拉环部222以枢接部224为枢轴旋转至与导轨本体210的长度方向L大致平行,而止挡结构226解除与卡槽402的限位,此时拉环220处于打开状态。接着,使用者可以施力拉提风扇导轨200的拉环220的拉环部222,方便地将风扇300从承载盒400中取出。
相较于习知是让两个手指头穿入风扇导轨120(如图1A示)之弹臂122(如图1A示)的环状末端中再施以两个方向相反的力量,因为补强肋112(如图1A示)的位置与环状末端相对应且补强肋112占据了空间,所以使用者不方便将手指头穿入环状末端之内,也很难施力让风扇导轨120(如图1A示)的弹臂122(如图1A示)相对靠近以提取风扇110。
特别的是,由于本发明之风扇导轨200的拉环220可以相对导轨本体210旋转以相对邻近风扇300以使风扇300固定于承载盒400中,或是拉环220相对导轨本体210旋转以相对远离风扇300,所以风扇导轨200可以适用于未设置有补强肋112(如图1A示)的风扇,也可以应用于设置有补强肋112(如图1A示)的风扇。更详细而言,若是风扇300具有补强肋112(如图1A示),使用者仍是先将手指头穿入拉环部222中将拉环220旋转至打开状态,因为拉环220的拉环部222相对远离补强肋112(如图1A示),使用者能够方便地将风扇300从承载盒400中取出,且不会有不易施力的情形发生。若风扇不具有补强肋112等结构时,则可直接施以两个方向相反的力让两个拉环部222互相靠近,解除止挡结构226与卡槽402的限位,接着拉提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使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350从承载盒400中抽拉出来。
承上述,导轨本体210可更具有一开口216,此开口216设置于第一末端212,且开口216位于容置部212a下方及两个弹臂212d之间。此开口216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末端212的弹性,防止使用者在旋转拉环220时施力过大而造成第一末端212毁损。
由上述可知,使用者可以用手指头勾住拉环220的拉环部222,然后使拉环部222以枢接部224为枢轴,相对导轨本体210旋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风扇导轨包括导轨本体以及可以相对导轨本体旋转的拉环。将此风扇导轨组装在风扇上时,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拉提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并将此风扇及风扇导轨的组合置入承载盒中。此外,因为本发明之风扇导轨的拉环可以相对导轨本体旋转,所以风扇导轨可以应用于具有补强肋的风扇或是不具补强肋的风扇。当风扇导轨组装于具有补强肋的较高转速的风扇且使用者想要更换风扇时,拉环可相对导轨本体旋转以远离风扇,让使用者可以将手指头穿入拉环部中施力拉提风扇,不会有因为补强肋的设置而让使用者的手指头不便穿入拉环部而造成不易施力拉提拉环部的情形发生。换言之,本发明之风扇导轨及使用此风扇导轨的风扇模组具有便于组装及拆卸风扇的优点。
Claims (13)
1.一种风扇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轨本体;以及
一拉环,具有一拉环部以及一枢接部,其中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导轨本体的一第一末端,而该拉环部可以该枢接部为枢轴相对该导轨本体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末端具有一容置部以及两凸柱,该些凸柱位于该容置部的相对两侧壁,而该枢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凹槽,且该些凸柱对应卡入该些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连通而成一贯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更具有四个弹臂,其中两个弹臂设置于该第一末端的两侧,而另两个弹臂设置于该导轨本体的一第二末端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更具有一开口,设置于该第一末端,并位于该容置部下及该些弹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更具有一止挡结构,设置于该枢接部相对远离该拉环部的一侧。
7.一种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风扇;
二风扇导轨,装设于该风扇的一相对两侧,每一风扇导轨包括:
一导轨本体;
一拉环,具有一拉环部以及一枢接部,其中该枢接部枢接于该导轨本体的一第一末端;以及
一承载盒,该风扇藉由该些风扇导轨而装设于该承载盒中,且当该拉环部以该枢接部为枢轴相对该导轨本体旋转而于一打开状态时,施力拉提该些风扇导轨的该些拉环部使该风扇从该承载盒中拆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的该第一末端具有一容置部以及两凸柱,该些凸柱位于该容置部的相对两侧壁,而该枢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凹槽,且该些凸柱对应卡入该些凹槽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连通而成一贯孔。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更具有四个弹臂,其中两个弹臂设置于该第一末端的两侧,而另两个弹臂设置于该导轨本体的一第二末端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弹臂具有一组装凸点,而该风扇具有多个组装开口,且该些组装凸点对应卡入该些组装开口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轨本体更具有一开口,设置于该第一末端,并位于该容置部下及该些弹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拉环更具有一止挡结构,设置于该枢接部相对远离该拉环部的一侧,而该承载盒的相对两侧具有多个卡槽,且当该些拉环于一锁住状态时,该些止挡结构对应卡制于该些卡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36262.XA CN102338123B (zh) | 2010-07-26 | 2010-07-26 | 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36262.XA CN102338123B (zh) | 2010-07-26 | 2010-07-26 | 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8123A true CN102338123A (zh) | 2012-02-01 |
CN102338123B CN102338123B (zh) | 2015-06-24 |
Family
ID=45514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3626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8123B (zh) | 2010-07-26 | 2010-07-26 | 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38123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36287A2 (en) * | 2003-01-28 | 2005-02-17 | Fujitsu Limited | Air duc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air duct |
US20050139348A1 (en) * | 2003-12-30 | 2005-06-30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Hot swap fan |
TW200806893A (en) * | 2006-07-24 | 2008-02-01 | Inventec Corp | Fan device |
US20080075589A1 (en) * | 2006-09-26 | 2008-03-27 | Micro-Star Int'l Co., Ltd. | Assembling member |
-
2010
- 2010-07-26 CN CN201010236262.XA patent/CN10233812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36287A2 (en) * | 2003-01-28 | 2005-02-17 | Fujitsu Limited | Air duc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air duct |
US20050139348A1 (en) * | 2003-12-30 | 2005-06-30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Hot swap fan |
TW200806893A (en) * | 2006-07-24 | 2008-02-01 | Inventec Corp | Fan device |
US20080075589A1 (en) * | 2006-09-26 | 2008-03-27 | Micro-Star Int'l Co., Ltd. | Assembling memb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8123B (zh) | 2015-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36120B (zh) | 两向伸缩桨叶保护罩、动力系统以及无人飞行器 | |
CN102651958B (zh) | 用来固定风扇的固定框架与风扇固定结构 | |
CN106951036A (zh) | 电子模块及电子设备 | |
CN102624143B (zh) | 马达轴管内部构件的定位构造 | |
CN102338123A (zh) | 风扇模组及其风扇导轨 | |
US8740559B2 (en) | Fan module and fan rail thereof | |
CN209250435U (zh) | 一种新型风电变桨滑环 | |
CN213514114U (zh) | 空调器 | |
CN202091259U (zh) | 风扇用导风罩结构 | |
CN213713256U (zh) | 一种空调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1717701U (zh) | 一种微型电机 | |
CN212274097U (zh) | 一种蜗壳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1286045Y (zh) | 马达 | |
CN102340966A (zh) | 风扇模块及其风扇导轨 | |
CN206905115U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CN208271104U (zh) | 电子装置 | |
CN213684678U (zh) | 发动机压气机转子及其叶片限位装置 | |
CN220250298U (zh) | 一种隔板支架及空调器 | |
CN201015177Y (zh) | 电动机的定、转子结合装置 | |
CN112032836A (zh) |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 |
EP2402672B1 (en) | Fan module and fan rail thereof | |
CN201249431Y (zh) | 组合式特种轴承拔轴器 | |
CN221299476U (zh) | 一种配合装置以及真空泵 | |
CN110274378A (zh) | 可拆卸的扫风叶片装置及出风设备 | |
CN202745567U (zh) | 一种转动连接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