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7120A -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7120A
CN102327120A CN2011101895301A CN201110189530A CN102327120A CN 102327120 A CN102327120 A CN 102327120A CN 2011101895301 A CN2011101895301 A CN 2011101895301A CN 201110189530 A CN201110189530 A CN 201110189530A CN 102327120 A CN102327120 A CN 102327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ling
radiation image
checkout gear
detector
image check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95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7120B (zh
Inventor
水野功一
北川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27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459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27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7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7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7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一种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和用于收纳该检测板的壳体。壳体由正面部件、背面部件以及附接以盖住形成在正面部件中的开口的碳片组成。碳片面向检测板。对放射线和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明片被粘接到碳片。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被印刷在透明片的内表面上。第一标记是示出检测板的放射线检测范围的方框形状标记。第二标记是示出放射线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的十字形状标记。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由不具有放射线屏蔽属性的非金属UV固化墨水形成。

Description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检测放射线的强度分布来生成被摄物的放射线图像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在医疗领域,已经广泛地使用了配备有检测板的X射线图像检测装置,该检测板用于将透射过人体的X射线转换为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输出为图像以代替诸如X射线片的放射线片。对于检测板来说,存在间接转换型检测板和直接转换型检测板。在间接转换型检测板中,X射线被荧光体转换为可见光,可见光接着被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荷。在直接转换型检测板中,X射线被光导体层直接转换为电荷。
检测板被收纳在壳体中。由诸如碳纤维的具有低X射线吸收率的碳基材料制成的表面板附接到壳体的更靠近X射线发生器一侧的表面,使得X射线高效率地透射过检测板。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6-6424中公开的,在表面板上形成有方框形状的标记作为示出检测板的检测范围的第一标记,并且形成有十字形状的标记作为示出检测板的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的第二标记。使用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来进行检测板的检测范围与X射线发生器的辐射场之间的对准。另外,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用于定位被摄物(人体),使得要成像的被摄物被包括在检测范围内。
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6-6424中公开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中,通常利用染料将标记直接印刷在表面板上。因此,由于反复与放射技师和被摄物接触,这些标记发生诸如磨损和剥落的劣化。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标记劣化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壳体和透明片。所述检测器对放射线进行检测以生成放射线图像。所述壳体包含所述检测器。所述透明片被布置为盖住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显示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范围以及该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中至少一方的标记形成在所述透明片的内表面上。
所述标记优选地由非金属材料形成。UV固化墨水是优选的。优选地由喷墨打印机来印刷UV固化墨水。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面向所述检测器的一部分由碳片形成,并且该碳片的外表面用透明片盖住。优选地利用粘合剂将所述透明片粘接到所述碳片。
所述检测器优选地是间接转换型平板检测器,其中,放射线被荧光体转换为可见光,并且可见光被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荷。所述检测器还优选地是直接转换型平板检测器,用于利用光导体层将放射线直接转换为电荷。此外,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优选地是便携式的。
本发明的一种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器、电路板、底板、壳体以及透明片。所述检测器对放射线进行检测以生成放射线图像。所述电路板控制所述检测器。所述检测器附接到所述底板的一个表面,并且所述电路板附接到所述底板的另一表面。所述底板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包含所述检测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板。所述透明片被布置为盖住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显示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范围以及该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中至少一方的标记形成在在所述透明片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由于显示检测范围和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中的至少一方的标记形成在所述透明片的内表面上,因此标记不露出在外部,因此能够防止标记的劣化。另外,由于标记由非金属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形成其中不出现标记的放射线图像。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来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放射线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4是示出透明片的内表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发明的放射线成像系统10包括用于产生诸如X射线的放射线的放射线发生器11、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用于控制放射线发生器11和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的系统控制器13以及控制台14。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检测透射过被摄物(人体)H的放射线以获得放射线图像。控制台14向系统控制器13输入诸如管电压、管电流和曝光时间的成像条件和诸如成像指令的操作指令。
放射线发生器11配备有具有阴极丝和阳极靶的放射线管。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施加高电压。从丝极发射出的电子与靶碰撞以产生放射线。
基于从控制台14接收的成像条件和成像指令,系统控制器13控制放射线发生器11和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使得它们彼此同步地操作。从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输出的放射线图像的数据通过系统控制器13传递到控制台14。控制台14接收到的放射线图像的数据被输出到监视器和数据存储装置(诸如通过本地硬盘和通信网络连接的图像服务器)。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例如是便携式电子装置,并且被称为电子盒,其被安装到用于立式成像的支架(未示出),该支架具有在地板上竖立的支柱,使得放射线入射的入射表面处于竖直状态。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能够沿着支柱升降,使得能够根据诸如胸部和腹部的要成像的人体部位来调节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的高度。放射线发生器11的高度也调整到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的高度。
如图2和图3所示,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包括检测板16和用于收纳该检测板16的壳体17。外壳(未示出)设置在壳体17周围。壳体17由用于盖住包括放射线入射的入射表面的检测板16的正面的正面部件17a、用于盖住检测板16的背面的背面部件17b以及具有与检测板16的放射线检测范围16a相对应的大小的碳片18组成。正面部件17a和背面部件17b由诸如不锈钢的金属制成,通过正面部件17a和背面部件17b的放射线很少。正面部件17a具有正方形的开口17c。碳片18附接到正面部件17a以盖住开口17c。碳片18的放射线透射率很高。透射过碳片18的放射线入射在检测板16上。
检测板16由玻璃基板21、检测元件阵列22和闪烁体23组成,并且被称为平板检测器(FPD)。玻璃基板21具有对放射线透射和绝缘的属性。检测元件阵列22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和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光电二极管,它们以矩阵形式设置在玻璃基板21上。玻璃基板21和检测元件阵列22构成了所谓的有源矩阵基板。
闪烁体23包括诸如碘化铯(CsI)和硫氧化钆(GOS)的荧光体,并且发射与入射在该闪烁体23上的放射线量相对应的可见光。闪烁体23呈片状,其被施敷了荧光体,并且被以粘合剂粘接。闪烁体23可以是通过淀积荧光体而获得的荧光体层。
光电二极管例如由非晶硅(a-Si)形成,并且响应于可见光而产生电荷。当被加电时,TFT读出针对检测元件阵列22的每一列设置的信号线(未示出)上由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荷。
检测板16是所谓的背照式,其中,放射线穿过玻璃基板21和检测元件阵列22入射到闪烁体23上。检测元件阵列22的光检测表面和闪烁体23彼此面对。在背照式检测板16中,入射到玻璃基板21上的放射线透射过检测元件阵列22以入射到闪烁体23上,接着从闪烁体23发射的可见光被检测元件阵列22接收。从闪烁体23发射出的光量在放射线入射的入射面一侧(即,在更靠近检测元件阵列22的一侧)变得最大,因此能够获得高检测效率。
底板30设置在检测板16的背面侧(即,在更靠近闪烁体23的一侧)上,检测板16和电路板26至29安装在底板30上。检测板16附接到底板30的正面,并且电路板26至29附接到底板30的背面。底板30例如由不锈钢制成,并且固定到壳体17。
电路板26配备有用于驱动检测元件阵列22的TFT的驱动电路。电路板27配备有模数(A/D)转换电路。该A/D转换电路把从下面描述的IC芯片36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电路板28配备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的相应部件,并且控制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电路板29配备有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具有诸如用于将交流电(AC)转换为直流电(DC)的AC/DC转换器和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操作各电路所必要的电压的DC/DC转换器的电路元件,并且向各部件供电。
电路板26通过柔性电缆31连接到检测板16,并且电路板27通过柔性电缆32连接到检测板16。IC芯片34安装在柔性电缆31上,并且IC芯片36安装在柔性电缆32上。
IC芯片34配备有用于构成驱动TFT的驱动电路的一部分的移位电阻器。IC芯片36是构成读出电路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该读出电路包括用于把从检测板16读出的信号电荷转换为电压信号的电荷放大器、以及用于按顺序地选择针对检测元件阵列22的每一列形成的信号线并向A/D转换电路输出各列的电压信号的复用器。
利用粘合剂41将对于放射线和可见光具有透射性的透明片40粘接到通过壳体17的开口17c露出的碳片18的表面。透明片40例如由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透明片40的尺寸稍微大于开口17c的尺寸,并且透明片40附接到碳片18以盖住开口17c。粘合剂41对放射线具有透射性。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被印刷在透明片40的内表面40a上。内表面40a面向碳片18。第一标记42a是方框形状标记,其示出了检测板16的放射线检测范围16a。第二标记42b是十字形标记,其示出了检测板16的放射线检测范围16a的中心位置。
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由不具有放射线屏蔽属性的非金属墨水形成。非金属墨水优选地是UV固化墨水,当被施以UV光(紫外线)时,该UV固化墨水通过聚合反应固化和稳定。例如使用由MIMAKI 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UVINK BLACK(产品名称):SPC-0371K-2(产品代码)”(URL:http://www.mimaki.co.jp/japanese/sup/supply/blank_ujf.php)等作为UV固化墨水。
UV固化墨水由液体单体(低分子)和颜料组成。液体单体在受到UV光照射时组合到一起并且变为聚合物(高分子)。由于聚合物树脂的涂层在基础材料的表面上形成印刷的图像,因此能够在由非吸水材料的诸如聚碳酸酯和PET的塑料制成的透明片40上直接进行印刷。由喷墨打印机来执行使用UV固化墨水的印刷。UV固化墨水在印刷之后被施加以UV光。由于UV固化墨水受到UV光的照射而迅速固化,因此不需要很多个小时来使UV固化墨水干燥,并且能够减少异物粘附到墨水。
注意,对于可见光来说,透明片40不一定是完全透明的。只要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从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一侧可见,则透明片40的透明程度就足够了。
下面描述以上实施方式的操作。首先,将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安装在用于立式成像的支架上。接着,放射技师等利用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来调整放射线发生器11和用于立式成像的支架中的每一个的位置,使得放射线发生器11的照射区域和检测板16的放射线检测范围16a大致彼此对应。接着,利用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来调整被摄物H的位置,使得要成像的被摄物H的身体部位被包括在检测板16的放射线检测范围16a内。
控制台14用于设置成像条件。在将被摄物H定位在图像捕捉位置后,控制台14向系统控制器13给出成像开始指令。系统控制器13指示放射线发生器11向着被摄物H照射放射线,并且系统控制器13指示检测板16检测放射线以获得被摄物H的放射线图像。放射线图像被显示在监视器上。
由于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由非金属UV固化墨水等形成,因此放射线不受到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阻挡,并且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不出现在放射线图像中。因此,降低了出现漏看放射线图像上的患病部位的风险。
另外,由于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形成在透明片40的内表面40a上,因此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受不到诸如磨损和剥落的劣化。因此,不必要形成如涂层的保护层,由此实现成本降低。此外,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形成在由廉价的树脂形成的透明片40上,因此与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直接形成在昂贵的碳片18上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大地降低制造风险。另外,由于透明片40具有绝缘属性,碳片18与外部电绝缘。
注意,优选地,透明片40已经过压花或者硬涂层,因此难以损坏。另外,还优选地,在透明片40的外表面(位于更靠近放射线发生器11的一侧)上形成与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相似的凹入和凸起形式的标记,使得在调整放射成像图像检测装置12的位置时能够用手指识别标记的位置。
此外,尽管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记42a以方框形状形成并且第二标记42b以十字形状形成,但它们并不限于线条并且可以由点等形成。另外,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来将透明片40的区域涂成不同颜色,以示出放射线检测范围16a及其中心位置。
此外,第一标记42a和第二标记42b可以由点等显示,以代替由线来显示。另外,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墨水将透明片40的区域涂成不同颜色,以示出放射线检测范围16a及其中心位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尽管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被安装在用于立式成像的支架上,但是,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12可以安装在用于卧式成像的床上,使得其入射面与大致水平的方向对准。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尽管检测板16是间接转换型FPD,在间接转换型FPD中,放射线被荧光体转换为可见光并且可见光被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荷,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用直接转换型FPD来代替间接转换型FPD,在直接转换型FPD中,放射线被如非晶硒(a-Se)的光导体层直接转换为电荷。
在本发明中,各种变化和变型都是可能的,并且可以被理解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该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器,用于检测放射线以生成放射线图像;
壳体,用于收纳所述检测器;
透明片,其被布置成盖住所述壳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标记,其形成在所述透明片的内表面上,所述标记示出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范围和所述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中的至少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标记由非金属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标记由UV固化墨水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UV固化墨水由喷墨打印机印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面向所述检测器的一部分由碳片形成,并且所述碳片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透明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碳片经由粘合剂粘接到所述透明片的形成有所述标记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器是间接转换型平板检测器,其中,所述放射线被荧光体转换为可见光,并且所述可见光被光电转换元件转换为电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器是利用光导电层将所述放射线直接转换为电荷的直接转换型平板检测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其中,该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是便携式的。
10.一种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该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器,用于检测放射线以生成放射线图像;
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检测器;
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个表面设置有所述检测器,并且所述底板的另一个表面设置有所述电路板;
壳体,所述底板被固定到所述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检测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板;
透明片,其被布置成盖住所述壳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标记,其形成在所述透明片的内表面上,所述标记示出所述检测器的检测范围和所述检测范围的中心位置中的至少一方。
CN201110189530.1A 2010-07-12 2011-07-07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Active CN102327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57748 2010-07-12
JP2010-157748 2010-12-07
JP2011-082724 2011-04-04
JP2011082724A JP5745913B2 (ja) 2010-07-12 2011-04-04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7120A true CN102327120A (zh) 2012-01-25
CN102327120B CN102327120B (zh) 2015-08-12

Family

ID=4547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9530.1A Active CN102327120B (zh) 2010-07-12 2011-07-07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271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8615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x光摄像定位系统、定位标识板组件和x光机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0975A1 (en) * 2000-05-30 2001-12-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adiation casset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517787A (zh) * 2003-01-07 2004-08-04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暗盒
JP2006115917A (ja) * 2004-10-19 2006-05-1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検出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検出器
CN101274512A (zh) * 2007-03-30 2008-10-01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打印绘图装置
JP2010039267A (ja) * 2008-08-06 2010-02-18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医療用カセッテ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00072097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Khan Dayna N Radiograph cassette cover
JP2010085206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検出装置用収容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50975A1 (en) * 2000-05-30 2001-12-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adiation casset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517787A (zh) * 2003-01-07 2004-08-04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暗盒
JP2006115917A (ja) * 2004-10-19 2006-05-1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放射線検出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検出器
CN101274512A (zh) * 2007-03-30 2008-10-01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打印绘图装置
JP2010039267A (ja) * 2008-08-06 2010-02-18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医療用カセッテ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00072097A1 (en) * 2008-09-19 2010-03-25 Khan Dayna N Radiograph cassette cover
JP2010085206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検出装置用収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8615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x光摄像定位系统、定位标识板组件和x光机系统
CN106618615B (zh) * 2015-10-28 2020-01-10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x光摄像定位系统、定位标识板组件和x光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7120B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9587B2 (en)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JP2005169068A5 (zh)
US11061153B2 (en) Flexible digital radiography detector
US7878710B2 (en) X-ray radiation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N104508514A (zh) 具有弹性体反向散射防护的数字x射线检测器组件
JP2010085121A (ja) 放射線検出装置及び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US20120145914A1 (en)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system
US10341581B2 (en) Radiographic detector with heat sink
CN102327123B (zh) 辐射照相图像检测装置
JP5745913B2 (ja)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CN102327120B (zh) 放射线图像检测装置
US20130259208A1 (en) Radi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JP5620745B2 (ja) 放射線撮影用カセッテ
JP2009240467A (ja) 乳房用画像撮像装置
WO2013002087A1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システム
US10172579B2 (en) X-ray imaging system
US11852756B2 (en) Radiographic detector readout
US20220057533A1 (en) Flexible substrate chip-on flex repair
JP6590868B2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US20240138784A1 (en) Fluoroscopy barrier
KR20240051838A (ko) 양방향으로 휘어질 수 있는 방사선 디텍터
KR20200037594A (ko) X선 디텍터
JP2012042647A (ja) 放射線撮影用カセッテ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28448A (ja) 放射線検出器、放射線検出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2110452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