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2987A -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2987A
CN102332987A CN2010102310377A CN201010231037A CN102332987A CN 102332987 A CN102332987 A CN 102332987A CN 2010102310377 A CN2010102310377 A CN 2010102310377A CN 201010231037 A CN201010231037 A CN 201010231037A CN 102332987 A CN102332987 A CN 102332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am
signaling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opposit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10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2987B (zh
Inventor
张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310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298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01023103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332987B/zh
Priority to EP10854617.7A priority patent/EP259534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7741 priority patent/WO20120068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2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2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2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29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方法,包括:在伪线动态建立过程中,提供商边缘(PE)之间交互信令,在所述信令中携带伪线操作管理维护(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信令接收方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系统。通过增加新扩展的PW OAM的能力的协商,并加入一个OAM属性配置的流程,可以在通过信令建立PW的过程中配置好proactive的PW OAM属性,简化网管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MPLS(Multiple Protocol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和MPLS-TP(Multiple Protocol LabelSwitching-Transport Profile,基于传送网络架构的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配置伪线OAM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IP数据网的发展,IP网络本身的可拓展、可升级以及兼容互通能力非常强,而传统的通信网络的升级、扩展、互通的灵活性则相对比较差,受限于传输的方式和业务的类型,并且新建的网络共用性也较差,不宜于互通管理。因此在传统的通信网面临升级、拓展应用的过程中,是各自建立重复的网络,还是充分利用现有或公共的资源打到升级网络和扩展应用的目的,而且如何才能到达这个目标,是大家都在考虑的问题。PWE3(PseudowireEmulation Edge to Edge,端到端伪线仿真)正是为解决传统通信网络与现有分组网络结合而提出的方法之一。
PWE3是一种端到端的二层业务承载技术,属于点到点方式的L2VPN(Layer 2Virtual Private Networks,2层虚拟私有网络)。在PSN(PacketSwitched Network,分组交换网络)的两台PE(Provider Edge,提供商边缘)设备中,它以LDP/RSV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al/Resource ReserVationProtocal,标签分布协议/资源预留协议)作为信令,通过隧道(可能是MPLS隧道、GRE、L2TPv3或其他)模拟CE(Customer Edge,客户边缘)端的各种二层业务,如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TDM(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时分复用)、FR(Frame Relay,帧中继)等,使CE端的二层数据在PSN网络中透明传递。
伪线(PseudoWire,PW)可以分为单跳伪线和多跳伪线。SS-PW(SingleSegment Pseudowires,单跳伪线),是指在两个PE之间直接建立PW,中间不通过其它的交换节点,如图1中,在PE1和PE2之间建立的一条PW。MS-PW(Multi-Segment Pseudowires,多跳伪线),是在两个PE(T-PE,TerminatingProviderEdge,终结PE)之间创建的PW需要经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称为交换PE,即S-PE,Switching PE),如图2中所示在T-PE1和T-PE2之间建立一条MS-PW,在T-PE1和T-PE2之间经过一个中间节点,该节点称为交换节点S-PE,T-PE1和T-PE2称为终端节点T-PE。SS-PW和MS-PW的动态建立过程采用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SS-PW建立的方式可以基于RFC4447;而MS-PW的建立过程可以参考draft-ietf-pwe3-dynamic-ms-pw等。
目前,在PWE3工作组中定义了PW 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的实现机制,主要用于PW故障的检测、通告。这些机制有PW OAM message mapping(PW OAM消息映射)、ethernet(以太网)和PW OAM的互通、VCCV(Virtual C 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虚电路连通性确认),PW Status TLV(PW状态通告)。前面两种技术方案规定了二层业务OAM和PW OAM之间如何实现映射和互通,VCCV则是PW的连通性检测机制,定义了3种VCCV报文:ICMP Ping、BFD和LSP Ping;PW Status TLV用于通告PW和AC链路的状态。
然而,在传输网络中,上述OAM机制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MPLS-TP扩展了PW的OAM功能,增加了PM(performance measurement,性能测量),FMS(fault management signal,错误管理信号),Diagnostic Test(诊断测试)等。其中PM包括Packet Loss(丢包率)测量和Packet Delay(包延迟)测量,用于测试网络中的丢包率和包延迟,而FMS则为服务层MEP(maintenance end point,维护端节点)作为客户层的一个中间节点,在经过服务层传输路径的客户层传输路径上下插一个FMS信号,以告知客户层MEP服务层的某些信息,可以分为AIS(alarm indication signal,告警指示信号),LDI(linkdown indication,链路故障指示),LR(lockreporting,锁定指示)等;Diagnostic Test则分为两种Data plane loopback(数据平面环回)和Throughput estimation(吞吐量测试),数据面环回用于测试数据平面的转发行为是否正常,而吞吐量测试则是用于测试路径的带宽。
所有的OAM功能都可以区分为两种,proactive(主动)和on-demand(按需)。Proactive类型的OAM功能是指在PW建立成功后,这些OAM功能即运行,一直持续到PW的拆除,包含VCCV BFD,PM Loss/Delay,FMS,PW status等。而按需的则是在PW建立之后的某个时间段内运行该功能,包含LSP ping,PM Loss/Delay,Diagnostic test等。这些OAM功能可以通过网管静态配置,也可以通过LSP ping或者控制平面配置。控制平面配置OAM属性时,可以在建PW的同时配置好OAM属性,避免了把OAM属性的配置和PW的建立区分为两个过程,特别适用于proactive类型的OAM配置,简化处理流程。文稿draft-ietf-ccamp-oam-configuration-fwk、draft-ietf-ccamp-rsvp-te-mpls-tp-oam-ext覆盖了LSP上OAM属性的配置,但是目前PW上OAM属性的配置还没有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平面配置PW proactiveOAM属性的方法和系统,适用于动态建立的SS-PW和MS-PW;提供了一种LSP ping配置PW proactive属性的方法和系统,适用于动态和/或静态建立的SS-PW和MS-PW。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方法,包括:
在伪线动态建立过程中,提供商边缘(PE)之间交互信令,在所述信令中携带伪线操作管理维护(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信令接收方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PE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信令接收方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PE之间交互信令的步骤包括:
所述发起端T-PE发送信令给下游节点,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携带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的信令时,如果不接受或修改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信令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起端T-PE还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所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信令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起端T-PE的下游节点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IP属性或MEP属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方法,包括:在伪线建立成功后,提供商边缘(PE)之间交互LSP ping报文,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伪线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报文接收方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PE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信令接收方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PE之间交互LSP ping报文的步骤包括:
所述发起端T-PE发送LSP ping报文给下游节点,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所述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修改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起端T-PE还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的配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其中: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在伪线动态建立过程中,和对端T-PE交互信令,在所述信令中携带伪线操作管理维护(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发送信令给下游节点,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信令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起端T-PE,还用于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还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信令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对端T-PE,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EP属性。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系统还包括S-PE,所述S-PE,用于从上游节点接收到所述信令或LSP ping报文时,转发给下游节点,从下游节点接收到所述信令或LSP ping报文时,转发给上游节点。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S-PE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携带OAM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IP属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的配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其中: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在伪线建立成功后,和所述对端T-PE交互LSPping报文,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伪线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发送LSP ping报文给下游节点,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所述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LSPping报文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可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发起端T-PE,还用于在所述LSPping报文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还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在本发明方案中,通过增加新扩展的PW OAM的能力的协商,并加入一个OAM属性配置的流程,可以在通过信令建立PW的过程中配置好proactive的PW OAM属性,简化网管操作;或者通过在LSP ping中携带上PW OAM的能力的协商,并加入一个OAM属性配置的流程,可以在PW建立成功后配置proactive的PW OAM属性,更加适用于静态建立或者动静结合建立的PW。
附图说明
图1是SS-PW示意图;
图2为MS-PW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PW OAM属性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PW OAM属性配置流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PW OAM属性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PW OAM属性配置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进行如下扩展:
1.在LDP的初始化Mapping消息中协商中增加MPLS-TP扩展的PWOAM能力的协商,或者,在LSP ping报文中进行该扩展。
2.扩展一个PW OAM配置的TLV,用于配置PW OAM属性,携带在Mapping消息中,或者,在LSP ping报文中进行该扩展。
本发明提供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方法,包括:
在伪线动态建立过程中,提供商边缘(PE)之间交互信令,在所述信令中携带伪线操作管理维护(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或者,在伪线建立成功后,PE之间交互LSPping报文,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伪线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信令接收方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具体地,所述PE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信令接收方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PE之间交互信令的步骤包括:
所述发起端T-PE发送信令给下游节点,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信令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发起端T-PE还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信令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发起端T-PE的下游节点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IP属性或MEP属性,其中,S-PE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IP属性,T-PE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EP属性。
其中,所述PE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PE之间交互LSP ping报文的步骤包括:
所述发起端T-PE发送LSP ping报文给下游节点,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所述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发起端T-PE还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可以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实施例一:LDP配置PW OAM属性
本实施例中,多段伪线具有一个S-PE,见图3。T-PE1发起信令建立MS-PW,LDP Mapping(映射)消息中携带有PW OAM能力协商的相关参数和PW OAM属性配置的相关参数。PW OAM能力协商的过程如下,参考图4,包括:
T-PE1根据自己支持的PW OAM能力,告诉下游的S-PE和T-PE节点,自己支持这些OAM能力。比如,T-PE1可以在VCCV能力通告中告知下游的节点自己支持的CC(control channel,控制通道)类型,CV(connectivityverification,连通性验证)类型;如果T-PE1支持PW状态通告,就在Mapping消息中带上PW Status TLV,告知下游节点自己支持PW状态通告。这里MPLS-TP对PW OAM增加了许多新的类型,比如PM Loss,PM Delay,FMS,Lock Instruct,Diagnostic test等,T-PE1也要告知下游的节点自己支持这些OAM能力。新增加的PW OAM能力通告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携带:
扩展一个MPLS-TP PW OAM capability TLV,携带上自己支持的OAM能力,比如可以定义的三个标志位的含义分别如下:
L:packet loss;D:packet delay;F:FMS
如果置位(即为1),说明T-PE1节点支持该OAM能力,如果复位(即为0),说明T-PE1节点不支持该OAM能力。
当然,这里只是列举了三种MPLS-TP扩展的proactive的PW OAM,别的扩展,比如On-demand的OAM能力,例如性能测量/诊断测试/锁定等,抑或是将来的扩展,都可以通过该TLV携带指示。另外,这里也可以用别的TLV或者扩展已有的TLV来表明T-PE1节点支持哪些新扩展的OAM能力,这些应该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另外,T-PE1在向下游发送Mapping消息的时候,也可以不带该能力通告,默认都支持。
当下游的S-PE/T-PE收到Mapping消息后,查看该TLV,如果不认识或者不支持,那么PW则建立不成功;如果认识,则在向下游或者对端发送的Mapping消息中将那些不支持的复位,只保留那些支持的字段。
最终,各个S-PE/T-PE节点都会获知对端支持哪些新扩展的PW OAM能力。
PW OAM配置的相关参数的携带过程如下:
T-PE1根据自己支持的PW OAM能力,在Mapping消息中携带MPLS-TPPW OAM configuration TLV,说明自己要为那些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这里定义了4种,分别为VCCV BFD,PM/Loss,PM/Delay,FMS,更多的扩展应该也在本发明精神之内。这些属性标志位置位则说明要配置相应的参数,必须携带相应的子TLV;复位则不需要配置相关的参数,即不需要携带相应的子TLV。
如果要配置VCCV BFD,那么两个T-PE之间要协商BFD的版本,PHB(per hop behavior,单跳行为),Local discriminator(本地识别符),发送频率,接收频率等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可能全部都需要协商,也可能只是协商其中的一部分,携带在对应的子TLV中。例如,T-PE1节点会带给T-PE2节点自己本端的本地识别符,而T-PE2获得该本地识别符后,会在T-PE2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发给T-PE1自己本端的本地识别符,那么T-PE1和T-PE2都会拥有自己本端的和对端的本地识别符,可以用该识别符来唯一标识一个BFD会话;当然,该参数是可选的,即T-PE1和T-PE2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本地识别符。同样的还有发送频率/接收频率/故障引起的BFD状态down时间等,T-PE1发给T-PE2自己所能接受的发送频率/接收频率的最大值,以及BFD状态down的最短时间;T-PE2检查后,如果接受同样的值,那么该值不变,在T-PE2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反馈回去;如果T-PE2发现发送频率/接收频率太快或/和BFD状态down的时间太短,就返回一个更慢的频率或/和更长的BFD状态down时间给T-PE1;当BFD参数协商成功,BFD功能配置完成后,两端就以该新的频率来发送和接收BFD报文,以更长的BFD状态down时间来协同两端的保护倒换。
如果要配置PM Loss,那么T-PE1应该告知协商要测试的数据报文的PHB值,以及T-PE1发送的PM loss OAM报文的频率。如果接受该频率,那么T-PE2就在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返回同样的值;如果T-PE2不接受该频率,那么就在T-PE2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携带一个更慢的测量间隔。
同理,如果要配置PM Delay,那么T-PE1应该告知T-PE2该PM DelayOAM报文的PHB值,以及该OAM报文的发送频率。如果接受该频率,那么T-PE2就在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返回同样的值;如果T-PE2不接受该频率,那么就在T-PE2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携带一个更慢的测量间隔。
FMS的配置,两个T-PE之间可能是独自配置,两端不需要协同一致;但是在传输网络中,为了方便设备的维护,希望这两个T-PE的行为是一致的,那么两端也可能要协商出一个同样的参数。如果要协商同样的参数,T-PE1会在相应的子TLV中带上本端要求的PHB值和发送频率。如果接受该频率,那么T-PE2就在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返回同样的值;如果T-PE2不接受该频率,那么就在T-PE2发给T-PE1的mapping消息中携带一个更慢的发送频率。
注意,MPLS-TP PW OAM capability TLV和MPLS-TP PW OAMconfiguration TLV同时携带在T-PE1发起的mapping消息中。只有在MPLS-TP PW OAM capability指明了某种OAM能力的时候,PW OAMconfiguration TLV才会配置相应的参数。可以在MPLS-TP PW OAM capability中指明了某种OAM能力,而PW OAM configuration TLV中没有配置相关的参数,但是不可以MPLS-TP PW OAM capability中没有指明某种OAM能力,而在PW OAM configuration TLV中配置相应的参数。
另外,如果在T-PE发起的mapping消息中携带了PW OAM configurationTLV,那么就要求下游的S-PE节点配置MIP属性,T-PE节点配置MEP属性。当然,这些属性的bit位也可以新定义一个TLV,或者放到PW status TLV中,或者放置在MPLS-TP PW OAM capability中,携带在mapping消息中,显式的通知下游各个节点配置MEP或者MIP属性。
当T-PE1和T-PE2之间的OAM属性配置完成后,就可以发送相应的OAM报文了。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400,T-PE1发送Mapping消息建立MS-PW,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和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
步骤410,S-PE接收到该Mapping消息后,配置MIP属性,并向T-PE2发送Mapping消息;
步骤420,T-PE2接收到该Mapping消息后,配置MEP属性,根据自身的OAM能力,保留或修改所述OAM能力协商参数和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向S-PE发送Mapping消息;
步骤430,S-PE转发所述Mapping消息给T-PE1;
步骤440,T-PE1接收到所述S-PE转发的Mapping消息后,在PW建立成功后发送proactive OAM消息。
实施例二:LSP Ping配置PW OAM属性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MS-PW是动态或者静态或者动静结合建立的,那么在MS-PW建立成功之后,利用LSP ping来配置proactive OAM属性。
该方案中,首先默认T-PE节点已经配置了MEP属性,而S-PE节点已经配置了MIP属性。那么T-PE1节点就可以发送LSP ping request(请求)报文给T-PE2,里面可以携带上实施例一中MPLS-TP PW OAM capabilityTLV,用于在T-PE1和T-PE2两个节点间协商其支持的OAM能力,T-PE2在LSP ping response(响应)报文中反馈给A节点其支持的OAM能力。
当然,也可以默认各个节点都支持各种OAM能力,不需要该协商过程;也可以把能力协商放在P W的建立过程中,或者网管在端点静态配置,还可以把OAM能力协商过程同下面描述的OAM属性参数配置过程放在一起。
当协商完OAM能力之后,T-PE1再给T-PE2发送LSP ping request报文,携带上实施例一中携带的MPLS-TP PW OAM configuration TLV。
PW OAM配置的相关参数的携带过程如下:
T-PE1根据自己支持的PW OAM能力,LSP ping request中携带MPLS-TPPW OAM configuration TLV,其格式可以参考:
在OAM Function Flags(OAM功能标志位)中说明自己要为那些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这里定义了4种,分别为VCCV BFD,PM/Loss,PM/Delay,FMS,更多的扩展应该也在本发明精神之内。这些属性标志位置位则说明要配置相应的参数,必须携带相应的子TLV;复位则不需要配置相关的参数,即不需要携带相应的子TLV。
如果要配置VCCV BFD,那么两个T-PE之间要协商BFD的版本、PHB(per hop behavior,单跳行为)、Local discriminator(本地识别符)、发送频率和接收频率等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可能全部都需要协商,也可能只是协商其中的一部分,携带在对应的子TLV中。例如,T-PE1节点会带给T-PE2节点自己本端的本地识别符,而T-PE2获得该本地识别符后,会在T-PE2发给T-PE1的LSP ping response消息中携带T-PE1自己本端的本地识别符,那么T-PE1和T-PE2都会拥有自己本端的和对端的本地识别符,可以用该识别符来唯一标识一个BFD会话;当然,该参数是可选的,即T-PE1和T-PE2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本地识别符。
同样的还有发送频率/接收频率/故障引起的BFD状态down时间等,T-PE1发给T-PE2自己所能接受的发送频率/接收频率的最大值,以及BFD状态down的最短时间;T-PE2检查后,如果接受同样的值,那么该值不变,在T-PE2发给T-PE1的LSP ping response消息中反馈回去;如果T-PE2发现发送频率/接收频率太快或/和BFD状态down的时间太短,就返回一个更慢的频率或/和更长的BFD状态down时间给T-PE1;当BFD参数协商成功,BFD功能配置完成后,两端就以该新的频率来发送和接收BFD报文,以更长的BFD状态down时间来协同两端的保护倒换。
如果要配置PM Loss,那么T-PE1应该告知协商要测试的数据报文的PHB值,以及T-PE1发送的PM loss OAM报文的频率。如果接受该频率,那么T-PE2就在发给T-PE1的LSP ping response消息中返回同样的值;如果T-PE2不接受该频率,那么就在T-PE2发给T-PE1的LSP ping response消息中携带一个更慢的测量间隔。
同理,如果要配置PM Delay,那么T-PE1应该告知T-PE2该PM DelayOAM报文的PHB值,以及该OAM报文的发送频率。如果接受该频率,那么T-PE2就在发给T-PE1的LSP ping response消息中返回同样的值;如果T-PE2不接受该频率,那么就在T-PE2发给T-PE1的LSP ping response消息中携带一个更慢的测量间隔。
FMS的配置,两个T-PE之间可能是独自配置,两端不需要协同一致;但是在传输网络中,为了方便设备的维护,希望这两个T-PE的行为是一致的,那么两端也可能要协商出一个同样的参数。如果要协商同样的参数,T-PE1会在相应的子TLV中带上本端要求的PHB值和发送频率。如果接受该频率,那么T-PE2就在发给T-PE1的LSP ping response消息中返回同样的值;如果T-PE2不接受该频率,那么就在T-PE2发给T-PE1的LSP pingresponse消息中携带一个更慢的发送频率。
当T-PE1和T-PE2之间的OAM属性配置完成后,就可以发送相应的OAM报文了。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600,网管使能各个节点的MEP/MIP属性;
步骤610,T-PE1发送LSP ping request报文给S-PE,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
步骤620,S-PE转发该LSP ping request报文给T-PE2;
步骤630,T-PE2接收到该LSP ping request报文后,根据自身的OAM能力,保留或修改所述OAM配置相关的参数,向S-PE发送LSP ping response报文;
步骤640,S-PE转发所述LSP ping response报文给T-PE1;
步骤650,T-PE1接收到所述S-PE转发的LSP ping response报文后,启动proactive OAM报文发送。
上述实施例一和二中,以包括一个S-PE的伪线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可以推广至包括多个S-PE的伪线,以及,推广至单跳伪线的OAM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的配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其中: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在伪线动态建立过程中,和对端T-PE交互信令,在所述信令中携带伪线操作管理维护(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其中,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发送信令给下游节点,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信令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其中,所述发起端T-PE,还用于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还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信令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其中,所述对端T-PE,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EP属性。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S-PE,所述S-PE,用于从上游节点接收到所述信令或LSP ping报文时,转发给下游节点,从下游节点接收到所述信令或LSP ping报文时,转发给上游节点。
其中,所述S-PE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携带OAM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IP属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的配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其中: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在伪线建立成功后,和所述对端T-PE交互LSPping报文,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伪线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其中,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发送LSP ping报文给下游节点,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所述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LSPping报文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其中,所述发起端T-PE,还用于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还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伪线动态建立过程中,提供商边缘(PE)之间交互信令,在所述信令中携带伪线操作管理维护(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信令接收方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E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信令接收方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PE之间交互信令的步骤包括:
所述发起端T-PE发送信令给下游节点,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携带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的信令时,如果不接受或修改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信令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起端T-PE还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所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信令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起端T-PE的下游节点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IP属性或MEP属性。
5.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伪线建立成功后,提供商边缘(PE)之间交互LSP ping报文,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伪线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报文接收方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PE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信令接收方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所述PE之间交互LSP ping报文的步骤包括:
所述发起端T-PE发送LSP ping报文给下游节点,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所述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修改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起端T-PE还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8.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其中: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在伪线动态建立过程中,和对端T-PE交互信令,在所述信令中携带伪线操作管理维护(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发送信令给下游节点,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信令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起端T-PE,还用于在所述信令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还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信令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T-PE,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EP属性。
12.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S-PE,所述S-PE,用于从上游节点接收到所述信令或LSP ping报文时,转发给下游节点,从下游节点接收到所述信令或LSP ping报文时,转发给上游节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PE还用于接收到所述携带OAM配置相关的参数的信令时,配置MIP属性。
14.一种伪线操作管理维护的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发起端T-PE和对端T-PE,其中: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在伪线建立成功后,和所述对端T-PE交互LSPping报文,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伪线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根据所述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实现OAM属性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起端T-PE,用于发送LSP ping报文给下游节点,在所述LSP ping报文中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所述下游节点为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或者所述对端T-PE;
所述对端T-PE,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所述S-PE接收到OAM属性配置相关参数时,如果不接受或者改变了其中一种或多种参数,通过LSPping报文携带OAM属性配置相关的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起端T-PE,还用于在所述LSPping报文中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下游节点所述T-PE支持的OAM能力;
所述对端T-PE,还用于从所述发起端T-PE或者交换提供商边缘(S-PE)接收到OAM能力协商参数时,如果不支持其中一种或多种OAM能力,通过LSP ping报文携带OAM能力协商参数,告知所述发起端T-PE所述对端T-PE支持的OAM能力。
CN201010231037.7A 2010-07-12 2010-07-12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2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1037.7A CN102332987B (zh) 2010-07-12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EP10854617.7A EP2595347A4 (en) 2010-07-12 2010-10-14 PROCESS, SYSTEM AND END UNIT FOR ATTRIBUTE CONFIGURATION AT PSEUDOWIRE-OAM
PCT/CN2010/077741 WO2012006825A1 (zh) 2010-07-12 2010-10-14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1037.7A CN102332987B (zh) 2010-07-12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2987A true CN102332987A (zh) 2012-01-25
CN102332987B CN102332987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9348A1 (zh) * 2012-07-31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734876A (zh) * 2013-12-24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以太网oam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96331A (zh) * 2015-04-29 2015-07-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交换系统实现lsp和vc分层保护的方法
WO2016101582A1 (zh) * 2014-12-23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维护管理功能的配置、实现方法及转发设备
CN106411543A (zh) * 2015-07-27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拆除方法和装置
WO2017036162A1 (zh) * 2015-09-06 2017-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WO2018188464A1 (zh) * 2017-04-13 2018-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oam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737127A (zh) * 2017-04-13 2018-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通告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176A (zh) * 2003-12-03 2005-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848775A (zh) * 2005-09-30 2006-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伪线故障检测、上报和维护协商控制方法
WO2008144606A1 (en) * 2007-05-19 2008-1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rworking between mpls/ip and ethernet oam mechanis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5176A (zh) * 2003-12-03 2005-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到边缘伪线仿真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848775A (zh) * 2005-09-30 2006-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跳伪线故障检测、上报和维护协商控制方法
WO2008144606A1 (en) * 2007-05-19 2008-1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rworking between mpls/ip and ethernet oam mechanism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LLAGAMBA E ET AL: "RSVP-TE Extensions for MPLS-TP OAM Configuration;draft-bellagamba-ccamp-rsvp-te-mpls-tp-oam-ext-04",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 *
E .BELLAGAMBA等: "Configuration of pro-active MPLS-TP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Functions Using LSP Ping;draft-absw-mpls-Isp-ping-mpls-tp-oam-conf-00", 《MPLS WORKING GROUP ,INTERNET-DRAFT》 *
M .VIGOUREUX等: "Requirements for Operations,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in MPLS Transport Networks",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RFC5860》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894A (zh) * 2012-07-31 2014-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019348A1 (zh) * 2012-07-31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580894B (zh) * 2012-07-31 2017-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734876A (zh) * 2013-12-24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以太网oam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101582A1 (zh) * 2014-12-23 2016-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维护管理功能的配置、实现方法及转发设备
CN104796331A (zh) * 2015-04-29 2015-07-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交换系统实现lsp和vc分层保护的方法
CN104796331B (zh) * 2015-04-29 2018-02-1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交换系统实现lsp和vc分层保护的方法
CN106411543B (zh) * 2015-07-27 2020-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拆除方法和装置
CN106411543A (zh) * 2015-07-27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伪线拆除方法和装置
WO2017036162A1 (zh) * 2015-09-06 2017-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CN108737127A (zh) * 2017-04-13 2018-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通告方法及装置
WO2018188464A1 (zh) * 2017-04-13 2018-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ioam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737127B (zh) * 2017-04-13 2022-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通告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06825A1 (zh) 2012-01-19
EP2595347A4 (en) 2013-12-04
EP2595347A1 (en)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353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 method for allocating label,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US8665883B2 (en) Generalized multi-homing for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s
US9197583B2 (en) Signaling of attachment circuit status and automatic discovery of inter-chassis communication peers
JP5209116B2 (ja) パケット交換網における擬似ワイヤの確立
US9755957B2 (en) Pseudowire control channel for signaling events
CN105704029B (zh) 伪线建立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8103099A1 (zh) 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08047332A2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connectivity of multi- segment pseudo-wires by tracing
WO2008077300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permettant de négocier le discriminateur de session de détection de transmission bidirectionnelle d'un pseudo-fil
CN111740907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2055619A (zh) 一种实现双向路径段故障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13990B (zh) 一种多段伪线故障的端到端通告方法及系统
WO2011000140A1 (zh) 一种伪线的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2142753A1 (zh) Ip承载网性能监控的方法及设备
CN102170390B (zh) 参数协商方法和系统
EP3065364B1 (e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e parameters
CN104247346A (zh)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伪线路扩展的群组消息传送
CN110431810B (zh) 通过ospf协议进行伪线(pw)建立和维护的方法和装置
JP6010251B2 (ja) 疑似回線を集約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4205747A (zh)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伪线群组
CN103248548A (zh) 实现基于VPLS的E-tree业务的方法和节点
EP2595347A1 (en) Method, system and terminal for pseudo wire oam attribute configuration
CN102332987B (zh)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WO2016197613A1 (zh) 一种静态伪线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6161781A1 (zh) 一种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装置、spe及t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