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6361B - 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6361B
CN102326361B CN2011800014259A CN201180001425A CN102326361B CN 102326361 B CN102326361 B CN 102326361B CN 2011800014259 A CN2011800014259 A CN 2011800014259A CN 201180001425 A CN201180001425 A CN 201180001425A CN 102326361 B CN102326361 B CN 1023263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user profile
rest
standby
indication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4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6361A (zh
Inventor
张洪国
钱国锋
牛承光
张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26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63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63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63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54Wide area networks, e.g. public data networks
    • H04L12/2856Access arrangements, e.g. Internet access
    • H04L12/2869Operational details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 H04L12/287Remote access server, e.g. B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reduction of network energy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9Providing operational support to end devices by off-loading in the network or by emulation, e.g. when they are unavail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降低设备间数据流传送的耗能。该方法包括:休息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休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休息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数据流的传送。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BRAS)是面向宽带网络应用的新型接入网关,它位于骨干网的边缘层,可以完成用户带宽的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网络的数据接入,实现商业楼宇及小区住户的宽带上网、基于网络协议安全性(IP SecurityProtocol,IPSec)的IP虚拟专用网络(IP Virtual Private Network,IPVPN)服务、构建企业内部网、支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批发业务等应用。
目前,往往会有多台BRAS同时为用户提供数据流传送服务,且在数据流传送过程中并不考虑数据流量变化的各种场景。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尚没有考虑过BRAS传送数据流过程中的耗能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降低设备间数据流传送的耗能。
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包括:
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的指示消息后,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包括:
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一方面,提供一种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同步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的指示消息后,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
设置单元,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一方面,提供一种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同步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设置单元,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流传送系统,包括:
休息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值班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网管设备,用于检测网络流量,向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设备接收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休息设备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休息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值班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设备间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个(组)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个(组)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数据流传送过程中的耗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的进入节能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的恢复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数据流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的另一进入节能状态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的另一恢复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休息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值班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定义数据流切换后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为值班设备,切换后处于休眠状态的设备为休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如图1所示,其方法步骤包括:
S100、休息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其中,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可以由网管设备发送。
S101、所述休息设备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的指示消息后,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该用户信息。
S102、该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所述休息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示例地,所述休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的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接收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休息设备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休息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值班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设备间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个(组)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个(组)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数据流传送过程中的耗能。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如图2所示,其方法步骤包括:
S200、值班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其中,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可以由网管设备发送。
S201、所述值班设备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S202、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所述值班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示例地,所述值班设备向上游设备发布路由触发数据流的切换,所述值班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英文名称为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英文缩写为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且向下游设备发送地址解析协议(英文名称为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英文缩写为ARP)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值班设备和休息设备可以是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英文名称为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英文缩写为BRA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接收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休息设备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休息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值班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设备间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个(组)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个(组)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数据流传送过程中的耗能。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以两个数据流传送设备为例参照图3、图4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网管设备301分别与作为传送设备的第一设备302和第二设备303连接,上游设备304(例如上层路由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设备302和第二设备303连接,第一设备302和第二设备303还分别与下游设备305(例如交换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302、第二设备303可以是BRAS。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400、网管设备301向作为数据流传送设备的第一设备302和第二设备303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指定第一设备302作为休息设备,第二设备303作为值班设备。
在此,网管设备301可以定时向第一设备302、第二设备303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也可以检测网络上的数据流量,当数据流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第一设备302、第二设备303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S401、休息设备302接收到网管设备301发送的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设备303发送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值班设备303接收并同步用户信息。
S402、值班设备303接收并同步休息设备302发送的用户信息后,向作为上游设备的上层路由器304发布用户侧路由以便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S403、值班设备303向网管设备301发送用户信息同步完成消息。
S404、值班设备303同步信息完成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S405、网管设备301向休息设备302发送启动切换指示消息。
S406、休息设备302接收到网管设备发送的启动切换指示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S407、休息设备302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后,向上层路由器304发送撤销用户侧路由的消息。
S408、值班设备303在休息设备302向上层路由器304发送撤销用户侧路由消息的同时,向作为下游设备的交换机305发送ARP报文。
S409、休息设备302向上层路由器304发送撤销用户侧路由消息后,向网管设备301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S410、值班设备303向交换机305发送地址解析协议报文后,向网管设备301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S411、网管设备301接收到休息设备302和值班设备303分别发送的切换完成消息后,向休息设备302发送休眠指令。
S412、休息设备302接收到休眠指令后,进入休眠状态。进一步地,休息设备的接口板可以进行下电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休息设备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该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休息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值班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设备间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个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个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数据流传送过程中的耗能。
进一步地,当节能状态时间结束,或者是网管设备检测到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满足预设条件时,需将处于休眠状态的休息设备唤醒使其恢复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500、网管设备301向休息设备302发送恢复指示消息。
S501、休息设备302接收到恢复指示消息后,恢复相关配置信息。
S502、休息设备302恢复相关配置信息完成后,向网管设备301发送恢复完成消息。
S503、网管设备301向休息设备302和值班设备303发送用户信息同步指令。
S504、值班设备303接收到网管设备301发送的用户信息同步指令后,向休息设备302发送自身存储的用户信息,休息设备302接收到网管设备301发送的用户信息同步指令后,接收并同步值班设备303发送的用户信息。
S505、休息设备302同步值班设备303发送的用户信息完成后,向网管设备301发送同步完成消息。
S506、网管设备301接收到休息设备302发送的同步完成信息后,向休息设备302发送启动切换指示消息。
S507、休息设备302接收到网管设备301发送的启动切换指示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S508、值班设备303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S508是在值班设备303向休息设备302发送用户信息的步骤S504之后进行的,不限定是在S507之后进行。
S509、休息设备302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后,向上层路由器304发布用户侧路由,以便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S510、休息设备302向上层路由器304发布用户侧路由的同时,向交换机305发送ARP报文。
S511、休息设备302在向上层路由器304发布用户侧路由以及向交换机305发送ARP报文完成后,向网管设备301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这样,休眠的休息设备可以由网管设备唤醒,恢复工作状态,保证了数据流的正常传送。
另外,在系统进入节能状态时,为保证休息设备能够及时恢复工作状态,应保证休息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不关闭。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以两组四个数据流传送设备为例,参照图6、图7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网管设备601分别与作为数据流传送设备的第三设备603、第四设备604、第五设备605和第六设备606连接,上游设备602(例如上层路由器)分别与第三设备603、第四设备604、第五设备605和第六设备606连接,第三设备603、第四设备604、第五设备605和第六设备606分别与下游设备607(例如交换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设备603、第四设备604、第五设备605、第六设备606均可以是BRAS。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指定第三设备603与第四设备604为休息设备,其中,第三设备603为主休息设备,第四设备604为备休息设备;第五设备605与第六设备606为值班设备,其中,第五设备605为主值班设备,第六设备606为备值班设备。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700、网管设备601向主休息设备603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在此,网管设备601可以定时向主休息设备603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也可以检测网络上的数据流量,当数据流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向主休息设备603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S701、主休息设备603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主值班设备605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主值班设备605接收并同步该用户信息。
S702、主值班设备605接收并同步主休息设备603发送的用户信息后,向备值班设备606发送该用户信息,备值班设备606接收并同步该用户信息。
S703、备值班设备606接收并同步该用户信息,主值班设备605向作为上游设备的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以便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S704、主值班设备605向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的同时,备值班设备606也向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以便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S705、主值班设备605和备值班设备606向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后,备值班设备606向网管设备601发送用户信息同步完成消息。
S706、备值班设备606向网管设备601发送用户信息同步完成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S707、网管设备601向主休息设备603、备休息设备604和主值班设备605发送启动切换指示消息。
S708、主休息设备603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启动切换指示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S709、备休息设备604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启动切换指示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S710、主值班设备605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启动切换指示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S711、主休息设备603和备休息设备604完成自身传输状态切换后,向上层路由器602发送撤销用户侧路由的消息。
S712、主值班设备605和备值班设备606完成自身传输状态切换后,向交换机607发送ARP报文。
S713、主值班设备605向交换机607发送ARP报文后,向网管设备601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S714、备值班设备606向交换机607发送ARP报文后,向网管设备601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S715、网管设备601接收到主值班设备605和备值班设备606发送的切换完成消息后,向主休息设备603与备休息设备604发送休眠指令。
S716、主休息设备603到休眠指令后,进入休眠状态。进一步地,主休息设备603可以进行下电操作。
S717、备休息设备604到休眠指令后,进入休眠状态。进一步地,备休息设备604可以进行下电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中休息设备与值班设备之间的用户信息同步的过程还可以包括:主休息设备向主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备休息设备向备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或者,主休息设备向主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主休息设备向备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
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为了避免主值班设备与备值班设备信息不一致,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最好采用主休息设备向主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主值班设备再与备值班设备同步用户信息的同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休息设备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该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休息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值班设备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设备将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组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组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流量切换过程中的耗能。同时,由于每组设备均为两个数据流传送设备,即用双机热备机制保证了值班组设备的数据流传送可靠性。
进一步地,当节能状态时间结束,或者是网管设备检测到网络中的数据流量满足预设条件时,需将处于休眠状态的休息设备唤醒使其恢复工作状态。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S800、网管设备601向主休息设备603和备休息设备604发送恢复指示消息。
S801、主休息设备603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恢复指示消息后,恢复相关配置信息。
S802、备休息设备604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恢复指示消息后,恢复相关配置信息。
S803、主休息设备603和备休息设备604恢复相关配置信息完成后,向网管设备601发送恢复完成消息。
S804、网管设备601接收到主休息设备603和备休息设备604发送的恢复完成消息后,向主休息设备603、备休息设备604和主值班设备605发送用户信息同步指令。
S805、主值班设备605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用户信息同步指令后,向主休息设备603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主休息设备603接收并同步用户信息。
S806、主休息设备603接收并同步主值班设备605发送的用户信息后,向备休息设备604发送该用户信息,以便备休息设备604接收并同步用户信息。
S807、备休息设备604接收并同步用户信息完成后,主休息设备603向网管设备601发送同步完成消息。
S808、主值班设备605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用户信息同步指令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S809、备值班设备606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S810、网管设备601接收到主休息设备603发送的同步完成消息后,向主休息设备603和备休息设备604发送启动切换消息。
S811、主休息设备603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启动切换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S812、备休息设备604接收到网管设备601发送的启动切换消息后,根据自身的VRRP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S813、主休息设备603完成自身传输状态切换后,向作为上游设备的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以便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S814、备休息设备604完成自身传输状态切换后,向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以便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S815、主休息设备603向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的同时,向作为下游设备的交换机607发送ARP报文。
S816、备休息设备604向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的同时,向交换机607发送ARP报文。
S817、主休息设备603和备休息设备604在向上层路由器602发布用户侧路由以及向交换机607发送ARP报文完成后,向网管设备601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这样,休眠的休息设备可以由网管设备唤醒,恢复工作状态,保证了数据流的正常传送。
另外,在系统进入节能状态时,为保证休息设备能够及时恢复工作状态,应保证主、备休息设备与网管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不关闭。
此外,本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同步的过程还可以包括:主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备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备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或者,主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备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为了避免主值班设备与备值班设备信息不一致,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最好采用主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主休息设备与备休息设备同步用户信息的同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设备数据流传送的过程中,可以是由网管设备根据各台设备的状态以及信息同步情况,来通知各设备进行数据流的切换,当所有运行状态的设备信息同步完成后,才算完成。还可以是由工作组中的多台设备交互判断信息的同步完成情况,全部同步结束后分别执行切换。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为了实现由网管设备统一监控,统一触发切换,最好采用由网管设备根据各台设备的状态以及信息同步情况,来通知各设备进行数据流的切换,当所有运行状态的设备信息同步完成后,才算完成的切换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休息数据传输设备90,如图9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900,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同步单元901,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900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该值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该用户信息。
设置单元902,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进一步地,该接收单元900,还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
同步单元901,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900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设置单元902,还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该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BRA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这样,设备间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个(组)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个(组)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数据流传送过程中的耗能。再有,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接收恢复指示消息;接收并同步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休眠的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可以由网管设备唤醒,恢复工作状态,保证了数据流的正常传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00,如图10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同步单元1002,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1001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设置单元1003,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进一步地,该接收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
该同步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1001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向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
该设置单元1003,还用于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可以是BRA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值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接收并同步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设备间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个(组)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个(组)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数据流传送过程中的耗能。再有,值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恢复指示消息;向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这样,休眠的休息数据传输设备被唤醒后,值班数据传输设备配合其恢复工作状态,保证了数据流的正常传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系统,如图11所示,包括:
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11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11,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网管设备112,用于检测网络流量,向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和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11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进一步地,该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还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11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11,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向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接收并同步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网管设备112,用于检测网络流量,向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和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11发送恢复指示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休息数据传输设备110、值班数据传输设备111可以是BRAS。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传送系统,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这样,设备间用户信息同步之后,一个(组)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另一个(组)设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从而减少了设备间数据流传送程中的耗能。
再有,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接收恢复指示消息;接收并同步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这样,休眠的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可以由网管设备唤醒,恢复工作状态,保证了数据流的正常传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恢复指示消息;
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所述值班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所述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包括:
向上游设备发布路由以便触发数据流的切换;
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向下游设备发送地址协议解析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由网管设备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包括:
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指示消息由所述网管设备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休息设备包括主休息设备、备休息设备;值班设备包括主值班设备、备值班设备时,向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包括:
所述主休息设备向所述主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主值班设备与所述备值班设备同步所述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主休息设备向所述主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备休息设备向所述备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
所述主休息设备向所述主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主休息设备向所述备值班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休息设备包括主休息设备、备休息设备;值班设备包括主值班设备、备值班设备时,接收并同步所述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包括:
所述主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主休息设备与所述备休息设备同步所述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主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备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备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主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备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值班设备存储的用户信息。
7.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所述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包括:
向上游设备发布路由触发数据流的切换;
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向下游设备发送地址协议解析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由网管设备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恢复指示消息;
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向休息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休息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指示消息由所述网管设备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包括:
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低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值班设备包括主值班设备、备值班设备;休息设备包括主休息设备、备休息设备时,接收并同步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包括:
所述主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所述主值班设备与所述备值班同步所述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主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所述备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备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主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所述备值班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值班设备包括主值班设备、备值班设备;休息设备包括主休息设备、备休息设备时,向休息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包括:
所述主值班设备向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主休息设备与所述备休息设备同步所述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主值班设备向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备值班设备向所述备休息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或者,
所述主值班设备向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所述主值班设备向所述主休息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
14.一种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同步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
设置单元,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
所述同步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所述设置单元具体用于,向上游设备发布路由以便触发数据流的切换;
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向下游设备发送地址协议解析报文。
15.一种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同步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设置单元,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所述设置单元具体用于,向上游设备发布路由触发数据流的切换;
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向下游设备发送地址协议解析报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
所述同步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向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所述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17.一种数据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休息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向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并进入休眠状态;
值班数据传输设备,用于接收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具体用于,向上游设备发布路由以便触发数据流的切换;
根据自身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将设备优先级设置为高优先级,从而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
向下游设备发送地址协议解析报文;
网管设备,用于检测网络流量,向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和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进入节能状态指示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流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还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接收并同步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主用,并进行数据流的切换;
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还用于接收恢复指示消息;并在接收到所述恢复指示消息后,向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发送存储的用户信息,以便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并同步所述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同步结束后,将自身传输状态设置为备用;
所述网管设备,还用于检测网络流量,向所述休息数据传输设备和所述值班数据传输设备发送恢复指示消息。
CN2011800014259A 2011-08-10 2011-08-10 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23263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78213 WO2012119383A1 (zh) 2011-08-10 2011-08-10 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6361A CN102326361A (zh) 2012-01-18
CN102326361B true CN102326361B (zh) 2013-11-06

Family

ID=4545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4259A Active CN102326361B (zh) 2011-08-10 2011-08-10 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30020B2 (zh)
EP (1) EP2725738B1 (zh)
JP (1) JP5768938B2 (zh)
KR (1) KR101547585B1 (zh)
CN (1) CN102326361B (zh)
WO (1) WO20121193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697B (zh) * 2017-11-25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流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和设备
CN113495522B (zh) * 2020-03-19 2022-12-13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中plc的值班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4471A (zh) * 2005-06-14 2008-06-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使用寻呼支持休眠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75625A (zh) * 2007-03-10 2010-03-1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无线网络中的对等节电模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2201A (en) * 1996-02-09 1998-05-12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power saving mode that monitors specified numbers of filler messages
EP1145518B1 (en) * 1999-01-26 2004-11-24 Aware, Inc.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low power sleep mode and rapid-on-capability
WO2002065746A1 (en) * 2001-02-13 2002-08-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 xdsl data transfer link
US6865683B2 (en) * 2001-05-21 2005-03-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down a mobile device
GB0229763D0 (en) * 2002-12-23 2003-01-29 Renishaw Plc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 trigger probe
JP4134916B2 (ja) * 2003-02-14 2008-08-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切替方法
US20050138451A1 (en) * 2003-12-19 2005-06-23 Simpson Floyd D. Uplink poll-based power save delivery method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for real time communication
US20050233780A1 (en) * 2004-04-20 2005-10-20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JP4829680B2 (ja) 2006-05-24 2011-12-07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冗長化構成ルータシステム、ルータ装置及びマスタ/バックアップ切替え方法
US8432920B2 (en) * 2006-09-19 2013-04-3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irect link setup mechanisms for wireless LANs
CN101110701B (zh) * 2007-08-02 2010-08-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的节能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320435B2 (en) * 2007-09-28 2012-11-27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Low power state for DSL system and devices
US8787989B2 (en) * 2008-02-15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leep mode operation for OFDMA systems
EP2139155A1 (en) * 2008-06-27 2009-12-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US8823518B2 (en) * 2008-12-08 2014-09-0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of sensor cluster processing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0141617A (ja) * 2008-12-11 2010-06-24 Fujitsu Ltd 現用予備系切替時のセッションの救済方法及び切替制御サーバ
WO2010071347A2 (en) * 2008-12-15 2010-06-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of a femto base station using sleep period synchronization
JP5365211B2 (ja) 2009-01-20 2013-12-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装置、代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1651553B (zh) * 2009-09-03 2013-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侧组播业务主备保护系统、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2045185B (zh) * 2009-10-21 2014-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2404047B (zh) * 2010-09-17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Onu与olt间实现节能机制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4471A (zh) * 2005-06-14 2008-06-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使用寻呼支持休眠模式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75625A (zh) * 2007-03-10 2010-03-1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无线网络中的对等节电模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19383A1 (zh) 2012-09-13
EP2725738A1 (en) 2014-04-30
JP5768938B2 (ja) 2015-08-26
EP2725738A4 (en) 2014-08-06
US9430020B2 (en) 2016-08-30
JP2014525213A (ja) 2014-09-25
CN102326361A (zh) 2012-01-18
EP2725738B1 (en) 2019-10-30
KR101547585B1 (ko) 2015-09-04
US20140157014A1 (en) 2014-06-05
KR20140035529A (ko) 2014-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2282B (zh) 錯誤恢復方法及應用其之物聯網系統與充電系統
CN100531209C (zh) 一种实现主备状态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EP3451593A1 (en) Vxlan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2098201B (zh) 一种实现l2tp用户接入备份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CN103534982B (zh) 保护业务可靠性的方法、设备及网络虚拟化系统
CN103001887A (zh) 一种链路保活方法、控制器及交换机
CN102255757B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CN105024836B (zh) 一种主用业务路由器sr和备用sr的切换方法、装置及sr
CN101860492A (zh) 快速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769984B (zh) 一种基于网关的低成本主备热切换系统及方法
CN102624929A (zh) 一种基于虚拟网关的无线传感网网关冗余方法
CN106797332B (zh) 用于管理网络流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07508693A (zh) 路由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适配器、路由器
US9226229B2 (en) Method for internet protocol-based sleep mode control using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CN104918339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150567B2 (ja)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CN102326361B (zh) 一种数据流传送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035609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253849A (zh) 一种远程访问网络摄像机的方法及系统
JP597491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CN101296126B (zh) 一种链路故障通告方法、接口管理单元和路由器
CN108632777A (zh) 矿用无线节点在mesh网络中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方法
CN100558079C (zh) 主备应用方法及系统
JP201116624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切替方法、第1のトンネル終端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第2のトンネル終端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CN101720134B (zh) 一种基于无线虚拟设备协议的工业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